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市人民广场地区城市设计

上海市人民广场地区城市设计

上海市人民广场地区城市设计
上海市人民广场地区城市设计

人民广场的组织结构

人民广场的组织结构 位于上海,成形于以后,原来称,是当时上层社会举行赛马等活动的场所。广义上的人民广场主要是由一个开放式的广场、以及周边一些文化、旅游、等组成。人民广场是上海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旅游中心,也是上海最为重要的地标之一。位于上海市中心的人民广场总面积达14万平方米,过去作为全市人民游行集会的场所,可容纳120多万人。 被誉为“城市绿肺”的人民广场位于市中心,是一个金融行政、文化、交通、商业为一体的园林式广场。广场北侧是所在地,西北侧为,东北侧为,南侧为上海博物馆,人民大道穿越其中。广场两侧各设17米宽的绿化带,绿化总面积达8万平方米。人民广场总面积达14万平方米,过去作为全市人民游行集会的场所,可容纳120多万人。 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改造人民广场已成为历史的必然。人民广场综合改造工程,从1988年5月地铁站开工以来,经过六年多的建设,45周年前夕向上海人民展露新姿。改造后的人民广场已成为融文化、绿化、美化为一体跨世纪的上海政治文化中心。 1950年11月,为了统一的平面坐标系统,当时的地政局对全市进行了测量。测量以国际饭店楼顶 上海城市坐标原点所在地——国际饭店(7张) 中心旗杆为原点,由此确定了上海城市平面坐标体系。国际饭店就在人民广场北侧的上。以上海为起点的312、318、320三条国家级干线公路(即“”),都将人民广场作为“0”公里起始处,这里也是204国道的终止点。 广场的变迁 现在的人民广场和在解放前却是远近闻名的跑马厅。 鸦片战争时期 1861年,当时跑马总会的董事,英国人勾结英国驻沪领事向上海道台提出,要求划出一圈土地作为跑 上海人民广场全景图 马的跑道。在当时地方官吏的默许下,他策马扬鞭,从现在的第一百货商店门口起,向西转南兜了个大圈子,然后按马蹄的痕迹圈起来,用低价强征马道圈内农田466亩,迫使三万多户农民离开家园,建成了号称“远东第一”的“”。 抗日战争期间 这里曾被当作侵略军的兵营,解放战争时期又成为的俱乐部。 解放初 人民政府收回跑马厅,逐步改建成人民公园、人民广场、人民大道等。当时的跑马厅大楼改成了现在的,看台改建为,昔日的赌窟变成了上海人民文化和的场所。 八十年代 随着改革开放和上海发展的需要,彻底改造人民广场正式提上了议事日程。人民广场综合改造工程分别 上海人民广场 为主体建筑、和绿化建设。主体建筑现为七个,处于北面位置上的是市政大厦,处于原体育宫看台位置的是正在建设中的上海大剧院。人民广场东北侧,是地铁人民广场车站。人民大道南侧,依次是三个大型地下建筑,东南是带式地下,往南是亚洲最大城市型地下变电站,西南是上海最大的地下停车库。处于人民广场中轴线南面的是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的,首先保留整修了长600米、宽32米的路面,使上海市民心中的人民大道风貌依然。在大道两侧,辟出了5.5米宽的绿化隔离岛和6.5米的非机动车道,并铺上彩色的人行道。路上为原来的八个公交线路建造了起讫站点,勾勒出一个弧线型的“”。人民广场大规模的绿化建设,使它与12万平方米的人民公园连为一体,成为上海市中心的两叶“绿肺”,大大改善了市中

上海市外滩滨水区城市设计方案

上海市外滩滨水区城市设计方案 上海市外滩滨水区城市设计方案 项目名称:上海市外滩滨水区城市设计 设计单位:美国 北京都市筑景国际建筑设计事务所 设计类别:城市设计 建设地点:上海 场地面积:15公顷 委托单位:上海市规划局 设计时间:2007年5月至2008年1月 外滩滨水区无疑是上海最具代表性的城市空间之一。为了迎接2010年世博会的召开,改善外滩地区浦江沿岸的交通状况,上海市政府决定将目前外滩沿岸繁忙的过境交通引入地下,将地面道路改造为双向四车道,以释放地面城市空间,并以此为契机对外滩滨水区进行一次较高标准的改造,营造标志性的城市空间形象,使之符合上海外滩的国际地位。为此,上海市规划局及相关领导单位组织了十家单位参加的国际竞赛,为上海外滩滨水区的改造集思广益,提供思路。在两轮的评选中,由美国波士顿建筑事务所与北京都市筑景国际建筑设计事务所组成的设计联合体提交的方案均获得了甲方和评审专家一致评选的一等奖方案。 在外滩沿江步行道上缓步徐行是如此令人难忘。越来越多的上海本地居民和来自全国以及世界各地的游人享受着这种经历。沿着整条步道,我们看到的不但是20世纪初期上海最动人的部分,而且见证了新上海的崛起——在发展中的世界级大都会,一个代表21世纪都市面貌的城市。但是,目前在这1.8长的滨水步道上的沿江游览似乎基本上只是在观望:游人可以回望外滩的历史建筑,或是隔江远眺浦东的雄伟。但是在整条步行道上,几乎没有途径可以直接地参与到城市的动感和活力中去。因此目前的外滩更多的是“供游客游览的外滩”,而缺乏“供上海市民日常享用的外滩”的性质。随着外滩成为日益重要的公共空间,这里呼唤更多更丰富的城市与水岸边缘之间的垂直联系。 外滩旧时的图片展示了昔日水滨和城市间的这种“垂直联系”, 有时是船坞和码头,有时是桥梁和跳板。我们规划理念的核心就是唤回这种城市与水域之间强烈的动感。实现这一理念的基础是对交通空间的改造,过境交通的地下化可以释放出城市空间,也使得外滩区域的交通更本地化,减少了繁忙交通对城市空间的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2040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纲要概要 编者按:创新、生态、人文!响应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展望2040年,上海将成为一座怎样的城市?目前正在编制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已经形成了一些初步设想。下面我们节选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纲要概要》的部分内容为您一一展现。 上海:追求卓越的全球城市 Striving for the Excellent Global City 城市愿景:上海:追求卓越的全球城市,一座创新之城、生态之城、人文之城。城市性质:在2020年基本建成“四个中心”的基础上,到2040年将上海建设成为综合性的全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市。 1、城市目标 The Primary Objective 1.1更具竞争力:一座繁荣创新之城GlobalCompetitiveness: a City of Prosperity and Innovation 以建设国际经济、金融中心为支撑,以建设国际贸易、航运中心为基础,以建设自由贸易区为契机,提升上海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的能力和影响力,建立上海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领先地位。 进一步提升上海作为国际门户和国家交通枢纽的功能,强化综合交通的服务能力,提高对内对外两个扇面的辐射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上海在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的支点作用,更好地促进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 聚焦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集聚创新资源,吸引创新人才,建立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体系,使上海成为全球创新网络中的重要枢纽和主要科技策源地之一,并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城市的全面创新。 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生活、出行、交流交往模式,促进城市生活的信息化、产业发展的智能化和城市管理的精细化,建设高效互联的智慧城市。 打造新型产业体系和良好创新体系,充分发掘传统行业、创新经济的增长潜力,实现经济多样化发展,提供多元化的就业机会,建设适合各类人才成长创业的宜业城市。

