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用经济指标解释

常用经济指标解释

常用经济指标解释
常用经济指标解释

常用经济指标解释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一、二、三次产业划分范围如下:

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

第二产业是指工业和建筑业。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其他行业。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

2、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NP)、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有何区别与联系?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生产活动最终成果,即所有常住机构单位或产业部门一定时期内生产可供最终使用产品和劳务价值。国内生产总值能够全面反映全社会经济活动总规模,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评价经济形势重要综合指标。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这一指标。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初次分配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最终使用货物和服务减去进口货物和服务。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三种表现形态表现为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其计算公式为:国内生产总值(生产法)=总产出-中间投入(物质产品投入+服务投入)

国内生产总值(收入法)=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国内生产总值(支出法)=总消费+总投资+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存货增加)+(货物和服务出口-货物和服务进口)

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最终成果。一国常住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增加值在初次分配过程中主要分配给该国常住单位,但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非常住单位,同时,国外生产所创造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常住单位。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付给国外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不同,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生产概念,而国民生产总值则是个收入概念。

工业总产值是以货币表现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已出售或可供出售工业产品总量,它反映一定时间内工业生产总规模和总水平。它包括:在本企业内不再进行加工,经检验、包装入库(规定了需包装产品除外)成品价值,工业性作业价值,自制半成品、在产品期末初差额价值(生产周期较长企业计算)。工业总产值采用“工厂法”计算,即以工业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按企业工业生产活动最终成果来计算,企业内部不允许重复计算,不能把企业内部各个车间(分厂)生产成果相加。但在企业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存在着重复计算。轻重工业总产值划分也是按“工厂法”计算,即一个工业企业在正常情况下生产主要产品性质属于轻工业,则该企业全部总产值作为轻工业总产值;一个工业企业生产主要产品性质属于重工业,则该企业全部总产值作为重工业总产值。

工业增加值是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工业生产活动最终成果,是国内生产总值组成部分。工业增加值就是工业总产出中扣除中间消耗以后价值,工业增加值有两种计算方法:一是生产法,即工业总产出减去工业中间投入;二是收入法,即从收入角度出发,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到收入份额计算,具体构成项目有固定资

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这种方法也称要素分配法。

(1)生产法: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出-工业中间投入+应缴增值税

(2)收入法(分配法):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3、工业发展速度计算方法改革是怎么回事?

工业发展速度是反映工业生产状况重要指标。我国一直采用通过编制不变价格方法计算工业总产值(就是将无论由哪个企业生产同一种产品,都统一乘上该产品同一个价格将其换算成价值量),将报告期不变价格工业总产值与基期不变价格工业总产值进行对比,求得工业发展速度。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工业产品种类、品种、规格、型号与日俱增,使得编制工业产品不变价工作已经难以维继,不变价格工业总产值直接影响了对工业发展速度判断,因此必须改用新计算方法。国家统计局经过多年研究、论证,并考虑到与国际接轨因素,决定在全国采用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工业生产发展速度。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对现行价格工业增加值进行缩减,消除价格因素变动对工业增加值影响,使报告期工业增加值与基期可比,达到准确计算工业发展速度最终目。目前这一方法正在全国省、市、县级试行。

目前全国及我省公布经济增长速度是针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采用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出来,而我市按省统计局要求,公布经济增长速度是针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采用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出来。

如何计算平均增长速度?

平均增长速度,它和平均发展速度统称为平均速度。平均速度是各个时期环比速度平均数,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速度变化平均程度。

平均速度增长计算首先是平均发展速度计算。平均发展速度计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几何平均法也叫水平法,另一种是方程法,也叫累计法或代数平均法。两种方法主要区别在于:水平法主要考虑最后一年发展水平,即着重解决按什么平均速度才能达到最后一年发展水平。通常用于计算人口、产品产量、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速度。而累计法则考虑整个时期累计发展总量。通常用于计算固定资产投资、新增固定资产、垦荒造林、地质勘探等指标速度。下面简单介绍水平法。累计法较复杂就不详细介绍了。在一般正常情况下,两种方法计算平均每年增长速度比较接近;但在经济发展不平衡、出现大起大落时,两种方法计算结果差别较大。从某年到某年平均增长速度年份,均不包括基期年在内。如建国四十三年平均增长速度是以1949年为基期计算,则写为1950-1992年平均增长速度,其余类推。

水平法平均发展速度计算公式如下:

(1)按环比发展速度连乘积计算:

n表示环比发展速度项数

例如:某地区增加值1991年--1995年各年环比发展速度分别为115.6%,107.8%,105.6%,103.6%,107.2%,计算平均发展速度为:

平均增长速度为:108%-100%=8%

(2)按总发展速度计算:

其中n为报告期与基期间隔期数,举例如下:

某单位1995年增加值为18250万元,1990年为14300万元,计算五年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每年递增速度如下:五年间平均发展速度为:

五年间平均递增速度为:

105%-100%=5%

4、什么是当年价格(现行价格)、可比价格、什么是不变价格?

当年价格,顾名思义,也就是报告期当年实际价格,如:工业品出厂价格、农产品收购价格、商品零售价格等。用当年价格计算一些以货币表现物量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农副产品收购总额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等,反映当年实际情况,使国民经济指标互相衔接,便于考察社会经济效益,便于对生产、流通、分配、消费之间进行综合平衡。因此,当我们需要反映当年实际收入情况时就应采用当年价格可比价格指在不同时期价值指标对比时,扣除了价格变动因素,以确切反映物量变化。按可比价格计算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用产品产量乘某一年不变价格计算;另一种是用价格指数换算。

不变价格指用同类产品年平均价格作为固定价格,来计算各年产品价值。按不变价格计算产品价值消除了价格变动因素,不同时期对比可以反映生产发展速度。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工农业产品价格水平变化,国家统计局先后五次制定了全国统一工业产品不变价格和农业产品不变价格,从1949年到1957年使用1952年工(农)业产品不变

价格,从1957年到1971年使用1957年不变价格,从1971年到1981年使用1970年不变价格,从1981年到1990年使用1980年不变价格,从1990年开始使用1990年不变价格。

4、什么是指数,常用价格指数有哪些?

指数是一种表明社会经济现象动态相对数,运用指数可以测定不能直接相加和不能直接对比社会经济现象总动态;可以分析社会经济现象总变动中各因素变动影响程度;可以研究总平均指标变动中各组标志水平和总体结构变动作用。指数按所反映现象范围不同,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前者反映个体经济现象变动相对数,如个别产品物量指数、个别商品价格指数等;后者是表明全部经济现象变动相对数,如工业总产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按所反映现象性质不同,分为数量指数和质量指数。前者反映生产、经营或经济活动数量变动,如商品销售量指数;后者是说明经济活动质量变动指数,如产品成本指数、劳动生产率指数。

按计算形式不同,分为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前者指两个总量指标对比计算出来指数,后者是前者变形。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反映全部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总水平变动趋势和程度相对数。其中除包括工业企业售给商业、外贸、物资部门产品外,还包括售给工业和其他部门生产资料以及直接售给居民生活消费品。通过工业生产价格指数能观察出厂价格变动对工业总产值影响。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反映城乡商品零售价格变动趋势一种经济指数。零售物价调整变动直接影响到城乡居民生活支出和国家财政收入,影响居民购买力和市场供需平衡,影响消费与积累比例。因此,计算零售价格指数,可以从一个侧面对上述经济活动进行观察和分析。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相对数,是对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综合汇总计算结果。利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可以观察和

分析消费品零售价格和服务价格变动对城乡居民实际生活费支出影响程度。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城市居民家庭所购买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相对数。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可以观察和分析消费品零售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对职工货币工资影响,作为研究职工生活和确定工资政策依据。

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农村居民家庭所购买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相对数。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可以观察农村消费品零售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对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影响,直接反映农民生活水平实际变化情况,为分析和研究农村居民生活问题提供依据。

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是反映国有商业、集体商业、个体商业、外贸部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等各种经济类型商业企业和有关部门收购农产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相对数。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可以观察和研究农产品收购价格总水平变化情况,以及对农民货币收入影响,作为制订和检查农产品价格政策依据。

农村工业品零售价格指数是反映农村市场工业品零售价格水平变动趋势和程度相对数。通过农村工业品零售价格指数,可以观察工业品零售价格变动对农民货币支出影响。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额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相对数。固定资产投资额是由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完成额、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完成额和其他费用投资完成额三部分组成。编制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应首先分别编制上述三部分投资价格指数,然后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法求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总指数。编制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可以准确地反映固定资产投资中涉及各类商品和取费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幅度,消除按现价计算固定资产投资指标中价格变动因素,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结构和效益,为国家科学地制定、检查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并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为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提供科学、可靠依据。

价格指数和价格水平有什么区别?

