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能源效率问题研究

中国能源效率问题研究

中国能源效率问题研究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和能源消费也在持续增长。然而,中国在能源利用方面存在着能源效率低下的问题,这导致了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研究中国能源效率问题对于提高能源利用水平、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能源效率是指能源利用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与能源消耗的比率。一般来说,能源效率越高,意味着相同的能源消耗可以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在本文中,我们将从能源使用效率和能源生产效率两个方面来探讨中国能源效率问题。

一、能源使用效率

中国的能源使用效率相对较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能源转换效率不高。以电力行业为例,据相关数据统计,中国电力生产所需的能源在一次能源转换过程中存在着30%左右的损失。这主要是因为电力生产设备老化、技术水平落后等原因导致的。

2、能源消耗强度大。由于中国产业结构偏重,加上生产工艺和设备落后,导致能源消耗强度较高。例如,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为发达国家的2-3倍。

3、能耗低的高端产品少。中国制造业以低端加工为主,高附加值、低能耗的产品相对较少,这也导致了中国的能源使用效率较低。

二、能源生产效率

除了能源使用效率外,能源生产效率也是影响中国能源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的能源生产效率较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采掘、转换和加工过程中的浪费。由于中国能源采掘、转换和加工技术水平落后,加上管理不善,导致能源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浪费现象。

2、产能过剩。由于盲目扩大产能和重复建设,中国能源产业存在着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例如,中国煤炭产能过剩达到5亿吨以上,这导致了煤炭生产效率的下降。

针对中国能源效率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能源利用水平。首先,需要加强技术创新,推广先进的能源利用技术和设备,提高能源转换效率和能源消耗强度。其次,需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能源产业结构,减少高耗能产业的比重。此外,还需要加强能源管理,推广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模式,提高能源生产效率和综合利用水平。最后,需要加强政策引导,制定更加严格的能源效率标准和政策法规,

鼓励企业提高能源效率。

总之,中国能源效率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加以解决。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提高能源利用水平、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能源需求日益旺盛,世界能源问题逐渐成为各国政府和学术界的焦点。与此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能源安全问题也备受重视。本文将探讨世界能源问题与中国能源安全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并阐述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世界能源问题日益严峻

随着全球能源消费的不断增长,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传统能源的供应压力日益加大。同时,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问题也使得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逐渐成为全球共识。然而,世界各国在能源问题上的政策和措施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全球能源治理体系的不稳定性增加。中国能源安全面临挑战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能源安全问题备受。然而,中国在能源进口方面依赖度较高,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等大宗商品。同时,中国还面临着能源供应结构性短缺、能源环境压力加大等问题。

因此,中国能源安全研究至关重要。

积极应对世界能源问题与中国能源安全挑战

针对世界能源问题和中国能源安全挑战,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能源科技创新,推动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中国应加大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领域的投入,降低其成本,提高其竞争力。同时,中国还应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共同推动全球清洁能源的发展。

2.加强国内能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能源自给能力。中国应加大对国内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力度,同时加强煤炭清洁利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能源自给能力。

3.加强国际能源合作,建立多元化能源供应体系。中国应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加强与中东、俄罗斯等地区的能源合作,建立多元化能源供应体系,降低对单一供应方的依赖。

4.加强能源储备和应急管理,提高能源安全保障能力。中国应加强石油、天然气等重要能源的储备和应急管理,建立健全的能源预警机制,提高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5.促进能源消费方式的转变,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中国应加大对节能技术和设备的推广力度,促进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的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结论

世界能源问题与中国能源安全研究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全球合作和共同努力,中国应加强国内能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动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加强国际能源合作建立多元化能源供应体系,加强能源储备和应急管理提高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只有综合施策,才能有效应对世界能源问题与中国能源安全挑战。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已对可持续发展和全球环保产业构成挑战。本文将围绕环境污染与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环境污染对全要素能源效率产生负面影响。环境污染会导致空气、水和土壤污染,从而影响能源的生产和消费。例如,煤炭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这些污染物不仅会引发呼吸道疾病,还会导致酸雨等环境问题。此外,环境污染也会加速能源资源的枯竭,加大能源供应的压力。

其次,环保政策对全要素能源效率产生积极影响。政府采取的环保政策可以有效遏制环境污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例如,中国政府实施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节能减排政策,有效地降低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提高了全要素能源效率。

据统计,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人均碳排放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40%。同时,中国政府已制定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计划到2030年左右,将使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20%左右,2050年左右达到碳中和的目标。此外,中国政府也在推进清洁能源、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以实现碳排放量的减少和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综上所述,环境污染和环保政策对全要素能源效率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为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可持续发展,中国应积极推进环保产业的发展,加大环保投入力度,同时加强能源结构调整,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此外,还应加强能源资源的管理和保护,遏制环境污染,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研究应继续环境污染和环保政策的影响,同时结合技术创新和政策调整等多方面因素,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另外,还需要加强对新能源和清洁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以

