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甜蜜素测定方法

甜蜜素测定方法

甜蜜素测定方法
甜蜜素测定方法

甜蜜素测定方法

1实验原理

气象色谱法测定甜蜜素是国标中的第一法,测定原理,是用亚硝酸钠分解食品中的甜蜜素,产生的环己醇在硫酸的介质中与亚硝酸钠作用,生成环己醇亚硝酸酯,该物质在氢火焰中有良好的响应值,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

2实验步骤

取样品2克左右,需要提取打碎成粉末或者最大程度的剪碎,加入蒸馏水25ml在30摄氏度水浴中超声提取甜蜜素45mins,同时做空白实验、对照实验(加入甜蜜素标准品)和回收率实验(炒货样品最好每个都做回收,蜜饯样品可使用一个回收率进行计算),45mins 结束后,加入5ml浓度为100g/L的硫酸在30°中稳定10mins,取出置于4摄氏度冰水浴中5mins,随后加入5ml正己烷(4℃)封住液面,防止而后产生的衍生物环己基氨基磺酸酯挥发,再加入5ml浓度为50g/L的亚硝酸钠,封管,缓慢摇动,放入冰水浴中,反应开始前10mins内不要剧烈摇动,后20mins内,每5mins左右漩涡震荡一次,冰水浴的时间总共30mins,从冰水浴中取出后,加入氯化钠饱和溶液2.5ml,离心,取上清,上机分析。

3工作曲线制作

分别加入取配置好的实验室级别标准溶液于50ml离心管中,加入量参考表1,定溶到同一刻度,标准溶液浓度为5mg/ml,按上述方法进行操作,得到工作曲线。由于平时日检的产品的甜蜜素含量基本在1mg/g到5mg/g这个区间,尤其在1mg/g到2mg/g的产品居多,所以,我们有针对性的将这两个区间的点加入的相对密集,以便于准确的得到产品的甜蜜素含量。如表1所示,标准溶液配制时间为20140505,标准溶液浓度为5.2340mg/ml。

表1 2014年5月5日标准工作曲线

No. 标准溶液加入量(ml )

甜蜜素(mg )

Area(L)

2 0.8 4.1872 396

3 1.0 5.2340 511

4 1.2 6.2808 620

5 1.5 7.8510 76

6 6 1.8 9.4212 925

7 2

10.4680 1035 8 2.5 13.0850 1294 9 3 15.7020 1552 10 3.5

18.3190

1842

此工作曲线定期校正,由于色谱柱的柱效会一直下降,因此每次做出的标准曲线的斜率

会有所差异。

4 结果和计算

上机分析后,得到色谱峰面积,带入工作曲线,得到甜蜜素含量M,单位mg,带入以下公式计算:

X:为样品中甜蜜素含量;单位:g/kg

M:由工作曲线得出的甜蜜素含量;单位:mg

m:样品的质量;单位:g;

P:为加标回收率;F’:为计算换算系数0.8908;

注:加标回收率主要使用生产级别的甜蜜素,浓度5mg/ml,向样品中加入2ml,计算回收率;计算换算系数,主要是用于将环己基氨基磺酸钠换算为环己基氨基磺酸。

实验要素:

1、样品尽量打碎,超声提取时间不宜超过45mins;

2、硫酸、正己烷和亚硝酸钠的添加顺序有严格要求,不可混乱顺序;

3、添加正己烷的移液枪要精确,至少系统误差是一样的;

4、冰浴时间不宜超过30mins,冰浴后应尽快上机;

5、计算回收率时,参考标准品的峰面积变化,前后两次实验标准品的峰面积之比应为

0.90~1.10,否则说明标准品已经降解,不宜用作计算回收率。

6、定期校准标准工作曲线。

食品中甜蜜素的检测

食品中甜蜜素的检测 北京莱伯泰科仪器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建立了HPLC法测定豆干类食品中甜蜜素的分析方法。方法对食品样品进行简单萃取、衍生,采用HPLC-UV检测器等度系统对衍生后的甜蜜素进行检测分析,检测结果准确,其中甜蜜素标准曲线线 性系数为R2=0.99985,检测结果为:豆干1(麻辣鸡)中含甜蜜素0.680‰,豆干2(素牛筋)中甜蜜素0.097‰。HPLC-UV对食品中甜蜜素的检测快速、方便、准确,且投入成本低。 前言: 甜蜜素,其化学名称为环己基氨基磺酸钠,是食品生产中常用的添加剂。甜蜜素是一种常用甜味剂,其甜度是蔗糖的30~40倍。如果经常食用甜蜜素含量超标的饮料或其他食品,就会因摄入过量对人体的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危害,特别是对代谢排毒的能力较弱的老人、孕妇、小孩危害更明显。 针对食品中甜蜜素的检测,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中采用气相法、比色法、薄层层析法和液质联用法进行检测,本文采用HPLC-UV对甜蜜素进行检测,用正己烷在酸性水溶液中提取食品中的甜蜜素,加入过量次氯酸钠将甜蜜素转变成N,N-二氯环己烷,经碱性溶液洗涤后取有机相作为待测液,经HPLC-UV检测结果。采用该法检测甜蜜素,简单、快速,且投入成本低。 1、实验部分: 1.1仪器与试剂 LC600二元高压梯度高效液相色谱系统(北京莱伯泰科仪器有限公司,北京) 标样:甜蜜素(10mg/mL)(国家计量院) 乙腈(色谱纯,Fischer公司) 碳酸氢钠(优级纯):5%的碳酸氢钠溶液(将5g碳酸氢钠溶解在100ml的水内。) 硫酸(优级纯):硫酸溶液(小心的将10ml硫酸加入10ml水内。) 次氯酸钠溶液(分析纯:有效氯元素成分在 5.0%以上)次氯酸钠试液(将次氯酸钠溶液用水稀释2倍.) 水(纯净水) 正己烷(分析纯) 1.2标样和样品处理 1.2.1标准溶液配制 流动相(乙腈:水=70:30)稀释甜蜜素标准品,浓度分别为2μg/mL、10μg/mL、100μg/mL,待用。 1.2.2样品提取 豆干1(麻辣鸡):准确精密称取5g试料,加水正好至50ml,在沸水上加热5分钟。超声提取10min,低速离心,取上层澄清的液体,做为提取液。 豆干2(素牛筋):准确精密称取5g试料,加水正好至50ml,在沸水上加热5分钟。超声提取10min,低速离心,取上层澄清的液体,做为提取液。