上海人民广场的设计原理

A、上海人民广场是我国生态广场的一个典型代表。广场的中央是 3 2 0 平方米的圆型喷水池,为三层 9 级下沉式。这是国内首创的大型音乐旱喷泉,红、黄、蓝三色玻璃台阶组成彩色光环,创造出美丽壮观,富有吸引力的新景观。喷水池中央凸现上海的版图,喷水池四周是 4 座紫铜花坛,用花岗石制成的 4 4 只石鼓灯,“蹲”在中心广场上。在四个入口台阶上,创设 6 组富有传统文化艺术特色的浮雕,分别为“申”、“沪”古篆体,“纺织始祖黄道婆”、“科技先辈徐光启”、“友谊”、“和平”等,线条生动优美,图案古朴雅致,反映了上海的历史文化及上海人民的美好心愿。 B、中心广场中台阶扶栏的设置就体现了鲜明的申城地方特色,展示着上海的文化风貌。它们是六座融合了传统历史和现代风格的大型浮雕,南北各两座,东西各一座严谨对称。北面的两座浮雕名为“申”与“沪”,古簽体字体为浮雕主体,波浪、水纹、海鱼等的点缀把上海城市的别称渊源与滨海城市特色一一展示。南面两座浮雕名为“纺织始祖”和“科技先驱”,钩沉历史,将对上海产生重大影响的古代科学家徐光启与棉纺织技术革新家黄道婆刻画在花岗石中。东西浮雕则为“友谊”与“和平”,寓意上海是爱好和平、重视友谊的国际化大都市。 广场中间是一个下沉式的圆形,最底部的是一个圆形旱喷泉,其中央是由红、黄、黑三色大理石拼嵌而成的上海彩色版图,上海的母亲河一一黄浦江蜿诞流过,汇入大海,并将上海划分成了浦东、浦西两大区块。浮雕和版图都是城市认知符号,对上海的历史脉络做了浓缩、提取和概况。音乐喷泉停喷时,人们可以进入版图游玩观赏,喷泉喷发时,由红黄蓝三色彩色玻璃组成的圆形台阶像环绕着飞溅珠泉,詢丽多姿,美丽壮观。尤其夜幕降临时,景色更是令人赞叹,人们可以在一旁嬉戏,也可坐在喷水池外围的石鼓灯座上欣赏美景。在广场喷水池外东西南北四个方位上安置了四座精致的紫铜雕花钵,并且东西南北四角的石栏上设计安装了圆盘型的广场灯。中心广场的东西两侧有两个副广场,东面为“旭日廊”形成旭日广场;西面为“明月廊”,则为明月广场。 从建筑学角度而言,“浦江之光”是广场上的“重音”,即重点造型。它先抬高后下沉的造型很容易在广场上突出显现,“浦江之光”巨大的喷水池与丰富的精神内涵在整个广场中制造着广场空间的动感,并具有强大的内聚力,像吸铁石一样能把广场的人们吸引而来,从而使广场产生一定的导向性。 人民大厦两侧的上海大剧院与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也在整体上烘托着人民广场的中轴效果。由此而形成人民大厦为半圆形人民广场的圆心所在之对称格局。中心广场以“浦江之光”为主题,力图要展示出上海的历史文化。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台阶走向正方轴线的门堂制度,这与中国自古以来讲究“中央”的文化紧密相关。居中为尊,“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择中”是为了“取势”,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年

