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曼昆宏观经济学公式总结

曼昆宏观经济学公式总结

1.GDP(Y),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

Y=C+I+G+NX

▪封闭经济不进行国际贸易的国家:

Y=C+I+G

S是国民储蓄,T是政府得到的税收

私人储蓄:Y-T-C公共储蓄:T-G

Y-C-G=I=S=(Y-T-C)+(T-G)

▪开放经济,NCO为资本净流出

Y=C+I+G+NX

Y-C-G=I+NXS=I+NX

∵NX=NCO∴S=I+NCO,NX=NCO=S-I

2.GDP平减指数=×100

两个相连年份的通货膨胀率:

第二年的通货膨胀率=×100%

3.消费物价指数(CPI)

CPI=×100

第二年的通货膨胀率=×100%

4.把T年的美元换算成今年的美元的公式

今天美元的数量=T年美元的数量×

5.名义利率:通常公布的、未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校正的利率

真实利率: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校正过的利率

真实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6.生产函数是描述投入量与产出量之间关系的图表或等式:

Y=AF(L,K,H,N)

F()–是一个表示投入如何结合起来以生产产出的函数,“A”–技术水平

“A”乘以F(),因此技术进步(“A”的增加)会使经济可以用既定的投入组合生产出更多产量(Y)▪生产函数有规模收益不变的特征:所有投入数量增加相同比例,产出也会增加那个相同的比例。所有投入数量翻一番(每种投入数量乘以2)会使产出也翻一番;所有投入数量增加10%(每种投入数量乘以1.1)会使产出也增加10%;如果我们把每种投入都乘以1/L,那产出

也会乘以1/L

2Y=AF(2L,2K,2H,2N)

1.1Y=AF(1.1L,1.1K,1.1H,1.1N)

Y/L=AF(1,K/L,H/L,N/L)

▪这个等式表示生产率(人均产出)取决于:技术水平(A),人均物质资本,人均人力资本,人均自然资源

7.劳动力=就业者人数+失业者人数

失业率=×100%

劳动力餐功率=×100%

8.货币乘数(银行体系中的存款与准备金的比率)的倒数公式:

经济中所有银行的准备金率R,则货币乘数=1/R

9.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数量论方程式

P表示物价水平(GDP平减指数),Y表示产量(真实GDP),M表示货币量,那么货币流通速度V 就是:V=(P×Y)/M→M×V=P×Y

10.净出口=一国的出口值-一国的进口值

11.真实汇率==(e×P)/P*

名义汇率e=P*/P

P:美国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消费物价指数

P*:国外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消费物价指数

e:美元和外国通货之间的名义汇率

12.短期总供给曲线

产量的供给量=自然产量率+α(实际物价水平-预期的物价水平)

13.支出乘数的公式

边际消费倾向(MPC):家庭额外收入中用于消费而不用于储蓄的比例

乘数:政府购买变动对总需求的影响

乘数=1/(1-MPC)

假如乘数=4,则政府支出1元会产生4元的对物品和劳务的需求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第33章--总需求与总供给)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 第12篇短期经济波动 第33章总需求与总供给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关于经济波动的三个关键事实 1.经济波动是无规律的且不可预测的 经济中的波动通常称为经济周期。经济波动与经济状况的变动是相对应的。当真实GDP 增长迅速时,经济状况就比较好。在这种经济扩张时期,大多数企业会发现,顾客很多,且利润在增长。当在衰退时期真实GDP减少时,大多数企业经历了销售和利润的减少。经济波动根本没有规律,而且几乎不可能较为准确地预测。 2.大多数宏观经济变量同时波动 真实GDP是最普遍地用于监测经济中短期变动的一个变量,因为它是经济活动的一个最全面的衡量指标。真实GDP既衡量了某一既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价值,也衡量了经济中所有人的总收入(根据通货膨胀调整过的)。 大多数衡量某种收入、支出或生产波动的宏观经济变量几乎是同时变动的。当真实GDP 在经济衰退中减少时,个人收入、公司利润、消费者支出、投资支出、工业生产、零售额、住房销售额、汽车销售额等也都减少。由于衰退是经济的总体现象,所以它们反映在宏观经济数据的许多来源上。虽然许多宏观经济变量同时变动,但它们波动的幅度并不相同。 3.随着产量减少,失业增加 当真实GDP减少时,失业率上升。因为当企业选择缩减其产品和劳务生产数量时,它们就会解雇工人,从而使失业大军扩大。 二、解释短期经济波动 1.古典经济学的假设 (1)古典二分法 古典二分法是把变量分为真实变量(衡量数量或相对价格的变量)和名义变量(按货币衡量的变量)。根据古典经济学理论,货币供给的变动影响名义变量,而不影响真实变量。 (2)货币中性 货币中性表示货币变动对实际经济变量没有影响,只对名义价格水平产生影响。在某种意义上税,在古典世界中货币无关紧要。物价变动是名义的,人们只关注货币实际购买力。 2.短期波动的现实性 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古典理论描述了长期世界,但并没有描述短期世界。在超过几年

