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一)型水库除险加固设计

小(一)型水库除险加固设计

小(一)型水库除险加固设计
小(一)型水库除险加固设计

小(一)型水库除险加固设计

发表时间:2016-05-19T15:14:12.890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1期作者:谢伟欣

[导读] 连平县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室水库的除险加固施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用水及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连平县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室广东连平 517100

摘要:水库的除险加固施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用水及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工程设计是水库除险加固施工中的重要工作,对其进行探讨十分必要。本文结合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实例,对该水库的安全隐患进行了分析,并详细介绍了该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设计,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库;除险加固;设计

0 引言

水库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水库能为农业生产提供灌溉水源,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用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还起着保护下游人们生命财产不受洪涝灾害威胁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当前我国许多水库建设时间较早,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而且运行时间长久,这些水库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险情况,影响到水库功能效益的正常发挥。因此,对这些水库进行除险加固施工势在必行。

1 工程概况

某水库坝址距县城约8km,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旅游、养殖等综合效益的小(一)型水库。设计灌溉面积0.192万亩。主河道长度2.98km,河道加权平均比降112.7%。水库1958年10月15日动工兴建,1960年大坝合龙截流,1976年竣工。主要建筑物有主坝、副坝、溢洪道、输水洞、电站等。

1.1加固前规模

水库设计洪水标准为10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75.05m,校核洪水标准为1000年一遇,校核洪水位77.95m。水库正常蓄水位73.70m。水库建筑物由大坝、溢洪道、输水洞、电站和引水建筑物等五部分组成。水库主坝为黏土心墙砂壳坝,心墙顶高程78.10m,坝顶高程80.10m,防浪墙顶高程81.40m,坝顶长度457.5m,坝顶宽度5.5m,最大坝高33.7m。溢洪道为直泄陡槽式,堰顶高程67.7m,堰顶净宽108m,设有9扇12mX6.5m的弧形钢闸门,最大泄量6562m3/s。第一输水洞为坝内埋管结构,进口高程54.00m,进口管直径为1.6m,出口管于0+137.5桩号处分为3条直径为lm的岔管。出口管底高程49m,最大泄量20.06m3/S。第二输水洞为开凿式隧洞,直径1.6m,最大泄量3.8m3/s。水库电站装机容量为3105kW。

该水库自1960年大坝合龙蓄水以来,1962年最高库水位达70.73m,1977年最高库水位达70.80m,1979年最高库水位71.65m,1984年最高库水位达72.68m,19%年最高库水位达73.36m。建库至今,由于限制蓄水,不曾出现正常蓄水位。上述低水位运行,主要是由于大坝存在质量问题和防洪标准偏低。

1.2 原加固情况

水库在2001—2004年进行了第一次除险加固,由于当时初设时资金额度限制,只将大坝灌浆和扩建溢洪道两个主要项目列人设计,其他工程没有纳人加固工程,致使水库输水洞、主坝前后护坡、原6孔溢洪道护坦等仍留有工程隐患。

1.3 此次加固情况

此次除险加固是在第一次除险加固的基础上,针对当时遗留的工程隐患以及新出现的问题,进行除险加固设计。

2 加固方案设计

2.1 水库隐患安全鉴定分析

(1)主坝上、下游坝坡碎石干砲石由于风化冰冻和雨水浸蚀破碎严重,坝坡局部沉陷,坝坡戗台、台阶、排水设施年久失修,破损严重,严重影响到坝体安全,如不更换,有可能造成大面积滑坡。主坝左坝头应增设回车场,以满足防汛抢险运输的要求,以免防讯抢险时,影响防汛物资、设备的运输,给人身安全及经济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按照防汛要求库区应修建码头,以满足水库防洪、水质监测、水情观测等需要。

(2)溢洪道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溢洪道原有护坦由于当年施工原因和多年的冲刷,表面破损严重,有钢筋裸露,混凝土表面剥蚀、脱落严重,水库泄流时严重威胁溢洪道安全,溢洪道安全无保证,需维修加固。

溢洪道左右岸易被洪水冲刷,严重威胁大坝安全;溢洪道左岸临近水库管理局,为避免洪水时对人身财产造成严重损失,需在溢洪道左右岸修建浆砌石重力挡墙防护。溢洪道下游无消能工,建议新建下游消力池。

(3)第一输水洞位于大坝桩号0 +407处,与主坝斜交,为坝下埋管式涵洞,洞径1.8m,进口设有启闭塔,装有检修闸门和工作闸门,目前破损严重。输水洞闸门及启闭设备年久失修,漏水严重,对大规安全运行产生严重威胁。输水洞出口尾水渠导墙破损,下游尾水渠两岸堤坝无防护设施,泄量大时,易冲毁导墙和堤坝,冲淹周围庄稼,给人身安全及经济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2.2 工程规划设计

(1)坝体加固方案。原上、下游护坡砌石碎石高低不平,空隙率偏大,岩石风化严重,此次加固对上游干砌石护坡进行重新翻修,在修坡后的坝坡上浇筑8cm厚C10混凝土垫层,混凝土垫层需设排水孔,孔径不小于40mm,2mx2m梅花形布置。上游护坡采用

80cmx80cmx40cm六棱体砌石预制块,用于六棱体砌石预制块的石料为天然级配的新鲜石料,最小块径10cm,最大块径40cm,每块预制块可裁石3~5块。预制块安装完毕后,预制块缝隙用水冲中粗沙,进行预制块缝隙的回填,确保缝隙密实。此次翻修范围为上游马道70.60m高程以上原设计坡比1:2.0部分,翻修后坝坡仍为1:2.0。下游根据实际情况,对碎石、干砌石护坡进行重新翻修,拆除原下游破碎风化不堪的护坡,重新铺设20cm厚护坡碎石。防浪墙采用大理石罩面,主坝左坝头修建回车场,大坝坝顶交通路面恢复,此次设计采用铺筑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设计方案。副坝上游迎水面修建码头以及迎水面护坡防护工程。

(2)溢洪道工程。溢洪道原有护坦由于当年施工原因和多年的冲刷,表面破损严重,有钢筋裸露,混凝土表面剥蚀、脱落严重,水

水库初步设计报告

XX水库改建工程 初步设计报告二OO七年一十二月

批准: 核定: 审查: 校核: 汇编: 参加编写人员:

