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国小说欣赏》 第四单元复习学案(教师)

《外国小说欣赏》 第四单元复习学案(教师)

《外国小说欣赏》  第四单元复习学案(教师)
《外国小说欣赏》  第四单元复习学案(教师)

1

一.字词整理

常见题型:

①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②XXX 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③XXX 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④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重点一:如何概括、分析(赏析)和评价人物形象?

1.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

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侧面等描写。 2.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要全文阅读,首先看文中有无对其人性格特征直接概括的词语,如乐观向上,自私等;然后要根据针对其人的描写和情节找细节描写(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侧面等),提炼概括性格特点....、精神品质....等来概括人物在其中所体现出来的性格特征。

在答题时要对性格特征进行归类整理,使答案更加清晰。对内与对外分开,正面与反面分开,前期与后期分开等。

3. 概括人物形象

概括人物形象题与概括性格特征类似。

不过人物形象试题在答题模式上常采用以下

形式:

一般要首先加以概括,然后再分词在文中找到体现点。

小说塑造了一个(或A是一个)abcd的人物形象。“……”可见其a;“……”可见其b……

4.对文中人物或人物的行为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本题一般情况下属于主观开放性题目,很能拉开差距。对此,一般可从以下四方面把握:

①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②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③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

动的,分析人物时还要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去理解。

④通过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对立双方的矛盾冲突,来分析人物性格。

①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在回答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态度或先概括形象。然后结合小说情节、人物描写来分析观点,挖掘人物形象的现实意义。

重点二:如何确定作品的主人公?

1.根据情节安排来确定

2.根据主题揭示来确定

3.根据文章标题来确定

4.根据隐喻意义来确定

5.根据时代背景来确定

…………

四.考点梳理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大多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因而在小说阅读的考查中,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小说塑造人物的常见方法是“贴着人物写”,通过紧贴人物的心理写,写出人物的精神世界;通过紧贴人物的言行写,使小说有更强的动作感。

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间接描写方法以描写其他人物来衬托、表现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直接描写是在故事情节发展中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这样,让人物在矛盾斗争中说话、行动、神情变化、心理活动,能够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产生直接的感染力量。

【考点纠错】

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不甚了了;不能结合具体的细节进行分析概括;对人物形象的概括不全;对人物的评价欠妥。

【命题形式】

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三种题型:①指认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

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答题要领】

一般可从四方面去把握: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第三,小说中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五.阅读训练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

橘子芥jia川龙之介

①冬天的一个夜晚,天色阴沉,我坐在横须贺发车的上

行二等客车的角落里,呆呆地等待开车的笛声。车里的电灯早已亮了,难得的是,车厢里除我以外没有别的乘客。我脑子里有说不出的疲劳和倦怠dài,就像这沉沉欲雪的天空那么阴郁。我一动不动地双手揣在大衣兜dōu里,根本打不起精神把晚报掏出来看看。

②不久,发车的笛声响了。我略觉舒展,将头靠在后面

的窗框上,漫不经心地期待着眼前的车站慢慢地往后退去。

但是车子还未移动,却听见检票口那边传来一阵低齿木屐的吧嗒吧嗒声;霎shà时,随着列车员的谩màn骂,我坐的二等车厢的门咯gē嗒一声拉开了,一个十三四岁的姑娘慌里慌张地走了进来。

③那是个地道的乡下姑娘。没有油性的头发挽成银杏髻

jì,红得刺目的双颊上横着一道道皲jūn裂的痕迹。一条肮脏的淡绿色毛线围巾一直耷拉到放着一个大包袱的膝头上,捧着包袱的满是冻疮chuāng的手里,小心翼翼地紧紧攥

zuàn着一张红色的三等车票。我不喜欢姑娘那张俗气的脸相,那身邋lā遢tà的服装也使我不快。更让我生气的是,她竟蠢到连二等车和三等车都分不清楚。因此,点上烟卷之后,也是有意要忘掉姑娘这个人,我就把大衣兜里的晚报随便摊在膝盖上。

④在灯光映照下,我溜了一眼晚报,上面刊登的净是人

世间一些平凡的事情,媾g?u和问题啦,新婚夫妇啦,渎dú职事件啦,讣fù闻等等,都解不了闷儿——火车进入隧道的那一瞬间,我产生了一种错觉,仿佛火车在倒着开似的,同时,近乎机械地浏览着这一条条索然无味的消息。然而,这期间,我不得不始终意识到那姑娘正端坐在我面前,脸上的神气俨然是这卑俗的现实的人格化。正在隧道里穿行着的火车,以及这个乡下姑娘,还有这份满是平凡消息的晚报——这不是象征又是什么呢?不是这不可思议的、庸碌而无聊的人生的象征,又是什么呢?我对一切都感到心灰意懒,就将还没读完的晚报撇在一边,又把头靠在窗框上,像死人一般阖h?上眼睛,打起盹儿来。

