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药用植物的调查报告

我国药用植物的调查报告

我国药用植物的调查报告
我国药用植物的调查报告

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综述

姓名:蓝国栋班级:10级土木8班学号:20101873

摘要:我国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在药用植物开发利用领域上取得显著成就,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尤其在要用植物的保护以及可持续研究和开发利用上存在很大不足。本文对我国药用植物的概况、近年来我国药用植物开发利用的研究已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概括,提出了今后发展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药用植物;概况;开发利用;现状;建议

总言: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是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中药材生产的源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是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中药材生产的源头,是优质中药材形成的物质基础,种质的优劣直接影响药材质量的差异,进而影响临床用药疗效。因此,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作持续、稳定地保证人民健康需求的物质保障,已成为国家的重要战略性资源。

正文:

1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种类丰富

中国现有药用植物资源383科2309属11146种,占中药资源种类的87%。在药用低等植物资源中,菌类种数最多,以真菌为主,常用药材有冬虫夏草、灵芝,等。药用藻类以海洋藻类种数最多,有120种以上,用作药材的主要有海带、昆布,等。药用地衣较多的有梅衣科、松萝科、石蕊科等,约占药用地衣种数的77%,常用种有破茎松萝、长松萝,等。苔藓类主要药用种类有地钱、石地钱、蛇苔(蛇地钱),等。蕨类属为孢子植物之首,较重要的是石松亚门和真蕨亚门,占药用种数的98%,:453-454]。

在药用高等植物资源中[1],种子植物占90%以上,是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主体,其中裸子植物药用种类有10科27属126种,最重要的是松科,有10属113种29变种,柏科有8属29种7变种,常用药材为侧柏和松花粉,等。三尖杉科中许多都含有抗癌活性物质,近年来颇受关注,我国有1属10种,均可药用。红豆杉科中常用药材有东北红豆杉、南方红豆杉和云南红

豆杉,含有抗肿瘤活性物质紫杉醇。麻黄科有11种3变种1变型,其中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为药典收载种。苏铁科药用资源主要有苏铁、华南苏铁,等。买麻藤科主要有买麻藤和垂子买麻藤。银杏科仅银杏1种。被子植物的药用种数十分庞大,有213科1957属10027种。菊科是第一大科,含药用植物778种,常用药材有白术、苍术、云木香,等。豆科是我国4个含

1000种以上的植物大科之一,供药用的有490种,重要的药用资源有甘草、黄芪、鸡血藤,等。毛茛科药用植物有420种,占全科种数的58%,其中乌头属可药用的有103种,是被子植物中最大的一个药用属,常用药有川乌、草乌,等。唇形科有436种药用植物,占本科植物种数的55%,常用药有丹参、黄芩,等。蔷薇科有360种药用植物,约占本科植物种数的43%,常用药用种有乌梅、地榆,等。伞形科有药用植物234种,占本科植物种数的44%,常用的有当归、白芷、羌活、柴胡,其中柴胡是常用大宗药材。蓼科有药用植物123种,占本科植物种数的53%。五加科有药用植物112种,占65%,最重要的是人参和三七。百合科是单子叶植物药用种类最多的科,有358种,常用药材有贝母、百合,等。兰

科药用种数不多,仅约占本科植物种数的28%,天麻、石斛类是本科的主要药材。

2.多年来,我国在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上取得瞩目的成就。

迄今,为了解决药用植物的供需矛盾,人们多采用人工栽培的方法扩大药源。但在人工栽培的药用植物中,有不少名贵药材如人参、黄连等生产周期很长,如果以常规方法育种或育苗,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另有一些药用植物如贝母(Fritlllaria spp)、番红花(Crocus sativus)等,因繁殖系数小、耗种量大,导致发展速度很慢且生产成本增加。还有一些药用植物如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太子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等,则因病毒危害导致退化,严重影响了产量和品质。于是,积极研究药用植物资源的再生技术,使有限的资源为人类持续利用迫在眉睫。目前,利用植物次生代谢工程生产和开发药物已引进国内外科研工作者及企业界的广泛关注。此外,应用植物组织培养生产药用植物,具有不受地区、季节与气候限制,便于工厂化生产等优势,同时组织培养中的细胞生长速度往往比植物正常生长速度快,因此利用组织培养手段快速繁殖药用植物种苗,或者利用组织培养或细胞培养手段直接生产药物便日益发展。

2.1通过植物次生代谢工程开发药物

植物代谢中对植物生长和存活必需的复合物如糖类、脂肪、核酸和蛋白质等,称为初级产物。对植物体中一些物质如类萜、酚类和生物碱等,是由糖类、脂肪和氨基酸等衍生而来,称为次级产物。次级产物一般贮存在液泡或细胞壁中,是代谢的最终产物,除了极少数外,大部分不再参与代谢活动。合成和利用次生代谢物质的途径构成次生代谢工程,在目前的药用植物研究中已成为生产药物和开发新药的一条重要途径。

我国科技工作者利用植物组织或细胞的大量培养直接生产药物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进展:目前从各种培养物中产生的药用成分已有200余种。其中药用成分含量超过或等于原植物的有30余种,包括人参皂苷、人参皂苷元、三七皂苷、甘草甜苷、甜叶菊苷、柴胡皂苷、薯蓣皂苷、川芎嗪、根碱、萝芙木总碱、总异黄酮化合物、呋喃色酮、哈尔明、蒽醌、柴草宁、迷迭香酸、胰岛素、左旋四氢巴马亭、辅酶Q10、L-谷胺酰胺、L-色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蛋白质)等。这些药物中有的包括了许多种,例如甾醇就包括油菜甾醇、谷甾醇、豆甾醇;有的从几种植物组织培养物中可得到同一种高含量的化合物,例如蒽醌就是从狭叶番泻(Cassia angustifolia)、尖叶番泻(C. senna)、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和猪殃殃(Gallum spp.)等多种(类)药用植物中得到的。

2.2药用植物组织细胞培养取得进

我国药用植物组织细胞培养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发展于

70~80年代。在此期间的主要研究内容是药用植物的植株再生、愈伤组织培养等,此后对药用植物如人参、紫草、红豆杉等的组织和细胞悬浮培养进行了深入研究,希望通过对高产组织或细胞系的筛选与培养条件的优化等,通过对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途径的调控达到降低成本及提高次生代谢产物产量的目的。另外,近年来利用植物悬浮培养细胞或不定根、毛状根对外源化学成分进行生物转化的研究也在悄然兴起,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就药用植物的植株再生、愈伤组织及细胞悬浮培养、中药化学成分的生

物转化3个方面近年来的进展作一概述。

(1) 植株再生传统植株再生是通过器官、胚或体细胞胚形成植株的,而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逐渐转移到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的快速繁殖与药用植物的品质改良上,其内容包括脱毒苗的研究、多倍体植株的形成、药用植物与其寄生菌共生关系的研究等。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在离体条件下通过筛选促进金线莲生长的优良共生菌种,建立了金线莲与内生真菌共生培养体系,该研究对保护金线莲的种质资源、建立新的栽培繁殖方法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上海交通大学植物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和复旦大学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也正在开展红豆杉细胞和相关内生真菌培养体系的研究,目前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此外,原生质体的培养在植物品质改良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而对药用植物的原生质体培养研究也有报道,如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进行的人参及西洋参的原生质体培养,华中农业大学进行的银杏原生质体培养、上海农业科学院进行的灵芝原生质体培养等。