目录 1 综合说明 (1) 1.1 概述 (1) 1.2 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2) 1.3 安全鉴定结论 (2) 1.4 枢纽工程整治的必要性 (2) 1.5 水文 (3) 1.6 工程地质 (4) 1.7 枢纽工程整治设计 (5) 1.8 水土保持设计 (5) 1.9 环境保护设计 (6) 1.10 工程管理 (7) 1.11 施工组织设计 (8) 1.12 工程投资概算 (8) 1.13 经济评价 (9) 1.14 招投标初步方案 (10) 2 水文 (11) 2.1 自然地理概况 (11) 2.2 水文气象 (12) 2.3 洪水计算 (12) 3 工程地质 (18) 3.1 区域地质条件 (18) 3.2 库区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 (20) 3.3 坝区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 (21) 3.4 溢洪道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21) 3.5 天然建筑材料 (22) 3.6 结论及建议 (22) 4 枢纽工程整治设计 (24) 4.1 设计依据 (24) 4.2 工程等级及洪水标准 (24) 4.3 工程整治设计 (25) 5 施工组织设计 (29) 5.1 施工条件 (29) 5.2 主体工程施工 (30) 5.3 施工总布置 (31) 5.4 施工总进度计划 (33) 6、水土保持设计 (35) 6.1 设计依据 (35) 6.2 水土流失特点及预测 (35) 6.3 水土保持措施 (36)

6.4 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37) 7 环境保护设计 (39) 7.1 设计依据 (39) 7.2 环境保护措施 (39) 8 工程管理 (42) 8.1 水库运行管理 (42) 8.2 用水管理 (42) 8.3 工程维护管理 (42) 8.4 工程监测 (43) 8.5 综合经营 (43) 9 工程概算 (44) 9.1 编制说明 (44) 9.2 概算成果 (47) 10 经济评价 (49) 10.1 经济评价的原则及依据 (49) 10.2 国民经济评价 (49) 11 工程招标初步方案 (54) 11.1 绪言 (54) 11.2 招标围 (55) 11.3 招标组织形式 (55) 11.4 招标方式 (55) 11.5 招标初步方案 (55) 11.6 招标工作计划草案 (56) 11.7 评标专家特长和专业水平 (56) 附件:1、工程概算表 2、附图

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报告书

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报告书

1 综合说明 1.1工程概况 XX水库坝址位于醴陵市栗山坝镇上湖村,属湘江水系渌江支流,集雨面积0.52km2;XX水库是一座具有防洪、灌溉(设计260亩,有效260亩,最大实灌260亩,供水量9.6×104 m3)、养鱼(养鱼水面45.3亩,最高总产11.3t)等综合效益的小(二)型水库。 水库于1958年2月动工,1958年11月完成,设计单位醴陵市水利局,施工单位醴陵市栗山坝镇上湖村。主要建筑物为4级,水库洪水标准重现期,设计按30年,洪峰流量4.19m3/s,洪水总量9.6×104 m3;校核洪水重现期300年,洪峰流量6.45m3/s,洪水总量14.5×104 m3,水库为年调节水库。正常蓄水位65.0m,水库正常库容19.8万m3,总库容23.1万m3。 枢纽建筑物由大坝、溢洪道、涵洞等建筑物组成。 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顶高程66.0m,最大坝高14.4m,坝顶轴线长56m,坝顶宽5m;上游坡坡比为:1:2.6;大坝下游坡坡比自上而下为1:2.4、1:2.5,平台共1级,宽度为2m。 溢洪道位于右岸山体边,为岸边正槽式宽顶堰,堰顶高程65.0m,堰顶宽4.0m,最大下泄流量5.3m3/s,溢洪道长度35m。 涵洞位于坝体左端,为砖砌拱涵,断面为0.5×0.3 (m),进口底高程53.0m,输水流量0.13m3/s。 设计灌溉面积260亩,实际灌溉面积52.4亩。 1.2 主要工程现状 XX水库枢纽工程于1958年11月竣工蓄水。由于水库建设阶段所处历史环境,XX水库是一个典型的边设计边施工的工程,施工以群众运动为主,采用土法上马,前期准备工作严重不足,施工仓促。工程设计标准低,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加上后期管理工作也没很好跟上,致使工程存在重大缺陷,虽然经过多次局部处理,至今仍未彻底解决问题。主要工程现状为: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投标文件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 投标文件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项目名称:湖南省邵阳县张家冲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勘察与设计项目 招标编号: 技术标书 投标时间:2014年2月11日 1 对本工程认识 工程概况 张家冲水库位于东经104°30′、北纬25°59′、水库大坝座落在郦家坪镇栗树庙村,系资水二级支流槎江水系,距县城塘渡口56km,距邵阳县62km,有简易公路可达。 水库控制集雨面积㎡,外引㎡,坝址以上干流长,平均坡降35‰。水库正常蓄水位425.2m,设计洪水位,校核洪水位,死水位,相应库容分别为1010万m3、 1168万m3、1196万m3、死库容3万m3。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的中型水利工程。 枢纽工程由主坝、溢洪道、输水低涵、副坝、副坝输水高涵、引水渠及引水隧洞组成。 主坝设计为粘土斜心墙坝,大坝坝顶高程426.99m,最大坝高33.507m,坝顶轴线长121.5m,坝顶宽6.0m,坝顶设0.8m高防浪墙。坝内坡坡比自上而下分别为1:、1:、1:、1:,在、、均设有1.5m宽的平台,外坡坡比自上而下分别为1:、1:、1:、1:、1:(棱体),在、、均设有宽1.5m的平台、平台宽2.0m。 溢洪道位于主坝左侧垭口,坐落于强风化岩石上,为宽浅式,溢流堰堰顶高程为425.2m,由进口段、控制段、一级陡坡段、二级陡坡段、消力池、泄洪渠组成,其中进

