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装配式建筑结构节点连接质量保证措施

装配式建筑结构节点连接质量保证措施

装配式建筑结构节点连接质量保证措施
装配式建筑结构节点连接质量保证措施

装配式建筑结构节点连接质量保证措施

目前在我国大范围推广建造的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主要是采用叠合现浇方式进行连接的装配式整体式混凝土框架,主要构件有预制梁、预制柱、预制外挂墙板、预制内墙隔板、预制楼板、预制阳台板、预制空调板、预制楼梯等。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楼板与装配式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一样采用预制混凝土叠合板,预制阳台板、预制空调板、预制楼梯等非结构构件也与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中相应的构件相似。

一、结构性节点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中的结构性节点主要有柱-柱连接、梁-柱连接、主-次梁连接节点。

1. 柱-柱连接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中,预制柱之间的连接往往关系到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和结构抗倒塌能力,是框架结构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最后一道防线,及其重要。

预制柱之间的连接常采用灌浆套筒连接的方式实现,灌浆套筒预埋与上部预制柱的底部,下部预制柱的钢筋伸出楼板现浇层之上,预留长度保证钢筋在灌浆套筒内的锚固长度加上预制柱下拼缝的宽度。

套筒预埋于柱脚

现场安装时,通过“定位钢板”等装置固定下部伸出钢筋,使得下部伸出钢筋与上部预制柱的套筒位置一一对应,如图所示。

下部锚固钢筋定位钢板固定

待楼层现浇混凝土浇筑、养护完毕后,吊装上部预制柱,下部钢筋伸入上部预制柱的灌浆套筒内,预制柱经过临时调整和固定后,进行灌浆作业。

预制柱可以制作成方柱或圆柱等多种形式,采用灌浆套筒的柱-柱连接均可以实现较好的连接效果,如图所示。

方柱套筒连接

圆柱套筒连接2. 梁-柱连接

在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中,预制梁-柱连接节点对结构性能如承载能力、结构刚度、抗震性能等往往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同时深远影响着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施工可行性和建造方式,故而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的结构形式往往决定于预制梁-柱连接节点的形式。

预制梁-柱连接的形式多种多样,目前我国普遍常用的连接主要是节点区现浇的“湿”连接形式。根据预制梁底部钢筋连接方式不同,分为预制梁底筋锚固连接和附加钢筋搭接连接。

前者连接中,预制梁底外伸的纵向钢筋直接伸入节点核心区位置进行锚固,这种节点必须有效保证下部纵筋的锚固性能,一般做法是将锚固钢筋端部弯折形成弯钩或者在钢筋端部增设锚固端头来保证锚固质量和减少锚固长度,如图所示。

钢筋锚固端板锚固连接

钢筋弯钩锚固连接

采用该连接的预制梁下部纵筋往往不伸入节点核心区,而是通过伸入或者跨过节点核心区的附加钢筋与梁端伸出的钢筋进行搭接,再后浇混凝土形成整体结构。

该连接形式最常见的做法是预制梁端部预留一小段U形薄壁键槽,梁底纵筋在键槽端部截断,附加钢筋贯穿节点核心区,并置于键槽内,如图所示。

附加钢筋搭接连接式梁-柱连接

3. 主-次梁连接

我国常规民用建筑结构中,多采用主、次梁来支撑楼本及承受楼板荷载,故“等同现浇”的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中也大量存在着预制主-次梁的连接。

预制次梁也采用叠合现浇形式,次梁上部受力纵向钢筋在现场绑扎到位后,与楼板上部钢筋一同被浇筑于后浇层内。

预制主-次梁连接节点常采用整浇式或者搁置式连接形式。多数整浇式预制主-次梁连接中,预制主梁中部预留现浇区段,底筋连续,预制次梁底筋伸出端面,伸入预制主梁空缺区段内,再后浇混凝土形成整体连接,如图所示。

主梁预留缺口连接

由于预制主梁中部预留缺口,增加预制和吊装难度,故也可设置预制主梁不留缺口的整浇主-次梁连接。

该连接在主梁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抗剪钢板,同时预留与次梁下部钢筋连接的短钢筋,预制次梁吊装到位后,下部伸出钢筋与主梁的预留短钢筋通过灌浆套筒进行连接,如图所示。

主梁无缺口连接

搁置式预制主-次梁连接则往往不连接下部次梁钢筋,仅在次梁端部设置突出台阶或者“扁担”钢板,搁置于预制主梁预留的小型缺口上,如图所示。

该连接满足在预制次梁受剪承载力的情况下,形成了“铰接”节点,更加符合一般结构计算假定。

突出台阶式搁置连接

“扁担”钢板式搁置连接

二、非结构性节点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中的墙构件与主结构的连接为非结构性节点,根据墙板的类型不同,主要有外挂墙板连接。

外挂墙板连接

墙板作为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围护结构,一般不作为结构性构件考虑,以减少外挂墙板对主结构受力和变形的影响。从外挂墙板适应主结构在侧向荷载作用下变形的类型不同,可分为转动式、平动式和固定式。

根据连接形式不同,又可分为点挂式、线挂式和点线结合式。

预制外挂墙板在合适位置处设置金属制预埋件,仅依靠预埋金属件通过螺栓或者焊接于主结构相连,呈“点式”连接,如图所示。

点挂式

这种连接方式允许外挂墙板在主结构建造完成后进行安装施工,属于“后挂法”,不影响主结构的施工进度,安装较为灵活,但预埋金属件往往突出楼板,影响了建筑使用。

采用线挂式连接的外挂墙板往往在上部预留伸出钢筋,如图所示。

线挂式墙板

场安装时,预留钢筋深入楼板或者框架梁的后浇区域,通过预留钢筋和后浇混凝土实现外挂墙板与主结构的“湿连接”,连接性能可靠,整体性较好,但需要与主结构楼层同时安装,施工步骤较为固定。

点挂式和线挂式相结合,即形成了点线结合的连接方式,如图所示。

点线结合

采用该种形式连接的外挂墙板分布式地预留分布钢筋,同时保留预埋金属件;现场安装时,主结构相对应位置处预留局部后浇区,墙板首先通过预埋金属件进行固定,预留钢筋伸入局部后浇区,再对该区域浇筑混凝土,完成整体连接;该连接具有点挂式连接的“后安装”特点,同时局部“湿连接”保证了较好的整体性,但墙板安装步骤略繁琐。

