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物理选修3-3:第七章分子动理论

人教版物理选修3-3:第七章分子动理论

人教版物理选修3-3:第七章分子动理论
人教版物理选修3-3:第七章分子动理论

单元测评(一) 分子动理论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阿伏加德罗常数是N A mol -1,铜的摩尔质量是μkg/mol ,铜的密度是ρ kg/m 3,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1 m 3

铜中所含的原子数为ρN A μ B .一个铜原子的质量是μN A

C .一个铜原子所占的体积是μρN A

D .1 kg 铜所含有的原子数目是ρN A

解析:1 m 3铜所含有的原子数为n =m μ·N A =ρ·V ′μN A =ρN A μ,A 正确.一

个铜原子的质量为m 0=μN A ,B 正确.一个铜原子所占的体积为V 0=V N A

=μρN A

,C 正确.1 kg 铜所含原子数目为n =1μ·N A =N A μ,D 错误. 答案:D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热的物体中的分子有热运动,冷的物体中的分子无热运动

B .气体分子有热运动,固体分子无热运动

C .高温物体的分子热运动比低温物体的分子热运动激烈

D .运动物体中的分子热运动比静止物体中的分子热运动激烈 解析:不论物体处于何种状态以及温度高低,分子都是不停地做无规

则运动,只是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答案:C

3.甲、乙两杯水,水中均有颗粒在做布朗运动,经显微镜观察后,发现甲杯中的布朗运动比乙杯中的布朗运动激烈,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甲杯中的水温高于乙杯中的水温

B .甲杯中的水温等于乙杯中的水温

C .甲杯中的水温低于乙杯中的水温

D .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解析:布朗运动的激烈程度跟温度和颗粒大小有关系,故无法判断. 答案:D

4.一般情况下,分子间同时存在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若在外力作用下两分子的间距达到不能再靠近为止,且甲分子固定不动,乙分子可自由移动,则去掉外力后,当乙分子运动到相距很远时,速度为v ,则在乙分子的运动过程中(乙分子的质量为m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乙分子的动能变化量为12

m v 2 B .分子力对乙分子做的功为12

m v 2 C .分子引力比分子斥力多做了12

m v 2的功 D .分子斥力比分子引力多做了12

m v 2的功 解析:由动能定理可知A 、B 正确,乙分子远离过程中,分子斥力做

正功,引力做负功,动能增加12m v 2,故斥力比引力多做12

m v 2的功,C 错误,D 正确.

答案:C

5.一定质量的0 ℃的水在凝结成0 ℃的冰的过程中,体积变大,它内能的变化是()

A.分子平均动能增加,分子势能减少

B.分子平均动能减小,分子势能增加

C.分子平均动能不变,分子势能增加

D.分子平均动能不变,分子势能减少

解析:温度相同,分子的平均动能相同,体积改变,分子势能发生了变化.由于不清楚由水变成冰分子力做功的情况,不能从做功上来判断.从水变成冰是放出热量的过程,因此说势能减少,D对.

答案:D

6.(多选题)两个原来处于热平衡状态的系统分开后,由于外界的影响,其中一个系统的温度升高了5 K,另一个系统温度升高了5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系统不再是热平衡系统了

B.两个系统此时仍是热平衡状态

C.两个系统的状态都发生了变化

D.两个系统的状态没有变化

解析:两个系统原来温度相同而处于热平衡状态,分开后,由于升高的温度相同,两者仍处于热平衡状态,新的热平衡状态下温度比以前升高了,两个系统的状态都发生变化.

答案:BC

7.容器中盛有冰水混合物,冰的质量和水的质量相等且保持不变,则容器内()

A.冰的分子平均动能大于水的分子平均动能

B.水的分子平均动能大于冰的分子平均动能

C.水的内能大于冰的内能

D.冰的内能大于水的内能

解析: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 ℃,冰、水温度相同,故二者分子平均动能相同,A、B错;水分子势能大于冰分子势能,故等质量的冰、水内能相比较,水的内能大于冰的内能,C对,D错.

答案:C

8.甲分子固定于坐标原点O,乙分子从远处静止释放,在分子力作用下靠近甲.图中b点是引力最大处,d点是分子靠得最近处,则乙分子加速度最大处可能是()

A.a点B.b点

C.c点D.d点

解析:a点和c点处分子间的作用力为零,乙分子的加速度为零.从a 点到c点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分子间的作用力做正功,速度增加,从c点到d点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分子间的作用力做负功.由于

到d 点分子的速度为零,因分子引力做的功与分子斥力做的功相等,即F cd ·L cd =F ac ·L ac ,所以F d >F b .故分子在d 点加速度最大.正确选项为D. 答案:D

9.实验室有一支读数不准确的温度计,在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其读数为20 ℃;在测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其读数为80 ℃.下面分别是温度计示数为41 ℃时对应的实际温度和实际温度为60 ℃时温度计的示数,其中正确的是( )

A .41 ℃ 60 ℃

B .21 ℃ 40 ℃

C .35 ℃ 56 ℃

D .35 ℃ 36 ℃

解析:此温度计每一刻度表示的实际温度为100

80-20 ℃=53 ℃,当它的示数为41 ℃时,它上升的格数为41-20=21(格),对应的实际温度应为

21×53

℃=35 ℃;同理,当实际温度为60 ℃时,此温度计应从20开始上升格数6053

=36(格),它的示数应为(36+20) ℃=56 ℃. 答案:C

10.(多选题)如图所示,把一块洗净的玻璃板吊在测力计的下端,使玻璃板水平地接触水面,用手缓慢竖直向上拉测力计,则玻璃板在拉离水面的过程中()

A.测力计示数始终等于玻璃板的重力

B.测力计示数会出现大于玻璃板重力的情况

C.因为玻璃板上表面受到大气压力,所以拉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D.因为拉起时需要克服水分子的吸力,所以拉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解析:玻璃板被拉起时,要受到水分子的引力,所以拉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与大气压无关,所以选B、D.

