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负数的初步认识优秀教案

负数的初步认识优秀教案

负数的初步认识优秀教案
负数的初步认识优秀教案

《负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P1~2。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表达方法。

2、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

教学难点

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一张练习纸、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情境引入。

电脑播放天气预报片头。

师:老师收集了某天三个城市的最低温度资料,并用温度计显示。

2、教学用正负数和0表示几个城市某一天的最低气温。

出示图片:三亚20摄氏度。

师:这天三亚的最低气温是多少度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老师介绍温度计的看法。

出示图片:南京0摄氏度。

师:南京呢和三亚比,南京的气温怎样

出示图片:哈尔滨零下20摄氏度。

师:和南京比,哈尔滨的气温怎么样

同时出示三亚、南京、哈尔滨三地的气温图片。

师:三亚和哈尔滨的气温一样吗

师:在数学上怎样区分零上20摄氏度和零下20摄氏度的呢

3、介绍正负数的读写法。

师:规定零上20摄氏度记作+20摄氏度或20摄氏度,规定零下20摄氏度记作-20摄氏度。

教学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法

师:“+20”读作正二十,在写的时候,只要在20前面加一个“+”——正号,“+20”也可以写成20。“-20”读作负二十,书写时,只要先写“-”——负号,再写20。(教师板书)

师:现在,我们可以说这天三亚的气温是+20℃,哈尔滨的气温是-20℃。

4、练习。

选择合适的数表示各地的气温。

师:你还会用这样的方法来记录温度吗

师:看温度计,选择适当的卡片举起来。

(卡片上分别写有+12℃、-12℃、30℃、+30℃、-30℃)

哈尔滨:零下12摄氏度,漠河:零下30摄氏度,海口:零上30摄氏度。对于海口学生有两种不同的选择:+30℃和30℃。

师:对于这两种选择你有什么看法

二、教学例2。

1、引入。

师:从上面的资料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地区有温差,在我国同一地区同一天也有很大的温差。同样的各地的海拔一样吗(出示例2)

师:新疆吐鲁番是我国还把最低的地区,你知道它的海拔高度是多少吗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以海平面为标准,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

师: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表示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度吗

2、小结。

用正负数还可以区分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三、描述正数和负数的意义。

1、出示卡片。(出示:+3,-3,40,-12,-400,-155,+8848)

师:你能将这些数分分类吗按什么分分成几类小组讨论。

师:像+3,40,+8848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3,-12,-400,-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师:从温度计上观察,0摄氏度以上的数都是正数,0摄氏度以下的数都是负数。海平

面以上的数都是正数,海平面以下的数都是负数。

师: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

2、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2页的练一练。

-5 +26 8 -40 -120 +103 0

正数负数

(2)每人写出5个正数和5个负数。

读出所写的数,并判断写的是否正确。

四、全课总结。

师:像零摄氏度以上与零摄氏度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地面以上和地面以下,存入和取出,比赛的得分和失分,股价的上涨和下跌等等都是由相反意义的量,都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有关负数在生活中应用的资料,下节课来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P3~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盈与亏、收与支、升与降、增与减以及朝两个相反方向运动等现实的情境中应用负数,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应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教学难点

体会两种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教学具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读一读,分一分。

+3000,+4200,-1800,+2700,-900,+3700;

正数负数

二、教学例3。

1、情境引入。

师:老师收集了新光服装店今年上半年每月的盈亏情况,看下表。

师:通常情况下,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

表中哪几个月盈利哪几个月亏损

从表中你还能知道些什么

3、完成教材第3页的试一试。

根据新光服装店去年下半年的盈亏情况,填写下表。

七月份:亏损1200元;八月份:亏损650元;

九月份:盈利2500元;十月份:盈利4300元;

十一月份:盈利3700元;十二月份:亏损250元;

三、教学例4。

1、出示例4图,辨别方向。

2、教学用正数和负数区别表示相反方向运动的路程。

师:看图,有什么发现

生:小华向东走2千米,到达邮局;小林向西走2千米,到达公园。师:如果把向东走2千米记作+2千米,那么向西走2千米可以记作什么师:可以把向西走2千米记作+2千米吗那么向东走2千米记作什么师:你还有什么发现

正数都大于零,负数小于零。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页的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5、6题。

点名回答,表扬答得又对又快的同学。

五、全课总结。

六、布置作业。

元角分的认识教学设计说明

《人民币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6—49页例1至例4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2.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 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的道理,并懂得爱护人民币。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懂得1元=10角,1角=10分。 2.难点: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十进制”换算关系。 三、教学策略与分析: 1.教材分析: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结合学生生活体验。主题图提供了三种生活场景,揭示了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例1展示了全套人民币,使学生对我国的法定货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例2通过换钱活动梳理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换算关系,归纳出主辅币之间的进率,为后面学习人民币的计算奠定基础。 2.学生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初步的识别方法和较丰富的使用经验,但是对人民币缺乏清晰、系统的认识:了解主辅币之间的十进关系,但没有上升到知识的高度;有购买经验,但在支付方式和购买策略上欠灵活。学生虽有较强

