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硫磺的理化性质表完整版

硫磺的理化性质表完整版

硫磺的理化性质表完整版
硫磺的理化性质表完整版

硫磺的理化性质表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硫磺性质

第一节硫磺 硫磺分天然硫磺和从其它含硫物质中制取的硫磺,这里主要介绍硫磺的物化特性、硫的制取、工业硫磺标准和硫的用处等。 一、硫的物化特性 (一)硫的一般特性 常压下,硫的沸点为444.6℃。 硫的临界常数: 温度: 1040℃体积: 2.48ml/g 密度: 0.43g/ml 硫几乎不溶于水,但少量的溶于汽油、溴化乙烯、甲苯、丙酮等有机溶剂及二硫化碳中。 硫在空气中有升华现象,且随温度升高加快升华速度。

硫具有较强的化学活泼性,于空气中常温下即可发生轻微的氧化现象产生二氧化硫。 硫的燃点:246~266℃。 当硫磺粉尘在空气中的含量达≥35g/m3时,接触到火源能引起爆炸。最小引燃能量15mJ,最大爆炸压力为27.36×104Pa。 长期在硫磺粉尘环境中工作的人员,必须穿戴好防护用品,否则将引起呼吸系统疾病,经常接触硫的人,也会引起皮炎等症。在高温条件下,硫同氢、碳、氮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H2S、CS2、S2N2等。硫同金属反应(除金、铂),可直接化合成金属硫化物。 (二)硫的熔点 硫的温度达到熔点时,硫将熔融成具有流动性质的液体硫。不同结晶系及不同状态的硫熔点略有差异。具体情况见下表 硫的熔点 (三)硫的粘度 熔融硫的粘度随温度而变化,一般是初熔时的粘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当温度超过159℃后,粘度随温度升高而急剧增大。当继续提高温度达190℃时;硫的粘度达到极大值(93Pa·s),当温度超过190℃后,粘度又恢复到初时的特征。当温度升高到250℃以后,由于长链结构的硫分子发生断裂,引起硫的粘度又急剧下降。 在130~160 ℃时粘度最小,利于液硫的输送。根据硫磺的特性,

二氧化碳msds

二氧化碳msds 二氧化碳理化性质及危害特性表 物质名称:二氧化碳;碳酸酐危规号:22019 不燃气体 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 主要用途:用于制糖工业、制碱工业、制铅白等,也用于冷饮、灭火及有机合成。熔点(?):-56.6(527kPa) 沸点(?):-78.5(升华) 闪点(?):无意义引燃温度(?):无意义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53 饱和蒸气压(kPa):1013.25(-39?) 相对密度(水=1):1.56(-79?) 溶解性:溶于水、烃类等多数有机溶剂。 火灾爆炸危险数据 爆炸上限%(V/V):无意义爆炸下限%(V/V):无意义危险特性: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灭火方式:本品不燃。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健康危害数据 侵入途径:吸入。急性毒性:LD:—;LC:— 5050健康危害:在低浓度时,对呼吸中枢呈兴奋作用, 高浓度时则产生抑制甚至麻痹作用。中毒机制中还兼有缺氧的因素。急性中毒:人进入高浓度二氧化碳环境,在几秒钟内迅速昏迷倒下,反射消失、瞳孔扩大或缩小、大小便失禁、呕吐等,更严重者出现呼吸停止及休克,甚至死亡。固态(干冰)和液态二氧化碳在常压下迅速汽化,能造成-80,-43?低温,引起皮肤和眼睛严重的冻伤。慢性影响:经常接触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者,可有头晕、

头痛、失眠、易兴奋、无力等神经功能紊乱等。但在生产中是否存在慢性中毒国内外均未见病例报道。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眼睛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食入:—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稳定性及反应活性数据 稳定性:稳定聚合危害:不聚合禁忌物:—避免接触条件:—燃烧(分解)产物:— 泄漏紧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储运注意事项:不燃烧压缩气体。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仓间内。仓内温度不宜超过30?。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易燃或可燃物分开存放。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发用。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运输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防护措施 职业接触限值PC-TWA(mg/m?):9000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空气呼吸器。眼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身体防护:穿一般作业工作服。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它:避免高浓度吸入。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硫磺回收工艺介绍

目录 第一章总论 (3) 1.1项目背景 (3) 1.2硫磺性质及用途 (4) 第二章工艺技术选择 (4) 2.1克劳斯工艺 (4) 2.1.1MCRC工艺 (4) 2.1.2CPS硫横回收工艺 (5) 2.1.3超级克劳斯工艺 (6) 2.1.4三级克劳斯工艺 (9) 2.2尾气处理工艺 (9) 2.2.1碱洗尾气处理工艺 (9) 2.2.2加氢还原吸收工艺 (13) 2.3尾气焚烧部分 (13) 2.4液硫脱气 (14) 第三章超级克劳斯硫磺回收工艺 (15) 3.1工艺方案 (15) 3.2工艺技术特点 (15) 3.3工艺流程叙述 (15) 3.3.1制硫部分 (15) 3.3.2催化反应段 (15) 3.3.3部分氧化反应段 (16) 3.3.4碱洗尾气处理工艺 (17) 3.3.5工艺流程图 (17) 3.4反应原理 (18) 3.4.2制硫部分一、二级转化器内发生的反应: (18) 3.4.3尾气处理系统中 (18) 3.5物料平衡 (19)