答案:BD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状态参量是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系统处于非平衡状态时各部分的参量不发生变化

B.当系统不受外界影响,且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其内部各部分状态参量将会相同

C.只有处于平衡状态的系统才有状态参量

D.两物体发生热传递时,它们组成的系统处于平衡状态

解析:处于非平衡状态的系统也有状态参量,而且参量会发生变化.经过足够长的时间,系统若不受外界影响就会达到平衡状态,各部分状态参量将会相同,故B项正确,A、C项错误,而处于热传递时系统处于非平衡状态,故D项错误.

答案:B

12.(多选题)有关温标的说法正确的是()

A.温标不同,测量时得到同一系统的温度数值可能是不同的

B.不同温标表示的温度数值不同,则说明温度不同

C.温标的规定都是人为的,没有什么理论依据

D.热力学温标是从理论上规定的

解析:温标是温度的测量方法,不同温标下,同一温度在数值表示上可能不同,A正确,B错误;热力学温标是从理论上做出的规定,C错误,D正确.

答案:A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实验题(本题有2小题,共14分.请按题目要求作答)

13.(6分)为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在各种生产活动中都应严禁污染水源.在某一水库中,一艘年久失修的快艇在水面上违规快速行驶,速度为8 m/s,导致油箱突然破裂,柴油迅速流入水中,从漏油开始到船员堵住漏油处共用1.5分钟.测量时,漏出的油已在水面上形成宽约为a=100 m的长方形厚油层.已知快艇匀速运动,漏出油的体积V=1.44×10-3 m3.

(1)该厚油层的平均厚度D=__________;

(2)该厚油层的厚度D约为分子直径d的________倍?(已知油分子的直径约为10-10 m)

解析:(1)油层长度L=v t=8×90 m=720 m

油层厚度D=V

La=

1.44×10-3

720×100

m=2×10-8 m

(2)n=D

d=

2×10-8

10-10

=200(倍).

答案:(1) 2×10-8 m (3分)(2)200倍(3分)

14.(8分)在“用单分子油膜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中,(1)某同学操作步骤如下:

①取一定量的无水酒精和油酸,制成一定浓度的油酸酒精溶液;

②在量筒中滴入一滴该溶液,测出它的体积;

③在蒸发皿内盛一定量的水,再滴入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待其散开稳定;

④在蒸发皿上覆盖透明玻璃,描出油膜形状,用透明方格纸测量油膜的面积.

改正其中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油酸酒精溶液体积浓度为0.10%,一滴溶液的体积为4.8×10-3 mL,其形成的油膜面积为40 cm2,则估测出油酸分子的直径为________ m.

解析:(1)②由于一滴溶液的体积太小,直接测量时相对误差太大,应用微小量累积法减小测量误差.

③液面上不撒痱子粉时,滴入的油酸酒精溶液在酒精挥发后剩余的油膜不能形成一块完整的油膜,油膜间的缝隙会造成测量误差增大甚至实验失败.

(2)由油膜的体积等于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内纯油酸的体积可得:

d=V

S=

4.8×10-3×10-6×0.10%

40×10-4

m=1.2×10-9 m.

答案:(1)②在量筒中滴入N滴溶液(2分)

③在水面上先撒上痱子粉(2分)

(2)1.2×10-9(4分)

三、计算题(本题有3小题,共38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5.(10分)已知潜水员在岸上和海底吸入空气的密度分别为1.3 kg/m 3和 2.1 kg/m 3,空气的摩尔质量为0.029 kg/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6.02×1023 mol -1.若潜水员呼吸一次吸入2 L 空气,试估算潜水员在海底比在岸上每呼吸一次多吸入空气的分子数.(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解析:设空气的摩尔质量为M ,在海底和岸上的密度分别为ρ2和ρ1,一次吸入空气的体积为V ,则有Δn =????ρ2-ρ1V M N A ,代入数据得Δn =

3×1022.(10分)

答案:3×1022个

16.(12分)已知气泡内气体的密度为1.29 kg/m 3,平均摩尔质量为0.029 kg/mol.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6.02×1023 mol -1,取气体分子的平均直径为2×10-10 m .若气泡内的气体能完全变为液体,请估算液体体积与原来气体体积的比值.(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解析:设气体体积为V 0,液体体积为V 1

气体分子数n =ρV 0m N A ,V 1=n πd 3

6

(或V 1=nd 3),(4分) 则V 1V 0=ρ6m πd 3N A (或V 1V 0

=ρm d 3N A ),(4分) 解得V 1V 0

=1×10-4(9×10-5~2×10-4均可).(4分) 答案:1×10-4(9×10-5~2×10-4均可)

17.(16分)利用油膜法可以粗略测出阿伏加德罗常数,把密度ρ=0.8×103 kg/m 3的某种油,用滴管滴出一滴在水面上形成油膜,已知这滴油的体积为V =0.5×10-3 cm 3,形成的油膜面积为S =0.7 m 2.油的摩尔质量M =0.09 kg/mol.若把油膜看成是单分子层,每个油分子看成球形,只需要保留一位有效数字,那么:

(1)该油分子的直径是多少?

