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乙烯)导学案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乙烯)导学案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乙烯)导学案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乙烯)导学案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乙烯)导学案

编写人:刘贺梅审核人:张成友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乙烯的分子组成、结构和化学性质,进一步掌握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2.掌握乙烯的加成反应。

过程与方法:

从实验现象到乙烯结构和性质的推理,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乙烯性质的推理过程,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学习重点】:乙烯的化学性质和加成反应。

【学习难点】:乙烯分子中碳碳双键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学习方法】:阅读教材,利用甲烷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分析乙烯的结构,从而总结乙烯的化学性质。

【知识链接】:1、甲烷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空间构型、键角。

2、甲烷的化学性质。

【课前活动】:查阅有关乙烯的资料

1 、乙烯在工业上有哪些重要用途。

2、工业上的乙烯是如何得到的。

3、我们日用品中有哪些是利用乙烯为原料制得的。(带样品来给

同学交流展示)

【学习过程】:

科学探究:乙烯的工业来源(阅读教材P67)

分组讨论:①实验中哪些现象证明生成物与烷烃性质相同?

②哪些现象证明生成物与烷烃性质不同?

③你认为生成的气体中都是烷烃吗?

一. 乙烯的组成和结构:

1.⑴烯烃是指,是最简单的烯烃。

⑵碳原子所结合的氢原子数(填“小于”、“大于”、“等于”)饱和

烃里的氢原子数的属于不饱和烃。

2. 乙烯中含键,6个原子同一平面上。(空间构型:键

角:120 o)

分子式:电子式:

结构式:结构简式:

实验式(最简式):

二.乙烯的物理性质:

乙烯是色气味的气体;溶于水;密度较空气(分子量:28)

三.乙烯的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1)燃烧:现象:。

化学反应方程式:

(2)通入KMnO4溶液现象:。

2.加成反应::

概念:

乙烯与溴的反应方程式:。

练习:写出下列加成反应方程式。

乙烯与氢气(催化剂、加热) 。

乙烯与氯化氢(催化剂、加热) 。

乙烯与水(催化剂、加热、加压) 。

四.乙烯的用途:

①重要化工原料

②植物生长调节剂

③水果催熟剂

总结:乙烯、乙烷的性质对比:

思考与交流:如何鉴别甲烷和乙烯气体,你能设计出几种方案?

典型例题:

例1、甲烷是最简单的烷烃,乙烯是最简单的烯烃,下列物质中,不能用来鉴别二者的是()

A水B溴水C溴的四氯化碳溶液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答案解析:乙烯能使溴水、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甲

烷不能使这些物质褪色,所以水不能用来鉴别二者。

答案:A

例2、能证明乙烯里含有一个碳碳双键的事实()

A 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 乙烯分子里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2

C 乙烯完全燃烧生成的C O2和H2 O的物质的量相等

D 乙烯容易与溴水发生反应,且1mol乙烯完全加成消耗1mol溴单质

答案解析:不饱和烃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环烷烃碳、氢原子个数比也为1:2,且完全燃烧生成的C O2和H

2

O的物质的量也相等,所以D 正确。

答案:D

【综合提升】:某烯烃与H

2加成后的产物是(CH

3

)

2

CHCH(CH

3

)C(CH

3

)

3

则该烯烃的结

构可能有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解析:某烯烃与H

2加成后的产物是(CH

3

)

2

CHCH(CH

3

)C(CH

3

)

3

从结构上看,可

以有三种物质和氢气反应得到,也就是说可以从产物可以出双键的位置有三种而得出。

答案:C

【学习小结】:

【达标检测】:

A级 1.用作食品袋的塑料,要求既经济又无毒,这种塑料的原料通常是()

(A)涤纶(B)锦纶(C)聚乙烯(D)聚氯乙烯

2. 除去乙烷中混有的少量乙烯,应采用的简便方法是 ( )

(A)、将混合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B)、将混合气体在催化剂条件下

跟氢气反应

( C)、将混合气体通过水中( D)、将混合气体通过溴水

3.下列物质中,不能和乙烯发生加成反应的是()

(A) H2(B) H2 O (C) KMnO4(D)Br2

4.制取一氯乙烷最好采用的方法是()

(A)乙烷和氯气反应(B)乙烯和氯气反应

(C) 乙烯和氯化氢反应(D) 乙烷和氯化氢反应

5.能用于鉴别甲烷和乙烯的试剂是()

(A) 溴水(B) 硝酸(C) 苛性钠溶液(D) 四氯化碳溶液

B级 1. 下列物质不能用加成反应得到的是()

(A) CH3CH2 Cl (B) CH3CH2 OH

(C) CH2 Cl CH2 Cl (D) CH2 Cl2

2.乙烯发生的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 与氢气反应生成乙烷(B) 与水反应生成乙醇

(C) 与溴水反应使之褪色(D) 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3.下列关于乙烯和乙烷相比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乙烯属于不饱和链烃,乙烷属于饱和链烃

(B) 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乙烷分子则为立体结构,原

子不在同一平面上

(C) 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乙烷分子中含有碳碳单键,双键比单键

稳定,导致乙烯的性质不如乙烷活泼

(D) 乙烯分子中因含有不饱和键,导致乙烯能使KMnO4酸性溶液和溴

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4.有关乙烯有下列叙述:

①乙烯溶于水后可得乙醇②乙烯能发生加聚反应③乙烯能与溴水

发生加成反应④乙烯是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其中正确的是:

()

(A)只有②(B) ①和③(C) ②和③(D) ②③④

5.与乙烯所含碳、氢元素的百分含量相同,但与乙烯既不是同系物又不是

同分异构体的是()

(A) 环丙烷(B) 乙烷(C) 甲烷(D) CH3CH = C H2

6. 比赛中,当运动员肌肉挫伤或扭伤时,队医随即对准球员的受伤部位

喷射药剂氯乙烷(沸点12.27o C),进行局部冷冻麻醉应急处理。乙烯

和氯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制得氯乙烷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用结构简式

