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报告二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报告二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报告二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报告二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实验二高频LC谐振功率放大器性能研究实验时间:2014.11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丙类功率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丙类放大器的调谐特性以及负载改变时的动态特性

(2)了解高频功率放大器丙类工作的物理过程以及当激励信号变化、负载变化对功率放大器工作状态的影响。

(3)掌握丙类放大器的计算与设计方法。

2.仿真电路

V1信号源频率1MHz,幅度1V。示波器中上面波形为集电极波形;下面波形为功放的输入波形,由于谐振电路谐振在1MHz。可按原理仿真过压、欠压和临界等情况,观察输出集电极电压波形。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构造实验电路

利用Mulisim软件绘制如图2-1所示的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实验电路。

图2-1 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电路图

图2-2集电极波形图(过压)V1=1.2V

图2-3 集电极波形图(欠压)V1=0.8V

图2-4临界

2013-3-3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指导书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指导书 赵海涛逄明祥孙绪保王立奎 山东科技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目录 第一章概述3 1.1 何谓课程设计 3 1.2 课程设计的目的要求 4 1.3 课程设计的主要步骤 4 第二章线路板的组装与调试6 2.1 元器件的识别与应用 6 2.2 焊接技术9 2.3 调试技术9 第三章高频电路课程设计14课题一小型等幅(调幅)发射机的设计与制作14 课题二高频信号发生器的设计与制作22 附录:常用阻容元件性能与规格32

第一章概述 在高等学校课程设计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它与实验、生产实习、毕业设计构成实践性教学体系。由此规定了课程设计的三个性质:一是教学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针对某一门课程学习工程设计;二是实践性,课程设计包括电路设计、印刷板设计、电路的组装和调试等实践内容;三是群众性或主动性,课程设计以学生为主体,要求人人动手,教师只起引导作用,主要任务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课程设计的完成起决定性作用。学生较强的动手能力就是依靠实践性教学体系来培养的。 1.1 何谓课程设计 所谓课程设计就是大型实验,是具有独立制作和调试的设计性实验,其基本属性体现在工程设计上。但课程设计毕竟不同于一般实验。 首先是时间和规模不同,一般实验只有两学时,充其量为四学时;而课程设计一般为一~两周。实验所要达到的目的较小。通常只是为了验证某一种理论、掌握某一种参数的测量方法、学习某一种仪器的使用方法等等;而课程没计则是涉及一门课程甚至几门课程的综合运用,所以课程设计是大型的。 其次,完成任务的独立性不同,一般实验学生采用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实验板和仪器,实验指导书上详细地介绍了做什么和如何做,实验时还有教师现场指导,学生主要任务是搭接电路,用仪器观察现象和读取数据,因此实验是比较容易完成的;而课程设计不同,课程设计只给出所要设计的部件或整机的性能参数,由学生自己去设计电路、设计和制作印刷电路板,然后焊接和调试电路,以达到性能要求。 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性质非常接近,毕业设计是系统的工程设计实践,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说明书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 说明书

实验要求(电信111班) l.实验前必须充分预习,完成指定的预习任务。预习要求如下: 1)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分析、掌握实验电路的工作原理,并进行必要的估算。 2)完成各实验“预习要求”中指定的内容。 3)熟悉实验任务。 4)复习实验中所用各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使用仪器和学习机前必须了解其性能、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在使用时应严格遵守。 3.实验时接线要认真,相互仔细检查,确定无误才能接通电源,初学或没有把握应经指导教师审查同意后再接通电源。 4.高频电路实验注意: 1)将实验板插入主机插座后,即已接通地线,但实验板所需的正负电源则要另外使用导线进行连接。 2)由于高频电路频率较高,分布参数及相互感应的影响较大。因此在接线时连接线要尽可能短。接地点必须接触良好。以减少干扰。 3)做放大器实验时如发现波形削顶失真甚至变成方波,应检查工作点设置是否正确,或输入信号是否过大。

5.实验时应注意观察,若发现有破坏性异常现象(例如有元件冒烟、发烫或有异味)应即关断电源,保持现场,报告指导教师。找出原因、排除故障,经指导教师同意再继续实验。 6.实验过程中需要改接线时,应关断电源后才能拆、接线。 7.实验过程中应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记录实验结果(数据、波形、现象)。所记录的实验结果经指导教师审阅签字后再拆除实验线路。 8.实验结束后,必须关断电源、拔出电源插头,并将仪器、设备、工具、导线等按规定整理。 9.实验后每个同学必须按要求独立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一调谐放大器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电子元器件和高频电路实验箱。 2、熟悉谐振回路的幅频特性分析一通频带与选择性。 3、熟悉信号源内阻及负载对谐振回路的影响,从而了解频带扩展。 4、熟悉和了解放大器的动态范围及其测试方法。 二、实验仪器 1、双踪示波器 2、扫频仪 3、高频信号发生器 4、毫伏表 5、万用表 6、实验板1 三、预习要求 1、复习谐振回路的工作原理。 2、了解谐振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动态范围、通频带及选择性相互之间关系。 3、实验电路中,若电感量L=1uh,回路总电容C=220pf (分布电容包括在内),计算回路中心频率 f 0 。图1-1 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原理图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