(2)由以上数据可粗略测出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的值是多少?(先列出计算式,再代入数据计算)

解析:(1)由d =V S 可得:

d =0.5×10-3×10-6

0.7

m ≈7×10-10 m(4分) (2)每个油分子的体积V 0=16

πd 3 (3分) 油的摩尔体积V mol =M ρ(3分)

假设油是由油分子紧密排列而成的,有:

N A =V mol V 0=6M πρd 3

(3分) 代入数据可得N A ≈6×1023 mol -1. (3分) 答案:(1)7×10-10 m (2)见解析

九年级物理上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教案

一. 教学内容: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2. 内能和热量(2) 3. 比热容 二. 重点、难点: 1. 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2. 知道燃料热值及相关计算 3. 理解比热容概念、物理意义及有关的因素 4. 能用比热容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热量的计算 三. 具体内容: (一)物体内能的改变 1. 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互相接触,低温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物体温度降低。这个过程,叫做热传递。 在热传递过程中,低温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高温物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单位是焦耳,符号J。 物体吸热,内能增加;物体放热,内能减少。 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越多,它的内能改变越大。 特别说明:热量是过程量,只能说“吸收”或“放出”,不能说“具有”、“含有”或“××的”。就是说热量的大小与物体内能的多少,物体温度的高低没有关系。 2. 除了热传递外,做功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 冬天搓手可使双手变得暖和,是因为做功,使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对物体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加。 物体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会减少。 例如:暖瓶塞被顶起后,瓶口出现白雾是因为:水蒸气顶起瓶塞做功,内能减少,发生液化现象,形成白雾。 总结一下: (二)燃烧的热值 1. 燃料燃烧时能的转化 燃料的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在燃烧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也就是常说的释放能量。 2. 定义 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热值是为了表示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在燃烧时放出热量不同而引入的物理量。它反映了燃料通过燃烧放出热量本领大小不同的燃烧特性。燃料的热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燃烧特性,不同燃料的热值一般是不同的,同种燃料的热值是一定的,它与燃料的质量、体积、放出热量多少无关。 3. 在学习热值的概念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完全燃烧”是指燃料全部燃烧变成另一种物质。 (2)强调所取燃料的质量为“1kg”,要比较不同燃料燃烧本领的不同,就必须在燃烧质量和燃烧程度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比较。 (3)“某种燃料”强调了热值是针对燃料的特性与燃料的种类有关。 热值的单位J/kg,读作焦每千克。还要注意,气体燃料有时使用J/m3 4. 热值的物理意义 表示一定质量的燃料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热量的多少。同种燃料热值相同,不同燃料的热值不同。

高中物理选修3-5全套教案(人教版)

16.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明确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基本思路. 2、掌握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碰撞前后的速度的测量方法. 3、掌握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完成某种规律的探究方法。 2、学习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猜测、探究、发现规律的探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并锻炼其思考的全面性、准确性与逻辑性。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科学方法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 3、在对实验数据的猜测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4、在对现象规律的语言阐述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体现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可引伸到各事物间的关联性,使自己溶入社会。 ★教学重点 碰撞中的不变量的探究 ★教学难点 实验数据的处理.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实验,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用具: 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完成该实验实验室提供的实验器材,如气垫导轨、滑块等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课件演示:

(1)台球由于两球碰撞而改变运动状态。 (2)微观粒子之间由于相互碰撞而改变状态,甚至使得一种粒子转化为其他粒子. 师:碰撞是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两个物体发生碰撞后,速度都发生变化. 师:两个物体的质量比例不同时,它们的速度变化也不一样. 师:物理学中研究运动过程中的守恒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节通过实验探究碰撞过程中的什么物理量保持不变(守恒). (二)进行新课 1.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 1.1 一维碰撞 师:我们只研究最简单的情况——两个物体碰撞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后仍沿同一直线运动. 这种碰撞叫做一维碰撞. 课件:碰撞演示 如图所示,A 、B 是悬挂起来的钢球,把小球A 拉起使其悬线与竖直线夹一角度a ,放开后A 球运动到最低点与B 球发生碰撞,碰后B 球摆幅为β角.如两球的质量m A =m B ,碰后A 球静止,B 球摆角β=α,这说明A 、B 两球碰后交换了速度; 如果m A >m B ,碰后A 、B 两球一起向右摆动; 如果m A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和内能》单元教学计划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和内能》单元教学计划 课程标准的要求 1、知识技能 (1)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初步认识物体宏观热现象和分子热运动的联系; (3)了解内能的含义,能简单表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4)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能说出典型的事例; (5)知道水的比热容较大,会解释生活中、自然界与比热容有关的一些现象;(6)了解比热容的意义,知道比热容的单位,认识到比热容是物质的属性之一;(7)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2、过程方法 (1)观察有关扩散现象的演示,对现象做出解释,会解释简单的热现象;(2)通过与机械能的对比,知道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一种能量; (3) 讨论改变物体内能的各种方法,观察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的实验现象; (4) 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的差异,讨论比热容与人类生活联系的实例; (5) 通过相关习题的研究与分析,掌握Q吸= cm(t – t0)和Q放= cm(t0 – t)。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生活中的热现象,乐于用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知识对生生活中的现象做出解释。对宏观现象的微观机理有探究的兴趣; (2)关心生活中的各种内能现象,具有了解物质的宏观热现象跟其微观运动关系的兴趣和热情; (3)关心生活中的各种内能现象,关注热传递现象跟人类社会的联系; (4)关心自然界和生活中与比热容有关的现象,通过对热污染知识的学习,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单元重点、难点 1、重点 (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2)内能的概念,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3)热传递和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热量的概念引出; (4)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利用比热容的有关知识解释生活中有关现象。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 全册知识点总结大全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 全册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 静电场 第1课时 库仑定律、电场力的性质 考点1.电荷、电荷守恒定律 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例如: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电荷的基本性质:能吸引轻小物体 1. 元电荷:电荷量c e 191060.1-?=的电荷,叫元电荷。说明:任意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 元电荷电荷量的整数倍。 2.使物体带电也叫起电。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有三种:①摩擦起电 ②接触带电 ③感应起电。 3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被创造,又不能被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考点2.库仑定律 1. 内容:在真空中静止的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跟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他们的连线上。 2. 公式:叫静电力常量)式中,/100.9(2 292 21C m N k r Q Q k F ??== 3. 适用条件:真空、点电荷。 4. 点电荷:如果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的大小大得多,以致带电体的形状体积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忽略不计,这样的带电体可以看成点电荷。 考点3.电场强度 1.电场 ⑴ 定义:存在电荷周围能传递电荷间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物质。 ⑵ 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⑶ 静电场:静止的电荷产生的电场 2.电场强度 ⑴ 定义:放入电场中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F 与它的电荷量q 的比值,叫做该点的电场强度。

