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动汽车车架设计规范09

电动汽车车架设计规范09

电动汽车车架设计规范09
电动汽车车架设计规范09

安徽天康特种车辆装备有限公司

2015年8月21日发布 2015年10月21日实施

安徽天康特种车辆装备有限公司 发布

1 电动汽车车架设计规范

编 制:

审 核:

批 准:

日 期:

前言

为使本公司车架设计规范化,参考国内外车架设计的技术要求,结合本公司已经开发车型的经验,编制车架设计指导书。意在对本公司设计人员在车架设计的过程中起到一种指导操作的作用,提高车架设计的效率和精度。本规范将在本公司所有车型开发设计中贯彻,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完善。

本规范由安徽天康特种车辆装备有限公司技术部提出。

本规范由安徽天康特种车辆装备有限公司技术部批准。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李劲松

本规范于2015年8月首次发布。

1.概述

汽车车架是整个汽车的基体,是将汽车的主要总成和部件连接成汽车整体的金属构架,对于这种金属构架式车架,生产厂家在生产设计时应考虑结构合理,生产工艺规范,要采取一切切实可行的措施消除工艺缺陷,保证它在各种复杂的受力情况下不至于被破坏。

车架作为汽车的承载基体,为货车、中型及以下的客车、中高级和高级轿车所采用,支撑着发动机离合器、变速器、转向器、非承载式车身和货箱等所有簧上质量的有关机件,承受着传给它的各种力和力矩。为此,车架应有足够的弯曲刚度,以使装在其上的有关机构之间的相对位置在汽车行驶过程中保持不变并使车身的变形最小;车架也应有足够的强度,以保证其有足够的可靠性与寿命,纵梁等主要零件在使用期内不应有严重变形和开裂。车架刚度不足会引起振动和噪声,也使汽车的乘坐舒适性、操纵稳定性及某些机件的可靠性下降。

本说明书只是叙述非承载式车身结构形式中单独的车架系统。承载式汽车,前、后悬架装置,驱动电机等传动系部件施加的作用力均由车架承受,所以,车架总成的刚性、强度及振动特性等几乎完全决定了车辆整体的强度、刚度和振动特性。设计时在确保车架总成性能的同时,还应对车架性能和匹配性进行认真的研究。车架结构很多都是用电弧焊焊接而成,容易产生焊接变形。在设计方面对精度有要求的部位不得出现集中焊接,或者从部件结构方面下工夫,尽量确保各个总成的精度。另外,与其他焊接方法相对比,采用电弧焊的话,后端部容易出现比较大的缺口,出现应力集中现象。所以,应对接头位置和焊接端部进行处理。

车架受力状态极为复杂。汽车静止时,它在悬架系统的支撑下,承受着汽车各部件及载荷的重力,引起纵梁的弯曲和偏心扭转(局部扭转)。如汽车所处的路面不平,车架还将呈现整体扭转。汽车行驶时,载荷和汽车各部件的自身质量及其工作载荷(如驱动力、制动力和转向力等)将使车架各部件承受着不同方向、不同程度和随机变化的动载荷,车架的弯曲、偏心扭转和整体扭转将更严重,同时还会出现侧弯、菱形倾向,以及各种弯曲和扭转振动。同时,有些装置件还可能使车架产生较大的装置载荷。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产品开发阶段,对车架静应力、刚度、振动模态以至动应力和碰撞安全等已可进行有限元分析,对其轻量化、使用寿命,以及振动和噪声特性也可以做出初步判断,为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创造了有利条件。

2.车架的一般设计要求

2.1 车架受力因素

要评价车架设计和结构的好坏,首先应该清楚了解的是车辆在行驶时车架所要承受的各种不同的力。如果车架在某方面的韧性不佳,就算有再好的悬挂系统,也无法达到良好的操控表现。而车架在实际环境下要面对4种压力。

1)负载弯曲

从字面上就可以十分容易的理解这个压力,部分汽车的非悬挂重量,是由车架承受的,通过轮轴传到地面。而这个压力,主要会集中在轴距的中心点。因此车架底部的纵梁和横梁,一般都要求较强的刚度。

2)非水平扭动

当前后对角车轮遇到道路上的不平而滚动,车架的梁柱便要承受这个纵向扭曲压力,情况就好像要你将一块塑料片扭曲成螺旋形一样。

3)横向弯曲

所谓横向弯曲,就是汽车在入弯时重量的惯性(即离心力)会使车身产生向弯外甩的倾向,而轮胎的抓着力会和路面形成反作用力,两股相对的压力将车架横向扭曲。

4)水平菱形扭动

因为车辆在行驶时,每个车轮因为路面和行驶情况的不同,每个车轮会承受不同的阻力和牵引力,这可以使车架在水平方向上产生推拉以至变形,这情况就好像将一个长方形拉扯成一个菱形一样。

2.2 车架设计的技术要求

为了使车架符合上述功用,通常对设计的车架有如下的要求:

2.2.1 必须有足够的强度

保证在各种复杂受力的使用情况下车架不受破坏。要求有足够的疲劳强度,保证在汽车大修里程内,车架不致有严重的疲劳损伤。

纵梁受力极为复杂,设计时不仅应注意各种应力,改善其分布情况,还应该注意使各种应力峰值不出现在同一部位上。例如,纵梁中部弯曲应力较大,则应注意降低其扭转应力,减少应力集中并避免失稳。而在前、后端,则应着重控制

悬架系统引起的局部扭转。

提高纵梁强度常用的措施如下:

(1)提高弯曲强度

选定较大的断面尺寸和合理的断面形状(槽形梁断面高宽比一般为3:1左右);

(2)提高局部扭转刚度

注意偏心载荷的布置,使相近的几个偏心载荷尽量接近纵梁断面的弯曲中心,并使合成量较小;

在偏心载荷较大处设置横梁,并根据载荷大小及分散情况确定连接强度和宽度;

将悬置点分布在横梁的弯曲中心上;

当偏心载荷较大并偏离横梁较远处时候,可以采用K形梁,或者将该段纵梁形成封闭断面;

偏心载荷较大且比较分散时候,应该采用封闭断面梁,横梁间距也应缩小;

选用较大的断面;

限制制造扭曲度,减少装配预应力。

(3)提高整体扭转强度

不使纵梁断面过大;

翼缘连接的横梁不宜相距太近。

(4)减少应力集中及疲劳敏感

尽可能减少翼缘上的孔(特别是高应力区),严禁在翼缘上布置大孔;

注意外形的变化,避免出现波纹区或者受严重变薄;

注意加强端部的形状和连接,避免刚度突变;

避免在槽形梁的翼缘边缘处施焊,尤其畏忌短焊缝和“点”焊。

(5)减少失稳

受压翼缘宽度和厚度的比值不宜过大(常在12左右);

在容易出现波纹处限制其平整度。

(6)局部强度加强

采用较大的板厚;

加大支架紧固面尺寸,增多紧固数量,并尽量使力作用点接近腹板的上、下侧面。

2.2.2 车架的轻量化

由于车架较重,对于钢板的消耗量相当大。因此,车架应按等强度的原则进行设计,以减轻汽车的自重和降低材料的消耗量。在保证强度的条件下,尽量减轻车架的质量。通常要求车架的质量应小于整车整备质量的10%。

本设计主要对车架纵梁进行简化的弯曲强度计算,使车架纵梁具有足够的强度,以此来确定车架的断面尺寸。(参照《材料力学》)另外,目前钢材价格暴涨,汽油价格上涨,从生产汽车的经济性考虑的话,也应尽量减轻整车的质量。从生产工艺性考虑,横纵梁采用简便可靠的连接方式,不仅能降低工人的工作强度,还能增强车架的强度。

2.3 车架结构的确定

2.3.1 车架类型的选择

车架的结构形式可以分为边梁式、中梁式(或称脊骨式)和综合式。而在有些客车和轿车上车身和车架制成一体,这样的车身称为“半承载式车身”,有的被加强了车身则能完全起到车架的作用,这样的车身称为“承载式车身”,不另设车架。随着节能技术的发展,为了减轻自重,越来越多的轿车都采用了承载式车身。下边先分别列举下各车架的特点。

(1)边梁式车架的构造

这种车架由两根纵梁及连接两根纵梁的若干根横梁组成,用铆接和焊接的方法将纵横梁连接成坚固的刚性构架。纵梁通常用低合金钢板冲压而成,断面一般为槽型,z星或箱型断面。横梁用来连接纵梁,保证车架的抗扭刚度和承载能力,而且还用来支撑汽车上的主要部件。边梁式车架能给改装变型车提供一个方便的安装骨架,因而在载重汽车和特种车上得到广泛用。其弯曲刚度较大,而当承受扭矩时,各部分同时产生弯曲和扭转。其优点是便于安装车身、车箱和布置其他总成,易于汽车的改装和变形,因此被广泛地用在载货汽车、越野汽车、特种汽车和用货车底盘改装而成的大客车上。在中、轻型客车上也有所采用,轿车则较少采用。

用于载货汽车的边梁式车架(图2-1),由两根相互平行但开口朝内、冲压制成的槽型纵梁及一些冲压制成的开口槽型横梁组合而成。通常,纵梁的上表面沿全长不变或局部降低,而两端的下表面则可以根据应力情况相应地缩小。车架宽度多为全长等宽。

