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税收学复习资料

税收学复习资料

税收学复习资料
税收学复习资料

1.税收有那些主要特征?

答案提示: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确定性、均一性4个基本特征

2.税收包括那些基本要素?

答案提示:按照税收概念,税收涉及征收主体、纳税主体、征收客体、征收程度等内容,相应地其基本要素包括税收管辖权、纳税人、税基和税率等。

3.税收有那些主要类别?

答案提示:按照征税对象的不同,税收可分为3大类,一是流转税类(turnover taxes),二是所得税类(income taxes),三是财产税类(property taxes)。

5.为什么会出现对农民的非对称财政机制?

答案提示:非对称财政机制是指,农村居民购买包含有增值税和营业税等的农业生产资料和工业品,因此农民仍然承担了税负,而这部分税收收入却归城市政府所有并用于城市的公共开支,在收和支上面是非对称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在于我国的税制以流转税为主,另一方面在于我国长期实行城市偏向的公共政策,对农村的投入长期不足,农村居民实际负担了税收,却不能或不能全部享有用其交纳的税收所提供的公共产品。

8.英国推行所得税为什么会成功?其对世界各国理财治税提供了怎样的经验?

答案提示:英国推行所得税取得成功主要原因有经济发展;存在特别的文化基础,或许是基督教教化的结果人民信任和诚信程度的提高使收入隐瞒的动机减少了;社会公正情感的普及;宪政民主基础上的预算决定过程的公开、透明所形成的对财政支出必须“用之于民”有效制约机制,导致公民纳税自觉性的提高;形成一套与国情充分融合的有效实用的收入评估和征收方法。在不存在这样经济基础、文化基础和管理措施的国度中,就难以有效实施这样的所得税制度和征收方法。英国所得税的成功为世界范围的理财治税提供了两条重要经验。其一,要想使个人所得税成功推行需要一套与国情充分融合的有效实用的收入评估和征收方法。英国在分类的基础上,采用了在收入源头扣税的征收方法(即代扣代缴或源泉扣缴方法),一直沿用至今并推广到全世界,这一方法避免了收入汇总的困难和收入评估。此外,英国通过在税制中设置宽免额,将许多低收入者排除在所得税之外,这对提高税制的公平性和减少征收成本也起了重要作用,从而成为所得税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其二,要尽量采用具有较高收入弹性的税种,有效推行并普遍课征的个人所得税正符合这样的特点,它容易随着国民收入和根据财政需要的变化而变化。个人所得税运行成功以后,英国获得长期稳定的、丰富的财政收入,一方面经济增长促进了税收收入的增长,另一方面福利损失较小的优良税制的推行也促进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2.政府公共权力介入经济过程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提示: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公共权力介入经济过程是为了克服或减少因为不存在市场、存在不完全的市场、非自由竞争、经济波动、收入分配不公所造成的福利损失。因此,政府要履行的社会管理职能主要包括克服市场缺陷、提供公共产品、防范经济危机、调节收入分配。

7.如何构建征收主体(政府)和交纳主体(纳税人或负税人)之间和谐关系?

答案提示:关键是协调好主体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首先,由纳税人或负税人选举代表,以人民的全体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获得必要的公共产品为依据,决定税收规模,防止税负过重,保证其不超过剩余产品价值总量;制定税法,将税收合理地分配到社会各阶层承担;安排预算,保证税款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其次,所有交纳主体在平等地享有国家(政府)保护、秩序及各种一般公共生产条件的利益和权利的同时,履行向国家(政府)贡献一部分社会财富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义务即履行纳税义务。

1.你认为应当如何设计税制才能实现税收公平,同时保证税收效率?

答案提示:首先是遵循税制无差别待遇原则,具体内容是同样纳税条件的人纳同样的税、尽可能普遍课税、对企业组织方式无差异、税种相互配合、避免累进课征;其次是建立税款缴纳与财政利益整体一致机制,具体内容是较穷的阶层和不发达的区域所缴纳的税收与获得的财政利益至少应当对称,更多地实施税款专用;再次是着眼有效的收入和财产再分配,具体内容包括机会平等下税收应该保持中性,机会不平等下要注意税收干预的有效性。应注意税收制度对过程不公平的调节很难奏效,对结果平等的调节作用也不大。

1.单一自由竞争市场上商品的价格供求弹性如何决定流转税的税负转嫁与归宿?

答案提示:商品需求对价格的弹性高,可通过少消费或不消费的办法少负担或不负担增加的税收。商品需求弹性低,税负容易向前转嫁给消费者。商品需求完全无弹性,厂商把流转税全部转嫁给消费者。商品需求完全有弹性,税负一点都不能转嫁给消费者。

2.所得税和流转税在公平和效率方面各有何优缺点?

答案提示:所得税作为对人税不易转嫁,纳税人与负税人比较一致,易于做到按能负担、实现公平;所得税对纯收入课税不会影响纳税人的生产、生活,不会触及营业资本。但所得税的公平只是相对的,所得计算和费用扣除方面难以做到绝对合理,管理相对困难,征税成本居各税之首。流转税对毛收入课税,征收容易,征收成本较低,但流转税的纳税人与负税人常不一致,很难通过流转税对税负进行公平分配,传统全值流转税还会产生较大的扭曲效应。

5.中国目前的税制结构是何种模式,今后应向什么方向发展?

答案提示:中国目前的税制结构是流转税为第一主体、所得税为第二主体的复合税制结构。由于今后中国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的基本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性变换,受制于国情,中国税制结构也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即流转税和所得税双主体税制结构的总体格局还将长期存在。6.目前世界各国税制改革的潮流是什么?发达国家是否有采用新的主体税种或实行新的税制模式的可能性?

答案提示:“简化税制,扩大税基,降低税率,提高效率”是当前世界税制改革的总趋势。由于在西方发达国家中,税法的根本性变化需要经过复杂的修改程序,对设想中的税制新模式(如单一所得税、支出消费税)实行效果也没有确定的说法,因此,目前还没有迹象表明发达国家要普遍推行除所得税和流转税以外的新主体税种。

8.为什么增值税零税率适用于货物出口和最终进入消费环节的生活必需品销售?