实验一气相色谱法测定混合醇

实验一 气相色谱法测定混合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气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和定性、定量方法。 2.学习归一化法定量方法。 3.了解气相色谱仪的基本结构、性能和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色谱法具有极强的分离效能。一个混合物样品定量引入合适的色谱系统后,样品在流动相携带下进入色谱柱,样品中各组分由于各自的性质不同,在柱内与固定相的作用力大小不同,导致在柱内的迁移速度不同,使混合物中的各组分先后离开色谱柱得到分离。分离后的组分进入检测器,检测器将物质的浓度或质量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输给记录仪或显示器,得到色谱图。利用保留值可定性,利用峰高或峰面积可定量。 常用的定量方法有好多种,本实验采用归一法。 归一法就是分别求出样品中所有组分的峰面积和校正因子,然后依次求各组分的百分含量。10000?'?=∑ f A f Ai Wi i 归一法优点:简洁;进样量无需准确;条件变化时对结果影响不大。 缺点:混合物中所有组分必须全出峰;必须测出所有峰面积。 [仪器试剂]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 气相色谱仪;微量注射器1μL 乙醇、正丙醇、正丁醇,均为色谱纯 四、实验步骤 1. 色谱条件 色谱柱 OV-101弹性石英毛细管柱 25m×0.32mm

柱温150℃;检测器200℃;汽化室200℃ 载气氮气,流速1.0cm/s。 2. 实验内容 开启气源(高压钢瓶或气体发生器),接通载气、燃气、助燃气。打开气相色谱仪主机电源,打开色谱工作站、计算机电源开关,联机。按上述色谱条件进行条件设置。温度升至一定数值后,进行自动或手动点火。待基线稳定后,用1μL 微量注射器取0.5μL含有混合醇的水样注入色谱仪,同时按下数据采集键。 五、数据处理 1. 面积归一化法定量 组分乙醇正丙醇正丁醇 峰高(mm) 半峰宽 (mm) 峰面积 (mm2) 含量(%) 将计算结果与计算机打印结果比较。 【思考题】 1. 本实验中是否需要准确进样?为什么? 2. FID检测器是否对任何物质都有响应?

土壤纤维素酶测定方法

纤维素酶 一、试剂: 1)醋酸缓冲液(pH 5.5):164.08 g无水醋酸钠(C2H3O2Na)溶于700 ml去离子水,用醋酸(C2H4O2)调节pH至5.5,用去离子水稀释至1 L。 2)CMC溶液(0.7%,w:v):7 g羧甲基纤维素钠盐溶于1 L醋酸缓冲液,45℃下搅拌2 h,此溶液在4℃下可存放7天。 3)还原糖试剂: 试剂A:16 g无水碳酸钠(Na2CO3)和0.9 g氰化钾(KCN)溶于去离子水并稀释至1 L。试剂B:0.5 g六氰铁钾(K4Fe(CN)6)溶于去离子水并稀释至1 L,贮于棕色瓶中。 试剂C:1.5 g 硫酸铁铵(NH4SO4Fe2(SO4)2·H2O)、1 g十二烷基硫酸钠(C12H25O4SNa)和4.2 ml浓硫酸溶于50℃去离子水,冷却后稀释至1 L。 4)水合葡萄糖溶液:28 mg水合葡萄糖溶于少量去离子水中,并定容至1 L。 二、仪器设备 恒温培养箱,水浴锅,分光光度计,搅拌器,三角瓶 三、操作步骤 取10.00 g(耕地)或5.00 g(林地)新鲜土壤(<2 mm)于100 ml三角瓶中,加15 ml 醋酸缓冲液和15 ml CMC溶液,盖上塞子,于50℃下培养24 h,过滤。同时做空白对照,但在培养结束时才加入15 ml CMC溶液,并迅速过滤。 取2.00 ml滤液于50 ml容量瓶中,并用去离子水定容至刻度。吸取2.00 ml稀释液于20 ml试管中,加2.00 ml还原糖试剂A和2.00 ml还原糖试剂B,盖紧混匀,在100℃水浴中加热15 min 后,立即至于20℃水中冷却5 min。加10.00 ml还原糖试剂C,混匀,20℃下静置显色60 min,于690 nm波长处比色测定(要求在30 min内完成)。 标准曲线:吸取0,0.1,0.2,0.3,0.4,0.5,0.6,0.7,0.8,0.9,1.0 ml水合葡萄糖溶液,用去离子水稀释至2 ml,同上加入还原糖试剂A、B、C后,比色测定还原糖含量。c) 空白: 无土空白:不加土样,其余操作与样品试验相同,整个试验设置一个,重复一次。 无基质空白:以等体积水代替基质,每个土样设置一个。 四、结果计算 土壤纤维素酶活性(μg·g-1·(24 h)-1)=(C*V*f)/ dwt 式中C为样品的葡萄糖含量(μg·ml-1);V为土壤溶液体积(30 ml);f为稀释倍数(25);

甜蜜素测定方法

甜蜜素测定方法 1实验原理 气象色谱法测定甜蜜素是国标中的第一法,测定原理,是用亚硝酸钠分解食品中的甜蜜素,产生的环己醇在硫酸的介质中与亚硝酸钠作用,生成环己醇亚硝酸酯,该物质在氢火焰中有良好的响应值,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 2实验步骤 取样品2克左右,需要提取打碎成粉末或者最大程度的剪碎,加入蒸馏水25ml在30摄氏度水浴中超声提取甜蜜素45mins,同时做空白实验、对照实验(加入甜蜜素标准品)和回收率实验(炒货样品最好每个都做回收,蜜饯样品可使用一个回收率进行计算),45mins 结束后,加入5ml浓度为100g/L的硫酸在30°中稳定10mins,取出置于4摄氏度冰水浴中5mins,随后加入5ml正己烷(4℃)封住液面,防止而后产生的衍生物环己基氨基磺酸酯挥发,再加入5ml浓度为50g/L的亚硝酸钠,封管,缓慢摇动,放入冰水浴中,反应开始前10mins内不要剧烈摇动,后20mins内,每5mins左右漩涡震荡一次,冰水浴的时间总共30mins,从冰水浴中取出后,加入氯化钠饱和溶液2.5ml,离心,取上清,上机分析。 3工作曲线制作 分别加入取配置好的实验室级别标准溶液于50ml离心管中,加入量参考表1,定溶到同一刻度,标准溶液浓度为5mg/ml,按上述方法进行操作,得到工作曲线。由于平时日检的产品的甜蜜素含量基本在1mg/g到5mg/g这个区间,尤其在1mg/g到2mg/g的产品居多,所以,我们有针对性的将这两个区间的点加入的相对密集,以便于准确的得到产品的甜蜜素含量。如表1所示,标准溶液配制时间为20140505,标准溶液浓度为5.2340mg/ml。

气相色谱法测定苯系物..