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量,为全球环保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面对环境污染和能源利用效率的挑战,中国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强环保治理和能源结构调整,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还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推动全球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我国能源资源消费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 我国能源资源消费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能源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 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极为重要。在高速增长的经济环境下, 中国能源工业面临经济增长、环境保护、资源节约、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等多种压力。资源消耗多, 环境污染严重, 影响了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具体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2.1 资源消耗多 低下的技术水平和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了资源消耗多。据统计, 我国的能源利用率只有32%( 其中煤炭只有6% ) , 比发达国家低十多个百分点。中国火力发电每千瓦时耗煤417 t , 比美国、日本高20%~ 30%。而我国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能耗, 为日本的6 倍、美国的3 倍、韩国的4. 5 倍。 我国单位GNP 的能源消费量是西方发达国家的4~ 14 倍; 主要耗能产品的单位能耗远远高 于工业发达国家; 平均煤炭利用效率只有30% 左右, 比国际平均水平低10 个百分点。 2.2 环境污染严重 与此相关联, 我国由于能源消耗而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相当严重。 以燃煤型为主的大气污染导致的酸雨覆盖区已扩大到占国土总面积的约30%, 正呈蔓延之势。 以燃煤型为主的区域性环境污染, 特别是排放SO2 和引发的酸雨, 已成为影响许多地区经济社 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除严重的大气污染外, 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还带来严重的地面污染。以井工为主的煤炭井工开采( 占96% ) , 引起地表塌陷已达30 万hm2, 且以每年约2 万hm2 增加着, 造成农业减产, 居 民住房损坏;煤矸石积存已达3 000 Mt、占地1. 2 万hm2, 还在以每年130 Mt 的速度外排, 不 仅侵占了大量土地资源, 还对土壤、水源及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每年约有22 亿t 矿井水 外排, 向大气排放CH4 80~ 100亿m3; 每年约600 Mt 煤炭的长途运输, 造成铁路、公路和水路 的沿路煤炭污染。 2.3 供需矛盾突出 尽管中国能源矿产总量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但资源的保有质量令人担忧。作为现代能源矿产 的两大关键矿种, 石油和天然气在国家能源矿产资源中的比重仅为7. 3%, 较世界平均水平低 了近29 个百分点。受此影响, 自1993 年成为石油及制品的净进口国以来, 中国石油及制品进口数量急剧攀升。到2000 年时仅原油进口量就超过7 000 万t。油气资源进口的大幅增长, 最 终导致了中国20 世纪90年代初从一个世界能源矿产出口大国变成了一个进口大国。1992~ 2000 年期间中国能源对外依存度提高了13. 1 个百分点。此种变化明确无误地表明,中国在能源矿产方面已没有优势。 2.4 消耗结构不尽合理 一是煤炭直接消费比例居高不下。我国煤炭大部分直接用于燃烧。据中国统计年鉴2000 年分 行业煤炭消费统计, 1998 年全国消费煤炭1 295 Mt,其中约85%煤炭作为动力煤直接消费掉, 包括发电用煤495 Mt, 占煤炭消费总量的38. 22% ; 居民生活用煤88. 8 Mt , 占煤炭消费总 量的6186% ; 各工业部门工业锅炉、窑炉等直接燃煤约占煤炭消费总量的40%; 炼焦、制气用 煤163 Mt, 占煤炭消费总量的12. 59% 。大量煤炭用于工业和民用直接燃烧, 尤其是约40% 的 煤炭用于工业锅炉、窑炉直接燃烧, 这是造成典型大气煤烟污染的主要原因。 二是煤炭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例过高。终端消费的能源种类和能源质量对大气污染的影响较大。通过能源结构逐步调整, 近年来我国的终端能源消费中煤炭所占比例已由1995 年的38% 下降为1998年的33. 8%, 但煤炭在中国终端能源消费中依然过高, 而美国仅为3. 7%。电力在 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大小, 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和环境状况的标志, 中国电力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例仅为33. 1% , 与发达国家煤炭主要用于二次加工转换的情况有很大区别。 终端能源消费中煤炭比例过大和燃煤技术落后, 造成我国终端能源效率低下( 仅为32% ~ 34%) 和污染严重。目前中国终端能源消费效率仅相当于OECD 国家20 世纪80 年代初的水平, 比发 达国家低7~ 8 个百分点。提高能源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已成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 重要环节。

能源效率概念、分类及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能源效率概念、分类及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文章梳理了我国能源经济学界数十年来对能源效率的概念、分类及影响因素等问题的研究成果,具体阐述了能源效率既有能源经济效率与能源环境效率之分,又有能源物理效率与能源经济指标之别,更有单要素能源效率与全要素能源效率之不同,而全要素能源效率则为学者们所青睐;同时指出,影响能源效率的因素既有技术进步、外商投资、对外开放度等短期因素,又有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结构等长期因素。 标签:能源效率;概念;分类;影响因素 一、能源效率概念 所谓能源,通常是指可供人类获取各种形式的能量的自然资源。能源可具体它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两大种类:前者是指没有经过人类加工的大自然中与生俱来的自然资源,主要包括直接来自太阳的福射能和间接来自太阳的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风能、海洋能等新能源;后者则是指依托一次能源的进一步加工和转化从而获取的能源,如通过风力发电获取的电能,加工石油制造的汽油等。 所谓能源效率(Energy Efficiency),是指能源开发、加工、转换、利用等各个过程的效率,是能源投入产出的比例关系,即在增加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前提下所需要消耗的能源量。能源效率生产率往往被用来代表一个国家或者特定地区的综合能源利用效率。能源效率的提高,是指在相同產出下尽量减少能源的使用,或者使用等量的能源创造尽可能多的产出,它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非常有效。 近年来,有不少学者开始各个角度关注能源效率问题。现有的研究成果将能源效率分为能源经济效率和能源环境效率两种情况:前者是指能源投入和经济产出的比例关系,后者则考虑到产出中对环境有影响的非期望产出,即能源投入与包括经济和非期望污染的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也有学者提出,如果依据评估对象的范围来划分,则可将能源效率分为能源物理效率和能源经济指标两种:前者是指能源通过加工后转变为一种新能源的投入与产出之比,其指标包括单位产品(或服务能耗)和物理能源效率(热效率);后者主要反映在社会财富创造和建设过程中通过使用能源能够带来多少经济效益的问题。 二、能源效率分类 在现行研究体系下,能源效率按照评价指标体系中投入要素的成分不同,可将其划分为单要素能源效率和全要素能源效率两大类。单要素能源效率中的投入要素只有能源一种投入,而全要素能源效率中的投入要素不仅包含能源要素,还包括资本和劳动力投入两个要素。 1、单要素能源效率

