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辩证法重点(最终版)

自然辩证法重点(最终版)

自然辩证法重点(最终版)
自然辩证法重点(最终版)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选择、判断、简答等为主)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观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P7

1.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特征。P8

(1)整体性和直观性;(2)思辨性和臆测性;(3)自发性和不彻底性。

2.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和基本特征。P15-16 主要观点:

(1)自然界由物质构成,物质由不可再分的微粒构成。(2)自然界具有绝对不变性。

(3)自然界的物质运动是机械运动,宇宙过程可以用简单的数学方程式表示。

(4)自然界的安排受到上帝的“目的性”支配。

(5)以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认识自然界。

(6)人与自然都是机器,并且是分立的。

基本特征:

(1)机械性。(2)不彻底性。(3)形而上学性。

3.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P20

(1)自然界是先在的和历史的自然界。先于人而存在,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历史属性。

(2)自然界是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自然界。

(3)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实践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活动。

(4)用辩证思维方式认识自然界,主张从既有的事实出发,运用联系和变化的观点认识自然界。

4.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特征。P20

(1)实践性。(2)历史性。(3)辩证性。(4)批判性。5.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作用。P23

(1)实现了自然观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2)为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3)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4)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融合奠定了理论基础。(5)成为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

6. 系统自然观的主要观点。P26

(1)自然界是以系统的方式存在的,是简单性和复杂性、构成性与生成性、确定性和随机性相互统一的物质系统。(2)系统是由若干要素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具有开放性、动态性、整体性和层次性等特点。

(3)自然界的演化是不可逆的;分叉和突现是其演化的基本方式,开放、远离平衡态、非线性作用和涨落等构成其演化的机制。

(4)自然界经历着“混沌—有序—新的混沌—新的有序”的循环发展过程。

7. 系统自然观的基本特征。P27

(1)系统性。(2)复杂性。(3)演化性。(4)广义性。8. 系统自然观的作用。P29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物质论、认识论、价值论和实践论。

9. 人工自然观的基本特征。P31

(1)主体性。(2)能动性。(3)价值性。

10. 生态自然观的基本特征。P34

(1)全球性。(2)批判性。(3)和谐性。

11. 生态自然观的作用。P36

(1)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2)有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3)有助于建设生态文明。

12. 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之间的关系。P37

(1)它们都围绕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界与天然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都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了理论依据,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2)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各有其侧重点。系统自然观为认识人与自然关系提供新思维方式,人工自然观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生态自然观强调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3)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关系方面相互关联。系统自然观为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方法论基础,人工自然观为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认识论前提,生态自然观为系统自然观和人工自然观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选择、判断、简答等为主)马克思和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是在西欧各国普遍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条件下形成的。P41

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本质特征的分析。P47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学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是一般生产力。

第一,马克思提出科学是真正实证的科学,是真正的知识。第二,感性是一切科学的基础。

第三,科学是精神生产领域的活动,是一般生产力。

第四,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它和资本结合起来,就成为资本家统治的工具。

第五,科学具有双刃剑作用,一方面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成为控制人的力量。

2.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技术本质特征的理解。P50

技术是人类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综合。主要体现在技术活动和技术成果两方面。技术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属于直接生产力,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物质性和精神性、中立性和价值性、主体性和客观性、跃迁性和累积性的统一。

3. 恩格斯对于科学的分类原则。P51

客观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

4. 学科结构的构成。P52

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工程科学。

5. 知识结构的构成。P52

科学事实、科学概念、科学定律、科学假说、科学理论。

6.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发展模式及动力的分析。P53 (1)科学发展呈现两种趋势:从搜集与分析材料转向整理与综合材料,从研究较简单的运动形式转向较复杂的运动形式。

(2)科学发展是个渐进的过程。

(3)科学发展是内外部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外部动力表现在社会生产的需要推动了科学研究成果的应用,资本主义生产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为自然科学创造了物质手段。内部动力表现在科学实验水平的提高引发了科学内部理论本身的争论,以及与科学实验发展的不平衡,从而要求进一步完善科学理论。

7. 国外关于科学发展模式及动力的研究。P55

(1)欧美科学哲学: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发展线性累积模式;证伪主义者(以波普尔为代表)认为科学的发展就是否定旧的,创造新的;历史主义者(库恩)提出具有综合性质的科学发展模式;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科学发展模式。

(2)日本科学论:武谷三男提出科学发展“三阶段”理论,认为科学发展分为现象论、实体论和本质论三个阶段。8. 科学的发展模式及动力。P55

(1)纵向上,科学发展表现为渐进与飞跃的统一。(2)横向上,科学发展表现为分化与综合的统一。(3)总体趋势上,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9. 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P56

马克思主义认为,技术的发展由社会需要、技术目的及科学进步等多种因素共同推动。

(1)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水平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

(2)技术目的和技术手段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力。

(3)科学进步是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简答为主)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的核心是辩证思维。P60

1.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的理论要素。P60

分析与综合相互映照,归纳与演绎相互结合,从抽象到具体的辩证过程,历史与逻辑相互统一。

2. 归纳和演绎的关系。P62

归纳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它不是必然推理,单纯运用会遇到“归纳问题”。演绎是从一般到特殊的必然推理方法,单纯运用演绎无法推进科学实践的新发现和新发明。把归纳和演绎结合起来就形成了归纳与演绎相互结合的辩证思维。归纳是演绎的基础,演绎则为归纳确定合理性和方向。归纳与演绎相互渗透、相互转化。3. 历史与逻辑的统一。P65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是研究事物发展规律的唯物辩证思维方法之一。

