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慧青岛战略总体规划(2013~2020)

智慧青岛战略总体规划(2013~2020)

智慧青岛战略总体规划(2013~2020)
智慧青岛战略总体规划(2013~2020)

智慧青岛战略发展规划2013—2020年

智慧城市是信息产业发展成果的集中体现,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新模式。近日,青岛市政府下发?智慧青岛战略发展规划(2013—2020年)?,将充分利用通信与信息技术手段,为居民提供更美好的生活工作环境,为企业创造更健康的商业发展环境,为政府提供更高效的城市运营管理手段。

总体目标:青岛打造宜居宜业的智慧城市典范

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准确判断智慧城市内涵与条件,在青岛全域统筹发展中,实现信息技术的深化应用、创新应用、特色应用,实现智慧产业的高端发展、协同发展、引领发展,快速提升城市吸引力、创造力和统筹力,信息服务无处不在、居民生活便捷安全、智慧产业引领发展成为智慧青岛的显著特征。

到2016年,智慧青岛建设取得初步成效,通过理顺智慧城市建设机制和重点工程的建设,形成智慧应用引领智慧产业突破发展的格局,市民工作与生活智慧化服务便捷、融合;信息技术支撑下城市运行管理协调有序,企业成长服务智慧化水平明显提升。

到2020年,智慧青岛建设效果全面显现,通过信息技术在城市全域范围的统筹性、融合性应用,城市环境与城市经济协调发展,城市高端人才、高端企业吸引力大幅提升、智慧经济与新兴产业创造力成为城市经济竞争力的核心,城市管理实现全面统筹,社会服务为市民幸福提供全方位保障,青岛成为宜居宜业的智慧城市典范.

规划提出,到2016年的具体目标是:

信息基础设施能够满足智慧城市应用需求。互联网城域出口带宽达到2500吉比特每秒,城市家庭宽带普及率达到95%,接入带宽超过100兆比特每秒,农村家庭宽带普及率达到50%,接入带宽可达20兆比特每秒,新一代互联网协议第6版(IPv6)规模商用部署,城市信息资源中心基本建成。

智慧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市民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已有在线服务达到80%以上,企业服务综合应用平台实现90%的政府公共服务一站式提供,电子病历在二级以上医院普及应用并实现共享,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90%.

城市管理实现实时监测、联动处置和智能决策。平安城市、交通、城管、社区等领域视频资源实现整合共享,药品和主要食品实现全流程追溯,污染源自动监控实现城乡全覆盖,90%的城市运行管理业务实现协同处置,实现新建地下管网信息统一管理和资源共享,政府实现移动网上办公与决策。

智慧经济形成蓬勃有序发展的新局面。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计信息化普及率、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上线率超过90%,服务业电子商务与移动互联网应用率均达

到60%以上;培育形成若干个国内领先的智慧产业集群与专业基地,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链协同能力不断提升,智慧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00亿元,成为青岛市引领性支柱产业。

建成协调有力、保障到位的智慧城市发展环境。完成适合智慧城市发展要求的组织机构建设与改造,形成智慧城市协调联动、有序推进的发展机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社会成长体系基本建成。

总体架构:一个中心、三个平台、三套体系、两大着力点

智慧青岛的总体架构概括为“一个中心、三个平台、三套体系、两大着力点”,简称“1332”架构。

一个中心指城市信息资源中心,是基于感知设备采集数据、网络传输数据的数据整合、共享、处理中心和公共云支撑平台。

三个平台指市民服务平台、企业服务平台、城市运行服务平台,面向市民、企业、政府提供智慧化的一站式应用。市民服务平台涵盖智慧教育、智慧健康、智慧社区等,企业服务平台涵盖智慧工商、智慧财税、智慧园区等,城市运行服务平台涵盖智慧环保、智慧平安、智慧交通、智慧食品安全、智慧生产安全等。

三套体系指推进保障体系、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社会成长体系。推进保障体系包括组织领导、项目管理、投融资、创新交流等机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包括

信息安全监管、测评、应急处置等体系,社会成长体系包括建设智慧城市的宣传、人才培养认证、信息化素养提升等政府、企业和市民成长体系。

两大着力点指引领经济发展的智慧企业和智慧产业。智慧企业指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企业转型升级,包括通过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集成应用,产品和装备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企业;智慧产业指支撑智慧城市健康快速发展的产业,包括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础软件、工业软件、行业应用软件、大数据、电子商务等软件、信息服务与消费产业,机器人、3D打印、通信设备、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智慧装备产业。

智慧青岛建设,城市信息资源中心是核心,三个服务平台是重点,三套保障体系是支撑,两个智慧经济着力点是动力。

重点工程:完善信息网络,整合信息资源,夯实智慧城市基础

1 设宽带信息网络.加快城市光纤入户宽带网络建设,实现光纤100兆比特每秒入户的目标,推动下一代互联网协议第6版(IPv6)商用部署;积极推进无

线城市建设并促进应用发展,加大无线宽带热点覆盖密度,进一步推进重要公共场所无线局域网(WLAN)建设;加快推进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4G)建设及应用;进一步推进“三网融合”及与物联网的“多网融合”;加强无线电频率资源和无线网络的监管。

2 设城市基础设施感知网络。加强供电等能源设施、给排水设施、道路桥梁等交通设施、海洋观测预报设施、邮电通信设施、污染监测治理等环保设施、防灾减灾等城市基础设施的感知网络改造与建设,为城市运行管理物联网应用提供网络通道。

3 设城市信息资源中心。统筹信息资源管理,推进信息资源交换、共享、整合及服务;加快建设全要素人口、法人、空间地理、宏观经济等基础数据库;运用云计算技术,升级改造现有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搭建统一的城市云计算平台;拟定信息资源的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集中存储、计算与共享城市基础数据和业务数据,实现城市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与集成;为城市管理平台、市民服务平台和企业服务平台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引导和规范信息资源市场化开发利用,满足政府管理、企业生产经营和居民生活对信息资源的要求。

强化智慧城市运行管理,提升城市统筹力

打造统一的智慧城市管理体系。建设智慧城市运行服务平台,为城市管理者提供统一入口;理顺地下管线管理机制,建立基于三维信息、涵盖地上、地下规划和建设状态的智慧化建管和城管系统;加强智慧平安青岛建设,完善智能化、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升平安城市建设智能化水平;整合城市监控资源,提升社