的小组合作学习意识,在主流中有良好的表达意愿,但是倾听意识模糊,小组学习效率有待提高。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播放儿童歌曲《一分钱》,让学生说说歌曲的容。 2.师:知道什么是人民币吗?你见过什么样的人民币?2人小组说一说。 3.引入新课,板书:人民币 (设计意图:力图从学生所唱过的歌曲《一分钱》导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从而缩短了学生与学习容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认识人民币:出示例1主题图片 ⑴看一看,说一说,你都认识那些币值的人民币? ⑵认一认,辨一辨,说一说这些人民币的特征:出示真币 ⑶师小结:我们可以通过看字样、颜色,图案等辨别人民币的币值。 2.全面认识人民币: ⑴ 4人小组活动(师为每一小组准备模拟人民币) 认一认,辨一辨模拟人民币,你是怎样知道这是多少元钱的? ⑵指名汇报:生介绍他所认识的人民币 ⑶展示第47页的人民币全图,问:图上的人民币是按怎样的规律排列的? a.生:几元的放在一起,几角的放在一起,几分的放在一起。 b.师小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人教版2011负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负 数 的 初 步 认 识 教学设计 河南省滑县白道口镇西小寨小学教师——杨淑玲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负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滑县白道口镇西小寨小学杨淑玲【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初步认识负数和理解负数的意义。 2.会正确地读、写正、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学情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小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意义,会读负数,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丰富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为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 正、负数的意义和负数的读法与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负数的意义及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一)由“反义词游戏”引出数学意义相反的量。(课件出示) 谈话引题:在生活中,像这样表示两种意思相反的量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将研究如何用数学的方法表示两种意义相反的量。 板书课题:负数的初步认识 师:好,同学们,来看看我们这节课的任务吧: (一)(课件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二)师:负数,就是数学王国里用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的一员大将,如果规定其中一个量为正,则另一个意义相反的量就为负。怎样用数学符号表示,怎样读出来呢?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正负数的历史吧(课件出示)。 (三)我们了解了正负数的历史,课下预习了教材,同学们让我们“牛刀初试”一下练练手吧(课件出示)(同学们掌握的很好、真棒!)二、结合情景,了解意义 (一)课件出示例1.(3℃和-3℃表示的意思一样吗?0℃表示什么意思?) (二)小组展示汇报以上问题课件演示,(一目了然) 生: 3℃在0℃以上3小格;-3℃在0℃一下3小格。 生:我通过预习知道: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 (请在温度计上表示-18℃,-3℃和-18℃哪个温度低?p4做一做1.)

倒数的认识优秀教案完整版

倒数的认识优秀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佴家湾小学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4页例1、例2及练习六第3、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认识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推理和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倒数的意义和求法。 教学难点;1、0的倒数,小数的倒数。 一、猜字游戏引入 师:今天上课之前,老师来考考同学们的语文学得如何。“吞”这个字读什么,如果把上下部分颠倒后是什么字?(“吞”——吴),“杏”这个字读什么,如果把上下部分颠倒后是什么字( “杏”——呆), 师:中国汉字有不少字有这样的关系,在数学中也存在这种关系。如:(板书:)如果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位置调换,是哪个分数( ) 师:谁还能说出这样的数(生说师相应板书。) 师:象这样把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上下颠倒之后就成另一个数,你能给这种特性给这些上下颠倒的数起个名字吗? 生:倒数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倒数(板书:倒数的认识) 师:看到“倒数”这个新名词,你的脑子里产生哪此问题? 生:什么时倒数怎样求倒数学习倒数有什么用 二、引导发现倒数的特征 师:那我们就一起先来研究什么是倒数呢?

课件出示算式: 师:现在请同学们完成黑板上的算式,并认真观察这些算式,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师:完成的同桌交流。 生:(两个数相乘积是1。) 师:你们还能发现什么呢?请大家讨论一下。 师:看等号左边两数有什么特点(分子和分母调换了位置) 5X1/5的5没有分母啊,它跟1/5的分子分母上下颠倒关系吗? 生:的分母是1,所以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 师:通过同学们刚才的研究,现在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倒数? 倒数的概念: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师:课件出示几组数据,你能多这些算式中说出谁和谁互为倒数。还能举出其它例子吗? 师:我也说一个3/5是倒数,对吗为什么 生:应该说3/5和5/3互为倒数。 师:同学们理解得真透彻,注意到了互为这两个字。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它们相互依存的,必须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不能单独说某个数是倒数。就像倍数和因数。 师:现在请同学们帮小明和小华解决一个问题(课件出)(1)三个数的积是1。(2)写等于的倒数。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下面这些有没有倒数,如果有它的倒数是多少,如果没有为什么? 课件出示:2/3,11/8,5,4又1/4,0。25,1,0。 现在请同学们独立完成。(后并同桌交流) 师:指名回答。谁来说一说哪些数有倒数, 师:象4又3/4这样的带分数有没有倒数,如果有怎么找。 生:先把它化成假分数,再颠倒这来, 师:能不能这样求。