答案提示:因为在中间环节安排优惠税率包括零税率没有实质意义。对出口不实行零税率,不仅免除最后出口阶段的增值税,而且实际上就是通过退税使出口商品或劳务不含有任何税收,实现使出口商品或劳务以不含增值税的价格进入国际市场的政策目的。对最终进入消费环节的生活必需品实行零税率,实际上就是使这些生活必需品不含增值税,真正起到对生活必需品免税的目的。如果在非最终环节实行零税率,则进项税额抵扣制度会将免除的税款追补,达不到免税目的。

2.如何合理设置个人所得税税率制度?

答案提示:首先,从税负水平角度,个人所得税税率制度改革的方向应当是低税率、少差别。在违法被处罚的预期成本不高的社会环境中,低税率、低负担、少差别,会尽量减少对偷漏税的利益诱惑,而高税率必然诱惑偷税;越细致的差别政策必然产生越多的偏离效率最优化的人为安排和寻租行为,反而使政策越偏离初衷。再结合当今中国的实际情况,低税率使纳税人纳税时不感到牺牲过大,这有利于自觉申报纳税,减少对收入的隐瞒,为建立个人所得税的档案和统计信息基础铺平道路。其次,从具体的税率设计角度,可实行较低的单一税率(如10%),非要保持累进税率的情况下,可实行较长的基本税率线,使多数人适用单一比例税率。这样征收便利、成本低,自觉纳税程度提高,税基广,收入反而会增加。

3.个人所得税综合费用扣除应当遵循那些原则?

答案提示:其中的间接费用扣除应当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促进公益的原则,与企业所得税协调原则。而生计扣除要遵循最低生活费用不纳税原则,也就是应当以维持纳税人本人及家庭成员的最低生活费用为基础依据,而不是以平均收入、某一阶层的最高收入、平均消费支出为依据。再结合中国个人所得税的功能定位来确定具体数额。

4. 在中国当前推行综合所得税模式可行吗?为什么?

答案提示:由于受中国基本国情的制约,使得综合所得税模式难以建立:(1)综合所得税制要求个人收入完全货币化、个人所得要全部纳入税基。但中国个人所得还有大量的非货币化成份的收入 (2)综合所得税制是建立在纳税人申报纳税基础上的,但自行申报、抽样稽查管理的方式在中国现阶段很难有效推行。(3)综合所得税制必须建立在对纳税人各种类型和来源的所得能比较好地掌握和监控的基础上。但目前中国个人信息体系极不完善无法获得个人收入的整体情况。 (4)综合所得税以纳税人有较高的纳税意识为前提。而要形成这样的社会环境还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

8. 加速折旧、投资抵免会促进企业增加投资吗?为什么?

答案提示:加速折旧实际上起到了延迟企业纳税的效果,从而能够起到促进和引导企业投资的目的。由于投资抵免能够较快较大程度地降低企业的投资成本,因此往往成为一国投资紧缩情况下刺激投资的重要手段。

9. 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为什么必须由政府主办?

答案提示: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产生了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现象,使私人保险市场无法解决风险不确定性与盈利性及契约稳定性的矛盾,也无法解决保险行为的长期性与私人保险企业要尽快收回资本的短期性矛盾。从而像养老、医疗、失业、伤残等领域无法形成有效率的私人保险市场,只能通过政府采用强制式的社会保险

4.房地产税能够抑制房价吗?为什么?

答案提示:在需求过旺和市场的寡头或准寡头垄断状态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只要开发商能够以市场价格获得所需要的任何数量资本,房屋供给曲线就是完全水平的。降低土地出让金也不会降低房价,而只会增加开发商利润。征收统一的房地产税不一定就会抑制房价,存在多种可能效应

税收学胡怡建选择题

《税收学》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1.在存在外部成本的情况下,由社会成本决定的产出()按私人成本决定的产出。 A. 小于 B. 等于 C. 大于 D . 以上都不对 2.税收中性属于税收的()原则 A. 公平 B. 效率 C. 稳定 D . 平衡 3.从资源配置角度分析.一般商品税所造成的超税负担要()选择性商品税。 A. 小于 B. 等于 C. 大于 D. 以上都不对 4.在实行一般商品税的情况下,如果选择差别税率.从资源配置的效率角度分析.对资源配置的影响()选择性商品税。 A. 小于 B. 等于 C. 大于 D. 都不对 5.( )是反映个人纳税能力的最主要的指标 A. 个人的收入 B. 个人的支出 C. 个人的财富 D. 以上都不是 6.一般商品税对个人收入的再分配效果是() A. 累退的 B. 累进的 C. 无影响 D. 不能确定

7.从公平角度分析,为实现公平分配目标,在选择性商品税的情况下,应选择()的商品征税。 A. 弹性小 B. 弹性大 C. 与弹性无关 D. 以上都不对 8.在个人所得税采用累进税率的情况下,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将随着个人收入增加而() A. 递减 B. 递增 C. 不变 D. 两者之间没有关系 9.税收的自动稳定机制是在于税收制度设计时,采取 ( ) 的所得税方式。 A. 比例税率 B. 累进税率 C. 累退税率 D. 定额税率 10.在经济发生通货膨胀时期,政府一般要实行 ( C ) A. 扩张性的税收政策 B. 中性的税收政策 C. 紧缩性的税收政策 D. 无法确定采取何种税收政策 11.税收是对国民收入的分配,一定时期内税收分配的规模和增长的速度首先取决于 ( C ) A. 国家职能范围 B. 宏观经济政策 C. 社会经济发展规模和增长速度 D. 个人收入分配 12.在衡量宏观税负的指标中,( B )在国际上运用最为普遍。 A. 国民生产总值税负率 B. 国内生产总值税负率 C. 企业综合税负率 D. 国民收入税负率

税务硕士(MT)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科目《433税务专业基础》税收学原理-一节至四节

第一部分税收学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权利中作为国家征税依据的是()。[中央财经大学2019研] A.管理权力 B.政治权力 C.社会权力 D.财产权力 【答案】B 【解析】税收是国家为满足社会成员的共同需要,凭借政治权力无偿地获取货币或实物,以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分配关系。 2.下列说法中,规定具体征税范围、体现征税广度的是()。[中央财经大学2019研] A.税率 B.纳税环节 C.税目 D.纳税对象 【答案】C 【解析】税目是在税法中对征税对象分类规定的具体的征税项目,反映具体的征税范围,