曼昆经济学原理 重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经济学导论 1.稀缺:①指相对于人们无穷的欲望来讲,物品是稀少短缺的 ②稀缺性:是经济物品的显著特征之一;并不意味着稀少,而指不可以免费得到;要得到经济物品必须有其他经济物品交换 ③稀缺规律:商品一般是稀缺的,只能得到有限供应,必须通过价格或其他形式进行分配 ④稀缺原因:一定时期内(大前提),物品本身是有限的;利用物品进行生产的技术条件是有限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2.选择的机会成本: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后,所放弃的其他用途的最大利益 注:理论上讲是资源改做他用的各种可能中最优的选择,但由于信息不完全只能是其它使用中能获得的比较满意的选择 3.经济学十大原理: ①人们面临选择(人们为得到一样东西,就不得不放弃另一样东西)(效率是社会从稀缺性资源中获得的最多的东西,平等是把这些资源的成果公平的分给社会成员) ②机会成本(由于稀缺性,人们就要比较可供选择的方案的成本和收益) ③边际量(人们通过比较边际利益和编辑成本而做出抉择) ④激励(理性决策者会做出边际利益大于边际成本的决策) ⑤贸易会是每个人的状况越来越好(贸易可以使人们做最擅长的事) ⑥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法(家庭和企业→合意的市场结果;价格指引个别决策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实现了整个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结果) ⑦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市场失灵时即市场本身不能进行资源配置时,政府干预经济,可以促进效率和平等;外部性指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的影响) ⑧一国的生产水平取决于他的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生活水平的不同由于生产率不同) ⑨政府发行过多货币时,物价水平上升 ⑩社会面临通货膨胀和短期失业之间的权衡(↓↑) 第二章需求和供给 1.需求(人们愿意购买的商品数量) ①需求表 价格—数量组合A B C D E F G 价格(元)1234567 需求量(单位数)700600500400300200100 ②需求曲线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33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

第12篇短期经济波动 第33章总需求与总供给 33.1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关于经济波动的三个关键事实 (1)经济波动是无规律的且不可预测的。 (2)大多数宏观经济变量同时波动。 (3)随着产量减少,失业增加。 2.经济波动的基本模型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大多数经济学家用来解释经济活动围绕其长期趋势的短期波动的模型。 总需求曲线是表示在每一种物价水平时,家庭、企业和政府想购买的物品与劳务量的一条曲线。 总供给曲线是表示在每一种物价水平时,企业生产并销售的物品与劳务量的一条曲线。 3.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曲线表示在物价水平为既定时经济中需求的所有物品与劳务量。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这意味着,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经济的物价总水平下降会增加商品和劳务的需求量。 (1)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是: ①财富效应:物价水平下降增加了真实财富,鼓励消费支出。 ②利率效应:物价水平下降降低了利率,鼓励投资支出。 ③汇率效应:物价水平下降引起真实汇率贬值,鼓励净出口支出。 (2)总需求曲线会移动的原因是: ①消费引起的移动 在物价水平为既定时,使消费者支出增多的事件(减税、股市高涨)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在物价水平为既定时,使消费者支出减少的事件(增税、股市低落)使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②投资引起的移动 在物价水平为既定时,使企业投资更多的事件(对未来的乐观、由于货币供给增加引起的利率下降)都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在物价水平为既定时,使企业投资减少的事件(对未来的悲观、由于货币供给减少引起的利率上升)都使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③政府购买引起的移动 政府对物品与劳务购买的增加(对国防或高速公路建设支出更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政府对物品与劳务购买的减少(削减国防或高速公路支出)使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曼昆中级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4 失业

第四章、失业 第一节、失去工作,寻找工作,以及自然失业率 一、失业率 L代表劳动力,E代表就业工人数,U失业工人数 L=E+U →失业率是U/L 假设劳动力L是固定的,把注意力放在劳动力中的个体在就业E与失业U之间的转换上。设s代表离职率(rate of job separation),即每个月失去或离开自己的工作的就业者的比例。设f代表入职率(rate of job finding),即每个月找到工作的失业者的比例。离职率s和入职率f共同决定了失业率。 二、稳定状态下的失业率 第二节、失业的基本原因 失业的两个基本原因:工作搜寻和工资刚性 一、摩擦性失业 1、定义 由于劳动力缺乏流动性,信息交流不完全以及市场组织不健全所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一般发生在人们处于不同地区、职业或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因而工作不停变动的场合。 考虑到劳动力流动的寻常性,摩擦性失业是不可避免的。 2、产生的原因 ①产品需求引起的产品对劳动力需求的转变;②地区间劳动力需求的变动。

