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年甘蔗种植面积 广西的甘蔗的种植面积

2021年甘蔗种植面积 广西的甘蔗的种植面积

2021年甘蔗种植面积广西的甘蔗的种植面积

广西甘蔗总种植面积达1400万亩,发生冻害时广西基本已经有60%的甘蔗砍收完毕,剩余40%都有不同程度受灾情况,而且部分甘蔗因低温时间长已经出现糖份严重流失现象。

广西全区需要翻种的甘蔗种植面积约800万亩,加上新种100万亩,共900万亩,全

区需要种苗约800万吨,如不及时加以落实,将严重影响下榨季的食糖生产。

一、整茎留种

在通常情况下采用甘蔗茎秆作种,成本略大,但出苗壮实均匀,母体营养充足,前期

生长旺盛,且便于埋底肥,因而能夺高产。

1.选留品种选29、西引7号、西引2号、西引3号和新台糖10号等品种,具有高糖分和早熟的特点,有利于抢先占领市场。其中选29因特别坚硬只适合机械榨糖,其余都

比较脆嫩,可作果蔗食用。

2.留足蔗种春植蔗(即用茎秆作春天播种的甘蔗)每667平方米按700公斤~800公斤留种,每667平方米种蔗可播种4000平方米~4670平方米。宿根蔗(即用蔸作种的甘蔗)

按每667平方米补留种蔗100公斤相同品种。

3.春植蔗留种在11月上旬或中旬开始抢雨后突击埋种,选纯度高、长势好、病虫危

害轻的丘块,计划留种的甘蔗地四周2米内甘蔗剔除。可选毛沟斗渠(必须是冬季不排水的)作种蔗窖(当地称埋种蔗的地方),清除杂草淤泥;也可在地中挖窖。在种窖地上撒施甲

拌磷,再放甘蔗(蔗蔸尽量着窖底,蔗种必须放紧叠实),再在甘蔗上撒施甲拌磷,每吨蔗

种用量一二公斤或淋施500倍液敌敌畏,给窖内甘蔗浇足水,保证叶鞘内有水。然后立即

盖膜、盖叶,膜四周要压紧封严,膜上覆盖蔗叶等覆盖物,11月底以前完成留种。推广地膜覆盖。带蔸的要尽量多带土;不带蔸的要使用快锹、利锄,尽量减少破损,且刀口必须

用500倍液的托布津浸口消毒,以防长霉。平时应多检查种窖,防高温烧窖,防低温冻窖,防大风吹坏、老鼠和人畜损坏。

4.宿根蔗留种其好处是成本低,每667平方米节约蔗种500公斤~600公斤,且出苗提前30天~50天,成熟也提前30天左右,可提前上市,抢占市场,卖高价。单产在4.5

吨以上的春植甘蔗,或单产在5吨以上的1年宿根蔗均可留蔸作种用。计划留蔸作种的蔗地,蔗叶应及时翻晒,彻底烧尽,未烧尽的梢尖等物应清出处理。清除田间杂物,蔗叶灰

应均匀分布在地里,然后结合施肥将垄整成龟背形。每667平方米埋100公斤混配肥、3

公斤3%甲拌磷开沟埋施,有条件的外加土杂肥1000公斤~2000公斤,忌撒施或不施肥。

每667平方米用阿特拉津300毫升、乙草胺150毫升对水30公斤,均匀喷在需盖膜处。

以随砍随盖膜的效果最佳,盖膜时田间湿度不能过大,不能及时盖膜的应盖好蔗叶防冰冻。一般在12月底前完成为好。要做到沟沟相通,防止冬末和春季渍水死芽。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横县种植多少甘蔗

横县种植多少甘蔗 横县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下辖的一个县,以种植甘蔗而闻名于世。横县的甘蔗种植历史悠久,多年来一直是该地区的重要农作物之一。 横县地处广西北部山区和南部平原的交汇地带,土地肥沃,气候适宜,非常适合甘蔗的生长。每年的降雨量和温度都非常适宜,有利于甘蔗的生长和发育。 据统计数据显示,横县作为中国重要的甘蔗种植基地之一,每年种植的甘蔗面积相当可观。截止到最近几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横县的甘蔗种植面积一直保持在2000多万亩左右。而在这些年里,横县种植的甘蔗面积有着稳步增长的趋势。 横县的甘蔗种植主要分布在县内的各个乡镇,其中以东门镇、新化镇、青山镇等地的甘蔗种植最为集中。这些地区的土地条件和气候优势使得甘蔗的种植条件更加理想。 横县甘蔗的种植过程主要包括甘蔗的选种、甘蔗苗的培育、田间管理等环节。农民通常会根据不同的品种特点,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甘蔗品种进行种植。接着,他们会开展甘蔗的苗木培育工作,以确保种植的甘蔗苗具备较高的存活率和生长潜力。在田间管理方面,农民会通过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措施,促进甘蔗的生长和发育。此外,他们还会定期对甘蔗进行采摘,以确保甘蔗的品质和产量。 横县甘蔗的种植产量一直很高。根据统计数据,横县的甘蔗年产量可以达到上百

万吨,甚至超过200万吨。这个数据是在多年来的技术进步和管理提升的基础上得出的。横县的农民在种植甘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通过科学种植和合理管理,不断提高甘蔗的产量和品质。 横县种植如此多的甘蔗,不仅满足了当地人民的需求,还为周边地区的糖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原料支持。甘蔗在横县的种植不仅有经济意义,还对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民的收入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此外,横县还发展了一系列与甘蔗相关的产业,比如甘蔗糖的加工和甘蔗酒的生产等。 总之,横县是中国重要的甘蔗种植基地之一,每年种植的甘蔗面积相当可观,大约在2000多万亩左右。横县的甘蔗种植依托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农业资源,通过科学种植和合理管理,不断提高甘蔗的产量和品质,为当地和周边地区的糖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广西有多少公顷甘蔗种植

