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_傅青主女科_痛经辨治临床体会

_傅青主女科_痛经辨治临床体会

_傅青主女科_痛经辨治临床体会
_傅青主女科_痛经辨治临床体会

傅青主女科 痛经辨治临床体会

王金亮,侯红霞,武振亨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山西平遥031100)

[中图分类号]R249.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2814(2009)04-252-02

痛经为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历代医家有虚实寒热之论,多以!不通而痛?与!不荣而痛?概括之。 傅青主女科 则以主症立法,将痛经分为经水忽来忽断时痛时止,经水未来腹先痛,行经后少腹疼痛,经水将来脐下先痛,其临证实用指导明确。又以脏腑立论,强调肝脾肾冲任为病。治则以调肝为先,肝调经自和及扶正祛邪的原则,现辨析如下。

1辨证治疗

经水忽来忽断时痛时止。忽来忽断者经行不畅也。时痛时止者经脉瘀滞也。傅氏云:!是肝气不舒也##妇人正当行经之时受风之吹,寒之袭,经水之道路为之闭塞。?可见此证主因是肝气不舒,风寒侵袭。症状可见经水忽来忽断,少腹时有疼痛,甚则痛剧,经期寒热互作,类似感冒,伴头痛作呕,乳房胀痛,舌边红少苔,脉滑涩。治宜补肝之血,解肝之郁。方以加味四物汤。当归15g,川芎9g,炒白芍15g,熟地30g,焦白术15g,丹皮9g,柴胡3g,延胡索3g,甘草3g。重用熟地以大补阴血,又妙在治风先和血,血和风自灭。柴胡、白芍、丹皮以宣肝经之风郁,甘草、白术、延胡索以利腰脐而止腹痛,入于表里之间,通于经络之内。此证常见于原发性痛经。

经水未来腹先痛。经行腹痛,痛在经前为热、为实,故傅氏云:!是热结而火不化也。?实则是肝火太旺,!肝属木,其中有火,舒则通畅,郁则不扬,经欲行而肝不应,抑拂其气而痛生。?此属肝郁火旺之证。症状可见月经先期而至,血下紫黑块,烦躁易怒,所下经血自觉焚热,经前腹痛拒按,腹痛较甚,伴头痛,口苦口干,舌红少苔,脉左手寸关尺脉数有力。治宜宣郁通经汤加减。当归15g,炒白芍15g,丹皮15g,栀子9g,白芥子6g,柴胡3g,黄芩3g,香附3g,郁金3g,甘草3g。泻肝之火用丹皮、栀子、黄芩,补肝之血用当归、白芍,解肝之郁用柴胡、郁金,利肝之气以香附、白芥子、加甘草以清热调和诸药。本证常见于宫体炎、子宫内膜异位等炎症性痛经。

行经后小腹疼痛。经后腹痛多属血虚不荣而痛,傅氏认为是!肾气之涸乎##肾水虚则水不能生木,而肝木必克脾土,木土相争则气必逆,故尔作痛?。本证实则是肾虚肝郁。症状可见行经后腹痛绵绵不止、喜按,腰酸无力,白带较多,舌淡苔白脉沉无力。治当以疏肝气为主,而益以补肾之味,使肝气安,逆气顺疼痛自愈。方用调肝汤。当归9g,炒白芍9g,阿胶9g,山茱萸9g,巴戟天3g,炒山药15g,甘草3g。其中山茱萸、山药、巴戟天补益肾水,当归、白芍、阿胶养血柔肝解郁,甘草以调和诸药。临床常用于体质虚弱及慢性妇科炎症所致之痛经。

经水将来脐下先痛。经水将行则痛如刀刺必与寒凝血瘀有关,傅氏认为!下焦寒湿相争之故乎?。妇人冲任二脉居于下焦,均喜正气相通,最恶邪气相犯,寒湿客于冲任二脉则经水瘀滞不畅而腹痛生也。此属下元寒湿侵袭,脾肾虚寒之故。症状可见经前3~5日开始腹痛,痛如刀刺,经血下如黑豆汁,其味腥臭,少腹有冷感,素日白带较多,月经退后而至,舌暗红苔薄白,脉右寸关沉滑或迟缓。治以利其湿而温其寒,调冲任理气血。方用温脐化湿汤。焦白术30g,巴戟天15g,炒山药15g,茯苓9g,白果仁5g,炒扁豆9g,莲子30枚。君白术健脾祛湿以利腰脐之气,巴戟天、白果仁以通任脉,扁豆、茯苓、山药、莲子祛湿以卫冲脉,使寒湿得去,冲任得固,经痛得解。此证多见于原发性痛经及子宫发育不良痛经。

2典型病例

刘某,女,18岁,2007年4月9日诊。剧烈腹痛,呻吟不已伴有呕吐,痛苦之情难以名状,前医以止痛对症治疗效不佳。有痛经史,现正值经期,经行不畅,时有紫黑块下,腹痛剧烈,寒热互作,腰酸乏力,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紧。治以调经活血止痛。当归尾15g,赤芍9g,延胡索8g,香附6g,木香6g,青皮6g,桂枝5g,乳香6g,柴胡6g,半夏6g,川牛膝9g。每日1剂,水煎服。服2剂后腹痛减轻,未呕吐尚能进食。考虑本病成因为经际受风寒,经水道路不畅,授以 傅青主女科 加味四物汤。当归15g,川芎9g,炒白芍15g,熟地30g,焦白术15g,丹皮9g,柴胡3g,延胡索3g,甘草3g。5剂,水煎服,嘱其隔日服药1剂,并外避风寒内禁寒凉饮食,随访再无痛经发生。

李某,女,29岁,2006年3月初诊。结婚5年未孕,月经17岁初潮,数月一行,每值经期腹痛剧烈,素日白带清稀量多,诸医诊治皆以宫寒不孕给服艾附暖宫丸10余盒效不佳,现正值经期,痛苦面容,四肢不温,少腹冷痛,经行紫黑有小块,舌暗苔白脉沉涩,证属寒湿凝滞,冲任不固,处方以傅氏温脐化湿汤加减,焦白术30g,巴戟天15g,扁豆10g,炒山药15g,茯苓10g,白果仁5g,莲子15g,延胡索9g,桂枝6g。水煎服,日1剂。服4剂后复诊,精神好转,已无肢冷,痛经明显减轻,舌质红苔薄白,脉滑有力,继以原方再服5剂,3个月后来诊,经期35天而至,已无痛经。治以调冲任

12g,沙苑子10g,枸杞子12g,女贞子12g,五味子6g,菟丝子10g,香附6g,甘草5g。以养血和冲任,并取以子种子之意,嘱其每月经后服药5剂,1年后顺产一女婴。

3体会

傅青主女科 对痛经的治疗重肝肾调肝为先,养气血不忘固冲任,其标本兼顾之法为临床之典范。学习 傅青主女科 要勤于思考,恪守贤言,妙用方药,多于实践。

王清任验方临床应用举隅

牛清华

(山西省大同市中医院,山西大同037004)

[中图分类号]R249.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2814(2009)04-253-01