表示)是。该反应的类型是反应。C级1.1 mol乙烯与氯气完全加成后再与氯气取代,整个过程最多需氯气为() (A) 1 mol (B) 4 mol

(C) 5 mol (D) 6 mol

2.实验测得乙烯与氧气混合气体的密度与空气相同,可知其中乙烯的

质量分数是()

(A) 25.0% (B) 27.6% (C) 72.4% (D) 75.0%

3.将15g CH

4和C

2

H

4

的混合气体通入盛有足量溴水的容器中,溴水的质

量增加了7g,则混合气体中CH

4与C

2

H

4

的体积比为()

(A)1:2 (B)2:1 (C)3:2 (D)2:3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苯教案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苯 讲课人;高翠 【设计思想】 本节课采用否定探究式的教法,把苯分子结构假说的提出、和学生实验串联起来,通过化学史教育和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培养学生分析能力,从而了解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打下了基础。 【教材处理】 苯是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教学过程先复习烷烃和烯烃的性质,再从情境入手,了解苯的发现史,正面向学生展示教学思路,突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实验验证苯的结构,学习苯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实验验证、引导探索、理论解释、练习提高 【教学媒体】实验、实物、投影、电脑动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苯的物理性质,理解苯分子的结构,掌握苯的化学性质; 2.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结构─性质”关系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资料阅读、观察实验、分析事实、合作、交流等方式探究苯的结构和性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苯的凯库勒式的发现过程,养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苯的结构特点。苯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苯的结构特点。 【教学过程】 【引入】复习烷烃和烯烃的知识引入新课。 区别烯烃烷烃 结构含有碳碳双键只有碳碳单键 通式C H2n C n H2n+2 n 不饱和饱和

特征反应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不与KMnO 4 溶液反应 加成反应取代反应 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新的一类烃---苯 【板书】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苯 一、苯的发现 【投影】视频播放苯的发现史以及苯分子结构的探索过程。 二、苯的结构 【讲述】六个碳原子、六个氢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各个健角都是120度,碳碳键的健长相等,构成正六边形。苯中碳碳键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的现象。 【板书】分子式: C6H6结构式 结构简式: 空间构型:平面正六边形 结论:苯环中碳碳键是介于单、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 【学生实验】验证苯分子中不存在碳碳双键 向试管中加入少量苯,再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震荡溶液,静止,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溶液分层,上层无色,下层紫色。【结论】说明苯分子中不存在类似于乙烯分子中的碳碳双键,苯不溶于水。【讲述】苯环中碳碳键是介于单、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 【课堂练习】向试管中加入少量苯,再加入溴水(不加催化剂),震荡试管,苯能否和溴水反应?观察到的现象?(提示;卤素单质易溶于有机物,苯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 【归纳与小结】通过上述实验结合书本69页,请同学们归纳苯的物理性质。 三、苯的物理性质 无色、特殊气味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是一种重要溶剂,沸点:80.1℃易挥发,熔点:5.5℃ 四、苯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

乙烯教学设计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第1课时 【教材内容分析】 乙烯和苯是两类烃的重要代表物。学习了甲烷和烷烃的性质,学生能初步从组成和结构的角度认识甲烷的性质,但需要对“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进一步强化认识;乙烯和苯的教学都能起到这种作用。另外,学生能从生活实际出发,认识乙烯和苯的广泛应用,再学习它们的性质,强化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教学目标设定】1、了解乙烯是石油裂化产物 2、探究乙烯分子的组成、结构式;掌握乙烯的典型化学性质,掌 握加成反应 3、了解乙烯的的用途(乙烯于人类生活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乙烯的加成反应、乙烯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右图为刚刚摘下不久的香蕉和成熟 的香蕉,掺在一块放置几天的结果是香蕉已 经全部变黄。为什么刚刚摘取不久的青香蕉 与较熟的香蕉保存在一块就都变黄了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乙烯的功劳。 【板书】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 化工原料――乙烯 我们常说煤是工业的粮食,石油是工业的血 液,从煤和石油不仅可以得到多种常用燃 料,而且可以从中获取大量的基本化工原料。乙烯就是一种最重要的石油化工产品,也是重要的石油化工原料。衡量一个国家化工产业发展水平的标志是什么?(乙烯的产量)乙烯在化学工业上有哪些重要的用途? 参照课本P58思考与交流中乙烯的用途 【教师】到底乙烯是怎样的物质呢?能否从石油中得到乙烯? 从石油分溜中得到的石蜡油进一步加热会得到什么呢? 【探究实验】教材P59石蜡油的分解实验,将分解产生的气体通入溴水、高锰酸钾溶液,分别观察现象

【学生】观察现象,并填写下表 【学生】分组讨论,上述两种溶液褪色的原因?并填写上表中的结论 【教师】结构决定性质,乙烯的性质与甲烷的差异是由其不同的结构决定的决定的,乙烯与烷烃的结构有何差异呢? 【学与问】参照课本P59乙烯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写出乙烯分子的电子式和结构式和结构简式。 【板书】一、乙烯的分子组成和结构 分子式:C 2H 4, 电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CH 2== CH 2 【教师】乙烯分子二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在同一个平面上,键角为1200 【板书】分子构型:平面型;键角:120° 【教师】乙烯分子在结构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含有一个碳碳双键,是不饱和烃。乙烯分 子的这种不饱和性使得其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可以发生很多化学反应。 【引导阅读】:乙烯的化学性质P60 【板书】二、乙烯的化学性质 【共同讨论】:师生共同进行 【板书】乙烯物理性质: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比空气轻,难溶于水。 1、氧化反应 (1)、燃烧—乙烯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并伴有黑烟,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反应方程式:C 2H 4+3O 2 ??→ ?点燃 2CO 2+2H 2O 【思考与交流】乙烯在空气中燃烧,为什么会有黑烟?