广西有多少公顷甘蔗种植 广西是中国甘蔗种植的重要产区之一,天然气候条件适宜种植甘蔗,而且广西地域辽阔,土地资源丰富,这为甘蔗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下面将从广西甘蔗种植的历史、种植面积、产量、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广西的甘蔗种植历史悠久。早在清朝时期,广西地区就开始进行甘蔗种植,而且种植规模逐渐扩大。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和政府的支持,广西的甘蔗种植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如今,广西已经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甘蔗种植区域之一,种植面积和产量稳居全国前列。 根据统计数据,广西的甘蔗种植面积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增长趋势。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广西的甘蔗种植面积达到了150万公顷以上。这其中,北部湾经济区是广西甘蔗种植的主要区域,种植面积占到了总面积的大部分。而南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山区也有少量的甘蔗种植区域。 广西的甘蔗产量也一直居于中国前列。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的数据,2020年广西的甘蔗总产量达到了1,670万吨左右。其中,北部湾经济区的产量最高,占到了总产量的90%以上。这主要得益于该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土地资源,以及农民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增长得益于多方面的因素。首先,广西的天然气候条件非常适宜甘蔗的种植。广西气候温暖潮湿,适宜日照和降水充足,有利于甘蔗

生长和发展。其次,广西的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适合甘蔗生长。同时,广西政府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支持,提供了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此外,农民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也逐渐提高,种植面积和产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然而,广西甘蔗种植也面临一些挑战。首先,甘蔗种植对水资源的需求较大,而广西南部地区水资源短缺,这对甘蔗的种植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限制。其次,甘蔗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也是当前面临的问题。广西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对甘蔗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农民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益,推动甘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广西作为中国重要的甘蔗种植区域,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优良的气候条件,种植面积和产量居于全国前列。广西政府的政策扶持和农民的不懈努力,使得甘蔗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甘蔗产业也面临一些挑战,需要政府和农民共同努力,推动甘蔗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广西甘蔗业发展调研报告

广西甘蔗业发展调研报告 广西甘蔗业发展调研报告 一、引言 甘蔗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具有丰产、耐贫、生态优势等特点,在广西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为了推动广西甘蔗业的发展,本调研报告对广西甘蔗业的现状进行了详细调查,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二、甘蔗种植情况 广西是我国主要的甘蔗种植区之一,以北部的桂林、贺州和南部的南宁、钦州为主要产区。据统计,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已连续多年稳定在300万亩左右,产量超过3000万吨。甘蔗种植 户主要是农民,种植技术普遍较为粗放,缺乏现代化管理手段。 三、甘蔗加工情况 广西拥有多家大型甘蔗加工企业,主要生产甘蔗糖和生物质能源。其中,甘蔗糖生产工艺较为成熟,出口销售情况良好。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还存在一定的技术难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发。 四、甘蔗产业链发展 甘蔗产业链的发展不仅包括上游的种植环节,还涉及下游的加工、销售等环节。目前,广西甘蔗产业链的发展还不够完善,存在一些问题,如种植技术落后、加工环节不密切配合等。为了提升产业链的整体效益,应加强各环节的协作,提升产业链的附加值。

五、发展机遇与挑战 广西甘蔗业的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国内外对于甘蔗糖需求持续增长,市场前景广阔;另一方面,种植技术落后、产能过剩等问题需要解决。广西应积极抓住机遇,加强甘蔗产业链的重要环节,提高产业竞争力。 六、发展建议 (一)加强科技支撑。在种植环节,引入先进的种植技术,提高甘蔗品质和产量;在加工环节,加强技术研发,开发更多的生物质能源利用技术。 (二)改善产业链配套。加强种植户之间的合作,形成规模效应;加强种植和加工企业之间的合作,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培育市场需求。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提升甘蔗糖等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四)加强政策支持。加大财政投入,鼓励企业、科研院所开展技术研发;加强行业管理,压实责任,推动甘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七、结论 广西甘蔗业发展潜力巨大,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通过加强科技创新、统筹协调各环节、开拓市场需求等方面的努力,可以进一步推动广西甘蔗业的发展,实现产业链整体效益的提升,促进农民增收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广西甘蔗种植区划

甘蔗原产我国,是热带和亚热带经济作物。广西地处南、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季,是全国甘蔗最大生产适宜区,年种植面积680-780万亩,产糖量约占全国食糖总量的40%。经过多年的发展,制糖产业已成为广西经济支柱产业。 但广西90%以上的原料蔗种植在无灌溉条件,且耕作层比较浅薄的旱地上,原料蔗产量的多少和蔗糖份的高低除受品种、施肥水平和耕作技术影响外,在很大程度上受气象条件的制约,尤其是广西春旱、秋旱和霜冻天气等灾害请天气对原料蔗的产量和糖份影响更大。经我台科研人员的研究和调查结果,气象条件对产量和糖的影响如下: 一、气象条件甘蔗产量的影响 根据我台对全区各甘蔗主产区历年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分析研究,并结合1981-1989年甘蔗物候产量资料于全生育期内的气象要素作分析,结果表明,影响

各地原料蔗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有:早春的低温、春末夏初的雨量或雨日、盛夏的高温少雨和秋季干旱。但影响各地产量的气象因子的时段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是由于各地气候差异和各地甘蔗发育期差异所致。 1、早春气温高,有利与春植甘蔗出苗和宿根甘蔗的萌芽、发株。新植甘蔗的出苗和宿根甘蔗的发株对温度的要求分别是≥13℃和≥10℃,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出苗发株速度加快。从南宁物候资料分析表明,中/2-下/2的旬平均最低气温总和每增减1℃出苗或发株可提前或延迟7天。 2、春末夏初的干旱,不利于甘蔗的分蘖和蔗茎的伸长。 3、盛夏高温少雨,甘蔗茎伸长受抑制。 4、秋季干旱低湿,甘蔗易发生蒲心,产量和质量下降。 甘蔗与气象 影响各地甘蔗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及其丰欠指标

