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以太网业务Tag属性

以太网业务Tag属性

以太网业务Tag属性
以太网业务Tag属性

外部端口和内部端口

以太网单板的外部端口用于提供用户侧业务的接入,内部端口用于将业务封装映射到传输网络侧进行透明传输。

以太网单板的外部端口即外部物理接口,也称为客户侧接口或者用户侧接口,用于接入用户侧的以太网业务。

以太网单板的内部端口端口即内部VCTRUNK(Virtual Container Trunk)接口,在某些应用场合亦称为系统侧接口或背板侧接口,用于将业务封装映射到SDH侧。

VCTRUNK是通过VC容器实现的传送通道,可以用相邻级联技术实现,也可以用虚级联技术实现。在网管界面上,通过绑定通道来为VCTRUNK 端口指定不同颗粒度的带宽。

图 1 以太网单板的外部和内部端口

TAG属性

数据帧进入或离开以太网单板的端口时,端口的TAG属性将影响端口对数据帧的处理方式。

以太网单板端口的Tag标识分Tag Aware、Access和Hybrid三种。

表1 各种TAG标识的端口对数据帧的处理方法

数据帧类型处理方式

Tag

aware

Access Hybird

帧级”的VLAN标签后透传。

出端口

携带VLAN标

签的帧

透传剥离

VLAN标

签后发

如果数据帧中的VLAN ID是

“缺省VLAN ID”,剥离VLAN

标签后发送。

如果数据帧中的VLAN ID不

是“缺省VLAN ID”,透传。说明:

只有满足以下2个条件时,设置TAG标识才有意义。

端口属性值为PE或UNI。

已使能入口检测。当以太网交换单板工作在以太网透传状态时,因为禁止了入口检测,所以无论进入端口的数据帧是否携带

VLAN标签,端口都将透明传输。

根据Tag Aware、Access和Hybrid的特点,我们可以确定端口TAG 标识的设置原则。

如果确定对接设备发出的数据包一定带有VLAN Tag,则可以设

置为Tag Aware。

如果确定对接设备发出的数据包一定不带有VLAN Tag,则可以

设置为Access模式。

如果不确定对接设备发出的数据包是否带有VLAN Tag,则可以

设置为Hybrid模式。

网桥

网桥是指实现两个或更多LAN互连的功能单元。

VB和LP

VB(Various Bridge)即多样化网桥,是华为公司独创的概念。对于具有二层交换处理能力的以太网单板,可将其交换域分割成多个相互独立的子交换域,在没有业务连通的情况下,不同的VB不能互相访问。各个VB具有独立的配置模式,并独立使用VLAN,不同VB的VLAN 可以相同。

LP(Logic Port)是逻辑端口,一个VB包含若干个LP。通过配置挂接关系,我们可以把多个外部端口和VCTRUNK端口挂接到同一个VB 上。

VB、LP、外部端口以及VCTRUNK端口之间的关系如所示。

图1 VB、LP、外部端口和VCTRUNK端口之间的关系

透明网桥和虚拟网桥

多个透明网桥的业务是相互隔离的,但同一透明网桥内的业务没有隔离,整个透明网桥就是一个交换域。

多个虚拟网桥的业务是相互隔离的,并且同一虚拟网桥内不同VLAN ID的业务也是相互隔离的,整个虚拟网桥的交换域根据不同的VLAN ID划分为多个子交换域。

说明:

如所示,同一个逻辑端口可以属于一个或者多个VLAN ID不同的子交换域,在网管配置界面下,也就是同一个逻辑端口可以属于不同VLAN ID的过滤表。

图 2 透明网桥和虚拟网桥

实验五 SDH实验(以太网业务配置实验)

实验五SDH实验(以太网业务配置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利用ZXONM E300网管组建传输网络,了解SDH传统业务组网配置和网元的配置;(2)掌握以太网业务配置 二、实验器材 (1)ZXONM E300一台; (2)实验终端电脑一台。 三、实验内容 1.以太网业务配置 四、实验原理与步骤 (1)以太网的工作原理 以太网采用带冲突检测的载波帧听多路访问(CSMA/CD)机制。以太网中节点都可以看到在网络中发送的所有信息,因此,我们说以太网是一种广播网络。 以太网的工作过程如下: 当以太网中的一台主机要传输数据时,它将按如下步骤进行: 1、监听信道上收否有信号在传输。如果有的话,表明信道处于忙状态,就继续监听,直到信道空闲为止。 2、若没有监听到任何信号,就传输数据 3、传输的时候继续监听,如发现冲突则执行退避算法,随机等待一段时间后,重新执行步骤1(当冲突发生时,涉及冲突的计算机会发送会返回到监听信道状态。 注意:每台计算机一次只允许发送一个包,一个拥塞序列,以警告所有的节点) 4、若未发现冲突则发送成功,所有计算机在试图再一次发送数据之前,必须在最近一次发送后等待9.6微秒(以10Mbps运行)。 (2)以太网业务配置实验 ZXONM E300网管、ZXMP S325网元设备和ZXMP S200网元设备共同组成了光传输平台。实验室采用了“3+2”模式,拓扑结构如图7-1所示,即在5个网元节点中,3个网元采用ZXMP S325网元设备,2个网元采用ZXMP S200网元设备。