3.6克劳斯催化剂 (19) 3.6.1催化剂的发展 (19) 3.6.2催化剂的选择 (21) 3.7主要设备 (21) 3.7.1反应器 (21) 3.7.2硫冷凝器 (21) 3.7.3主火嘴及反应炉 (22) 3.7.4焚烧炉 (22) 3.7.5废热锅炉 (22) 3.7.6酸性气分液罐 (22) 3.8影响Claus硫磺回收装置操作的主要因素 (23) 3.9影响克劳斯反应的因素 (24) 第四章工艺过程中出现的故障及措施 (26) 4.1酸性气含烃超标 (26) 4.2系统压降升高 (27) 4.3阀门易坏 (28) 4.4设备腐蚀严重 (28)

二氧化碳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二氧化碳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名称二氧化碳 分子式CO2危险货物编号22019 理化性质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沸点(℃) -78.5(升华),相对密度(水=1) 1.56(-79℃), 饱和蒸气压(kPa)1013.25(-39℃),熔点(℃)-56.6(527kPa),闪点(℃)无意义,蒸气密度(空气=1)1.53,溶解性溶于水、烃类等多数有机溶剂。 燃烧爆炸危险性爆炸极限无意义。危险特性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稳定性稳定。聚合危险性不存在。禁忌物无资料。燃烧(分解)产物无资料。 灭火方法本品不燃。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包装与储运危险性类别第 2.2类不燃气体危险货物包装标志5 包装类别Ⅲ 储运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易(可)燃物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

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毒性及健康危害职业接触限值:未制订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在低浓度时,对呼吸中枢呈兴奋;高浓度时则引起抑制作用,更高浓度时还有麻醉作用。中毒机制中还兼有缺氧的因素。急性中毒:人进入高浓度二氧化碳环境,在几秒钟内迅速昏迷倒下,反射消失、瞳孔扩大或缩小、大小便失禁?呕吐等,更严重者出现呼吸停止及休克,甚至死亡。慢性中毒,在生产中是否存在,目前无定论。固态(干冰)和液态二氧化碳在常压下迅速汽化,造成局部低温,可引起皮肤和眼腈严重的低温灼伤。 急救皮肤接触:若有皮肤冻伤,先用温水洗浴,再涂抹冻伤软膏,用消毒沙布包扎。就医。冻结在皮肤上的衣服,要在解冻后才可脱去。接触液化气体,接触部位用温水浸泡复温。注意患者保暖并且保持安静。确保医务人员了解该物质相关的个体防护知识,注意自身防护。注意:可发生酸中毒。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

二氧化碳的性质与制法

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制取 【知识梳理】 知识点1 二氧化碳的性质(重点) 1.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也不能供给呼吸。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H2CO3),H2CO3是一种弱酸,可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且H2CO3不稳定,常温或加热条件下,易分解为H2O和CO2。因此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中时,由于石蕊遇到生成的碳酸而变红;加热时,由于碳酸的分解,红色试液又恢复紫色。化学方程式如下:CO2+ H2O === H2CO3H2CO3 === CO2+ H2O (3)二氧化碳可以与碱溶液反应(比如,氢氧化钙溶液,这也是二氧化碳气体的检验方法)。 CO2+ Ca(OH)2 == CaCO3↓+ H2O 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把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如果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就是二氧化碳气体。 知识点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难点) 1.反应原理: ⑴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固液不加热型) ⑵制取原理: CaCO3 + 2 HCl === CaCl2 + H2O + CO2 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选用,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不能用浓盐酸。浓盐酸易挥发,使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导致CO2不纯。 ②不能用硫酸。虽然硫酸也能跟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H2SO4+CaCO3 === CaSO4+H2O+CO2↑;但由于产物硫酸钙微溶于水,形成的沉淀会附着在块状大理石或石灰石的表面,阻碍反应继续进行,所以实验室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时,一般都选用稀盐酸。 ③不用粉末状碳酸钙或碳酸钠固体,虽然Na2CO3+2HCl ==== 2NaCl+H2O+CO2↑,但此反应激烈,不便于控制。 2.实验装置: 任何实验装置的设计都是由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时所需的条件、反应过程和生成物的性质等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说明:上述装置中锥形瓶也可用大试管、广口瓶、烧瓶等来代替,长颈漏斗也可用分液漏斗代替,也可不用长颈漏斗。 【方法探究】⑴长颈漏斗的下端应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⑵反应器内的导管稍露出胶塞即可,不宜太长,否则不利于气体导出; ⑶集气瓶内的导管应伸入到接近集气瓶底部,以便于排净空气。

