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孙子兵法中的思维智慧教程考试2017

孙子兵法中的思维智慧教程考试2017

孙子兵法中的思维智慧教程考试2017
孙子兵法中的思维智慧教程考试2017

子兵法中的思维智慧教程考试

名称子兵法中的思维智慧

对应章节

成绩类型分数制

截止时间 2017-04-30 23:59

题目数 50

总分数 100

说明:请同学们认真答题,在规定时间完成!

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容为准第1部分

总题数:50

1

【单选题】(2分)

《形篇》认为,在战略运筹过程中,由“称”可以推导出

A.

B.

C.

D.

2

【单选题】(2分)

《形篇》认为,在战略运筹过程中,由“量”可以推导出

A.

B.

C.

D.

3

【单选题】(2分)

下面不是美国“子核战略”主要手段的是

A.

政治威慑

B.

高科技威慑

战争威慑

D.

经济威慑

4

【单选题】(2分)

在间谍分类中,“因其乡人而用之”的是

A.

生间

B.

因间

C.

反间

D.

5

【单选题】(2分)

创造“背水一战“并获得作战胜利的军事家是

A.

B.

周瑜

C.

D.

徐晃

6

【单选题】(2分)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阿拉法特生前是哪国国家领导人

A.

以色列

B.

巴基斯坦

C.

巴勒斯坦

D.

印度

7

【单选题】(2分)

计篇中所讲的“五事”第一事“道”,其含义是战争需要得到谁的支持

A.

将领

人民群众

C.

士兵

D.

君主

8

【多选题】(2分)

在军队治理方面,体现在精神层面的治理项是A.

治心

B.

治变

C.

治力

D.

治气

9

【单选题】(2分)

下面不是《子兵法》常用三大版本的是

A.

十一家注子

B.

武经七书

C.

子通典

D.

汉简本《子兵法》

10

【单选题】(2分)

《军争篇》认为,“佯北勿()”

A.

B.

C.

D.

11

【单选题】(2分)

现代战争后勤保障的特点是

A.

物资耗用量相对较少

B.

物资耗用量极为巨大

12

【单选题】(2分)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A.

患可解也

B.

务可信也

13

【单选题】(2分)

计篇当中对“将”的选拔标准排在第二位的是

A.

B.

C.

D.

14

【单选题】(2分)

“卒强吏弱”是将领的哪种过失

A.

B.

C.

D.

15

【单选题】(2分)

下面哪个选项不是计篇当中对于“法”的定义

A.

主用

B.

曲制

C.

D.

奖罚

16

【单选题】(2分)

《势篇》认为,要达到“治众如治寡”的效果,则需运用A.

分数

B.

奇正

C.

形名

D.

虚实

17

【单选题】(2分)

“战道不胜,主曰必战”则将领应该

A.

必战可也

B.

无战可也

18

【单选题】(2分)

《势篇》当中所谈到的“分数”的意思是

A.

数学当中的计数单位

B.

军队阵型排布

C.

考试成绩

D.

军队组织体制编制

19

【单选题】(2分)

《形篇》认为,在战略运筹过程中,由“度”可以推导出

A.

B.

C.

D.

【单选题】(2分)

《九变篇》中出现的“圮地无舍,衢地交合”还出现在《子兵法》的哪一篇

A.

计篇

B.

军争篇

C.

九地篇

D.

行军篇

21

【单选题】(2分)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下列不属于“五事”的是

A.

B.

C.

D.

22

【单选题】(2分)

春秋时代宋襄公战于泓水的“君子之战”是与哪个国家进行的

A.

B.

C.

D.

23

【单选题】(2分)

在《虚实篇》当中,用“实”来代表有利因素,下面哪种因素可认为是“实”

A.

B.

C.

D.

《孙子兵法中的思维智慧》章节测试题与答案

《孙子兵法中的思维智慧》章节测试题与答案 第1章单元测试 1、《军志》当中“止则为营”的下一句是() 答案:行则为阵 2、《孙子兵法》诞生于中国的() 答案:春秋战国时代 3、孙子的真实名字是 答案:孙武 4、“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做出这个评价的人是() 答案:茅元仪 第2章单元测试 1、计篇中所讲的“五事”第一事“道”,其含义是战争需要得到谁的支持 答案:人民群众

2、下面不是《孙子兵法》常用三大版本的是() 答案:孙子通典 3、计篇当中对“将”的选拔标准排在第五位的是() 答案:严 4、下面哪个选项不是计篇当中“七计”的内容 答案:智谋孰强 5、“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句话中“兵”的含义是 答案:战争 6、“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下列不属于“五事”的是 答案:兵 7、《作战篇》当中一辆革车配有士兵多少人 答案:25 8、在古代攻城战中,相比于守城方,攻城方一般而言相对需要兵力()

答案:较多 9、《作战篇》当中孙子提出的“智将”判断标准是 答案:务食于敌 10、现代战争后勤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是 答案:物资耗用量越来越多 11、下列攻城工具的作用是观察敌情的是 答案:巢车 12、兵学巨著《战争论》的作者是哪国人() 答案:德国 13、美国的“孙子核战略”的是主要参考了《孙子兵法》中()的观点制定的。 答案:不战而屈人之兵 14、《谋攻篇》认为若有十倍于敌人的兵力则采用的战法是 答案:围之 15、“百战不殆”的上一句是() 答案:知彼知己

第3章单元测试 1、《形篇》认为,在战争中使自己“不可胜者”是通过()来实现的。 答案:防守 2、《形篇》认为,“胜兵”的表现就好像() 答案:以镒称铢 3、《形篇》认为,在战略运筹过程中,由“地”可以推导出 答案:度 4、《势篇》认为,要达到“斗众如斗寡”的效果,则需运用() 答案:形名 5、下面不属于中国古代“五声”当中的是 答案:咪 6、对于“奇正”作用表述正确的是() 答案:“奇正”都可以获得胜利 7、《势篇》认为“认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而下面选项哪一个造的“势”最强()

