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进行城市给水工程规划

如何进行城市给水工程规划

如何进行城市给水工程规划
如何进行城市给水工程规划

如何进行城市给水工程规划

第一节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原则与内容

一、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原则

水资源是十分重要、又很特殊的自然资源,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在水的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中,水质水量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常常发生变化。为了促进城市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如何经济合理地开发、利用、保护水资源,如何选择用最低的基建技资和最少的经营管理费用,满足各用户用水要求,避免重复建设,是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主要任务。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考虑到城市发展、人口变化、工业布局、交通运输、供电等因素,城市给水工程设施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

{1)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应根据国家法规文件编制

(2)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应保证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统一

①编制城市供水水源开发利用规划,应优先保证城市生活用水,统筹兼顾,综合利用,讲究效益,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

②开发水资源必须进行综合科学考察和调查研究。在水源不足地区应当限制城市规模和耗水量大的工业、农业的发展。

③给水工程的建设必须建立在水源可靠的基础上,尽量利用就近水源。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确定净水工艺和水厂平面布置,尽量不占或少占农田、少拆民房。新建水厂应配套建设,除备用能力和根据城市规划对建设场地及施工复杂部位留有发展余地外,不宜在工艺设计参数上再留有挖潜余地。管网的输配水能力应与水厂建设规模相适应。

④城市供水工程规划应依靠科学进步,推广先进的处理工艺,提高供水水质,提高供水的安全可靠性,尽量降低能耗,降低药耗,减少水量漏失。

⑤城市供水应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的方针,实行计划用水,厉行节约用水。制定节约用水发展规划。

⑥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水资源,严格控制污染,保护水资源的植被,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3)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

①城市给水工程规划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城市性质、人口规模、居民生活水平、经济发展目标等确定城市供水规模。

②根据国土规划、区域规划、江河流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城市用水要求、功能分区,确定水源数目及取水规模。

③根据用户对水量、水压要求和城市功能分区,建筑分区以及城市地形条件等,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选择水厂位置,确定集中、分区供水方式,确定增压泵站、高位水池〈水塔)位置。

④根据水源水质和用户类型,确定自来水厂的预处理、常规处理及深度处理方案。

⑤根据总体规划中有关水利、航运、防洪排涝、污水排放等规划,及河流河床变迁情况,选择取水位置及取水构筑物形式。

⑥根据城市道路规划确定输水管走向,同时协调供电、通讯、排水管线之间关系。

(4)给水工程应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合理超前建设

①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城市给水工程规划一般按照近期5年、远期20年编制,按近期规划实施,或按总体规划分期实施。

②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应保证城市供水能力与生产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相适应,并且要合理超前建设。不要因水量年年增加,自来水厂年年扩建。

③城市给水工程近期规划时,应首先考虑设备挖潜改造、技术革新、更换设备、扩大供水能力、提高水质,然后再考虑新建工程。

④对于一时难以确定规划规模和年限的城镇及工业企业,城市给水工程设施规划时,应对于取水、处理构筑物、管网、泵房留有发展余地。

⑤城市取水构筑物、净水厂、输配管网等给水基础设施超前建设部分,应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实施要考虑城市给水投资体制与价格体制等经济因素的影响。注意投资的经济效益分析。

二、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内容与深度

给水工程设施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编制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有时另行编制专业规划。在此基础上,再编制详细规划。各阶段规划的内容与深度可按下列要求编写:

1.城市给水工程总体规划的内容与深度

(1)确定用水量标准,估算城市用水总量;

(2)根据水源水质j水量情况,选择水源,确定取水位量及取水方式;、

(3)根据城市发展布局及用地规划、城市地形,选择自来水厂、加压泵站、高位水池(水塔)位置和用地,输配水干管走向,估算干管管径;

(4)根据水源水质变化情况,确定自来水水质目标,选择水处理工艺形式;

(5)确定水源地卫生防护措施;

(6)确定城市节约用水目标和计划用

水方案图纸要表达的内容有:水源及水源井、泵房、水厂、贮水池的位置,给水分区和规划供水量,输配水干管走向、管径、主要加压站、高位水池位置。

2.城市给水工程分区规划的内容与深度

(1)估算分区用水量;

(2)根据区域内用水水压要求,进一步确定分区供水设施,确定主要设施的位置和用地范围;