气相色谱法测定苯系物 093858 张亚辉 气相色谱法测定苯系物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气相色谱保留值定性及归一化法定量的方法和特点; 2、熟悉气相色谱仪的使用,掌握微量注射器进样技术。 二.实验仪器与试剂 1.GC-2000型气相色谱仪,4台 2.医用注射器,1支 3.苯、甲苯、二甲苯混合物 三?实验原理 气相色谱法是以气体(载气)作为流动相的柱色谱分离技术,它主要是利用物质的极性或吸附性质的差异来实现混合物的分离,它分析的对象是气体和可挥发的物质。 顶空气相色谱法是通过测定样品上方气体成分来测定该组分在样品中的含量,常用于分析聚合物中的残留溶剂或单体、废水中的挥发性有机物、食品的气味性物质等等,其理论依据是在一定条件下气相和液相(固相)之间存在着分配平衡。顶空气相色谱分析过程包括三个过程:取样,进样,分析。根据取样方式的不同,可以把顶空气相色谱分为静态顶空气相色谱和动态顶空气相色谱。本实验采用静态顶空气相色谱法。 色谱定量分析,常用的方法有峰面积(峰高)百分比法、归一化法、内标法、外标法和标准加入法。本实验采用归一化法。归一化法要求所有组分均出峰,同时还要有所有组分的标准样品才能定量,公式如下:

f. * A X i ! - 100% ''A 1) 式中Xi代表待测样品中组分i的含量,Ai代表组分i的峰面积,fi代表组分i的校正因 子。 我们可以简单地认为各组分校正因子相同,则(1)因为所测样品为同系物, 式可化简为 A. x. — 100% .、A 载气携带被分析的气态混合物通过色谱柱时,各组分在气液两相间反复分 配,由于各组分的K值不同,先后流出色谱柱得到分离。 气相色谱的结构如下所述: (1)气路系统(Carrier gas supply) 气路系统:获得纯净、流速稳定的载气。包括压力计、流量计及气体净化装置。 载气:要求化学惰性,不与有关物质反应。载气的选择除了要求考虑对柱效的影响外,还要与分析对象和所用的检测器相配。 净化器:多为分子筛和活性碳管的串联,可除去水、氧气以及其它杂质。 (2)进样系统:进样器+气化室 液体进样器:不同规格的专用注射器,填充柱色谱常用10卩L;毛细管色谱常用1卩L ;新型仪器带有全自动液体进样器,清洗、润冲、取样、进样、换样等过程自动完成,一次可放置数十个试样。 气体进样器:推拉式、旋转式(六通阀)。 气化室:将液体试样瞬间气化的装置。无催化作用。 (3)柱分离系统 填充柱:内径2~4 mm,长1~3m,内填固定相; 毛细管柱:内径0.1~0.5mm,长达几十至100m,涂壁固定液毛细管柱因渗透性好、传质快,因而分离效率高(n可106)、分析速度快、样品用量小。 柱温:是影响分离的最重要的因素。(选择柱温主要是考虑样品待测物沸点和对分离的要求。)柱温通常要等于或略低于样品的平均沸点(分析时间20-30min);对宽沸程的样品,应使用程序升温方法。 (4)检测系统 检测器是气相色谱仪的关键部件。实际应用中,通常采用热导检测器仃CD)、氢 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电子捕获检测器(ECD)等,本实验选用热导检测器的结构,

气相色谱法测定环氧乙烷.doc

气相色谱法测定 明胶空心胶囊中环氧乙烷 摘要: 目的:对生产的明胶空心胶囊中环氧乙烷测定气相色谱法进行方法验证;方法:定性除了采用传统的对照品保留时间定性又采用了供试品加标定性和双柱定性,定量采用加标回收率验证方法准确性,方法精密度采用RSD%验证;结论:定性采用保留时间定性、DB-624色谱柱和PLOT/Q色谱柱双柱定性和加标定性,方法定性互相验证正确。定量加标回收率为98.44~99.98%,方法准确。方法精密度RSD%为3.6~4.1,方精密度好可靠。 引言: 依据《中国药典》(2010版)正文第二部分1204页明胶空心胶囊中环氧乙烷的测定气相色谱法,实验人员照残留溶剂测定法(附录ⅧP第二法附录61页)实验。采用了HP-5、DB-W AX、DB-624和PLOT/Q色谱柱实验(都是方法规定的色谱柱)。其中HP-5和DB-W AX均难以有效分离广生生产的供试品中的干扰峰,改用固定液为(6%)氰丙基苯基(94%)二甲基聚硅氧烷DB-624毛细管柱实现了基线分离,试验了供试品加标定性,加标回收率,加标RSD%。之后,依照残留溶剂测定法“附注(3)干扰峰的排除”又在另一根截然不同的气-固色谱柱做了实验。PLOT/Q色谱柱固定相为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型的高分子多孔小球。两者检验结果一致,排除了测定中有共出峰的干扰。 1 实验部分 1.1仪器与试剂 Agilent 7890A GC/FID ; GC Chemstation (B.04.01) 工作站;Agilent 7694E顶空进样 器。对照品:环氧乙烷(浓度5mg/ml,美国Accustandard);溶剂:水(实验室超纯水);供试品:明胶空心胶囊(广生胶囊提供)。 1.2色谱条件 ①色谱条件 色谱柱:DB-624毛细管柱(30m*0.53mm*3.0um),固定相:(6%)氰丙基苯基(94%)二甲基聚硅氧烷;柱温:40℃保持5min,升温速率25℃/min,上升到150℃终止程序升温,后运行温度230℃,后运行时间3 min;载气流速:5mL/min。 汽化室:汽化室110℃,分流比1:1。 检测器:260℃,氢气40mL/min,空气400mL/min,尾吹33 mL/min。