2017智慧树孙子兵法中的思维智慧章节作业答案

绪论单元测试 名称子兵法中的思维智慧 对应章节绪论 成绩类型分数制 截止时间 2017-11-30 23:59 1【单选题】(2分) 《军志》当中“止则为营”的下一句是() A.行则为阵 B.动若脱兔 2【单选题】(2分) 《子兵法》诞生于中国的() A.商朝 B.春秋战国时代 C.朝 D.汉朝

第一章单元测试 名称子兵法中的思维智慧 对应章节第一章 成绩类型分数制 截止时间 2017-11-30 23:59 1【单选题】(2分) 下面不是《子兵法》常用三大版本的是() A.十一家注子 B.武经七书 C.子通典 D.汉简本《子兵法》 2【单选题】(2分) 计篇中所讲的“五事”第一事“道”,其含义是战争需要得到谁的支持() A.人民群众 B.君主 C.将领 D.士兵 3【单选题】(2分) 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参战多国部队共多少个国家组成() A.4 B.15 C.27 D.39 4【单选题】(2分)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阿拉法特生前是哪国国家领导人() A.印度 B.以色列 C.巴勒斯坦 D.巴基斯坦 5【单选题】(2分) 计篇当中对“将”的选拔标准排在第五位的是() A.信 B.仁 C.智 D.严 6【单选题】(2分) 下面哪个选项不是计篇当中“七计”的容()

A.智谋孰强 B.法令孰行 C.主孰有道 D.赏罚孰明 7【单选题】(2分) 春秋时代宋襄公战于泓水的“君子之战”是与哪个国家进行的() A. B.楚 C.晋 D.齐

第二章单元测试 名称子兵法中的思维智慧 对应章节第二章 成绩类型分数制 截止时间 2017-11-30 23:59 1【单选题】(2分) 《作战篇》当中一辆革车由几匹牲畜来拉动() A.1 B.2 C.3 D.4 2【单选题】(2分) 现代战争后勤保障的特点是() A.物资耗用量极为巨大 B.物资耗用量相对较少 3【单选题】(2分) “巢车”在攻城战中的作用是() A.投掷石头 B.观察敌情 C.炸毁城墙 D.运送士兵 4【单选题】(2分) 在古代攻城战中,相比于守城方,攻城方一般而言相对需要兵力() A.较多 B.较少 5【单选题】(2分) 《作战篇》当中子提出的“智将”判断标准是() A.知彼知己 B.速战速决 C.务食于敌 D.以患为利 6【单选题】(2分) 作战篇中“故杀敌者,怒也”,是让谁愤怒() A.敌方士兵 B.己方士兵

2013年《孙子兵法与人生智慧》期末考试

孙子兵法与人生智慧 一.孙子兵法与人生智慧 人生不败第一计 ------“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人生取胜清凉剂 ---“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人生立身败身分水岭 ---“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把握人生航向两要则 ---“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正。” 争取主动的要诀 ---“先佚后劳” 行动计划上争取主动的计策 ---“策之而知得失之计” 活动规律上争取主动的计策 ---“作之而知动静之理” 利弊得失上争取主动的计策 ---“形之而知死生之地” 虚实强弱上争取主动的计策 ---“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 二.正胜的智慧 人生成功万事的正道 ---“五事七计” 人生治理百业的内功 ---“将帅五德” 管理教育的前提 ---“亲附” 管理教育的要旨 ---“合之以文,齐之以武” 管理教育的时机 ---“素行” 做人做官的高胆识 ---“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做人做官的高境界 ---“进不求名,退不避罪,惟民是保,而利合于主” 做人做官的高风范 ---“视卒如婴儿”、“视卒如爱子” 协同配合的灵丹妙药 ---“同舟而济” 齐心群力的要则 ---“齐勇若一,政之道也;刚柔皆得,地之理也。” 性格情操修养的高标准 ---“静以幽,正以治。” 三.全胜的智慧 人生最小损失法 ---“破中求全” 排除万难最高境界 ---“不战而屈人之兵” 排除万难完整策略 ---“谋攻四策” 排除万难基本思路 ---“三非一全” 人生取胜的最高境界 ---“善战者之胜也,无奇胜,无智名,无勇功。”主宰对手的境界 ---“无形”、“无声” 四.迂胜的智慧 人生最快前进法 ---“以迂为直” 聪明人的思维 ---“以患为利”

孙子兵法与军事

姓名与学号 年级与专业 所在学院 孙子兵法与军事 [摘要]:芬兰科协主席、前国防部战略问题研究所所长尤玛〃米尔蒂宁在谈到西方“新技术决定一切”的观点时指出:“早在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战略家孙子就列举了决定战争胜负的一些因素。”他批评现代一些军事家忽视了孙子所说的“士气”这个最重要的因素。在一部印度人写的《印度军史》中写道:印军之所以能取得第三次印巴战争的胜利,是因为他们成功地运用了孙子避实击虚的打法。种种事实与经验无不告诉我们孙子兵法其智慧之高。 关键字:《孙子兵法》,战争,军事思想,应用 战争不仅仅要讲战略和战术,还要讲“势”:“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他比之为水:“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而将战略与战术发挥极致迄今为止非《孙子兵法》可谓功不可没。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英文名为《The Art of War》,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三大兵书之一(另外两部是:《战争论》(克劳塞维茨),《五轮书》(宫本武藏))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作者为春秋末年的齐国人孙武(字长卿)。 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最系统。最完美的军事著作。他在中国军事史上有崇高的地位,指导了中国历史上千百次有声有色的战争,培养了众多的著名将帅,对中国历史产生了