在认识事物时,要求把对事物历史过程的考察和对事物内部逻辑的分析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客观、全面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目的。它是历史方法和逻辑方法的关系,是构建科学技术理论体系和实践活动的规定性或原则。在思维中,要求(1)思维的逻辑进程和客观的历史进程相统一。(2)思维的逻辑进程与思维的历史进程相统一。在科学技术研究中,注意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可以使科学家从横向和纵向把握科学技术研究的脉络、前景,具有理性缜密的思维与科学修养,以及宏观开阔的全局视野和战略思维。

4. 创造性思维的特点。P67

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是思维方向的求异性、思维结构的灵活性、思维进程的飞跃性、思维效果的整体性、思维表达的新颖性。

5. 创造性思维的非逻辑思维形式。P68

创造性思维的非逻辑思维形式主要有:联想、想象、隐喻、灵感、直觉与顿悟等。

6. 观察、实验与理论的关系。P78

观察、特别是实验和理论具有双向相互作用:实验的实践性更强,具有更为基础的地位;实践比理论更为积极活跃,实验的新发现不断推动理论的进步,修正理论,指引理论的发展;理论一旦建立,就规范着实验,为实验的设计提供理论框架和指导。

7. 科学实验室对于科学研究的作用。P79

(1)建构特定的微观人工世界。

(2)隔离和突出研究对象。

(3)操纵和介入。

(4)追踪微观世界。

8. 技术思维的特点比较。P80

与科学思维相比,技术思维的特点有:

(1)科学思维更关注普遍性,技术思维更关注可行性。(2)科学思维更关注创造性,技术思维更关注价值性。(3)科学思维是没有限制,技术思维是限制性思维。(4)技术思维是联系性思维。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只出简答)

1. 科学技术与经济转型的关系。P86

(一)科学引发技术创新模式的改变

技术创新模式有两种,一种是经验探索或已有技术的延伸,另一种来自科学理论的引导。后一种模式中科学成为技术创新的知识基础。

马克思把科学看作是生产力的“知识形态”,应用于生产中能够大大提高生产力水平。马克思的“科学是生产力”思想具有重大意义,揭示了科学与经济、生产的紧密关联,为人们更好地发挥科学的生产力功能提供了思想基础。(二)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要素的变革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通过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劳

动手段的强化和劳动对象范围的扩大实现的。科学技术促进整个生产力系统的优化和发展,导致社会生产体系的结构性调整和演化,成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

(三)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

(1)产业结构呈现升级。

(2)经济形式发生变化。

(3)经济增长方式出现转变。

科学技术对经济转型的推动作用意义重大。十八大报告围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四点重大任务:第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第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第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第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这四项任务的前三项的完成,都与“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实现经济转型”密切相关。

2. 马克思劳动和技术异化理论。P91

马克思一方面肯定了技术在社会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技术运用所产生的异化现象。但马克思并未因此把技术本身当作罪恶之源,他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是技术异化现象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马克思对技术异化现象的批判,把对技术的批判与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有机结合起来。既不是技术决定论的,也不是社会决定论的,对我国现阶段科学技术应用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第五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只出简答)

1.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基本内容。P123

(一)科学技术功能观

中国马克思主义深刻认识到科学技术的经济和社会功能。(二)科学技术战略观

中国马克思主义将科学技术战略提升至国家层面,予以高度重视。

(三)科学技术人才观

中国马克思主义非常重视人才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四)科学技术和谐观

中国马克思主义高度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形成了科学技术和谐观。

(五)科学技术创新观

科学技术创新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重要内容。2. 创新型国家的具体内容。P129(仅供参考)

(一)创新型国家的内涵和特征:

(1)创新型国家的基本内涵

将科学技术创新作为国家发展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主要依靠科技创新来驱动经济发展,以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通过制度、组织和文化创新,积极发挥国家创新体系的作用,形成强大国际竞争优势的国家称为创新型国家。

(2)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特征

1. 科学技术进步贡献率较高;

2. R&D(研究与开发)投入占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较高;

3. 对外技术依存度较低;

4. 自主创新能力较强。

(二)形成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

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包括五部分:

(1)技术创新体系

(2)知识创新体系

(3)国防科学技术创新体系

(4)区域创新体系

(5)科学技术中介服务体系

(三)增加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中国特色的创新性国家(1)自主创新的内涵及类型

自主创新是指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的核心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的价值的过程。自主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以及协同创新。(2)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目标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目标是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3)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战略方针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战略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方针是以原始创新为基础、以集成创新为主体、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途径,注重协同创新。

(4)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对策

建设科学、合理的制度和政策体系是保障;深化科学技术体制改革是关键;培养早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是根本;发展创新文化,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是基础。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

一、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 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石,这四者相互联系,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理论体系的统一整体,共同揭示人类社会与自然的本质。 科学观以及方法论 1.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它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包括:自然界的存在方式;自然界的演化发展规律;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认识论和方法论 是人们对科学技术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它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规律性理论。 3.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它是关于科学技术性质、作用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观点。 4.各门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 二、自然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也是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自然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它既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科学、技术的认识的概括和总结,又是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指导具体科学技术实践的重要平台和通道。 三、自然辩证法在企业管理中的发展趋势 我学的是企业管理专业,该专业主要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需要的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人才。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对于国家的发展越来越重要,而只有对企业实行科学的管理,企业才能够发展,国家的经济才能够发展。因此企业管理专业在当今社会仍然是热门专业,分析自然辩证法在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能够使得企业管理专业的发展更加的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更好的服务社会。 首先是可持续发展观念在企业管理专业中的体现。在自然辩证法中,就已经提到了有关自然的保护,人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建设生态文明,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人类面临的必然选择。在十七大上明确的提出了“生态文明”这一重要的理念。社会对可持续发展也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更是要以可持续发展作为第一目标,需要特别注重环境的保护,因此企业管理专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对生态文明进行学习,要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的意识。因此自然辩证法在企业管理专业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人与自然要和谐发展的观念对于企业管理的未来的发展十分的重要。 其次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也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内容。在企业管理专业的学习中,我们不能够仅仅的停留在书本之上,停留在企业管理的理论之上,需要联系实际,密切的联系实际的生活和工作,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中的问题,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再次是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到问题,尊重客观规律。自然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普遍联系、永恒发展是世界的基本特征,而矛盾是事物