(3)确定输配水管渠的走向、位置、管径及服务范围;

(4)确定飞分区内计划用水措施及节约用水目标。

主要图纸的表达内容与总体规划基本相同。

3.城市给芬工程详细规划的内容与深度

城市给水工程详细规划是在城市给水工程总体规划与分区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编制的规划,并做出较为详细规定,作为给水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同时,结合当地实际,对总体规划及分区规划作出评价,其主要内容为:

(1)计算用水总量,确定规划区供水规模;

(2)确定供水水质目标,选定自来水厂大致位置;

(3)确定集中供水、分区供水方式,确定加压泵站、高位水池(水塔)位置、标高、容量;

(4)确定输配水管走向、管径,进行必要的管网平差;

(5)选择输水管网管材及敷设方法;

(6)对详细规划进行工程估算,预测投资效益;

(7)对近期规划部分进行规划设计、工程估算、效益分析。

主要图纸的表达内容为:输配管网的走向管径、埋深,给水泵站的位置,必要时标明阀门井的位置。

第二节城市给水水源工程规划

一、城市给水水源工程规划

为了确定城市水环境保护重点,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特提出城市水资源工程规划作为城市给水水源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1.城市水源评价

(1)水资源与城市水源关于水资源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和定义,基本上可以归纳为:

广义概念:一切可以被利用的各种形态的天然水体都可以称为水资源。包括海洋、冰川、湖泊、河流、地下水、大气水等在内的各种水体。

狭义概念:水资源仅指可供国民经济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其数量为扣除水期蒸发的总降水量。

工程概念: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利用的具有稳定径流量的淡水以及少量用于冷却的海水。

城市水源一般指可被利用的淡水资源,包括地下水源和地表水源。有时把海水利用、废水回用作为城市水源的补充。

(2)地下水源评价

地下水分为潜水、层间水、泉水等。潜水主要靠降水和河流飞湖泊等地表水渗流补给。其水质与补给源水质有关。

地下水源、评价主要考虑对某一地区某一城市地下水储量、允许开采量、地下水水质进行评价,一般包括如下内容:

①调查了解或勘察钻探,确定区域内地质条件;

②根据调查、勘察结果,描述区域内水文地质条件;

③根据区域内地下水源开采现状,分析地下水动态特征;

④确定地下水含水层渗透系数和补给来源;

⑤地下水开采量计算;

⑥地下水水质评价;

⑦地下水评价计算可靠性分析;

⑧地下水开发利用方案和管理要求;

⑨评价结论和建议。

(3)地面水源评价作为城市水源的河流、湖泊、水库等地面水源主要从水质、水量方面进行分析,在选择取水位置时,还应对取水口河段、河势、河床稳定性,湖泊、水库、堤防、工程地质等进行深入评价,主要包括如下方面内容:

①地面水源水质评价

a.水源水质评价应对取水水域分为平水期、丰水期、枯水期三期水质检测。

b.水质评价取样应设在取水区域上、下游不少3于个断面上。

c.水样一般从水面以下0.5m至水底以上1m范围内采集。

d.检验项目及方法按照《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规定的指标和方法进行。

e.评价标准按照《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执行。

②地面水源环境影响评价

地面水源环境影响评价重点是水源水质保护和变化趋势分析,其主要内容为:

a.对水源水质、底泥、大气进行现状监测评价;

b.对排入水源水体的污染源调查、分析;

c.水上交通对水源水质影响的分析;

d.预测水源水质变化趋势,富营养化的可能性等;

e.提出区域内排放污染物总量控制的范围,总量控制的措施;

f.提出水环境管理监测计划。

③河床河势变化及水文、工程地质评价主要是对取水河流、湖泊、水库水文地质,河床变迁的影响进行评价,包括下面内容:

a.工程河段基本情况,包括径流量、潮沙变化、泥沙特点;

b.河床演变分析,包括历史上变迁,近期变迁及河床演变趋势预测;

c.工程水域利用可能性分析;

d.取水工程对河道水流、湖泊、水库水系影响等

2.城市水源功能区域划分

(1)城市水源功能划分的基本原则

保护城市水源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特别是饮用水源,应放在首位,以求使在最小投资条件下收到较好的社会效益。水源功能划分时,应注意以下原则:

①以城市可持续发展为前提,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工业布局、饮用水源选择、水环境质量要求,划分。