《孙子兵法》概论课程作业习题

《孙子兵法概论》课程作业习题汇总 1.我国战争理论之结晶,百代谈兵之祖为(C) A司马法B尉缭子C孙子兵法D李卫公问对 2.孙子兵法始计篇中所谓军人武德乃(C) A忠孝勇义严B恭宽信敏惠C智信仁勇严 3.孙子兵法始计揭橥以「五事」、「七计」估量胜算,五事系指(C) A智信仁勇严B天地君亲师C道天地将法D地水火风空 4.孙子兵法始计篇旨在说明(D) A用间之法B统御之法C远交近攻D庙算之胜 5.孙子兵法中,以何者为战争之最上策?(D) A伐兵B伐交C攻城D伐谋 6.下列何者非孙子兵法的战略原则?(C) A兵者,诡道也B兵贵胜,不贵久C胜兵先战,而后求胜D上兵伐谋,其下攻城 7.孙子兵法谋攻篇主张的作战理念,正确的是(C) A破国为上B上兵攻城C知己知彼,百战不殆D百战百胜,善之善 者也 8.有关孙子兵法理想,下列何者为非(B) A无恃敌不来,恃吾有以待之B胜兵先战,而后求胜C兵贵胜,不贵 久D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9.西方兵圣是克劳塞维兹,东方兵圣为何人(B) A韩信B孙子C吴起D诸葛亮 10.孙子兵法始计篇揭橥以五事、七计估量胜算,五事中首重「道」,其原因为 (C) A首重兵法B道德为要C得民心为要D兵者诡道也 11.《孙子兵法》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此说揭示何种观念?(C) A避战B速战C慎战D好战

12.〈秦晋殽之战〉文中,烛之武游说秦君时所言:「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相当于运用兵法上的何种策略?(A)A利而诱之B佚而劳之C怒而挠之D实而备之 13.以下战役,何者可做为兵法「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的例证?(C) A信陵君救赵B田单复国C曹操赤壁之战D晋师假道灭虢 14.下列何者非造成〈谋攻篇〉所谓「乱军引胜」之因?(D) A縻军B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C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D悬权而动 15.三国时周瑜利用蒋干传言,使曹操杀蔡瑁、张允,运用的是何种间计?(B) A内间计B反间计C死间计D生间计 16.〈军形篇〉云:「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文意与下 列何者相近?(C) A五声之变,不可胜听B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C多算胜,少算不 胜D战胜,不过奇正 17.曹刿指示鲁军必恃齐军三鼓而后攻之的战法,符合孙子所谓的:(D) A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B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C勇者不 能独进,怯者不能独退D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18.孙子主张作战时应采取何种措施,以减轻己方因战争所产生通货膨胀的压 力?(D) A坚壁清野B远交近攻C箪食壶浆D因粮于敌 19.孙子曰:「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此处「司命」是指 (A) A掌握人民生死者B负责狱政者C教民武艺者D子嗣后代 20.下列何人非先秦的军事家?(C) A孙武B孙膑C韩非D吴起 21.孙子所主张的战争策略,由优而劣应为(B) A攻城→伐兵→伐谋→伐交B伐谋→伐交→伐兵→攻城C伐兵→伐 谋→伐交→攻城D伐谋→伐兵→伐交→攻城 22.地略学上有谓「前有高山,后有大水,进则不得,退则有碍。」此种地形属 于〈九地篇〉中的(D) A争地B重地C衢地D死地

孙子兵法试题

1.谈谈你对“将者,智、信、仁、勇、严也”的理解 军队的将领,要具备足智多谋,赏罚有信,爱护士卒,勇敢果断,纪律严明的素质.将领是智谋为先,不能多谋善断,就会被敌人所欺骗;不能赏罚有信,则士卒不会用命;不爱护士卒,士卒不会赴汤蹈火,冲锋陷阵;不能身先士卒,勇敢带领部队,就不会给士卒做出表率;纪律不能严明,士兵就会譬若骄子,不能协调一致的行动。这几个方面是一个优秀的将领所必备的。 2.怎样理解“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举一案例说明。 在军事纷争中,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百战都不会有危险;不了解敌人而只了解自己,胜败的可能性各半;既不了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那只有每战都有危险。 草船借箭的故事 周瑜对诸葛亮的才能很是嫉妒,利用一次孙刘联军的箭支快用完之际,故意挤兑诸葛亮想要他在10天的时间内交出20万只箭,这本是不可能做到的事,但诸葛亮胸有成竹,为防周瑜另有毒计害人,就满口答应下来,并且告诉周瑜不用10天,只需3天足矣而且立下军立状,以安周瑜之心。 诸葛亮其实早已暗观天象知道第三天必定起大雾所以早已想好草船借箭之计,果然第三天起了大雾诸葛亮问周瑜借来几十艘船只和百余兵丁,锣鼓齐备并且在船上遍扎草人开到曹营面前擂鼓呐喊明知曹兵在大雾天定不会出战,只会射箭退敌,果不其然曹操并不出战,直命曹兵乱箭拒敌在曹兵乱箭之下几十万只箭全扎在草人之上遍布船只俩边,诸葛亮估计箭支早已20万足够有余命众军士高喊谢曹丞相赐箭,待曹兵知道上当来追时,早已返回江东大营了 3.谈谈你对“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的理 解。 上等的用兵之道是凭借谋略取得胜利,其次就是用外交战胜敌人,再次是用武力击败敌军,最下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 在实际运用上,可分为两个范畴、四个层次“伐谋”和“伐交”属于“不战”思维;“伐兵”和“攻城”属于“慎战”思维。其一,“上兵伐谋”是指依靠谋略运用,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手段的综合运作,不待对立双方矛盾激化即先期解决争端。其二,“其次伐交”是指当矛盾已经显现时,动员本国和有关国家的力量,显示决心,造成压倒优势或力量制衡,辅之晓以利害,经过折冲与妥协,达到不诉诸武力而达成战略目的。其三,“其次伐兵”是指动用部分军事力量,在敌方政治、经济重心之外解决敌人,以便把战争损害减少到最低限度。其四,“其下攻城”是指在上述三项努力无效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即攻取敌方战略要地乃至全部领土。 4.《计篇》开篇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试述其哲学 思想及对待战争的态度。 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不能不认真地观察和对待。这里所说的“兵”,指的是“战争”、“国防”和“军队”。 第一句话非常有气势,把战争问题提到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死生之地,存亡之道”,语句也非常有分量,将研究战争问题的必要性点得非常到位,使我们会带着一种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入到战争问题的研究,而这一点,正是每一位战略家必须具有的战略感觉。 兵凶战危,战争是人类社会最残酷的竞争,它是解决政治问题的最后一种手段。战争的结局,直接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并且是用“生”与“死”、“存”与“亡”这种最惨痛的代价和最极端的选择来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因此,国家的主宰者、战争的决策者,对战争问题不能有丝毫忽略,必须认真对待。 国家安全是国家的最大利益,战争是关系到国家安全的最大威胁。战争的发生或消失,并不以某个国家统治者的意志为转移。无数历史事实证明,不敢面对战争者,忽略战争存在者,最后都将被战争无情地

