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日语言对比分析

中日语言对比分析

中日语言对比分析
中日语言对比分析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中英文):

本课程是日语专业的一门专业拓展课,课程内容分为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两个板块。首先围绕现代汉语和现代日语两种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言语表达、语言行为等不同结构层面,以语际翻译中突出出来的难点为主要素材进行讲授和学习。在此基础上,学习运用结构主义、认知、语料库语言学等理论方法进行中日语言对比实践。

This course is a professional extension in Japanese major, including two parts which are basic theory and applied research. Firstly, we will discuss the problems on interlingual translation between modern Chinese and modern Japanese from pronunciation, vocabulary, verbal expression, and verbal behavior. Then, we learn to use theoretical methods of structural linguistics,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d corpus linguistics to compare Chinese and Japanese.

2.设计思路:

日语专业学生不仅需要有扎实的外语基础,同时也需要对母语的汉语有较为专业的了解和把握,通过对比的方法把两种语言联系起来,对母语汉语的反思,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基础阶段所学日语知识的理解,提高日语的运用能力,完善专业知识结构。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应修完专业基础全部课程

- 1 -

二、课程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进一步深刻系统地了解和把握中日两种语言的结构性差异,加深对语言的结构性差异背后的文化差异的理解,增强正确运用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以及文化传播的能力。通过理论学习和课题研究提高发现问题以及运用理论合理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批判性思维的培育。

三、学习要求

本课程是基础阶段完成后的专业拓展课程,学生应具备相应的阶段性的专业基础知识。需要阅读用中文和日语撰写的有关资料和学术论文,以小组为单位运用课上所介绍的理论和方法对课题进行研究并做课堂展示。

四、教学进度

- 1 -

五、参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石綿敏雄?高田誠『対照言語学』1990 桜楓社

玉村文郎『新しい日本語研究を学ぶ人のために』1998 世界思想社

大河内康憲『日本語と中国語の対照研究論文集』1997 くろしお出版

汉日对比语言学研究会《汉日语言对比研究论丛》北京大学出版社

『計量言語学入門』伊藤雅光, 大修館書店, 2002年刊

国立国語研究所のホームページ:https://www.ninjal.ac.jp/

その他の文献および講読論文は、授業時に随時指示配布。

六、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 C :A.闭卷考试 B.开卷考试 C.论文 D.考查 E.其他(二)成绩综合评分体系:

- 1 -

七、学术诚信

学习成果不能造假,如考试作弊、盗取他人学习成果、一份报告用于不同的课程等,均属造假行为。他人的想法、说法和意见如不注明出处按盗用论处。本课程如有发现上述不良行为,将按学校有关规定取消本课程的学习成绩。

八、大纲审核

教学院长:院学术委员会签章:

- 1 -

中日美企业文化比较

中、日、美三国企业文化的比较 企业文化既与该国的文化传统有着紧密的关系,更与一国经济发展的水平有密切关系。民族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摇篮,区别于其他地区的民族文化一旦形成,就将对该地区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从而影响到了这一地区的企业管理方式和方法。世界各国在长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各自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传统,因而造成了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一、日本文化的特征 日本属于典型的东方文化传统的国家,历史上长期盛行单一的种植经济,从而使其倾向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加之日本是民族单一的国家,因而这种重视集体力量、发挥集体智慧的思想就更浓厚。公元一世纪,中国儒家文化传入日本,日本人接受了儒教中的等级观念、忠孝思想、宗法观念等思想,逐渐形成了“稳定性强”的具有大和民族色彩的文化,它对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包括管理方式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本文化的特征,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民族昌盛愿望。 (二)永不满足的学习精神。 (三)忠诚精神。 (四)“家族”意识和强烈的团队精神。 (五)亲和一致的精神。 二、日本管理文化的特征 具体说来,日本文化对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重视经营理念和发挥团队精神两个方面: (一) 强调经营理念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所谓经营理念主要是指企业的经营目的、经营方针与企业的社会责任,并且将这些目的,方针,社会责任以及企业战略用简单的文字、口号与标志表现出来。 (二)强调团队精神的发挥。前面讲过,日本种族单一,受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较深,在此不再多说。 团队精神在具体的经营管理活动中,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1、提倡集体主义管理。在决策中,上下级之间除进行正式沟通外,还象“兄弟”一样进行各种非正式沟通,自上而下集中多数人的智慧,经过反复酝酿,直到取得了较为一致的意见后才拍板定案。 2、提倡着眼于人的管理方式,通过建立全能的生活设施,组织多种社团组织,开展体育比赛及送结婚纪念品和生日蛋糕等,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温暖。 3、日本企业的激励制度主要是着眼于团体,而不是个人。因为他们认为太突出个人,不利于集体的合作。在管理中,"和"最为宝贵,只有把集团激励与终身雇佣制结合,才能使整体效率最高。 三、美国文化的特征 (一) 个人主义。 (二) 冒险、开拓、富有创新精神。 (三) 自由、平等精神。 (四) 实用主义。 (五) 物质主义。 作为一个从原野里创造出来的国家,美国在开发的早期,机会虽多,可是蛮荒未辟,心须奖励个人独立创造的性格,由此形成了美利坚民族的特殊性格:对自己深信不疑,对自己的命运深信不疑,把依靠自己作为哲学信条,使个人主义最终变成了美国主义的同义语。从首批英国移民踏上北美大陆,到美国成立这一个半世纪里,北美险恶的自然条件,培育了美国人顽强拼博,艰苦奋斗性格。美国是一个崇尚自由的国家。新大陆的环境陶冶了美利坚民族的民族性:热爱自由、珍惜自由、崇尚自由。美国文化是物质性的,他们认为生活舒适是理所当然的人生追求,并且怀着优越感看待那些生活水准不如他们的人。 四、美国管理文化的特征 (一) 突出个人能力。 个人能力主义的文化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具体表现为三点: 一是尊重个人尊严和价值,承认个人的努力和成就。 二是强调个人决策和个人负责。 三是与上述两点相联系,由于信奉个人能力主义,个人职责明确,任务完成情况很好计量,所以企业的奖励也是针对个人的。