会治安、城市秩序、生产安全等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充分利用射频识别(RFID)、二维码等物联网产品与技术,建立完善的食品药品安全及产品质量监管、追溯与服务技术支撑体系;整合各领域、行业应急资源,打造全市统一的应急指挥平台系统;完善交通感知体系,加强出行信息服务、交通应急系统建设;加强工商、税务、财政、质监等领域系统建设和整合;加快公共信用平台建设,打造基于社会诚信的市场监管体系。

完善政府网上服务与信息公开。进一步丰富政府门户网站内容,扩大网上办事覆盖范围;推进电子政务服务流程优化整合,提升网上办事便利性;利用移动互联网等技术,丰富网上服务渠道;进一步推进政府服务事项在线一站式办理;完善电子监察系统建设。

构建全域智慧化生态环境保护体系。进一步加强重点污染源及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建设,建立健全海洋环境智能化监控体系,提升环境污染预测预警、污染事故高效应急能力,加强环保、水利、气象、交通、城管、卫生、食品安全等部门的环保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监测平台,完善建筑能耗监测网;依托“三城联动”的全域化空间布局优势,构建全域智慧化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提升城市智能决策支撑能力。建立基于地理信息平台涵盖规划、建设、管理、执法的辅助决策分析信息系统;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分析、预测模型,综合分析财税、经济、人口发展等情况;丰富决策支持的移动应用服务,支持多渠道服务提供;城市管理者直观全面地掌握城市发展态势,提升城市宏观调控等决策智能支撑能

力。

创建高质均等民生环境,提升城市吸引力

建设智慧市民服务平台。以市民需求为导向,在教育、卫生、民政、社保等民生领域,以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为手段,建设市民服务平台,整合与民生相关的信息资源,创新服务模式,为市民提供均等、便捷的公共服务。

建设面向社会需求的教育、文化智慧服务体系。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均衡建设,为实现教育管理和个性化学习提供保障;整合精品教育服务资源,提供“随

时、随地、随需”的服务,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用现代先进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

逐步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市民数字学习中心、公共电子阅览室、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书屋等文化设施建设,实现文

化信息资源整合传播;加快公共性文化信息资源开发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发掘、整合文化资源;

加快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促进文化传播,形成良性互动的文化发展格局。

打造全域智慧健康与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间信息

共享,建设联动服务支撑平台,实现电子病历等信息跨院共享;进一步加强电子健

康档案建设与应用,向公众提供各种健康监测、评估、干预方案设计、咨询等健

康管理在线服务;深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养老、失业、工伤、低

保等领域信息共享,整合医疗、民政、就业等跨部门、跨地域业务流程,推进社会保障一站式服务体系建设。

建设面向不同人群、不同空间的智慧化便捷城市生活环境.推进集成多种便

民卡业务的“城市一卡通”建设;进一步加强智慧社区建设,强化社区交通、购物、养老、教育、就业、娱乐等信息服务;积极推广智慧家庭,通过智能遥控器、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实现远程家电的集中管控;完善面向婴幼儿、特殊人群及老年人

的社区便捷服务。

推进智慧经济有序发展,提升城市创造力

建设智慧企业服务平台。打造企业发展一站式服务平台,汇集企业需求,整合全市现有企业服务机构及社会服务企业的资源与力量,形成体系化的企业服务网络;实现经济运行数据采集、分析与预警,全面、及时、准确地反映企业经济运行情况,为政府更有效地服务企业提供决策依据。

推动园区智慧化建设,强化服务能力提升。推动主题鲜明、定位清晰的智慧园区建设;加强覆盖园区的安全管理、便捷出行、环境保障等综合管理应用建设;促进产学研服务、科技成果孵化服务、公共技术研发服务等基础平台建设,提升园区创新服务支撑能力;加强园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覆盖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管理等环节,为企业提供高效、协同、互动、全方位的智慧化服务。

发挥龙头企业两化深度融合带动效应。支持龙头企业参与行业信息化标准规范制定工作;推动企业逐步建立以数字化设计为核心的产品创新体系、以计算机控制为核心的自动化生产体系、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市场营销体系、以企业资源管理为核心的管控体系,支持企业建立基于互联网和标准化的开放信息系统,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作,带动产业信息化水平提升。

促进服务业智慧化运营。提升信息技术在金融、旅游、物流、会展、中介、文化创意等行业的应用水平。大力推行移动互联网应用,鼓励企业开展网上金融、在线旅游、网上物流等新服务,实现服务业经营网络化;围绕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促进大宗货物电子交易平台发展,推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做大做强,实

现旅游业、物流业、商贸业和其他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协同发展。

加快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融合。大力拓展物联网、地理资讯系统(GIS)等信息技术在育种、栽培、饲养、土肥、植保、灌溉等领域的应用,积极利用物联网、自动控制等技术推进特色农业生产设施、设备的智慧化改造,加大生产环境信息及生长信息的自动采集与处理、生产过程质量监控和跟踪溯源等技术与产品的推广力度,提高种养过程的智能化、集成化、网络化水平。

加速中小企业智慧化进程。推广软件即服务(SaaS)模式,为中小企业提供财务电子化、办公自动化、电子商务等应用,降低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本;推动中小企业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产品设计与开发能力,提高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和产品信息技术含量;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信息技术由单项应用向综合集成发展,提升企业综合管控水平。

创新智慧产业发展思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突破发展高成长性信息技术产业。突出发展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集成电路设计、机器人、3D 打印、卫星导航、下一代互联网、大数据、密码等关键技术和项目,通过示范项目等方式,积极扶持本地智慧交通、智

慧家电、智慧社区、智慧橡胶制造及信息安全等产业,实现智慧产业发展与智慧城市建设相互促进。

推动软件与信息服务业跨越发展。创新发展基础软件、嵌入式软件、工业软件和行业解决方案,加快发展信息系统集成服务、网络增值服务、数字内容服务等信息服务业,着力培育物联网服务、云计算服务等新兴信息技术服务业.充分发挥软件企业发展联盟、软件行业协会等行业组织的作用,定期组织制造业企业和软件与信息服务企业需求对接活动,努力在嵌入式软件、工业软件、信息安全等领域形成一批骨干企业和主导产品,提升产业规模化、创新化、高端化和国际化水平,实现软件与信息服务业跨越式发展。