通信电子电路实验讲义完全版

《通信电子电路实验》实验讲义 2012修正 高频电路实验代前言 本实验讲义是为配合清华大学TPE—GP2型高频电路实验学习机专门编写的。多年前,学校电子技术实验室购买了几十台TPE—GP2学习机供学生做高频实验,但是,始终没有与之配套的实验讲义。结合我校实验室现有实验条件和实验教学时间的需要,特地编写《高频电子线路实验讲义09版》。 实验一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实验版G1)、实验二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实验版G2)是一类、实验三LC振荡和石英晶体振荡(实验版G1)都是单独实验;实验四振幅调制与解调(实验版G3)、实验五变容二极管调频振荡器(G4)、实验六集成电路压控振荡器构成的频率调制与解调(实验版G5),都是含有调制解调内容,是复合实验。这样的实验安排涵盖了高频电路教学的主要内容。本学期(2012秋)新购入扫频仪,所以再次修订实验讲义。 在此,特别感谢06、07、08、09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正是通过他们的使用,使本教材得到不断改进与完善。 TPE—GP2型高频电路实验学习机说明 1.技术性能 1.1电源:输入AC220V; 输出DCV+5V、-5V、+12V、-12V,最大输出电流200mA 1.2信号源:(函数信号发生器) 输出波形:有方波、三角波、正弦波 幅值:正弦波V P-P :0~14V(14V为峰—峰值,且正负对称) 方波V P-P :0~24V(24V为峰—峰值,且正负对称) 三角波V P-P :0~24V(24V为峰—峰值,且正负对称) 频率范围:分四档2~20Hz、20~200Hz、200~2KHz、2K~20KHz 1.3电路实验板:备有五块实验板,可完成11项高频电路实验。 2.使用方法 1.1将标有220V的电源线插入市电插座,接通开关,电源指示灯亮。 1.2使用实验专用电导线进行连线。 1.3实验时先阅读实验指导书,然后按照实验电路接好连线,检查无误后再接通主电源。 特别注意:电源极性不可以接反。

2016_2017第1学年《高频电子线路实验讲义》 (1)解读

实验一小信号调谐放大器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电子元器件和高频电路实验箱。 2.熟悉谐振回路的幅频特性分析--通频带与选择性。 3.熟悉信号源内阻及负载对谐振回路的影响,从而了解频带扩展。 4.熟悉和了解放大器的动态范围及其测试方法。 二、预习要求 1.复习谐振回路的工作原理。 2.了解谐振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动态范围、通频带及选择性相互之间关系。 3.实验电路中, 若电感量 L=1μH,回路总电容C=220pf (分布电容包括在内),计算回路中心频率f0 三、实验仪器设备 1.双踪示波器 2.扫频仪 3.高频信号发生器 4.高频毫伏表 5.万用表 6.实验板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实验电路见图1-1 (1)按图1-1所示连接电路 (注意接线前先测量+12V电源电压,无误后关断电源再接线)。 图1-1 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原理图 (2)接线后仔细检查,确认无误后接通电源。 2.静态测量 实验电路中选R e=1K 测量各静态工作点,计算并填表1.1 V B,V E是三极管的基极和发射极对地电压。 3.动态研究 (1). 测放大器的动态范围Vi~V0(在谐振点) 选R=10K,R e=1K。把高频信号发生器接到电路输入端,电路输出端接高频毫伏表,选择正常放大区的输 入电压Vi,调节频率f使其为10.7MHz,调节C T使回路谐振,使输出电压幅度为最大。此时调节V i由0.02 伏变到0.8伏,逐点记录V0电压,并填入表1.2(仅供参考)。V i的各点测量值可根据(各自)实测情况来确定。 (2).当R e分别为500Ω、2K时,重复上述过程,将结果填入表1.2。在同一坐标纸上画出I C不同时的动态范围曲线,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电路的基本原理,起振条件,振荡电路设计及电路参数计 算。 2、 通过实验掌握晶体管静态工作点、反馈系数大小、负载变化对起振和振荡幅度的影 响。 3、 研究外界条件(温度、电源电压、负载变化)对振荡器频率稳定度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 1、 熟悉振荡器模块各元件及其作用。 2、 进行LC 振荡器波段工作研究。 3、 研究LC 振荡器中静态工作点、反馈系数以及负载对振荡器的影响。 4、 测试LC 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 三、实验仪器 1、模块 3 1块 2、频率计模块 1块 3、双踪示波器 1台 4、万用表 1块 四、基本原理 实验原理图见下页图1。 将开关S 1的1拨下2拨上, S2全部断开,由晶体管N1和C 3、C 10、C 11、C4、CC1、L1构成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的改进型振荡器——西勒振荡器,电容CCI 可用来改变振荡频率。 ) 14(121 0CC C L f += π 振荡器的频率约为4.5MHz (计算振荡频率可调范围) 振荡电路反馈系数 F= 32.0470 220220 3311≈+=+C C C 振荡器输出通过耦合电容C 5(10P )加到由N2组成的射极跟随器的输入端,因C 5容量很小,再加上射随器的输入阻抗很高,可以减小负载对振荡器的影响。射随器输出信号经

N3调谐放大,再经变压器耦合从P1输出。 图1 正弦波振荡器(4.5MHz ) 五、实验步骤 1、根据图1在实验板上找到振荡器各零件的位置并熟悉各元件的作用。 2、研究振荡器静态工作点对振荡幅度的影响。 (1)将开关S1拨为“01”,S2拨为“00”,构成LC 振荡器。 (2)改变上偏置电位器W1,记下N1发射极电流I eo (=11 R V e ,R11=1K)(将万用表红 表笔接TP2,黑表笔接地测量V e ),并用示波测量对应点TP4的振荡幅度V P-P ,填于表1中,分析输出振荡电压和振荡管静态工作点的关系,测量值记于表2中。 3、测量振荡器输出频率范围 将频率计接于P1处,改变CC1,用示波器从TP8观察波形及输出频率的变化情况,记录最高频率和最低频率填于表3中。 六、实验结果 1、步骤2振荡幅度V P-P 见表1.

