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洛阳文化旅游业发展研究

洛阳文化旅游业发展研究

洛阳文化旅游业发展研究
洛阳文化旅游业发展研究

文化旅游是与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切相关的、极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作为国内知名的旅游城市,洛阳有着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文化旅游业也在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洛阳文化旅游资源概况

洛阳市位于河南省西部,地理位置优越,四季分明,适宜居住。洛阳历史文化底蕴厚重,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先后有13个朝代建都洛阳,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洛阳曾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优越的地理、历史条件孕育了洛阳丰厚的文化旅游资源。至2016年,洛阳境内有世界文化遗产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2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00多处,馆藏出土文物40多万件,其中最具开发价值的资源有:宗教建筑类,有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民俗节会,有如牡丹文化节、关林国际朝圣大典、民俗文化庙会、河洛文化节等;博物馆类,有洛阳博物馆、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洛阳古墓博物馆、偃师城博物馆、定鼎门遗址博物馆等;古城遗址,有二里头文化遗址、偃师商城遗址、王城遗址、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新安汉函谷关遗址、含嘉仓遗址、回洛仓遗址;古墓及名人故里,有汉光武帝陵、白园、王铎故里、玄奘故里、二程故里、邵雍故居;龙马负图寺、周公庙等。洛阳的文化资源宝库,是未来文化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资源储备,也是发展文化旅游的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些资源所具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都是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因此,以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为依托发展文化旅游业,是洛阳经济发展、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新方向。

二、洛阳文化旅游业发展现状

(一)洛阳文化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及成果

1、旅游经济发展较快,产业体系日渐完善,发展文化旅游业的基础牢固。21世纪以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在国内大环境的影响下,洛

阳旅游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洛阳依托丰富的自然和

人文旅游资源在旅游经济上取得了重大进展,国内外游客和旅

游总收入逐年增长。2015年首次实现年度游客数过亿,旅游经

济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2015年国内外游客10,430万人,

同比增长10.1%;入境游客100.4万人,同比增长19.6%;旅游

总收入780亿元,同比增长29.8%。2016年国内外游客11,420

万人,同比增长9.5%;入境游客115万人,同比增长14.5%;旅

游总收入905亿元,同比增长15.6%(数据来源:洛阳旅游发展

委员会)。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相关产业体系日渐完善,截

至2017年底,全市国际国内旅行社75家,其中五星级旅行社1家,四星级旅行社10家。五星级饭店2家,四星级饭店10家。5A级景区5个,4A级景区23个。唐三彩、牡丹瓷、杜康酒

等特色旅游产品29种。除星级酒店、旅行社外,旅游集散中心、

交通停车场等基础配套设施也在不断建设完善中。良好的旅游

经济基础和相对完善的产业体系为洛阳发展文化旅游业提供

了牢固的经济基础和广阔前景。

2、会展节庆、传统庙会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通过举办文

化会展及大型节庆活动来打造旅游城市新形象一直都是洛阳

利用文化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洛阳的节庆旅游十分

兴旺,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是最重要的代表,也是全国知名的

节会,1983年开始成功举办第一届,到2017年已连续成功举

办35届,并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年9月至10月举办的河洛文化旅游节,以传承弘扬河洛文化、交流中外文化为主要内容,每年都吸引着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来此寻根,朝圣和开展学术文化交流活动。每年6月举办的小浪底观瀑节,依托黄河小浪底水库排水排沙,融合了美食、文化、体育等丰富多样的活动,每年都会吸引大批游客纷至沓来。此外,各种文化庙会也日渐发展成熟,洛阳民俗博物馆的民俗文化庙

洛阳文化旅游业发展研究

□文/杨亚楠

(长安大学陕西·西安)

[提要]近年来,文化旅游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迅速兴起,并在改善地区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本文简要论述洛阳文化旅游资源概况,分析文化旅游业在洛阳的发展现状,并提出洛阳文化旅游业发展建议。