中日企业文化的差异性

同行企业的企业文化的比较 ——以海尔和索尼为案例分析 指导老师:王黔 制作人:郭林锋王永林刘玮杨孟 辛久林冯继圣范志华 目录 摘要 0 (一)研究背景 (1) (二)选题意义 (1) (三)研究不足 (2) 一、企业文化宏观环境分析 (2) (一)政治环境分析 (2) (二)经济环境分析 (3) (三)社会文化 (4) (四)国际环境的影响 (5) 二、企业文化微观环境分析 (5) (一)硬件分析 (5) (二)软件分析 (7) 三、企业文化与环境的适应性 (9) (一)核心价值观变更 (9) (二)企业精神变化 (10) (三)社会责任要求 (10) (四)竞争历程变化 (10) 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附录 (11) 中日企业文化的差异性 ——以海尔和索尼为案例分析 摘要 20世纪80年代,日本企业凭借着优秀的企业文化实现百花齐放的局面。40

年后的中国企业也将会成为国际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何将日本优秀的企业文化和中国传统的文化融化,实现企业更好更快发展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宏观研究中国与日本企业文化的差异性,主要是对我国最优秀的企业之一海尔和日本著名的索尼的企业文化作比较,分析两者的共同点和差异性。本文所有的研究成果对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做某些参考。 关键词:中日企业文化;差异性;海尔;索尼 我想从三个方面入手,一、先介绍从海尔企业文化的发展情况介绍以及其竞争力二、分析企业文化的给核心竞争力带来的好处与坏处三、、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不足以建议四、结论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企业文化起源于美国,开花结果于日本。20世纪80年代,日本企业凭借着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很多企业实现了抢占全球的市场。这种奇迹令美国也刮目相看。日本优秀的企业企业管理思想不仅仅是西方的管理思想,也融入了儒家的思想的精华和民族文化的特征。可以说,日本企业文化结合了东西方优秀的文化的结晶。不管在理论上还是实践都是硕果累累。这是值得我国的企业研究学习的。 在日本很多优秀的企业中,索尼公司也是作为当时建立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之一。有人说:因为企业文化拯救了海尔,给与海尔不断发展的动力。作为中国少有成功的国际企业的企业文化典范。通过对比两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分析得出它们企业文化的相同点和差异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很多国际知名企业进入中国,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成为跨国企业。我国很多企业在管理方面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但是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也存在很多不足。因此,通过分析海尔和索尼两个企业的优秀的企业文化,为我国某些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更加具有实现指导意义的意见。 (二)选题意义 1.从企业发展来看:企业文化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企业的长远发展离不开企业优秀的文化支撑。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逐渐完善,我国很多企业经营管理更具科学性。企业文化作为管理中最核心部分会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国际知名企业成长过程离不开企业文化沉淀。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会引导企业发展的方向。因此,具有良好的企业文化的企业才能获得升华,不仅仅带给社会是产品本身的价值,更多的是具有象征意义的附加价值。作为亚洲优秀的企业:海尔和索尼,一个是老牌的文化巨人;一个是后起之秀。通过分析两个企业的特点,一定能够带来更加具有影响力的意见。

中日文字比较以及文化传承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硕士研究生课程论文题目:中日文字比较以及文化传承 课程名称文字学 任课教师申义红 年级2014级 专业中文系 班次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学号2014017 姓名赵果佳

中日文字比较以及文化传承 摘要:每一个汉字背后都藏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深厚文化。而日语中的汉字更是与汉字有着极深的渊源。中日汉字都经过了一次简化过程,本论文旨在对简化后的中日汉字做出比较,并且从中日两国不同的汉字学习、传承、保护入手,思索一条关于文字的传承之路。 关键词:中日文字;比较;传承;简化字