(2) 愈伤组织及细胞悬浮培养在药用植物愈伤组织及细胞悬浮培养

方面,人们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珍稀濒危及高价值药用植物的愈伤组织和细胞悬浮培养上,力图通过组织和细胞培养来生产次生代谢产物,并从中开发新药。如全国有不少科研单位对红豆杉进行愈伤组织及悬浮细胞培养以生产抗癌药物紫杉醇及其类似物的研究,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及化学冶金工业研究所对雪莲花的研究,上海中医药大学对长春花的研究,四川大学对藏红花的研究等。不仅如此,科学工作者更加重视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途径调控的研究,在弄清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途径的基础上,加入所需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的前体物质,或者加入诱导子、抑制剂激活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或抑制支路产物的形成,从而对次生代谢产物进行调控。复旦大学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上海交通大学植物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已克隆了紫杉醇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基因,并正在转化红豆杉,力图提高红豆杉中紫杉醇的含量,目前已取得了较好进展。我国国内最近对红豆杉、水母雪莲、银杏、长春花等细胞的悬浮培养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说明我国药用植物的细胞培养已进入—个快速发展的时代。

植物的细胞培养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经逐渐从实验室的三角瓶培养步入1000L以上的大规模工业化培养。特别是近年来气升式生物反应器的发明与应用。使药用植物主胞的大规模培养生产药用成分成为可能、如用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茎段愈伤组织培养生产喜树碱;用山莨菪(Scopolia tangutica)细胞培养生产天仙子胺、L-莨菪碱和红古豆碱;用紫草(Lithospermum erythrorhiyzon)细胞培养生产紫草素;用日本黄连(Coptis japonica)细胞培养生产小檗碱;用毛花洋地黄(Digitalis lanata)细胞培养生产洋地黄苷丙和地高辛;用红豆杉细胞培养生产紫杉醇;用长春花细胞培养生产长春碱和长春新碱;用人参属的人参、西洋参、三七细胞培养生产人参皂苷和人参多糖;用白芷(Angelica daburica)悬浮细胞培养生产次生代谢物imperatorin(治疗皮肤病);用千层塔(Lycopodium serratum)细胞培养治疗老年性痴呆和改善单纯记忆障碍的石杉碱;用雷公藤(Triperygium wilfordii)

细胞培养生产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雷公藤甲素;用戟叶薯蓣(Dioscorea doryopbora)愈伤组织和悬浮生产避孕药物中的主要原料肾上腺皮质类固醇等。

细胞培养物有效成分的含量和原植株中有效成分含量究竟有哪些差别,研究者也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并从改善培养条件以提高有效成分含量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研究结果表明:以干重为基础的人参皂苷,在愈伤组织中的含量为21.1%,显著高于天然根中的含量(4.1%)。在三七细胞的悬浮培养中,磷的起始浓度在3.75mmol/L时,对三七细胞生长较好。接种量对细胞量和产物量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而对细胞倍增数影响更大,如在人参细胞悬浮培养中仅添加合适浓度的白糖可使干细胞达到35g/L,人参皂苷和人参多糖可分别达1.52g/L和25.22g/L,人参多糖的含量为目前报道的最高值。在用作清泻剂的药用植物决明的愈伤组织中所含的蒽醌类:如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甲醚的产量,比植株中要高10倍以上。紫草中的有效成分萘醌类化合物——紫草宁及其衍生物在我国被用来治疗烧伤、皮肤病和痔疮,并具抗肿瘤活性,对获得的高产细胞系进行悬浮培养和发酵培养后发现:其细胞生长的最高月产达22g?干重/L,色素含量为培养物干重的17.5%。应用10L搅拌式反应器发酵培养,月产率达9.47g干重/L,色素含量达干重的14.26%,而通常在完整植株中仅含1.5%左右。(3) 中药化学成分的生物转化生物转化就是利用植物悬浮培养细胞中的一些酶体系对外源化学成分进行结构改造的一门技术,以期得到活性更好、毒性更小或价值更大的先导化合物。由于植物体系本身固有一些特性,所以利用植物培养体系进行转化可以弥补传统有机化学合成及微生物生物转化的不足。如南洋金花悬浮培养物对酚有糖基化作用,使酚类药物的有效性显著增强;毛曼陀罗(Datura inoxia)的培养细胞能快速将氢醌转化为熊果苷,使后者在作为利尿剂和泌尿器消毒剂时所用剂量减少,疗效提高。近年来国内在这方面也有一些开创性工作,如北京大学药学院利用大黄毛状根、不定根和悬浮细胞对鬼臼毒素和鬼臼苦素等进行了生物转化研究,获得了几个有意义的产物;利用银杏和桔梗悬浮细胞对紫杉烷类化合物进行了生物转化研究,也获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结果。

2.3 药用植物的发酵工程产品投入市场

从20世纪60~80年代人们研究灵芝(Ganoderma lucidum)的人工培育与应用起,药用真菌的研究就步入了一个明显发展阶段,在此期间开发了如麦角(Claviceps purpurea (Fr.)Tul)、猴头(Hericium ermaceus)、云芝(Coriolus versicolor)、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亮菌(Armillariella tabescens)、安络小皮伞菌(Marasmius androsaceus)等近10种药物,并投入了市场。这些药用真菌的生产大多数以发酵生产为主,其中对猴头的固体发酵与冬虫夏草的液体发酵研究较多。此后的10余年仅3种真菌被正式批准药用,它们分别是虫草的发酵产品“金水宝”与“宁心宝”等,槐耳菌(Trametes robiniophila)的固体发酵产品“槐耳菌质”及其制剂“槐耳颗粒”,黑柄炭角菌(Xylaria nigripes)的液体发酵产品“护龄神”等。另外,我国科学工作者也建立了三七、三分三、人参、西洋参、紫草、洋地黄、长春花、丹参、红豆杉等多种药用高等植物的液体培养系统,通过对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的优化已使有效成分达到或

超过原植株。在此基础上,对长春花、三七、三分三、人参、紫草、红豆杉等进行了大规模培养的探索,其中红豆杉细胞大规模培养生产紫杉醇被列为“九五”攻关项目。至今已对人参悬浮细胞、黄芪和丹参、青蒿发根培养系统进行了大规模培养并对其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实验证实黄芪毛状根具有增强动物免疫功能,促进骨髓造血,抗自由基,改善记忆和抗衰老,保护肾功能等作用,其作用的效价基本上与药用黄芪类似;其毛状根中皂苷和可溶性多糖含量稍高于药用黄芪。对丹参毛状根的研究也证实7种丹参酮化合物不仅存在于毛状根组织中,而且约40%分泌到培养基中。另外丹参毛状根也具有形成水溶性酚酸类化合物的能力。

在植物细胞大规模培养的研究中,人们也开始重视对培养工艺的研究,如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浙江大学所进行的两相培养法、固定化细胞培养法的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3.虽然我国在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的研究上有进步,但也面临严峻的现实问题。

3.1药材传统用药方式使药用植物资源浪费严重,有些药材品种长期以来主要以野生采集,手工加工为主,而未采用现代化加工手段,加之同一种药用植物入药部位单一,更使资源浪费严重。特别对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是一种巨大性的破坏。

3.2道地药材栽培中存在的问题急需解决人参老参地如何能尽快重复利用,是解决目前参地枯竭的关键。加快药材入药年限与成分的研究,使某些主要品种能缩短栽培时间,提高产量。

3.3某些道地药材面临枯竭随着一些药用植物提取物出口量的大幅增加,某些我国特产资源种类迅速枯竭,有些甚至濒临灭绝,如人参。

3.4野生资源保护意识淡薄多年来不合理的采集与开发利用,受威胁的物种达上百种,甚至一些地区出现对药用植物资源掠夺式过度采收,因此,解决保护生物多样性与药用植物资源利用的平衡问题已刻不容缓。