氮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氮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名称氮;氮气 分子式N2 危险性类别第2.2类不燃气体 理化性质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 熔点(℃):-209.8 ;沸点(℃):-195.6; 临界温度(℃):-147;临界压力(MPa):3.40; 相对密度(水=1):0.81(-196℃);相对密度(空气=1):0.97; 溶解性:微溶于水、乙醇; 燃烧爆炸危险性燃烧性:不燃。 危险特性: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储运条件: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的空气中。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以及附件破损。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学品等混装混运。应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泄漏处理: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的空气中。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以及附件破损。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学品等混装

混运。应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用雾状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 毒性及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空气中氮气含量过高,使吸入气氧的分压下降,引起缺氧窒息。吸入氮气浓度不太高时,患者最初感胸闷、气短、疲软无力;继而有烦躁不安、极度兴奋、乱跑、叫喊、神情恍惚、步态不稳,称之为“氮酩酊”,可进入昏睡或昏迷状态。吸入高浓度,患者可迅速昏迷、因呼吸和心跳停止而死亡。潜水员深潜时,可发生氮的麻醉作用:若从高压环境下过快转入常压环境,体内会形成氮气气泡,压迫神经、血管或造成微血管阻塞,发生“减压病”。 急救方法: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

氮气理化性质与危险特性表

WORD 格式可以任意编辑 专业资料整理分享 标识 理化性 质 燃烧爆 炸危险 性 毒性 健康危 害 急救 防护 泄漏处 理 储运 包装 氮气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中文名:氮气 英文名:nitrogen 分子式:N 2 危规号:22005 UN 编号:1066 分子量:28.01 CAS 号:7727-37-9 性状:无色无臭气体。 熔点(℃):-209.8 溶解性:微溶于水、乙 醇。 沸点(℃):-195.6 相对密度(水=1):0.81(-196℃) 饱和蒸气压(kPa ):1026.42(-173℃) 相对密度(空气=1): 0.97 临界温度(℃):-147 燃烧热(kJ/mol ): 临界压力(MPa ):3.4 最小引燃能量(mJ ): 燃烧性:本品不燃。 燃烧(分解)产物: 闪点(℃): 聚合危害: 爆炸极限(V %): 稳定性: 引燃温度(℃): 禁忌物: 危险特性: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灭火方法:本品不燃。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LD50:无资料 LC50:无资料 空气中氮气含量过高,使吸入气氧分压下降,引起缺氧窒息。吸入氮气浓度不太高时,患者最初感胸闷、 气短、疲软无力;继而有烦躁不安、极度兴奋、乱跑、叫喊、神情恍惚、步态不稳,称之为 “氮酩酊”,可 进入昏睡或昏迷状态。吸入高浓度,患者可迅速昏迷、因呼吸和心跳停止而死亡。潜水员深替时,可发生氮的麻醉作用;若从高压环境下过快转入常压环境,体内会形成氮气气泡,压迫神经、血管或造成徽血管阻塞,发生“减压病”。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当作业场所空气中氧气浓度低于 18%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氧气 呼吸器或长管面具。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身体和手防护:穿一般作业工作服;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他:避免高浓度吸入。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钢质气瓶;杜瓦瓶(液氮) 。

氮气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氮气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说明书目录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氮 化学品英文名称Nitrogen 中文名称2 氮气 分子式N2 分子量28.01 生产企业名称 地址 邮编 传真号码:(国家或地区代码)(区号)(电话号码) 企业应急电话:(国家或地区代码)(区号)(电话号码) 电子邮件地址

技术说明书编码 生效日期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氮≥98.5%7727-37-9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2.2类不燃气体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空气中氮气含量过高,使吸入气氧分压下降,引起缺氧窒息。吸入氮气浓度不太高时,患者最初感胸闷、气短、疲软无力;继而有烦躁不安、极度兴奋、乱跑、叫喊、神情恍惚、步态不稳,称之为“氮酩酊”,可进入昏睡或昏迷状态。吸入高浓度,患者可迅速昏迷、因呼吸和心跳停止而死亡。潜水员深替时,可发生氮的麻醉作用;若从高压环境下过快转入常压环境,体内会形成氮气气泡,压迫神经、血管或造成徽血管阻塞,发生“减压病”。 环境危害对环境无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无资料 眼睛接触无资料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 食入无意义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氮本身不燃烧,但盛装氮气容器与设备遇明火、高热,可使 器内压力急剧增大,使容器及设备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有害燃烧产物无。 灭火方法灭火剂:水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本品不燃。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使用与着火环境相适应的灭火剂灭火,直至灭火结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泄漏应急

表-氮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表-氮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中文名:氮[压缩的];氮 气 英文名:nitrogen,compressed 分子式: 质外观与性状 溶解性 侵入途径