王清任是清代著名医家,笔者多年来用其验方随证化裁治疗多种疾病每获良效,现举例如下。

1偏头痛

王某,女,48岁,2001年8月12日初诊。左侧偏头痛2年余,每因经期后则加重,服去痛片等虽能缓解,但不能根治,颅脑CT扫描未发现异常。西医诊断为偏头痛。头痛眩晕,痛如锥刺,心悸少寐,脱发耳鸣,两目干涩,舌质紫暗苔薄白,脉细涩。证属血虚血瘀。治宜养血活血,通络止痛。方用通窍活血汤加减。当归20g,川芎15g,赤芍10g,桃仁10g,红花10g,丹参15g,白芷10g,地龙10g,蜈蚣1条(研末冲服),首乌20g,焦枣仁15g,枸杞15g,生姜10g,大枣6枚,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5剂后头痛头晕减轻,睡眠好转,前方加减继服20余剂,诸症悉除。

2冠心病

沈某,男,55岁,2003年3月23日就诊。患冠心病5年余,一周前因恼怒生气后病情加重,经服消心痛等药症状减轻但仍有发作。心前区憋闷刺痛、固定不移,入夜尤甚,心悸气短,急躁易怒,痰多色白,舌质紫暗舌尖边有瘀点瘀斑、苔白微腻,脉弦涩。心电图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属胸痹心痛,气滞血瘀,痰浊阻络。治宜活血化瘀,理气止痛,通络化痰。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15g,川芎15g,赤芍15g,桃仁10g,红花10g,柴胡10g,枳壳10g,桔梗10g,丹参20g,桂枝10g,甘草6g,半夏10g,茯苓15g,陈皮10g,薤白10g,瓜蒌15g。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4剂后胸中闷痛减轻,续以前方为主加减变化,共服30余剂,诸症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后以冠心苏合丸巩固疗效。

3胃溃疡

芮某,男,36岁,2004年9月4日初诊。胃脘疼痛3年,加重1周。曾经某医院胃镜检查,诊断为胃溃疡,服西药,效果欠佳。胃脘刺痛拒按,痛处固定,食后及夜间疼痛加重,大便秘结,口燥咽干,舌质紫暗,脉细涩。证属久病入络,瘀血停滞,胃阴不足。治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滋阴养胃。方用膈下逐瘀汤加减。当归15g,川芎10g,白芍20g,炙甘草6g,延胡索15g,五灵脂10g,蒲黄10g,桃仁10g,乌药10g,白及15g,沙参15g,太子参15g。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5剂,胃脘刺痛减轻,大便通畅,再用前方随证加减继服30余剂,诸恙消失,胃镜复查示胃溃疡已愈合。4血栓性浅静脉炎

张某,女,28岁,2006年6月10日初诊。2周前因流产后劳累,突然左侧上臂红肿疼痛,状如索条,触痛拒按,某医院诊断为左上肢血栓性浅静脉炎。静脉滴注青霉素,外用硫酸镁湿敷后肿痛减轻,但条状肿块走散延伸,未能控制。左上臂肿痛拒按,沿静脉走向处有索条状硬结,伴有精神倦困,食欲不振,舌质紫暗苔薄白,脉沉细。属中医青蛇毒,乃气虚血瘀、经络阻滞。治宜益气活血,通络止痛。方用补阳还五汤合活血效灵丹加减。黄芪30g,当归10g,赤芍10g,川芎10g,地龙10g,红花10g,桃仁10g,丹参20g,乳香6g,没药6g,片姜黄10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5剂后症状明显减轻,红肿条索状硬结部分已软化消散,局部仍觉轻度压痛。前方随证化裁,继服20余剂,上肢血栓性浅静脉炎临床痊愈,只留有色素沉着,1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5痛经

常某,女,26岁,2007年7月16日初诊。1年前因经期受寒饮冷而致痛经,继则出现月经后期,周期40余天,每至经期少腹冷痛如锥刺,得热减轻,遇寒加重,经量少、色黑紫挟块,有时如黑色浊水,块下则疼痛稍轻,手足欠温,腰困腹胀,面色苍白,舌质淡舌边有瘀点、苔薄白,脉细涩。现经期第1天。诊断为痛经。证属寒凝冲任,瘀血内阻。治宜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方用少腹逐瘀汤加减。小茴香10g,干姜10g,延胡索15g,五灵脂10g,没药6g,川芎15g,当归15g,肉桂10g,蒲黄10g,赤芍10g,牛膝15g,香附10g。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4剂后少腹部有明显热感,经净痛止。再用原方出入调治月余,月经期、量正常,半年后随访,痛经未见复发。

6体会

以上诸病虽病变部位不同,但均为瘀血阻滞所致,故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

近年来,笔者用王清任验方治疗多种疑难病症均取得满意效果,尤其对中风、胸痹、积证、头痛、妇科疾病效果较好。在治疗血瘀证时,应根据病机变化,病情轻重,病程长短,瘀血部位,邪正虚实选用活血化瘀药。瘀血减少或消除时,应适时地减少或停用活血化瘀药,并注意扶正固本,以使邪去正复。另外,应根据瘀血形成的不同病因,恰当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研究进展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医学, 2018, 7(6), 364-370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018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7116644828.html,/journal/tcm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7116644828.html,/10.12677/tcm.2018.76061 Research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Primary Dysmenorrhea Lei Lei1, Xin Deng1, Yao Zheng1, Yan Li1, Yongfeng Zhou2, Yongshen Ren1*, Ping Zhang2* 1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Wuhan Hubei 2Center for Integrative Medicine, 302th Military Hospital of China, Beijing Received: Nov. 2nd, 2018; accepted: Nov. 14th, 2018; published: Nov. 21st, 2018 Abstract Dysmenorrhea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gynecological diseases. It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primary dysmenorrhea and secondary dysmenorrhea. Most dysmenorrhea patients are primary dysmenorrhea, and their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are very complicate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of primary dysmenorrhea is prone to drug resistance and adverse reactions,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dysmenorrhea has a unique advantage.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primary dysmenorrhea and the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treatment of primary dysmenorrhea. Keywords Primary Dysmenorrhe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view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研究进展 雷蕾1,邓鑫1,郑尧1,李燕1,周永峰2,任永申1*,张萍2* 1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湖北武汉 2解放军第302医院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北京 收稿日期:2018年11月2日;录用日期:2018年11月14日;发布日期:2018年11月21日 摘要 痛经是十分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可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大类。大多数痛经患者为原发性痛*通讯作者。