图2-1 边梁式车架

X型车架是边梁式车架的改进,这种车架由两根纵梁及X型横梁组成,实际上是边梁式车架的改进,有一定的抗扭刚度,X横梁能将扭矩转变为弯矩,对短而宽的车架,这种效果最明显。车架中部为位于汽车纵向对称平面上的一根矩形断面的空心脊梁,其前后端焊以叉形梁。前端的叉形梁用于支撑动力、传动总成,而后端则用于安装后桥。传动轴经中部管梁通向后方。中部管梁的扭转刚度大。前后叉形边梁由一些横梁相连,后者还用于加强前、后悬架的支撑。管梁部分位于后座乘客的脚下位置且在车宽的中间,因此不妨碍在其两侧的车身地板的降低,但地板中间会有较大的纵向鼓包。门槛的宽度不大,虽然从被动安全性考虑,要求门槛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轿车要是使用边梁式车架,为了降低地板高度,可局部地减少纵梁的断面高度并相应地加大其宽度,但这使纵梁的制造工艺复杂化且其车身地板仍比采用其他车架时为高,当然地板上的传动轴通道鼓包也就不大了。所以X型车架较多使用于轿车。

还有周边式车架,这种车架是从边梁式车架派生出来的,前后两端纵梁变窄,中部纵梁加宽,前端宽度取决于前轮最大转角,后端宽度取决于后轮距,中部宽度取决于车身门槛梁的内壁宽,前部和中部以及后部和中部的连接处用缓冲臂或抗扭盒相连,具有一定的弹性,能缓和不平路面的冲击。其结构形状容许缓冲臂有一定的弹性变形,可以吸收来自不平路面的冲击和降低车内噪声。此外,车架中部加宽既有利于提高汽车的横向稳定性,又可以减短了车架纵梁外侧装置件的悬伸长度。在前后纵梁处向上弯曲以让出前后独立悬架或非断开式后桥的运动空间。采用这种车架时车身地板上的传动轴通道所形成的鼓包不大,但门槛较宽。

这种车架结构复杂,一般在中、高级轿车上采用。

(2)中梁式车架(脊骨式车架)

其结构只有一根位于中央而贯穿汽车全长的纵梁,亦称为脊骨式车架。中梁的断面可做成管形、槽形或箱形。中梁的前端做成伸出支架,用以固定发动机,而主减速器壳通常固定在中梁的尾端,形成断开式后驱动桥。中梁上的悬伸托架用以支承汽车车身和安装其它机件。若中梁是管形的,传动轴可在管内穿过。优点是有较好的抗扭转刚度和较大的前轮转向角,在结构上容许车乾有较大的跳动空间,便于装用独立悬架,从而提高了汽车的越野性;与同吨位的载货汽车相比,其车架轻,整车质量小,同时质心也较低,故行驶稳定性好;车架的强度和刚度较大;脊梁还能起封闭传动轴的防尘罩作用。缺点是制造工艺复杂,精度要求高,总成安装困难,维护修理也不方便,故目前应用较少。

(3)综合式车架

综合式车架是由边梁式和中梁式车架联合构成的。车架的前段或后段是边梁式结构,用以安装发动机或后驱动桥。而车架的另一段是中梁式结构的支架可以固定车身。传动轴从中梁的中间穿过,使之密封防尘。其中部的抗扭刚度合适,但中部地板凸包较大,且制造工艺较复杂。此种结构一般在轿车上使用。

车架承受着全车的大部分重量,在汽车行驶时,它承受来自装配在其上的各部件传来的力及其相应的力矩的作用。当汽车行驶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时,车架在载荷作用下会产生扭转变形,使安装在其上的各部件相互位置发生变化。当车轮受到冲击时,车架也会相应受到冲击载荷。因而要求车架具有足够的强度,合适的刚度,同时尽量减轻重量。在良好路面行驶的汽车,车架应布置得离地面近一些,使汽车重心降低,有利于汽车稳定行驶,车架的形状尺寸还应保证前轮转向要求的空间。

由于设计的是轻型载汽车车架,根据其特点选用边梁式车架。纵梁上、下表面为平直,断面呈槽形,其结构简单,工作可靠,不仅能降低工人工作强度,而且其造价低廉,有良好的经济性,将广泛地用于各种载货汽车、客车上。

选取的方案的优点:边梁式车架由两根纵梁的若干根横梁组成,该结构便于安装驾驶室、车厢和其它总成,被广泛用在载重货车、特种车和大客车上。

3 车架的设计

车架是一个复杂的薄壁框架结构,其受力情况极为复杂。本设计包括了结构形式的设计:车架的宽度的确定,纵梁形式的确定,横梁形式的确定,横梁与纵梁连接形式的确定。在车架设计的初期阶段,可对车架纵梁进行简化的弯曲强度计算,以及来确定车架的断面尺寸。下面是设计和计算的方法和步骤。

3.1 车架结构形式的设计

3.1.1 车架宽度的确定

车架的宽度是左、右纵梁腹板外侧面之间的宽度。车架前部宽度的最小值取决于发动机的外廓宽度,其最大值受到前轮最大转角的限制。车架后部宽度的最大值主要是根据车架外侧的轮胎和钢板弹簧片宽等尺寸确定。为了提高汽车的横向稳定性,希望增大车架的宽度。

通常,车架的宽度根据汽车总体布置的参数来确定,整车宽度不得超过2.5m,故往往很难同时满足上述要求。为了解决总体布置与加宽车架的矛盾,车架的宽度设计可采取以下措施:

(1)将车架做成前窄后宽

这种结构可以解决前轮转向所需的空间与车架总宽之间的矛盾。此结构适用于轻型汽车、微型汽车和轿车。

(2)将车架做成前宽后窄

对于重型载货汽车,其后轴的负荷大,轮胎的尺寸加大,后钢板弹簧片宽增加,同时为了安装外型尺寸大的发动机,常需减小前轮转向角,以便使汽车的总宽在公路标准的2.5m内,因此车架不得不采用前宽后窄的型式。

但根据本设计的要求,关于轻车车架结构设计,其载重设为2t,简化制造工艺,最好车架前后等宽。为了便于实行产品的三化,不少国家对车架的宽度制定了标准。本设计方案取车架的宽度为1040mm。

3.1.2 车架纵梁形式的确定

车架的纵梁结构,一方面要保证车架的功能,另一方面要满足整车总体布置的要求,同时形状应尽量简单,以简化其制造工艺。

从纵梁的侧视图看,纵梁的形状可分为上翼面是平直的和弯曲的两种。优点:结构简单,工艺性好;当上翼面为平直时,可使货厢底板平整,纵梁制造方便,大多数载货汽车车架纵梁都采用这种型式。当上翼面弯曲时,纵梁部分区段降低,地板高度相应降低,改善了整车的稳定性,且有利于上、下车,此种结构在轿车、微型汽车、公共汽车和部分轻型载货汽车上采用,其制造工艺复杂。

纵梁上表面应尽量做成平直的,中部断面一般较大、两端较小,与所受弯矩相适应。也有全长或仅中部及后部为等断面的。根据整车布置要求,有时采用前端或后端或前后端均弯曲的纵梁。

纵梁的断面形状有槽形、工字形、箱形、管形和Z形等几种。为了使纵梁各断面处的应力接近,可改变梁的高度,使中部断面高、两端断面低。槽形断面的纵梁有较好的抗弯强度,工艺性好,紧固方便,又便于安装各种汽车部件,故采用得最为广泛,但此种断面的抗扭性能差。从降低车架纵梁抗弯应力方面考虑的话,增大槽形断面的高度最有利,但使汽车的质心高度增加。增大上、下翼面的宽度,也可以提高纵梁的抗弯强度,但其值的增加又受到发动机、传动系统部件布置的限制。因此需综合考虑上述因素的影响,通常取高与宽的比值为2.8—3.5。由于重型载货汽车的发动机外型尺寸大,后轴负荷大,为了使车架做成前、后等宽,有的车架纵梁就采用Z形断面,我国黄河牌载货汽车的车架就是采用此种断面。这种纵梁和横梁的连接结构复杂,燃油箱的安装也不方便。重型载货汽车和超重型载货汽车的车架纵梁一般多采用工字形截面的型材或焊接成的箱形结构。箱形断面梁抗扭强度大,多用于轿车和轻型越野车。超重型越野车及矿用自卸车的纵梁形式多用钣料焊接而成,常为箱形或工字形断面。采用封闭断面纵梁构成的车架,其抗弯刚度大,通常客车的车架也是采用此种断面。纵梁的长度一般接近汽车长度,其值约为1.4—1.7倍汽车轮距。

多品种生产时,常使不同轴距、不同装载质量的系列车型采用内高相同的槽形断面纵梁,通过变化钣料厚度或翼缘宽度获得不同强度。

根据本设计的要求,再考虑纵梁截面的特点,本方案设计的纵梁采用上、下翼面是平直等高的槽形钢。纵梁总长为4315mm。优点:有较好的抗弯强度,便于安装汽车部件。

3.1.3 车架横梁形式的确定

车架横梁将左、右纵梁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个框架,使车架有足够的抗弯刚度。汽车主要总成通过横梁来支承。