②突出重点,优先保护生活饮用水源。

③从城市水源、现状出发,制订不同功能的(地方)水质目标,但不得低于现状水质要求。

④根据水环境容量,制订具体的污水排放标准或分期的执行标准及水源保护措施。

⑤城市水源功能划分应具有一定时效,其水质目标应越来越严格,最终达到天然水体要求。

⑥城市水源功能并非是单一的功能,可以是多种功能的迭加,但其水质目标必须按照最严格的使用功能要求来确定。

(2)城市水源水体功能划分

城市水源的有效利用与城市发展有关。受其所在位置和用途限制而具有不同的水质要求。城市水源规划时主要考虑以下用途开发利用:

①生活饮用水水源;

②水生生物环境水源;

③工业用水水源;

④渔业养殖用水水源;

⑤游泳场、浴场水源;

⑥畜禽用水水源;

⑦水上运动用水水源;

⑧景观用水水源;

⑨农业灌溉水源;

⑩航运水源。

按照不同用途不同水质标准,根据我国《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城市水源功能可分如下五类:I类:国家自然保护区,包括风景区,直接饮用水水源区,食品、饮料、酿酒工业原料用水区体。

Ⅱ类:主要生活饮用水源的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及鱼虾产卵区水体。

Ⅲ类:主要生活饮用水源的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水体。

Ⅳ类:一般工业工艺用水,与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水上运动用水水体。

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影响用水区水体。其中农业用水,尚应注意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林木草地牧场灌溉用水与生吃瓜果蔬菜灌溉用水的水质有所不同。

二、城市水源开发利用与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指出:"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利用,讲究效益,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城市水源规划就是根据《水法》,制订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及管理措施,一般包括如下内容:

1.城市水源开发利用根据我国城市发展及水资源现状,不同地区可采用以下不同的开发水源方法:

(1)利用现有河流、水库,扩大地面水拦蓄量;

(2)设法收集、储存降水;

(3)增加地下水回灌水量,扩大地下含水层调蓄作用;

(4)远距离跨流域引水;

(5)矿坑水处理回用;

(6)城市污染水再生回用;

(7)科学利用海水、苦咸水等。

2.城市水源管理

前已述及,水资源是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在城市规划时,必须强调城市水源管理。目前,大多数城市均设有水源管理的协调机构,开展了保护水源、节约用水、水质预测等工作。从城市水源规划考虑,建议水源管理协调机构着重开展以下工作:

(1)制订城市水环境集成规划

在城市水源管理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供水量分析、需水量分析、排污负荷分析、水体自净能力分析后,得出水环境承载能力结论,采取必要措施,如水量调控、水影响用水质调控等。

在分析水环境承载能力时应建立水量变化数学模型。将所有流入流出本地区的水量参数输入模型,随时可知本地区可资用水量。

把有关水中的DO、BOD5、藻类、NH3-N、NO2——N、NO3——N、有机磷等参数输入水质变化模型,预测本地区水质变化情况。

(2)建设节约用水型城市

对城市内不同工业制定节约用水目标。对农业用水,开辟灌溉水源,推广节水型灌溉技术。

(3)制定水价政策,建立合理水价体系

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水价应反映水资源和水环境的真正价值,反映制水工业的实际成本,避免"水厂供水越多,亏损越多"的不良循环现象。

3.城市水源保护

(1)城市水源保护一般措施

①合理规划。在水源保护区内不建有污染的企业、度假村、游乐园、疗养院及居住小区等。

②加强水源保护区流域内水土保护工作。可在流域区种植水源涵养林,防止河流上游滥伐森林。

③在水源保护区流域内建设生态县、镇、村,加强水源地区所在地的城镇生态环境综合环境规划,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持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④有季节性变化的河流,修筑拦水坝始大拦蓄及地下水渗透。

(2)城市水源防止污染措施

①加强水源水质调查研究,建立水体污染监测网,对排入水体的污水成分、影响范围、污染程度、危害情况、发展趋势进行、严密监测,加强控制。对地下水源建立地下水动态网点,进行水质变化观测。对滨海地区注意威水入侵引起的水质变化观测。