孙子兵法人生智慧

孙子兵法与人生智慧特色及评论 《孙子兵法》是我国最早最著名的兵书。孙武在书中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政治、军事见解和战略战术思想。《孙子兵法》是一部优秀的军事理论著作,对后世军事思想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 孙子兵法与人生智慧内容简介 本书是探讨《孙子兵法》的运用问题,具体地说,是把拙著《孙子兵法新解》中提出的两百多个指导人生的观点,择其主要予以展开,佐以大量的事例、故事、辅以亲身的感受、体验,夹以随兴的议论、评说,阐述《孙子兵法》对人生的指导价值。但,其中依然有着我对《孙子兵法》对人生的指导价值。但,其中依然有着我对《孙子兵法》精髓要义的新表述。之所以这样,是力图得“雅俗之韵”。 孙子兵法与人生智慧本书目录 自序 孙子、兵法及其他 先胜的智慧 人生不败第一计――“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人生取胜清凉剂――“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人生立身败身分水岭――“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把握人生航向两要则――“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正。” 争取主动的要诀――“先佚后劳” 行动计划上争取主动的计策――“策之而知得失之计” 活动规律上争取主动的计策――“作之而知动静之理” 利弊得失上争取主动的计策――“形之而知死生之地” 虚实强弱上争取主动的计算――“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 胜人一寿在先知――“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 越赚越能赚――“胜敌而益强” 正胜的智慧 人生成功万事的正道――“五事七计” 人生治理百业的内功――“将帅五德” 管理教育的前提――“亲附” 管理教育的要旨――“含之以文,齐之以武” 管理教育的时机“素行” 做人做官的高胆识――“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做人做官的高境界――“进不求名,退不避罪,惟民是保,而利合于主” 做人做官的高风范――“视卒如婴儿”、“视卒如爱子” 协同配合的灵丹妙药――“同舟而济” 齐心群力的要则――“齐勇若一,政之道也;刚柔皆得,地之理也。” 性格情操修养的高标准――“静以幽,正以治。” 得福须修功――“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 先知靠人不靠神――“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获取真实情报的品格――“圣”、“仁”、“微妙” 全胜的智慧 迂胜的智慧 知胜的智慧

孙子兵法中的思维智慧教程考试0

孙子兵法中的思维智慧教程考试 名称孙子兵法中的思维智慧 对应章节 成绩类型分数制 截止时间 2017-04-30 23:59 题目数 50 总分数 100 说明:请同学们认真答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 第1部分 总题数:50 1 【单选题】(2分) 《形篇》认为,在战略运筹过程中,由“称”可以推导出 A. 数 B. 量 C. 胜 D. 度 2 【单选题】(2分) 《形篇》认为,在战略运筹过程中,由“量”可以推导出 A. 度 B. 数 C. 胜 D.

称 3 【单选题】(2分) 下面不是美国“孙子核战略”主要手段的是 A. 政治威慑 B. 高科技威慑 C. 战争威慑 D. 经济威慑 4 【单选题】(2分) 在间谍分类中,“因其乡人而用之”的是 A. 生间 B. 因间 C. 反间 D. 内间 5 【单选题】(2分) 创造“背水一战“并获得作战胜利的军事家是 A. 孙武 B. 周瑜 C. 韩信

D. 徐晃 6 【单选题】(2分)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阿拉法特生前是哪国国家领导人 A. 以色列 B. 巴基斯坦 C. 巴勒斯坦 D. 印度 7 【单选题】(2分) 计篇中所讲的“五事”第一事“道”,其含义是战争需要得到谁的支持 A. 将领 B. 人民群众 C. 士兵 D. 君主 8 【多选题】(2分) 在军队治理方面,体现在精神层面的治理项是 A. 治心 B. 治变 C.