⑤过了几分钟,我觉得受到了骚sāo扰,不由得四下里

打量了一下。姑娘不知什么时候竟从对面的座位挪到我身边来了,并且一个劲儿地想打开车窗。但笨重的玻璃窗好像不大好打开。她那皲jūn裂的腮帮子就更红了,一阵阵吸鼻涕的声音,随着微微的喘息声,不停地传进我的耳际。这当然足以引起我几分同情。不久,火车发出凄厉的声响冲进隧道;

与此同时,姑娘想要打开的那扇窗终于咯噔一声落了下来。

姑娘把头伸到窗外,目不转睛地盯着火车前进的方向,一任划破黑暗刮来的风吹拂她那挽着银杏髻jì的鬓bìn发。她的形影浮现在煤烟和灯光当中。

⑥但是,这当儿火车已经安然钻出隧道,正在经过夹在

满是枯草的山岭当中那疲敝bì的镇郊的道岔。道岔附近,寒伧chen的茅草屋顶和瓦房顶鳞次栉zhì比。这当儿,我看见了在那寂寥liáo的道岔的栅zhà栏后边,三个红脸蛋

2

二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复习课教案

二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复习课教案 第四单元 一、复习课文:1、伊琳娜听了朗志万的话,可能会说些什么? 伊琳娜听了朗志万的话,可能会说:“哦,我明白了。原来您是想让我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呀!以后,我一定要多动手做做看!” 2、想想带齿孔的邮票是怎样发明的? 1848年一天,阿切尔看到一位先生用别针在每枚邮票的连接处刺上小孔,邮票便很容易、很整齐地撕开了,阿切尔从这位先生的举动中受到启发,从而开始了研究,最后终于发明了邮票打孔机。 3、如果让你来画风,你会怎么样画呢? (1)我可以画一个孩子在放风筝,是风把风筝高高地吹起来了。 (2)我可以画几根舞动的柳条,是风把柳条吹起来了。 (3)我可以画几件斜斜的衣服,是风把挂在院子里的衣服吹歪了。 二、背诵:1、我国最早的邮票是(1878年清政府发行的大龙邮票)。邮票上印着(各种精美的图案),内容(十分丰富)。它可以用来(纪念一些重要的人物或事件),被称为“微型百科全书”。邮票很有(收藏)价值。

2、复习语文园地四中“我的发现” 奶牛牛奶蜜蜂蜂蜜水池池水图画画图牙刷刷牙山上上山 领带带领算盘盘算到达达到喜欢欢喜 3、会两个字合成一个字:如:木+子=李(木、子、李都是单独的字。) 三、听写:朗读哄骗喝水口渴骗人菜刀眨眼波涛陈旧转动斜坡同志偶尔要求英雄 请求仍然天使方便提高漫长晴朗英国公式题目雨丝旗杆竹竿忽视艺术 志气文艺明显问题提问而且仍旧牡丹杜鹃社会乌鸦鸭子乌黑车票整天 显示忽然铁丝发票整齐使用浪漫方式另外并且求助 四、比较组词: 慢(慢车)哄(哄骗)篇(篇章)令(口令)题(题目)朗(朗读)喝(喝水) 漫(漫长)洪(洪水)骗(骗人)另(另外)提(提高)郎(新郎)渴(口渴) 枚(一枚)裁(裁剪)伦(伦敦)酒(白酒)便(方便)斯(斯文)仍(仍然)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学案】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

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 一、学习目标 1、能区分光源和非光源。 2、通过探究,归纳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3、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影子、日月食、小孔成像现象;列举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实例。 4、记住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2、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难点: 1、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2、光线。 三、器材准备 分组器材:激光笔一支、果冻一个、软橡皮管一根、带孔的纸板两张、大头针几枚、平面镜一面、白屏一张、装了水的玻璃杯(水中满了少量墨水)。 教师教具:小孔成像演示器(用蛋糕盒自制)、氦氖激光器(或激光笔)、水槽两个、浓度不同的糖水四种、40瓦电灯等。 四、学习活动 (一)思考:为什么白天我们能看到许多物体,而漆黑的夜晚却看不到?日食是怎样形成的? (二)认识光源: 阅读课本P69页,思考什么是光源?。 常见的光源有哪些?。 (三)探究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1、应用桌面上的器材,通过开放性实验探究:光在空气、水、以及果冻这些介质中如何传播? 先开放性分组实验,然后小组间交流实验结果 方法一:用激光笔发出光束向滴了少量墨水的水中投射,观察光在水中____传播。 方法二:用激光笔发出光直接照射果冻,观察光在果冻中_____传播。 方法三:将激光射过拉直了的橡皮管,若橡皮管弯曲______射过。 我们可归纳出:光在空气、水、果冻、玻璃等介质中______传播。 2、探究光在同种介质中是否沿直线传播 观看教师演示:光在非均匀糖水中传播的实验 教师演示:如图,在支架上固定一个薄水槽,其中放置一个白屏来显示光的路径,事先配有四杯浓度不同的糖水,将它们按浓度从大到小依次倒入水槽(四种糖水的量按一定的比例),由于各层糖水间相互混合,所以水槽内形成了从上到下浓度逐渐变大的不均匀糖水。将一束激光从透明水槽侧面沿白屏表面75°左右的入射角,由最上层溶液斜向下射入非均匀糖水,可见激光路径在非均匀糖水中______。 再观察对照实验,用激光光束斜射入同种均匀的蔗糖溶液中,光的路径是____。

