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琉璃工艺制作过程

琉璃工艺制作过程

琉璃工艺制作过程
琉璃工艺制作过程

基本介绍

琉璃的化学元素单位为PA,中国的天然水晶为24Pb(含24%的二氧化铅),而台湾的天然水晶有24Pb/38Pb。根据业界对琉璃的定义:古法琉璃,亦称脱蜡琉璃、琉璃,采用古代青铜脱蜡铸造技术纯手工加工制造,经过十多道手工工艺制造流程的精修细磨,在高温1000℃以上的火炉上将水晶琉璃母石熔化而自然流向凝聚成高贵华丽、天工自拙的琉璃。其色彩流云漓彩、美伦美焕;其品质晶莹剔透、光彩夺目。琉璃是一种中国古法材料,它的使用已有2467年的历史,自古以来一直是皇室专用,对使用者有极其严格的等级要求,所以民间很少见。用低熔点的玻璃制成的工艺品。又称料器。琉璃古称璃、流离、吠璃、璧琉璃、琉璃等,释义不一。据《翻译名义集》和《汉书》等记载,琉璃原为梵语,汉代名璧琉璃,为宝石名称,青色,莹澈有光,光彩纷繁陆离,因而得名。当时主要产于大秦(古罗马帝国)、宾(今克什米尔一带)等国。但《魏书》等记载,璃是以矿石冶炼成的有色透明玻璃,又称颇黎、玻。现在,琉璃是中国传统玻璃的泛称,以区别于从国外引进的现代玻璃。山东淄博和北京是中国琉璃工艺品的传统产区。

历史沿革

中国琉璃历史久远。西安出土了西周时期的浅绿色的琉璃珠。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琉璃已用于制碗、(盛酒器皿)、砚匣、屏风以及大量的佛像身上的装饰品。隋唐时期,琉璃品种多,用途广,除了制成碗、瓶、盘外,还用于门、窗、屏风的装饰。唐代后期,妇女以琉璃为钗(发髻上的首饰)、钏(手镯),直至宋代绍熙年间(1190~1194)仍然流行。山东博山出土了元代后期银子市琉璃炉址。元代宫廷手工艺作坊也设罐玉局,炉址可能在大都(今北京),生产模仿玉石的琉璃。明代,宫廷御用监在博山颜神镇设琉璃作坊,烧造青帘(青色琉璃珠串成的帘子)等。云南昆明和永昌的琉璃在明代也很著名,有黑、白、红、鹅黄、鸭绿等色,品种以围棋子为主。清代康熙年间(1662~1722),宫廷在内务府养心殿造办处下设玻璃厂,生产杯、碗、瓶、盘及鼻烟壶等,玻璃厂的原料和匠师来自博山、广州等地。琉璃的色彩有玻璃(透明)、珍珠(乳白色)、凝脂(羊脂)、霁雪、藕粉、红、蓝、紫、黄、绿、金星等10多种,至乾隆年间(1736~1795)已达20多种。

琉璃的起源学说

作为古老中国传统工艺中独有的一种古法材料和工艺,中国古法琉璃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和文化传承。

关于琉璃的起源一直以来都莫终一是,也无从可考,只有流传已久的“西施泪”的故事传载了一段千古情殇。

相传,春秋末年,范蠡为刚继位的越王勾践督造王者之剑,历时三年得以铸成。当王剑出世之日,范蠡在剑模内发现了一种神奇的粉状物质,与水晶融合后,晶莹剔透却有金属之音。范蠡认为这种物质经过了烈火百炼,又有水晶的阴柔之气暗藏其间,既有王者之剑的霸气,又有水一般的柔和之感,是天地阴阳造化所能达到的及至。于是将这种物品称为“剑道”,并随铸好的王者之剑一起献给越王。

越王感念范蠡铸剑的功劳,收下王者之剑,却将“剑道”原物赐还,还以他的名字将这种神奇的物质命名为“蠡”。

当时,范蠡刚遇到西施,为她的美貌折服,惊为天人,他认为金银玉翠等天下俗物俱无法与西施相配,所以访遍能工巧匠,将以自己命名的“蠡”打造成一件精美的首饰,作为定情之物送给了西施。

不料,这一年战事又起,勾践闻知吴王夫差日夜操练兵马,意图讨伐越国以报父仇,所以决定先发制人。范蠡苦谏未果,越国终于遭到大败,几近亡国,西施被迫前往吴国和亲。临别时,西施将“蠡’送还给范蠡,传说中西施的眼泪滴在“蠡”上,天地日月为之所动,至今还可以看到西施的泪水在其中流动,后人称之为“流蠡”。今天的琉璃就是由这个名字演变而来的。

1965年,湖北江陵一号墓中出土了一把历经千年却锋利如昔的传奇古剑,剑格处镶嵌着两枚淡兰色的琉璃,剑身的鸟篆文赫然显示出“越王勾践,自作用剑”。越王勾践剑上装饰的琉璃,是迄今为止发现年代最早的琉璃制品。无独有偶,其后,在河南辉县发现的“吴王夫差剑”上,剑格处也镶嵌了三块无色透明的琉璃。

两位纠葛一生的春秋霸主,以赫赫战绩称霸天下,“王者之剑”绝不仅仅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更被他们视为生命一样珍贵。两位传奇的王者,不约而同地将琉璃作为自己随身配剑上唯一的装饰,不由得为那段关于古法琉璃起源的传说平添了几许神秘。

我们无法确认中国古法琉璃的起源,大抵在西施泪的传说之前只有许多人文或是神话的传说。但相对于西方玻璃起源的传说,范蠡铸剑发明了琉璃的传说则更具中国文化的浪漫主义色彩。

传说,玻璃是腓尼基人(黎巴嫩人)发明的。在3000年前,一群运送天然苏打的腓尼基海员,在地中海的一片海滩上燃起了篝火,他们用大块的苏打垫脚,支起了大锅。饭后,人们在火堆的余烬中,发现了一种象冰一样的物质,原来沙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硅于苏打的主要成分碳酸钠混合后,在高温下熔化,成为了钠玻璃。

另有一说,玻璃是源起于古埃及,由一位聪明而细心的陶器工匠在烧陶的过程中发现的。

事实上我们一旦从学术的角度分析,这些传说立即就失却了他们存在的依据。

二氧化硅的熔点约为1700度,以钠质为助熔剂后,形成的钠玻璃的熔点也在1450度左右,而即便是采用现代的优质燃煤,普通的炉膛内的温度最高也只在600度左右,更不必说3000年前的篝火。从温度上看,只有古埃及的制陶说还略有可能。

将东西方的传说相比较,尽管“铸剑说”具有一些中国独有的神话与浪漫主义色彩,但从物理和化学的角度看仍然具有更高的可信度。

对于传说细节上的真实性,我们可以不去计较,但体现出的中国古法琉璃与西方玻璃起源最大的区别所在,却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根据对出土琉璃的化学成分分析,中国琉璃的主要助熔剂为“铅钡”(与天然水晶极其接近),而西方的古代玻璃以“钠钙”成分为主(与沿用至今的玻璃窗。玻璃杯相同)。在西方的玻璃配方中“钡”的成分几乎从未出现,“铅”的使用亦是如此,而西方真正的含铅玻璃要到公元十八世纪才广泛使用,较之中国的古法琉璃工艺,整整落后了两千多年。

我们知道,铸造青铜器所需要的温度极高,熔化琉璃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硅”完全没有问题,其次青铜器的配方,需要在铜中加入铅(方铅矿)和锡,钡是古代铅矿(方铅矿)的共生物,不能分隔,所以古法琉璃铅钡共存是必然。再者,古代铸剑的砂模里含大量的二氧化硅,这样生成琉璃的材料。温度。助熔剂条件具备,其他的一切也就自然顺理成章了。

在中国的许多专著里都提到,琉璃是以流利母和琉璃石混烧而成。

《钱围山业谈》载:奉宸库者,祖宗之珍也……琉璃母者,若今之钱滓然,块大小犹儿拳……。又谓真庙朝物…。但能作珂子状,青红黄白随色,而不克自必也。

《天工开物-珠玉篇》:凡琉璃石与中国水晶。占城火齐。其类相同……其石五色皆具……。此乾坤造化,隐现于容易地面。天然琉璃石日渐稀缺,尤为珍贵。

《颜山杂记-琉璃篇》中“取彼水晶,和以回青……”的工艺记载也进一步映证了这种工艺的延续。

从现今出土的文物判断,西方出现半透明玻璃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00年左右,比中国古法琉璃出现的时间晚了近300年,出现透明玻璃的时间大约在公元1500年左右,比文献记载的三国时期的吴主琉璃屏晚了1000多年。而西方出现人造水晶(类似琉璃成分)的年代大约在19世纪末,较之中国古法琉璃的出现则晚了2000多年。

历史悠远的中国古法琉璃,从严格意义上讲,其物理状态应界定为一种透明(或半透明)的水晶状态,从出土文物看,现今出土的最早的琉璃依然是“越王勾践剑”上的饰品。从材料上看,琉璃是一种完全不同于水晶和玻璃的一种古法材料和工艺。[1]