D. 治气 9 【单选题】(2分) 下面不是《孙子兵法》常用三大版本的是 A. 十一家注孙子 B. 武经七书 C. 孙子通典 D. 汉简本《孙子兵法》 10 【单选题】(2分) 《军争篇》认为,“佯北勿()” A. 食 B. 攻 C. 遏 D. 从 11 【单选题】(2分) 现代战争后勤保障的特点是 A. 物资耗用量相对较少 B. 物资耗用量极为巨大

孙子兵法与人生

论孙子兵法与大学生学习工作能力提高

最早接触《孙子兵法》是在初中,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兵者,诡道也。”以为只是一部兵书,通过老师的讲解,认识到其有幻化万象、通天彻地之功效。兵者诡道,是讲奇,是做事的一种方法,兵法之奥妙亦在以正道为指南,“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一者首也,首在道也。 中华五千年之文明,能够穿越两千年岁月,今日仍能拥有广泛读者之书籍,岂非传世之经典乎!近年,通过思考教育儿子,觉对于中华经典,单只靠今日之学校教育,不足之处实多。祖宗所用“满堂灌”之背诵之法,实乃育子之良方。《易》云:“蒙以养正,圣功也。”正从何来?答曰中华经典。感于自身成长之体验,教儿读《论语》凡四年矣。今年开始教其兵法时,怕儿糊涂,曾问他:做人要诚实,兵法讲诡道,矛盾吗?儿答:对待敌人就要骗。好啊,一个十岁的孩子能认识到这点,我已经很欣慰了。 一《孙子兵法》——做人 《论语》对比《孙子兵法》,感觉《论语》重在教人做人,需内求诸己,《孙子兵法》更注重教人做事,乃是外示诸人。学习《论语》,修心养性,可成谦谦君子。学习兵法,用之于战争、工作,可获全胜之利。《论语》、《孙子兵法》,亦非正奇相和之道哉。经典,千百世不易之智慧宝典,据时代变化而能推演新知,须诵而熟极而流之,内化为己之思想,用于今世,庶几为成功之道也哉。

正如那句有名的话:“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中华经典亦乃如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解读,亦乃人生之不同阶段,不同之感悟,需用一生去体会。书中老师引经据典,学贯中西,掩卷而思,感慨万千。忆及初识老师之时,包内一部打印兵法,左为原文,右面一排方格,探问之,乃每读一遍,格内画一“√”,不知此兵法老师读过多少遍了,此亦非老师厚积薄发之作者乎! 自古“人事”互文,人者事也,事者人也,人是做事的,事是人做的,做人做事又岂可两拆。又闻“经以载道,史以纪事,君子读经明理,读史明智,以道御物,无所不可。”兵法,经也;事例,史也,读老师释经明理之原文,阅老师举例明智之实例,非下下之人,岂无二三心得乎!将兵法融入人生事业解读,阅后岂无二三行动乎! 二《孙子兵法》——辩证思维 《孙子兵法》一书中,孙子还以朴素辩证法的观点,论述战场的胜负与主观、客观之间的关系。孙子一方面指出,战场的胜负受客观规律的限制,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因此在《军形篇》中指出,想要立于不败之地。先做到“先为不可胜”,因为“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也”。由此说明,敌我双方的客观条件是双方胜败与否的关键因素,于是在认清双方客观条件的情况下,尽量的创造取胜的机会,捕捉取胜之机,方能立于不败之地。运用简单的十几个字详细的阐明了战争中在总重客观规律的重要性。同时,另一方面也指出了战争中要遵守客观规律的情况下,不失时机的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如《虚实篇》

孙子兵法 - 习题

《孙子兵法》考前复习笔记 一、填空 1.孙子名(武),字(长卿)。 2.《武经七书》包括(《孙子》),(《吴子》),(《司马法》),(《尉缭子》),(《六韬》),(《三略》),(《李卫公问对》)。 3.在日本孙武被尊称为“(武圣人)”,《孙子兵法》被推崇为“(兵法盛典)”、“(百世兵家之师)”、“(世界第一兵家明书)”。日 本战国时代的著名将领(武田信玄)非常崇拜《孙子兵法》, 他把《孙子兵法》,中的“(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略如火, 不动如山)”四句话,写在军旗上,竖在军门,这就是日本军 事史上有名的“(风林火山)”旗。 4.资产阶级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德国的(克劳塞维茨)也受到《孙子兵法》的影响,他的著作(《战争论》)就继承了《孙子兵 法》的许多观点。 5.“五事”——“(道)、(天)、(地)、(将)、(法)。 6.“七计”——(主孰有道)?(将孰有能)?(法令孰行)? (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 7.孙子在分析和强调完情报工作的重要作用之后,开始讲述哪些人熟悉敌情,即何为“知敌之情者”。孙子把这类人叫做 “(间)”,并分为五大类:(因间),(内间),(反间),(死间), (生间)。 8.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9.故善战者之胜地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 10.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11.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 12.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 13.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 二、选择 14. “五事”——“(道、天、地、将、法)”。 15. “五德”——“(智、信、仁、勇、严)”。 16. 攻城之法:(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17.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18. 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气,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次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三、简答题 19. 孙武的战争观集中体现了哪几个思想观点? 答:①安国全军的慎战论; ②深谋远虑的先胜论; ③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论; ④五德兼备的将帅论; ⑤令文齐武的治军论;