口段长15.0m,控制段长35.5m,坡降2%,一级陡坡段长(宽×高=5m×1.8m),坡降%,二级陡坡长,坡降%,消力池长14m,宽5m,下接泄洪渠,未衬砌。 灌溉输水低涵位于主坝中部,为圬工拱涵。进口底板高程、断面尺寸为×1.2m、输水能力为s,卧管取水,闸门型式为悬臂铸铁闸门,启闭设备为3t手摇绞车。刘家院副坝为均质坝,坝顶高程426.99m,最大坝高12.45m,坝顶轴线长172m,坝顶宽4.0m,坝顶高防浪墙未建成。灌溉输水高涵位于刘家院副坝中部,已损毁,具体情况不明,取水设施未建成。王家皂副坝设计为均质坝,未建成。 引水渠共5条,总长为,分别是地田冲、蔡家田、城天堂、付家坪、刘家院引水渠。外引集雨面积为㎡。引水隧洞共2条,总长996m,分别是喷水岩及东塘岭引水隧洞。 该工程于1964年动工兴建为小(Ⅰ)型水库,坝高20.6m,蓄水量万m3。1978年冬,将小(Ⅰ)型水库扩建改造,主坝设计坝高34.46m,设计坝顶高程427.943m,由于沉陷,实际坝顶高程426.80m,坝高。水库扩建后,由于水源问题,一直未正式批文升级。1986年3月,打通了栗树庙岩溶水入库,年增水量万m3。1995年10月,打通了东塘岭岩溶水,通过引水隧道引入已建的城天堂引水渠入库,年引水量达万m3。湖南省水利厅于1998年6月23日正式批复,同意张家冲水库从小Ⅰ型水库级为中型。 工程任务 任务篇章: (1)综合说明 (2)水文 (3)工程地质 (4)除险加固设计 (5)工程管理

水库除险加固初步设计报告

目录 水库工程特性表 1综合说明7 1.1绪言7 1.2水文10 1.3工程地质11 1.4安全鉴定主要结论12 1.5工程任务和规模13 1.6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除险加固设计17 1.7机电及金属结构20 1.8施工组织设计20 1.9水库淹没处理及工程永久占地20 1.10环境保护设计21 1.11工程管理21 1.12工程投资概算22 1.13经济评价22 2水文24 2.1流域概况24 2.2水文气象特征24 2.3水文基本资料24 2.4洪水25 2.5泥沙36 3 工程地质37 3.1概述37 3.2工程地质情况37 3.3水文条件39 3.4大坝稳定性评价39

3.5结论及建议40 4 工程任务和规模41 4.1概述41 4.2工程建设的必要性43 4.3工程建设任务及内容45 4.4工程建设规模48 5 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除险加固设计50 5.1工程等级及设计标准50 5.2设计依据50 5.3除险加固前大坝安全复核结论51 5.4工程总体布置52 5.5大坝工程设计52 5.6溢洪道工程改造设计62 5.7放水涵洞工程设计72 5.8水库管理房及防汛道路工程设计73 5.9除险加固后大坝安全复核73 6机电及金属结构98 7施工组织设计99 7.1施工条件99 7.2施工导流99 7.3工程主要施工方法101 7.4施工总体布置106 7.5施工总进度106 7.6主要技术供应107 8水库淹没处理及工程永久占地108 8.1水库淹没处理108 8.2工程永久占地108

9环境保护设计109 9.1设计依据109 9.2环境影响评价109 9.3环境保护措施110 9.4工程水土保持设计112 9.5环境监测113 9.6环境保护投资估算114 9.7环境保护管理114 10工程管理115 10.1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115 10.2工程管理范围和管理办法115 10.3工程管理设施建设116 10.4工程管理运用116 10.5管理费用117 11工程投资概算118 11.1编制依据118 11.2编制说明118 11.3工程总投资121 11.4工程投资概算表122 12 经济评价123 12.1概述123 12.2经济评价依据123 12.3国民经济评价123 12.4综合评价125 附件:1、《×××××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报告书》 2、×××××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图纸

四川省XX水库枢纽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目录 1 综合说明 (1) 1.1工程概述 (1) 1.2本次设计概述 (4) 1.3工程主要特性表 (4) 2 水文 (7) 2.1概述 (7) 2.2水文资料 (7) 2.3气象概况 (7) 2.4设计洪水 (8) 2.5分期设计洪水 (11) 3 工程地质 (14) 3.1概述 (14) 3.2除险加固勘察目的及任务 (14) 3.3水库区工程地质条件 (15) 3.4病险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16) 3.5天然建筑材料 (19) 3.6 结论 (20) 4 大坝安全鉴定情况 (22) 4.1鉴定过程及主要工作 (22) 4.2工程等级及设计标准 (22) 4.3工程质量评价 (23) 4.4工程运行管理评价 (23) 4.5防洪标准复核 (24)

4.6洪水计算复核 (24) 4.7大坝渗流安全评价 (25) 4.8结构安全评价 (26) 4.9抗震安全评价 (26) 4.10大坝安全综合评价 (26) 4.11结论 (26) 5 工程除险加固任务 (28) 5.1 工程整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8) 5.2目前已探明的工程病险 (28) 5.3工程除险加固任务 (29) 6 水库工程除险加固设计 (30) 6.1 设计依据 (30) 6.2 工程病害情况 (32) 6.3 大坝除险加固设计 (32) 6.4溢洪道整治 (43) 6.5 放水设施除险加固设计 (45) 6.6管理房整治设计 (46) 6.7大坝观测设计 (46) 7 施工组织设计 (48) 7.1 主要工程量 (48) 7.2 施工前期准备 (49) 7.3 主体工程施工 (51) 7.4 施工辅助设施及总布置 (53) 7.5 施工进度计划 (54) 7.6 主要技术供应计划 (54)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1.综合说明 1.1概述 1.1.1工程概况 XX水库位于沅水一级支流怡溪上游,XX县XX乡XX村,坝址地理位置坐标为北纬28°28′,东经111°36′之间。距XX县城45km,汽车可直达坝址,交通较方便。 该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养鱼的小(二)型水库工程。水库大坝控制集雨面积0.78km2,坝址以上干流长度1.2km,干流平均坡降32.6‰。坝型为均质坝,最大坝高18m。水库正常蓄水位318.00m,正常库容76.31万m3。校核洪水位318.56m,总库容81.8万m3。 水库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灌溉输水管涵等建筑物组成。 水库枢纽工程由大坝、灌溉涵管等建筑物组成,主要建筑物为5级,次要建筑物为5级。该水库工程始建于1958年10月,1960年12月投入运行,属小(二)型水库。 大坝为均质坝,大坝坝顶高程320.00m,坝顶宽度3.5m,坝顶轴线长132m。大坝下游坡在高程314.30 m设总宽度为6.9m的乡级公路一条,在305.5m设一道2.7m宽的马道。坡比从上至下分别为1:2.23、1 :1.77、1:1.94,下游无排水棱体。大坝上游坡比为1:2.53。 XX水库未设溢洪道。 灌溉输水管涵设在左岸坝体内。输水涵为浆砌石方涵型,断面尺寸为0.7×0.5m,涵管进口底板高程302.6m,长85m。涵管底板坡降1/100,最大放水流量0.3m3/s。1.1.2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坝存在以下主要问题:大坝坝基存在渗漏;水库建设时未设计溢洪道,不满足防洪要求;输水涵管存在大量的纵向裂缝,伸缩缝拉裂,渗漏日益严重,对涵管周边填土产生破坏、危及坝体安全;大坝无观测、监测设施;防汛设施不配套,无雨水情监测设备,防汛通讯手段单一,防汛公路狭窄不平,行车困难,不满足防汛抢险要求;管理所缺少工作人员和所需的工作设施,管理制度不健全;