价格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商品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统计指标,它是一个相对数,而“价格水平”是个绝对数。比如,某年8月份猪肉平均价格每公斤为17.3元,9月份猪肉平均价格每公斤为17.8元,这反映出9月份比8月份猪肉“价格水平”上升了0.5元,那么,9月份比8月份猪肉价格指数,则用9月份猪肉平均价格除以8月份平均价格再乘以100%求得,即:17.8/17.3×100%=102.9%。也就是说,9月份比8月份猪肉价格上涨了2.9%。商品价格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可能会上升,也可能会下降。这些商品价格变动程度,可以通过其本身涨落多少直接反映出来。但要综合观察这些商品价格变动对全市商品价格总水平影响有多大,就必须通过价格指数来显示。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只注意涨价商品,对涨价反映强烈,而对吃持平和降价则反映微弱。如家电产品普遍降价,人们反映平淡;但鸡蛋价格略有浮动,就会引起轩然大波。另一方面,人们只注意和日常生活密切商品,而忽视其他商品,这就容易造成用部分商品涨价幅度来概括价格总水平上涨幅度错觉。如黑木耳,虽然3元涨到6元,涨幅100%,但由于消费量小,所以对它感觉还不如对猪肉价上涨50%来得强烈。一般来说,在一个时期内,有商品价格变动大,有变动小,有没有变;价格变动商品有上涨,有下降,而价格指数要受这些因素综合影响。可以说,物价指数与人们实际感觉反差,其实是心理感觉与统计科学测量之间差别。

物价指数编制原则及方法是怎样?

编制物价指数,必须掌握三大要素:一是确定指数商品,选择代表规格品;二是掌握同一商品同一规格基期和报告期平均价格;三是确定权数。三者缺一不可,并且其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到物价指数可信度。

首先,确定指数商品。按照有关规定,计算价格指数必须以全国统一规定必报商品为基础,并可结合各地实际情况,适当规定一些调查品种。以编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例,全国统一规定必报商品和服务共计325种,?这些指

数商品分布于食品、衣着、家庭设备及用品、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工具、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居住、服务项目这8大类43个小类中。

在确定了指数商品之后,依照国家统计局调查方案,再确定每个指数商品代表规格品,即选择居民消费量大,市场供应相对稳定,价格变动趋势有代表性,以及变动频繁特殊商品作为指数商品代表规格品。同时,对一些规格等级比较复杂商品,还要选择1-2种与其质量相近似规格品进行调查,?以便必要时进行补充或替换。

其次,确定调查点,并根据各种商品价格变动频繁程度,规定不同采价次数,根据所采集商品价格,再计算出每种商品平均价格,即一定时期内某种商品综合平均价格。计算平均价格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一种价格形式平均价格

某种商品价格只存在一种形式,即牌价或市价。

a.按计算期内销售天数加权平均,即按商品调价前后销售天数加权平均。例如,某种商品价格4月16日由原4元提高到5元,则4月份该商品平均价格为(4×15+5×15)/30=4.50元。

b.按调查点数(或摊拉数)简单算术平均,即把各调查点(或摊位)采集商品价格之和用调查点数(或摊位数)去除。例如,某种商品甲店售价10元,乙店售价9元,丙店售价8元,该商品平均价格为(10+9+8)/3=9元。

(2)两种价格形式平均价格

某种商品价格同时存在牌价与市价两种形式,则按不同价格形式消费量加权平均,此消费量来源于各地统计局对本地区居民家庭调查资料。便如,某种商品牌价每公斤3元,消费量100公斤;市价每公斤4元,消费量60公斤,?则该商品综合平均价格每公斤为(3×100+4×60)/(100+60)=3.375(元)。

每种商品报告期综合平均价格计算出来后,与基期综合平均价格相除,就得到该种具体商品单项价格指数。

第三,确定权数。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例,权数就是反映不同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在总指数形成中具有不同重要程度统计指标。根据有关规定,编算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类权数和大部分商品服务项目权数,是根据居民家庭支出情况调查中居民上一年实际消费构成计算而成;另一部分在调查中不编码汇总计算商品和服务项目权数则是根据典型调查资料进行推算。具体操作方法,就是计算出各类(种)商品支出金额占总(类)支出金额比重,这个比重就是所需确定权数。权数每年确定一次,但对受季节影响较大鲜菜、鲜果品种权数,则根据居民当月实际消费构成每月计算一次。按照国家统计局规定,各地每年确定各类商品权数,均须报国家统计局审定后方可使用。

掌握了以上三大要素,采用加权算术平均公式计算出物价指数,即:

∑某商品价格指数×权数

物价指数=───────────

∑权数

安徽省价格指数编制原则及方法是:全省按等距随机原则抽选20个市、县。在被抽选市县中选择了500多个商店和农贸市场作为代表性基层市场。由物价专职辅助调查员,每月以消费者身份定时、定点直接调查登记价格:食品一般不少于6次,工业品一般不少于3次,按次数计算市或县月平均价格,再与上年同期价格对比计算出个体指数,最后根据年初确定权数计算出市、县类指数和总指数。省城调队在审核20个县、市资料后,按市、县权数加权计算出全省个体指数,最后使用省级权数加权计算出全省类指数和总指数。

企业按注册类型划分,分为哪几类?

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指国有企业加上国有控股企业。国有企业(即过去全民所有制工业或国营工业)是指企业全部资产归国家所有,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非公司制经济组织。包括国有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和国有联营企业。1957年以前公私合营和私营工业,后均改造为国营工业,1992年改为国有工业,这部分工业资料不单独分列时,均包括在国有企业内。国有控股企业是对混合所有制经济企业进行“国有控股”分类。它是指这些企业全部资产中国有资产(股份)相对其他所有者中任何一个所有者占资(股)最多企业。该分组反映了国有经济控股情况。国有控股分为“国有绝对控股企业”和“国有相对控股企业(含协议控制)”。

国有绝对控股企业:是指国家资本所占比例大于50%(含50%)企业,国有绝对控股企业包括纯国有企业。

下列情况之一者必须填报“国有绝对控股”:

①“登记注册类型”栏为“国有”、“国有独资企业”、“国有联营”。

②国家资本占实收资本比例≥50%。

③在有一个或多个国有法人投资时,其中一个国有法人资本在实收资本中比例超过50%。

国有相对控股企业(含协议控制):是指国家资本比例不足50%,但相对大于企业中其他经济成分所占比例企业(相对控股),或者虽不大于其他经济成分、但根据协议规定由国家拥有实际控制权企业(协议控制)。

⑵集体企业:指企业资产归集体所有,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经济组织。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组成部分。包括城乡所有使用集体投资举办企业,以及部分个人通过集资自愿放弃所有权并依法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认定为集体所有制企业。

⑶股份有限公司: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其全部注册资本由等额股份构成并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股东以其认购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经济

组织。

⑷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指企业注册登记类型中港、澳、台资合资、合作、独资经营企业和股份有限公司之和。

⑸外商投资企业:指企业注册登记类型中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和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之和。

⑹“其他”企业:均指除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个体经营以外其他类型工业企业(单位)。包括联营企业、私营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外商投资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外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与大陆合资经营、与大陆合作经营、港、澳、台独资企业)及其他企业。

轻重工业是如何划分?