关键词:文化旅游资源;文化旅游业;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12月20日

经济/产业《合作经济与科技》No.3s2018 24--

洛阳的旅游发展及其前景

洛阳的旅游发展及其前景 进入21世纪以后洛阳旅游业得到迅猛发展,不管是景类型的丰富、景区接待的情况,还是国际国内旅行社数量,旅游直接从人员都比较以往有了很大的发展,其旅游服务体系的档次和规模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旅游业发展的潜力和后劲业越来越强。 首先从旅游收入上看。旅游收入的多少直观的反应一个旅游城市发展状况的好坏,国内一些发达旅游城市如北京、上海、西安,在旅游方面的收入占全国前列,所以合理的借鉴现有的成功案例是洛阳旅游发展的一个快捷的途径,而洛阳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在硬件条件上并不比现在一些一线的旅游城市差,所以引进合理的管理手段,和合理的建设手段,将会使洛阳在旅游收入方面保持一个相当的高的增长。 相关数据显示,在“十五”期间洛阳的旅游总收入为384.58亿元,而在十一五期间这个数字为1114.4亿元,增长幅度相当明显,这也正式了洛阳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取得相当可喜的成绩,在学习和借鉴方面做得十分到位。 而另一组数据显示“十五”期间洛阳共接待国内游客7939.2万人次,接待境外游客48.2789万人次。而“十一五”期间,洛阳市接待游客总人数为2.27亿人次,年均增长20.96 %。其中接待入境游客159.62万人次,年均增长19.43;接待国内旅游人数2.25亿人次,年均增长20.97%。通过对比发现洛阳“十一五”期间在接待游客方面取得了井式的发展,在近两年接待游客方面也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2010年洛阳市共接待游客6079 万人次,同比增长12%。而2011年洛阳接待游客人数达到6870多万人次,同比增长13% 以上。 其次从旅游资源上说【文章摘要】洛阳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亿名城和七大古都之一,是历史悠久、博欠精深的河洛文化发祥地,素有“九燃腹地”之称。然而,目前洛阳市的旅游产业发展却存在诸多问题。研究这一腾题,有利于实现洛阳“旅游强市”的战略目标,实现洛阳旅游产业的翎新与爱展。。妒蕊【关键词】冀;洛阳;旅游产业;旅游鹜添;震纛蠡妻’1灞一.洛阳旅游产业概况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新亚欧大陆桥东段,横跨黄河中游两岸,有近5000年历史。洛阳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现辖1市6区8县,总面积15,208平方公里,总人口607万,市区面积544平方公里,市区人口130万,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七大古都之一,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河洛文化发祥地,素有“九州腹地”之称。灿烂的文化,悠久的历史给洛阳留下了丰富而又宝贵的人文旅游资源。洛阳北临巍峨逶迤的邙岭,南对亘古耸黛的嵩山。境内伊、洛、涧廛诸水并流,其地广衍,平夷洞达,土质肥美,物产丰饶。此外,洛.阳气候温和,冷暖适宜,“洛阳牡丹甲天下”早已盛名远扬,洛阳郊县又有着丰富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辉相映,也给游人带来无限乐趣,早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洛阳就已成为国内外许多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旅游业作为洛阳市的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在洛阳市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显现出日益重要的作用。早在1999年,洛阳市就提出将旅游业发展为本市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口号。近年来洛阳依托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着力培育建设旅游产业并取得了显著成就,将旅游业培育成洛阳市的支柱产业已初见成效。伴随洛阳市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其行业内存在的诸多问题也日益凸现,如洛阳旅游产业发展整体经济规模在全国仍然处于较为落后的位次,无论是国内旅游还是国际方面,其均处于小规模、低层次的初级发展阶段。这与洛阳市所提出的“工业强市,旅游强市”的战略目标还有差距。洛阳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指出:“继续实施工业强市和旅游强市战略,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健康发展。”因此,研究洛阳市旅游产业发展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意义重大。 由资料可知洛阳的旅游资源还是十分丰富的,出去人文景观,尚有自然景观可以进行开发和利用,所以说洛阳发展旅游业的前景十分的广阔。 而现在洛阳的旅游发展也表现出了一些问题:

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及前景展望

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及前景展望 一、中国文化演艺产业有望成为继电影产业之后的下一个爆发性行业 从整体文化产业来看,根据美日等发达国家经验,在人均GDP 达到3000美元之后,文化产业消费需求有一个快速增长的过程,一直持续到人均GDP迈过3万美元之后才有所放缓。2012年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达到6100美元以上,目前正是文化消费需求快速释放的过程。 文化行业的快速增长已经在电影产业得到了验证。与电影行业一样,演艺行业也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演艺产业的规模大,产业集聚化程度高。 国外演艺市场一般都集中在特定的区域,剧场密集的分布创造出相互烘托、相互宣传、相互刺激的气氛,扩大了观众的整体数量。密集的剧场分布形成一个剧场群落,对于培养戏剧观众和戏剧文化,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带动了旅游、饭店、购物、交通等周边行业的快速发展。 国外演艺市场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众所周知的纽约百老汇聚集了时代广场附近12个街区以内的39家剧院共计47962座,有100多个舞蹈团、近60个音乐团体常驻于百老汇剧院区

进行演出,年票房直接收入为12亿美元左右,间接经济效益在43亿美元左右,相比之下,整个北美的电影票房收入也只有100亿美元。 与电影相比,演艺市场呈现更加小众化、消费高端化的特点,但是中国的演艺产业也面临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1、民众尤其是二三线城市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和对户外娱乐消费升级的需求; 2、政府政策对文化演出市场和民营经济的支持; 3、演艺人才队伍的繁荣发展; 4、演艺产业的市场集中度将会快速提升。 中国的演艺市场正在进入爆发性的发展阶段,目前是最佳的抢占市场战略发展阶段。 二、旅游行业是成长型的朝阳产业,“主题公园+旅游文化演艺”的模式最有竞争优势 旅游产业是消费升级最核心的产业之一,是典型的成长型朝阳产业。2013年,尽管遭遇政务消费减少、禽流感疫情和国外游客减少的不利环境影响,我国的旅游行业依然实现高于GDP的增长水平。 在“三公”经费压缩的背景下,国内旅游仍然实现较好发展,说明大众消费是国内旅游发展的坚实基础;此外,出境旅游较快发展,境外消费大幅增长。

河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河北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旅游管理 河北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虽然河北省具有许多优秀地文化旅游资源,但其文化旅游行业地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旅游业与其他行业地关度很低,旅游行业内部结构不合理,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文化旅游行业进行整合、调整结构、与其他产业联动发展等发展建议. 河北省明确提出要“依托华夏文明核心区和燕赵文化根基深厚,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文化旅游在未来地旅游业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地作用,加强对文化旅游产品地开发与营销,是促进河北省旅游业经济效益提高地重要手段. 一、河北省地文化旅游资源简介河北省文化旅游资源地总体特征是:总量庞大,类型多样,分布广泛,某些资源具有国内独占性和世界性,与京津大都市群有很强地关联性和互补性,但多种资源不具备协调性,空间配置不平衡.综合来看,河北省地文化旅游资源有以下几个特点:(1)文化旅游资源地域广阔、数量众多整体而言,自然地貌呈现以平原为主地多样性,体现出从塞外到中原过渡地自然地貌与环境特征.北部以承德避暑山庄皇家园林文化、张家口坝上草原文化为主;东部以秦皇岛北戴河海洋文化为主,;中部是以保定为主地冀中平原红色旅游文化. (2)文化旅游资源地方特色鲜明,保持了民间地质朴性燕赵大地古为边陲之地,与游牧民族交往融合,素来有豪迈英武地气概,在河北地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上也体现了这一气概.如戏曲、曲艺唱腔高亢激昂,歌