是对课税对象质的界定,体现了征税的广度。 3.我国现行税制中,下列属于中央税的是()。[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2019研改编] A.资源税 B.车辆购置税 C.个人所得税 D.企业所得税 【答案】B 【解析】我国的中央税具体包括消费税、关税、车辆购置税等税种。A项,属于地方税;CD两项,属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4.税收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是()。[中央财经大学2013研,四川大学2016、2015研] A.事权的划分 B.财权的划分 C.收入的划分 D.税权的划分 【答案】D 【解析】税收管理体制是在各级国家机构之间划分税权的制度,故其核心是税权的划分。正确地确定税收管理体制,划分税收收入,对于恰当分配中央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政府之间

的财权和财力,调动各级政府管理税收的积极性,正确贯彻执行税收政策和税收法规等具有重要意义。 5.我国中央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以及与全国统一实行的地方税的立法权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2019研] A.中央 B.地方 C.中央或地方 D.中央和地方 【答案】A 【解析】税收管理体制上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税种的开征与停征权力集中在中央,地方没有税收立法权。 6.德国财政学家瓦格纳指出,税种的选择应考虑税负转嫁问题,尽量选择难于转嫁或转嫁方向明确的税种,这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8研] A.财政收入原则 B.国民经济原则 C.社会正义原则 D.税务行政原则 【答案】B 【解析】A项,财政收入原则包括充分原则和弹性原则,即税收的最基本的职能是筹集财政收入。B项,国民经济原则包括两项:①慎选税源原则,是指税源的选择应有助于保护

税务知识培训需求内容

税务知识培训需求内容 一、税收含义、作用、特点。 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重要途径,是国家按照法律规定,向经济单位和个人无偿征收财物的一种形式。 (一)作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税收主要具有资源配置、收入再分配、稳定经济和维护国家政权的作用。 (二)特点 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相比具有强制性、无偿性、相对固定性三个基本特征 二、税和费的区别。 税和费的性质很不相同,完全是两回事。主要区别有以下四点:(一)征收的单位不同。 税是由税务机关、财政机关或者海关按照国家规定的各自分管的税收范围,依照税法的规定征收的。 费则是由国家某些行政部门或者事业单位收取的。如公安、民政、卫生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为颁发证、照、薄、册而收取的工本费、手续费、化验费及各种管理费等 (二)收税是无偿的,而收费是有偿的。 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而费则应是有偿的,它是国家某些行政部门或者事业单位为了向社会提供特定服务而收取的。

税收具有稳定性,而费则具有灵活性。税法一经制定,对全国具有统一效力,并相对稳定;费的收取一般由不同部门、不同地区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确定。 (三)款项的使用方法和用途不同。 纳税人缴纳的各种税款,由政府统一支配:列入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统一安排、使用,为国家各项行政事业提供资金。而费则不然,它大多数都不列入国家预算,不由政府统一支配,而是各收费的部门为了满足本部门的地方的业务费用支出的需要而自行安排的。 (四)收款的收据不同。 征收税款,必须开具统一印制、盖有当地税务机关印章的正式完税凭证;而费的收据则不同,它盖的不是税务机关的印章而是收取费用的有关行政部门或事业单位的公章。 三、现行税收分类及所属征收机关。 (一)国家税务局,其负责征收和管理的税种,包括但不限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车辆购置税。 (二)地方税务局,其负责征收和管理的税种,主要包括: ①部分企业所得税; ②个人所得税;(几个特殊单位: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个体工商户) ③房产税;(拥有房产用于经营或者出租) ④契税;(谁买谁交税) ⑤土地增值税;(房地产企业或者买卖不动产)

胡怡建《税收学》(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1~6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税收导论 1.国家为什么征税? 答:国家为了履行其向社会提供公共品职能的需要而征税。税收又称国家税收,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行使征税权的主体必然是国家,即税收法律由国家制定,征税活动由国家组织进行,税收收入由国家支配管理。由于政府是国家的具体形式和现实体现,因此,征税权具体由代表国家的政府行使。行使征税权的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 2.国家凭借什么征税? 答:国家凭借行政权征税。行使征税权的主体是国家,而国家一般具有双重身份,既是社会公共品的提供者,又是公共财产的所有者。因而,国家就能同时行使两种权利,即行政管理权和财产所有权,国家可以同时凭借两种权利取得财政收入。 (1)财产权即财产所有权,在财产归属国家所有的前提下,国家对其拥有的财产可以凭借财产所有权取得财产收益。 (2)行政权也称为国家行政管理权,国家对其行政权力管辖范围以内的个人或经济组织,可以凭借行政权取得税收收入。 国家征税是基于公共权力,在国家为整个社会提供公共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前提下,由国家作为公共权力的代表来行使征税。 3.税收具有哪些形式特征? 答:税收作为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具有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特点。税收特征可

概括为强制性、无偿性、规范性。 (1)税收的强制性,是指政府凭借行政权,以法律形式来确定政府作为征税人和社会成员作为纳税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税收的强制性是税收范畴最为明显的形式特点,这是由税收作为补偿公共品或公共服务价值这一性质所决定的。只有采取强制征税的方式,使政府向社会提供公共品和公共服务的价值得以补偿。 (2)税收的无偿性,是就政府与具体纳税人而言,权利和义务关系是不对等的。政府向纳税人征税,不是以具体提供公共品和公共服务为依据,而纳税人向政府纳税,也不是以具体分享公共品和公共服务利益为前提。税收的无偿性也是由税收作为补偿公共品和公共服务价值的这一性质所决定的。 (3)税收的规范性,是指政府通过法律形式,按事先确定的标准实施征税。税收的规范性特征既是税收补偿公共品价值的内在要求,同时也为政府提供公共品创造了条件。 4.税收发展过程中形式上有哪些变化? 答:我国的税收产生于奴隶社会,但我国奴隶社会的财政收入并不以税的名称出现,而是采用了贡、助、彻的形式。直到公元前594年的鲁国,实行了“初税亩”的农业税制,是历史上最早以税的名义征税。 (1)贡又称贡纳、贡赋、贡献等,是指在奴隶制社会建立的各地诸侯和奴隶主庄园必须向国家缴纳贡品的制度。贡是一种原始的税收形式,是奴隶制国家的主要收入来源。在我国古代的公田制下,除纳贡以外,还有“助”的纳税原始形式。 (2)助,是指在实行井田制下,中问的一块是公田,其余八块田分给八家。公田由八家合力耕种,先耕种公田,然后再耕种私田,公田的收获物归国家,这是对奴隶制社会自由民采用的征税措施。