认识元角分优秀教案

认识人民币(一) 麒麟中心小学王婷 【教材分析】 认识人民币是苏教材数学教材第二册的主要内容。本课时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1元以及一元以下的人民币,知道爱惜人民币。了解元、角、分的关系,知道1元=10角,1角=10分,会简单的购物,为接下来元角分的计算和以后生活中购物章节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人民币,能识别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基本单位,知道元1元=10角,1角=10分。 2、学生参与模拟购物活动,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在活动中感受1元的实际价值,学会简单的购物。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体验主动学习的乐趣,发展主动学习、合作交流的意识。同时养成爱护人民币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及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信封:各种1元以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导入:出示红包 师:小朋友,这是什么啊?(红包)红包里面装的是什么呀?(钱)那我们国家的钱叫做什么? 师:我们国家的钱又叫什么呢?(引导中国的钱叫人民币) 【设计意图】“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始就以学生熟悉的红包引入,唤醒学生的已有学习经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部分人民币,认识人民币上的数学知识。(揭题,板书) 二、认识单位“元、角、分” 1、认识1元、1角、1分 师:王老师红包里也有很多人民币,我们一起来认一认,为了让小朋友看的更清楚,我们一一把它们请到大屏幕上 (1)出示1元纸币 师:你认识吗 生:这张是1元的 师:你怎么知道它是一元的? 生:数字1(颜色,大小,数字,汉字) 追问:看人民币的面值是多少,最主要是看什么(数以及后面的单位名称)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负数的初步认识》精品教案

《负数的初步认识》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够掌握负数表示的实际意义、写法、读法。 2、能够用正数和负数可以用来表示温度、海拔高度、盈亏情况、走的方向与路程等。 3、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动手实践能力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生活中事件的可能性与否与生活中可能性与公平问题。 重点: 负数表示的实际意义、写法、读法、负数表示温度、海拔高度、盈亏情况、走的方向与路程等、负数表示的生活中实际例子。 难点: 负数表示的实际意义、负数表示温度、海拔高度、盈亏情况、走的方向与路程等 教学流程: 一、趣味引入 “反方向”游戏 老师手向上抬,学生向下低头;老师手向上抬,学生抬头;老师手向左,学生头偏右; 老师手向右,学生头偏左。 方向是相反的两个,那么数字呢?会不会有相反的?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关于天气预报的视频,了解一下数字是怎么相反的? 看下面天气预报,说说“-22”表示什么意思? 零下22度

二、探究1 温度计显示的是某一天三个城市的最低温度。 问题:你能说说它们的最低温度是多少吗? 追问:怎么读温度计? 追问:它们的最低天气分别是什么? 知识讲解: 零上20℃可以记作“+20℃”,+20是正数读作正二十; 零下20℃可以记作“-20℃”,-20是负数读作负二十。 追问:“+20℃”和“-20℃”表示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答案:+20℃表示零上20度,温度比0度高; -20℃表示零下20度,温度比0度低。 问题: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高或低多少米?

《倒数的认识》公开课教案

《倒数的认识》公开课 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倒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8页例1、例2及练习六第3、4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什么叫做倒数,倒数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它是不能孤立存在的;掌握求倒数的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0”没有倒数,“1”的倒数还是“1”。 2、过程与方法: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发现求倒数的方法,知道不仅可以用乘法求一个数的倒数,还可以用调换分子和分母位置的方法求一个数的倒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知识获取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推理和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学会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熟练正确的求小数、带分数的倒数,发现倒数的一些特征。 课型:新授课。 教法:情境引入、举例讲解。

学法:观察法、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字游戏引入新课。 上课之前,老师来考考同学们的语文学得如何。“吞”这个字读什么,如果把上下部分颠倒后是什么字(“吞”——吴),“杏”这个字读什么,如果把上下部分颠倒后是什么字( “上”——下)。 中国汉字有不少字有这样的关系,在数学中也存在这种关系。 如:(板书:3/8)如果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位置调换,是哪个分数(8 /3)。 师:谁还能说出这样的数(课件出示) 象这样把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上下颠倒之后就成另一个数,你能给这种特性给这些上下颠倒的数起个名字吗(倒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倒数(板书:倒数的认识,并让学生读一读。)