微波热疗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70例

塞旦医堂鍪查!嫂!堡笙丝鲞筮丝塑 微波热疗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70例 何劲薇谭绍良 摘要目的:观察微波热疗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属于寒凝血瘀型痛经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应用微波热疗。对照组应用温经汤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症状总评分改善等情况。结果:治疗组完成观察的70例中痊愈40例,显效15例,有效lO例,无效5例;而对照组完成观察的60例中痊愈20例,显效26例。有效5例。无效9例,两组疗效比较用等级资料的Ridit分析表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失访10例,对照组失访20例,治疗组失访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均明显下降,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但治疗组治疗后积分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1),治疗前后积分差值治疗组亦明显高于对照组(尸<0.01)。结论:微波热疗是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有效方法,患者依从性好,具有简便、实用、价廉的特点,尤其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关键词痛经寒凝血瘀型微波温经汤 痛经为妇科常见病,在我国妇女的发病率约为33%,多发于青年妇女…。中医辨证理论将其分为气滞血瘀型、寒凝血瘀型、湿热瘀阻型及肝肾亏损型,但l临床以寒凝血瘀型最为常见。对于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治疗主要以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的中药内服,或加艾灸、贴剂、针灸、微波等外治为主。但单纯利用微波热疗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则未见报道。笔者运用微波热疗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并与口服中药温经汤进行同期临床疗效对照,发现微波热疗对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满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为我院妇科门诊的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16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年龄14—33岁,平均(22.45±4.21)岁;病程+1个月一19年,平均(6.784-4.31)年;症状积分(12.874-2.01)分;完成随访观察的治疗组有70例,其中轻度痛经35例、中度痛经29例,重度痛经6例。对照组:年龄13~34岁,平均(23.024-4.87)岁;病程1个月至20年,平均(5.994-5.03)年;症状积分(12.96±2.25)分;完成随访观察的对照组有60例,其中轻度痛经34例、中度痛经26例,重度痛经0例。两组平均年龄(t=0.7920,P>0.05)、病程(t=1.0865,P>0.05)、症状积分(t=0.2668,P>0.05)及痛经程度(U=1.022,P>0.05)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病例选择标准根据卫生部颁发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药治疗痛经的指导原则”[引.结合西医高等医药院校统编教材《妇产科学》[3]及中医高等医药院校《中医妇科学》[4]中痛经的有关内容 基金项目:佛山市医学科学研究基金课题(编号:2006208) 作者单位:528231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大沥医院妇产科拟定。 1.2.1西医诊断标准原发性痛经是指经妇科检查,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多发于月经初潮后2—3年的青春期少女或未生育的年轻妇女;凡在经期或经前后(1周以内)出现周期性下腹疼痛为主症,伴有其他不适。以致影响工作及生活者。 1.2.2中医辨证属寒凝血瘀型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月经后期,量少。经血黯而有瘀块或如黑豆汁样,畏寒,手足欠温,带下量多,舌苔白或腻,脉弦或沉紧。 1.2.3纳入与排除标准 1.2.3.1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属寒凝血瘀型标准者。 1.2.3.2排除标准经检查证实由盆腔炎或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肌瘤等所致的痛经者;合并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凡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治疗、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1.3病例分组采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选择诊断明确的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16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微波热疗组80例为治疗组;单纯口服温经汤组80例为对照组。 1.4治疗方法 1.4.1治疗组(微波热疗)使用天津市顺博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妇科微波治疗仪.频率2450 MHz。治疗时间从月经第l天开始,治疗前患者自解小便、取平卧位,辐射器放置患者下腹盆腔正中,距离皮肤3.7em。微波输出功率为40~60mA,以患者有温热感为宜。每天1次,每次20~30min,连续治疗到月经结束后3d,共治疗2个月经周期;治疗结束后评定2个月经周期,定期复查,随访3个月经周期。 万方数据

中医对痛经的病理分析与治疗

痛经 - 中医妇科 痛经指妇女在经期及其前后,出现小腹或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每随月经周期而发,严重者可伴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晕厥,给工作生活带来影响。痛经好发于15-25岁及初潮后的6个月至两年内,是妇科最常见症状之一。痛经分为两类: 1.原发性痛经: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占痛经90%以上(今天讲的就是这个); 2.继发性痛经: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痛经。 中医也称作“痛经”,或称为“经行腹痛”。 病因病机 中医 中医学认为痛经的发声与素体因素及经期、经期前后特殊的生理环境有关。非行经期间,冲任气血平和,致病因素不能引起崇仁、胞宫瘀滞或不足,故不发生疼痛,而在经期或经期前后,血海由满盈而泄溢,胞宫气血由气盛血旺至经后暂虚,气血变化急骤,致病因素乘时而作,使气血运行不畅,胞宫经血流通受阻,以致不通则痛;或致冲任胞宫失于濡养不荣而痛。 1.气滞血瘀:多因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气机不畅,血不能随气流通,以致经血滞于 胞宫而作痛。 2.寒凝血瘀:久居潮湿之地,或经期冒雨涉水,或过食生冷,寒湿之邪客于胞宫,血 得寒则凝,以致经行不畅而作痛。 3.湿热瘀互结:素多抑郁或恚怒伤肝,肝气郁结;更合经行、产后,摄生不慎,或洗 涤不洁,不禁房事,湿热之邪内犯胞中,稽留于冲任,肝气与湿热搏结于胞脉,发为痛经。 4.气血虚弱:素体虚弱,或脾胃素弱,生化乏源;或大病、久病伤耗气血,以致精血 不足,胞脉失养而作痛;或体虚阳气不振,血失温运,胞宫阳虚寒凝,经水滞行而作痛。 5.肝肾不足:先天禀赋不足,肝肾本虚,或多产房劳,损及肝肾。精亏血少,冲任不 足,胞脉失养,经将净血海更虚,故而作痛。 现代医学认为生殖器局部病变、内分泌及神经、精神等因素有关。子宫过度前倾或后倾、子宫颈管狭窄、子宫内膜增厚及异位、盆腔炎等都可出现痛经。 西医 辨证施治 气血瘀滞

治疗各种痛经的中药方

女性朋友深知痛经发作时痛苦不堪的滋味,其实中医有很多秘方,可以彻底解决痛经。治疗痛经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来判断。 1、经行胁痛痛经情况是行经时两胁作痛,甚至胁内有块,疼痛不已,经血紫暗,当理气活血化瘀。 中医治该类型痛经方药:取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各15g,元胡5g,沉香10g ,水煎服,每日1剂。每次行经前5日开始服用,行经时停服。 2、经行关节痛痛经情况是行经时周身骨节疼痛。 中医治该类型痛经方药:药用乌药、川芎、白芷、陈皮、枳壳各10g,干姜、甘草各7g,僵虫、麻黄各6g,生姜3片,葱白1茎,水煎温服,每日1剂,连服6剂。 3、经前腹痛痛经情况是经前腹痛多系寒凝血滞,常表现为少腹冷痛异常,宜服温里活血化瘀方剂。 中医治该类型痛经方药:取当归尾、川芎、赤芍、丹皮、制香附各12g,元胡5g ,生地10g,红花、桃仁各4g,水煎服,每日1剂。每次行经前7日开始服用,行经时停服。 4、经后腹痛痛经情况是行经之后腹痛多是血虚夹滞所致,宜补虚通滞。 中医治该类型痛经方药:药用党参、白术、醋香附、茯苓、当归、川芎、白芍、生地各12g,炙甘草8g,木香3g,青皮10g,生姜2g,大枣5枚,水煎服,每日1剂。 博粹堂中医辩证三期治月经不调 一、经前调气:气顺血和、症状自消很多女性在行经之前,自觉心烦易怒、乳房胀痛,这是气行不畅,肝郁气滞的典型症状。情志不舒,肝气不顺,经欲行而瘀滞,则乳房胀痛。故以调气为先,在月经来之前的一周以中药汤剂配“经灵散”调理,气血顺和,症状则缓解。 二、经期调血:调和脾胃:引血归经治血先治脾。脾主生化,脾胃一旦虚弱了,生化之源匮乏,血液来源不足,就会血海空虚,引起月经不调。一般来讲,月经期间不服药。但是痛经、血滞、有崩漏症的必须遵循“急者治标、缓者治本”原则。脾气虚则血不固,就会出现月经淋漓不断、逾期不净、崩漏等。故补气健脾,引血归经。 三、经后调补:滋养肝肾,补气养血调经肝为先。经后失血,气血较虚,要适时而补。肝藏血,女以血为本,肾藏精,是孕育之根。因此,治疗月经不调,要以滋补肝肾、补气养血为本。月经调理正常了,可根据体质调配一些养生膏方,如十全十美膏、暖宫调经膏等,健脾固本,补气养血,促进健康。