⑵ 定义式: q F E = E 与 F 、q 无关,只由电场本身决定。 ⑶ 单位:N/C 或V/m 。 ⑷ 电场强度的三种表达方式的比较 定义式 决定式 关系式 表达式 q F E /= 2/r kQ E = d U E /= 适用 范围 任何电场 真空中的点电荷 匀强电场 说明 E 的大小和方向与检验电荷 的电荷量以及电性以及存在与否无关 Q :场源电荷的电荷量 r:研究点到场源电荷的距离 U:电场中两点的电势差 d :两点沿电场线方向的距离 (5)矢量性:规定正电荷在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为该点电场强度的方向,或与负电荷在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相反。 (6)叠加性:多个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为各个电荷单独在该点产生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这种关系叫做电场强度的矢量叠加,电场强度的叠加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 考点4.电场线、匀强电场 1. 电场线:为了形象直观描述电场的强弱和方向,在电场中画出一系列的曲线,曲线上的各点的切线方向代表该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曲线的疏密程度表示场强的大小。 2. 电场线的特点 ⑴ 电场线是为了直观形象的描述电场而假想的、实际是不存在的理想化模型。 ⑵ 始于正电荷或无穷远,终于无穷远或负电荷,电场线是不闭合曲线。 ⑶ 任意两条电场线不相交。 ⑷ 电场线的疏密表示电场的强弱,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场强方向,它不表示电荷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 ⑸ 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降低;电场线从高等势面(线)垂直指向低等势面(线)。 3. 匀强电场 ⑴定义:场强方向处处相同,场强大小处处相等的区域称之为匀强电场。 ⑵特点:匀强电场中的电场线是等距的平行线。平行正对的两金属板带等量异种电荷后,在

人教版物理选修3-1全套

第一章静电场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库仑定律、电场强度 1、了解元电荷的含义,理解电荷守恒定律的不同表述。 2、掌握库仑定律,能够解决有关的问题。 3、理解电场强度及其矢量性,掌握电场强度的叠加,并进行有关的计算。 4、知道用电场线描述电场的方法。理解引入电场线的意义。 【自主学习】 一、电荷及电荷守恒 1、自然界中存在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异种电荷相互。 电荷的多少叫做,单位是库仑,符号是C。 所有带电体的带电量都是电荷量e= 的整数倍,电荷量e称为。 s响不大时,可以将带电体视为点电荷。真正的点电荷是不存在的,这个特点类似于力学中质点的概念。 3、使物体带电有方法:摩擦起电、感应起电、接触起电,其实质都是电子的转移。 4、电荷既不能,也不能,只能从一个物体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转移到,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这就是电荷守恒定律。 二、库仑定律 1、真空中两个之间的相互作用力F的大小,跟它们的电荷量Q1、Q2的乘积成,跟它们的距离r的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沿着它们的。 公式F= 其中静电力常量k 适用范围:真空中的。

(1)F E q =是电场强度的定义式,适用于 的静电场。 (2)2 Q E k r =是点电荷在真空中形成的电场中某点场强的计算式,只适用于 在真空中形成的电场。 (3)U E d =是匀强电场中场强的计算式,只适用于 ,其中,d 必须是沿 的距离。 3、电场的叠加 电场需按矢量的运算法则,即按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运算。 四、电场线 (1)电场线:在电场中画出一些曲线,使曲线上每一点的 方向都跟该点 的 方向一致,这样的曲线就叫做电场线。电场线是人们为了描述 而人为地 画出来的,电场中并非真正存在着这样一些曲线。它可以形象直观地反映电场的 和 。 (2)电场线的性质:电场线起始于 (或无穷远处);终止于 (或无 穷远处)。其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和该点的 方向一致。疏密程度反映了电场的 ,电场线密集的地方场强 ;电场线稀疏的地方场强 。在没有电荷的空间,电场线不能 ,两条电场线不能 。 (3)与电势的关系:在静电场中,电场线和等势面 且由电势较 的等 势面指向电势较低的等势面。顺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越来 ,但顺着电场线的方向场强 越来越小。 (4)电场线和电荷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是 的,它们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 能重合。即: ①电场线是 。 ②电荷的初速度为零或不为零,但速度方向和电场线 。 ③电荷仅受电场力作用或受其他力的方向和电场线平行。 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轨迹才和电场线重合。 【典型例题】 例1:如图1-1所示,有两个带电小球,电量分别为+Q 和+9Q ,在真空中相距。如果引进第三个带电小球,正好使三个小球都处于平衡状态,第三个小球带的是哪种电荷应放在什么地方电量是Q 的几倍 A C B (图1-1) (1)审题(写出或标明你认为的关键词、题中条件和所处状态及过 程) (2)分析(合理分段,画出示意图,并找出各段之间的连接点) (3)解题过程 例2:(2004·广西模拟)如图1-2所示,