舞风格落落大方,武术、摔跤风格刚劲粗犷,许多杂耍表演也十分豪壮.河北梆子、石家庄丝弦、滦南评剧、徐水花狮、沧州落子、井陉拉花、定州秧歌、清苑哈哈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独树一帜,并且大量保留着传统地表现手法和风格,受到外来文化地冲击很小. (3)旅游容量宏大,可进入性强河北省文化旅游资源遍布全省,而且环绕北京和天津,这种独有地地理位置是其他省份不能相比地.从北京南下地列车都经过河北境内,每到旅游旺季,都会开通从北京到承德、北京到秦皇岛等多条旅游专线.有多个高速公路进出口,境内有津浦、石太、京广等15 条铁路干线.河北地海运条件便利,东临渤海,省内有京唐港、秦皇岛港以及黄骅港等.加之河北省迅速发展地航空交通,更使河北省具有很好地进入性,为河北省聚集人流、发展旅游起到强有力地促进作用 二、河北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河北省文化旅游地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与其丰富地历史文化资源所孕育地巨大潜力相比,其文化旅游业地发展还有很大地差距.具体来说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布局结构散乱河北省地文化旅游资源不少,但大多数文化旅游产品线路没有统一连贯起来,很多线路都是自成一体,没有进行合理整合.目前国际上旅游市场多以文化型、度假型以及复合型旅游产品为主,而河北省仍以传统地观光旅游产品居多,商务型、文化型旅游产品没有形成规模,这是导致河北文化旅游发展缓慢地重要原因之一. 而且河北省处在北京地外围,内环京、津,与其地域相连,文化背景 相似,很多旅游景点相近、甚至雷同.但河北旅游发展地各项条件

赴郑州、洛阳、三门峡学习考察报告标准范本

报告编号:LX-FS-A62452 赴郑州、洛阳、三门峡学习考察报 告标准范本 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赴郑州、洛阳、三门峡学习考察报 告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赴郑州、洛阳、三门峡学习考察报告 作者:王耀卿执笔发表于:2004-7-28 濮阳市赴郑洛三考察团 (20xx年4月16日) 为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加快濮阳经济发展步伐,4月6日至11日,市委组团以工业、城建、旅游为主题,赴郑州、洛阳、三门峡等地进行学习考察。学习考察团由市委书记吴灵臣同志带领,市委副书记李新杰,市委常委、秘书长侯文翰,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蒋益民,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姜新莲,副

市长王海鹰,市政协副主席张学田和6县区、市直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参加。短短6天时间,先后听取了郑州、洛阳、三门峡及新郑、巩义、偃师、义马、渑池、陕县、伊川、灵宝、湖滨区等12个市(县、区)领导的经验介绍,实地考察了40多家工业企业和一些学校、城建工程及旅游项目。所见所闻,耳目一新,震动很大,获益匪浅。真正认识到濮阳与先进地市的明显差距,也更进一步增强了加快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和使命感。 一、主要感受 (一)工业经济发展快。考察途上,新建项目不断映入眼帘,大小工厂星罗棋布,和我市的空旷农田形成了鲜明对比。所到市县,工业主导思想明确、重点突出,工业经济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三门峡市“九五”期间建成投产了26个工业项目,

洛阳旅游地理现状及其发展分析

洛阳旅游地理现状及其发展分析 摘要: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在中国的旅游城市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洛阳的牡丹和龙门石窟更是驰名中外。本文把洛阳的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并对比较重要的景点如龙门石窟,白马寺,牡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接着对洛阳的旅游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洛阳,龙门石窟,白马寺,牡丹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由周公营建,建于公元前12世纪,是八大古都和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命名为“神都”的城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感动世界的中国品牌城市”。洛阳因地处古洛水之北岸而得名,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这里有第一个王朝“夏”王朝,有三代之居“夏、商、周”,是“河图洛书”的故乡,有105位帝王定鼎九州,是华夏民族的精神故乡,是“最早的中国”。1 行政区划 洛阳辖6个区、1个县级市、8个县。分别是:涧西区、西工区、老城区、瀍河区、洛龙区、吉利区、偃师市、孟津县、新安县、洛宁县、宜阳县、伊川县、嵩县、栾川县、汝阳县。 另设正厅级新区:洛阳新区,总面积480平方公里。 1.1地理环境 洛阳地处河南省西部,位于东经1l1。08~112。59,北纬33。35~35。05之阆。横跨黄河中游两岸,。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称。东连省会郑州,南接南阳、平顶山,西邻三门峡,北跨黄河而与济源、焦作相连。辖区东西长179kin,南北宽168km,全市总面积l5208.60kin。2 1.2气候条件 洛阳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冷暖干湿,四季分明。冬天寒冷少雨雪,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天炎热多雨,秋季晴朗日照长。年均气温13.4~15.0℃,年均最低和最高气温分别为一0.2~0.3℃和26.2~27.5℃。年均降水量531.9~853.6rim1,主要集中在7~9月。洛阳非常适宜牡丹的生长,该区牡丹特别是中原品种群的生长表现在全国最为良好。1.3交通条件 两大铁路干线陇海、焦技在洛阳交汇,郑西高铁(郑州一西安)已通车。洛阳也是第二条欧亚大陆桥(连云港一鹿特丹)的重要一站,可直接发货运往中亚、东欧、中欧等国及世界其他地区。区域内公路网健全,横贯东西的3l0道和纵贯南北的207国道交汇于此,连霍、南洛、二广、郑少洛、西南环高速公路也通过此地。洛阳机场距市中心10kin,与北京、成都、重庆、广州、青岛、上海、深圳等市的航班已开通。 一.旅游资源 洛阳自建成至今已有4000余年历史,历经13个朝代,共l500余年建都史,是中国建都最早、历史最长、朝代最多的古都。市域内文化古迹众多,龙门山色、马寺钟声、金谷春晴、邙山晚眺、天津晓月、洛浦秋风、平湖朝游、铜驼幕雨并称为洛阳八景。目前,全市共有5A级景点1个,4A级景区l4个,3A级景区l0个,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在全国各省辖市中名列前茅。2006年开放的27个景点中,有国家5A级景区龙门石窟,国家4A级景区并有佛教界“释源”和“祖庭”之称的白马寺,国家4A级景区、我国唯一拥有“冢、庙、林” 1百度百科https://www.doczj.com/doc/7115493969.html,/view/373622.htm 2《洛阳市牡丹观赏园发展优势及对策》中国园艺文摘20l0年第8期