痛经的辨证与治疗

痛经的辨证与治疗 痛经者,妇女行经期,或行经前后少腹疼痛,甚至难以忍受之谓也。本病妇科常见,尤以未婚女子为多。导致原因各有不同,临床表现证侯各别,治法亦殊。兹将其辨证与治疗分述如下: 1肝郁血滞痛经 本病多由七情所伤,肝气失疏,血因气滞而阻于胞宫引起。其证常见经前或行经少腹坠胀而痛,经量或多或少,经色或红或紫, 或夹有少许血块,经行不畅,肋痛胀满,舌常或紫脉弦缓等。肝郁血滞化热者、尚有心烦口苦、头昏目赤、舌质红、苔黄等。前者当疏肝解郁,活血行滞。用柴胡9g、白芍、川芎、陈皮、元胡各12g,枳壳、香附、丹参、麦芽各15g,甘草6g 。每日1剂,分3次服,其1效甚佳;后者应清疏肝脏,用丹栀逍遥丸治之,必验。 2血瘀胞宫痛经 本病多由气郁日久,血脉瘀滞或素有瘀血留结胞宫引起。其证多见经来少腹剧痛,按之更甚,痛引腰骶,行经不畅,经色乌黑有块,下血块则痛减,苔平舌常或紫,脉沉涩等。应活血化瘀为主,佐以理气。用蒲黄、五灵脂、台乌各9g,川芎、当归、元胡各12g,丹参、泽兰各18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数剂即效。 3寒湿互结痛经 本病乃有寒湿凝滞胞宫引起。其证每见经前或经期少腹冷痛,经色暗红而有血块,苔白腻,脉沉紧等。应祛湿散寒,行气活血。用小茴、苍术、当归、川芎、生姜、茯苓、桂枝、半夏各12g,吴茱萸9g,细辛6g,甘草3g.每日一剂,水煎服,不出3剂,即见显著之效。 湿热郁结痛经 本病多由情志不和,致肝郁脾虚,郁久化热,脾虚生湿,湿热互结,或过食肥甘, 致湿热内生,或胞宫直接感受湿热之邪,致经血淤滞引起。其证多见经前或经期少腹刺痛而有下坠感,痛而拒按,经期多有提前,经色暗红,经水粘滞腥臭,带多而黄,苔黄腻,脉滑数等。应清热利湿,活血止痛。用苁蓉30g,败酱草24g,栀子15g,丹皮、白术、白芍、茯苓、车前子(布包煎)各12g,当归、柴胡、薄荷各9g。每日一剂,水煎服。 5冲任虚寒痛经 本病多由肾阳虚弱,冲任虚寒所致。临床常见经期或经后少腹冷痛,喜暖喜按,经期大多延后,量少色淡,带下清稀,腰酸痛,小便清长,脉沉弱等。应温补肾阳及冲任。用当归、桂枝、川芎、白芍、干姜、大枣各12g,制附片18g,艾叶9g,细辛6g,

治疗女性痛经的4个穴位

女性痛经,选对方法很关键,只要学会按摩4个穴位,能有效缓解痛经疾病。自我按摩对痛经的治疗,一般多主张在经前5-7天开始治疗,月经来潮后停止,待下次月经来潮前再施手法治疗。按摩的目的是引血下行,因此治疗须在经前当下腹部、腰骶部出现疼痛时操作。如手法得当,可使经期提前1-2天,随着经血排出,疼痛也会随之消失或减轻。 1、三阴交穴: 穴位位置: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按摩方法: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三阴交穴,有酸胀感为宜,1分钟后再换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三阴交1分钟。 按揉三阴交功效:具有交通心肾,引火下行的作用,对所有妇科疾病疼痛均有缓解作用。2、太冲穴: 穴位位置:脚大趾与第二趾之间。 按摩方法: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太冲穴,有酸胀感为宜,1分钟后再换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太冲穴1分钟。 揉太冲功效:具有明显疏肝止痛的作用。不仅可以治疗痛经,还可以治疗一切妇科疾病。3、子宫穴: 穴位位置:子宫穴位于下腹部,脐下一横掌处(脐下4寸)正中。左右旁开四横指(旁开正中线3寸)的距离各有一点即是此穴。 按摩方法:用双手食指、中指按压住两旁子宫穴,稍加压力,缓缓点揉,以酸胀为度,操作5分钟,以腹腔内有热感为最佳。 点揉子宫穴功效:刺激子宫穴是直接针对女性生殖器的调理手法,疗效显著,具有活血化淤、理气止痛的作用。 4、血海穴: 穴位位置: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有一块隆起的肌肉,肌肉的顶端就是血海穴。 按摩方法:两个大拇指重叠按压这个穴位,痛经的时候通常左腿也会一起痛,多刺激左腿。要是在腰上放一个暖水袋效果会更好。

痛经怎么缓解 12个小妙招帮你缓解疼痛

痛经怎么缓解12个小妙招帮你缓解疼痛 生理痛让很多女性都觉得非常的痛苦,那么对于对于这种疼痛,有没有什么行之有效的缓解方法呢?痛经吃什么能够缓解呢?不要着急,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九个小妙招,让你能够轻松摆脱痛经的困扰哦!是不是很心动呢?那就赶紧跟着小编了解下痛经怎么缓解吧! 女性缓解痛经的12个方法 1、练习瑜伽操 其在月经来临前夕,走路或从事其它适度的运动,将使你在月经期间较舒服。瑜伽也有缓和的作用。举例如下。弯膝跪下,坐在脚跟上。前额贴地,双臂靠着身体两侧伸直。保持这姿势,直到感到不舒服为止。 2、保持温暖 这一点,相信很多女性应该都非常了解,也有实际努力的去做。在经期的时候,保证身体的温暖,同时放松身体,能够促进血液的循环,帮助减轻痛经的困扰。而最简单的保暖方法就是多喝热水或者在腹部放置温热的热水袋,都是非常有效的哦! 3、饮食均衡 医师说:“大多女性省略正餐,而吃过量的甜食及咸食。”虽然健康的饮食无法消除痛经,但对改善全身的健康状