轻工业

指主要提供生活消费品和制作手工工具工业。按其所使用原料不同,可分为两大类:(1)以农产品为原料轻工业,是指直接或间接以农产品为基本原料轻工业。主要包括食品制造、饮料制造、烟草加工、纺织、缝纫、皮革和毛皮制作、造纸以及印刷等工业;(2)以非农产品为原料轻工业,是指以工业品为原料轻工业。主要包括文教体育用品、化学药品制造、合成纤维制造、日用化学制品、日用玻璃制品、日用金属制品、手工工具制造、医疗器械制造、文化和办公用机械制造等工业。

重工业

是指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物质技术基础主要生产资料工业。按其生产性质和产品用途,可以分为下列三类:(1)采掘(伐)工业,是指对自然资源开采,包括石油开采、煤炭开采、金属矿开采、非金属矿开采和木材采伐等工业;(2)原材料工业,指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基本材料、动力和燃料工业。包括金属冶炼及加工、炼焦及

焦炭化学、化工原料、水泥、人造板以及电力、石油和煤炭加工等工业;(3)加工工业,是指对工业原材料进行再加工制造工业。包括装备国民经济各部门机械设备制造工业、金属结构、水泥制品等工业,以及为农业提供生产资料如化肥、农药等工业。根据上述划分原则,修理业中以重工业产品为修理作业对象划为重工业,反之划为轻工业。

什么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按规模大小是如何划分?

规模以上工业全部独立核算国有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

中小企业(工业)标准为: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为4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3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企业划型标准是以法人企业或单位作为对企业规模划分对象,以从业人员数、产品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三项指标为划分依据。企业规模由政府综合统计部门根据上年统计年报每年划分一次。企业规模一经确认,月度统计原则上不进行调整。具体标准如下:

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标准

行业名称指标名称计量单位大型中型小型

工业企业

从业人员数

产品销售收入

资产总额

万元

万元

2000及以上

30000及以上

40000及以上

300-2000以下

3000-30000以

4000-40000以

300以下

3000以下

4000以下

说明:

(1)表中“工业企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三个行业企业。

(2)大型和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所列各项条件下限指标,否则下划一档。

5、销售产值与产品销售收入有何联系与区别?

工业销售产值是以货币表现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销售工业产品总量,包括已销售成品、半成品价值,对外提供工业性作业价值和对本单位基本建设部门、生活福利部门等提供产品和工业性作业及自制设备价值。产品销售收入指企业销售产品销售收入和提供劳务等主要经营业务取得业务收入总额,本指标根据会计“损益表”中“产品销售收入”项本年累计数填列。二者之间联系与区别是:

①产品销售收入反映是企业资金运动,它一般是以是否完成销售即收到货款为依据,它包括上期销售在本期收到货款,不包括本期已销售但未收到货款,因此它依循是以产品实现为计算原则;而工业销售产值是企业实物运动,以所有权是否转移为原则,因此不论是否收到货款,都按本期实际销售量计算。

②工业销售产值即包括对外销售产品和劳务,也包括向本企业内非物质生产部门提供产品和劳务;而产品销售收入不包括向本企业内非工业和平部门提供产品和劳务。

③产品销售收入不包括定货者来料价值,而工业销售产值则包括。

6、什么是新产品?

指采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研制生产、或者在结构、材质、工艺等一方面有所突破或较原产品有明显改进,从而显著提高了产品性能或扩大了使用功能,并对提高经济效益有一定作用产品。

新产品完成数统计范围是至少通过了省部级以上鉴定新产品(年报和定期报表均按此规定填报);新产品产值统计口径为国家级新产品统计三年、省部级新产品统计二年。

什么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商品销售总额:指对本企业以外单位和个人出售(包括对国(境)外直接出口)商品(包括售给本单位消费用商品)。本指标由对生产经营单位销售额、对批发零售贸易业批发额、出口额、对居民和社会集团消费品零售额项目组成。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指国民经济各行业直接售给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消费品总额。它是反映各行业通过多种商品流通渠道向居民和社会集团供应生活消费品总量,是研究国内零售市场变动情况、反映经济景气程度重要指标。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

⑴售给城乡居民作为生活用商品和修建房屋用建筑材料;

⑵售给社会集团各种办公用品和公用消费品;

⑶售给机关、团体、学校、部队、企业、事业单位职工食堂和旅店(招待所)附设专门供本店旅客食用,不对外营业食堂各种食品、燃料;企业、单位和国营农场直接售给本单位职工和职工食堂自己生产产品;

⑷售给部队干部、战士生活用粮食、副食品、衣着品、日用品、燃料;

⑸售给来华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消费品;

⑹居民自费购买中、西药品、中药材及医疗用品;

⑺报社、出版社直接售给居民和社会集团报纸、图书、杂志,集邮公司出售新、旧纪念邮票、特种邮票、首日封、集邮册、集邮工具等;

⑻旧货寄售商店自购、自销部分商品;

⑼煤气公司、液化石油气站售给居民和社会集团煤气灶具和罐装液化石油气;

⑽农民售给非农业居民和社会集团商品。不包括售给国民经济各部门企业、事业单位(包括国有经济农场)生产经营用各种原材料、燃料、设备、工具等和售给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作为转卖用商品,旧货寄售商店受托寄售卖出商品,服务业营业收入,邮局出售邮票收入,自来水、电力、煤气生产(供应)单位产品供应收入,也不包括农民之间商品销售。

按照国家统计局方法制度要求,目前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不包括以下几部分:

1、各单位和居民个人购买商品房。

2、居民家庭使用管道煤气(居民购买液化石油气罐记入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

3、售给国民经济各单位直接用于生产和业务经营上商品,如:售给各单位用于生产和经营汽车;售给服务业生产经营用设备、工具、用品。

4、售给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等单位用于转卖商品。

受购买力水平和商品供求变化等各种因素影响,在不同时期,城乡居民购买商品数量会有增减变化,价格也有涨有落,每个家庭各月支出就有多有少。由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按各种商品实际零售价统计,其中既包含商品数量变化因素,也包含价格变动影响。因此,为了准确描述消费品市场运行质量,就必须消除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物价变动因素,以反映实物量增减情况。

在日常工作中,通常是将某月或某个时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上年或某个时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相比,通过增减幅度变化来观察市场发展动态。例如某地区某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80亿元,上年同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

额为65亿元,经计算,报告期某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上年同月123.1%,即增长了23.1%。

众所周知,某种商品零售额等于该商品零售量乘以其单位价格,因此从广义上来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数属于经济指数范畴,它揭示了数量指标指数与质量指标指数之间有机联系,根据指数体系法则: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数=社会商品零售量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按照数学公式变换就可得出:

社会消费品零售量指数=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根据上述举例报告期某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数为123.1%,假设当月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10.5%,根据社会消费品零售量指数公式计算,就可得出报告期某月社会消费品零售量指数为111.4%(123.1/110.5×100=111.4),即报告期城乡居民实物量零售比上年同月增长11.4%。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有一些人在对市场动态分析时,简单地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减去同期物价上涨(下降)率,就作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扣除物价因素以后实际增长率,那显然是不确切。这是因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是以报告期和基期相比计算,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是按基期数量为同度量因素计算,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减去物价指数上涨(下降)率,作为实物量增长率,只是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消除了购买与基期数量相等商品物价因素,而未将报告期比基期数量增加或减少部分商品价格变动因素消除。如按前述例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剔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应为11.4%。而错误计算方法则会得出实际增长率为12.6%(123.1%-110.5%=12. 6%),后一种方法计算增幅高于前种方法1.2个百分点,其中,内含了因报告期零售量比基期增加部分物价因素,因而不是实实在在城乡居民购买商品实物量增长率。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有什么区别?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年、季、月)内城市、农村居民所购买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变动程度相对数。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曾称为“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总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是综合了职工、农民消费价格指数计算取得。运用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可以观察、分析消费品零售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对城乡居民实际生活费用支出影响程度。

计算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所选商品和服务项目,大约300余种,主要大项目有粮、油、肉、蛋、菜、服装、纺织品、家电、理发、洗澡、电影票、公园门票、挂号费、学杂保育费等。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是反映城市、农村商品零售价格变动趋势一种经济指数。商品零售价格调整升降直接影响城乡居民生活费用节约或多支,直接关系国家财政收支,直接影响居民购买力和市场商品供需平衡,还影响消费和积累比例。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是编制财政计划、价格计划,制定物价政策、工资政策重要依据。目前,统计工作中按月、季、年编制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计算工作量和采价工作量非常大。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采用加权算术平均公式计算。权数直接影响指数可靠性,因此每年要根据居民家庭收支调查资料调整一次权数。物价不可能全面调查,只能在部分市、县调查,在我国根据人力、财力,大约选145个市、81个县城作为物价变动资料基层填报单位。在城市选商品304种,在县城选350余种。每种商品指数采用代表规格品平均价格计算。

什么是景气调查?