分析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

分析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 近年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当前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产业的壮大也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伴随着工业化经济向服务业经济的转型,在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创意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文化创意产业逐渐成为我国现代经济增长的新热点。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旅游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行业,旅游是一项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在旅游产业当中,文化是旅游产业的灵魂,人们在旅游的过程中所享受的也是旅游产业当中的文化内容。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我国旅游业要想取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对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重视文化产业,将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紧密结合,从而推出不断满足当代人们需求的服务。本文就我国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引言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 部分,两者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现代事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迎合当代人们的需求,许多产业开始积极探索共同发展之路。近年来,伴随着创意经济的不断发展,不同产业相互

交叉发展的现象不断增加,产业融合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在我国,旅游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两大新兴产业,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走的更远,发展的更好,就必须顺应产业融合的要求,不断推出新的业态和产品形式,开拓新的市场,走差异化竞争道路,从而获取更大的 收益。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概述 随着创意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越来越多的文化企业认识到创意的重要性,纷纷发展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以创新为核心的一种新兴产业。这种产业着重文化形式、内容的创新,通过文化创意产业来不断满足当代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从而为文化创意产业赢得市场。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以及精神生活的享受也越来越高,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与我国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其在我国当前社会主要囊括了应试、动漫、传媒、表演、雕刻、广告等多个行业。新经济时代的创意产业对物质资源依赖度不高。文化产业属于创意产业,文化作为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一大行业,文化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感染力,对我国人民有着很好的鼓舞作用。时代在发展,文化对创意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文化产业对文化创造力和创造型人才有更迫切的需求。而文

哈尔滨市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哈尔滨市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对策研究?旅游管理 哈尔滨市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石长波徐艳红 文化旅游是一项以观念创新推动旅游产品开发的创意活动,以实现旅游产业利益最大化和不断发展,其关键在于开发利用各种文化旅游资源,来满足人们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文化需求。将哈尔滨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制约因素逬行剖析、解读, 从而 提岀发展对策'既有利于哈尔滨市文化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哈尔滨市文化旅 游产品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深的人文底蕴独占鳌头,逬而形成城市文化旅游业最具竞争力的优势品牌。 文化旅游业的基本概述 (-)文化旅游业的内涵与核心 所谓文化旅游.就是以旅游经曹者创造的休闲娱乐方式和观赏对象为消费内容,目标是使旅游者获得丰富文化内涵,能够深度参与旅游体验活动之中。文化旅游业是 一种具有關性的综合产业,因其带动性强、辐射面广、关联性高而成为当代经济社 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与传统旅游业相比.它所包含的业态更富有文化内 涵和体验性。另外,一些具有商务考察性质的旅游形态则更富有专业的知识性和文化交流性。 从旅游业的核心来看『传统旅游主要是以资源为核心,凭借地方特色和地域差异吸引看旅游者。但是就其看眼点,不管挖掘过程中是否考虑了竞争关系和市场需 求,主要E绕固有的旅游资源吸引旅游者;文化旅游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资源的束缚,综合了包括市场需求、城市背景等诸多方面进行创意开发,从而达到吸引旅游者的目的。因此也可以说创意是文化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二)文化旅游业的分类 从对文化需求的角度可分为以下四个层面,即以史记、文物.古建筑、遗址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层面;以技术成果、艺术、现代文化为代表的现代文化层面; 以节日庆典.居民日常生活习俗、祭祀、婚丧、衣看服饰和体育活动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层面;以人际交流为表面的伦理道德和文化层面。从旅游的业态角度则可分为:遗址故居、影视基地、主题公园和艺术园区等多种形态。 (三)发展文化旅游业的必要性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看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看这个民族最深层的

洛阳考察报告范文.doc

洛阳考察报告范文 应洛阳市旅游局的邀请,9月25日至9月28日,市旅游局庞联昌副局长带市局和秦渭两区局机关干部及行业单位负责人一行25人赴河南省洛阳市,参加河洛文化旅游节暨20xx中国洛阳旅行商采购大会。与会期间,他们根据安排,实地考察了洛阳旅游产品(小浪底、千唐志斋、白云山)和线路,参加了河洛文化旅游节开幕式暨世界风情大型巡游活动,出席了旅行商推介签约大会,与部分洛阳旅游局机关干部和导游服务人员进行了对口沟通交流。 一、洛阳旅游业的基本情况 洛阳市现有旅游景区(点)60家,旅行社91家,星级饭店59家,旅游车船公司60余家,旅游定点接待单位110家,旅游从业人员5余万人。20xx 年,洛阳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802万人次,同比增长30.6%;旅游总收入136.7亿元,景区门票收入3.8亿元,分别增长30.5%和50.8%。游客在洛停留时间由过去的1.5天延长至2.5天。这次洛阳举办的河洛文化旅游节暨20xx中国洛阳旅行商采购大会,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旅游盛会之一,是河南省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旅游推介会。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153个城市,1100多个旅行社参加了会议,韩国等海外旅行商也到会采购。会议期间,共签订合作意向约11万份,达成专列(包机)合作意向50列(架),预计20xx年将向洛阳输送团队游客约600万人次。洛阳市旅游局与韩国光成航空公司、首尔旅游局四方合作,就开通首尔(韩国)—青岛—洛阳旅游包机航线达成的合作意向,成为采购大会的亮点之一。 二、洛阳旅游业的主要特点 (一)、党政主导,做大旅游。洛阳市把“以节为媒,广交朋友,宣传洛阳,发展旅游”作为发展旅游业的指导思想,积极打造具有洛阳特色的旅游品牌,目前已经形成了“春有牡丹花会节,夏有小浪底观瀑节,秋有河洛文化旅游节,冬有伏牛山滑雪节”的四季节会,并把四季节会与黄金周有机结合,即在春季把“五一”黄金周与牡丹花会结合,在秋天把“十一”黄金周和河洛文化旅游节结合,使黄金周变成“黄金月”,就此一项创造的收入占全年旅游收入的一半。这次洛阳市河洛文化旅游节暨20xx中国洛阳旅行商采购大会正值“世界旅游日”,他们以此为

