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详解

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详解

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详解
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详解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X号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不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制定本准则。第二条本准则适用于注册会计师执行财务报表审计业务。

第三条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以足以识不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第四条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是必要程序,特不是为注册会计师在下列关键环节作出职业推断提供重要基础:

(一)确定重要性水平,并随着审计工作的进程评估对重要性水平的推断是否仍然适当;

(二)考虑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是否恰当,以及财务报表的列报与披露是否适当;

(三)识不需要特不考虑的领域,包括关联方交易、治理层运用持续经营假设的合理性,或交易是否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等;(四)确定在实施分析程序时所使用的预期值;

(五)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同意的低水平;

(六)评价所猎取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

第五条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是一个连续和动态地收集、更新与分析信息的过程,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的始终。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职业推断确定需要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程度。

第二章风险评估程序、信息来源以及项目组内部的讨论

第一节风险评估程序和信息来源

第六条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下列风险评估程序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一)询问被审计单位治理层和内部其他相关人员;

(二)分析程序;

(三)观看和检查。

第七条注册会计师除了询问治理层和对财务报告负有责任的人员外,还应当考虑询问内部审计人员、采购人员、生产人员、销售人员等其他人员,并考虑询问不同级不的职员,以猎取对识不重大错报风险有用的信息。

第八条注册会计师实施分析程序有助于识不异常的交易或事项,以及对财务报表和审计产生阻碍的金额、比率和趋势。在实施分析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应当预期可能存在的合理关系,并与被审计单位记录的金额、依据记录金额计算的比率或趋势相比较;假如发觉异常或未预期到的关系,注册会计师应当在识不重大错报风险时考虑这些比较结果。假如使用了高度汇总的数据,实施分析程序的结果仅可能初步显示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将分析结果连同识不重大错报风险时猎取的其他信息一并考虑。

第九条观看和检查程序能够印证对治理层和其他相关人员的询问结果,并可提供有关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信息,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下列观看和检查程序:

(一)观看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

(二)检查文件、记录和内部操纵手册;

(三)阅读由治理层和治理层编制的报告;

(四)实地察看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场所和设备;

(五)追踪交易在财务报告信息系统中的处理过程(穿行测试)。

第十条假如依照职业推断认为从被审计单位外部猎取的信息有助于识不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其他审计程序猎取这些信息。

第十一条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在承接客户或续约过程中猎取的信息,以及向被审计单位提供其他服务所获得的经验是否有助于识不重大错报风险。

第十二条关于连续审计业务,假如拟利用在往常期间猎取的信息,注册会计师应当确定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是否已发生变化,以及该变化是否可能阻碍往常期间信息在本期审计中的相关性。

第二节项目组内部的讨论

第十三条注册会计师应当组织项目组成员对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进行讨论,并运用职业推断确定讨论的目标、内容、人员、时刻和方式。

第十四条项目组通过讨论能够使成员更好地了解在各自负责的领域中,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财务报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并了解各自实施审计程序的结果如何阻碍审计的其他方面,包括对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刻和范围的阻碍。

第十五条项目组应当讨论被审计单位面临的经营风险、财务报表容易发生错报的领域以及发生错报的方式,特不是由于舞弊导致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第十六条项目组的关键成员应当参与讨论。假如项目组需要拥有信息技术或其他专门技能的专家,这些专家也应参与讨论。第十七条项目组应当依照审计的具体情况,在整个审计过程中持续:)有关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可能性的信息。

第十八条项目组在讨论时应当强调在整个审计过程中保持职业怀疑态度,警惕可能发生重大错报的迹象,并对这些迹象进行严格追踪。

第三章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第一节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内容

第十九条注册会计师应当从下列方面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一)行业状况、法律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

(二)被审计单位的性质;

(三)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

(四)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

(五)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

(六)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操纵。注册会计师应当按照本章第一节至第五节的规定了解前款第(一)至第(五)项,按照第四章的规定了解前款第(六)项。在针对本条第一款各项确定风险评估程序的性质、时刻和范围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审计业务

的具体情况和相关审计经验。注册会计师还应当识不本条第一款各项与往常期间相比发生的重大变化。

第二节行业状况、法律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

第二十条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状况,包括但不限于:

(一)所在行业的市场供求与竞争;

(二)生产经营的季节性和周期性;

(三)产品生产技术的变化;

(四)能源供应与成本;

(五)行业的关键指标和统计数据。

第二十一条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所处的法律与监管环境,包括但不限于:

(一)适用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行业特定惯例;

(二)对经营活动产生重大阻碍的法律法规及监管活动;(三)对开展业务产生重大阻碍的政府政策,包括货币、财政、税收和贸易等政策;

(四)与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和所从事经营活动相关的环保要求。

第二十二条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阻碍被审计单位经营的其他外部因素,包括但不限于:

(一)宏观经济的景气度;

(二)利率和资金供求状况;

(三)通货膨胀水平及币值变动。

第二十三条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被审计单位所在行业的业务性质或监管程度是否可能导致特定的重大错报风险,考虑项目组是否配备了具有相关知识和经验的成员。

第三节被审计单位的性质

第二十四条注册会计师应当要紧从下列方面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性质:

(一)所有权结构;

(二)治理结构;

(三)组织结构;

(四)经营活动;

(五)投资活动;

(六)筹资活动。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性质有助于注册会计师理解预期在财务报表

中反映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与披露。

第二十五条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所有权结构以及所有者与其他人员或主体之间的关系,考虑关联方关系是否差不多得到识不,以及关联方交易是否得到恰当核算。

第二十六条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治理结构,考虑治理层是否能够在独立于治理层的情况下对被审计单位事务(包括财务报告)做出客观推断。

第二十七条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组织结构,考虑可能产生的财务报表合并、商誉摊销和减值、权益法运用以及专门目的实体核算等问题。

第二十八条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包括

但不限于:

(一)主营业务的性质;

(二)与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相关的市场信息;

(三)业务的开展情况;

(四)联合经营与业务外包;

(五)从事电子商务的情况;

(六)地区与行业分布;

(七)生产设施、仓库的地理位置及办公地点;

(八)关键客户;

(九)重要供应商;

(十)劳动用工情况;

(十一)研究与开发活动及其支出;

(十二)关联方交易。

第二十九条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投资活动,包括但不限于:

(一)近期拟实施或已实施的并购活动与资产处置情况;(二)证券投资、托付贷款的发生与处置;

(三)资本性投资活动,包括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投资,以及近期或打算发生的变动;

(四)不纳入合并范围的股权投资。

第三十条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筹资活动,包括但不限于:

(一)债务结构,包括债务协议、与债务相关的限制性条款、担保情况及表外融资;