急救方法 健康危害毒性分子量: 28.01 无色无味压缩或气体。 -209.8 -195.6相对密度(水=1)0.81相对密度 (空气=1) 1026.42/-173 C -1470.97CAS 号:7727-37-9UN 编号:1066危险货物编号: 22005 饱和蒸气压( kPa ) 临界温度(C ) 微溶于水、乙醇。 吸入。 LD 50:LC 50: 空气中氮气含量过高,使吸入气氧分压下降, 度不太高时,患者最初感胸闷、气短、疲软无力; 奋、乱 跑、叫喊、神情恍惚、步态不稳,称之为 状态。吸入高 浓度,患者可迅速昏迷、因呼吸和心跳停止而死亡。潜水 员深替 时,可发生氮的麻醉作用;若从高压环境下过快转入常压环境,体内会形成氮 气气泡,压迫神经、血管或造成徽血管阻塞,发生 “减压病 ”。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 氧。 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皮肤、眼 睛与液体接触发生冻伤时,用大量水冲洗,就医治疗。 引起缺氧窒息。吸入氮气浓 继而有烦躁不安、极度兴 “氮酩酊 ”,可进入昏睡或昏迷

燃烧性 闪点「C) 引燃温度(C)不燃 /燃烧分解物 爆炸上限(v%) 爆炸下限(V%)氮气 危险特性 性储运条件 与泄漏处理 建规火险分级 禁忌物不燃,但在日光曝晒下,或搬运时猛烈摔甩,或者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

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储运条件: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仓间内,仓内温度不宜超过30C。防止阳光直射。验收时应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先发用。搬运时应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损坏。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不燃,切断气源。用雾状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可用雾状水喷淋加速液 态蒸发,但不可使水枪射至液氮。稳定性稳定聚合危害不聚合灭火方法

硫磺的性质

硫磺的性质 硫磺别名硫、胶体硫、硫磺块。外观为淡黄色脆性结晶或粉末,有特殊臭味。分子量为32.06,蒸汽压是0.13KPa,闪点为207℃,熔点为119℃,沸点为444.6℃,相对密度(水=1)为2.0。硫磺不溶于水,为微溶于乙醇、醚,易溶于二硫化碳。 作为易燃固体,硫磺主要用于制造染料、农药、火柴、火药、橡胶、人造丝等。虽然从毒理学上来说,硫磺属于低毒危化品,但其蒸汽及硫磺燃烧后发生的二氧化硫对人体有剧毒。它与卤素、金属粉末等接触后会发生剧烈反应。硫磺为不良导体,在储运过程中易发生静电荷,可导致硫尘起火。粉尘或蒸汽与空气或氧化剂混合后就会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硫磺发生事故后,一般会出现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等几种情况。因其能在肠内部分转化为硫化氢而被吸收,故大量口服可导致硫化氢中毒。急性硫化氢中毒的全身毒作用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有头痛、头晕、乏力、呕吐、昏迷等。硫磺还可引起眼结膜炎、皮肤湿疹。对皮肤有弱刺激性。 在发生硫磺泄露事故时,应隔离泄露污染区,限制出入,同时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应配戴自吸过滤防尘口罩,穿一般作业工作服。人员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少量泄露时,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将泄露物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转移至安全场所。大量泄露时,要用塑料布、帆布覆盖,减少飞散,再使用无火花工具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接触硫磺的员工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穿一般工作服即可。当空气中粉尘浓度较高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发生硫磺中毒时,如果是皮肤接触,要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若发生眼睛接触,要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然后就医。如是吸入中毒,要让中毒者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 发生硫磺引发火灾时,遇小火用砂土闷熄。遇大火可用雾状水灭火。切勿将水流直接射至熔融物,以免引起严重的流淌火灾或引起剧烈的沸溅。消防人员须带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

二氧化碳的理化性质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二氧化碳是碳的两种氧化物之一,是一种无机物,是空气中常见的化合物。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2,相对分子质量是44。二氧化碳的沸点低(-78.5 ℃),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1.977g/cm3,比空气大,能溶于水,20 ℃时每100体积水可溶88体积二氧化碳。液体二氧化碳在加压冷却时可凝成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干冰密度为1 500 kg/m3,是一种低温致冷剂。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3 2.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 CO2+H2O C6H12O6+O2 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温室中常用二氧化碳作肥料。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光合作用的产物有糖类、氨基酸(无蛋白质)和脂肪。 3.向澄清的石灰中通入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会 Ca(OH)2+CO2===CaCO3↓+H2O 若继续通入二氧化碳,白色浑浊会渐渐消失又变成了澄清溶液[CaCO3+CO2+H20===Ca (HCO3)2],该溶液受热或减压就又会分解出二氧化碳,同时得到白色的碳酸钙沉淀Ca(HCO3)2===CaCO3↓+CO2↑+H2O。 在自然界中当含有二氧化碳的泉水流过石灰岩(主要成分是CaCO3)时也进行着上述变化。自然界中的溶洞和钟乳石、石笋就是通过上述变化,日积月累形成的自然景观。 4.二氧化碳会使烧碱变质 2NaOH+CO2===Na2CO3+H2O 如果二氧化碳过量: Na2CO3+CO2+H2O===2NaHCO3 即:NaOH+CO2===NaHCO3 5.C O2为酸性氧化物,易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相应的碳酸盐 CO2+Na2O===Na2CO3 6.二氧化碳一般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更不能供给呼吸 当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超过正常值(0.03%)时,能使呼吸加深加快;如含量为1%时,能使正常人呼吸量增加25%;含量为3%时,使呼吸量增加2倍。但当含量为25%时,则可使呼吸中枢麻痹,并引起酸中毒。 所以,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枯井前,一定要做灯火实验。 7.二氧化碳也可以帮助某些物质燃烧