载货汽车的横梁一般有多根横梁组成,其结构和用途不一样。

(1)前横梁

通常用来支承水箱。当发动机前支点安排在左右纵梁上时,可用较小槽型和Z型断面横梁。对于前部采用独立悬架的轿车,为了改善汽车的视野,希望汽车头部高度降低,固需要将水箱安装得低些,可将前横梁做成宽而下凹的形状。当发动机前支点和水箱相距很近时,前横梁常用来支承水箱和发动机前端,此时需采用断面大的横梁。

(2)中横梁

通常用来作传动轴的中间支承。为了保证传动轴有足够的跳动空间,将其结

构做成上拱形。在后钢板弹簧前、后支架附近所受到的力或转矩大,则要设置一根抗扭刚度大、连接宽度大的横梁。

(3)后横梁

后横梁采用中横梁形式。

本设计课题是关于轻型车车架结构设计,所以采用开口断面比较合适。本次设计一共采用大小共8根横梁,各根横梁的结构及用途如下:

第一根横梁断面形状为槽型,用来支撑水箱,其中间设有多个圆形孔,目的是让空气可以流到发动机底部,也有助于发动机的散热。

第二根横梁为发动机托架,为防止其与前轴发生碰撞几干涉,故将其安排放在发动机前端,其形状就是近似元宝的元宝梁,此种形状有较好的刚度。

第三根横梁为驾驶室的安装梁。用于驾驶室后部的安装,断面形状为槽形。

第四根横梁用作传动轴的支承,其断面形状为槽形,为了保证传动轴有足够的跳动空间和安装空间,将其结构做成上拱形。

第五、七根横梁分别在后钢板弹簧前、后支架附近,它们所受到的力或转矩都很大。它们的断面形状也是采用槽形。

第六、七根横梁不仅要承受各种力和力矩的作用,还要作为安装备胎的的安置机构。它们的断面形状为槽型。

第八横梁为后横梁,其将左、右纵梁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个框架,使车架有足够的抗弯刚度。其断面形状为槽形。

3.1.4 车架纵梁与横梁连接型式的确定

纵梁和横梁的连接方式对车架的受力有很大的影响。大致可分有以下几种:(1)横梁和纵梁的腹板相连接

这种连接型式制造工艺简单,连接刚度较差,但不会使纵梁出现大的应力,一般车架的中部横梁采用此种连接方式。

(2)横梁同时和纵梁的腹板及任一翼缘(上或下)相连接

这种连接方式制造工艺不很复杂,连接刚度增强,故得到广泛应用。但后钢板弹簧托架上的力会通过纵梁传给后钢板弹簧的前横梁,使其承受较大载荷。因此在设计钢板弹簧托架时应尽可能减少悬架伸长度,使载荷作用点靠近纵梁弯曲中心。当偏心载荷较大时,可将该处纵梁做成局部闭口断面;也可将横梁穿过纵梁向外延伸,将载荷直接传给横梁。

(3)横梁同时和上、下翼缘相连接

这种连接形式具有刚性较好的加强角撑,可产生良好的斜支撑作用,使整个

车架的刚度增加,且其翼缘外边不致因受压而产生翘曲。车架两端的横梁常采用这种形式和纵梁相连接。但此种连接方式制造复杂,当转矩过大时,纵梁翼缘上会出现应力过大的现象,这是由于纵梁截面不能自由翘曲所致。

横梁和纵梁的固定方法可分为铆接、焊接和螺栓连接等方式。

大多数车架用搭铁板通过铆钉连接。这种方法成本低,适合大批量生产,其刚度与铆钉的数目及其分布有关。

焊接能使其连接牢固,不致产生松动,能保证有大的刚度。但焊接容易变形并产生较大的内应力,故要求焊接质量要高,主要在小批量生产或修理时采用。

螺栓连接主要在某些为了适用于各种特殊使用条件的汽车车架上采用,以使装在汽车车架上的某些部件易于拆卸或互换。但此种连接方式在长期使用时,容易松动,甚至发生严重事故。一般汽车车架横梁与纵梁的固定不采用此种方法。

紧固件的尺寸和数量要和横梁大小相适应,铆钉分布不要太近。当利用连接板的翻边紧固时,应加大连接板的宽度和厚度,紧固孔应尽可能靠近翻边处,以防连接损坏。

本设计方案中,横梁与纵梁的连接形式大体都使用焊接连接。

总之,车架结构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整车布置对车架的要求及企业的工艺制造能力,合理选择纵梁截面高度、横梁的结构形式、横梁与纵梁的联接方式,使车架结构满足汽车使用要求。以达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2 车架的受载分析

汽车的使用条件复杂,其受力情况十分复杂,因此车架上的载荷变化也很大,其承受的载荷大致可分为下面几类:

3.2.1 静载荷

车架所承受的静载荷是指汽车静止时,悬架弹簧以上部分的载荷。即为车架质量、车身质量、安装在车架的各总成与附属件的质量以及有效载荷(客车或货物的总质量)的总和。

3.2.2 对称的垂直动载荷

这种载荷是当汽车在平坦的道路上以较高车速行驶时产生的。其大小与垂直振动加速度有关,与作用在车架上的静载荷及其分布有关,路面的作用力使车架承受对称的垂直动载荷。这种动载使车架产生弯曲变形。

3.2.3 斜对称的动载荷

这种载荷是当汽车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行驶时产生的。此时汽车的前后几个车轮可能不在同一平面上,从而使车架连同车身一同歪斜,其大小与道路不平的程度以及车身、车架和悬架的刚度有关。这种动载荷会使车架产生扭转变形。

3.2.4 其它载荷

汽车转弯行驶时,离心力将使车架受到侧向力的作用;汽车加速或制动时,惯性力会导致车架前后部载荷的重新分配;当一个前轮正面撞在路面凸包上时,将使车架产生水平方向的剪力变形;安装在车架上的各总成(如发动机、转向摇臂及减振器等)工作时所产生的力;由于载荷作用线不通过纵梁截面的弯曲中心(如油箱、备胎和悬架等)而使纵梁产生附加的局部转矩。

综上所述,汽车车架实际上是受到一定空间力系的作用,而车架纵梁与横梁的截面形状和连接点又是多种多样,更导致车架受载情况复杂化。

3.3 弯曲强度计算时的基本假设

为了便于弯曲强度的计算,对车架进行以下基本假设:

1、因为车架结构是左右的对称的,左右纵梁的受力相差不大,故认为纵梁是支承在汽车前后轴的简支梁。

2、空车时的簧载质量(包括车架自身的质量在内)均匀分布在左右二纵梁的全长上。其值可根据汽车底盘结构的统计数据大致估计,一般对于轻型和中型载货汽车来说,簧载质量约为汽车自身质量的2/3。

3、汽车的有效载荷均匀分布在车厢全长上。

4、所有作用力均通过截面的弯曲中心。

实际上,纵梁的某些部位会由于安装外伸部件(如油箱、蓄电池等)而产生局部扭转,在设计时通常在此安置一根横梁,使得这种对纵梁的扭转变为对横梁的弯矩。故这种假定不会造成计算的明显误差。

由于上述假设,使车架由一个静不定的平面框架结构,简化成为一个位于支座上的静定结构。

图3-1 静定结构

3.4 纵梁的弯矩和剪力的计算

要计算车架纵梁的弯矩,先计算车架前支座反作用力,向后轮中心支座处求矩(见图4-1),可得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1)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2) 式中:

F1——前轮中心支座对任一纵梁(左纵梁或右纵梁)的反作用力N;

F2——后轮中心支座对任一纵梁(左纵梁或右纵梁)的反作用力N;

L——纵梁的总;

l——汽车轴距;

a——前悬;

b——后悬;

c——车厢长;

c1——车厢前端到二轴的距离;

c2——车厢后端到二轴的距离;

Ms——空车时的簧载质量;

Me——满载时有效装载质量;

g——重力加速度,9.8m/s ;

代入(4-1)和(4-2)可得: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在计算纵梁弯矩时,将纵梁分成两段区域,每一段的均布载荷可简化为作用于区段中点的集中力。纵梁各端面上的弯矩计算采用弯矩差法,可使计算工作量

大大减少。弯矩差法认为:纵梁上某一端面上的弯矩为该段面之前所有力对改点

的转矩之和。

3.4.1 驾驶室长度段纵梁的弯矩计算

在该段内,根据弯矩差法,则有: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3-3)

式中:Mx-纵梁上某一段截面的弯矩,N*mm

x-截面到前轮中心的距离,mm

a-车架纵梁前端到前轮中心的距离,mm

(1)(0≤X≤X1)AB段弯矩: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4)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5)

(2)(X1≤X≤X2)BE段的剪力的弯矩: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6)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7)

3.4.2 驾驶室后端到后轴段纵梁的弯矩计算

在该区段内,根据弯矩差法,纵梁某一断面的弯矩为: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3-8)

式中:Mx-纵梁上某一截面的弯矩N*mm;

x-截面到前轮中心的距离,mm;

C1-车厢前端到后轮中心的距离,mm。

纵梁某一断面上的剪力为该断面之前所以力之和。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3-9)

式中:Qx-纵梁某一断面上的剪力,N。

由上可知,纵梁的最大弯矩一定发生在该段纵梁内。其位置可采用求Mx对

x的导数并令其为零的办法得到。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10)

由上式计算求得纵梁发生最大弯矩的位置,将该值代入弯矩计算公式,则可

求得纵梁受到的最大弯矩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纵梁受到的最大剪力则发生在汽车后轴附近。当x=l时,剪力最大,其最大