景气调查包括企业景气调查和消费者景气调查,它们分别以企业和消费者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方式收集调查对象关于景气变动判断,最后以扩散指数法进行调查信息综合,得到景气指数,从而掌握经济运行状态,预测经济发

展走势,进而为政府部门及企业提供决策参考依据方法。其中企业景气调查是针对企业家调查,了解企业家对当前经济走势、企业运营状态作出判断,并对未来发展趋势作出预测方法。

统计资料经常使用预计数、快报数和实际数在统计中有何区别?

预计数,是指报告期从时间上尚未到期,提前测算出某一指标在该报告期内全期完成数据。如每月中旬过后,测算出全月数据,每季度两个月过后,测算出全季数据,一年三个季度过后测算出全年数据。预计数可以对主要指标在报告期完成情况,提前作到胸中有数,为生产和工作如期全面完成任务提供依据。

快报数,是指年度统计数据尚未全部得到,采用快速统计方法,把主要指标当年完成情况于下一年年初统计并提供出来数据。如北京市现在于每月5日前出上月快报数,快报数出数较快,但分组比较粗。

实际数,是根据统计报表制度规定指标体系、方法和报送时间,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指标在报告期内(月、季、半年、年度)实际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并提出来数据。

预计数和快报数是在实际数统计出来之前使用,实际数出来以后,预计数、快报数不再使用。

百分比与百分点,它们在计算方法和意义上有何不同?

增减百分比,是表述某一指标报告期水平比基期水平增加或减少相对程度,是以百分比(%)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增(减)速度(%)= (某指标报告期数值-该指标基期数值)/该指标基期数值×100%

或=某指标报告期数值/该指标基期数值×100%-100%

上式表明,当报告期水平高于基期水平,比较后所得结果为增长百分比,就是增长速度;当报告期水平低于基期水平,比较后所得结果为减少百分比,就是下降速度。

百分点则是百分比中相当于1%单位,它是一个量词。它是分析百分比增减变动一种表现形式。当两个百分数比较时,如果是用“和”或“差”表示,称为百分点。例如,工业总产值今年增长速度为19%,去年增长速度为1 6%,今年比去年增长幅度提高了3个百分点(19%-16%)。百分点应用比较广泛,在特定场合中表示着特定含义,如作为证券市场、外汇市场、储蓄利率标准单位等。

“番”与“倍”有何不同?

增加一倍,就是增加100%;翻一番,也是增加100%。除了一倍与一番相当外,两倍与两番以上数字含义就不同了。而且数字越大,差距越大。如增加两倍,就指增加200%;翻两番,就是400%(一番是二,二番是四,三番就是八),所以说翻两番就是增加了300%,翻三番就是增加了700%。“番”是按几何级数计算,“倍”是按算术级数计算。

计算翻番公式为:n=[lg(报告期数÷基数)]÷lg2

n表示翻番数lg是常用对数符号

什么是贡献率,它是如何计算?

贡献率是分析经济效益一个指标。是指有效或有用成果数量与资源消耗及占用量之比,即产出量与投入量之比,或所得量与所费量之比。计算公式:

贡献率(%)=贡献量(产出量,所得量)/投入量(消耗量,占用量)×100%

贡献率也用于分析经济增长中各因素作用大小程度。计算方法是:

贡献率(%)=某因素贡献量(增量或增长程度)/总贡献量(总增量或增长程度)×100%

上式实际上是指某因素增长量(程度)占总增长量(程度)比重。

常用经济名词解释

常用经济名词解释 1、宏观调控:是国家对国民经济总量进行的调节与控制,是保证社会再生产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职能。在中国,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宏观调控主要运用价格、税收、信贷、汇率等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以及行政手段。 2、扩大内需:就是在生产相对过剩的情况下,调整经济结构(包括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拓宽国际市场。培育消费热点,以拉动经济的增长。简言之,就是通过扩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来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内需必须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和正确的消费政策。 3、经济周期:也称商业周期、景气循环,它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是国民收入或总体经济活动扩张与紧缩的交替或周期性波动变化。过去把它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现在一般叫做衰退、谷底、扩张和顶峰四个阶段。 4、社会总产值: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

以货币表现的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和商业(包括饮食业和物资供销业)五大物质生产部门的总产值之和,也称社会总产品。它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物质生产总成果的重要指标。它与国民生产总值不同之处在于,除了理论基础不同外,计算的范围和方法不同。社会总产值是包括物耗在内的社会产品的总价值,而国民生产总值只是新增加的价值。社会总产值只包括物质生产部门,而国民生产总值则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在内的国民经济各个部门。 5、GNP:英文Gross National Product的缩写,也就是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一个国家常住机构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在初次分配过程中主要分配给这个国家的常住机构单位,但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非常住机构单位。同时,国外生产单位所创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常住机构单位。从而产生了国民生产总值概念,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劳动报酬和财产收入减去支付给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 6、GDP:即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缩写,也

经济指标名词解释及代号

经济指标名词解释及代号 1、国内生产总值(GDP):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用支出法计算GDP的公式:GD P=C+I +G+(X-M);用收入法计算GDP的公式:国内生产总值=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折旧。 注:C---消费(指居民个人消费)支出,包括购买耐用消费品(如小汽车、电视机、洗衣机等)、非耐用消费品(如食物、衣服等)和劳务(如医疗、旅游、理发等)的支出。建造住宅的支出则不包括在内。 I---投资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折旧---资本物品由于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不仅包括生产中资本物品的物质磨损,还包括资本老化带来的精神磨损。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固定资产投资指新厂房、新设备、新商业用房以及新住宅的增加。存货投资是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G---政府对物品和劳务的购买,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不包括如转移支付、公债利息等。 X---出口 M---进口 X-M:净出口(进出口的差额) 2、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国内生产净值(NDP):从GDP中扣除资本折旧。总投资:是一定时期内的全部投资。净投资:是总投资中扣除了资本消耗或者说重置投资部分。 4、国民收入(NI):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国民收入。从国内生产净值中扣除间接税(如增值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就得到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意义上的国民收入。 5、个人收入(PI):从国民收入中减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及社会保险税(费),加上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大体上就得到个人收入。 6、个人可支配收入(DPI):税后的个人收入才是个人可支配收入,即人们可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净税收:指生产与进口税和补贴的差额。统计误差:指国民收入和个人收入账户中统计劳动者薪金收入时出现的误差。个人各项支出指个人消费支出、个人利息支付及个人对本国政府和国外的转移支付。 7、两部门经济:消费者(家户)和企业(即厂商)。公式:Y=C+I 8、三部门经济:消费者、企业和政府。公式:Y=C+I+G 9、四部门经济:消费者、企业和政府及对外贸易。公式:Y=C+I+G+(X-M) 10、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变动税收---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变动政府支出---改变政府对商品与劳务的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一般定义是: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决策。政府购买---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如购买军需品、机关公用品、政府雇员报酬、公共项目工程所需的支出等都属于政府购买。政府转移支出---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公债---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包括中央政府的债务和地方政府的债务。中央政府的债务称国债。政府借债一般有短期债、中期宅和长期债三种形式。短期债一般通过出售国库券取得,主要进入短期资金市场(货币市场),利息率较低,期限一般为3个月、6个月和1年三种。中长期债一般通过发行中长期债券取得,期限1年以上5年以下的为中期债券,5年以上的为长期债券。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核算)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总产出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常住单位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既包括新增价值,也包括转移价值。它反映常住单位生产活动的总规模。总产出按生产者价格计算。 地区生产总值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内(地区)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三次产业三次产业的划分是世界上较为常用的产业结构分类,但各国的划分不尽一致。我国的三产产业划分是: 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劳动者报酬指劳动者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全部报酬。包括劳动者获得的各种形式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既有货币形式的,也有实物形式的,还包括劳动者所享受的公费医疗和医药卫生费、上下班交通补贴、单位支出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 生产税净额指生产税减生产补贴后的余额。生产税指政府对生产单位从事生产、销售和经营活动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使用某些生产要素(如固定资产、土地、劳动力)所征收的各种税、附加费和规费。生产补贴与生产税相反,指政府对生产单位的单方面转移支付,因此视为负生产税,包括政策性亏损补贴、价格补贴等。 固定资产折旧指一定时期内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按照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或按国民经济核算统一规定的折旧率虚拟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它反映了固定资产在当期生产中的转移价值。各类企业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实际计提的折旧费;不计提折旧的政府机关、非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和居民住房的固定资产折旧是按照统一规定的折旧率和固定资产原值计算的虚拟折旧。原则上,固定资产折旧应按固定资产的重置价值计算,但是目前我国尚不具备对全社会固定资产进行重估价的基础,所以暂时还不能采用上述办法。 营业盈余指常住单位创造的增加值扣除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它相当于企业的营业利润加上生产税补贴,但要扣除从利润中开支的工资和福利等。 支出法国内(地区)生产总值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一种方法,包括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及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三部分。计算公式为:支出法国内(地区)生产总值=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宏观经济学重要概念及指标解读