范式法测定纤维素

原理 采用范氏(Van Soest)的洗涤纤维分析法测定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原理: 植物性饲料经中性洗涤剂煮沸处理,不溶解的残渣为中性洗涤纤维,主要为细胞壁成分,其中包括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和硅酸盐。植物性饲料经酸性洗涤剂处理,剩余的残渣为酸性洗涤纤维,其中包括纤维素、木质素和硅酸盐。酸性洗涤纤维经72%硫酸处理后的残渣为木质素和硅酸盐,从酸性洗涤纤维值中减去72%硫酸处理后的残渣为饲料的纤维素含量。将72%硫酸处理后的残渣灰化,在 灰化过程中逸出的部分为酸性洗涤木质素(ADL)的含量。 试剂的配制 中性洗涤剂(3%十二烷基硫酸钠):准确称取18.6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C10H14O8Na2?2H2O,分析纯)和6.8g硼酸钠(Na2B4O7?10H2O,分析纯)放入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加热溶解后, 再加入30g十二烷基硫酸钠(C12H25NaO4S,分析纯)和 10ml乙二醇乙醚(C4H10O2,分析纯);再称取4.56 g无水磷酸氢二钠(Na2HPO4,分析纯)置于另一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微微加热溶解后,倒入前一个烧杯中,在容量瓶中稀释至1000ml,其中pH 值约为6.9~7.1(pH值一般勿需调整); 1N 硫酸:量取约27.87 ml浓硫酸(分析纯,比重1.84,98%),徐徐加入已装有500ml蒸馏水的烧杯中,冷却后注入1000ml容量瓶定容,标定;酸性洗涤剂(2%十六烷三甲基溴化铵):称取20g十六烷三甲基溴化铵(CTAB,分析纯)溶于1000ml1N硫酸,必要时过滤; 中性洗涤纤维测定 准确称取1.0000g样品(通过40目筛)置于直筒烧杯中,加入100ml中性洗涤剂和数滴十氢化萘及0.5g无水亚硫酸钠。将烧杯套上冷凝装置于电炉上,在5~10min内煮沸,并持续保持微沸60min。煮沸完毕后,取下直筒烧杯,将烧杯中溶液倒入安装在抽滤瓶上的已知重量的玻璃坩埚中进行过滤,将烧杯中的残渣全部移入,并用沸水冲洗玻璃坩埚与残渣,直洗至滤液呈中性为止。用20ml丙酮冲洗二次,抽滤。将玻璃坩埚置于105℃烘箱中烘2h后,在干燥器中冷却30 min称重,直称至恒重。 酸性洗涤纤维测定 准确称取1.0000g样品(通过40目筛)置于直筒烧杯中,加入100 ml酸性洗涤剂和数滴十氢化萘及0.5g无水亚硫酸钠。将烧杯套上冷凝装置于电炉上,在5~10min内煮沸,并持续保持微沸60min。趁热用已知重量的玻璃坩埚抽滤,并用沸水反复冲洗玻璃坩埚及残渣至滤液呈中性为止。用少量丙酮冲洗残渣至抽下的丙酮液呈无色为止,并抽净丙酮。将玻璃坩埚置于105℃烘箱中烘2h后,在干燥器中冷却30 min称重,直称至恒重。 酸性洗涤木质素和酸不溶灰分(AIA)测定将酸性洗涤纤维加入72%硫酸,在20℃消化 3h后过滤,并冲洗至中性。消化过程中溶解部分为纤维素,不溶解的残渣为酸性洗涤木质素和酸不溶灰分,将残渣烘干并灼烧灰化后即可得出酸性洗涤木质素和酸不溶灰分的含量。 结果计算 中性洗涤纤维含量的计算:NDF(%)=(W1-W2)/ W×100 式中: W1—玻璃坩埚和NDF重(gW2—玻璃坩埚重(g) W—试样重(g) 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的计算:ADF(%)=(G1-G2)/G×100 式中: G1—玻璃坩埚和ADF重(g) G2—玻璃坩埚重(g) W—试样重(g) 半纤维素含量的计算:半纤维素(%)=NDF(%)-ADF(%) 纤维素含量的计算:纤维素=ADF(%)-经72%硫酸处理后的残渣(%)

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

第六章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 第一节毛细管气相色谱仪 现代的实验室用的气相色谱仪大都既可用作填充柱气相色谱又可用作毛细管色谱仪。毛细管色谱仪应用范围广,可用于分析复杂有机物,如石油成分,天然产物,环境污染,农药残留等。图6-1是毛细管气相色谱仪示意图,与填充柱色谱仪比,毛细管色谱仪在柱前多一个分流-不分流进样器,柱后加一个尾吹气路。由于毛细管柱体积很小,柱容量很小,出峰快,所以死体积一定要小,要求瞬间注入极小量样品,因此柱前要分流。对进样技术要求高,对操作条件要求严。尾吹的目的是减小死体积和柱末端效应。毛细管柱对固定液的要求不苛刻,一般2-3根不同极性的柱子可解决大部分的分析问题。毛细管柱一般配有响应快,灵敏度高的质量型检测器。 高分辨率毛细管气相色谱仪的三要素是:要选择好的毛细管柱及最佳分析条件;按样品选择合适的毛细管进样系统;选择高性能的毛细管气相色谱仪。 图6-1 毛细管气相色谱仪示意图 第二节毛细管色谱柱 1957年,美国科学家Golay提出毛细管柱的气相色谱法。Golay称毛细管色谱柱为开管柱。因这种色谱柱中心是空的。毛细管柱是内径为Φ0.1-0.5mm左右、长度为10-300m的毛细柱,虽然每米理论板数约为2000-5000,与填充柱相当,但由于柱子很长,总柱效可高达106。 一、毛细管色谱柱组成 通常来说,一根毛细管色谱柱由管身和固定相两部分组成。管身采用熔融二氧化硅(熔融石英),通常在其表面涂上一层聚酰亚胺保护层。涂层后的熔融石英毛细管呈褐色:但是涂层后的毛细管之间