《倒数的认识》案例分析

《倒数的认识》案例分析 一、设计科学、合理的、富于思考性的问题,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本节课中,教师在关键处提出一些内容恰当,难易适度、并富于思考性的问题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了分层递进,逐步深入的设计方案。比如: 师:“……既然叫‘倒数’那肯定和什么有关?” 生:“数”。 师:“倒数,与数有关,还与导有关,大家有什么问题提出来么?” 生又问……,教师依次板书:是什么?什么样?怎么求?干什么?分层递进,逐步深入。这样有序的引导,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的教学过程。 二、教师利用问题,将学生思路引向既定方向,由教学内容的灌输者转变成为了启发者。 在本节课中,教师不是把教学内容按部就班地搬进课堂,不管学生乐意听还是不乐意听,听得懂还是听不懂,独霸讲台,一讲到底,搞“一言堂”的课堂教学模式,而是“搭桥铺路”激活学生思维。比如: 师:什么关系?请举例说明…… 师:你这么肯定,为什么?…… 师:大家怎么看这个问题?…… 师:哪种数的倒数最好求?那种数的倒数最难求?…… 师:为什么分数的倒数最好求?…… 等等问题,或启发学生思考,或提问、设问,或引导学生讨论、互问等,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他们发挥自己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真正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学习过程让学生参与,内容让学生总结,方法让学生归纳。引导学生动脑思考,边学习边训练,促使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来。确实体现了启发式教学。 三、有效地组织学生展开合作、探究、讨论,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 在此案例中,我们能看到几处学生通过讨论获得结论的场景。比如: 生:1 的倒数是1 生:不对! 生:怎么不对? 生:不对!1 是带分数,我们应该把它化成假分数,也就是,然后分子分母调换位置是

元角分的认识教案

元角分的认识 教学目的: 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会用人民币买东西,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密不可分。 3、知道爱护人民币,不乱花钱。 教学准备: 教师: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纸币;1元、5角、1角、5分、2分、1 分硬币。 学生:每人;1个1元、2个5角、5个1角;一些文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上个星期,学校组织全校的同学搞了一个很有意义的活动,你还记得吗(为支援新疆受灾小朋友,开展“红领巾跳蚤市场”义卖活动)你还记得你买了什么东西花了多少钱买的吗(生:……)同学们真能干,也很有爱心,这些钱花得很有意义。你知道吗世界上的钱有好多种,有美元、日元,我国使用的称为:人民币。 (板书:认识人民币) 二、展开。 1、认识元角分。 师:你知道有哪些面值的人民币(生:……) 欣赏人民币,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纸币;1元、5角、1角、5分、2分、1分硬币。人民币上印有国徽,不能乱写乱花,要爱护人民币。 师:你能把这些钱分分类吗 (1、按不同的单位来分;2、按大数目、小数目来分;3、按纸币、硬币来分)师:今天我们主要研究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板书)。 你最熟悉的是什么钱(1元)1元可以做什么(生:……) 2、数钱。 师:生活中一元钱还真能派不少用场呢!我们要节约用钱.每组小朋友都有一包钱,我们来数一数一共有多少钱,好吗看哪一组数的又快又准确。(活动后,请第一名的小组,上台数。) 板书: 1元=10角=2个5角 5元=5个1元=50个1角 1角=10分=2个5分 1元=100分

练习:7角=(份 1元2角=(角 3、分钱。 把小组里的钱,分给每个小朋友,要求每个人都一样多。 三、实践活动。 模拟文具超市。 四人小组活动,选举一人为售货员,其余三人为顾客。“文具店”里有:4角1本 的数学本,1支的铅笔5角,1块的橡皮8角,1支圆珠笔1元2角,1个信封2 角。 1、请你用1元钱买,买什么正好买什么要找钱买什么不够 2、请你用所有的钱买,可以买什么填好购物单。 3、顾客买的时候要说:“售货员,您好。请给我拿……,谢谢。”售货员要说:“这是您要 的……,这是找你的钱,请收好。谢谢光临!” 购物单: 四、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生: 在音乐声中欣赏人民币。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负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负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排浦中心校唐金耀 课标要求: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内容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以往负数的教学安排在中学阶段,现在安排在本单元主要是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初步认识负数,能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为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实际生活中存在很多相反意义的量,比如,气温的零上和零下,存折上现金的存入和支取,水位高度的上长升和下降,海拔高度的高于海平面和低于海平面,等等。为了表示这样两种相反意义的量,还用学生原有的数概念知识就不够了,这样就自然引入了负数的认识。教材首先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如气温、存折中蕴含的具有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来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初步理解负数的含义,接下来通过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和负数,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形成数的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然后借助数轴对气温进行排序让学生初步辨别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