3、公共政策鱼摩擦性失业 (1)公共政策降低自然失业率 ①政府就业机构的信息提供;②政府资助再培训项目。 (2)公共政策提高自然失业率 ①失业保障项目→降低寻找新工作压力 二、结构性失业 1、定义 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其表现为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因为技能或所处地点不当,无法填补当前职位空缺。 2、引发结构性失业的原因 (1)最低工资法 当政府阻止工资下降到均衡水平时,政府就造成了工资刚性。对一些工人,特别是不熟练的工人和缺乏经验的工人,最低工资将他们的工资提高到均衡水平之上。因此,最低工资减少了企业对劳动的需求。 可以通过劳动收入所得税扣除→减少政府税收收入 (2)工会和集体议价 工会领导人与企业管理层之间的谈判,常常把工资提高到均衡水平以上。工会和工会化威胁引起的失业是不同群体的工人——局内人(insiders)与局外人(outsiders)——之间存在冲突的一个例子。 局内人:那些已经被企业雇佣的工人,一般都想使企业的工资保持在高水平; 局外人:失业者,承担了高工资的部分代价,因为他们在较低工资水平时可能会被雇佣。

曼昆宏观经济学公式总结

1.GDP(Y),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 Y=C+I+G+NX ▪封闭经济不进行国际贸易的国家: Y=C+I+G S是国民储蓄,T是政府得到的税收 私人储蓄:Y-T-C公共储蓄:T-G Y-C-G=I=S=(Y-T-C)+(T-G) ▪开放经济,NCO为资本净流出 Y=C+I+G+NX Y-C-G=I+NXS=I+NX ∵NX=NCO∴S=I+NCO,NX=NCO=S-I 2.GDP平减指数=×100 两个相连年份的通货膨胀率: 第二年的通货膨胀率=×100% 3.消费物价指数(CPI) CPI=×100 第二年的通货膨胀率=×100% 4.把T年的美元换算成今年的美元的公式 今天美元的数量=T年美元的数量× 5.名义利率:通常公布的、未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校正的利率 真实利率: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校正过的利率 真实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6.生产函数是描述投入量与产出量之间关系的图表或等式: Y=AF(L,K,H,N) F()–是一个表示投入如何结合起来以生产产出的函数,“A”–技术水平 “A”乘以F(),因此技术进步(“A”的增加)会使经济可以用既定的投入组合生产出更多产量(Y)▪生产函数有规模收益不变的特征:所有投入数量增加相同比例,产出也会增加那个相同的比例。所有投入数量翻一番(每种投入数量乘以2)会使产出也翻一番;所有投入数量增加10%(每种投入数量乘以1.1)会使产出也增加10%;如果我们把每种投入都乘以1/L,那产出

也会乘以1/L 2Y=AF(2L,2K,2H,2N) 1.1Y=AF(1.1L,1.1K,1.1H,1.1N) Y/L=AF(1,K/L,H/L,N/L) ▪这个等式表示生产率(人均产出)取决于:技术水平(A),人均物质资本,人均人力资本,人均自然资源 7.劳动力=就业者人数+失业者人数 失业率=×100% 劳动力餐功率=×100% 8.货币乘数(银行体系中的存款与准备金的比率)的倒数公式: 经济中所有银行的准备金率R,则货币乘数=1/R 9.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数量论方程式 P表示物价水平(GDP平减指数),Y表示产量(真实GDP),M表示货币量,那么货币流通速度V 就是:V=(P×Y)/M→M×V=P×Y 10.净出口=一国的出口值-一国的进口值 11.真实汇率==(e×P)/P* 名义汇率e=P*/P P:美国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消费物价指数 P*:国外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消费物价指数 e:美元和外国通货之间的名义汇率 12.短期总供给曲线 产量的供给量=自然产量率+α(实际物价水平-预期的物价水平) 13.支出乘数的公式 边际消费倾向(MPC):家庭额外收入中用于消费而不用于储蓄的比例 乘数:政府购买变动对总需求的影响 乘数=1/(1-MPC) 假如乘数=4,则政府支出1元会产生4元的对物品和劳务的需求