六年级数学下第四单元比例整理与复习导学案

4.整理和复习 第1课时: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 班级: 组别: 姓名: 复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明确比和比例的联系与区别。 2.能正确地、熟练地解比例。 3.进一步理解、掌握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进行判断。 复习过程: 一、比、比例的意义 1. 比的含义是:两个数 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2.比例的含义是:表示 的式子叫做比例。 3.比例的基本性质是: 。 二、解比例 1.解比例的含义是:求比例中的 叫做解比例。 2.解比例的依据是 。 3.解比例的基本方法: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成方程,然后解方程 。 4.练一练:完成课本第65页的“整理与复习”第2题。 三、正、反比例的意义 1.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关系? 2.什么叫成反比例的量和反比例关系? 4.你是如何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 学生通过交流,概括出“一找、二想、三判断”。 一找:哪两种上关联的量。

二想: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情况,写出关系式。 三判断:联系关系式,看商一定还是积一定,判断成什么比例。 5.完成课文“整理与复习”第3题。 四、巩固练习 1.判断下列关系式中,两种变化的量成不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1)被除数÷除数 = 商(2)被除数÷除数 = 商 一定()()一定 (3)因数×因数 = 积(4)因数×因数=积 ()一定一定() 2.完成课文练习十二第2题。 第2课时:练习课 班级:组别:姓名: 练习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熟练掌握判断正、反比例关系的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 练习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判断下面各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是成什么比例?(1)每公顷产量一定,播种的公顷数和总产量。 (2)总产量一定,每公顷产量和播种的公顷数。 (3)从A到B地,所用时间和行走的速度。 (4)一个人的年龄和他的体重。 2.判断下面一些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1)除数一定,和成比例。 被除数一定,和成比例。

最新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复习学案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学案 学习目标: 识记: 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关系;简单化学电池的电极反应 理解:原电池的原理及应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运用:控制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 一、化学能与热能(关键熟记哪些类型的反应吸热或放热) 2.常见的放热反应: -------------------------------------------------------------- 3.常见的吸热反应: ------------------------------------------------------------------------------------------------ 【自我评价】 1.在反应H2 + Cl2=2HCl中,已知H-H键能为436kJ,Cl-Cl键能为243kJ,H-Cl键能为431kJ,判断该反应是 A. 吸热反应 B. 放热反应 C. 吸收183 kJ热量 D.放出183 kJ热量 2、已知反应A+B=C+D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的能量一定高于C B. B的能量一定高于D C. A和B的总能量一定高于C和D的总能量 D.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一定能发生 3、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在反应中,破坏1molH-H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破坏1molO = O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形成1molH-O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2Q1 + Q2 > 4Q3 B、2Q1 + Q2 < 4Q3 C、Q1 + Q2 < Q3 D、Q1 + Q2 = Q3 二、化学能与电能 铜与锌用导线连接起来一起插入稀硫酸溶液中,由于活泼性 大于,所以锌片电子,电子由流 向,电流由流向;有电流通过,形 成原电池。此原电池中,为负极,发生__________ 反应(“氧化”或“还原”) 为正极,发生反 应(“氧化”或“还原”) 【自我评价】 1.某金属能跟稀盐酸作用发出氢气,该金属与锌组成原电池时,锌为负极,此金属是( ) A、Mg B.Fe C.Al D.Cu 2.由铜锌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工作时,电解质溶液的PH( ) A.不变B先变大后变小C逐渐变大 D.逐渐变小 题型3 利用原电池电极判断金属性强弱 3、.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若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电流由d到c;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d相连时,b上有大量气泡产生,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 的为( )

【精品】六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第四课 臧戏(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六年级(下)第四课臧戏 学习目标: 1、读读记记“脱缰、咆哮、吞噬、发誓、恐怖、婀娜、雄浑、优哉游哉、哄堂大笑、能歌善舞、赞叹不已、开山鼻祖、青面獠牙、别无所求、随心所欲”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悟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学习重点: 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悟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学习难点: 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学习准备: 搜集关于藏戏的图片、音乐、文字资料;搜集感兴趣的其他剧种的资料。 我能行:

一、把词语补充完整。 哄()大笑两面三()()心所欲()哉悠哉 二、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歌声()的容貌 ()的舞姿()的江水 三、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换一种说法) 2、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换一种说法) 3、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缩句) 四、摘抄课文中你印象深刻的词语或句子。 [来源:Z§xx§https://www.doczj.com/doc/729288164.html,] 五、根据原文回答问题。