(二)固定资产的租赁;

(三)关联方融资;

(四)出资人的情况;

(五)衍生金融工具的运用。

第四节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

第三十一条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是否符合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是否符合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

第三十二条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是否适当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关注下列重要事项:

(一)重要项目的会计政策和行业惯例;

(二)重大和异常交易的会计核算方法;

(三)在缺乏权威性标准或共识的领域或新领域,采纳重要会计政策产生的阻碍;

(四)被审计单位会计政策的变更;

(五)被审计单位何时采纳以及如何采纳新颁布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

第三十三条假如被审计单位变更了重要的会计政策,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变更的缘故及其适当性,并考虑是否符合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

第三十四条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被审计单位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要求恰当地进行了列报,并披露了重要事项。

第五节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

第三十五条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目标和战略,以及可能导致财务报表重大错报的相关经营风险。

第三十六条经营风险源于对被审计单位实现目标和战略产生不利阻碍的重大情况、事项、环境和行动,或源于不恰当的目标和战略。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与下列方面有关的目标和战略,并考虑相应的经营风险:

(一)行业进展,及其导致的被审计单位不具备足以应对行业变化的人力资源和业务专长的风险;

(二)开发新产品或提供新服务,及其导致的被审计单位产品责任增加的风险;

(三)业务扩张,及其导致的被审计单位对市场需求的可能不准确的风险;

(四)新颁布的会计法规及处理要求,及其导致的被审计单位执行法规不当或不完整,或会计处理成本增加的风险;

(五)监管要求,及其导致的被审计单位法律责任增加的风险;(六)本期及以后的融资条件,及其导致的被审计单位由于无法满足融资条件而失去融资机会的风险;

(七)信息技术的运用,及其导致的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与业务流程难以融合的风险。

第三十七条多数经营风险最终都有财务后果,从而阻碍财务报表。注册会计师应当依照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考虑经营风险是否可能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下列事项和情况可能表明被审计单位存在重大错报风险:

(一)在经济不稳定的国家或地区开展业务;

(二)在高度波动的市场开展业务;

(三)在严厉、复杂的监管环境中开展业务;

(四)持续经营和资产流淌性出现问题,包括重要客户流失;(五)融资能力受到限制;

(六)行业环境发生变化;

(七)供应链发生变化;

(八)开发新产品或提供新服务,或进入新的业务领域;(九)开发新的经营场所;

(十)发生重大收购、重组或其他非经常性事项;

(十一)拟出售分支机构或业务分部;

(十二)复杂的联营或合资;

(十三)运用表外融资、专门目的实体以及其他复杂的融资协议;

(十四)重大的关联方交易;

(十五)缺乏具备适当会计核算与财务报告技能的人员;

(十六)关键人员变动;

(十七)内部操纵薄弱;

(十八)信息技术战略与经营战略不协调;

(十九)信息技术环境发生变化;

(二十)安装新的与财务报告有关的重大信息技术系统;

(二十一)经营活动或财务报告受到监管机构的调查;

(二十二)以往存在重大错报或本期期末出现重大会计调整;(二十三)发生重大的特不规交易;

(二十四)按照治理层特定意图记录的交易;

(二十五)应用新颁布的会计准则或相关会计制度;

(二十六)会计计量过程复杂;

(二十七)事项或交易在计量时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二十八)存在未决诉讼和或有负债。

第三十八条治理层通常具有正式的识不和应对经营风险的策略,注册会计师应当猎取有关文件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过程。

第三十九条小企业通常并没有正式的打算和程序来确定其目标、战略并治理经营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询问治理层或观看小企业如何应对这些事项。

第六节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

第四十条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对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可能对治理层产生压力,促使其采取行动改善财务业绩或歪曲财务报表。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情况,考虑这种压力是否可能导致治理层采取行动,以至于增加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风险。

第四十一条在了解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衡量和评价情况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关注下列信息:

(一)关键业绩指标;

(二)业绩趋势;

(三)预测、预算和差异分析;

(四)治理层和职员业绩衡量与激励性酬劳政策;

(五)分部信息与不同层次部门的业绩报告;

(六)与竞争对手的业绩比较;

(七)外部机构提出的报告。

第四十二条注册会计师应当关注被审计单位内部财务业绩衡量所显示的未预期到的结果或趋势、治理层的调查结果和纠正措施,以及相关信息是否显示财务报表可能存在重大错报。

第四十三条假如拟利用被审计单位内部信息系统生成的财务业绩衡量指标,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相关信息是否可靠,以及利用这些信息是否足以实现审计目标。

第四十四条小企业通常没有正式的财务业绩衡量和评价程序,治理层往往依据某些关键指标,作为评价财务业绩和采取适当行动的可靠基础,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治理层使用的关键指标。

第四章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操纵

第一节内部操纵的内涵和要素

第四十五条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与审计相关的内部操纵以识不潜在错报的类型,考虑导致重大错报风险的因素,以及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刻和范围。

第四十六条内部操纵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循,由治理层、治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

第四十七条内部操纵包括下列要素:

(一)操纵环境;

(二)风险评估过程;

(三)与财务报告相关的信息系统和沟通;

(四)操纵活动;

(五)对操纵的监督。本准则所称的内部操纵包括前款所述的五项要素;本准则所称的操纵包括前款所述的一项或多项要素,或要素表现出的各个方面。

第四十八条本准则对内部操纵要素的分类提供了了解内部操纵的框架,但不管对内部操纵要素如何进行分类,注册会计师应当重点考虑被审计单位某项操纵是否能够,以及如何防止或发觉并纠正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与披露存在的重大错报。

第四十九条小企业通常采纳非正式和简单的内部操纵实现其目标,业主(经理)可能承担多项职能,内部操纵要素没有得到清晰区分,注册会计师应当综合考虑小企业内部操纵要素能否实现其目标。

第二节与审计相关的操纵

第五十条与审计相关的操纵包括被审计单位为实现财务报告可靠性目标设计和实施的操纵,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职业推断,考虑一项操纵单独或连同其他操纵是否与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以及针对评估的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有关。在运用职业推断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一)注册会计师对重要性的推断;

(二)被审计单位的规模;

(三)被审计单位的性质;

(四)被审计单位经营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五)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

(六)作为内部操纵组成部分的系统的性质和复杂性。

第五十一条假如在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时拟利用被审

计单位内部生成的信息,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旨在保证信息完整性和准确性的操纵可能与审计相关。

第五十二条假如旨在保证经营效率、效果的操纵以及对法律法规遵循的操纵与实施审计程序时评价或使用的数据相关,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这些操纵可能与审计相关。