浅谈《孙子兵法》中的处世之道

《孙子兵法》作为一部经受了时间的考验,被古往今来无数将帅奉为兵家圣典的兵书,其对战争规律、本质、军队建设等都具有过人一等的成就。然而,在如今这个以整体和平、局部战乱为大背景的世界格局下,人们对战火的记忆逐渐远去,这部在战争年代叱咤风云的兵书,是否会英雄无用武之地呢? 恰相反,如今精读、细读《孙子兵法》的人反而越来越多,为何?我认为正是由于《孙子兵法》这部书不但包含了对战争的深刻认识,而且,书中蕴含的思想道理同样能适用于人们日常生活之中。从它那对待战争之法中,我们可以学到为人处世之道。 首先《孙子兵法》中反复强调一个“慎”字。不但行军作战需要“慎”,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也同样需要。“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便是《孙子兵法》中提出的要求。《孙子兵法》中所谓的“慎战”并非寝兵僵武,而是另一种层次上的重战。“慎”不是胆小怕战,而是谨慎作战,重视每一次大大小小的战斗。日常生活中也同样应如此。只有秉持一颗谨慎之心,时时重视,事事重视,才能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再看《孙子兵法》中的备战思想,它不但深刻影响着现代军队,对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而言,不也是强调着时刻准备的重要性么? 《孙子兵法》中把战争的制胜条件归为道、天、地、将、法即政治、天时、地利、将帅、法规五个方面。其实这五者不但是对作战而言,对任何人走向成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孙武看来客观条件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这也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流传下来的“天地人”的说法。正如逆水而行的小舟永远不能真正的远航一样,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才能最好的发挥出自己的才干,成就一番事业。如李白这等自信自傲之人,也说过:“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话,认为只有借助风势,才可能抵达目标。可见,顺势这一条件的重要性。它告诫我们,处世之时要学会看清大势,要顺势而为。确实,这个世上有着挽狂澜于既到,扶大厦于将倾的人存在,但这些人始终寥寥若晨曦之星。而且,《孙子兵法》所说的“道”并不仅仅指客观条件,也指主观能动性。《孙子兵法》中提出“上下同欲者胜”的说法,在今天看来,这便是现今各公司的公司文化、公司精神中强调的上下一心,亦有“人和”之意。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脍炙人口的俗语最先便是在《孙子兵法》中提出。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指出:“战争不是神物,乃是一种必然的运动。因此,孙子的规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乃是科学的真理。”当你知人知己,你便能够最大程度的利用自己的资源来创造最好的环境,才能做到“动而不迷,举而不穷。”在日常生活之中,我们常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可见无论是知人还是知己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知人知己却又是走向成功的唯一途径。不知人,便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不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不知己,便不知自己到底几斤几两,不知自己能耐如何。两眼一摸黑地做事,又怎可能可以成就一番大事业呢!那我们究竟该如何才能做到知人知己呢?孙子在《孙子兵法》中如是说:“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又有句话叫做“商场如战场”,且看那些事业成功的商人,哪个不是洞彻市场,了解自己的优势短处,这才能在商场上叱咤风云。 《孙子兵法》中的“全胜”谋略,在后世的作战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谋攻》篇开始就提到:“凡用兵者,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一思想将战争的境界拔高,不再着眼于杀敌自保,而是着眼于战场之外,讲心战,讲外交,讲谋略,讲智慧。所有的行动都围绕着用最简单的方式来取得最大限度的胜利,此乃行军打仗之上策也,也同样是为人处世之上策也。正所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如果我们在待人处事时,常常想着与对手硬碰硬,几次下来,自己便会元气大伤。相反,如果能用上威慑、攻心等等战术,我们便可以减少许多争斗,处境也会变得好上许多。 在当今社会里,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孙子兵法》的谋略有着同样的作用。在

孙子兵法考试答案整理

1 2政治:经济:军事:赤壁之战 3五胜: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4战争观念,战略思想,军事思想的层次,治军的理论 5孙子用间可以简要分为五类,即因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因间:包括利用同学、同事、亲属、朋友等等具有渊源的关系,进行间谍工作。内间:就是收买敌人做间谍。反间:就是收买或利用敌方派来的间谍,使其为我所用。死间:是指故意散布虚假信息,让我方逃跑到敌方的人员传达给敌人。生间:是指派往敌方侦察后亲自返回报告情况的人 6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译文:孙子说:战争的原则是:使敌人举国降服是上策,用武力击破敌国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军降服是上策,击败敌军就次一等;使敌人全旅降服是上策,击破敌旅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卒降服是上策,击破敌卒就次一等;使敌人全伍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伍就次一等 7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廉洁可辱,爱民可烦。.译文:所以,将领有五种致命的弱点:坚持死拼硬打,可能招致杀身之祸;临阵畏缩,贪生怕死,则可能被俘;性情暴躁易怒,可能受敌轻侮而失去理智;过分洁身自好,珍惜声名,可能会被羞辱引发冲动;由于爱护民众,受不了敌方的扰民行动而不能采取相应的对敌行动 8①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之天之地,胜乃不穷。译文:所以,懂得用兵打仗的人,他行动起来不会迷惑,策略措施能变化多端而不会穷竭。所以说:了解对方,也了解自己,克敌制胜就不会出问题;如果再了解天时地利,那么,胜利的取得就有绝对把握了。 ②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译文:.通过仔细分析可以判断敌人作战计划的优劣得失;通过挑动敌人,可以了解敌方的活动规律;通过“示形”,可以弄清地形是否对敌有利;通过试探性进攻,可以探明敌方兵力布置的强弱多寡。 ③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弓广弩,节如发机。译文:所以善于作战的指挥者,他所造成的态势是险峻的,进攻的节奏是短促有力的。“势险”就如同满弓待发的弩那样蓄势,“节短”正如搏动弩机那样突然。 ④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译文:火攻形式共有五种,一是火烧敌军人马,二是焚烧敌军粮草,三是焚烧敌军辎重,四是焚烧敌军仓库,五是火烧敌军运输设施。 ⑤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胄矢弩,戟楯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译文:在战场上,军力耗尽,在国内财源枯竭,百姓私家财产损耗十分之七。公家的财产,由于车辆破损,马匹疲惫,盔甲、弓箭、矛戟、盾牌、牛车的损失,而耗去十分之六。

智慧树知到《孙子兵法中的思维智慧》章节测试答案

第1章单元测试 1、《军志》当中“止则为营”的下一句是() 答案:行则为阵 2、《孙子兵法》诞生于中国的() 答案:春秋战国时代 3、孙子的真实名字是 答案:孙武 4、“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做出这个评价的人是()答案:茅元仪 第2章单元测试 1、计篇中所讲的“五事”第一事“道”,其含义是战争需要得到谁的支持 答案:人民群众 2、下面不是《孙子兵法》常用三大版本的是() 答案:孙子通典 3、计篇当中对“将”的选拔标准排在第五位的是() 答案:严 4、下面哪个选项不是计篇当中“七计”的内容 答案:智谋孰强 5、“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句话中“兵”的含义是答案:战争 6、“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下列不属于“五事”的是 答案:兵