4.建议

4.1 建立无公害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体系药用植物资源主要用于医药产业,其疗效对其品质有着特殊而严格的要求。而当前我国人工栽培药用植物,所采用的多是单一种植模式,易造成生态环境的失衡,引发病虫害的发生,同时,由于近年来环境污染的加剧,使一些药材基地由于其周围环境的污染,造成药材中有毒物质的含量严重超标,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药用资源的品质。针对当前药材种植存在的问题,实施无公害种植技术,并采用低毒化学农药,生物农药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建立无公害保护体系。在此基础上实施和建立多品种药材GAP基地,实现中药材生产的标准化。

4.2 寻找新药源,保护物种多样性中药化学对药物内在的有效成分的研究表明:很多同科属,亲源关系较近的中药含有相似的有效成分。中药验方中很多药物是可以用相类似的药物来代替。因此,为濒危珍稀药物寻

找新药源将为人们留下时间抢救保护这些物种,从而实现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

4.3 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资源的高效综合利用中药资源的应用一

直以来都是属于粗放型的,仅取其单一部位,单一成分,对其副产物没有加以利用。而药材不同组织含有不同的多种功能性成分,传统的应用方法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多年来,中药化学,生物技术等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成果表明,很多药材可以采用多种化学手段,将其用于医药的功能性成分或单体进行分离提取,并按西药的研制方法进行科学检验,实施药品的标准化,从而大大提高疗效。而经提取功能性成分之后的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是提高其效益的关键。

4.4 当前对药物资源的利用的另一关键问题是技术落后。中药生产加工

过程中由于技术落后而使中药资源利用率低,产品质量不稳定。因此采用先进技术设备实施产量、品质的提高及多种产品的联产是高效利用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丁建,夏燕莉.中国药用植物资源现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5,21(5):453-454.

[2]中国药材公司.中国中药资源丛书中国中药资源志要[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3]艾铁民.药用植物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2:370-382.

[4]丁建,夏燕莉.中国药用植物资源现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5,21(5):453-454.

[5]莫燕妮.热带雨林药用植物资源经济价值评估[J].热带林业,1996,24(3):119-122.

[6]王一涛.我国中药研究开发及其产业化的现状与思考,2004-7-26.

[7]徐良.中国名贵药材规范化栽培与产业化开发新技术[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

[8]郝小江.植物化学与天然新药研究之管见[J].贵州科学,2000,18(1-2):26-30.

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方法

第六章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方法 目的要求 掌握:资源调查准备工作;资源调查内业工作。 熟悉:药用动植物资源调查;药用资源的评价。 了解:资源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基本背景资料 当今中药行业引用的数据资料基本是来源于20年前(第三次全国中草药资源普查)的统计资料! 《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列出的640种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占156种,其中属于中药物种的占主体。 中药资源调查的意义 中药现代化的迫切要求和基础工作。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需要。 中药行业的战术需求。 中药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形象。 中药资源调查的准备工作 组织准备、物质准备、技术准备 组织准备基本程序 制定并提交计划任务书→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立项→组织有关单位召开调查准备会议→建立组织机构→讨论和审定技术方案和工作计划→确定各单位和部门职责→举办技术培训(含野外调查和自救生存练习)

物质准备(1) 收集资料:调查地区的动植物资源资料,地图、生产规划、研究报告等资料。 动植物资料:区域生态系统、植被和植物群落以及动植物志等。 物质准备(2) 地图资料: 地形图、植被图、土壤图、农业和林业区划图。 野外物资:GPS卫星定位仪,数码相机或摄像机,照度计、温湿度计、枝剪、标本架。 技术准备 制定技术方案:外业调查技术方案→编写野外调查实施细则→编制各种记录表格→确定调查路线→编制工作日程表。 确定取样调查方法:取样调查的精度和误差,取样单位和取样方法,标准样方调查 1、线路调查 2、样地调查 常用样地调查取样方法:典型取样法、随机取样法、系统取样法、分层取样法。 技术准备 “3S”技术调查法: 遥感(RS,remote sensing)是指从远距离、高空,以至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光、微波等探测仪器,通过摄影或扫描、信息感应、传输或处理,根据地物反射和发射的波谱特性

药用植物资源利用参考题

《药用植物》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药用植物学;鸡爪黄连;道地药材;云锦纹;中药;企边桂;维管束;晶纤维;炮制;药品标准;晶纤维;显微鉴定;车轮纹;生药鉴定;后含物; 二、填空题 1.特指来源于特定产区的货真质优的生药。 2.植物体内最常见的晶体有和两大类。 3.植物表皮上的毛茸通常有和两种。 4.常见生药的分类方法有、、等。 5.药材一般在植物生长停止,花叶萎谢的休眠期或在春季发芽前采集。 6.生药干燥的方法通常有、、3种。 7.是根据中医药的基本理论,按照中医临床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的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对药物进行各种加工处理的传统制药技术。 8.目前我国生药质量控制主要采用三级标准,依次是、、。 9.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药材中的水分测定。 10.挥发油的含量测定中,适用于测定相对密度在1.0以上的挥发油。 11.绵马贯众来源于科植物的干燥根茎及叶柄残基。 12.冬虫夏草身上有~ 条环纹。‘ 13.麻黄具有的功效是、、。 14.大黄来源于科、、。 15.何首乌的横切面上,皮部常有4—11个类圆形异型维管束环列,从而形成“花纹”。16.黄连、川乌都来源于科,其化学成分主要是类。 17.白芍的主要化学成分是,它的功效是、、。18.厚朴主产于、等省份。 19.肉桂是科植物的干燥树皮,具有、、的功效。 20.检查黄芪中的氨基酸及多肽,需加入0.2%的试液,最终呈色。 21.甘草的功效是、、、、。 22.人参、三七来源于科,药用部位是。 23.人参具有复叶,花序,成熟果实色。 24.当归的主要化学成分是和。 25.柴胡来源于科,具有、、功效。 26.在薄荷叶粉末中提取薄荷醇晶体,然后加硫酸2滴及香草醛结晶少量,初显黄色至橙黄色,再加水1滴,即变为色。 27.桔梗入药部位是;季节采挖;主要化学成分是。 28。红花是科植物的干燥花,其主要化学成分是,它的主要功效是。29.川贝母是科植物、、、的干燥鳞茎。 30.生药的传统经验鉴别有、、、、、等简便快捷方法。 31.类药材应在植物生长最旺时,或在花蕾时或在花盛开而果实尚未成熟时采收。 32.生药在贮存中保管不当常出现、、等变质现象。 33.是国家对药品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34.适用于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贵重药品的水分测定。 35.冬虫夏草来源于麦角菌科真菌寄生在昆虫幼虫体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

中药学专业调研报告

中药学专业调研报告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关于设置中药学本科专业的调研报告 一、设置中药学本科专业的必要性 (一)社会经济需求 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纲要指出:未来15年,我国将重点提高中医药产业现代化水平,中药工业总产值占医药工业总产值达到30%以上,中医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之一。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培养是完成上述目标的保障措施,将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高等院校开办中医药专业,打造一批世界一流的中医药学科和专业。 《临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将中药及生物医药列为区域八大主导产业之一,以中药为重点、以生物药为快速增长极、以化学药为提升方向,力争到“十三五”末,中药及生物医药产业产值突破1200亿元。中药产业已成为临沂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扶持产业,未来五年,临沂市将强化中药优势,鼓励支持医药企业联合科研院所打造中药产业研发生产基地。 《临沂大学“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指出,临沂大学办学目标定位为创建全国知名、区域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型大学,学校类型定位为综合类应用研究型大学,学科专业定位为强化基础学科,创新发展应用学科,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根据国家战略和区域需求,临沂大学“十三五”期间将重点发展应用型学科专业包括中药学学科和专业,同时已将中药学和鲁南中药材资源开发分别列为特色学科培育工程和学科平台提升工程。 目前,中药已成为国家重点发展产业和临沂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亟需一大批从事中药规范化种植、品种与质量鉴定、中药材的炮制与加工、中药