剪力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11)

(1)(Y1≤X≤Y2)EC段的剪力和弯矩: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12)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13)

(2)(Y2≤X≤Y3)CD段的剪力和弯矩: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14)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15)

以上仅考虑汽车静载工况下,纵梁断面弯矩和剪力的计算。实际上,汽车行

驶时还受到各种动载荷的作用。因此,汽车行驶时实际受到的最大弯矩错误!未

找到引用源。和最大剪力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为: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16)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17)

式中: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动载系数,对于轿车,客车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75,载货汽车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5,越野汽车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0。

则有: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4.3 车架材料的确定

车架材料应具有足够高的屈服极限和疲劳极限,低的应力集中敏感性,良好

的冷冲压性能和焊接性能。低碳和中碳低合金钢能满足这些要求。车架材料与所

选定的制造工艺密切相关。拉伸尺寸较大或形状复杂的冲压件需采用冲压性能好

的低碳钢或低碳合金钢08、09MnL、09MnREL等钢板制造;拉伸尺寸不大、形状又

不复杂的冲压件采用强度稍高的20、25、16Mn、09SiVL、10TiL等钢板制造。强

度更高的钢板在冷冲压时易开裂且冲压回弹较大,故不宜采用。

轿车车架纵梁、横梁的钢板厚度约为3.0~4.0mm;货车根据其装载质量的不

同,轻、中型货车冲压纵梁的钢板为5.0~7.0mm,重型货车冲压纵梁的钢板厚度

约7.0~9.0mm。

这次设计,采用16Mn钢板制造车架,循环疲劳强度σ

=220~260MPa。

-1

3.4.4 纵梁截面特性的计算

车架纵梁和横梁截面系数W按材料力学的方法计算。

对于槽形断面(如图3-4),断面系数W为

(3-18)

图3-4 槽形断面

3.4.5 弯曲应力计算与校核

纵梁断面的最大弯曲应力δ为:

δ=错误!未找到引用源。/W (3-19)

则最大应力为:δ=错误!未找到引用源。/W

按照上式求得的弯曲应力应不大于材料的许用应力[δ]。许用应力可以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δ]=δs/n (3-20) 式中:δs——材料的疲劳极限,对于16Mn材料,δs=350MPa;

n——安全系数,一般取安全系数n=1.15—1.40。

则许用应力为:[δ]=δs/n=350/1.15=304.35MPa

所以δ=249Mpa小于[δ]范围内

上述计算符合应力要求δ≤[δ],

最终确定纵梁槽形断面的尺寸为:

3.4.6 临界弯曲应力δc计算和校核

当纵梁受弯变形时,上下翼缘分别受到压缩和拉伸的作用,可能会造成翼缘的破裂。因此应按薄板理论进行校核。对于槽型截面纵梁来说,其临界弯曲应力δc 为: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21)

式中:E—材料的弹性模量,E=2.06错误!未找到引用源。MPa;

U——泊松比。对16Mn,u=0.3。

由上式可得

4 车架的制造工艺

4.1 车架梁的制造工艺

4.1.1 纵梁

纵梁的生产工艺流程一般包含四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剪切一用模具落料;中孔一用模具压弯成形一装配一油漆。

第二种模式:剪切一用模具落料冲工艺孔一用平面数控冲孔机冲孔一用模具压弯成形一装配一油漆。

第三种模式:剪切一用平面数控冲孔机冲孔一折弯成形一装配一油漆。

第四种模式:单倍尺卷料一辊压成形一切断一用三面数控;中孔机;中孔一等离子切割局部外形一喷丸。

采用模具生产和平面数控冲孔机模式的工艺,一般受产品结构、压床吨位( 一般为3000、3500、4000、5000t)限制。不能采用强度过高的高强度钢板,即屈服强度在350-560N/mm以下的高强度钢板;纵梁和纵梁加强板的长度不易太长,应控制在10000mm左右。材料厚度与材料长度成反比,控制在8mm以下为好。采用辊压成形模式的工艺,在购买设备时就已将材料参数即屈服强度设定在350-700N,mm以下,可以选择屈服强度在700/mm以下的材料,长度不限,厚度控制在10mm以下。纵梁和纵梁加强板用材受设备、工艺模式、产品结构影响,材料强度级别范围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开发纵梁和纵梁加强材料时应结合其工艺条件,从材料的使用范围入手,确定合理的高强度钢板强度开发范围,从而适用不同的工艺模式。还应研究高强度钢板回弹消除问题、可适用的焊接方式和匹配的焊条、对模具材料的强度要求、适用油漆方式等相关参数,从而提高材料的应用空间。

4.1.2 横梁

货车车架上一般有5到11根横梁,其用途和结构各不相同。不同条件的汽车横梁其结构型式变化较大。目前,汽车车架上使用的梁通常以槽形式和拱形居多。这是因为槽形式横梁曲刚度和强度都较大,且便于制:拱形横梁具有较大的连接度、截面高度较低,可以让开下空间的优点。

4.2.1 焊接工艺分析

(1)车架结构材料采用的是16Mn,焊接性好,加之材料厚度适中,在合理的装焊工艺条件下,一般不容易产生气孔和裂纹,不需要采用特殊的焊接工艺措施和焊后热处理。

(2)车架是整车的载体,车架的焊缝主要承受汽车运行过程中的动载作用,而车架刚性大,焊后接头的收缩力较大,因此必须选用合理的焊接方法及工艺参数,控制线能量。

(3)对于车架纵梁和横梁而言,焊接分布并非完全对称,所以要合理安排焊接顺序,尽量采用对称焊和从中间向两头释焊,以减少焊接变形。

(4)控制零部件尺寸即互换性,保证装配间隙均匀,以减少因收缩不均所造成的变形。

(5)夹具设计时要合理留有收缩余量及装配间隙,综合处理好车架焊后接头应力与总体变形这对相互矛盾的问题,在保证满足设计尺寸要求的条件下,接头焊后存在的应力愈小愈好。

4.2.2 焊接方法和焊接参数的选择

由于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成本低,生产效率高,抗锈、抗氢和抗裂纹能力强,焊后不用清渣,变形小,易于操作,适于全位置焊,因此焊接方法采用半自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其焊接工艺参数如表所示:

图 4-1 工艺参数

4.2.3 焊接工艺流程

焊纵梁加强梁-纵梁焊后矫形-零部件组焊-车架补焊-车架装配-车架矫形-车架检验-车架涂装

提到汽车防腐,人们很自然会想到车身、车箱等外露冲压件。其实汽车的防腐是对整车而言,尤其是汽车的重要件和保安件,对不允许在寿命周期内出现腐蚀导致的性能下降和结构损坏。车架是商用车关键的总成之一,于它位于车下部,易受路面沙石冲击和各种使用环境介质侵蚀。车架是整车的主要骨架,如防腐处理不好,于腐蚀致性能下降或结构损坏,果将不堪设想。由于车架外露的部分很少,易引起人们的注意,生锈蚀不易被发现,所以,确保高质量涂装至关重要。然而,多年来,我国汽车行业对车架的涂装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甚至有人认为,车架是中厚板件,腐蚀了只是难看一些,不会引起结构损坏。如果整车设计寿命很短且行驶速度不高的话,种观点似乎还能站住脚,但在人们对汽车高速行驶可靠性和耐久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我们必须真对待车架的防腐问题。

车架主要用于载货车、客车和客货两用车等商用车,多由热轧钢板冲压结构件铆接、焊接或螺栓连接而成。我国目前根据生产规模、设备条件不同,其涂装工艺差别较大,归纳为大批量生产和小批量生产两大类。大批量生产工艺是钢板剪切落料-化皮/防锈-压-焊接/铆焊-脂-化-泳或浸漆-干,个别根据需要增加一道面漆。我国大部分载货车生产厂都采用这种工艺。

电动车设计计算书

一、车型设计的主要参数指标 表1 主要参数 二、车型设计的计算方程式 电动汽车动力传动系统的设计应该满足车辆对动力性能的要求和续驶里程的要求。我们得到动力性能的要求,即最高车速80km/h ,加速性能0~50km/h 小于10s ,爬坡度不小于20%(20 km/h ),续航里程150kw (50km/h )。为此,需要掌握沿汽车行驶方向作用于汽车的各种外力,即驱动力与行驶阻力。根据这些力的平衡关系建立汽车行驶方程式,就可以估算汽车的最高车速、加速度、最大爬坡度和续航里程。 汽车的行驶方程式为: t F F =∑ 式中:F t ——驱动力; ΣF——行驶阻力之和。 车辆行驶的驱动力是路面作用在车辆驱动轮上的,电动汽车的电动机输出轴输出转矩,经过车辆传动系传递到驱动轮的驱动力矩为T t ,同时,地面对驱动轮产生反作用力F t ,这个反作用力就是驱动汽车行驶的外力,即驱动力。

其数值为: t t T F r = 式中:T t —作用与驱动轮上的转矩; r —车轮半径。 电动汽车中T t 是由电动机输出的转矩经传动系统传递到车轮上的。令传动系统总传动比为i ,传动系统的机械效率为ηt 。驱动电动机的输出转矩为T tq ,则有: t tq t T T i η=?? 汽车在水平道路上等速行驶时,必须克服来自地面的滚动阻力和来自空气的空气阻力。当汽车在坡道上上坡行驶时,还必须克服坡度阻力。汽车加速行驶时还需要克服加速阻力。因此汽车行驶过程中的总阻力为: f w i j F F F F F =+++∑ 式中:F f —滚动阻力 F w —空气阻力 F i —坡度阻力 F j —加速阻力 其中:(1)滚动阻力:F f 可以等效的表示为: f F W f =? 式中:W —作用于车辆上的法向载荷; f—滚动阻力系数,与路面种类,行驶车速以及轮胎的结构、材料、气压等有关。研究中滚动阻力系数,按经验公式取值。 (2) 空气阻力: 21 2 w D r F C A u ρ=????