二、气象条件对甘蔗糖份含量的影响 根据对历年各糖厂榨季蔗糖份动态变化的分析,甘蔗糖份的积累动态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生长期的缓升阶段,此阶段蔗糖份含量较高,积累速率也较慢;快速积累阶段,这是蔗糖份积累最迅速的时期,但蔗糖份含量仍较低,尚未进入工艺成熟阶段;工艺成熟期后的缓升阶段,其特点是蔗糖份含量高,持续时间长,但上升速率比第二阶段慢;下降阶段,此阶段的前期蔗糖份下降速率比较慢,但下降速率加快。纵观蔗糖份积累整个阶段,其积累过程遵循LOGISTIC曲线,即生长曲线变化规律。 甘蔗糖份的高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品种及品种熟性、前期生长情况及进入糖份积累阶段后的气象条件,均会对榨季蔗糖份的高低产生积极的影响。由于广西各地糖厂榨季期间(多数安排在11月至第二年3-4月),是温度变化最为明显的时期,若榨季温度高,湿度大,则甘蔗继续生长,蔗糖份含量低,反之榨季温度低,湿度小,则有利甘蔗蔗糖份积累。但是当最低气温≤2℃,特别是最低气温≤0℃或以下是,榨季蔗糖份将急剧下降。 经过对全区代表性糖厂历年榨季糖份动态变化与气象条件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0-11月份昼夜温差大,降雨偏少,空气湿度偏小,日照充足,而且榨季期间无霜冻灾害天气出现,则甘蔗糖份积累快,蔗糖份含量高。反之10-11月份昼夜温差小,降雨偏多,空气湿度偏大,日照缺乏,特别是榨季期间出现霜冻灾害天气,

广西甘蔗产业和蔗糖业概况

广西甘蔗产业和蔗糖业概况 广西甘蔗产业和蔗糖业概况 【摘要】甘蔗产业是广西主要的经济作物,也是广西的支柱产 业,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本文通过研究查阅资料,了解到了广西甘蔗产业发展的 现在和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蔗糖业市场的状况,以及关注了甘蔗产业现在面临的危机。 【关键词】甘蔗产业、种植情况、产量、市场、广西 一、广西甘蔗产业的生产现状 广西是我国乃至全球最适宜种植甘蔗的地区之一,全区大部分土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及降雨量丰富,且糖料蔗生长与雨热同季。因此广西的甘蔗 种植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及气候优势。 甘蔗是广西的第一大战略经济作物,也是广西的支柱产业,农民增收最主要的经济来源,涉及农民经济的发展。2021~2021年广西全区甘蔗种植面积约为111.52万公顷,总产值7896.93万吨。广西蔗糖业从业人数占全区人口近40%,约2000万人。 (1)甘蔗种植区分布概况 甘蔗种植主要分布在崇宁、南宁、柳州、来宾、百色、河池、钦州、北海、防城港等地。其中崇左、南宁、来宾、柳州为优势产区。甘蔗种植面积占全区的61.7%:其次为百色、河池,甘蔗种植面积占全区的15.24%:钦州、北海、防城港甘蔗种植面积占全区的 13.51%。广西制糖业集中于具有原料蔗资源优势的中南部地区,产业聚集度较 高。“十一五”末期形成了,”重点发展崇左、南宁、来宾、柳州糖料蔗生产优势区域;巩固发展贵港、北海、钦州、防城港等仍具生产优势的老蔗区;因地制宜发展河池!百 色蔗区”的产业基本布局。 (2)近年的产量情况 从1992/1993年榨季至今,广西甘蔗的种植面积、总产,以及蔗糖产量一直稳居全国 第一。”十一五”期间,广西甘蔗生产条件得到改善,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广西甘蔗 产业在总规模上有了新的突破,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糖都”,为确保国家食糖供给安全 做出了重大贡献。下表显示,除2021/2021榨季外,广西蔗糖产量均占全国总产的60%以上,占据了全国食糖总产的半壁江山。其中,2021/2021榨季,广西产糖708.6万吨,由 于制糖工艺流程的进步,全区的整体日榨生产能力由2021/2021榨季的45.5万吨/日提高 到50万吨/日。2021/2021榨季,广西产糖937.2万吨,占全国食糖总产的63.15%, 2021/2021至2021/2021榨季,广西甘蔗总产量!进厂入榨量及产糖量连续三年缩减,部分

广西甘蔗调查研究报告

广西甘蔗调查研究报告 广西是中国主要的甘蔗产区之一,甘蔗种植及加工产业在该地区占据重要地位。为进一步了解广西甘蔗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本次调查研究旨在对广西甘蔗进行调查,并撰写一份报告。本报告将从甘蔗的种植情况、加工产业情况以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甘蔗的种植情况 广西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都非常适合甘蔗的生长,因此甘蔗种植在广西非常普遍。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广西甘蔗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2020年达到了120万亩。同时,该地区的甘蔗产量 也在逐年增长,达到了3000万吨左右。可以看出,广西甘蔗 的种植规模和产量处于较为稳定的增长状态。 二、甘蔗加工产业情况 广西的甘蔗加工产业非常发达,主要包括糖厂和酒厂两大部分。糖厂主要生产红糖、白砂糖等各种糖制品,酒厂则主要生产甘蔗酒等酒类产品。糖厂和酒厂在整个甘蔗加工产业链中起到关键作用,对提高甘蔗的附加值和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 三、甘蔗产业的发展前景 随着国内外市场对绿色食品和生物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广西的甘蔗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首先,广西的甘蔗种植面积和产量仍然存在增长空间,可以通过种植技术的提升和品种改良来进一步提高产量。其次,广西的甘蔗加工产业也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来增加附加值。例如,可以开发出更多高附加值的甘蔗制品,开拓国内外市场。此外,甘蔗生物能源的

开发和利用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向。通过将甘蔗转化为生物能源,可以有效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实现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广西的甘蔗产业目前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政府可以进一步加大对该产业的支持和扶持力度,推动绿色、可持续的甘蔗种植和加工发展。同时,企业可以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拓宽市场渠道。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广西的甘蔗产业必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2021年甘蔗种植面积 广西的甘蔗的种植面积