技术进步与中国能源效率研究文献综述

技术进步与中国能源效率研究文献综述 内容摘要:为了缓解中国当前的能源约束,政府与诸多学者提出通过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等方式来提高中国的能源效率。本文介绍了技术进步与中国能源效率研究的发展状况和脉络,并对其进行了评价与展望,以期为国内学者研究中国的节能降耗问题提供有益思路。 关键词:技术进步能源效率文献综述 为了缓解中国当前的能源约束,政府与诸多学者提出通过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等方式来提高中国的能源效率。技术进步真的能够提高能源效率?如果可以,技术进步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改善能源效率?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技术进步与中国能源效率的主要理论和实证文献,不仅可以使国内学者了解这一领域的发展状况和脉络,也可以为其研究中国的节能降耗问题提供有益的思路。 技术进步与中国能源效率研究的成果 近年来技术进步与中国能源效率研究领域取得的学术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能源效率的界定 一般认为,能源效率分为经济能源效率和物理能源效率两类。经济能源效率指把能源作为燃料和动力时,能源投入与最终生产成果之比;而把能源作为原材料,经过加工转换生产出另一种形式的能源,这种能源投入与能源产出之比叫做物理能源效率。在经济类文献中,研究的能源效率均是指经济能源效率,本文的能源效率也是指经济能源效率。 目前,能源效率的计算分为单要素能源效率和全要素能源效率。单要素能源效率是反映经济活动中能源消费与有效产出关系的偏要素生产率指标。在文献中较为常用的单要素能源效率指标,包括能源生产率和能源消耗强度,这两者互为倒数。能源消耗强度用单位GDP的能源消费量来表示。采用单因素能源效率指标(能源消耗强度),虽然计算较为简便,却夸大了能源效率,且忽略了各投入要素间的相互替代作用(史丹,2006)。实际上,能源本身并不会带来任何产出,必须结合其他重要相关要素,如资本、劳动力等,且全要素能源效率能更好的反映客观实际,能源效率的提高也依赖于全要素生产效率的改善(Gale等,2000;Hu & Wang,2006)。因此,近年来诸多文献采用的能源效率指标是全要素能源效率。

中国能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中国能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当今世界,能源安全不只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一国的能源安全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政治和军事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能源需求不断上涨。中国从一个石油净出口国转变成石油净进口国,近年来,中国的能源进口不断上升。从国家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未来中国的能源需求增长强劲,供需缺口将会越来越大。能源问题所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 能源分类1.1、按成因和来源有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如太阳能、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生物能;有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如地热能、核能;有因太阳、月球和地球相互之间的引力而产生的能量,如潮汐能。1.2、按利用技术状况有多年来已被大规模利用的能源,例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生物能等常规能源;有近几年才开始被利用,或过去利用过而现在又有了新的利用方式的能源,如太阳能、海洋能、核能、地热能等新能源。 我国的能源问题我国经济目前面临着人均能源消费低、能源消费结构脱离世界能源消费主流,能源消费引起的污染使环境不堪重负、能源浪费严重、能源资源匮乏等五大问题。 我国的能源利用现状据介绍,我国能源总量居世界第二,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百分之十以上,但人均一次能源消费量为0.79

吨标准油,仅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不足美国的百分之十。我国属于以煤为主的低质型能源消费结构,这种结构是造成能源经济利用率低下、污染严重、产品能源成本高、市场竞争能力低的根本原因。能源消费引起的污染使环境不堪重负。据统计,我国能源消费引起的二氧化硫和烟尘的排放量超过了总排放量的百分之八十。全国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燃煤电厂未安装脱硫装置;煤炭开采累计造成的40 万公顷的土地塌陷;煤矿开采每年污水排放量约30 亿立方米;矿井废弃排放量高达90 亿至120 亿立方米。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煤炭占据主导地位中国是煤炭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从能源消费结构来看,煤炭依然在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中占主导地位。建国初期,中国煤炭消费量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90%以上,随着中国石油天然气工业和水电事业的发展,煤炭消费比例有所下降。 从整体上看,中国的能源消费基本形成以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的能源消费结构。由于资源禀赋条件,煤炭依然在中国能源消费存量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1979~2005 年,煤炭资源消费在总能源消费中的平均比重为72.4%。在各种能源消费量的相对变化上,煤炭资源消费的绝对消费量不断上升,但其所占总能源消费量的比重呈现出缓慢下降趋势,2005 年煤炭消费占比为66.4%。2.2.2、石油消费比重呈现上升趋势2.2.2、石油消费比重呈现上升趋势呈现上升石油消费比重总体上表现为上升的趋势,1953—1978 年期间石油消费的平均占比为11.4%。1980 年到2005 年,中国石油消费