纯电动汽车设计方案

目录 一、汽车产品定位 (3) 二、汽车底盘布置形式 (4) 三、驱动电机的选择 (5) 四、蓄电池的选择 (8) 五、技术参数 (10) 六、成本分析 (11) 七、后记 (12)

一、汽车产品定位 二、汽车底盘布置形式 采用电动机前置前驱形式,变速驱动桥将变速器、主减速器和差速器安装在同一个外壳(常称为变速器壳)之内。这样可以有效地简化结构,减小体积,提高传动效率。而且取消了传动轴,可使汽车自重减轻。 电池组安装在前后两排座椅下。 三、驱动电机的选择 电动汽车电机是将电源电能转换为机械能,通过传动装置或直接驱动车轮的汽车驱动装置,该电机与其他电机相比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且高效区范围广、调速性能好等特点。 电动汽车用电动机在需要满足汽车行走的功能同时,还应满足行车时的舒适性、耐环境性、一次充电的续行里程等性能,该电机要求比普通工业用电动机更为严格的技术规范,还希望有如下功能: 体积小,重量轻。 减小有限的车载空间,特别是总质量的减小,在整个运行范围内高效率。 一次充电续行里程长,特别是行走方式频繁改变时,低负载运行时,也有较高的效率。 低速大转矩特性及宽范围内的恒功率特性。 综合上述原因考虑我们初步选定永磁无刷直流电机作为驱动电机。

无刷直流电机优点是: ①电机外特性好,非常符合电动车辆的负载特性,尤其是电机具有可贵的低速 大转矩特性,能够提供大的起动转矩,满足车辆的加速要求。 ②速度范围宽,电机可以在低中高大速度范围内运行,而有刷电机由于受机械 换向的影响,电机只能在中低速下运行。 ③电机效率高,尤其是在轻载车况下,电机仍能保持较高的效率,这对珍贵的 电池能量是很重要的。 ④过载能力强,这种电机比Y系列电动机可提高过载能力2倍以上,满足车辆 的突起堵转需要。 ⑤再生制动效果好,因电机转子具有很高的永久磁场,在汽车下坡或制动时电 机可完全进入发电机状态,给电池充电,同时起到电制动作用,减轻机械刹 车负担。 ⑥电机体积小、重量轻、比功率大、可有效地减轻重量、节省空间。 ⑦电机无机械换向器,采用全封闭式结构,防止尘土进入电机内部,可靠性高。 ⑧电机控制系统比异步电机简单。缺点是电机本身比交流电机复杂,控制器比 有刷直流电机复杂。 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技术数据: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设计资料2006-10-08 22:23:15 阅读2896 评论7 字号:大中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Code for fire protection design of garage, Motor repair shop and parking area GB50067-97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8年5月1日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的通知建标[1997]280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合[1991]290号文的要求,由公安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 修订的《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为强制性 国家标准,自一九九八年五月一日起施行。原《汽车库设计防火规范》(GBJ67-84)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公安部负责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上海市消防局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一九九七年十月五日 1 总则 34.1.0.1 为了防止和减少火灾对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的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制定本规范。 34.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以下统称车库防火设计,不适用于消防站的车库防火设计。 34.1.0.3 车库的防火设计,必须从全局出发,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34.1.0.4 车库的防火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设计标准和规范的要求。2 术语 34.2.0.1. 汽车库garage 停放由内燃机驱动且无轨道的客车、货车、工程车等汽车的建筑物。 34.2.0.2修车库motor repair shop 保养、修理由内燃机驱动且无轨道的客车、货车、工程车等汽车的建(构)筑物。 34.2.0.3 停车场parking area 停放由内燃机驱动且无轨道的客车、货车、工程车等汽车的露天场地和构筑物。 34.2.0.4 地下汽车库under ground garage 室内地坪面低于室外地坪面高度超过该层车库净高一半的汽车库。 34.2.0.5 高层汽车库high rise garage 建筑高度超过24m的汽车库或设在高层建筑内地面以上楼层的汽车

电动汽车的车架焊接工装技术方案设计介绍

焊接工装夹具在汽车制造业的发展 摘要 东莞市三威柔性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专注于工装夹具、焊接工装、柔性组合工装、专用工装夹具、自动专机、智能焊接工装工艺装备及提高生产效率解决方案的研发和运营。装配夹具和焊接夹具在汽车车身装配和焊接生产线与生产制造优质的汽车设备息息相关,焊装夹具是焊接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装配和焊接夹具除了是完成这个过程中零部件装配的途径和定位,同时在生产线上也作为一个测试和校准程序,完成检测焊接配件和焊接质量的任务。因此焊装夹具的设计和制造,直接影响焊接过程中汽车的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汽车焊装夹具是保证其制造质量,缩短制造周期的重要手段。因此,正确理解焊装夹具的设计要点,改善和提高焊装夹具的设计手段和设计水平,并提高夹具的调整和验证水平等三方面都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汽车制造公司在竞争中得以生存需解决的问题。汽车的风格不同,焊接夹具的形状,因而有着很大的不同,但在设计、制造和调整都是一样的可以借鉴的。 一.焊接工装夹具

焊接工装夹具就是将焊件准确定位和可靠加紧,便于焊件进行装配和焊接、保证焊件结构精度方面要求的工艺装备。在现代焊件生产中积极推广和使用与产品结构相适应的工装夹具,对提高产品质量,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加速焊接生产实现机械化、自动化进程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焊接生产过程中,焊接所需的工时较少,而约占加工工时的2/3以上的时间是用于备料、装配及其他辅助的工作,极大地影响着焊接的生产速度。为此,必须大力推广使用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装配焊接工艺装备。 焊接工装夹具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方面: (1)准确、可靠的定位和夹紧,可以减轻甚至取消下料和划线工作。减小制品的尺寸偏差,提高了零件的精度和可换性。 (2)有效地防止和减轻了焊件变形。 (3)是工件处于最佳的施焊部位,焊缝的成形性良好,工艺缺陷明显降低,焊接速度得以提高。 (4)以机械装置代替了手工装配零件部位时的定位、夹紧及工件翻转等繁重的工作,改善了工人的劳动条件。 (5)可以扩大先进的工艺方法的适用范围,促进焊接结构的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的综合发展。 二.汽车焊接工装夹具 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货车时代到轿车时代,从“公车”到“私车”的发展过程,其创建、成长的每一步都成为中国制造业发展与开拓的见证。而作为汽车生产四大工艺之一的车身焊装生产线,也经历了一个从低端到高端,从手动到自动的发展过程。为了赶上国际水平,在提高产量的同时,要求努力提高汽车制造质量,因此对焊装夹具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满足更快的新品开发速度。在研发新车型的过程中,需要一种柔性化、模块化的三维组合工装替代传统的专用工装,可以大量缩短设计、制造时间,并可以反复使用,节约研制成本。同时,在专用车辆,工程车辆和大客车的生产中,由于批量小、客户要求不同,使用柔性化工装制造也是非常实用和经济的方法。

整车布置设计规范(修改稿)

整车总布置设计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整车总布置设计的原则、规定及应满足的有关法规等。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新产品开发时的整车总布置设计。 2.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QC/T490-2000:主图板 QC/T576-1999:轿车尺寸标注编码 GB/T17867-1999:轿车手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位置 GB14167-1993:安全带固定点 GB11556-1994 :A、区 GB11565-1989:B区 GB11562-1994:前方视野 GB/T13053-1991:脚踏板 SAEJ 1100:头部空间、上下左方便性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整车总布置 明示所有总成的硬点、关键的参数的布置图 3.2设计硬点 轮距、轴距、总长、总宽、造型风格、油泥模型表面或造型面、人体模型尺寸、人机工程校核的控制要求、底盘等与车身相关零部件对车身的控制点线面及控制结构,都称为设计硬点。 4.整车总布置图上应确定的参数 4.1整车的外廓尺寸; 4.2轴距和前、后轮距; 4.3前悬和后悬长度;

4.4发动机、前轮的布置关系; 4.5轮胎型号、静力半径和滚动半径、负载能力; 4.6车箱内长及外廓尺寸; 4.7前轮接地点至前簧座的距离; 4.8前簧中心距; 4.9后簧中心距; 4.10车架前部和后部外宽; 4.11车架纵梁外形尺寸及横梁位置; 4.12前簧作用长度; 4.13后簧作用长度; 5.参数确定原则及设计的一般程序 5.1参数确定原则 以设计任务书和标杆样车为基准,按设计任务书上规定的或标杆样车上测定的参数进行总布置,如确实不能满足的,需提出经上级领导批准后方能更改。 5.2设计的一般程序 1)总布置设计人员在接到新车型的开发任务后,首先要进行整车构思,并参与市场调研和样车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总的设计原则和明确设计目标; 2)各专业所建立标杆样车的3D数模,并提供给整车布置人员; 3)总布置设计人员将各专业所提供的数模装配好; 4)对各总成的匹配和布置关系等进行分析,明确它们的优点和不足; 5)各专业所建立拟采用的总成的数模,不提供总布置人员; 6)总布置人员对新的数模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7)对方案进行评审; 8)评审后对各总成进行修改或开发; 6.主要尺寸参数的确定