图7-1光传输平台拓扑结构图 实验说明:以太网业务从NET05的FE1端口进入,经过NET01、NET02,从NET04的FE1端口全部全部下业务,带宽为10M。 图7-2 以太网业务流向 以太网业务配置。 (1)业务配置 左边OL1[5-1-4] 与右边的TFE[5-1-7]连接,12(1)与12(1)相连,点击[确认],全部配置好后点击[增量下发],[关闭]

以太网汇聚业务(VLAN划分)

以太网汇聚业务操作 业务需求: 项目的实际业务情况如下:在工行中心机房有一台S325设备,直接与城域网上S385对接。在城域网上下挂有31台S200设备。工行要求将31个S200的业务上传到工行机房S325上,经过汇聚,业务通过S325上汇聚板的GE光口与工行中心机房的中心路由器相接。 但是工行路由器的光口为多模方式。S325无法提供多模的光模块与之对接。因而局方希望我公司能提供一台能支持多模接入的设备。我方提供一台A80,提供GE多模光口与工行路由器对接,并完成汇聚业务。 解决方案: A80板卡配置如下: 配置方案为:利用A80设备STM-4上每个VC4的1-60时隙,实现与中兴S325的业务对接。我们使用4块FE06板进行汇聚及VLAN划分,最后直接从GX01A的GE口中出一条光路,与工行路由器对接。 操作过程:

首先,将基层节点的传送的以太网业务交叉到FE06板卡的对应时隙上。本次传输侧的第一个VC4的1-40时隙为60-67号VLAN基层节点的以太网业务,每个节点的FE业务带宽为10M,将这40个

时隙交叉到8号槽位FE06的1-40时隙上;传输侧的第一个VC4的41-60,第二个VC4的1-20时隙为67-75号VLAN基层节点的以太网业务,每个节点的FE业务带宽为10M,将这40个时隙交叉到9号槽位FE06的1-40时隙上;传输侧的第二个VC4的21-60时隙为76-83号VLAN基层节点的以太网业务,每个节点的FE业务带宽为10M,将这40个时隙交叉到10号槽位的FE06的1-40时隙上;传输侧的第三个VC4的1-40时隙为83-91号VLAN基层节点的以太网业务(为后期扩容方便,我们此次多配置了一个10M带宽)。每个节点的FE业务带宽为10M,将这40个时隙交叉到12号槽位FE06的1-40时隙上。 注: 1.考虑到充分利用板卡,及业务开通情况,在时隙的利用上需与上联的MSTP设备工程人员进行沟通。本次业务中,为配置操作方便,我们本打算每个板卡只使用1-40时隙,但中兴工程人员认为如此会浪费S325的时隙,要求我们每个VC4需利用1-60号时隙。 2.跨设备汇聚业务需与S325上各时隙完全对应。 3.我司设备的VC12编码方式与其他公司设备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配置业务前需确认上联设备的编码方式并加以更改对应(中兴设备为Tributary方式,华为设备为TS方式)。 4.监控通道的时隙绑定一般在业务配置时,应与上行设备工程人员沟通,上行设备一般会存在大量闲置时隙,如此次业务中S325和我们的A80每个VC4只用了1-60时隙,剩余的3个时隙闲置。我们可要求对方工程人员划出其中一个或两个时隙,作为我们设备网管信息的透传通道,这样无需在后期网管搭建上再费周折。 时隙划分操作界面:

以太网业务g属性

外部端口和内部端口 以太网单板的外部端口用于提供用户侧业务的接入,内部端口用于将业务封装映射到传输网络侧进行透明传输。 以太网单板的外部端口即外部物理接口,也称为客户侧接口或者用户侧接口,用于接入用户侧的以太网业务。 以太网单板的内部端口端口即内部VCTRUNK(Virtual Container Trunk)接口,在某些应用场合亦称为系统侧接口或背板侧接口,用于将业务封装映射到SDH侧。 VCTRUNK是通过VC容器实现的传送通道,可以用相邻级联技术实现,也可以用虚级联技术实现。在网管界面上,通过绑定通道来为VCTRUNK端口指定不同颗粒度的带宽。 图1 以太网单板的外部和内部端口