税收学原理复习归纳

1、税收法定主义:是指税收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必须由法律加以规定,没有法律依据,任何主体都不得征税或减免税收。 2、税收产生的原因一是国家的产生和存在;二是私有财产制度的存在和发展;三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的需要;四是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 3、税收产生的四个阶段 ①自由贡献时期。在奴隶时期,国家的赋税主要来自诸侯、藩属自由贡献的物品和劳力。从税收的法制观点看,这种以国家征税权和纳贡者自由纳贡相结合的方式所取得的税收,只是一种没有统一标准的自愿捐赠,还不是严格意义的税收,只是税收的雏形阶段。 ②请求援助时期。随着国家的发展、君权的扩大,财政开支和王室费用都随之增加。单靠自由纳贡已难以维持,于是封建君主设法增加新税。特别是遇有战争等特别需要,封建君主更需要开征临时税以应急需。当时,由于领地经济仍处主导也位,王权有一定的限制,课征新税或开征临时税,需要得到由封建贵族、教士及上层市民组成的民会组织的承诺。 ③专制课征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步发展,封建国家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和常备军制度。君权扩张和政费膨胀,使得国君不得不实行专制课征。一方面笼络贵族和教士,尊重其免税特权,以减少统治阶级内部的阻力;另一方面则废除往日的民会承诺制度,不受约束地任意增加税收。税收的专制色彩日益增强。 ④立宪协赞时期。取消专制君主的课税特权曾是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资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废除封建专制制度和教会的神权统治,实行资产民主制和选举制。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不论是采取君主立宪制,还是采取议会共和制,一般都要制定宪法和法律,实行法治,国家征收任何税收,都必须经过立法程序,依据法律手续,经过由选举产生的议会制定。君主、国家元首或行政首脑不得擅自决定征税,人人都有纳税义务,税收的普遍原则得到广泛的承认,公众有了必须依照法定标准评定课征的观念。 4.税收的基本概念 税收的定义:税收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1)税收是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现代社会政府征税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3)政府征税依托的是公共权力并借助法律形式来进行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原理重点整理剖析

第一章绪论 管理:管理者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活动的过程。 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管理者:承担管理工作、履行管理职能的人员及其集群,他们是管理的主体。 物本管理:是以任务、以物为中心,追求固定正规的管理,实行的是“任务管理制” 人本管理:是以人为中心,将经营艺术与现代管理方法融为一体的管理,是从科学走向艺术的管理,是从控制为主的专项管理转向实施更具全面性、长远性的战略管理。 公共管理:以公共组织为依托,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的,向特定区域内社会成员提供公共服务或进行公共事务管理的活动。 工商管理:以工商企业组织为主体,以向顾客提供服务或出售商品获取经济利润为目的所进行的经营管理活动。 归纳法:从典型到一般的研究方法,通过客观存在的一系列典型事务或经验进行观察,分析其特点、变化规律,进而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从中找出事物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演绎法:运用模型来研究管理现象及其规律的方法称为演绎法。 定量研究方法:对管理现象中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和分析,以寻求最优决策方案。 权变方法:由于管理环境和条件不断变化,管理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和技术。 1.管理的性质是什么? 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2.关于管理的职能有哪几种观点? P5 3.德鲁克关于管理者角色的观点是什么? 管理者角色分为三类:第一,管理一个组织,求得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第二,管理管理者。第三,管理员工和工作。

4.明茨伯格关于管理者角色的观点是什么? 三大类型、十种角色。人际关系类角色: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信息传递类角色:监察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制定类角色:发起者、麻烦处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5.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区别:目的、价值目标、权力来源、活动方式。P7 联系:都要履行一般的管理职能。 第二章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原理:核心是提高效率,1.工作定额原理 2.选择、培训和提高工人的劳动技艺。3.实行职能工长制(所有的管理者只承担一种管理职能)4.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5.实行刺激性的计件工资制。6.劳资双方为提高效率而合作。7.实行组织控制的例外原则。 管理过程理论:法约尔是第一个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1.企业职能与管理职能的关系:后者包含于前者之中。2.管理的14项原则:P32 3.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行为科学理论: 现代管理理论: 管理学丛林: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战略管理理论: 组织文化理论: 学习型组织理论: 1.古典管理理论的内容及贡献是什么? 2.霍桑实验的结论及意义是什么? 3.现代管理理论的特点与贡献是什么?

税务会计内容

税务会计的主要工作是: 一、负责增值税发票、普通发票、建安劳务发票等各种发票领购、保管,按规定及时登记发票领购簿。 二、开具增值税发票、普通发票、建安劳务发票。对异地纳税要开出外出经营活动证明并作登记备查。 三、对各种发票特别是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审核,及时进行发票认证。 四、规范本地、异地各项涉税事项的核算、管理流程,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映。 五、负责编制国税、地税需要的各种报表,每月按时进行纳税申报,用好税收政策,规避企业涉税风险,依法纳税;负责减免税、退税的申报。 六、填报公司涉税的各种统计报表。 七、负责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应交税费、所得税科目凭证填制及明细帐登记、核对。 八、负责记帐凭证的及时装订,税务相关资料的装订存档。 九、每月对纳税申报、税负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 十、其他工作。 税务会计日常工作流程一、日常工作⑴认证增值税专用发票①每天检查进项税额明细账,对已入账的进项税额及时从记账凭证后抽出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或运输发票抵扣联,审核发票是否符合抵扣标准。②对审核无误的专用发票或运输发票进行认证,专用发票可在企业或税务机运输发票必须到税务机关办税大厅窗口 2 进行认证处理。关办税大厅窗口 2 进行,增值税专用发票认证时须区分固定资产专用发票和非固定资产专用发票,以此来分类认证。③月末对已全部认证相符的固定资产专用发票和非固定资产专用发票与企业进项税额明细账上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到税务机关办税大厅窗口 2 打印认证结果通知书(通知书上让大厅税员写上全部认证发票的总金额)以及固定资产专用发票认证清单。注意事项:认证相符的非固定资产专用发票可直接抵扣当月的销项税额,而认证相符的固定资产专用发票每月挂在账上,在每一季度末的次月进行集中退税处理。运输发票上的运输费和进口环节过程中发生的建设费可抵扣,其他的比如装卸费、入库前的挑选费等其他项目不可抵扣。如果认证的专用发票认错了种类,每月申报时按正确的申报即可;不一致的情况须写说明书附于申报表后,在季末次月退税时再到主管税员处调整解决。认证发票的目的:认证相符的专用发票才可以做为抵扣企业的销项税额或者退税的依据,即对企业的进项税额进行控制。⑵抄税和报税①抄税:目的:检查企业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完整情况,对企业的销项税额进行控制。每月报税前必须对本企业已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拿到税局进行抄税,以核实企业的销项税额情况。抄税所需资料:⒈企业发票领购簿⒉IC 卡⒊月末时从金穗卡里打印出的本月开具增值税发票清单一份(包括专用发票和普通发票)⒋上月开具的增值税发票最后一份存根联、本月(需报税月份)开具的增值税发票全部存根联以及下月开具的第一份增值税发票存根联⒌如果企业在申报月份开具过销项负数发票,在抄税时还应携带税务机关出具的“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通知单”以备检查。②报税:每月在报税期(一般为每月 10 日内,遇国家法定节假日税局另行通知)内对所需申报的税种进行申报。报税流程:(1)报税前期工作⒈在申报期内对需缴纳的各种税款进行准确计算,列出需缴纳各税种的正确税款⒉对需缴纳的税款填写用款及费用报销单或内部转款单,并经各级领导审核批准⒊批准过的报销单转交出纳转款⒋填写出应报税种的纳税申报表,并打印出纸质资料(加盖企业公章,地税的综合纳税申报表还需加盖企业法人代表印章)注意事项:除工会经费直接转到税局账户外,其他税款要先转到公司税款账户上到报税之日 拿加盖过预留银行印鉴的缴款书再到银行把款转到相应的税局账户上。(2)报税过程中工