浅谈装配式建筑结构节点连接方式

浅谈装配式建筑结构节点连接方式 摘要:目前钢筋混凝土装配式建筑在建筑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装配式建筑因 其工期短、成本低、绿色环保、制作方便等一系列优点已经越来越被消费者所认 可和接受,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混凝土的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施工现场装 配而成的混凝土结构,节点连接问题一直是其热点乃至核心所在。本文阐述各种 节点的种类、处理方法以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的连接方法;连接方法的应用 引言 装配式建筑,顾名思义就是在加工厂将结构构件提前预制,在施工现场通过 机械连接等方法连接,将单独的构件拼装成一个整体,是实现工业化的一个重要 方式。然而,因我国装配式建筑起步晚,建筑设计与施工技术管理存在局限性, 导致我国建筑业转型较缓慢。预制构件的节点连接问题是制约装配式建筑发展的 重要因素,节点连接的质量问题关乎着整个结构的承载力、抗震性、结构刚度等,故可靠的连接技术至关重要。 1装配式建筑的基本特征 1.1装配式建筑的概念 装配式建筑又称建筑工业化,就是像制造汽车一样来建造房子,首先在生产 厂生产好预配构件,比如板、柱、梁等构件,然后再运输到施工现场,在施工现 场进行现场装配,拼接所构成的建筑物。 1.2设计多样化 目前所设计的住宅楼并不能满足人们对于住宅楼所需求的,大多数住宅楼的 承重墙较多,以致分隔较多,开间较小,房内空间不能被有效分隔。而装配式建筑,可以灵活、随意进行分割,可以满足住户的需要,根据他们的要求来进行分割,大厅小居室以及小厅大居室都可以形成。配套的轻质隔墙,可以使住宅采用 灵活大空间,而轻质隔墙的材料一般都使用钢龙骨配以石膏板,或者使用一些轻板。 2节点连接现状 2.1框架、墙板连接装配式建筑节点连接问题 顺应并推动着建筑产业化的发展。就具体节点连接而言,梁柱框架节点的连 接方式较多,并且其连接性能优异,符合“强节点,强锚固”性能要求,具有良好 的抗震性能,基本接近与现浇混凝土结构节点性能。但是,墙板连接则相差甚远,研究略少。因产品的工艺与施工条件限制,墙板连接存在着接缝渗漏、保温隔音 性能差等诸多问题。 2.2施工工艺异同按照施工工艺 装配式建筑节点连接主要为干连接与湿连接,但是,就目前而言,二者连接 性能差异较大。湿连接的节点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基本接近现浇混凝土节点性能,安全可靠。但是,节点核心区结构连接复杂,不符合节能环保以及住宅产业 化大趋势,且湿连接施工不便,难以保证框架节点的工程质量。干连接相比较湿 连接性能较差,在地震发生时会因延性、恢复力等方面问题,发生破坏事件。但 早在2006年,北京工业大学的董挺峰等人在“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及其抗震性 能研究”一文中,明确得出了“干”连接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并可用于抗震设防区的结论。此外,干连接法施工方便、快捷,更加符合住宅产 业化的发展需要,有待进一步应用与发展。

PC装配式建筑施工专项方案

PC建筑施工专项方案 目录 一、PC建筑特点和建造管理策略 1、PC建筑的特点和应用 2、建造管理策略 二、编制依据和总体部署 (一)、编制依据 (二)、总体部署 1、配备PC专职管理人员 2、劳动力、机械设备、材料计划 3、现场总平面布置和总进度计划 三、专项方案 (一)、深化设计 1、PC建筑的结构特点 2、深化设计要解决的问题 3、深化设计的一些思考 (1)、PC连接的节点方式 (2)、构件尺寸确定 (3)、安装工艺的改进 4、PC深化设计完成时间 (二)、PC构件的加工 1、对构件厂的选择 2、模具的确定 3、PC构件的加工质量控制 (三)、PC构件的运输及现场堆放 1、PC构件的运输防撞防倾覆措施 2、PC构件的运输的装车要求 3、PC构件现场堆放场地的布置 (1)、布置位置的确定 (2)、堆放大小的计算 (四)、PC构件的吊装 1、吊装机械的选择 (1)、起吊能力和覆盖区域的满足 (2)、起吊及回转速度的满足 2、PC构件安装方案 (1)、安装前辅料准备 (2)、吊装前作业准备 (3)、吊装作业 (4)、安装固定及校正方法 A、柱 B、墙板 C、梁 D、叠合板 E、阳台 F、独立设置的空调搁板 G、楼梯 (五)、PC构件与现浇接合的施工

1、竖向结构PC构件与现浇的接合部 2、水平结构PC构件与现浇的接合部 3、竖向结构PC构件与水平结构PC构件的现浇接合部(六)、PC构件安装缝的灌浆 1、浆料的选择 2、注浆条件的保证 3、注浆工艺及检验标准 4、拟选注浆方案 (七)、成品保护措施 1、楼梯踏步 2、阳台 3、空调搁板 4、外立面线条等异性凸件 (八)、PC吊装计划安排 1、PC深化设计完成时间 2、PC构件安装 (九)、PC构件吊装安装的安全保证措施 1、人员的安全保证 2、机械设备的安全保证 3、施工工艺方法的保证 4、现场作业条件的保证 5、材料的安全保证 (1)、吊索具 (2)、外架用料 (3)、支撑固定件 四、PC建筑施工方案的小结 附件: PC厂家选择一览表 PC吊装队伍的业绩