曼昆《宏观经济学》 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讲稿 第一篇宏观经济变量 第一章总产出 一、总产出核算的指标 1. 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 (1)国民生产总值(GN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由本地公民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和。GNP在统计时必须注意以下原则: 第一,GNP统计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 最终产品供人们直接使用和消费,不再转卖的产品和劳务。 中间产品作为生产投入品,不能直接使用和消费的产品和劳务。 第二,GNP是流量而非存量。 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或产生的变量。 存量是指某一时点上观测或测量到的变量。 第三,GNP按国民原则,而不按国土原则计算。 (2)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定时期内在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和。GDP与GNP的关系是: GDP = GN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 +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 2. 国民生产净值与国内生产净值 国民生产净值(NNP)与国内生产净值(NDP):GNP或GDP扣除折旧以后的余额。它们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财富存量新增加的部分。 3. 国民收入(NI):NNP或NDP扣除间接税后的余额。它入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生产要素收入,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 间接税指能够转嫁税负即可以通过提高商品和劳务的售价把税负转嫁给购买者的税收。这类税收一般在生产和流通环节征收,如增值税、营业税、关税等。 直接税指不能转嫁税负即只能由纳税人自己承担税负的税收。这类税收一般在收入环节征收,如所得税。 4. 个人收入(PI):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个人所得的全部收入。它是国民收入进一些必要的调整后形成的一个指标。 最主要的扣减项有: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障支付; 最主要的增加项有: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如失业救济、退休金、医疗补助等。 5.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收入扣除所得税以后的余额。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各级指标之间的关系是: GNP或GDP减折旧;等于—— NNP或NDP减间接税;等于—— NI减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障支付;加转移支付;等于—— PI减个人所得税;等于——DPI

曼昆中级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6 经济增长II:技术、经验和政策

第六章、经济增长II:技术、经验和政策 第一节、索洛模型中的技术进步 一、劳动效率 令E=劳动效率,则有Y=F(K,L×E)。 →L×E =有效工人的数量,由于劳动力L是按n的速率增长,每单位劳动的效率E是按g的速率增长,所以,有效工人的数量按(n+g)的速率增长 1、影响劳动效率的因素 ①技术进步,技术进步使每个劳动力实际上有了更多单位的劳动,这样的技术进步的作用类似于劳动人口的增长;②劳动力的健康、教育和技能。 2、劳动速率的增长 引起劳动效率E以不变的速率(亦即外生的比率)g 增长。 二、有技术进步的稳定状态 y = Y/LE = 有效工人的人均产出;k = K/LE = 有效工人的人均资本。 有效工人的生产函数:y = f(k);有效工人的储蓄和投资:s y = s f(k) Δk = s f(k) -(δ+n +g)k,(δ+n +g)k = 收支相抵时的工资 当Δk=0时,有稳定状态。 三、技术进步的效应 结论:技术进步会导致人均产出的持续增长。 四、技术进步下的黄金律水平 c*=y*-i*= f (k*) - (δ+ n + g) k*,当c*达到最大值时,有MPK=δ+n+g 。 第二节、从增长理论到增长经验研究 一、平衡的增长 在稳定状态,技术进步引起许多变量在稳定状态的值一起上升。这一性质被称为平衡的增长。 ①稳定状态,人均产出Y/L和人均资本产出K/L都以技术进步的速率g增长; ②在稳定状态,实际工资以技术进步的速率增长,而资本租赁价格不变。

二、趋同 世界上贫穷的国家或地区赶上世界富裕国家或地区的现象。 1、相同稳定状态的情形 相同的储蓄率、相同的人口增长率并能得到相同技术的各个经济会出现相同的稳定状态,在这种情况下,预期两个经济体趋同。它们都会达到同样的稳态收入水平→绝对趋同。(追赶效应) 2、不同稳定状态的情形 经济体有着不同的储蓄率或人口增长率不同。那么,稳态收入会不同,我们就不应当预期它们会趋同,此时,每一个经济体将达到它自己的稳定状态。 三、要素积累与生产效率正相关关系的解释 ①一个有效率的经济可能鼓励资本积累; ②资本积累可能引致较高的效率; ③要素积累与生产效率都受共同的第三个变量(如制度、通胀率)驱动。 第三节、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一、对储蓄率的评价 利用黄金规则来决定美国经济的储蓄率和资本存量是太高,太低还是正合适。用资本的边际产量MPK-δ和总产出增长率n+g进行比较可得。 二、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1、改变储蓄率 ①对于预算状况的调节;②对于税率、税基和税收优惠政策的调节。 2、配置投资 ①对所有类型的资本实行同样的税制,然后让市场配置资源; ②政府应该积极鼓励对特定类型资本或行业的资本进行投资(外部性衡量)。 3、鼓励技术进步 鼓励私人部门将资源用于技术创新。 ①专利制度给新产品发明者以暂时的垄断地位;②税收法规为进行研究和开发的企业提供了税收优惠;③政府机构直接资助大学里的基础研究 第四节、超越索洛模型:内生增长理论 一、基本模型 Y = A K,其中,A为资本边际产出,为常数,这个模型与索洛模型的关键差别: MPK是恒定的,而在索洛模型中MPK是递减的。 此时,有资本的运动方向:ΔK = s Y -δK