一、前言 以《说文解字》来说,作者许慎在当时号称“五经无双”,他创造《说文解字》是有有着极大的企图。其自序云:“其建首也,立一为端,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同条牵属,共理相贯,杂而不越,据形条联,引而申之,以究万原,毕终于亥,知化穷冥…”许慎即是用这套宇宙观解释在释名,在《说文解字》中每个字都进入了他的世界体系中,各居其位所;同时也用这九三五三个字来说明这个世界【1】。 从《说文解字》的这份序言中,让人直接感受到古代中国对于文字的崇拜情怀。汉字是中国的自源文字。汉文化的传播,让汉字崇拜的传统也传向了周边国家。这种崇拜情怀自然也影响到了与中国一水相隔的日本。日本从汉字中大量取字,创造了自己的语言和文化。 二、中日字形概况 2.1 相同的中日词形体 芝田稔以《现代汉语频率词典》《生活口语中4000个高频词词表》中的双音节词(共2505个)为研究对象 , 进行了中日两种“汉语词汇” 的比较。得出同形同义词共有 809 个占双音词的 32 .29 % ;异形同义词有 16 个 ,占0 .63 %;同形异义词有 114 个,占5 .74 % ;异形异义词有 1536个 , 占 61 . 31 % 。胡裕树等指出, “ 据日本学者的统计,在3805 个常用词中,日语和汉语同形的竟达1013个,这些词形体相同,词义也大致相当,这对日本人学习汉语无疑是很方便的。”李泉认为,汉语和日语意思相同的词汇量(38%)远远超过意思不同的词汇量(4 %),相同的几乎是不同的 10倍 , 并且15%意思基本相同的词汇日本学生也能基本正确理解 , 完全相同的和基本相同的就有53%。【2】因此 , 日本人学习汉语是比较容易的。 2.1中日字形差异原因 由于中日语言谱系、构造上的不同及两国社会、历史和文化发展的不同,汉字在日本近两千年的时间里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被打上了深深的日本化的烙印【3】。

中日汉字的语言差异研究

中日汉字的语言差异研究-大学语文论文 中日汉字的语言差异研究 范晓辉 (第三军医大学外语教研室,重庆400038)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中日汉字进化的历史、中日汉字的四个主要方面的差异,对汉语和日语中同为一种汉字的“常见字”以及“常见汉字”从字的形态、音符、意义等等多个层面展开分析和对比,这当中还可以发现日语汉字和汉语汉字的特点和差距。以及在前面所描述的基准上,制定出行之可效的学习方法和理论,对以汉字为主语的进行学习日语的汉字学习方法来提出见解,以期能对促进学习汉字的方法带来帮助。 [关键词]汉字;中日;语言差异 [中图分类号]H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4)08-0010-03 [作者简介]范晓辉,第三军医大学外语教研室。 几千年以前,中国的汉字进入日本并和假名一起影响了日语的文字结构。尽管中日使用的汉字是使用一样的汉字体系,然而,中日之间的汉语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文字系统,日语中的汉字和汉语中的汉字具有不相同的特点。日语汉字和汉语汉字既有着一段重要的历史缘故,并且还属于相应的语言体系。本文运用分析和对比的方法对中日两国语言中汉字进行研究。 一、研究综述 黄国雄、许乔萘《日本常用汉字表的日汉读音法对比》。在日本有多种读法,他们的文章就是按照日本常用汉字表分析日语的音读和训读,并且由哪个分析寻

求事半功倍的办法去掌握汉字的读音。 游衣明《中日两国汉字形体的比较研究》。中日两国通用汉字的形体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文章在1981年日本国发表的《常用汉字表》和1956年中国发表的《汉字简化方案》,深入地对中日两国现存的汉字在历史演变、形体差异方面作了系统地描述。 郭桂琦、朱福米《汉语与日语中“不同读音使用——汉字产生意义上的差异”之浅析》一文指出:同一汉字若有多种读音,不同的读音就造成这同—汉字的意义上的多歧性。他们文章用繁多的实例,通过日、汉对比的方法、详细分析论述了两种语言中“同—汉字不同读音造成意义上的差异”的各种类型,阐述了正确掌握汉字读音的重要性。 程路颖《中日汉字读音比较》。他文章从中国人学日语的角度来比较日语汉字读音,以汉音为主,有两种读法的,区别汉音吴音,只有—种读法的,不作区别。这些文章多是日语研究者写的文章,没有综合的汉字比较。读音方法有的文章日中汉字的声母与韵母比较很清楚,但没有写出现状与历史两个方面的比较。 二、中日语汉字的历史变迁 汉字是全世界诞生最早的一种语言的文字表达形式,是中国的汉民族所创造并一直延续至今的一种文字系统。它实际上早在中国的夏商时期已经基本成熟了,一直延续了数千年,不仅成为承载汉语的容器,并且也能够成为一种汉语文明中不可或缺的历史文明。汉字文明在向邻国地域传播的时候,也丰富了汉字的文化,汉字过去一直都是日本、韩国、越南、朝鲜等诸多邻国的主要文字,自此诞生出了一个以中国为核心的汉字氛围。随着时代的发展,越南与朝鲜等邻国已取消了对中国汉字的应用,韩国的教育用途也只有千余字数。现如今客观地来看,使用