TAG属性 数据帧进入或离开以太网单板的端口时,端口的TAG属性将影响端口对数据帧的处理方式。以太网单板端口的Tag标识分Tag Aware、Access和Hybrid三种。 表1 各种TAG标识的端口对数据帧的处理方法 方 向 数据帧类型处理方式 Tag aware Access Hybird 入端口携带VLAN标签 的帧 透传丢弃透传 没有携带VLAN 标签的帧 丢弃添加包含“缺省VLAN ID”和“VLAN优先级”的VLAN标签后 透传。 出端口 携带VLAN标签 的帧 透传剥离VLAN 标签后发送 ?如果数据帧中的VLAN ID是“缺省 VLAN ID”,剥离VLAN标签后发送。 ?如果数据帧中的VLAN ID不是“缺省 VLAN ID”,透传。 说明: 只有满足以下2个条件时,设置TAG标识才有意义。 ?端口属性值为PE或UNI。 ?已使能入口检测。当以太网交换单板工作在以太网透传状态时,因为禁止了入口检测,所以无论进入端口的数据帧是否携带VLAN标签,端口都将透明传输。 根据Tag Aware、Access和Hybrid的特点,我们可以确定端口TAG标识的设置原则。 ?如果确定对接设备发出的数据包一定带有VLAN Tag,则可以设置为Tag Aware。 ?如果确定对接设备发出的数据包一定不带有VLAN Tag,则可以设置为Access模式。 ?如果不确定对接设备发出的数据包是否带有VLAN Tag,则可以设置为Hybrid模式。

以太网交换机配置基础

实验1以太网交换机配置基础 一、实验内容与目标 完成本实验,您应该能够: ●掌握以太网交换机的基本配置方法 ●掌握以太网交换机的常用配置命令 二、实验组网图 三、实验设备 PC:两台有以太网接口和COM口的PC 线缆:普通网线两根,Console线缆一根 以太网交换机:Quidway S3100-26C-SI或Quidway S3610-28TP 四、实验过程 实验任务一:使用以太网交换机的console口进行配置Console口配置是路由器最基本、最直接的配置方式,当路由器第一次被配置时,console口配置成为配置的唯一手段。因为其它配置方式都必须预先在交换机上进行一些初始化配置。 1、console配置线缆的连接。 ①将配置电缆的DB-9(或DB-25)孔式插头接到要对路由器进行配置的微机或终端的串口上; ②将配置电缆的RJ45一端连到路由器的配置口(console)上。 2、运行主机上的终端软件。 ①首先启动超级终端,点击windows的开始→程序→附件→通讯→超级终端,启动超级终端; ②根据提示输入连接描述名称后确定,在选择连接时使用相应的COM口后单击“确

定”按钮,在弹出的COM1属性窗口中单击“还原为默认值”按钮后单击“确定”按钮。 ③此时,我们已经成功完成超级终端的启动。如果您已经将线缆按照要求连接好,并且交换机已经启动,此时按Enter 键,将进入交换机的用户视图并出现如下标识符:。否则您将启动交换机,超级终端会自动显示交换机的整个启动过程。 实验任务二:交换机的用户界面配置 1、 进入用户视图 交换机开机直接进入用户视图,此时交换机在超级终端中的标识符为。在该视图下可以查询交换机的一些基础信息,如版本号(display version ) %May 18 08:04:16:482 2000 AL3SW1 SHELL/4/LOGIN: Console login from aux0 display version H3C Comware Platform Software Comware software, Version 5.20, Release 0001P02 Copyright (c) 2004-2007 Hangzhou H3C Tech.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H3C S3610-28TP uptime is 3 weeks, 0 day, 14 hours, 51 minutes …… 从上面的信息中我们可以看到该S3610-28TP 三层以太网交换机的版本号为:

SDH网络组网、配置、操作和管理及以太网业务配置实验

专业实习 题目:SDH网络组网、配置、操作和管理及以太网业务配置 实验 2016-5-13

一、实验目的 (1)利用ZXONM E300网管组建传输网络,了解SDH传统业务组网配置和网元的配置 (2)创建网元,并完成各网元之间的业务配置 (3)完成时钟源和公务配置,修改网元网元状态、下载网元数据 (4)掌握以太网业务配置 二、实验器材 (1)ZXONM E300一台; (2)实验终端电脑一台。 三、实验内容 (一)SDH传统组网配置及网元配置 (1)按照ZXONM E300配置手册将设备与PC机互联; (2)连接网管 ①使用交叉网线连接网管计算机和网元A子架接口区的网管接口Qx(此步骤跳过)。 ②修改网管计算机IP地址为193.55.1.5、掩码为255.255.255.0、网关为193.55.1.18。 (3)创建网元 表6-3 各网元信息表 网元 A B C D E 参数 网元名称NET01 NET02 NET03 NET04 NET05 网元标识 1 2 3 4 5 网元地址196.1.1.18 196.1.2.18 196.1.3.18 196.1.4.18 196.1.5.18 系统类型ZXMP S200 ZXMP S325 ZXMP S325 ZXMP S3325 ZXMP S200 设备类型ZXMP S200 ZXMP S325 ZXMP S325 ZXMP S325 ZXMP S200 网元类型ADM® ADM® ADM® ADM® TM 速率等级STM-4 STM-16 STM-16 STM-16 STM-4 在线/离线离线离线离线离线离线自动建链自动建链自动建链自动建链自动建链自动建链配置子架主子架主子架主子架主子架主子架(4)安装单板 ①在客户端操作窗口中,双击拓扑图中的网元图标,进入单板管理对话框 ②所有网元单板安装完成保存后,再次双击该网元,各网元的单板管理对话框中的模拟子架应显示所安装单板 (5)建立连接

MSTP设备间开放以太网专线业务配置规范

附件1. 不同厂家MSTP设备间开放以太网 专线业务配置规范 1.SDH配置规范 1.1 时隙对应关系 省际间开放以太网专线业务时,TU12的时隙顺序应以表1中时隙结构1为准,如采用时隙结构2(华为厂家设备),需调整为时隙结构1的排列方式。

表1. 时隙对应表

1.2 开销字节设置 1.2.1 C2、V5信号标记字节 高阶信号(如VC4映射)模式下,C2字节为0x1B。 低阶信号(如VC12映射虚级联)模式下,V5字节的应发和应收都应为0x0D。 1.2.2 J0字节 部分厂家设备要求J0字节的期望值与应收值一致,否则会产生告警,并向对端回告RDI告警。在调测过程中如遇到此类问题,需将期望值与对端发送值改为一致。 1.2.3 J1、J2字节 部分厂家设备要求J1、J2字节的期望值和应收值一致。 注:一些厂家采用J1、J2值进行环回测试,如果对端返回的J1、J2值和本端设备的发送值相同,会导致设备环回检测而将端口阻塞,造成业务中断。 1.3 GFP字节设置 如无特殊要求GFP字节不需处理,互通时使用默认值即可。 GFP规范字节如下:

表2. GFP字节设置

2.以太网配置规范 2.1 FCS选项 FCS选项应为“0”,即“检验字节长度”应设为“没有” 2.2 LCAS选项 启用LCAS功能 3.路由器设置 MSTP设备与用户端路由器相连时,需要注意端口协商模式,对应关系表如下: 表3. 端口协商模式对应表 建议采用手动设置速率及双工模式的方法。当用户租用10Mbps、100Mbps带宽线路时,把所有的传输端口都设置为10Mbps全双工或者100Mbps全双工。当配置完成后,若与对端端口无法配合工作,则把此端口配置成自适应,如果仍旧无法满足要求,则需进一步手动修改配置,直到速率和双工模式匹配。

以太网端口配置命令

一以太网端口配置命令 1.1.1 display interface 【命令】 display interface[ interface_type | interface_type interface_num | interface_name ] 【视图】 所有视图 【参数】 interface_type:端口类型。 interface_num:端口号。 interface_name:端口名,表示方法为interface_name=interface_type interface_num。 参数的具体说明请参见interface命令中的参数说明。 【描述】 display interface命令用来显示端口的配置信息。 在显示端口信息时,如果不指定端口类型和端口号,则显示交换机上所 有的端口信息;如果仅指定端口类型,则显示该类型端口的所有端口信 息;如果同时指定端口类型和端口号,则显示指定的端口信息。 【举例】 # 显示以太网端口Ethernet0/1的配置信息。 display interface ethernet0/1 Ethernet0/1 current state : UP IP Sending Frames' Format is PKTFMT_ETHNT_2, Hardware address is 00e0-fc00-0010 Description : aaa The Maximum Transmit Unit is 1500 Media type is twisted pair, loopback not set Port hardware type is 100_BASE_TX 100Mbps-speed mode, full-duplex mode Link speed type is autonegotiation, link duplex type is autonegotiation Flow-control is not supported The Maximum Frame Length is 1536 Broadcast MAX-ratio: 100% PVID: 1 Mdi type: auto Port link-type: access Tagged VLAN ID : none Untagged VLAN ID : 1 Last 5 minutes input: 0 packets/sec 0 bytes/sec Last 5 minutes output: 0 packets/sec 0 bytes/sec input(total): 0 packets, 0 bytes 0 broadcasts, 0 multicasts input(normal): - packets, - bytes