1.总论 根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年)》目标,到2020年应形成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基础设施框架。目前,上海公路总里程已达8110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128公里/百平方公里,七条对外放射型加两环的高速公路骨架路网已初步形成。同时,新建、改建了一批干线公路,构筑中心城-新城-中心镇-一般集镇梯度辐射、层次分明、各具特色、功效互补的城镇体系。 目前,在宝山新城顾村组团“四高小区”,轨道交通M7号线建设及顾村生态公园范围,缺乏一条骨干道路把周围现有的陆翔路和沪太路连接起来,从而解决因为交通不便而来的中心城人口出行不便以及无法聚焦新的产业等问题。带动区域发展的规模化城市地区,进一步完善顾村组团和顾村公园基础设施,加强中心城区和沪太路的沟通,既满足交通的增长需要,又能促进宝山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完善宝山区域骨架路网,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因此急需修建一条连接陆翔路和沪太路之间的骨干交通干线,从而能够很好服务地方交通。镜泊路工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提上了日程,西接陆翔路东接沪太路,是一条连接宝山顾村四高小区和沪太路的主要东西通道。 上海市宝山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宝发改(2009)32号文件对宝嘉公路(宝山段)道路新建工程项目建议书的作了具体批复(详见附件),2009年2月,上海市政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镜泊湖路(陆翔路-沪太路)道路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09年2月,宝山区市政工程管理署委托同济大学承担镜泊湖路(陆翔路-沪太路)道路新建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评价单位在认真研究了工程及有关资料后,在宝山区市政工程管理署、宝山区环保局、上海市市政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的积极配合下,对拟建公路全线及主要的环境敏感点进行了现场踏勘和调研,并广泛收集资料,按照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有关规定开展了环评工作,2009年2月编制完成了镜泊湖路(陆翔路-沪太路)道路新建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2009年3月16日由上海市区环保局在宝山区召开了本报告书预审会,并提出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评审会专家意见。根据本报告评审会专家意见进行修改,现完成了《镜泊湖路(陆翔路-沪太路)道路新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报批稿。 在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工作过程中,得到了宝山区政府、宝山区市政工程管理署、宝山区环保局、上海市市政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大力支持和热心帮助,在此一并致以衷心感谢!

《上海市建设工程总体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最新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 建设工程总体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2010年11月

前言 本规定是根据《上海市建设工程行政审批管理程序改革方案》的要求,由上海市建设工程设计文件审查管理事务中心会同相关单位编制完成的。 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开展专题讨论,以多种方式征求了有关消防、民防、交通、水务、交警、气象、卫生、设计等单位的意见,参考了国家和本市相关规定。 本规定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2、一般要求;3、总平面;4、建筑;5、结构;6、建筑电气;7、给水排水;8、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9、热能动力;10、专项审查和专项技术评审报告。 为了不断完善本规定,请各单位在执行本规定时,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并将执行情况和意见建议反馈至上海市建设工程设计文件审查管理事务中心(地址:小木桥路683号,邮编:200032),以供修订时参考。 主编单位:上海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 参编单位:上海市建设工程设计文件审查管理事务中心 主要起草人:陈宁周翔宇陈磊张海霞张红缨魏争梅周之瑜 上海市建设工程设计文件审查管理事务中心 二○一○年十一月

目录 1.总则 (1) 2.一般要求 (2) 3.设计总说明 (3) 4.总平面 (4) 5.建筑 (7) 6.结构 (9) 7.建筑电气 (11) 8.给水排水 (14) 9.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16) 10.热能动力 (18) 11. 工程技术经济 (20) 12.专项审查和专项技术评审报告 (23)

1.总则 1.0.1 为推进落实上海市企业投资核准、备案项目建设工程行政审批管理改革方案,保证建设工程安全和质量,加强建设工程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和服务,特制定本规定。 1.0.2 本规定适用于上海市企业投资核准、备案类的民用建筑、工业厂房、仓库及其配套工程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设计。保护类建筑的改建工程尚应遵守有关规定。 1.0.3 建筑工程总体设计文件的编制,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关于工程建设标准规范的规定,其中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必须严格执行。 1.0.4 上海市企业投资核准、备案项目一般分为设计方案审批和设计文件审查两个阶段;设计文件内容包括总体设计文件和施工图设计文件两部分。 1.0.5 总体设计文件的编制深度必须符合本规定的要求,方案设计文件和施工图设计文件的编制深度必须符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的要求。 1.0.6 总体设计文件的编制目的是为了各相关职能部门程序性审查和技术性审查的需要。 1.0.7 在设计中宜因地制宜正确选用国家行业和地方建筑标准设计,重复利用其他工程的图纸时,应详细了解原图利用的条件和内容,并作必要核算和修改,以满足新设计项目的需求。 1.0.8 本规定对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要求具有通用性。对于具体工程项目设计,执行本规定时应根据项目的内容和设计范围对本规定的条文进行合理的取舍。