中日美企业文化比较

中、日、美文化之 价值观的联系及差异 文化既与该国的文化传统有着紧密的关系,更与一国经济发展的水平有密切关系。民族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摇篮,区别于其他地区的民族文化一旦形成,就将对该地区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从而影响到了这一地区的企业管理方式和方法。世界各国在长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各自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传统,因而造成了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一.日本文化的特征 日本属于典型的东方文化传统的国家,历史上长期盛行单一的种植经济,从而使其倾向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加之日本是民族单一的国家,因而这种重视集体力量、发挥集体智慧的思想就更浓厚。公元一世纪,中国儒家文化传入日本,日本人接受了儒教中的等级观念、忠孝思想、宗法观念等思想,逐渐形成了“稳定性强”的具有大和民族色彩的文化,它对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包括管理方式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民族昌盛愿望。 2.永不满足的学习精神。 3.忠诚精神。 4.“家族”意识和强烈的团队精神。 5.亲和一致的精神。 二.日本人价值观 1、勤劳意识“日本人非常勤劳”这一评价,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当今在国际上已经被公认。例如成日本人的经济活动为“经济动物”。不过对于日本人来说,工作未必意味追求利益是首要目的。有一种说法,日本人是在工作中发现自身价值的。据评论家山本七平说,所谓日本人的勤劳,用佛教的话来解释,是为了成佛的修业,经济利益被赋予了宗教动机。在当今企业活动中,勤劳精神继续充满活力,可以说还是这种精神产生出独特的所谓“日本式经营”。 2、集体主义赖肖尔在《论日本人》一书里,谈到日本人和欧美人最显著的不同点是日本人重视集体意识,对这一见解,连日本人本身大概也不会有什么异议吧。的确,日本人重视集体普遍如此,在过去,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于隋”和集体自杀的悲剧、“一亿人一条心”的口号,至今在企业经营、职员阶层里重视集体内部的和睦气氛,乃至学校里学生的制服等方面仍均有表现。“树大招风”这句谚语直接表示了日本人的处事方法。凡是和集体唱反调、背离集体者就要受到“断绝来往”的处罚。正因为日本国土狭小、资源贫瘠、自然灾害频发式内心具有危机感的日本人由此学会了集体调和这种社会生活中所必需的智慧。 3、虚心学习日本人在对于国外文化有一种略显卑微的谦虚态度,对于国外的文化日本人极少挑剔,几乎来者不拒,一方面使新技术的引进和技术改进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但另一方面也使国外的一些糟粕文化大量的涌入。“拿来主义”几乎成为了日本人学习国外文化的代名词,毋庸置疑的是,正是这种谦虚和狂热的学习态度,令日本的科技技术在极短的时间里不可思议的迅猛

中日语言对比分析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中英文): 本课程是日语专业的一门专业拓展课,课程内容分为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两个板块。首先围绕现代汉语和现代日语两种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言语表达、语言行为等不同结构层面,以语际翻译中突出出来的难点为主要素材进行讲授和学习。在此基础上,学习运用结构主义、认知、语料库语言学等理论方法进行中日语言对比实践。 This course is a professional extension in Japanese major, including two parts which are basic theory and applied research. Firstly, we will discuss the problems on interlingual translation between modern Chinese and modern Japanese from pronunciation, vocabulary, verbal expression, and verbal behavior. Then, we learn to use theoretical methods of structural linguistics,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d corpus linguistics to compare Chinese and Japanese. 2.设计思路: 日语专业学生不仅需要有扎实的外语基础,同时也需要对母语的汉语有较为专业的了解和把握,通过对比的方法把两种语言联系起来,对母语汉语的反思,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基础阶段所学日语知识的理解,提高日语的运用能力,完善专业知识结构。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应修完专业基础全部课程 - 1 -

中日称呼语的对比研究

《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日称呼语的对比研究 崔利梅 【摘要】:称呼语是社交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建立、保持、加强各种人际关系的作用。使用称呼语可以突出交际双方的身分、地位、角色以及两者之间的亲疏关系。称呼语又是礼貌用语的一部分。许多国内外学者在社会学、人类学、社会语言学、话语分析学等学科中进行了一些研究。本论文着重以对比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的理论为基础,把汉日称呼语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初步的探讨,以增强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称呼语的认识,从而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本论文的结构如下。第一部分是引言,简单介绍称呼语在人们交际过程中的重要性。第二部分中介绍研究现状和本论文的立场。称呼语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此为切入点,就欧美国家、中国及日本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中国的称呼语重点研究了称呼语与称谓语的区别、语用功能及其社会功能等;而日本的称呼语则重点研究了亲属称呼语的使用、日美间称呼语的对比等。在中日称呼语的对比研究中,很少涉及到产生语用差异的文化背景。第三部分中,叙述本论文的研究方法、目的及意义。本论文运用对比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中日称呼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同时根据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揭示产生语用差异的文化背景。在第四部分中论述中日称呼语的比较。本文中的称呼语特指面称时使用的对称语。在此部分中对中日称呼语进行如下分析:1、分析亲属称呼语在家庭成员之间和家庭成员以外的使用情况,发现中日家族称呼有很大不同:汉语特别强调血缘关系,称呼父系和母系的亲属时,区分严格;而日语中却不分父系母系、同等对待。2、比较人称代词的使用情况。汉语中称呼听者时一般使用第二人称代词”你”和”您”两个,但使用时一般要跟其他称呼词连在一起,不能单独作为称呼语使用。日语中的第二人称代词数量远远超过汉语,而且有男性用语与女性用语的差别,其中有的可以直接作为称呼语来用,并且第一人称的“ぼく”和第三人称的“かれ、かのじょ”也可以直接作为称呼语来称呼对方。3、分析职场中的称呼语。在中国,地位的高低和权力的大小对称呼语的选择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而在日本不仅要考虑职位的高低还要考虑年龄大小、入社时间的长短等因素。4、论述日语中的”さん”与汉语的对应关系。第五部分论述中日称呼语的选择受到心理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此部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1、称呼语依据心理变化而变化。此变化能够反映出说话人的心情。在汉语中,心理变化直接反映在称呼语的变化上,而在日语中却相反被隐藏起来,以此突出纵向的上下关系, 而淡化横向的亲密关系。2、在中国“官本位”思想较重。虽然在称呼上级时汉语和日语中都可以用表示职衔的“长”一词,但在中国它一般是权力的象征,而在日本则是责任的象征。3、男尊女卑思想在中国也根深蒂固。所以在称呼女性时一般用接头词“小”,而称呼男性时则用“大”。4、在汉语中由于血缘关系的影响严格区分辈分、年龄、性别、父系母系等。最后,在第六部分中,综上所述得出本论文的结论,同时提出了今后的课题。本论文只分析了中日两语言中面称时的对称语,而怎样称呼说话者本人及第三者,将作为今后的课题继续研究。 【关键词】:中日称呼语家族代名词职场异文化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H13;H36 【目录】: 中文摘要4-6 要旨6-8 1. はじめに8 2. 先行研究と本稿の立場8-11