②限制水源保护区域人口发展,在居住区完善农家厕所,修建污水收集与处理工程。

③引水渠或河流沿线不得堆放垃圾,倾倒污水及粪便。

④控制水源保护区内使用农药化肥,发展生物治理工程,采用长效、高效、低毒型农药。

⑤严格控制水源保护区内采矿、冶炼及其他有污染的企业。

(3)城市水源卫生保护地面水源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取水点周围半径不小于100m的水域内,不得停靠船只、游泳、捕捞和从事一切可能污染水源的活动,并应设有明显的范围标志。

②河流取水点上游1000m至下游100m的水域内,不得排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其沿岸防护范围内,不得堆放废渣、设置有害化学物品的仓库或堆钱,不得设立装卸垃圾、粪便和有毒物品的码头;沿岸农田不得使用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灌溉及使用持久性或剧毒的农药,并不得从事放牧。

供生活饮用的专用水库和湖泊,应视具体情况将整个水库、湖泊及其沿岸列入此范围,并按上述要求执行。

此外,受潮沙影响的河流取水点上下游的防护范围,湖泊、水库取水点两侧的范围,沿岸防护范围的宽度,均应由供水单位会同当地卫生部门根据具体情况研究确定。

③在水厂生产区域或单独设立的泵站、沉淀池和清水池外围东小于10m的范围内,不得设立生活居住区和修建禽畜饲养场、渗水厕所、渗水坑;不得堆放垃圾、粪便、废渣或铺设污水渠道;应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并充分绿化。

地下水源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取水构筑物的防护范围,应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取水构筑物的形式和附近地区的卫生状况进行确定。其防护措施应按地面水水厂生产区要求执行。

②在单井或井群的影响半径范围内,不得使用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灌溉和施用有持久性或剧毒的农药,不得修建渗水厕所、渗水抗、堆放废渣或铺设水渠道,并不得破坏深层土层的活动。如取水层在水井影响半径内不露出地面或取水层与地面水没有相互补充关系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置较小的防护范围。

取水构筑物的防护范围、影响半径的范围以及岩溶地区地下水的水源卫生防护,应由供水主管部门会同水文地质和当地卫生等部门研究确定。

③在水厂生产区的范围内,应按地面水水广生产区的要求执行。

对于分散式给水水源卫生防护地带的范围和防护措施,当以地面水为水源时,取水点附近的

卫生防护应参照上述的要求执行;以地下水为水源时,水井周围20~30m的范围内,不得设置渗水厕所、渗水坑、粪抗、垃圾堆和废渣堆等污染源,并应建立必要的卫生制度。

④在水源取水点上游1000m以外,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应符合现行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6)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一79)的要求;医疗卫生、科研和畜牧兽医等机构含病源体的污水,必须经过严格清毒处理,彻底消灭病源体后方准排放。

为保护地下水源,对于人工回灌的水质,应以不使当地地下水水质变坏或超过饮用水质标准为限。有害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不得排入渗坑或渗井。

(4)城市河流、湖泊水还清对策

我国大多数城市河流、湖泊不同程度地受到污染,很难再继续作为饮用水水源。由此,有的采用了长距离引水,有的则加强净化处理工艺。作为一座城市景观、运动、娱乐场地,城市河流、湖泊水体应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凹-V类水质标准是必须的。城市河流、湖泊还清可采取以下对策:

①完善污水排放系统,减少排放污水水量;

②搬迁河道上的垃圾储运码头,严禁向河道湖泊倾倒垃圾、废物;

③补充河流、湖泊新鲜水量,增加水体自净能力;

④清除污染底泥,疏泼死水河段;

⑤增加水中溶解氧量,分段处理河流、湖泊污染水体;

⑥修建经污水处理厂处理过的专用退水渠道,实行清污分流;

⑦改建城市雨水、污水排放系统,实行雨水、污水分流;

⑧加强排入河流、湖泊的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站的污泥处置、处理措施,严禁污水处理厂污泥排人,尽量减少自来水厂污泥排入等。

第三节城市给水工程规划

一、城市取水工程规划

1.地下水取水工程设施规划

(1)地下水取水构筑物位置选择

①在保证水质水量的前提下,地下水取水构筑物应尽量靠近集中用水区,减少输水管投资。

②地下水取水构筑物应建设在不受洪水威胁的地方。否则,应考虑防洪措施。

③地下水取水构筑物尽量设置在交通方便、靠近电源的地方,以利于施工、管理和降低输电线路造价。

④当地下水铁、猛含量较高,需要建造除铁除锺构筑物时,可以在每个取水构筑物旁安装小型除铁锤设备,也可集中设置除铁锤设施。一般情况下,集中建造除铁除镜构筑物便于管理,但需建造清水池、送水泵房,相对造价较高。