上海市中心区城市设计

27 城市规划199711 规划实例 上海市中心区城市设计 周澍临 图1空间分析示意图 一、设计范围 这次城市设计的工作范围是上海市黄浦区西藏路以西地区。东起西藏路,西至成都路(上海市南北高架道路),北濒苏州河,南临金陵路。面积1166公顷,陆域1163公顷。上海市的行政中心和文化中心位于该地区,上海市人民政府位于该地区内的人民广场。在区内有上海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等文化娱乐设施。在人民公园和人民广场的周边有国际饭店、金门饭店、基督教西侨青年会(现市体委)等被列为受保护的上海市近代优秀建筑,这些建筑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二、工作步骤和内容简介本次城市设计分为总体规划(Master Plan )、设计准则(Guide Lines )、区划(Zonin g )三个阶段进行. (一)总体规划(Master Plan )在总体规划阶段,根据不同的土 地使用价值,从加强综合开发着手,试图勾画出规划区的物质形态,通过形体、开放空间、容量、基地开发以及建筑的特征、朝向、密度、材质等手段建成一个既保护上海市的历史遗产,又是真正的、高质量的现代化的城市。适当地提高容积率,控制建筑高度和建筑后退,降低建筑密度,提供更多的开放空间(O p en S p ace ),构思疏密有致的城市空间模式,并合理组织交通,建立区域内的步行系统。 11空间布局 本次总体规划从城市空间的设计入手,充分利用人民公园和人民广场的开敞空间,沿其周边的现有建筑大部分为保留或保护建筑,高度相对较低,这是第一层次的空间,再向外围规划安排三组建筑群,这些建筑群的建筑风格要与人民公园周边的优秀保护建筑相协调。每组建筑群都有一幢超高层标志性建筑为中心,并围合成较 大的城市广场,这些广场与人民公园、人民广场之间用二层高的步行平台相联系共同组成了城市开放空间系统,这三组建筑群的空间布局是以市政府大厦和市博物馆构成的中轴线,向南北延伸,两端各安排一组,另一组在轴线西侧,形成以市政府大厦为中心的半环形高低错落的建筑轮廓线,面向浦东的东方明珠(图1)。每组建筑都有不同的主要功能,南片是以政府办公为主,与市政府大楼共同组成了上海市的行政中心;北片是以商业办公为主,将集中安排各大商业公司、批发市场等商业机构的办公楼及部分商场;西片则安排宾馆、公寓式办公或服务式公寓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娱乐、餐饮等服务业;沿苏州河和成都路安排居住用地(图2)(鸟瞰图、总体规划图见中心插页图5、图6)。 21绿化系统 充分利用位于市中心的人民公园

上海市地铁一号线人民广场地铁车站设计_pdf

人民广场车站是上海市地铁一号线中最大的车 站之一,东临西藏路,北接南京路,西面为人民公 园,南为人民大道。为全长368.9m 宽20m 的全地下 二层车站,包括车站段、渡线段、11万伏地铁主变 电站、人民大道过街道,并与香港名品街、上海规 划展示厅相通,并预留了与地铁二号线、八号线站 厅换乘的连通位置,总建筑面积为19224m 2。车站 设计自1987年开始,1992年完成,并于1994年6月建 成投入试运营。本工程主要特点为: 1.建筑:地下一层为站厅层,地下二层为站台 层,内部建筑布置、客流走向合理,还利用线路上 必须设置渡线段在站厅层形成的空间辟出人流专用 通道,兼作人民大道过街道与上海市地下商业街(香 港名品城)及地下车库迪美商城相通,使人流可从南 京路在地下通至武胜路,起到实现人流疏散与换乘 的目的。充分重视车站室内外环境设计,在设计上 努力使车站出入地面的建筑与公园的景观相协调, 首次采用了下沉式出入口,使出入口与人民广场绿 化环境相协调,并改善了人员进出时的局促感,又 在风井设计中尽量将多个风井组合,减少地面风井 数量,并做成雕塑造型,做到与地面公园景观相协 调。首次在上海地铁车站中设置中庭,在站厅中央顶 部开一个长42m ,宽6m 的全封闭天棚,将公园景观 引入封闭的车站建筑内,并通过楼板上中央孔洞及 二边楼梯开孔,形成上、下通道,使地面、地下、站厅、站台形成一个共享空间,大大改善了车站内的封闭气氛,使公园的静和地铁的动巧妙结合。车站装饰简洁明快,高雅大方,具有现代气息。同时在站厅层设置了长80m 的大型不锈钢雕塑壁画《上海城市建筑神韵》,使旅客在市中心宽广的站厅领略到上海市建筑万国博览会的韵律,并与地面规划 上海市地铁一号线人民广场地铁车站设计 周涤生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土地使用建筑管 理) (2003年10月1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12号发布,自 2003年12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区划分类和适建范围 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第四章建筑间距 第五章建筑物退让 第六章建筑物的高度和景观控制 第七章建筑基地的绿地和停车 第八章特定区域 第九章附则 表一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 表二建筑密度和建筑容积率控制指标表 表三建筑容积率折减率表 附录一名词解释 附录二计算规则 附录三建筑间距和离界距离图示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本市城市建设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和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范围内各项建设工程。本市旧住房综合改造、零星建设工程、临时建设、郊区村民建房等按有关规定执行。 特定区域内的建设工程,适用本规定第八章的规定。 第三条各项建设工程的建设,应当按照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应按中心城分区规划、新城总体规划、中心镇总体规划和本规定执行。 编制详细规划涉及建筑管理内容的,应当符合本规定的要求。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区划分类和适建范围 第四条本市建设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分类如下: (一)居住用地; (二)公共设施用地; (三)工业用地; (四)仓储用地; (五)市政设施用地;

