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报告37349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报告37349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报告37349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报告37349

实验一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1.1 实验目的

1、 掌握高频小信号谐振电压放大器的电路组成与基本工作原理。

2、 熟悉谐振回路的调谐方法及测试方法。

3、 掌握高频谐振放大器处于谐振时各项主要技术指标意义及测试技能。

1.2、实验内容

1.2.1 单调谐高频小信号放大器仿真

1、根据电路中选频网络参数值,计算该电路的谐振频率ωp 。

MHz CL

w p 936.210

58010

2001

16

12

=???=

=

--

2、通过仿真,观察示波器中的输入输出波形,计算电压增益A v0。

,708.356uV V I = ,544.1mV V O = 电压增益===

357

.0544

.10I O v V V A 4.325

3、利用软件中的波特图仪观察通频带,并计算矩形系数。 波特图如下:

4、改变信号源的频率(信号源幅值不变),通过示波器或着万用表测量输出电压的有效值,计算出输出电压的振幅值,完成下列表,并汇出f~A v 相应的图,

根据图粗略计算出通频带。

f

(KH

z)

65 75 165 265 365 465 1065 1665 2265 2865 3465 4065

U

0 (mv) 0.97

7

1.06

4

1.39

2

1.48

3

1.52

8

1.54

8

1.45

7

1.28

2

1.09

5

0.47

9

0.84

0.74

7

A V 2.73

6

2.97

4

3.89

9

4.15

4

4.28

4.33

6

4.08

1

3.59

1

3.06

7

1.34

1

2.35

2

2.09

2

BW0.7=6.372MHz-33.401kHz

5、在电路的输入端加入谐振频率的2、4、6次谐波,通过示波器观察图形,体会该电路的选频作用。

1.2.2 双调谐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1、通过示波器观察输入输出波形,并计算出电压增益A v0。

,285.28mV V I =,160.5V V O =33.1820283

.0160

.50===

I O v V V A 输入端波形:

输出端波形

1、利用软件中的波特图仪观察通频带,并计算矩形系数。

BW0.7=11.411MHz-6.695MHz BW0.1=9.578MHz-7.544MHz 矩形系数K=0.431

实验二高频功率放大器

2.1 实验目的

1、掌握高频功率放大器的电路组成与基本工作原理。

2、熟悉谐振回路的调谐方法及测试方法。

3、掌握高频功率放大器各项主要技术指标意义及测试技能。

2.2 实验内容

1、集电极电流ic

(1)设输入信号的振幅为0.7V,利用瞬态分析对高频功率放大器进行分析设置。要设置起始时间与终止时间,和输出变量。

(2)将输入信号的振幅修改为1V,用同样的设置,观察i

c 的波形。

图2.1 高频功率放大器

(3)根据原理图中的元件参数,计算负载中的选频网络的谐振频率ω0,以及该网络的品质因数Q L 。根据各个电压值,计算此时的导通角θc 。(提示根据余弦值查表得出)。

MHz LC

w 299.610

12610

2001

16

12

0=???=

=

--

0378.0299

.612630

00=?==

L w R Q L 2、线性输出

(1)要求将输入信号V1的振幅调至1.414V 。

注意:此时要改基极的反向偏置电压V2=1V ,使功率管工作在临界状态。同时为了提高选频能力,修改R1=30K Ω。

(2) 正确连接示波器后,单击“仿真”按钮,观察输入与输出的波形

(3)读出输出电压的值,并根据电路所给的参数值,计算输出功率P

0,P

D

η

C

输出电压:12V;

二、外部特性

1、调谐特性,将负载选频网络中的电容C1修改为可变电容(400pF),在

电路中的输出端加一直流电流表。当回路谐振时,记下电流表的读数,修改可变电容百分比,使回路处于失谐状态,通过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并记下此时电流表的读数电流为:-87.86mA

输出波形为

当电位器的百分比为30%时,通过瞬态分析方法,观察ic的波形。

2013-3-3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指导书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指导书 赵海涛逄明祥孙绪保王立奎 山东科技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目录 第一章概述3 1.1 何谓课程设计 3 1.2 课程设计的目的要求 4 1.3 课程设计的主要步骤 4 第二章线路板的组装与调试6 2.1 元器件的识别与应用 6 2.2 焊接技术9 2.3 调试技术9 第三章高频电路课程设计14课题一小型等幅(调幅)发射机的设计与制作14 课题二高频信号发生器的设计与制作22 附录:常用阻容元件性能与规格32

第一章概述 在高等学校课程设计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它与实验、生产实习、毕业设计构成实践性教学体系。由此规定了课程设计的三个性质:一是教学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针对某一门课程学习工程设计;二是实践性,课程设计包括电路设计、印刷板设计、电路的组装和调试等实践内容;三是群众性或主动性,课程设计以学生为主体,要求人人动手,教师只起引导作用,主要任务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课程设计的完成起决定性作用。学生较强的动手能力就是依靠实践性教学体系来培养的。 1.1 何谓课程设计 所谓课程设计就是大型实验,是具有独立制作和调试的设计性实验,其基本属性体现在工程设计上。但课程设计毕竟不同于一般实验。 首先是时间和规模不同,一般实验只有两学时,充其量为四学时;而课程设计一般为一~两周。实验所要达到的目的较小。通常只是为了验证某一种理论、掌握某一种参数的测量方法、学习某一种仪器的使用方法等等;而课程没计则是涉及一门课程甚至几门课程的综合运用,所以课程设计是大型的。 其次,完成任务的独立性不同,一般实验学生采用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实验板和仪器,实验指导书上详细地介绍了做什么和如何做,实验时还有教师现场指导,学生主要任务是搭接电路,用仪器观察现象和读取数据,因此实验是比较容易完成的;而课程设计不同,课程设计只给出所要设计的部件或整机的性能参数,由学生自己去设计电路、设计和制作印刷电路板,然后焊接和调试电路,以达到性能要求。 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性质非常接近,毕业设计是系统的工程设计实践,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说明书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 说明书