硫,硫磺的理化及危险特性表

硫;硫磺的理化及危险特性表 标识中文名:硫;硫磺;硫黄英文名:Sulfur 分子式:S 分子量:32.06 CAS号:7704-34-9 RTECS号:WS4250000 UN编号:1350;2448熔融危险货物编号:41501 IMDG规则页码:4174 理化性质外观与性状:淡黄色脆性结晶或粉末,有特殊臭味。 主要用途:用于制造染料、农药、火柴、火药、橡胶、人造丝、医药等。熔点:119 沸点:444.6 相对密度(水=1):2.0 相对密度(空气=1): 无资料 饱和蒸汽压(kPa):0.13/183.8℃ 溶解性:不溶于水,微溶干乙醇、醚,易溶于二硫化碳。 临界温度(℃):1040 临界压力(MPa):11.75 燃烧热(kj/mol):无资料 燃烧爆炸危险性避免接触的条件: 燃烧性:易燃 建规火险分级:乙 闪点(℃):207 自燃温度(℃):232 爆炸下限(V%):2.3 爆炸上限(V%):46.0%(以硫化氢计)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易燃。与氧化剂混合能形成有爆炸性的混合物。粉体与空气可形成爆 炸性混合物,当达到一定的浓度时,遇火星会发生爆炸。 易燃性(红色): 1 反应活性(黄色):0 燃烧(分解)产物:氧化硫。 稳定性:稳定 聚合危害:不能出现 禁忌物:强氧化剂。 灭火方法: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可燃固体。很难熄灭火。热的熔融硫冷却时会形成固体 硬壳,硬壳下面的液体还是热的,并持续一段时间。在白天很难看到硫燃烧的火焰。 熔融硫的贮罐在压力下可能包含有毒、易燃的硫化氢。燃烧产生大量高毒的二氧化 硫气体。污染物可能引起硫化氢气体的积累。如果该物质或被污染的流体进入水路, 通知有潜在水体污染的下游用户,通知地方卫生、消防官员和污染控制部门。在安 全防爆距离以外,使用雾状水冷却暴露的容器。若冷却水流不起作用(排放音量突 然升高或停止,罐体变色或有任何变形的迹象),立即撤离到安全区域。 包装与储运危险性类别:第4.1类易燃固体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8 包装类别:Ⅲ 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包装必须密封,切勿受潮。切忌与氧 化剂和磷等物品混储混运。平时需勤检查,查仓温,查混储。搬运时要轻装轻卸, 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ERG指南:133 ERG指南分类:易燃固体 毒性危害接触限值:ACGIH:(TWA)2ppm;5.2mg/m3、(STEL)5ppm;13mg/m3 NIOSH:(TWA)2ppm;5mg/m3、(STEL)5ppm;13mg/m3 OSHA:(TWA)5ppm;13mg/m3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最新整理工业硫磺危险性与防护.docx