(六)绿地。 第五条居住用地(R),指居住小区、居住街坊、居住组团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或零星用地。居住用地包括住宅用地、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和绿地。 (一)第一类居住用地(R1),指以低层住宅为主、建筑密度较低、绿地率较高且环境良好的用地; (二)第二类居住用地(R2),指以多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三)第三类居住用地(R3),指以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第六条公共设施用地(C),指居住区及居住区级以上的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以及科研设计等机构和设施的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中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一)行政办公用地(C1),行政、党派和团体等机构用地; (二)商业金融业用地(C2),商业、金融业、服务业、旅游业和市场等用地; (三)文化娱乐用地(C3),新闻出版、文化艺术团体、广播电视、图书展览、游乐等设施用地; (四)体育用地(C4),体育场馆和体育训练基地等用地,不包括学校等单位内的体育用地; (五)医疗卫生用地(C5),医疗、保健、卫生、防疫、康复和急救设施等用地; (六)教育科研设计用地(C6),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科学研究和勘测设计机构等用地。不包括中学、小学和幼托用地,该用地应归入居住用地(R)。 第七条工业用地(M),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及其附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报告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报告 为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2012年10月,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组织启动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研究工作。2013年5月,杨雄市长组织召开市规划委员会,听取“关于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及城市未来发展若干思考的汇报”,对实施评估工作表示充分肯定,认为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是城市发展和新一轮总体规划编制的重要技术支撑,并要求“开门做规划”,继续深化研究评估报告和开展战略讨论。随后,市规划国土资源局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政府研究室、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市建设交通委召开19 场专题研讨会,多次征询全市专家和人大政协相关专委会委员以及23 个委办局、17 个区县的意见。目前结合意见反馈情况,已修改完成《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报告》。主要内容如下: 一、总体评价 2001年5月,国务院批复同意《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明确了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战略目标,成为指导新世纪上海城市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为应对世博会、虹桥枢纽、临港等国家战略和上海城市发展需要,2003 年和2006 年分别编制了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并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衔接。总体规划不断深化细化,体现了较好的适应性,对引领和指导十几年来上海城市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成效来看,规划实施有力、有序、有效,城乡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城市经济总量和综合功能持续提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四个中心”建设框架基本形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发展目标初步实现。二是虹桥商务区、世博园区、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临港地区、前滩地区、黄浦江两岸等重点地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重点新城建设加速,城乡统筹的市域空间格局不断优化。三是以“三港三网”为重点的一系列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建成,城市运营支撑能力显著提高。四是各项民生工程切实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旧区改造力度加大,生态环境和公共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从总体规划实施的具体指标来看,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提前实现2020 年规划指标,反映出城市建设步伐加快、能级不断增强、发展支撑能力提升的良性发展趋势。如城市化水平、市域高速公路总长、机场旅客吞吐量、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以及部分市政基础设施供应和处理能力等。第二类是突破2020 年规划控制指标,反映出城市规模快速扩张、用地绩效相

上海城市规划志.第二篇:上海城市总体规划

第二篇上海城市总体规划 (1) 概述 (1) 第一章建国初期上海城市规划 (2) 第一节上海市改建及发展前途问题意见书 (2) 第二节上海市发展方向图草案 (3) 第三节上海市总图规划示意图 (5) 第二章“二五”计划期间上海城市总体规划 (7) 第一节1956~1967年近期规划草案 (7) 第二节1958年城市建设初步规划总图 (8) 第三节上海城市总体规划的初步意见 (9) 第三章国务院批准的上海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11) 第一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12) 第二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14) 一、总体规划方案编制 (14) 二、总体规划方案主要内容 (15) 三、总体规划方案审批 (22) 第四章浦东新区总体规划 (25) 第一节浦东新区规划纲要和初步方案 (26) 第二节浦东新区总体规划方案 (27) 第二篇上海城市总体规划 概述 城市总体规划是根据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而制定的指导城市合理发展和建设管理的蓝图,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功能分区、重大基础设施布局,指导各项专业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总体部署各项建设。 建国初期,中共上海市委和市人民政府努力恢复发展生产,关心劳动人民生活,重视城市建设,提出为生产服务、为劳动人民服务、首先为工人阶级服务的方针,为城市规划和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1949年12月,政务院邀请苏联专家希马柯夫(CиMAKOB)、巴莱尼柯夫(BEHEHиKOB)来上海指导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1953年9月,穆欣(MOжиH)来上海指导编制《城市总图规划》,并作专题报告,为上海引进了苏联城市规划理论和工作方法,推进了上海城市规划工作的开展。 1956年,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发表以后,中共上海市委及时制定了上海工业“充分利用,合理发展”的方针,对城市规划提出新的要求。1958年,国务院批准将江苏省的嘉定、上海、松江等10个县划归上海市,为上海城市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这阶段编制的《上海市1956年~1967年近期城市规划草图》和《上海市1958年城市建设初步规划总图》,提出开辟近郊工业区和远郊卫星城,适应了工业发展和布局调整的需要,上海市城市布局开始形成以市区为主体,近郊工业区和远郊卫星城镇相对独立又有有机联系的

上海2030市区规划图

上海2030市区规划图(张江将建城市副中心) 上海市域2030年远期的整体布局。一个主城区:北侧以富锦路(绕城高速北段)、翔浏公路、蕰藻浜为界,西侧以嘉金高速、吴淞江、绕城高速西段、规划沪湖客运专线、嘉金高速为界,南侧以黄浦江、大治河为界,东侧以申江南路、迎宾大道、三甲港至狮子林段长江口岸线为界,面积约1620平方公里左右; 主城区在外环线以内的660平方公里,可以分为浦西苏州河北、浦西苏州河南、浦东三片; 浦东外环线以外,主要是川沙老城区和曹路、合庆、唐镇新城区及外高桥港区,以及康桥园区及航新、浦江、周浦新城区; 浦西外环线以外,分为虹桥商务区、宝山-江翔地区,闵行及九新车地区。 主城区范围的划定,主要是覆盖了东西向和南北向两条发展轴线的主体部分,加上江湾五角场、大场、张江科学城、召稼楼、莘庄七宝、真如桃浦地区等六个城市副中心所涵盖的直接影响区。同时,根据不与省市边界过度接触和与北京对齐的惯例,不把白鹤地区与川沙以南地区、浦东机场周边划入主城区。 三个辅助城区(即内部不能实现自体循环,主要是与主城区采取生态屏障隔离开的、采取组团化城市向乡村形态过渡区域):青浦辅城区,北起吴淞江,东至绕城高速西段,南起沪湖客运专线及练塘、金泽地区上海湖区规划线南侧,西至省市边界,面积约250平方公里; 空港辅城区,西起申江南路、东至大海、北至迎宾大道、南至大治河,面积大于300 平方公里(涨滩因素); 宝山北部辅城区,即翔浏公路以东、长江口以西、省市边界以南、绕城高速北段以北的三个镇和宝钢地区,面积约150平方公里。