小2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导则

湖南省小(2)型水库除险加固工 程 初步设计导则 湖南省水利厅建管处

目录(暂未改) 一、水文 (1) 二、地质 (12) 三、除险加固设计 (17) 四、施工组织设计 (22) 五、工程概算 (24) 六、经济评价 (37)

总则 1、为认真搞好我省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设计工作,特制定本导则。 2、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设计,应针对安全鉴定(或安全核定)阶段所提出的各项病险问题,作出相应的加固处理措施。 3、对于坝高在20米及以上、地质构造较复杂的小(2)型 水库,应进行必要的地质勘探试验工作。对于坝高在20米以下、地质构造较简单的小(2)型病险水库,可由地质人员进行查勘,提出地质报告。 4、在除险加固设计工作中,首先要认真作坝址和库区的测理工作,复核大坝控制流域面积和水库库容曲线。 5、我省小(2)型水库除险加固的设计,除应参照本导则外,还应符合现行国爱、水利水电行业标准中的有关规定。

一、水文 1 水文 1.1 流域概况 简述水库所在地理位置,地理坐标,所属河系;坝址控制流域面积,流域地貌特征,植被情况;流域内水利工程情况及水库有无外引,如有外引,要说明外引水源及渠道情况。 特别要注意复核坝址控制流域面积和水库库容曲线,对于喀什特地区还有调查清楚是否有相邻区域汇入的地下水。 1.2 气象 收集邻近气象台(站)的气象观测资料,主要是降雨、风速(特别是最大风速多年平均值)、气温等。简要叙述流域暴雨特性。 1.3 径流 方法之一是用水库所在位置地理坐标查水资源成果中的径流深等值线图,用多年平均径流深计算水库多年平均来水量;方法二是用水库自身雨量观测资料或借用下垫面条件相似的就近雨量站的雨量资料及当地水利部门分析的径流系数计算水库多年平均来水量。 1.4 设计洪水复核 小(2)型水库一般无实测洪水资料,洪水复核可用《湖南省暴雨洪水查算手册》(1984年版)由暴雨推求设计洪水。

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导则

浙江省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导则 目次 1 总则 1 2 综合说明 1 3 水文 2 4 工程地质 2 5 加固设计 3 6 施工组织设计 4 7 水土保持与环境保护设计 5 8 工程管理设计 5 9 设计概算 5 10 结论与建议 6 11 附图 6 附录A:工程特征表 条文说明 附:相关设计规范 1 总则 1.1 为规范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的内容,提高编制质量,特制定本导则。 1.2 本导则适用于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斜体黑字部分为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必要内容)。根据工程特点,初步设计报告可有所取舍和侧重;不涉及的,可以直接简略。 1.3 初步设计在水库大坝安全技术认定(或安全鉴定,余同)的基础上,按有关规程、规范和本导则进行编制。 1.4 编制初步设计报告时,应认真复核、充分利用工程已有的资料,并根据加固工程设计要求补做必要的勘察、试验、调查工作,取得可靠的基础资料。安全技术认定报告中的有关参数,经设计分析确认后,可作为初步设计的依据。 1.5 初步设计应根据安全技术认定阶段查明的工程问题做出相应的加固设计。加固方案应有分析论证,有多方案比较,并有明确的结论意见;比较方案和选定方案应有分析计算和相应图件,文字简明扼要,图件完整清晰。工程方案应安全可靠,技术先进适用;选用新技术时,应进行专门论证。 1.6 初步设计报告附件包括以下各项: 1 水库大坝安全技术认定报告书。 2 设计图纸。 3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4 其它专题报告。 1.7 设计文件应汇编成册。 1.8 初步设计报告应按本导则第2章至第11章规定进行编制,将“综合说明”列为第一章,依次编排。 2 综合说明 2.1 水库基本概况 1 简述工程地理位置、水系、水文气象要素特征值。 2 简述水库建设过程。 3 简述加固前工程任务、规模及各项特征值。 4 简述加固前主要建筑物布置及结构型式。 2.2 除险加固的必要性 简述水库存在的问题及水库大坝安全技术认定结论,阐述除险加固的必要性。 2.3 除险加固的主要内容 简述除险加固工程主要建设内容。 2.4 工程特性表(详见附录A) 3 水文 3.1 基本资料 简述工程所在流域(或附近流域)水文测站分布、主要测站资料整编情况等;明确水库集雨面积、库容曲线。 3.2 设计暴雨 说明设计暴雨的分析方法,明确设计暴雨的计算参数;提出设计暴雨成果。 3.3 设计洪水 3.3.1 说明产、汇流计算方法,对产流和汇流计算参数进行合理性检查;提出设计洪水成果。 3.3.2 与原设计洪水成果和水库大坝安全技术认定阶段洪水复核成果进行比较,分析与周边水库工程设计洪水成果的协调性;对设计洪水成果的合理性进行评价。 3.4 提出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设计。 4 工程地质 4.1 概述 4.1.1 简述水库原施工质量及施工情况。 4.1.2 简述坝址区域地质情况。 4.1.3 概述已有地质勘察工作的主要成果;简述本阶段勘察工作内容及完成的主要勘察工作量。 4.2 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4.2.1 提出挡水建筑物(坝体、坝基)、泄水建筑物(溢洪道)、输水建筑物(坝下涵管)、等工程质量评价。 4.2.2 阐述挡水、泄水、输水等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意见,提出地质参数建议值。 4.3 天然建筑材料 简述主要天然建筑材料的质量和来源,提出建筑材料的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