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教学重点: 理解负数的意义,体会数轴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会在数轴上比较正数、0和负数的大小。 教学用具:温度计、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主题图。 2、揭示课题。 3、教师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教材第2页主题图。 4、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图中内容。(教师:观察上图,你能发现什么?0℃代表什么意思?-3℃和3℃各代表什么意思?) 引出课题并板书:负数的初步认识 二、新课讲授 1、教学例1 。 2、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反馈。 3、教学例2。 4、归纳正数和负数。 1、教学例1 。 (1)教师板书关键数据:0℃。 (2)教师讲解0℃的意思: 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能准确熟练地写出一个数的倒数。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展示质疑,在探索活动中,培养观察、归纳、推理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1和0倒数的问题。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在上数学课之前,老师想考你一个语文知识,怎么样?(出示“杏”和“呆”)看到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生:上下两部分调换了位置,变成了另一个字 师:对了,把其中任一个字上下两部分倒过来,就变成了另一个字,这个现象很有趣很奇妙吧! 师小结:这种奇妙有趣的现象不仅出现在语文中,其实在数学中也存在着,想了解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揭秘这种现象,好吧?板书:倒数的认识 二、合作探究: (一)揭示倒数的意义 1.(出示课件)请看大屏幕,先计算,再观察这些算式,同桌互相说一说它们有什么规律?(学生自学,经历自主探索总结的过程,并独

立完成)。 请同学们按照要求逐一完成,看谁是认真仔细的人,既能准确的计算,又能发现其中的秘密。 师:同学们,在以前我们看来非常简单的乘积是1的两个数,研究起来有如此大的发现,那么,像符合这种规律的两个数叫什么数呢?谁能给这种数取个名字?(生取名字) 师:那么根据刚才的计算结果与发现的规律你能说出什么叫倒数吗?(生答) 师板书: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你认为哪些字或词比较重要?你是如何理解“互为”的?你能用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吗?(生答) 师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倒数的意义,知道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而且倒数不能单独存在,是相互依存的。 (二)小组探究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 1.出示课件(精彩配合):请看这里,哪两个数互为倒数?(生找)(生说教师演示) 提问:你用什么好办法这么快就找出了这组数的倒数?(同桌互相说说看)(找几名学生汇报) 师板书:求倒数的方法:分数的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同学们想出了找倒数的好方法,那就是分数的分子、分母交换位置,你们把老师想说的都说出来了,太棒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在这些数里哪一组不同于其它两组?

六年级数学《倒数的认识》评课稿

六年级数学《倒数的认识》评课稿 六年级数学《倒数的认识》评课稿 听了史老师执教的《倒数的认识》一课;收获颇多.总的认为这一课设计巧妙、思路清晰;流畅;重点突出;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充分发挥了学生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之中;运用所学知识推到出倒数.具体评议如下: 1.重视课的引入;创设情境.教师利用生活中的朋友和中国的文字;很形象地让学生对倒数有了直观的认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2.对教材内容理解透彻.教学过程思路清晰、流畅;环节设计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到位;教学设计严谨;语言简练;对教材理解全面、深刻.例如新课之前通过好朋友;在理解“互相”的同时;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学习倒数的概念作了很好的铺垫;同时为学生整体感知倒数和求倒数做好充分的准备. 3.充分体现新理念;让学生充分感知、发现概念.知识的学习以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讨论为主要形式.教师充分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意见;表达自己对概念的认识;从意义到求倒数的方法都是由学生来尝试、探索;效果非常好.对0和1有没有倒数的认识更是充分听取了学生的意见;从多角度进行了分析、验证. 如:让学生试着把每组的两个数相乘;发现规律;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了倒数的概念. 4.及时质疑点拨;做好归纳小结.在给出倒数的概念后;教师让学生认真读概念;概念中的重点内容;教师并用彩色的粉笔标出.概念给出后;教师立即询问学生“互为”是什么意思;并让学生及生活中的例子;以便更好的理解倒数这一概念.在探索分数的倒数、整数的倒数、带分数的倒数及小数的倒数时;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后;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给予总结归纳;让学生的知识更加条理和系统.这样下来;便于学生做一些判断题. 5.教师注重及时对学生的表现作出恰当的评价.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做出正确回答时;及时予以肯定和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6.板书设计简洁明了;重难点一目了然.强调了倒数的概念和求倒数的方法. 建议: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负数的初 步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 负数的初步认识,教科书第2~4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能力目标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感目标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温度计、练习纸、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承前启后 1、出示主题图。教材第2页主题图。 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图中内容。(教师:观察上图,你能发现什么?0℃代表什么意思?-2℃和2℃各代表什