4鉴赏方法

A、欣赏光影效果,

B、别是不同角度厚薄及色彩的光的折射,能呈现出立体的视觉效果。

C、欣赏色彩的自然流动,感受琉璃“呼吸”中透出的纯净之美。

D、琉璃的透澈度,不宜太纯太亮,需有一定层次与光洁度的差异,否则会丧失其具有动感的生命力之美。

E、感受整体造型及色泽、美感与创作意念的完美结合所带来的意境之美。

F、从工艺角度欣赏古法琉璃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非民俗)与结构特征。

G、古法工艺决定了世间没有两件完全一样的琉璃,所谓“天工自成”说的就是琉璃产品的唯一性,仔细品味不同琉璃的色彩流动,会发现不同的意境。

5识别特征

A、色泽:水晶和玻璃都有不同的色彩,但全部以纯色为主,混合后会爆裂或者混浊。唯有古法琉璃可以有多种颜色混成,且通透如故。

B、密度:古法琉璃的密度明显高于玻璃,略高于水晶,且手感滑润。

C、声音:轻轻敲击古法琉璃会有金属之音。

D、透明度:界于玻璃和水晶之间,偶有烧制流动过程产生的少量气泡。

E、保存时间:无限期,从材质角度看,古法琉璃永不变色,今天从汉王刘胜墓中出土的古法琉璃耳杯依然色泽如新,剔透如故。

6工艺介绍

据介绍,生产琉璃的原料由于采用含24%铅的晶质玻璃,所以熔点只需要800多度,此时的二氧化硅如麦芽糖一样能够自由流动,待降温后即可形成各种形状的工艺品。整个脱蜡工艺流程前后共47道工序,每道工序都可以让你前功尽弃。比如,如何保证琉璃充满模具的各个细节:倒钩、圆圈、直角,每件琉璃品各部分的厚度不同,膨胀系数就不同,冷却时,各部分产生撕拉,很容易碎裂。一般出炉成功率只有40-60%。由于琉璃在半液体状态下流动,有很大不确定性,可以说没有哪两件琉璃制品是完全一样,每一件都是“孤品”。一件完美的琉璃作品即靠设计和技术,也靠运气。

7玻璃品种

琉璃目前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领域,一是工艺品,主要是提供各种商务礼品,另外包括饰品市场与商务礼品市场,之后又陆续进入旅游纪念品、建材市场和收藏品市场。随着琉璃制作技术的提升,琉璃与其它材质与产品结合开发的空间将越来越广阔。二是工程琉璃市场,主要是装潢建材领域。

琉璃工艺制作过程

琉璃工艺制作过程

1原型制作根据草图以泥土或蜡等材质雕塑成立体原型。而为掌握完美的比例、优美的线条与细致的纹饰每一笔一刀都必须极其精准细腻。

2制硅胶模在原型的表面一层一层地涂上硅胶制成硅胶模并以

石膏固定外型。由于设计造型的精致脱下硅胶模后原型常已损坏。3翻树酯模以硅胶模灌铸环氧树酯翻制成永久模型。由于高温灌制蜡模时硅胶模容易老化变形故需以此树酯模再翻制新的硅胶模。

4固定阴模将树酯模自硅胶模中取出再以胶带加强石膏外模的固定制成硅胶阴模准备制蜡模。

5灌制蜡模调制蜡浆在硅胶阴模内灌入热融的蜡待其自然冷却变成包埋石膏、硅胶与蜡的模型。拆取蜡模将冷却后的蜡模自硅胶石膏模中脱出。其中镂空与倒角的细节转折处在拆蜡时极易损坏故必须靠细心、耐心与双手的巧劲小心拆取。

7修整蜡模因冷却时蜡模容易收缩变形加上拆模时留下的模线痕迹都得以工具细心地修整完美。

8制石膏模调制正确比例的耐火石膏在修饰后的蜡模外灌铸包埋即成含蜡石膏模。

10蒸气脱蜡将整个含蜡石膏模置入脱蜡机内以蒸气加温脱蜡脱蜡后即为耐火石膏阴模。

11精选原料根据设计挑选特定颜色与大小的玻璃原料并加精选清洗每一块玻璃原料。

12配置原料为精确控制各种颜色的比例与流动的美感需依造型与设计精准摆置玻璃原料色块的分布位置。

13进炉烧结清模去尘后将整个石膏模与配置好的玻璃料放进炉内慢慢加温到850℃左右使热熔的水晶玻璃软化如麦芽糖缓慢地

流入石膏模内成型。

14徐冷降温烧结过程中为使玻璃内外均匀降温避免应力释放不平均导致龟裂。需设定降温曲线经数天缓慢降温时间但因造型不同徐冷时间亦不同。

15拆石膏模待徐冷过后从炉内取出小心以刀具拆除石膏模取得玻璃作品粗胚。

16断面切割拆模后的玻璃粗胚需断面切割去除注浆口部分多余的玻璃。

17粗磨细磨因切割断面粗糙凹凸不平需以粗、细研磨砂将水晶玻璃之浇铸口磨平、磨细此时应特别注意将作品调整到最好的水平。

18研磨刨光将作品放在布轮上不断重复地研磨及刨光即可将玻璃的光泽透射出来藉此呈现出水晶材质晶透的质感即可完成作品。

19签字包装最后确认作品完整后签名签号然后包装完成。

我们还要将琉璃粗胚进行粗磨、细修、喷砂、清洗、打磨、抛光等工艺对琉璃进行修整。

1 粗磨

首先,我们应该使用研磨机进行粗磨。工作前我们还需要准备20目的粗金刚砂泥。我们把金刚砂泥放到研磨机的沙漏上,在其上面浇一点水,打开滴水器,使其持续保持湿润的状态。砂水就会流到磨

盘上。这时,我们就可以打开研磨机对琉璃进行粗磨了,粗磨只能对切割面进行研磨。根据作品大小,通常粗磨5-10分钟即可。粗磨的磨盘

可以线槽开得多些,这样可以提高粗磨的速度。这是我们工作的经验。

2 细修

这时的琉璃表面上还会有许多毛边、气泡等缺陷。我们应该对其进

行细修。我们细修主要用到的工具是细修笔(有电动和气动两种),细修笔可以根据待修饰部位的大小、形状、平顺度等要求更换不同的笔头。为了让琉璃表面达到一定的光滑度,有时也需要用到180号和240号的砂皮来打磨。

3 喷砂

细修以后就可以进行喷砂了,喷砂主要用到的设备是喷砂机。喷砂时,工作人员应带好口罩等防护设备,将琉璃放入喷砂机内进行喷砂,喷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打磨琉璃表面。喷砂通常要进行15-20分钟。这里要说以下,就是喷砂的次数越少越好,因为次数多了,容易把作品的细节部分喷模糊掉。所以有时我们看到作品有的地方很精致,有的地方很粗,很模糊,就是因为喷砂的缘故。

4 酸洗

喷砂后,琉璃需要进行清洗来提亮。主要用到95%的强硫酸和氢氟酸。两这按比例配好后需静置半天,待到不发烫了,就可以是用了。使用时需佩戴口罩和耐酸手套将琉璃放入硫酸中进行浸泡,一般需要浸泡2到3次,每次浸泡时间各不相同。一要看硫酸的浓淡情况,二十要看作品需要什么样的亮度。经过浸泡后的琉璃会有一层白色的酸制物,

经过清洗琉璃马上就变得光彩夺目了。特殊的作品,有些地方还需要镜面抛光,那就要再进行细磨。

5 细磨

细磨的工具和方法基本和上边讲到的粗磨相同,只是细磨用的金刚砂泥的型号变成了100目。根据大小不同,一个琉璃作品的细磨时间基本在5-20分钟为宜。细磨后应将琉璃清洗干净。

6 打磨

细磨以后,我们还应进行打磨。打磨主要需要的工具是打磨机和打磨枪。打磨的目的还是为了进一步的抛光。琉璃上比较大的面,我们通常使用手提砂带机或台式砂带机进行打磨,比较细小的地方则可以用打磨枪进行打磨。琉璃上的粉末应擦拭干净。通常一件作品我们至少应该打磨2-4遍为好。

7 抛光

最后我们就可以进行抛光了。我们应事先准备好抛光粉,先将抛光粉兑上10倍的水。再利用抛光机和抛光粉溶剂对琉璃进行抛光处理。抛光后一件精美的琉璃作品就制作完了。抛光是一件比较花体力的活,如果底部抛光,就要粘上防划垫,以防摩擦出现划痕。

琉璃的制作技术我们就介绍到这里。要想作好琉璃,需要我们在绘画、雕塑、铸造工艺上有一定的造诣和灵性。我们要不断学习、多加实践。继承和发扬祖国的传统琉璃文化。希望大家的生活能像琉璃一样绚丽多彩,内外明澈,净无瑕秽。

拆模

制耐火石膏模和脱蜡

1 制耐火石膏模

灌耐火石膏模关键是采用哪种石膏粉,这一直是每个琉璃工厂最关注的问题。原因1,耐火石膏粉是制作琉璃过程中第一大辅料。一般做一个一公斤的琉璃需要用到3公斤左右的耐火石膏粉,而且石膏粉是不能再次利用的,所以这是一块比较大的成本费用。原因2耐火石膏粉是保证琉璃烧制成型的关键。有些耐火石膏粉做出的石膏模具容易开裂,甚至是炸模,那样整个琉璃无法成型,也就报废了。现在市场上的耐火石膏粉都是有各种各样问题的,不是粉尘大,就是容易开裂(10公斤的琉璃就承受不住了)。所以选择合适的耐火石膏粉是非常关键的。我们厂用到的耐火石膏粉是经过自己调配的,按作品的需要及大小,配置不同的耐火石膏粉。这样做出的耐火石膏模又经济又实惠。至于如何制作耐火石膏模,就是在修饰后的蜡模外,用铁皮也好,用木板也好,打一个大小合适的围。然后按适当比例加水调配耐火石膏粉,通常按照耐火石膏粉1份,清水2.5份的标准,将耐火石膏粉稀释。充分拌匀后灌入打好围的壳内,灌浆量以没过蜡模顶部