(完整)经济学原理第7版(曼昆)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

1。对于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2.国内生产总值(GDP) 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通常是一年或一个季度(3个月);衡量的生产价值局限于一个国家的地理范围之内,不管是由本国的国民还是住在本国的外国人生产;只包括现期生产的物品,不包括过去生产的物品;生产并合法出售的所有东西;只包括最终物品的价值;包括有形的物品,也包括无形的劳务;使用市场价格. 3.GDP 的四个组成部分是消费(C )、投资( I )、政府购买(G )和净出口(NX )。 (1)消费是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2)投资是用于资本设备、存货和建筑物的支出,包括家庭用于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3)政府购买包括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4)净出口等于外国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购买(出口)减国内对外国物品的购买(进口) 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之和 4。真实GDP和名义GDP 真实GDP:按不变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是用不变的基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生产的价值)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反映产的产量的变动 名义GDP: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是用当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生产的价值)GDP 平减指数 GDP 平减指数是用名义GDP与真实GDP的比率乘以100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 即GDP平减指数= (名义GDP/真实GDP)*100 通货膨胀率=[(第2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100 第24章 1.消费物价指数CPI 答:指普通消费者购买的物品与服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指标. 即:CPI =(当年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基年一篮子的价格)*100 计算消费物价指数:固定篮子、找出价格、计算这一篮子东西的费用、选择基年并计算指数、计算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率:从前一个时期以来物价指数变动的百分比 通货膨胀率=[(第二年CPI-第一年CPI)/第一年CPI ]*100% 生产物价指数:企业所购买的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费用的衡量指标 衡量生活费用中的三个问题。(CPI高估了生活费用的增加) (1)替代倾向。CPI使用了一篮子固定不变的物品。 (2)新产品的引进。CPI基于固定不变的一篮子物品和服务,没反映出因引进新物品而引起的货币价值的增加。 (3)无法衡量质量的变动。 GDP平减指数与CPI的差别: (1)GDP平减指数反映国内生产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的价格,CPI反映消费者购买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的价格(2)CPI比较的是固定的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这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GDP平减指数比较的是现期生产的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同样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2。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矫正经济变量 今天美元的数量=T年美元的数量*(今天的物价水平/T年的物价水平) 指数化:根据法律或合同按照通货膨胀的影响对货币数量的自动调整 真实利率和名义利率 名义利率指通常公布的、未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校正的利率(货币数量) 真实利率指根据通货膨胀校正的利率(货币购买力) 真实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当名义利率高于通货膨胀率时,真实利率为正利率;正利率会刺激居民储蓄。当名义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时,真实利率为负利率;负利率对经济不利,它扭曲了借贷关系。

曼昆宏观经济学笔记重点

曼昆宏观经济学笔记重点

————————————————————————————————作者:————————————————————————————————日期:

第23章 一国收入的衡量—GDP 微观经济学(mic roec onomics)研究个别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宏观经济学(macr oe co nomics )研究整个经济,包括通货膨胀、失业率和经济增长。 一 GD P 1 定义:国内生产总值 (gro ss domestic produc t, GDP ) 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 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2 组成:GDP(用Y 代表)被分为四个组成部分:消费(C)、投资(I )、政府购买(G )、净出口(N X): Y = C + I + G + NX 3 实际GDP 与名义GDP:实际GDP=名义GDP -通货膨胀率,衡量的是生产的变动,而不是物价的变动。 4 GDP 平减指数: 100?=GDP GDP GDP 实际名义平减指数,是经济学家用来检测经济平均物价水平,从而监 测通货膨胀率的一个重要指标。 (GDP defl ator ) 5 GDP 与经济福利: ? 由于GDP 用市场价格来评价物品与劳务,它就没有把几乎所有在市场之外进行的活动的价值包括进来,特别是,GDP 漏掉了在家庭中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价值。 ? GD P没有包括的另一种东西是环境质量。 ? G DP 也没有涉及收入分配。 二 衡量收入的其他指标: ? 国民生产总值(GNP ):是一国永久居民(称为国民)所赚到的总收入。它与GDP 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包括本国公民在国外赚到的收入,而不包括外国人在本国赚到的收入。 ? 国民生产净值(NNP ):是一国居民的总收入(GNP )减折旧的消耗。 ? 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 第24章 生活费用的衡量—CPI 一 CPI 1 定义:消费物价指数 (co ns um er price i nd ex,CP I) 是普通消费者所购买的物品与劳务 的总费用的衡量标准 2 计算:定义篮子 → 找出价格 → 计算费用 → 选择基年并计算指数 → 计算通货膨胀率 消费者物价指数=基年一篮子的价格 格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价*100 1001122?-=CPI CPI CPI 年底年第年第年的通货膨胀率第 3 衡量生活费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替代倾向 新产品的引进 无法衡量的质量变动。 4 GDP 平减指数与消费者物价指数 差别1:GDP 平减指数反映了国内生产的所有物品与劳务的价格,而消费物价指数反交映了消费 者购买的所有物品与劳务的价格。 差别2: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固定的一篮子,只是偶尔变动;而G DP deflator 则是现期价格,随时间 变化而不断变化。 二 PPI 生产物价指数衡量的是企业购买的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费用。由于企业最终要把它们的费用以更高