么意思?)引出课题并板书:负数的初步认识 二、学习引领 1、教学例1 。 (1)教师板书关键数据:0℃。 (2)教师讲解0℃的意思: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比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如-2℃表示零下2摄氏度,读作:负三摄氏度。 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号),一般情况下可省略不写:如+2℃表示零上2摄氏度,读作:正三摄氏度,也可以写成2℃,读作:三摄氏度。 (2)我们来看一下课本上的图,你知道北京的气温吗?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是多少呢?随机点同学回答。 (4)了解了北京的气温,下面我想请同学告诉我哈尔滨的气温,它与上海气温比较又怎样呢?用手势告诉大家好吗? 2、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反馈。 (1)请同学们把图上其它各地的温度都写出来,并读一读。(2)教师展示学生不同的表示方法。 (2)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用+和-就能准确地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 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基本技能、数学思想的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课以学生发展为本,着眼于数学方法的教学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观察、分析、讨论,理解倒数的意义,认识倒数的特征,自主构建新的知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4、25页 教材分析: “倒数的认识”是西师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学生是在学习了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为后面学习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做准备,因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归结为乘这个数的倒数。所以它是学习分数除法计算的知识基础,沟通分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教材中通过几组乘积为“ 1”分数乘法的算式,积累学生对倒数的感性认识。试一试的安排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学情分析:部分学生在课前预习学习中已经接触了一些关于倒数的知识,但是对于倒数概念的建立非常不系统、不牢固,他们不会用语言叙述倒数的意义,在写法上也会出错,并且认为倒数就是分数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将倒数的意

义和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混为一谈。 学生对倒数的认识局限于一个数,或者是把两个数倒过来。而大多数学生还没有接触过倒数知识。 设计理念: 本课以学生自己的举例、观察、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为学习的主要方法,获得“倒数”的概念这一知识要点,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求不同数的倒数的一般方法和数学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能力,并使学生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目标设计: 课标要求: 1、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2、学生经历探索“倒数意义”和“求倒数的方法”的过程,学习运用数学的 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并发现它们的规律;借助几何直观渗透数学知识之间普遍联系的思想,感悟“ 1”的重要作用。 3、初步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勇于质疑的良好品质。体会数学的特点,感受数 学的价值。 学习目标: 1、知道倒数的意义。 2、经历倒数的意义这一概念的形成过程。 3、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重点:倒数的意义与求法 数学难点:理解“互为”的意义,明确倒数只表示两个数间的关系,而不能单独

倒数的认识教学案例

倒数的认识教学案例 2012.3.5 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倒数 二、教学目标:1、在计算、比较、观察中,发现倒数的特征并理解倒数的意义。 2、 掌握找一个倒数的方法。 3、 体会自我发现,主动探究的乐趣,在活动中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理解倒数的意义会找一个数的倒数 四、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一个新的内容,想知道吗? 生:我知道是倒数 师:哦?你真知道啊?那老师问你:倒数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把分数分子和分母调换一下 师:举个例子看看 生:比如说23 倒数就是32 (板书:23 →32 ) 师:同学们都会找了吗?谁出一个数,大家找它的倒数,看谁最快。 生:(自由发言,老师板书):78 →87 8→ 18 95 →59 师:看来同学们都提前做了预习,这很好。看看这四组两个倒数之间你有什么发现呢? 生:⑴大于1的数倒数小于1, ⑵大数的倒数变小,小数的倒数变大 …… 师:你们发现了不少规律,但是,你们看到的都是些表面现象,再认真观察,还能发现什么? 生:哦,我发现这两个数相乘都等于1 师:是吗?我们都来看看,他的发现对不对? 生: 23 ×32 =1 78 ×87 =1 8×18 =1 95 ×59 =1 师:哦,原来倒数还有这个规律,你的发现太伟大了,真了不起掌声(鼓掌)既然倒数有这样的规律,那么我们判断两个数是不是互为倒数就可以怎么办? 生:看它们的乘积是不是1就行了。 师:对!这是个好办法,下面这些数你能说出它的倒数吗? 34 52 4 1 师:1的倒数还是1,那么0的倒数呢? 生:还是0 师:同意吗? 生:不是,0乘0不等于1 师:是啊!我们还可以这样想啊,1写成分数是11 ,分子和分母调换还是11 ,0行吗? 生:不行,不能做分母 师:所以0没有倒数,下面我们把书上练一练做一下 生:(学生板书) 师:找一个数的倒数你有什么办法? 生:如果是分数,就把分子和分母调换一下,如果不是分数先变成分数,然后调换分子和母。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评析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评析 【设计理念】 数学概念是构建数学理论大厦的基石。小学阶段的数学概念是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形成基本的数学能力的重要载体。因此,精心设计和教学好每一个数学概念,使学生切实掌握概念的数学本质,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倒数”是人为的抽象概念,也是没有直接生活原型的数学概念。为了让学生掌握好这一与日常生活经验没有直接联系的抽象概念,我设计了专门的、纯粹的数学活动,既把握概念本身的基本特征,又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在观察、筛选、归纳一个个数学算式特征的活动中构建“倒数”、“互为倒数”的数学模型,同时获得由直观到抽象的数学活动经验,经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学习过程。 本课以学生自己的举例、观察、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为学习的主要方法,获得“倒数”的概念这一知识要点,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求不同数的倒数的一般方法和抽象概括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能力,并促使学生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及抽象思维的能力。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8、29页例题1、做一做及相关练习。 【学情与教材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第二单元《分数除法》中的第一课时——“倒数的认识”。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除法做准备。因为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用这个数乘它的倒数。所以它是学习分数除法计算的知识基础,把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计算通过倒数这一概念的应用进行关联,关联之后形成知识结构及认知结构。进而彰显学生的应用意识这一核心素养。 教材编排了几组乘积是1的乘法算式,使学生通过计算、观察、讨论等活动,归纳出它们的共同规律,引出倒数的定义,并用实例突出“互为倒数”的含义,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构建“倒数”、“互为倒数”的数学模型,并帮助学生完成数学抽象及数学建模这一核心素养的形成。再引导学生思考并归纳出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特点:它们的分子、分母交换了位置。如果这两个数不是分数,通过转化为分数后,也同样具有这一特征。例1的教学,则是充分地利用互为倒数关系的两个数的这一特点来求倒数的。通过尝试,让学生初步体验找倒数的一般方法:调换两个数的分子、分母的位置。在总结求倒数的方法时,也分三种情况:求分数的倒数;求整数的倒数;1和0的倒数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求出倒数。 (2)采用自学与小组讨论的方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归纳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和同伴合作交流。 (3)在学习“倒数”的过程中,体验归纳概括的乐趣,养成独立思考、质