暨南大学自然辩证法重点

自然辩证法考试要点 1.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定位、体系构造、与科技学科的关系 答:(1)学科定位: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部分。是一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在科技与哲学的认识层次上,自然辩证法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学科中间层次的科学。 (2)体系构造:A.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理论基石。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的基本容是阐明自然界的本质、演化规律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确立唯物而又辨证的自然观。是系统的自然观。B.科学论与科学发现论:现代科学本质上是自然地数学化语言,是实验性的知识,也是科学家们的活动方式。在科学划界问题上,实验是区分科学与非科学或为科学的标准,也是检验科学真理的根本标准。C.技术论与技术创新论:技术是在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和科学又有区别,具有自己的本质和规律。D.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自然辩证法的落脚点和归宿,就是更好的实现改造世界的社会活动,从而更好的发挥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现代科学与社会的深刻互动,凸显了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哲学伦理问题。 (3)与科技学科的关系:自然辨证法在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之间,是处于一种中间的位置。自然辩证法与科技学科有一定的区别,但更有紧密的联系,自然辩证法研究的问题比科技学科层次更高一些,研究一些比较宏观的问题;科技学科研究一些理论、比较精确的定理,以及设计实际的机器设备。但是,两者研究的问题显然有着紧密的联系,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自然辩证法与科技学科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自然辩证法对科技学科研究是有很大的指导作用的。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很多问题是认识研究自然世界不可回避的问题,很多著名的科学家,同时也是哲学家。自然辨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自然辨证法的创立与发展同哲学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与社会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2.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发展及历史渊源,与现代中国的联袂变化 答:(1)创立发展: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大约经历了半个世纪。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您的基础,而自然科学则是一切知识的基础。他们非常重视自然科学,一直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考试题目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科学的三种类别。3′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 2、科学技术的三种哲学反思。3′ 对科学进行辩护-捍卫科学;对科学进行批判-质疑科学;对科学进行审度-必要的转换 3、《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内容和知识体系。4′ (1)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它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2)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它是从整体上概括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3)科学技术方法论是人们对科学技术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它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规律性理论。 (4)科学技术社会论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哲学反思。它是关于科学技术性质、作用(正、负)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观点。 4、《自然辩证法》的学科由来和学科性质。2′ (1)由来:自然辩证法的历史源远流长,其萌芽形态可以上溯到古希腊的自然哲学,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则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下半叶共同创立的。自然辩证法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历史发展及其基本成就的科学总结,特别是十九世纪中后期自然科学最新发展和最新成就的科学总结,同时也是恩格斯本人多年刻苦学习和精心研究自然科学的科学总结。有关《自然辩证法》的材料是恩格斯1873─1886年这一时期写成的。整部著作没有写完,并且在恩格斯生前没有发表过。 (2)性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5、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三种类型。3′ 系统层次观,进化历史观,持续发展观 6、系统的基本特点。4′

整体性;层次性;有序性;动态性 7、“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8、科学和技术的本质特征。2′ 科学:人对自然的理论关系、一般生产力。 技术: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直接生产力。 9、四大产业体系的分类。4′ (1)第一产业体系(农、林、牧、畜、渔); (2)第二产业体系(制造、采掘、建筑、运输); (3)第三产业体系(通信、商业、金融、医疗、饮食、公共服务); (4)第四产业体系(科学、文化、教育、咨询) 10、科学的五大解释。5′ (1)知识体系:发展着的认识 (2)认识活动:科学研究活动 (3)社会建制:科学家共同体 (4)思维方式:科学方法 (5)精神气质:科学精神 11、作为知识体系的科学的内容。4′ 科学事实、科学定律、科学假说、科学理论 12、科研选题的四个原则。4′ 需要性原则,创造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13、获取科学事实的主要方法。2′ 科学观察方法;科学实验方法 14、科学实验的主要方法。4′ (1)纯化和简化研究对象(减法实验):与隔离有关。 (2)强化和激化研究对象(加法实验)。 (3)再现和重演自然过程(过程模拟实验,乘法实验1)。 (4)替代物理过程和数学关系(结构模拟实验,乘法实验2) 15、整理科学事实的主要方法。4′

自然辩证法考试答案

自然辩证法 1.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内容与方法 性质: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主要内容: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研究方法: (1)科学问题的提出 (2)(2)科学事实的获取—观察与实验 (3)科学假说的形成 (4)科学理论的创立 科学思维方法—非演绎方法 ①分析与综合②归纳与概括③类比与联想④思想模型 2.近代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点 (1)直观性:从某种有形的、直观的东西去寻求自然现象多样性的统一。用猜测和想象去说明自然现象; (2)辩证性:把自然界看成一幅由种种联系和过程交织起来的画面。 3.系统自然观、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系统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1)自然界是一个系统.系统是由若干具有特定属性的组成元素经过特定联系而构成的、与周围环境相互联系的、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的整体. (2)系统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系统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①整体与部分相互依赖.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整体不能脱离部分而独立存在. ②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其具体表现在: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即所谓“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整体小于部分之和(即所谓“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1)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界. 2)自然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人类的创造必须把改造自然与美化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是合乎人性的行为. 3)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相统一.人要按自然规律办事,自然才会朝着有利于人类社会的方向发展否则,人类就会遭到自然的报复. 4)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主义、人道主义、共产主义”相统一的生态思想揭示了生态自然观的本质. 5)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具有整体性、公平性和正义性等特点.人类是一个整体,可持续发展要求超越不同国家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并采取联合的共同行动.生态文明所