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方案修订稿

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方案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一、工程概况 七沥水库位于福永街道凤凰村北面,距广深公路约三公里,集雨面积,坝址以上主流河长L=,坡降J=。七沥水库与屋山水库为上下库,七沥水库泄洪至屋山水库。本次七沥水库除险加固后属于小(1)型水库,Ⅳ工程,主要建筑物级别为3级。水库正常蓄水位为40m,相应库容万m3,设计洪水位,相应库容万m3,校核洪水位,相应水库总库容万m3。本次除险加固工程内容主要是对主坝、副坝的加固,拆除原防浪墙,新建砼防浪墙;启闭机房拆除重建;完善安全监测设施,增加量水堰、蒸发皿、雨量计、自记水位计等监测设施;对引水渠进行整治;变配工程等。 二、安全施工及其保证措施 安全目标 结合本工程特点和我公司多个工程的实践,特拟订本合同施工安全保护管理目标:“四无一杜绝”和“一创建”。“四无”即无工伤死亡事故,无重大机械设备事故,无交通死亡事故,无火灾、洪灾事故;“一杜绝”即杜绝重伤事故和职业病;“一创建”即创建安全文明工地。 本项目的安全生产重点 按本项目的工程内容、本工程的特点、难点,以及我公司在类似工程中积累的安全施工经验,所遇到的教训,本项目的安全生产重点有以下几方面: (1)施工场地安全布置; (2)填筑施工安全措施; (3)混凝土浇筑安全措施; (4)土料运输安全措施; (5)供电与电气设备安全措施; (6)防洪及安全度汛措施; (7)消防和保卫安全措施; 安全保障体系 1、组织保证 建立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项目部设置安全部负责安全管理日常工作,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2名,其中安全工程师1名,专职安全员1名,班组配备兼职安全员,从组织上保证施工安全。 施工现场成立以项目经理领导下的,由安全工程师、项目部总工程师、质检师、综合管理部、工程管理部、财务合同部负责人组成的施工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各工区和部室负责人是本项目的第一安全责任者,保证全面执行各项安全保护管理制度,对本单位的安全施工负直接领导责任。各工区设一名专职安全员,专管现场安全工作。各部门设一名兼职安全员,在安全工程师的监督指导下负责本工区、本部门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各工区负责人为兼职安全员,在工区专职安全员的指导下开展班组的安全工作,对本班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全面负责,确保本班人员按照业主的规定和作业指导书、安全施工措施进行施工,不违章作业。 施工安全管理体系见图,安全员工作程序见图。

XXX水库降等论证报告

工程咨询x级证书: 工程设计x级证书: xx水库降等论证报告 (送审稿) xxxxxxxxxx有限公司 xxxx年xx月

工程咨询x级证书: 工程设计x级证书: xx水库降等论证报告 批准:xxx 核定:xxx 审查:xxx 校核:xxx 编写:xxx XXXXXXXXXX有限公司 xxxx年xx月

目录 1概述 (1) 1.1 编制目的 (1) 1.2 编制依据及执行标准 (2) 1.3 编制原则 (4) 2工程现状 (5) 2.1 水库现状 (5) 2.2工程地质结构 (8) 2.2.1地形、地貌、地震 (8) 2.2.2工程地质 (8) 2.2.3 水文地质条件 (8) 2.3大坝安全评价及结论 (9) 2.3.1大坝工程质量评价 (9) 2.3.2大坝防洪能力校核 (11) 2.3.3综合结论 (20) 3水库降等理由 (21) 3.1原设计标准过高 (21) 3.2实际库容小于10万m3 (22) 3.3结论 (23) 4水库降等风险评估 (24) 4.1水库降等对环境的影响 (24)

4.2水库降等对经济的影响 (24) 4.3水库降等对社会的影响 (24) 4.4结论 (25) 5水库降等后相关事宜处理 (26) 5.1水库降等后农田灌溉、防洪问题的处理 (26) 5.2水库降等后淤积泥沙处理 (26) 5.3水库降等后水库财产管理问题 (26) 5.4水库降等后水库管理人员安置问题 (26) 5.5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27) 5.5.1 工程措施 (27) 5.5.2 非工程措施 (27) 6结论与建议 (29) 6.1结论 (29) 6.2建议 (29) 附图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投标文件

项目名称:湖南省邵阳县张家冲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勘察与设计项目 招标编号: 技术标书 投标时间:2014年2月11日 1 对本工程认识 工程概况 张家冲水库位于东经104°30′、北纬25°59′、水库大坝座落在郦家坪镇栗树庙村,系资水二级支流槎江水系,距县城塘渡口56km,距邵阳县62km,有简易公路可达。 水库控制集雨面积㎡,外引㎡,坝址以上干流长,平均坡降35‰。水库正常蓄水位425.2m,设计洪水位,校核洪水位,死水位,相应库容分别为1010万m3、 1168万m3、1196万m3、死库容3万m3。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的中型水利工程。 枢纽工程由主坝、溢洪道、输水低涵、副坝、副坝输水高涵、引水渠及引水隧洞组成。 主坝设计为粘土斜心墙坝,大坝坝顶高程426.99m,最大坝高33.507m,坝顶轴线长121.5m,坝顶宽6.0m,坝顶设0.8m高防浪墙。坝内坡坡比自上而下分别为1:、1:、1:、1:,在、、均设有1.5m宽的平台,外坡坡比自上而下分别为1:、1:、1:、1:、1:(棱体),在、、均设有宽1.5m的平台、平台宽2.0m。 溢洪道位于主坝左侧垭口,坐落于强风化岩石上,为宽浅式,溢流堰堰顶高程为425.2m,由进口段、控制段、一级陡坡段、二级陡坡段、消力池、泄洪渠组成,其中进口段长15.0m,控制段长35.5m,坡降2%,一级陡坡段长(宽×高=5m×1.8m),坡降%,二级陡坡长,坡降%,消力池长14m,宽5m,下接泄洪渠,未衬砌。 灌溉输水低涵位于主坝中部,为圬工拱涵。进口底板高程、断面尺寸为×1.2m、输水能力为s,卧管取水,闸门型式为悬臂铸铁闸门,启闭设备为3t手摇绞车。刘家院副坝为均质坝,坝顶高程426.99m,最大坝高12.45m,坝顶轴线长172m,坝顶宽4.0m,坝