探讨装配式建筑节点连接方法及其施工质量控制

探讨装配式建筑节点连接方法及其施工质量控制 摘要:近年来,建筑行业取得迅速发展,为响应绿色经济发展,装配式建筑工 程项目建设数量及规模不断增大。但是装配式建筑还有许多需要提升的地方,基 于此,为进一步挖掘装配式建筑的价值,文章结合实例对装配式建筑节点连接及 施工质量控制进行了详细的探究。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连接施工;质量控制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某生活宿舍楼,总建筑面积17307m2,地上6 层,局部2 层, 无地下室,建筑高度 21.16m;预制装配范围为 2 层~ 6 层(其中预制框架柱从承台开始),预制构件类型包括框架柱、楼梯、叠合板、叠合梁、缓步台、外挂板、整体阳台、整体卫浴等。标准层预制构件个数达到798 个/ 层,整体预制率高达 75%。 装配建筑施工 吊装技术 叠合板吊装 叠合板是指顶部在现场后浇混凝土而形成的整体受弯的预制混凝土板,其在现场吊装操 作过程为: ①按照图纸确定叠合板的吊装顺序和安装方向,并按吊装批次合理安排堆场和吊 车位置;②起吊时先进行试吊,即吊起距地 50cm 停止,检查链条、手拉葫芦、吊钩的受力 情况,使叠合板保持水平,叠合板起吊宜配合平衡梁,保证平稳起吊,确保构件不受破坏; 如果未不采用平衡梁,起吊时吊索与叠合板水平面所成夹角不小于 60°;③叠合板就位时需 垂直下落,在作业层上空20cm 处略作停顿,施工人员手扶楼板调整方向,将板的边线与梁 柱的安放位置线对准后,停稳慢放,在落下过程中,避免叠合板上的外伸钢筋与梁柱钢筋碰撞;④放下叠合板后,调整板位置,保证搁置长度在10mm 左右,其允许偏差不大于5mm; ⑤检查并保证下部支撑杆全部顶住叠合板,若未顶到须及时调整支撑杆高度,保证下部支撑 杆托全部顶到位,确保顶托标高一致。 预制柱吊装 预制柱吊装操作具体要求为: ①前一层楼板浇筑完成后,放出预制柱定位轴线及边线, 使用与柱截面相同的定位钢板进行预留柱筋定位,并采取有效措施将柱筋固定牢靠;②在柱 底与楼面结构层间设20mm 坐浆层,其标高采用铁垫片进行调整,且铁片垫在两对角线上的 柱角位置,保证柱安支撑,并通过可调斜撑进行垂直度调整;④柱子灌浆,选择其中一个 注浆孔为本次灌浆的注浆孔,其余均为排气孔。所有套筒预留孔洞都饱满出浆并封堵完成后,将注浆孔洞封堵,套筒灌浆完成。 楼梯板吊装 梯段板吊装: ①梯段起吊 : 预制楼梯梯段采用水平吊装,吊装时应通过调节手动葫芦使 踏步平面呈水平状态,便于就位;②楼梯板就位: 就位时楼梯段保证踏步平面呈水平状态从 上吊入安装部位,在作业层上空 30cm 左右处略作停顿,施工人员手扶楼梯段调整方向,将 楼梯段的边线与休息平台上的安放位置线对准,放下时要停稳慢放,严禁快速猛放,以避免 冲击力过大造成板面震折裂缝;③校正 : 基本就位后再用撬棍微调楼梯段,直到位置正确, 搁置平实。安装楼梯板时,应特别注意标高正确,校正后再脱钩;④铰连接安装 : 楼梯段校

装配式建筑全过程讲解

如果我们把3万年前山顶洞人的洞穴算作最初建筑的“原型”的话,到距今5000年前建造难度极大、建造工艺水平极高的“金字塔”,到如今的世界最高建筑——迪拜的哈利法塔,我们不得不承认,建筑业可以堪称是最“古老”的行业。然而,这个最古老的行业,如今的建造方式还是以现场浇筑为主,整个行业的科技含量和生产效率都非常低,远远不如制造业。建筑业有没有可能用100年的时间实现从“手工”劳动到先进的“流水线”生产的跨越?有没有可能用50年的时间实现从“整体”家具到“拼装”家具的跨越? 这是一代又一代建筑人的梦想,这个梦想在“装配式建筑”概念的提出之后,让我们看到了传统行业的新希望。 那么,装配式建筑是什么?装配式建筑到底是怎么生产的?现场又是怎么施工的?成本造价又如何?相比其他材料的优势在哪里?小编带大家一起来了解。 装配式建筑是什么 乐高玩过没(见过也行),我们可以把梁、板、柱、墙等事先做好的构件想象成一块块乐高积木,在施工现场只需把他们拼合在一起。 和搭乐高一样,装配式建筑将部分或所有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然后运到施工现场进行组装。“组装”不只是“搭”,预制构件运到施工现场后,

会进行钢筋混凝土的搭接和浇筑,所以拼装房安全得很。所以,这种“产业化”、“工业化”的建筑在欧美及日本已经广泛采用。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为啥这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如此热衷装配式建筑呢?好处大大滴~ 1. 有利于提高施工质量 装配式构件是在工厂里预制的,能最大限度地改善墙体开裂、渗漏等质量通病,并提高住宅整体安全等级、防火性和耐久性。 2. 有利于加快工程进度 效率即回报,装配式建筑比传统方式的进度快30%左右。 3. 有利于提高建筑品质 建筑业的玻尿酸,可使建筑产品长久不衰、永葆青春。室内精装修工厂化以后,可实现在家收快递,即拆即装,又快又好。 4. 有利于调节供给关系 提高楼盘上市速度,减缓市场供给不足的现状,买房从此不用彻夜排队。行业普及以后,可以降低建造成本,可有效的抑制房价。 5. 有利于文明施工、安全管理 传统作业现场有大量的工人,现在把大量工地作业移到工厂,现场只需留小部分工人就行啦,大大减少了现场安全事故发生率。