第五十三条旨在爱护资产的内部操纵可能包括与实现财务报可靠性和经营效率、效果目标相关的操纵。注册会计师在了解爱护资产的内部操纵各个要素时,可仅考虑其中与财务报告可靠性目标相关的操纵。

第三节对内部操纵了解的深度

第五十四条注册会计师在了解内部操纵时,应当评价操纵的设计,并确定其是否得到执行。评价操纵的设计是指考虑一项操纵单独或连同其他操纵是否能够有效防止或发觉并纠正重大错报。操纵得到执行是指某项操纵存在且被审计单位正在使用。设计不当的操纵可能表明内部操纵存在重大缺陷,注册会计师在确定是否考虑操纵得到执行时,应当首先考虑操纵的设计。

第五十五条注册会计师通常实施下列风险评估程序,以猎取有关操纵设计和执行的审计证据:

(一)询问被审计单位的人员;

(二)观看特定操纵的运用;

(三)检查文件和报告;

(四)追踪交易在财务报告信息系统中的处理过程(穿行测试)。询问本身并不足以评价操纵的设计以及确定其是否得到

执行,注册会计师应当将询问与其他风险评估程序结合使用。

第五十六条除非存在某些能够使操纵得到一贯运行的自动化操纵,注册会计师对操纵的了解并不能够代替对操纵运行有效性的测试。

第四节内部操纵的人工和自动化成分

第五十七条内部操纵可能既包括人工成分又包括自动化成分,在风险评估以及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内部操纵的人工和自动化特征及其阻碍。

第五十八条信息技术通常在下列方面提高被审计单位内部操纵的效率和效果:

(一)在处理大量的交易或数据时,一贯运用事先确定的业务规则,并进行复杂运算;

(二)提高信息的及时性、可获得性及准确性;

(三)有助于对信息的深入分析;

(四)加强对被审计单位政策和程序执行情况的监督;

(五)降低操纵被规避的风险;

(六)通过对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系统和数据库系统实施安全操纵,提高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有效性。

第五十九条注册会计师应当从下列方面了解信息技术对内部操纵产生的特定风险:

(一)系统或程序未能正确处理数据,或处理了不正确的数据,或两者兼而有之;

(二)在未得到授权情况下访问数据,可能导致数据的毁损或对

数据不恰当的修改,包括记录未经授权或不存在的交易,或不正确地记录了交易;

(三)信息技术人员可能获得超越其履行职责以外的数据访问权限,破坏了系统应有的职责分工;

(四)未经授权改变主文档的数据;

(五)未经授权改变系统或程序;

(六)未能对系统或程序作出必要的修改;

(七)不恰当的人为干预;

(八)数据丢失的风险或不能访问所要求的数据。

第六十条内部操纵的人工成分在处理下列涉及主观推断的状况或交易事项时可能更为适当:

(一)存在大额、异常或偶发的交易;

(二)存在难以定义、防范或预见的错误;

(三)为应对情况的变化,在现有的自动化操纵之外增加新的操纵;

(四)监督自动化操纵的有效性。

第六十一条注册会计师应当从下列方面了解人工操纵产生的特定风险:

(一)人工操纵可能更容易被规避、忽视或凌驾;

(二)人工操纵可能不具有一贯性;

(三)人工操纵可能更容易产生简单错误或失误。

第六十二条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人工操纵在下列情形中可能是不适当的:

(一)存在大量或重复发生的交易;

(二)事先可预见的错误能够通过自动化操纵得以防范或发觉;

(三)操纵活动可得以适当设计和自动化处理。

第六十三条在了解内部操纵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被审计单位是否通过建立有效的操纵,以恰当应对由于使用信息技术系统或人工系统而产生的风险。

第五节内部操纵的局限性

第六十四条内部操纵存在下列固有局限性,不管如何设计和执行,只能对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提供合理的保证:

(一)在决策时人为推断可能出现错误和由于人为失误而导致内部操纵失效;

(二)可能由于两个或更多的人员进行串通或治理层凌驾于内部操纵之上而被规避。

第六十五条小企业拥有的职员通常较少,限制了其职责分离的程度,业主(经理)凌驾于内部操纵之上的可能性较大,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一些关键领域是否存在有效的内部操纵。

第六节操纵环境

第六十六条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操纵环境。操纵环境包括治理职能和治理职能,以及治理层和治理层对内部操纵及其重要性的态度、认识和措施。

第六十七条在评价操纵环境的设计和实施情况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治理层在治理层的监督下,是否营造并保持了老实守信

和合乎道德的文化,以及是否建立了防止或发觉并纠正舞弊和错误的恰当操纵。

第六十八条在评价操纵环境的设计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构成操纵环境的下列要素,以及这些要素如何被纳入被审计单位业务流程:

(一)对诚信和道德价值观念的沟通与落实;

(二)对胜任能力的重视;

(三)治理层的参与程度;

(四)治理层的理念和经营风格;

(五)组织结构;

(六)职权与责任的分配;

(七)人力资源政策与实务。

第六十九条在确定构成操纵环境的要素是否得到执行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将询问与其他风险评估程序相结合以猎取审计证据。通过询问治理层和职员,注册会计师可能了解治理层如何将业务规程和道德价值观念与职员进行沟通;通过观看和检查,注册会计师可能了解治理层是否建立了正式的行为守则,在日常工作中行为守则是否得到遵守,以及治理层如何处理违反行为守则的情形。

第七十条操纵环境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具有广泛阻碍,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操纵环境的总体优势是否为内部操纵的其他要素提供了适当的基础,同时未被操纵环境中存在的缺陷所削弱。

第七十一条操纵环境本身并不能防止或发觉并纠正各类交易、

账户余额、列报与披露的相关认定的重大错报,注册会计师在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时应当将操纵环境连同其他内部操纵要素产生的阻碍一并考虑。

第七十二条在小企业,可能无法猎取以文件形式存在的有关操纵环境要素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应当重点了解治理层对内部操纵设计的态度、认识和措施。

第七节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过程

第七十三条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过程和结果。风险评估过程包括识不与财务报告相关的经营风险,以及针对这些风险所采取的措施。

第七十四条在评价被审计单位风险评估过程的设计和执行时,注册会计师应当确定治理层如何识不与财务报告相关的经营风险,如何可能该风险的重大性,如何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如何采取措施治理这些风险。

第七十五条注册会计师应当询问治理层识不出的经营风险,并考虑这些风险是否可能导致重大错报。在审计过程中,假如识不出治理层未能识不的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过程为何没有识不这些风险,以及评估过程是否适合于具体环境。