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整治初步设计

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整治初步设计

前言 XX市XX区XX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水产养殖等综合效益的小(二)型水利工程。水库总库容12.0万m3,有效库容10.05万m3,死库容1.0万m3。设计灌溉面积0.07万亩,已实现灌溉面积0.036亩。 在5.12特大地震和余震的影响,大坝、溢洪道等出现不同程度的震损,经专家认定,确认该水库为病险水库,建议尽快对枢纽进行加固完善。 我队受XX市XX区水务农机局委托,根据四川省水利抗震救灾指挥部《关于开展5.12特大地震震损水库灾后除险加固设计工作的通知》(川水指传〔2008〕6月14日)的要求,按GB 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和2008年6月出台的〔四川、甘肃、陕西部分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确定该水库所在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g,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S,对应地震基本烈度为VII度。按照《四川省水利厅关于印发震损水库除险加固编制大纲及若干技术问题的通知》要求,对震后的XX区XX水库枢纽进行除险加固设计,并于2009年2月编制完成了《XX市XX水库枢纽震后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和相关设计附件。

1 综合说明 1.1枢纽工程现状 XX水库位于XX市XX区晋贤乡保民村五社境内的烂田湾,坝址地理坐标东经105°54′20″,北纬32°12′45″,距晋贤乡10公里。属嘉陵江流域二级支流柏林一级支流张家河上游,是XX区境内的以农业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小(二)型水利枢纽工程。 工程于1996年动工修建,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和放水设施等工程组成,等别属五等工程,主要建筑物为5级,次要建筑物为5级。坝址以上集雨面积为0.09km2,总库容为12.0万m3,兴利库容10.05万m3,设计灌溉面积0.07万亩,实际灌面0.036万亩。 1.1.1大坝工程现状 工程于1996年4月完成枢纽工程,大坝为均质坝,最大坝高11.70m,坝顶长116m,坝顶宽3.0m;上游坝坡坡比为1: 1.62,内坡土质坝坡,运行30多年,大坝内坡冲刷严重,内坡于2009年8月份滑坡,滑坡体位于大坝中央,距右坝端约15m,滑坡体长80m,内坡沉陷,无护坡体,堆石体高3.6m,坡比为1:1。下游坝坡比为1:1.75 ,1:1.8,1:3.0。大坝外坡有草皮生长,下游坡马道宽1.5m,外形较规则,坝下游坡脚处未做堆石体护脚。现大坝无位移沉降和渗流观测设施。 1.1. 2溢洪道工程现状 溢洪道位于大坝右岸砂页岩基础上,为开敞式正堰溢洪道,现仅为开挖的一临时毛渠,洪水直冲大坝右坝体,对水库安全已造成较大隐患。该水库防洪标准为20年设计、200年校核。现堰顶高程918.0米,堰口宽为3.0m,溢洪道长度10米,未做任何衬砌,尾端无消能设施。 1.1. 3放水设施工程现状

一中小型水库初步设计报告

1 综合说明 1·1 绪言 广丰县黄尖山水库位于丰溪河支流红洋水的上游,坝址距县城约8km,水库坝址地理位置为东经118°08′51″,北纬28°29′05″。坝址以上控制集雨面积1.92km2。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旅游、养殖等综合效益的小(一)型水库。设计灌溉面积0.192万亩。主河道长度2.98km,河道加权平均比降112.7%。 黄尖山水库1953年10月5日动工兴建,永丰人民公社副书记刘海亲自坐阵指挥,县水库局祝哲诚驻地施工,经过4次的续年加高加固,于1978年大坝建成,达到最终规模。开始发挥效益,此时坝高为31.3m,设计总库容为177.52×104m3,坝顶高程为223.9m(黄海高程,下同),满足了下游农田的灌溉要求。库区内无蓄水工程,也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1·2 水文 黄尖山水库位于赣东北暴雨地带,南方暖气流与北方冷气团相遇时切变线的南北徘徊,是本流域出现暴雨的主要成因,有时西南或西北低涡切变线东移,加大了暴雨的强度,暴雨活动以5~7月最为频繁,历年最大暴雨以6月份出现次数最多,暴雨移动的方向大多都由西到东或西北向东南移动,有时出现静止锋,形成暴雨中心稳定少动的现象。根据广丰水位站实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661.6mm,最大年降雨量为2435.1mm(1975),最小年降雨量为923.7 mm(1971年),实测最大24小时降雨量达194.7mm(1995年6月25日)。该区域的降雨在年际间变化较大,实测年最大降雨量是实测最小年份的2.64 倍,另外降雨量在年内分配也很不均匀,雨季集中在上半年,并以每年4—6月份最为集中,占多年平均降雨量的48.2%,降雨强度大,时间集中。据广丰县气象站实测资料统计分析,流域内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6m/s,最高气温40.5℃,最低气温零下-9.1℃。历年平均气温17.5℃。 黄尖山水库座落在丰溪河红洋水的上游,该水流发源于红洋水支流上的黄尖

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施工组织设计 1 工程概况 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主要项目有: (1)大坝除险加固工程:包括坝身主河槽段劈裂式灌浆;大坝上、下游坝坡护坡改造;坝顶加宽和防汛道路整治;下游坝脚增设堆石排水棱体;输水洞加固;补充完善大坝观测设施等。 (2)溢洪道改造工程:包括溢洪道底板和边墙护砌,损毁部分修复。 (3)新建防汛交通桥。 (4)完善水情、雨情观测设施、通讯、管理设施等。 (5)其他工程:包括弃渣处理、水土保持工程等。 完成以上工程共需:土方开挖0.40万m3,土方回填0.87万m3,砌体拆除0.13万m3,混凝土0.11万m3,砌石0.61万m3,灌浆640m。 2 施工条件 2.1 气象、地质条件 流域内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侯因素变化明显,四季分明,干旱突出。多年平均气温为14.1℃,多年平均降水量690mm,区域降水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多集中在6~9月份,其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左右。水库工程区地表水较贫乏。除汛期雨后有较大地表径流外,枯水期间仅关帝河及较大冲沟内有少量地表径流。 工程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第四系上更新统及全新统低液限粘土等松散沉积物。具体情况分述如下: ①上更新统(Q3)低液限粘土(Q3al+pl):黄褐色、棕红色,粘粒含量较高,天然含水量较小,多呈硬塑~坚硬状,局部呈可塑~硬塑状,土质不均匀,含钙质结核,局部钙质结核富集成层。该层分布较广,厚度大。 ②全新统(Q4)低液限粘土(Q42al+pl):黄褐色,粉粒含量较