装配式建筑节点连接方式

2019年4月 术 装配式建筑节点连接方式 李乐佳 (聊城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山东聊城252059) [摘要]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得到了快速发展。在装配式建筑建造和使用过程中,连接节点的问题不断涌现。本文对装配式建筑的节点连接方式进行探索,分析现存的节点问题,以期为高质量、高效率的进行装配式建筑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节点;连接方式文章编号:2095-4085(2019)04-0096-01 1引言 传统的现浇栓结构因其具有整体性好,稳定性好,抗震性能好等优点在工程建设中被大力推广。但 是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现浇栓结构的施工周期长,成本大,质量问题得不到保障,污染大等问题日益暴露,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周期短,节约成本,污染小等众多优点刺激着建筑行业的调整与转型。装配式建筑的节点处理是装配式建筑建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现阶段装配式建筑的节点虽已具备较好的抗震性能,但是在较大的地震荷载作用下,造成的破坏仍比现浇栓结构严重很多,因此,节点问题严重影响着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研究装配式建筑的节点连接有着重要的意义。 2装配式建筑的连接方式 根据施工方法,装配式建筑的连接方式分为干连接和湿连接两种。干连接首先在工厂完成预制构件的制作,在连接构件中植入钢板等部件,然后通过螺栓或焊接连接连接构件。现有的干连接方法有螺栓连接,焊接连接,牛腿连接,预应力压接,机械套筒连接等山。干连接施工方便,迎合了建筑工业化的趋势,保证了刚度和承载力,但是延性和恢复性差,抵抗地震荷载作用的能力较弱。湿连接和干连接相同首先在工厂完成预制构件的制作,然后再送至施工现场进行拼装和吊装,最后在节点处浇筑水泥砂浆或混凝土进行锚固⑵。现有的湿连接方法有灌浆拼装,普通现浇连接,普通后浇整体式连接,浆锚连接等。湿连接整体性好,抗震性能优于干连接。 3装配式建筑节点连接现状与存在的问题3.1框架、墙板的节点连接性能差异大 就具体节点连接而言,梁柱框架节点现有的连接方式较多,干连接方法有樺式连接,螺栓连接,焊接连接,牛腿连接,机械套筒连接等,湿连接方法有预应力技术的整浇连接,灌浆拼装,普通后浇整体式连接,普通现浇连接,浆锚连接等⑶。梁柱框架节点的连接性能符合“强节点,强锚固”的要求,连接性能优异,且具有较强的抗震性能,与现浇栓结构节点性能相差不大。魏威、李青宁⑷等人在2013年设计 作者简介:李乐佳(1998—),女,汉,山东济宁人,本科。研究方向:工程管理。了新型的钢板箍螺栓连接高强复合螺旋箍约束混凝土柱,并进行了加载试验,证明了抗震性能与现浇栓结构相差不大。但目前对于墙板节点的连接研究的相对较少,因研究的不够深入,所以发展速度比框架节点缓慢,存在保温隔音性能差,接缝渗漏等诸多问题⑸。现在装配式建筑有多种可选择的连接方式,应分析哪种方式更适用于施工,更安全经济,并对连接节点的各种受力指标进行检验。 3.2干连接、湿连接性能差异大 根据施工方法,装配式建筑的连接方式分为干连接和湿连接两种。但是目前两种连接方式的性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干连接施工方便,迎合了建筑工业化的趋势,保证了刚度和承载力,但是延性和恢复性差,抵抗地震荷载作用的能力较弱。湿连接整体性好,抗震性能优于干连接,但是节点核心区连接复杂,施工难度大,难以保证连接质量,且不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⑹。在现阶段,发展装配式建筑迫切需要克服干接连和湿连接的缺点与不足,消除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阻碍。 4结语 装配式建筑具有节约材料,施工简单,建筑周期短等优点,是促进绿色建筑建设和建筑产业化的重要结构形式,在建筑行业中占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关于装配式建筑墙板的眼界相对较少,应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改进连接方法,同时克服干接连和湿连接的缺点与不足,消除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阻碍,进一步完善对装配式建筑的研究,加大研究深度,让建筑行业发展的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王伟玲.装配式建筑结构节点连接方式[J].科学技术创新,2018,(25):129-130. [2]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节点连接结构[P]?中国专利:CN201721854907,2018-09- 11. [3]王伟玲.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发展综述[J].价值工程,2018,37(31):286-287. [4]郭文强.装配式建筑物构件连接方式简析[J].价值工程,2018,37(29):214-215. [5]郭强.装配式建筑外墙防水设计及节点构造处理[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1):885,887.[6]于潜,任兆荣,王芳.装配式建筑节点钢筋安装工艺 分析[J].建筑技术,2018,49(Z1):116-119. ?96?

装配式建筑结构节点连接质量保证措施

装配式建筑结构节点连接质量保证措施 目前在我国大范围推广建造的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主要是采用叠合现浇方式进行连接的装配式整体式混凝土框架,主要构件有预制梁、预制柱、预制外挂墙板、预制内墙隔板、预制楼板、预制阳台板、预制空调板、预制楼梯等。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楼板与装配式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一样采用预制混凝土叠合板,预制阳台板、预制空调板、预制楼梯等非结构构件也与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中相应的构件相似。 一、结构性节点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中的结构性节点主要有柱-柱连接、梁-柱连接、主-次梁连接节点。 1. 柱-柱连接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中,预制柱之间的连接往往关系到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和结构抗倒塌能力,是框架结构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最后一道防线,及其重要。

预制柱之间的连接常采用灌浆套筒连接的方式实现,灌浆套筒预埋与上部预制柱的底部,下部预制柱的钢筋伸出楼板现浇层之上,预留长度保证钢筋在灌浆套筒内的锚固长度加上预制柱下拼缝的宽度。 套筒预埋于柱脚 现场安装时,通过“定位钢板”等装置固定下部伸出钢筋,使得下部伸出钢筋与上部预制柱的套筒位置一一对应,如图所示。

下部锚固钢筋定位钢板固定 待楼层现浇混凝土浇筑、养护完毕后,吊装上部预制柱,下部钢筋伸入上部预制柱的灌浆套筒内,预制柱经过临时调整和固定后,进行灌浆作业。 预制柱可以制作成方柱或圆柱等多种形式,采用灌浆套筒的柱-柱连接均可以实现较好的连接效果,如图所示。

方柱套筒连接 圆柱套筒连接2. 梁-柱连接

在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中,预制梁-柱连接节点对结构性能如承载能力、结构刚度、抗震性能等往往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同时深远影响着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施工可行性和建造方式,故而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的结构形式往往决定于预制梁-柱连接节点的形式。 预制梁-柱连接的形式多种多样,目前我国普遍常用的连接主要是节点区现浇的“湿”连接形式。根据预制梁底部钢筋连接方式不同,分为预制梁底筋锚固连接和附加钢筋搭接连接。 前者连接中,预制梁底外伸的纵向钢筋直接伸入节点核心区位置进行锚固,这种节点必须有效保证下部纵筋的锚固性能,一般做法是将锚固钢筋端部弯折形成弯钩或者在钢筋端部增设锚固端头来保证锚固质量和减少锚固长度,如图所示。

装配式建筑施工安装混凝土结构节点设计及施工协调!

装配式建筑施工安装混凝土结构节点设计及施工协调! 一、节点和连接设计原则 1、装配式结构应重视构件连接节点的选型和设计。连接节点的选型和设计应注重概念设计,满足耐久性要求。并通过合理的连接节点与构造,保证构件的连续性和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使整个结构具有必要的承载能力、刚性和延性,以及良好的抗风、抗震和抗偶然荷载的能力,并避免结构体系出现连续倒塌。 2、应根据设防烈度、建筑高度及抗震等级选择适当的节点连接方式和构造措施。重要且复杂的节点与连接的受力性能应通过试验确定,试验方法应符合相应规定。 3、装配式结构的节点和连接应同时满足使用和施工阶段的承载力、稳定性和变形的要求;在保证结构整体受力性能的前提下,应力求连接构造简单,传力直接,受力明确;所有构件承受的荷载和作用,应有可靠的传向基础的连续的传递路径。 4、承重结构中节点和连接的承载能力和延性不宜低于同类现浇结构,亦不宜低于预制构件本身,应满足“强剪弱弯,更强节点”设计理念。 5、宜采取可靠的构造措施及施工方法,使装配式结构中预制构件之间或者预制构件与现浇构件之间的节点或接缝的承载力、刚度和延性不低于现浇结构,使装配式结构成为等同现浇装配式结构。