中北大学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中北大学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时间: 实验一低电平振幅调制器(利用乘法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集成模拟乘法器实现全载波调幅和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的方法与 过程,并研究已调波与二输入信号的关系。 2.掌握测量调幅系数的方法。 3.通过实验中波形的变换,学会分析实验现象。 二、预习要求 1.预习幅度调制器有关知识。 2.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原理及内容,分析实验电路中用1496乘 法器调制的工作原理,并分析计算各引出脚的直流电压。 3.分析全载波调幅及抑制载波调幅信号特点,并画出其频谱图。 三、实验仪器设备 1.双踪示波器。 2.SP1461型高频信号发生器。 3.万用表。 4.TPE-GP4高频综合实验箱(实 验区域:乘法器调幅电路) 四、实验电路说明 图 幅度调制就是载波的振幅受 调制信号的控制作周期性的变化。 变化的周期与调制信号周期相同。 即振幅变化与调制信 号的振幅成正比。通常称高频信号为载波5-1 1496芯片内部电路图 信号,低频信号为调制信号,调幅器即为 产生调幅信号的装置。 本实验采用集成模拟乘法器1496来构成调幅器,图5-1为1496芯片内部电路图,它是一个四象限模拟乘法器的基本电路,电路采用了两组差动对由V1-V4组成,以反极性方式相连接,而且两组差分对的恒流源又组成一对差分电路,即V5与V6,因此恒流源的控制电压可正可负,以此实现了四象限工作。D、V7、V8为差动放大器V5、V6的恒流源。进行调幅时,载波信号加在V1-V4的输入端,即引脚的⑧、⑩之间;调制信号加在差动放大器V5、V6的输入端,即引脚的①、④之间,②、③脚外接 1KΩ电阻,以扩大调制信号动态范围,已调制信号取自双差动放大器的两集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教学大纲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教学大纲 一、面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二、实验总学时:18学时(必做实验7个,共14学时,余下3学时可根据教学进度情况,选择余下10个实验项目进行),不独立开课,占总成绩30% 三、实验中心(室):电子信息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四、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高频电子线路的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方法,掌握高频电子线路的性能指标的测量方法和测试技术,初步建立电子系统的概念。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五、实验项目 实验项目一 实验名称:小信号调谐放大器 实验目的:掌握谐振放大器电压增益、通频带、选择性的定义、测试及计算,掌握信号源内阻及负载对谐振回路的影响,了解放大器的动态范围及 测试方法。 实验类型:验证实验学时:2学时每组人数:1人 实验内容及方法:通过实物实验和仿真实验,观察和测量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单元电路相关参数。 实验仪器设备: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实验板、示波器、高频信号发生器、扫频仪、交流毫伏表、直流稳压电源、万用表、计算机、Electronics Workbench Multisim电子电路仿真软件、LabVIEW软件。 *实验项目二 实验名称:集中选频放大器 实验目的:了解集中选频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实验类型:验证实验学时:2学时每组人数:1人 实验内容及方法:通过实物实验和仿真实验,观察和测量集中选频放大器单元电路相关参数。 实验仪器设备:集中选频放大器实验板、示波器、高频信号发生器、交流毫伏表、直流稳压电源、万用表、计算机、Electronics Workbench Multisim 电子电路仿真软件、LabVIEW软件等。

电信系-高频电子线路实验

实验1 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 —、实验准备 1.做本实验时应具备的知识点: ●放大器静态工作点 ●LC并联谐振回路 ●单调谐放大器幅频特性 二、实验目的 1.熟悉电子元器件和高频电子线路实验系统; 2.掌握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3. 熟悉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测量方法; 4.熟悉放大器静态工作点和集电极负载对单调谐放大器幅频特性(包括电压增益、通频带、Q值)的影响; 5.掌握测量放大器幅频特性的方法。 三、实验内容 1.用万用表测量晶体管各点(对地)电压VB、VE、VC,并计算放大器静态工作点; 2.用示波器测量单调谐放大器的幅频特性; 3.用扫频仪观察静态工作点对单调谐放大器幅频特性的影响; 4.用扫频仪观察集电极负载对单调谐放大器幅频特性的影响。 四、基本原理 1.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原理 小信号谐振放大器是通信接收机的前端电路,主要用于高频小信号或微弱信号的线性放大和选频。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原理电路如图1-1所示。图中,R B1、R B2、R E用以保证晶体管工作于放大区域,从而放大器工作于甲类。C E是R E的旁路电容,C B、C C是输入、输出耦