高,天然含水量较大,多呈可塑~硬塑状,局部成软塑状,土质较不均匀,局部夹有零星卵砾石,主要分布在沟谷底部表层。 ③人工填筑坝体土(Q4s):主要由黄色低液限粘土和红色低液限粘土组成,土的成份和颜色变化较大,土质不均匀,偶见钙质结核,经分层碾压而成,压实程度不一,组成大坝坝体。 .2.2 对外交通条件 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位于店乡境内。库址在淮河流域支流关河上游,水库控制流域面积5.53km2。 工程对外交通:工程对外交通较好,现有公路与外部相通,路况基本良好,水库施工时可利用现有公路作为对外交通道路,对外交通运输方便。该工程施工时可利用本地的现有通讯线路及无线通讯网来满足施工期需要。 2.3 施工用水、电 施工用水:从水库内直接取水,生活用水可从附近村庄接入。 施工用电:由附近村庄接入。 3 施工场地布置 小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多,工程量大,场地分散,各项工程采取按计划分期、分批、分散存放的方式布置施工场地。 3.1 施工道路布置 小水库位于店乡的关河上游,水库坝址位于店乡小村境内,距县城15公里,工程区对外交通运输条件十分便利。 为方便溢洪道施工,需修建临时道路约500m。为使施工后临时道路能尽快复耕,采用土质路面,路面宽度4.5m。 坝体施工临时便道均为自下而上,随高度变化调整的施工临时便道,便道采用两坝端进出的循环回路。 3.2 料场布置 3.2.1弃渣场 工程弃渣尽可能外运,利用移挖做填,减少费用。对不能利用或

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技术

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技术- 水利水电知识 土石坝坝坡滑动破坏加固技术 一土石坝坝坡在重力和其他作用力作用下都有向下和向外移动的走势。如果坝坡内岩土的抗剪强度能够抵抗住这种走势,则此坝坡是稳定的,否则就会失稳而发生滑坡。土石坝滑坡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种复杂的失稳破坏现象。产生土石坝滑坡的基本因素,实质上是滑动力的增加与抗滑力的不足。 滑动力与抗滑力取决于库水和雨水入渗、施工方法、施工速度、地震等外部条件所引起的坝体或坝基内孔隙水压力及筑坝土料的性质,包括与孔隙水压力有关的抗剪强度。为此,首先必须进行滑坡勘探、土工试验及观测工作,从而确定滑坡的性质及其主要原因,并定出滑坡加固设计,以便进行滑坡加固的施工与质量检查。 土坝坝体是由人工填筑坝料而成,而坝基与岸坡是隐蔽工程。根据滑坡加固的设计标准,应按SDJZ13-83《碾压式土坝施工技术规范》做好滑坡加固的施工。滑坡加固的施工方法主要有:清理坝基及岸坡,清除和处理好对大坝安全会造成隐患的树根、泉眼、洞穴、风化岩石、滑坡体等;抛石固脚阻滑,稳住滑坡体;在稳住滑坡体的基础上及时处理滑坡裂缝;全面培厚,放缓坝坡;下游坝坡堆石压载,做贴坡式反滤层等等。 土石坝坝体灌注粘土浆加固技术 二目前,坝体灌浆的方法可分为充填式和劈裂式两种,前者是指自重灌浆(孔口压力为零),后者是指利用灌浆压力劈开坝体,形成一道

近于垂直并连续的浆体帷幕。其实,两种灌浆方法都是压力灌浆,只是所用的压力大小不同而已。 这两种灌浆加固技术,在我国水利工作者的努力下都取得了富有成效的成果,为我国的病险土石坝加固处理作出了贡献。 坝体和坝基的密实加固技术 三土石坝的最大隐患是坝体填筑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以及对软弱坝基处理不当,因此提高坝体和坝基密度是消除病险库的首要课题。提高坝体和坝基密度更是兴建土石坝的关键技术之一。 对于新建坝,坝体与坝基的密度一定要进行严格的论证,精心设计,选择最优施工加固方案,精心施工。对于坝体密度主要控制填筑质量,包括坝料的选择,碾压试验,碾压方法及碾压施工各项参数等,均应严格按有关规范进行,以确保坝体填筑质量。 新建坝坝体密度除用碾压法进行填筑施工外,也不排除采用振冲压密法进行填筑施工。新建坝的软弱坝基的加固有很多方法可以选择,如振冲压密法,排水砂井分期填筑法,深层搅拌法,强夯法,换填法以及化学灌浆法等等。 已建坝,坝体与坝基已形成一个整体,假如坝体和坝基密实度都有问题,那么选用加固方法时尽量选用同一种方法处理。在上面提到的诸多加固方法中,振冲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对于筑坝的砂石、土料以及坝基的软弱土质(粘性土或砂性土)都能进行加固处理。因此,振冲法不失为一个较优的加固方案。 坝基为粘性土地基时,深层搅拌法也是可选择的加固方案之一。

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1(DOC)