初中物理分子动理论习题

第一节分子动理论 1.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 A.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 B.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 C.粉笔蹭到衣服上,在衣服上留下粉笔痕迹 D.冬天,雪花漫天飞舞 2.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 ) A.分子间没有空隙 B.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C.分子间存在斥力 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我们在实验室用酒精进行实验时,整个实验室很快就闻到了刺鼻的酒精气味,这是一种扩散现象.以下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液体之间 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地运动 C.温度越高时扩散现象越剧烈 D.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着间隙 4.把100毫升酒精和100毫升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毫升.这个现象说明( ) A.分子间有间隙 B.分子是有质量的 C.分子间有力的作用 D.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5.下列事例中,不能用来说明分子间有引力的是( ) A.要用很大的力才能把铅丝折断 B.用胶水能把两张纸粘合在一起 C.磁铁能把铁钉吸住 D.金属固体很难被分开 6.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解释的是( ) A.富裕老窖的瓶盖一开,酒香四溢 B.金块和铅块紧压在一起,过几年后会发现铅中有金,金中有铅 C.沙尘暴起,尘土满天 D.衣橱里的樟脑球会越变越小 7.液体很难被压缩的原因是( ) A.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B.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C.分子间有间隙 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8.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春暖花开时,能闻到花的香味 B.打开酒瓶盖能闻到酒的气味 C.空气中飘动的浮尘 D.在盛有热水的杯子中放几片茶叶,过一会整杯水都变成茶水 9.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物质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把煤堆在墙角,过一段时间墙角变黑 B.空气能被压缩 C.打开香水瓶的盖子,整个房间很快充满香气 D.用盐水腌蛋 10.诗句“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所包含的物理知识有和. 11.吸烟有害健康,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只要有一个人吸烟,一会房间就会充满烟味,这是分子在.所以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请你对吸烟者提出一个合理的建议:. 12.目前甲型H1N1流感的蔓延正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虽然该病毒的传播机制还未确定,但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感染病毒的有效措施.专家称感染病人咳嗽所产生的有大量病毒的飞沫,会使1m范围内的其他人吸入而被感染,所以与感染病人近距离接触须带口罩.一粒飞沫的直径约为1×10-6~5×10-6m(分子直径约为1×10-9m),由此可判断飞沫分子.(选填“是”或“不是”)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理选修3-1 知识总结 第一章 第1节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一、电荷守恒定律 表述1: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 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表述2、在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内,正、负电荷的代数和保持不变。 二、电荷量 1、电荷量:电荷的多少。 2、元电荷:电子所带电荷的绝对值1.6×10-19 C 3、比荷:粒子的电荷量与粒子质量的比值。 第一章 第2节 库仑定律 一、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1、点电荷:带电体的大小比带电体之间的距离小得多。 2、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因素 二、库仑定律:在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间的作用力跟它们的电荷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距离的平方 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 2 1r Q Q k F 注意(1)适用条件为真空中静止点电荷 (2)计算时各量带入绝对值,力的方向利用电性来判断 第一章 第3节 电场 电场强度 一、电场 电荷(带电体)周围存在着的一种物质,其基本性质就是对置于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二、电场强度 1、检验电荷与场源电荷 2、电场强度 检验电荷在电场中某点所受的电场力F 与检验电荷的电荷q 的比值。 q F E = 国际单位:N /C 电场强度是矢量。规定:正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受到的电场力方向就是那一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 三、点电荷的场强公式 2r Q k q F E == 四、电场的叠加 五、电场线 1、电场线:为了形象地描述电场而在电场中画出的一些曲线,曲线的疏密程度表示场强的大小,

曲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场强的方向。 2、几种典型电场的电场线 3、电场线的特点 (1)假想的 (2)起----正电荷;无穷远处 止----负电荷;无穷远处 (3)不闭合 (4)不相交 (5)疏密----强弱 切线方向---场强方向 第一章 第4节 电势能 电势 一、电势能 1、电势能:电荷处于电场中时所具有的,由其在电场中的位置决定的能量称为电势能. 注意:系统性、相对性 2、电势能的变化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 3、电势能大小的确定 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电势能在数值上等于把电荷从这点移到电势能为零处电场力所做的功 二、电势 1.电势:置于电场中某点的检验电荷具有的电势能与其电量的比叫做该点的电势 q E 电= ? 单位:伏特(V ) 标量 2.电势的相对性 3.顺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越来越低。 三、等势面 1、等势面:电场中电势相等的各点构成的面。 2、等势面的特点 a:在同一等势面的两点间移动电荷,电场力不做功。 b:电场线总是由电势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低的等势面。 c:电场线总是与等势面垂直。 第一章 第5节 电势差 电场力的功 一、电势差:电势差等于电场中两点电势的差值 B A AB U ??-= 电电电电电电)=--=-(-=E E E E E W A B B A AB ?)(电势能为零的点点电=A A W E

高中物理选修全套教案(人教版)

高二物理选修3-4教案 11、1简谐运动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就是机械振动、简谐运动 2、正确理解简谐运动图象得物理含义,知道简谐运动得图象就是一条正弦或余弦曲线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机械振动得特征,培养学生得观察、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科学得神奇,实验得乐趣 二、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简谐运动得回复力特征及相关物理量得变化规律 三、教学难点 偏离平衡位置得位移与位移得概念容易混淆;在一次全振动中速度得变化 四、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学习机械运动得规律,就是从简单到复杂:匀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今天学习一种更复杂得运动——简谐运动 1、机械振动 振动就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得一种运动形式,请举例说明什么样得运动就就是振动? 微风中树枝得颤动、心脏得跳动、钟摆得摆动、声带得振动……这些物体得运动都就是振动。请同学们观察几个振动得实验,注意边瞧边想:物体振动时有什么特征? [演示实验] (1)一端固定得钢板尺[见图1(a)] (2)单摆[见图1(b)] (3)弹簧振子[见图1(c)(d)] (4)穿在橡皮绳上得塑料球[见图1(e)] 提问:这些物体得运动各不相同:运动轨迹就是直线得、曲线得;运动方向水平得、竖直得;物体