晶体管集电极电阻对回路Q值的影响,采用了部分回路接入方式。 图1-1 单调谐回路放大器原理电路

图1-2 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实验电路图 2

2.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实验电路 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实验电路如图1-2所示。其基本部分与图1-1相同。图中,1C2用来调谐,1K02用以改变集电极电阻,以观察集电极负载变化对谐振回路(包括电压增益、带宽、Q值)的影响。1W01用以改变基极偏置电压,以观察放大器静态工作点变化对谐振回路(包括电压增益、带宽、Q值)的影响。1Q02为射极跟随器,主要用于提高带负载能力。 五、实验步骤 1.实验准备 (1)插装好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模块,接通实验箱上电源开关,按下模块上开关1K01。 (2)接通电源,此时电源指示灯亮。 2.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幅频特性测量 测量幅频特性通常有两种方法,即扫频法和点测法。扫频法简单直观,可直接观察到单调谐放大特性曲线,但需要扫频仪。本实验采用点测法,即保持输入信号幅度不变,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测出与频率相对应的单调谐回路揩振放大器的输出电压幅度,然后画出频率与幅度的关系曲线,该曲线即为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的幅频特性。步骤如下:(1)1K02置“off“位,即断开集电极电阻1R3,调整1W01使1Q01的基极直流电压为2.5V左右,这样放大器工作于放大状态。高频信号源输出连接到单调谐放大器的输入端(1P01)。示波器CH1接放大器的输入端1TP01,示波器CH2接单调谐放大器的输出端1TP02,调整高频信号源频率为6.3MHZ (用频率计测量),高频信号源输出幅度(峰——峰值)为200mv (示波器CH1监测)。调整单调谐放大器的电容1C2,使放大器的输出为最大值(示波器CH2监测)。此时回路谐振于6.3MHZ。比较此时输入输出幅度大小,并算出放大倍数。 (2)按照表1-2改变高频信号源的频率(用频率计测量),保持高频信号源输出幅度为200mv(示波器CH1监视),从示波器CH2上读出与频率相对应的单调谐放大器的电压幅值,并把数据填入表1-2。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合集

实验名称: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系别:计算机系年级:2015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学号: 姓名: 成绩: 任课教师: 2015年月日

实验一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2、掌握谐振放大器电压增益、通频带、选择性的定义、测试及计算; 3、了解高频小信号放大器动态围的测试方法; 二、主要仪器设备 在计算机上用仿真软件模拟现实的效果, 通过采用仿真技术,虚拟构建一个直观、可视化的2D、3D 实验环境,从而达到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的虚拟仿真以及对现实实验的操作,为处于不同时间、空间的实验者提供虚拟仿真的实验环境,使学习者仿佛置身其中,对仪器、设备、容等实验项目进行互动操作和练习。 二、实验原理 二、实验步骤

1、绘制电路 利用Mulisim软件绘制如图1-1所示的单调谐高频小信号实验电路。 图1-1 单调谐高频小信号实验电路 2、用示波器观察输入和输出波形; 输入波形:

输出波形: 3、利用软件中的波特测试仪观察通频带。

5.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根据电路中选频网络参数值,计算该电路的谐振频率ωp ; s rad CL w p /936.210 58010 2001 16 12 =???= = -- 通过仿真,观察示波器中的输入输出波形,计算电压增益A v0。 ,708.356uV V I = ,544.1mV V O = === 357 .0544 .10I O v V V A 4.325 4、改变信号源的频率(信号源幅值不变),通过示波器或着万用表测量输出电压的有效值,计算出输出电压的振幅值,完成下列表,并汇出f~A v 相应的图,根据图粗略计算出通频带。 f 0(KHz ) 65 75 165 265 365 465 1065 1665 226 5 2865 3465 4065 U 0 (mv) 0.97 7 1.064 1.39 2 1.48 3 1.528 1.54 8 1.45 7 1.28 2 1.09 5 0479 0.84 0 0.74 7 A V 2.73 6 2.974 3.89 9 4.154 4.280 4.33 6 4.08 1 3.59 1 3.06 7 1.34 1 2.35 2 2.09 2 (5)在电路的输入端加入谐振频率的2、4、6次谐波,通过示波器观察图形,体会该电路的选频作用。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报告合集包解析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报告合集包 姓名:薛超 学号:1111431168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指导老师:钟读贤 2013年6月

目录 第一部分 实验1 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3实验2 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11实验3 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17实验4 石英晶体振荡器....................28实验5 晶体三极管混频实验....................32实验6 集成乘法器混频器实验....................37实验7 中频放大器.........................42实验8 集成乘法器幅度调制电路....................45实验9 振幅解调器(包络检波、同步检波)..............56实验10 高频功率放大与发射实验....................65实验11 变容二极管调频器....................74实验12 电容耦合回路相位鉴频器....................78实验13 锁相环频率调制器.........................81实验14 锁相环鉴频器.........................88实验15 自动增益控制(AGC)....................92实验16 发送部分联试实验....................96实验17 接收部分联试实验....................98实验18 发射与接收完整系统的联调....................100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

实验一低电平振幅调制器(利用乘法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集成模拟乘法器实现全载波调幅和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的方法与 过程,并研究已调波与二输入信号的关系。 2.掌握测量调幅系数的方法。 3.通过实验中波形的变换,学会分析实验现象。 二、预习要求 1.预习幅度调制器有关知识。 2.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原理及内容,分析实验电路中用1496乘 法器调制的工作原理,并分析计算各引出脚的直流电压。 3.分析全载波调幅及抑制载波调幅信号特点,并画出其频谱图。 三、实验仪器设备 1.双踪示波器。 2.SP1461型高频信号发生器。 3.万用表。 4.TPE-GP4高频综合实验箱(实 验区域:乘法器调幅电路) 四、实验电路说明 图 幅度调制就是载波的振幅受 调制信号的控制作周期性的变化。 变化的周期与调制信号周期相同。 即振幅变化与调制信 号的振幅成正比。通常称高频信号为载波图1 1496芯片内部电路图 信号,低频信号为调制信号,调幅器即为 产生调幅信号的装置。 本实验采用集成模拟乘法器1496来构成调幅器,图1为1496芯片内部电路图,它是一个四象限模拟乘法器的基本电路,电路采用了两组差动对由V1-V4组成,以反极性方式相连接,而且两组差分对的恒流源又组成一对差分电路,即V5与V6,因此恒流源的控制电压可正可负,以此实现了四象限工作。