提取分离、有效成分检测、中药制剂、中药分析、中药应用指导和中药新药开发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中药学人才。 临沂大学积极对接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申请开设中药学本科专业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建设需要,符合临沂区域经济建设需要,也符合我校学科专业规划发展要求,专业前景广阔。 (二)岗位需求 医药产业是世界公认的“朝阳产业”。2015年,我国医药产业销售收入逆势增长15%以上,达140470亿元。山东省医药工业销售收入长期位于全国前列,年均递增23%以上,2015年规模以上医药企业达到832家,占全国医药工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超过4000亿元,是全国唯一超过4000亿元的省份。截至2015年底,临沂市规模以上医药企业达到102家,完成工业总产值亿元,增长%,高于全市工业整体增速个百分点,占全市工业总产值%,占全省医药行业的比重为%。现代中药规模以上企业46家,其中包括鲁南厚普制药有限公司、山东翔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仁和制药有限公司、山东九间棚药业等着名中药企业,201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亿元。 临沂市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中药材品种多达1004种,年产中药材近3000万公斤。除野生资源外,临沂市药用植物种植面积约300万亩,其中金银花种植80万亩,银杏种植30万亩,平邑、郯城、兰陵县素有“金银花之乡”、“银杏之乡”、“牛蒡之乡”之称;药用动物饲养量较大,主要有蝎、梅花鹿、蟾蜍、乌骨鸡、蝉等,需要大批能够掌握规范化种植(GAP)的人才。 根据《临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三五”末临沂中药及生物医药产业产值突破1200亿元,结合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规

药用植物资源研究与进展

药用植物资源研究与进展 教学大纲 学时:36学时考试方式:考试与综述 教学方式:讲授与实习考察主讲老师:王弘 课程类型:本科生选修课 授课对象:药学专业本科生;对中药、天然药物有兴趣的医学部学生 开设目的: 人类面对各种疾病危害、资源危机等严重问题,新的药用资源寻找和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人们回归自然的意识增强,天然药物在解除疾病危害和医疗保健等方面的优势日益被重视,需求量急剧增加。药用植物资源是自然界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天然药物的主要来源,但由于人们长期的过度采挖,造成生态破坏,致使多种野生资源濒临灭绝。因此如何科学保护利用药用植物资源是天然药物研究领域急待解决的问题。 药用植物资源学研究范围广泛,是采用多学科手段和方法研究植物资源的一门应用性科学。本课程是在介绍药用植物资源学基本概念和方法的同时,注重该领域研究新成果的介绍,并安排一定课时的实习考察,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熟悉药用植物资源研究的基本方法,了解该领域研究的新进展,拓宽知识,为今后的研究生学习和从事天然药物相关研究打好基础,因此对于药学院学生有必要学习药用植物资源研究的相关知识。作为一门选修课,也可以满足对中药和天然药物研究有兴趣的医学部学生的需要,广泛的指导人们有方向、有目的探寻新的药用资源,促进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利用。 课程内容 一、概论 4学时 植物资源基本概念 药用植物资源学的发展历史-本草学 药用植物资源的特点与分类 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二、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与优势资源 4 学时 药用植物学和生态学基础知识简介 药用植物资源分布与道地药材

三、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和保护 4学时 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 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 药用植物园和保护区介绍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 四、药用植物资源化学研究进展 2 学时 植物资源化学的基本知识 药用植物资源化学研究进展 五、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性发展 6学时 植物资源开发的基本原则 药用植物资源的三级开发研究 药用植物新资源的发现 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途经- 研究范例介绍 六、民族植物药和国外植物药的研究进展3学时 民族植物药的研究进展 国外植物药的研究进展 七、新技术在药用植物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3学时 生物技术、3S技术等在药用植物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八、参观与考察 10学时 药用植物园、栽培基地参观 药用植物资源科研及实际应用考察

家纺行业研究分析报告

“行业风暴”第四期资讯 家纺行业研究报告 【专家点评】 国际纺织品配额制度一旦取消,国内纺织品出口将大幅增长,但并非一马平川。首先国际贸易环境不容盲目乐观,贸易爱护主义正在抬头,贸易摩擦进入了高发期。欧美等发达国家悄然布置“十面埋伏”,蓄意制造各种贸易壁垒,给国内纺织品出口企业带来了一定困难;另外我国家纺行业自身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生产比例偏低,缺乏在国际上有知名度的家纺品牌,技术装备水平还偏落后等。因此,国内企业应充分认识到目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不断提高家纺产品的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从而进一步扩大海外市场份额。 (以上分析系诠释《纺织导报》专家的相关观点。)

【行业出口状况分析】 一、家纺产品出口增速持续加快 2000年以来,我国家纺产品出口一直保持稳健增长。03年起出口增速明显加快,全年实现出口收入85.1亿美元,同比增长29%。据专家预测,今年我国家纺产品出口将超过100亿美元,明年的出口有望实现历史性飞跃,但高频贸易摩擦亦可能随之而来,国内出口企业应未雨绸缪,提早做好应对预备。 盥洗织物、床上用品、窗帘是家纺行业的要紧出口产品,不但出口金额可观,而且增速也特不快。下图反映了上述三类产品自01年以来的出口增长情况。

二、家纺出口产品结构分析 据来自全球纺织网的消息,今年1-5月我国家纺产品出口35.6亿美元,同比增长28.5%。其中被类制品是家纺出口的龙头产品,占出口总额的19.3%。其他出口量较大的产品还有床上织物用品以及窗帘等,金额均在3.5亿美元以上,另外地毯也有2.73亿的出口额。家纺子类产品出口额占家纺行业总出口额的比重如下图所示:

毕节地区药用植物资源现状的研究

毕节地区药用植物资源概况及利用现状的研究 王登高 贵州大学林学院 摘要毕节地区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拥有较多特色药材,为加快毕节地区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充分挖掘本地区中药材资源用于生产加工和科学研究,对外展示本地区富有特色的药材资源,本文从毕节地区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为加快药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药用植物资源概况利用现状 1.引言 毕节地区拥有众多品质优、分布广的名贵药材,如大方的天麻、黔西的杜仲、金沙的银耳、织金的黔党参等,因而被称誉为“地道药材之乡",其中尤以半夏的栽培最为广泛,最具规模。 加快毕节地区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建立统一大型的药材栽培基地,打造毕节的药用植物品牌,就应该对毕节地区的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现状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和认知,对药材栽培的前景进行评估,本文对毕节的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状况及现阶段的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分析,为本地区开利用发药用植物提供合理的依据。 2.毕节地区的基本情况 2.1地理位置 毕节市典型的岩溶山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地处贵州高原屋脊,位于东经105°36′——106°43′,北纬26°21′——27°46′之间,处于乌蒙山区,东部和南部与本省遵义市、贵阳市、安顺市、六盘水市接壤,西部和北部与云南省、四川省毗邻。 毕节处在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原丘陵过渡的倾斜地带,境内多山,西高东低,平均海拔1400米,最高点赫章韭菜坪2900.6米,为全省最高点,最低海拔457米,境内山高坡陡,峰峦重叠,沟壑纵横,河谷深切,土地破碎。全区总面积26844.5平方公里,高原山地占93.3%,分属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两大水系,长江流域面积占95.38%,珠江流域面积占4.62%,是乌江、赤水河、北盘江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其地貌特征是地势西高东低,地形随山势而异,西部平坦缓和,中部切割强烈。东部起伏轻微 2.2 气候条件 毕节市大部分地方属北亚热带温凉湿润季风气候,水热资源适中。雨日多,降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各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101.8—1780.2小时,年平均气温10 5—15.0℃,一月平均气温17——4.3℃,七月平均气温17.6——24.9℃,稳定通过10℃的有效积温2544.6—4617.1℃;年平均降水量848.6—1394.4毫米,月变率大,70%左右的降水量集中在5至9月;无霜期205—297天。特别是9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偏暖,我区冬季温度逐渐偏高,暖冬趋势明显,对越冬作物和喜温的热带果树、多年生作物的种植提供了有利