全要素能源效率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全要素能源效率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要】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中国的能源效率问题所做的研究,他们从全要素效率角度对能源效率进行评价,研究方法不同,结论也有所差异,但研究基本表明我国能源效率在提高。在能源效率的提高政策建议方面,我国应该建立健全能源政策,合理的配置能源,重视可再生资源发展,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大能源研发投入,提升技术水平,加强与国际合作,进一步提升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 【关键词】全要素能源效率;可再生资源;提升技术水平 一、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能源消费规模日益增长,供求矛盾凸显。外延粗放的发展方式使我国目前的能源利用效率低下,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环境污染问题日趋恶化,我国的环境及资源压力不断增加。英国石油公司公布的《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4》显示,2013年我国能源消费占全世界的能源消费总量的22。4%,是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缓解我国日益严重的能源需求与节能减排的压力,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我国明确提出2015年的能源消耗强度比2010年分别下降16%;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17%。

从国内地域分布来看,三大区域间能源效率出现了较大的差异,而且国内省区市能源利用效率也参差不齐.我国正处于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能源需求和环境污染双重压力,提高能源效率、改变消费结构与推进低碳发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要提高能源效率,首先要对我国的全要素能源效率现状进行科学测度,全社会的产出决定了全要素能源效率是由多种不同的投入要素组合共同作用的结果,揭示影响全要素能源效率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有效的能源政策。 二、文献综述 能源效率是减少提供同等能源服务的能源投入.研究终端使用部门不同时期的能源强度变化能够更好地了解能源效率的变化。各种能源强度测度方法得到了发展,并不断地改进测度方法,将经济体系的整体能源强度准确分解为部门内实际能源强度变化效应与结构变化效应。能源效率的指标最先是由Patterson提出,由于仅考虑了能源投入与产出的简单关系,被成为单要素能源效率指标.Patterson最早提出了物理热力学、经济热力学、热力学和纯经济四种能源效率测度指标;史丹提出了经济能源效率指标和物理能源效率指标。王庆一(2001)则将能源效率分为经济能源效率和物理能源效率两类.单要素能源效率指标早期曾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上述指标忽略了能源与资本、劳动等其它投入要素的关联性,

中国能源发展和环境问题研究

中国能源发展和环境问题研究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我国是世界上能源消费量 最大的国家之一,但同时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探究中国能源发展和环境问题的因果关系及对策,既是现实需要,也是学术研究的重要领域。 一、能源的近现代发展历程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人们对于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能源的开采和利用模式 也不断变革。20世纪初,我国开始使用石油和煤炭等化石能源,进入电力时代; 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我们能源需求不断增大,曾于1985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 第一大能源消费国;21世纪初,再度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碳排放国。目前,我国主要能源消费结构为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等,其中,煤炭仍为我国最主要的能源资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0%以上。 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 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的大量消耗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如大气污染、水土 流失、酸雨等。特别是大气污染的形势更是严峻。由于能源消费过程中的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致使全球气温升高,引起了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现象。我国也面临着空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问题。例如,京津冀地区和长三角地区成为重点治理区域,我国环保形势愈加严峻。 三、可持续发展之路 为了解决能源与环境的矛盾,在能源消费等方面进行调控和管理是当务之急。 目前政府已经致力于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加大对非化石能源的支持,如太阳能、风能等。此外,还加强对高污染、高耗能企业的监管,限制环境污染。一些城市也在推行“绿色出行”和“绿色建筑”等政策,旨在推广低碳绿色生活方式。

在能源领域,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国际共识。我国也已在能源研究和技术创新 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如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等领域,它们的出现能够有效改善环境状况,促进经济增长。同时,政府还倡导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和绿色生产方式等。 四、结语 能源发展与环境问题关系密切,它们之间的协调发展既是经济发展的保障,也 是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面临的环境问题既源于人类活动带来的污染,也源于资源的有限性。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应当更加注重提高能源效率、推广清洁能源、推广绿色生活方式等,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

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能源需求量也逐步增加。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的能 源供给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将探讨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问题 及其对策。 一、问题:能源资源短缺 我国是一个能源资源需求量较大的国家,但同时,我国能源资 源的供给也面临着困难。首先,我国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资 源储量并不富裕,特别是随着油气产业逐渐成熟,油气储备量的 持续下降,我国能源供给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其次,我国可再生 能源的利用率和开发程度相对较低,考虑到目前世界各国均在积 极发展可再生能源,我国的能源安全隐患也比较突出。 面对能源资源短缺的现状,我国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技术创新、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鼓励能源资源的节约利用等。 二、问题:环境污染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其中一个迎来的问题就是环境污染。能源的开采、生产和使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然 而这些过程都会带来一定的环境污染。尤其是化石能源在燃烧过 程中排放出的二氧化碳等气体,不仅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也对 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针对环境污染问题,我国应当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并加强环境 治理,以提高能源产业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型。 三、问题:能源安全 与能源资源短缺问题密切相关的是能源安全问题。由于我国的 化石能源从境外进口占比较大,我国能源安全面临的压力较大。 同时,我国能源资源的开采和生产过程因存在一些不可控因素, 也增加了能源供应风险。 针对能源安全问题,我国应当加强能源战略规划,提高能源掌 握度和保障能源供应。同时,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阶段,也是提高能源安全性的关键。 四、问题:能源消费结构和能源效率 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和能源效能也是我国能源发展中的核心问题。从长期来看,在稳定能源供给的状态下,我国应当加强能源 结构转型,减少化石能源消耗,提高可再生能源产量,实现能源 消费结构的调整。 同时,我国还应该加强能源管理效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 减少能源消耗的同时提高能源利用效益。 结语