6、当节点连接构造不能使装配式结构成为等同现浇型混凝土结构时,应根据结构体系的受力性能、节点和连接的特点采取合理准确的计算模型,并应考虑连接和节点刚度对结构内力分布和整体刚度的影响。 7、预制构件的连接部位应满足建筑物理性能的功能要求。预制外墙及其连接部位的保温、隔热和防潮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和国家现行相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必要时,应通过相关的试验。 二、以剪力墙结构节点和接缝设计为例 1、预制剪力墙的顶面、底面和两侧面应处理为粗糙面或者制作键槽,与预制剪力墙连接的地梁上表面和圈梁上表面也应处理为粗糙面。粗糙面露出的混凝土粗骨料不宜小于其最大粒径的1/3,且粗糙面凹凸不应小于6mm。 2、对高层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楼层内相邻预制剪力墙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构造如图2-1所示 边缘构件应现浇,现浇段内按照现浇混凝土结构的要求设置箍筋和纵筋;预制剪力墙的水平钢筋应在现浇段内锚固,或者与现浇段内水平钢筋焊接或搭接连接。

装配式建筑结构节点到底是什么样的

装配式建筑结构节点到底是什么样的 目前在我国大范围推广建造的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主要是采用叠合现浇方式进行连接的装配式整体式混凝土框架,主要构件有预制梁、预制柱、预制外挂墙板、预制内墙隔板、预制楼板、预制阳台板、预制空调板、预制楼梯等。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楼板与装配式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一样采用预制混凝土叠合板,预制阳台板、预制空调板、预制楼梯等非结构构件也与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中相应的构件相似。 结构性节点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中的结构性节点主要有柱-柱连接、梁-柱连接、主-次梁连接节点。 1. 柱-柱连接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中,预制柱之间的连接往往关系到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和结构抗倒塌能力,是框架结构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最后一道防线,及其重要。

预制柱之间的连接常采用灌浆套筒连接的方式实现,灌浆套筒预埋与上部预制柱的底部,下部预制柱的钢筋伸出楼板现浇层之上,预留长度保证钢筋在灌浆套筒内的锚固长度加上预制柱下拼缝的宽度。 套筒预埋于柱脚 现场安装时,通过“定位钢板”等装置固定下部伸出钢筋,使得下部伸出钢筋与上部预制柱的套筒位置一一对应,如图所示。

下部锚固钢筋定位钢板固定 待楼层现浇混凝土浇筑、养护完毕后,吊装上部预制柱,下部钢筋伸入上部预制柱的灌浆套筒内,预制柱经过临时调整和固定后,进行灌浆作业。 预制柱可以制作成方柱或圆柱等多种形式,采用灌浆套筒的柱-柱连接均可以实现较好的连接效果,如图所示。

方柱套筒连接 圆柱套筒连接2. 梁-柱连接

在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中,预制梁-柱连接节点对结构性能如承载能力、结构刚度、抗震性能等往往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同时深远影响着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施工可行性和建造方式,故而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的结构形式往往决定于预制梁-柱连接节点的形式。 预制梁-柱连接的形式多种多样,目前我国普遍常用的连接主要是节点区现浇的“湿”连接形式。根据预制梁底部钢筋连接方式不同,分为预制梁底筋锚固连接和附加钢筋搭接连接。 前者连接中,预制梁底外伸的纵向钢筋直接伸入节点核心区位置进行锚固,这种节点必须有效保证下部纵筋的锚固性能,一般做法是将锚固钢筋端部弯折形成弯钩或者在钢筋端部增设锚固端头来保证锚固质量和减少锚固长度,如图所示。

装配式混凝土构件连接方式(装配式调研课题)[详细]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方式 一、概述 国内外的研究人员和工程设计人员依据桥型特点、施工条件和所处环境等因素,对预制拼装墩柱(包含立柱及盖梁)连接构造提出很多类型.主要可归结为有粘结后张预应力钢绞线(精扎螺纹钢)、灌浆套筒连接、波纹管连接、湿接缝连接、插槽式连接、承插式连接以及混合式连接等.由此实现了预制墩柱之间、预制墩身与盖梁、预制墩身与承台的连接,而拼装接触面采用砂浆垫层或环氧胶接缝. 预制构件的连接方式需根据结构形式、抗震设防烈度、施工、运输、拼装等因素综合考虑,主要连接方式如下表所示. 表 1.1装配式结构预制构件间主要连接方式 根据国内外的试验研究及应用调研,通过上述几种连接构造的对比,考虑到国外既有经验的可靠度及国内理念接受度 ,国内城市桥梁快速连接接头多选用灌浆套筒连接构造. 表3.2.4 各种连接构造比较

灌浆套筒和灌浆金属波纹管技术是目前国内装配式建筑竖向连接常用的两种方式. 虽然灌浆金属波纹管相对于灌浆套筒存在较大优势,但是它不如灌浆套筒设置灵活,且钢筋的插入深度比灌浆套筒钢筋插入深度长1倍多,构件过长的外露钢筋加大了吊装、运输过程中的弯折、损坏风险.相比较而言,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技术更加成熟,适用于较大直径钢筋的连接;广泛应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剪力墙、柱等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钢筋浆锚搭接连接适用于较小直径的钢筋(d≤20米米)的连接,连接长度较大,不适用于直接承受动力荷载构件的受力钢筋连接.国内应用较多的连接方式为灌浆套筒连接. 对于灌浆套筒连接,套筒腔体内部灌浆密实是灌浆套筒连接有效的先决条件,国内外试验室内的灌浆套筒连接是十分有效的,然而受工地现场施工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影响,腔体密实难以保证,且目前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验收时也没有足够依据.因此,应加强施工人员技术培训,同时健全监督监管体系.(市市政设计院) 二、构件连接方式 2.1灌浆套筒连接 套筒灌浆技术的定义为: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技术是指带肋钢筋插入内腔为凹凸表面的灌浆套筒,通过向套筒与钢筋的间隙灌注专用高强水泥基灌浆料,灌浆料凝固后将钢筋锚固在套筒内实现针对预制构件的一种钢筋连接技术. 无收缩灌浆料是以高强度材料作为骨料(如:石英砂、金刚砂等),以水泥、灌浆母料等为介质,辅以高流态、微膨胀、防离析等外加剂(如:减水剂)配制而成.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施工流程主要包括:预制构件在工厂完成套筒与钢筋的连接、套筒在模板上的安装固定和进出浆管道与套筒的连接,在建筑施工现场完成构件安装、灌浆腔密封、灌浆料加水拌合及套筒灌浆. 2.1.1全灌浆套筒