1、哪儿到哪儿写的是藏戏的形成?哪儿到哪儿写的是藏戏的特色? 2、回顾全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3、有感情朗读,感悟一下本文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4、“唐东杰布在山南琼结,认识了能歌善舞的七位兄妹……走到另一个架桥工地。”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来源:学+科+网Z+X+X+K] 参考答案

一、哄(堂)大笑两面三(刀)(随)心所欲(优)哉悠哉 二、(优美)的歌声(俊俏)的容貌(婀娜)的舞姿(咆哮)的江水 三、1、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 2、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 3、唐东杰布留下了铁索桥。 四、略 五、1、第4—7自然段介绍藏戏的形成;第8—20自然段介绍藏戏的特点。 2、从内容看,本文侧重介绍藏戏的形成及艺术特色;从表达顺序看,本文以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从表达的方法看,本文主要采用*喻、反问、象征、夸张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从结构上看,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写法,使文章更有层次感,更完整。 3、表现出藏戏的特色、对拥有藏戏感到自豪。[来源:学科网ZXXK] 4、这句话表达出对那些献出爱心的人们的赞美。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复习课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复习课教案 复习内容: 本组教材以“他们让我们感动”为主题,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再见了,亲人》、《桥》,两篇略读课文《金色的鱼钩》、《梦想的力量》。本组课文为我们讲述了一些感人的故事,表达了作者丰富美好的的情感。目的是让学生思想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陶冶生化,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 复习目标: 1.复习学过的字词,通过会认字的认读、易错字指导,多音字、形近字区别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生字。 2.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回顾积累感受深刻或是喜欢的词、句、段。 3.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复习准备: 1.积累感受深刻或是喜欢的词、句、段。 2.教师准备课件,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 一、回顾导入: 咱们学的第四单元,都包括哪几篇课文?(生答)在这几篇课文中我们看到了许多令自己感动的人和事: (出示)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的()深情 老红军()的高尚情操 老支书在生死关头()的壮举 6岁孩子怀揣美好梦想并唤起()的巨大力量 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师: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复习这组课文,相信大家一定会对这些人物有更深刻的认识,也会有更多的收获。 二、复习基础知识 (一)复习生字: 1.自主复习中组长反映下面几个字音读错的较多:(出示)谊肆搀呻 自由读-指生读-齐读 2、。在复习听写中,错误最多的是这样几个字:嫂噩奠 (1)说说错在哪里,生生提醒写时注意什么? (嫂:右上部分“臼”中间加一竖书写时要注意通到下边;噩:笔画较多要按正确顺序

书写,注意疏密匀称。奠:上面是个“酋”注意里面有一横。以笔顺为指导,以点带面说说记字的方法。 (2)学生练写两遍。要求:写正确、写美观。 (3)展示纠正。 3.细心的你一定整理了很多的多音字,咱们一起来挑战一下! 出示:您倒在血泊()里。 一只小船停泊()在岸边。 我是住校生在学校里住宿()。 病痛折磨的他整宿整宿()地睡不着觉。 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你这样说是不恰当()的。 指生读。 总结:看,咱们中国的方块字的确很神奇!难怪许多外国人也争相学习呢! 4.除了多音字还有一些形近字也需要我们掌握,请同学来区分一下这几组: (1)挎----垮篮-----蓝役 -----投 (2)总结:平时我们可以通过区分字形或组词来区别形近字。 5.我们再来看看这些四字词语。 雪中送()深情()谊同()于尽势不可() 喜出()外迫不及()热气()无边无()()一息同桌互说—开火车读—齐读 6.本单元我们从主人公身上感受到了世间的美好,能说几个你课外积累的描写人物美好品质的的词语吗?指生说。 总结:我们平时阅读时就要做个有心人,边阅读边积累,逐步增加自己的词汇量,丰富自己的知识。 三、复习课文内容 本组课文中,有很多的人和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有很多精彩的片段值得我们积累。谁能给大家背诵一下你认为精彩的段落呢? (一)学生自己浏览课文,确定一下精彩段落。 (二)指生背诵。追问:能说说为什么觉得这部分精彩吗? (三)课内阅读训练:老师认为这部分比较精彩,我们共同来欣赏一下。 A.《再见了,亲人》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复习学案