D、V7、V8为差动放大器V5、V6的恒流源。进行调幅时,载波信号加在V1-V4 的输入端,即引脚的⑧、⑩之间;调制信号加在差动放大器V5、V6的输入端,即引脚的①、④之间,②、③脚外接 1KΩ电阻,以扩大调制信号动态范围,已调制信号取自双差动放大器的两集电极(即引出脚⑹、⑿之间)输出。 用1496集成电路构成的调幅器电路图如图2所示,图中R P5002用来调节引出脚①、④之间的平衡,R P5001用来调节⑧、⑩脚之间的平衡,三极管V5001为射极跟随器,以提高调幅器带负载的能力。 五、实验内容及步骤 实验电路见图2 构成的调幅器 1.直流调制特性的测量 1)载波输入端平衡调节:在调制信号输入端P5002加入峰值为100mv, 频率为1KHz的正弦信号,调节Rp5001电位器使输出端信号最小,然 后去掉输入信号。 2)在载波输入端P5001加峰值为10mv,频率为100KHz的正弦信号,用 万用表测量A、B之间的电压V AB,用示波器观察OUT输出端的波形,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指导书高频电子线路实验箱简介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箱简介 THCGP-1型 仪器介绍 ●信号源: 本实验箱提供的信号源由高频信号源和音频信号源两部分组成,两种信号源的参数如下: 1)高频信号源输出频率范围:0.4MHz~45MHz(连续可调); 频率稳定度:10E–4;输出波形:正弦波; 输出幅度:1Vp-p 输出阻抗:75?。 2)低频信号源: 输出频率范围:0.2kHz~20 kHz(连续可调); 频率稳定度:10E–4;输出波形:正弦波、方波、三角波; 输出幅度:5Vp-p;输出阻抗:100Ω。 信号源面板如图所示 使用时,首先按下“POWER”按钮,电源指示灯亮。 高频信号源的输出为RF1、RF2,频率调节步进有四个档位:1kHz、20kHz、500kHz、1MHz档。 按频率调节选择按钮可在各档位间切换,为1kHz、20kHz、500kHz档时相对应的LED

亮,当三灯齐亮时,即为1MHz档。旋转高频频率调节旋钮可以改变输出高频信号的频率。另外可通过调节高频信号幅度旋钮来改变高频信号的输出幅度。 音频信号源可以同时输出正弦波、三角波、方波三种波形,各波形的频率调节共用一个频率调节旋钮,共有2个档位:2kHz、20kHz档。按频率档位选择可在两个档位间切换,并且相应的指示灯亮。调节音频信号频率调节旋钮可以改变信号的频率。分别改变三种波形的幅度调节旋钮可以调节输出的幅度。 本信号源有内调制功能,“FM”按钮按下时,对应上方的指示灯亮,在RF1和RF2输出调频波,RF2可以外接频率计显示输出频率。调频波的音频信号为正弦波,载波为信号源内的高频信号。改变“FM频偏”旋钮调节输出的调频信号的调制指数。按下“AM”按钮时,RF1、RF2输出为调幅波,同样可以在RF2端接频率计观测输出频率。调节“AM调幅度”可以改变调幅波的幅度。面板下方为5个射频线插座。“RF1”和“RF2”插孔为400kHz ——45MHz的正弦波输出信号,在做实验时将RF1作为信号输出,RF2接配套的频率计观测频率。另外3个射频线插座为音频信号3种波形的输出:正弦波、三角波、方波,频率范围为0.2k至20kHz。 ●等精度频率计 (1)等精度频率计面板示意图: (2)等精度频率计参数如下: 频率测量范围:20Hz——100MHz 输入电平范围:100mV——5V 测量误差:5×10-5±1个字 输入阻抗:1MΩ//40pF (3)使用说明: 频率显示窗口由五位数码管组成,在整个频率测量范围内都显示5位有效位数。按下‘电源’开关,电源指示灯亮,此时频率显示窗口的五位数码管全显示8.,且三档频率指示灯同时亮,约两秒后五位数码全显示0,再进入测量状态。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河北联合大学轻工学院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双调频回路谐振放大器成绩: 姓名:秦超班级:09电科1 组数:200915420132 设备编号:日期:2011.11.30 指导老师:安老师 批阅老师: 年日

实验2 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 —、实验准备 1.做本实验时应具备的知识点: ●双调谐回路 ●电容耦合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 ●放大器动态范围 2.做本实验时所用到的仪器: ●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模块 ●双踪示波器 ●万用表 ●频率计 ●高频信号源 二、实验目的 1.熟悉电子元器件和高频电子线路实验系统; 2.熟悉耦合电容对双调谐回路放大器幅频特性的影响; 3.了解放大器动态范围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1.采用点测法测量双调谐放大器的幅 频特性; 2.用示波器观察耦合电容对双调谐回 路放大器幅频特性的影响; 3.用示波器观察放大器动态范围。