装配式建筑节点连接方式及质量控制

装配式建筑节点连接方式及质量控制 发表时间:2020-03-25T05:21:42.787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21期作者:石宪 [导读] 装配式建筑在我国起步较晚,技术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但由于其环保性和经济性,近年来装配式建筑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黑龙江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00 摘要:装配式建筑在我国起步较晚,技术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但由于其环保性和经济性,近年来装配式建筑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装配式建筑构件多是在工厂内进行生产,再运送至工地进行组装。在装配式建筑构件组装过程中,节点的连接是整个组装施工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同时也是建筑最为薄弱的位置,其会对建筑抗震性和使用寿命带来直接的影响,因些需要科学选择装配式建筑节点连接方式,并强化节点连接的质量控制,确保装配式建筑的质量和安全。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节点;连接方式;构件;质量控制 1装配式建筑的常见节点连接方式 1.1 湿连接方式 1.1.1 灌浆套筒连接 装配式建筑节点连接施工中,在湿连接方式中灌浆套筒连接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连接方式。在具体连接施工过程中,通过将需要连接的带肋钢筋插入到套筒中,利用专用灌浆材料进行填充,使钢筋与套筒、钢筋之间、构件之间实现紧密连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灌浆套筒连接技术十分成熟,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可以有效的提升节点受力性能,特别在大直径钢筋节点连接施工中进行应用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施工难度大、成本高、工艺流程复杂及质量检测不精准等问题。 在灌浆套筒连接施工过程中,连接套筒内部存在凹凸部分,从两端分别插入钢筋后,两根钢筋之间不会接触,注入浆液和硬化后,钢筋与套筒之间在灌浆材料作用下会实现牢固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由于灌浆材料具有无收缩微膨胀的性能,因此有效的保证了套筒内部的密实性,并在套筒约束下,钢筋也能够实现牢固粘接,使灌浆套筒连接方式在抗拉抗压和连接可靠性方面表现十分优异。 1.1.2 浆锚搭接连接 浆锚搭接连接作为装配式建筑节点湿连接方式中的一种,同时也是钢筋竖向连接的一种方式。通过将钢筋插入到预埋好的波纹管中,再在波纹管内灌入灌浆料,有效的将钢筋与波纹管连接起来,达到锚固钢筋的作用。相较于其他连接方式,浆锚搭接连接具有稳定的机械性能及灵活的灌浆方式,对于剪力墙、框架柱和挂板灯等构件的连接更具适用性。而且这种连接方式具有多重界面,能够有效的提高灌浆料对钢筋的锚固力,实现钢筋的牢固连接。 1.2干连接方式 1.2.1 螺栓连接 螺栓连接作为机械连接方式中的一种连接形式,在装配式建筑节点连接施工中较为常用。在具体应用过程中,需要在不同连接构件的边缘处设置螺栓孔与安装手孔,并利用螺栓穿过螺栓孔实现对不同部件的牢固连接,这种节点连接施工操作更为简单,施工周期相对较短。但螺栓连接承载力相对较差,易受外力影响而导致构件间的连接被破坏。因此一般只将其在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及外挂墙板与主体结构的连接中才会采用。 1.2.2 预应力连接 预应力连接是指在设计阶段对装配式建筑所有可能的拉应力进行评估,之后在通过设计调整来将这些拉应力转化拉应力,这样一来,所有建筑构件的接触面之间都会产生不同的压应力,而在这些压应力的影响下,不同建筑构件自然也就能够紧密的压在一起。与其他节点连接方式相比,预应力连接不仅改变了当前湿法连接各处节点的构造做法,同时还减少了实际施工的工程量,在地面装配式建筑的结构设计中,能够对节点现浇、楼板叠合现浇等湿式连接起到非常好的替代作用。 2装配式建筑节点连接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 2.1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 在装配式建筑节点连接施工过程中,需要在设计阶段即要做好节点连接施工质量控制工作。由于装配式建筑设计要求较多,而且设计具有较大的难度。因此在实际设计工作开展时,设计人员需要综合考虑设计、施工和生产等各个环节的具体情况,并与各相关专业人员进行协同设计,有效的保证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而且在实际构件设计过程中,还要尽量降低构件跨度及复杂程度,这样使预制构件

浅谈装配式建筑节点连接方式

第45卷第8期6g坊Vol.45,No.8 2019年8月Sichuan Building Materials August,2019 浅谈装配式建筑节点连接方式 钱坤,丁景花 (吉林建筑大学,吉林长春130118) 摘要:简述了装配式建筑,对装配式建筑常用的节点连接方式做了主要介绍,适用范围概况,并对目前装配式建筑及其节点连接进行了思考总结。 关键词:建筑;节点连接;干法;湿法 中图分类号:TU741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2-4011(2019)08-0127-02 DOI:10.3969/j.issn.1672—4011.2019.08.060 0前言 我国推行新型建筑工业化,装配式建筑以施工便捷机械、、设理标准脱颖而岀,其结“、一体、与”三,扬长避短,铸就新型建筑的里程碑。,我国装配式建筑起步晚,建筑设与施工理存在局限性,导致我国建筑业转型较缓慢。构件的装配式建筑的重,的质量关整个结构的承载力、抗震性、结构刚度等,故可靠的关重要。 1装配式建筑 装配式建筑建筑的主要部分选用部品部件集成的建筑⑴。目前,装式剪力墙结构(NPC结构)、装式框架结构、装配式框架-—力墙结构是常用的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 2节点连接概述 建筑的方式主要分向和水,工工艺分为湿法(即湿式工艺)和干法(即干式工艺))干法工艺主要有、机械、焊接;湿式工艺主要有灌浆、浆、水平锚环灌浆连接等。装配式框架结构的位置主要在-柱、柱-柱、部位。根据材料不同,NPC结构、装整体式框架-—力墙结构主钢筋和[土,钢筋根据接头受力、施工工艺进行选择的方式有、绑扎、机械、焊⑵,的(构件在建筑竖向的连接)采用现 2.1湿法 湿法采用的方法,可使结构具有的整体性。我国装配式建筑的采用湿式工法。例如NPC结构钢筋的三种主要方式灌浆、浆、波纹管浆⑶)装整体式框架结构的往往采用,达到楼板与梁形成一个整体。 收稿日期:2019-03-04 作者简介:钱(1971-),女,吉林长春人,博士后,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轻质抗震墙板。 作者:丁景花(1993-),女,河南洛阳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2.1.1接 灌浆将带肋钢筋插部并用水:灌浆料从灌浆口注浆,直到排浆口流岀的灌浆料,再用堵堵塞排浆口,从到的钢筋对。此方法工现场钢筋的首选方式,也被行证实的方式⑷。根据结构形式,分灌浆和半灌浆⑸。区别者两端均采用灌浆,用所有的钢筋,比如、、的钢筋,甚用结构。后者一端灌浆,另一端螺纹连接(依据方式分、、剥助纹连:6]),灌浆不适用和结构。有钢筋应力,求 造精度高,钢筋的对接难度大,建筑造价成。 2.1.2接接 浆在部品部件中预留孔,将需钢筋插留定位置灌浆料达到钢筋。对NPC结构构件的向分钢筋,与浇混凝土中间的钢筋⑺,采用间。对力墙的边缘构件,向钢筋若采用此方式,《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准》(GB/T51231—2016)NPC结构的最大使用高度需表5.1.2中的值低10m⑴。浆头不能用于受拉构件⑶,钢筋20mm、直接受 力荷载的构件纵向钢筋不宜采用此连接方式。 2.1.3水平接 水灌浆主用的向,在处设置带,岀钢筋进行后浇混凝土,对强度有所要求,应 强度等级⑴。工工艺满足质量要求,则结构整体、震性较好,场后期往往需要剔除多余的后浇混 2.2干法 干法在预制部品部件内设置预埋件钢板,继采用焊接、方式成一个整体。干需浇筑,施工,力荷载较差,求较高的施工度,现场不宜达到的整体性,故目前我国干式工法较为缓慢。 2.2.1接 分强度与,用的和,将两个构件连成整体。的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生破坏,件的破坏,这样的破坏机理往往定的地震能量。4 用的,抗震需进一步。2.2.2接接 焊采用焊接施工技术将预制部品部件连接为整体。在实际装配式框架结构工程中,-柱,若以焊增设齿槽有的「性 ⑻。针对夹夕卜的,, ?127?