中药市场调查报告(最新版)

中药市场调查报告(最新版) 中药市场调查报告(最新版) 调查调研中药市场调查报告(最新版)最新版调查报告市场中药在我国,中药行业属于医药行业中的一个子行业,由中药材生产、中药产业和中药贸易组成。经太长期发展,我国已构成了以中药材生产为基础、中药产业为主体、中药贸易为纽带的中药生产流通体系。 上风: 丰富的资源 自然植物提取物目前被广泛利用于药品、保健品和化妆品,促使世界植物药市场的需求进一步增加。我国从中药与自然药物中开发的新的单体化合物达几十种之多,如强心灵、葛根总黄酮、延胡索乙素、喜树碱、秋水仙碱、青蒿素等。特别是绿茶提取物、青蒿素、芦荟提取物、银杏叶提取物等比较热销,多数产品出口均匀单价均有不同程度上涨。 劣势: 新标准制约 在目前我国出口的中药中,大部份为原料中药材和保健药,这与我国作为中药起源地的地位极不相当。我国中药大多包装简陋,外观欠美观,而且包装上使用说明多不规范,因此,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由于中药材来自农副产品,加工手段较简单,再加上生产工艺不尽公道,致使很多产品技术含量低。同时,各种药材的有效成份不能

相对稳定,与临床疗效不一致。目前,我国在中药种植、生产、有效成份测定、毒理药效检测、质量检测、包装储存等方面尚缺少同一的标准。另外,在种植药材进程中,因滥用农药而造成农药残留过量及重金属含量超标,严重影响了中药的安全性。 为了限制中药材入口和保护本国中药材生产商的利益,日本汉方生药制剂协会于201X年5 月发布有关中药材重金属与农残等行业新标准,并于当年6月起在日本正式实施。201X年年底,韩国公布了更为严厉的生药重金属许可标准与检测方法。今年韩国与日本将对入口药材和中成药实施新的农药和重金属残留标准,将会影响到我国对上述国家的中药出口。 机会: 回回自然的推动 中国加进WTO后,根据自由贸易协议,进世后各成员国间的关税壁垒和人为限制将被取消,我国中药凭仗资源、劳动力本钱、价格等上风,可以同等而又极具竞争力地参加公平竞争,从而进进各国市场,这为我国中药产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WTO中的一项重要条款就是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中药企业应当充分利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随着化学药品毒副作用不断出现,药源性疾病日趋增加,人们希看用自然药物和绿色植物来医治疾病和本身保健。最近几年来,人们已把眼光转而投向自然,投向民族传统医药,投向草药、植物药等自然药物,自然产物已成为国际医药产业的热门领域,这为中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战略性契机。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全球人口中,80%的人使用过自然药物,在全球药品市场中,自然物资制成的药品已占

第六章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方法

第六章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的方法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第六章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方法 目的要求 掌握:资源调查准备工作;资源调查内业工作。 熟悉:药用动植物资源调查;药用资源的评价。 了解:资源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基本背景资料 当今中药行业引用的数据资料基本是来源于20年前(第三次全国中草药资源普查)的统计资料! 《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列出的640种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占156种,其中属于中药物种的占主体。 中药资源调查的意义 中药现代化的迫切要求和基础工作。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需要。 中药行业的战术需求。 中药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形象。 中药资源调查的准备工作 组织准备、物质准备、技术准备 组织准备基本程序 制定并提交计划任务书→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立项→组织有关单位召开调查准备会议→建立组织机构→讨论和审定技术方案和工作计划→确定各单位和部门职责→举办技术培训(含野外调查和自救生存练习)

物质准备(1) 收集资料:调查地区的动植物资源资料,地图、生产规划、研究报告等资料。 动植物资料:区域生态系统、植被和植物群落以及动植物志等。 物质准备(2) 地图资料: 地形图、植被图、土壤图、农业和林业区划图。 野外物资: GPS卫星定位仪,数码相机或摄像机,照度计、温湿度计、枝剪、标本架。 技术准备 制定技术方案:外业调查技术方案→编写野外调查实施细则→编制各种记录表格→确定调查路线→编制工作日程表。 确定取样调查方法:取样调查的精度和误差,取样单位和取样方法,标准样方调查 1、线路调查 2、样地调查 常用样地调查取样方法:典型取样法、随机取样法、系统取样法、分层取样法。 技术准备 “3S”技术调查法: 遥感(RS,remote sensing)是指从远距离、高空,以至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光、微波等探测仪器,通过摄

红星美凯龙调研报告

家具设计调研报告

红星美凯龙调研报告 ——家具十个品牌介绍 一、索菲亚 1、公司介绍 索菲亚一直追求卓越的品质和恒久的价值,创新思维已经深入企业文化的骨髓,这一点在索菲亚产品的设计上得到充分体现。凭借着强大的设计开发能力、领先的专利技术和独特的设计风格,不断推陈出新,始终引领着定制衣柜在中国的设计潮流:从尼斯百叶、冲浪百叶、香堡年轮到花语系列,从衣柜、衣帽间到配套家具,索菲亚不断创新、不断改变,努力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最完美的定制衣柜。 2、品牌特点 索菲亚衣柜是量尺定做产品,其推拉门柜 门边框是从法国原装进口的含锌合金钢,其 门芯材料有从法国原装进口的一板两色的防 潮微粒板也有国产的中密度板,索菲亚柜体 是用大型设备流水线生产的,其材质为三聚 氰胺贴面的中密度板;索菲亚还有配套的隔 断门、吊柜门、书柜等产品。现为了给客户 更大的选择空间,使客户的装修更具整体效 果,索菲亚推出卧式家具系列产品。索菲亚 卧式家具系列产品采用和索菲亚衣柜一样的花色及风格,令家居整体和谐一致,包括床、床头柜、梳妆台、梳妆凳、床尾凳、斗柜、电视柜及鞋柜,具体款式。 出色表现,是源自出色内涵--广州索菲亚家具制品有限公司凭雄厚的实力与尖端技术,致力提供最优质、最完美的推拉门、内柜、五金件和各种附件,以至生产的每一个衣柜以无可挑剔的过硬品质赢得世人称赞。这是一种能使现代产品各显其能的整体性设计,又把以往的时代与现代生活融为一体,向全世界提供了一种无法模仿的“法国式生活艺术”的精髓--索菲亚,以高品质、高品味的衣柜产品,引领法国、巴黎的浪漫生活态度潮流。 二、包豪斯 1、公司介绍 豪斯家具公司创立于1999年,是一家集设 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家具企业,包豪 斯公司起源于欧州Bauhaus设计学院,深受 Bauhaus现代主义设计理念的影响,以“包豪 斯”(英文:the BHS)为公司和品牌的名称, 并以此确定了公司的经营理念和产品定位 包豪斯公司拥有自己独立的设计工作室,