加快发展电子信息制造、通信产业.积极促进电子信息、通信领域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落地,特别是电子元器件、新型显示等重点项目.推动电子制造企业与物联网、嵌入式软件、新一代移动通信等信息技术企业开展多领域合作,支持龙头企业整合全球科技创新资源,重点开发智能性、节能型信息产品及面向下一代信息网络的通信产品,支持其加速做大做强。

实施步骤:智慧青岛建设分为三个阶段

智慧青岛建设分为三个阶段:基础建设阶段、重点发展阶段、全面发展阶段,可根据工作进度进行调整。

1 基础建设阶段(2013-2014年)主要进行保障体系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启动部分重点工程建设。

保障体系建设主要包括:成立智慧城市推进相关机构,制定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试点、信息安全管理规定、成立信息安全监测中心,搭建信息安全检测平台,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建立政府定期培训机制。

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推进光网、无线、IPV6、4G 建设,完善四大基础数据库标准,制定智慧交通、智慧健康、智慧旅游、智慧社区等重点领域的标准规范。

重点工程建设主要包括:智慧城市展示体验中心、城市信息资源中心建设、智慧城市管理、智慧环保、智慧健康等工程;完成智慧市民服务工程;制定智慧产业规划,完善相关政策,规划建设智慧城市产业园区。

2 点发展阶段(2015-2016年) 主要是继续推进保障体系建设,推广已有工程,启动新工程。

继续推进保障体系包括:物联网、云计算的应用标准规范制定工作,全面落实智慧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全面推动智慧城市应用系统建设采用云计算模式,强化全市范围内的信息资源高效共享与深度开发。

推广已有工程主要是深化已启动的重点工程功能。

新工程建设包括:加快建设综合应急处置系统、智慧食品安全监管、智慧生产安全监管、智慧教育、智慧制造示范、智慧农业示范、智慧港口、智慧物流等工程.

3 面发展阶段(2017-2020年) 主要是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广度与深度进一步延伸,启动新一轮重点工程的规划与建设。

全面优化全市信息基础设施,重点提升农村地区信息基础建设水平,推动行业应用系统向农村、社区延伸、融合。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全面推进智

慧化应用,推广智慧城市决策支持系统应用.在基础网络、应用系统、信息资源整合共享等领域进行信息安全保障升级,进一步提高智慧城市建设和应用的网络与信息安全层级。

全面提升智慧产业发展及其园区建设水平,在全市范围内形成智慧产业聚集发展、协同发展的格局,新兴信息技术产业、应用产业、信息安全产业等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2019年智慧城市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

2019年智慧城市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 2019年4月

目录 一、行业发展趋势 (3) 1、未来5年智慧城市投资规模增速将超18% (3) 2、智慧交通已入黄金期 (3) 3、智慧城市投资额面临爆发式增长,“叠加效应”凸显 (4) 4、政策刺激,利好不断 (4) 二、公司发展战略 (5) 1、推动高精度地图的发展 (5) 2、推动时空大数据与云平台建设 (5) 3、推广智慧停车业务 (6) 4、开展智慧展馆业务 (6) 5、推动更多智慧城市的项目落地 (7) 三、公司经营计划 (8) 1、地理信息数据服务业务 (8) 2、基础测绘业务 (8) 3、智慧城市业务 (9) 四、风险因素 (9) 1、客户集中度风险 (9) 2、应收账款回收风险 (10) 3、子公司管理经营和业绩风险 (11)

一、行业发展趋势 1、未来5年智慧城市投资规模增速将超18% 近年来,我国一直将智慧城市以及新型智慧城市作为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任务进行推进,无论在政策还是在发展规划方面,都给予了相关领域的大力扶持。预计未来在国家“智慧社会”、“数字强国”等战略的引导下,政府、社会资本都在积极进入,新型智慧城市相关领域的建设投资规模还将保持较快增长水平。 据IDC预计,2018年中国智慧城市技术相关投资预计达到208亿美元,同比将增长20.2%,有望成为全球第二大的智慧城市技术相关支出市场。同时,据IDC预测,到2021年中国智慧城市技术投资规模将达到346亿美元,2017-2021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8.7%。 2、智慧交通已入黄金期 智慧交通已入黄金期: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的《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指出,2016年至2018年,拟重点推出103个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前期工作,根据已复批的建设计划,到2020年,我国的轨道交通将达到8500公里,意味着“十三五”期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将进入高峰期。 相应地,智能交通将与新建成的城市轨道交通相配合,智慧交通体系将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自“十二五规划”以来,智能交通行业就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2015年智能交通行业市场规模超过700

中共青岛市委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12年青岛拔尖人才的决定2013-4-7

中共青岛市委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12年青岛拔尖人才的决定 ?制发机关:中国共产党青岛市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3-04-07 ?编号:青委〔2013〕69号 近年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各单位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人才强市、人才强海战略,积极推动各 类优秀人才投身青岛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涌现出一批 业绩突出的优秀人才。为进一步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创优的激情和活力,营造 尊重人才、爱惜人才、支持人才的浓厚氛围,市委、市政府决定,授予丁乃秀等 199名同志“青岛拔尖人才”称号(见附件),并予以表彰。 希望受到表彰的同志在新的起点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全市广大干部群 众要以他们为榜样,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开拓进取,创先争优。各级党委、政 府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和加快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不断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努 力营造更加有利于人才施展才智和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团结凝聚各类优秀人 才,为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加快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而努 力奋斗。 附件 2012年青岛拔尖人才名单 (以姓氏笔画为序) 丁乃秀青岛科技大学副教授 丁叁叁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技术中心常务副主 任、高级工程师 于万成山东省青岛工贸职业学校工会主席、高级讲师、高级技师 于文功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教授 于芝涛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传媒网络公司副总经理、工程师 于卓琳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中学高级教师