最新整理工业硫磺危险性与防护 工业硫磺有固体和液体之分。现以固体工业硫磺为例介绍其危险危害性及防护等有关事项如下。 1. 危险危害性工业硫磺为易燃固体。此外,空气中含有一定浓度硫磺粉尘时不仅遇火会发生爆炸,而且硫磺粉尘也很易带静电产生火花导致爆炸(硫磺粉尘爆炸下限为2.39/m3),继而燃烧引发火灾。按固体火灾危险性分类硫磺属于乙类,硫磺回收和成型装置属于火灾危险性乙类装置。人体吸入硫磺粉尘后还会引起咳嗽、喉痛等。表4-23为工业硫磺及其粉尘理化性质和危险危害特性。表4-23 硫磺理化性质及危险危害特性 中文名:硫,硫磺英文名:Sulphur(Sulfur) 分子式:S 相对分子质量:32.065 CAS号:7704-34-9 ICSC No.1 166:RTECS号WS4250000;UN No.xxx0;IMDG CODE 4174页;危险货物编号4xxxx1理化性质性状:黄色或淡黄色结晶或粉末,有特殊臭味溶解性: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醚,易溶于二硫化碳熔点/℃:γ硫107/β硫1 15/无定形硫120 沸点/℃:445 相对密度(水=1):块状 2.07 临界温度/℃:1040 临界压力/MPa:11.75 蒸气压/kPa:0.13(183.8℃)燃烧影(kJ/mol):29.7 最小点火能/mJ:燃烧爆炸危险性燃烧性:易燃固体燃烧分解产物:S02 闪点/℃:聚合危害:不聚合爆炸极影(g/m3):2.3(下限) 稳定性:稳定自燃温度/℃:232 禁忌物:强氧化剂危险特性:①正常情况下燃烧缓慢,与氧化剂混合时燃烧速度剧增;②与氧化剂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③遇明火、高温易发生火灾;④粉尘易带高达数千伏乃至上万伏静电;⑤摩擦产生的高温和明火等均可导致硫磺粉尘爆炸和火灾;⑥一般情况下硫磺粉尘比易燃气体更易发生爆炸,但燃烧速度和爆炸压力比易燃气体小消防措施: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毒性接触限值:中国MAC、美国TWA和STEL均未制定标准 毒理资料:低毒性对人体危害①因其可在肠内部分转化为硫化氡而被人体吸收,故大量吞入(10~209)可导致硫化氢中毒;②可引起眼结膜炎、皮肤湿疹,对皮肤有弱刺激性;③长期吸入硫磺粉尘一般无明显毒性急救皮肤接触后应脱去污染衣物,立即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眼睛接触后应宴即用流动清水冲洗。如果吸入硫磺粉尘应立即离开现场,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和医治防护工程防护:密闭作业,局部通风

硫磺的理化性质表

精心整理 标识 中文名:硫磺;硫;胶体硫;硫黄块;硫黄粉英文名:sulfur、Cosan、Elosal 分子式:S? 分子量:32.06? CAS号:7704-34-9? UN编号:1350,2448? 危险货物编号:41501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淡黄色脆性结晶或粉末,有特殊臭味 主要用途:用于制造染料、农药、火柴、火药、橡胶、人造丝、医药等熔点:119℃ 沸点:444.6℃ 相对密度(水=1): 2.0? 相对密度(空气=1): 无资料? 饱和蒸汽压(kPa):0.13(183.8℃)? 溶解性: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醚,易溶于二硫化碳 临界温度(℃):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无资料 燃烧热(kj/mol):无意义? 燃烧爆炸危险性避免接触的条件:接触潮湿空气。? 燃烧性:易燃? 闪点(℃):207? 自燃温度(℃):无意义? 爆炸下限(V%):35mg/m3? 爆炸上限(V%):无资料? 燃烧(分解)产物:氧化硫? 稳定性:稳定? 聚合危害:不聚合? 禁忌物:强氧化剂 危险特性 与卤素、金属粉末等接触剧烈反应。硫磺为不良导体,在储运过程中易产生静电荷, 可导致硫尘起火。粉尘或蒸气与空气或氧化剂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灭火方法: 遇小火用砂土闷熄。遇大火可用雾状水灭火。切勿将水流直接射至熔融物,以免引 起严惩的流淌火灾或引起剧烈的沸溅。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 在上风向灭火。 包装与储运 危险性类别:第4.1类??易燃固体?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8? 包装类别:I? 储运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 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 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毒性危害接触限值: 中国未制定标准 苏联MAC:6mg/m3 美国TWA:未制定标准 美国STEL:未制定标准?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皮肤吸收 毒性:属低毒物,但其蒸汽及硫磺燃烧后发生的二氧化硫对人体有剧毒 健康危害: 因其能在肠内部分转化为硫化氢而被吸收,故大量口服可导致硫化氢中毒。急性硫 化氢中毒的全身毒作用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有头痛、头晕、乏力、呕吐、共 济失调、昏迷等。本品可引起眼结膜炎、皮肤湿疹。对皮肤有弱刺激性。生产中长 期吸入硫粉尘一般无明显毒性作用。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急救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防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浴与洗眼设备。?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设计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联系自然界的生命活动,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通过课堂演示实验,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通过实验及实验分析,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石灰石的用途。 能力目标 学习通过实验认识物质性质的方法; 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从生活视角观察二氧化碳的存在及用途,再从社会视角分析其使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关系; 联系生命活动,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通过对温室气体之一的二氧化碳的介绍,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建议 知识讲解指导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建议以探索式学习为主,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而不是教师先讲二氧化碳的性质,然后做实验验证给学生看。 2.讲授方法上,建议以谈话法为主,引导学生观察,与学生讨论每一点二氧化碳的具体性质。 3.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在强调不可燃性和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同时,单独列出二氧化碳的不可燃性和一般情况下不支持燃烧的性质,有利于学生理解灭火这一二氧化碳重要用途。 4.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学生并不陌生。但不宜一次就讲到二氧化碳与碳酸钙反应得到碳酸氢钙,这样只会使难点集中,增加学生学习难度。 课堂引入指导 方法一:近来地球上气温正在逐渐升高,什么原因使能地球气温如此变化呢?这就是二氧化碳在作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方法二:据纸报道,某农村一户农民挖了一口井,约十四、五米,因民工施工时在井下烧火照明,而家人不知。一日,其大女儿想看看井下是否有水,于是沿梯而下,结果很久不见动静,上面的二女儿及邻居一男孩亦跟下去,结果三人身亡于井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悲 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教材分析: 二氧化碳作为气态化合物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无论呼入的新鲜空气还是呼出的浊气中都含有二氧化碳。虽然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了一些二氧化碳的知识,但都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通过这节教学,将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与前面的物质学习联系起来,织成知识网。通过本节的学习,完善并提高学生对二氧化碳在自然界、在生命活动中作用的认识。 在氧气、氢气后学习二氧化碳,从学习程序来说对学生并不陌生。如学习物质从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入手,到物质的用途学习。物理性质主要学习色、味、态、溶解性、密度、熔沸点等内容。二氧化碳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物质。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其熟悉的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信心,挖掘学