实验要求(电信111班) l.实验前必须充分预习,完成指定的预习任务。预习要求如下: 1)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分析、掌握实验电路的工作原理,并进行必要的估算。 2)完成各实验“预习要求”中指定的内容。 3)熟悉实验任务。 4)复习实验中所用各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使用仪器和学习机前必须了解其性能、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在使用时应严格遵守。 3.实验时接线要认真,相互仔细检查,确定无误才能接通电源,初学或没有把握应经指导教师审查同意后再接通电源。 4.高频电路实验注意: 1)将实验板插入主机插座后,即已接通地线,但实验板所需的正负电源则要另外使用导线进行连接。 2)由于高频电路频率较高,分布参数及相互感应的影响较大。因此在接线时连接线要尽可能短。接地点必须接触良好。以减少干扰。 3)做放大器实验时如发现波形削顶失真甚至变成方波,应检查工作点设置是否正确,或输入信号是否过大。

5.实验时应注意观察,若发现有破坏性异常现象(例如有元件冒烟、发烫或有异味)应即关断电源,保持现场,报告指导教师。找出原因、排除故障,经指导教师同意再继续实验。 6.实验过程中需要改接线时,应关断电源后才能拆、接线。 7.实验过程中应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记录实验结果(数据、波形、现象)。所记录的实验结果经指导教师审阅签字后再拆除实验线路。 8.实验结束后,必须关断电源、拔出电源插头,并将仪器、设备、工具、导线等按规定整理。 9.实验后每个同学必须按要求独立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一调谐放大器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电子元器件和高频电路实验箱。 2、熟悉谐振回路的幅频特性分析一通频带与选择性。 3、熟悉信号源内阻及负载对谐振回路的影响,从而了解频带扩展。 4、熟悉和了解放大器的动态范围及其测试方法。 二、实验仪器 1、双踪示波器 2、扫频仪 3、高频信号发生器 4、毫伏表 5、万用表 6、实验板1 三、预习要求 1、复习谐振回路的工作原理。 2、了解谐振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动态范围、通频带及选择性相互之间关系。 3、实验电路中,若电感量L=1uh,回路总电容C=220pf (分布电容包括在内),计算回路中心频率 f 0 。图1-1 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原理图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

AM调幅发射机课程设计

淮海工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书 课程名称: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题目: AM调幅发射机设计 学院:电子工程学院 学期:2012-2013 第二学期 专业班级:通信工程 112 姓名: 学号: 2011120721

小功率调幅高频发射机的设计 1 引言 本学期学习了《通信原理》、《电子线路》等理论学习和高频电子线路实验和通信原理实验,此次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是一次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任务是在学生掌握和具备电子技术基础知识与单元电路的设计能力之后,让学生综合运用高频电子线路知识,进行实际高频系统的设计、安装和调测,利用mutisim、protel等相关软件进行电路设计。通过课程设计,使同学们增强对通信电子技术的理解,学会查寻资料、比较方案,学会通信电路的设计、计算;进一步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造一个动脑动手、独立开展电路实验的机会,锻炼分析、解决通信电子电路问题的实际本领,真正实现由课本知识向实际能力的转化;通过典型电路的设计与制作,加深对基本原理的了解,增强实践能力。在课程设计期间,要求学生对模拟通信系统有较详细的理解。 发射机的主要任务是完成有用的低频信号对高频载波的调制,将其变为在某一中心频率上具有一定带宽、适合通过天线发射的电磁波。 利用无线电波作为载波,对信号进行传递,可以用不同的装载方式。在无线电广播中可分为调幅制、调频制两种调制方式。目前调频式或调幅式收音机,一般都采用超外差式,它具有灵敏度高、工作稳定、选择性好及失真度小等优点。我们要研究的是调幅发射机。 2 课程设计目的及要求 2.1 设计目的

(1)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加强综合能力,提高实验技术,起到启发创新思思维的效果。 (2)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增强对通信电子技术的理解,学会查寻资料、比较方案,学会通信电路的设计、计算。 (3)进一步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造一个动脑动手、独立开展电路实验的机会,锻炼分析、解决通信电子电路问题的实际本领,真正实现由课本知识向实际能力的转化。 (4)通过典型电路的设计与制作,加深对基本原理的了解,增强实践能力。 2.2调幅发射系统要求 此设计思路为将调幅发射机分成主振级、隔离级、、调制级、输出级等几个 个部分。主要性能指标要求:载波频率MHz f 100=,载波频率稳定度不低于10-3, 发射功率W 200m P A ≥,发射效率%50>A η,调幅度%30≥a m ,调频围 kHz Hz F 10~500=。 3 调幅发射系统的各模块介绍及电路图 发射机的主要任务是完成有用的低频信号对高频载波的调制,将其变为在某一中心频率上具有一定带宽、适合通过天线发射的电磁波。 通常,发射机包括三个部分:高频部分,低频部分,和电源部分。 高频部分一般包括主振荡器、缓冲放大、中间放大、功放推动级与末级功放。主振器的作用是产生频率稳定的载波。为了提高频率稳定性,主振级采用电容三点式震荡电路,并在它后面加上缓冲级,以削弱后级对主振器的影响。 低频部分包括话筒、低频电压放大级、低频功率放大级与末级低频功率放大级。低频信号通过逐渐放大,在末级功放处获得所需的功率电平,以便对高频末级功率放大器进行调制。因此,末级低频功率放大级也叫调制器。 调制是将要传送的信息装载到某一高频振荡(载频)信号上去的过程。所以末级高频功率放大级则成为受调放大器 根据课程设计要求,其工作频率为10MHz 。基于以上要求,可选用最基本的发射机结构。该结构由主振、隔离、振幅调制和谐振功率放大器构成。