洛阳旅游文化资源梯度开发

洛阳旅游文化资源的梯度开发-旅游管理 洛阳旅游文化资源的梯度开发 马欢欢 洛阳历史悠久,旅游文化资源丰富多样,且具有文化品位高的资源,而洛阳并未形成与资源相匹配的旅游影响力,因而应根据旅游文化资源梯度开发的阶段和旅游产品体系梯度特点开发出富有层次性的梯度化旅游产品体系,从政府的支持、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营销策略的完善等方面打造洛阳旅游产业的国际队、国家队、地方队和特色队四个旅游梯队,优化资源配置,以形成比较合理的旅游景区空间布局,联合打造洛阳旅游品牌。 随着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旅游产品的开发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区域旅游产品体系的开发也不断深化。资源禀赋条件、旅游市场条件、旅游产业配套设施条件和现有旅游产品层次等条件的差异,使得区域旅游产品体系中各类旅游产品分布在不同的梯度水平上。洛阳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也呈现不同的梯度分布,在洛阳旅游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开发出富有层次性的梯度化旅游产品体系,以根据不同的产品层次定位不同的游客群,制定不同的开发策略,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给予不同的人才、资金等条件支持,从而打造出洛阳文化旅游产品中的精品,使洛阳整个区域的旅游产品体系开发向着系统化、优质化的方向发展。 一、洛阳实施旅游文化资源梯度开发的意义 洛阳旅游资源种类多,数量大,类型涵盖石窟、博物馆、古人类遗址、古城遗址、古建筑、古墓葬、名人故里、森林公园、城市公园、自然保护区、特色街区、庙会、水工建筑、特色餐饮、工商企业等方面,以此为基础,洛阳的旅游产品种类丰富,部分旅游产品品味很高,但同时洛阳旅游产品体系中的各类旅游产

品也处于不同的开发层次上,存在着明显的梯度分异。只有对处于不同梯度的旅游产品进行分重点、有层次的开发,才能促进洛阳旅游产品体系的综合开发,进而完善旅游产品的体系和结构,促进洛阳旅游产业的全面协调发展。 洛阳市域内的自然和社会因素必然具有某些相似性,如果只依靠市区内龙门石窟等高梯度旅游产品的组合必然会造成某些结构性缺陷,进而影响洛阳市旅游经济的整体发展,中低梯度的旅游资源或产品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这一不足,有效的避免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产品的同质化现象,进而形成完整的旅游产品体系,促进洛阳市域内各种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协调发展。 旅游产品都有其生命周期,高梯度的旅游产品在刚推出时容易吸引游客,但市场是不断变化的,当高梯度的旅游产品或旅游产品组合在一段时间里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如果不及时做出调整和更新,往往市场占有率不容易扩大,甚至不能维持原来的市场占有率。当高梯度的旅游资源或产品遇到这样的困境时,中低梯度的旅游资源和产品则可以起到加速区域旅游产品更新的作用,从而刺激旧客源市场,拓宽新客源市场,吸引新老游客到洛阳,从而延长区域旅游产品的周期,保持洛阳旅游产品的生命力。 进行旅游资源的梯度化开发,可以促进中低梯度旅游产品的开发,促进中心区域环境和社会压力的合理分散,进而使洛阳市区域旅游空间结构趋于合理化,有利于洛阳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进行旅游资源梯度开发,构建梯度合理的旅游产品结构,使洛阳市内旅游产品具有生命力,旅游空间结构合理,可以使游客对洛阳旅游的满意度提高,这对于确立独特、鲜明的旅游形象,促进洛阳旅游经济全面而协调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洛阳旅游文化资源梯度开发的阶段和旅游产品体系梯度特点

文化旅游产业现状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最好的载体。没有文化,景区的生命力是不可能长久。只有将旅游和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大旅游中有机融入大文化,将文化思想、文化意识、文化理念、文化内涵和文化手段始终贯穿于旅游开发与建设的全过程,做到文化和旅游的全面对接、全面融合、全面整合,促进传统的文化、旅游产业升级,真正意义上实现文化和旅游产业的互利互惠,实惠文化兴盛、旅游强盛的最终目的。 一、云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现状 1.旅游发展理念不断创新。2008年年底,省委、省政府召开了“云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工作会议”。会议全方位提出了文化与旅游两个新兴产业互促的原则、目标、战略和重点工作等,必将推动云南文化与旅游两大产业的快速、协调发展。云南省旅游发展理念的提升为实现旅游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推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互动,对于加快建设旅游强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云南是文化、旅游资源集聚区,但同时又是自然生态和原生态民族民间文化脆弱区,一经破坏就难以恢复。发展和谐旅游凸显了旅游与文化的利益相关性、共生和谐性,要求以科学开发促进合理保护,以合理保护推动科学开发,使文化与旅游有机融合。 2.民族民间文化得到了一定的保护和传承。云南是中国民族成份