(2)地下水取水构筑物分类地下水取水构筑物的种类和设计要求见表4-3-1。

表4-3-1地下水取水构筑物种类、适用条件和设计要求

续表

2.地面水取水工程设施规划

(1)地面水取水构筑物位置选择

①一般原则

a.位于水量充沛、水质较好的河段。供应生活饮用水时,取水口位置应选择在靠近城镇和工业用水区的上游清洁河段。

b.应靠近江河的主流,水深满足要求,即在取水构筑物处一般不小于2.5-3.0m的水深,小型取水口可降低到1.5-2.0m,河岸和岸坡稳定,工程地质条件良好。

c.尽可能减少泥砂飞漂浮物、冰凌飞冰絮、水草、支流和咸潮的影响。

d.取水构筑物应不妨碍航运和排洪,并且符合城市、河道、湖泊飞水库整治等规划要求,确保取水构筑物安全可靠,运行管理方便,施工简单。

e.取水构筑物的设计最高水位应按100年一遇频率确定。城市供水水源的设计枯水流量保证率,一般可采用90%-97%o设计枯水位的保证率,一般可采用90%-99%。

②位置选择

a.在河流弯道外,因凹岸受到冲刷形成主流深槽,近岸水流较深,而凸岸则有泥砂淤积,取水口尽量设在弯曲河段的凹岸,以减少泥砂和漂浮物。

从凹岸取水的特点是,冬季有利于冰和水的分层,减少冰凌对取水口的影响。取水位置可选在顶冲点的上游或稍下游(15-20m)的主流深槽处,以减少泥砂和漂浮物。顶冲点上游的护岸工程量少,施工方便。顶冲点下游的水流较深,今后如河滩下移时对取水口的影响较小。

b.一般不宜在凸岸、岸边缓流区和回流区取水,因该处泥砂淤积较多,漂浮物多,水质较差。因主流运离涧岸,为了保谊取水深度,势必增加取水管的长度。但如靠近河岸有较好取水条件,也可考虑在凸岸的起端或终端取水。

c.一般较多的是在直河段上设置取水构筑物,这时取水口应选在主流靠岸、河床稳定、水深流急的窄河段处,以减少漂浮物,如树枝、杂草、水草等影响。

d.取水口应选在含砂量少的河段。含砂量在水流断面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并且随不同季节发生变化。一般靠近河底的含砂量大,泥砂粒径也大,靠近水面含砂量越小,粒径也小。从平面来看,因主流区的流速水,挟带的泥砂量较多,靠近河岸因流速减小,含砂量较少。

e.江河汇流入海洋的河口地段,由于异重流作用,往往形成浅滩和沙洲,还因潮沙的影响,在

个别季节使水有咸昧,因此取水构筑物不宜放在河口附近。

f.在江河支流向主流的汇入口处,易于沉积泥砂,因此取水口应离开支流汇入口,或位于对岸一侧,或在汇入口的上游。对于山区河流的汇入口,选择取水口的位置是更应注意,因山区河流的流量和水位变化大,含砂量也大,如选址不当,会增加取水和净水构筑物管理的麻烦。

g.在分汉河道上选择取水口时,应选在稳定的汉道上,不应选在衰退的汉道上,以免因淤积而无法取水。

h.尽量避免垂直于河道水流方向开挖明渠引水,或局部加深河床用渠道引水,以免泥砂淤积,或藻类聚集而影响取水。

i.为防止冰凌影响,取水口应选在水内冰较少和不受冰块碰撞的地点,不宜选在急流、冰穴、冰洞河段和支流汇入口的下游。尽量避免设在流冰容易堆积的浅滩、沙洲、回流区和桥孔的上游附近。水内冰较多的河段,取水口应设在冰水分离而不是冰水混杂的河段,以便从冰层下取水。

j.取水构筑物应建造在地质条件好、承载力大的地基上。应避开断层、滑坡、冲积层、流砂、风化严重和岩溶发育地段。在地震区的取水构筑物,不应设在陡坡下或开阔的河漫滩上。应考虑施工时的交通运输和足够的施工场地。管道少穿铁路、公路和堤岸,以减少土石方和水下工程量。