实训3 以太网交换机的配置

实训3 以太网交换机的配置 一、实训目的: 1. 掌握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2. 了解交换机的启动过程; 3. 学会使用Windows 操作系统上的超级终端程序,通过交换机的控制台端口配置交换机。 4. 熟悉和掌握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如IP 地址、主机名、口令等。 5. 掌握静态MAC 地址的配置方法和查看方法。 6. 熟悉和掌握对交换机的端口配置和查看端口信息。 二、实训环境 1. 以太网交换机Cisco 2621一台 2. Windows 操作系统PC 机一台 3. Console 电缆一条 通过Console 电缆把PC 的COM 端口和交换机的Console 端口连接起来,如图3.1所示。 三、实训任务 1.配置以太网交换机的主机名、Console 口令、远程登录口令、超级密码; 2.配置以太网交换机接口的IP 地址、速率等; 四、实训步骤 1. 交换机的命令行工作模式 Cisco 交换机的配置命令是分级的,不同级别的管理员可以使用不同的命令集。在命令行状态下,Cisco 交换机主要有以下几种工作模式: (1) 用户模式(User EXEC ) 用户模式用于查看交换机的基本信息。从Console 接口或Telnet 及AUX 进入交换机时,首先要进入一般用户模式。在用户模式下,用户只能允许少数的命令, 且不能对交换机进行图3.1交换机和计算机的连接

配置。在没有进行任何配置的情况下,默认的交换机的提示符为:switch >。 如果配置了交换机的名字,则提示符为:交换机的名字>。 用logout命令退出。 (2)特权模式(Priviledged EXEC) 交换机未作任何配置时,在router>提示符下键入enable,交换机进入特权模式。如果配置了口令,则需要输入口令。默认的特权模式的提示符为:switch#。 特权模式用于查看交换机的各种状态,绝大多数命令用于测试网络、检查系统等,但不能对端口及网络协议进行配置。 如果配置了交换机的名字,则提示符为:交换机的名字#。 退出方法:用exit或Disable命令退到用户模式。 (3)全局配置模式 全局配置模式中可以配置一些全局性的参数。要进入全局配置模式,必须首先进入特权模式。在进入特权模式前,必须指定是通过终端、NVRAM或是网络服务器进行配置。如果通过终端进行配置,在特权模式下输入Configure Terminal命令,进入全局配置模式。全局配置模式的提示符为:switch(config)#。 如果配置了交换机的名字,则提示符为:交换机的名字(config)#。 退出方法:用exit或End或+命令退到特权模式。 (4)全局配置模式下的配置子模式 在全局配置模式下可进入各种配置子模式(如端口配置子模式)。 要进入配置子模式,首先必须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①端口配置模式(interface configuration) 进入方式:在全局模式下用Interface命令进入具体的端口。 switch(config)#interface interface-type interface-number。 提示符为:switch(config-if)#。 例如配置端口fastethernet0/0: switch(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0/0。 ②子端口配置模式(Subinterface Configuration) 进入方式:在端口配置模式下用interface命令进入指定子端口。 Switch(config-if)#interface interface-type interface-number.number 提示符:Switch(config-subif)# ③线路配置子模式(Line Configuration) 进入方式:在全局配置模式下,用line命令指定具体的line端口。 Switch(config)#line number或{vty| aux |con}number 提示符:Switch(config-line)# 2.终端控制台的连接和配置 这是交换机第一次配置时必须使用的方法。对交换机设置管理IP地址后,就可采用Telnet登录方式来配置交换机。

以太网交换机设置

如何配置以太网交换机 串口通过配置电缆与以太网交换机的Console 口连接。 一、通过Console 口搭建配置环境 建立本地配置环境,只需将微机(或终端)的串口通过配置电缆与以太网交换机的Console 口连接。 (2)在微机上运行终端仿真程序(Windows 9x的超级终端等),设置终端通信参数为波特率9600bps、8位数据位、1位停止位、无校验和无流控,并选择终端类型为VT100。如图2-2至图2-4所示。 (3)给以太网交换机通电,终端上显示以太网交换机的自检信息,自检结束后提示用户键入回车,之后将出现命令行提示符(如)。 (4)键入命令,配置以太网交换机或查看以太网交换机运行状态。需要帮助可以随时键入“?”。