宏观经济学重要概念及指标解读 一、从经济总量指标数据透视宏观经济 1.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一国经济实力、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 的基础性的总量指标;我国2012年GDP总额约为52万亿元 人民币,同比增长7.8%。 2.经济增长率:反映一国经济是膨胀还是萧条,对经济走势把握 得更直接、明了。 3.消费率、储蓄率:是衡量国民经济中消费比重和储蓄比重的重 要指标;近20多年来,世界平均消费率约为77%,目前我国 社会最终消费率约为50%左右,居民储蓄率较高。 4.外汇储备:对于一国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对外 债务,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谨慎的外汇储备水平应为该国 3-6个月的进口额,2010年我国的外汇储备已达到28473亿美 元,独占全球外汇储备的30%。 5.社会总供给: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提供给市场的最终使用 的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能力;一般认为社会总供给的变动区间与 GDP的增长区间应保持一致。 6.社会总需求:是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反映了社会经 济运行的状况,是宏观经济状态的晴雨表;社会总需求保持 8%-10%的增长率,我国GDP才能保持8%-10%的经济增长率。

7.财政收入:衡量一国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是实现国家职能的 财力保证;2012年我国的财政收入为11.7万亿元人民币,占 GDP的23%,增长12.8%,其中,中央财政收入5.6万亿元, 增长9.4%,地方财政收入6.1万亿元,增长16.2%,财政收入 中的税收收入10万亿元,增长12.1%。 8.财政支出:是一国政府调控国民经济的核心工具之一;2012 年,全国公共财政支出12.6万亿元,增长15.1%;中央财政 支出6.4万亿元。 9.工业增加值:能够很好地反映生产单位或部门对GDP的贡献, 它的增长速度可以折射出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工业增加值一 般比GDP增长快3%-5%。 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观察国家居民生活状况、城乡均衡发 展、社会零售商品购买力水平、社会生产、货币流通和物价的 变动趋势等的重要依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区间在 15%-20%之间。 11.全社会发、用电量、货运量:是经济冷暖的风向标,国民经济 运行的先行指标;全社会发电量、用电量、货运量要保持一定 增幅。 二、从经济运行指标数据透视宏观经济 12.宏观经济景气指数:像“晴雨表”或“报警器”那样对国民经 济运行发挥监测和预警的作用;我国预警指数编制中将经济运 行的状态分为5个级别,“红灯”表示经济过热,“黄灯”表示

常用的宏观经济指标

常用的宏观经济指标有: 1. 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2. 生产者物价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es)英文缩写为PPI,PPI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也是制定有关经济政策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 3. 国内生产总值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各部门增加值的总额。该指标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4.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第一产业是指种植业与养殖业。也就是通常讲的“大农业”。第二产业是指采掘业.制造业(工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等。 5. 固定资产投资额是以货币表现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的工作量,它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比例关系和使用方向的综合性指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按经济类型可分为国有、集体、个体、联营、股份制、外商、港澳台商、其他等。按照管理渠道,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分为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四个部分。 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Social Retail Goods)指各种经济类型的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制造业和其他行业对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和农民对非农业居民零售额的总和。其反映一定时期内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情况,反映社会商品购买力的实现程度,以及零售,市场的规模状况。是研究人民生活水平、社会零售商品购买力、社会生产、货币流通和物价的发展变化趋势的重要资料。 7. 货币存量或者说流通量。M0=流通中的现金;狭义货币(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广义货币(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M1反映着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M2不仅反映现实的购买力,还反

常用统计指标解释――国内贸易统计指标.

常用统计指标解释 -(17 --国内贸易统计指标 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指批发和零售业、餐饮业、新闻出版业、邮政业和其他服务业等,售予城乡居民用于生活消费的商品和社会集团用于公共消费的商品之总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一、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单位 : 1. 售予城乡居民的各种生活消费品; 2. 售予入境旅游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的各类商品; 3. 售予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军队和武警等机构的商品,以及以零售方式售予各类企业的商品。具体包括:用于非生产和社会交往的办公用品,如通讯设备、计算器具和设备、电讯网络设备、文印设备、音像视听器材和设备、纸张、本册、文具及装订文印材料、家具、日用电器、针纺织品、清洁卫生用品、文体用品、奖品、纪念品、礼品等; 供内部人员乘坐的交通工具和燃料;用于办公设施修缮的各类配件、材料、工具等;用于取暖和防暑降温的设备、燃料、材料及食品等;专用于教学的用品和设备;非营利医疗机构的中、西药品、中药材和医疗设备器材;非专用的劳动保护用品;不对外营业的内部食堂用的餐具、炊具、设备、清洁卫生工具和食品、燃料等;军队、武警用于其人员生活的衣着品和个人用品;其他各类非生产性设备和用品。 二、餐饮业出售的主食、菜肴、烟酒饮料和其他商品。 三、新闻出版业、邮政业售予城乡居民、企事业单位、军队和武警等机构的书报杂志、音像制品、邮品等。 四、其他服务业出售的食品、烟酒饮料、服装鞋帽、日常生活用品、医药保健用品、艺术品、工艺美术品、玩具、殡葬用品以及其他消费品。 2. 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购、销、存总额

指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批发、零售业企业 (单位以本企业 (单位为总体的, 从国内、国外市场购进的商品总量,销售和出口的商品总量、库存商品总量等情况。该指标可以反映商品流转过程中商品的购进、销售、库存之间的比例关系和存在的问题。 3. 商品购进总额 指从本企业 (单位以外的单位和个人购进 (包括从境外直接进口作为转卖或加工后转卖的商品总额。它反映批发零售贸易业从国内、国外市场上购进商品的总量。商品购进总额包括:(1从工农业生产者购进的商品; (2从出版社、报社的出版发行部门购进的图书、杂志和报纸; (3从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单位购进的商品; (4从其他单位购进的商品,如从机关、团体、企业等单位购进的剩余物资,从餐饮业、服务业购进的商品,从海关、市场管理部门购进的缉私和没收的商品,从居民手中收购的废旧商品等; (5从国 (境外直接进口的商品。不包括企业(单位为自身经营用和未通过买卖行为而收入的商品以及销售退回、商品升溢等。 4. 商品销售总额 指对本企业 (单位以外的单位和个人出售 (包括对境外直接出口的商品总额。它反映批发零售贸易业在国内市场上销售商品以及出口商品的总量。商品销售总额包括:(1售给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消费用的商品; (2售给工业、农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服务业等作为生产、经营使用的商品; (3售给批发零售贸易业作为转卖或加工后转卖的商品; (4对国 (境外直接出口的商品。不包括出售本企业 (单位自用的废旧包装用品;未通过买卖行为付出的商品;经本单位介绍,由买卖双方直接结算, 本单位只收取手续费的业务;购货退出的商品以及商品损耗和损失等。 5. 批发零售贸易业库存 指报告期末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批发零售贸易企业 (单位已取得所有权的商品。它反映批发零售贸易企业 (单位的商品库存情况和对市场商品供应的保证程