况却有神奇功效。避免过甜或过咸的垃圾食物,它们会使你胀气及行动迟缓,多吃蔬菜、水果、鸡肉、鱼肉,并尽量少量多餐。 4、服用维他命补充矿物质 许多病人在每天摄取适量的维他命及矿物质之后,已较少发生痛经。建议服用综合维他命及矿物质,最好是含钙且剂量低者,一天可服用数次(饭后)。钙、钾及镁矿物质,也能帮助缓解痛经。专家发现,服用钙质的女性,较未服用者还少经痛。镁也很重要,因为它帮助身体有效率地吸收钙。不妨在月经前夕及期间,增加钙及镁的摄取量。 5、泡矿物澡 在温水缸里加入1杯海盐及1杯碳酸氢钠。泡20分钟,有助于松弛肌肉及缓和经痛。 6、避免咖啡因 为什么要避免咖啡因呢?首先我们必须知道是,很多女性的痛经都与神经紧张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摄入咖啡因会导致我们的身体更加的紧张,从而加重我们经期的不适。其次,经期摄入咖啡因,还会刺激到我们的肠胃,影响我们的健康,因而在经期最好避免咖啡因。 7、禁酒 假使你在月经期间容易出现水肿,则酒精将加重此问题。勿喝酒。如果你非喝不可,则限制在1一2杯酒之间。 8、服用止痛药 阿司匹林及acetaminophen可缓解经痛。然而,更有效的

痛经总结

滕州市中医医院妇产科 2009年度痛经(原发性痛经)诊疗方案实施的分析总结 痛经是指女性在经期及其前后,出现小腹或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每随月经周期而发,严重者可伴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给工作及生活带来影响。目前临床常将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痛经多指生殖器官无明显病变者,故又称功能性痛经,多见于青春期、未婚及已婚未育者。此种痛经在正常分娩后疼痛多可缓解或消失。继发性痛经多因生殖器官有器质性病变所致。 痛经是妇科的常见病,它属于祖国医学“经行腹痛”的范畴。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痛经是由于前列腺素增高导致的子宫强烈痉挛,以及子宫血液流变学的改变而引起,活血化瘀中药多具有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或加快血流的作用,对于缓解疼痛具有重要意义。对活血化瘀药的遣用以活血兼止痛者尤佳,川芎、延胡索、红花、丹参的高使用率即是明证。痛经的发病率统计不一,一般为42%~90%左右,其中重度痛经者占18%,并以青年女性多见,为中医妇科治疗的重点疾病之一。 一、疗效与特色分析 我院采用膈下逐瘀汤和少腹逐瘀汤加味治疗42例,均经西医妇检或超声扫描排除器质性改变者,疗效非常满意,现报告如下:42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13~20岁26例,21~30岁10例,31~40岁6例;未婚37例,已婚5例。中小学生占20例。根据痛经证型按实证、虚证及虚实夹杂证分类全面分析辨证治疗。治疗后痊愈者20例(47.6%),好转19例(45.2%),无效者3例(7.1%),总有效率达92.9%。 分析:痛经的发病率统计不一,一般为42%~90%左右,其中重度痛经者占18%,并以青年女性多见,为中医妇科治疗的重点疾病之一。中医药对该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其经验与心得,大多反映在方剂的配伍中,而这些方剂又散见于古今医籍和临床著述中。痛经基本证型中,属实证者以气滞血瘀,寒凝血瘀为最常见,属虚实夹杂的以气血两虚兼气滞血瘀、血虚夹瘀兼气机阻滞为

治疗痛经立即见效

治疗痛经立即见效 一、痛经怎么办快速解决首先要说的大家都忽视的,我们脚背上的太冲穴,位置在脚背大拇指和二拇指的尽头。太冲穴是肝经要穴,很多人心里有忧思郁闷就会导致痛经,按了这个穴位就好了,特别是春季,最管用。 痛经怎么办快速解决不是那么简单,但对于宫寒的朋友来说,还有一个方法可以使用,那就是带脉,就是跟肚脐眼平齐的一圈,来月经前后和月经中间都可以用吹风机吹暖风,可以很快缓解痛经,这个方法还可以暖宫、治疗妇科病。 痛经怎么办快速解决还有两个方法我们经常用: 1、来月经初始,和两碗浓浓的生姜红糖水,南方在这里说的不是泡的那种,而是熬半小时以上,或者微波炉里高热10分钟以上的那种生姜红糖水,喝完之后最好能睡觉,醒来痛经全跑了; 2、痛经快速解决还有一个家常方,那就是泡脚,保持温度一直很烫脚的那种,泡20分钟,有微汗最好。上面这所有的痛经怎么办快速解决方法全是老中医经验得来值得一试。 二、痛经看西医不行的,要看中医的,还要靠生活中的调理,平时都要忌食生冷,尤其绝对不能吃冰.生理期就更不必说了,都不能沾冷水的. 痛经主要是由寒所引起的,寒凝血滞,行经不畅所以会疼痛。平时注意保暖,少食寒凉的食物,来月经时煮生姜红糖水喝,另外在热敷腹部可以缓解。 三、有没有快速解决痛经的办法? 来月经的时候是不该吃那些冰冷的东西,要想快速解决痛经,你试下先喝一大杯熟红糖水、再拿个熟水袋敷下小腹,多想点开心的事情,心情好了,明天保你不痛了 四、经痛时有什么办法快速解决或止痛? 快速止痛解决的办法就是服用芬必得。平时要注意保暖,一定不要让脚着凉。每次月经来之前四五天每天坚持喝两杯红糖水,坚持到月经来的第二天。相信有三四个月痛经就会彻底好了,相信我没错的。 五、习惯性痛经怎么治疗最有效? 痛经的病人除了寻求医生的诊治之外,平日的自我调理亦很重要,自我调理的原则在于改善体质、增加身体的抵抗力。针对这一点,必须在日常生活上注意要有规律的生活、适度的运动、均衡的营养、充足的睡眠以及愉悦的心情。说起来简单,您做到了吗? 六、痛经是怎么样形成的...怎么样快速止痛? 痛经是因为女人身体发虚,寒气比较多。行经前后或经期,出现下腹及腰骶部疼痛,严重者腹痛剧烈,面色苍白,手足冰冷,甚至昏厥,称为“痛经”,亦称“行经腹痛”。痛经常持续数小时或l—2天,一般经血畅流后,腹痛缓解。本病以青年妇女较为常见,是妇女常见病之一。中医认为痛经多因气血运行不畅或气血亏虚所致。临床常见有气滞血瘀、寒凝胞宫、气血虚弱、湿热下注等症。 七、痛经怎么办专题 按摩可以缓解痛经且无副作用。先是按摩背腰部,再按摩腹部,后按摩下肢。先涂擦活血药液(如药油、药酒),后再进行按摩:1.用手指或掌根揉按背腰部胸椎第11节至腰椎第2节,并揉按两侧的肌肉和相关的脊中、悬枢、命门、夹脊、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志室等穴;2.用拳头轻捶背腰部压痛处;3.用手指揉按腹部疼痛的肌肉和神阙、气海、关元、天枢、外陵、大巨等穴;4.用手指捏按下肢的阴包、血海、三阴交、太冲等穴。 疗效:一般按摩背腰部5分钟后开始减轻腹部疼痛。继续按摩背腰部和腹部20分钟,