中日企业文化相同性分析

第二章中日企业文化相同性分析 2.1中国企业文化特质分析 2.1.1 渊源 每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民族文化。一种文化历史越悠久、传统越深厚,其民族特性就越明显、越具地域特色,每个民族长时间形成的民族文化具有的特点各不相同。中华民族经过五千年沉淀的文化对国人及其国家的企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非常庞杂,但最重要的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不仅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1.2 构成 1)企业理念,它是企业文化最核心的层面,企业理念是指企业发展的定位和未来的愿景。 2)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它是指企业明确的做事原则,也就是企业要求员工对待客户/对待 工作的准则,以及企业对待员工的价值导向和行为态度等内容。 3)企业的形象与标识,其主要包括,企业对外的形象,员工工作时着装/用语等一系列行 为形象的规范。 2.1.3特质 企业文化,在我国有时还称为企业精神,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能表现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能把企业员工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是企业长期文化建设的反映。在中国,企业文化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以人为本,追求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思想理念。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以人为本,认为“人为万物之灵”,主张尊重人性,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企业文化产生所需要的条件具有共通性。企业成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相互间交往,在人际关系中与生产关系的调整中,不断发生矛盾和碰撞,又不断地得到调和、妥

协,达到统一。企业文化就是这样通过人和人之间的行为活动,不断进化集聚而成。由此可见,企业文化扎根于企业,依附于企业,最活跃的因素是人。 ●“关系作用”在中国企业中尤其突出。 中国企业过分重视人伦,往往是人情关系冲淡了严格的规章制度,企业中裙带关系经常会束缚了管理者的手脚。重关系、讲面子、不得罪人的观念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管理。从管理观念来看,管理管的是理,是通过管“理”服人。所以,中国人强调管理中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强调情理相融,即“理、情、法"。 ●中国企业,管理目标的多元化。 首先,经济目标并非我国企业管理的唯一追求。它包括多个方面,例如,政治目标、伦理等等,都是企业所追求的。其次,企业管理活动的政治化色彩较浓。另外,从管理的组织模式来讲,偏重于“人事管理”。这具体表现在:人事部门在企业部门体系中居于突出和重要的地位;企业员工既关心生产、经营,更关心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培养、上下级信任的保持、自身尊严得到社会承认、友谊与信任的发展,威信的提高等等,企业中“人际网络效应"较强;人际因素往往覆盖了其它管理因素(如客观化、制度化,科学化因素等)。 2.2日本企业文化特质分析 在日本,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来表现企业文化,如“社风”、“社训”、“组织风土”、“经营原则”。这种企业文化既是企业内部的一种文化观念,这种文化理念是把全员力量统一于共同目标之下的,又是增强企业员工凝聚力的意识形态。和魂洋才、家族主义和以人为中心是日本企业文化的主要特点。【3】 ●和魂洋才构成日本企业文化的核心 日本自称自己的民族为大和民族,“和魂”是日本的民族精神。实际上“和魂”是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的产物,是“汉魂”的一种变种和东洋化。实际抽象的中国儒家文化就是人伦文化、家族文化,他提倡仁、义、礼、智、信、忠、孝、和、爱等思想,归纳起来就是重视思想统治,讲究伦理道德。 “洋才”则是指西洋的技术。日本明治维新,开始了资本主义进程。向西洋学习先进技术及管理方法是在明治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开始的,后来在日本企业中逐渐形成高潮。日本近代企业家经营活动的指导思想是将“和魂”和“洋才”结合起来的。这样日本企业管理文化的重要基础是以日本化了的中国儒家文化为核心的“和魂”和以欧美的先进技术为内容的“洋