曼昆中级宏观经济学知识点 1 导言

第一章、导言 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科学与数据 一、市场出清 假设市场通常处于均衡状态,因此任何产品或服务的价格都位于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的假设。 市场要连续地出清,价格就必须对供给和需求的变动作出即时调整。 二、黏性与弹性 短期内,大部分价格是粘性的(sticky),它们变动缓慢,导致市场供需不平衡。如果价格粘性,需求将不再总是等于供给。(这有助于解释:失业(超额劳动供给)、厂商偶尔积压商品等现象) 长期内,可以认为价格具有弹性,市场能够很快出清。 三、常见经济统计数字 1、GDP (Gross Domestic Product)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在本国领土范围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包括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DP是衡量和体现一个社会经济活动状况的基本概念,它呈现一国的总收入及在产品和服务上的总支出。 (1)流量与存量 存量是一个时间点上存在的量,流量是一段时间内变化的量。 (2)名义GDP与实际GDP (3)支出法衡量GDP 消费C (consumption) 投资I (investment) 政府购买G (government purchase) 净出口NX (net export) GDP=C+I+G+NX 住房购买属于投资、家庭购入股票属于储蓄、原始股抛售属于投资

1)投资 包括企业固定投资、住房固定投资和存货投资 (3)收入法计算GDP GNP=GDP+来自国外的要素报酬-支付给国外的要素报酬 ▪NNP=GNP-折旧 ▪国民收入=NNP-统计误差 个人收入= 国民收入-间接企业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费-净利息+股息+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个人利息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税收和非税收支付 2、CPI (consumer price index) 对一个固定的消费品篮子价格的衡量,主要反映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也是一种度量通货膨胀的工具,以百分比变化为表达形式。 CPI与GDP平减指数 (1) CPI衡量价格时所涉及的是消费者购买的所有物品和服务。而GDP平减指数是以经济中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计算为基础的; (2) CPI直接包括进口品的价格,而平减指数仅仅包括在本国生产的商品的价格; (3) CPI衡量的是固定的一篮子商品的成本,商品篮子中的物品种类及其权数在不同时期内不变。而GDP平减指数是所涉及的商品篮子每年都不同 (当年生产的全部产品的总值),它取决于每年在经济中所生产的产品 的数量; (4) CPI用拉氏指数衡量(夸大成本的上升),GDP平减指数用帕氏指数衡量(低估成本的增加)。 3、失业的定义及度量 失业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愿望、正在寻找工作。 第二节、国民收入 一、决定产品与劳务总产出的因素 前提:封闭经济、市场出清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35章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第35章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35.1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菲利普斯曲线 (1)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表示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取舍关系,高通货膨胀率意味着低失业率,高失业率意味着低通货膨胀率。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可以使经济沿着菲利普斯曲线移动。货币供给增加、政府支出增加或减税都扩大了总需求,并使经济移动到菲利普斯曲线低失业和高通货膨胀的一点上。货币供给减少,政府支出减少或增税都紧缩了总需求,使经济移动到菲利普斯曲线上低通货膨胀和高失业的一点上。菲利普斯曲线为决策者提供了一个通货膨胀与失业的选择组合,决策者在菲利普斯曲线上选择一个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的组合。 (2)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在长期,经济回到古典学派所预言的充分就业状态,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不存在取舍关系,因此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垂直的。 (3)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 ①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垂直的,它的位置完全由自然失业率确定。因而,只有影响自然失业率的因素变化才能引起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 ②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 预期通货膨胀率的变化以及供给冲击都会引起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预期通货膨胀率升高和不利的供给冲击使得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上移,决策者面临更不利的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权衡取舍;预期通货膨胀率降低和有利的供给冲击使得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下移,决策者面临更加有利的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权衡取舍。 2.自然率假说 自然率假说是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的基本观点。主要内容是:需求的波动仅仅在短期中影响产出与就业。而在长期中,经济回到古典模型所描述的产出、就业和失业水平。自然率假说使宏观经济学家可以分别研究经济的短期和长期发展。它是古典二分法的一种表达方式。 3.牺牲率 牺牲率是指通货膨胀率每降低一个百分点过程中每年产量损失的百分点数。 适应性预期理论认为通货膨胀引发通货膨胀预期,而通货膨胀预期又引发更高的通货膨胀率,因此,降低通货膨胀的成本是巨大的。也就是说牺牲率是很大的。而理性预期学派则认为,如果政府能够可信地承诺降低通货膨胀,公众理解这种承诺,并相应降低通货膨胀预