各部分运动情况相同得、不同得……它们得运动有什么共同特征? 归纳:物体振动时有一中心位置,物体(或物体得一部分)在中心位置两侧做往复运动,振动就是机械振动得简称。 2、简谐运动 简谐运动就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得振动,我们以弹簧振子为例学习简谐运动 (1)弹簧振子 演示实验:气垫弹簧振子得振动 讨论:a.滑块得运动就是平动,可以瞧作质点 b.弹簧得质量远远小于滑动得质量,可以忽略不计,一个轻质弹簧联接一个质点,弹簧得另一端固定,就构成了一个弹簧振子 c.没有气垫时,阻力太大,振子不振动;有了气垫时,阻力很小,振子振动。我们研究在没有阻力得理想条件下弹簧振子得运动。 (2)弹簧振子为什么会振动? 物体做机械振动时,一定受到指向中心位置得力,这个力得作用总能使物体回到中心位置,这个力叫回复力,回复力就是根据力得效果命名得,对于弹簧振子,它就是弹力。 回复力可以就是弹力,或其它得力,或几个力得合力,或某个力得分力,在O点,回复力就是零,叫振动得平衡位置。 (3)简谐运动得特征 弹簧振子在振动过程中,回复力得大小与方向与振子偏离平衡位置得位移有直接关系。在研究机械振动时,我们把偏离平衡位置得位移简称为位移。 3、简谐运动得位移图象——振动图象 简谐运动得振动图象就是一条什么形状得图线呢?简谐运动得位移指得就是什么位移?(相对平衡位置得位移) 演示:当弹簧振子振动时,沿垂置于振动方向匀速拉动纸带,毛笔P就在纸带上画出一条振动曲线 说明:匀速拉动纸带时,纸带移动得距离与时间成正比,纸带拉动 一定得距离对应振子振动一定得时间,因此纸带得运动方向可以代

01第三章 热现象及应用 第一节 分子动理论

课题第三章热现象及应用第一节分子动理论2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目 标 1. 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 了解温度、气体的压强、热力学能的概念; 3. 了解改变物体热力学能的方法。 能力目 标 1. 通过对温度、气体的压强的学习,知道其在生产、 生活中的测量方法; 2. 通过对热力学能的学习,知道生产、生活中改变物 体热力学能的方法; 3.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能够从微观角度解释生活中的 一些宏观现象,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 标 1. 通过对温度等概念的学习,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 性,增强对环境保护的紧迫感; 2. 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重点分子动理论、热力学能的概念;改变物体热力学能的方法

难点热力学能的概念 教具多媒体展示系统、(冷、热水中分子运动快慢不同的演示实验装置) 主要教学过程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课题 用多媒体展示系统展示教材图3-1。 提问:将一杯20 ℃的水和一杯30 ℃的水放在 桌子上,如果不许用手摸,你能分辨出哪一杯水的温 度高吗? (一般情况下,学生回答不出来。因为温度的高 低不能通过用眼观察而分辨出来,如果用红外线测温 仪是可以的) 引入课题: 为了弄清楚这些与温度有关的问题,我们需要继 续学习有关热力学的知识——第三章热现象及应 观看图片 学生思考 并回答 板书 板书 学生观看

用第一节分子动理论。 二、分子动理论 所有物体都是由分子构成的。一般物质分子的直径,都是以纳米(1 nm=1×10-9 m)为数量级的。如氢分子的直径为0.23 nm,水分子的直径为0.4 nm,蛋白质分子的直径最大,也只有几纳米。近几十年来,人们已经能够用放大200万倍的离子显微镜直接观察分子的大小,甚至能够用放大3亿倍的扫描隧道显微镜实现“操纵原子”的梦想,如下图所示就是用铁原子在铜上组成的汉字“原子”。 在一间封闭的房间里,打开香水瓶盖,不一会儿,香水的气味就会弥漫到房间的每个角落;在一杯静置的清水中,轻轻滴入一滴红墨水,慢慢就会发现杯中板书 观察实验学生回答板书 学生观看 学生观看学生回答板书 结合技术学生观看 学生回答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知识点归纳与对应练习题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第一节分子动理论 知识点一:分子动理论 分子动理论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打开香水瓶盖后,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 B.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 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D. 铅笔笔芯用了一段时间后会变短,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2.下面四个实验现象中,能够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 3.下列现象中不能 ..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解释的是( ) A.酒香不怕巷子深 B. 金块和铅块紧压在一起,过几年后发现铅中有金,金中有铅 C. 沙尘暴起,尘土满天 D. 衣橱里的樟脑球会逐渐变小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减小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B、裂开的橡胶鞋可以用101胶水将其粘起来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C、进入化学实验室时闻到浓浓的氯气味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首先提出分子概念的科学家是汤姆生。 5.“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将破镜合起来时,镜子断裂处的绝大多数分子间距离较,分子之间几乎没有的作用. 6.刘方学习了分子动理论的知识后,知道了分子动理论的内容为: A、物体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 B、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于是他准备了一个实验如图所示:把一块表面很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测力计下 面,使玻璃板刚好和水面接触,再慢慢地提起弹簧测力计,那么你看到这里时, 请提出你的猜想.刘方可能是要验证上述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填序号). 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结论是:.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知识框图

第一章静电场【本章知识框架】 【本章概念和方法梳理】

1.库仑定律与力学综合问题 解题策略:①确定研究对象,明确其所处的状态;②进行受力分析,注意不要漏掉库仑力; ③依据牛顿第二定律或力的平衡问题列方程求解。 2.三个自由点电荷在只受库仑力作用下平衡 ①三个点电荷一定在一条直线上,同种电荷放两边,异种电荷放中间,且靠近电荷量小的一边。 ②“两同夹一异、近小远大” ①利用定义式E=F/q求解 适用于任何电场,关键是要找出所求出电荷受到的电场力F与该电荷的电荷量q。 ②利用决定式E=k Q r2 求解 适用于真空中的点电荷。 ③利用场的叠加原理求解 多个点电荷:如果在空间中同时存在多个点电荷,这时在空间某一点的电场强度等于各个电荷单独存在时在该点产生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 不能看成点电荷的带电体产生的场强→微元法 ④利用对称法求解 ⑤利用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 在匀强电场中,E=U/d 4.两个等量电荷的电场特点 (1)等量异种电荷 ①两点电荷连线上的各点场强的方向从正电荷指向负电荷,沿电场线方向场强先变小再变大。