中日礼仪差别

浅析中日礼仪的差别 对于日本这个国家,他与中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渊源,日本的许多文化习俗似乎都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同时中日之间也存在着泾渭分明的差别。历史的发展证明,中日的文化传统有着很大的差别,在各自的礼仪文化方面更是显示着强烈的民族性特点。 在日常交往中,见面礼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礼仪修养,在中国和日本都是如此。中国的见面礼可分为握手礼、鞠躬礼、致意。在中国,握手是一种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的重要方式。与他人握手时,目光注视对方,微笑致意,不可心不在焉,左顾右盼。在一般社会交往中,人们往往采用招手致意、欠身致意、脱帽致意等形式来表达友善之意。在日本,见面时多以鞠躬为礼,并且对鞠躬弯腰的幅度有十分严格的规定,鞠躬弯腰的深浅不同,表示的含义也不同。日本人初次见面对互换名片极为重视。初次相会不带名片,不仅失礼而且对方会认为你不好交往。互赠名片时,要先行鞠躬礼,并用双手递接名片。 在商务礼仪上,中日之间也有很大的差别。在商务活动过程中,中国人在讲话过程中不做夸张的动作或者面部表情, 而且不欣赏别人做出类似动。日本人在商务活动中很注意名片的作用,他们认为名片表明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因此总是随身携带。日本商人比较重视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他们在商务谈判中十分注意维护对方的面子,同时希望对方也这样做。而商务之后或者之前的娱乐是商务活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日本商人经常邀请他们的商业伙伴赴宴,宴席几乎总是设在日本饭店或夜总会里,十分丰盛,往往要延续好几个小时。在日本,互相赠送礼品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交际礼仪。日本人无论是访亲问友或是出席宴会都要带去礼品,一个家庭每月要花费7.5%的收入用于送礼。到日本人家去作客必须带上礼品。日本人认为送一件礼物,要比说一声“谢谢”的意义大得多,因为它把感激之情用实际行动表达出来了。中国人的礼文化更是源远流长。而现在的社会更是无礼不行的,不管是人际交往还是商业之间的合作,都是离不开送礼。中国人送礼讲究礼轻情意重,喜欢将送礼的态度及言谈举止做到最好以打动人们的心意。 饮食礼仪是各民族礼仪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饮食礼仪,由于地域辽阔,饮食礼仪繁多且各不相同,但大部分还是通用的。比如用餐时主人长辈先食,不伏碗吃饭,不举碗喝汤,不用筷子搅拌热汤,不伏汤而饮。任何餐具反扣的行为被视为不礼貌。在中国,吃饭或者喝汤的时候是不能发出声响的,但是在日本,发出声响不仅不忌讳反而欢迎。因这种行为往往被认为是用膳者对饭菜的赞美或吃得香甜的表现。受款待的时候,在中国要稍微剩下一点饭菜。这个是“我吃饱了”的意思。但是在日本这个则是“这个不好吃”、“我不喜欢吃这个”的意思。 日本是与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 日本的文化就深受中国的影响。日本的诸多礼仪都与中国许多相同之处,但是又存在很大差异。这些差异的形成主要还是源于两国文化传统差异。中国的礼仪主要来自儒家思想。儒家学派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存在着巨大影响。儒家思想的精髓在于它的社会伦理思想,正是封建社会伦理观从国家统治阶级的高度期望出发,将人们现实生活中的行为规范用通俗的语言——道德意识规范起来。形成了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礼仪道德体系。中国的“礼”的本质更在于实现一种非法律维持的社会组织方式。 日本人的礼仪文化中强调和,主张人人安守本分。这种思想的本质与中国儒家思想是相

浅析中日企业文化的特征_以松下_日立公司和海尔集团为例_王鸥

浅析中日企业文化的特征 ———以松下、日立公司和海尔集团为例 王 鸥 (甘肃政法学院 管理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众多日本企业来中国投资办厂。一些日资企业蓬勃发展,也有一些企业撤资回国。如何把日本母公司的企业文化成功地融合到中国本土文化之中,已成为在华日资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以松下、日立公司和海尔集团为例,通过对其企业文化形成的分析,找出了两国企业在企业文化方面的特征,由于文中所涉及的企业都是在两国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所以本文的分析结果可能或多或少为在华的日资企业以及国内其他企业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企业文化;共生幸福论;经营理念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13-0023-02 1 企业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内涵 1.1 企业文化的起源 “企业文化”也称“经营文化”,是由英语“c o r p o r a t e c u l t u r e”翻译而来,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美国学者约翰·科恩和詹姆斯·赫斯克特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中各个部门,至少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们所共同拥有的企业价值观念和经营实践,是企业中一个分部的各个职能部门或地处不同地理环境的部门所拥有的共同的文化现象。威廉·大内则认为,企业文化是“进攻、守势、灵活性———确定活动、意见和行为模式的价值观”。80年代初,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教授泰伦斯·迪尔和麦肯锡咨询公司顾问艾伦·肯尼迪在长期的企业管理研究中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他们在6个月的时间里集中对80家企业进行了详尽的调查,写成了《企业文化———企业生存的习俗和礼仪》一书,成为论述企业文化的经典之作。 1.2 企业文化的发展 “企业文化”一词虽然是美国人最先提出来的,而将它付诸实践的却是日本人。可以说企业文化起源于美国,兴盛于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在废墟上恢复和发展工业,他们借助企业文化和制度这两个车轮迅猛地推动着企业的发展,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取得了令世界震惊的奇迹。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产品特别是汽车不断涌入美国,挤占市场,让一向自豪的美国人刮目相看。美国的学者和企业界精英在认真研究了这一现象后得出一个惊讶的结论,日本企业的迅速崛起和突飞猛进的发展得益于日本企业自有的企业文化。 中国在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加快了改革开放的步伐,实行政企分开,企业从垄断逐步走向市场竞争,“企业文化”才开始被我国的理论界与企业界所关注。1984年,海尔公司的领导人张瑞敏在企业亏损147万元的情况下,首先提出文化先行、企业理念先行,为中国企业界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注入了强心剂。中国企业也逐渐开始关注起企业文化这个新生事物,并在企业中探索践行,至今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然而目前为止,企业文化建设成功的案例还不是很多,比较国外企业几十年近百年的企业文化探讨和建设历史来说,我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 1.3 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企业内围绕员工你、我、他身边的事和行为,为其反映并为全体员工所接受和认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统称。价值观念是无形的东西,而受其价值观念支配的员工行为和行动却是看得见的。换句话说,成功企业的企业文化价值观念在指导员工行为、行动时要生动活泼,而员工的行为、行动又要真实有效地反映他们的价值观念,从而形成封闭式、螺旋上升而又不断提高的循环。这种循环能使企业的企业文化和员工的行为、行动在有形和无形当中得到不断转化、修正,最终达到运用企业文化来经营每个员工,让其为企业真诚奉献的目的。此循环如下图所示。 企业文化的内容一般可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精神和行为文化层。主要包括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 王鸥:浅析中日企业文化的特征———以松下、日立公司和海尔集团为例企业管理 2010.323