于俊生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中医医院常务副院长、主任医师 于秦峰山东即墨妙府老酒有限公司总酿酒师、总工程师、高级技师 于维森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副主任技师 于腾波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关节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于德翔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工程师 马清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 马秀珍青岛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 马学真青岛市肿瘤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 丰育功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 王凡北电能源(青岛)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王亻凡玉青岛市普通教育教研室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 王昕中国海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教授 王强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脑科医院副院长、康复医学院科主任、康复医学一科主任、教授 王燕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 王迪青岛市群众艺术馆馆员 王乙潜青岛大学物理科学学院材料物理系主任、教授 王万春青岛市口腔医院院长、主任医师 王才强中国重汽集团青岛重工有限公司施工员、高级技师 王少华青岛市市立医院药学部主任、主任药师 王印庚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成果转化处处长、研究员 王廷祥青岛市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局侦查二处处长、检察员 王竹泉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兼会计学系主任、教授 王志庆青岛喜盈门双驼轮胎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经济师 王建华青岛鼎信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英振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关节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王金健软控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王星云山东福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春波青岛大学医学院药学系副主任、实验室主任、教授

青岛智能电子秤项目商业计划书

青岛智能电子秤项目商业计划书 规划设计/投资方案/产业运营

报告摘要 电子秤是装有电子装置的秤(衡器),因其种类繁多,且涉及到贸易结算和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所以为世界各国政府普遍关注和重视,并被确定为国家想强制管理的法制计量器具。电子秤是自动化称重控制盒贸易计量的重要手段。对加强企业管理、严格生产、贸易结算、交通运输、港口计量和科学研究都起重了重要作用。电子秤具有反应速度快、测量范围广、应用面广、结构简单、使用操作方便、信号远传、便于计算机控制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煤炭、石油、化工、电力、轻工、冶金、矿山、交通运输、港口、建筑、机械制造和国防等各个领域。 随着经济和消费观念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精细管理自身身体状态,电子秤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一样东西。众所周知,超市卖场等地也是电子秤的最大消费场所。另外,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智能电子秤的发展是必然,并且业内人士分析,智能电子秤行业发展前景比较乐观。目前智能电子秤产品的突出功能为触摸屏作业、全自动称重,自动称重数据记录、称重数据导出、可设置上下限报警、可选配外接打印机、可进行统计每日销售报表等等多功能特点。 该电子秤项目计划总投资9495.0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7162.4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5.43%;流动资金2332.5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4.57%。

达产年营业收入22071.00万元,净利润3677.42万元,达产年纳 税总额2095.12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51.64%,投资利税率60.80%,投资回报率38.73%,全部投资回收期4.08年,提供就业职位392个。

国外海岸带综合管理经验借鉴

国外海岸带综合管理经验借鉴 海岸带地区一直都是全球人口密度最高,发展最快速的地区。随着近年人口的激增和城市的扩张,对滨海地区的资源、环境和生态都产生了巨大压力。基于海岸带和岸线资源在生态方面的脆弱性和在经济方面的战略价值,自 1970年代以来,国际上逐渐发展和成熟了海岸带综合管理( Intergrated Coastal Zone Management ,ICZM )的理论与方法体系。 一般说来,相比岸线地区,海岸带的概念要更为宽泛而且广博, 但是海岸带与岸线地区在资源特性方面是共同的,只不过在空间尺度上有所差异。国内外先进城市的岸线管理与利用也都是在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工作框架下进行的。因此,分析解读海岸带综合管理的理念与要求,对探讨岸线资源的合理利用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管理目标 行动计划 机会+高层次决策+准备+行动 海岸带管理问题:1、资源耗费2、生态退化3、使用者间矛盾冲突4、供需不平衡管理投入: 1、资源禀赋 2、生态环境 3、生产活动 4、社会需求法规条例规则教育 监测/评价/反馈 图6:海岸带综合管理的过程与模式 海岸带综合管理是通过多种学科手段对海岸带自然、人文、经济资源制定计划、进行统筹开发保护的管理模式,同时也是为实现可持续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滨海地区及其资源所进行的持续的、交互式的、多方参与的、动态的决策管理过 程,其基本目标是追求开发滨海资源产生的最大利益, 减少人类活动与滨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并保持各种开发活动与造成的环境影响之间的平衡。其具体管理模式见图。

面对海岸带资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综合”是海岸带综合管理的主要精髓 所在,其“综合”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不同经济部门的综合、不同级别部门的综合、不同管理内容的综合、不同管理手段的综合等等。结合到具体的空间管理上,主要表现为岸线资源开发管理在横向上的协调,以及其与陆域、海域空间要素在纵向上的关联与统一。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原则,见表5。 表5:海岸带综合管理的主要原则 内容原则要点 (1)经济水产养殖业具有发展潜力且有利于环境; 不依赖水运方式或生产流程中不需要大量用水的制造业应该选址于内 陆; 旅游业的增长应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土地利用必须选址于滨海地区的功能对其土地具有优先使用权; 改善公众到达滨海地区的可达性。 (3)环境妥善保护海域及陆地的环境敏感地区,使生态价值最大化; 降低自然灾害诱发灾害性破坏和损失的机率; 在可以采用非结构性防护措施的地方避免建造滨海防护工程,如防浪 堤; 保护滨海地区的自然景色以及周围社区的特色; 治理排入海域的城市污水,并且排污口的位置必须远离旅游区和居住 区; 完善并巩固燃油、液化气的输送及储存设施,以减少因为燃油溢出或泄 露而造成的环境污染。 (4)科研教育定期监测土地利用和环境的变化,及时发现不断恶化的环境问题; 对公众进行滨海地区环境价值的教育; 滨海及海洋科学的研究机构应该沿海岸线选址,以利于加强对滨海资源 的认识。 1.1划定专门的岸线管理区域 划定专门的岸线控制区域,明确管理对象,是对岸线地区进行综合管理的首要前提。国内外诸多地区和城市,在划定岸线控制区时,都考虑了沿岸线向海、 向陆拓展一定的区域,并尽量纳入重要的海陆资源、生态敏感区和战略性海岸发展地带,将其作为一种特殊的综合性资源加以管理。在具体划定方式上,又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战略研究 单志广 一、智慧城市发展现状 当前,全球信息技术创新与应用持续迅猛发展,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引领了世界范围内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浪潮。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就相继启动和开展了智慧城市相关建设行动。2008年11月IBM公司提出了“智慧地球”(Smarter Planet)的概念,进一步激发了全球范围内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 据初步统计,目前国外在建的智慧城市数量大约有200个。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于2000年启动了“智能城市”建设;新加坡于2006年启动“智慧国2015计划”;韩国在2006年确立了u-Korea 政策并提出了u-City计划,首尔、釜山、仁川等6个地区已成为u-city示范区;日本2009年推出“i-Japan战略2015”,2010年启动了横滨市、丰田市、京都市和北九州市等四个试点;2009年美国爱荷华州的迪比克市与IBM共同宣布将建设美国第一个“智慧城市”;2010年10月澳大利亚政府启动了“Smart Grid,Smart City”示范工程,等等。目前,国外智慧城市建设主要以技术试验、区域小范围或城市局部地区试点、行业特色应用为主,其中欧盟与东亚的智慧城市进展较快。欧洲的智慧城市建设重点关注信息技术在构建绿色低碳的城市环境以及交通、医疗等民生服务领域