西南大学《税收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0484)《税收学》复习思考题 一、填空题 1、以课税对象可分为、收益额、、资源和人身等五大类。 2、税率的三种主要形式包括、累进税率和。 3、纳税人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和。 4、增值税的基本税率为。 5、我国增值税实行凭扣税的办法。 6、凡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为增值税的纳税人。 7、增值税条例规定,从事货物批发或零售的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在----------- 万元以下的,为小规模纳税人。 8、营业税是实行比例税率。 9、扣缴义务人应当向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其扣缴的营业税税款。 10、企业承包给他人经营的,以为纳税人。 11、单位或者个人举行演出,由他人售票的,其应纳税额以为扣缴义务人。 二、判断题 1、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为所得额,它是企业实现的利润额,但不是企业的销售额或营业额。() 2、企业购买国债的利息收入,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3、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纳税人的收入总额扣除与纳税人取得收入有关的各项成本、费用和损失后的纯所得。() 4、保险公司给予纳税人的无赔款优待,准予扣除。() 5、个人取得执照,从事办学、医疗、咨询等有偿服务活动取得的所得,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6、个人担任董事职务所取得的董事费收入,属于工资薪金所得,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 7、某著名摄影家去世后,其子女取得他的遗作稿费,可免交个人所得税。() 8、在计算个体工商户应纳税所得额时,可按规定扣除其交纳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城市维护建设费。() 9、个人转让专利权,其应纳营业税以转让者为扣缴义务人。() 10、以不动产投资入股,参与接受投资方利润分配、共同承担投资风险的行为,征营业税。() 11、我国现行流转税包括增值税、关税、车船使用税、营业税与消费税。() 12、计税依据是税目的计量单位和征收标准。( ) 13、居民用煤炭制品按17%的税率征收增值税。( ) 14、用于非应税项目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应视同销售计征增值税。( )

税收学原理税收学原理思考题参考答案

《税收学原理》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税收概念和中国税收概况 1.税收有那些主要特征? 答案提示: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确定性、均一性4个基本特征 2.税收包括那些基本要素? 答案提示:按照税收概念,税收涉及征收主体、纳税主体、征收客体、征收程度等内容,相应地其基本要素包括税收管辖权、纳税人、税基和税率等。 3.税收有那些主要类别? 答案提示:按照征税对象的不同,税收可分为3大类,一是流转税类(turnover taxes),二是所得税类(income taxes),三是财产税类(property taxes)。 4.为什么说“在法制社会中,强调税收的法律强制性不会导致征纳关系的紧张,反而有利于征纳关系的协调和民众纳税意识的培养”? 答案提示:因为征税方按税法规定的行为准则行事,纳税方就有安全感,产生被迫感、重负感的只是不按税法办事的偷漏抗税者。在当前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状况下,否定税收的强制性、过分宣传自愿纳税只会使偷漏抗税更加严重。为了使征税成本降低,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自愿报税、纳税,但西方国家的税务管理实践证明,自愿报税的前提是对偷漏抗税的严厉惩处,是法律威慑和强制的结果,基于法治文化;也基于将偷漏税视为偷盗公共利益,将诚信纳税视为美德的信任文化。要做到纳税人自愿上门报税,还必须建立公平明确的税法体系,形成严格执行税法的执法、司法及中介代理组织,构造疏而不漏的税收信息系统,推行普遍的源泉控制办法,使纳税人的一切经营、收入情况都处于征收机关控制之下,同时征收机关的一切行为、政府对税款使用行为也在人民代表机构及法律、行政监督机关监督之下。这就是说自愿报税的税收文化环境的形成仍然有赖于强制性。强制性是税收的固有特征。5.税收是公共产品的价格这个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答案提示:不正确。由于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公共产品无法定价,政府以税款建立行政机关、举办公共工程、提供公共需要到底给每一个纳税人提供多少利益无从计量,等价交换因而无从谈起。如果每个人从政府公共产品的提供中获得的利益可以计量,那么就完全可按商品市场通行的做法那样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就没有必要建立这么复杂的财政税收制度。正是因为在公共产品领域无法进行等价交换才需要税收这一财政收入形式。否定无偿性、强调利益等价交换,对征税实践也会带来危害。如果贯彻等价交换原则,那么征税

管理学原理 重点难点整理

管理学原理重点难点整理 第一篇绪论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名词解释 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学: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的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3.系统: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问答 1.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3)管理的任务只能与层次(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 2.管理的两重性及其意义:管理的两重性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管理的两重性反应出 管理的必要性和目的性。 意义:(1)认真总结我国在管理理论与时间上正反两面的经验教训,更好的发挥社会注意制度的优越性。(2)注意学习引进国外对我们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3)要结合实际,随机制宜地学习与运用。 3.管理学的特点:(1)一般性(2)多科性(3)历史性(4)实践性 4.系统的特征和观点:系统的特征---(1)整体性(2)目的性(3)开放性(4)交换性 (5)相互依存性(6)控制性 系统的观点---(1)整体观点(2)“开放性”与“封闭性”(3)封闭则消亡的观点