第七十六条在小企业,治理层可能没有正式的风险评估过程,注册会计师应当与治理层讨论其如何识不经营风险以及如何应对这些风险。

第八节与财务报告相关的信息系统和沟通

第七十七条与财务报告相关的信息系统,包括用以生成、记录、处理和报告交易、事项和情况,对相关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履行经营治理责任的程序和记录。与财务报告相关的信息系统应当与业务流程相适应。

第七十八条与财务报告相关的信息系统所生成信息的质量,对治理层能否作出恰当的经营治理决策以及编制可靠的财务报告具有重大阻碍。与财务报告相关的信息系统通常包括下列职能:

(一)识不与记录所有的有效交易;

(二)及时、详细地描述交易,以便在财务报告中对交易作出恰当分类;

(三)恰当计量交易,以便在财务报告中对交易的货币金额作出准确记录;

(四)恰当确定交易生成的会计期间;

(五)在财务报表中恰当列报交易及相关披露。

第七十九条注册会计师应当从下列方面了解与财务报告相关的信息系统:

(一)在被审计单位经营过程中,对财务报表具有重大阻碍的各类交易;

(二)在信息技术和人工系统中,对交易生成、记录、处理和报告的程序;

(三)与交易生成、记录、处理和报告有关的会计记录、支持性信息和财务报表中的特定项目;

(四)信息系统如何猎取除各类交易之外、对财务报表具有重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测试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测试题 部门姓名成绩 选择题(每题至少有1个正确答案,请直接根据准则条款判断选择),每题1分共10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自 B 起施行。准则附件所列的审计署以前发布的审计准则和规定同时废止。 A.2011年6月1日 B. 2011年1月1日 C.2011年4月1日 D. 2010年12月1日 2.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开展下列 ABD 工作,不适用国家审计准则的规定。 A.配合有关部门查处案件 B.与有关部门共同办理检查事项 C.接受交办属于法定审计职责范围的事项 D.接受委托办理不属于审计法定职责范围的事项 3.审计机关应当针对 ABCDE 要素建立审计质量控制制度。 A.审计质量责任 B.审计质量监控 C.审计职业道德 D.审计业务执行 E.审计人力资源 4.审计组成员的工作职责包括 ABC 。 A.遵守国家审计准则,保持审计独立性 B.按照分工完成审计任务,获取审计证据 C.如实记录实施的审计工作并报告工作结果 D.审核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证据 5.审计组组长应当从下列 ABD 方面督导审计组成员的工作 A.将具体审计事项和审计措施等信息告知审计组成员,并与其

讨论 B.检查审计组成员的工作进展,评估审计组成员的工作质量,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C.配臵和管理审计组的资源 D.给予审计组成员必要的培训和指导 6.审计机关(业务部门)应当及时发现和纠正审计组工作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并对审计组请示的问题未及时采取适当措施导致严重后果、要求审计组不在审计文书和审计信息中反映重要问题等事项承担责任。上述表述 B 。183 A.正确 B.错误 7.审计项目归档工作实行审计组组长负责制,审计组组长应当确定立卷责任人。立卷归档工作由 C 审查验收。 A.立卷责任人 B.所在处室领导 C.审计组组长 D.其他审计人员 8.审计机关可以通过查阅有关文件和审计档案、询问相关人员等方式、方法,检查下列事项 ABCD 。 A.审计结论的适当性、审计处理处罚意见的合法性和适当性 B.建立和执行审计质量控制制度的情况 C.审计工作中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审计准则的情况 D.与审计业务质量有关的其他事项(有a?)191 9.审计机关(法规部门)在审计业务质量检查中,发现被检查的派出机构或者下级审计机关应当作出审计决定而未作出的,可以依法直接作出审计决定;发现其作出的审计决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可以依法直接变更、撤销审计决定。上述表述B 。 A.正确 B.错误193(多法规部门,少在规定的期限内)

国家审计准则考试模拟题目.doc

国家审计准则考试模拟题目 《国家审计准则》知识竞赛模拟试题 (答案仅供参考、以法律原文为准) 一、单项选择题(20分,每题1分) 1.审计机关对审计业务实行(A)级质量控制。 A. 7 B. 5 C. 4 D. 3 2.审计组长对应审计组成员的「1.作实施(B )。 A.监督 B.督导 C.指导 D.评估 3.审计机关对(A ),可以不进行可行性研究。 A、必选审计项日B>初选审计项1=1 C、自选审计项日 D、年度计划项H 4.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未遵守《国家审计准则》(D )的,应当说明原因。 A.指导性条款 B.杳证要求 C.实施细则 D.约束性条款 5.( A )是指反映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信息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程度。 A、真实性 B、合法性 C、效益性 D、合规性 6.( C )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 A、相关性 B、可靠性 C、适当性 D、充分性 7.审计组实行(A )负责制。 A、组长 B、主审 C、协审 D、副组长 8.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过程小需要持续关注标准的(A )。 A、适用性 B、相关性 C、可靠性 D、适当性

A 、 主题突出、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建议适为。 B 、 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内容精炼、格式规范、反映及时。 C 、 主题突出、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内容精炼 D 、定性准确、内容精炼、格式规范、反映及时 9?审计人员应当运用职业判断,根据可能存在问题的性质、数额及-其发生的具体坏境,判断其(A )。 A、重要性 B、必要性 C、严重性 D、有效性 10、某项内部控制设计合理且预期运行有效,能够防止重要 问题的发生,应当测试相关内部控制的(D) A、可行性 B、健全性 C、效率性 D、有效性11.国家审计准则屮规定审计报告、审计决定原则上应当由(B)审定。 A、审计机关主管领导 B、审计机关审计业务会议 C、审计机关主要负责人 D、审计业务部门负责人 12、(C)的审计实施方案应当报经审计机关负责人审定。 A、一般项日B.必审项日C、重要项日D、备选项目 13、不同來源和不同形式的审计证据存在不一致或者不能相 互印证时,审计人员应当追加必要的审计措施,确定审计证据的(B) Q A、适当性 B、可靠性 C、适用性 D、真实性 14、审计人员在检查重人违法行为时,应当关注重人违法行为的高发领域和(C )。 A、过程 B、原因 C、坏节 D、后果 15、审计组的审计报告不包括下列基木要索(B ) A、标题 B、文号 C、被审计单位名称 D、审计项日名称 16、专题报告应当(A ) 17、新准则废除了旧准则和规定(B)个。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2013版 第1101号—内部审计基本准则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2013版第1101号——内部审计基本准则 法规文号:发文时间:2013-08-26 发文单位:中国内部审计协会【打印】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质量,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根据《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其他组织或者人员接受委托、聘用,承办或者参与内部审计业务,也应当遵守本准则。 第二章一般准则 第四条组织应当设置与其目标、性质、规模、治理结构等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机构,并配备具有相应资格的内部审计人员。 第五条内部审计的目标、职责和权限等内容应当在组织的内部审计章程中明确规定。 第六条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得负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决策与执行。 第七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在实施内部审计业务时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 第八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胜任能力,并通过后续教育加以保持和提高。 第九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履行保密义务,对于实施内部审计业务中所获取的信息保密。 第三章作业准则 第十条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全面关注组织风险,以风险为基础组织实施内部审计业务。 第十一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充分运用重要性原则,考虑差异或者缺陷的性质、数量等因素,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 第十二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组织的风险状况、管理需要及审计资源的配置情况,编制年度审计计划。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指南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 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和审计工作 的基本要求》应用指南 (2010年11月1日修订) 一、财务报表审计 (一)审计范围(参见本准则第十八条) 1.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这样的意见普遍适用于所有财务报表审计。但是,审计意见不是对被审计单位未来生存能力或管理层经营效率、效果提供的保证。此外,适用的法律法规可能要求注册会计师对其他特定事项(如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管理层报告与财务报表的一致性)发表意见。虽然审计准则及应用指南可能从这些事项与形成财务报表审计意见相关的角度提出一些要求并提供指引,但是当注册会计师负有额外责任对这些事项发表意见时,注册会计师还需要执行进一步工作。 (二)财务报表的编制(参见本准则第十九条) 2.法律法规可能规定了管理层和治理层(如适用)与财务报告相关的责任。尽管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对这些责任的范围或表述方式的规定可能不尽相同,但注册会计师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审计工作的前提是相同的,即管理层和治理层(如适用)已认可并理解其应当承担下列责任: (1)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财务报表,并使其实现公允反映(如适用);