目前我国能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

目前我国能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自古以来,人类就为改善生存条件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停地进行奋斗。在这一过程中,能源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来看,能源问题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问题,能源的消耗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能源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人们已经把能源比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同时能源的重要性还使大多数国家把能源的供应与国家的安全联系在一起。 目前我国能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化石能源的短缺:目前人类使用最多的能源是化石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因为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而导致的工业革命促进了煤炭工业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石油和天然气开始得到广泛利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化石能源消耗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人口的增长速度。由于化石燃料作为不可再生能源,其资源十分有限,未来化石燃料将会变得日益紧缺。 目前我国的能源形势十分严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对能源的需求也持续攀升。能源需求的强劲增长已经使我国目前的能源生产供不应求,未来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能源供需矛盾会更加尖锐,能否保障充足的能源供给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因此节能已经成了势在必行的任务。 2、能源引起的环境问题日益突显:煤炭作为消费占比最多的化石能源,在利用时会释放出大量烟尘和有害物质,引起环境的严重污染,严重影响着生态环境。化石燃料的大规模使用,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并导致气候异常。CO2的大量排放,造成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化石能源的使用还会排放大量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它们会形成酸雨,对人体健康和土壤等产生不良影响。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更是日趋严重。污染使得中国在外交、外贸方面面临巨大的环境压力。面对如此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减排任务将是十分艰巨的。 3、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虽然我国大力推进非化石能源的发展,但是我国现如今的能源消费结构仍以煤炭为主,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有较大比重,并且还出现了弃风、弃光的能源浪费问题。化石能源作为高污染的能源,这种能源结构导致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低下,不仅加大了环境污染,同时还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 4、能源利用效率低:我国能源利用效率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据统计,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主要工业产品能耗普遍高于发达国家。 5、清洁能源发展缓慢:我国清洁能源的发展较为缓慢,目前清洁能源的比重仍然较低。 针对以上这些目前我国能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解决方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大力发展节能减排技术:节能技术水平是一个国家能源利用情况的综合性指标,也是一个国家总体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研究表明,依靠节能可以将能源需求量降低25%至30%。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非常低,能耗很高,是世界

能源结构研究报告范文

能源结构研究报告范文 能源结构研究报告 一、背景介绍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成为了支撑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长期以来,我国能源结构存在着依赖化石能源、过度消耗、排放过高等问题,对环境造成严重负担。为了推动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本报告对我国能源结构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我国能源结构现状 目前,我国能源结构主要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为主,占据了能源消耗总量的80%以上。同时,我国新能源发展相对滞后,占比较低。这种依赖化石能源的结构让我国在能源消耗上面临巨大的环境压力,同时也存在能源安全风险。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 依赖化石能源过高:由于我国煤炭资源相对丰富,加之科技条件的限制,煤炭依然是我国主要的能源来源。 2. 新能源发展滞后:尽管我国在可再生能源方面拥有较大的潜力,但新能源的发展仍面临着经济成本高、技术不成熟等问题。 3. 能源利用效率低:我国能源利用效率远低于发达国家,其中能源的产业结构分散、传统能源的浪费利用等问题成为制约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的关键因素。 四、改善能源结构的政策建议

1. 加大新能源发展力度: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扶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和开发,降低能源利用成本,推动新能源占比的提高。 2.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对能源利用的监管,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对能源利用效率较低的企业进行限制和处罚,鼓励企业进行节能减排和技术改造。 3. 发展清洁能源:加大对清洁能源技术的研究和投入,推动清洁能源的产业化发展,同时鼓励个人和企业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4. 加强能源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能源合作与交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技术,加速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 5. 完善能源政策和法规:加强对能源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为改善能源结构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五、结论 优化能源结构是我国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加大新能源发展力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清洁能源,加强国际合作和完善政策法规,可以有效地改善我国能源结构,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唯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国能源结构才能朝着更加清洁、低碳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中国电力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研究 张程晨