7、《作战篇》当中一辆革车配有士兵多少人 答案:25 8、在古代攻城战中,相比于守城方,攻城方一般而言相对需要兵力() 答案:较多 9、《作战篇》当中孙子提出的“智将”判断标准是 答案:务食于敌 10、现代战争后勤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是 答案:物资耗用量越来越多 11、下列攻城工具的作用是观察敌情的是 答案:巢车 12、兵学巨著《战争论》的作者是哪国人() 答案:德国 13、美国的“孙子核战略”的是主要参考了《孙子兵法》中()的观点制定的。答案:不战而屈人之兵 14、《谋攻篇》认为若有十倍于敌人的兵力则采用的战法是 答案:围之 15、“百战不殆”的上一句是() 答案:知彼知己 第3章单元测试 1、《形篇》认为,在战争中使自己“不可胜者”是通过()来实现的。 答案:防守 2、《形篇》认为,“胜兵”的表现就好像()

孙子兵法与人生感悟

《孙子兵法》与人生感悟 <<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一部军事名著,是一部难得的好书.美国人柯林斯在<<大战略>>一书中称孙子为“世界第一位形成战略思想的军事家”;书中的很多思想,至今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每次读起它,都有新的感悟和启迪。 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用在人际关系,就是交朋取友,首先要清楚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自己的原则,进而在交往中充分了解对方的各种情况.来确定交往的程度,避免不必要的損失。要发现对方的优点,容忍对方的缺点,在充分了解的情况下,才能交到知心朋友。 孙子曰:“知迂直之计者胜。”俗话说得好“退一步,海阔天空”,退不是躲避,而是以退为进,避免正面冲突,从側面寻找解决的办法,来达到双赢的效果;有的人不知进退,非要撞得头破血流,才能吸取经验教训,而不知以迂为直之计,真是可悲。 孙子曰:“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足以见得他对生命的重视.汶川大地震的场景还清晰在目,它以一种残酷的方式告诉我们生命的珍贵,活着就是一种幸福。生活在这个社会,不断地追求上进固然是好事,可是有时候,我们不能把名利看得太重,不顾身体地去拼去争取。别等到躺在了病床上才懂得要珍惜身体,珍惜生命。有一句话永远是真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孙子曰:“兵贵速,不贵久。”在这个信息爆炸,生活节奏很快的时代,我们也越来越讲究办事的效率。做事不拖沓,干脆利索的完成事的人就显得备受青睐。我们在校期间,除了学好专业知识,也应该注重办事效率的培养。 孙子曰:“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在人生的旅途中,不但常有失意、挫折和失败,有时还会遇到突如其来的厄运。明智的人,正是在这一次次的挫败和一个个逆境中,逐渐变得坚强起来,成熟起来,从中获取了

孙子兵法与人生智慧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三大兵书之一(另外两部是:《战争论》(克劳塞维茨),《五轮书》(宫本武藏)),是从战国时期起就风靡流传的军事著作。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作者为春秋末年的齐国人孙武(字长卿)。 古今中外的军事家们都使用其中论述的军事理论来指导战争,而且,其中论述的基本理论和思想还被运用到了现代经营决策和社会管理方面。由此可以看出:《孙子兵法》既是一部军事经典著作,又是一部光辉的哲学著作,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中一份珍贵的遗产。孙子在书中揭示的一系列具有普遍意义的军事规律,不仅受军事学家所推崇,在经济领域、领导艺术、人生追求甚至家庭关系等方面,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孙子兵法》全书共十三篇。《计》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规划。这是全书的纲要。《作战》主要是庙算后的战争发动。《谋攻》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形》、《势》讲决定战争胜负的两种基础因素:“形”指具有客观、稳定、易见等性质的因素,如战斗力的强弱、战争的物质准备;“势”指主观、易变、带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气的勇怯。《虚实》讲的是如何通过火散集结、包抄迂回,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劣,最后以多胜少。《军争》讲的是如何“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夺取会战的先机之利。《九变》讲的是将军依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行军》讲的是如何在行军中宿营和察看敌情。《地形》讲的是六种不同的作战地形及相应的战术要求。《九地》讲的是依“主客”形势和深入敌方的程度等划分的九种作战环境及相应的战术要求。《火