2-8cm比较合适(具体看作品大小)。这时耐火石膏的内部有许多气泡,我们应该进行真空处理,把耐火石膏的气泡排出。抽真空时,箱内气压应小于0.8兆帕。取出石膏模后把其放在阴凉处进行晾晒。大约2-3小时后,耐火石膏即可自然凝固成型。这时我们应把包在耐火石膏周围的铁壳去掉。这样耐火石膏模就做好了。

2 脱蜡

蜡模

灌制蜡模需要用到精致白蜡,和绿蜡,比例一般为5比1。比例原则是最小程度的不让蜡型变形。灌蜡时的温度蜡水温度一般控制在80度到120度比较合适。

灌蜡前最关键的是要把硅胶模合好,尽量不让模线太深。灌蜡时因需要抽真空会溢出蜡水,所以先灌到离硅胶口3到7cm的地方,待抽完真空再加满。抽正空是为了蜡型表面不产生气泡,利于蜡模成型。

待到底部开始凝结,就要进行挖蜡工作,让一部分蜡水倒出。这样的好处是避免蜡型变形。最后等蜡模完全冷却就可以拆蜡模了,只要避免不要让蜡模某些细小的部分断裂就行了。否则修蜡工人就要不开心了。

翻模

翻模就是在泥塑原型表面上用矽利康(即硅胶)均匀涂抹。这是一个需要耐心和仔细

的工序。好的翻模工人会根据作品实际形状采用最合适的翻模方法。一个模具的好坏会直接影响下道工序的制作以及模具的使用寿命。所以一个好翻模工是很重要的。还有一点很关键,就是好的翻模工人能熟练掌握“硅胶、硅油、固化剂”的比例。因为在泥模表面涂硅胶是一层层上的,一层干了再上第二层,第三层。。。,如果掌握不好比例硅胶凝固不了就要等,这样在赶货的时候就很麻烦。下面是我们平时操作的一些经验给大家分享一下:一般情况下硅胶、硅油、固化剂比例为1:1:0.2,如果冬天固化剂还要多放些,至于

泥模上涂几层硅胶要看具体情况的,有些造型简单的直接用灌模就行了。(灌模就是在泥模外打个围,里面灌满调好的硅胶,慢慢等它凝固就行了),这是偷懒的做法,也是节省时间

的做法。最后等硅胶上好了,(有时需要加开模片),就可以做外托石膏,包裹在硅胶外面。(因为硅胶干了后像果冻一样也是软的,需要给它一个支撑。)外托石膏也要按实际情况分

两瓣,三瓣或更多。原则就是像做刚模一样,能从泥模上取下。外托石膏分瓣的方法最简单

的是先在需要分瓣的位置预留一根细线,待石膏半干未干的时候慢慢提出来,好比用线来切割,就是要掌握好时间。

拆硅胶模也重要,关键是不能让模线太深太明显,否则会加大修蜡工的工作量。用到

的工具有手术刀片等。

雕塑泥模原型

琉璃设计

琉璃在制作之前,对于造型的设计是不可或缺的,一件琉璃作品的优秀与否,与作品的前期设计息息相关。设计师会把创作理念绘成平面设计图稿,经反复

推敲、修改后形成设计稿。按照构思描绘素描稿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是设计作品的形状不能较大且较细长,因为这样的作品不易成型且易

碎。

其次是设计的花纹过于繁多复杂,烧制琉璃时不能全部表现出来。

素描稿完成后就应该进行上色了。根据经验每件设计作品的颜色最多不宜超过

4种,如果过多,琉璃作品既显得过于花哨又不利于烧制。设计稿制作好后我们就

可以进行下一步操作了。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在某种意义上说,琉璃是一种人格、一种精神、一种境界的象征。明澈的琉璃寄托了人们的美好心愿。绿色琉璃——保平安代表和平、生命和幸福;有益于与人建立良好关系,可加强勇气,并溶化他人蓄意的排斥。具强大的净化功能,可舒缓牙痛及喉咙气管方面的毛病。适合经常出差和喜欢旅游的人。紫色琉璃——可提高智商与情商。代表高贵、典雅和进步;有利于改善自己的现有状态,增强自信心。有压抑人的欲念的功能,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可帮助爱情和事业的成功,可作为定情或庆功之用透明(白)色琉璃——佛法无边,宜于护身护宅加强活力与生命力,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代表纯洁、清爽与轻快;辟邪挡煞,能消除周身环境的负面影响,减少对身体的伤害,保持愉悦的心态。护身,百病不侵;护宅,百毒不入。是能给生活带来幸福的快乐之

源。蓝色琉璃——可聚福能给人带来幸运,代表清新、宁静与舒适;能减少压力,平稳情绪,能提高自己的人缘,结交到更多的朋友。对筋骨、肾脏及头痛有强大的治疗力量。适合所有需要好运气的人。琥珀色琉璃——宜催财是权利和财富的象征,代表明亮、温和与创新;能助人投射出权威的能量,加强人的果断力,对事业的腾飞有很大的作用,能改善神经系统。适合正在努力奋斗、渴望成功的人。紫色与蓝色——主深入交流,相处顺利。紫色与白色——平安+好心情白色是纯洁的象征,与紫色的搭配更显内外明澈,优雅中微显娇气。是魅力的代表,淡淡的芳香沁入人心,又有记忆功效,表示感情的无价与爱情的刻骨铭心。紫色与绿色——转化运程,加强合作代表生命的绿色与有聚福功能的紫色搭配,彼此能量的共振具有强大的凝聚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自己的命运琥珀色和蓝色——事业催财色彩柔和有力,代表坚毅和信念,提高反映能力。代表事业有成、财运无边。琥珀色和白色——官运催财具有王者高贵的气质,消除疲劳、控制情绪、刺激人的记忆力,主聚财。

《富春山居图》作品赏析

《富春山居图》作品赏析 一.基本信息 前半卷 名称:《富春山居图·剩山图》 馆藏:浙江省博物馆 尺幅:纵31.8厘米,横51.4厘米 后半卷 名称:《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 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尺幅:纵33厘米,横636.9厘米 二.【作者生平】 黄公望(1269--1354),元代画家,字子久,号一峰,大凝道 人,江苏常熟人。擅长画山水,多描写江南自然景物,以水墨,浅绛 风格为主,与吴镇,王蒙,倪瓒并称元四家。原系浙西廉访司一名书 吏,因上司贪污案受牵连,被诬入狱。出狱后改号“大痴”,从此信 奉道教,云游四方,以诗画自娱,并曾卖卜为生。学画生涯起步较 晚。由于生活坎坷,寒暖自知,所绘山水,必亲临体察,画上千丘万 壑,奇谲深妙。其笔法初学五代宋初董源、巨然一派,后受赵孟頫熏 陶,善用湿笔披麻皴,为明清画人大力推崇,为“元四家”(王蒙、 倪瓒、吴镇)中最孚众望的大画家。此外,画作之余,留有著述,如 《写山水诀》、《论画山水》等,皆为后世典范之学。 三.【作品赏析】 黄公望三十一岁开始作画,由于际遇的坎坷,到五十岁左右, 也就是出狱后才专心从事山水画创作。由于他热爱自然,有较全面的 文化修养,早期又在临摹众多的古代名家作品中练就了深厚的功力, 胸中积累博大精深,使之一起步便显示了艺术上的高格调。他以北宋 大画家董源的画法为基础,吸取其他名家的长处,融合在师法造化中 获取的营养,逐渐创造了自己的艺术面貌。他的山水画大致有两种风 格:一作浅绛色,山头多岩石,笔势雄伟;一作水墨,皴纹较少,笔 意简远逸迈,充分体现出“寄兴于画”的思想和“浑厚华滋”的笔墨效

果。黄公望与同时代的王蒙、倪瓒、吴镇交往密切,诗画互赠,切磋探讨,常以合作山水画为乐。他们不但都创造了自己的独特绘画风格,并致力于意境章法及诗文与绘画的有机结合,共同把中国文人画推进到一个崭新的天地,因此获得“元季四大家”的殊荣。而黄公望尤以卓越的成就兀立顶峰,对后世画坛产生巨大影响,被推为“元四家之首”。 黄公望与富阳有着不解之缘。他遍游名山大川,却独钟情于富春山水,晚年结庐定居富春江畔的筲箕泉(今富阳市东郊黄公望森林公园内),在这里度过了他人生最辉煌的时期,留下了一大批杰作。从此,黄公望的名字与美丽的富春江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富春江是造就他成为一代大师的摇篮,而他也为美丽的富春江增添了夺目的光彩。 《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七十九岁高龄时开始创作的。这幅纵33厘米,横636.9厘米的长卷,是他生活在富阳,又以富春江为题材推出的力作。为了画好这幅画,他终日不辞辛劳'奔波于富春江两岸,观察烟云变幻之奇,领略江山钓滩之胜,并身带纸笔,遇到好景,随时写生,富春江边的许多山村都留下他的足迹。深入的观察,真切的体验,丰富的素材,使《富春山居图》的创作有了扎实的生活基础,加上他晚年那炉火纯青的笔墨技法,因此落笔从容。千丘万卷,壑,越出越奇,重峦迭嶂,越深越妙,既形象地再现了富春山水的秀丽外貌,又把其本质美的特征挥洒得淋漓尽致。这件宏幅巨制直到他谢世前不久才告完成,前后倾注了大约七年的心血,这是画家与富春山水情景交融的结晶。展开画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富春江一带秋初景色:丘陵起伏,峰回路转,江流沃土,沙町平畴。云烟掩映村舍,水波出没鱼舟。近树苍苍,疏密有致,溪山深远,飞泉倒挂。亭台小桥,各得其所,人物飞禽,生动适度。正是“景随人迁,人随景移”,达到步步可观的艺术效果。这幅山水画长卷的布局由平面向纵深展宽,空间显得极其自然,使人感到真实和亲切,笔墨技法包容前贤各家之长,又自有创造,并以淡淡的赭色作赋彩,这就是黄公望首创的“浅绛法”。整幅画简洁明快,虚实相生,具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妙,集中显示出黄公望的艺术特色和心灵境界,被后世誉为“画中之兰亭”。时至今日,当人们从杭州逆钱塘江而入富阳,满目青山秀水,景色如画,就会自然地联想到《富春山居图》与两岸景致在形质气度上的神合,从心底里赞叹作者认识生活,把握对象的神髓,进而提炼、概括为艺术形象的巨大本领。 元代以来,历代书画家、收藏家、鉴赏家,乃至封建帝皇权贵都对《富春山居图》推崇备至,并以能亲眼目睹这件真迹为荣幸,使得这卷宝图既备受赞颂,也历尽沧桑。在辗转流传过程中,曾引发出乾隆年间有趣的“富春疑案”,弄得弘历皇帝神魂颠倒,误判真伪;也曾因收藏家的酷爱而遭焚烧毁容之