2021年甘蔗种植面积广西的甘蔗的种植面积 广西甘蔗总种植面积达1400万亩,发生冻害时广西基本已经有60%的甘蔗砍收完毕,剩余40%都有不同程度受灾情况,而且部分甘蔗因低温时间长已经出现糖份严重流失现象。 广西全区需要翻种的甘蔗种植面积约800万亩,加上新种100万亩,共900万亩,全 区需要种苗约800万吨,如不及时加以落实,将严重影响下榨季的食糖生产。 一、整茎留种 在通常情况下采用甘蔗茎秆作种,成本略大,但出苗壮实均匀,母体营养充足,前期 生长旺盛,且便于埋底肥,因而能夺高产。 1.选留品种选29、西引7号、西引2号、西引3号和新台糖10号等品种,具有高糖分和早熟的特点,有利于抢先占领市场。其中选29因特别坚硬只适合机械榨糖,其余都 比较脆嫩,可作果蔗食用。 2.留足蔗种春植蔗(即用茎秆作春天播种的甘蔗)每667平方米按700公斤~800公斤留种,每667平方米种蔗可播种4000平方米~4670平方米。宿根蔗(即用蔸作种的甘蔗) 按每667平方米补留种蔗100公斤相同品种。 3.春植蔗留种在11月上旬或中旬开始抢雨后突击埋种,选纯度高、长势好、病虫危 害轻的丘块,计划留种的甘蔗地四周2米内甘蔗剔除。可选毛沟斗渠(必须是冬季不排水的)作种蔗窖(当地称埋种蔗的地方),清除杂草淤泥;也可在地中挖窖。在种窖地上撒施甲 拌磷,再放甘蔗(蔗蔸尽量着窖底,蔗种必须放紧叠实),再在甘蔗上撒施甲拌磷,每吨蔗 种用量一二公斤或淋施500倍液敌敌畏,给窖内甘蔗浇足水,保证叶鞘内有水。然后立即 盖膜、盖叶,膜四周要压紧封严,膜上覆盖蔗叶等覆盖物,11月底以前完成留种。推广地膜覆盖。带蔸的要尽量多带土;不带蔸的要使用快锹、利锄,尽量减少破损,且刀口必须 用500倍液的托布津浸口消毒,以防长霉。平时应多检查种窖,防高温烧窖,防低温冻窖,防大风吹坏、老鼠和人畜损坏。 4.宿根蔗留种其好处是成本低,每667平方米节约蔗种500公斤~600公斤,且出苗提前30天~50天,成熟也提前30天左右,可提前上市,抢占市场,卖高价。单产在4.5 吨以上的春植甘蔗,或单产在5吨以上的1年宿根蔗均可留蔸作种用。计划留蔸作种的蔗地,蔗叶应及时翻晒,彻底烧尽,未烧尽的梢尖等物应清出处理。清除田间杂物,蔗叶灰 应均匀分布在地里,然后结合施肥将垄整成龟背形。每667平方米埋100公斤混配肥、3 公斤3%甲拌磷开沟埋施,有条件的外加土杂肥1000公斤~2000公斤,忌撒施或不施肥。 每667平方米用阿特拉津300毫升、乙草胺150毫升对水30公斤,均匀喷在需盖膜处。 以随砍随盖膜的效果最佳,盖膜时田间湿度不能过大,不能及时盖膜的应盖好蔗叶防冰冻。一般在12月底前完成为好。要做到沟沟相通,防止冬末和春季渍水死芽。

南宁概况

南宁概况 【地理位置】南宁,一座历史悠久,风情独特的南国绿城,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金融和信息中心。南宁历经1680多年的风雨沧桑,凝聚了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已发展成为一座清新灵秀、洋溢现代化气息的新兴都市。南宁毗邻粤港澳,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是链接东南沿海与西南内陆的重要枢纽,也是西部各省区唯一沿海的省会城市,更是中国走向东盟的前沿城市。 【建置沿革、行政区划、人口】南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边陲重镇和著名商埠,是历代州、郡、府和省会驻地,南宁建制从东晋大兴元年(318年)始,距今已有1680多年。唐贞观八年(634),南晋更名为邕州,设邕州下都督府,南宁简称“邕”由此而来。全市土地面积22112平方公里,市区面积1799平方公里,辖兴宁区、新城区、城北区、江南区、永新区五个城区和邕宁县、武鸣县、横县、宾阳县、上林县、马山县、隆安县七个县(2003年6月27日南宁市正式接管横县、宾阳、上林、马山、隆安五个县,南宁市辖县数由原来的两个县增加为七个县)。2004年,全市户籍人口648.85万人,市区人口150.06万人。南宁是壮乡的一支古老歌谣,全市聚居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民族。 【自然资源】南宁有丰富的水资源、矿产资源、农副产品资源、动植物资源、森林资源、中草药资源。南宁地处岭南有色金属地带,已勘查发现的有锰、锌、铅、金、银、煤、石英砂、水晶、重晶石、白云石,花岗岩等41种,为全国已知矿种的三分之一。南宁是广西的产粮区和经济作物基地,盛产水稻、玉米、甘蔗、木薯、花生、豆类、麻类、茶叶等农副土特产品;还盛产香蕉、菠萝、芒果、荔枝、扁桃、龙眼等 40多种亚热带水果,一年四季瓜果飘香。中草药资源丰富,有砂仁、淮山、半夏、茯苓、银花、田七、桂皮等 300多种。 【旅游资源】南宁市的旅游资源相当丰富。以南宁为中心的桂南旅游是广西三大旅游区之一,优美的绿城风貌,迷人的中越边境风光、浓郁的壮乡民俗风情、壮丽的南国边关以及扬美古风、青山塔影、明山锦绣、望仙怀古、伊岭神宫、九龙系珠、南湖情韵、龙虎猴趣、凤江绿野、邕江春泛等十大景观,构成南宁多层次的旅游景观。 【综合实力】2004年,国民经济发展取得了新的突破,城市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各项社会事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面完成了年初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主要经济指标创1996年以来的最好水平。2004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88.86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增幅为9年来最高。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2.75亿元,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184.97亿元,增长18.2%;第三产业增加值301.14亿元,增长13.1%。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9%,拉动经济增长7.8个百分点,成为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消费对经济贡献率达41%,拉动经济增长5.4个百分点。 【财政金融】2004年,全市财政收入74.63亿元,比上年增加13.57亿元,增长22.23%,增量创历史新高,增幅创10年来最好水平;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3.25亿元,同比增长19.34%。财政支出62.56亿元,增长19.16%。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090.96亿元,比年初增长17.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15.79亿元,比年初增长15.09%; 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208.77亿元,比年初增长33.4%。 【农村经济】在政策扶持、价格上涨的推动下,2004年,全市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2.29亿元,比上年增长6.47%。 农作物种植结构进一步调整。粮食种植面积出现了6年以来首次恢复性增长,全年粮食种植面积41.42万公顷,增长1.93%;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2.41万公顷,同比扩大2318公顷,增长1.05%,其中,甘蔗种植面积12.7万公顷,同比减少了5.84%;蔬菜种植面积小幅增长,全年种植面积13.78万公顷,增长3.36%。 农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受夏季洪涝和秋季干旱的严重影响,粮食、甘蔗产量略有下降,其他主要农产品产量均呈增长态势。全市肉类总产量41.98万吨,增长9.8%,水产品产量15.88万吨,增长9.18%,禽蛋产量1.45万吨,增长2.22%,牛奶产量2.4万吨,增长51.48%,蔬菜产量253.42万吨,增长3.16%,水果产量67.04万吨,增长17.13%。 农村生产条件继续改善。2004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 277.4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其中农用排灌机械42.92万千瓦,增长6.69%;大型拖拉机2.04万台,增长7.1%;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具0.36万部,增长15.6%;农用运输车(含载重汽车)0.91万辆,与上年持平。全年农村用电量47034万千瓦时,比上年下降1.64%。化肥使用量(折纯)34.42万吨,增长9.7%。有效灌溉面积352.68万亩,旱涝保收面积290.45万亩。 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在村村通电的基础上,通车、通电话、通自来水的村所占的比重继续提高。全市通汽车村达1392个,占村总数的97.96%,比上年提高0.56个百分点;通电话的村1332个,占93.74%,提高0.62个百 2