中国电力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研究张程晨 摘要:对于能源而言,主要是作为我国力量等级体系之中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同时也是作为国家发展的一个关键筹码,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社会主 义经济得到了快速的一个发展,但是能源的消耗也是在逐渐的增加,为了能够更 好的去保证我国可以得到持续的发展,国家便开始将其节约能源以及环境保护作 为基本的国策。所以在本文当中,也是对于我国电力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做出了 全面的分析研究,并且在这个基础之上提出下文当中的一些内容,希望可以在相 同行业当中进行工作的人员提供出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电力能源;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引言:根据现如今的情况而言,在我国各个大城市发展的过程中电荒已经是 成为了影响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为了能够有效的去缓解我国所存在着的 电荒问题,必须要对其电力能源的效率进行提高,但是通过进行调查研究之后发现,目前我国的电力能源整体利用效率普遍比较低,根据其汇率方法进行计算, 我国的单位GDP能耗主要是为零点九四吨油当量每千美元,也是世界上各个国家 平均水平的三倍左右,所以目前我国的电力行业研究重点问题依然是降低电力损 耗和提高电能的整体效率。 1.效率的评价模型分析 根据现如今的发展趋势,我国电力能源的问题研究相对来说比较多,国内外 也是有很多的学者根据我国能源的消耗情况以及能源效率的改进手段等方面的内 容做出了深入的分析研究。但是多数的学者都是根据线性模型的研究理论对我国 的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做出了一定的分析。在实际上,我国的地域面积相对来说 比较大,每一个地区的发展情况也是存在着不同,能源的效率影响因素相对来说 比较多,因为受到了经济以及地域等方面的情况所带来的影响,不同的因素对于 能源影响效率存在着不同,每个因素之间也是存在着非线性方面的关系,所以采 用新型的研究模型理论对于能源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依然是存在着比较大的一 个误差。本文主要是利用非线性的面板平滑转换模型根据其电力能源的效率影响 因素和每一个影响因素的程度做出了相应的分析,希望可以对我国电力能源效率 的提高带来一定程度的帮助。 对于DEA的方法而言,主要是为美国运筹学家所提出来的一种数量分析的方法,在处理多指标投入和产出问题当中应用相对来说比较广泛,本文也是根据其 全要素的框架,在传统的DEA模型基础之上,从而建立起一个一个考量非期望产 出的电力能源效率的评价偶像 在该模型当中,其Xi=(x1i,x2i,...xmi)T主要是为决策的单位j的非电力能源的投入量,ej则是为DMUj的电力投入,Yj=(yij,y2j,......ymj)`则是为DMUj的期望产出箱梁, Zj=(Z1j,Z2j,......Zmj)`则是为DMUj的非期望的产出箱梁,要使其θ=1, =1(i=1,2,......m)则是说明了所有的额投入的要素无法可以在继续的进行缩减,也就是为决策单位 的jDEA是有效的,也是表面了该决策的电源电力能源是有效的。 在m=1的时候,面板平滑的转化模型也是会伴随着转变变量在位置测得的变化存在着两 种极限的体制,在这个时候解释变量的系数将会在θ以及θ+β之间进行变化,该模型的编程 面板门限回归的模型,主要是属于面板平滑转换模型的一个特殊的额情况。 然而在M=2的时候,转换函数则是在(c1+c2)/2的位置取最小值,转变变量取最小值 或者是最大值的时候都是为1,面板的平滑转换模型主要是存在着三种体制,但是其转换变 量则是小于c1或者是大于从s的时候,两侧的体制都是为一样的,所以在本质上依然是两种

对中国能源问题的思考

对中国能源问题的思考 中国能源问题:挑战与对策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长,中国能源问题日益成为各界的焦点。在保障能源供应、推动能源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等多重挑战下,中国能源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本文将从中国能源问题的主要方面入手,分析相关影响,并提出可行的对策建议。 主要方面 1、能源供应压力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其能源供应压力不言而喻。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政府采取了多元化能源战略,但仍难以摆脱对煤炭的依赖。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供应压力进一步加大。 2、能源结构不合理 中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清洁能源比重较低。这种不合理的能源结构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问题。此外,能源结构不合理还制约了中国的能源国际合作,影响了能源安全。 3、环境污染问题

中国的能源消费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包括空气、水和土壤污染等。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社会对清洁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强。 4、气候变化挑战 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中国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大国,面临着国际压力。中国政府已制定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到2030 年左右,将使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下降20%,2050年左 右达到碳中和的目标。 对策建议 1、加大能源科技创新投入 中国应加大对能源科技创新的投入,推动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此外,还可以通过与其他国家开展能源科技合作,共同推动全球清洁能源的发展。 2、优化能源结构 中国应继续优化能源结构,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投入,提高天然气、水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同时,要合理利用煤炭资源,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综合能源系统中的能源生产与利用效率研究

综合能源系统中的能源生产与利用效 率研究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能源供应的日益紧张,提高能源生产与利用效率成为一项迫切而重要的任务。综合能源系统作为一种集成多种能源资源的系统,具有综合利用、高效节能的特点,对于能源生产与利用效率的研究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重点探讨综合能源系统中能源生产与利用效率的研究现状、关键技术和挑战,以期提供参考和启示。 一、能源生产效率的研究 能源生产效率是指在能源资源转换过程中输出的实际可用能源与输入的能源资源之比。提高能源生产效率既可以增加能源供应量,又可以降低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目前,能源生产效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利用高效能源生产技术:开发和采用高效能源生产技术是提高能源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如利用先进的燃烧技术和尖端的能源转换设备,提高燃烧效率和能源转化效率;推广利用清洁能源技术,如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源等可再生能源,