琉璃瓦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西式瓦生产工艺概述 5.1 工艺流程 施工工艺流程见图5.1 图5.1 施工工艺流程图 施工准备 审瓦 瓦垄定位 琉璃瓦 底瓦 冲垄 平面定位—分中、号垄、排瓦当 捉节夹垄 屋面结构层验收验收与清理 高度定位--边垄、栓定位线 檐头勾滴瓦 盖瓦 清垄擦瓦 检查屋脊构件分层做法 形式尺寸,数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配勾缝灰 屋脊砌筑 勾缝 屋面清理、清洗 各脊件定位 各屋脊拉接、灌浆等加固措施

5.2 操作要点: 5.2.1 施工准备 1 基层验收 1)组织对上一道工序的验收,清除砼基层表面的残留隔离剂、砂浆和灰尘等,并对屋面凸出部位和蜂窝等进行处理。 2)对30°以上坡屋面采用预埋铜丝挂瓦条,在基层施工应注意检查,确保铜丝挂瓦条在间距、位置、数量能满足要求。 2 安排专人对瓦件进行挑选。 1)采取手敲、听声,尺量、分类堆放等手段对琉璃瓦色泽进行选择和外行尺寸分类。对于不合格的一律剔除。同一坡面选择同一色泽瓦,不能掺合使用,以达到整体色泽相协调。 2)提前四小时将瓦用清水浸泡,贴前取出凉干,瓦面无水渍方可使用。 5.2.2 瓦垄定位 1、平面定位----分中、号垄、排瓦当(以歇山屋顶为例) (1)歇山前后坡分中号垄 1)在屋脊部位找出屋顶正中点,此点即为坐中底瓦的中点。 2)两端从博缝外皮往里返,找出两个瓦口的位置和第二块瓦口的中点,这个中点就是边垄底瓦中。 3)将上述三个中点号在脊部灰背上。 4)将这三个中点平移到檐头连檐上并钉好五个瓦口。 5)在钉好的瓦口间赶排瓦当(图5.2.2)。 (2)撒头分中号垄方法: 1)量出前后坡檐头边垄中点至翼角转角处的距离,按照同样的距离,向撒头量出撒头部位边垄中。 2)撒头正中即为撒头坐中底瓦中。 3)按照这三个中,钉好三个瓦口。 4)在这三个瓦口之间赶排瓦当。 5)将各垄盖瓦中平移到上端小红山附近,并在灰背上号出标记。 翼角部分同庑殿翼角作法。 翼角不分中,在前后坡和撒头钉好的瓦口连檐合角处之间赶排瓦当。应注意前后坡与撒头相交处的两个瓦口应比其他瓦口短2/10~3/10,否则勾头就压不住割角滴子瓦当瓦翅。

(完整版)琉璃瓦施工工艺

铺盖琉璃瓦的工艺流程为:检查基层→试水→分中号垄→排瓦当→做正脊和垂脊→调戗脊→铺边垄→铺底瓦→盖筒瓦→勾抹瓦接缝。施工作业人员必须清楚了解各种脊瓦、吻兽、山面、博风、檐瓦、底瓦、筒瓦等的位置和用途,按规定的工艺铺设,并保证施工质量,才能确保琉璃瓦屋面不渗漏。 1)基层处理:基层施工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琉璃瓦屋面防渗漏效果。基层面扫刷干净后抹25 mm厚1:2.5水泥砂浆找平层,中间夹铺玻璃纤维网格布,压实抹平,并在每间檩条端头设伸缩缝,缝宽20 mm。找平层湿水养护7 d后扫刷干净,表面涂刷基层处理剂,干燥后用柔性密封膏等材料浇灌伸缩缝,再对找平层用聚氨脂材料涂刷,厚度控制在2 mm。在涂膜未凝固前,对其表面撒上中砂l层,拍压1次,冷却后扫除没有粘牢的砂粒。必要时可淋水或在下雨后对基层面检查排水,确保基层排水畅通、无凹坑和无渗漏,不得有酥松、起皮等现象。 2)分中号垄:测量檐口长度的中点和屋脊长度的中点,从屋脊中拉线到檐口中弹出横向中线,为中垄底瓦的中线。根据瓦的大小,从中垄向两端之间赶排瓦当,底瓦瓦垄为单数。因琉璃瓦不宜砍截,排好的瓦当要认真复核,防止差错,并将各垄盖瓦的中点用红笔画到屋脊的扎肩灰脊上。 3)调正脊:根据排好瓦当的位置砌好各垄的底瓦,砌正吻座,并画好垂脊当沟。垂脊要卡住兽座,安装正吻,吻中要用吻锯,中间灌足灰浆;背兽套在横插的防锈铁钎上,铁钎应与兽桩十字相交绑牢,然后拉通线铺砌正脊瓦件。正脊是屋面的主要部位,各项尺寸都要准确。在划好的中垄线上放第一块正中脊瓦,再向两端铺盖脊瓦。脊瓦为单数,车脊瓦端头中穿通长钢筋连接起来,两端固定。脊瓦、瓦件、正吻等色泽要一致。 4)调垂脊垂脊分兽前和兽后两部分,兽前占坡长的1/3。垂兽放在分界处,安装翘角撺头,挑出的尺寸必须按规定。翘角之上放方眼勾头,勾孔中钉铁钎,安放仙人之后装小兽c小兽的数目按设计规定,一般顺序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等l0件。 5)调戗脊戗脊位于歇山屋面的四角,其做法和垂脊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戗脊的斜当沟、压当条必须与垂脊交圈。戗脊与垂脊交接处要严实,防止出现裂缝。各脊的线条要柔和、匀称,轴线和垂直度的偏差均不大于5 mm。 6)铺边垄在坡面的两边垄铺一块割角的滴水瓦和底瓦、盖瓦,两端边垄的弧度要一致,要平行。边垄的弧曲线是整个坡瓦面的标准,其质量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全部屋面质量的优劣。 7)冲垄:将线拉在两端边垄的盖瓦背上,靠正脊拉一道齐头线,中腰拉一道楞线,檐口拉一条檐线,作为整个盖瓦的高度标准,铺砌檐头滴水底瓦和花檐盖瓦。盖瓦和线齐平,凹凸偏差不大于4 mm,盖瓦下面要放一块遮心瓦。用钉子从盖瓦头上的孔中钉牢,是防止盖瓦下滑的措施,钉上用麻刀灰塞严,再盖上顶帽。 8)铺底瓦:根据排好的檐口瓦当和画在脊上的红线拉直线,凡出现破损、裂缝的底瓦不准使用,从而杜绝底瓦出现渗漏。再铺灰排底瓦,用灰浆填塞饱满粘牢,要掌握底瓦的排列搭接长度,一般为底瓦的l/3,并均匀一致。 9)盖筒瓦:瓦的接头朝上,由下往上依次安放,上面的瓦头要压住下面瓦的接口,接头面要抹足灰浆,挤压严实;各接缝宽度要均匀,缝宽不宜大于5 mm,这是防止盖瓦榫缝不渗水的关键措施。当琉璃瓦屋面的亭子面坡度大于30°时,应在瓦的端头洞眼里穿上铜丝拉牢在基层上;也可用荷叶钉,每隔三四张瓦钉牢一张瓦,以防下滑。