(2)设计、执行和维护必要的内部控制,以使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 (3)向注册会计师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包括允许注册会计师接触与编制财务报表相关的所有信息,向注册会计师提供审计所需的其他信息,允许注册会计师在获取审计证据时不受限制地接触其认为必要的内部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 3.管理层和治理层(如适用)在编制财务报表时需要: (1)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确定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 (2)据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财务报表; (3)在财务报表中对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作出恰当的说明。 编制财务报表要求管理层根据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运用判断作出合理的会计估计,选择和运用恰当的会士于政策。 4.财务报表可以按照某一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旨在满足下列需求之一: (1)大财务报表使用者共同的财务信息需求(即通用目的财务报表的目标); (2)财务报表特定使用者的财务信息需求(即特殊目的财务报表的目标)。 5.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通常指会计准则(财务报告准则)和法律法规的规定。此外,其他文件可能对如何应用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提供指引。在这种情况下,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可能还包括下列文件: (1)与会计事项相关的法律法规、司法判决和职业道德要求; (2)准则制定机构发布的具有不同权威性的会计解释; (3)准则制定机构针对新出现的会计问题发布的具有不同权威性的意见; (4)得到广泛认可和普遍使用的一般惯例或行业惯例。 如果会计准则与提供指引的文件存在冲突,或者构成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的文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指南(doc 121页)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指南(doc 121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 内 部 审 计 准 则 https://www.doczj.com/doc/7718800727.html,

字体:黑体/宋体字号:初号/一号/三号/小四行距:1.5倍行距编辑请保持叶序不变(编者按:DOC版 ms-word阅读最佳,PDF版 adobe reader8,acrobat9cn或foxit reader3最佳) 内部审计准则 004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序言 006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 008 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009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 号——审计计划 012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 号——审计通知书 013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3 号——审计证据 015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4 号——审计工作底稿 015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5 号——内部控制审计 022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6 号——舞弊的预防、检查与报告 026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7 号——审计报告 028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8 号——后续审计 030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9 号——内部审计督导 031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0 号—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 033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1号--结果沟通 034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2号──遵循性审计 037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3号──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 039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4号──利用外部专家服务 042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5号──分析性复核 045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 048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7号――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051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8号——审计抽样

055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020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0号──人际关系 063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1号──内部审计的控制自我评估法 065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2号──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客观性 069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3号──内部审计机构与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的关系072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4号──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 076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5号——经济性审计 080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6号——效果性审计 084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7号——效率性审计 089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8号—信息系统审计 096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9 号——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 …2009年后增补…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汇编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 2月15日,在“中国会计审计准则体系发布会”上,39项企业会计准则和48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正式发布,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 目录 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财会[2006]4号 (2)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财会[2006]4号 (13)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11号——审计业务约定书财会[2006]4号 (16)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21号——历史财务信息审计的质量控制财会[2006]4号 (19)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31号——审计工作底稿财会[2006]4号 (26)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财会[2006]4号 (30)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2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法律法规的考虑财会[2006]4号45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51号——与治理层的沟通财会[2006]4号 (50)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52号——前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财会[2006]4号 (61)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01号——计划审计工作财会[2006]4号 (63)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财会[2006]4号 (67)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2号——对被审计单位使用服务机构的考虑财会[2006]4号88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重要性财会[2006]4号 (91)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31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财会[2006]4号 (93)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01号——审计证据财会[2006]4号 (107)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1号——存货监盘财会[2006]4号 (112)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2号——函证财会[2006]4号 (116)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3号——分析程序财会[2006]4号 (121)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4号——审计抽样和其他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财会[2006]4号 (124)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1号——会计估计的审计财会[2006]4号 (131)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2号——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审计财会[2006]4号 (134)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3号——关联方财会[2006]4号 (141)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4号——持续经营财会[2006]4号 (144)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31号——首次接受委托时对期初余额的审计财会[2006]4号 (149)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32号——期后事项财会[2006]4号 (151)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41号——管理层声明财会[2006]4号 (154)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401号——利用其他注册会计师的工作财会[2006]4号 (157)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411号——考虑内部审计工作财会[2006]4号 (159)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421号——利用专家的工作财会[2006]4号 (162)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1号——审计报告财会[2006]4号 (165)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2号——非标准审计报告财会[2006]4号 (170)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11号——比较数据财会[2006]4号 (176)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21号——含有已审计财务报表的文件中的其他信息财会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2019版)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 (2019版) 2019年6月1日