高中化学必修二《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创新教案】

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必修2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分为两部分。教材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这一视角,阐明化学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与上节内容相辅相成。第一部分重点从资源利用和需求角度出发,介绍几种常见的能源: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的组成和用途。在介绍主要能源中,重点讲述了根据不同工业需求时代发展的需要,提出煤的干馏、气化和液化以及石油的裂化、裂解的工业原理,介绍了常见的产品,这也是现代化学要研究的主要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的学科思维、绿色化学思想都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本节内容从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协调作用背景的角度,有利于学生加深体会化学在综合利用自然资源中的作用,学会辩证地看待人类和自然和谐发展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培养做出果断决策的意识和能力;从学科知识的角度,有利于学生将前面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必要的梳理、归纳和拓展,主要包括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因此,本节作为高中必修模块的结尾,不仅对于学生总结复习很重要,而且对于学生进一步确定、学习后续的选修模块乃至选择自己未来的升学和就业方向都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教学目标 1.了解常见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的化学组成及利用。 2.通过对“煤制油”工艺原理的学习,掌握化石能源综合利用方法,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3.认识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了解环境保护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意义。 4.通过“媒体教学”“能源标本”“实验演示”“讨论展示”等教学手段,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和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 煤、石油、天然气的化学组成和综合利用。 教学难点 煤、石油、天然气的综合利用——“煤制油”工艺 教具准备

石油炼制课程

石油炼制课程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化学必修2专题3第一单元《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中“石油炼制乙烯”的第一课时。脂肪烃与现代人类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石油是人们获取脂肪烃的重要来源之一,通过对石油炼制过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掌握石油加工的相关知识,了解石油产品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在初中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天然气、石油、煤这三类化石燃料有所了解,再经过化学必修1的学习,对蒸馏的原理和装置也有一定的认识。本节课在此基础上对工业上炼制石油获得乙烯、汽油等碳氢化合物的原理——分馏、裂化和裂解进行更深入的探究。由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较为枯燥,因此,课前可布置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一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资料的能力,二是学生查阅资料后往往会带着产生的疑问进入课堂,因而对新授知识充满兴趣。为了上好蒸馏装置的使用这一教学难点,教师进行演示实验前先提出九个小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现象,避免学生观察现象时漫无目的、看热闹的情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了解分馏装置的结构特点。 三、教学设计思想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石油产品,让学生感觉课本知识很贴近自己的生活,并不枯燥无味,从而产生学习的热情。通过交流讨论让学生了解石油是由多种含碳量不同的碳氢化合物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直接使用的价值不大,进而引出石油的炼制问题。 进行石油蒸馏的实验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中温度计和冷凝管的使用方法,分析分馏的原理,并结合课本中图3-4“石油分馏产品示意图”和自己所查找的资料,讨论所得到的各馏分的主要成分、性质及用途。 提出“轻质液态燃料油利用率高但产量(只占总质量的25%)不高”这一问题,激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继续对石油裂化和裂解的原理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

高中化学专题3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第一单元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石油炼制教学设计苏教版必修2

石油炼制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化学必修2专题3第一单元《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中“石油炼制乙烯”的第一课时。脂肪烃与现代人类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石油是人们获取脂肪烃的重要来源之一,通过对石油炼制过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掌握石油加工的相关知识,了解石油产品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在初中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天然气、石油、煤这三类化石燃料有所了解,再经过化学必修1的学习,对蒸馏的原理和装置也有一定的认识。本节课在此基础上对工业上炼制石油获得乙烯、汽油等碳氢化合物的原理——分馏、裂化和裂解进行更深入的探究。由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较为枯燥,因此,课前可布置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一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资料的能力,二是学生查阅资料后往往会带着产生的疑问进入课堂,因而对新授知识充满兴趣。为了上好蒸馏装置的使用这一教学难点,教师进行演示实验前先提出九个小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现象,避免学生观察现象时漫无目的、看热闹的情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了解分馏装置的结构特点。 三、教学设计思想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石油产品,让学生感觉课本知识很贴近自己的生活,并不枯燥无味,从而产生学习的热情。通过交流讨论让学生了解石油是由多种含碳量不同的碳氢化合物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直接使用的价值不大,进而引出石油的炼制问题。 进行石油蒸馏的实验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中温度计和冷凝管的使用方法,分析分馏的原理,并结合课本中图3-4“石油分馏产品示意图”和自己所查找的资料,讨论所得到的各馏分的主要成分、性质及用途。 提出“轻质液态燃料油利用率高但产量(只占总质量的25%)不高”这一问题,激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继续对石油裂化和裂解的原理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石油产品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了解工业上炼制石油获得乙烯、汽油等碳氢化合物的原理——分馏、裂化和裂解。 过程与方法: 以交流讨论为主,结合媒体展示、实验探究和教师讲述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观察、讨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复习题

有机(2)——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复习题()1、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烯的产量可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 B.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C.乙烯分子的碳碳双键中有一个键不稳定,易断裂 D.乙烯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与甲烷不同的原因是乙烯的含碳量高 ()2、苯的结构式可用来表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苯主要以石油为原料获得的重要化工原料 B.苯中含有碳碳双键 C.6个碳碳化学键完全相同 D.苯可与溴水、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使它们褪色 ()3、南方往北方长途运水果,将浸有高锰酸钾的硅藻土放在水果容器中,其目的是 A.利用高锰酸钾溶液杀死水果周围的细菌,防止水果霉变 B.利用高锰酸钾溶液吸收水果周围的氧气,防止水果腐烂 C.利用高锰酸钾溶液吸收水果产生的乙烯,防止水果早熟 D.利用高锰酸钾溶液的氧化性,催熟水果 ()4、用分液漏斗可以分离的一组液体混合物是 A. 溴和CCl4 B. 苯和溴苯 C. 硝基苯和水 D. 水和乙酸乙酯 ()5、1866年凯库勒提出了苯的单、双键交替的正六边形平面