快速治疗痛经的方法

快速治疗痛经的方法 岁月就象一条河,左岸是无法忘却的回忆,右岸是值得把握的青春年华,中间飞快流淌的,是年轻隐隐的伤感。世间有许多美好的东西,但真正属于自己的却并不多。看庭前花开花落,荣辱不惊,望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在这个纷绕的世界里,能够学会用一颗平常的心去对待周围的一切,也是一种境界。 快速治疗痛经的方法 ◆影响学习工作: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难忍,坐卧不宁,严重影响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必须卧床休息,伴腰部酸痛,冷汗淋漓,四肢厥冷,乏力。 ◆影响夫妻生活:子宫异常还会使阴道内表层细胞数和分泌液逐渐减少,引起阴道萎缩、干燥不适,产生痛苦的性生活不悦感。出现性欲底下、性这直接导致夫妻性生活不和谐。 ◆影响胎儿成长:专家研究发现有五年痛经史以上的女性,其胎儿缺氧的比率是无痛经史女性胎儿的2.65倍!为了你未来宝宝的健康成长,准备做妈妈的你一定要提前做好子宫保养工作。 ◆痛经导致不孕:如果是继发性痛经,很有可能是一些妇科疾病引起的,如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及慢性宫颈等,这些疾病可能会引起不孕。 ◆导致乳腺增生:1/3以上的乳腺增生病由痛经引起,半数以上的子宫炎症与痛经有关,临床观察证实,痛经是子宫气滞血淤和痰湿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如不予以及时治疗可诱发多种妇科疾病。 ◆加快女性衰老:痛经的女性气血失调,体内自由基异常活跃,其衰老年龄比正常女性总体提前5年。尤其经期痛经的女性总是面色灰暗、皮肤干燥,容易形成色斑、痤疮等面部问题,痛经就是它们的隐形祸首。 快速治疗痛经的方法 今天对我来说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今天我很开心,已经很久都没有这样开心过了,开心的想跳起来,开心的一个人在那傻傻地笑,开心地张大嘴巴,眯起眼睛,开心地扬起右手握紧拳头大叫“耶耶耶”了。我是怎么了,你肯定想知道,那我就跟你说说吧! 众所周知,女孩子都是要来月经的(除了不来的),我是女孩子又不是不来的那一类,所以早在13岁那一年的夏天我就告别小女孩时代了,开始进入成熟的少女时期。呵呵,还众所周知有些女孩子来月经时会伴有痛经,不过因人而异,痛经的时间有长有短,痛的程度呢也有重有轻。有的只是轻微的阵痛,有的则痛的在地上打滚。我呢,最初来的时候并不会痛,直到上了大学,大二有段时间压力很大,精神状态不佳就开始了长达半年的痛经史。每次来的时候我的妈咦,那滋味甭提多难受了。每次都是从第一天的中午开始一直持续到晚上。我不是坚强

调节痛经的6种方法

经常看到痛经的女生在月经期间苦不堪言,无法正常的工作,严重影响的女性的生活质量。痛经是妇科常见疾病,表现为月经期间或是月经前后出现明显的小腹痉挛性疼痛坠胀,甚至连带腰酸痛不适,严重的时候还会出现头晕或恶心呕吐,甚者可见面色苍,出冷汗,手脚冰冷,剧痛昏厥等危象。 1、为什么会产生痛经? 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一种是无生殖系统明显病变的,而从初潮开始就会发生;而继发性痛经可能是由生殖系统病变而导致,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腹异位等。可见继发性疾病可通过治疗生殖系统疾病而得到缓解。 2、痛经的危害 (1)影响女性的生育能力,研究发现大部分不孕者都有痛经的症状,不仅如此,痛经的女性还会出现习惯性流产等症状。 (2)用痛经症状的女性更容易患其他的如乳腺疾病等妇科疾病。 (3)痛经会影响身体的气血通常,就如中医所说的气滞血瘀,这样容易导

致色斑,痤疮等,影响女性的面容。 (4)痛经极其容易造成阴道干涩,致使夫妻性生活不和谐。 (5)当痛经发作时,会严重影响女性的精神状态,引发焦虑抑郁等不安的情绪。 3、痛经怎么调理? (1)中医理论认为疼痛由于血瘀所致,所谓“不通则痛”,所以平时可以吃一些活血化瘀的食物,如桂圆、红枣等。 (2)保持良好的心情,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同时要了解痛经的缘由以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这样有助于减轻焦虑、抑郁等情绪,有助于缓解疼痛。 (3)适量的运动,资料表明,适量运动对痛经患者是有益的,通过运动,可减少原发性痛经的发生率并且减轻疼痛的程度;还可以进行瑜伽锻炼,瑜伽锻炼有些姿势方便经血外流、解除盆腔瘀血,减轻疼痛和腰背不适症状。 (4)平时忌食生冷寒凉的食物,痛经有可能由于宫寒导致,生冷刺激的食物对女性身体有一定的刺激,导致气血不通畅。 (5)尽量不要熬夜,保持规律的作息;熬夜会导致女性休息不够,易导致女性内分泌系统的紊乱,引发各种妇科疾病,导致痛经的症状。 (6)多吃大豆、豆腐等豆制品;豆类食品中富含植物雌激素,可以预防卵巢的早衰,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痛经。