倒数的认识教学案例

——《圆的认识》教学案例 一、教学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并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例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来折圆纸片、同学之间合作交流,共同探究圆的一些特征。这样的组织教学,使整节课充满了“做数学”的过程,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展现。 现代信息技术是为教学服务的,其主要功能就是“提供学生学习背景,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本课例的教学设计还着力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经历体验的过程,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能力。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时教学对象是小学六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年龄在11—12岁。他们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此时,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更应当关注数学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使他们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而且学数学是有用的、必要的,从而愿意并且想学数学。对于本节课教学的圆学生在生活中有大量的接触,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基础,同时学生具备了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有较强的交流与表达的愿望,使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成为可能。 三、教学内容分析: “圆的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P55—58 页的内容。 本单元教材教学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和面积、轴对称图形。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了一些常见平面图形的认识,有关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以及在低年级直观认识圆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知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知识,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圆的认识》是这一单元的第一节课,是这一单元中较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本课时的教学是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的重要基础,同时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很重要。 四、教学阐明: 1、知识与技能: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合作、探究、游戏等活动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等方法发现圆的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体验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通过体验圆与人类生活的不解之缘,感受圆的美、生活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圆的相关概念,归纳圆的特征,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在本年段的教学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创设一个自主性、研究性、协作性的教学环境,构建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协作学习。

负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负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123-124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二十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和理解负数的意义,了解负数的产生与作用,感受负数使用带来的方便。 2.会正确地读、写正、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负数的意义和负数的读法与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小学阶段我们学过哪些数?(生答) 师:(过度)同学们回答非常正确,那我们把这些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出示课件)(引出课题并板书)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下面请同学们收看——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一个场面:北京某一天的气温是零下5摄氏度至5摄氏度。 师:测量气温我们常常要用的工具是什么?

生:温度计。 师:老师现在给大家带来了一支温度计(出示并介绍温度计)比0摄氏度高的温度我们用带“+”号的数来表示;比0摄氏度低的温度我们用带“-”号的数来表示。 现在请同学们用带“+”号或“-”号的数来表示这两个温度。学生在本子上完成,师巡视,在集体评讲(出示课件)教师小结:3℃记作+3℃或,读作正3摄氏度 零下5℃记作-5℃,读作负5摄氏度。 因此,这里的加号、减号和过去的意义不同,在这里加号叫做正好,减号叫做负号。 师:-5℃和5℃一样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出示课件) (2)巩固练习。 同学们,你能用刚才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表示以下的温度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第123页下图的练习,教师巡视,个别辅导,集体订正写得是否正确,并让学生齐读。 2、自主学习例2。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请看。 (课件演示) 引导学生交流: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一种简

《倒数的认识》(优秀教案)

市第十二届小学青年教师汇报课单元备课参考模板 县区 学校: 实验小学 : 学科: 数学年级: 六年级 单元第十一册教材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主题研制加强方法指导,发展数学思维,提升数学素养 单元解读单元 教学 容及 分析 一、单元教学容 倒数的认识、分数除法的意义与计算以及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单元教学容的地位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计算及其应用以及整数除法的意义、解方程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分数除法。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一方面完成了分数加、减、乘、除的学习任务,比较系统地掌握了分数的四则计算,掌握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加深了对乘除法关系的理解,体会知识的在联系,为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提供更多的支持;同时也为后面学习比和比例、百分数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单元教学容编排体系和在联系 本单元由两个小节组成,具体编排结构如下: 从上面的图示,不难看出教材容之间的在联系。 第一小节教学倒数的认识,为后面学习分数除法扫清障碍。由于分数除法的基本方法为“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因此认识倒数的概念以及熟练地求出一个非0数的倒数,是学习分数除法的重要基础。 第二小节结合除法的运算意义探究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然后学习分