通信电子电路实验讲义完全版

《通信电子电路实验》实验讲义 2012修正 高频电路实验代前言 本实验讲义是为配合清华大学TPE—GP2型高频电路实验学习机专门编写的。多年前,学校电子技术实验室购买了几十台TPE—GP2学习机供学生做高频实验,但是,始终没有与之配套的实验讲义。结合我校实验室现有实验条件和实验教学时间的需要,特地编写《高频电子线路实验讲义09版》。 实验一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实验版G1)、实验二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实验版G2)是一类、实验三LC振荡和石英晶体振荡(实验版G1)都是单独实验;实验四振幅调制与解调(实验版G3)、实验五变容二极管调频振荡器(G4)、实验六集成电路压控振荡器构成的频率调制与解调(实验版G5),都是含有调制解调内容,是复合实验。这样的实验安排涵盖了高频电路教学的主要内容。本学期(2012秋)新购入扫频仪,所以再次修订实验讲义。 在此,特别感谢06、07、08、09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正是通过他们的使用,使本教材得到不断改进与完善。 TPE—GP2型高频电路实验学习机说明 1.技术性能 1.1电源:输入AC220V; 输出DCV+5V、-5V、+12V、-12V,最大输出电流200mA 1.2信号源:(函数信号发生器) 输出波形:有方波、三角波、正弦波 幅值:正弦波V P-P :0~14V(14V为峰—峰值,且正负对称) 方波V P-P :0~24V(24V为峰—峰值,且正负对称) 三角波V P-P :0~24V(24V为峰—峰值,且正负对称) 频率范围:分四档2~20Hz、20~200Hz、200~2KHz、2K~20KHz 1.3电路实验板:备有五块实验板,可完成11项高频电路实验。 2.使用方法 1.1将标有220V的电源线插入市电插座,接通开关,电源指示灯亮。 1.2使用实验专用电导线进行连线。 1.3实验时先阅读实验指导书,然后按照实验电路接好连线,检查无误后再接通主电源。 特别注意:电源极性不可以接反。

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电路的基本原理,起振条件,振荡电路设计及电路参数计 算。 2、 通过实验掌握晶体管静态工作点、反馈系数大小、负载变化对起振和振荡幅度的影 响。 3、 研究外界条件(温度、电源电压、负载变化)对振荡器频率稳定度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 1、 熟悉振荡器模块各元件及其作用。 2、 进行LC 振荡器波段工作研究。 3、 研究LC 振荡器中静态工作点、反馈系数以及负载对振荡器的影响。 4、 测试LC 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 三、实验仪器 1、模块 3 1块 2、频率计模块 1块 3、双踪示波器 1台 4、万用表 1块 四、基本原理 实验原理图见下页图1。 将开关S 1的1拨下2拨上, S2全部断开,由晶体管N1和C 3、C 10、C 11、C4、CC1、L1构成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的改进型振荡器——西勒振荡器,电容CCI 可用来改变振荡频率。 ) 14(121 0CC C L f += π 振荡器的频率约为4.5MHz (计算振荡频率可调范围) 振荡电路反馈系数 F= 32.0470 220220 3311≈+=+C C C 振荡器输出通过耦合电容C 5(10P )加到由N2组成的射极跟随器的输入端,因C 5容量很小,再加上射随器的输入阻抗很高,可以减小负载对振荡器的影响。射随器输出信号经

N3调谐放大,再经变压器耦合从P1输出。 图1 正弦波振荡器(4.5MHz ) 五、实验步骤 1、根据图1在实验板上找到振荡器各零件的位置并熟悉各元件的作用。 2、研究振荡器静态工作点对振荡幅度的影响。 (1)将开关S1拨为“01”,S2拨为“00”,构成LC 振荡器。 (2)改变上偏置电位器W1,记下N1发射极电流I eo (=11 R V e ,R11=1K)(将万用表红 表笔接TP2,黑表笔接地测量V e ),并用示波测量对应点TP4的振荡幅度V P-P ,填于表1中,分析输出振荡电压和振荡管静态工作点的关系,测量值记于表2中。 3、测量振荡器输出频率范围 将频率计接于P1处,改变CC1,用示波器从TP8观察波形及输出频率的变化情况,记录最高频率和最低频率填于表3中。 六、实验结果 1、步骤2振荡幅度V P-P 见表1.