硫磺理化特性表

硫磺41501(4.1类易燃固体) 包装:两层塑料袋或一层塑料袋外麻袋、塑料编织袋、乳胶布袋;塑料袋外复合塑料编织袋; 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镀锡薄钢板。 物质名称:石脑油;粗汽油;轻汽油;化工轻油危险货物编号:41501 物化特性 沸点(℃)444.6密度(水=1) 2.0 饱和蒸气压(kPa)0.13(183.8℃)熔点(℃)119 蒸气密度(空气=1)无资料溶解性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醚,易溶于二硫化碳。 外观与气味淡黄色脆性结晶或粉末,有特殊臭味。 火灾爆炸危险数据 闪点(℃)207爆炸极限爆炸下限[%(V/V)]:2.3;爆炸上限[%(V/V)]:-- 灭火剂雾状水 灭火方法遇小火用砂土闷熄。遇大火可用雾状水灭火。切勿将水流直接射至熔融物,以免引起严重的流淌火灾或引起剧烈的沸溅。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 危险特性与卤素、金属粉末等接触剧烈反应。硫磺为不良导体,在储运过程中易产生静电荷,可导致硫尘起火。粉尘或蒸气与空气或氧化剂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反应活性数据 稳定性不稳定避免条件稳定√ 聚合危险性可能存在避免条件不存在√ 禁忌物强氧化剂燃烧(分解)产物氧化硫 健康危害数据 侵入途径吸入√皮肤√口√眼睛√ 急性毒性LD 50>8437mg/kg(大鼠经 口) LC 50 无资料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健康危害 因其在肠内部分转化为硫化氢而被吸收,故大量口服可致硫化氢中毒。急性硫化氢中毒的全身毒作用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有头痛、头晕、乏力、呕吐、昏迷等。本品可引起眼结膜炎、皮肤湿疹。对皮肤有弱刺激作用。生产中长期吸入硫粉尘一般无明显毒性作用。 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一般作

硫磺粉尘在硫酸生产工艺中危险性分析及预防(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4774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硫磺粉尘在硫酸生产工艺中危险性分析及预防 (正式版)

硫磺粉尘在硫酸生产工艺中危险性 分析及预防(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1 引言 硫磺是化学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料,是目前国内普 遍采用的制取硫酸生产工艺的原料。硫磺是易燃易爆 的化学品,其特殊的化学性质决定了生产过程中防火 防爆安全的重要性。硫磺在装卸、生产过程中很容易 产生硫磺粉尘,且其粉尘起爆能量低,爆炸浓度下限 低,当硫磺粉尘在空气中浓度达到35g/m 、点火源 能量达到0.15mJ时,就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2、硫磺的性质及危险性 2.1 硫磺的性质

硫磺的主要成分是硫(s),其含量≥99.50%;外观为黄色颗粒状、片状或块状固体;熔点为( 一硫)107%;(p一硫)115%;无定形硫熔点为120%;沸点为445%;密度为2.1g/cm ;不溶于水;闪点为160%(闭杯法);自燃温度为232%;爆炸极限为空气中35— 1400g/m ;燃点为248—260%;最大爆炸压力2.79kg/cm 。在正常情况下燃烧缓慢,如果与氧化剂混合则燃烧速度大大加快,遇明火、高温易发生爆炸。 2.2 危险性 由于硫酸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原料、中间产品、成品均为不同规格硫磺粉末,工艺过程中介质为硫磺和空气,硫磺属于易燃品,其粉尘易闪爆,燃烧爆炸物二氧化硫具有有毒有害性和强腐蚀性,因此硫磺粉碎加工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多种危险有害因素。