广东甘蔗种植面积

广东甘蔗种植面积 甘蔗是糖类的主要食物,广东和广西是我国重要产区。 广东省甘蔗种植气候条件 地理位置与面积 广东省面积为17.9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87%。其中岛屿面积1592.7 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陆地面积的0.89%。全省沿海共有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759个,数量仅次于浙江、福建两省,居中国第三位。其中宜农地434万公顷,宜林地1100万公顷。广东是国内人多地少的省份之一。 地形地貌 广东省山脉大多与地质构造的走向一致,以北东―南西走向居多,如斜贯粤西、粤中 和粤东北的罗平山脉和粤东的莲花山脉;粤北的山脉则多为向南拱出的弧形山脉,此外粤 东和粤西有少量北西―南东走向的山脉;山脉之间有大小谷地和盆地分布。 平原以珠江三角洲平原最大,潮汕平原次之,此外还有高要、清远、杨村和惠阳等冲 积平原。 台地以雷州半岛―电白―阳江一带和海丰―潮阳一带分布较多。构成各类地貌的基岩 岩石以花岗岩最为普遍,砂岩和变质岩也较多,粤西北还有较大片的石灰岩分布,此外局 部还有景色奇特的红色岩系地貌。沿海沿河地区多为第四纪沉积层,是构成耕地资源的物 质基础。 气候特点 广东省属于东亚季风区,从北向南分别为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是中国光、热和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从北向南,年平均日照时数由不足1500小时增加到2300 小时以上,年太阳总辐射量在4200~5400兆焦耳/平方米之间,年平均气温约为19℃~24℃。全省平均日照时数为1745.8小时、年平均气温22.3℃。1月平均气温约为16℃~19℃,7 月平均气温约为28℃~29℃。 广东降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在1300~2500毫米之间,全省平均为1777毫米。降雨 的空间分布基本上也呈南高北低的趋势。受地形的影响,在有利于水汽抬升形成降水的山 地迎风坡有恩平、海丰和清远3个多雨中心,年平均降水量均大于2200毫米;在背风坡的 罗定盆地、兴梅盆地和沿海的雷州半岛、潮汕平原少雨区,年平均降水量小于1400毫米。降水的年内分配不均,4~9月的汛期降水占全年的80%以上;年际变化也较大,多雨年降水 量为少雨年的2倍以上。 广东省甘蔗种植面积

广西甘蔗种植产业发展趋势

广西甘蔗种植产业发展趋势 广西甘蔗种植产业发展趋势 导语:甘蔗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广西地理位置优越,气候适宜,土地肥沃,是我国甘蔗种植的重要产区之一。近年来,广西甘蔗种植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呈现出一系列的发展趋势。本文将主要探讨广西甘蔗种植产业的发展趋势及相应的发展策略。 一、广西甘蔗种植产业的现状分析 1. 产业规模扩大:广西甘蔗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逐年增加。根据广西甘蔗种植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19年广西甘蔗种植 面积达到318.8万亩,产量达到3686万吨,分别占全国种植 面积和产量的43.2%和39.5%。 2. 产业结构优化:广西甘蔗品种结构逐渐向优质、商品化品种转变,主要种植品种有优蔗甜16、新星155、桂蔗16号等。 同时,甘蔗加工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在传统的酒精、饲料加工基础上,逐渐向炼糖、糖制品、生物酒精、生物质燃料等多元化产品转变。 3. 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广西加大对甘蔗种植技术和装备的研发与应用力度,推广高效甘蔗种植技术、人工智能应用和现代化设备。通过引进优质种苗、肥料、农药等先进技术,提高甘蔗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

4. 农户收入稳步提升:广西甘蔗种植业水平不断提高,农户的种植收入也在逐年增加。政府在产业扶持、技术培训、市场拓展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帮助农户提高种植效益,增加收入。 二、广西甘蔗种植产业发展的趋势 1. 种植规模进一步扩大:随着消费市场对糖制品和生物质燃料等需求的增加,广西甘蔗种植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政府将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推动大规模种植,打造产业集聚区,提高产能。 2. 提高甘蔗品种的糖分含量和产量:甘蔗是糖业的原料,糖分含量和产量是衡量品种优劣的重要指标。广西将进一步培育优质、高产的甘蔗新品种,提高糖分含量和产量,增加产业的附加值。 3. 发展甘蔗深加工产业:广西将推动甘蔗深加工产业的发展,从简单的炼糖、酒精加工向糖制品、生物酒精、生物质燃料等高附加值领域转变。通过开展科技研发,加大创新力度,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4. 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和可持续发展模式:广西将加强甘蔗种植绿色化,推广有机种植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提高甘蔗的质量和安全性。同时,探索循环农业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5. 加强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广西将加大对甘蔗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的力度,通过打造知名品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