二、通过Telnet 搭建配置环境 如果用户已经通过Console 口正确地配置了以太网交换机管理VLAN 接口的IP 地址(在VLAN 接口视图E下使用ip address 命令),并已指定与终端相连的以太网端口属于该管理VLAN(在VLAN 视图E下使用port 命令),这时可以利用Telnet 登录到以太网交换机,然后对以太网交换机进行配置。 (1)在通过Telnet 登录到以太网交换机之前,需要通过Console 口在交换机上配置欲登录的Telnet 用户名和认证口令。 说明:Telnet 用户登录时,默认需要进行口令认证,如果没有配置口令而进行Telnet登录,则系统会提示“password required, but none set.”。可用下面的命令配置用户登录口令。 system-view Enter system view, return user view with Ctrl+Z. [Quidway] user-interface vty 0 [Quidway-ui-vty0] set authentication password simple xxxx(xxxx 是欲设置的Telnet 用户登录口令) (2)建立配置环境,只需将微机以太网口通过局域网与以太网交换机的以太网口连接。 (3)在微机上运行Telnet 程序,输入与微机相连的以太网口所属VLAN的IP地址。 (4)在终端上显示User Access Verification,并提示用户输入已设置的登录口令,口令输入正确后则出现命令行提示符(如)。 (5)使用相应命令配置以太网交换机或查看以太网交换机运行状态。需要帮助可以随时键入“?”。 说明: a. elnet 配置交换机时,不要删除或修改对应本Telnet 连接的交换机上的VLAN 接口的IP 地址,否则会导致Telnet 连接断开。 b. net 用户登录时,默认访问命令级别为0 级的命令。

华为以太网通道配置

sys Enter system view, return user view with Ctrl+Z. [Huawei]vlan batch 10 Info: This operation may take a few seconds. Please wait for a moment...done. [Huawei]port-group Apr 17 2015 14:54:30-08:00 Huawei DS/4/DATASYNC_CFGCHANGE:OID 1.3.6.1.4.1.2011.5. 25.191.3.1 configurations have been changed. The current change number is 4, the change loop count is 0, and the maximum number of records is 4095. ^ Error:Incomplete command found at '^' position. [Huawei]port-group group-member e 0/0/4 [Huawei-port-group] Apr 17 2015 14:55:00-08:00 Huawei DS/4/DATASYNC_CFGCHANGE:OID 1.3.6.1.4.1.2011.5. 25.191.3.1 configurations have been changed. The current change number is 5, the change loop count is 0, and the maximum number of records is 4095. [Huawei-port-group]port link-type access [Huawei-Ethernet0/0/4]port link-type access [Huawei-port-group] Apr 17 2015 14:55:20-08:00 Huawei DS/4/DATASYNC_CFGCHANGE:OID 1.3.6.1.4.1.2011.5. 25.191.3.1 configurations have been changed. The current change number is 6, the change loop count is 0, and the maximum number of records is 4095. [Huawei-port-group]port default vlan 10 [Huawei-Ethernet0/0/4]port default vlan 10 [Huawei-port-group] Apr 17 2015 14:55:40-08:00 Huawei DS/4/DATASYNC_CFGCHANGE:OID 1.3.6.1.4.1.2011.5. 25.191.3.1 configurations have been changed. The current change number is 7, the change loop count is 0, and the maximum number of records is 4095. [Huawei-port-group]q [Huawei]int eth-trunk 1 [Huawei-Eth-Trunk1]q [Huawei]int e 0/0/1 [Huawei-Ethernet0/0/1]eth-trunk 1 Info: This operation may take a few seconds. Please wait for a moment...done. [Huawei-Ethernet0/0/1]

迈普MyPowerS3000系列以太网交换机配置介绍材料

目录 第1章交换机管理 (1) 1.1 管理方式 (1) 1.1.1 带外管理 (1) 1.1.2 带内管理 (5) 1.2 CLI界面 (10) 1.2.1 配置模式介绍 (10) 1.2.2 配置语法 (13) 1.2.3 支持快捷键 (13) 1.2.4 帮助功能 (13) 1.2.5 对输入的检查 (14) 1.2.6 支持不完全匹配 (14) 第2章交换机基本配置 (15) 2.1 基本配置 (15) 2.2 远程管理 (15) 2.2.1 Telnet (15) 2.2.2 SSH (17) 2.3 配置交换机的IP地址 (18) 2.3.1 配置交换机的IP地址任务序列 (18) 2.4 SNMP配置 (20) 2.4.1 SNMP介绍 (20) 2.4.2 MIB介绍 (21) 2.4.3 RMON介绍 (22) 2.4.4 SNMP配置 (22) 2.4.5 SNMP典型配置举例 (24) 2.4.6 SNMP排错帮助 (26) 2.5 交换机升级 (26) 2.5.1 交换机系统文件 (26) 2.5.2 BootROM模式升级 (27) 2.5.3 FTP/TFTP升级 (29) 第3章集群网管配置 (37) 3.1 集群网管介绍 (37)

3.2 集群网管基本配置 (37) 3.3 集群网管举例 (40) 3.4 集群网管排错帮助 (41)