2016_2017第1学年《高频电子线路实验讲义》 (1)解读

实验一小信号调谐放大器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电子元器件和高频电路实验箱。 2.熟悉谐振回路的幅频特性分析--通频带与选择性。 3.熟悉信号源内阻及负载对谐振回路的影响,从而了解频带扩展。 4.熟悉和了解放大器的动态范围及其测试方法。 二、预习要求 1.复习谐振回路的工作原理。 2.了解谐振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动态范围、通频带及选择性相互之间关系。 3.实验电路中, 若电感量 L=1μH,回路总电容C=220pf (分布电容包括在内),计算回路中心频率f0 三、实验仪器设备 1.双踪示波器 2.扫频仪 3.高频信号发生器 4.高频毫伏表 5.万用表 6.实验板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实验电路见图1-1 (1)按图1-1所示连接电路 (注意接线前先测量+12V电源电压,无误后关断电源再接线)。 图1-1 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原理图 (2)接线后仔细检查,确认无误后接通电源。 2.静态测量 实验电路中选R e=1K 测量各静态工作点,计算并填表1.1 V B,V E是三极管的基极和发射极对地电压。 3.动态研究 (1). 测放大器的动态范围Vi~V0(在谐振点) 选R=10K,R e=1K。把高频信号发生器接到电路输入端,电路输出端接高频毫伏表,选择正常放大区的输 入电压Vi,调节频率f使其为10.7MHz,调节C T使回路谐振,使输出电压幅度为最大。此时调节V i由0.02 伏变到0.8伏,逐点记录V0电压,并填入表1.2(仅供参考)。V i的各点测量值可根据(各自)实测情况来确定。 (2).当R e分别为500Ω、2K时,重复上述过程,将结果填入表1.2。在同一坐标纸上画出I C不同时的动态范围曲线,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中北大学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中北大学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时间: 实验一低电平振幅调制器(利用乘法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集成模拟乘法器实现全载波调幅和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的方法与 过程,并研究已调波与二输入信号的关系。 2.掌握测量调幅系数的方法。 3.通过实验中波形的变换,学会分析实验现象。 二、预习要求 1.预习幅度调制器有关知识。 2.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原理及内容,分析实验电路中用1496乘 法器调制的工作原理,并分析计算各引出脚的直流电压。 3.分析全载波调幅及抑制载波调幅信号特点,并画出其频谱图。 三、实验仪器设备 1.双踪示波器。 2.SP1461型高频信号发生器。 3.万用表。 4.TPE-GP4高频综合实验箱(实 验区域:乘法器调幅电路) 四、实验电路说明 图 幅度调制就是载波的振幅受 调制信号的控制作周期性的变化。 变化的周期与调制信号周期相同。 即振幅变化与调制信 号的振幅成正比。通常称高频信号为载波5-1 1496芯片内部电路图 信号,低频信号为调制信号,调幅器即为 产生调幅信号的装置。 本实验采用集成模拟乘法器1496来构成调幅器,图5-1为1496芯片内部电路图,它是一个四象限模拟乘法器的基本电路,电路采用了两组差动对由V1-V4组成,以反极性方式相连接,而且两组差分对的恒流源又组成一对差分电路,即V5与V6,因此恒流源的控制电压可正可负,以此实现了四象限工作。D、V7、V8为差动放大器V5、V6的恒流源。进行调幅时,载波信号加在V1-V4的输入端,即引脚的⑧、⑩之间;调制信号加在差动放大器V5、V6的输入端,即引脚的①、④之间,②、③脚外接 1KΩ电阻,以扩大调制信号动态范围,已调制信号取自双差动放大器的两集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教学大纲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教学大纲 一、面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二、实验总学时:18学时(必做实验7个,共14学时,余下3学时可根据教学进度情况,选择余下10个实验项目进行),不独立开课,占总成绩30% 三、实验中心(室):电子信息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四、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高频电子线路的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方法,掌握高频电子线路的性能指标的测量方法和测试技术,初步建立电子系统的概念。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五、实验项目 实验项目一 实验名称:小信号调谐放大器 实验目的:掌握谐振放大器电压增益、通频带、选择性的定义、测试及计算,掌握信号源内阻及负载对谐振回路的影响,了解放大器的动态范围及 测试方法。 实验类型:验证实验学时:2学时每组人数:1人 实验内容及方法:通过实物实验和仿真实验,观察和测量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单元电路相关参数。 实验仪器设备: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实验板、示波器、高频信号发生器、扫频仪、交流毫伏表、直流稳压电源、万用表、计算机、Electronics Workbench Multisim电子电路仿真软件、LabVIEW软件。 *实验项目二 实验名称:集中选频放大器 实验目的:了解集中选频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实验类型:验证实验学时:2学时每组人数:1人 实验内容及方法:通过实物实验和仿真实验,观察和测量集中选频放大器单元电路相关参数。 实验仪器设备:集中选频放大器实验板、示波器、高频信号发生器、交流毫伏表、直流稳压电源、万用表、计算机、Electronics Workbench Multisim 电子电路仿真软件、LabVIEW软件等。

电信系-高频电子线路实验

实验1 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 —、实验准备 1.做本实验时应具备的知识点: ●放大器静态工作点 ●LC并联谐振回路 ●单调谐放大器幅频特性 二、实验目的 1.熟悉电子元器件和高频电子线路实验系统; 2.掌握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3. 熟悉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测量方法; 4.熟悉放大器静态工作点和集电极负载对单调谐放大器幅频特性(包括电压增益、通频带、Q值)的影响; 5.掌握测量放大器幅频特性的方法。 三、实验内容 1.用万用表测量晶体管各点(对地)电压VB、VE、VC,并计算放大器静态工作点; 2.用示波器测量单调谐放大器的幅频特性; 3.用扫频仪观察静态工作点对单调谐放大器幅频特性的影响; 4.用扫频仪观察集电极负载对单调谐放大器幅频特性的影响。 四、基本原理 1.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原理 小信号谐振放大器是通信接收机的前端电路,主要用于高频小信号或微弱信号的线性放大和选频。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原理电路如图1-1所示。图中,R B1、R B2、R E用以保证晶体管工作于放大区域,从而放大器工作于甲类。C E是R E的旁路电容,C B、C C是输入、输出耦