自然辩证法重点

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 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学说体系。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石。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自然辨证法中国化发展的最新形态和理论实践。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观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当代形态。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在总结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的历史形成和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分析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和体系结构,结石科学的发展模式和技术的发展动力,进而概括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体论和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轮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从辩证唯物主义立场出发,总结出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从抽象到具体、历史和逻辑的统一等辩证思维形式,并且吸收具体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创新思维方法和数学与系统思维方法等基本方法,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形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体现和贯彻在科学家、工程师的具体科学技术研究中,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是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出发,探讨社会中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等的普遍规律。包括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发展观、科学技术异化观、科学技术伦理观、科学技术社会运行观、科学技术文化观等方面,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概括和总结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的科学技术思想,包括科学技术的功能观、战略观、人才观、和谐观和创新观等基本内容,体现出时代性、实践性、科学性、创新性、自主性、人本性等特征。建设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具体体现。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与中国具体科学技术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理论体系是统一的,研究内容是开放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将不断丰富和发展。 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作用 1、它继承了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思想实质,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法国经验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德国思辨唯心主义自然观的固有缺陷,实现了自然观发 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完成了自然观发展的否定之否定的历程。 2、它主张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以客观的态度对自然界的否定性活动,它内含否 定性、客观性和革命性的规定,是具有革命性、科学性特点的自然观,为促进科学 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 3、它突破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界限,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融合奠定 了理论基础。 3.系统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1、系统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自然界是简单性和复杂性、构成性与生成性、确定性和 随机性辩证统一的物质系统,它以进化和退化相互交替的形式演化着;系统是由若干要素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它既与其所在的环境发生联系,又与其他的系统发生关联,系统具有开放性、动态性、整体性和层次性等特点;系统的演化是不可逆的。分叉和突现是其演化的基本方式,开放、远离平衡态、非线性作用和

自然辩证法期末考试

? 1. 、到19世纪30年代,被恩格斯誉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诞生奠定基础的重大科学发现包括() (1/1分) A、牛顿力学 B、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 C、微积分创立 D、有机化学成就 E、地质渐变论 正确答案:B、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D、有机化学成就E、地质渐变论 答案解析: ?多选2. 创立理论的思维方法主要方法有: (1/1分) 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 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 从感性到理性 创新思维 顿悟(直觉与灵感) 观察与记忆 正确答案: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创新思维顿悟(直觉与灵感) 答案解析:无 ?多选3. 贯穿自然辩证法理论体系始终的矛盾是() (1/1分) ①人与自然的矛盾 ②吸引与排斥的矛盾 ③生产与生活的矛盾 ④科学认识与科学实践的矛盾 ⑤连续与间断的矛盾

正确答案:①人与自然的矛盾④科学认识与科学实践的矛盾 答案解析: ?多选4. 技术方法具有如下特点: (1/1分) 目的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统一 多样性与专用性的统一 社会性与综合性的统一 功利性与折衷性的统一 技术先进性与经济合理性的统一 正确答案:目的性与客观性的统一多样性与专用性的统一社会性与综合性的统一功利性与折衷性的统一 答案解析:无 ?多选5. 知识作为一种经济资源,不同于一般的物质资源,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1分) 不可替代性 不可加和性 不可逆性 非磨损性 不可分性 可共享性 无限增值性 正确答案:不可替代性不可加和性不可逆性非磨损性不可分性可共享性无限增值性 答案解析:无 ?多选6. 以下符合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含义的是: (1/1分) 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 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