第1章交换机管理 1.1 管理方式 用户购买到交换机设备后,需要对交换机进行配置,从而实现对网络的管理。交换机为用户提供了两种管理方式:带外管理和带内管理。 1.1.1 带外管理 带外管理即通过Console进行管理,通常情况下,在首次配置交换机或者无法进行带内管理时,用户会使用带外管理方式。例如:用户希望通过远程Telnet来访问交换机时,必须首先通过Console给交换机配置一个IP地址。 用户用Console管理的步骤如下: 第一、搭建环境: 图1-1 交换机Console管理配置环境 按照图1-1所示,将PC的串口(RS-232接口)和交换机随机提供的串口线连接,下面是连接中用到的设备说明: 设备名称说明 PC机有完好的键盘和RS-232串口,并且安装了终端仿真程序,如 Windows 系统自带超级终端等。 串口线一端与PC机的RS-232串口相连;另一端与交换机的 Console相连。 通过串口线连接

04-第4章 配置以太网LAN业务

目录 第4章配置以太网LAN业务.................................................................................................4-1 4.1 工程需求................................................................................................................... 4-1 4.2 工程准备................................................................................................................... 4-2 4.2.1 网元侧............................................................................................................. 4-2 4.2.2 OptiX iManager T2000侧................................................................................. 4-2 4.2.3 文档检查 ......................................................................................................... 4-2 4.3 工程规划................................................................................................................... 4-3 4.3.1 SDH组网图..................................................................................................... 4-3 4.3.2 以太网业务组网图............................................................................................ 4-3 4.3.3 各网元的单板信息............................................................................................ 4-4 4.3.4 SDH时隙分配图 .............................................................................................. 4-6 4.3.5 以太网业务连接关系对照表............................................................................... 4-6 4.3.6 各网元的业务配置图......................................................................................... 4-7 4.4 步骤.......................................................................................................................... 4-9 4.4.1 创建单板 ......................................................................................................... 4-9 4.4.2 创建以太网接口板.......................................................................................... 4-10 4.4.3 创建出子网光口 ............................................................................................. 4-10 4.4.4 配置以太网接口 ............................................................................................. 4-11 4.4.5 创建VB、配置Label标签 .............................................................................. 4-14 4.4.6 配置绑定通道................................................................................................. 4-20 4.4.7 创建VLAN过滤表.......................................................................................... 4-23 4.4.8 配置SDH路径............................................................................................... 4-24

三菱Q系列以太网通信设置方法(内置以太网和外置以太网模块)

三菱Q系列以太网通信设置方法 无锡星亿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客户使用三菱Q13UDEH PLC 和组态王6.55 进行通信,使用Melsec_Ethernet.dll(60.3.14.30)驱动。使用该驱动时应注意,勾选“允许RUN中写入(协议)”选项。否则会出现变量只能读取不能写入的现象。详情见附件文档:1.使用内置以太网模块 (1)首先使用三菱编程软件新建工程: (2)点击设置“PLC参数” (3)选择“内置以太网板设置” (4)点击“开始设定”

(5)设定内置以太网参数 *如果选用TCP 协议则打开方式务必选取“MC 协议” 如果需要多上位访问可以添加多个MC 协议,添加多个端口号。 现象。 注意本站号:当打开时是10进制,这里必须把10进制转化成16进制,以方便组态王中使用。 填写PLC 端口号 选取MC 协 议

2.使用外置以太网模块 (1)第一个步骤同使用内置以太网模块,本例以外置以太网模块QJ17E71-100为例; (2)设置“网络参数”

(3)点击“MELSECNET/以太网” (4)配置外置以太网模块

可按照实际情况选择上图中的“网络类型”,“起始I/O号”,“网络号”,“组号”,“站号”,并选择对应“模式”。 (5)点击“操作设置” 注意一定要选取红色框中的选项,否则会造成设备初始化失败 (6)点击“初始设置”

红色框选中的选项请填写较小的数值 (7)点击“打开设置” 上图是选择TCP通讯协议时的情况,图中铅笔圈定的两个地方要注意,第一处一定要选“有顺序”否则会引起通讯失败,第二处一定要选“确认”,这样才能与上一图中的设置相对应,否则会导致通讯恢复需要很长时间。

DPtech LSW3600系列以太网交换机命令典型配置手册v1.4

LSW3600系列以太网交换机 命令典型配置手册 手册版本:v1.4 软件版本:LSW3600-S221C002D001

LSW3600系列以太网交换机命令典型配置手册v1.4 声明 Copyright ? 2016杭州迪普科技有限公司及其许可者。保留一切权利。 非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摘抄、复制本书内容的部分或全部,并不得以任何形式传播。 为杭州迪普科技有限公司的商标。 对于本手册中出现的其他所有商标或注册商标,由各自的所有人拥有。 由于产品版本升级或其他原因,本手册内容会不定期进行更新。 本手册仅作为使用指导,本手册中的所有陈述、信息和建议不构成任何明示或暗示的担保。迪普科技对使用本手册或使用本公司产品导致的任何特殊、附带、偶然或间接的损害不承担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商业利润损失、数据或文档丢失产生的损失,因遭受网络攻击、黑客攻击、病毒感染等造成的产品工作异常、信息泄露。 杭州迪普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通和路68号中财大厦6层 邮编:310051 网址:http://https://www.doczj.com/doc/707374705.html, 邮箱:support@https://www.doczj.com/doc/707374705.html, 7x24小时技术服务热线:400-6100-598