第6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 大王五中刘攀攀 教学目标: ①金刚石、石墨、木炭、活性炭的性质来考查它们的用途, ②掌握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重难点: 科学探究的方法 导学提纲: 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C)是自然界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性,性。可用于制 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电车的滑块等 3.C60, 在物质分类中属于,相对分子质量。 4、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可用于食品中除去色素,还可用于防毒面具;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5、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而化学性质相同是因为。练习: (1)以上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单质,但由于它们的不同,因此它们的存在着差异。 (2)钠原子和钠离子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 (3)碳和硫属于不同的元素因为 (4)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氧气和臭氧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 (5)盐酸和硫酸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 (6).轻轨电车”(如右图)是近年来新兴的城市高架交通工具,具有污染小的特点。当轻轨电车开动时,轻轨电车上裸露的“电刷”沿架空电线滑动。电刷材料中含有石墨。选择石墨作电刷材料是因为其具有下列性质:①;②; ③。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 质,是因为 1 1、常温下的稳定性强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反应方程式 不完全燃(氧气不充足),生成:反应方程式 3、还原性:(置换反应) 木炭还原氧化铜时的现象 应用:冶金工业 练习: 1..右图集气瓶内为红棕色的的气体,投入几块木炭,过一段时间,看到 (1) (2) 由此说明了木炭具有的性质.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复习学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复习学案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牢固掌握本单元的字词及文学常识。 2.整体把握本单元课文主旨,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3.通过复习重点课文、重点段落,进一步学习散文、小说、议论文和文言文的相关知识。 4.重点掌握并熟读背诵《陋室铭》和《爱莲说》中的文言常识。 5.通过复习,再一次感受中华美德及其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唤。 复习重难点: 1.整体把握本单元课文主旨,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2. 学习文章通过若干件小事写出人物特点的写作手法。 3.分析“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理解用“驿路梨花”做标题的妙处。 4.积累文言词句。 5.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的高洁志趣。 复习过程: 一、课文内容梳理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从治学、待人、为文等方面记叙叶圣陶先生生前的一些琐事,表现了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语言平实朴素,感情真挚动人。 《驿路梨花》这篇文章,从整体上看是按“我们”的所见所闻的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是顺叙,在顺叙过程中又有插叙;如果按小茅屋的产生及迁延过程看,又是溯源的倒叙,恰似倒卷珠帘。在情节的安排上,作者巧妙地设置悬念和误会,使情节富有戏剧性。整篇文章,短短的篇幅,却形成了路转峰回、跌宕起伏之势,读来很有味道。 《最苦与最乐》中,梁启超从最苦和最乐两方面来谈人生的责任,告诫我们: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短文两篇》中《陋室铭》《爱莲说》立意鲜明,是作者对自己志趣与节操的表白。我们要体会古人立身处世的崇高境界。 二、单元字词汇总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 光现象》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 1、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真空中(空气中)的速度为3108m/s。 2、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 3、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4、通过对比分析,综合概括等方法比较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发生的条件,规律的异同以及各自特有的光现象。复习重点:对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及其运用等基础知识的复习。复习过程: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 ,分为。 2、光的传播①传播规律:光在是沿直线传播的。②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叫做光线。光线所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③应用及现象:a b c ④研究光的传播时,显示光的径迹的方法有。 3、光的速度真空或空气中c= m/s= km/s光在水中、空气中、玻璃中的传播速度大小关系为。目标检测

1、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对就排直了,这可以用_______________来解释。 2、太阳光垂直照射到离地面一定高度的很小的正方形孔上,则在地面上产生光点的形状是() A、圆形的 B、正方形的 C、不规则的 D、成条形的 二、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 。 3、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的。 4、反射分为和。 使我们从各个方向都能看清物体。 5、对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处理通常有两种方式:①直接得出结论②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推理得出结论。下面的几个结论是通过哪种方式获得的:①光的直线传播②真空不能传声③光的反射定律。目标检测 1、入射光线和平面镜的夹角为20o,那么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1--7单元复习学案

初三化学上期复习学案 说明:本学案设计可供期末1-7单元学生自主复习使用,可以算是课本导读,所以不用答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以及其的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1.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和等科学家研究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物质是由和构成的;分子的和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即在化学变化中会破裂,而不会破裂,但可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即原子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 2.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元素。门捷列夫发现了和,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3.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 (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2) 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3) 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接纳,实现“零排放”。 (4) 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良好产品。 4.了解几种高科技的化学产品, 如具有超塑延展性的; 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小猫安详地坐在高温火焰加热的平板上,也是高分子化学材料,其特点是具有绝热的性质;超强拉力的尼龙绳等。 5、将一个鸡蛋洗净后,放入装有食醋的杯子中, 观察到的现象原因说明鸡蛋壳中有什么物质 (1) (2)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以下涉及物质时,都写化学式)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结论:⑴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溶于水 ⑵①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②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 ③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生成了,其中含有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该气体能使变,说明蜡烛中含有元素。 ④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现,更说明蜡烛中含有元素。 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式是: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导学案设计含答案

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一、单元学习目标 1.阅读浅显的文艺论文,把握核心概念,理清概念间的关系,理解作者观点。 2.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学习辩证分析问题的方法,提升思维品质。 3.发现疑难问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拓展阅读相关资料,有自己的见解。 4.学习文中介绍的读书和鉴赏方法,迁移运用,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获得读书的乐趣。 学习重点: 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理解作者观点。 学习难点: 激发学生对读书的兴趣和思辨能力,培养审美情趣,提升思维品质。 学法指导: 预习法、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比较阅读法 课时安排:5课时 二、单元导航 作者简介:1.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此后居家著书。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的主要著作,开创了英国随笔这一特有体裁。 2.马南邨(1912—1966)邓拓的笔名,当代作家、杂文家、历史学家、著名新闻工作者,福建闽侯人。主要著作有:文论集《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杂文集《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以及《邓拓散文》、《邓拓诗选》等。 3.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43岁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49岁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4.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安徽桐城人。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他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沟通了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沟通了旧的唯心主义美学和马克思主义美学,沟通了“五四”以来中国现代美学和当代美学。他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复习学案