浅谈对药用植物的认识

浅谈对药用植物的认识 浅谈对药 用植物的 认识 [1**********]2 韦依 浅谈对药用植物的认识与作用医学上用于防病、治病的植物。其植株的全部或一部 分供药用或作为制药工业的原料。广义而言,可包括用作营养剂、某些嗜好品、调味品、 色素添加剂,及农药和兽医用药的植物资源。药用植物种类繁多,其药用部分各不相同, 全部入药的。 世界已知植物约有 27 万种。我国地域辽阔,从寒温带直到热带,地形复杂,气候 多样,是世界上植物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全国已知植物约有 25 700 种 ,其中 很多植物具有药用价值。20世纪80 年代 ,我国曾经进行过全面系统的资源调查 , 发现 我国的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包括 383 科 ,2 309 属 ,11 146 种 ,其中藻、菌、地衣类低 等植物有 459 种 ,苔藓、蕨类、种子植物类高等植物有 10 687 种。在这些药用植物 中 ,临床常用的植物药材有 700 多种 ,其中 300 多种以人工栽培为主 ,传统中药材的 80 %为野生资源[。有些药用植物为我国所特有 ,如人参、杜仲、银杏等。 中国是药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对药用植物的发现、使用和栽培,有着悠久 的历史。中国古代有关史料中曾有“伏羲尝百药”、“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等 记载。虽都属于传说,但说明药用植物的发现和利用,是古代人类通过长期的生活和生产 实践逐渐积累经验和知识的结果。到春秋战国时,已有关于药用植物的文字记载。 《诗经》和《山海经》中记录了50余种药用植物。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 的帛书中整理出来的《五十二病方》,是中国现存秦汉时代最古的医方,其中记载的植物 类药有115种。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后,外国的药用植物如红花、安石榴、胡桃、大蒜等也 相继传到中国。历代学者专门记载药物的书籍称为“本草”。约成书于秦汉之际的中国现 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药物365种,其中植物类药就有252种。 此后,著名的本草书籍有梁代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唐代苏敬等的《新修本草》、宋代唐慎微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以及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其中《经史证类 备急本草》,收集宋代以前的各家本草加以整理总结,收载植物类药达1100余种,有不 少现已佚失的本草资料赖此得以保存。到明代,《本草纲目》收载的植物类药已达1200 多种。随着医药学和农业的发展,药用植物逐渐成为栽培植物。北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中,已记述了地黄、红花、吴茱萸等20余种药用植物的栽培方法。隋代太医署下设“主药”、“药园师”等职务,专职掌管药用植物的栽培据《隋书经籍志》记载,当时 已有《种植药法》、《种神芝》等药用植物栽培专书。到明代,《本草纲目》中载有栽培

以3种常用药用植物为例,阐述其中药资源状况及发展前景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药用植物学》 主讲教师:石福臣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10)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以3种常用药用植物为例,阐述其中药资源状况及发展前景 2、列举5种属于裸子植物的药用植物,阐述其主要识别特征及野生及栽培现状 3、列举5种属于木本双子叶植物的药用植物,分析其关键识别特征及资源状况 4、列举5种属于草本双子叶植物的药用植物,说明其关键识别特征及资源状况 5、列举3种属于木本单子叶植物的药用植物,描述其关键识别特征及资源状况 6、在唇形科和玄参科中各列举2种药用植物,比较分析其分类学特征和各自资源分 布状况 7、结合具体药用植物分析变态根在药用植物环境适应中的意义 8、结合具体药用植物分析蔷薇科内各亚科间在特征上的演化规律 9、列举5种豆科药用植物,分别阐述其主要特征,并分析其国内资源状况 10、列举5种百合科药用植物,分析其形态特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阐述各自的 资源状况 二、论文写作要求 论文题目应为授课教师指定题目,论文要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 论文写作要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应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广泛收集与论文有关资料,含有一定案例,参考一定文献资料。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 论文字数要控制在2000-2500字; 论文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1. 。 四、论文提交注意事项: 1、论文一律以此文件为封面,写明学习中心、专业、姓名、学号等信息。论文保存为word文件,以“课程名+学号+姓名”命名。 2、论文一律采用线上提交方式,在学院规定时间内上传到教学教务平台,逾期平台关闭,将不接受补交。 3、不接受纸质论文。 4、如有抄袭雷同现象,将按学院规定严肃处理。

地毯考察报告

地毯考察报告 地毯概述: 地毯,是以棉、麻、毛、丝、草等天然纤维或化学合成纤维类原料,经手工或机械工艺进行编结、栽绒或纺织而成的地面铺敷物。它是世界范围内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工艺美术品类之一。 分类: 1、按制作方法分类 地毯因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机制地毯、手工地毯。机制地毯又包括簇绒地毯和机织威尔顿地毯、机织阿克明斯特地毯 a)簇绒地毯 该地毯属于机械制造地毯的一大分类,它不是经纬交织而是将绒头纱线经过钢针插植在地毯基布上,然后经过后道工序上胶握持城头而成。由于该地毯生产效率较高,因此是酒店装 修首选地毯,可谓物美价廉 b)机织威尔顿地毯 该地毯是通过经纱、纬纱、绒头纱三纱交织,后经上胶、剪绒等后道工序整理而成。由于该地毯工艺源于英国的威尔顿地区,因此称为威尔顿地毯。此织机是双层织物故生产效率比 较快 c)机织阿克明斯特地毯 该地毯也是通过经纱、纬纱、绒头纱三纱天织,后经上胶、剪绒等后道工序整理而成。该

地毯使用的工艺源于英国的阿克明斯特,此织机属单层织物且机速很低,地毯织造效率非常 低,其效率仅为威尔顿织机的30%。 2、按使用功能分类 a) 商用地毯 广义上讲是指除家庭用及工业用地毯以外的所有地毯。商用地毯在国内还仅限于宾馆、酒店、写子楼、办公室、酒楼等场所,而在美国及西方发达国家,商用地毯除上述使用场所外,已在机场候机楼、码头浪船大厅、车站候车厅、超市、医院、学校、养老院、托儿所、影剧院等场所被普遍使用,并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面用地毯的使用范围会逐步加大,覆盖面会更广。 b)家用地毯 顾名思义就是家庭用地毯家用地毯在我国仍停在条块地毯上,因为中国家庭的装修仍大量以木地板为主而西方发达国家,家庭用地毯是以满铺和块毯相结合,中国的家庭用地毯潜力很大 c)工业用地毯 工业用地毯从国内到国外,仍仅限于汽车、飞机、客船、火车等装饰而用。 地毯的种类与特点 地毯最初仅为铺地,起御寒湿而利于坐卧的作用,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民族文化的陶冶和手工技艺的发展,逐步发展成为一种高级的装饰品,既具隔热、防潮、舒适等功能,也有高贵、华丽、美观、悦目的效果,从而成为高级建筑装饰的必备产品。 现在地毯的种类很多,按地毯材质分类有: (l)纯毛地毯我国的纯毛地毯是以土种绵羊毛为原料,其纤维长,拉力大,弹性好,有光泽,纤维稍粗而且有力,是世界