地下停车场设计规范

地下车库设计规范 地下车库得汽车坡道,就是地下车库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连接地下车库室外与室内,地上与地下得竖向交通枢纽.合理布置地下汽车库坡道,做好汽车坡道设计,在整个地下车库设计中非常重要。 1、总平面设计 地下车库在总平面中得位置,应以方便进出,与人行道严格分离,远离场地主干道为原则,汽车坡道得位置应尽可能靠近出入口,以减小汽车噪声影响及夜晚汽车光线干扰。地下车库汽车坡道得数量不少于两个,当停车数量少于100辆时可设计一个。当停车数量大于500辆时不应少于三个,如条件允许,小于100辆大于50辆最好也设进口出口两个汽车坡道。 2、平面设计 汽车坡道按平面形式可分为直线坡道、曲线坡道、直线曲线混合坡道、螺旋坡道(二层以上)等,见下图: 出入口汽车坡道最小净宽度,《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下简称《汽设规》)规定,小型车(如无特殊说明下均以小型车为例),单车行驶3、5m,双车行驶6、0m。《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下简称《汽防规》)规定,汽车坡道得疏散宽度单行4、0m,双行7、0m。因此,汽车坡道最小宽度,取上限,单车道不小于4、0m,双车道约为9、0m为宜.曲线坡道还应满足小型车转弯半径不小于6、0m得要求。通过计算得知,曲线坡道内径最小约为4、0m,舒适内径约为5、5~6m.

平面设计中因曲线坡道对驾车司机视线有影响,所以应尽量多采用直线坡道,少采用曲线坡道.混合坡道中,直线与曲线相接部分一定要就是相切得关系,不应有折线。 3、剖面设计 小型车汽车坡道得最大坡度《汽设规》规定,直线坡道15%(1:6、67),曲线坡道12%(1:8、33)。当汽车坡道得纵向坡度大于10%时,坡道上、下端均应设相当于正常坡道1/2得缓坡。缓坡直线坡段水平长度不应小于3、6m,曲线坡段水平长度不应小于2、4m,且曲线半径不应小于20m。大于10%得坡道设缓坡,就是为了防止汽车得车头、车尾与车底擦地。缓坡坡度一定要保证就是与它相连接得正常坡度得1/2(6%~7、5%),而不就是其它值。实践中直线缓坡不如曲线缓坡实用,一就是因为曲线缓坡(2、4m)比直线缓坡(3、6m)可以更短,二就是曲线缓坡更平滑,更舒适。通过计算得知,当直线坡道高差大于0、72m时,曲线坡道高差大于1、08m时,设计缓坡距离会更短,更经济。当条件允许时,汽车坡道得舒适坡度应设计在8%~10%之间。曲线坡道还应在横向设计2%~6%得超高坡度,利用汽车重力平衡向心力,增加舒适性。超高设计要明确外环高,内环低,就是由外环坡向内环。 汽车坡道最小净高《汽设规》规定不小于2、2m。因地下汽车库经常与地下锅炉房、水泵房、变电站等设备用房毗邻,汽车坡道同时会兼做设备用房设备安装进出口,所以此时设计净高应大于2、5m为宜。汽车坡道应有良好得排水措施,通过实践,汽车坡道如设三道截水沟

纯电动车车身架构及其带宽设计

新能源汽车 收稿日期:2018-12-06纯电动车车身架构及其带宽设计陈东平王镝(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上海201208) 【摘要】电动车用电机和电池取代了燃油车的动力总成、传动、排气及燃油系统,通过前后配置的轻巧电机简化了电动车的布置和架构类型。但现有的电池及其技术也全面影响着整车的布置、性能及柔性的变化,作为承载和性能实现的主体,车身架构需要适应这一新的变化。通过对比分析与燃油车主要系统的差异,在兼顾传统设计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电动车的车身接口与布置解决方法以及车身架构的实现路径,并结合电池的柔性变化的特点,提出了与之相适应的尺寸及性能带宽的变化方法,实现了基于电动车特点的车身柔性架构及其精益设计。 【Abstract】BEV replace the powertrain,transmission,exhaust and fuel systems of fuel vehicles by motor and battery,and simplify the arrangement and structure type by using front and rear motors.Limited to the existing technology,the overall layout,performance and flexibility of the vehicle needs to adapt to this new change.In this paper,the differences between BEV and ICE are analyzed.The BEV body interface layout solution and the realization path of the vehicle body structure are proposed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traditional design.Combined with the flexible change characteristics of batter-y,the size and performance bandwidth change are proposed,the flexible structure of the body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EV and lean design are realized. 【关键词】车身架构带宽柔性化车电动车 doi:10.3969/j.issn.1007-4554.2019.02.02 0引言 随着世界各地对碳排放要求的日益严苛,各国政府和各大车企均制定了应对战略并投入巨资进行电动车的研发,各种以纯电驱动的新能源车在国内出现了爆发式增长。但电动车相对燃油车在整车布置、性能及柔性变化的策略上有很大差异,本文将从电动车的特点和内在驱动出发,剖析与燃油车的相似性及特殊性,构建电动车车身架构及其柔性化的实现方法。1电动车车身架构及驱动特点分析 1.1车身架构及其在平台型谱开发中的作用车身架构通常指车身结构的下车体部分,由于它跟整车的动力驱动系统、悬架及转向等底盘系统、座椅及人机布置、整车尺寸及整车性能等核心架构要素密切相关,是上述系统及要求的承载主体,因而将下车体结构称为车身架构。它受造型的影响比较小,但却能更多地体现平台车型型谱的变化能力。一个好的车身架构能够适应车企灵活快速地开发多个车型及变化的要求,而又不 · 11 · 上海汽车2019.02

汽车总布置设计规范

汽车总布置设计规范 一、整车主要参数的确定: 1、前悬、后悬、轴距的确定: 根据设计任务书提供的车身型号、货厢内部尺寸确定前悬、后悬、轴距的尺寸。 1.1前悬长:主要依据车身前悬及车身布置位置,前翻车身还要考虑车身前翻时与保险杠的间隙。 1.2后悬长:也是确定轴距长度,后悬除要符合法规要求之外,要充分考虑对离去角、质心位置的合理性,车身与货厢的合理间隙,应该保证高位进气在车身翻转时有至少30mm间隙。 2、整车高度的确定: 2.1车身高度的确定: 车身高度的确定主要受发动机高低位置的影响,发动机高低位置确定之后,应该保证车身地板与发动机最小间隙在30mm以上。 2.2整车高度确定:(既货厢帽檐或护栏高度的确定) 2.2.1货厢带前帽檐: 应保证车身前翻时,车身及附件与货厢帽檐最小间隙大于60mm。 2.2.2货厢为护栏结构: 安全架与车身顶盖高度差:(GB7258规定:载质量为1吨及1吨以上的货车、农用车为70-100mm)

3、整车宽度的确定: 一般来言,车辆的最宽决定于货厢的宽度。 4、轮距确定: 4.1前轮距: 前轮距的确定实际上就是前桥的选取,前桥的选取主要决定于设计载质量,前轮距主要受车身轮罩的宽度、车轮的偏距影响,并且受到法规(整车外宽不超过 2.5m)的限制,同时要考虑前轮的最大转角。 4.2后轮距: 后轮距的确定实际上就是后桥的选取,后桥的选取主要决定于设计载质量,同时再根据货厢的宽度来选取合适的轮距。 二、驾驶室内人机工程总布置: 1、R点至顶棚的距离:≥910 2、R点至地板的距离:370±130 3、R点至仪表板的水平距离:≥500 4、R点至离合器和制动踏板中心在座椅纵向中心面上的距离:750~850(气制动或带有助力器的离合器和制动器,此尺寸的增加不大于100) 5、背角:5~28° 6、足角:87~95° 7、转向盘外缘至侧面障碍物的距离:≥100(轻型货车≥80) 8、转向盘中心对座椅中心面的偏移量:≤40

电动汽车充电站设计规范

电动汽车充电站设计规范 精品汇编资料 目次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2符号 3充电站规模及站址选择 ................................................. 3.1充电站规模......................................................... 3.2站址选择........................................................... 4总平面布置........................................................... 4.1一般规定........................................................... 4.2充电设施及建筑布置 ................................................. 4.3道路 5充电系统............................................................. 5.1非车载充电机 ....................................................... 5.2交流充电桩......................................................... 6供配电系统........................................................... 7电能质量............................................................. 8计量系统............................................................. 9监控及通信系统 ....................................................... 9.1系统构成........................................................... 9.2充电监控系统 ....................................................... 9.3供电监控系统 ....................................................... 9.4安防监控系统 ....................................................... 9.5通信系统........................................................... 10土建................................................................ 10.1建筑物............................................................