B41 孙子兵法与现代商战 试题

1. 作为高层的管理者勇需要 A.勇猛 B.智慧 C.勇敢 D.果断 2. 危机管理最好的,最高的层次是 A.化危机感为动力 B.没有危机 C.置之死地而后生 D.趋利避害 3. 企业竞争本质上就是 A.利益的争夺战 B.人才的争夺战 C.主动权的争夺战 D.市场的争夺战 4. 避实击虚所着眼的是 A.对手的变化 B.对手的谋略漏洞 C.对手整体结构的瓦解 D.对手的局部结构调整 5.《孙子兵法》成为科举中武科考试的理论科目在社会上广泛流传是在 A.唐代 B.宋代 C.汉代 D.明代 1.《孙子兵法》十三篇中成为全书纲领的一篇是 A 谋攻篇 B 计篇 C 势篇 D 军争篇 2. 孙子关于领导力的核心解释为 A 严 B 仁 C 信 D 智 3. 战略计划建立的基础是 A 资源 B 人才 C 资金 D 民心 4. 依据兵法的原则做企业应该把重心放到的层次是 A 伐交 B 伐谋 C 伐兵 D 攻城 5. 取胜原理核心中的核心是 A 在事先确定的对抗点上形成绝对的优势 B 控制竞争的进程与结局 C 立于不败之地 D 充分利用对手错误 6. 求之于势,不责于人的目的是 A 使手中资源的价值最大化 B 全胜 C 先胜 D 不战而屈人之兵 7. 孙子作战理论的核心篇是 A 《计篇》 B 《谋攻》 C 《虚实篇》 D 《军争篇》 9. 下列思想和西方战略家利德尔?哈特提出的间接路线战略相似的一项是 A 攻心为上 B 以迂为直 C 避实击虚 D 后发制人11. 《作战篇》的核心是 A 攻其不备 B 出其不意 C 战争物资的准备 D 找出敌人破绽 14. 孙子实现其“知”的主要途径和实现其“先知”的主要手段是 A “火攻” B “用间” C “以利为患” D “虚实” 15. 选择下属的原则是 A 忠诚 B 围绕企业利益 C 可靠 D 听话 2. 中国历史上关于用兵的第一个战略管理模型是 A 四略 B 三才 C 七计 D 五事 4. 蒙牛用伊利的人才、市场、渠道甚至品牌迅速发展壮大自己所运用的策略是 A 上兵伐谋 B 利令智昏 C 因粮于敌 D 合作双赢 9. 企业里边要提防竞争对手使用间谍从我方获取信息,对我方的核心的材料要 A 学会分级 B 专人专管 C 严格保密 D 专职负责 11. 新希望集团的刘永好在上项目的时候,首先要做可否性报告,这是运用了孙子的 A “防患于未然” B “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 C “令民与上同意也” D “不战而屈人之兵” 13. 衡量战略胜负的标志是 A “势” B “行” C “谋” D “攻” 14. 最有效的击虚手段是 A 进攻对方的心理弱点 B 进攻对方的管理弱点 C 进攻对方的防备弱点 D 进攻对方的技术弱点 9. 今天的信息战就是 A 伐交 B 伐兵 C 伐谋 D 用间 12. 在现代商战中,要使企业的命运真正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战略家就要 A 因粮于敌 B 防微杜渐 C 知己知彼 D 知害知利 13. 巨大的风险背后往往蕴藏着巨大的机会,这就是孙子所说的 A 避实击虚 B 因敌制胜 C 置之死地而后生 D 以患为利

好大学-孙子兵法与企业经营课后习题(完整版)复习课程

好大学-孙子兵法与企业经营课后习题(完整版)1[单选题]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此处指企业制定竞争策略时应该考虑何种因素? A、本身能力; B、竞争者缺点; C、消费者需求; D、皆是; 参考答案:D、 2[单选题] 孙子所提及的五事中的道天地将法,其中「法」,是指组织的什么? A、企业文化; B、制度及作业流程; C、皆是; 参考答案:B、 3[单选题] 孙子认为战争态势的评估方法「校之以计,而索其情。」「而索其情」指的是管理上的哪个理论? A、定性的评估方法; B、定量的评估方法; C、皆是; 参考答案:A、 4[多选题] 评估战略态势以下何者为重要? A、时机; B、制度; C、环境; D、人才; E、公理正义; 参考答案:A、B、C、D、E、 5[多选题] 庙算包括什么 A、国力; B、敌情; C、祷告; D、局势; 参考答案:A、B、D、 1[单选题] 作战篇的指导重点为何? A、速战速决; B、减少成本消耗; C、平时资源准备; D、皆是; 参考答案:D、 2[单选题] 下列何者是企业「因粮于敌」的发展策略? A、采用当地原料; B、选用当地人才; C、幷购当地渠道; D、皆是; 参考答案:D、 3[单选题] 孙子的作战方针为「兵贵胜,不贵久。」商场上要获得胜利,关键在于需具备何种能力?A、抢先上市;B、恰当的价格与质量;C、低价格产品;D、高质量产品; 参考答案:B、 1[单选题] 「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其意义在于 A、合作分享; B、百战百胜; C、百战不殆; D、皆是; 参考答案:A、 2[单选题]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呼应企业竞争的理论指导? A、SWOT分析; B、市场需求分析; C、五力分析; D、皆是; 参考答案:C、

从孙子兵法中浅谈兵家之智慧

从孙子兵法中浅谈兵家智慧 摘要:兵家是中国先秦、汉初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学派。兵家是先秦诸子百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兵家的鼻祖是孙武,兵家的思想主要是指孙武的著作《孙子兵家》中体现的思想。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孙子兵法》,是现存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兵书。该书内容博大精深,理论高度概括,逻辑缜密严谨,实践层出不穷,是我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对我国古代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被人们尊奉为“兵经”、“百家谈兵之祖”。 关键词:以智取胜,出其不意,励士,仁爱 一、引言 《孙子兵家》无论是在军事上,还在从其中体现出的管理哲学上,都堪称经典璀璨之作。在我国古时不单军事上被应用,在生产经营上也被广泛应用。被称为镇国之宝当之无愧。诞生至今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二、军事策略---以智取胜 兵家,其宗旨是取胜,而取胜有很多方法,其中以智取胜为大多数兵家接纳并运用,各种战例在军事史上勾勒绚丽的篇章,以智取胜在不同的情形有不同的宗旨和作用。在顺势时应从长远的角度考虑问题,一切军事行动不能只停留在当时;其次是相持,实力相当难分高下的时候智谋决定一切,一个有效的计策可能就会赢得整场战争;最后是逆势,在逆势的时候应步步为营、小心谨慎,在战胜的概率很小的时候应尽量降低损失,保存有生力量,伺机爆发。以下以出其不意之招说明以智取胜之绚丽。 有时候,看似安静的事物,他的背后可能隐藏着巨大的活动。看似一棵茁壮的参天大树,粗壮的枝干撑起一片天。也许在看似坚强无比的躯干里面已经被蝼蚁驻空。蝼蚁一直相持着,从不给外界任何信息,等到时机成熟,大树的躯干将被爆发的蝼蚁折断,甚至被吞噬。对毫不知情的外界来说,这出其不意的爆发可能是致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