四、基本原理 1.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原理 顾名思义,双调谐回路是指有两个调谐回路:一个靠近“信源”端(如晶体管输出端),称为初级;另一个靠近“负载”端(如下级输入端),称为次级。两者之间,可采用互感耦合,或电容耦合。与单调谐回路相比,双调谐回路的矩形系数较小,即:它的谐振特性曲线更接近于矩形。电容耦合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原理图如图2-1所示。 与图1-1相比,两者都采用了分压偏置电路,放大器均工作于甲类,但图2-1中有两个谐振回路:L1、C1组成了初级回路,L2、C2组成了次级回路;两者之间并无互感耦合(必要时,可分别对L1、L2加以屏蔽),而是由电容C3进行耦合,故称为电容耦合。 2.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实验电路 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实验电路如图2-2所示,其基本部分与图2-1相同。图中,2C04、2C11用来对初、次级回路调谐,2K02用以改变耦合电容数值,以改变耦合程度。2K01用以改变集电极负载。2K03用来改变放大器输入信号,当2K03往上拨时,放大器输入信号为来自天线上的信号,2K03往下拨时放大器的输入信号为直接送入。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振幅调制讲义

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信息13-1 学号201310 姓名0 指导教师孙颖

实验名称 振幅调制专业班级 信息13-1 学号 20131010姓名 0 成绩 实验五 振幅调制(集成乘法器幅度调制电路) 5-1 振荡调制的基本工作原理 根据电磁波理论知道,只有频率较高的振荡才能被天线有效地辐射。但是人的讲话声音量变换为相应的电信号的频率较低,不适用于直接从天线上辐射,因此,为了传递信息,就必须将要传递的信息“记载”到高频振荡上去。这一“记载”过程称为调制,调制后的高频振荡称为已调波,未调制的高频振荡称为载波。需要“记载”的信息称为调制信号。 调制过程是用被传递的低频信号,使高频输出信号的参数(幅度,频率,相位)相应于低频信号变化而变化,从而实现低频信号搬移到高频信号段,被高频信号携带传播的目的,完成调制过程的装置叫调制器。 调制器和解调器必须由非线性元件构成,他们可以是二极管或者三极管。近年来集成电路在模拟通信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调制器,解调器都可以用模拟乘法器来实现。 一.振幅调制和调幅波 振幅调制就是用低频调制信息去控制高频载波信号的振幅,使载波的信号的振幅,使载波的振幅随调制信号成正比地变化。经过振幅调制的高频载波称为振幅调制波(简称调幅波)。调幅波有普通调幅波(AM ,)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幅波(DSB )和抑制载波的单边带调幅波(SSB )三种。 1普通调幅波(AM ) (1)调幅波的表达式,波形 设调制信号为单一频率的余弦波: Ft U t U t u m m π2cos cos )(ΩΩΩ=Ω= 载波信号为 t f U t w U t u c cm c cm c π2cos cos )(== 为了简化分析,设两者波形的初相角均为零,因为调幅波的振幅和调制信号成正比,由此可得调幅波的振幅为 T U k U t U m a cm AM Ω+=Ωcos )( … … …… …… …… …………… …装 …… …… …… …… ……… …… …… 订… …… … …… …… …… …… …… ……线……………………… ………………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班级:09050841 姓名: 学号:0905084139 2011 年 12 月 18日 实验一低电平振幅调制器(利用乘法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集成模拟乘法器实现全载波调幅和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的方法与 过程,并研究已调波与二输入信号的关系。 2.掌握测量调幅系数的方法。 3.通过实验中波形的变换,学会分析实验现象。 二、预习要求 1.预习幅度调制器有关知识。 2.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原理及内容,分析实验电路中用1496乘 法器调制的工作原理,并分析计算各引出脚的直流电压。 3.分析全载波调幅及抑制载波调幅信号特点,并画出其频谱图。 三、实验仪器设备 1.双踪示波器。 2.SP1461型高频信号发生器。 3.万用表。 4.TPE-GP4高频综合实验箱(实 验区域:乘法器调幅电路) 四、实验电路说明 图 幅度调制就是载波的振幅受 调制信号的控制作周期性的变化。 变化的周期与调制信号周期相同。 即振幅变化与调制信 号的振幅成正比。通常称高频信号为载波5-1 1496芯片内部电路图 信号,低频信号为调制信号,调幅器即为 产生调幅信号的装置。 本实验采用集成模拟乘法器1496来构成调幅器,图5-1为1496芯片内部电路图,它是一个四象限模拟乘法器的基本电路,电路采用了两组差动对由V1-V4组成,以反极性方式相连接,而且两组差分对的恒流源又组成一对差分电路,即V5与V6,因此恒流源的控制电压可正可负,以此实现了四象限工作。D、V7、V8为差动放大器V5、V6的恒流源。进行调幅时,载波信号加在V1-V4的输入端,即引脚的⑧、⑩之间;调制信号加在差动放大器V5、V6的输入端,即引脚的①、④之间,②、③脚外接 1KΩ电阻,以扩大调制信号动态范围,已调制信号取自双差动放大器的两集电极(即引出脚⑹、⑿之间)输出。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