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开发利用核能和水能等低碳、高效能源,实现清洁、可持续的能源生产。 2. 优化能源生产流程:通过优化能源生产流程,减少能源 损失和浪费,提高能源生产效率。例如,在石油和天然气生产过程中,可以采用先进的电驱采油技术,减少能源浪费;在煤炭开采和燃烧过程中,可引入先进的煤气化和洁净燃烧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 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合理利用能源资源是提高能源生 产效率的关键。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管理,提高能源开发和利用的效益,实现能源的最优化利用。例如,在采用综合能源系统发电时,可充分考虑不同能源资源之间的协同作用,实现能源之间的互补,提高能源的整体利用效率。 二、能源利用效率的研究 能源利用效率是指能源在使用过程中转化为有用能量的比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不仅可以节约能源资源,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目前,能源利用效率的研究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向: 1.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技术手段:通过引入先进的节能技 术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如采用高效节能设备和系统,

中国能源利用效率分析

中国能源利用效率分析 摘要:“十一五”规划中不仅提出了节能减排的总体目标,并对主要耗能产品和耗能设备也制定了明确的目标。为确保“十一五”目标的实现,一场“节能减排”风暴已在全国轰轰烈烈地掀起。将依据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规律,通过比较中国与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费弹性。能源消费强度以及单位产品能耗三个指标对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进行分析,并针对中国能源消费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标签:能源效率;能源弹性系数;能源消费强度;单位产品能耗 1引言及文献综述 1.1中国能源消费市场的现状 中国能源的特点是总量比较丰富,人均拥有量较低,分布不均衡,开发难度大。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问题已经日益突出。我国的能源供求缺口较大,对能源的进口依赖程度很高,且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从1991年的小量出口到2007年进口需求量的11.35%。其中能源的进口以石油为主。中国的能源消费基本形成以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的能源消费结构。由于资源禀赋条件,煤炭依然在中国能源消费存量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在各种能源消费量的相对变化上,煤炭资源占总能源消费量的比重呈现出缓慢下降趋势,天然气的消费比重小幅上升。 1.2文献综述 现阶段关于我国能源效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对影响能源效率的各个因素的分析。HangandTh(2007)分析了中国在1985年和2004年之间撤销能源价格管制引起的能源价格变化对总能源效率和煤、石油、电力这三类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发现在1995年之前各类能源的高价格会导致总能源效率的显著提高,但1995年之后能源价格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已经弱于收入效应和人口效应对能源效率的影响。Fan(2007)研究了1992年之后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改革对能源效率改进的影响。认为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对1993年之后的能源效率改进有着显著的影响。Moore(2007)将能源部赞助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蒋金荷(2004)比较了中国的能源效率与先进能源效率水平国家的差距,并分析了能源效率与经济结构调整的关系,并提出提高能源效率的主要策略。 第二方面则是能源效率对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的研究。Wei(2007)利用柯布一道格拉斯形式的生产函数分析了能源效率对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影响。杨宏林(2004)又通过应用了“干中学”理论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分析了维持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条件。于渤等价以拓)在R&D内生增长模型中包括了能源资源耗蝎和环境治理成本因素,讨论了模型的平衡增长路径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能源效率对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起着不可忽视的作

基于IDA的中国工业部门能源效率测度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IDA的中国工业部门能源效率测度研究的开题 报告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能源资源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当前,中国正处于从经济快速发展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期,实现经济转型、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是促进能源结构转型和提高能源效率。因此,能源效率提高已成为中国能源转型的核心战略。 工业是中国能源消耗的最大领域之一,对于实现国家能源结构转型和提高能源效率至关重要。因此,测度工业部门的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对中国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 本研究拟采用基于输入产出模型( Input-Output Analysis, 简称IDA)的方法来对中国工业部门的能源效率进行测度,并结合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具体来说,研究内容包括: 1、运用IDA测算中国工业部门的能源效率; 2、探讨中国工业部门的能源效率与产业结构、技术水平、能源政策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3、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中国工业部门的能源转型提供参考。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输入产出模型( Input-Output Analysis, 简称IDA)的方法测算中国工业部门的能源效率。IDA是一种经济学数学模型,可以对一个经济系统的内部联系和相互关系进行分析。 四、研究进度计划

本研究预计三个月的完成时间。具体进度安排如下: 第1-2周:查阅文献,制定研究框架和方法论; 第3-4周:数据收集和处理; 第5-8周:运用IDA模型进行测算,并进行结果分析; 第9-10周:结合研究结果分析工业部门能源效率影响因素; 第11-12周:撰写研究报告和总结,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五、研究预期成果 本研究预期的成果包括: 1、运用IDA模型测算中国工业部门的能源效率,对工业部门的能源消耗现状进行深入了解; 2、分析工业部门能源效率和产业结构、技术水平、能源政策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3、为中国工业部门的能源转型提供决策参考。

我国省区能源环境效率分析--基于Meta-frontier模型

我国省区能源环境效率分析--基于Meta-frontier模型 陈云飞 【摘要】In recent years,along with the increase of energy consumption,the emission caused by domestic fossil fuel combustion is growing continually which has serious affecte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In order to research the energy environment efficiency of each provincial and municipal region,consider the influence of non-ideal output,use the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method based on slack variable,measure and calcu-late the energy environment efficiencies of 30 provincial and municipal regions in our country from 2005 to 2012.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domestic energy environment efficiency generally presents the decline trend,but along with the continual optimization of energy structure and the increase of proportion of clean energy,the energy environment efficiency have rebounded after 2012;combined with Meta-frontier model to group the decision-making unit and conduct comparative research,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crease of urbanization rate an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vestment is beneficial to the increase of energy environ-ment efficiency and the reduce of secundiparity proportion also can achieve similar effect,but the sharp in-crease of pollution management investment has no obvious short-term effect.At last,propos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ccording to result analysis.%为研究各省市区的能源环境效率,考虑非理想产出的影响,采用基于松弛 变量的数据包络分析法,测算了2005—2012年我国30个省市区的能源环境效率。