结构,解释了苯的部分性质,但还有一些问题尚未解决,它不 能解释下列事实有 A.苯不能使溴水褪色 B.苯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 C.溴苯没有同分异构体 D.邻二溴苯只有一种 ()6、既可以用来鉴别乙烷和乙烯,又可以用来除去乙烷中混有的乙烯的方法是 A.通入足量溴水中 B.在空气中燃烧 C.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D.在一定条件下通入氧气 ()7、制取较纯净的一氯乙烷最好采用的方法是 A.乙烷和氯气反应 B.乙烯和氯气反应 C.乙烯和氯化氢反应 D.乙烯和氢气氯气的混合气体反应 ()8、0.5mol乙烯与氯气完全加成,再与氯气彻底取代,两个过程共消耗氯气 A.1mol B.2mol C.2.5mol D.3mol ()9、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CH3Cl+Cl2→CH2Cl2+HCl B.CH2=CH2+HClO→HOCH2—CH2Cl

石油炼制乙烯教案

石油炼制乙烯 【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化学二专题三第一单元,本节课以石油的分馏为切入点,引出石油的催化裂化以及裂解,在此基础上,介绍乙烯的结构式、主要性质以及加成反应。本节课安排在甲烷之后,是对烷烃学习的进一步拓展,也为之后学习苯、乙醇、乙酸等有机物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石油的分馏;乙烯的结构式以及化学性质;加成反应。 教学难点:石油的蒸馏实验,加成反应。 【学习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一的学生,他们思维敏捷,具有好奇心,对实验探究具有很高的热情,并且在此之前已经学习的甲烷的性质,了解了蒸馏的操作,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乙烯的加成反应很很陌生,这需要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交流讨论,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结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石油的炼制手段:分馏、裂化、裂解。 2.能够说出石油分馏的原理和其产品的用途。 3.掌握乙烯的结构式,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加成反应。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石油的蒸馏实验,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甲烷、乙烯、乙炔的学习,学会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资源短缺的问题,树立节约能源的意识。 2.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习兴趣,初步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 1.PPT 2.石油、蒸馏装置、溴水、高锰酸钾。乙烯的结构模型和比例模型 【教学过程】 【PPT】展示中国东海的地图。 【师】请一位同学找一下钓鱼岛在哪里。 【生】在台湾的东偏北方向。 【师】钓鱼岛本来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岛,自从日本巡逻船冲撞我国渔船事件,使他一举成名,之后的中日关于钓鱼岛之争的问题一直成为社会讨论的热点。最近,日本宣扬说要买钓鱼岛,又是它处于风口浪尖上。但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我们领土的一部分,它并不适合人类居住,那么为什么日本人会如此的想占为己有呢? 【生】能源。 【师】是的,钓鱼岛周围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尤其是石油,这是才日本人的狼子野心呀。那么石油到底是何方神圣呢?今天我们又来好好的认识它。刚开采出来的原油,直接使用价值不大,因此要进行炼制。石油的分馏、催化裂化、裂解都是炼制石油的重要手段。石油中有很多的碳氢化合物。并且他们的沸点不同,因此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分离呀? 【生】蒸馏。 【师】是的,在石油的炼制过程中叫做分馏,但原理是一样的。加热石油时,沸

石油的炼制 乙烯——教案

第二课时:石油炼制乙烯 08化本2班陈晓平 2008364219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饱和烃与不饱和烃概念;掌握乙烯分子的组成和结构式;掌握乙烯的化学性质;掌握加成反应的概念;了解乙炔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球棍模型学习乙烯分子的结构;运用实验探究法学习乙烯的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催熟水果等实践活动,了解乙烯在自然的作用;通过对乙烯分子结构的推理过程,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从而提高学化学、爱化学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乙烯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加成反应的机理。 【教学过程】 【引入】石油——工业的血液。了解石油的基本知识: ①是一种有特殊气味、黑褐色粘稠的油状液体,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②不是一种单纯的物质,成分复杂,由好几百种碳氢化合物所组成,主要是各种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大部分是液态烃,同时溶有少量的气态烃、固态烃。 ③组成元素:主要为C、H元素(质量分数为97%~98%),还含有少量的 O、N、S 等。 ④石油的化学成分随产地的不同而不同。 ⑤由古代动植物遗体经过非常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 【过渡】由于石油成分十分复杂,所以直接使用的价值不大;石油的炼制方法有两种:一为石油的分馏;二为裂化和裂解。 【组织】教材P57——观察与思考(石油的蒸馏) ①该实验用到哪些仪器? (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接液管或牛角管、锥形瓶) ②碎瓷片的目的是什么?(防止暴沸) ③注意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思考实验中使用温度计的目的是什么? (略低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以测定蒸出气体的温度)

④冷凝管内冷凝水流向是怎么样的?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水流方向与蒸气的流向相反,目的是充分冷却气体。) ⑤什么是石油的分馏?石油的分馏原理是什么?石油的分馏是什么变化? ⑥石油分馏所得的馏分是纯净物吗?有固定的熔沸点吗? 【过渡】从石油分馏获得的轻质液体燃料产量不高。为了提高从石油得到的汽油等轻质油的产量和质量,可以将石油分馏所得产品进行裂化和裂解。 (1)石油的催化裂化: 目的:提高汽油的产量和质量; 原理:在一定条件下将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烃断裂为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烃的过程;原料:重油或石蜡; 类型:热裂化(500℃)和催化裂化; (经裂化所得汽油为裂化汽油,和直馏汽油成分不同。) (2)石油的裂解(深度裂化): 目的:为了获得更多的短链的不饱和气态烃(主要是乙烯); 原理:采用比裂化更高的温度(700℃--1000℃),把具有长链的分子烃断裂成各种短链的气态烃的过程。 裂解气的成分:主要是乙烯。还含有丙烯、异丁烯、甲烷、乙烷、异丁烷、硫化氢和碳的氧化物等。 【板书】 一石油炼制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乙烯)导学案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乙烯)导学案 编写人:刘贺梅审核人:张成友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乙烯的分子组成、结构和化学性质,进一步掌握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2.掌握乙烯的加成反应。 过程与方法: 从实验现象到乙烯结构和性质的推理,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乙烯性质的推理过程,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学习重点】:乙烯的化学性质和加成反应。 【学习难点】:乙烯分子中碳碳双键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学习方法】:阅读教材,利用甲烷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分析乙烯的结构,从而总结乙烯的化学性质。 【知识链接】:1、甲烷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空间构型、键角。 2、甲烷的化学性质。 【课前活动】:查阅有关乙烯的资料 1 、乙烯在工业上有哪些重要用途。 2、工业上的乙烯是如何得到的。 3、我们日用品中有哪些是利用乙烯为原料制得的。(带样品来给 同学交流展示) 【学习过程】: 科学探究:乙烯的工业来源(阅读教材P67) 分组讨论:①实验中哪些现象证明生成物与烷烃性质相同? ②哪些现象证明生成物与烷烃性质不同? ③你认为生成的气体中都是烷烃吗? 一. 乙烯的组成和结构: 1.⑴烯烃是指,是最简单的烯烃。 ⑵碳原子所结合的氢原子数(填“小于”、“大于”、“等于”)饱和 烃里的氢原子数的属于不饱和烃。 2. 乙烯中含键,6个原子同一平面上。(空间构型:键 角:120 o) 分子式:电子式: 结构式:结构简式: 实验式(最简式):