实验一 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2. 掌握谐振放大器电压增益, 通频带, 选择性的定义, 测试及计算方法. 二. 实验内容 1. 测量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在谐振点的电压增益; 2. 测量放大器的频率特性曲线; 3. 分析放大器的通频带与矩形系数. 三. 实验器材 1. 高频信号发生器……………………………………………1 台 2. 示波器………………………………………………………1 台 3.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箱以及小信号谐振放大器实验模块....1 套 4. 导线…………………………………………………………4 根. 四. 实验基本原理 1. 单级单调谐放大器 图1-1 单级单调谐放大器实验原理图 实验原理图如图1-1所示, 本实验的输入信号由高频信号源提供. 信号从TP5处输入, 从TT2处输出. 调节电位器W3可改变三极管Q2的静态工作点, 调节可调电容CC2和中周T2可改变谐振回路的幅频特性. 五. 实验步骤 1, 计算选频回路的谐振频率范围 若谐振回路的电感量为1.8uH ~2.4uH, 回路总电容为105 pF ~125pF(分布电容包括在内) , 根据公式 LC f π21= , 按照 L=2uH, C=110pF 估算谐振回路谐振频率0f 的范围.(注:由于反复调节磁芯或者可变电 容容易导致器件失效, 故实测时不用调节可调器件) 2, 单级单调谐放大器 (1) 连接实验电路 在主板上正确插好小信号放大器模块, 开关 K1, K2, K3, K5 向左拨, 主板 GND 接模块 GND,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报告37349

实验一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1.1 实验目的 1、 掌握高频小信号谐振电压放大器的电路组成与基本工作原理。 2、 熟悉谐振回路的调谐方法及测试方法。 3、 掌握高频谐振放大器处于谐振时各项主要技术指标意义及测试技能。 1.2、实验内容 1.2.1 单调谐高频小信号放大器仿真 1、根据电路中选频网络参数值,计算该电路的谐振频率ωp 。 MHz CL w p 936.210 58010 2001 16 12 =???= = --

2、通过仿真,观察示波器中的输入输出波形,计算电压增益A v0。 ,708.356uV V I = ,544.1mV V O = 电压增益=== 357 .0544 .10I O v V V A 4.325 3、利用软件中的波特图仪观察通频带,并计算矩形系数。 波特图如下: 4、改变信号源的频率(信号源幅值不变),通过示波器或着万用表测量输出电压的有效值,计算出输出电压的振幅值,完成下列表,并汇出f~A v 相应的图,

根据图粗略计算出通频带。 f (KH z) 65 75 165 265 365 465 1065 1665 2265 2865 3465 4065 U 0 (mv) 0.97 7 1.06 4 1.39 2 1.48 3 1.52 8 1.54 8 1.45 7 1.28 2 1.09 5 0.47 9 0.84 0.74 7 A V 2.73 6 2.97 4 3.89 9 4.15 4 4.28 4.33 6 4.08 1 3.59 1 3.06 7 1.34 1 2.35 2 2.09 2 BW0.7=6.372MHz-33.401kHz 5、在电路的输入端加入谐振频率的2、4、6次谐波,通过示波器观察图形,体会该电路的选频作用。 1.2.2 双调谐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指导书(精)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指导书 吴琼编 沈阳大学信息学院 目录 实验一:高频电子仪器使用练习 2 实验二: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及通频带展宽实验 实验三:幅度调制器实验9 实验四:小功率功率调频发射、接收实验13 课程编号:11271141 课程类别:学科必修 适用层次:本科适用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课程总学时:64 适用学期:第5学期 实验学时:16 开设实验项目数:4 撰写人:吴琼审核人:张明教学院长:范立南 实验一:高频电子仪器使用练习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了解高频信号发生器基本结构及用途,学习该仪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及说明 本系统由实验箱和外接实验模块两部分组成,其中外接模块采用插拔式结构设计,便于功能的扩展。实验箱带有一个0Hz~120KHz的低频信号源、一个 20KHz~10MHz的高频信号源、一个音频接口单元。实验箱可使用自带电源,也可通过右上角的4针电源接口从外部引入。高频电路单元采用模块式设计,将有关联的

单元电路放在一个模块内。高频模块可插在实验箱的4个固定孔上,配合高、低频信号源和频率计即可进行高频电路实验。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 1、电源接口 测试实验箱提供的五组电源(-8V、+5V、-5V、-12V、+12V输出。当电源正常时,各组电源对应的指示灯均被点亮。用万用表测量各输出点的电压值,与电源标准值相对照,填表1-1 2、低频信号源 本实验箱采用集成函数发生器ICL8038产生正弦波、方波和三角波,频率为 0Hz—120KHz连续可调。输出信号的幅度从0V到5V连续可调。“占空比调节”旋钮可调节输出信号的占空比,“失真度调节”旋钮可调整正弦波的失真度。使用时先选择波形,然后将“频率选择”开关打到合适的档位,通过“频率调节”旋钮依据频率计示数调出表1-2所示波形数据。通过“幅度调节”旋钮依据示波器输出波形调节输出幅值与表中对应。调解占空比与失真度使示波器输出标准波形。 表1-2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一 谐振电路与选频电路 一、LC 谐振电路 LC 谐振电路是是高频电子线路中常用的无源电路。其相关的知识内容是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的重要概念。LC 谐振电路包括LC 串联谐振电路与LC 并联谐振电路两种。 (1)LC 串联谐振电路 ?谐振条件: 01 00=- C L ωω, LC 10=ω ?串联谐振回路的选择性 2 2 0020 11)(11 ξω ω ωω+≈ -+== Q I I S ,ξωωωω?arctg Q arctg -≈--=)]( [000,)2(0f f Q ?=ξ ?串联回路的谐振曲线