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调查目的:通过对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了解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主要特征、利用部位及主要用途。 调查内容:了解药用植物资源的主要特征,用途等,了解以及预测其发展前景。 调查结果: 1、抗菌和抗寄生虫中草药:穿心莲、黄芩、茉莉花、番木瓜 茉莉花 药用部位:花、叶、根 药理功能:具有辛、甘、凉、亲热解表、利湿作用 药用的相关研究:茉莉花可提取莱莉花油,油中主要成分为苯甲醇及其酯类、茉莉花素、芳樟醇、安息香酸芳樟醇酯。根含生物碱、甾醇。动物实验表明:茉莉根醇浸液可使小白鼠自发活动明显减少;可延长环已巴比妥纳所引起小白鼠的睡眠时间;可降低小白鼠被动活动的能力。因此,可认为茉莉根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茉莉花、叶和根都可药用。具有辛、甘、凉、清热解表、利湿作用。治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用适量茉莉花煎水熏洗;或配金银花9克,菊花6克,煎水服。治续筋接骨止痛,把茉莉根捣碎,酒炒,包患处。 治鹏齿,用茉莉根研末,熟鸡蛋黄调匀,塞龋齿内。 治失眠,用茉莉根1.0?.5克,磨水服。 秋后挖根,切片晒干备用;夏秋采花,晒干备用。 2、心血管疾病中草药:猕猴桃、柠檬、山楂 山楂 药用部位:果肉 药用功能:消食健胃、活血化瘀、驱虫 药用的相关研究:主治肉食积滞、小儿乳食停滞、胃脘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疝气疼痛、高血脂症等。 具体可以治如下病:1.消食导滞:用于食滞不消、腹胀腹痛、恶心呕吐、泄泻。对肉食滞效果尤佳;2.化瘀散结:山楂能入血分而散除瘀结,可用于产后血瘀腹痛、瘀血停滞肿痛、瘀血阻滞经脉等病症。 山楂最重要的功效就是健胃、消积,中药中有名的焦三仙,是助消化的常用药对,山楂即是其中的“一仙”。中药中的消食健脾药各有特点,有的消面食,有的消油腻肉食,山楂就是专于消肉食积滞的上品。此外,现代研究证明,山楂还有减肥、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降低血压等作用。 3、抗病原微生物中草药:金银花、蒲公英、菊花、红花 菊花

中药学调查报告

中药学市场调查报告 **学院**系**班中药学市场调查作业 调查成员: 调查内容:发散风寒药、发散风热药 调查地点:贵阳市各大药店 调查对象:发散风寒和发散风热药 调查时间:2011年4月 市场调查目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社会各个领域的要求越来越来高,促进了社会各个领域不断的提高来满 足人们日益提高的要求。而医药领域作为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更应该提高自己的技术来应对社会的要求。 中药作为我国的国粹,在最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高科技设备的更加完善使中药的研究有了更进的发展。作为一名药学专业的大学生,虽然我们现在所掌握的知识和专业的人士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自身不断的学习来缩小这种差距。中药学作为我们的一门专业课,我们还有许多的知识还要进行学习。但是对我们所学的专业知识走进药店进行一次简单的市场调查时对我们的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不但可以锻炼我们的交际能力同时使我们对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市场调查对于在校大学生是一次有意义的活动,使我们在平时有时间进入社会,对社会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市场调查的形式与内容 调查组各成员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在贵阳市的各大药店进行此次市场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为-----发散风寒药与发散风热药 两类中成要在市场的种类等内容。 各成员调查结果汇总 六味地黄丸、复方板蓝根颗粒、热炎宁胶囊、黄连上清片、双黄连口服液、复方金银花颗粒、九味羌活丸、藿香正气水、感冒 软胶囊、维c银翘片、999感冒灵、银翘解毒丸、牛黄消炎片 以上是调查组成员调查的结果汇总,发散风寒药和发散风热药在市场上的品种还是较广。其中的大部分都为人们所熟知。 市场报告总结 从此次的市场报告的调查过程中,我们把我们平时在书本上学习到的东西应用到了我们的平时生活中。一个很小的市场调查篇二:中药学研究报告 中药学毕业论文参考 中药学是阐述、研究中药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是中医药各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中药学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既是中医辨证论治、立法方药的重要环节,也是中医的基础课程之一,同时又是从基础过渡到临床的枢纽课程。中药来自于天然药物,是中医用来防治疾病、保障健康的主要手段。中药学课程教学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到本学科成绩,而且也将直接影响到方剂学和其他临床课程的学习。学好中药学对于在校学生学习方剂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辨证论治方法以及其他的内、外、妇、儿、骨伤、眼等临床各科,对未来从事中医临床工作,成为优秀的中医临床工作者,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鉴于中药学学科自身特点,对中药学教学应从中药学课程自身的特点出发,从而制定一套较好的教学模式。中药学内容涉及的面广,中医学方面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以及临床各学科内容,而药学方面则包括药理、化学、炮制、药用植物等。在教授学

药用植物资源种类概

药用植物资源种类概 药用植物资源种类概况 2007-01-19 17:27:15| 分类:陌尘草药|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药用植物资源包括藻类、菌类、地衣类、苔藓类、蕨类及种子植物等植物类群。目前,中国药用植物资源有385科、2312属、11118种(包括9905种、1208个种以下单元)。藻类、菌类、地衣类同属低等植物,药用资源共计92科、179属、463种;苔藓类、蕨类、种子植物为高等植物,药用资源计划性293科、2134属、10553种。也就是说,约95%的药用植物资源属于高等植物,其中种子植物占90%以上,而藻类、菌类、地衣类、苔藓类、蕨类等孢子植物仅占8.6%。显然,种子植物是中国药用植物资源的主体。 藻类:中国藻类植物估计有数千种其中药用藻类资源共计划处42科、53属、114种。药用藻类中较重要的是红藻、绿藻和褐藻,占种数的88%。红藻门药用植物中种数较多的科有江篱科(1属8种)、石花菜科(2属7种)、红毛菜科(2属7种)、松节藻科(3属4种)、红翎菜科(2属4种)、仙菜科(2属4种)等。绿藻门的主要科是石莼科(2属11种)和双星藻科(1属5种)。褐藻门的半数以上的药用种集中在马尾藻科(1属12种),该科也是药用藻类中最大的科。

就目前来讲,藻类植物中药用种数最多的是海洋藻类,据报道,中国药用海藻有120种以上。海藻中已用作药材的主要有海带、昆布、马尾藻、羊栖菜、海蒿子等。药用海藻中石花菜、蜈蚣藻、海蕴,石莼、海萝。鹿角菜、裙带菜。鸡毛菜、皱紫菜。海黍子、宣藻。肠浒苔、美舌藻(鹤鸪莱)、海人草等为较常见的种类。中国70年代引入的巨藻亦可药用。淡水藻类药用的主要有脆轮藻、普通水绵和小球藻等,陆生藻主要是念珠藻(葛仙米)和发状念珠藻(发菜)等。 菌类:中药资源所涉及的菌类只限于真菌。药用真菌有41科、110属、298种,是药用低等植物中种数最多的一类。药用真菌中比较重要的是子囊菌和担子菌两个纲。担子菌纲尤为突出,药用种数约占药用真菌的90%。 担子菌中70%的药用种集中在6个较大的科,即多孔菌科(27属74种)、口蘑科(18属45种)、红菇科(2属33种)、牛肝菌科(5属16种)。马勃科(6属13种)和蘑菇科(2属12种)。主要药用属有多孔菌属、羊肚菌属、红菇属、侧耳属等。灵芝属的植物全世界有100余种,中国有73种,是世界上灵芝种数最多的国家,海南省是中国的“灵芝王国”,有50余种。本属可药用的有7种。担子菌中常用药材主要有茯苓、猪苓、灵芝、紫芝、雷丸、马勃、银耳等,其他还有猴头菌、云芝、竹黄、侧耳、木耳、苦白