我国能源面临的问题与解决途径(大学论文)

我国能源面临的问题与解决途径(大学论文)

[浅谈我国能源面临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专业:[ 热能**-*班 ] 学生姓名:[ * * * ] 学号:[ ********* ] 完成时间:2014年1月13日

与世界煤炭消费比重持平,只占20%?30%。尽管我国能源结构将不断优化,煤炭比重会有所下降,但煤炭的主导地位在一定时期内难以改变。到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的比重仍可能超过55%。 煤炭对环境的影响大。煤矿地表沉陷、煤田自燃火灾、矸石山自燃等所引发的植被破坏、地下水位下降、水体污染等现象比较严重,加之我国煤炭清洁利用水平低,原煤洗选率仅30%左右,比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低60个百分点,带来的污染更为严重。在全国烟尘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中,由煤炭燃烧产生的分别占70%和90%。目前我国已是二氧化硫排放量最大的国家,导致区域性的环境酸化,酸雨区已超过国土面积的40%。 第四,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利用境外油气资源难度加大。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相对不足,国内生产能力增长有限,需要更多地利用境外资源,但我们面临的国际环境非常复杂。我国石油进口运输方式大多是远距离、大运量,每年进口的石油约80%经过马六甲海峡,现有远洋船队超大型油轮严重不足,约95%的进口石油依靠海外公司运输。同时,能源资源是战略资源,我国作为一个大国,过于依赖进口,不仅涉及供求格局和价格变化等问题,还涉及如何打破现有垄断格局、运输线路安全保障等极其复杂的国际经济、政治、外交和军事问题,处理不好或出现难以控制的动荡,会危及我国的国家安全。 第五,能源安全问题显著。能源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方面,它直接影响到国家安全、可持续发展及社会稳定。能源安全不仅

中国能源利用效率综合评价与分析研究

中国能源利用效率综合评价与分析研究 [编者按] 传统意义上的能源效率研究只是就能源论能源,忽视了能源-经济-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此,中国科协进展研究中心能源利用效率研究课题组,构建了一个包括能源、经济和环境3个子系统、6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的能源利用效率综合评判指标体系。相关于单一的能源利用效率评判体系,那个评判指标体系的特色是将经济和环境作为能源利用效率评判中至关重要的子系统和因素。此外,课题组利用该评判指标体系对我国1985-2007年间的能源利用效率进行综合评判与分析,并提出计策建议。 关键词:能源利用效率评判 一、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评判指标体系 能源-经济-环境系统是一个非线性的复杂系统,该系统下的能源利用效率涵盖的范畴较广。因此,对其进行评判时仅仅依靠单个指标是不够的,需要采纳多指标综合评判分析,即由多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指标按一定的结构层次组合在一起构成评判指标体系。 1、指标体系 本报告构建了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评判指标体系,包含3个子系统、6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评判指标体系

在能源系统中,以能耗结构指标和能源技术效率指标来反映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要紧评判能耗结构的合理性和节能与治理技术的先进性,反映能源资源本身的有效利用程度。其中能耗结构指标分别用三种要紧能源所占比重表示,即煤炭消耗量、天然气消耗量和电力消耗量占能源消费量的比重;能源技术效率指标用能源产品加工转换率来反映。 在经济系统中,以能耗减量化指标和产业结构指标来反映能源利用效率,要紧评判产业内部的能耗水平和产业结构的优化程度,反映与经济结构相关的能源配置效率。其中能耗减量化指标用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第三产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来反映;产业结构指标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来反映。 在环境系统中,用污染物减量化指标和废弃物再利用指标来反映能源的环境阻碍,要紧评判由于能源利用而对环境造成阻碍的程度,反映能源在满足经济和社会需求的同时所产生的负面阻碍。其中污染物减量化指标用单位工业增加值废气排放量、工业二氧化硫去除率和工业烟尘去除率来反映;废弃物再利用指标用能源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来反映。 2、指标体系的特点 一是服务性和引导性。该指标体系是在国家能源进展战略和国家长远进展目标的指导下构建的,以服务于节约型社会建设为目的,专门是为国家五年规划目标的制定和实现提供决策参考。该指标体系可用于指导相关部门、地区以及用能单位设定节能目标,制定相关规划、打算、实施方案和措施,以实现能耗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因此具备了专门好的引导性。 二是全面性和系统性。能够看出,指标体系涵盖了能源系统、经济系统和环境系统。而在具体指标体系的设置上,有反映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的指标,也有反映能源配置效率的指标,还有反映能源对环境阻碍的指标,且这些指标都具有专门强的针对性和代表性,能够支撑其设定的评判目标,因此是全面和系统的。同时指标体系具有层次性,3个子系统、6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被合理地分配在了相应的位置。 三是有用性和可操作性。考虑到目前我国能源统计基础工作的实际情形,在进行指标的选择时,各指标的差不多资料在«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上都可直截了当或通过运算间接猎取,具有较强的有用性和可操作性,便于为各级政府制定能源政策提供参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