九下第四单元复习学案 复习目标: 1、把握课文内容,理解写法特点。 2、掌握重点词语。 3、了解主要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 4、掌握议论文文体知识,掌握并熟练运用议论文阅读答题方法技巧。 5、了解辩论的相关知识并参与辩论实践活动。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导入课堂: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九下第四单元。这是一个议论文单元。 复习内容: 一、文学常识: 1、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文家、哲学家。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实验科学的创始人,是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培根被马克思誉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近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是“实验哲学之父”,“是近代自然科学直接的或感性的缔造者”,也是现代生活精神的伟大先驱。主要著作有《新工具》、《培根随笔》、《论科学的增进》以及《学术的伟大复兴》等。他曾在《新工具》中说过:“知识就是力量。”

2、马南邨(1912——1966),原名邓拓,福建闽侯人,新闻记 者、政论家、杂文作家。主要作品有杂文集《燕山夜话》、诗词集《邓 拓诗词选》等。 3、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画家,以山水画成 就最高。 4、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美学家、翻译家。 5、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现 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 之称。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6年,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 草人》。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 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二、重点词语: 藻()饰狡黠()诘()难要诀()真挚() 吹毛求疵()开卷有益惆怅()渲染() 暮霭()意jìng( ) 浮光lüè( )影礼bài( ) chóng( )高气gài( ) 愤kǎi( ) bó( )斗广b ó( ) 意蕴(yì yùn)附丽(fù lì)姑且(gū qiě) 蛾眉(é méi)寂寥(jì liáo)谚语(yàn yǔ)譬如(pì)鸟 笼(lóng)笼(lǒng)统称(chēng)赞铢两悉称(chèn) 吐(tǔ)痰呕吐(tù)肚子(dǔ zi)作为食物的动物的胃 肚子(dù zi)1.腹部的通称。2.物体圆而凸起像肚子的部分。 心旷神怡(xīn kuàng shén yí)轻描淡写(qīng miáo dàn xiě)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光现象复习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光现象复习教学案(无答案)(新 版)新人教版 复习目标1.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 =3×108m/s 。 2. 能用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解释相关现象,并能利用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作图。 3. 了解光的色散及红外线、紫外线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 难点:作图 复习过程一、构建知识网络 光源指的是: 。 光在 (条件)中沿直线传播,光的真空中的速度是最 , 其值是 km/s= m/s 。 (1)三线共面: 光的反射定律 (2)两线分居: (3)两角相等: 当光线垂直于界面入射时,此时入射角为 ,反射角为 。 技能:会画光的反射光路图。 3.光在反射时光路是 的。(如镜中能看到别人,别人也能从镜 中看到你) (1) 表面发生 ,射 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2)、 表面发生 ,射到物面上的平行 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 , 4.反射的种类 两种 射都遵守光的定律

特别指出:我们之所以能够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我们之所以能够从不同角度看到同一个 物体,是因为在物体表面发生了反射。黑板反光“晃” 眼是发生了反射。 (1)、等大: (2)、等距: 5、平面镜成像特点(3)、垂直: (4)、平面镜所成的是立像,是 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组成。 技能:会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 的现象。 (1)、三线共面: 光的折射规律(2)、两线分居: (3)中的角总要大一些。 会大致画出折射光路图。 、光在折射时光路是的。 球 面 镜凹面镜:对光有作用。 应用:太阳灶,手电筒的反光装置,反射式天文望远镜。 凸面镜:对光有作用; 应用:汽车后视镜,街道拐弯处的反光镜。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学案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能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2.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原则。 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3、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掌握化学计算的解题格式,锻炼化学计算题的解题能力;通过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能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课前预习】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 (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和生成物的不变 元素的和不变 微观:原子的、、不变 (2)一定改变宏观:的种类一定改变 微观:的种类一定改变 (3)可能改变的数目可能改变 二、化学方程式 1.书写原则(1)(2) 2.含义:以2H 2+O点燃 2H 2 O为例 (1) (2 ) (3) 三、基本反应类型 用字母A. B. C. D来表示如(1)化合反应:A+B=C (2)分解反应 (3) 置换反应 (4) 复分解反应 【课堂探究】 一、【典题精练】 知识点一: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其应用 【例1】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理解是() A.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的质量不变 B.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不变 C.化学反应前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D.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 【例2】为防止煤气逸散使人中毒,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的有特殊刺激性气味的乙硫醇(C 2 H 5 SH)。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也可以充分燃烧,其化学方程式为: O 6H 2X 4CO 9O S H H 2C 2 2 2 5 2 + + +点燃,则X的化学式为() A. 4 2 SO H B.SO3 C.SO2 D.CO2 【例3】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并且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5g水受热变成5g水蒸气 B.5g食盐溶解在95g水中,成为100g食盐溶液 C.100mL水加入100mL酒精,体积小于200mL D.木炭燃烧后质量减少 【例4 】a g镁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得到b g白色固体,此时参加反应的氧气为()A.(a+b)g B.(a-b)g C.(b-a)g D.无法判断 变式训练: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4HNO3=2H2O+4X+O2↑中,X的化学式为() A NO B NO2 C N2O3 D N2O5 2.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这种物质的成分有() A. 只含有碳元素、硫元素和氢元素 B. 一定含有碳元素、硫元素和氢元素,还可能含有氧元素 C. 硫元素和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 D. 硫元素和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 3.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将2g氢气在20g氧气中燃烧,生成18g水 B.将20mL酒精与20mL水混合,总体积小于40mL C.将浓硫酸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溶液质量增加