福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

福建濒危野生药用植物资源 保护现状及可持续利用对策 胡明芳(福建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中心福州 350003) 摘要:本文首次论述了目前列入濒危物种名录的福建药用植物种类及保护管理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资源保育和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关键词:福建濒危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可持续利用对策 Conservation actuality and continuable utilization countermeasure for endangered medicinal purposes wild botany resources of Fujian Hu Mingfang (Fujian Provincial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Center of Wild Fauna and Flora) Abstract: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type to place on the endangered species categories and the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mananement actuality for medicinal purposes wild botany for the first time,and indicates its exist problem,further to provide the reasonable countermeasure for the resources protection and continuable utilization. Key words: fujian,endangered,wild,medicinal botany, protection of resources, continuable utilization, countermeasure 药用野生动植物是珍贵的自然资源,是中医药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福建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位于北纬

最新中药材调查报告

张掖市中药材种植情况调查 甘肃中药材生产主要集中于中南部的高寒阴湿贫困区,是甘肃变自然条件劣势为特色资源优势的主导产业之一,种植中药材也是贫困地区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最具潜力的发展之路。全省有70个县区种植中药材,其中10个县种植面积在5万亩以上,3个县种植面积20万亩以上,尤其以“中国当归之乡”岷县,“中国黄芪之乡”陇西县,“中国党参之乡”渭源县最为著名。在我省中药材主产区,中药材产值占农业产值相当大的比例。如2005年当归、党参、黄芪的产值占岷县农业产值的60.7%,占渭源县农业产值的39.25%,占陇西县农业产值的20.87%,占漳县农业产值的21.86%,占临潭县农业产值的22.47%,占康乐县农业产值的19.62%。 张掖市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发展中药材种植。中药材种植除民乐作为六大支柱产业之一有了一定的发展外,其他各县的面积都较小,张掖甘州区、山丹县每年的面积在1000---5000亩间浮动,其他县也有零星种植,年份间差异很大,种植区域大都分布在安阳、花寨、陈户乡等干旱缺水山区。2010年,张掖市中药材种植面积6.63万亩,比上年

增长0.77万亩。其中,民乐县种植面积5.81万亩,占全市的87.6%,2011年中药材种植情况与上年基本相同。因此,这次中药材种植调查,我们以民乐县为主,对民乐种植中药材比较集中的乡镇,民联、三堡、六坝、顺化、新天、丰乐、南古进行了种植情况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涉及种植面积较大的柴胡、板蓝根、孜然、黄芪、甘草、王不留行等。 一、种植现状 1、形成了一定的区域优势:中药材作为民乐县重点培育发展的六大特色农产品之一,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民乐县成功引进试种板蓝根、甘草、柴胡、孜然等中药材以来,中药材就以效益好的优势,迅速得到农民群众认可,种植面积快速膨胀。到2002年高峰时,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7.2万亩,占全县总播种面积的近20%,总产量达到4.5万吨。此后,受市场供求影响及新型高效作物替代,面积逐步回落并稳定在5万亩左右。目前,全县形成了以新天镇、六坝镇、南古镇、民联乡为主的万亩种植乡镇4个,以林山村、马均村、太和村等为主的千亩种植村10个。 2、初步形成产业链条:中药材较其他农作物而言,水肥土壤条件等要求不甚苛刻,近年来,由于受“非典”、“禽

中国药用植物资源

2中国药用植物资源区域化分布 在我国八大行政区域中,药用植物种类多寡排列次序为西南、中南、华东、西北、东北、华北[2],其中西南和中南地区药用种类最丰富,约占全国总数的50%~60%,各省(区)的中药资源种类约为3000~4000种,最多达5000多种。华东和西北地区药用植物约占全国的30%,东北和华北地区约占10%左右。高原和山地分布多于丘陵区,丘陵区又多于平原区。 西南地区药用植物有4800种,历来就有川、广、云、贵道地药材的美称。云南药用植物有4758种,约占总数的30%,居全国之首。四川药用植物约有4000种,约占全国的22%,裸子植物种数居全国第一,蕨类和被子植物仅次于云南。峨眉山是四川较有代表性的地区,有药用植物1645种。贵州有药用植物3900种,占全国种数的20%,西藏有药用植物1460种。 中南地区的广西省有药用植物资源4000多种,广东、湖北、湖南、河南等省均有2000种以上。华东地区的安徽、浙江、福建、江西、山东、上海市等均有药用植物资源1000种以上。西北区植物群落结构简单,种类相对较少,但蕴藏量大,特产药材突出。东北地区珍贵种类多,蕴藏量和产量大,代表种有人参、黄芪、鹿茸,等。华北地区是我国暖温带中药材的集中产区。 不同药材种类的蕴藏量和产量差异极大。根及根茎类药材占320种药材蕴藏量和产量的1/2以上,蕴藏量在新疆、内蒙古等北方省区最大,占全国10%以上,辽宁、河北、四川、贵州、云南等次之,占1%以上。种子及果实类药材蕴藏量占7%,年产量占20%,以东北最多,其次是华北、中南和西南地区。花类药材蕴藏量占1%,年产量占5%,以东部地区较多。全草类药材蕴藏量占17%,年产量占7%,以北方各边疆省区最多。叶类药材蕴藏量占10%,年产量占2%,以新疆和黑龙江地区最多。皮类蕴藏量和年产量均占4%,以东北大小兴安岭地区最多,其次是华中地区。藤木类药材蕴藏量占2.5%,年产量占4%,以东北长白山和华南、西南山区蕴藏丰富。菌类药材蕴藏量占1%,年产量占4%,以栽培为主,蕴藏量较大的是辽宁、黑龙江、山东、河南、广东等省。 我国药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主要包括藻类、菌类、地衣类、蕨类和种子植物等类群,共有11118种,385科,2312属[艾铁民.药用植物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2:383]。按照我国气候特点、土壤和植被类型,以及药用植物的自然地理分布特点,我国大致可分为八大药用植物区[艾铁民.药用植物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2:370-382] 东北药用植物区包括大兴安岭地区、长白山地区和松辽平原地区三个小区。是我国“关药”的主产区,拥有许多优质的药材,代表的有关黄柏、刺五加、五味子、桔梗、地榆、关升麻、黄茋、党参,赤芍,关龙胆等,还是我国种植人参的最主要产地。 华北药用植物区有辽东、山东低地丘陵地区,黄淮海平原及辽河下游平原地区,黄土高原三个主要产地区。有“怀药”和“北药”之称。本区药用植物资源1500种,代表的药用植物有地黄、杏仁、金银花、黄茋、党参、山药、怀牛漆、山楂、菊花、紫苑、北沙参、远志、银柴胡、知母、黄岑、连翘、北苍术、玉竹等。 华中药用植物区本区是我国地道药材“浙药”、“淮药”、“南药”的主产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江南山地丘陵地区和南岭山地地区三小区。代表的药用植物有姜黄、栀子、白芍、茯苓、延胡索、东贝母、菊花、葛根、牡丹皮、白术、乌药、半夏等。 西南药用植物区本区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多、数量大、质量优。植物药4800种,是地道药材“川药”、“云药”、“贵药”产区。主要的植物区有秦巴山地区,四川盆地地区,贵州高原地区,云南高原地区,盛产的药用植物有茯苓、厚朴、胡黄连、猪苓、天麻、半夏、川续断、天冬门等。而“川药”代表有川麦冬、川附子、川郁金、川黄连、川乌、川白芍、川独活、川党参、川黄麻、厚朴、黄柏等;“贵药”代表有半夏、天麻、天冬、黄精、杜仲、吴茱萸、通草等;“云药”代表有云木香、云苓、云归、冬虫夏草、雪莲花、雪灵芝、红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