二氧化碳物理性质

二氧化碳(CO2相关物理性质 [概要]: 二氧化碳(CO)相关物理性质 英文名称CARBON DIOXIDE 又名碳酸气 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而略带刺鼻气味和微酸味的气体。 17世纪初,比利时化学家JBVan. Helmont(1577?1644)在检测木炭燃烧和发酵过程的副产气时,发 现CO是一种与其他气体不同的气体。1757年,J.Black第一个应用定量的方法研究这种气体,由于它 是固定在石灰石中的,所以定名他为固定空气”此后,H.Cavendish和J.Priestley 分别研究了固 定空气”的性质。1773年,https://www.doczj.com/doc/7410587091.html,voisier 把碳放在氧气中加热,得到被它称为碳酸”的CO气体,测 出质量组成为23.5?28.9%,杨71.1?76。5% 1823年,M.Faraday发现。加压可以使CO气体液化。1835 年, M.Thilorier 制得固态CO(干冰)。1884年,在德国建成第一家生产液态CO的工厂。 在自然界,CO时最丰富的化学物质之一,为大气的一部分,也包含在某些天然气或油田伴生气中何以 碳酸盐形成的矿石中。大气里含CQ位0.03?0.04% (体积),总量约 2.75 X1012t,主要由含碳物质燃 烧和动物的新陈代谢产生。在国民经济各部门,CO有着十分广泛的用途。工业CO主要是从合成氨、 氢气生产过程中的原料气、发酵气、石灰窑气、酸中和气、乙烯氧化副反应气和烟道气等气体中提取和回收,其纯度不低于99.5% (体积)。 一、分子特性[1-3]见表1

表3临界状态及标准状态下的部分参数 [7] [4]

[1-3]

硫磺粉尘在硫酸生产工艺中危险性分析及预防

硫磺粉尘在硫酸生产工艺中危险性分析及预防 1 引言 硫磺是化学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料,是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制取硫酸生产工艺的原料。硫磺是易燃易爆的化学品,其特殊的化学性质决定了生产过程中防火防爆安全的重要性。硫磺在装卸、生产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硫磺粉尘,且其粉尘起爆能量低,爆炸浓度下限低,当硫磺粉尘在空气中浓度达到35g/m 、点火源能量达到0.15mJ时,就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2、硫磺的性质及危险性 2.1 硫磺的性质 硫磺的主要成分是硫(s),其含量≥99.50%;外观为黄色颗粒状、片状或块状固体;熔点为( 一硫)107%;(p一硫)115%;无定形硫熔点为120%;沸点为445%;密度为2.1g/cm ;不溶于水;闪点为160%(闭杯法);自燃温度为232%;爆炸极限为空气中35—1400g/m ;燃点为248—260%;最大爆炸压力2.79kg/cm 。在正常情况下燃烧缓慢,如果与氧化剂混合则燃烧速度大大加快,遇明火、高温易发生爆炸。 2.2 危险性 由于硫酸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原料、中间产品、成品均为不同规格硫磺粉末,工艺过程中介质为硫磺和空气,硫磺属于易燃品,其粉尘易闪爆,燃烧爆炸物二氧化硫具有有毒有害性和强腐蚀性,因此硫

磺粉碎加工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多种危险有害因素。 2.2.1 物理危险性 在硫磺加工过程中,硫磺仓库、硫磺拆投料、输送等过程中都容易产生粉尘,积聚在设备、钢架、防护、梯子、仓库屋顶、墙体等部位。而硫磺粉尘积存与空气接触,扬悬浮于空气中的硫磺粉尘很容易以物理分散状态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其与可燃气体或蒸汽混合物一样具有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粉尘物的爆炸危险性是以其爆炸浓度下限(g/m )来表示的,硫尘的爆炸下限为35g/m 。硫磺加工过程中如果硫磺原料中含有杂质如砂石、铁器等时,易产生摩擦碰撞火花;加工时间过长,粉碎机超温超速度,易产生静电;冲罐接地不良或无接地,物料未静止和静止时间不够,操作人员违章取料产生静电或火花;在干燥状态,由于搅拌、空气输送和注入等能够产生静电,都将会引发化学性爆炸。因此,硫磺库区硫磺输送设备、熔硫罐沉降槽、精硫池等区域是磺制酸生产过程中防火防爆重点区域。 2.2.2 火灾爆炸危险性 硫磺的加工生产环境大多为火灾、爆炸危险环境。首先,生产区使用的火源种类很多,分布也较广,常见的主要有明火、设备设施检修用火、区域外生活用火、高温物质及静电所产生的火花等。此外,厂区内行驶的未装阻火器的机动车辆烟飞火、吸烟等也都会引起火灾。由明火引起火灾爆炸事故多数是因为检修中违章动火、吸烟,由此造成的伤亡和损失较大。其次,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电气设备种类繁多。有变压器、配电开关、电动机等,使用包括220V、380V的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