的颜色却不尽相同。色谱柱的颜色对于其色谱性能没有什么影响。经过持续的较高温度处理后.聚酰亚胺涂层管的的温度会变得比以前更深:标准的聚酰亚胺涂层管熔融石英管的温度上限为360℃,高温聚酰亚胺涂层管的温度上限为400℃。固定相种类很多,大部分的固定相是热稳定性好的聚合物,常用的有聚硅氧烷和聚乙二醇。另外还有一类是小的多孔粒子组成的聚合物或沸石(例如氧化铝、分子筛等)。 熔融石英管的内表面会用一些化学方法进行处理,尽量的减小样品和管壁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所用的试剂和处理方法一般是依据将要涂在内壁上的固定相种类来确定的。硅烷化处理则是最为常用的处理方式,使用硅烷类的试剂和管壁内表面上的硅基醇基团进行反应,使其变为甲基硅烷基或苯甲基甲基硅烷基。 当实验要求更高的使用温度时,我们可以来用不锈钢毛细柱来代替熔融石英毛细柱。不锈钢毛细柱在使用温度(耐高温)及日常维护(不易折断等)的性能和指标上都优于熔融石英毛细柱。但是不锈钢材质的惰性没有熔融石英好,它可以和许多的化合物相互作用,产生反应。所以通常可以用化学方法对其进行处理,或者是在它的内壁再涂上薄薄的一层熔融石英,以增加不锈钢管的隋性:经过适当处理后,不锈钢毛细柱的惰性与熔融石英毛细柱的不相上下。 二、毛细管色谱柱固定相 (一)气-液色谱固定相 1.聚硅氧烷 聚硅氧烷有优良的稳定性, 用途广,是目前最为常用的固定相。标准的聚硅氧烷是由许多单个的硅氧烷重复联接构成,每个硅原子与两个功能基团相连,功能基团的类型和数量决定了固定相总体类型和性质,常见的四种功能基团为甲基、氰丙基、三氟丙基和苯基。最基本的聚硅氧烷是由100%甲基取代的。当有其他种类的取代基出现时,该基团的数量将由一个百分数来表示。例如:5%二苯基—95%二甲基聚硅氧烷表示其包含有5%的苯基基团和95%的甲基基团。“二”是表示每个硅原子包含有两个特定基团,但当两个特定基团完全相同时,我们有时也会省略这种叫法。如果甲基的百分数没有表征,则表示它的含量可能是100%(如50%苯基—甲基聚硅氧烷表示甲基的含量为50%)。有时我们可能对氰丙基苯基的百分含量产生错误的理解,如14%氰丙基苯基—二甲基聚硅氧烷表示的是其含有7%氰丙基和7%苯基(另有86%的甲基),因为一个氰丙基和一个苯基连接于同一个硅原子上,所以14%是一种加和的表征方式。 我们有时会用低流失来表征一类固定相。这一类固定相是在硅氧烷聚合物中链接一定数量的苯基或苯基类的基团,通常我们称之为“亚芳基”。由于它们的加入,聚合物的链接变得更加坚固稳定,保证了在较高温度时,固定相不会产生降解。也就是说,进一步降低了色谱柱的柱流失,提高了色谱柱的使用温度。与原始的非亚芳基类型的固定相相比,亚芳基固定相不仅拥有相同的分离指数,而且在色谱柱的维护等方面也有许多的调整(例如SE-52和SE-54)。尽管同类普通型和低流失型固定相的分离性能相同或极为相似,但是在某些方面还有微小的区别。另外,我们也使用一些独特低流失固定相。 2.聚乙二醇 聚乙二醇是另外一类广泛应用的固定相。有时我们称之为“WAX”或“FFAP”。聚乙二醇不像聚硅氧烷那样有多种取代基团,它是100%固定基质的聚合物。相对于聚硅氧烷,聚乙二醇固定相色谱柱的寿命较短,而且容易受温度和环境(有氧环境等)的影响。另外,聚乙二醇固定相在相应的GC实验条件下需保持液态。但由于其独特的分离性能,聚乙二醇仍是我们常用的固定相之一。

纤维素含量的测定

纤维素的测定------比色法 纤维素由葡萄糖基组成,它是组成植物细胞壁的基本成分。其含量的多少关系到植物的机械组织是否发达,作物抗倒伏、抗病虫害的能力是否较强,并且影响到粮食作物、纤维作物和蔬菜作物等的产量和品质。 在各种粮食中纤维素的含量各不相同,与籽粒皮层厚薄成正比。同种粮食中,原粮纤维素 维素含量最高,加工粗加工精度越高,纤维素含呈越少,如小麦标准粉约O.7%.稻谷约9.0%,糙米约1.0%,白米约0 4%。因此,根据纤维素的含量的测定,可以判别籽粒皮层的厚薄,粮食加工精度高低和营养价值评估。 纤维素的测定方法有酸碱醇醚法、酸性洗涤剂法、碘量法及比色法。第一个是国标法,但比较繁琐,后者操作比较简单。 一、方法原理 纤维素是由葡萄糖基组成的多糖,在酸性条件下加热使其水解成葡萄糖。然后在浓硫酸作用下,使单糖脱水生成糠醛类化合物。利用蒽酮试剂与糠醛类化合物的蓝绿色反应即可进行比色测定。 二、仪器和试剂 1.主要仪器恒温水浴、冰罐、电炉、玻璃坩埚、漏斗、定时钟、分光光度计等。 2.试剂60%H2SO4溶液、浓H2SO4。 2%蒽酮试剂:2g蒽酮溶解于100rnl乙酸乙酯中,贮置于棕色试剂瓶中。 纤维素标准液:准确称取100mg纯纤维素,放入100Inl量瓶中,将量瓶放入冰浴中,然后加冷的60%H2SO4 60—70ml,在冷的条件下消化处理20—30min,然后用60%H2SO4稀释至刻度,摇匀。吸取此液5.0ml放入另一50ml量瓶中,将量瓶放入冰浴中,加蒸馏水稀释刻度,则每毫升含100μg纤维素。 三、操作步骤 1.绘制纤维素标准曲线 (1)取6支小试管,分别放入0、0.40、0.80、1.20、1.60、2.00ml纤维素标准液。然后分别加入2.00、1.60、1.20、0.80、0.40、0ml蒸馏,摇匀。则每管依次含纤维素0、40、80、120、160、200μg。 (2)向每管加0.5ml%蒽酮试剂,再沿管壁加5.0ml浓H2SO4,塞上塞子,微微摇动,促使乙酸乙酯水解,当管内出现蒽酮絮状物时,再剧烈摇动促进蒽酮溶解,然后立即放入沸水浴中加热10min ,取出冷却。 (3)在分光光度计上620urn波长下比色,测出各管消光值。 (4)以所测得的消光值为纵坐标,以纤维素含量为横坐标,绘制纤维素标准曲线。 2.样品的测定 (1)准确称取风干的样品100mg,放入100rnl量瓶中,将量瓶放入冰浴中,加冷的60%H2SO4。60—70ml,在冷的条件下消化处理半小时,然后用60%H2SO4。稀释至刻度,摇匀,用玻璃坩埚漏斗过滤。 (2)吸取上述滤液5.0ml,放入5ml量瓶中,将量瓶置于冰浴中,加蒸馏水释至刻度,摇匀。 (3)吸取上液2.0ml,加0.5ml 2%蒽酮试剂,再沿管壁加5.0ml浓H2SO4,盖上塞子,以后操