广西南宁蔗区2021年甘蔗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已勘误版

广西南宁蔗区2021年甘蔗生产情况调研报告已勘误版 甘蔗是广西的主要经济作物,蔗糖业是广西的传统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南宁市是广西的甘蔗主产区之一。为全面地了解南宁蔗区2021年的甘蔗生 产情况,预测和评估蔗区整体形势,广西壮族自治区糖业发展办公室组织广 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广西气象科学研究所有关专业技术人 员成立调查组,对该蔗区的甘蔗苗情、品种结构、种植面积及植期等进行了 调研。 1 调查时间、地点与方法 调查于2021年6月7日~10日进行。调查地点包括南宁市的武鸣、横州、宾阳3个甘蔗主产县(市、区)。共调查了51个样本区,其中新植蔗 17个,宿根蔗34个,见表1。采用面上调查、数据收集和实地调查相结合 的方法,面上调查包括听取各有关市(县)糖业局、农业农村局、科技局等 关于2021年甘蔗整体生产形势、品种结构、田间管理、甘蔗生长情况及夏(秋)植蔗种植计划等情况的介绍,现场与蔗农交谈了解其甘蔗生产情况及 存在的问题。数据收集包括统计各蔗区甘蔗种植面积、不同品种种植面积、 不同品种的生长情况等。实地调查内容包括各蔗区甘蔗每公顷苗数、株高、 黑穗病株率、螟害率等指标。 本文中种植面积、品种结构等统计数据由各相关市、县糖业主管部门和 企业提供。 2 结果与分析

据初步统计,南宁市蔗区2021年甘蔗种植总面积11.23万公顷,其中新植4.65万公顷,宿根6.58万公顷,总面积比去年减少0.69万公顷,减幅 5.81%,见表2。在调查的三个蔗区中,武鸣区(1.60万公顷)、横州市 (1.62万公顷)的种植面积比上一年分别减少0.16、0.09万公顷,减幅分别 为9.25%、5.15%;宾阳县(1.82万公顷)则略有增加,增幅为3.02%。南宁市其他减幅较大的蔗区为西乡塘区、隆安县、良庆区,分别减少0.18万公顷、0.14万公顷、0.13万公顷,减幅分别为24.46%、20.08%、7.35%。这与甘蔗 生产成本高有较大关系。南宁蔗区土地租金成本逐年上涨,目前已高于15000元/hm2,加上农资、人工等其他费用,每公顷生产成本已超过39000元,如甘蔗产量未能达到较高水平,则种蔗收益很低。此外,还有沃柑、火 龙果、香蕉、桉树等相对高收益经济作物的竞争,导致甘蔗种植面积有所下降。但总的来看,种植大户、合作社、企业等由于管护到位,规模经营,收 益稳定,种植甘蔗的积极性仍然较高。 从植期来看,武鸣区、横州市、宾阳县的新植蔗种植面积占比均有上升,分别比上一年提高6.71%、5.33%、9.07%,三个蔗区的新植蔗平均占比为45.48%,较正常年景(占总面积的30%~40%)处于较高水平,说明蔗农新 种植甘蔗的意向比较积极,见表3。这与广西2020年3月出台《广西糖料蔗良种技术推广和食糖商业储备工作实施方案》等相关政策有一定关系,在补 贴政策支持下,蔗农翻蔸新种、改扩种甘蔗较多,新植蔗比例较往年有所提升。 南宁市调查的3个蔗区中,武鸣区主栽品种为桂糖49号、桂糖55号和 桂柳05136,种植面积占比分别31.06%、27.19%、18.81%,三个品种合计 占77.06%;ROC22仍有一定的面积即0.088万公顷,占比5.50%,而桂糖42

柳州市农业概况

柳州市农业概况 地理位置 柳州市位于广西中部偏北,为湘桂、黔桂和枝柳铁路交汇处,地处东经108°32′~110°28′,北纬23°54′~26°03′之间,东与桂林市的龙胜县、永福县和荔浦县相连,西与河池市的环江县、罗城县和宜州市接壤,南与来宾市的金秀县、象州县、兴宾区和忻城县毗邻,北与湖南省的通道县,贵州省的黎平县、从江县交界。市区处柳江河中游,距离首府南宁约220公里。 行政区划 柳州市行政区划调整后,共辖六县四区,共有86个乡镇,935个行政村。2006年全市总人口360.5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35.34万人,占人口总数的65.28%,全市聚居着汉、壮、苗、侗、瑶、回、仫佬等30余个民族。 地形地貌 柳州市主要以山地和丘陵地貌为主。山地丘陵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76.01%,其北部为云贵高原的东南缘,西北部处于九万大山区域,一般海拔在1000—1200米。东部、东南部为架桥岭---大瑶山,中部和东南部为岩溶地貌、丘陵和河谷平原。整个地势总体上是北部、东部高,中部、南部低。按地貌形态、海拔高度和切割深度,可分为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原、岩溶地区。柳州境内山体主要有九万大山、摩天岭、大苗山架桥岭和大瑶山等,位于大苗山上的元宝山,海拔2081米,为境内最高峰,也是广西第三高峰。平原主要分布在融江—柳江、洛清江中下游河谷两岸,较大的平原有柳江平原、洛满平原、穿山平原、柳城(融水)平原和鹿寨平原。 自然资源 1、土地资源 2005年柳州市土地总面积为18686.051平方公里,山地丘陵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70.01%。2005年全市耕地面积228224公顷,其中水田面积108399公顷,旱地面积119825公顷。园地面积25582公顷,其中果园面积19218公顷、桑园面积4106公顷、茶园面积2258公顷。全市土壤种类主要有红壤土、黄壤土、水稻土、石灰土、冲积土和紫色土等土类,其中以红壤和石灰土所占的比例较大。红壤主要分布在柳城、融安、融水、三江县境内,土质一般比较贫瘠,有机质含量低,普遍缺氮、磷、钾;石灰土以南部的柳江县分布最广;耕作性土壤以旱作土壤和水稻土为主,其中旱作土壤占50%以上。在海拔150—450米的低山丘陵