晶体管集电极电阻对回路Q值的影响,采用了部分回路接入方式。 图1-1 单调谐回路放大器原理电路

图1-2 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实验电路图 2

2.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实验电路 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实验电路如图1-2所示。其基本部分与图1-1相同。图中,1C2用来调谐,1K02用以改变集电极电阻,以观察集电极负载变化对谐振回路(包括电压增益、带宽、Q值)的影响。1W01用以改变基极偏置电压,以观察放大器静态工作点变化对谐振回路(包括电压增益、带宽、Q值)的影响。1Q02为射极跟随器,主要用于提高带负载能力。 五、实验步骤 1.实验准备 (1)插装好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模块,接通实验箱上电源开关,按下模块上开关1K01。 (2)接通电源,此时电源指示灯亮。 2.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幅频特性测量 测量幅频特性通常有两种方法,即扫频法和点测法。扫频法简单直观,可直接观察到单调谐放大特性曲线,但需要扫频仪。本实验采用点测法,即保持输入信号幅度不变,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测出与频率相对应的单调谐回路揩振放大器的输出电压幅度,然后画出频率与幅度的关系曲线,该曲线即为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的幅频特性。步骤如下:(1)1K02置“off“位,即断开集电极电阻1R3,调整1W01使1Q01的基极直流电压为2.5V左右,这样放大器工作于放大状态。高频信号源输出连接到单调谐放大器的输入端(1P01)。示波器CH1接放大器的输入端1TP01,示波器CH2接单调谐放大器的输出端1TP02,调整高频信号源频率为6.3MHZ (用频率计测量),高频信号源输出幅度(峰——峰值)为200mv (示波器CH1监测)。调整单调谐放大器的电容1C2,使放大器的输出为最大值(示波器CH2监测)。此时回路谐振于6.3MHZ。比较此时输入输出幅度大小,并算出放大倍数。 (2)按照表1-2改变高频信号源的频率(用频率计测量),保持高频信号源输出幅度为200mv(示波器CH1监视),从示波器CH2上读出与频率相对应的单调谐放大器的电压幅值,并把数据填入表1-2。

《高频电子线路》试卷范例二

《高频电子线路》试卷范例二 一、填空题(15分) 1.在小信号谐振放大器中,三极管的集电极负载通常采用(),它的作用是()。 2.与低频功放相比较,丙类谐振功放的特点是:①工作频率高和相对频带窄;②负载性质为();③晶体管工作在()状态。 3.反馈式正弦波振荡器一般由()、()、()和()四部分组成。 4.在几种调幅波之中,其包络能够反映调制信号变化规律的是()。 5.AGC电路的主要作用是()6.在调频波中,用()反映调制信号的变化规律;在调相波之中,用()反映调制信号的变化规律。 7.锁相环路由()、()和()三部分组成。 二、判断题(5分) 1.()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的矩形系数大于1,且越大越好。 2.()克拉泼电路实际上是电容三点式的一种改进形式。 3.()避免组合频率干扰的一种方法是改善混频器前端电路的选择性。 4.()丙类谐振功放作为集电极调幅时,应工作于过压状态。 5.()如果大信号包络检波器的检波负载越大,则惰

情失真越严重。 三、分析简答题(30分) 1.下图为一振荡器的交流通路,分析电路后回答下列问题:(1)该振荡器是什么类型的振荡器(或说出名称)(2分)? (2)该振荡器的振荡频率的表达式是什么?(2分) (3)该振荡器具有什么样的优点?(4分) 2.简述同步检波器与非同步检波器之间的异同?(5分) 3.分析下图,按要求回答以下问题: ①如果要求该电路输出双边带调幅信号,则U1和U2分别为什么 信号?(3分) ②如果要求该电路输出低频调制信号,则U1和U2分别为什么信 号?(3分) ③如果要求该电路输出中频调幅波信号,则U1和U2分别为什么 信号?(3分) 4.下图为斜率鉴频器的原理框图,试说明其实现鉴频的工作原理,并指出U1、U2和U3各是什么样的信号?(8分)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报告合集包解析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报告合集包 姓名:薛超 学号:1111431168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指导老师:钟读贤 2013年6月

目录 第一部分 实验1 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3实验2 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11实验3 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17实验4 石英晶体振荡器....................28实验5 晶体三极管混频实验....................32实验6 集成乘法器混频器实验....................37实验7 中频放大器.........................42实验8 集成乘法器幅度调制电路....................45实验9 振幅解调器(包络检波、同步检波)..............56实验10 高频功率放大与发射实验....................65实验11 变容二极管调频器....................74实验12 电容耦合回路相位鉴频器....................78实验13 锁相环频率调制器.........................81实验14 锁相环鉴频器.........................88实验15 自动增益控制(AGC)....................92实验16 发送部分联试实验....................96实验17 接收部分联试实验....................98实验18 发射与接收完整系统的联调....................100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合集

实验名称: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系别:计算机系年级:2015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学号: 姓名: 成绩: 任课教师: 2015年月日

实验一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2、掌握谐振放大器电压增益、通频带、选择性的定义、测试及计算; 3、了解高频小信号放大器动态范围的测试方法; 二、主要仪器设备 在计算机上用仿真软件模拟现实的效果, 通过采用仿真技术,虚拟构建一个直观、可视化的2D、3D 实验环境,从而达到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的虚拟仿真以及对现实实验的操作,为处于不同时间、空间的实验者提供虚拟仿真的实验环境,使学习者仿佛置身其中,对仪器、设备、内容等实验项目进行互动操作和练习。 二、实验原理 二、实验步骤 1、绘制电路 利用Mulisim软件绘制如图1-1所示的单调谐高频小信号实验电路。

图1-1 单调谐高频小信号实验电路 2、用示波器观察输入和输出波形; 输入波形:

输出波形: 3、利用软件中的波特测试仪观察通频带。 5.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根据电路中选频网络参数值,计算该电路的谐振频率ωp ; s rad CL w p /936.210 58010 2001 16 12 =???= = -- 通过仿真,观察示波器中的输入输出波形,计算电压增益A v0。 ,708.356uV V I = ,544.1mV V O = === 357 .0544 .10I O v V V A 4、改变信号源的频率(信号源幅值不变),通过示波器或着万用表测量输出电压的有效值,计算出输出电压的振幅值,完成下列表,并汇出f~A v 相应的图,根据图粗略计算出通频带。 f 0(KHz) 65 75 165 265 365 465 1065 1665 2265 2865 3465 4065 U 0 (mv) 0479 A V (5)在电路的输入端加入谐振频率的2、4、6次谐波,通过示波器观察图形,体会该电路的选频作用。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指导书高频电子线路实验箱简介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箱简介 THCGP-1型 仪器介绍 ●信号源: 本实验箱提供的信号源由高频信号源和音频信号源两部分组成,两种信号源的参数如下: 1)高频信号源输出频率范围:0.4MHz~45MHz(连续可调); 频率稳定度:10E–4;输出波形:正弦波; 输出幅度:1Vp-p 输出阻抗:75?。 2)低频信号源: 输出频率范围:0.2kHz~20 kHz(连续可调); 频率稳定度:10E–4;输出波形:正弦波、方波、三角波; 输出幅度:5Vp-p;输出阻抗:100Ω。 信号源面板如图所示 使用时,首先按下“POWER”按钮,电源指示灯亮。 高频信号源的输出为RF1、RF2,频率调节步进有四个档位:1kHz、20kHz、500kHz、1MHz档。 按频率调节选择按钮可在各档位间切换,为1kHz、20kHz、500kHz档时相对应的LED