目录 第1101号——内部审计基本准则 (1) 第1201号——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5) 第2101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计划 (9) 第2102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通知书 (13) 第2103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证据 (15) 第2104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工作底稿 (18) 第2105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结果沟通 (21) 第2106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报告 (23) 第2107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后续审计 (26) 第2108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抽样 (28) 第2109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分析程序 (33) 第2201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控制审计 (37) 第2202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绩效审计 (43) 第2203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信息系统审计 (48) 第2204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对舞弊行为进行检查和报告 (56) 第2301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 (61) 第2302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与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的关系.67 第2303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 (71) 第2304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利用外部专家服务 (73) 第2305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人际关系 (76) 第2306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80) 第2307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 (84) 第2308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档案工作 (88) 第2309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管理 (95)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52号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52号 ——前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指南 第一章总则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52号--前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以下简称本准则)第一章(第一条至第六条),主要说明本准则的制定目的、适用范围、前后任注册会计师的含义,并对前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提出总体要求。 一、本准则的适用范围 本准则第二条指出,本准则适用于注册会计师执行财务报表审计业务。具体而言,本准则适用于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年度财务报表、中期财务报表执行审计业务,以及对已审计财务报表执行重新审计业务。 二、前任注册会计师的含义 本准则第三条第一款指出,前任注册会计师是指代表会计师事务所对最近期间财务报表出具了审计报告或接受委托但未完成审计工作,已经或可能与委托人解除业务约定的注册会计师。 当会计师事务所发生变更时(变更已经发生或正在进行之中),前任注册会计师通常包含两种情况:(1)已对最近一期财务报表发表了审计意见的某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例如,对于执行2005年度财务报表审计业务的 A 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而言,前任注册会计师是指执行2004年度财务报表审计业务的B 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2)接受委托但未完成审计工作的某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例如,对于执行 2005 年度财务报表审计业务的 A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而言,前任注册会计师是指之前接受委托执行2005年度财务报表审计业务,但尚未完成审计工作的B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而 2004 年度的财务报表,可能是由B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也可能是由其他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 上述两种情况的前提条件基本相同,都是会计师事务所与委托人之间的审计业务委托关系已经终止或有可能终止。对于已对最近一期财务报表发表了审计意

国家审计新准则解读

国家审计新准则解读 孙宝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已于2010年7月8日经审计长会议审议通过,2010年9月1日刘家义审计长签署审计署第8号令予以公布,并将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新准则涉及面广、内容多,为便于引导学习、扩大宣传和促进贯彻落实,2010年11月15日我曾在审计署视频培训会上作过解读,主要是对新准则的内容作了一些概括和提示。现将此解读提纲稍加整理,刊登出来,仅供参考。解读采用我认为易于简化和记忆的“四六句”、顺口溜形式,更可能词不达意,或以偏概全。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本着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精神,对新准则先作三个层面的概括,然后再作较具体的解读。 ——从新旧准则关系角度概括:新准则八号令,全部条目二百整;所有规范成一本,廿八规定变废品。 上段概括的意思是: (1)“新准则”,即最新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之所以称之为新,是与以往国家审计准则相对而言的。过去十多年来,审计署曾先后数次颁布过若干审计准则,而这是最新版本。“八号令”,是本次颁布审计准则审计长令的序号。特别要指出的是,2004年曾有审计长六号令,颁布了《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通常简称“六号令”,代指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这里则可以用“八号令”代指新准则。 (2)“六号令”内容正好一百条,也常用“一百条”代指“六号令”。而新准则条目数正好扩大一倍,为二百条。为便于对比和记忆,也可以把新准则简称“二百条”。 (3)按常规做法,审计准则可分为业务准则、职业道德准则、审计质量控制准则、审计人员培训准则等等,而业务准则又可以进一步分为一般准则和若干具体准则。我们过去的审计准则不完全这样分类,但是分开来的。“六号令”将质量控制问题集中在一起,但并未明确与其他准则的关系,更没有明确废止其他审计准则或相关规定。“六号令”在施行过程中,感觉倒有一大便利,相关问题统统在一个规定中便可找到。在这个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八号令”将所有审计准则全部集结为一本,便于学习,更便于掌握和实际使用。 (4)新准则是在总结继承过去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其附件同时废止了以往相关的二十八项审计准则等规范性文件,所以,在此特别强调了“廿八规定变废品”。以后工作中要注意克服惯性,不再使用已经废止的准则,而是完全彻底实施新准则。 ——从新准则地位和特征角度概括:承接法规更细化,理论实践融一体;所有规范全包括,各种业务均适用;中外经验相贯通,三类审计互兼容。 上段概括的意思是: (1)审计必须依法进行,即依照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审计。但法律法规要求比较总括,还需要承接这些法律法规,作出更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部门规章,这就是新的审计准则。新准则是依法制定的更具可操作性的广义法律法规的组成部分。 (2)审计理论来源于审计实践又用于指导审计实践。近些年审计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在新准则中得到了较好体现,如“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在准则中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较好地体现了审计准则的科学性。作为行为规范和职业标准,新准则也更具实用性。特别是与以

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准则完整版-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体系(doc78页)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体系 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第一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应当严格遵守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制定的其他规定。 第二条内部审计人员不得从事损害国家利益、组织利益和内部审计职业荣誉的活动。 第三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应当做到独立、客观、正直和勤勉。 第四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应当保持廉洁,不得从被审计单位获得任何可能有损职业判断的利 第五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并合理使用职业判断。 第六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必要时可聘请有关专家协助。 第七条内部审计人员应诚实地为组织服务,不做任何违反诚信原则的事情。 第八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遵循保密性原则,按规定使用其在履行职责时所获取的资料。 第九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报告中应客观地披露所了解的全部重要事项。 第十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技能,妥善处理好与组织内外相关机构和人士的关系。 第十一条内部审计人员应不断接受后续教育,提高服务质量。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工作,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 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 第二章一般准则 第四条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应考虑组织的性质、规模、内部治理结构及相关规定,并配备一定数量具有执业 资格的内部审计人员。 第五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制度,并积极了解、参与组织的内部控制建设。 第六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必要的学识及业务能力,熟悉本组织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并不断通过后续教 育来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 第七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遵循职业道德规范,并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执行内部审计业务。 第八条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得负责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决策与执行。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doc 7页)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商业银行财务报表审计业务,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商业银行财务报表审计业务时,应当将本准则与相关审计准则结合使用。 第三条本准则所称商业银行,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设立的从事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 第四条商业银行通常具有下列主要特征: (一)经营大量货币性项目,要求建立健全严格的内部控制; (二)从事的交易种类繁多、次数频繁、金额巨大,要求建立严密的会计信息系统,并广泛使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及电子资金转账系统; (三)分支机构众多、分布区域广、会计处理和控制职能分散,要求保持统一的操作规程和会计信息系统; (四)存在大量不涉及资金流动的资产负债表表外业务,要求采取控制程序进行记录和监控; (五)高负债经营,债权人众多,与社会公众利益密切相关,受到银行监管法规的严格约束和政府有关部门的严格监管。 第五条商业银行具有下列主要风险: (一)信用风险; (二)国家风险和转移风险; (三)市场风险; (四)利率风险; (五)流动性风险; (六)操作风险; (七)法律风险; (八)声誉风险。 第六条由于商业银行具有的特征和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第二章接受业务委托 第七条注册会计师应当初步了解商业银行的基本情况,评价自身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初步评估审计风险,以确定是否接受业务委托。 第八条在评价自身专业胜任能力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 (一)是否具备商业银行审计所需要的专门知识和技能; (二)是否熟悉商业银行计算机信息系统及电子资金转账系统; (三)是否具有对商业银行国内外分支机构实施审计的充足人力资源。 第九条注册会计师在接受业务委托时,应当就审计目标和范围、双方的责任、审计报告的用途等事项与商业银行达成一致意见。 第三章计划审计工作