PC装配式建筑现场施工专项方法设计

P C建筑施工专项方案 目录 一、PC建筑特点和建造管理策略 1、PC建筑的特点和应用 2、建造管理策略 二、编制依据和总体部署 (一)、编制依据 (二)、总体部署 1、配备PC专职管理人员 2、劳动力、机械设备、材料计划 3、现场总平面布置和总进度计划 三、专项方案 (一)、深化设计 1、PC建筑的结构特点 2、深化设计要解决的问题 3、深化设计的一些思考 (1)、PC连接的节点方式 (2)、构件尺寸确定 (3)、安装工艺的改进 4、PC深化设计完成时间 (二)、PC构件的加工 1、对构件厂的选择 2、模具的确定 3、PC构件的加工质量控制 (三)、PC构件的运输及现场堆放 1、PC构件的运输防撞防倾覆措施 2、PC构件的运输的装车要求 3、PC构件现场堆放场地的布置 (1)、布置位置的确定 (2)、堆放大小的计算 (四)、PC构件的吊装 1、吊装机械的选择 (1)、起吊能力和覆盖区域的满足 (2)、起吊及回转速度的满足 2、PC构件安装方案 (1)、安装前辅料准备 (2)、吊装前作业准备 (3)、吊装作业 (4)、安装固定及校正方法 A、柱 B、墙板 C、梁 D、叠合板 E、阳台 F、独立设置的空调搁板 G、楼梯 (五)、PC构件与现浇接合的施工 1、竖向结构PC构件与现浇的接合部 2、水平结构PC构件与现浇的接合部 3、竖向结构PC构件与水平结构PC构件的现浇接合部 (六)、PC构件安装缝的灌浆 1、浆料的选择

2、注浆条件的保证 3、注浆工艺及检验标准 4、拟选注浆方案 (七)、成品保护措施 1、楼梯踏步 2、阳台 3、空调搁板 4、外立面线条等异性凸件 (八)、PC吊装计划安排 1、PC深化设计完成时间 2、PC构件安装 (九)、PC构件吊装安装的安全保证措施 1、人员的安全保证 2、机械设备的安全保证 3、施工工艺方法的保证 4、现场作业条件的保证 5、材料的安全保证 (1)、吊索具 (2)、外架用料 (3)、支撑固定件 四、PC建筑施工方案的小结 附件: PC厂家选择一览表 PC吊装队伍的业绩 PC建筑施工专项方案 一、PC建筑特点和建造管理策略 1、PC建筑的特点和应用 现行当下,预制构件(PC为precastconcrete的缩写)建筑犹如五十到七十年大量使用,又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上海市政府十三五规划,在2020年装配率达到40%。 PC建筑在施工方面有诸多优点:构件在工厂预制,大幅降低现场工人劳作量,提高了效率;内檐楼板底模取消,外檐使用简易外三角挂架,节省了施工成本;门窗洞口尺寸偏差大幅减小,质量更近完美;可以提高现场建成速度,调节供给;混凝土平整度提高,可以节省抹灰,降低建造成本;部分工人转移到了工厂生产,有利现场文明施工和安全管理;减少现场建筑垃圾量。 PC建筑应用可以很广泛。广泛用于内外墙板,柱梁楼板,和外檐附属构件。PC建筑还要自己的特色,如混凝土夹芯保温板,提高了防火等级;外装立面给人以韵律美。 2、建造管理策略 了解了PC建筑的特点,在建造管理策略上,一是做好PC深化设计,把握好PC生产进度和质量;二是现场选择好大型吊装设备和做好现场总平面布置;三是控制好吊装流程,和吊装质量、安全管理;四是做好可以简化的、合理的施工措施,降低建造成本。下文稍详细的叙述。 二、编制依据和总体部署 (一)、编制依据 依据包含:规范、(合同、图纸)等。主要规范、图集有: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JGJ1-201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JGT398-2012;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JGJ355-2015);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6);