从日常交际用语看中日文化差异

从日常交际用语看中日文化差异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日本都比较重视寒暄用语。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文化深受儒教的影响。但是我们在中日交流以及同其他外国进行交流时,必须得熟悉他国的交流方式。 关键词:寒暄用语,中日,文化,差异 在日语中,上午、下午、晚上打招呼的用语差异很大。对于第二外语是日语的学生,我们在新版标准日本语的初级上册第一课就学到了日语的打招呼用语“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早上好)”,还是“こんにちは(上午好)”,(晚上好),并且对这些用语的正确使用也有明确规定,如早上八点到十点,遇见熟人打招呼要说“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早上好)”;十二点到。汉语就比日语简单多了,除了“你吃了吗?”之类的问候语外,在一天中我们用“您好”这是完全可以的,而且也不会显得失礼。下面从几方面具体来分析中日日常用语的差异。 首先从打招呼的姿势来看,日本人尤其喜欢鞠躬,即使是在打电话的时候,对方看不到,他们也毕恭毕敬的。日本人在打招呼的时候,根据场合和表达心情的不同,弯腰的度数也相应不同。通常来说,弯腰的度数越大,表达的敬意也越深。面试或谢罪的时候,弯腰到45度是很正常的。日本丰田总裁丰田章男在美国国会作报告时,为表达歉意就曾鞠躬45度,可惜的是,在日本国内行得通的鞠躬礼,美国人却不买账,逼得丰田章男最后落下了男儿泪。除了站着行礼外,日本人还经常行下跪礼。而我们中国人讲的是“男儿膝下有黄金”,不到万不得已,中国人是不会下跪的。但在日本亲朋好友互访时,互相下跪表示敬意。当今日本社会依然等级森严,对于长幼尊卑的用语使用有严格的要求,而打招呼正好折射出它的这种秩序。 在当今中国,打招呼的姿势已经没有古代那么讲究了。在古代,对于姿势的要求是相当严格的,“凡道路,遇长者,必正立拱手,疾趋而揖”。在古代不单单是抱拳而已,还得跑到长者跟前作揖。跑到长者面前是唯恐长者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或是对自己有什么指示,无论哪种情况,都必须尽快跑过去。由此看来,古人对打招呼的重视。 其次,关于打招呼用语,日语中打招呼一词来源于禅宗,原本是僧人之间一问一答,互相参禅用的。日本人非常重视打招呼用语,从早起到上午10点钟左右的这一段时间打招呼时用“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早上好)”;接近中午时用“こんにちは(上午好)”;傍晚到晚上八九点左右时用“こんばんは(晚上好)”。即使是一天好几次遇到同一个人,那么也要一一进行打招呼。在中国,同样的情况,我们只要点点头、挥挥手就可以了。但在日本这是绝对不容许的。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留学生上课途中正好遇到导师,打了一个招呼。在中午的时候又遇到他,当时这位学生正好牙疼,所以点了点头表示礼貌,结果,这一下却让导师耿耿于怀。在给留学生的评语中,明显地写着留学生的失礼。为此这个学生还在邮件中郑重地向导师道歉。结果是越解释越觉得像在找借口。 日本人在见面时,除了简单的问候总是围绕天气说上一番。如“最近天气真闷啊。”即使书信往来,在开头部分也会写上“又到了樱花浪漫的时节”等等类似的天气季节的寒暄语。日语中的“こんにちは”写成汉字便是“今日は”;“こんばんは”写成汉字是“今晩は”。“今日は”以及“今晩は”都省掉了后面的谓语。补充完整的话就是“今天天气不错呀”,“今晚恐怕要下雨”之类的问候语。但在后来语言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将其简化,就形成了现在日本最常用的问候语。 总所周知,日本是个狭长的岛国,列岛南北纵横3000多公里;气候四季分明,温差大,降雨量颇多,;同时它又是个多火山的国家,国土面积的3/4为森林山地,同时还受季风影响,气候变化十分显著,另外日本有着两千多年以上的农耕历史,居民以稻作、捕鱼为生,气候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他们对天气异常关注就不足为奇了,然而他们的这种心理正好体现在日常寒暄语中。想必这就是日本人喜欢使用天气作为寒暄语的原因了。