最多的省份,在全国56种民族中,云南就有52种。其中,人口超过5 000人的少数民族有25种,人口数为一千多万人,占当年全省总人口数近40%,特别是白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独龙族15种少数民族世居云南,是云南特有的民族。各民族的语言、建筑、服饰、歌舞和节庆等文化精彩纷呈,堪称“民族文化大观园”。多年以来,云南省采取各种政策和措施,把全省的文化产业做得很红火。云南省在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弘扬优良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培育打造了一大批民族文化知名品牌,初步形成了以民族工艺、歌舞、节日、服饰、饮食、医药等为主的民族文化产业。如早期大理白族的《五朵金花》,近年来有著名的舞蹈家杨丽萍的《云南映象》,张艺谋导演的《印象·丽江》,还有楚雄彝族的《太阳女》,西双版纳傣族的《勐巴娜西》,大理白族的《蝴蝶之梦》和世博吉鑫园《吉鑫宴舞》等为代表的旅游演艺产品,享誉国内外。云南民族文化已走向世界,不仅向全世界人民展现了云南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也展示了云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云南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已成为云南旅游的形象品牌。 3.文化旅游品牌初具规模。旅游业是一项经济与文化高度融合的现代产业,旅游业的竞争实际上是文化的竞争、品牌的竞争。除了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文化和旅游互动的蓬勃发展外,2008年,云南省在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互动中,印象最深的是楚雄、腾冲、旅游小镇的文化和旅游互动。对于楚雄的旅游发展,楚雄先后推出恐龙谷和

洛阳考察报告简易版

The Short-Term Results Report By Individuals Or Institutions At Regular Or Irregular Times, Including Analysis, Synthesis, Innovation, Etc., Will Eventually Achieve Good Planning For The Future. 编订: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洛阳考察报告简易版

洛阳考察报告简易版 温馨提示:本报告文件应用在个人或机构组织在定时或不定时情况下进行的近期成果汇报,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内容包含分析,综合,新意,重点等,最终实现对未来的良好规划。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应洛阳市旅游局的邀请,9月25日至9月 28日,市旅游局庞联昌副局长带市局和秦渭两 区局机关干部及行业单位负责人一行25人赴河 南省洛阳市,参加河洛文化旅游节暨20xx中国 洛阳旅行商采购大会。与会期间,他们根据安 排,实地考察了洛阳旅游产品(小浪底、千唐 志斋、白云山)和线路,参加了河洛文化旅游 节开幕式暨世界风情大型巡游活动,出席了旅 行商推介签约大会,与部分洛阳旅游局机关干 部和导游服务人员进行了对口沟通交流。 一、洛阳旅游业的基本情况 洛阳市现有旅游景区(点)60家,旅行社

91家,星级饭店59家,旅游车船公司60余家,旅游定点接待单位110家,旅游从业人员5余万人。20xx年,洛阳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802万人次,同比增长30.6%;旅游总收入136.7亿元,景区门票收入3.8亿元,分别增长30.5%和50.8%。游客在洛停留时间由过去的1.5天延长至2.5天。这次洛阳举办的河洛文化旅游节暨20xx中国洛阳旅行商采购大会,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旅游盛会之一,是河南省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旅游推介会。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153个城市,1100多个旅行社参加了会议,韩国等海外旅行商也到会采购。会议期间,共签订合作意向约11万份,达成专列(包机)合作意向50列(架),预计20xx年将向洛阳输送团队游客约600万人次。

金融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正当时

金融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正当时 □陈晓霞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推动文化旅游体制改革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需要通过现代金融要素的渗透,带动和促进各种资源优化组合、高效配置,激活文化旅游产业的活力。特别是在新的形势下,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更需要金融业的大力支持,金融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正当时。 正视融资难题,充分认识金融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文化旅游企业是以轻资产运行的创新型企业,多以智力投资为主,拥有的主要是版权、知识产权等轻质资产。对以抵押担保为融资先决条件的传统金融机构而言,这本身就是个不小的障碍。产业特点和体制的约束,使文化旅游产业难以实现与金融和资本市场的有效对接,不仅影响了中小文化旅游企业的生存发展,也制约了文化旅游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金融在引导资源配置、调节经济运行、服务经济社会,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化旅游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加大金融业支持文化旅游产业的力度,推动文化旅游产业与金融业的对接,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需要,是促

进文化旅游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及竞争力的需要。 拓展业务功能,多方面满足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融资需求 拓展融“资”功能,大力发展第三方融资。通过独立于金融机构和企业的第三方提供相关服务和信息,促进银行、社会资本与企业合作,有助于克服文化旅游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制约。 银行可以通过设立专营机构创新业务,为发展文化旅游专业性银行积累经验;证券市场可以通过开辟上市专业通道,为文化旅游企业开展资本运作提供舞台。在财政方面,建立新兴产业扶持机制,借助产业政策引导,调动社会资本参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更好地满足文化旅游企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鼓励保险机构开发以出版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为标的保险产品,创新“保险+担保+信贷”融资模式。 探索以国有资本、民间资本、外资等为文化旅游产业投入模式,支持民间资本以投资、参股、兼并、收购、承包等形式,参与国有文化及旅游事业单位改制,形成投资主体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格局。推动不具备上市条件的文化和旅游企业与上市公司开展合作,鼓励“壳化”上市公司通过并购和资产重组,通过增发、配股等形式从资

洛阳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其问题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115493969.html, 洛阳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其问题探讨 作者:刘晨付秋峰 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5年第08期 洛阳是一座具有浓重历史文化色彩的古城。历史上曾经先后有13个王朝在洛阳建都。洛阳同时也是一座风光秀美、独具魅力的优秀旅游名城。近年来,洛阳市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强力推进旅游业发展。但总的来说,洛阳旅游业的发展并不很理想,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通过对洛阳旅游业的实际考察,对洛阳旅游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其出现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若干解决方案,希望对洛阳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做出贡献。 一、洛阳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一)洛阳旅游产业体系日渐完善 进入到21世纪以来,我国的旅游业发展迅速,2014年中国旅游市场实现平稳增长,国内旅游36.11亿人次,同比增长10.67%。国内旅游总收入达到30312亿元,同比增长15.40%。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在大环境的影响下,洛阳旅游业也步入发展快车道,截止至2014年底,全市国内国际旅行社88家,其中四星级旅行社6家,三星级旅行社30家,二星级旅行社41家。星级饭店66家,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13家,三星级38家;开放性旅游景区(点)74家,其中5A级景区5家、4A级景区15家、3A级景区16家。 (二)洛阳旅游资源遍布全市 洛阳悠久的建都史使其披上了一层浓浓的古文化外衣,十三朝古都的美誉更是成为我国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除了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外,洛阳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同时拥有国内罕见的自然旅游资源。其部分代表性景区列表如下: (三)洛阳旅游经济较快发展 近年来,洛阳市依托丰富旅游资源在旅游经济效益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14年洛阳接 待游客总人数9469.81万人次,同比增长10.01%;旅游总收入600.96亿元,同比增长23.9%。其中接待入境游客84.2万人次,同比增长20.2%;旅游创汇23816.28万美元,同比增长 17.34%;接待国内游客9385.61万人次,同比增长9.93%。国内旅游收入586.6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07%。 二、洛阳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特色单一