ASTM-D4492-03气相色谱法测定苯

ASTM-D4492-03气相色谱法测定苯

ASTM D4493-03 气相色谱法测定苯 1.范围 1.1此法通过气相色谱对苯的分离,测定苯在常态下存在的微量杂质。 1.2此法适于测定非芳香族杂质质量含量在0.001-0.200 wt%,即苯的质量含量高于99.80 wt%。 1.3此法适于测定苯中芳香族杂质质量含量在0.001-0.010 wt%。 1.4此方法的应用条件:为达到结果的一致性,应确定一种最接近于PRACTICE E29 的方法。 1.5该标准并不意味着考虑到了所有的安全因素,若有的话,结合它的应用,操作员的责任是用该标准建立一套安全健康的习惯,并在使用前确定和调整好该习惯,至于特殊危险报告请看第8部份。 2.方法概要 2.1在一个已知量的内标物中加入样品,少量的混合物被注入装配有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及毛细管柱的色谱仪中。 2.2各杂质峰和样品峰通过电子积分测量,各杂质浓度是通过计算杂质峰与总峰面积的比率得出的,纯度地通过从100.00 wt%减去杂质的百分率得出的,结果用质量百分率表示。 3.意义及用途 3.1此法适用于测定成品苯中各杂质的含量,控制苯生产过程中的总体质量,通常包含杂质有含9个碳以下的非芳香族化合物、8个碳的芳香族化合物及1,4-二氧杂环乙烷。 3.2如果不知道杂质的含量就不能确定苯的绝对纯度,D852通常认为是绝以纯度的检测方法。 4.测定的干扰 4.1由于沸点低于138℃,苯是典型在自然分解的产物,自然分解为非芳烃、甲苯、8个碳的芳香族化合物,1,4-二氧杂环乙烷。通过选择柱使已知的杂质分离完全。 4.2该标准必须使各杂质峰、苯和内标峰完全分离。

淀粉和纤维素含量的测定

一、淀粉含量的测定(旋光法) (一)实验目的 1.熟习旋光仪的使用方法。 2.了解旋光仪测定淀粉的原理并掌握其具体方法。 (二)实验原理 淀粉(starch)是植物的主要能量贮藏物质,主要存在于种子、块根和块茎中。淀粉不仅是重要的营养物质,并且在工业上的应用也很广泛。 将磨细的含淀粉样品与酸性氯化钙溶液共煮,可使样品中淀粉轻度水解,同时由于钙离子与淀粉分子上的羟基络合,使淀粉分子充分地分散到溶液中,成为淀粉溶液。淀粉分子具有不对称碳原子,因而具有旋光性,利用旋光仪测定淀粉溶胶的旋光度(α),旋光度的大小与淀粉的浓度成正比,据此可以求出淀粉含量。 应注意的是,酸性氯化钙溶液必须保持pH 值2.30,密度1.30,加时间的长短也要控制在一定范围,以保证各种不同来源的淀粉溶液的比旋度[α]恒定不变(20℃)。样品中其他旋光性物质(如糖分)必须预先除去。 (三)仪器、原料和试剂 仪器 植物样品粉碎机、离心机、分析天平;粗天平、旋光仪及附件、三角瓶、分样筛(100目)、布氏漏斗、抽滤瓶及真空泵、离心管、小电炉。 原料 面粉或其他风干样品 试剂 1. 醋酸—氯化钙溶液: 500g 氯化钙溶于600mL 蒸馏水中,过滤至澄清,用比重计在20℃条件下调节比重 1.3左右,再滴加冰乙酸调pH 为 2.3。 2. 30%ZnSO4溶液 3. 15%K4Fe(CN)溶液 (四)操作步骤 1.样品准备 (1)称样脱脂:将样品风干、研磨,通过100目筛,精确称取约2.5g 样品细粉(要求含 淀粉约2g),置于离心管内,加乙醚数mL 到离心管内,用细玻棒充分搅拌,离心,倾出上清液,再加入乙醚如此操作数次,以去除样品的大部分油脂、色素等成分(因油脂的的存在会使以后淀粉溶液的过滤困难)。 收集上清液以备回收乙醚。大多数谷物样品含脂肪较少,可免去这个脱脂手续。 (2)抑制酶活性:加含有氯化高汞的乙醇溶液10mL 到离心管内,充分搅拌,然后离心, 倾去上清液,得到沉淀物。 (3)脱糖:加80%乙醇10mL 到离心管中,充分搅拌以洗涤沉淀物(每次都用同一玻棒), 离心,倾去下清液。重复洗涤数次以去除可溶性糖分。 2. 溶提淀粉 (1)加醋酸-氯化钙:先用醋酸氯化钙溶液约10mL 加到装有脱脂样品的离心管中,搅 拌后全部倾入250mL 三角瓶内,再用醋酸氯化钙溶液50mL 分数次洗涤离心管,洗涤液并入三角瓶内,搅拌玻棒也转移到三角瓶内。 (2)煮沸溶解:先用蜡笔标记液面高度,直接置于加有石棉网的小电炉上,在5min 内 快速煮沸,保持沸腾15~17min,立即取下三角瓶,置流水中冷却。煮沸过程中要时加搅拌并调节温度,防止烧焦或泡沫涌出瓶外,必要时加水保持液面高度。

气相色谱法测定苯系物___作业指导书

气相色谱法测定苯系物 作业指导书 (依据标准:GB/T14677-1993、 GB11890-89) 分析方法: GB14677-93 、GB11890-89 1概述 本方法选用SE-30毛细管柱,用二硫化碳萃取样品中的苯系物,用FID检测, 能同时检测样品中7种苯系物。 1.1分析对象、范围 本方法分析工业废水、地表水、废气中的苯系物,测定范围0.05mg/L~12mg/L 。 1.2 方法依据 本方法参照水质苯系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GB11890-89 及<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EPA 8010法。 1.3检出限 水样测定检出限0.05mg/L,气样测定检出限0.004mg/m3~0.010mg/m3。 1.4存在和干扰 1.4.1二硫化碳中若有苯系物检出,应做硝化提纯处理; 1.4.2如萃取过程中产生乳化形象,可在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无水硫酸钠破乳; 1.4.3样品采集后应尽快分析,如不能及时分析,可在4℃冰箱内保存,不得超

过14天。 1.5仪器设备简介 GC-14A气相色谱仪,具FID检测器; 2.气样的前处理方法 用沙轮将采样管割开,采样管中的活性碳倒入具塞试管,加入2mL二硫化碳,振荡2min,放置20min,进样分析。 3样品净化 如水样中有悬浮物,样品应进行过滤。 4数据检测 4.1具体材料 4.1.1载气:氮气,纯度 99.9% ; 4.1.2燃气: 氢气; 4.1.3助燃气: 空气; 4.1.4 色谱柱 SE-30毛细管柱 4.2试剂 4.2.1二硫化碳 使用分析纯二硫化碳,如二硫化碳中有苯系物检出,应做硝化提纯处理,具体方法是:在1000mL吸滤瓶中加入200mL二硫化碳,加入50mL浓硫酸,置电磁搅拌器上,另取盛有50mL浓硝酸的分液漏斗置于吸滤瓶口,打开电磁搅拌器,抽真空升温至45℃,从分液漏斗向溶液中滴加硝酸,静止5min,如此交替进行30min,将溶液转移到500mL分液漏斗中,水洗。 4.2.2无水硫酸钠 350℃加热4小时,冷却后放在干燥器中保存。 4.3仪器操作条件 苯系物测定的仪器操作条件: 进样器温度: 120℃检测器温度:150℃柱温:65-150℃ 氮气流量:30mL/min 空气流量: 400mL/min 氢气流量:40mL/min 4.4样品分析