约定图形界面格式约定 各类标志约定 表示操作中必须注意的信息,如果忽视这类信息,可能导致数据丢失、功能失效、设备损坏或不可预知的结果。 表示对操作内容的描述进行强调和补充。

目录 1典型配置案例支持的设备型号 (1) 2常用维护命令行介绍 (1) 2.1登陆设备 (1) 2.2查看设备信息 (2) 2.3软件版本升级 (2) 2.4清除配置 (10) 3基本二三层转发配置案例 (10) 3.1二层转发简介 (10) 3.2三层转发简介 (12) 4端口聚合典型配置案例 (14) 4.1端口聚合简介 (14) 4.2端口聚合配置案例 (15) 5端口镜像典型配置案例 (18) 5.1端口镜像简介 (18) 5.2本地端口镜像配置案例 (19) 5.3远程端口镜像配置案例 (22) 6端口限速典型配置案例 (24) 6.1端口限速简介 (24) 6.2配置案例 (24) 7端口隔离典型配置案例 (26) 7.1端口隔离简介 (26) 7.2配置案例 (26) 8 ARP防护典型配置案例 (28) 8.1 ARP防护简介 (28) 8.2 ARP报文一致性检测配置案例 (30) 8.3 ARP用户合法性配置案例 (31) 8.4 ARP网关保护配置案例 (34) 9路由协议典型配置案例 (35) 9.1路由协议简介 (35) 9.2静态路由配置案例 (36) 9.3 RIP路由配置案例 (39) 9.4 OSPF典型配置案例 (43) 10 DHCP典型配置案例 (47)

以太网交换机的配置

一、单选题(选择一项正确的答案,共10题,每题5分) 1、在交换机中用户权限分为几个级别( ). 考生答案:D 具体得分:5 2、网络管理系统中,管理对象是指( )。 A.网络系统中各种具体设备 B.网络系统中各种具体软件 C.网络系统中各类管理人员 D.网络系统中具体可以操作的数据 考生答案:D 具体得分:5 3、网络管理的交换机一般都配有Console口,专门用于对交换机进行( )。 A.通信 B.配置和管理 C.备份 D.二次开发 考生答案:B 具体得分:5 4、下列不属于以太网络交换设备的是( )。 交换机 B.电话程控交换机集线器集线器 考生答案:B 具体得分:5 5、在星型网络拓扑结构中,连接文件服务器与工作站的设备是( )。 A.调制解调器 B.交换机 C.路由器 D.集线器 考生答案:B 具体得分:5 6、通讯网络交换机通过( )技术可以增加带宽。 A.级联 B.堆叠 C.两者均可 D.两者均错 考生答案:B 具体得分:5 7、一个VLAN内的用户和其它VLAN内的用户不能直接通信,如果要访问需要通过路由器或( )等设备实现。 A.三层交换机 B.集线器 C. 二层交换机 D.网卡 考生答案:B 具体得分:5

8、交换式集线器工作在( )。 A.第一层 B.第二层 C.第三层 D. 第四层 考生答案:A 具体得分:5 9、( )不是1000Mbps千兆以太网版本。 -SX B.-LX和 C.-CX版本-SX 考生答案:D 具体得分:5 10、划分VLAN主要作用之一是( )。 A.抑制广播风暴 B.增加网络数量 C.便于扩展 D.管理方便 考生答案:A 具体得分:5 二、多选题(选择多项正确的答案,共3题,每题10分) 1、VLAN的主要作用有( ). A.保证网络安全 B.抑制广播风暴 C.简化网络管理 D.提高网络设计灵活性 E.允许相互访问 考生答案:A、B、C、D、E 具体得分:0 2、以太网交换机的安装应避免的地方有( )。 A.阳光直射的地方 B.有腐蚀性气体的地方 C.经常振动的地 方 D.灰尘较多的地方 E.通风好的地方。 考生答案:A、B、C、D 具体得分:10 3、从传输介质和传输速度上看,局域网交换机可以分为( )。 A.以太网交换机 B.令牌环交换机 C.集线器交换机交换机 考生答案:A、B、D、E 具体得分:10 三、判断题(选择一项正确的答案,共4题,每题5分) 1、以太网交换机是属于物理层的设备。 考生答案:错误 具体得分:5 2、以太网交换机可以隔离APR广播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