各种经济指标意义解释大全汇总

《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季报表》主要指标解释: 1.工业 总产值(当年价格):指工业企业在本年内生产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工业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工业总产值计算应遵循的原则 ①工业生产的原则。即凡是企业在本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 和提供的劳务,均应包括在内。其中的最终产品,不管是 否在本年内销售,只要是本年内生产的,就应包括在内。 凡不是工业生产的产品,均不得计入工业总产值。②最终产品的原则。即企业生产的成品价值必须是本企业生产的,经检验合格不需再进行任何加工的最终产品。企业对外销售的半成品也应视为最终产品计入工业总产值。而在本企业内各车间转移的半成品和在制品只能计算其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③“工厂法”原则。即以法人工业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计算 工业总产值,是其本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总 价值量。 (2)工业总产值的内容

包括三部分:生产的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①成品价值:指企业在本年内生产,并在本年内不再进行加工,经检验合格、包装入库的已经销售和准备销售的全部工业成品(包括半成品)价值合计。成品价值中包括企业生产的自制设备及提供给本企业在建工程、其他非工业部门和生活福利部门等单位使用的成品价值,但不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的成品(半成品)价值。 工业总产值是按现行价格计算的。成品价值按成品实物量乘以本年不含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产品实际销售平均单价计算。会计核算中按成本价格转帐的自制设备和自产自用的成品,按成本价格计算生产成品价值。 ②对外加工费收入:指企业在本年内完成的对外承做的工业品加工(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生产)的加工费收入和对外工业品修理作业所收取的加工费收入。 对外加工费收入按不含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价格计算,可根据会计“产品销售收入”科目的有关资料取得。对于以对外加工生产为主,对外加工费收入所占比重较大的企

主要经济指标解释

主要经济指标解释 一、制造成本部分 1、制造成本: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其他直接费用和 制造费用。 2、直接材料消耗:指企业在生产产品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用于产品生产并构成实体 的原料及主要原材料、燃料和动力、包装物、外购半成品、修理用备件(备品配件)和其他直接材料。 直接材料消耗价值量按不含进项税的购进价格计算。购进价格由下列各项组成:买 价;运杂费(包括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仓储费等);运输途中的合 理损耗;入库前的整理挑选费用(包括整理挑选中发生工、费支出和必要的消耗, 并扣除回收的下脚废料价值);购入材料负担的税金(指进项税以外的其他应负担 的税金),外汇价差和其他费用。 原材料:指企业为生产产品而耗用的从外部购入的原料及主要材料。 燃料:指企业为生产产品而耗用的从外部购入的各种燃料。包括汽、煤、柴油等。 动力:指企业为生产产品而耗用从外部购入的各种动力。包括热力、电力和蒸汽等。 包装物:指用于包装本企业产品而耗用的各种包装容器,如桶、箱、瓶、坛、筐、 篓、袋等。 外风半成品:指企业为生产产品而耗用的从外部购入的各种半成品。 修理用备件:指企业生产产品耗用的有关配品和配件。 其他直接材料:指企业生产产品而耗用的辅助材料及其他直接材料。 3、直接人工:指企业在生产产品过程中,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工人工资、资金、津贴 和补贴,以及按生产工人工资总额和规定的比例计算提取的职工福利费。 4、其他直接费用:指企业发生的除直接材料费用和直接人工以外的,与生产产品有直 接关系的费用。 5、其他直接费用中支付给个人和上次给政府部分:指企业发生的其他直接费用中支付 给个人的各种补贴和上交给政府管理部门的各项费用。 6、制造费用:指企业各生产车间(或分厂,下同)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 项间接费用,包括生产车间的工资和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机物料消 耗、劳动保护费、季节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但不包括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 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管理费用。 7、生产单位管理人员工资:指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 8、生产单位管理人员福利费:指为生产车间管理人员提取的福利费。 9、折旧费:指生产车间根据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原值和规定折旧率计提的资产折旧 费。包括生产车间的厂房、建筑物、管理用房屋和设备和折旧费。 10、修理费:指生产车间为修理房屋、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等资产所支付的费用。 11、经营租赁费:指生产车间租用办公用房、生产用房、机械设备、低值易耗品等 所支付的租赁费用和土地租赁费用。 12、保险费:指生产车间当年支付的房屋、设备等财产的保险费。 13、取暖费:指生产车间当年支付的取暖费。 14、运输费:指生产车间在生产或销售产品过程中进行运输活动所支付的费用。 15、劳动保护费:指生产车间为职工配备的工作服、手套、安全保护用品、防暑降 温用品等所产生的支出和高温、高空、有害工作津贴,洗理费等。 16、保健补贴、洗理费:指劳动保护费中所有支付给职工个人的各种保健补贴和洗

经济专业名词解释汇总

1、什么是CPI、通货膨胀、PPI和GNP缩减指数? 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大,表明通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央行会有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风险,从而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因此,该指数过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场欢迎。 例如,在过去12个月,消费者物价指数上升2。3%,那表示,生活成本比12个月前平均上升2。3%。当生活成本提高,你的金钱价值便随之下降。也就是说,一年前收到的一张100元纸币,今日只可以买到价值97。70元的货品及服务。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Inflation,就是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我们把他称为Serious Inflation,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主要价格指数有三个:消费者价格指数CPI(Consumer’s Price Index),生产者价格指数PPI(Producer’s Price Index),GNP缩减指数(GNP Deflator)。三种价格指数的计算方法基本一样,即各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程度的加权平均。不过,每一种价格指数计算中选择的商品篮子不一样。计算消费者价格指数时,商品篮子中包含的典型市民的消费篮子。所以,消费者价格指数也被称为生活成本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计算时,选取的商品篮子中包含的是生产资源。GNP缩减指数则是一个更具综合性的指数,其计算中选取的商品篮子既包含消费品,也包含生产资源。 可以这样说,CPI是一个同步经济指标,PPI是一个先行经济指标。一般来说生产者价格指数领先于经济3个月到半年,消费者滞后于经济3个月到半年。CPI 可以显示目前经济状况,而PPI可以显示未来经济状况。PPI计算的是厂商出售的价格,而CPI计算的是消费者购买的价格。 2、什么是恩格尔系数?简单了解 1857年,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在研究了当时西欧某些居民家庭的收入和食物消费支出的关系后,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一个家庭收入越少,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费用所占的比例越大。这一观点被称为“恩格尔定律”,即恩格尔系数。用公式表示为: 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额÷消费支出总额)×100% 恩格尔定律主要表述的是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一定趋势。揭示了居民收入和食品支出之间的定量关系和相关关系,用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来说明生产发展、收入增加对生活消费的影响程度。众所周知,吃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在收入水平较低时,其在消费支出中必然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收入的增加,在食物需求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消费的重心才会开始向穿、用等方面转移。因此,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就越小。 恩格尔定律和恩格尔系数一经提出,就得到西方经济学界的广泛接受和确认,认为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恩格尔定律和恩格尔系数是较早引入我国的西方经济学和统计学的概念。 国际上常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低于40%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在西方,个人消费包括了住房、医疗、卫生、交通等全部支出。而在我国,特别是城市实行公费医疗、低房租和食品、燃料、水等多种补贴,这些政策性因素对消费结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