1 综合说明 1.1工程概况 1.1.1地理位置及自然地理环境 某水库位于某市太平镇北张庄村,东经112°59 ′,北纬32°3′,距某市城区25km,拦截泥河支流,承雨面积4.2km2,是一个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水产养殖等综合效益的小(一)型水库。本次设计复核总库容188.1万m3,兴利库容116万m3,死库容4.5万m3,调洪库容67.6万m3。 水库库区周围为低山丘陵地形,大坝两肩为云母岩、大理岩。库区上游系桐柏山系西南麓之余脉,库区下游为岗坡状平原,地面坡度10°以下,在地貌成因上,属风化剥蚀及水力侵蚀堆积共同作用的结果。库区地层主要分布有第四系中更新统冲洪积冲积粘土、壤土和太古应山群云母片岩和大理岩。 水库枢纽及其灌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和、无霜期较长、严冬酷暑短、雨热同季和气候多宜等特点。据气象部门统计资料,年平均气温14.9?,极端最高气温40.8?,最低气温-15.1?,无霜期229天,日照时数2100小时左右,年平均太阳辐射为108—114千卡/平方厘米。 1.1.2枢纽工程现状

某水库枢纽工程包括大坝、溢洪道和输水涵管等建筑物,现将主要基本建筑物情况分述如下: (1)大坝 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顶高程191.4m,坝顶长425m,坝顶宽3.0m~3.8m。大坝内坡1:2.7,外边坡较陡,外坡1:2.0。大坝内坡189.7 m高程以下采用干砌块石护砌,外坡为草皮护坡。坝顶兼有交通功能,是北张庄村通往西袁庄的乡村公路。 (2)输水涵管 输水涵管位于大坝0+410处,为城门洞形现浇钢筋砼管,内径宽0.8m,高1.2m,管底进口高程181.90m,输水流量3.0 m3/s。进口安装有直径0.8m的圆筒活塞闸门,启闭机为3T手摇螺杆启闭机。涵管出口紧接灌溉渠道,可灌溉下游2900亩的农田。 (3)溢洪道 溢洪道位于大坝右岸,系利用一处较低的山凹开凿而成,其泄流型式为开敞宽浅式明渠,进水渠渠首底部高程189.7m,底宽7m。溢洪道范围为强风化云母片岩及中-微风化大理岩,强风化云母片岩成状,抗冲刷能力极低,未衬砌,且洪水季节易冲毁。 1.1.3工程设计与建设过程 某水库于1971年12月由太平人民公社自行组织修建。

水利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小一型工程).doc

**县***水库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 2004年9月

1、综合说明 1.0.1 概况 1.0.1.1 工程地理位臵 林云(下用***表示)水库地处塘芝县西部虹山东面的**乡**村,属**流域泸江水系, 坝址区地理坐标东经153°52′58″,北纬51°43′32″,距塘芝县城76.8km,其中塘芝至大田22km为二级路面,大田至小坝31km为四级路面,小坝至小河村3.2km为泥结石路面横穿库区,交通较为方便。 径流区属中山峡谷地区,流域内最高为所作底山,海拨高程2355.1m,一般海拨高程1980~2100m之间,森林植被覆盖较好。紧连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表水系发育,水质较好,水土流失不突出。流域气候温暖、多雨,属滇南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区,干湿季分明。出露地层有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系、石炭系、第四系。 1.0.1.2 工程任务 林云水库工程是一项以灌溉为主,兼顾乡村人畜饮水等综合利用功能的水库,而且它还是向上游引泄至规划水库洒尾科的中转水库。 水库总库容390万m3,兴利库容370万m3,最大坝高35m,灌溉12254亩,解决5510人的饮水困难。

1.0.1.3 兴建缘由 1.塘芝州水电局1997年完成的《塘芝盘龙河流域水资源利用规划》中,将林云水库列入近期开发项目。 2.塘芝县水电局1998年完成的《塘芝县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中,将林云水库列入首批开发项目。 3.塘芝县农业基础薄弱,水利化程度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是省级重点贫困县。林云水库灌区虽已有原万亩迩廷大沟灌溉,但由于各山溪水库均为无坝引水土渠,供需矛盾突出,保证率低,缺水严重。灌区涉及四乡(镇)、71个自然村,灌区总面积12254亩中,目前尚有5454亩无水灌溉,四乡镇5510余人2000头大牲畜饮水困难。且己灌耕地保证率极低,粮食产量低,群众生活困难,急需解决水源问题。 4.兴建林云水库可以把原有的通过库区迩廷大沟有效的利用起来。林云水库的灌渠主要是利用原有的迩廷大沟。 迩廷大沟是修建于不同时期(多为清代民国时期修建)的引溪灌溉渠,它由1号、2号、3号、4号和5号等五条大沟组成。林云水库设计利用的是2号、3号、4号和5号四条,1号本工程未予利用。 2号、3号、4号三条大沟取水于虹山东麓的大箐内,沿地形盘山流经至东部的老龙、左塘、尾古等地灌溉农田。这三条沟的前段位臵较高,且通过水库径流区内均高于水库最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实施设计说明书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实施方案设计报告 (报批稿)

目录 1、综合说明 ................................................ - 2 - 1.1 工程概况 ........................................... - 2 - 1.2、工程运行管理现状.................................... - 3 - 1.3、工程特性表 ......................................... - 3 - 1.4、水文及复核 ......................................... - 7 - 1.5 洪水及复核 (2) 1.6泥沙淤积计算 (13) 1.7. 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 (16) 1.8 渗流及稳定分析 (29) 1.9大坝安全鉴定结论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37) 2、除险加固设计 (37) 2.1水库及枢纽 (37) 2.2大坝 (39) 2.3溢洪道 (54) 2.4 坝体、坝基、坝肩渗漏处理 (59) 2.5 放水设施 (66) 2.6 金属结构 (68) 2.7自动化监测系统 (68) 2.8交通通讯工程 (68) 2.9房屋工程 (73) 3、施工组织设计 (73) 3.1施工总布置 (73) 3.2 施工导流设计 (75) 3.3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标准 (76) 3.4施工安全 (81) 3.5 施工总进度 (81) 4、工程建设及运行管理 (82) 4.1 管理机构 (82)

4.2 工程运行管理方案 (82) 4.3 工程监测与运行管理 (83) 5、环境影响评价及水土保持方案 (83) 5.1 环境影响评价 (83) 5.2 水土保持方案 (84) 6、社会经济综合评价 (84) 6.1 工程概况 (84) 6.2 社会影响分析 (84) 6.3 可能带来的社会负面影响 (85) 6.4对项目区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影响 (85) 6.5 项目与所在地的互适性分析 (85) 6.6 社会风险分析 (86) 6.7 结论 (86) 7、概算(见另册) (86) 8、工程招标投标方案设计 (8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