(4)模糊分界的观点(5)保持“体内动态平衡的观点”(6)信息反馈观点 (7)分级观点(8)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9)等效观点 5.为什么要学习研究院理学? (1)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管理学的必要性 (2)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 (3)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要 第二章: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名词解释: 1.霍桑实验:四个阶段--(1)工厂照明试验(2)继电器装配室试验(3)大规模的访问 者和普查(4)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由于试验是在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称之为霍桑试验。 2.全面质量管理: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 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3.战略管理:是指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活动过程,其核心问题是确保组织的自身条件与 外部环境相适应,求得组织长期稳定的发展。 问答: 1.(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身产率(2)为了提高 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配备“第一流的工人”(3)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工作环境标准化(4)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5)工人有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6)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7)实行职能工长制(8)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税收学专业税法课程学习问题及对策

税收学专业税法课程学习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在大学本科税收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税法》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必修课。但学生普遍认为该课程难度较大。本文从当前绝大多数高校税收学专业学生学习《税法》课程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一些改善对策,以期为今后的教学积累一些经验。 【关键词】税收学;税法课程;人才培养

依据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要求高校设置的各专业必须“有稳定的社会人才需求”、“科学、规范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税收学专业作为现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的基本专业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国内已有70余所本科院校开设了此专业。而且,社会对税收人才存在稳定需求,这是毋庸置疑的。为了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专业人才,各高校对税收学专业的培养方案都进行了精心设计,并随着社会的发展适时地进行改革。但是,《税法》课程一直是一门占据主导地位的专业课程。 一、税收学专业《税法》课程的特点 在大学本科税收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税法》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必修课。但是,从笔者自身的从教经历和与同行的交流结果分析来看,学生普遍认为《税法》课程难度较大,这与《税法》课程以下几方面的特点有一定的关联。一是《税法》教材文字内容主要由各税种相关的法律条文组成,专业性强,初读起来让人难以理解。二是教材内容与实践的联系极其紧密,几乎每一条税收法律、法规都与具体的经济行为相关。对于学生而言,经历和了解的经济行为数量有限,难以将政策规定延伸到实务中去。三是《税法》课程的学习对先行基础课程的学习要求较高。例如,对税收政策制定和变动的理解需要有《税收学》《财政学》《宏观经济学》等相关理论的铺垫,对税收政策的运用又需要有《会计学》《财务管理》等相关经济业务的积累。四是作为理论与实务联系紧密的《税法》课程还要求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进行核算等方面的实践练习。上述几方面的课程特点及课程要求自然会让税收学专业的学生在《税法》课程的学习中出现一些问题。 二、税收学专业在《税法》课程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自考管理学原理考试重点

自考管理学原理考试重点

管理:是组织为了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而对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一系列协调活动的过程 人际技能:是指管理者处理人事关系的技能,即理解、激励她人并与她人共事的能力。概念技能:指纵观全局、洞察企业与环境要素见相互影响和作用的能力。 管理学: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管理者:组织中行使管理职能,经过协调她人的活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人。 组织环境:就是指影响组织生成与发展的各种力量和条件因素的集合。 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的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特有的文化形象。 管理道德:是从事管理工作的管理者的行为准则与规范的总和,是特殊的职业道德规范,是对管理者提出的道德要求。 社会责任: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进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决策:组织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优的并组织实施的全过程。 计划:就是明确管理的总体目标和各分支目标,并围绕这些目标对未来活动的具体行动任务、行动路线、行动方式、行动规则等进行规划、选择、筹谋的活动。 政策:组织对成员作出决策或处理问题所应遵循的行动方针的一般规定。 规划:为了实施既定方针而制定的综合性计划。 愿景:是对组织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的构想和摄像,是对未来的展望和憧憬,回答了“追求什么”的问题。 使命:是组织存在的理由和价值,即回答为谁创造价值,创造什么价值的问题,它有三个特点:长期性、指导性、激励性。 目标管理:是由组织的成员共同参与制定具体的、可行的且能够客观衡量效果的目标,在工作中进行自我控制,努力实现工作目标。 战略计划:组织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条件而制定的全局性的、较长时期发展方向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地位的重大计划。 组织:是人们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组成的有机整体。 组织设计:根据组织目标对组织的结构和活动进行筹划和考虑。 管理层次:是指从最高管理人员到最低工作人员中间所拥有的级数。 职权:是组织设计中赋予某一管理职位的权利。 组织结构:是指组织的基本架构,是对完成组织目标的人员、工作、技术和信息所做的制度性安排。 集权与分权:集权与分权是相正确,没有绝正确集权也没有绝正确分权。集权即职权的集中化,是指决策权在很大程度上向处于较高管理层次的职位集中的组织状态和组织过程。 授权:指上层管理者将适当的权利授予下属,让下属在指定的职责范围内作出决定和支配资源。 人员配备: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对人员进行恰当而有效的招聘、甄选、培训、绩效考核等。 甄选:综合利用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对应聘者的任职资格、工作胜任程度等进行测量和评价到录用的过程。 绩效考核:组织定期测量、评估和检验个人或群体小组的工作及其业绩的一种正式的制度。

税收筹划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关于税收筹划包括哪些内容,相信大家有很多的不理解。小编把整理好的税收筹划包括哪些内容分享给大家,欢迎阅读,仅供参考哦! 税收筹划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众所周知,通过税务筹划,可以令企业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减轻纳税负担、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最大限度增加企业效益,在今天的文章里,星珑财务小编就为大家来说说关于税收筹划的内容都有哪些? 税收筹划的主要内容: 1.避税筹划:是指纳税人采用非违法手段(即表面上符合税法条文但实质上违背立法精神的手段),利用税法中的漏洞、空白获取税收利益的