针灸治疗痛经36例临床分析

针灸治疗痛经36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6-06-07T17:27:55.29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2月第3期作者:张争启 [导读] 对照组采用止痛药治疗,治疗组采用针灸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1.89%,对照组为43.24%,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痛经患者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张争启 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 【摘要】目的:对针灸治疗痛经的疗效进行研究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痛经患者72例,随机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止痛药治疗,治疗组采用针灸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1.89%,对照组为43.24%,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痛经患者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 【关键词】针灸治疗;痛经;临床分析 前言:痛经是妇科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疼痛、坠胀,伴腰酸或其他不适,临床表现为以阵发性小腹绞痛为主,或痛引腰骸,甚至昏厥。痛经时的疼痛部位多在下腹部,有时也能放射到后腰部、肛门、外阴或其他部位,也可伴有头痛、呕吐、精神不振、烦躁及膀胧直肠激惹等症状,患者非常痛苦。中医学称“经行腹痛”,病机有寒热虚实之分,其中以寒凝血疲的实证最为常见。我们根据中医理论,采用穴位针灸治疗痛经的方法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1.针灸治疗痛经的研究资料与分析方法 1.1有关痛经的一般资料 72例患者病例均在门诊收集,并经妇科检查排除生殖系统器质性病变,随机分为针灸组和药物组。针灸组36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34岁;轻度疼痛9例,中度疼痛15例,重度疼痛H例;平均病程为(2.8士1.2)年。对照组36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32岁;轻度疼痛8例,中度疼痛18例,重度疼痛9例;平均病程为(2.6士1.5)年。两组病人的病程、年龄、疼痛程度及月经状况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组根据中医辨证分为寒湿凝滞、气滞血疲及气血虚弱3个证型。寒湿凝滞:经前或行经期间小腹冷痛,按之痛甚,重则连及腰脊,得热痛减,经水量少,色黯,常伴有血块,苔薄白,脉沉紧。气滞血疲: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胀甚于痛,经行不畅,月经量少,常伴有血块,乳房胀痛,舌质黯或有疲斑,苔薄白,脉沉弦。气血虚弱:行经后期小腹隐痛,经量少,色淡质稀,喜温喜按,腰酸软,神疲乏力,脉沉无力,舌淡苔薄白。 1.2诊断痛经患者的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人民卫生出版社《妇产科学》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所制定的标准。排除盆腔器质性疾病所致腹痛,再根据患者证候,辨证分型。 1.3针灸治疗痛经的具体方法方法 针灸治疗方法以体针为主,配合艾灸。取关元、三阴交(双),患者取仰卧位,穴位常规消毒后,选用30号1.5寸毫针快速刺人皮肤,深度约为1寸一1.3寸,腹部穴位使针感向下腹部放散,施以提插捻转得气后,留针候气。每隔10min加强刺激1次,约30min起针。针刺后用艾条温灸关元10min,腹部有温热感,局部皮肤潮红为度。在月经前1周开始治疗,每日1次,经至时停止治疗,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药物治疗方法口服止痛片0.59,每日3次。经期疼痛时开始口服,疼痛消失停止,连续服用3个月经周期。统计学方法采用SPS1S7.0统计软件,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脸验,尸<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尸<0.01表示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2.针灸治疗痛经的研究结果 2.1治疗痛经的疗效标准 痊愈:经针灸治疗后积分为0,经期腹痛及其他症状消失,连续3个月经周期未见复发者;显效:腹痛明显减轻,其他症状消失或减轻,治疗后积分降至治疗前1/2以下者;有效:腹痛减轻,其他症状好转,治疗后积分降至治疗前1/3以下者;无效:腹痛及其他症状未见改善者。 2.2治疗痛经的研究结果 近期疗效的原发性痛经患者,经3个月经周期的针灸治疗,其中痊愈16例,显效15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 7%。中药对照组30例,经口服定坤丹3个月经周期,其中痊愈9例,显效10例,有效9例,无效2例,有效率93. 3%。远期治疗随访半年,针灸治疗组38例中,痊愈16例,显效14例,有效6例,有效率94. 7%;中药对照组30例中,痊愈9例,显效9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90. 0%。血液流变学指标38例原发性痛经患者,经3个月经周期的针灸治疗,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血浆黏度、不同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最大聚集指数明显降低(P< 0. 01);红细胞变形能力显著增强(P< 0. 01);纤维蛋白原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但无统计学意义[1]。 3.结论 原发性痛经属于祖国医学“经行腹痛”范畴,最早记载见于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其病因多由寒、湿、虚、肝郁气滞,导致经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诸病源候论》中指出“妇人月水来腹痛者,由劳伤血气以致体虚,受风冷之气客于胞络,损伤冲任之脉”。现代医学认为:原发性痛经主要与前列腺素(PG)升高有关,其中前列腺素PGF2a可促使子宫平滑肌收缩,原发性痛经患者子宫内膜细胞在孕激素的影响下,产生高浓度的PGF2a作用于螺旋小动脉壁上的PGF2a受体,引起子宫平滑肌痉挛性收缩,缺血及缺氧,酸性代谢产物堆积于肌层而导致痛经。临床研究证实,原发性痛经患者子宫内膜中前列腺素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女性。前列腺素在月经前呈上升趋势,其释放主要在经期48h内,痛经症状亦以此段时间最为明显,疼痛的程度亦与PGF2a的含量呈正相关;临床检测指标的测定,应以经期最初24h内为主。葛氏、任氏等研究发现,针罐并用可有效调节痛经患者前列腺素PGF2a的异常分泌,使其接近正常;并能明显降低血瘀型痛经患者的血液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性[2]。赵氏研究认为,针灸可有效改善血液的高浓、黏、滞、聚状态及细胞流变性。本组选取血海、三阴交、次髎、承山为主穴。血海者血之汇海,即可补血又可活血;三阴交是治血的要穴,为脾、肝、肾三条阴经的交会穴,脾统血,肝藏血,肾藏精,故三阴交穴具有调补肝肾、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之功效;次髎益肾壮阳、行气活血、调经止

2020痛经优势病种分析

2012痛经优势病种分析 1、临床疗效与特色指标的分析与评价 1、1临床疗效xx年共收治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病人40例,40例病人中,中医辩证属寒凝血瘀证6例,气滞血瘀证12例,肾虚血瘀证10例,湿热瘀阻证12例。均按手术方案治疗,中医药治疗率100%,治愈40例,治愈率100%,总有效率100%。 1、2特色指标的分析与评价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主要是用手术疗法,另辅以中药制剂的口服,中医药治疗率达100%,验证了中医药的特色指标,该方案在确保临床疗效的同时,凸显了中医药的特色优势,提升了中医药的特色指标。 2、并发症的分析xx年与xx年各种数据比较住院时间(天)尿潴留率(%)排便困难率(%)延迟愈合率(%)排气时间xx7-9002、4术后2天xx7-9002、7术后3天经过1年的临床实践和补充完善,xx年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的中医诊疗方案比较完善,切合临床,特色明显,中医药对术后并发症的治疗有显著的疗效,要充分运用中医药特色优势和疗法,不断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该方案的实施进一步提升了中医药的特色指标,凸显了中医药的特色优势,提高了临床疗效,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3、小结:通过诊疗方案,凸显了中医药的特色优势,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根据科室中医诊疗方案制定考核措施。 全文结束》》年重点优势病种癥瘕病(子宫肌瘤)临床难点及解决方案 一、确定难点及确定理由 1、确定难点a) 术后腹胀,排气、排便困难;b) 切口愈合不良c) 盆腔粘连d) 术后复发,痛经无明显改善。 2、难点分析部分患者在术后常常出现腹胀,排气、排便困难,切口愈合不良,盆腔粘连,与术中麻醉、手术操作、手术时间长短、患者自身情况(肥胖、体质)、手术创伤有关。中医认为,术后脾虚有湿,气机湿运有关。痛经术后复发,患者术后痛经复发或无明显改善,考虑与盆腔子宫内膜异味灶、子宫腺肌瘤挖除不彻底有关。二、难点解决办法 1、改进手术方法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有多种术式,如经腹子宫腺肌瘤挖除术、全子宫切除术、次全子宫切除术,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瘤挖除术、全子宫切除术、次全子宫切除术,各有利弊。经过我科手术后长期观察