如何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如何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民国十三年(1924年)从大姚析出设县,取原境内永定、仁和两大集镇名称首字定名为永仁县沿袭至今。目前,全县辖4乡3镇63个村(居)委会660个村民小组,总面积2189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7%境内有汉、彝、傣、回、傈僳等19个民族,总人口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6%彝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8%是州内人口最少且彝族人口比例最咼。 “出滇入川地,彩云日光城,绿色生态县,民族风情园”是永仁的县情特点:出滇入川地一一永仁县位于滇中北部的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地处滇川要塞,东临金沙江与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隔江相望,东南与元谋县毗邻,两南和大姚县接壤,北连四川省攀枝花市,西北与丽江市华坪县~江之隔。县城距云南昆明262 公里、彝州州府鹿城183公里、四川攀枝花市87公里。境内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成昆铁路和目前正在建设的108国道永武高速公路、南永二级公路穿境而过。位于金沙江畔川I滇交界的国家AA级风景名胜区方山,是旅游、避暑、疗养和观光的理想之地。 彩云日光城一一永仁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差在米之间,平均海拔在1530~1700米之间,属北亚热带丘陵季风气候,受金沙江河谷和元谋热坝地区热源的影响,形成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冬春干旱、夏秋多雨、干湿分明、光照充足的独特气候特征。常年平均气温C ,降雨量833毫米,无霜期271天,平均日照小时,最高时数达小时,居全国第二(仅次于西藏拉萨)、全省第一,特别适宜多种生物生长。 绿色生态县一一永仁县生物资源丰富多样,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全县森林综合覆盖率达%,活立木蓄积量万立方米,有许多国家珍贵树种和珍稀动物,有全省最大的万亩云南松母树林基地,有近15万亩野生滇橄榄,有板栗、核桃、樱桃、石榴等17万余亩经济林果,有万亩蔬菜制繁种基地,有3500亩鲜食葡萄标准化示范种植园,有8963亩的桑园。野生食用菌、黑山羊、樱桃、草莓等都是适销远销的农产品。烤烟、畜牧、蚕桑、林果、优质米、蔬菜是我县的农业主导产业。另外,永仁土地富足,全县有耕地面积万亩,可开发的宜农耕地10万亩,土头深厚,土地肥沃,适宜种植各种林果和经济作物。 民族风情园一一永仁县少数民族人口众多,其中彝族是境内主体民族,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浓郁的民族风情,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民族服饰绚丽独特,民族歌舞优美动听,民族同胞热情好客。这里有堪称当今时装赛鼻祖的直苣“赛装节”;有镌刻

洛阳博物馆考察报告

洛阳博物馆考察报告 篇一:洛阳市博物馆参观总结 洛阳市博物馆观后感洛阳古时称雒阳,在唐朝年间被称为神都。她辉煌的历史给她带来了数不尽的荣誉,洛阳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四大古都之一。是联合国命名的世界文化名城,世界“四大圣城(耶路撒冷、麦加、洛阳、雅典)”之一。她位于河南省西部的丘陵地区,属黄河流域,自古被称为“天下之中”、“九州腹地”。这里气候适宜、河流密布、山川纵横,又有“河山拱戴,形胜甲于天下”的美誉。古时人们将山南水北的地区称之为“阳”,洛阳恰是位于洛水以北、邙山以南而得名。 我在去年4月份的时候去的洛阳,正是洛阳牡丹花开的季节,鲜花相伴,在古城中游行,别有一番景致。 博物馆鸟瞰 博物馆入口 洛阳博物馆位于洛南新区隋唐遗址植物园北侧,博物馆的周边即是洛阳古里坊区的遗 址,“河出图、洛出书、圣人择之”,洛阳市中国历代王朝建都之地。博物馆的设计立意便是以“河图洛书”为出发点表达洛阳悠久的历史文化,在博物馆的正前方是一片广阔的市民活动广场,在这里远远望去,博物馆单纯的几何体谅庄严大气,气势磅礴,仿佛在诉说着洛阳

的天下兴废之事。在博物馆的大门旁处一个九龙巨鼎擎天而出,直指苍穹,意指“定鼎中原”,穿过门阙,我们便进到博物馆的大厅。 洛阳博物馆的参观流线是以中央的大厅为中心各个陈列馆环绕大厅布置,走进大厅我们仿佛走进了一座宫殿,柔和的光线从天窗打下,照射在明净的墙壁和地板上,极简的美 感瞬间净化了我们的心灵。 博物馆大厅 转入陈列室我们首先会看到陈列室的入口处有一条延伸到屏风墙的轴线坐标,上面展示出了在洛阳建都的十三个王朝,他们依次是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在洛阳建都的时间长达一千五百多年,可以说洛阳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的古代都城之一,有“十三朝古都”的美称。 博物馆展览的主题是河洛文明展,河洛,指的是黄河与洛河交汇处的的这一片区域,作为华夏文明发源地之一的河洛文明正式诞生于此。道教发源于此、佛教首传于此、儒学奠基于此、理学开创于此、玄学繁荣与此,厚重的历史给洛阳数不尽的历史文化遗产。 在轴线坐标尽头的屏风墙上,展示了洛阳这十三个朝代留下的都城遗址。沿洛河东西绵延三十公里的范围内,依次分布着夏都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遗址、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它们的分布如此之密集,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非常罕见的,在史学界有“五都荟洛”之称。古都洛阳用不曾间断的脉络向我们完整地展示了从公元前21世纪到