的作用。日本、韩国在数字化城市(e-city)和泛在城市(u-city)概念的基础上发展了智慧城市(i-city)的内涵。建设智慧城市已被国际上公认为是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市民生活品质、改进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的重要途径。 在我国,近年来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宽带化、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创新和发展,全国各地也掀起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很多城市都相继提出了“智慧城市”的发展方向并着手开始规划建设。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2月底,我国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数量多达150多个,初步估算投资规模将超过一万亿元。其中,在2012政府工作报告或者“十二五”规划中正式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地级以上城市共41个,副省级城市10个,直辖市中除重庆之外,北京、上海、天津均提出了智慧城市相关规划纲要和行动计划。在41个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地级以上城市中,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区域所占数量比重较高,同时,中部的武汉城市群、长株潭经济圈等也积极投入到智慧城市建设中。从这41个城市经济发展情况分析,有35个城市人均GDP在4000美元以上,其中人均GDP在8000美元以上的城市有19个。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我国经济发达和信息化水平先进城市的发展共识,已成为众多城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城市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我国发展智慧城市的战略意义

创新案例申报参考材料(青岛啤酒)

2017中国创新影响力企业申报资料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4+1”模式的创新管理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啤酒”或“公司”)的前身是1903年8月由德国和英国商人合资创建的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啤酒制造厂商,目前品牌价值1168亿元,居中国啤酒行业首位,位列世界品牌500强。1993年,青岛啤酒分别在香港、上海上市,成为首家在两地上市的中国内地企业。 青岛啤酒一直坚守“好人酿好酒”的质量理念,公司43066名员工都视质量为生命,努力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优质啤酒。青岛啤酒率先在行业内通过质量管理体系,全公司所有工厂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先后又建立并持续运行了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测量管理体系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此六大管理体系全部获得外部认证。近几年,啤酒行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青岛啤酒守正出新,运用“基于‘三解码六保障’的质量叠加管理模式”,夯实基础质量,突出特色质量,不断满足和引领消费者需求。 作为世界第五大啤酒商,青岛啤酒在销量和利润上,保持着行业领先地位。青岛啤酒市场占有率19%,行业排名第二,一直保持着市场先进水平。2015年,青岛啤酒实现营业收入达276.3亿元,收入规模继续保持国内啤酒行业领先行列。青岛啤酒已远销94个国家和地区,是国际市场上最具知

名度和出口量最多的中国啤酒品牌。 青岛啤酒几乎囊括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所举办的啤酒质量评比的所有金奖,并凭借质量在世界各地赢得了诸多的荣誉:1906年建厂仅三年的青啤公司生产的啤酒在慕尼黑博览会获得金牌奖,成为第一个在世界扬名的中国酒类品牌;上世纪60年代初, 根据青岛啤酒操作实践编写的《青岛啤酒操作法》,在全国啤酒行业推广;1963年的首次全国啤酒质量评比会上, 青岛啤酒被评为国家名酒并获唯一金奖; 2002年、2006年,青岛啤酒两度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也是啤酒行业仅有的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012年依托青岛啤酒组建了酿酒行业唯一一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啤酒生物发酵工程实验室”,担负起引领中国啤酒行业发展的历史使命,成为提升中国啤酒行业整体竞争实力的里程碑。 创新是百年青啤永葆青春的基因和法宝,作为一家百年企业,青岛啤酒以持续满足消费需求为目标,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勇于做新技术、新工艺的追求者和探索者。以消费者需求作为衡量创新的标准,不断强化,形成了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理念创新、模式创新四种创新模块加一个创新支撑平台的创新模式,激发了组织创新活力。 (一)技术创新模块 技术创新是青岛啤酒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的重要保障。青岛啤酒依托全国酿造行业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基础研究与技术开发并重,构建了完善的集成研发管理体系(见图1),形成卓越的创新能力,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开发了六大核心技术,源源不断地退出新产品,使青岛啤酒的技术水平始终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青岛市海岸带环境管理调查报告

青岛市海岸带环境管理调查报告 学院:轻化与环境工程学院 班级:环工11-1 姓名:王报英 学号:201105021017

青岛市海岸带环境管理调查报告 摘要 海岸带是海陆交替的过度带,其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脆弱性,比较容易受到认为的影响。人类作为海岸带“社会生态系统”的活动主体,在开发利用海岸带的同时,必然会对海岸带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的东南部,面向南海水域,海域广阔,海岸带资源丰富,海洋产业发展迅速。但随着沿海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海洋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沿岸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海岸带所面临的压力愈来愈大。 良好的海岸带环境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海岸带在国家经济和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使得海岸带环境管理变得至关重要。研究海岸带环境管理模式的目的在于提出与所采用的目标和制度相协调的海岸带环境管理措施。 一、引言 海洋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在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海岸带是大陆和海洋之间的一个重要交界面,是地球表面最活跃的地区,也是资源与环境条件最为优越的自然区域,是保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当今世界正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随着人口的急剧膨胀、能源消耗的日益增多和环境污染的加剧,陆地生存空间受到越来越大的威胁,人类开始将目光转向海洋,开发利用海洋的浪潮持续高涨,海岸带地区已成为沿海各国经济发展的中心区域,所面临的生态压力也逐步增大,亟待加以有效调控,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青岛海滨地域介绍 青岛海滨风景区位于青岛市区南部沿海一线,东西长约25公里,南北宽约3公里。陆地包括青岛山、信号山、观象山、太平山、八关山、小鱼山及南侧区域。海域则有团岛湾、青岛湾、汇泉湾、太平湾、浮山湾等海域及所含岛、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