审计准则解读(2017)

审计准则解读(2017) 一、单选题 1、如果注册会计师认为有必要获取一项或多项其他书面声明,以支持与财务报表或者一项或多项具体认定相关的其他审计证据,应要求管理层提供。其中的其他书面声明不包括()。 A、关于财务报表的额外书面声明 B、关于提供注册会计师信息的额外书面声明 C、关于管理层责任的书面声明 D、关于特定认定的书面声明 A B C D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C[正确] 【答案解析】其他书面声明包括:1.关于财务报表的额外书面声明;2.关于提供注册会计师信息的额外书面声明;3.关于特定认定的书面声明。其他书面声明可能是对关于管理层责任的书面声明的补充,但不构成其组成部分(不能代替要求的书面声明)。 2、注册会计师对审计意见承担()。 A、保留意见 B、无法表示意见 C、全部责任 D、部分责任 A B C D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C[正确] 【答案解析】注册会计师对审计意见承担全部责任。 3、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是,就管理层在编制财务报表时运用持续经营假设的()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得出结论,并根据获取的审计证据就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是否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得出结论。 A、充分性 B、恰当性 C、适当性 D、合理性 A B C D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C[正确] 【答案解析】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是,就管理层在编制财务报表时运用持续经营假设的适当性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得出结论,并根据获取的审计证据就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是否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得出结论。 4、当《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401号——对集团财务报表审计的特殊考虑》适用时,通过说明下列事项,不属于进一步描述注册会计师在集团审计业务中的责任的是()。 A、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是就集团中实体或业务活动的财务信息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对合并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 B、注册会计师负责指导、监督和执行集团审计 C、注册会计师对审计意见承担全部责任 D、说明在按照审计准则执行审计工作的过程中,注册会计师运用职业判断,并保持职业怀疑

国有企业审计准则

国有企业财务审计准则[试行] 颁布单位:审计署 发文字号:审法发[1999]10号 颁布时间:1999-01-12 实施日期:1999-01-12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审计内容与目标 第三章审计程序 第四章审计方法 第五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审计机关对国有企业(以下简称企业)的财务审计工作,提高审计质量,控制审计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以下简称《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以下简称《基本准则》)和其他有关企业审计的规定,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审计机关依照《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权限和程序,独立行使对企业的审计监督权,以法律、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财务收支的规定,评价被审计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合法、效益,处理、处罚其违反国家规定的行为。

第三条审计组及其审计人员在编制企业财务审计方案或者评价审计结果时,应当运用重要性原则,凭借专业判断,评估被审计企业会计报表或者会计报表中的单个项目反映的会计信息存在错报或者漏报的可能性,以及这种可能性对审计风险的影响程度,初步判断审计项目的重要性水平,并据以合理确定所需收集审计证据的数量,以便降低审计风险,确保审计工作质量。 本准则所称重要性,是指被审计企业会计报表中存在的错报或者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会影响审计目标的实现和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者决策。 第四条审计机关及其审计人员对企业资产、负债、损益进行审计时,应当遵循法律、法规和国家审计准则的规定,在确定审计范围和审计方法、选择测试和审计程序、评价和报告审计结果时,应当运用专业判断,保持应有的专业谨慎。 第五条审计机关及其审计人员对企业资产、负债、损益进行审计时,被审计企业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时向审计组及其审计人员全面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资料和其他相关情况,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配合审计工作,是被审计企业法定代表人和其他有关人员的责任。 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审计准则规定的审计范围、程序和方法,发现并揭露可能导致会计资料严重失实的违法、违规行为,是审计组及其审计人员的责任。 由于被审计企业不向审计组及其审计人员提供企业真实、完整的会计资料和其他相关情况,而审计组及其审计人员受法定职责、权限和检查手段的局限,无法揭示被审计企业会计报表反映会计信息的真实情况,作出完整、正确的审计结果,被审计企业法定代表人以及其他有关人员,应当对由此造成的后果承担责任。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准则版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准则 (2006版)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2006-2-15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准则2006版目录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体系 一、审计、审阅与其他鉴证业务准则 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 (一)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 1、一般原则与责任: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11号——审计业务约定书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21号——历史财务信息审计的质量控制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31号——审计工作底稿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2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法律法规的考虑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51号——与治理层的沟通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52号——前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 2、风险评估以及风险的应对: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01号——计划审计工作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2号——对被审计单位使用服务机构的考虑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重要性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31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 3、审计证据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01号——审计证据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1号——存货监盘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2号——函证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3号——分析程序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4号——审计抽样和其他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1号——会计估计的审计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2号——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审计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3号——关联方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4号——持续经营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31号——首次接受委托时对期初余额的审计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32号——期后事项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41号——管理层声明 4、利用其他主体的工作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401号——利用其他注册会计师的工作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411号——考虑内部审计工作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421号——利用专家的工作 5、审计结论与报告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1号——审计报告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2号——非标准审计报告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11号——比较数据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21号——含有已审计财务报表的文件中的其他信息 6、特殊领域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01号——对特殊目的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02号——验资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11号——商业银行财务报表审计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12号——银行间函证程序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13号——与银行监管机构的关系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21号——对小型被审计单位审计的特殊考虑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3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环境事项的考虑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32号——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33号——电子商务对财务报表审计的影响 (二)中国注册会计师审阅业务准则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阅准则第2101号——财务报表审阅 (三)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 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第3101号——历史财务信息审计或审阅以外的鉴证业务 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第3111号——预测性财务信息审的审核 二、中国注册会计师相关服务准则 中国注册会计师相关服务准则第4101号——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 中国注册会计师相关服务准则第4111号——代编财务信息 三、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 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第5101号——业务质量控制