论洛阳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论洛阳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 洛阳具有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长期以来洛阳“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的旅游形象深入人心,久负盛名的洛阳在河南省的入境旅游市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河南省的旅游创汇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洛阳在旅游发展过程当中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本文主要通过对洛阳的旅游资源现状进行分析并对现存问题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洛阳;旅游资源;问题;对策

The analysis and strategy of Luoyang Tourist Resources Abstract Luoyang is a rich tourist resources with long history and thick culture.For the long time ,the tourist image of "thousand old capital,peony city" has enjoyed popular support around the people.With a long standing reputation ,Luoya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boud tourism of Henan province, and makes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the tourism exchange. However,there are more and more question emerging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Luoyang tourism.The paper mainly through analys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uoyang tourism resource,put forward the strategy to the current question. Key Words: Loyang ; Tourism Resource; Question; Strategy

文化传播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意义.pdf

一、北川羌文化旅游现状SWOT分析 (一)北川羌文化旅游现状的优势 2.禹羌文化旅游资源治水有功的大禹,作为中华民族的祖先之一,其出生地一直都是历史及考古学家争论的焦点。“禹生西羌”已经得到考古界权威的确认,国家相关机构授予北川“大禹文化之乡”的称号。北川县内相关的禹迹众多,包含大禹故里、北川及禹穴沟大禹文化遗迹,建有大禹纪念馆、禹王庙,每年六月初六大禹生日,都要举行规模宏大的祭拜大禹的活动。 3.地震旅游资源北川老县城完整的地震废墟遗址和唐家山堰塞湖一起构成全世界最大的现代地震遗址,大量救援遗物和遗存,具有很强的震撼力和吸引力。其观光和科普、教育价值在全世界具有垄断性,为研究地质构造、预防地质灾害提供科学依据,可供游人观光,纪念亡灵。 4.羌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羌是我国最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北川县作为我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羌文化在这里保存最为集中、最为丰富,羌文物在这里保存最多。打造了一个北川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修复严重受损的羌族文物,抢救灾区文物、文化典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民间文化数据库,编写羌族文化普及读本。实验区的主要地域为关内北川漩坪以上乡镇。 (二)北川羌文化旅游现状的劣势 1.北川文化资源缺乏系统化和内生能力北川文化资源丰富,都具有鲜明的个性,但是,众多的特色文化资源都是一个个小的单点,没有形成方向、空间、意象等相近的网络和集群,没有形成文化产业链,因此,难以产生内生力量,难以实现空间的生产力。 2.北川文化产业没有龙头和市场北川文化资源得到了专家、学者、政府、社会的认可,但是,没有最具影响力创意文化作为龙头文化来支撑、来带动,所有的文化都是静态的,活态化程度低,因此,自然得不到市场的认可,没有市场,自然不能带来人流、物流、资金流,更不能将文化产业化、商品化、货币化。 (三)北川羌文化旅游现状的机遇 “5·12”地震对北川人民是一场浩劫,但却让北川一下子成为全球人人皆知、人人关注的地方。同时地震后出现的具有全球垄断性的地震城市废墟遗址资源及堰塞湖等其他的旅游资源,也为北川打造新的地震观光市场创造了非常好的机遇。 二、北川羌文化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一)打造民族文化品牌 1.发展产业链结合自身现有的民族文化,大力开发与羌族民俗文化相关的周边产业链,形成以旅游业为主导的民族文化周边产业共同繁荣的产业链,打造整体品牌,创造规模效益。既无形中宣扬了羌族的民族文化,同时也为北川旅游业增添了有灵魂作用的核心文化,提高对游客的吸引力。 2.将文化创意变成文化产品,实现文化北川引进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以北川文化和民俗特色风情为内涵,涵盖文化会展、文化培训、演艺娱乐、艺术创意、动漫游戏、文化休闲旅游等领域。扩大和提升文化大援建,增加两家有创意实力的文化企业投资北川文化市场,并向一线城市乃至国际市场扩展辐射,建设文化北川。 (二)打造精品旅游线路 1.发挥药王谷景区、九皇山景区位于九环精品旅游线上的地理区位优势及优美的自然生态、优越的气候条件,构建九环线北川段生态养生休闲度假旅游线。 2.将新老县城及唐家山堰塞湖一线打造成为以地震大爱文化为主题的纪念、缅怀旅游线。 3.充分利用禹里——小寨子沟沿线的自然风光及禹羌文化特色,打造禹羌文化体验区和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区,构建古羌文化旅游走廊。 (三)加快旅游产业要素建设 1.大幅度提升旅游交通水平。打造新老县城的主题景观大道。按照分段、分主题展示北川形象的要求,完成新老县城道路沿线绿化、亮化、美化和旅游标识标牌建设;打通青叠路,完成新县城及全县各主要道路沿线、重要节点旅游导视系统和景观小品的设计安装。 2.设立旅游商品研发中心,依托北川原生态的物产资源,吸纳禹羌文化、红色文化、大爱文化等元素,结合特殊的地震题材,大力开发旅游纪念品,尤其是重点开发地震纪念品、羌绣文化纪念品、影像印刷品;利用我县丰富的土特产品,民间独特的传统手工技艺,结合现代创意思维,开发西羌水磨漆、山核桃工艺品、古羌茶叶等独具北川特色的旅游商品,使购物旅游开发成为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 (四)启动“旅游提升计划”一是研究制定北川旅游产业整体包装策划方案,打造精品旅游品牌;二是推出宣传准确,有吸引力、影响力、涵盖面广、朗朗上口的旅游宣传语(如:大禹故里,中国羌城);三是拍摄制作一部高品位、有震撼力、短而精的旅游宣传广告片;四是在川内交通干线醒目位置设置大型户外旅游宣传广告牌,包括成渝路、成绵路、辽宁大道、“九黄”环线、山东大道等;五是充分利用网络的宣传力和影响力,加强网络宣传;六是坚持举办一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