精品文档,放心下载,放心阅读 家详解新版城市规划: 城市性质: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规划区范围:陆海总计6143平方公里(含陆域4360平方公里,海域1783平方公里)。 人口规模: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610万人。 用地规模: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66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08平方米。精品文档,超值下载 城市开发边界:控制范围为810平方公里,东至崂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二级保护区边界,北至墨水河、胶济铁路、桃源河生态控制区边界,西至五龙河生态控制区边界和小珠山国家森林公园保护区边界,南至滨海岸线;胶州湾内区域以胶州湾保护控制线为界。 今年1月,国务院批复了《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的地位类似于“城市宪法”,是城市未来一段时期内发展的总纲。城市规划专家表示,新版总规立足青岛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照国家战略对城市的发展要求,在认真梳理全域资源禀赋基础上,对城市未来发展空间进行了规划设计,随着新版《总体规划》批复和实施,青岛的发展目标与规模、市域空间布局结构、产业发展方向、综合交通体系等方面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优化,对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坚持传承创新理念 青岛有着深厚的城市规划传统,自1891年建置以来,在城市规划的引领下,从最初的小渔村、军事要塞,逐渐演变成独具特色的海滨城市。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潘丽珍认为,新版总规坚持传承、创新的规划理念,坚持主城空间结构及发展方向的历史连续性,落实“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表现了充实、完善、丰富的发展过程。

青岛城市规划发展史

1.1城市发展历程 1.1.1历史沿革 青岛地区昔称胶澳。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清政府议决在胶澳设防,青岛由此建置。1897年11月,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强占胶澳,并强迫清政府于1898年3月6日签订《胶澳租界条约》。从此,胶澳沦为殖民地,山东也划入了德国的势力范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14年11月,日本取代德国侵占胶澳,进行军事殖民统治。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人民为收回青岛进行了英勇斗争。1919年,由于青岛主权问题,引发了著名的“五四”运动,迫使日本于1922年2月4日同中国政府签订了《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同年12月10日,中国收回胶澳,开为商埠,设立胶澳商埠督办公署,直属北洋政府。其行政区域与德胶澳租界地相同。1929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接管胶澳商埠,同年7月设青岛特别市。1930年改称青岛市。 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占青岛。1945年9月,国民党政府在美国支持下接收青岛,仍为特别市。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青岛解放后,改属山东省省辖市。1981年被列为全国15个经济中心城市之一;1984年4月,被列为全国14个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1986年10月15日,被国务院正式批准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赋予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1994年2月,被列为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 1.1.2城市建设历程 1、德占时期青岛的城市空间演化(1887-1914) 青岛城市发展是1887年德国侵占青岛后,从最南 端的港口开始。自1898年始德国人将原沿海一带 的中国居民迁移,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相 继建成小港码头、胶济铁路、青岛火车站、四方 机车厂,具备了一定的城市规模和雏形。1910年

我国发展智慧城市的战略

我国发展智慧城市的战略 从技术战略角度看待智慧城市,城市化如何与信息化互动发展与协同,已成为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热点问题。从技术战略角度看,目前正进入“智慧城市”试点的前夕,我国必须紧跟技术发展的轨迹以免落后和被淘汰。 第一,智慧城市建设是我国信息化、电子政务、三网融合、物联网、低碳生活不断向纵深发展的下一个目标。 信息化与互联网正在改变城市的消费结构、产业结构、运行模式、物质文化生活和思维方式,影响着城市发展的诸多方面,正成为全球不可逆转的潮流。随着近期城市化和全球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城市的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正面临一些难以克服的障碍,需要跨越式地提高城市发展的创新性、有序性和持续性。如果说目前的互联网、信息网络和信息资源只是部分地满足了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那么智慧城市建设将在更大程度上、更宽范围内满足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这是智慧城市的固有属性决定的。未来若干年,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规格、档次将在互联网上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所有这些都呼唤“智慧城市”的出现,这使得它同时成为“信息化”、“电子政务”、“三网融合”、“物联网”、“低碳生活”建设的下一个目标。 第二,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突破口,是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2010年9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决定将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温总理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具备以下特征:要真正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要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资源消耗低,产业带动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 智慧城市建设是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成长的一个重要发展契机,将会带动一大批具有广阔市场前景,资源消耗低,产业带动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发展。把这一主题列为培育和发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范畴,将会使国家和民众都受益,堪称“一把钥匙开多把锁”。对于宏观经济而言,将促进产业链升级和提高获利能力,催生出智慧社区、智慧家庭、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医疗、智慧银行、智慧电网、智慧政府、智慧学校、智慧农业、智慧环保、智慧建筑和跨行业智慧等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直接拉动作用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对于扩大内需、拉动出口增长堪称是一匹黑马。据有关专家预测,相关产业可带动至少1万亿的消费,为我国GDP 带来新的增长点。 第三,由智慧城市所推动的智能产业及其网络虚拟空间的兴起,为我国在城市基础设施之外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天地,更为后续新兴产业创造了条件,必将引发智能产业的升级。IBM智慧地球战略已被多数美国人接受,被认为与当时克林顿政府利用互联网革命把美国带出经济低谷具有许多共同之处。IBM的“智慧地球”宣言和各发达国家的布局,或许已经拉开了这场跨越式发展的序幕。如果我们不缜密考虑、认真对待,不在智能产业兴起之际夺得先机,很可能由互联网产品的消费者再次沦为智慧城市相关技术的消费者,再次处于被动局面。 第四,我国已经具备了发展“智慧城市”的基础条件。我国正处在信息化和城市化的大发展时期,已拥有年总产量超过20亿只(5000多种品种规格)

2020年度青岛市“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指引

附件1 2020年度青岛市“政产学研金服用” 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指引 青岛市科学技术局 2020.12

目录 方向1:青岛市海洋监测装备创新创业共同体 (1) 方向2:青岛市健康食品创新创业共同体 (2) 方向3:青岛市新型智慧城市创新创业共同体 (3) 方向4:青岛市新型数字住区创新创业共同体 (5) 方向5:青岛市软磁材料创新创业共同体 (6) 方向6:青岛市高性能橡胶新材料创新创业共同体 (7) 方向7:青岛市微机电系统(MEMS)创新创业共同体 (8)