◆串联谐振回路的参数和公式 1)谐振电流 R V I S =0, 谐振阻抗 R Z = 2)谐振频率 LC 10= ω,LC f π210= 3)特性阻抗 C L C L = = =001ωωρ 4)品质因数 R C R L R Q 000/1ωωρ == = 5)通频带BW 0.7 我们将由S 值从最大值下降到其2/1时,对应的频率范围定义为谐振回路的通频带BW 0.7。 0 07.0Q f BW =

◆对于串联谐振回路,当Vs恒定时, 2 2 2 2 2 2 ) ( 1 ) ( ) /1 ( ) /1( ) /1 ( ) /1( ω ω ω ω ω ω ω ω ω ω ω ω - + = - + = - + = Q Q C L R C C L R I C I V V S C 当 ω ω=时,Vc出现最大峰值。且 Q V V S C=。依据这个原理,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测量LC 串联谐振电路的Q值。 ◆实验电路如下图所示: ◆实验操作步骤:1)将函数发生器打开,调出频率f=10MHz、输出电压100mV的正弦波信号,作为Vs加入到LC串联谐振电路上。2)用示波器观察Vs和V1、V2的波形。测量其电压大小。3)改变正弦波信号频率的f,同时观察电容电压V2出现峰值时为串联谐振发生。4)记录测量数据,计算Q值大小。5)依据计算的Q值,计算电感中电阻R的大小。 表1 LC串联谐振电路实测数据 谐振频率f(MHz) 谐振时的Vs(mV) 谐振时的V 2 (mV) 谐振时的V 1 (mV) ◆计算结果: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指导书x4S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 指导书 太原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2015/12

目录 第1章概述 (1) 1.1课程设计的目的 (1) 1.2课程设计的任务 (1) 第2章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1) 第3章课程设计题目及要求 (2) 3.1基本要求 (2) 3.2设计条件 (2) 3.3设计题目、技术指标与要求 (3) 第4章课程设计考核与成绩评定 (5) 4.1课程设计说明书与图纸要求 (5) 4.2课程设计结果 (5) 4.3考核主要内容及评分标准 (5) 第5章主要参考书 (6)

第1章概述 课程设计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它与实验、生产实习、毕业设计构成实践性教学体系。由此规定了课程设计应具备如下三个性质:(1)教学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针对高频电子线路课程学习工程设计;(2)实践性:课程设计包括电路设计、仿真与调试等实践内容;(3)能动性:课程设计以学生为主体,要求学生亲自动手设计电路,教师仅起指导作用,主要任务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对课程设计完成起决定性作用。该实践性教学体系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是工程设计实践的初步训练,为毕业设计打基础。 1.1课程设计的目的 1、帮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设计高频电路的单元电路有;并使学生巩固和加强已学理论知识,掌握高频电子电路分析与设计基本步骤。 2、掌握常用元器件的检测、识别方法及常用电子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3、掌握高频电路设计、仿真与制作流程。 4、培养一定的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能通过独立思考、查阅有关资料,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对调试中出现的故障,能通过独立分析,找到故障发生原因及排除办法。 5、通过典型电路的设计与仿真,加深对基本原理的了解,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1.2课程设计的任务 通过学习和掌握高频电路设计和仿真软件的基础上,按要求设计一个模块电路,软件仿真,并搭建电路进行实验验证。 第2章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1、串、并联谐振回路及耦合回路的设计与仿真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 3

实验报告 课程:高频电子线路 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电子与信息工程班级:电信17-1 班 姓名:XXX XXX XXX 学号:XX XX 指导教师:李海军

实验项目名称: LC 正弦波振荡电路实验 实验日期: 11月12日 实验概述: 【实验目的及实验设备】 1、实验目的: (1)进一步学习掌握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相关理论; (2)掌握电容三点式LC 振荡电路的基本原理,熟悉其各元件功能,熟悉静态工作点、耦合电容、反馈系数等对振荡幅度和频率的影响。 2、实验设备及仪器名称: (1)LC 、晶体正弦波振荡电路实验板 (2)20MH 双踪示波器 (3)万用表 3、实验原理 LC振荡器实质上是满足振荡条件的正反馈放大器。LC振荡器是指振荡回路是由LC元件组成的。从交流等效电路可知:由LC振荡回路引出三个端子,分别接振荡管的三个电极,而构成反馈式自激振荡器,因而又称为三点式振荡器。如果反馈电压取自分压电感,则称为电感反馈LC振荡器或电感三点式振荡器;如果反馈电压取自分压电容,则称为电容反馈LC振荡器或电容三点式振荡器。 在几种基本高频振荡回路中,电容反馈LC振荡器具有较好的振荡波形和稳定度,电路形式简单,适于在较高的频段工作,尤其是以晶体管极间分布电容构成反馈支路时其振荡频率可高达几百MHZ~GHZ。 普通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的振荡频率不仅与谐振回路的LC 元件的值有关,而且还与晶体管的输入电容i C 以及输出电容o C 有关。当工作环境改变或更换管子时,振荡频率及其稳定性就要受到影响。为减小i C 、o C 的影响,提高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提出了改进型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串联改进型克拉泼电路、并联改进型西勒电路,分别如图4-1和4-2所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