二.乙烯的物理性质: 乙烯是色气味的气体;溶于水;密度较空气(分子量:28) 三.乙烯的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1)燃烧:现象:。 化学反应方程式: (2)通入KMnO4溶液现象:。 2.加成反应:: 概念: 乙烯与溴的反应方程式:。 练习:写出下列加成反应方程式。 乙烯与氢气(催化剂、加热) 。 乙烯与氯化氢(催化剂、加热) 。 乙烯与水(催化剂、加热、加压) 。 四.乙烯的用途: ①重要化工原料 ②植物生长调节剂 ③水果催熟剂 总结:乙烯、乙烷的性质对比: 思考与交流:如何鉴别甲烷和乙烯气体,你能设计出几种方案? 典型例题: 例1、甲烷是最简单的烷烃,乙烯是最简单的烯烃,下列物质中,不能用来鉴别二者的是() A水B溴水C溴的四氯化碳溶液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答案解析:乙烯能使溴水、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甲

石油的炼制乙烯教学设计终审稿)

石油的炼制乙烯教学设 计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石油的炼制乙烯》教学设计 高一化学组陈梓云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在学习乙烯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甲烷的有关知识,通过甲烷性质的学习,初步了解到烷烃碳原子之间是通过单键连接的,具有饱和烃的性质,在此基础上,乙烯这节课将学习碳碳双键的性质,进一步巩固深化学生们对结构决定性质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到饱和烃和不饱和烃结构的不同而引起的性质上的差异,这为以后学习更复杂的烃及烃的衍生物的性质打下基础。 2.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烷烃这节的学习,初步掌握了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但据调查,80%左右的学生认为有机反应不易理解,应用时常错。还有65%左右的学生认为有机物分子结构认识困难,涉及分子结构的问题易错。也就是说,学生利用分子的空间结构思考问题能力以及形象思维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石油炼制的原理及分馏、裂化和裂解的区别 2. 重点掌握乙烯的结构和化学性质,理解加成反应的反应原理和概念,初步了解不饱和烃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迁移·应用”、“交流·研讨”、“活动·探究”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2.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存在--结构--性质—用途的知识主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 2.通过乙烯性质、用途的学习,使学生认识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综合利用重要性,初步确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乙烯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难点:有机物结构域性质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 阅读指导法实验探究法交流研讨法 五、教学准备 教学媒体、课件、球棍模型 仪器与药品:乙烯、溴水、酸性高锰酸钾、火柴、贮气瓶、酒精灯、烧杯、导气管、橡胶管、尖嘴玻璃管、双孔塞 六、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PPT】展示中国东海的地图。请一位同学找一下钓鱼岛在哪里? 【学生回答】在台湾的东偏北方向。 【提出问题】钓鱼岛本来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岛,自从日本巡逻船冲撞我国渔船事件,使他一举成名,之后的中日关于钓鱼岛之争的问题一直成为社会讨论的热点。最近,日本宣扬说要买钓鱼岛,又是它处于风口浪尖上。但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我们领土的一部分,它并不适合人类居住,那么为什么日本人会如此的想占为己有呢? 【学生回答】能源。 【讲述】是的,钓鱼岛周围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尤其是石油,这是才日本人的狼子野心呀。那么石油到底是何方神圣呢?今天我们又来好好的认识它。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4.2《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名师教学设计

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 江苏省海门中学张丽华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必修2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分为两部分。教材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这一视角,阐明化学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与上节内容相辅相成。第一部分重点从资源利用和需求角度出发,介绍几种常见的能源: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的组成和用途。在介绍主要能源中,重点讲述了根据不同工业需求时代发展的需要,提出煤的干馏、气化和液化以及石油的裂化、裂解的工业原理,介绍了常见的产品,这也是现代化学要研究的主要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的学科思维、绿色化学思想都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本节内容从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协调作用背景的角度,有利于学生加深体会化学在综合利用自然资源中的作用,学会辩证地看待人类和自然和谐发展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培养做出果断决策的意识和能力;从学科知识的角度,有利于学生将前面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必要的梳理、归纳和拓展,主要包括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因此,本节作为高中必修模块的结尾,不仅对于学生总结复习很重要,而且对于学生进一步确定、学习后续的选修模块乃至选择自己未来的升学和就业方向都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教学目标 1.了解常见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的化学组成及利用。 2.通过对“煤制油”工艺原理的学习,掌握化石能源综合利用方法,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3.认识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了解环境保护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意义。 4.通过“媒体教学”“能源标本”“实验演示”“讨论展示”等教学手段,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和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 煤、石油、天然气的化学组成和综合利用。 教学难点