亮,当三灯齐亮时,即为1MHz档。旋转高频频率调节旋钮可以改变输出高频信号的频率。另外可通过调节高频信号幅度旋钮来改变高频信号的输出幅度。 音频信号源可以同时输出正弦波、三角波、方波三种波形,各波形的频率调节共用一个频率调节旋钮,共有2个档位:2kHz、20kHz档。按频率档位选择可在两个档位间切换,并且相应的指示灯亮。调节音频信号频率调节旋钮可以改变信号的频率。分别改变三种波形的幅度调节旋钮可以调节输出的幅度。 本信号源有内调制功能,“FM”按钮按下时,对应上方的指示灯亮,在RF1和RF2输出调频波,RF2可以外接频率计显示输出频率。调频波的音频信号为正弦波,载波为信号源内的高频信号。改变“FM频偏”旋钮调节输出的调频信号的调制指数。按下“AM”按钮时,RF1、RF2输出为调幅波,同样可以在RF2端接频率计观测输出频率。调节“AM调幅度”可以改变调幅波的幅度。面板下方为5个射频线插座。“RF1”和“RF2”插孔为400kHz ——45MHz的正弦波输出信号,在做实验时将RF1作为信号输出,RF2接配套的频率计观测频率。另外3个射频线插座为音频信号3种波形的输出:正弦波、三角波、方波,频率范围为0.2k至20kHz。 ●等精度频率计 (1)等精度频率计面板示意图: (2)等精度频率计参数如下: 频率测量范围:20Hz——100MHz 输入电平范围:100mV——5V 测量误差:5×10-5±1个字 输入阻抗:1MΩ//40pF (3)使用说明: 频率显示窗口由五位数码管组成,在整个频率测量范围内都显示5位有效位数。按下‘电源’开关,电源指示灯亮,此时频率显示窗口的五位数码管全显示8.,且三档频率指示灯同时亮,约两秒后五位数码全显示0,再进入测量状态。

课设心得体会

课设心得体会 课设心得体会范文通过此次课程设计,使我更加扎实的掌握了有关高频电子线路方面的知识,在设计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问题,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思考,一遍又一遍的检查终于找出了原因所在,也暴露出了前期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和经验不足。实践出真知,通过亲自动手制作,使我们掌握的知识不再是纸上谈兵。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错误,不断改正,不断领悟,不断获龋最终的检测调试环节,本身就是在践行“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知行观。这次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终于游逆而解。在今后社会的发展和学习实践过程中,一定要不懈努力,不能遇到问题就想到要退缩,一定要不厌其烦的发现问题所在,然后一一进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成功的做成想做的事,才能在今后的道路上劈荆斩棘,而不是知难而退,那样永远不可能收获成功,收获喜悦,也永远不可能得到社会及他人对你的认可! 课程设计诚然是一门专业课,给我很多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上的提升,同时又是一门讲道课,一门辩思课,给了我许多道,给了我很多思,给了我莫大的空间。同时,设计让我感触很深。使我对抽象的理论有了具体的认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掌握了常用元件的识别和测试;熟悉了常用

仪器、仪表;了解了电路的连线方法;以及如何提高电路的性能等等,掌握了焊接的方法和技术,通过查询资料,也了解了收音机的构造及原理。 我认为,在这学期的实验中,不仅培养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各种其它能力上也都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在实验课上,我们学会了很多学习的方法。而这是日后最实用的,真的是受益匪浅。要面对社会的挑战,只有不断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这对于我们的将来也有很大的帮助。以后,不管有多苦,我想我们都能变苦为乐,找寻有趣的事情,发现其中珍贵的事情。就像中国提倡的艰苦奋斗一样,我们都可以在实验结束之后变的更加成熟,会面对需要面对的事情。 回顾起此课程设计,至今我仍感慨颇多,从理论到实践,在这段日子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但可喜的是最终都得到了解决。 实验过程中,也对团队精神的进行了考察,让我们在合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河北联合大学轻工学院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双调频回路谐振放大器成绩: 姓名:秦超班级:09电科1 组数:200915420132 设备编号:日期:2011.11.30 指导老师:安老师 批阅老师: 年日

实验2 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 —、实验准备 1.做本实验时应具备的知识点: ●双调谐回路 ●电容耦合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 ●放大器动态范围 2.做本实验时所用到的仪器: ●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模块 ●双踪示波器 ●万用表 ●频率计 ●高频信号源 二、实验目的 1.熟悉电子元器件和高频电子线路实验系统; 2.熟悉耦合电容对双调谐回路放大器幅频特性的影响; 3.了解放大器动态范围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1.采用点测法测量双调谐放大器的幅 频特性; 2.用示波器观察耦合电容对双调谐回 路放大器幅频特性的影响; 3.用示波器观察放大器动态范围。