一、创设情境,引发探究课本第28页 相关容 1.师:同学们 现在已经六年 级了,我们的 童年生活即将 结束,在这段 时间家不仅学 到了知识还收 获了友谊,谁 能用“xxx是我 最好的朋友” 把自己最好的 朋友介绍给大 家。 2.是的,同学 们都有自己的 好朋友,豆豆 和丁丁也是一 对好朋友,我 们一起来看 看。 3.能不能单独 说豆豆是朋友 或丁丁是朋友 呢?为什么? 1.类似这样的 互为关系,生 生介绍好朋 友。 设计意图: 创设找朋 友的教学 情境,既能 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 趣,同时也 为理解倒 数概念当 中的“互

六年级数学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一、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能准确熟练地写出一个数的倒数。 二、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展示质疑,在探索活动中,培养观察、归纳、推理和概括能力。 三、激情投入,挑战自我。 教学重点: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1和0倒数的问题。 教学设计: 离上课还有一点时间,咱们先聊一会吧。同学们,我给你们代数学课多长时间了?(一年)一年时间虽然不是很长,但我觉得我们之间已经互相成为了朋友,你有这种感觉吗?该怎样表述我们之间的朋友关系呢?(你是我的朋友,我是你的朋友,互相应该是双方面的。) 就先聊到这儿吧?好,上课! 一、导入: 同学们,在上数学课之前,老师想考你一个语文知识,怎么样?(出示“杏”和“呆”)看到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生:上下两部分调换了位置,变成了另一个字 师:对了,把其中任一个字上下两部分倒过来,就变成了另一个字,这个现象很有趣很奇妙吧!

师小结:这种奇妙有趣的现象不仅出现在语文中,其实在数学中也存在着,想了解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揭秘这种现象,好吧? 二、合作探究: (一)揭示倒数的意义 1.(出示例题课件)请看大屏幕,先计算,再观察这些算式,同桌互相说一说它们有什么规律?(学生自学,经历自主探索总结的过程,并独立完成)。 请同学们按照要求逐一完成,看谁是认真仔细的人,既能准确的计算,又能发现其中的秘密。 师:同学们,在以前我们看来非常简单的乘积是1的两个数,研究起来有如此大的发现,那么,像符合这种规律的两个数叫什么数呢?谁能给这种数取个名字?(生取名字) 师:那么根据刚才的计算结果与发现的规律你能说出什么叫倒数吗?(生答)师板书: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你认为哪些字或词比较重要?你是如何理解“互为”的?你能用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吗?(生答) 师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倒数的意义,知道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而且倒数不能单独存在,是相互依存的。就像课前我们聊得话题,老师和你互相成为了好朋友,就是说“老师是你的朋友”,“你是老师的朋友”,我们俩是双方面的。 (二)小组探究求一个倒数的方法 1.出示例题2课件:下面哪两个数互为倒数?

认识元角分公开课教案

认识元、角、分(一) 猫场小学成长永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6、67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人民币,能识别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时人民币的单位,认识1元=10角,1角=10分。 2.经历人民币的识别过程,体会1元以内各种人民币的币值,通过简单的模拟活动,培养简单的换钱、算钱、付钱的技能,发展多角度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3.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参与小组的交流,体验主动学习的作用,发展主动学习、合作交流的意识;了解人民币在日常生活力的作用,形成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的面值及人民币的单位 教学难点:认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准备:1元以内的纸币、硬币若干;铅笔、橡皮、尺子、羽毛球、邮票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小朋友,你们买过东西吗?你自己买过什么东西?买东西需要什么?(钱) 对了,钱在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名称。美国的钱叫做美元,

英国的钱叫做英镑,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做什么吗?(人民币)揭题:小朋友真聪明,我们每人的生活里少不了人民币,每张人民币面值大小不一,有几元的,有几角的,有几分的。为了了解人民币的一些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元、角、分。(板书课题) 二、认识人民币 1.4人小组合作:在自己面前的小银行中拿两张你认识的人民币,并在小组里说一说:拿的是多少面值的人民币?是怎样认识的? 引导:人民币有两种,一种是纸币,一种是硬币。谁愿意向小朋友介绍一下你认识的人民币?你是怎样认识的? 2.根据教师的统一要求拿出相应的人民币。 要求:下面请每个小朋友拿出1元的人民币。 有的学生拿的是1张1元纸币,有的学生拿的是1枚1元硬币,还有的学生纸币、硬币都拿了。 板书: 1元。(教师把1元纸币、硬币都贴在黑板上,纸币正面朝上) 用同样的方法认识5角、2角、1角和5分、2分、1分。 课件展示1元以内的纸币。归纳:纸币上都印有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一面都印有劳动人民的头像、中国人民银行,另一面都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人民币是受法律保护的。小朋友应该爱护人民币,不要在上面乱涂乱画,更不能在上面写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