车间环境要求与生产工艺要求

生产焊装车间要求 一、电源 电源电压和功率要符合设备要求: 电压要稳定,一般单相AC220V(±10%,50/60HZ),三相AC 380V(±10%,50/60HZ)。 如果达不到要求,需配置稳压电源,电源的功率要大于功耗的一倍以上。例如贴片机的功耗2KW,应配置5KW电源。 贴片机的电源要求独立接地,一般应采用三相五线制的接线方法。因为贴片机的运动速度很高,与其他设备接在一起会产生电磁干扰,影响贴片机的正常运行和贴装精度。 二、气源 要根据设备的要求配置气源的压力,可以利用工厂的气源,也可以单独配置无油压缩空气机。一般要求压力大于7Kg/cm2 。要求清洁、干燥的净化空气,因此需要对压缩空气进行去油,因为管道会生锈。锈渣进入管道和阀门,严重时会使电磁阀堵塞、气路不畅,影响机器正常运行。 三、排风 回流焊和波峰焊设备都有排风要求,应根据设备要求进行配置排风机。对于全热风炉一般要求排风管道的最低流量值为500立方英尺/分钟。 四、照明 厂房内应有良好的照明条件、理想照度为800LUX~1200LUX。至少不能低于300LUX,低照明度时,在检验、返修,测量等工作区应安装局部照明。 五、工作环境 SMT生产设备是高精度机电一体化设备,设备和工艺材料对环境的清洁度、温湿度都有一定的要求。具体工作环境有: 工作车间保持清洁卫生、无尘土、无腐蚀性气体。空调环境下,要有一定的新风量,尽量将CO2含量控制在1000ppm以下,CO含量控制在10ppm以下,以保证人体健康。 环境温度:23±3℃为佳。一般为17~28℃。极限温度为15~35℃。相对湿度:45~70%RH。 六、静电防护 1、半成品裸露线路板需使用静电防护包装。 ①静电屏蔽材料:防止静电穿透包装进入组件引起的损害。 ②抗静电材料:使用中不产生静电电荷的材料。 ③静电消散材料:具有足够的传导性,使电荷能通过其表面消散。 2、防止静电产生的办法. ①控制车间静电生成环境。办法有:车间温湿度控制、尘埃控制、地板和工作台 铺设防静电材料,并需要正确可靠接地。 ②防止人体带电。办法有:焊装人员须佩戴防静电腕带,穿戴防静电服装、鞋和 衣帽。严格禁止与工作无关的人体活动。 ③材料选用:防静电地面。防静电桌垫、防静电服装、衣帽和鞋。防静电周转箱、 运输盘和周转车。 ④静电防范措施。制定防静电操作工艺规程。正确使用防静电工具 3、减少和消除静电荷的有效措施 ①接地。办法有:地板和桌椅、工作台垫进行正确可靠接地。人体接地。生产线、 工具和室内所用设备、一切都进行接地。

富春山居图赏析2000字

富春山居图赏析2000字 《富春山居图》赏析 乾隆年间,一幅富春山居图被征入宫,乾隆皇帝爱不释手,但在隔年又一幅富春山居图进入清宫。前者称“子明卷”是后人伪造;后者是“无用师卷”,这才是黄公望的真迹。但乾隆皇帝认定“子明卷”为真,并在假画上加盖玉玺,并和大臣在留白处赋诗题词,将真迹当赝品处理。直到近代学者翻案,证实是乾隆皇帝搞错了。 《富春山居图》久经磨难,终于得以保存下来。现藏的《富春山居图》分两卷,前半卷为《富春山居图?剩山图》,纵31.8厘米,横51.4厘米,馆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为《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纵33厘米,横636.9厘米,馆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2011年5月18日,《剩山图》点交仪式在京举办,于6月1日在台北故宫与《无用师卷》合展。自此,完整的《富春山居图》才得以展现在国人面前。 它的作者黄公望在“元四家”中,是对后代山水画发展影响最深广的.。字子久,号一峰,又号大痴道人,井西老人,江苏常熟人本性陆,名坚,父母早逝,家贫无依,自幼聪敏勤学,博览群书,经,史,九流之学无不通晓,工书法,通音律,能作散曲。年轻时在浙西廉访使署充当书吏,因经办田 1 娘征收事被诬下狱。出狱后,改名大痴,从此不问政事,浪迹江湖,其后信奉全真教,成为清修道士,卖朴云游与杭州,松江等地。50岁专心从事山水画创作。晚年酷爱富春山水,在春茗结庐定居,黄公望所作山水画,继承五代,宋初董源,巨然一派,又受宋末元初赵孟颊。容和自身对自然实景之感受,加以发展,自成一家,其特点在于,作浅降色,山头多基石,笔势雄伟,作水墨,颇文稀少,笔

意简远,超逸有致,论者以为峰兰浑厚,草木华滋。年七旬时,在富春江畔小洞天居所,创作《富春山居图》,以水墨披麻描绘富春江一带,秋初景色,构思之时,足迹遍及富春江两岸,越六七年而成。满纸空灵秀逸,气度沉雄,后人誉之为画中之兰亭。 他年资最高,直接受教于赵孟頫,从五代荆浩、关仝及北宋李成启学,所以画的品格极高。元代画家开始以纸为画本,赵孟頫的《水村图》已见干笔皴擦,元画灵动松秀的笔墨已然初具,而黄公望享年85岁,至其晚年则纸本水墨的技法已经炉火纯青。其《富春山居图》,可以说是代表其晚年风格的经典之作。 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这幅山水长卷,是我国艺林的瑰宝,它取材于风景秀丽的富春山水,这位国画大师和富春山水结下了不解之缘,剧《县志》记载,黄公望晚年放浪江湖,爱富春山水之胜,拨墨画大岭山图,他死后坟葬附近的庙山坞。这里可以看出,黄公望和晚年,长期在富春江两崖从事 2 创作,而且定居于富春江畔向来被认为是黄公望的山水画的代表作,创作这幅画时,他年近80,费了几年时间才画成,值得高兴的是,经历了630年漫长的岁月,我们今天还能看到这件著名的山水长卷的一部分,它能流传到现在,有过不平凡的经历,据说,这幅画在明清两代,曾为许多画家辗转收藏,后来,到了一个姓吴的收藏家手里,他临死时,嘱咐家人将《富春山居图》等书画烧掉,作为他的殉葬品。幸亏他的儿子不忍这幅名画成灰,从火中救出此画。但画得开头和中间部分已被烧毁,从此,《富春山居图》一分为二,成为前后两段。原画主要是描写浙江富春江带的山水景色。所画富春讲两岸树木,似初秋景色,十几个峰,一峰一状;几十棵树,一树一态,雄秀苍莽。变化多端,茂林村舍,渔舟小桥,亭台飞泉,令人目不暇接,丰富而自然。画法有董源,巨然的文笔披麻索。用笔简练,使水墨发挥了极

什么是琉璃

什么是琉璃? 琉璃是一种中国古法材料,它已有2466年的历史,自古以来一直是皇室专用,对使用者有极其严格的等级要求,所以民间很少见。 琉璃被誉为中国五大名器之首(金银、玉翠、琉璃、陶瓷、青铜)、佛家七宝之一,到了明代已基本失传. 不过即使是明代很残缺的工艺依然是受到品级的保护,当时的琉璃已经很不通透,所以被称为药玉。《明制》载:皇帝颁赐给状元的佩饰就是药玉,四品以上才有。 佛教传到中国后,奉琉璃至宝,“药师琉璃光如来”所居的“东方净土”,即以净琉璃为地,光照“天地人”三界之暗。经书中这样写到:“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澈,净无瑕秽。”琉璃因此成为佛家七宝之冠。 琉璃的价值 琉璃属于价值不菲的工艺艺术品,它的价格比水晶还高,其原因有两个方面:其一,琉璃材料的特殊性,而且其工艺极具复杂性与高难度,因此其成本非常高。其二,琉璃是一种文化产品,不仅仅是一种材质,更重要的是,琉璃产品是独一无二的,世间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琉璃产品。

琉璃的鉴赏要诀 1.欣赏光影效果,特别是不同角度厚薄及色彩的光的折射,能呈现出立体的视觉效果。 2.欣赏色彩的自然流动,感受琉璃“呼吸”中透出的纯净之美。 3.琉璃的透流澈度,不宜太纯太亮,需有一定层次与光洁度的差异,否则会丧失其具有动感的生命力之美。 4.感受整体造型及色泽、美感与创作意念的完美结合所带来的意境之美。 5.从工世角度欣赏古法琉璃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非民俗)与结构特征。 6.琉璃工艺决定了世间没有两件完全一样的琉璃,仔细品味不同琉璃的色彩流动,会发现不同的意境。 琉璃的保养 1.不可碰撞或摩擦移动,以免出现表层划痕。 2.保持常温,实时温差不可太大,尤其不可自行对其进行加热或冷却。 3.平面光滑处,不宜直接放置于桌面,最好要有垫片。

《富春山居图》作品赏析

《富春山居图》作品赏析 在“元四家”中,若论对后代山水画发展影响最深广的,无疑是黄公望。他年资最高,直接受教于赵孟頫\,从五代荆浩、关仝及北宋李成启学,所以画的品格极高。元代画家开始以纸为画本,赵孟頫\的《水村图》已见干笔皴擦,元画灵动松秀的笔墨已然初具,而黄公望享年85岁,至其晚年则纸本水墨的技法已经炉火纯青。其《富春山居图》,可以说是代表其晚年风格的经典之作。 至元四年,黄公望79岁,一次从松江归富春山居,偕好友无用禅师同行。暇日,黄公望始于山居南楼援笔作此长卷。但他经常云游在外,而画卷留在山中,只得“逐旋填札”,故“阅三四载未得完备”。无用似不放心,怕被人夺爱,便请黄公望在画中题文,明确归属。但最后何时完成,终不得而知。清王原祁在《麓台题画稿》中说是经营七年而成,但黄公望自动笔至去世也就只有七年。 一幅画画了这么多年,也称得上一奇,而二百五十年后藏者吴洪裕临终前嘱家人当面将画焚烧殉葬,而其侄吴静庵趁他弥留之际于火中夺画残卷,更是旷古之传奇。至今,我们已无法确知原卷的长度,但知前《剩山图》纵31.8厘米,横51.4厘米;后《富春山居图》纵33厘米,横636.9厘米。图绘富春江两岸秋初的景色。开卷描绘坡岸水色,远山隐约,接着是连绵起伏,群峰争奇的山峦,再下是茫茫江水,天水一色,最后则高峰突起,远岫渺茫。山间丛林茂密,点缀村舍、茅亭,水中则有渔舟垂钓。 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层次分明,大片的空白,乃是长卷画的构成特色。笔墨上已显然取法董源、巨然,但更为简约利落。山石的勾、皴,用笔顿挫转折,随意而似天成。将近20厘米的长披麻皴,枯湿浑成,功力深厚,洒脱而极富灵气,洋溢着平淡天真的神韵。全图用墨淡雅,仅在山石上普染一层极淡墨色,并用稍深墨色染出远山及江边沙渍、波影,只有点苔、点叶时用上浓墨,但已足以醒目。这是一幅浓缩了画家毕生追求,足以标程百代之作,无怪乎董其昌见了惊呼:“吾师乎!吾师乎!一丘五岳,都具是矣!” 我将黄公望与王蒙晚年的画作过比较,感觉黄公望率真简约但仍具象,而王蒙则苍莽茂密趋向写意。这是两种不同的风格,并无优劣之分。苍莽而写意,难以捉摸,故王蒙的画难学,明清两代几乎没有得其真传者。而黄公望的简约而具象,似乎很合文人画家的心意。经董其昌倡导,清初“四王”的努力耕耘,黄公望的画风终于风靡清代将近三百年之久。但是每一个大画家的画风,都是极具个性的,并不适合被当作共性去扩散。后人怪罪“四王”将艺术创作“符号化”,殃及六百年前的黄公望,这也许是大半辈子以算卜为营生的黄公望怎么也不可能预算到的吧。