常用经济术语和统计指标解释

常用经济术语和统计指标解释 1.国生产总值(GDP) 指一个国家(地区)领土围,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所生产和提供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从生产角度说,它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之和;从分配角度说,是这些部门的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和固定资产折旧等项目之和;从使用角度说,它是最终用于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增加流动资产以及净出口的产品和劳务。 2.总产出 指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生产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的总和,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经营活动的总成果,即社会总产品。包括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总产出。 3.中间投入 指一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消费和使用的所有原材料、燃料动力和各种服务的价值。 3.增加值 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后的余额,反映一定时期各部门、各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也就是本部门、本单位对国生产总值提供的份额。 4.国民生产总值(GNP) 等于国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净额和财

产收入净额(来自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红利、利息、地租等财产收入扣除支付给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的余额)之和。 5.世界上通行的三次产业划分是 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它是世界上通行的产业结构分类,但各国的划分不尽一致。 6.中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是: 第一产业: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等)。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气、热水、煤气)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由于第三产业包括的行业多,围广,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分为两大部门: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具体又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学

经济学上常用专业术语

1、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 如果一个国家用一单位资源生产的某种产品比另一个国家多,那么,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与另一国相比就具有绝对优势。 2、逆向选择(Adverse choice) 在此状况下,保险公司发现它们的客户中有太大的一部分来自高风险群体。3、选择成本(Alternative cost) 如果以最好的另一种方式使用的某种资源,它所能生产的价值就是选择成本,也可以称之为机会成本。 4、需求的弧弹性(Arc elasticity of demand) 如果P1和Q1分别是价格和需求量的初始值,P2 和Q2 为第二组值,那么,弧弹性就等于 -(Q1-Q2)(P1+P2)/(P1-P2)(Q1+Q2) 5、非对称的信息(Asymmetric information) 在某些市场中,每个参与者拥有的信息并不相同。例如,在旧车市场上,有关旧车质量的信息,卖者通常要比潜在的买者知道得多。 6、平均成本(Average cost) 平均成本是总成本除以产量。也称为平均总成本。 7、平均固定成本( Average fixed cost) 平均固定成本是总固定成本除以产量。 8、平均产品(Average product) 平均产品是总产量除以投入品的数量。 9、平均可变成本(Average variable cost) 平均可变成本是总可变成本除以产量。 10、投资的β(Beta) β度量的是与投资相联的不可分散的风险。对于一种股票而言,它表示所有现行股票的收益发生变化时,一种股票的收益会如何敏感地变化。 11、债券收益(Bond yield) 债券收益是债券所获得的利率。

企业主要经济指标解释-企业总收入

企业总收入 1、定义:指企业从事主要经营业务取得的收入以及企业从事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收入总和。 2、计算方法:企业总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 根据会计“利润表”中对应指标的本期累计数填列。 利润总额 根据会计“利润表”中的对应指标的本期累计数填列。 应交税金 包括 1、产品销售税金:指企业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等主要经营业务应承担的城市维护建设税、消费税、资源税和教育费附加。 2、税金(管理费用中的):指企业按照规定支付的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 3、本年应交增值税:指当期销项税额抵扣当期进项税额后的余额。 本年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减免税款+出口退税 4、应交所得税:指企业按照国家的税法规定按所得额计征的税额。 劳动者报酬: 1、定义: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 2、计算原则:应以直接支付给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为根据。各单位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以及其他根据有关规定支付的工资,不论是计入成本的还是不计入成本的,不论是按国家规定列入计征奖金税项目的,还是未列入计征奖金税项目的,不论是以货币形式支付的还是以实物形式支付的,均包括在工资总额内。 本期计提折旧:指企业自年初至报告期止累计提取的折旧。根据“财务状况变动表”中的“固定资产折旧”项填列。 增加值:是指企业在核算期内生产经营的效果和新创造的价值。 增加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除工业企业以外的单位采用的是收入法,计算公式为: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其中:生产税净额=生产税-补贴收入(价格补贴、亏损补贴、出口退税)营业盈余=营业利润+补贴收入+其他 工业企业采用生产法,计算公式为: 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本年应交增值税 其中:工业中间投入的计算可以采用正算法或倒算法,一般推荐使用倒算法。 倒算法:即分别用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营业(销售)费用合计减去该项费用中属于增加值的项目(见附表),如工资、折旧、福利费等,倒算出三项费

衡量宏观经济的三大指标

学习导航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明确衡量宏观经济的三大指标; ?了解三种物价指数; ?掌握GDP勺多重含义; ?了解失业率的计算方法。 衡量宏观经济的三大指标 一、GDP GDP即国民生产总值。 1. G DP的分类 用于衡量宏观经济状况的GDP分为四类: T潜在GDP与实际GDP 所谓潜在GDP就是社会资源在被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应该能够产生的GDP直,即经济的潜力;实际GDP就是社会现实的GDP情况。 潜在GDP与实际GDF两者对比,能够反映出社会的宏观经济状况: 潜在GDP=实际GDP说明社会经济潜力充分发挥了出来,是最理想的经济运行状态。 潜在GDP>实际GDP代表经济潜能大,但实际生产出来的东西少,就会出现经济萧条、市场紧缩的情况,称为经济紧缩或经济过冷。 潜在GD代实际GDP代表经济潜能小,但实际生产出来的东西多,会出现通货膨胀的现象,称为经济过热。 F 名义GDP与真实GDP 所谓名义GDP就是以当年价格计算的GDP直;所谓真实GDP则是以基年价格计算的GDP直。基年就是将某一年的价格作为不变价格,以后每年的GDP都基于此价格计算。 真实GDP与名义GDP对比,可以了解物价是否稳定,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 真实GDP=名义GDP这是最理想的状态,说明社会物价稳定。 真实GDP>名义GDP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通货紧缩。 真实GD代名义GDP在这种情况下,会出现通货膨胀。

2. GDP与人均GDP GDP代表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而人均GDFP则代表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和人 民的生活水平。我国GDP目前排名全球第二,说明我国整体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已相当大;但我国的人均GDP只能排在世界的第100多位,说明还只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民生活还不 富裕。 GDP是衡量宏观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不同GDP的比较,可以反映出社会经济 运行的总体情况。但GDP只能反映大致的经济状况,很难做到精准,原因在于GDP漏出。 所谓GDP1出,就是部分经济活动没有计算到GDP中去,造成实际GDP水平被低估,如贩毒、走私等非法经济活动。 【案例】 非法经济活动产生的GDP1出 意大利国家的黑社会活动猖獗,据统计显示,这一领域产生的GDP漏出占该国总体GDP的13%£右。也就是说,有超过十分之一的经济活动没有被统计进GDP 在美国,黑社会非法经济活动产生的GDP1出也达到了7% 二、物价指数 1. CPI消费物价指数 CPI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最受关注,是整体物价指数中最重要的一个。 r只针对消费品 CPI只计算消费品的物价变动,而不包括其他产品。在我国,CPI只反映八大类与百姓 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的价格情况。 T只统计零售价格 CPI只以零售价格为统计标准。也就是说,百姓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商品价格才是CPI的统计依据。 2. PPI生产物价指数 r 只针对生产资料 生产物价指数也称批发物价指数,它只计算生产资料的价格,而不计算消费品价格。比如,钢铁、煤炭等计算价格。 F只统计批发价格 由于生产资料都是以批发形式出售,因此PPI的统计标准是批发价格,而非零售价格。 3. GDP平减指数 GDP平减指数包含所有的商品和劳务,平时并不常用。

读懂中国经济发展必须掌握的100个常用统计指标解释

读懂中国经济发展必须掌握的 100个常用统计指标解释 1.什么是GDP?如何全面看待GDP? GDP是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缩写,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省及省以下称地区生产总值或生产总值,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总规模,在诸多经济指标中居于中心地位,是反映经济运行状况最重要的指标,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体情况的晴雨表。 GDP核算的对象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所有常住单位,即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领土范围内具有一定场所、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并超过一定时期(一般为一年)的经济单位。如美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开办的工厂所创造的增加值要计入中国的GDP,而中国公司在美国投资开办的工厂所创造的增加值,要计入美国的GDP。 GDP核算的范围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GDP核算的生产范围包括三部分:第一,生产者提供或准备提供给其他单位的货物或服务的生产,如机械设备制造企业生产的机械设备,娱 1