②两点电荷连线的中垂面(中垂线)上,电场线方向均相同,即场强方向均相同,且总与中垂面(中垂线)垂直。 ③在中垂面(中垂线)上,与两点电荷连线的中点O等距离的各点的场强相同。 (2)等量同种电荷 ①两点电荷连线中点O处场强为零,此处无电场线。 ②两点电荷连线中点O附近的电场线非常稀疏,但场强并不为零。 ③从两点电荷连线中点O沿中垂面(中垂线)到无限远,电场线先变密后变疏,即场强先变大后变小。 5.等势面特点 ①等势面一定与电场线垂直,即跟场强的方向垂直。 ②电场线总是由电势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低的等势面,两个不同的等势面永远不会相交 ③相邻两个等势面间的电势差是相等的,但在非匀强电场中,相邻两个等势面间的距离并不恒定。场强大的地方,两个等势面间的距离小,场强小的地方,两个等势面间的距离大。 ④在同一等势面上移动电荷时,电场力不做功。 ④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是一个等势体,表面是一个等势面。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讲义

哈哈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1.分子动理论 分子动理论是一种科学理论,其主要内容是什么呢? (一)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这个结论是人类几千年探索的结果。学生看图1—1—3 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 和历程。 2.分子的特点:多、小 见第3页第一段 (二)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演示实验:墨水滴入水中,由此得出上面(二),并由此引出“扩散” 1.扩散: 由于分子运动,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液体之间会发生扩散现象,气体、固体之间呢? 气体:春暖花开,花香四溢。 固体: 第四页图1—1—8后两幅 2.气体、液体、固体之间都会发生扩散现象 3.扩散现象说明: (1)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 (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三)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演示实验: 用力拉一只笔,用力挤压一只笔的两端 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可用“分子力模型”来说明,课本第5页 1—1—11分子力模型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对分子有很大的意义,物质三态其区别就在于三态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和分子的运动状态不同,如图1—1—12,叙述之 总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板书: 1.分子动理论 (一)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分子的特点:多、小 (二)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1.扩散的定义: 2.气体、液体、固体之间都会发生扩散现象 3.扩散现象说明: (1)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 (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三)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2.内能和热量 由今天的天气引入新课 一.温度与热运动 演示实验: 温度对扩散的影响 物体热温度高扩散快分子运动剧烈 1.热运动的定义: 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2.温度与热运动的关系 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二、物体的内能 1.定义:(学生找) 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1)分子动能 (2)分子势能 2.说明两点: (1)内能是指物体的内能 (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100摄氏度的水具有内能,零下100的冰有内能吗?为什么? 3.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1)温度 (2)物体内部分子的多少、种类、结构、状态等 以上有学生自己找 三、改变内能的方式 演示实验:第9页让笔杆热起来,学生做 由此引出:热传递和做功 1.热传递: (1)定义:以内能的形式从一个物体向另一个物体直接传递,叫做热传递 (2)能量形式不变(转移) 2.做功: (1)定义:从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内能或内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2)能量形式改变(转化) 内能增大对物体做功 (3)其他形式的能量内能 内能减少物体对外做功 (4)用功来量度内能的改变 四、燃烧 1.能量转化: 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2.热值: (1)定义: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燃料Q与燃料质量m的比,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注意:“完全” Q q = m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全册教案完整

第四章电磁感应 划时代的发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 2.知道电磁感应、感应电流的定义。 (二)过程与方法 领悟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观察实验、分析论证、归纳总结等要素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科学家对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的某些猜想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性。 2.以科学家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激励自己。 教学重点 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 教学难点 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手段 计算机、投影仪、录像片 教学过程 一、奥斯特梦圆“电生磁”------电流的磁效应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内容。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

生思考并回答: (1)是什么信念激励奥斯特寻找电与磁的联系的在这之前,科学研究领域存在怎样的历史背景 (2)奥斯特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奥斯特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 (3)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过程是怎样的用学过的知识如何解释 (4)电流磁效应的发现有何意义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活动:结合思考题,认真阅读教材,分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二、法拉第心系“磁生电”------电磁感应现象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内容。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引发了怎样的哲学思考法拉第持怎样的观点 (2)法拉第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法拉第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 (3)法拉第做了大量实验都是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4)法拉第经历了多次失败后,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他 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具体的过程是怎样的之后他又做了大量的实 验都取得了成功,他认为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5)从法拉第探索电磁感应现象的历程中,你学到了什么谈谈 自己的体会。 学生活动:结合思考题,认真阅读教材,分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科学的足迹 1、科学家的启迪教材P3 2、伟大的科学家法拉第教材P4 四、实例探究 【例1】发电的基本原理是电磁感应。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C)

《分子动理论》教学设计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1.1分子动理论》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第一节分子动理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分子运动论的内容。 2.知道扩散现象。 3.知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类比的方法学习新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分子动理论观点的建立 难点:分子间引力与斥力的认识,扩散现象的理解与解释 【教学方法】实验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周围有空气、石头、水等,它们是由什么组成的呢?二.新知识学习 1.分子的认识 (1)物质由分子组成。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物质表面的分子。 (2)分子是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粒子。阿伏伽德罗提出分子的概念,认为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分子运动 (1)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观察液体扩散现象:墨水滴入清水中。举例说明扩散现象:闻到香味、放煤的墙角变黑、腌(炒)菜变咸、糖放进水中水变甜等。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间隙。观察20ml水和20ml酒精混合后,其总体积略小于40ml。(4)如何判断是否扩散:可以这样认为:发生扩散后的两种物质不会自动分开,也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如果会自动分开或发生了化学反应的则不是扩散。如水变