2021年广西河池和百色糖料蔗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已勘误版

2021年广西河池和百色糖料蔗生产情况调研报告已勘 误版 广西甘蔗种植面积、产蔗量及产糖量居全国第一位,是我国最大的糖业 生产基地。2018/2019年榨季全区甘蔗种植面积74.38万公顷,进厂原料蔗量为5473.33万吨,食糖产量634.06万吨,占全国总产糖量58.93%。甘蔗出 苗整齐、苗壮,是种植后期获得高产的有力保证。因此,2021年由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广西糖业协会、广西甘蔗创新团队和广西气象科学研究 所联合组成调研小组,赴广西河池和百色蔗区进行甘蔗生长情况调查,为及 时制定相关对策,促进广西甘蔗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1 调查方法 2021年6月8日~6月18日。 选择具有代表的甘蔗地区进行调查,包括河池蔗区(罗城县、宜州区、 金城江区)11个村,百色蔗区(田林县、右江区、田东县)10个村,见表1。 调查内容:采用面上调查、数据收集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面 上调查包括听取各有关市(县)糖业局及糖企关于2021年甘蔗种植面积、 品种结构、田间管理、甘蔗生长情况及夏(秋)植蔗种植计划等情况的介绍,现场与蔗农交谈了解蔗农在目前糖料蔗价格情况下对发展甘蔗生产的态度。 数据收集包括实地调查和分析甘蔗出苗数、株高、螟害及黑穗病危害率等指标。

调查方法:每个调查点选择有代表性的25~30个新植蔗和宿根蔗地样 本点,每块蔗地调查5行甘蔗的行距,计算平均行距;选择有代表性的蔗行30米调查总苗数、枯心苗数、黑穗病株数,计算每公顷苗数、枯心率和黑穗病株率;每块地在调查苗数的同时测量30株幼苗的株高,计算平均株高。 2 调查结果 利用2021年6月中旬的FY-3D卫星数据针对百色和河池开展甘蔗长势 监测显示:6月中旬,河池和百色地区的甘蔗长势与去年同期相比,以持平 偏好为主。甘蔗长势好于去年的比例占45%,长势与去年持平的比例为27%,长势不如去年的比例占28%。空间分布差异,见图1,其中百色区域甘蔗长 势空间分布较均匀。 从表2分析得出,2市2021年种植总面积为9.20万公顷,比2020年增 加0.01万公顷,增幅为0.11%。其中河池蔗区2021年甘蔗种植面积为4.53 万公顷,比去年增加0.01万公顷。百色蔗区2021年甘蔗种植面积为4.67万 公顷,与去年持平。 从表3可以看出,各县(市、区)新植蔗种植面积比例持续回升,这与 广西2020年3月出台《广西糖料蔗良种技术推广和食糖商业储备工作实施 方案》有一定关系,方案中对糖料蔗种植主体(包括蔗农、合作社、种植企业、农场和其他实际种植者)将给予23.33元/公顷的新植蔗补贴。这也是继 近年“双高基地建设”和“蔗区改革”政策后,又一项惠农种植政策。 河池蔗区中罗城县甘蔗种植面积为1.08万公顷,桂柳05136占30.10%,桂柳一号占20.52%,桂糖42号占16.89%,其他品种如桂柳07150等种植面 积进一步萎缩;宜州蔗区甘蔗种植面积1.86万公顷,桂糖44号占45.39%,

广西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存在问题和改进建议

广西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存在问题和改 进建议 摘要:广西是我国最大的糖料蔗生产基地,糖料蔗生产规模位居全国第一,食糖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全区糖料蔗 种植面积达到1600万亩。甘蔗是广西农民最主要的经济作物,蔗糖业产值占广西国民生产总值的10%-11%,一直以来甘蔗 种植都是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立足广西 这个特定区域,对阻碍广西甘蔗机械化发展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关键词:甘蔗;全程机械化;问题;改进建议 1广西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现状 广西是我国最大的糖料蔗生产基地,糖料蔗生产规模位居全国第一,食糖产 量占全国的60%以上,全区糖料蔗种植面积达到1600万亩,涉及蔗农2000多万人。截至2021年底,全区甘蔗联合收获机保有量达到2300多台,甘蔗割铺机、 剥叶机、提升机、装载机等“分步式”收获机械3.6万台,大中型拖拉机1.2万 台套,2021/2022榨季广西甘蔗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66.57%,机收率仅为23.49%。 1.1蔗地机械化深耕。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广西就开展推广 拖拉机深耕浅种,2000年以后广西农机管理部门在全区建立 了甘蔗生产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基地,以多种形式推广深耕、深松机械化技术,技术已相对成熟。

1.2甘蔗机械化种植。甘蔗机械化种植高效省工,很受农 户好评,目前大部分种植大户已经通过机械化种植甘蔗,散 户仍然需要人工摆种。 1.3甘蔗机械化中耕施肥陪土。近年来,小型中耕除草培 土机械在广西发展很快,大中型中耕施肥培土技术应用示范 推广也比较成功,目前广西甘蔗机械化中耕施肥陪土技术已 相对成熟。 1.4甘蔗机械化收获。广西地区大部分的甘蔗种植在旱地 以及坡地,农民往往不得不选择在坡度较高、地势不平坦进 行种植,很多种植甘蔗地块无法适应农业机械需求。糖厂需 要技术改造才能利用机械化收获的甘蔗,且扣杂率等一系列 问题需要解决,目前广西甘蔗机收率还很低。 1.5蔗叶机械化粉碎还田。实践证明蔗叶还田可以改进蔗 地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提高甘蔗产量。 但是由于增加成本、工序等原因,尽管2020-2021全区已经 开展机械化粉碎还田补助,但目前广西甘蔗叶大多进行焚烧,机械化粉碎还田应用还不多。 2广西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存在的问题 2.1基础设施差,不利于机械化耕种

中国甘蔗行业投资分析、市场运行态势研究报告——智研咨询发布

中国甘蔗行业投资分析、市场运行态势研究报告——智研咨询发布 一、中国整体甘蔗种植生产情况:集中在南部地区,单位面积产量持续上涨,产量缓慢下降 2016-2021年中国甘蔗产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整体波动幅度不大。2019年中国甘蔗产量升至峰值,达到10938.81万吨,随后呈现出小幅度下降的趋势,2021年产量为10666.38万吨,同比下降了1.35个百分点。甘蔗喜欢生长在阳光充足,温度和湿度适中的环境中,因此被广泛种植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甘蔗的主产区均分布在南部城市。 二、重点地区甘蔗种植情况:全国超六成甘蔗产自广西,其次分布在云南和广东