(完整版)曼昆宏观经济学精要笔记

(完整版)曼昆宏观经 济学精要笔记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宏观经济学讲义整理 N·格里高利·曼昆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的科学 一、宏观经济学:1、一个核心问题——政府应该而且能够干预经济吗? 2、两个流派 3、三大模型 4、四大目标 二、曼昆宏观:1、宏观应该是一个整体 2、年轻、不完善的学科 3、三大指数:①经济增长(GDP) ②通货膨胀(CPI)③失业率 三、三种价格情况 1、价格刚性 2、价格粘性 3、价格弹性

第二章宏观经济学的数据 一、三大数据 1、国内生产总值( GDP ):一国的总收入及其用于产品与服务产出的总支出 2、消费物价指数(CPI ):衡量物价水平 3、失业率:失业者在劳动力中的比例 二、存量与流量 存量(stock ):时点上的数量,如个人的财富、失业者人数、经济中的资本量、政府的债务等。 流量(flow ):每一单位时间内的数量,如GDP 、个人的收入和支出、失去工作的人的数量、经济中的投资量、财政预算赤字等 三、计算GDP 的注意事项 ①二手车并不包含在GDP 中 ②存货属于GDP ③住房在GDP 之中 ④耐用品不属于GDP ⑤那些非生产性活动以及地下交易、黑市交易等不计入GDP 中,如家务劳动、自给自足性生产、赌博和毒品的非法交易等 ⑥股票不是GDP 四、GDP 平减指数 名义GDP:按现期价格衡量的产品与服务的价值。 实际GDP:按一组不变价格衡量的产品与服务的价值。 GDP 平减指数= GDP 名义实际GDP 五、支出的组成部分 Y C I G NX =+++ 注意:①投资可以是正可以是负,如存货减少,存货投资就是负的。 ②转移支付不是CDP 的一部分 六、收入的其他衡量指标 ①国名生产总值(GNP )=GDP+来自外国的要素支付 -面向外国的要素支付 ②国名净产值(NNP )=GDP -折旧 ③国民收入(NI )=NNP -间接企业税

曼昆中级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3 开放的经济

第三章、开放的经济 第一节、资本和产品的国际流动 一、净出口 净出口也称贸易余额,一般用NX表示,是指本国向其他国家出口的产品与服务的价值减去外国向本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反映国际间产品与服务的流动。用X表示出口,用IM表示进口,则出口减去进口(X-IM)即为净出口。 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可被写为:Y=C+I+G+NX 对上式进行变形,得:NX=Y-(C+I+G),净出口=产出-国内支出 这个式子说明,在一个开放经济中,国内支出无须等于产品与服务的产出。如果产出大于国内支出,则净出口为正;如果产出小于国内支出,则净出口为负。 二、开放经济下的支出 1、重要定义 C d:对国内产品与服务的消费;I d:对国内产品与服务的投资; G d:政府购买的产品与服务;EX:国内产品与服务的出口。 2、推导 支出在这些部分之间的划分可以用一个恒等式表示: Y=C d+I d+G d+EX 前三项之和C d+I d+G d,是本国在国内产品与服务上的支出; -EX:外国在本国产品和服务上的支出 注意:本国在所有产品与服务上的支出是本国在国内产品与服务上的支出与本国在外国产品与服务上的支出之和。 C=C d+C f;I=I d+I f;G=G d+G f 此时,有:Y=C+I+G+EX– (C f +I f +G f ) = C+I+G+ EX -IMY= C+I+G+NX 3、结论 一个经济的净出口必须总是等于其储蓄和投资之间的差额。

4、资本国际流动的形式 ①国外直接投资(FDI ):国内居民主动管理国外投资; ②国外有价证券投资(FII ):国内居民购买另一家国家的股票或债券。 他们都得到了对国外资本未来回报的索取权。在这两种情况下,本国最终都拥有一部分国外资本存量。这两种购买都增加了国内的资本净流出。 第二节、小型开放经济 一、小型开放经济 1、小型开放经济模型 ①该经济对世界利率的影响微不足道; ②资本完全流动,该经济中利率r 等于世界利率r*; ③生产要素固定; ④消费C 与可支配收入(Y-T )正相关,消费函数为C=C (Y-T ); ⑤投资I 与实际利率r 负相关,投资函数为I =I (r ); ⑥财政政策固定。 2、模型: 二、政策对贸易余额的影响 假定经济开始时处于平衡贸易的位置。在世界利率上,投资I 等于储蓄S ,净出口NX 等于零。现用模型预测本国和外国政府政策的效应。 1、国内财政政策 如果政府通过增加政府购买来扩大国内支出,G 的增加减少了国民储蓄,因为S=Y-C-G 。在世界实际利率不变的情况下,投资保持不变。因此,储蓄降至投资以下,现在一些投资必须通过从国外借款来融资。由于NX=S-I ,所以,S 的下降意味着NX 的下降,经济现在出现贸易赤字。