纤维素含量的测定

纤维素的测定比色法 纤维素由葡萄糖基组成,它是组成植物细胞壁的基本成分。其含量的多少关系到植物的机械组织是否发达,作物抗倒伏、抗病虫害的能力是否较强,并且影响到粮食作物、纤维作物和蔬菜作物等的产量和品质。 在各种粮食中纤维素的含量各不相同,与籽粒皮层厚薄成正比。同种粮食中,原粮纤维素 维素含量最高,加工粗加工精度越高,纤维素含呈越少,如小麦标准粉约0. 7% .稻谷约9.0%,糙米 约 1.0%,白米约0 4%。因此,根据纤维素的含量的测定,可以判别籽粒皮层的厚薄,粮食加工精度高低和营养价值评估。 纤维素的测定方法有酸碱醇醚法、酸性洗涤剂法、碘量法及比色法。第一个是国标法,但比较繁琐,后者操作比较简单。 一、方法原理纤维素是由葡萄糖基组成的多糖,在酸性条件下加热使其水解成葡萄糖。然后在浓硫酸作用下,使单糖脱水生成糠醛类化合物。利用蒽酮试剂与糠醛类化合物的蓝绿色反应即可进行比色测定。 二、仪器和试剂 1. 主要仪器恒温水浴、冰罐、电炉、玻璃坩埚、漏斗、定时钟、分光光度计等。 2. 试剂60% H2S04 溶液、浓H2S04。 2%蒽酮试剂:2g蒽酮溶解于100rnl乙酸乙酯中,贮置于棕色试剂瓶中。 纤维素标准液:准确称取100mg 纯纤维素,放入100Inl 量瓶中,将量瓶放入冰浴中,然后加冷的 60% H2SO4 60—70ml,在冷的条件下消化处理20—30min,然后用60% H2SO4稀释至刻度,摇匀。吸取此液 5.0ml放入另一50ml量瓶中,将量瓶放入冰浴中,加蒸馏水稀释刻度,则每毫升含100⑷纤维素。 三、操作步骤 1 .绘制纤维素标准曲线 (1)取6支小试管,分别放入0、0.40、0.80 1.20 1.60、2.00ml纤维素标准液。然后分别加入 2.00 1.60 1.20、0.80 0.40、0ml 蒸馏,摇匀。则每管依次含纤维素0、40、80、120、160、200? (2)向每管加0. 5ml%蒽酮试剂,再沿管壁加5. 0ml浓H2SO4,塞上塞子,微微摇动,促使乙酸乙酯水解,当管内出现蒽酮絮状物时,再剧烈摇动促进蒽酮溶解,然后立即放入沸水浴中加热10min , 取出冷却。 ( 3)在分光光度计上620urn 波长下比色,测出各管消光值。 (4)以所测得的消光值为纵坐标,以纤维素含量为横坐标,绘制纤维素标准曲线。 2.样品的测定 (1)准确称取风干的样品100mg,放入 100rnl量瓶中,将量瓶放入冰浴中,加冷的60% H2SO4。60—70ml,在冷的条件下消化处理半小时,然后用60% H2SO4。稀释至刻度,摇匀,用玻璃坩埚漏斗过 滤。

食品中甜蜜素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测定法

食品中甜蜜素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测定法 【点击量】1001 【日期】2007-12-13 16:17:07 目的:研究用毛细管气相色谱仪测定食品中甜蜜素的分析方法,以降低方法的检出限。 方法:将样品预处理后,在冰浴中用亚硝酸钠溶液和硫酸溶液将甜蜜素衍生,用正己烷提取后进氢火焰离 子化毛细管气相色谱仪检测。 结果: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025~1g/kg甜蜜素,检出限为215 ×10 -4g/kg,其RSD 为2.2% ~8.2% ,回收率为94% ~104%。 结论:应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甜蜜素,分辨率高,灵敏度高,检出限低,准确可靠。 目前许多出口商将食品或其中间产品出口日本、欧盟等国时,被要求其产品中不允许添加甜蜜素,其允许限要求小于0.005g/kg。由于有些生产厂家添加的甜蜜素非常少,用国家标准方法检不出如此低的含量。而产品出口到国外商检时,又被检出含有甜蜜素,这常常给出口企业带来许多麻烦和损失。针对这些情况,我们研究了用高灵敏度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甜蜜素的分析方法,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1材料与方法 1.1试剂 正己烷,色谱纯;氯化钠,分析纯; 50g/L 亚硝酸钠溶液(现用现配);100g/L 硫酸溶液。 1.2仪器 安捷伦6890型气相色谱仪,附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旋涡混合器;离心机;10μl微量注射器;粉碎机;100ml具塞大试管。 1.3实验方法 1.3.1样品处理液体试样:摇匀后直接称取20g样品置于100ml具塞大试管中。固体试样:糕点、饼干、面包类制成粉状样品;果脯、蜜饯、酱菜类用粉碎机打成粉状或匀浆状;称取10g样品于100ml具塞大试管中,加入20ml水,摇匀,浸泡1 h。记录样品称重m (g) 。 1.3.2试样衍生及提取将装有试样的100ml具塞大试管置冰浴中,加入5ml 50g/L 亚硝酸钠溶液, 5ml 100g/L 硫酸溶液,摇匀,在冰浴中放置30min,并经常摇动,然后准确加入10ml正己烷, 5g氯化钠,摇匀后置旋涡混合器上1 min (或振摇80次) ,待静止分层后移部分液体于10ml带塞离心管中进行离心分离。 1.3.3标准系列的配制取高含量的甜蜜素固体(通常含98%) ,用水溶解配成0.05、1、10 mg/ml的标准溶液。取3支100ml大试管, 加入20ml水, 分别加入以上3种标准液1ml,相当于分别0.05、1.0、10 mg标准物质,衍生测定。 1.3.4仪器测定将标准提取液进样1μl于气相色谱仪中,根据高、中、低浓度3个点的峰面积绘制标准曲线。将试样提取液同样进样1μl,测得响应值,从标准曲线中查出相应质量mx (mg) 。结果计算:试样中甜蜜素的含量X =mx/m , X单位为g/kg。 1.3.5色谱条件DB - FFAP毛细管柱: 30 m ×0.250 mm ×0.25μm (膜厚);进样口温度: 200℃,检测器温度: 220℃,色谱柱程序升温: 50℃, 3 min,以25℃/min 升至170℃;柱内载气流速: 1 ml/mi n;H2 流量: 33 ml/min; Air 流量: 300 ml/mi n;N2补偿流量: 30 ml/min;分流比: 10∶1。 2结果与讨论 2.1色谱条件的优化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条件及定量分析 指导老师:李建国 实验人:王壮 同组实验:陆潇、戈畅 实验时间:2016.4.18 一、实验目的 1.熟悉色谱分析的原理及色谱工作站的使用方法; 2、掌握气相色谱仪操作方法与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的原理; 3.用保留时间定性;用归一化法定量;用分离度对实验数据进行评价。 二、实验原理 不同组分在同一分离色谱柱上,在相同实验条件下有不同的保留行为,其保留时间的差异可以用来定性分析,每一组分的质量与相应色谱峰的积分面积成正比,因此可以公式计算,用归一化方法测定每一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 1122100A is i i A A A s s ns n f A w f A f A f A =?++???+% 本实验是用气相色谱测定乙酸乙酯、乙酸丁酯及其混合试样,检测器用FID 。用色谱软件进行谱图处理和定量计算,让学生掌握用已知物对照定性、用归一化法测定混合物组分定量的实验。 混和试样的成功分离是气相色谱法定量分析的前提和基础,衡量一对色谱峰分 离的程度可用分离度:12121()2 R R t t R W W -=?+,式中1R t 、2R t 和1W 、2W 分别指两组分的保留时间和峰底宽度,R=1.5时两组分完全分离,实际中R=1.0(分离度98%)即可满足要求。 三、仪器与试剂 仪器:GC7890F 型气相色谱仪、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 )、氮气钢瓶、空气钢瓶、氢气发生器,微量注射器、3mm x 200cm 的10% SE-54不锈钢分离柱。GC5400型气相色谱仪、空气发生器、氮气发生器、氢气发生器,微量注射器、15m 毛细管分离柱。 试剂:乙酸乙酯、乙酸丁酯标准试样及其未知混合试样。 四、实验内容 1.按操作说明书使色谱仪正常运行,并调节至如下条件: 柱温:110C ? 检测器温度:120C ? 气化温度:120C ? 载气、氢气和空气流量分别为30、50和200mL/min 。 2.分别改变柱温至80、90、100、110、120C ?。每改变一次柱温,注入0.5L μ混合