自然辩证法题目集锦及其答案范文

1.如何理解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性质和研究对象。P1 P3 2.阐述自然辨证法研究的基本内容。P4 3.试述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和发展过程。P8 4.结合所学专业或工作实际,谈谈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的现实意义。P11 1.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自然哲学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 古代朴素自然观有什么特点P19 P23 2.古代希腊的科学技术取得了哪些成就?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P19 3.宗教神学自然观是怎样描绘自然界的?为什么说它的出现在自然观发展史上是一种倒退P24 4.为什么说近代自然科学在普遍革命中诞生?论述形而上学自然观产生的历史倒退的历史必然性P26 P28 5.试述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它的基础思想是什么?P31 P32 6.为什么说物理学革命丰富和发展了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现代自然科学又在哪些方面进一步做出了丰富和发展?P32 P34 1.为什么说自然界的物质形态既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 P39 2.如何理解自然界的物质的无限可行性?P42 3.如何理解自然界系统的普遍性?它有哪些类型和基本特征?P43P44P45 4.非生命界有哪些物质层次?它们有何基本特征?P47P50P52 5.如何理解自然界层次结构的规律性?P53 1.宇宙,恒星和地球是怎样起源和演化的?如何理解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自然界的演化过程说明了什么?P56P57P58P59 2.为什么说自然界的形式是多样性和统一性的?P60P62 3.为什么非生命界的运动的基本矛盾及其表现?生物进化的动力是什么?P63P64 4.如何理解自然界演化形式的矛盾性?突变和渐变的关系如何?P63P64 5.如何理解自然界演化过程的矛盾性?什么是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P68 6.如何理解自然界演化方向的矛盾性?进化与退化的关系及其关系?P70 7.如何理解自然界演化发展的自组织性?以及有序与无序及其关系P72 8.什么是守恒原理?自然界运动转化的普遍性及其意义何在?P74P76 9.自然界物质运动的矛盾有哪些?如何理解其运动发展的规律性? 1.什么是天然,自然,人化自然和人工自然?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P81P83 2.如何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P84 3.如何理解生态自然观的自然基础,社会基础和科学基础?P87P92P974.试述生态自然观的特征和基本思想?P99P101 5.怎样才能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P102 6.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是什么?P106 7.结合所学专业或工作实际,分析阐述我国深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现实意义?P109 1.如何理解科学的含义?它有哪些本质特征和基本属性?现代科学的分类如何?P113P114P116P117 2.阐述推动自然科学发展的内部动力P119 3.关于科学发展的模式有哪些代表性的观点?P1254.如何理解科学发展的规律性?P127 5.现代科学发展的主要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P1291.科研课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应遵守哪些重要的原则?如何评价科研选题》?必要时如何转化课题?P138P139P142 2.科学研究的经验层次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各自有什么特点类型和作用?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P146P151 3.科学观察应遵循的哪些重要原则?恩格斯的“双重验证”思想对于感性的科学认识活动有何意义?P147P154 4.什么是科学机遇?它有何特点和作用,如何捕捉科学机遇?P157P159 5.科学研究的理论层次的常见方法有哪些?有何特点和作用?P160-P171 6.什么是科学假说?它是如何形成的?假说向理论转化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7.什么是科学理论?它有何特征和功能?构建科学理论有哪些方法?评价科学理论的标准是什么?P174P175P177P178 8.结合做学专业或工作实际,分析阐述科学方法论(或某一种科学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或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1.系统科学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P189 2.什么是自组织理论?自组织理论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何不同?P193P194 1.系统科学的主要理论有哪些?其科学性怎么样? P183 2.系统观饱含了哪些基本概念?它有何显著特征? P183P185 3.什么是系统科学方法?它有何特点和功能?P186P187 1.如何理解技术的含义?它有哪些主要特征?其分类怎么样?P200p202 P204 2.技术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常见模式有哪些?现代技术的发展趋势怎么样?P208 P210 3.什么是创新和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有何特点/P 212 P214 P216

自然辩证法重点归纳

何谓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 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 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内容: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其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 技术与社会。 一是自然观,即对自然界的辨证研究;二是自然科学观,即对自然科学的辨证研究;三是自然科学方法论,即对自然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的研究。 第一篇: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两门学科都是以探索自然界物质的运动规律为最终目的,其联系:自然科学是各门以具体自然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总称,揭示的都是一些特殊规律,以求得具体的科学结论为目的和宗旨;自然辩证法也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但它是从总体上研究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过程,研究各种形态物质的共性或普遍性的东西,以揭示自然界运动的一般规律,最后做岀哲学结论,以丰富哲学的一般原理。 二者的关系:⑴自然辩证法必须以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为基础。因此自然科学发展到什么程度,自然科学才能达到什么样的水平;⑵自然辩证法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科学方法。 原始自然观:突出特征是“拟人化”,即认为自然界像人类一样具有某种生命力,存在喜怒哀乐。这种自然观的出现是生产力水平不高,认识水 平低下的必然结果。 一、奴隶时期的朴素自然观的特点: A具有明显的唯物倾向:即自然皆由物质构成。B包含了大量的辩证思想:即自然是处在不断地运动变化之中,而且促成其运动变化的原因在于 自然界内部的矛盾,对立性。C幼稚、朴素、臆测性:即由于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还不高,尤其是对事物构成及运动变化的细节缺乏了解,因此,他们的看法只能凭借直觉,从总体上去考察自然界。因而,这种自然观带有很重的自发倾向和浓重的朴素臆测性。 二、中世纪宗教神学的自然观特点: ⑴自然界不再是物质的,也不是物质元素演化而来,而是上帝在七日之内从虚无之中创造出来;⑵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不会也不能够自己运动只能受动,受动的终极原因在于上帝。世间任何事物的运动变化皆符合上帝的目的性、和谐性。(3)人是有罪的是不能理解上帝的目的,只能听从 神的安排,终身赎罪,以便来世升入天堂。(4)地球系宇宙中心,往上依次是月亮,太阳,五大行星和恒星天。天堂在最高的苍穹,地狱在我们 的脚下。 变化过程:原初形态-柏拉图的神秘主义开始传入神学-亚里士多德学说被神化。 三、近代形而上学的特点: 自然界绝对不变,其方法上则是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去认识自然,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 形而上学自然观能够产生并流行起来,是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的。十三世纪以后,随着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发展起来。 为了发展生产,提高技术水平,资产阶级迫切需要发展自然科学。为了促使自然科学能够从神学的统治下解放岀来,资产阶级的先驱同自然科学家们一道同教会展开了较量。 1、向神学权威提出挑战,并宣告自然科学独立的,便是“日心说”的问世。哥白尼发表了《天体运行论》,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宗教神学中 解放岀来;2生理学中的血液循环学说;3在自然科学的发展中,力学居首要地位,此现象的岀现是当时社会生产、生活所决定的,有其客观历史必然性形而上学自然观的进步意义:A还自然于唯物面貌;B促进了以力学为中心的自然科学的发展;C否定了宗教神学自然观 局限性:由于不承认自然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不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因而难以理解自然界中各种运动的真正原因,从而使这种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难以真正坚持下去。 自然科学对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冲击: 生产方式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19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显著特点是:由分门别类地收集资料进入对资料的整理,并开始转向综 合性的研究。事物运动、变化的内在联系被发掘岀来,这些发展在形而上学自然观上打开了一个又一个的缺口。 1.康德,拉普拉斯的“星云说”被恩格斯誉为在旧自然观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 2.赖尔的“渐变论”是自然科学在旧自然观上打开的第二个缺口。《地质学原理》指岀地球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引起这种变化的力量很多,并从古至今就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 3.化学:维勒第一次使用人工的方法从无机物中合成了有机物尿素。拉瓦锡的氧化学说,道尔顿的原子论,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量变到质变的规律)等都动摇了旧的自然观。 上述科学成就,有力地冲击了僵化的形而上学自然观,充分表明旧的自然观已不再可能,而需要用新的自然观来取代之。真正使形而上学自然 观遭受灭顶之灾,并奠定新的自然观基础的,则是被恩格斯所称之为“十九世纪三大发现”的科学成就。 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理论基础 1、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正式宣告:自然界中的运动永恒性和运动形式的可互转性,它是旧自然观破灭新自然观确立的重要科学依据。 2、细胞学说揭示了动、植物界的内在联系,指岀一切高低等有机体不论其形态、结构和属性有多大的区别,但在细胞水平上却都是按照相同的规律生长发育。 3、进化论科学的论证了整个生物界是随着生活条件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着,一切现存的生物物种都是历史上长期发展过程中不断变化的产物,从根本上粉碎了长期以来物种不变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物种神创论的唯心主义观点。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 摘要: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一切学说的基础,这就必须从对物质世界本身的研究开始,而“自然界和人以外不存在任何东西”。离开了自然界来讨论辩证法,一切都是空话,因为所谓客观辩证法是支配着整个自然界,而所谓主观辩证法,即辩证的思维,不过是自然界中到处盛行的对立中的运动的反映而已。本文主要从自然辩证法的历史渊源,自然辩证法的两大主要内容,西方学界对其的批判以及自然辩证法对自然科学的指导作用几个方面来阐述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历史渊源主要内容批判指导作用 自然辩证法的历史渊源 《自然辩证法》是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一部尚未完成的著作,是恩格斯多年来对自然科学研究的总结。对19世纪中期的主要自然科学成就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进行了概括,并批判了自然科学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观念。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领域的自然辩证法,有其历史的渊源。从康德于1755年和拉普拉斯于1796年提出星云说,试图揭示天体演化的历史开始,形而上学的自然观被打开了第一个缺口。19世纪以来,自然科学有了一系列重大发现,其中,能量转化、细胞学说和进化论,被恩格斯称之为自然科学中彻底动摇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三大发现。这一切都从不同方面揭示了自然界的历史发展和普遍联系,充分展示了整个自然科学从经验到理论、从分析到综合的发展过程。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是在19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从哲学思想的渊源上说,它依据自然科学发展的成果,对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唯心主义辩证法进行了唯物主义的改造。在《反杜林论》哲学篇和《自然辩证法》手稿中,恩格斯依据当时的自然科学成果,描绘了整个自然界发展的辩证图景,运用丰富的自然科学材料阐发了辩证法的基本规律,研究了各门自然科学的辩证内容。他把自然科学所揭示的自然界的辩证法同自然科学认识发展和研究方法的辩证法联系起来研究,并认为从根本上来说认识的辩证法是客观的辩证法的反映,指出辩证法是唯一的、最高度地适合于自然观的这一发展阶段的思维方法。 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自然观,即对自然界辩证法的研究;一是自然科学观,即对自然科学辩证法的研究。自然观这方面的研究,要求不断地概括和运用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发展和更新人们关于自然界辩证发展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考试复习