曼昆《宏观经济学》重点名词解释

国民收入: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投入的生产资源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国内生产总值(GDP):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新增价值 支出法:按购买者支出的货币金额汇总而成。GDP=C+I+G+(X-M) C:个人消费I:私人投资:总投资=净投资+折旧 G:政府购买X:出口M:进口 收入法要素收入法按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国民收入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非公司企业主收入+企业间接税和转移支付+折旧+误差调整 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定时期内本国或本地区常住单位生产的各种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 名义GDP用生产的物品和服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名义GDP/物价指数 均衡产出:与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即经济社会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均衡产出=计划需求=计划支出=计划产出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收入的增长带来消费的增长,但消费增长的幅度总是小于收入的增长的幅度,边际消费倾向不断递减 杜森贝里相对收入消费理论:消费者会受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及周围消费水准的影响来决定消费,从而消费是相对地决定。消费与所得在长期维持一固定比率,长期消费函数为从零点出发的直线。 棘轮效应:由于消费习惯,增加消费易,减少消费难 示范效应: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受周围人们消费水准的影响。 莫迪利安尼生命周期理论:消费者会在更长时间范围内计划他们的生活消费开支,以达到他们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 弗里德曼永久收入消费理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的,而是由他们的永久收入决定的。 生命周期理论与永久收入理论异同(1)区别,前者偏重于储蓄动机,后者偏重于个人如何预测未来收入(2)相同点①消费不只与现期收入有关,而是以一生或永久收入作为消费决策的依据②一次性暂时收入变化引起消费支出变化很小,永久性收入变化引起的边际消费倾向很大③临时性政府税收政策,消费不会受到很大影响 均衡国民收入概念:国民收入既不增加也不减少,处于均衡状态的国民收入。与计划支出相等的收入 乘数理论的概念指某一影响国民收入因素的增减变化,引起的国民收入的数倍变化。 贴现率。这一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在使用期内各期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加预计净残值现值等于资本物品的价格。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在技术装备和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边际效率随社会投资额的不断增加呈递减趋势。 产品市场均衡概念:产品市场总供给等于总需求 IS曲线:投资储蓄曲线是指在产品市场均衡条件下,收入与利率组合点的轨迹 利率是由货币的供给量和需求量决定的。利率决定投资,进而决定国民收入,反方向。 货币需求: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愿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对持有货币的需要。 流动偏好陷阱:利率越高,投机货币需求量越小。当利率很高时,人们认为利率不会再高,

曼昆中级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9 IS-LM模型的建立

第九章、IS-LM 模型的建立 总需求模型称为IS —LM 模型(IS —LM model),这个模型的目的是说明在任何一种给定的价格水平下什么因素决定了国民收入。 第一节、产品市场与IS 曲线 一、凯恩斯交叉 凯恩斯交叉是基本的收入决定模型,该模型将财政政策和计划投资作为外生给定,并证明存在一种国民收入水平使得实际支出等于计划支出,还认为财政政策的变动对收入有乘数效应。 1、假设 ①经济封闭;②计划投资外生给定;③财政政策(政府购买、税收)固定;④经济在实际支出等于计划支出时实现平衡。 实际支出(actual expenditure)是家庭、企业和政府花在产品和服务上的数额,它总是等于整个经济的国内生产总值。 计划支出(planned expenditure)是家庭、企业和政府想花在产品和服务上的数额。 2、图示 此时,有PE=C (Y-T(计划))+I(计划)+G(计划) 二、处于均衡状态的经济 1、财政政策与乘数:政府购买 在任何一个给定的收入水平上,政府购买增加ΔG 使计划支出等量增加。均衡从A 点移动到B 点,而且收入从Y1上升到Y2。注意,收入的增加ΔY 大于政府购买的增加ΔG 。因此,财政政策对收入有乘数效应。

2、财政政策与乘数:税收 考虑税收变动如何影响均衡收入。税收减少ΔT ,立即使可支配收入Y-T 增加了ΔT ,从而使消费增加了MPC ×ΔT 。在任何一个给定的收入水平Y ,计划支出现在更高了。 正如政府购买的增加对收入有乘数效应一样,税收的减少也有乘数效应。与以前一样,支出最初的变动现在是MPC ×ΔT ,再乘以1/(1-MPC)。税收变动对收入的总效应是: ΔY/ΔT=-MPC/(1-MPC) 3、利率、投资和IS 曲线 图(a)表示投资函数:利率从r1上升到r2使计划投资从I(r1)减少到I(r2); 图(b)表示凯恩斯交叉:计划投资从I(r1)减少到I(r2)使计划支出函数向下移动,从而使收入从Y1下降到Y2,利率的上升减少了收入; 图(c)表示总结了利率和收入之间的这种关系的IS 曲线:利率越高,收入水平越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