植物组织中纤维素含量的测定

植物组织中纤维素含量的测定 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纤维素含量的多少,关系到植物细胞机械组织发达与否。因而影响作物的抗倒伏,抗病虫害能力的强弱。测定粮食、蔬菜及纤维作物产品中纤维素含量是鉴定其品质好坏的重要指标。 一、原理 纤维素(cellulose)为β-葡萄糖残基组成的多糖,在酸性条件下加热能分解成β-葡萄糖。β-葡萄糖在强酸作用下,可脱水生成β-糠醛类化合物。β-糠醛类化合物与蒽酮脱水缩合,生成黄色的糠醛衍生物。颜色的深浅可间接定量测定纤维素含量。 二.材料、仪器设备及试剂 (一)材料:烘干的米、面粉或风干的棉、麻纤维。 (二)仪器设备:1. 小试管;2. 量筒;3. 烧杯;4. 移液管;5. 容量瓶;6. 布氏漏斗;7. 分析天平;8. 水浴锅;9. 电炉;10. 分光光度计。 (三)试剂:1. 60%H2SO4溶液;2. 浓H2SO4(AR);3. 2%蒽酮试剂:将2g蒽酮溶解于100ml乙酸乙酯中,贮放于棕色试剂瓶中;4. 纤维素标准液:准确称取100mg纯纤维素,放入100ml量瓶中,将量瓶放入冰浴中,然后加冷的60%H2SO460~70ml,在冷的条件下消化处理20~30min;然后用60%H2SO4稀释至刻度,摇匀。吸取此液5.0ml放入另一50ml 量瓶中,将量瓶放入冰浴中,加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则每ml含100μg纤维素。 三.实验步骤 (一)求测纤维素标准回归方程 1. 6支小试管,分别放入0,0.40,0.80,1.20,1.60, 2.00ml纤维素标准液,然后分别加入2.00,1.60,1.20,0.80,0.40,0ml 蒸馏水,摇匀,则每管依次含纤维素0,40,80,120,160,200μg。 2. 向每管加0.5ml 2%蒽酮,再沿管壁加5.0ml浓H2SO4,塞上塞子、摇匀,静置1min。然后在620nm下,求测不同含量纤维素溶液的吸光度。 3. 以测得的吸光度为Y值,对应的纤维素含量为X值,求得Y 随X而变的回归方程。 (二)样品纤维素含量的测定 1. 称取风干的棉花纤维0.2g于烧杯中,将烧杯置冷水浴中,加入60%H2SO460ml,并消化30min,然后将消化好的纤维素溶液转入100ml容量瓶,并用60%H2SO4定容至刻度,摇匀后用布氏漏斗过滤于另一烧杯中。 2. 取上述滤液5ml放入100ml容量瓶中,在冷水浴上加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后用。

hplc检测甜蜜素含量的研究

HPLC检测甜蜜素含量的研究 HPLC检测甜蜜素含量的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甜蜜素含量的方法。方法因为GB/T5009.97-2003方法中气相色谱法很容易造成含环己醇及环己基的类似物质可能与亚硝酸钠反应生成环己醇亚硝酸酯,造成假阳性,所以,笔者选用C18色谱柱(4.6mm×250 mm,5 μm),以甲醇-水:(80+20)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为314 nm。结果甜蜜素在2~100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04%,RSD=4.1%(n=6)。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准确,重复性好,精密度高。 关键词:甜蜜素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 甜蜜素(环已基氨基磺酸钠)是我国广泛使用的甜味剂之一,已应用于食品加工业、农业等各领域。由于过多的食用甜蜜素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实际使用中应严格控制其添加量。 目前甜蜜素的检测采用的标准是GB/T 5009.97,该标准适用于食品中甜蜜素的通用检测的方法,但是白酒等类似食品中甜蜜素的检测若是采用此方法会导致某些食品中环己醇及环己基的类似物质可 能与亚硝酸钠反应生成环己醇亚硝酸酯,而被误认为是环已基氨基磺酸钠与亚硝酸钠的反应,造成其中含有甜蜜素的假象,因此通用甜蜜素的检测方法GB/T 5009.97不适用于白酒一类食品含有环己醇及环己基的类似物质中甜蜜素的检测。本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食品中甜蜜素的含量。 1仪器与试剂 1.1仪器 岛津系列高效液相色谱仪:LC-20AT二元泵,SPD-20A检测器; 1.2药品 甜蜜素标准品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除甲醇为色谱纯外其余均为分析纯 5%的硫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