中医治疗痛经的方法

中医治疗痛经的方法有哪些,很多女性非常关注这类问题,因为痛经问题,不是存在于个别女性的身上,而是有很大一部分年轻女性被痛经所困扰。下面具体介绍一下中医治疗痛经的方法。 临床根据疼痛发生的时间、性质、部位、疼痛的程度,结合月经的周期、量、色、质以及兼证、舌苔、脉象而辨别寒热虚实。 气滞血瘀经前1~2日,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月经量少,经色紫暗夹有血块,血块排出后痛减,胸胁、乳房胀痛,舌质紫暗,舌边有瘀斑或瘀点,脉弦涩。以疏肝理气、化瘀止痛为治则,膈下逐瘀汤加味,当归、赤芍、刘寄奴、牛膝各15克,川芎、桃仁、红花、延胡索、五灵脂、乌药、香附各12克,枳壳、丹皮各9克,甘草6克,丹参30克。 寒湿凝滞经前、经期小腹冷痛,按之痛甚,得热痛减,月经量少,色暗有块,畏寒便溏,舌苔白腻,脉沉紧。治则为温经化瘀、散寒利湿,少腹逐瘀汤加味,小茴香、干姜、肉桂各6克,延胡索、川芎、苍术各9克,没药、赤芍、蒲黄、五灵脂、乌药、吴茱萸各12克,当归、茯苓各15克。 气血虚弱经后1~2日,或经期小腹隐隐作痛,或小腹、阴部下坠,痛而喜按喜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神疲乏力,面色少华,食少便溏,舌质淡,脉沉弱。以益气补血止痛为治则,圣愈汤加减,人参(先煎)、当归、熟地、鸡血藤各15克,黄芪30克,川芎、香附、延胡索、炙甘草各9克,白芍18克,红花12克。 肝肾亏损经后1~2日小腹疼痛,腰骶疼痛酸胀,经色暗淡而量少,质稀薄,头晕耳鸣,或潮热,脉细弱,舌苔薄白或薄黄。以益肾养肝止痛为治则,调肝汤加味,当归、山茱萸、阿胶(烊化)、山药、香附各12克,白芍、巴戟天、熟地各15克,甘草6克,枸杞子30克,丹皮9克。 以上各型应根据兼证不同加减用药。 中医治疗痛经方法有:针灸、推拿、按摩、磁疗、膏药、食疗等法,一些中成药也可以治疗痛经。 1、针灸治疗:痛经发作时,针(或灸)主穴:气海、合谷、三阴交;配穴:关元、子宫、

中医辨证治痛经

中医辨证治痛经 摘要:通过临床实践体会到对于痛经病首先要分辨是经前痛、经后痛或经期痛,其次要弄清月经量的多与少、经色、舌苔脉像以及伴有的其他症状;疼痛时间、部位、性质、经色等可作为鉴别痛经的证型方法。通过辩证论治,中医中药在调理妇科疾病中疗效确切,患者满意。 关键词:痛经;中医;辨证 月经是妇女的正常生理现象,健康的女子一般14岁左右开始来月经,医学上称之为月经初潮,月经初潮时不应该发生疼痛,即使腹部不适也只有轻微胀痛,这属于正常现象不算是痛经。 但是有的妇女在行经前后或行经期间腹部疼痛剧烈,甚至不能忍受并伴有腰酸、乳房胀痛、精神怠倦、食欲不振等症状,重者更有恶心呕吐、腹泻,甚至昏厥等全身症状,称为痛经。 1 病因病理 祖国医学对痛经的病因有许多论述,并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如张景岳《妇人规》一书中记载:“凡妇女但迂经期则必作痛或食则吐,身体困倦或发寒热者是禀气不足”,指出痛经是由于气血亏虚。《付青主女科》一书说:“妇人少有腹痛,于经后者,人以气血之虚也,谁之是肾气这涸乎。盖肾水一虚则不能涵木。肝木亢盛则气必逆故而作痛”,指出痛经是由于肾虚肝郁。《丹溪心法》记载:“临行时腰疼痛乃是气滞有血淤。”说明由于气郁或淤血可引起痛经,又云:“经将来腹中阵痛,乍作乍止者,血热气实也。”《巢氏病源》记载:“妇人月水来腹痛者,由内伤气血以致体虚,风冷客于胞络损伤冲任之脉。”滑伯仁说:“经前脐痛绞痛如刺,寒热发作,下如黑豆汁,两尺沉涩,急此由下焦寒湿之邪博于冲任”。 总的来说,外感六淫,内伤七情使气血运行不畅影响月经而产生疼痛。 痛经又分虚实两类。 1.1 虚症 久病体虚弱,气血受损造成气血虚弱胞脉失养,而致痛经。 1.2 实证 (1)气滞血淤:情志失调、肝气不舒、气机不畅、气不引血、血不流通,以致冲任二脉不利经血,滞于胞宫而作痛。

青少年女性痛经的原因分析及治疗

青少年女性原发性痛经的原因分析及治疗妇女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称为“痛经”,亦称“经行腹痛”。患者大多表现为经行小腹冷痛,得热则舒,经血色暗有块,块下则痛减,平素畏寒肢冷。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痛经无盆腔器质性病变,也称功能性痛经,常见于年轻未产女性,初潮多见。继发性痛经指盆腔器质性病变导致的痛经,如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引起的月经期疼痛,多发生于育龄期妇女。此文主要讨论原发性痛经。痛经最早见于《金匿要略·妇人杂病脉症并治》“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提出产生痛经的原因是“经水”的排出不通畅,临床表现症状是少腹的疼痛。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妇人观》对痛经的论述较为完备,指出:“经行腹痛,证有虚实,实者或因寒滞,或因血滞,或因气滞;虚者有因血虚,有因气虚,但实中有虚,虚中亦有实,此当于形气察质兼而辨之。”认为痛经有虚有实,究其原因不外乎外感内伤。现代医家将痛经病机概括为“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其中外感寒邪所致的“不同则通”和内生寒邪所致的“不荣则痛”,在临床上较为多见。寒凝胞宫、冲任,血行凝滞不畅,故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寒凝血瘀,故经色黯而有块;寒邪内盛,阻遏阳气故百色青白,肢冷畏寒;舌黯,苔白,脉沉紧,均为寒凝血瘀之征象。寒邪: 寒分为外感寒邪及内生寒邪,“内寒”主要是阳气亏虚,阴寒内盛,机体失于温煦,虚而有寒。“外寒”主要是以外感寒邪为主。寒

邪侵犯人体,易损伤机体阳气,而最终导致阳虚内寒;而素体阳虚,则又易感寒邪而致病。女子经期或经期前后,气血变化急骤,最易感受寒邪,若感受寒邪,或贪食寒凉生冷,寒主收引,客于冲任,胞中,与血相搏,导致子宫、冲任瘀阻或寒凝血脉致经血凝滞不畅。经前、经期气血下注于冲任,子宫气血更加壅滞,胞宫经血流通受碍,不通则痛。若经前经期冒雨、涉水或久居阴暗潮湿之地,则可发为寒湿凝滞证痛经。《傅青主女科》云:“寒湿乃邪气也,妇人有冲任之脉居于下焦??经水由二经而外出,寒湿满二经而内乱,两相争而作疼痛”。肾阳为人身阳气之根本,五脏六腑之阳皆由肾阳来温养。如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或大病久病,导致肾阳亏虚,命门火衰,阳气虚衰则不能制阴,阳气的温煦功能减弱下不能暖宫,胞宫虚寒,寒性主收引凝滞,血和津液运行迟缓,水液不化而阴寒内盛,阳虚则寒。《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肾阳虚常并见脾阳虚,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统血。脾阳虚衰,运化失权,水湿停运,下注冲任二脉,冲任虚寒,胞宫失于温养,气血运行不畅,致经水迟滞。 寒致瘀: 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同时又作为致病因素使病情加重,反复发作,迁延难愈。《景岳全书·妇人规》云:“若寒滞于经,或因外寒所逆等以致凝结不行则留聚为痛。”血喜温而恶寒,血得热则行,得寒则凝,如若外感寒邪,寒性收引凝滞,血遇寒则凝,运行不畅则致瘀,或脏腑阳气虚衰,致气化功能减退,温化功能减弱,阳不化阴,代谢活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