筹划纳税筹划既不违法也不合法,与纳税人不尊重法律的愉逃税有着本质区别国家只能采取反避税措施加以控制(即不断地完善税法,填补空白,堵塞漏洞。 2.节税筹划:是指纳税人在不违背立法精神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税法中固有的起征点、减免税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通过对等资、投资和经营等活动的巧妙安排,达到少缴税甚至不缴税目的的行为。 3.规避“税收陷阱”:是指纳税人在经营活动中,要注意不要陷入税收政策规定的一些被认为是税收陷阱的条款。 如《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兼营不同税率的货物或劳务应分别核算,未分别核算的,从缴税目的的行为。 4、转嫁筹划:是指纳税人为了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通过价格调整将税负转嫁给他人承担的经济行为 税收筹划的意义: 1.有利于企业经济行为有效率的选择,增强企业竞争能力有利于增加企业可支配收入有利于企业获得延期纳税的好处,有利于企业正确进行投资、生产经营决策,获得最大化的税收利益;有利于企业减少或避免税务处罚。 2.有利于实现国家税法的立法意图,充分发挥税收杠杆作用,增加国家收入;有利于国家。税收政策法规的落实;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有利于增加国家外汇收入;有利于税收代理业的发展。

《税收学》章节练习题

第一章税收基本概念 一、名词解释 1.税收 2.征税对象 3.纳税人 4.税率 5.超额累进税率 6.减税、免税 7.起征点与免征额 8.税收体系 1.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运用法律手段,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强制性的分配,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2.课税对象: 又称征税对象,即税收客体,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税收法律关系中征纳双方权利义务所指向的物或行为 3纳税人:又称纳税主体,是指税法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纳税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4税率:是指政府征税的比率。税率是税收制度得的核心,反映的是对课税对象征税的制度,体现国家的税收政策。 二、判断题 1.在税收的“三性”中,强制性是税收的第一性。(×)无偿性是第一性 2.税收的“三性”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分配方式(主要是其他财政收入方式)的基本标志,是鉴别一种分配方式(主要指财政收入)是不是税的基本尺度或标志。(√)税收的重要意义 3.在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模式下,依据效率原则和公平原则,税收主要是为政府提供资本性公共产品而筹资。公债主要为政府提供耗尽性公共产品而筹资。(×)税收主要为政府提供耗尽性公共产品而筹资,公债主要是为政府提供资本性公共产品而筹资 4.税目规定着不同税种征税的基本界限,反映着征税的广度;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征税对象规定着不同税种征税的基本界限,反映着征税的广度;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 5.征税对象数额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或超过起征点的,就要对征税对象全部数额征税。(√)起征点规定征税对象数额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或超过起征点的,就要对征税对象全部数额征税 6.纳税人与负税人是一致的。(×)纳税人指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人,负税人是指实际承担税收负担的人 7.当计税价格为含税价格,即计税价格=成本+利润+流转税额时,如果没有现成的含税价格,就需要组成计税价格。其基本计算公式为: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 (1+税率)。(×)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1-税率) 8.在实纳税额与应纳税额相等,征税对象全部数额与计税依据的数额相等时,名义税率与实际税率相等;否则,则不相等。(√) 三、选择题 1.税收的形式特征,就是()。 A.强制性 B.随意性 C.无偿性 D.规定性 2.一般说来,税率形式有()。 A.从价固定税率(比例税率) B.从量固定税率(定额税率) C.累进税率 D.定量税率 3.一般说来,从价固定税率的形式有()。 A.产品从价固定税率 B.行业从价固定税率 C.地区从价固定税率 D.幅度从价固定税率 4.减税、免税具体包括()。 A.减税 B.免税 C.起征点 D.免征额 5.对于一个税种来说,按一种商品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被确定的纳税环节的多少,课征制度可以分为()。 A.一次课征制 B.两次课征制 C.多次课征制 D.每次课征制 四、简答题 1.马克思主义常说的税收概念是什么?怎样理解税收的概念?

国际税收复习资料

第一篇导论 第一章导言 判断题 1.国际税收有其自身法定的课税主体和课税客体。 2.涉外税收只反映国家与涉外纳税人的征纳关系,而不反映国家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 3.为避免国际商品流通的重复征税,目前世界上各国自愿实行单一目的国原则。 简答题 1.简述国际税收分配与国家税收分配的区别和联系。 2.简述广义国际税收学的研究对象。 3.什么是国际税收?它的性质是什么?。 4. 简述广义国际税收学的研究范围。 第二章主体与客体 判断题 1.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实行的都是属地兼公民管辖权。 2.一般说来,一个国家国内法对居民个人条件规定的居住时间标准,与它的居(公)民管辖权行使范围是成反比关系。 简答题 1.简述属地管辖权和属人管辖权、属人原则和属地原则。。 2. 简述原产国原则和目的国原则。 第二篇国际重复征税 判断题 1. 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都属于关税。 2.根据《关贸总协定》的互惠原则,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税减让应该是对等的相互减让。 3.国际重复征税之所以发生,与有关国家行使不同的税制有关。 4.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就避免电子商务的国际重复征税作了如下阐述:网址本身不构成常设机构;企业通过网址主机经营业务,不构成常设机构。 5.国际重复征税按其不同性质,可以分为税制性、法律性和经济性重复征税。 6.虽然甲国采用地域管辖权和居民管辖权,但乙国仅采用地域管辖权,所以在甲国和乙国之间不会产生重复征税。 7.常设机构就是其所在国的居民公司。 8.我国是按照劳务提供地标准来判断劳务所得的来源地。 9.避免商品国际重复征税的办法只能是各国实行统一的消费地原则。 10.从有利于鼓励投资的角度看,采用分国限额抵免将会给本国居民(公民)跨国纳税人带 来更多的优惠照顾。 11.跨国的总机构与分支机构所在国家的关系,是不同的居民(公民)管辖权之间的关系。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梳 理

《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节管理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1、管理: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基本特征 ⑴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只要存在两人以上的集体活动,并具有一致认可的目标,就需要协作,需要管理。管理具有普遍性,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⑵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其责任是: ①管理一个组织,即确定组织的使命、目标以及如何实现目标; ②管理管理者,即管理者要培训下属,并运用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进行管理; ③管理工作和员工,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⑶管理具有特定的任务、职能和层次。管理的任务是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其中共同工作的人们能够以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目标;任何管理者都要承担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与控制五项基本职能;管理具有层次性,组织中的管理者大致可以分为上、中、下三个管理层次,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拥有的权力大小不同,关注与处理问题的类型、方式不同。 ⑷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使组织成员的行为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5-7 3、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 ⑴管理是一门科学,目前管理知识已经成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包括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技术; ⑵管理也是一门艺术。管理的艺术性强调的是管理的实践性,即管理活动要因地、因时、因人而制宜,具有灵活性; ⑶最富有成效的管理艺术建立在对管理理论的理解之上。靠经验、凭直觉、碰运气,难以取得有效成果; ⑷靠背诵管理原理和原则,忽视实际情况,缺乏创造性,其管理活动也会是无效的。 因此,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有效的管理活动应是两者的有机结合。7-8 第二节管理的性质 1、管理的性质管理具有的两重性,即管理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税收学_课程大纲