八年历史下第4课导学案及习题答案

北师大版八年历史下第4课社会主义的确立导学案及习题答案 课型:展示反馈课执笔:邹平审核:政史地备课组时间:2012-02 学习目标 1. 知道过渡时期的含义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内容及成效,标志和意义。 3.认识到应该为社会主义祖国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学习流程】 一、自学与交流:(10分钟) (一) 自学提示: 1、学生自学教材 2、重点: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3、问题: (一)1.1953年中国共产党公布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内容? 什么叫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什么? 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3.“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二)个人默学课本(8分钟) (三)小组交流(2分钟)讨论—展示—交流 二、展示与质疑:展示问题⑴至(4) 三、归纳与点拨 教学反思: 四、检测与反馈: 1.1953年,中国共产党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这个过渡时期是指() A、1949年--1950年 B、1949年--1953年 C、1949年--1956年 D、1949年--1952年 2.第一个五年计划指出() A、集中力量发展军事工业 B、集中力量发展民用工业 C、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D、集中力量发展轻工业 3.20世纪50年代,我国“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C.变革生产资料私有制 D.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4.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于 ( ) A.解放战争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 5.三大改造的完成在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最突出的意义在于( ) A.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B.极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基础 D.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6.随着工业化起步,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也迅速迈开了步子,这次改造的主要行业有() ①农业②手工业③资本主义工商业④官僚资本⑤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④ 7.中国共产党制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在() A.1950年 B.1951年 C.1952年 D.1953年 8.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抗美援朝的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9.阅读下列材料: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请完成: (1)上述材料的名称叫什么?公布于何年? (2)我国对农业的改造是通过什么道路? (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形式和方式是什么? 学习后记: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复习学案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知识梳理】 【要点突破】 ?要点一中国近代化探索 ?要点二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 ?要点三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能力提高】 [2019·安徽合肥五十中期中]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标举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 B.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 C.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D.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化偏向 【达标练习】 1.[2019·徐州]金冲及认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有助于使文字的表达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并且明白易懂……这是初期新文化运动的又一大功绩。”开创这一“功绩”的是( ) A.胡适 B.李大钊 C.陈独秀 D.蔡元培 2.[2019·潍坊]陈炯明发动广州兵变,欲置孙中山于死地。胡适从另一个侧面评论此事:陈派军人这一次赶走孙文的行动,也许有可以攻击的地方;但我们反对那些人抬出“悖主”“犯上”“叛逆”等来作攻击陈炯明的武器。这说明胡适( )

A.被陈炯明收买 B.反对旧道德 C.否定三民主义 D.提倡白话文 3.[2019·江西改编]学生以“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为主题展开讨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4.[2019·重庆]据载: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被蔡元培先生所获悉,他于5月2日将此消息告诉北大学生……5月3日晚,北大全体学生和其他北京高校的学生举行动员大会,提出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材料描述的是中国近代一场著名运动的情景,这场运动( ) A.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C.斗争主力始终是无产阶级 D.终被北洋政府镇压而失败 5.[2019·河南]上海的这次会议除遭到暗探和巡捕的骚扰外,在当时的社会上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但是,一个新的革命火种已在沉沉黑夜的中国大地上点燃起来了。这次会议( ) A.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C.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D.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 【拔高】 C 【达标练习】 1.A 2.B 3.D 4.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中的“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可知,材料中所描述的这场运动指的是爆发于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排除A;五四运动初期学生是运动的主力,后期主力由学生变为工人,排除C;五四运动迫使北洋军阀政府释放