装配式建筑节点连接技术的研究

装配式建筑节点连接技术的研究 陈燕友 (广东理工学院,广东肇庆526100) [摘要]装配式建筑节点连接技术是将钢筋混凝土预制好的构件,通过可靠的方式进行建筑连接的方 式,并且建筑节点连接技术在建筑施工现场,通常是以装配而成的混凝土结构而成,在混凝土部件节点连接 上,一直作为装配式建筑节点的至关重要的核心技术存在Q并且随着住宅产业化发展和建设速度方面的限 制和需求,对于装配式建筑方式应用比较频繁,同时为了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装配式建筑在未来建筑 结构方式中一定会迅速发展壮大。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节点;连接技术 文章编号:2095 -4085(2019)03 -0103 -02 传统刚劲混凝土建筑结构类型,在平面设计方面 具备多样化,并且在建筑整体性,连接性以及抗震性 能方面都有不错的表现。但是,随着建筑工业化发展 水平不断提高,对于建筑建设速度和外观等的要求越 来越高,同时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也导致现浇混凝土 建筑结构的一些弊端暴露了出来,在现浇混凝土结构 建筑中,整个工程的建设周期较长,同时建筑耗费资 金巨大,对于人力和物力方面使用成本也较高,同时 现浇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同时现浇混凝土建筑通常会伴随某个地区的特点出现 质量通病,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于环境造成的污染问 题较为严重。因此装配式建筑方式才得以发展起来。1装配式节点连接技术 装配式建筑节点连接方式在结构上主要分为墙板 连接方式以及框架内梁柱连接方式两种。在装配式建 筑节点连接技术发展现状来看,主要的节点连接方式 在连接类型上分为干湿两种连接方式。在干连接节点 施工技术中,首先在工厂对于钢筋混凝土的构建进行 预制造,同时根据设计图纸将钢筋混凝土构建需要连 接的部位设置埋藏好连接的钢板等的部件,在节点连 接的过程中通过螺栓或者是钢构制的特殊部件进行机 械式的钢结构连接。节点湿连接方式,即在施工作业 的过程中需要通过现场制作的连接介质,进行混凝土 结构部件的连接。湿连接亦被称作现浇连接,通过湿 连接进行施工的方式,首先在工厂完成大的钢筋混凝 土部件的浇筑,继而将大的部件通过运输车辆,转移 至施工现场,通过一系列的吊装组装,调配等的施工 之后,在建筑板块的混凝土节点浇筑水泥或者是混凝 土加强板块与板块之间的结构。通过锚固和现浇的方 法达到后浇式的浇筑结构连接类型。 2框架式梁柱节点连接 在装配式建筑节点连接方式中,采用框架节点连 接方式,对于装配式建筑结构的安全影响性能极大,因此在装配式节点施工中,一定要对框架式梁柱节点 连接加强安全重视。框架梁柱要保证强柱弱梁的施工 原理,强节点,弱仵件的结构方式,这样的框架式梁 柱结构才能有较好的整体连接性,和抗震性能。在框 架结构连接中要重点强调的是调节点连接的重要性,使得塑性铰能够在梁柱的前端出现,这就要求建筑节 点的连接强度要大于纤件之间的连接强度。按照这样 的建筑施工规则建造的装配式节点连接建筑能在抗震 性能表现,整体结构稳定性,方面有突出的表现。否 则,通过装配式建造的建筑,在框架梁柱中出现以上 问题,就会导致建筑在长时间使用,或者是在巨大外 力,自然侵蚀等的情况下发生变形,甚至是坍塌的风 险。在装配式建筑结构中,节点之间的连接方式尤为 重要,节点之间的连接性和稳定性发生破坏之后,势 必会导致整个建筑物发生形变,建筑的整体框架就会 失去作用。就目前装配式建筑节点施工方式来看,对 于混凝土施工板块之间的连接方式多种多样,在节点 中采用干连接的有,套筒型来接方式,牛腿型连接方 式,焊接式以及螺栓连接等等的连接方式。在湿连接 分类上也包括多种的施工类型,例如,普通混凝土水 泥现浇式,后浇整体式,预应力连接,拼装灌浆等的 连接方式。 3装配式建筑墙板连接技术 在装配式建筑节点墙板连接中,对于预制的混凝 土墙板来说,在现场的施工中具备有良好的整体性和 链接的刚性,但是在建筑墙板安装过程中,往往会因 为在发展中不深入去探讨节点式建筑在装配墙板连接 时的技术,导致相较于装配式框架梁柱结构的墙板连 接来说,技术发展较为缓慢。在墙板与墙板之间的连 接仍然会出现诸多的问题。在墙板连接问题中主要会 涉及到墙体的主体结构和主体结构之间的连接问题,墙板与框架和楼板的连接等的问题。并且整个建筑中 外墙和主体结构之间的连接主要采用焊接的方式进 行,同时外墙与主体连接还会辅助螺栓和混凝土。在 装配式建筑墙板和另一块墙板之间连接时,主要依靠 钢筋网片式的连接方式,或者是现浇等的连接。而在 墙板和墙板之间的连接方式上还会有预制剪力式的方 式,通过预制的钢结构部件,通过机械,桨锚或者是 套筒等的方式实现墙板和墙板之间的连接。在墙板和 墙板之间的连接中连接的稳固性和整体性是整个装配 式建筑行业发展,要不断适应产业化需求的地方,在 装配式建筑结构中,应该通过对新型的连接方式的不 断探索,使得建筑的稳固性更加强。装配式建筑更加 方便、快捷和安全。因此基于建筑装(下转第105页) ? 103.

装配式建筑全过程讲解,非常全面了

装配式建筑全过程讲解 装配式建筑全过程讲解 如今的建造方式还是以现场浇筑为主,整个行业的科技含量和生产效率都非常低,远远不如制造业。建筑业有没有可能用100年的时间实现从“手工”劳动到先进的“流水线”生产的跨越?有没有可能用50年的时间实现从“整体”家具到“拼装”家具的跨越? 这是一代又一代建筑人的梦想,这个梦想在“装配式建筑”概念的提出之后,让我们看到了传统行业的新希望。 那么,装配式建筑是什么?装配式建筑到底是怎么生产的?现场又是怎么施工的?成本造价又如何?相比其他材料的优势在哪里?小编带大家一起来了解。装配式建筑是什么?我们可以把梁、板、柱、墙等事先做好的构件想象成一块块积木,在施工现场只需把他们拼合在一起。 和搭积木一样,装配式建筑将部分或所有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然后运到施工现场进行组装。“组装”不只是“搭”,预制构件运到施工现场后,会进行钢筋混凝土的搭接和浇筑,所以拼装房安全得很。所以,这种“产业化”、“工业化”的建筑在欧美及日本已经广泛采用。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为啥这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如此热衷装配式建筑呢?好处大大滴~ 1. 有利于提高施工质量 装配式构件是在工厂里预制的,能最大限度地改善墙体开裂、渗漏等质量通病,并提高住宅整体安全等级、防火性和耐久性。 2. 有利于加快工程进度 效率即回报,装配式建筑比传统方式的进度快30%左右。 3. 有利于提高建筑品质 建筑业的玻尿酸,可使建筑产品长久不衰、永葆青春。室内精装修工厂化以后,可实现在家收快递,即拆即装,又快又好。 4. 有利于调节供给关系 提高楼盘上市速度,减缓市场供给不足的现状,买房从此不用彻夜排队。行业普及以后,可以降低建造成本,可有效的抑制房价。 5. 有利于文明施工、安全管理 传统作业现场有大量的工人,现在把大量工地作业移到工厂,现场只需留小部分工人就行啦,大大减少了现场安全事故发生率。 6. 有利于环境保护、节约资源 现场原始现浇作业极少,健康不扰民,从此告别“灰朦朦”。此外,钢模板等重复利用率提高,垃圾、损耗、节能都能减少一半以上。 如何生产?装配式构件是怎么生产出来的? 以装配式建筑板为例,生产工序:钢模制作→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脱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