必修二 3-2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知识点详尽归纳和练习

3—2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第1课乙烯 一、乙烯的制取及物性 1、石蜡油的分解实验制取乙烯: 石蜡油:17个C以上的烷烃混合物碎瓷片:催化剂生成气体:乙烯 2、实验室制乙烯: (1) 反应原理: (2) 反应类型: 反应:从一个有机物分子内相邻碳原子上脱去原子或原子团生成不饱和有机物(双键或 三键)和小分子(如H2O或HX)的反应 消去反应的特点: (3) 反应装置: (4) 注意事项: 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 沸石或碎瓷片的作用: 浓硫酸的作用:加热的关键: 副反应: 乙烯中杂质气体CO2、SO2和H2O(g)的检验顺序和方法是 ,除去这些杂质气体的顺序和方法是 (5) 物性: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二、乙烯的组成和结构 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空间构型:, 三、烯烃的组成和结构 1、烯烃: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链烃叫做烯烃。(乙烯是最简单的烯烃) 2、通式:,结构: 四、乙烯的化学性质 [思考]已知乙烯分子中碳碳双键的键能(615KJ/mol)小于碳碳单键的键能(348KJ/mol)的2倍,同时双键中两个键的键能也不相等。这说明什么问题呢? 1、氧化反应 (1)燃烧反应:现象: 规律:含碳量越高,产生黑烟越浓. 应用: (2)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本身被氧化成 (3)催化氧化: 2、加成反应 (1)加成反应(概念):分子中的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2)乙烯与Br2、H2、HCl、H2O、HCN 的加成及现象、应用。

、、 、、 。 总结:烯烃加成反应的加成位置特点: 3、加聚反应 (1)反应式:应用: (2)加聚反应: ①高分子的概念: ②高分子的结构: ③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区别 加聚反应:缩聚反应: ④练习: 写出下列聚合反应的方程式 n CH2=CH-CH3→n CH2=CHCl→ 乙烯和丙烯的混合物在催化下加聚,能生成几种高聚物分子?试写出它们的结构简式。五、乙烯的用途: (1)乙烯的产量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生产水平的标志(2)植物生长的催熟剂和调节剂 六、烯烃的同分异构体(不考虑立体异构) 写出C4H8、C5H10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练习题 1.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标志的是( ) A.甲烷的产量B.乙烯的产量C.乙醇的产量D.硫酸的产量 2.下列关于乙烯的结构与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乙烯分子中6个原子在同一平面内B.乙烯与酸性KMnO4溶液发生加成反应能使其褪色C.乙烯分子没有同分异构体D.乙烯分子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结构 3.能证明乙烯分子里含有一个碳碳双键的事实是() A.乙烯分子里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 B.乙烯完全燃烧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相等C.乙烯容易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且1 mol乙烯完全加成消耗1 mol溴单质 D.乙烯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4.某实验室需要少量的一氯乙烷,下列制取方法中所得产物含量最高的是( ) A.等物质的量的乙烷和氯气的光照反应B.乙烯与氯气的加成反应 C.乙烯与氢气和氯气混合反应D.乙烯与氯化氢加成反应 5.(双选)可以用来鉴别甲烷和乙烯的试剂是( ) A.溴水 B.氢氧化钠溶液 C.高锰酸钾溶液 D.硫酸溶液 6.可以用来除去甲烷中混有乙烯的试剂是( ) A.溴水 B.氢氧化钠溶液 C.高锰酸钾溶液 D.硫酸溶液

石油的炼制乙烯教学设计

石油的炼制乙烯教学设计 LELE was finally revis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

《石油的炼制乙烯》教学设计 高一化学组陈梓云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在学习乙烯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甲烷的有关知识,通过甲烷性质的学习,初步了解到烷烃碳原子之间是通过单键连接的,具有饱和烃的性质,在此基础上,乙烯这节课将学习碳碳双键的性质,进一步巩固深化学生们对结构决定性质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到饱和烃和不饱和烃结构的不同而引起的性质上的差异,这为以后学习更复杂的烃及烃的衍生物的性质打下基础。 2.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烷烃这节的学习,初步掌握了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但据调查,80%左右的学生认为有机反应不易理解,应用时常错。还有65%左右的学生认为有机物分子结构认识困难,涉及分子结构的问题易错。也就是说,学生利用分子的空间结构思考问题能力以及形象思维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石油炼制的原理及分馏、裂化和裂解的区别 2.重点掌握乙烯的结构和化学性质,理解加成反应的反应原理和概念,初步了解不饱和烃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迁移·应用”、“交流·研讨”、“活动·探究”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2.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存在--结构--性质—用途的知识主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 2.通过乙烯性质、用途的学习,使学生认识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综合利用重要性,初步确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乙烯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难点:有机物结构域性质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 阅读指导法实验探究法交流研讨法 五、教学准备 教学媒体、课件、球棍模型 仪器与药品:乙烯、溴水、酸性高锰酸钾、火柴、贮气瓶、酒精灯、烧杯、导气管、橡胶管、尖嘴玻璃管、双孔塞 六、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PPT】展示中国东海的地图。请一位同学找一下钓鱼岛在哪里? 【学生回答】在台湾的东偏北方向。 【提出问题】钓鱼岛本来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岛,自从日本巡逻船冲撞我国渔船事件,使他一举成名,之后的中日关于钓鱼岛之争的问题一直成为社会讨论的热点。最近,日本宣扬说要买钓鱼岛,又是它处于风口浪尖上。但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我们领土的一部分,它并不适合人类居住,那么为什么日本人会如此的想占为己有呢? 【学生回答】能源。 【讲述】是的,钓鱼岛周围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尤其是石油,这是才日本人的狼子野心呀。那么石油到底是何方神圣呢?今天我们又来好好的认识它。 一、石油的炼制 【联想·质疑】加油站有不同型号的柴油和汽油。你知道它们是怎么用石油制的吗它们有什么性质和用途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66~67页,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石油的成分如何石油的炼制方法有哪些 2. 3.如何把石油中低沸点的烃和高沸点的烃分离开?(提示:烃的沸点随碳原子数目增多而升高) 【概括整合】在学生阅读—讨论—交流—自发讲解的基础上教师给予补充和完善。投影如下:

石油炼制乙烯-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教案设计

第2课时石油炼制乙烯 目标与素养:1.了解石油的炼制方法(分馏、裂化、裂解)、目的及其主要产品。(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2.认识乙烯的分子组成、结构特征和主要化学性质。(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3.了解乙炔的结构和性质。(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4.能识别加成反应。(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一、石油炼制 1.石油的分馏 (1)原理:加热石油时,沸点低的成分先汽化,经冷凝后收集,沸点较高的成分随后汽化、冷凝……这样不断加热和汽化、冷凝,能使沸点不同的成分分离出来。 (2)实验室石油的蒸馏

(3)工业生产 ①设备:分馏塔。 ②产品????? 特点:各个馏分都是混合物 种类:石油气(C 1 ~C 4 )、汽油(C 5 ~C 12 )、 煤油(C 12 ~C 16 )、柴油(C 15 ~C 18)、 润滑油(C 16 ~C 20 )、重油(>C 20 ) 2.石油的催化裂化 (1)过程 在加热、加压和催化剂存在下,使石油分馏产品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大、沸点较高的烃断裂成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沸点较低的烃。 (2)目的:提高汽油等轻质油的产量和质量。 (3)举例(十六烷的裂化) 化学方程式:C 16H 34――――――→催化剂加热、加压C 8H 18+C 8H 16。 3.石油的催化裂解 (1)过程:长链烃――→催化剂加热、加压短链烃――→净化、分离 乙烯、丙烯。 (2)目的:获得乙烯、丙烯等化工原料。 微点拨:石油的分馏属于物理变化,裂化和裂解属于化学变化。 二、乙烯 1.组成和结构

CH2==CH2 2.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2)加成反应 ①概念:有机物分子中双键(或叁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

第三章 第二节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

第三章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 基本化工原料(2) 【学习目标】 ⑴了解苯的物理性质也分子组成 ⑵掌握苯的结构式和典型的化学性质并理解苯的结构特征 【学习重点】掌握苯的结构式和典型的化学性质并理解苯的结构特征 【学习难点】掌握苯的结构式和典型的化学性质并理解苯的结构特征 【预备知识】 1、苯的物理性质: 色、气味液体,密度比水,溶于水,毒,是一种重要溶剂,沸点:80.1℃易挥发,熔点:5.5℃,若用冷却,可凝结成色体 2、苯分子的结构 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凯库勒式) 3、苯的化学性质:⑴可燃性:现象:化学方程式 ⑵苯的取代反应:①苯与液溴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溴苯是一种色状液体,密度比水,溶于水 ②苯与硝酸的反应:反应方程式: 硝基苯是一种色状液体,有气味,毒,密度比水,溶于水。 ⑶苯的加成反应 在镍催化下,与氢气加成: 反应方程式: 【自主探究】通过实验事实的验证与讨论,理解苯的结构式。提出问题:苯分子结构是碳碳单双键交替的环状结构吗? (1)提出假设:从苯的分子式看,C6H6具有不饱和性;从苯的凯库勒结构式看,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所以苯一定能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褪色。 (2)实验验证:①苯不能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褪色。②经科学测定,苯分子里6个碳原子之间的键___________(填“完全相同”或“不相同”);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都在同一__________________上。 (3)结论:苯的凯库勒结构式中的双键跟烯烃双键________________,苯的性质没有表现出不饱和性,结构稳定,说明苯分子________________(填“同于”或“不同 于”)一般的碳碳单、双键交替的环状结构。 【自我测试】

《乙烯》教学设计(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

《乙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位于化学必修2的第三章的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教材介绍了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它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从乙烯用途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着重介绍乙烯分子的组成和结构,乙烯的性质和重要的有机反应——加成反应。 乙烯的分子结构是掌握乙烯化学性质的基础,乙烯性质的重点放在化学性质上。而在讲授乙烯的性质时,又紧紧围绕乙烯的结构展开,强调乙烯分子中碳碳双键有一个键容易断裂的特点,因此本节课在介绍性质之前,先从乙烯分子结构入手,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本节课与生产生活结合紧密,具有STS教育价值。 【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甲烷和烷烃的性质,学生能初步从组成和结构的角度认识甲烷的性质,但需要对“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进一步强化认识;乙烯和苯的教学都能起到这种作用。另外,学生能从生活实际出发,认识乙烯和苯的广泛应用,再学习它们的性质,初步学习如何进行理论与实际,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在前一节课,学生也掌握了碳的四价理论,理解了饱和烃的概念,为本节课不饱和烃的引入铺垫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乙烯的来源。认识乙烯的结构特点。认识乙烯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了解乙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分析、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存在—结构—性质—用途的主线。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深化学习具体物 质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有机化学中结构决定性质,反应条件决定产物的思想,领悟内外因的辩证关系;结合加成反应强化对化学反应本质的辩证认识。通过乙烯性质实验培 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探索创新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乙烯的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乙烯的加成反应。 【教学策略】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实验讨论、对比归纳。 【教学过程】