乐服务企业提供的娱乐服务;第二,生产者用于自身最终消费或固定资本形成的所有货物的自给性生产,如农民自产自用的粮食;第三,自有住房提供的住房服务和付酬家庭雇员提供的家庭服务的自给性生产,如城乡居民自有住房服务。 GDP是世界组织和各国官方普遍认可、广泛采用的重要经济指标,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曾感叹GDP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之所以如此,当然是因为GDP自身的科学性和优越性所决定的:GDP涵盖了国民经济活动的各行各业,计算简便,可操作性较强。它采用“增加值”的概念,剔除了传统总量指标——社会总产值的重复计算,从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上分别统计的新增投入及附加价值,理论上说不重复、不遗漏,比较准确、全面地反映了一定时期内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经济活动总量,是政府实施宏观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各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经济实力比较的重要指标。 当然,GDP的缺点也十分突出。 第一,GDP忽视了社会生产所消耗的环境与自然资源的成本,相反,GDP计算中还记入不少与福利无关的费用(如环境污染恶化导致的居民“抵御性支出”)。

西方经济学题库答案整理(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题库答案整理(名词解释部分) 1、需求: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的数量。经济学意义上的需求是指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一般而言,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成反方向运动。消费者消费商品的数量不仅取决于该商品的价格,也受到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消费者的偏好和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期等因素的影响。 2、供给: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的数量。一般来说,商品的价格越高,生产者提供的产量就越大,反之,则提供的产量越小。一种商品的供给量不仅取决于该商品的价格,也受到生产该商品的成本、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和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等因素的影响。 3、均衡价格:使得供给量恰好等于需求量时的市场价格水平。在市场上,由于供给和需求力量的相互作用,市场价格趋向于均衡价格。如果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则市场上出现超额供给,超额供给使市场价格趋于下降;反之,如果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则市场上出现超额需求,超额需求使市场价格趋于上升直至均衡价格。因此,市场竞争使市场稳定于均衡价格。 4、需求弹性:需求价格弹性的简称。它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弹性的大小通常用弹性系数来表示,需求弹性系数等于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与价格变动率之比。依照于所考察的需求曲线上区间范围的不同,需求弹性可分为需求弧弹性和需求点弹性。 5、边际效用:效用分为总效用和边际效用。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边际效用是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边际效用量的大小在消费者的决策中具有重要作用。 6、消费者均衡:消费者的效用达到最大并且不再变的一种状态。基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是消费者在既定收入约束下实现效用函数值最大,实现均衡的条件是消费者购买的每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其价格之比相等。即:MU1/P1=MU2/P2…MU n/P n=λ。其中,λ为货币的边际效用。在序数效用理论条件下,当无

宏观经济数据有哪些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GDP): 是某一国在一定时期其境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值。反映一个国家总体经济形势的好坏,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被大多数西方经济学家视为“最富有综合性的经济动态指标”。主要由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额四部分组成。数据稳定增长,表明经济蓬勃发展,国民收入增加,有利于美圆汇率;反之,则利淡。一般情况下,如果GDP连续两个季度下降,则被视为衰退。此数据每季度由美国商务部进行统计,分为初值、修正值、终值。一般在每季度末的某日北京时间21:30公布前一个季度的终值。 工业生产(INDUSTRIAL PRODUCTION): 某国工业生产部门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全部工业产品的总价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有很大比重。由于工业部门雇佣了大量工人,其变动对整个国民经济有着重大影响,与汇率呈正相关。尤其以制造业为代表。此数据由美联储统计并在每月15日左右晚间21:15或22;15发布。 失业率(UNEMPLOYMENT RATE): 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数据上升说明经济发展受阻,反之则看好。对于大多数西方国家来说,失业率在4%左右为正常水平,但如果超过9%,则说明经济处于衰退。此数据由美国劳工部编制,每月第一个周五21:30公布。 贸易赤字(TRADE DIFICIT): 国际间的贸易是构成经济活动的重要环节。当一国出口大于进口时称为贸易顺差;反之,称逆差。美国的贸易数据一直处于逆差状态,重点是在赤字的扩大或缩小。赤字扩大不利于美圆,反之则有利。此数据由美国商务部编制,每月中、下旬某日晚间21:30公布前一个月数字。 经常项目收支: 经常帐为一国收支表上的主要项目,内容记载一国与外国包括因为商品/劳务进出口、投资所得、其他商品与劳务所得以及片面转移等因素所产生的资金流出与流入的状况。如果为正数,为顺差,有利本国货币;反之,则不利于本国货币。此数据由美国商务部编制,每月中旬某日21:30公布。 资本帐收支: 主要描述一国的长、短期资本流动情况,包括长期资本、非流动性短期私人资本、特别提款权、误差与遗漏,以及流动性短期私人资本等项目。资本项目在金融日益国际化、自由化的今天,影响不亚于经常帐项目,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越高,影响越大。其对汇率的影响的观察方法与经常帐基本相同。 利率(INTRESTRATE): 利率是借出资金的回报或使用资金的代价。一国利率的高低对货币汇率有着直接影响。高利率的货币由于回报率较高,则需求上升,汇率升值;反之,则贬值。美国的联邦基金利率由美联储的会议来决定。

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汇总(免费)

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汇总 名词大全 按照金融稳定理事会的定义,影子银行是指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等问题的信用中介体系(包括各类相关机构和业务活动)。影子银行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因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期限错配、流动性转换、信用转换和高杠杆。 目前国内的“影子银行”,并非是有多少单独的机构,更多的是阐释一种规避监管的功能。如人人贷,不受监管,资金流向隐蔽,是“影子银行”。几乎受监管最严厉的银行,其不计入信贷业务的银信理财产品,也是“影子银行”。目前“影子银行”有三种最主要存在形式:银行理财产品、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产品和民间借贷。中国银监会发布2012年报首次明确影子银行的业务范围:“银监会所监管的六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及其业务、商业银行理财等表外业务不属于影子银行。” 托宾q值 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原因之一,被定义为一项资产的市场价值与其重置价值之比。它也可以用来衡量一项资产的市场价值是否被高估或低估。托宾q值是使托宾(詹姆斯·托宾,198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出名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现在的耶鲁大学里仍有托宾的崇拜者穿有印有字母“q”的文化衫。此外,以其名字命名的经济学名词还有“托宾税”、“蒙代尔-托宾效应”、“托宾分析”等。在实际操作中,重置成本可以用企业的净资产代替。 托宾的Q: 企业市价(股价)/企业的重置成本 1.当Q<1时,即企业市价小于企业重置成本,经营者将倾向也通过收购来建立企业实现企业扩张.厂商不会购买新的投资品,因此投资支出便降低. 2.当Q>1时,弃旧置新.企业市价高于企业的重置成本,企业发行较少的股票而买到较多的投资品,投资支出便会增加. 3.当Q=1时,企业投资和资本成本达到动态(边际)均衡. 托宾Q值事实上就是股票市场对企业资产价值与生产这些资产的成本的比值进行的估算。高Q值意味着高产业投资回报率,此时企业发行的股票的市场价值大于资本的重置成本,企业有强烈的进入资本市场变现套利动机。当Q值较大时,企业会选择持后将金融资本转换为产业资本;而当Q值较小时,企业会将产业资本转换成金融资本,即继续持有股票或选择增持股票。 以获取差额收益。 空头头寸:由卖出空头而产生的投资头寸。由于此头寸尚未被冲销,因此可从市场价格下跌中获利。即投资者因预料价格会下跌提前提出卖出价格大笔卖出或者使卖出大于买入的行为 的前提。如果入市时机较好,获利的机会就大;相反,如果入市的时机不当,就容易发生亏损。净头寸就是指开 1.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 如果一个国家用一单位资源生产的某种产品比另一个国家多,那么,这个国家在这种产 品的生产上与另一国相比就具有绝对优势。 2.逆向选择(Adverse choic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