八上第四章光现象共五节课的学案

8-4-1 光的直线传播 课堂探究 知识点1:光源 根据预习学案中列举的光源例子,总结出光源的概念,并对光源进行分类 (1)能够的物体叫光源,(注意:这里指的是物体能自己发光,而不是反射光!)如:镜子、月亮、行星等是反射光的,所以不是光源。彗星、流星、包括太阳在内的恒星等能自己发光,所以是光源。(2)光源的分类:和,例如:、是人造光源,、是自然光源, 知识点2: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总结:光在中沿直线传播。(介质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 (2)光线 人们为了形象地表示光的传播情况,物理学中引入“光线”的概念. ①什么是光线? ②光线表示为: (3)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举例 ①从课本中找出一个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 ②尝试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影子、日食、月食的成因。 (4)练一练: ①早晨升旗排队时,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只能看见自己前面的一个人,队就排直了,这是应用了光的 传播的原理。 ②课本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题 ③下面现象中不能说明光是直线传播的是() A.影子的形成B.小孔成像C.看不见高墙后面的物体D.闪电后才听到雷声 知识点3:光速 问题:在雷雨天,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总结: ①光的传播(“需要”“不需要”)介质,光在的传播速度最快,大约为c= m/s,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比它小,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的,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的。 ②光年是,光年是的单位。 练一练 1光年=______m 四、达标练习 1.(2019苏州)下列现象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是( ) A.雨后天空出现彩虹 B.物体在阳光下有影子

C.玻璃幕墙造成光污染 D.斜插人水中的筷子“弯折” 2.太阳光通过树叶间的空隙,在地上形成许多圆形的光斑,这些圆形光斑是() A.树叶的像B.树叶的影子 C.太阳的像D.云彩的像 3.(2018 毕节市)“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在央视《经典咏流传》舞台上威宁石门坎师生吟唱清代诗人袁枚的这首《苔》,令无数观众感动落泪。其中“白日不到处”主要涉及的物理知识是() 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D.光的色散 五、中考链接 1.(11·广州)通过小孔所成的像一定是() A.倒立的B.放大的C.等大的D.缩小的 2.(2018 思明区校级模拟)当人从停放在路边的A车前横穿马路时,行驶中的B车内驾驶员由于存在盲区而看不见行人,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如图,盲区指的位置是() A.甲B.乙C.丙D.丁 3.(2018 咸宁)由我国成功发射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被命名为“墨子号”。墨子第一次用科学方法解释了光沿直线传播,启发了量子通信。如图所示各选项中光现象的原理与墨子的这一解释相符的是() A.日食现象B.雨后“彩虹” C.水中“倒影” D.放大镜把字“放大” 4.(2017 恩施州)“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一度热播。下列与诗句有关的光学知识正确的是()A.“床前明月光”﹣﹣﹣月亮是光源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光的直线传播 C.“池水照明月”﹣﹣﹣光的折射 D.“潭清疑水浅”﹣﹣﹣光的漫反射 5.(2019内江)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光总是沿直线传播 B. 光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C. 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 小孔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6.(2018江苏)太阳光通过树叶间的空隙,在地上形成许多圆形的光斑,这些圆形光斑是() A.树叶的虚像B.树叶的实像C.太阳的虚像D.太阳的实像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 构成物质的奥秘 单元复习 (一)知识要点 1.原子的构成 (1)构成原子的粒子 注意:① 1个质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所以,质子数等于正电荷数; ② 1个电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所以,电子数等于负电荷数; ③中子不带电,不是所有的原子核中都含有中子; ④整个原子为电中性。 *质子数决定原子的种类 (2)几种粒子的数目关系 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2.相对原子质量 (1)概念:以一种碳原子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 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注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一般不写出)。 (2)相对原子质量与构成原子的粒子数关系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电子的质量很小,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核上。 3.元素 (1)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 (+) 核外电子 中子

(3)元素的种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4.元素符号 (1)熟记常见元素的符号 (2)元素符号的含义:表示某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1个原子。 例,“N”表示:氮元素;1个氮原子。 *若元素符号前有系数,则只表示这种元素的原子个数。 例,“2H”表示:2个氢原子,不能说表示2个氢元素。 *元素周期表,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等 5.核外电子排布 (1)核外电子总是先排布在能量低的电子层上,再由里向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高的电子层上;(2)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 (3)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原子的核电荷数(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课公民义务第1框公民基本义务学案新人教版179含答案

第四课公民义务 序言 作为公民,我们依法享有权利,也应依法履行义务。如果义务观念淡薄,对他人、社会与国家缺乏担当,不履行自己的法定义务,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我们要增强义务意识,认真履行法定义务,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第1节公民基本义务 1.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 2.遵守宪法和法律义务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3.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主要有哪些?

一、遵守宪法法律 1.含义:遵守宪法就是要忠于宪法,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 2.原因: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是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职责。 3.具体表现: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都是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具体表现。 4.具体要求(即做法) (1)建设法治社会,我们应该:认识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自觉做到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共同营造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 (2)具体来说,我们要:自觉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程序规定,同时,以法律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依法办事。 5.举例:我国的文物和名胜古迹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爱护文 物和名胜古迹,不仅是个人良好文明素质的表现,而且是我们遵守宪法 和法律的表现。 根据文物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以及刑法的规定,破坏文物或者 名胜古迹的行为要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二、维护国家利益(变题: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主要有哪些?) 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1)为什么要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因为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 举例:历史表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我们应该始终做到认识不含糊,行动不动摇。 (2)公民应如何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每个公民都应当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自觉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和主权的统一,维护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