四、基本原理 1.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原理 顾名思义,双调谐回路是指有两个调谐回路:一个靠近“信源”端(如晶体管输出端),称为初级;另一个靠近“负载”端(如下级输入端),称为次级。两者之间,可采用互感耦合,或电容耦合。与单调谐回路相比,双调谐回路的矩形系数较小,即:它的谐振特性曲线更接近于矩形。电容耦合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原理图如图2-1所示。 与图1-1相比,两者都采用了分压偏置电路,放大器均工作于甲类,但图2-1中有两个谐振回路:L1、C1组成了初级回路,L2、C2组成了次级回路;两者之间并无互感耦合(必要时,可分别对L1、L2加以屏蔽),而是由电容C3进行耦合,故称为电容耦合。 2.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实验电路 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实验电路如图2-2所示,其基本部分与图2-1相同。图中,2C04、2C11用来对初、次级回路调谐,2K02用以改变耦合电容数值,以改变耦合程度。2K01用以改变集电极负载。2K03用来改变放大器输入信号,当2K03往上拨时,放大器输入信号为来自天线上的信号,2K03往下拨时放大器的输入信号为直接送入。

电子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doc

电子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 做电子课程的设计,在设计中会学到很多东西,同时也是对自己之前所学的一种实践。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电子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电子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一) 通过这次为期近半月的课程设计,我们深感自己动手操作的重要性。我们在课堂上接触到的多半是苍白的理论,在实践层面上只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真正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我们如果缺乏必要的及时锻炼,那将会感觉到力不从心。理工科本来就是一门集思维和动手能力于一体的学科,要想真正掌握好,思考、假设和实验验证都是必不可少的。在通过很多的理论学习之后,我们通过课程设计和相关的实验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在实际运用中加以利用,巩固了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增强了我们的动手能力。 另外,我们生活在一个讲究团队合作的社会里。通过团队的协作,也培养了我们团结互助,相互协调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共同完成了小组的任务,大家集思广益,各抒己见,共同把一个个问题解决。虽然辛苦,但是我们也享受着这次课程设计中给我们带来的乐趣,那就是自己亲自动手解决好实际问题,虽然我们做的还不够,但是我们也算是迈出了艰难的一步。我们学习理论知识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走向实际运用,通过这种模拟式的学习,我们加深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的差异。通过这个课程设计,我们大家把整个学习阶段的各种学科知识窜联在一起,更好地认识到学习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在为以后的实践环节做铺垫,我们的每一个环节都是要有所掌握才可以顺利完成任务。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我们还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因人而异,合理分配任务,团结协作,一起朝着任务的方向不断地奋斗,大家都很辛苦,各自完成自己负责的那部分工作。我们都深感动手起来遇到的各种问题都要亲自去解决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同时我们也在实践过程中修复了以往学习的很多漏洞。我们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完善和提升。希

集电极调幅与大信号检波实验报告

集电极调幅与大信号检波实验报告 篇一:实验三集电极调幅与大信号检波 课程名称: 实验项目: 实验地点: 专业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指导教师: 高频电子线路集电极调幅与大信号检波信息1 2013年1月5日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加深对集电极调幅和二极管大信号检波工作原理的理解; 2、掌握动态调幅特性的测试方法; 3、掌握利用示波器测量调幅系数ma的方法; 4、观察检波器电路参数对输出信号失真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与线路 1、原理 集电极调幅的工作原理 集电极调幅是利用低频调制电压去控制晶体管的集电极电压,通过集电极电压的变化,使集电极高频电流的基波分量随调制电压的规律变化,从而实现调幅。实际上,它是一个集电极电源受调制信号控制的谐振功率放大器,属高电平调幅。调幅管处于丙类工作状态。 集电极调幅的基本原理电路如图5—1所示: 图5-1 集电极调幅原理电路 图中,设基极激励信号电压(即载波电压)为:?0?V0cos?0t 则加在基射极间的瞬时电压为?B??VBE?V0cos?0t 调制信号电压υΩ 加在集电极电路中,与集电极直流电压VCC串联,因此,集电极有效电源电压为 VC?VCC????VCC?V?cos?0t?VCC?1?ma cos?t?

式中,VCC 为集电极固定电源电压;ma?V?CC为调幅指数。由式可见,集电极的有效电源电压VC随调制信号压变化而变化。由图5—2所示, 图中,由于-VBB与υb不变,故vBmax为常数,又RP不变,因此动态特性曲线的斜率也不变。若电源电压变化,则动态线随VCC值的不同,沿υc 平行移动。由图可以看出,在欠压区内,当VCC由VCC1变至VCC2(临界)时,集电极电流脉冲的振幅与通角变化很小,因此分解出的Icm1的变化也很小,因而回路上的输出电压υc的变化也很小。这就是说在欠压区内不能产生有效的调幅作用。 当动态特性曲线进入过压区后,VCC等于VCC3、VCC4等,集电极电流脉冲的振幅下降,出现凹陷,甚至可能使脉冲分裂为两半。在这种情况下,分解出的Icm1随集电极电压VCC的变化而变化,集电极回路两端的高频电压也随VCC而变化。输出高频电压的振幅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振幅调制讲义