琉璃工艺,琉璃工艺品,深圳晶宝琉璃

琉璃工艺,琉璃工艺品制作流程 琉璃也称古法琉璃或脱蜡琉璃,为什么有人称为玻璃或水晶呢,事实上琉璃, 玻璃,水晶三者只是成分不同而区分的名词。据考证始于商周中国五大名器之一(金银、玉器、琉璃、青铜、陶瓷),佛家七宝之一。它代表权利和地位的象征,也有辟邪,招财的功利。因此,人们深深热爱上了那七彩缤纷的琉璃工艺品。几千年的文化艺术使古法 琉璃的深邃文化经久不衰。欢迎登陆我司网站了解更多详情。 深圳市晶宝琉璃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各类琉璃艺术品、琉璃佛像、琉璃首饰、琉璃砖、传统古法琉璃、大型脱蜡琉璃等系列的生产厂家,本公司成立了“琉璃中心”设计部,汇聚了一批行业的艺术雕刻大师以及销售精英。公司以新颖独特的创意;精湛的脱蜡铸造制作;晶莹剔透的完美品质深受业内人士和广大顾客的好评。 下面来说说琉璃生产全程 一.创意设计:将创意通过平面设计图稿进行表现。 二.原型制作:根据图稿雕塑立体模型。 三.制硅胶模:在模型表面均匀涂抹硅胶,待硅胶凝固成硅胶模后,尚需石膏加以固定。 四.灌制蜡摸:调制蜡浆,在硅胶阴模内灌入热融的蜡,待其自然冷切。 五.拆取蜡模:将冷切后的蜡模自硅胶石膏模脱出。 六.修整蜡模:冷切容易使蜡模收缩变形,对拆模时留下的模线痕迹,得以工具细心地修整完美。 七.制石膏模:调制正确比例的耐火石膏,在修饰后的蜡模外,灌注包埋,即成含蜡石膏模。八.蒸汽脱蜡:将整个含蜡石膏置入脱蜡机内以蒸汽加温,脱蜡后即为耐火石膏阴模 九.精选原料:为精确控制各种颜色的比例和流动的美感,需依造型与设计精选特定颜色与大小的玻璃原料,并安排色块的分布位置 十.进炉烧结:清模去尘后,将整个石膏模与配置好的玻璃料,放进炉内慢慢加温,使热熔软化的水晶玻璃如麦芽糖缓慢地流入石膏模内成型。 十一.石膏模:拆除石膏模,将冷切后的玻璃粗胚取出。 十二.切割修葺:将玻璃粗胚上注浆口部分多余的玻璃切割修葺。 十三.泡酸:通过洗酸把表面的石膏粉及表面细砂洗掉。 十四.粗模细模:以粗、细研磨砂将水晶玻璃之浇注口磨平整。 十五.打磨细修:以钻石笔头及其它工具细心雕琢,使作品表面显得更为均匀细致。 十六.生产包装:确认作品完整后签名发货。

生产工艺管理控制程序

生产工艺管理控制程序 1.目的 建立与生产相适应的生产工艺管理制度,确保生产条件(人员、环境、设备、物料等)满足化妆品的生产 质量要求。特制订本程序。 2.适用范围 适应于各车间生产工序的工艺参数、材料、设备、人员和测试方法等所有影响产品质量的生产阶段。 3.职责 3.1计划:负责制订《生产计划》负责生产过程中的综合调度。 3.2生产部:负责生产动力设施及时供给合格的水、蒸压缩空气、空气、电力等资源;编制设备的操作规程, 设备维护保养; 负责按生产指令单,在规定的工艺要求和质量要求下,组织安排生产,并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 3.3仓库:负责按照生产派工单所开具的领料单进行原辅材料发放接收对各车间退回的物料做入库工作。 3.4技术研发部:负责生产工艺技术及半成品标准制定。在首次生产时进行指导。明确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 负责编制工艺规程和作业指导书。 3.5质保部:负责所有原辅材料、半成品、成品按品质标准进行检验 负责安排现场巡检员对生产现场的产品质量进行过程监督。 4.内容 4.1生产前的准备工作 1)计划调度员考虑库存情况,结合车间的生产能力,制订《生产计划》,经经理批准后,发放至相关部门作为采购和生产依据。 2)在确保每个生产订单所有原物料配套齐全后下达,生产车间根据生产计划制定生产指令,生产前由车间负责人下达批生产指令,包含批号、批生产量、执行标准、生产流程、生产配方等信息。 3)生产部根据周计划编制《车间每日作业计划》,车间主管/班长把计划分解到各小组或生产线直至各岗位,并对每日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跟踪。 4)各车间均须严格按确定的日生产计划安排工作,一切有影响计划实施的因素或异常现象产生,车间主管需做有效的记录,每周统一汇总,报备生产部。 1)各相关责任人员根据生产需要,确认供给合格的水、蒸汽、压缩、空气、电力等资源,保障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转。

琉璃工厂

琉璃工厂 深圳市晶宝琉璃有限公司正是续承了古代传统脱蜡铸造技术而迅速发展起来称著于琉璃界。自主生产研发大型琉璃、古法琉璃、脱蜡琉璃、琉璃佛像、琉璃首饰品、琉璃砖等系列产品的琉璃专业厂家。公司以新颖独特的创意;精湛的脱蜡铸造工艺技术;晶莹剔透的完美品质深受业内人士及广大客户的信赖。同时,还为满足各行各界的朋友热爱琉璃、祈求神佑、追求高贵艺术品质的需求。公司特为个人、事业单位、团体来样来图定制各种艺术琉璃加工服务。琉璃的历史,琉璃的生产,琉璃的材质我在网上找了一下,希望对阁下有帮助。 琉璃的化学元素单位为PA,中国的天然水晶为24Pb(含24%的二氧化铅),而台湾的天然水 晶有24Pb/38Pb。根据深圳市晶宝琉璃有限公司对琉璃的定义:古法琉璃,亦称脱蜡琉璃、琉璃,采用古代青铜脱蜡铸造技术纯手工加工制造,经过十多道手工工艺制造流程的精修细磨,在高温1000℃以上的火炉上将水晶琉璃母石熔化而自然流向凝聚成高贵华丽、天工自拙 的琉璃。其色彩流云漓彩、美伦美焕;其品质晶莹剔透、光彩夺目。琉璃是一种中国古法材料,它的使用已有2467年的历史,自古以来一直是皇室专用,对使用者有极其严格的等级要求,所以民间很少见。用低熔点的玻璃制成的工艺品。又称料器。琉璃古称璃、流离、吠璃、璧琉璃、琉璃等,释义不一。据《翻译名义集》和《汉书》等记载,琉璃原为梵语,汉代名璧琉璃,为宝石名称,青色,莹澈有光,光彩纷繁陆离,因而得名。当时主要产于大秦(古罗马帝国)、宾(今克什米尔一带)等国。但《魏书》等记载,璃是以矿石冶炼成的有色透明玻璃,又称颇黎、玻。现在,琉璃是中国传统玻璃的泛称,以区别于从国外引进的现代玻璃。上海和深圳是中国琉璃工艺品的传统产区。 琉璃工厂这也是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一个传统手工行业,琉璃的前景还是有的,但只有小规模 生产发展,毕竟人工有限,要做大,做强,500强是很难的。琉璃礼品市场就这么大,从事 琉璃生产的企业也不小,主要是限大件的难度限制,所以我们很难看到大型的古法琉璃,目 前做的只是小件摆件。做大一点点的琉璃都能烧出来,自然价格不菲。

工艺技术要求

贵州贵铝华新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生产工艺技术要求 签发: 2009年3月1日 NO:

工艺技术要求 编号:GLHX-CH-GY—2009 车间管理要求 1.车间应建立健全相应的工艺管理体系,要求职责明确,责任到人。2.车间应有完善的工艺技术文件、标准等,同时定期对员工进行相关的工艺技术知识培训并有记录。 3.车间应严格执行工艺纪律检查并有记录。 4.交接班、生产过程责任卡等工艺记录应填写规范并收集齐全。5.车间每月至少清洁保持炉一次。 生产前的准备工作 1.对设备进行检查,排除故障和隐患。包括工艺车、电子称、煤气 发生炉、煤气输送管道、熔炼炉、溜槽、铸机、轧机、风机、复绕机、循环系统等。 2.检查工器具是否齐全,是否完好。并对在生产过程中会与金属液 体发生接触的涂刷耐火材料并预热。 3.领出的精练剂、造渣剂需放在指定位置烘烤,结块的需烘干研磨好以便使用。 4.原料、工具器、辅料的领用需提前按领料制度领出并摆放在所定位置。 5.根据国家标准或合同协议对生产铝合金锭的成分进行配制。 生产铝合金锭 1.投入原铝

A、所进电解铝液、重熔用铝锭要严格符合生产计划、工艺技术规程要求,未经检验、过磅一律不能投入使用。 B、原料投炉前必须保证无钢带、油污、灰尘、水分、破布,纸屑等物品。 2.点火生产,调试火焰 A、点火程序: 打开炉门→启动风机→打开风阀吹洗3-5分钟→调小风阀,打开气阀(较小)→用明火点燃→调试火焰→关闭炉门→熔炼 B、调试火焰:观察火焰的颜色,如果火焰呈黄色则表明空气量不足,根据情况加大风压或减小气压;如火焰呈白色,表明空气量过多,根据情况加大气压或减小风压。如果车间内有呛人气味,应按照空气量不足的方法进行处理。 调火对能耗、烧损的控制影响很大,具体影响关系是: 煤气过大——能耗增加,熔化时间增长,烧损相应变大。 风量过大——烧损的增加,熔化时间增加,能耗相应增加。3.添加其它金属合金化 加料的顺序关系到熔炼时间、烧损、能耗,还会影响到熔体的质量以及炉体的寿命。正确的加料顺序必需考虑最快的熔化速度、最小的金属烧损以及准确的化学成分控制。 A、添加金属硅 a)、待炉内铝锭全部熔化,此时将敲成直径大小为20—50cm的硅颗粒平均分成二批,当铝液温度达到780℃以上时,投入第一批,用工具尽量使硅淹没在液面之下。继续升温,整个熔炼过程温度必须严格

《富春山居图》鉴赏

《富春山居图》 清初画家恽寿平在赞赏此图时说:“凡数十峰,一峰一状,数百树一树一态,雄秀苍茫,变化极矣。”这幅作品在元代山水画中确是一幅从真山真水中提炼概括出来的杰作。历代文人都珍视这幅画。据记载,此图在明清两代,曾为许多人收藏。明代成化年间为苏州著名画家沈周收藏,万历年间转归松江董其昌名下,后又为宜兴吴正志所有。吴正志传给他的儿子吴洪裕,吴洪裕爱若至宝,寝食与共,临死前竟将此图投入火中,“殉以为葬”幸而他的侄子吴子文从炉火中抢救出来,但前面已经烧去了一些。吴家把第一节烧剩的部分裁割下来,从此,这一图卷就分成了长短两段。 《富春山居图》为纸本水墨画,宽33厘米,长636.9厘米,是元代画坛宗师、“元四家”之首黄公望晚年的杰作,也是中国古代水墨山水画的巅峰之笔,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可谓空前绝后,历代莫及。黄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工书法、通音律、善诗词,少有大志,青年有为,中年受人牵连入狱,饱尝磨难,年过五旬隐居富春江畔,师法董源、巨然,潜心学习山水画,出名时,已经是年过八旬的老翁了。 黄公望晚年久居富春江一带,他经常身背行囊,内置笔墨画具,但见好景便一一绘下,积累了大量丰富的山水素材。元至正七年(公元1348年),黄公望开始创作这卷山水画名作,通过长时间精巧的构思和数年埋头作画,最终完成了这幅堪称山水画最高境界的长卷——《富春山居图》。这幅画长六米多,黄公望花了三四年时间才得以完成。《富春山居图》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峰峦起伏,林木萧疏,浅水平滩,坡石沙洲。山石回旋辗转,丛林散布于山下江畔,村落掩映在山谷林间。亭台渔舟、草木树石。小桥飞泉,景随人迁,令人目不暇接。布局疏密有致,变幻无穷,以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好一派江南瑰丽的秋天景致。 黄公望用一种苍劲干练的笔墨技巧,秀丽简远的笔风将富春江畔的景色书写的酣畅淋漓。他的用墨富于变化而不杂乱,用笔随景物而变化。画山用干笔擦出大披麻皴,画树石用浓墨点染。笔势潇洒秀润,墨色透明凝重。用淡墨画山石,用浓墨点横苔,高山采用纵向的披麻皴,平川点上横卧的点子、线条,点线相间,浓淡交错,形成独特的笔墨节奏感。在浓墨润泽的树林对比之下,山峦显得白玉般明净疏朗,充分发挥了中国画的笔墨意趣,体现出线条与笔墨的审美价值,被誉为山水画之典范。 黄公望在作这幅画时极注意层次感,前山后山的关系,改变了传统屏风似的排列,而是由近而远地自然消失。他并不夸张虚境和实境的对比,而是在虚实之间用微妙的过渡层次加以渲染。画中的树木尽管未作细致的刻画,但不同树木的质感和空间对比都表现得极为充分,连作为点缀的草亭人物,也都描绘得生动严谨,比例合度。画面仅用水墨渲染,但深浅浓淡搭配的极为合理,不用的水墨在宣纸上转化为无穷的“色彩,使画面空白具有真实的空间感,给人以挥洒奔放,

琉璃制作工艺

制作工艺 制作工艺 如今的琉璃制作工艺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步骤: 1.创意设计:将创意通过平面设计图稿进行表现。 2.原型制作:根据图稿雕塑立体模型。 3.制硅胶模:在模型表面均匀涂抹硅胶,待硅胶凝固成硅胶模后,尚需石膏加以固定。 4.灌制蜡摸:调制蜡浆,在硅胶阴模内灌入热融的蜡,待其自然冷切。 5.拆取蜡模:将冷切后的蜡模自硅胶石膏模脱出。 6.修整蜡模:冷切容易使蜡模收缩变形,对拆模时留下的模线痕迹,得以工具细心地修整完美。 7.制石膏模:调制正确比例的耐火石膏,在修饰后的蜡模外,灌注包埋,即成含蜡石膏模。 8.蒸汽脱蜡:将整个含蜡石膏置入脱蜡机内以蒸汽加温,脱蜡后即为耐火石膏阴模 9.精选原料:为精确控制各种颜色的比例和流动的美感,需依造型与设计精选特定颜色与大小的玻璃原料,并安排色块的分布位置 10.进炉烧结:清模去尘后,将整个石膏模与配置好的玻璃料,放进炉内慢慢加温,使热熔软化的水晶玻璃如麦芽糖缓慢地流入石膏模内成型。 11.石膏模:拆除石膏模,将冷切后的玻璃粗胚取出。 12.切割修葺:将玻璃粗胚上注浆口部分多余的玻璃切割修葺。 13.粗模细模:以粗、细研磨砂将水晶玻璃之浇注口磨平整。 14.冷工细修:以钻石笔头及其它工具细心雕琢,使作品表面显得更为均匀细致。 15、签字包装:确认作品完整后签名签号。

琉璃制品最早起源于二千多年前西周时代,琉璃与金银、玉翠、陶瓷、青铜并称为中国的五大名器,琉璃还是佛家七宝之一。中国琉璃是中国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完美结合,其流光溢彩、变幻瑰丽,是东方人的精致、细腻、含蓄体现,是思想情感与艺术的融会。宋代的戴埴在《鼠璞·琉璃》里说:“琉璃,自然之物,彩泽光润逾於众玉,其色不常。” 琉璃作品抑或承载了厚重的历史文化,蕴含了宗教的哲理,倾注了创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其精巧的构思、美妙的意境、博大精深的内涵,令鉴赏者或沉思或感悟或惊叹。古代经书里说:“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澈,净无瑕秽”。可见,在某种意义上说,琉璃是一种人格、一种精神、一种境界的象征。 琉璃与我们所常见的玻璃虽然看起来基本相同,但其实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首先是玻璃的原料是二氧化硅,琉璃是氧化铅。其次是玻璃有不同的色彩,但不能混合。唯有琉璃可以有多种颜色混成,且通透如故。明澈的琉璃寄托了人们的美好心愿。 琉璃整个制作工序冗长,从构思、设计、雕塑、烧制、细修、打磨至作品完成,需经过十几道手工精心操作方可完成,稍有疏忽就会出现瑕疵甚至分文不值。工人必须掌握精湛技术方能操作,每道工艺均有各自不定的变化因素,且在工艺过程中需经反复实验,制作难度较高。下面就跟随我们来看看琉璃的制作工艺吧。 设计 琉璃在制作之前,对于造型的设计是不可或缺的,一件琉璃作品的优秀与否,与作品的前期设计息息相关。设计师会把创作理念绘成平面设计图稿,经反复推敲、修改后形成设计稿。按照构思描绘素描稿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是设计作品的形状不能较大且较细长,因为这样的作品不易成型且易破碎。其次是设计的花纹过于繁多复杂,烧制琉璃时不能全部表现出来。 素描稿完成后就应该进行上色了。根据经验每件设计作品的颜色最多不宜超过4种,如果过多,琉璃作品既显得过于花哨又不利于烧制。设计稿制作好后我们就可以进行下一步操作了。 雕塑原型 设计好图稿以后,就可以用雕塑专用土按照设计稿雕塑成立体原型。雕塑需要用到的主要材料是精雕硬油料。精雕硬油料比较硬,在没经过处理之前不宜进行雕塑。那么,怎么使硬油料变软呢?我们应该在雕塑前把硬油料放置在30-50瓦的灯下,烘烤20-30分钟后硬油料就变得较柔软了。这样的硬油料就可以使用了。 雕塑需要用到的工具主要是各种雕塑刀、钢尺、刮刀等。雕塑时,应按照设计稿的设计要求进行雕塑。雕塑是立体的,要有一个整体观念。先把雕塑土堆好,由简而繁,