乙烯的教案

第二节乙烯 一、教学设计 1、知道乙烯分子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2、掌握乙烯的典型化学性质,掌握加成反应 3、了解乙烯的用途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乙烯的化学性质 难点:乙烯的分子结构和加成反应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我们常说煤是工业的粮食,石油是工业的血液,从煤和石油不仅可以得到多种常用燃料,而且可以从中获取大量的基本化工原料。那么从煤和石油中都能获得哪些重要的化工原料呢? 【板书】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乙烯 【过渡】到底乙烯是怎样的物质呢?能否从石油中得到乙烯?从石油分馏中得到的石蜡油进一步加热会得到什么呢? 【探究实验】投影教材P67石蜡油的分解实验,将分解产生的气体通入溴水、高锰酸钾溶液、并点燃气体,分别观察现象。 【观察与思考】观看视频并思考:1、实验中看到哪些现象?2、石蜡油分解实验中生成的物质与甲烷的性质比较有什么异同?3、由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归纳】石蜡油分解得到的产物中含有与烷烃性质不同的烃——烯烃 【学与问】投影乙烯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写出乙烯分子的电子式和结构式和结构简式。【板书】一、乙烯的分子组成和结构 分子式:C2H4,电子式:结构式: 结构简式:CH2=CH2 【思考与交流】乙烯分子的空间结构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后回答,由教师补充 【归纳】乙烯分子的空间结构的特点:1、碳原子之间以双键结合,其中一根键不稳定。2、原子之间的夹角均为120°。3、乙烯分子为平面型结构,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内。 【板书】乙烯分子的空间结构的特点:平面型结构,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内。 【教师】乙烯有哪些物理性质呢? 【投影】乙烯的物理性质: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难溶于水(排水法收集) 【板书】二、乙烯的物理性质 【过渡】由于乙烯分子中存在碳碳双键,所以乙烯表现出较活泼的化学性质。那么乙烯都能发生哪些反应呢? 【讲解】在探究实验中体现了乙烯的氧化反应 【板书】三、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1)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燃烧:C2H4+3O22CO2+2H2O 现象:明亮的火焰并伴有黑烟,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思考与交流】1、乙烯在空气中燃烧,为什么会有黑烟? 2、鉴别烷烃和不饱和烃的试剂常用什么? 【学生】1、乙烯中碳元素含量较大,发生不完全燃烧,反应中有碳单质产生;2、酸性高锰酸钾或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过渡】乙烯除了能发生氧化反应外,还能发生什么反应? 【投影】乙烯的加成反应及加成反应的机理 【讲解】反应机理:在反应过程中,碳碳双键中的一根键断裂,同时Br-Br键也断裂,形成的两个Br原子分别加成到双键两端的碳原子上,反应后碳碳双键变为碳碳单键。 【板书】2.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乙烯教学设计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课题二来自石油和煤油的两种基本化工 原料(课时1) 乙烯 教学设计 学校: 专业:化学 年级:2013级 姓名:

乙烯(第一课时) 一、教学理念 化学学习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这是化学新课程的理念之一。化学中的STS教育和课堂教学的结合,就是引导学生要从化学视角来关心、关注身边的社会、生产、生活中的现象。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正是基于新课标的这一理念。本节课主要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疑问并提出问题,在问题的驱动下进行学习,并最终解决问题。 二、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第1课时。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乙烯的产量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乙烯制品在生活随处可见。教材以有机物的学习“结构—性质—用途”为主线,先介绍乙烯及制成品的用途引入对乙烯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在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中有双重功能,一方面使学生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目的、内容和方法。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的学生,打好基本的知识基础和主要研究方法。 三、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刚接触有机化学,对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比较陌生,对物质的空间结构不了解,对有机反应的产物的判断和书写结构简式比较困难。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乙烯的物理性质。 (2)探究乙烯分子的组成和结构式,掌握乙烯的化学性质。 (3)掌握加成反应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乙烯性质的科学探究学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2)联系烷烃性质,提高对乙烯结构和性质的把握能力。 (3)通过从乙烯的结构和性质到单烯烃的结构和性质推导分析,初步学会用官能团分析有机物性质的方法,提高对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相互联系的分析能力。 (4)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比较、归纳等方法和手段对学习化学物质性质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催熟水果等实践,了解乙烯的用途,体会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2)通过对乙烯分子结构的推理过程,体会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从而提高学化学,爱化学的自觉性。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乙烯的加成反应。 (2)教学难点:乙烯结构与性质的关系,结成反应原理的理解。 六、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和引导发现法。

高中化学 专题3第一单元第二课时 石油炼制 乙烯教案 苏教版必修2

第二课时石油炼制乙烯 [学习目标] 1.知道石油炼制方法(分馏、催化裂化、裂解)、目的及其主要产品。2.知道乙烯的分子结构特点和性质。3.会书写乙烯等物质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知识点石油的炼制 [学生预习区] 石油炼制的方法

1.实验室蒸馏石油装置中冷凝管内冷凝水的流向是怎样的?其作用是什么? 提示:冷凝管的作用是冷凝蒸气;冷凝水的流向要从低处流向高处,即下口进水,上口出水。 [教师点拨区] 实验室蒸馏石油 1.实验装置 2.实验室蒸馏石油的注意事项 (1)温度计的位置:温度计的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作用:测量馏分蒸气的温度,此温度即为收集的馏分的沸点。 (2)冷凝管的作用是冷凝蒸气。冷却水的流动方向为下口进上口出,这样能使冷凝管内充满水,并使冷水与热蒸气逆向流动,充分交换热量。

(3)液体混合物加热时容易发生剧烈沸腾,故常加入碎瓷片(或沸石)以防止液体暴沸。 3.实验现象及结论 [对点即时练] 1.下列有关石油及石油炼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石油炼制过程中发生的所有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B.石油裂解的主要目的是获得短链不饱和气态烃 C.石油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属于可再生资源 D.石油裂化后可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产品 答案 B 解析石油的分馏属于物理变化,A项错误;石油是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资源,C项错误;石油分馏后可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一系列产品,D项错误。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石油中含有C5~C11的烷烃,可以通过石油的分馏得到汽油 B.含C20以上烷烃的重油经过催化裂化可以得到汽油 C.石油裂解是为了获得更多化工原料,如乙烯、丙烯等 D.汽油是烃的混合物,煤油、柴油是由烃构成的纯净物 答案 D 解析石油是由烷烃、环烷烃等组成的混合物,肯定含有C5~C11的烷烃,通过石油的分馏可以得到汽油、煤油等分馏产品,A项正确;含C20以上烷烃的重油是相对分子质量较大、沸点较高的烃,经过催化裂化,可将其断裂成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沸点较低的烃,即汽油等轻质油,B项正确;裂解的目的主要是获得乙烯、丙烯等气态短链烃,C项正确;石油是烃的混合物,石油分馏产品汽油、煤油、柴油等仍是烃的混合物,D项错误。 规律方法 直馏汽油、裂化汽油的区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