电动汽车前后副车架及底盘车架设计开发项目合同技术协议知识交流

附件1 技术开发协议 项目名称:电动汽车前后副车架及整体底盘设计开发委托人:_ 研究开发人:_ 签订地点:北京 签订日期:2016-3-11 ________

目录 一、产品定义 (1) 二、产品开发的要求 (1) 1. 产品的基本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产品性能目标及主要参数 (1) 3. ............................................................................................................................................... 产品 的配置要求 (2) 4. 产品开发原则及标准要求 (3) 5. 产品开发周期及节点 (3) 6. 生产技术支持要求 (4) 三、产品开发内容描述及分工 (4) 四、产品开发成果及验收方式 (5) 五、项目组织及相关事宜 (6) 六、其他 (6) 附件2、《电动汽车前后副车架及底盘车架设计开发项目计划进度表》 附件3、《电动汽车前后副车架及盘设车架计开发项目- 商业秘密保密协 议》

产品定义 1. 目标定义本项目以某商务车副车架为研究对象,借助先进的CAE 方法,建立汽车前、后悬架的动力学仿真模型和动力总成仿真模型。同时应用有限元方法,研究副车架的静、动态特性。同时对副车架进行疲劳寿命分析,并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优化分析的正确性和合理性。为副车架结构的进一步设计和分析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并为企业后续的产品研发提供借鉴和参考。同时完成对底盘车架的优化设计,各项参数需满足设计任务书的要求。 二、产品开发的要求 1、前后副车架应达到的指标 1.1 优化后的副车架应有足够的强度。确保副车架在各种工况下有足够的强度,在复杂受力情况下不易产生破坏,特别是严重的疲劳损伤,影响正常的使用寿命; 1.2 优化后的副车架应有足够的弯曲刚度。确保该型车在复杂受力的条件下,连接在其上的各总成,像转向机总成、下摆臂等因在特殊工况受力变形而丧失正常的工作能力,影响整车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1.3 优化后的副车架应较原结构减轻30%以上重量。副车架作为一个重要的二级减振和隔 振部件,在保证各种性能的前提下,尽量减轻重量,降低成本,提高动力性和巡航里程。 1.4 副车架总成中有害物质应符合2000/53/EC 和2010/115/EU 的要求; 1.5 按甲方规定进行耐久性行驶试验后,副车架不允许出现断裂、严重锈蚀、弯曲或扭曲变形超限; 1.6 十万公里各种典型路面的试车后,副车架样件硬点和硬点坐标不允许有不合理变形和破坏;副车架进行6X105 次疲劳试验后,金属件无开裂、塑性变形等失效,橡胶件无功能性失效; 2、底盘车架应达到的技术指标 2.1 整体车架(底盘)轻量化设计方案的一阶弯曲不低于35Hz 和一阶扭转频率不低于36Hz; 2.2 整体车架(底盘)轻量化设计方案弯曲刚度不低于2900N/mm 和扭转刚度不低于3300N/mm; 2.3整体车架(底盘)轻量化设计方案的前后悬架在车架上的安装点(共计12 个点)刚度: X、Y > 8000N/mm, Z > 10000N/mm; 2.4 整体车架(底盘)轻量化设计方案刚度和强度性能不低于甲方现有同款车架在静态工况(垂直冲击、转弯、倒车制动、最大制动、最大加速、侧向冲击、

中重型载货汽车总布置设计规范

中重型载货汽车总布置设计规范 汽车的总体设计与汽车的使用性能、艺术造型与制造成本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汽车销售的成败,直接影响到汽车的结构、性能及其使用、维修、寿命和使用经济性,所以总体设计在汽车的设计中显得十分重要。 1、汽车总体设计的任务: (1)从技术先进性、生产合理性和目标产品的用途、销售对象、控制成本及生产纲领等出发,正确选择整车性能指标、质量及尺寸参数,提出整车设计方案,为部件设计、选型提供依据。 (2)对各部件进行合理布置和运动校核,使汽车能满足主要性能的要求,使相对运动的部件不会产生相互干涉。 (3)对汽车性能进行精确计算和控制,保证汽车主要性能指标的实现。 (4)协调各总成与整车的关系以及各总成之间的关系。 (5)拟订整车技术文件。如:整车装调技术条件、产品标准 (6)进行各种有关整车的技术综合工作。如:总布置评审材料的准备;设计计算书(设计计算说明书);项目描述书;试验任务书;零部件技术认证计划。 2、对整车设计师的要求: 作为一名整车设计师,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对汽车的有关标准、法规的了解和掌握; (2)对汽车设计、试验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3)对汽车使用、保养和修理知识的基本了解; (4)对汽车生产工艺的基本了解; (5)对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技术状态及技术水平主要零部件资源的了解; (6)有强烈的经济观念和市场意识,对市场的需求有必要的了解; (7)要有科学的工作态度和严格细致的工作作风; (8)要有协调各种关系的能力和耐心。 3、汽车设计的一般主要原则: 汽车的设计原则是解决设计中出现的各种矛盾的指导思想和统一的准则。其中包括产品设计方针、主要技术—经济要求(对技术先进性、工艺性、继承性、生产成本和零部件互用化的要求),需要考虑哪些变型车;同时要规定在各自使用性能发生矛盾时应优先保证的性能等,对于不同类型的汽车,其设计原则是不相同的,但有一些普遍适用的主要原则,表现在: (1)用户第一原则: 汽车是工业品,也可看作艺术品。对一台车的评价指标是多方在面的,且极具社会性和时代性,作为用户,一般会从以下方面作出选择: a)造型是否有时代感,能否体现使用者的社会地位或阶层; b)驾乘是否舒适,操纵是否方便; c)工作是否可靠,维修是否便利,备件供应是否充足; d)各项技术性能等(如整车动力性、经济性、制动性能、机动性、货厢结构与尺寸、舒适性、排放可靠性等)是否满足使用需求。 e)售价(或性能价格比)是否合理; f)使用、维修成本是否低廉。 (2)贯彻“三化”原则: 贯彻“产品系列化、零部件通用化和零部件设计标准化”,可以大大减小零部件品种、降低成本、方便维修、减少投入,所以在设计一个新车型时,要考虑它的系列化变形的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1.1 额定电压及电压应用范围 对于高速电动车辆动力电池系统的额定电压等级,参照《GB/T31466-2015 电动车辆高压系统电压等级》可选择144V、288V、320V、346V、400V、576V等。对于微型低速电动车动力电池系统的电压等级,100V以下主要以48V、60V、72V和96V为主。 动力电池系统的额定电压及电压范围必须与整车所选用的 电机和电机控制器工作电压相匹配,因此为保证整车动力系统的可靠运行,需要根据电动整车电机的电压等级及工作电压范围要求,选择合适的单体电池规格(化学体系、额定电压、容量规格等)并确定单体电池的串联数量、系统额定电压及工作电压范围。通常允许使用的电压范围上限为系统额定电压的115%~120%,下限为系统额定电压的75%~80%。

1.2 动力电池系统容量 整车概念设计阶段,从整车车重和设定的典型工况出发,续驶里程、整车性能(最高车速、爬坡度、加速时间等)要求,可以计算出汽车行驶所需搭载的总能量需求。动力电池系统容量主要基于总能量和额定电压来进行计算。 1.3 功率和工作电流 整车在急加速情况下,动力电池系统需要提供短时脉冲放电功率,对应的工作电流为峰值放电电流;在紧急刹车情况下,需要提供短时能量回收功率,对应的回馈电流为峰值充电电流。

整车在平路持续加速或长坡道时,动力电池系统需要提供稳定的持续放电功率,此时要求能够长时间稳定输出一定额度的电流,即持续放电工作电流。 1.4 可用SOC范围 在动力电池系统产品设计上,由于SOC可用范围会直接影响总能量的设计,直接体现到单体电池的选型及数量要求,因此,也会对电池箱体的包络尺寸设计、内部布置及安装空间间隙以及对总体成本等方面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动力电池系统SOC应用范围的选择首先考虑整车对充放电功率和可用能量等方面的需求,同时结合单体电池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充放电能力(功率和能量)、存储性能(自放电率)、寿命、安全特性,以及电池管理系统的SOC估算精度等影响因素来确定。

汽车停车库设计规范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主编单位: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8年9月1日 1 总则 1.0.1 为了适应城市建设发展需要,使汽车库建筑设计符合使用、安全、卫生等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汽车库建筑设计。 1.0.3 汽车库建筑设计应使用方便、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并符合城市交通现代化管理和符合城市环境保护的要求。 1.0.4 汽车库建筑规模宜按汽车类型和容量分为四类并应符合表1.0.4的规定。 表1.0.4汽车库建筑分类 规模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 停车数(辆)>500 301~500 51~300 <50 注:此分类适用于中、小型车辆的坡道式汽车库及升 降机式汽车库,并不适用其他机械式汽车库。 1.0.5 汽车库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汽车库(Garage) 停放和储存汽车的建筑物。 2.0.2 汽车最小转弯半径(Minimum turn radius of car) 汽车回转时汽车的前轮外侧循圆曲线行走轨迹的半径。 2.0.3 地下汽车库(Underground garage) 停车间室内地坪面低于室外地坪面高度超过该层车库净高一半的汽车库。 2.0.4 坡道式汽车库(Ramp garage) 汽车库停车楼层之间,汽车沿坡道上、下行驶者为坡道式汽车库。坡道可以是直线型、曲线型或两者的组合。 2.0.5 敞开式汽车库(Open garage) 汽车库内停车楼层每层外墙敞开面积超过该层四周墙体总面积25%的汽车库。 2.0.6 缓坡段(Transition slope)