1.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观方面,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理论基础。其研究对象有自然观、科学观及科学方法论、技术观及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与社会 2.自然观:(1)自然观是人们关于自然界的根本观点成总体看法,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以及处理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方法论。科学技术哲学中所讨论的自然观,是对科学技术知识进行哲学抽象而形成的观察自然界的基本观点。虽不能代替具体的自然知识,却能提供不同知识领域相互过渡的观念启发。(2)自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科学技术发展与自然观形态的历史演替;自然界的本质、存在方式和演化发展;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自然:自身包含有生长、分化与演化的无限多样性的整个存在;是指各种物质系统相互联系的总体;是指各门自然科学观察、实验的研究对象总体。 3.自然观演化的历史形态:人类历史上的自然观分类有神话及原始宗教的自然观、哲学的自然观、科学的自然观。具体历史形态有:1、古代朴素自然观,如中国的五行说、易自然观、道自然观等,具有直观性、思辨性、猜测性。2、中世纪宗教神学的自然观:如基督教的上帝创世论。3、近代机械论自然观:自然界是一架由各种零部件组装而成,按照一定的规则朝着一定方向运转的机器。特征:机械性(和谐和秩序性);决定性、因果必然性、可预测性;还原性;可逆性;简单性。4、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具有多样性和规律性、物质处于联系的普遍性与运动的永恒性。