中国琉璃工艺分类论述

中国琉璃工艺分类论述 ■方心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摘要〕在国家大力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文化政策下,许多传统手工艺也逐渐打破纯艺 术与实用艺术之间的界限,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琉璃工艺因长期的定义不明、种类纷杂,而多被学界所 忽视。但当下手工琉璃的传承人仍坚持不懈,顺应时代的发展,寻求各种材料、技法的突破以及造型设计上 的创新。笔者深入琉璃非遗传承人群体中实地考察,试对当下中国琉璃工艺制造进行系统的分类论述。〔关键词〕琉璃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内涵分类设计 在中国工艺美术历史上,对琉璃的称谓也多种多样。田自秉先生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中对于琉璃和 玻璃的关系问题进行了简单明了的回答:“琉璃即原始玻璃”。上海工艺美院的徐勤教授认为低温铅釉烧造 而成的带色陶器为琉璃,而高于1200°C 烧造的则为颜色釉。而在《硅酸盐辞典》中为琉璃下的定义是:“铅 釉烧成的带色陶器,一般用于建筑及艺术装饰' 且看清康熙年间,孙廷铨在我国第一部有关琉璃工艺的专著《颜山杂记》中谈到:“琉璃者,石以为 质,硝以和之,礁以锻之,铜、铁、丹铅以变之。非石不成,非硝不行,非铜、铁、丹铅则不精,三合而 后生。”由此可知,琉璃是人工烧制而成。从原料构成和工艺中我们可以判断,古琉璃实际是类似于现代 的硅酸盐玻璃。而事实上,手工琉璃的烧制技艺和呈现形式,南北东西各地区都有所不同。溯源而上,早 在春秋时期琉璃制品在色泽和器型上是以仿玉器为主。隋唐时期,琉璃烧造业开始“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一方面因为外来交流的繁荣,琉璃工艺有了很大的提高,不但出现了高铅玻璃而且在色泽和质地上也更加 薄透清脆;另一方面,陶土素烧后上低温釉二次烧造的技术日渐成熟,被广泛运用于墓葬陪葬的明器唐三 彩和建筑装饰的琉璃瓦生产当中。到宋代,这种低温釉陶便被称为琉璃,而透明的钾铅琉璃则被称为璀玉。 明清时期,琉璃的称呼已被社会广泛认为是特指宫殿、庙堂建筑上的琉璃瓦构件。 2008年开始,北京、山西、山东博山、华东等地的琉璃烧制技艺先后分批次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 化遗产名录,从种类上大致可分为:粗陶胚琉璃瓦和非琉璃瓦类。然而这四个地区琉璃制造工艺技法所呈 现出的特点与品质是各不相同的。 一、山西传统“范式”琉璃瓦 早在我国宋代李诫著述的《营造法式》中,就对琉璃技术作了较详细的记录。宋代以后低温釉陶逐渐 被称为琉璃,到了明清时期,琉璃专指琉璃瓦及其他琉璃建筑构件。 山西作为中国琉璃瓦的主产地,其琉璃艺术有悠久的历史传统。至今,全国其他地区的琉璃瓦烧制窑 口追根溯源都是从山西迁徙而来的。山西境内琉璃瓦的生产分布广泛,以太原、介休、河津、阳城等地影 响较大,最出名的有河津吕家、太原南郊马庄苏家及阳城后则腰乔家。琉璃瓦的技艺的传承和经营也大多 是父子传狱家族企业。 随着山西政府对环境空气的治理要求逐年提高,琉璃瓦在烧制过程中所排放烟尘的问题难以解决,加 之传统建筑形式的式微,导致部分地区琉璃瓦产业萎缩和制作技艺荒废。2008年,“山西传统琉璃制作技 艺”被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部分非遗传承人在政府的扶持下积极转型,整合各方面资源, 探索保护和传承该技艺的新道路。以太原南郊马庄苏家“苏氏琉璃”为例,通过成百上千次研发试验,其 彻底掌握了孔雀蓝、宫廷黄古法釉料配置技术,并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开发了琉璃牌匾、居家摆件和园 林装饰等符合现代人生活需要的琉璃作品,受到全国琉璃爱好者的欢迎。他们在继承的基础上守业创业, 为古老的山西琉璃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北京门头沟“官式”琉璃瓦 北京宫殿、庙宇、园林建筑上所用的琉璃建筑构件主要产自北京市门头沟区龙泉镇琉璃渠村。早在元 代建立大都时,政府就从山西迁徙大量烧制琉璃的手工艺人在此设立窑厂,专司营造京城宫殿、庙宇所需 的大量琉璃砖瓦、构件。从此,琉璃渠窑厂历经元、明、清三朝兴盛,长期承造符合皇家规范的建筑构件 X IN 30I U IZ H E N G 1N G 华 1 艺f l 20

生产加工工艺设计流程及加工工艺设计要求

生产工艺主讲人:吴书法 生产加工工艺流程及加工工艺要求 一,工艺流程表 制造工艺流程表

注:从原材料入库到成品入库,根据产品标准书的标准要求规定,全程记录及管理。 二,下料工艺 我们公司下料分别使用:①数控激光机下料②剪板机下料③数控转塔冲下料④普通冲床下料⑤芬宝生产线下料⑥火焰切割机下料⑦联合冲剪机下料 今天重点的讲一下:①②

1两台激光下料机。型号分别为:HLF-1530-SM、HLF-2040-SM 2 操作步骤 2.1 开机 2.1.1 打开总电源开关 2.1.2 打开空气压缩机气源阀门,开始供气 2.1.3 打开稳压电源 2.1.4 打开机床电源 2.1.5 打开冷干机电源,待指针指在绿色区间内,再打开冷干机气阀 2.1.6 打开切割辅助气体(气体压力参照氧气、氮气的消耗附图) 2.1.7 待数控系统开机完成,松开机床操作面板上的急停按钮,执行机床回零操作 2.1.8 打开激光器电源开关,(夏天等待30分钟)打开水冷机,待水温在“低温21℃,高温31℃”,再打开机床操作面板上的“激光开关”按钮,等待按钮上方LED灯由闪烁变为常亮。开机完成。 2.2 常规操作步骤 2.2.1 在【JOG】状态下,按下【REF.POINT】,再按回零键,执行回零操作 2.2.2 在2.1生效的情况下,按下“标定”键,执行割嘴清洁和标定程序。 2.2.3 根据相应的板材,调节焦距位置、选择合适大小的割嘴,然后调整割嘴中心。 2.2.4 打开导向红光,用手轮或控制面板,将切割头移动到板材上方起点位置,关闭导向红光,关闭防护门。 2.2.5 打开所用切割程序,确定无误后一次点击“AUTO”,“RESET”,“CYCLE START"。 2.2.6 切割结束将 Z 轴抬高再交换工作台,取出工件摆放整齐,做好标识。

生产操作规范及工艺标准要求

生产操作规范及工艺标准要求 1.目的 规范生产操作,确保产品质量。 2.范围 适用于在低温车间的生产操作规范及工艺标准要求。 3.职责 由技术部负责编制本规程,并由技术品管部负责培训低温车间现场操作,品管部负责按工艺要求监管车间的执行,技术部拥有最终解释权和修订权。 4. 内容 4.1 解冻: 1. 自然解冻:上架前要严格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要根据生产计划单及班组负责人的要求进行上架。自然解冻的温度为≤15℃。 2.蒸汽解冻:解冻间的温度应该≤32℃,解冻时应随时注意落地情况,发现原料落地时要及时检起,用水清洗干净后单独存放在周转筐内,不可放在解冻场所,以免原料肉温度过高变质。 4.2腌制 1.注射:注射时人员不得离开,以便有异常情况及时关机;烟熏培根产品可超过两层。将原料平铺(火腿类不超过两层,其它原料不得重叠)在传送带上,进行注射。注射率较低时应该停止注射,冲洗针头管道,直到畅通时方可在次进行注射。 2.滚揉:对滚揉前的原料按照各种产品的不同要求检验原料的质量和重量并做好记录。随时注意滚揉机的运行情况,及故障情况,监控好滚揉的温度,严格按照工艺参数执行滚揉操作。滚揉成熟产品,感官色泽红亮,粘性好,不淅水,组织柔软适度,有弹性,不软烂。 滚揉前后肉温度不得高于规定值≤12℃、真空度不得低于0.08MPa。当出机的原料肉滚揉效果不佳时,应重新进行滚揉,并向相关人员进行汇报。 3.静腌:一般产品的腌制:将搅拌结束后的肉块或肉馅推入0-4℃的腌制库中腌制。熏煮火腿类产品滚揉结束后即可进入下道工序加工;酱卤肉制品《盐水肉》腌制时间控制在冬季77-86小时、夏季50-60小时,《全熟盐水肉、腱子肉》滚揉结束后腌制48-70小时;熏煮香肠斩拌乳化类产品斩拌结束后即可进入下道工序加工、搅拌类产品需先把原料肉腌制12—24小时后再与其他辅料混合均匀后即可进入下道工序加工;《烟熏培根》滚揉结束后,静置腌6—12小时生产。 4.3生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