《国家审计准则》试题.doc

《国家审计准则》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国家审计准则》(以下简称准则)中指导性条款( )。 A、应当 B、不得 C、可以 D、需要 2.()是指反映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 A、真实性 B、合法性 C、效益性 D、合规性 )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 的信息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程度。 A、相关性 B、可靠性 C、适当性 D、充分性 4、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时,应当保持应有的审计() A、独立性 B、合法性 C、客观性 D、公正性 5、审计机关对(),可以不进行可行性研究。 A、必选审计项目 B、初选审计项目 C、自选审计项目 D、年度计划项目 6.审计组实行()负责制。 A、组长 B、主审 C、协审 D、副组长 7、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过程中需要持续关注标准的()。 A、适用性 B、相关性 C、可靠性 D、适当性 8.审计人员应当运用职业判断,根据可能存在问题的性质. 数额及其发生的具体环境,判断其()。 A、重要性 B、必要性 C、严重性 D、有效性 9、某项内部控制设计合理且预期运行有效,能够防止重要 问题的发生,应当测试相关内部控制的( A、可行性 B、健全性 C、效率性 D、有效性 10、()的审计实施方案应当报经审计机关负责人审定。 A、一般项目 B、必审项目 C、重要项目 D、备选项目 1K不同来源和不同形式的审计证据存在不一致或者不能相互印证时,审计人员应当追加必要的审计措施,确定审计证据的

()。 A、适当性 B、可靠性 C、适用性 D、真实性

A 、 B 、 C 主题突出、事实清楚、 事实清楚、定性准确、 主 题突出、事实清楚、 定性准确、内容精炼、 15、 新准则废除了旧准则( A 、 30 B 、 28 C 、 20 16、 新准则于()起施行。 A 、2011 年 1 月 1 日 B 、 C 、2011年3月1日 17、 审计机关应当对其( D 、 定性准确、建议适 当。 内容精炼、 定性准确、 格式规范、 )个。 D 、26 格式规范、反映及时。 内容精炼 反映及时 2010年10月1日 2010年6月1日 )实行审计业务年度考核制度, 12、 审计人员在检查重大违法行为时,应当关注重大违法 行为的高发领域和()。 A 、过程 B 、原因 C 、环节 D 、后果 13. 审计组的审计报告不包括下列基本要素: A 、标题 B 、文号 C 、被审计单位名称 D 、审计项目名称 14. 专题报告应当( 考核审计质量控制目标的实现情况。 A 、业务部门、派出机构 B 、业务部门和下级审计机关 B 、派出机构和下级审计机关 C 、下级审计机关 18. 审计机关实行审计业务质量检查制度,对其( ) 的审计业务质量进行检查。 A 、 业务部门、派出机构和下级审计机关。 B 、 业务部门、派出机构 C 、 业务部门和下级审计机关 D 、 业务部门 19. 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应当征求( )。 A 、 被审计单位、被审计人员的意见 B 、 被审计单位.被审计人员的意见和干部监督管理部门的意见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具体准则2020版全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 第1201号——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行为,维护内部审计职业声誉,根据《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是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内部审 计工作中应当具有的职业品德、应当遵守的职业纪律和应当承担的职业责任的总称。 第三条内部审计人员从事内部审计活动时,应当遵守本规范,认真履行职责,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组织利益和内部审计职业声誉。 第二章一般原则 第四条内部审计人员在从事内部审计活动时,应当保持诚信正直。 第五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遵循客观性原则,公正、不偏不倚地作出审计职业判断。 第六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保持并提高专业胜任能力,按照规定参加后续教育。 第七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遵循保密原则,按照规定使用其在履行职责时所获取的信息。

第八条内部审计人员违反本规范要求的,组织应当批评教育,也可以视情节给予一定的处分。 第三章诚信正直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第九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内部审计业务时,应当诚实、守信,不应有下列行为: (一)歪曲事实; (二)隐瞒审计发现的问题; (三)进行缺少证据支持的判断; (四)做误导性的或者含糊的陈述。 第十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内部审计业务时,应当廉洁、正直,不应有下列行为: (一)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二)屈从于外部压力,违反原则。 第四章客观性 第十一条内部审计人员实施内部审计业务时,应当实事求是,不得由于偏见、利益冲突而影响职业判断。 第十二条内部审计人员实施内部审计业务前,应当采取下列步骤对客观性进行评估: (一)识别可能影响客观性的因素; (二)评估可能影响客观性因素的严重程度; (三)向审计项目负责人或者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报告客观性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 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和审计工作的 基本要求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简称审计准则)执行财务报表审计工作,确立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明确注册会计师为实现总体目标而需要执行审计工作的性质和范围,以及在执行财务报表审计业务时承担的责任,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审计准则适用于注册会计师执行财务报表审计业务。 当执行其他历史财务信息审计业务时,注册会计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遵守适用的相关审计准则,以满足此类业务的要求。 第三条相关法律法规(如与公开发行证券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的注册会计师的责任可能与审计准则规定的不同。审计准则通常不涉及相关法律法规中规定的注册会计师责任,但在特定情况下某些规定可能有助于注册会计师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责任。注册会计师有责任确保遵守所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二章定义 第四条注册会计师,是指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并在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的人员。通常是指项目合伙人或项目组其他成员,有时也指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 当审计准则明确指出应由项目合伙人遵守的规定或承担的责任时,使用“项目合伙人”而非“注册会计师”的称谓。 第五条财务报表,是指依据某一财务报告框架对被审计单位历史财务信息作出的结构性表

述,包括相关附注,旨在反映某一时点的经济资源或义务或者某一时期的经济资源或义务的变化。相关附注通常包括重要会计政策概要和其他解释性信息。财务报表通常是指整套财务报表,有时也指单一财务报表。整套财务报表的构成应当根据适用的财务报告框架的规定确定。 第六条历史财务信息,是指以财务术语表述的某一特定实体的信息。这些信息主要来自特定实体的会计系统,反映了过去一段时间内发生的经济事项,或者过去某一时点的经济状况或情况。 第七条适用的财务报告框架,是指管理层和治理层(如适用)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就被审计单位性质和财务报表目标而言,采用的可接受的财务报告框架,或者法律法规要求采用的财务报告框架。适用的财务报告框架包括公允列报框架和遵循性框架。 公允列报框架,是指要求管理层和治理层(如适用)遵循其规定并包含下列内容之一的财务报告框架: (一)明确或隐含地认可,为了实现财务报表的公允列报,管理层和治理层(如适用)可能有必要提供除了框架具体要求之外的其他 披露; (二)明确地认可,为了实现财务报表的公允列报,在极其特殊的情况下,管理层和治理层(如适用)可能有必要偏离框架的某项要求。 遵循性框架,是指要求管理层和治理层(如适用)遵循其规定的财务报告框架,但不包含前款第(一)项或第(二)项中的任何一项内容。 第八条管理层,是指对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的执行负有经营管理责任的人员。在某些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包括部分或全部的治理层成员,如治理层中负有经营管理责任的人员,或参与日常经营管理的业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