方向1:青岛市海洋监测装备创新创业共同体 建设要求:围绕“海洋强国”战略、“海洋强省”建设和新旧动能转换需求,针对当前高端海洋监测装备严重依赖进口的现状,充分发挥青岛市海洋创新资源优势,吸引集聚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浦发银行等优质资源,建立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突破海洋监测装备及核心传感器行业发展中存在的共性和关键技术问题,打造从技术研究、工程化开发到成果产出为一体的研究、开发、熟化链条,建立海洋监测设备行业技术支撑、成果产出和技术服务平台,提升海洋监测装备的研发和制造能力,形成海洋监测装备新技术、新成果的聚集地、孵化器、辐射源,引领带动相关产业和区域实现创新发展,拉动形成百亿级海洋监测装备产业集群。 考核指标:共同体联合“政产学研金服用”有关领域成员单位10家左右,吸引、汇聚院士、杰青、泰山学者等高层次人才10余名,设立2亿元共同体发展基金,打造一个开放式、集聚化的海洋监测装备生态圈,在海洋传感器、海洋观测平台、海洋大数据及海洋智能应用等方面突破行业共性关键技术30余项,获得知识产权100项左右,实现包括水文气象、生态环境、光学和声学等四大类20余种装备国产化,培育引领性、行业代表性的骨干企业1-2个,形成上下游联动、科教产深度融合的海洋监测装备产业集群,辐射带动相关产值增加百亿量级。 1

青岛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退线退距

青岛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一篇总则 为加强和规范青岛市城市规划的编制和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青岛市城市规划条例》以及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规定,按照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青岛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青岛市城市规划编制分为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三个阶段,其内容及深度要求按《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及《村镇规划编制办法》执行。 本规定是《青岛市城市规划条例》的配套文件,编制和实施城市规划,必须执行本规定,本规定实施以前制定的有关规定如与本规定不一致,按本规定执行。 第二篇城市用地规划管理 第一章城市用地的适建与相容范围 2.1.1 青岛市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采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2.1.2 城市建设用地的使用应当按照批准的详细规划实施;对尚无批准的详细规划的地区,应根据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确定建设适建性,并符合《城市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见附表一)的规定;未列入《城市建设用地适建范围》的,应根据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基础设施等条件,核定适建范围。 2.1.3 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和使用性质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符合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规定。 2.1.4 建设用地的相容性一般分为相容性和可相容性两种情况;相容性为用地性质用途可直接由规划编制与审批部门确定;可相容性是与原用地性质用途的相容,须经法定程序和审批权限办理的。 2.1.5 需改变规划用地性质或超出《城市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规定的,按规定程序和审批权限办理。 第二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2.2.1 建筑工程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应根据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做出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一般按表的规定执行。 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表

青岛城市规划(2006-2020)

青岛新城市规划 青岛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 2050年,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当时发达国家水平 凝聚了大批城市规划设计师历时5年智慧与心血的青岛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开始向市民公示。规划显示,到2020年,青岛将成为拥有近1200万人口,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约50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将近54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8平方米,城镇化水平达到77.8%的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到2050年,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当时发达国家水平。

扩容:七镇及胶南市区纳入新规划 本次规划,将区域研究范围扩大至整个山东半岛。市域为青岛市行政辖区,总面积10654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由中心城区、胶州市的营海等环胶州湾地区,以及滨海公路沿线的胶南城区和琅琊、泊里、鳌山卫、温泉、田横、王村、丰城7镇组成,总面积约2870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由市南、市北、四方、李沧、崂山、城阳、黄岛7区组成,总面积1408平方公里。 与《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相比,新增了一市七镇,新增面积约870平方公里,总规划面积达到2870平方公里。 城市框架:青岛、黄岛、红岛、崂山“一主三辅” 规划确立了“依托主城、拥湾发展、组团布局、轴向辐射”的全新空间发展战略,积极构建青岛、黄岛、红岛、崂山“一主三辅”的现代化城市框架,以强化主城的内涵式发展、稳步提升老城区功能、有序推进新城区建设为目标,以改造和提升青岛主中心、崂山及黄岛副中心为重点,全面增强主城的综合实力,提升主城的辐射和带动能力。 2020年人口1200万 2050年经济达发达国城市水平 本次规划勾画出一幅宏大绚丽的未来城市蓝图:到2020年,青岛将成为拥有近1200万人口、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将近540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达到77.8%的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到2050年,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当时发达国家水平。 跨海大桥引桥

青岛市高层次人才推荐选拔申报事宜

青岛市高层次人才推荐选拔申报事宜为方便市北区所辖各单位进行高层人才推荐选拔申报,现将各项申报类别及条件作以整理,请符合条件人员积极申报。 (一)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选拔 一、推荐选拔范围 凡在我市企业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上长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做出突出贡献并被聘为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业技术人员,符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选拔管理办法》规定条件,年龄不超过50周岁。 二、推荐选拨条件 (一)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具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或在技术上有重大发明创造或重大技术革新,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获得国家或省(部)级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奖项的主要研究人员; (二)在完成国家或省(部)重点工程、重大科技攻关和在大中型企业技术改造、引进消化高新技术中,创造性地解决了重大技术难题,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专业技术人员; (三)在社会科学研究方面,学术造诣深厚,研究成果有独到见解,以首位作者出版或发表过在学术界和社会上有较大影响的学术著作或学术论文,并获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学科带头人; (四)在教书育人方面成绩卓著,影响较大,并获得国家或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以上或者在医疗卫生、农业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服务及其他专业技术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作出突出成绩或特殊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 推荐时以近5年的工作实绩和成果为主要依据,兼顾长期贡献。 (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推荐选拔 一、推荐选拔范围 (一)专业技术人才 凡在我市企业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工作,在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岗位和工农业生产第一线做出重大贡献和取得突出业绩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均在推荐范围。 (二)高技能人才