《税收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90662A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 □√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 □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讲课学时:32 实验(上机)学时:0 学分:2 适用对象:(税收学) 先修课程: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 一、教学目标(黑体,小四号字) 《税收学》是我校税收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学科体系中起着衔接一般经济理论课和税收业务课的中介作用。通过讲授税收相关理论,为学生今后相关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税基本理论,提高学生理论素养与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标1:掌握税收基本理论、基本概念。 目标2:全面了解税收学专业。 目标3: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实践中的税收问题。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黑体,小四号字) 1.掌握税收基本理论与基本概念,并能将所学知识用于解释税收领域及相关领域的现象和问题,了解税收学科发展前沿,具有国际视野;2能够应用税收基本理论、方法对税收领域的问题进行判断、分析和研究,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并形成解决方案;3.能够使用书面和口头表达方式与国内外业界同行、社会公众就税收专业领域现象和问题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4.具有团队协作意识,能够在税收学科及多学科团队活动中发挥个人能力,并能与其他成员进行协调合作;5.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意识,有创业创新能力及不断学习与适应发展的能力;

6.具有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税收实践活动中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 教学内容讲授上的要求:税收职能、税收原则、税收负担、税收制度应该精讲、细讲;逃税经济模型可以粗讲。其中,税收负担的一般均衡分析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应该讲细讲透。 对拟实现的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完成作业相结合。 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给出题目,学生分组完成并做PPT展示。 对课后作业以及学生自学的要求:课后作业重在开拓学生视野,培养人文素养。 该课程从哪些方面促进了毕业要求的实现:掌握基本理论与概念,对税收学专业有全面的认识,从而热爱本专业、具有很强的学习兴趣。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黑体,小四号字) 以表格方式表现各章节的学时分配,表格如下:(宋体,小四号字) 教学课时分配

税收学自考真题模拟及答案

税收学自考真题及答案

2014年10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27309税收学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属于对流动额课税的税种是() A.房产税B.营业税C.资源税D.印花税 2.根据课税对象确定的具体征收项目是() A.征税对象B.税目C.税率D.纳税期限 3.以税收的计税依据为标准,能够将税收分为() A.直接税与间接税B.从价税与从量税 C.中央税与地方税D.价内税与价内税 4.在税制构成要素中,作为区别一种税与另一种税的重要标志是() A.纳税人义务B.征税对象C.税目D.税率 5.属于中央税的是() A.个人所得税B.企业所得税C.关税D.房产税 6.亚当·斯密的税收四原则是() A.平等、确实、便利和最小征收费用原则 B.财政政策、国民经济、社会公平和税务行政原则 C.效率、公平、稳定和发展原则 D.财政、效率、公平和法制原则 7.不允许抵扣购进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的增值税属于() A.生产型B.收入型C.消费型D.混合型 8.按规定应征收增值税的业务是() A.汽车修理业务B.建筑安装业务 C.装卸搬运业务D.饮食服务业务 9.能被认定为一般纳税人的是() A.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超过规定的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企业和企业性单位B.非企业性单位 C.个人 D.不经常发生增值税应税行为的企业 10.根据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一般纳税人支付运输费用计算抵扣进项税的扣除率为() A.7%B.10%C.13%D.17% 11.属于从价征收消费税的项目是() A.白酒B.化妆品C.啤酒D.汽油 12.某服装厂将自产的服装作为福利发给本厂职工,该批产品制造成本共计10万元,利润率为10%,按当月同类产品的平均售价计算为18万元,计算增值税的销售额为()A.10万元B.10.9万元C.11万元D.18万元 13.在资源税中,煤炭的征收范围包括() A.洗煤B.选煤C.煤炭制品D.原煤 14.计算税额时享受加征一定比例个人所得税的是() A.稿酬所得B.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汇总

管理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管理概述 管理的概念: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协调各类资源,以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载体是组织;手段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本质是协调;对象是人,财,物,信息等各类资源;目的是实现共同目标。 管理的核心:决策管理的基本职能(四个):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管理者的技能:①技术性技能②人际关系技能③概念性技能(构想技能) 管理的性质:①管理的二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②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3普遍性 管理者分类:按层次分:高层中层基层(中层管理者比基层管理者更多地依靠正式权力与沟通技巧)按内容分:战略战术执行 按综合程度分:综合专业 管理者素质:①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②知识能力素质③身体素质 亨利.明茨伯格[加]—角色 人际关系角色:代表人(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 信息传递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制定角色:企业家谈判者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 科学管理理论:泰勒吉尔布雷斯夫妇甘特 泰罗(勒)[美],1911年《科学管理原理》—科学管理之父 科学管理原理内容:1工作定额原理2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3标准化原理4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5劳资双方的密切合作6职能工长制7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8例外原则 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 组织管理理论亨利.法约尔马克斯.韦伯切斯特.巴纳德 亨利.法约尔[法],1916年《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组织管理理论之父【第一个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 一、区别经营和管理:六大活动:商业,安全,技术,财务,会计,管理 二、管理的职能:五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三、管理的十四项原则:14条基本原则:分工,权利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报酬合理,等级制度与跳板,适当的集权与分权,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人员的团结 四、管理教育的重要性。管理是一种独立的适用于所有类型事业的活动;随着管理层级的不断上升,管理能力越重要;管理是能够传授的。 五、管理的普遍性。 马克思.韦伯[德],《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行政管理理论【组织理论之父】 韦伯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的主要特点如下: 权威来源:①合理合法式权威②传统式权威③个人崇拜式权威 行为科学理论(20世纪20年代) 梅奥[美]—霍桑实验 1车间照明实验 2继电器装配试验(福利试验)-工作环境和物质条件间接影响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3大规模访谈计划-社会归属和人际关系 4接线板绕线组的工作室试验-正式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霍桑实验结论①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意度 正式组织以效率逻辑为主要标准,非正式组织以感情逻辑为主要标准 行为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个体行为研究#动机与激励理论#群体行为研究#组织行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