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信息13-1 学号201310 姓名0 指导教师孙颖

实验名称 振幅调制专业班级 信息13-1 学号 20131010姓名 0 成绩 实验五 振幅调制(集成乘法器幅度调制电路) 5-1 振荡调制的基本工作原理 根据电磁波理论知道,只有频率较高的振荡才能被天线有效地辐射。但是人的讲话声音量变换为相应的电信号的频率较低,不适用于直接从天线上辐射,因此,为了传递信息,就必须将要传递的信息“记载”到高频振荡上去。这一“记载”过程称为调制,调制后的高频振荡称为已调波,未调制的高频振荡称为载波。需要“记载”的信息称为调制信号。 调制过程是用被传递的低频信号,使高频输出信号的参数(幅度,频率,相位)相应于低频信号变化而变化,从而实现低频信号搬移到高频信号段,被高频信号携带传播的目的,完成调制过程的装置叫调制器。 调制器和解调器必须由非线性元件构成,他们可以是二极管或者三极管。近年来集成电路在模拟通信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调制器,解调器都可以用模拟乘法器来实现。 一.振幅调制和调幅波 振幅调制就是用低频调制信息去控制高频载波信号的振幅,使载波的信号的振幅,使载波的振幅随调制信号成正比地变化。经过振幅调制的高频载波称为振幅调制波(简称调幅波)。调幅波有普通调幅波(AM ,)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幅波(DSB )和抑制载波的单边带调幅波(SSB )三种。 1普通调幅波(AM ) (1)调幅波的表达式,波形 设调制信号为单一频率的余弦波: Ft U t U t u m m π2cos cos )(ΩΩΩ=Ω= 载波信号为 t f U t w U t u c cm c cm c π2cos cos )(== 为了简化分析,设两者波形的初相角均为零,因为调幅波的振幅和调制信号成正比,由此可得调幅波的振幅为 T U k U t U m a cm AM Ω+=Ωcos )( … … …… …… …… …………… …装 …… …… …… …… ……… …… …… 订… …… … …… …… …… …… …… ……线……………………… ………………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班级:09050841 姓名: 学号:0905084139 2011 年 12 月 18日 实验一低电平振幅调制器(利用乘法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集成模拟乘法器实现全载波调幅和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的方法与 过程,并研究已调波与二输入信号的关系。 2.掌握测量调幅系数的方法。 3.通过实验中波形的变换,学会分析实验现象。 二、预习要求 1.预习幅度调制器有关知识。 2.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原理及内容,分析实验电路中用1496乘 法器调制的工作原理,并分析计算各引出脚的直流电压。 3.分析全载波调幅及抑制载波调幅信号特点,并画出其频谱图。 三、实验仪器设备 1.双踪示波器。 2.SP1461型高频信号发生器。 3.万用表。 4.TPE-GP4高频综合实验箱(实 验区域:乘法器调幅电路) 四、实验电路说明 图 幅度调制就是载波的振幅受 调制信号的控制作周期性的变化。 变化的周期与调制信号周期相同。 即振幅变化与调制信 号的振幅成正比。通常称高频信号为载波5-1 1496芯片内部电路图 信号,低频信号为调制信号,调幅器即为 产生调幅信号的装置。 本实验采用集成模拟乘法器1496来构成调幅器,图5-1为1496芯片内部电路图,它是一个四象限模拟乘法器的基本电路,电路采用了两组差动对由V1-V4组成,以反极性方式相连接,而且两组差分对的恒流源又组成一对差分电路,即V5与V6,因此恒流源的控制电压可正可负,以此实现了四象限工作。D、V7、V8为差动放大器V5、V6的恒流源。进行调幅时,载波信号加在V1-V4的输入端,即引脚的⑧、⑩之间;调制信号加在差动放大器V5、V6的输入端,即引脚的①、④之间,②、③脚外接 1KΩ电阻,以扩大调制信号动态范围,已调制信号取自双差动放大器的两集电极(即引出脚⑹、⑿之间)输出。

通信电路实验报告

篇一:通信电子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八三点式lc振荡器及压控振荡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三点式lc振荡器的基本原理; 2、掌握反馈系数对起振和波形的影响; 3、掌握压控振荡器的工作原理; 4、掌握三点式lc振荡器和压控振荡器的设计方法。 二、实验内容 1、测量振荡器的频率变化范围; 2、观察反馈系数对起振和输出波形的影响; 三、实验仪器 20mhz示波器一台、数字式万用表一块、调试工具一套 四、实验原理 1、三点式lc振荡器 三点式lc振荡器的实验原理图如图8-1所示。图 8-1 三点式lc振荡器实验原理图 图中,t2为可调电感,q1组成振荡器,q2组成隔离器,q3组成放大器。c6=100pf,c7=200pf,c8=330pf,c40=1nf。通过改变k6、k7、k8的拨动方向,可改变振荡器的反馈系数。设c7、c8、c40的组合电容为c∑,则振荡器的反馈系数f=c6/ c∑。通常f约在0.01~0.5之间。同时,为减小晶体管输入输出电容对回路振荡频率的影响,c6和c∑取值要大。当振荡频率较高时,有时可不加c6和c∑,直接利用晶体管的输入输出电容构成振荡电容,使电路振荡。忽略三极管输入输出电容的影响,则三点式lc振荡器的交流等效电路图如图8-2所示。 c6 图8-2 三点式lc振荡器交流等效电路图 图8-2中,c5=33pf,由于c6和c∑均比c5大的多,则回路总电容c0?c5?c4 则振荡器的频率f0可近似为:f0? 12?2c0 ? 1 2?2(c5?c4) 调节t2则振荡器的振荡频率变化,当t2变大时,f0将变小,振荡回路的品质因素变小,振荡输出波形的非线性失真也变大。实际中c6和c∑也往往不是远远大于c5,且由于三极管输入输出电容的影响,在改变c∑,即改变反馈系数的时候,振荡器的频率也会变化。 五、实验步骤 1、三点式lc振荡器 (1)连接实验电路 在主板上正确插好正弦波振荡器模块,开关k1、k9、k10、k11、k12向左拨,k2、k3、k4、k7、k8向下拨,k5、k6向上拨。主板gnd接模块gnd,主板+12v接模块+12v。检查连线正确无误后,打开实验箱后侧的船形开关,k1向右拨。若正确连接,则模块上的电源指示灯led1亮。 (2)测量lc振荡器的频率变化范围 用示波器在三极管q2的发射极(j5处)观察反馈输出信号的波形,调节t2,记录输出信号频率f0的变化范围,比较波形的非线性失真情况,填表8-1。 (3)观察反馈系数对输出信号的影响 用示波器在三极管q2的发射极观察反馈输出信号vo的波形,调节t2,使vo的频率f1为10.7mhz左右,改变反馈系数f的大小(通过选择k6、k7、k8的拨动方向来改变),观察vo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