三个支撑性的重点新城:南汇、松江、嘉定。 南汇新城除了东海湖工程区域向东不断拓展以外,向西拓展到海港综合开发区西侧的洪庙附近,向北包括大团地区,拓展到大治河一线,远期约450平方公里以上; 嘉定新城向西、向北与昆山太仓两地连为一体,面积在280平方公里; 松江新城向南拓展到黄浦江,西南的新浜和石湖荡地区与上海湖区联动发展,面积在300平方公里左右。 五个次要新城:南桥新城北起黄浦江(西渡),南起平庄公路,西至浦卫公路,东至浦星公路,按照150平方公里规划; 金枫新城以南绕城高速为轴线,自亭林、朱泾至枫泾,另外包括一个吕巷机场辅助区,规划为商贸、航空服务综合区,总体按照150平方公里规划; 杭州湾新城东起海湾森林公园,经过星火、海湾、漕泾、金山卫地区,规划向海湾围垦,形成产业、教育、休闲居住为一体的180平方公里带状城市; 东滩-长横新城按照组团布局,规划为高尚居住、产业服务、论坛娱乐为主的区域,面积在120平方公里,不追求自体循环;城桥新城按照50平方公里,规划为崇明全岛的服务城市和启崇海地区中心城市。 上海第十二个五年计划 市中心区旧改动迁安置分配方向 黄浦区安置到铁路浦东客站(惠南)、航头(下盐路)、孙桥环东 静安区安置到华新、鲁汇、南桥、青浦新城大盈港及朱家角东三里河 普陀区安置到云翔(马陆南翔之间)、白银路(嘉定城西)、徐行、安亭汽车城地铁站 闸北区安置到罗店西、月浦马泾桥(月罗公路)、罗泾大川沙河

城市设计与上海城市建设_以上海人民广场地区城市设计为例

城市规划城市设计与上海城市建设111以上海人民广场地区城市设计为例 城市设计的目的是塑造有 特色的城市形象 , 进而形成一 定的城市社会文化 , 以满足市 民物质的和精神的双向需求。 文 /徐洪涛 城市设计涉及城市空间设计、内集中了市府大厦、人民公园、博 物馆、大剧院、市民广场、地铁出民广场连成一体考虑 ,便可形成规模可观的城市中心绿带 ,其生态效益、社会文化效益显然要比现在的布局好得多。现在 ,市府大厦好似一把利剑把这一区域一斩为二 ,绿化地带被割裂开 ,人们的游憩休闲活动因而也被割裂开 ,不能不说这是人民广场地区城市设计的一大 遗憾。规划总图在城市设计中是 非常重要的 ,一个分区不明确、布局有缺陷的城市设计 ,无法将城市空间设计效果发挥得淋漓尽致。 城市形象 城市工程设计、城市规划管理以及 城市开发等诸多领域 ,是一综合、入口 ,以及由香港名店街、迪美购 动态的设计过程。城市设计的目物中心构成的地下商业中心。这 一地区的城市设计有其成功的方的是塑造有特色的城市形象 ,进而 形成一定的城市社会文化 ,以满足面,也有其因种种因素留下的许 市民物质的和精神的双向需求。 城市设计的内涵和外延十分广泛 , 从城市的区域、道路、场所、边界 , 到城市的节点、设施 ,至大至小 ,无所不包。设计师只有从整体把握、多缺憾。研究这一地区的城市设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可以作为上海其它地区城市设计的借鉴。 总体布局 从人民广场的规划总图可以 细致入手 ,才能创造出有灵性的城发现 ,这一区域似一绿肺 ,使上海 市空间 ,才能创造出有特色的城市景观。本文试以上海市人民广场地区的城市设计为例 ,评述上海的城市建设。拥挤的城市空间在这一地段得以 舒缓 ,使整个城市的空间形态开 合有序、疏密有致。但如果仔细分 析一下 ,又可以发现 ,其分区布局 有不合理的因素存在。功能分区 紊乱是一个明显的缺憾。笔者以 为,如果设计者把市民广场与人 城市形象是由造型各异的许 多建筑共同生成的总体形象。人 民广场这一地区周边的建筑可谓 千姿百态、风格迥异 ,既有殖民地 时代的建筑 ,又有新近落成的现代 建筑 ,乃至后现代建筑 ;也许每一 人民广场位于城市中心区 ,是 上海市的十大新景观之一 ,上海市 又一重要的旅游景点。这一区域 31 城市发展与研究晨新