*三种自然观的比较:中国古代:整体观;古代和近代西方:原子主义;当代:系统观。 4.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1)科学观是人们对科学的总体看法,它重点研究科学的本质,结构、发展模式和一般规律。 (2)科学方法论是关于认识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围绕科学理论的形成过程,具体研究科学问题与科研选题、获取科学事实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方法、加工整理科学事实以提出假说和形成理论的科学抽象、科学思维和假说方法,以及构建理论体系和评价理论的方法等。 5.技术观和技术方法论: (1)技术观是人们对技术的总体看法,它重点研究技术的本质、体系结构、发展模式和一般规律。 (2)技术方法论是关于人类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它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为指导,围绕技术发明和技术创新的过程,研究技术预测、技术评估、技术原理的构思、技术方案的设计、技术实验和实施等方法,以及技术创新的过程、模式和战略等内容。 6.科学技术与社会:把科学技术作为整个社会的一个子系统,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建制,围绕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重点研究科学技术的社会组织、社会体制、社会运行、社会价值、科学技术的社会后果及伦理应对。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资料 绪论 一、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 二、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 三、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程 四、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 一、研究对象 (一)自然辩证法的概念 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界、改造自然界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由自然界、科学技术以及人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改造三大部分所构成。 二、学科性质 就研究领域而言,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部分。 就学科名称而言,自然辩证法又称“科学技术哲学”,即哲学的二级学科。 就学科定位而言,自然辩证法是介于哲学和具体自然科学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三、发展历程 (一)恩格斯的开创性工作 (二)后人对它的传播和发展 四、主要内容 (一)自然观 (二)科学技术观 (三)科学技术方法论 第一编自然观 一、自然观的概念 自然观即对自然界的基本观点或基本看法,具体而言就是对自然的本原、构成、演化过程和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看法和观点。 二、自然观发展的历史形态 古代素朴自然观 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当代系统自然观 第一讲古代自然观 一、古中国自然观 二、古希腊自然观 三、古印度自然观 四、古代自然观的特点 一、古中国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三五历记》 1.元气说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的气组成的。这种气就叫“元气”。元气是天地万物之原始,万物皆是由气之聚合而产生,气聚则物生,气散则物亡。气不仅是构成自然界各种事物的基本成分,而且也是构成人体的基本成分。 庄子说:“人之生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气者,生之元也”—《淮南子·原道训》 “天地者,元气之所生,万物之祖也”—《白虎通义·天地》 2.阴阳学说 阴阳的区分:阴是有形的、黑暗的、静止的、雌性的、下降的……;阳是无形的、明亮的、运动的、雄性的、上升的……。 阴阳的关系:事物的阴阳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相互制约,又相互依赖、相互包含、相互转化,互根、互用。阴无阳不存,阳无阴不成;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极则阳,阳极则阴。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就在阴和阳的矛盾统一中产生、发展、变化。 3.五行学说 五行:木、火、土、金、水 四时:春、夏、长夏、秋、冬 五方:东、南、中、西、北 五色:青、赤、黄、白、黑 五音:角、征、宫、商、羽 五味:酸、苦、甘、辛、咸 五脏:肝、心、脾、肺、肾 五官:目、舌、口、鼻、耳 五气:风、暑、湿、燥、寒

自然辩证法考点重点

★★★★★1.如何理解自然辩证法 定义: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性质: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它站在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上,从整体上研究和考察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在内的自然的存在和演化的规律,以及人通过科学技术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普遍规律;研究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展规律;研究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自然辩证法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研究内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石。 ★★★★★3.创新型国家建设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为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促进科学技术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建设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具体体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核心;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是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键。 ★★★★★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定义: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它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本体论基础和方法论前提;它和自然科学发展相一致,并随其每一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改变自己的形式;它在发展历程中,始终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等论争。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观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具有革命性、科学性、开放性和与时俱进等特点的辩证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包括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标志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5.论述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观点:自然界的本质是一种物质或某几种抽象的东西;自然界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灭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生物是进化的,并在其中分化出了人。 特征:整体和直观、思辨性臆测性、自发和不彻底性。

最新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古代科学衰落原因 欧几里德写成几何学巨著《几何原本》,在这部划时代历史巨著的示范作用下,形成了共同原始科学结构学科群并对后世科学家进行示范。然而公元415年女数学家希帕提娅遭到基督徒的野蛮杀害,公元529年东罗马帝国皇帝下令关闭雅典的学校,严禁研究和传播数学,数学发展再次受到致命的打击,公元641年阿拉伯人攻占亚历山大里亚城,图书馆再度被焚,希腊数学悠久灿烂的历史至此终结。 由此可得,古代科学走向衰落的原因是: 1.示范作用的极限。示范作用是指科学家利用已在某领域中明确的模式去搞新的研究,但这种末班的应用取决于科学对社会的影响,社会价值观念是否允许人们去利用示范。科学不仅常常和直观相矛盾,还和人们的宗教信仰、价值观念、思想方法相抵触。在古希腊奴隶社会的价值观念中,这种示范作用很难社会化,罗马的一个皇帝曾拒绝用机器搬运神殿大柱,因为那会使奴隶失去工作。几何学建立的原始科学结构在奴隶社会中几乎不能发挥示范作用。古希腊科学发展渐渐陷于停滞状态,而且古代社会对科学的需求比对技术的需求小的多。并且由于科学体系本身的专门性和复杂性,很多科学理论虽然正确,但和人们直观认识不相同,所以科学理论传播特别是方法论上的示范遇到的障碍可想而知。 2.教育和通讯技术的不发达,理论的传播范围有限。思想的社会化需要通过出版和印刷,跨地域的科学交流需要发达的通讯技术。古希腊的文字是写在纸草和羊皮纸上的,价格昂贵,购求和安放均极为困难,科学理论的教育和传播只能是奴隶主这一小部分人的特权,科学社会化程度太小,一旦社会结构面临变化,战争的风云就会摧毁原始科学结构。 3.罗马帝国的征服以及基督教的兴起,使整个古代西方社会文化背景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希腊理性精神受到压制。古代宗教及相应的理性主义精神消失,对上帝的虔诚取代对自然和人生的思索,科学土壤随着古代社会的解体而流失,而原始科学结构在古希腊罗马的社会化程度实在太小,所以古代科学的衰落成为必然。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自己回答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 一、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观点 (1)物质观:一切物体都可以还原为原子,一切物体都是由原子在粒子间力的作用下,按力学规律形成的,因而具有原子的基本性质(原子论); (2)时空观:自然界具有绝对不变性,自然物和时间、空间都是不变的; (3)运动观:运动是物质固有属性,物体具有匀速直线运动的固有性质,并以惯性运动作为全部理论的出发点; (4)因果观:用力学模型和规律描述所有运动形式和自然现象的因果关系; (5)相互作用观:粒子间或由其构成的物体间存在着万有引力,引力相互作用在空间中以直接瞬时超距的形式传递,并支配着各种天体的运行; (6)人类统治自然:自然被当作奴隶来统治和压迫,人类企图代替上帝的地位,充当宇宙的统治者和创造者。 特征 (1)唯物主义:世界是物质的,从自然本身来理解自然; (2)形而上学性:用孤立、静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 (3)机械论:把万物都看成机器(浅薄的机械论),或一切现象都可以用力来解释(深层的机械论); (4)决定论:自然界中的同一类结果,必须尽可能归之于同一原因(宿命论); (5)还原论:认为复杂系统、事物、现象可通过将其化解为各部分之组合的方法加以理解和描述,还原论的思想造成了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从而否定了自然的复杂性 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有哪些? 自然科学基础:星云假说、地质渐变论、生物进化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原子论与元素周期律。 三、系统中的组分、结构、环境和功能的关系。 (1)组成:系统所有组成元素的集合,单一元素不能构成系统,不同元素会形成不同的系统。 (2)基本组成:对研究目的来说,显得特别重要或无需再分解的层次的组成。 (3)结构:系统组成元素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总和,是系统组成元素相互结合的方式。 (4)环境:与系统发生作用,且不属于系统的所有事物的总和,环境为系统提供生存条件,控制系统的发展变化;环境会诱发或迫使系统的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改变系统的功能。(5)功能:系统在与环境的相互联系中所表现出来的总体的行为、特征、能力和作用的总称。系统的功能是系统本身所固有的,但要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才能表现出来。(6)相互关系:结构是功能的在基础,功能是结构的外在表现,结构决定功能;功能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 自然观 自然界的存在方式 自然界的属性 ——从历史的角度看 自然观的发展主要经历的阶段:古希腊的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中世纪的宗教自然观*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补充:中国传统的自然观 科学技术观 科学技术认识论和方法论 科学是什么 技术是什么 科学和技术的关系 科学技术发展模式 科学技术方法 经验方法 理论方法 等 科学理论的结构等。