中日企业文化的比较研究

精 品 文 档 下 载 【本页是封面,下载后可以删除!】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中日企业文化的比较研究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生 学号 指导教师

摘要: 本文通过对中国和日本的优秀企业的企业文化异同的分析,中国的成功的企业的企业文化通常都具有勤奋和进取精神,在这些地方中国企业要优于日本企业;而对于日本的企业而言,他们通常具有以人为本,和谐,守法的品质,在这一点上,中国企业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中国和日本的企业在创新、社会责任方面都有特别的强调,这是他们的共同点。中日企业文化各有各的优势和劣势,这与中国和日本的历史发展及地理位置十分不开的,我们要充分的了解中国和日本企业文化各自的特色,比较它们的异同,并从中整合出适合中国经济发展现状的独特的企业文化,以便更加好的发展我们的本土企业。 中国要发展,就要向外国学习。学习他们先进的科学技术,学习他们的管理模式,当然也要学习他们的企业文化以凝聚企业中员工的力量进行发展。我们要通过多方对比,比较出中日企业文化在建立过程中的差异,文化根本上的不同,研究怎么样的企业文化更有利于中国企业文化的发展,中国怎样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 关键词:企业文化,以人为本,集体观念,共同利益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China and Japan's excellent enterprise enterprise culture analysis found that, the success of China's enterprise enterprise culture generally have courageously and enterprising spirit, in these places China enterprise is superior to the Japanese enterprise; For Japan's because enterprise is concerned, they usually has people-oriented, harmonious, law-abiding quality, at this point, Chinese enterprise good there are many shortcomings. China and Japan's enterprise in innovation, enterprising, social responsibility has emphasize that this is their common ground. Sino-japanese enterprise culture all hav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his with China and Japan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the geography position is very not open, we fully understand Chinese and Japanese enterprise culture their respective features, compare their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nd to integrate the suitable development status of China's economy, the enterprise culture unique to more good development our local enterprises. China's development, will learn from foreign countries. Learn their advanc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arn their management pattern, of course, also must learn their enterprise culture to condense enterprises in the forces for development. Staff We will through various contrast between the enterprise culture, comparison with the differences in establishing process, the different cultural root how enterprise culture, study more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nterprise culture, how China to establish their own enterprise culture. Keyword:enterprise culture,people-oriented,Collective concept, common interests

中日语言文化对比的角度探究.

中日语言文化对比的角度探究 一、引言 日语是世界上第六大语言,在国际上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日木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显著提高,社会经济取得了迅速发展,使得日语在全世界的受欢迎程度也随之不断提升。每种语言的学习都有其具体的教学方法,针对日语学习,我们需将中日文化进行对比,然后以此来探究科学教学方法。 二、日语教学性质 对于非FI语专业学生来说,日语教学目的主要在于培养学生能够正确听懂FI语能力,能够熟练地阅读日语文章,并且具有良好写作能力,能够运用日语进行日常交流。同时,在掌握这些基本的日语基础知识以外,还需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日本文化、经济和历史。 三、中日文化对比 中H文化存在着显著差别。从语言人称表达方而说,我国由于受民俗和习惯影响,导致人们在与人交流中通常是先询问对方信息。然而在日本文化中,这种行为有失礼貌,他们在初次与人沟通时,通常会向对方介绍自己。在日常交际中,日本人通常很注重敬语的运用。从语言表达方式上来说,日本人的表达通常比较模糊,不会作出肯定回答与判断。但是在国内,对于一些猜测和揣摩的想法,通常均采用肯定语气。从委婉的语气表达方面来说,由于中日传统礼仪存在较大差别,因而对于委婉的表达方式也不相同。例如:我国人们在抽烟喝酒时,通常会发生劝烟劝酒情况,这在我国文化中象征着礼貌和热情。然而在日本,这种劝

亲朋好友烟酒行为是极不礼貌的,也是不合理的。在表达决绝语气方面,日本人通常比较注重别人的面子。同样,在日常社交中,日本人也通常是先为对方考虑,尽量顾及对方而子。在这些方而,中国人就比较直截了当。在招待客人方面,中日两国也存在较大差异,日本人主要是用茶点招待客人,而大多中国人招待客人较为正式和隆重,必须准备满桌的美味佳肴。 四、中日文化对比下的日语教学方法 良好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快速地掌握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成功地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具体实践。对于语言教学,科学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在日语教学中,为了学生能够有效掌握日语知识,必须从中H 文化差异中寻求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一)教学中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由于日语课程对于长期接触和使用国语的学生而言,是一门较为复杂的课程,学生通常对H语学习感到厌烦,因而学习效率不高。而良好的氛围对于学生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引起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对于日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从中日文化差异着手,对日本文化的精髓进行介绍。例如:在人教版初级日语第五课教学中,教师需教授学生运用H语进行自我介绍。教师讲授这一课时,教师首先需向学生讲授在日常交际中,中日文化的差别,让学生在感受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不同的基础上学习日语。例如,当两个陌生人第一次见而,中国人通常会说:“你好,请问您贵姓?〃而日本人通常会这么说:“私总叫/d、<指愿x L i尹',意思是说"我叫某某,初次见而,请多关照〃。从中国人与日本人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