上海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分析

上海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分析 ——以新天地、南京路为例 【摘要】通过在上海的毕业实习,理论结合实践,对城市有了一个既理性又感性的整体认识,对城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针对此次毕业设计选题的要求对上海新天地和南京路步行街进行有目的调研、实地考察和实例分析,为接下来的毕业设计积累了宝贵的素材。 【关键词】新天地南京路步行街城市设计城市更新 五年的城市规划理论学习,我们对城市规划专业有了一个零碎的理解和掌握,但对于城市还没有一个连贯的认识和理解。通过此次在上海的毕业实习,理论结合实践,对城市有了一个既理性又感性的整体认识,对城市各方面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针对此次毕业设计选题的要求对上海新天地和南京路进行有目的调研、实地考察和实例分析。 上海作为国家的经济、金融、会展和航运中心,有深厚近代城市文化底蕴和众多历史古迹,并成功举办2010年世博会。江南的传统与移民带入的文化融合,逐渐形成了特有的海派文化,而这种文化特点又深刻的反映在其建筑形式、城市更新和城市设计上,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上海新天地和南京路步行街。 1新天地 即使没来过上海,但相信也听说过上海新天地。这片曾几何时险些就要淹没在摩天大楼丛里的矮小建筑群,在重新修建后,几乎成为与外滩、豫园和南京路齐名的上海特色的象征。与外滩相比,它更摩登;与豫园相比,他更海派;与南京路相比,它又充满了传统气息。一度破败的旧城区是如何成为优雅时尚都市生 活的象征?其在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方面存在哪些成功地经验,传统里弄如何与现代建筑融合在一起?就这些疑问我们走进了上海新天地。 上海新天地创造出集历史、文化、旅游、商业、娱乐等为一体的特色街区,其位于上海 图1-1新天地太仓路入口

上海2030年城市规划总体思路-----住各区的各位可以对照着看

上海2030年城市规划总体思路-----住各区的各位可以对照着看 2030年的上海将给人们以惊喜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曾在1986、1999年编制过两版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对于本市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事业的发展和产业、民生等方面的促进是比较大的。 随着时代的变迁,上海进入了世博会前后的新历史机遇期,城市作为人类活动生息的载体,必然需要按照与时俱进的原则配适新一轮的蓝图。据悉,自去年下半年开始,上海市有关方面已经率先启动了针对2012-2030年中长期发展需求的城市规划,预计在世博会后的2010年底将形成综合成果;目前规划的概念性设想和初步成果,已经可以让我们先睹为快了。 全市将形成“一中两翼”、轴线强化的基本布局 目前上海所执行的1999版城市规划的布局理念体现了多层次的城市体系,即中心城——郊区新城(或中心城副中心)——新市镇(或中心城地区中心)——中心村(或中心城社区中心)所构成的四级配置。在规划的执行过程中,中心城以外环线内的680平方公里为限,没有考虑到行政管辖和上海滨江沿海的地理因素;在编制各个分区和社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经常局限于规划等级的能级限制,灵活性不强。在规划理念上,郊区各区县在建设新城和布局区域体系过程中一直放不开手脚,并有“以邻为壑”的倾向,例如,西部的青浦、嘉定区直面经济发达的苏

锡常区域,却一直未能规划出一个辐射长三角、服务这一区域企业商务功能的高能级区域,以往的规划理念限制了在中心城以外区域的建设强度;更兼江苏省在这一方面动作迅猛抢得先机,使得上海西部几个区与昆山、苏州等地的经济发展差距甚大。又比如,闵行区和松江区一直无法很好进行道路体系的对接,使得南新铁路环线成为上海城区向西发展的“暗闸”,产生了严重的衰减效应,以至于松江新城严重空心化。这些问题其实都是原有规划过程中“大城市、小郊区”的计划经济思维残余所致。 上海市政规划设计院的专家洪宣庆谈到,与上海相比,北京的城市布局体系就根据其东、南郊俯瞰华北平原,与天津和东北紧密联系的特点,规划了“城市产业发展带”;根据其西、北郊为燕山山脉和毗连蒙古高原的地理因素,着重强调了“生态保护带”的相关侧重。上海在2004年正式提出的“1966”城市体系,除了临港新城着重强调了其作为深水港新城的重要性外,其余区域的规划要求过分均质化,没有把上海作为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大城市的特点考虑充分。 新一轮规划的特点,就是将上海西部区域整合成一个以虹桥枢纽和崧泽大道为支点,以沪宁、沪杭发展轴为骨架的“西部城市发展带”,凸现“大门向西开”,把上海的“大堂”前推到紧靠苏浙边界,并与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城际铁路等均能合理快捷衔接的地域,实施三产先导的发展战略;把上海东部滨江沿海区域整合为一个“生态产业带”,以国际空港和深水港为支点,以多种先进制造业为归依,并根据浦东区域的特点严格规定

上海市长兴岛岛域总体规划(2008-2020)

上海市长兴岛岛域总体规划(2008-2020 ) 时间: 2009-12-25来源:中国城市规划行业信息网 编制时间: 2008 年 5 月 -2008 年 12 月 审查批准情况:2009 年 2 月 27 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以沪府(2009)17号文批复 获奖情况:优秀设计二等奖 项目负责人:方澜 项目参加人员:倪嘉谢靖怡周文娜易伟忠金敏冯洁陈晓鸣 长兴岛总平规划俯视图 规划概况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有关指示精神,为加快推进长兴岛的开发建设,推进崇明、长兴、横沙三岛联动发展战略的实施,2008 年 5 月,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受上海市规土局委托编制长兴岛岛域总体规划。