电动汽车前后副车架及底盘车架设计开发项目合同专业技术协议

电动汽车前后副车架及底盘车架设计开发项目合同技术协议

————————————————————————————————作者:————————————————————————————————日期:

附件1 技术开发协议 项目名称:电动汽车前后副车架及整体底盘设计开发委托人: 研究开发人: 签订地点:北京 签订日期:___2016-3-11________

目录 一、产品定义 (1) 二、产品开发的要求 (1) 1.产品的基本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2.产品性能目标及主要参数 (1) 3.产品的配置要求 (2) 4.产品开发原则及标准要求 (3) 5.产品开发周期及节点 (3) 6.生产技术支持要求 (4) 三、产品开发内容描述及分工 (4) 四、产品开发成果及验收方式 (5) 五、项目组织及相关事宜 (6) 六、其他 (6) 附件2、《电动汽车前后副车架及底盘车架设计开发项目计划进度表》 附件3、《电动汽车前后副车架及盘设车架计开发项目-商业秘密保密协议》

一、产品定义 1.目标定义 本项目以某商务车副车架为研究对象,借助先进的CAE 方法,建立汽车前、后悬架的动力学仿真模型和动力总成仿真模型。同时应用有限元方法,研究副车架的静、动态 特性。同时对副车架进行疲劳寿命分析,并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优化分析的正确性和合理性。为副车架结构的进一步设计和分析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并为企业后续的产品研发提供借鉴和参考。同时完成对底盘车架的优化设计,各项参数需满足设计任务书的要求。 二、产品开发的要求 1、前后副车架应达到的指标 1.1优化后的副车架应有足够的强度。确保副车架在各种工况下有足够的强度,在复杂受力情况下不易产生破坏,特别是严重的疲劳损伤,影响正常的使用寿命; 1.2优化后的副车架应有足够的弯曲刚度。确保该型车在复杂受力的条件下,连接在其上的各总成,像转向机总成、下摆臂等因在特殊工况受力变形而丧失正常的工作能力,影响整车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1.3 优化后的副车架应较原结构减轻30%以上重量。副车架作为一个重要的二级减振和隔振部件,在保证各种性能的前提下,尽量减轻重量,降低成本,提高动力性和巡航里程。 1.4 副车架总成中有害物质应符合2000/53/EC和2010/115/EU的要求; 1.5按甲方规定进行耐久性行驶试验后,副车架不允许出现断裂、严重锈蚀、弯曲或扭曲变形超限; 1.6 十万公里各种典型路面的试车后,副车架样件硬点和硬点坐标不允许有不合理变形和破坏;副车架进行 6X105次疲劳试验后,金属件无开裂、塑性变形等失效,橡胶件无功能性失效; 2、底盘车架应达到的技术指标 2.1整体车架(底盘)轻量化设计方案的一阶弯曲不低于35Hz和一阶扭转频率不低于36Hz; 2.2整体车架(底盘)轻量化设计方案弯曲刚度不低于2900N/mm和扭转刚度不低于3300N/mm; 2.3整体车架(底盘)轻量化设计方案的前后悬架在车架上的安装点(共计12个点)刚度:X、Y≥8000N/mm,Z≥10000N/mm; 2.4整体车架(底盘)轻量化设计方案刚度和强度性能不低于甲方现有同款车架在静态工况(垂直冲击、转弯、倒车制动、最大制动、最大加速、侧向冲击、前进拉手刹、倒车拉手刹、路缘冲击)作用下的刚度和强度性能指标; 2.5采用高强度铸铝合金,在刚度和强度性能不降低的条件下,要求比甲方现有的同款钢制整体车架(底盘)至少减重35%以上。

电动车车架模板

××××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电动车车架

前言 车架是电动车上的一个重要部件,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用户人身安全。目前尚无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统一本公司对车架的要求,结合本公司实际而制定本标准。 电动车车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动车用车架的整体结构形式、材料、规格、部件技术要求、部件焊接、表面涂装、车架检测及包装运输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电动自行车车架、电动摩托车各型车架的设计、制造。本标准中未涉及的部分按车型实际需要设计,同减震器、平叉、前叉连接部分的设计应满足该部品 的设计标准需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表)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6-2003 普通螺纹基本尺寸 GB/T 197-2003 普通螺纹公差 GB/T 700-2008 碳素结构钢 GB/T 6739-2006 色漆和清漆铅笔法测定漆膜硬度 GB/T 9286-1998 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 GB/T 13793-1992 直缝电焊钢管 3 车架的结构形式 3.1 总则 车架的结构形式应能满足其功能(装配性等)、性能(刚度、强度等)和商品性的需要,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安全性的要求,本标准只对关重部位结构形式做总括性要求,具体结构设计按车型需要进行。 3.2 前立管部位结构形式 3.2.1 电动摩托车的前立管部位的结构形式采用无缝钢管扩口形式,同主管连接处的下端以加强板连接见图1。 3.2.2 豪华款电动车的前立管部位的结构形式可采用高频焊管焊接结构、无缝钢管上下缩口结构和电动摩托车的前立管结构形式。采用高频焊管焊接结构时,同主管连接处的上端和下端都必须有加强板 1 连接,总长度不得超过280mm,见图2;长度超过280mm的需采用缩口形式或3.2.1电摩款的形式见图3。 3.2.3 简易款电动车的前立管部位的结构形式采用高频焊管焊接结构或无缝管上下缩口形式,并符合3.2.2的要求;同主管连接处的下端都必须有加强板连接见图4。

大中型客车空气悬架设计规范讲解

大中型客车空气悬架设计规范

大中型客车空气悬架设计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空气悬架设计过程中涉及到的符号、代号、术语及其定义,设计准则,布置要求,结构设计要求,材料选用要求,性能设计要求,设计计算方法,设计评审要求,装车质量特性,设计输出图样和文件的明细,制图要求等。 本规范适用于空气悬架系统产品设计过程控制,同时检验、制造可参考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T 13061 汽车悬架用空气弹簧橡胶气囊 GB/T 11612 客车空气悬架用高度控制阀 QC/T 491 汽车筒式减振器尺寸系列及技术条件 QCn 29035 汽车钢板弹簧技术条件 QC/T 517 汽车钢板弹簧用U形螺栓及螺母技术条件 GB/T 4783 汽车悬挂系统的固有频率和阻尼比测定方法 3 符号、代号、术语及其定义 GB 3730.1-2001 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 GB/T 3730.2 道路车辆质量词汇和代码 GB/T 3730.3 汽车和挂车的术语及其定义车辆尺寸 GB/T 13061 汽车悬架用空气弹簧橡胶气囊 QC/T 491-1999 汽车筒式减振器尺寸系列及技术条件 GB/T 12549- 1990 汽车操纵稳定性术语及其定义 GB 7258-2004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 13094-2007 客车结构安全要求 QC/T 480-1999 汽车操纵稳定性指标限值与评价方法 QC/T 474-1999 客车平顺性评价指标及限值 GB/T 12428-2005 客车装载质量计算方法 GB 1589-2004 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 GB/T 918.1-89 道路车辆分类与代码机动车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4 设计准则 4.1应满足的安全、环保和其它法规要求及国际惯例 4.1.1 安全技术条件应符合GB 7258-2004中有关要求。 4.1.2 操纵稳定性符合QC/T 480-1999中有关要求。

电动汽车用整车控制器总体设计方案

电动汽车用整车控制器总体设计方案

目次  1 文档用途 (1) 2 阅读对象 (1) 3 整车控制系统设计 (1) 3.1 整车动力系统架构 (1) 3.2 整车控制系统结构 (2) 3.3 整车控制系统控制策略 (3) 4 整车控制器设计 (4) 5 整车控制器的硬件设计方案 (5) 5.1 整车控制器的硬件需求分析 (5) 5.2 整车控制器的硬件设计要求 (6) 6 整车控制器的软件设计方案 (7) 6.1 软件设计需要遵循的原则 (7) 6.2 软件程序基本要求说明 (7) 6.3 程序中需要标定的参数 (7) 7 整车控制器性能要求 (8)

整车控制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1 文档用途  此文档经评审通过后将作为整车控制系统及整车控制器开发的指导性文件。 2 阅读对象  软件设计工程师 硬件设计工程师 产品测试工程师 其他相关技术人员 3 整车控制系统设计  3.1 整车动力系统架构  如图1所示,XX6120EV纯电动客车采用永磁同步电机后置后驱架构,电机○3通过二挡机械变速箱○4和后桥○5驱动车轮。车辆的能量存储系统为化学电池(磷酸铁锂电池组○8),电池组匹配电池管理系 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简称BMS)用以监测电池状态、故障报警和估算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简称SOC)等,电池组提供直流电能给电机控制器○2通过直-交变换和变频控制驱动电机运转。 整车控制器○1(Vehicle Control Unit,简称VCU)通过CAN(Control Area Network)和其它控制器联接,用以交换数据和发送指令。该车采用外置充电机传导式充电,通过车载充电插头利用直流导线联接充电 机○9,充电机接入电网。 ○1整车控制器○2电机控制器○3交流永磁同步电机○4变速箱○5驱动桥 ○6车轮○7电池管理系统○8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组○9外置充电机○10电网连接插座 图1 整车动力系统架构简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