浊了、扫地时尘土飞扬、铁生锈了等。 3.分子间的作用力。 (1)分子间存在相互的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间距离变小时,表现为斥力;分子间距离变大时,表现为引力;若分子间距离非常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可以忽略 用弹簧连着两个乒乓球模拟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2)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运动状态决定物质的状态 固体中的分子类似教室上课的同学;液体中的分子类似教室下课的同学;气体中的分子类似放学的同学。 三、课堂练习 (一)分子动理论 1、关于分子动理论的描述,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物体是由分子构成的。 B.物体里含有的分子数通常是很多的。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0O C时分子运动停止了。 D.分子间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2、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解释的是( ) A.酒香不怕巷子深。 B.沙尘暴起,尘土满天。 C.金块和铅块紧压在一起,过几年后发现铅中有金,金中有铅。 D.衣橱里的樟脑球会逐渐变小。 3、当今流行的环保驱蚊用品——电热液体蚊香器。蚊香器通电后其内部的发热部件对驱蚊液加热,过一会儿,可见其顶部有“白气”飘出,房间里弥漫着驱蚊液的清香,起到驱蚊和灭蚊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气”是驱蚊液先汽化后液化产生的 B.“白气”是驱蚊液先液化后汽化产生的 C.蚊香器工作时是将内能转化为电能 D.房间里清香四溢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二)扩散现象 1、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_______ 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精品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精品教案全册 第七章分子动理论 7.1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般分子直径和质量的数量级; (2)知道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记住这个常数的数值和单位; (3)知道用单分子油膜方法估算分子的直径。 2、过程与方法:通过单分子油膜法估算测量分子大小,让学生体会到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形成正确的唯物主义价值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理解和学会用单分子油膜法估算分子大小(直径)的方法; (2)运用阿伏伽德罗常数估算微观量(分子的体积、直径、分子数等)的方法。 教学教具 (1)教学挂图或幻灯投影片:水面上单分子油膜的示意图;离子显微镜下看到钨原子分布的图样; (2)演示实验:演示单分子油膜:油酸酒精溶液(1:20O),滴管,直径约20cm圆形水槽,烧杯,画有方格线的透明塑料板。 教学过程: 第一节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一)热学内容简介 (1)热现象:与温度有关的物理现象。如热胀冷缩、摩擦生热、水结冰、湿衣服晾干等都是热现象。 (2)热学的主要内容:热传递、热膨胀、物态变化、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等。 (3)热学的基本理论:由于热现象的本质是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因此研究热学的基本理论是分子动理论、量守恒规律。 (二)新课教学 1、分子的大小:分子是看不见的,怎样能知道分子的大小呢? (1)单分子油膜法是最粗略地说明分子大小的一种方法。 演示:如果油在水面上尽可能地散开,可认为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油膜,可以通过幻灯观察到,并且利用已制好的方格透明胶片盖在水面上,用于测定油膜面积。如图1所示。 提问:已知一滴油的体积V和水面上油膜面积S,那么这种油分子的直径是多少?(如果分子直径为d,油滴体积是V,油膜面积为S,则d=V/S,根据估算得出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 (2)利用离子显微镜测定分子的直径。 看物理课本上彩色插图,钨针的尖端原子分布的图样:插图的中心部分亮点直接反映钨原子排列情况。经过计算得出钨原子之间的距离是2×10-10m。如果设想钨原子是一个挨着一个排列的话,那么钨原子之间的距离L就等于钨原子的直径d,如图2所示。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第一节分子动理论教案新版教科版

《第一节分子动理论》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知道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经历对扩散现象的探究、讨论,并借助生活经验,知道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3.通过演示,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引力又存在斥力;用分子动力论观点解释某些生活、生产及大自然中的现象。 4.初步认识到微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经过了漫长的历程,而且意识到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教学重点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教学难点 引力和斥力的作用机制。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探究《第一节分子动理论》。(板书设计) 二、自学互研 (一)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自主阅读教材P2~3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1.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它能保持物质原来的性质。

2.分子非常小,如果把分子看成小球,那么,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只有10-10m,分子肉眼不能(选填“能”或“不能”)看见。雪花、柳絮、灰尘不是(选填“是”或“不是”)单个的分子。 (二)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自主阅读教材P3~4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3.什么是扩散现象? 答:由于分子的运动,某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的现象。 4.请你举出两个扩散现象的实例。 答:①八月桂花遍地香;②墙角堆煤,墙内变黑。 (三)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自主阅读教材P4~5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5.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就结合起来了,下面吊一重物都不能把它们分开,这是为什么? 答:因为分子间有引力。 6.为什么固体和液体不容易被压缩? 答:因为分子间有斥力。 对照学习目标思考: 1.今天我学到了些什么知识? 2.我掌握了哪些研究方法? 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 三、合作探究 1.对学 分享独学1~6题:①对子之间检查独学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评定等级。②对子间针对独学的内容相互解疑,并标注对子间不能解疑的内容。 2.群学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核心素养提升新版教科版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核心素养提升 知| 识| 框| 架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分子动理论?????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内能和热量?????温度与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内能?????定义改变方式:做功、热传递热量?????定义: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内能的多少热值?????定义热量计算:Q =qm (Q =qV )比热容?????物理意义单位:J/(kg ·℃) 热量计算:Q =cm Δt 重| 点| 突| 破 一、一个理论、一种能量(两种方式)、两种特性 1.分子动理论:物体是由大量的________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________________;分子间存在着________和________。 2.内能:物体内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能与分子间相互作用的__________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式: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热值: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_______与燃料_______的比,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它的大小取决于燃料的________。其公式为q =__________。 4.比热容:如果质量为m 的某种物质从外界吸收热量Q ,温度升高了Δt ,则________即是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的大小取决于物质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物体温度升高时所吸收的热量为Q 吸=__________;物体温度降低时所放出的热量为Q 放=__________。

二、三个物理量(温度、热量、内能)的区别与联系 三、两种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