长兴岛 - 岛域总平面 规划内容 长兴岛规划立足打造世界先进的海洋装备岛、上海的水源生态岛和独具特色的旅游景观岛。按照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城镇建设、社会配套和生态保护的“五位一体”发展任务, 合理构建长兴岛的远期发展建设规划。 规划岛域南部为产业基地,中部为城镇区,北部为生态空间。潘圆公路作为东西向贯穿全岛的交通干道,是南部城镇和产业区与北部生态区的主要分隔界面,也是岛内的主要功能轴和景观轴。 打造世界先进的海洋装备岛 人口规模 规划到 2020 年,预测长兴岛总人口为25 万人。其中,户籍人口由现状 3.6 万增加到约4.5 万,产业发展导人人口约20 万。 用地规模

规划到 2020 年,长兴岛建设用地约5078 公顷(含 690 公顷生产防护绿地和公共绿地),约占岛域总用地面积的54.5%。 土地使用规划图 长兴岛 - 土地开发控制图

产业发展 规划长兴岛将实现以海洋装备业为核心的产业发展目标。以打造核心产业区、配套产业区和产业备用区来实现长兴岛的海洋装备产业发展。 根据有关研究成果,本次规划明确了产业基地工业项目环境准入要求。长兴岛产业基地内禁止和控制引进电镀、表面处理等有较大污染的工业项目。具体限制和鼓励引入工业项目 的水耗和能耗控制标准执行国家环保部的有关规定和《上海工业产业导向及布局指南》的要求。 居住体系 为配合产业岛的建设,至2020 年,规划形成“一个新市镇、三个居住社区、四个中心 村”三级居住体系,在不同地区规划各类形式的住宅,满足不同类型居民的需求。 长兴岛 - 居住体系规划图 公共服务设施 针对长兴岛内外来务工人员较多人口结构特征,按照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和 理念,建立不同等级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体系,满足不同人群的生活需求。

上海市人民广场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方案研究(1)

上海市人民广场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方 案研究(1) 本文以人民广场地区的道路交通现状调查为基础,分析了广场地区客运交通集散存在的主问题。结合上海市城市客运交通发展的实际,对人民广场交通枢纽的客运结构和规模进行了分析预测。根据广场的交通功能定位,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指导,探讨了建设综合交通枢纽的必性和比选方案。 0.前言 人民广场交通枢纽是指以人民广场为中心,由西藏中路、金陵中路、黄陂北路、南京西路所包围区域的总称。人民广场地区历来是上海主的市内交通枢纽,汇集了包括常规地面公交、轨道交通在内的多种城市客运交通方式,客运集散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到2001年全日集散量已达50余万人次。 然而,由于枢纽的布局、交通衔接方面存在的不足,影响了枢纽功能的发挥,集散换乘效率低下。广场地区人流车流混杂、彼此干扰严重,而且在交通管理方面存在缺陷。广场地区的交通问题,特别是公共客运交通的问题,严重影响着上海市的城市形象,对该地区进行包括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在内的交通规划与梳理工作,是非常迫切的任务。 1.人民广场地区客运交通现状分析 1.1 公共客运交通设施现状 人民广场交通枢纽内的常规地面公交设施包括区域内的26个公交站点,52条公交线路通过。其中,首末站11个,始发线路22条;中途停靠站15个,过境线路30条。在全部的52条线路中,全日线为33条,高峰线3条,夜宵线6条。 轨道交通方式包括地铁一、二号线。其中,地铁一号线是南北向贯穿市中心区的快速有轨交通线,于1995年5月建成通车。地铁二号线是把多个商业中心及浦东开发区连接起来的东西向的快速轨道交通线,于2000年6月通车。人民广场站与人民公园站均是岛式车站,是地铁一、二号线的换乘车站,采用通道换乘形式。地铁一、二号线目前共设置9个出入口分别与人民广场、西藏中路、人民大道、九江路及南京西路衔接。 1.2 公交客流集散与换乘总量特征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图集

( 2017-2035年)上 海 市 城市 总 体 规 划 图 集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7-2035年) 图集上海市人民政府二〇一八年一月发布 二〇 一八 年一 月发 布

目录 1-1 上海市域规划范围图 3-1 上海市域用地现状图(2015年) 3-2 上海市域现状影像图 4-1 上海市区位图 4-2 上海和近沪地区生态协调图 4-3 上海和近沪地区综合交通协调图 4-4 上海和近沪地区战略协同区图 4-5 上海市域空间结构图 4-6 上海市域城乡体系规划图 4-7 上海市域公共活动中心网络规划图 4-8 上海市域生态空间规划图 4-9 上海市域农业空间规划图 4-10 上海市域城镇空间(城市开发边界)规划图 4-11 上海市域文化保护控制线规划图 4-12 中央活动区用地布局规划示意图 4-13 上海主城区用地布局规划图 4-14 上海主城区绿地网络规划图 4-15 上海市域城镇圈规划图 5-1 上海市域科技创新布局规划图 5-2 上海市域先进制造业发展空间规划图

5-3 上海市域干线道路系统规划图 6-1 上海市域高等级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引导图 6-2 上海市域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图 6-3 上海市域蓝网绿道建设规划图 6-4 上海市域风貌分区图 7-1 上海市域生态网络规划图 8-1 上海市域绿线蓝线紫线规划控制图 总图:上海市域用地布局规划图 浦东新区战略指引图 黄浦区战略指引图 静安区战略指引图 徐汇区战略指引图 长宁区战略指引图 普陀区战略指引图 虹口区战略指引图 杨浦区战略指引图 宝山区战略指引图 闵行区战略指引图 嘉定区战略指引图 金山区战略指引图 松江区战略指引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