青岛

第一章青岛的自然环境 1.1基本情况 青岛建置于1891年,昔称胶澳。现辖七区五市,总面积1065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市南、市北、四方、李沧、唠山、城阳、黄岛等七区)面积1159平方公里,所辖胶州、即墨、平度、胶南、莱西等五市为9495平方公里。2007年底,全市常住人口为838.6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535.91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3.9%;乡村人口为302.7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36. 1%。 青岛作为副省级计划单列市,是山东半岛发展的经济龙头。2008年,全市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实现生产总值4436.18亿元,增长率为13.2%,占全省总量的14.3%。全市工业经济增长较快,2008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062亿元,增长12.1%,家电电子、汽车机车、造修船、海洋工程、石油化工等制造业集群初具规模。 在区域发展方面,青岛市提出“依托主城、拥湾发展、组团布局、轴线辐射”的城市发展战略思路和构筑“一主三辅多组团”现代化城市框架构想。根据规划,青岛市区不再布局工业项目,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城阳、黄岛两区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互动融合;即墨、胶州、胶南、平度和莱西五市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着力构建区域特色鲜明、产业集聚度高的县域服务业体系。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逐步形成了港口、开放、品牌、旅游、海洋科技、奥运城市的特色,经济总量进入国内大中城市前10位。 1.2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 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位于119°30′—120°00′E、35°35′—37°09′N之间,市区将胶州湾环抱其中且依水而长,即墨、胶州和胶南三市濒临海岸,平度和莱西两市处于内地。海岸带大陆陆域总面积5965.46k㎡,其中,市区面积为 110 k㎡,,所辖胶州、即墨、胶南三市面积为4863.4k㎡。大陆岸线长730.64km,占山东省岸线的1/4强,岸线资源非常丰富。 青岛港与130多个国家和地区、45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开辟集装箱班轮航线几十条,并有国际游轮不定期来港。水路距上海港404海里,天津港460海里,广州港1169海里、香港1160海里、釜山495海里、新加坡2413海里;距北美、西欧、澳大利亚等港口超过5000海里。公路有济青高速、青银高速、

青岛市四方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文件

青岛市四方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文件 四人才字〔2005〕1号————————★———————— 关于推荐选拔四方区第六批专业技术 拔尖人才的通知 区直各党(工)委、机关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全面贯彻落实人才强区战略,进一步加强我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鼓励广大专业技术人员为我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多做贡献,根据《四方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四办字〔2005〕52号)的有关规定,经研究,决定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推荐选拔四方区第六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推荐范围 区属机关、事业单位和在四方区注册纳税的各类企业的在职专业人员,遵纪守法,崇尚科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为我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符合四方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条件(见附件一)者。 二、推荐方式 推荐工作采取单位推荐、学术团体举荐或个人自荐的方式进行。单位推荐和学术团体举荐的,由个人向所在单位或学术团体申请,材料核实后,经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确定推荐人选。确定推荐人选应当广泛征求单位职工意见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如无问题, 由主管部门党组织统一报四方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委组织部)。个人自荐须本人提出,直接报四方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电话:,联系人:姜盛涛,地址:四方区政府机关大楼1309房间,电子信箱。 推荐截止时间为2005年10月21日。 三、推荐材料和要求 推荐上报材料主要包括: (一)《四方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推荐(自荐)登记表》一份(见附件二)。

(二)2002年以来取得符合四方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条件(附后)的学术、技术成果,需报送以下附件: 1、技术成果的获奖证书、鉴定证书复印件。成果推广应用后取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需有相关财税部门的证明; 2、学术成果的论文、专着封面复印件或影印件,注明发表时间、刊物或出版机构名称,属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用“*”标识,属SCI、EI、ISTP等国际索引收录并被检索的要提供相关证明; 3、作为主要责任人,承担完成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研课题、项目的计划书或协议书的复印件; 4、能反映人选突出业绩的图文照片或报道,并配以注释说明。 以上所需材料按上述顺序(配以目录)用16k纸的规格装订成册,连同成果原件一并上报。 (三)推荐人选《个人业绩小传》(不超过800字)一份,以电子文档形式报送。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本人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政治面貌、籍贯、最新毕业时间和最高学历、专业,工作单位及现任职务职称,主要社会兼职情况等);二是近年来取得的突出专业成果、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

青岛智慧人才职称备案评审用户手册

青岛智慧人才职称备案评审用户使用手册
青岛智慧人才职称备案评审 用户使用手册
编制部门: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用户使用手册
第1页/共23页

青岛智慧人才职称备案评审用户使用手册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3 1.1 说明 ............................................................................................................................................... 3 1.2 目标读者 ....................................................................................................................................... 3 1.3 使用环境说明 ............................................................................................................................... 3 第二章 系统登录说明 ...................................................................................................................... 4 2.1 门户访问说明 ............................................................................................................................... 4 第三章 业务模块权限申请 ............................................................................................................... 7 3.1.1 业务模块进入 ........................................................................................................................ 7 3.1.2 业务权限申请(单位) ........................................................................................................ 7 第四章 职称备案评审(主管部门)................................................................................................ 9 4.1 职称备案管理 ............................................................................................................................... 9 4.1.1 备案信息导入界面 ................................................................................................................ 9 4.1.2 备案信息导入操作说明 ........................................................................................................ 9 4.1.3 备案信息导出界面 .............................................................................................................. 11 4.1.4 备案信息导出操作说明 ...................................................................................................... 12 4.2 职称确认管理 ............................................................................................................................. 12 4.2.1 业务权限审核界面 .............................................................................................................. 12 4.2.2 业务权限审核操作说明 ...................................................................................................... 12 4.2.3 主管部门审核界面 .............................................................................................................. 13 4.2.4 主管部门审核操作说明 ...................................................................................................... 14 4.2.5 打印呈报表界面 .................................................................................................................. 14 4.2.6 打印呈报表操作说明 .......................................................................................................... 14 第五章 专业技术职称业务管理(单位) ...................................................................................... 16 5.1 开通个人账号 ............................................................................................................................. 16 5.1.1 开通个人账号界面 .............................................................................................................. 16 5.1.2 开通个人账号操作 .............................................................................................................. 16 5.2 单位审核 ..................................................................................................................................... 18 5.2.1 单位审核界面 ...................................................................................................................... 18 5.2.2 单位审核操作说明 .............................................................................................................. 18 第六章 专业技术职称业务管理(个人) ...................................................................................... 20 6.1 业务申请 ..................................................................................................................................... 20 6.1.1 业务申请界面 ...................................................................................................................... 20 6.1.2 业务申请操作说明 .............................................................................................................. 20
用户使用手册
第2页/共23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