广西地理位置优越,适宜甘蔗生产,政府出台扶持和补贴政策,把推进广西甘蔗生产机械化、支持广西糖业发展确立为地区战略。云南地处云贵高原,地势相对较高,适宜的耕地面积较少,其甘蔗主产区沿沿澜沧江分布,水源充足。广东省超九成的甘蔗产自湛江市,湛江位于广东省南部的雷州半岛,地势低,耕地面积多,适合甘蔗的大量种植。 三、发展趋势:中国甘蔗生产将向专业化、机械化生产迈进 目前我国甘蔗机械化生产普及度低,人工成本高。甘蔗生产机械化的普及,能有效提高甘蔗生产效率,解放劳动力,降低人工成本,增加蔗农收入,提高蔗农的生产积极性。研究抗逆性品种,有利于扩大甘蔗的可种植面积,提高甘蔗产量。建立健全甘蔗产业技术体系,改善甘蔗产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增强甘蔗种植的抗风险能力。 关键词:全国甘蔗产量、甘蔗主产地生产情况、甘蔗种植发展趋势 一、中国整体甘蔗种植生产情况:集中在南部地区,单位面积产量持续上涨,产量缓慢下降 甘蔗,是一种重要的糖料作物和经济作物,因其喜欢生长在阳光充足,温度和湿度适中的环境中,因此被广泛种植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甘蔗含有丰富的糖分、水分以及有益于人体新陈代谢的各种维生素、蛋白质、有机酸等物质。其最主要的用途是制糖,蔗渣可以制作纸张、纤维板等,蔗梢、蔗叶也可以掺到谷物饲料中制成颗粒饲料。 2016-2021年中国甘蔗产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整体波动幅度不大。2019年中国甘蔗

广西壮族自治区甘蔗种植现状、问题及对策

广西壮族自治区甘蔗种植现状、问题及 对策 韩宗伟 [摘要] 甘蔗种植业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重要产业,在当前全球糖业周期下行的背景下,该产业的发展问题开始突显。基于此,本文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甘蔗种植现状,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甘蔗种植现存问题,同时提出加速推动土地资源整合、加强机械化种植推广、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研发新品种等解决策略。 [Key] 甘蔗种植;规模化;机械化;广西壮族自治区 [] S566.1 [] A []1674-7909(2020)05--2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温相对较高且无霜期长,因此极适宜甘蔗生产。蔗糖产业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支柱型产业,是当地重要的财政来源,其发展直接关系着广西壮族自治区千万蔗农的生计。

就当前的情况来看,受到全球糖业周期下行的影响,广西壮族自治区甘蔗种植及相关产业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进行重点解决。 1 广西壮族自治区甘蔗种植现状 从种植面积来看,据广西统计局统计,2014年开始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甘蔗种植面积不断减少。南宁市、柳州市、崇左市、来宾市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四大甘蔗主产区,种植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南宁市甘蔗种植面积减少最多,减幅在20%左右。从甘蔗单位面积产量来看,2010年与201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甘蔗单位面积产量大幅下降且处于2007—2016年相应数值的较低水平,平均为66.6 t/hm2;201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甘蔗单位面积产量达到最高水平,为78.4 t/hm2。 2018年,北海市合浦县甘蔗种植面积1.67万hm2、甘蔗产量140.26万t,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85.64万kW,全年有效灌溉面积3.66万hm2、机耕面积11.97万hm2。 相比于其他产业来说,包括粮食种植、油料种植、木薯种植等,甘蔗种植面积及产量占比均较高,是北海市合浦县的第一产业。 2 广西壮族自治区甘蔗种植现存问题 2.1 规模化水平较低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甘蔗种植区,由于人多地少,因此农户的平均种植面积偏少。目前,平均每户的甘蔗种植面积低于0.33 hm2,人均甘蔗产量低于5 t。同时,甘蔗田相对零散,因此甘蔗种植也相对分散,规模化水平总体偏低。就当前的情况来看,广西壮族自治区甘蔗种植模式主要为家庭联产承包、个体种

广东甘蔗种植面积变化 广西甘蔗种植面积

广东甘蔗种植面积变化广西甘蔗种植面积 2021年广东省户均预计农作物播种面积10.92亩,比上年实际播种面积(以下简称上年)增加1.39%。甘蔗预计户均播种面积0.47亩,比上年减21.13%。种桑养蚕收益下降,蚕桑播种面积也有所减少。 花生增加7.86%。广东省花生油价格自2021年以来大幅上升,一级压榨桶装花生油2021年12月为14.89元/升,2021年5月达到最高位23.6元/升,升幅58.5%。2021年5月后到年底,虽然价格有所回落,但农户对花生种植的热情仍然很高。 甘蔗减21.13%。延续2021年糖价的颓势,2021年糖价仍然低迷,从湛江市政府对2021/2021年度榨季甘蔗实行的指导价看,本榨季一至三类甘蔗的收购价是215至245元/吨,基本维持2021年的水平。由于供大于求,在甘蔗销售过程中,蔗农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某些糖厂还存在压级压价现象,这些都挫伤了农民种蔗的积极性。 甘蔗是一年生热带和亚热带草本植物,甘蔗为喜温、喜光作物,年积温需5500~8500℃,无霜期330d以上,年均空气湿度60%,年降水量要求800~1200mm,日照时数在1195小时以上。 根据甘蔗生长、产量形成以及糖分含量与气候的关系,提出以日平均气温≥20℃的活动积温和限制甘蔗能否越冬和长年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的年极端最低气温(Tm)作为甘蔗气候区划指标,划分为以下四个甘蔗种植气候区:Ⅰ.积温在5000 ℃以上, Tm ≥-2℃为最适宜种植气候区;Ⅱ.积温在4000~5000 ℃, -5℃ ≤Tm ≤-2℃为适宜气候区;Ⅲ.积温在3000~5000 ℃, -5℃ ≤Tm ≤-2℃为次适宜气候区;Ⅳ.积温≥3000~4000 ℃, -8℃ ≤Tm ≤-2℃为可种植气候区。这四个甘蔗种植气候区,都集中在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区中。其中最适宜种植气候区,基本上都位于北纬24°以南。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