科学技术与社会(STS) 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和作用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 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因此,自然辩证法具有自然科学的属性。 但是,自然辩证法不同于普通的自然科学,为什么?因为,研究方法不同。 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实验、观察等,“实证方法”(形而下学,physics)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方法是思辨、逻辑、哲学等。 因此是“形而上学”(meta-physics)具有哲学学科的属性。 因此,自然辩证法是交叉学科和综合学科。 医学——大类。 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因此属于“人学”。 但是,医学研究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以及心理属性。以自然属性为基础。因此医学也是一个综合科学。 医学模式转化,就是注意到了医学的这个特征。

文素质,提升综合能力。(2)可以提高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水平。(3)有助于专业学习。 自然辩证法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与哲学 与医学(以及其他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自然辩证法社会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 第一章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几个概念: 自然(Nature) 1、客观世界(objective world) 2、客观存在(being) 的物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总和 3、与社会相对应的 4、人以及其他生物还有非生物界的总和 5、适应社会状态——适者生存——自然而然 6、客观世界存在的一切事物

自然辩证法考试复习总结

1.什么叫自然辩证法?其性质和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对象】: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内容】: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的基石,自然辩证法仍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织部分。【范围】: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体系】: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2.辩证法的基本思想? 答:(1)从辩证唯物主义和自然科学发展规律出发,主张物质是运动的,各种运动形式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主张以科学知识为基础并在科学思想的高度上进行哲学抽象--自然观。(2)主张以科学社会学和技术社会学的研究为基础,进而对科学技术与其他社会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做价值论分析,和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外部动力及其社会控制进行研究,寻找出科技、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科学观。(3)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出发,着力研究在科学技术活动中普遍使用的各种方法起作用的条件、制约因素以及它们的总体结构,概括和总结当代科学和技术研究活动进行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抽象,形成对科学技术活动的系统认识-科学方法论。A、自然观:以各种不同形式相互转化为中心和流动循环的自然观。B、科学技术方法论:以实验和假说相结合的辨证综合方法论。C、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是社会生产力的构成因素,它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杠杆。 3.怎样理解自然辩证法各项科学内容间的相互联系? 答: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有3个部分:自然观、科学观和方法论。A、自然观:研究自然界、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形成的对自然界总体的看法。包括自然界得起源、演化、存在方式。是以各种不同形式相互转化为中心和流动循环的自然观。B、科学技术方法论:以实验和假说相结合的辨证综合方法论。提出科学问题,选题,依据题目收集材料,分析材料,提出观点,进行对观点的验证、鉴定。C、科学技术观:对认识自然界的成果形成一种看法。科学技术是社会生产力的构成因素,它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杠杆。【关系、相互联系】:A它们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反映了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观和社会历史观在自然实践的基础上的一致性。B自然观和自然科学是对自然界的反映,自然观和科学决定方法论,自然观导致科学观的产生。C科学观对自然科学有指导作用,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可提升为科学观。D自然观指导自然科学,自然科学的发展制约着自然观。E科学方法论既推动自然科学的研究,又推动认识改造自然界。 4.为什么说自然界是一个过程的集合体? 答:A整个自然界的发展是由一系列转化过程构成的集合体。物质世界是运动的,各种运动形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我们可以把运动看作是时间和空间内的位移变化,运动要有一个过程,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发展其实就是在一系列运动过程中实现的。B自然界的组成是由一系列过程构成的集合体。自然界是建立在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的演化过程集合体中。5.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产生的直接理论前提是什么?(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科学前提是什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