k.潮沙河道的取水口应避免海水倒灌的影响;水库的取水口应在水库淤积范围以外,靠近大坝;湖泊取水口应选在近湖泊出口处,离开支流汇入口,且须避开藻类集中滋生区。

(2)地面水取水构筑物及设要求

地面水取水构筑物分类及设计要求见

表4-3-2。

表4-3-2地面水取水构筑物分类及设计要求

续表

(3)地面水取水构筑物基本形式固定式取水构筑物、移动式取水构筑物和山区浅水河流取水构筑物

(4)城市原水输送

当取水水源远离净水厂,从水源到水厂的输水管(渠)可按下列要求规划设计;

①输水管线力求少穿河谷、山洞、沼泽、铁路等障碍物,沿现有道路或规划道路铺设。

②有条件的地方可优先采用重力输水或重大输水、压力输水相结合,避免输水管水压过高。

③从水源到水厂的输水管(渠)流量按最高日平均时济衰设计,并考虑水厂自用水及沿途漏失求量。

④输水付设计应根据当地检修条件,备用水源情况,决定根数。

⑤采用两根以上输水管时,中间应设2~3条连通管,将输水管分成3~4段,即达到供给事故用水量的要求。

给水专项规划编制深度说明

给水专项规划编制深度 说明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给水专项规划编制深度说明 编制说明部分: 1概述 本节主要收集阐述编制专项规划的一些基本资料如城市概况、布局要点、自然条件(人文、气候、水文、地质)等。 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依据、目标、编制的年限等 各级相关规划成果(指导本次给水专项规划相关资料的说明) 2.给水现状及存在问题 调查城区现有供水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引出编制规划的必要性。如现状水源、供水设施、供水范围、供水人口、供水普及率等。 水源、水量、水压、水质以及供水系统、供水设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现状资料的收集是重点) 3.城市给水量预测 水量预测中一个重要的是给水量指标(如采用人均、单位建设用地给水量指标)。 本节根据城市性质及规模、工业布局及结构、人口增长等确定不同规划年限用水量指标。结合供水普及率、变化系数、不同控制用地情况等最终确定分区供水规模。 规划成果:不同规划年限水量指标、供水普及率指标、用水规模。 4.城市水资源的规划 水资源规划需对城市的水源水文进行调查论述、、分析原水水质状况(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以及对原水水源进行水资源平衡分析论证。论证不同保证率(90%~97%)时候拟选水源的可供水量及水位。

给水水源规划:含水源选择(单一水源或多水源)、水源保护规划(水源水质恶化措施)、取水设施(含取水形式的比选)以及输水干管的规划(分期限进行规划)。 节水方案(含节水规划:节水措施) 此外在进行核心水厂以及供水管网规划之前应深入调查工业用水自备水源、原水系统的调蓄设施,探讨是否需要进行分质供水(工业原水系统与市政用水分开设置)。 5.水厂的规划 水厂的规划方案(考虑是否分区设置水厂) 主要是水厂厂址、规模及用地控制方案、供水水质、水厂供水压力规划、各水厂之间供需平衡进行方案论证比选。推荐水的净化工艺流程以及处理程度。 6输配水系统的规划 输配水系统规划应充分结合现状管网系统展开。 干管系统规划首要明确是否应设置中间加压泵站、采用水塔等措施,即分区、分压、设置调节设置。该部分应充分论证。主要包括干管定线、水塔、加压泵房位置规模占地等。 规划成果:整套给水管网系统的布置(含管径、布局、节点水压等)、平差成果、相关图集 7控制性规划 对水质监控、生产监控以及综合监控的要求进行规划。 8近期建设规划 根据上述规划结论,安排近期建设重点部分。 9工程效益分析与估算 分析规划带来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对规划中近期建设的重点进行估算。 10规划的实施与管理

城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的用水量预测

城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的用水量预测摘要: 城市建设首先是各类工程的建设,而规划在城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的位置、分类、功能、本套程度、能力大小等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城市规划对城市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城市工程系统指 的就是城市基础设施的综合体系,它由交通、通信、供热〔气〕、给排水、环卫、 全等工程体系构成,它们的规划就是城市工程系统规划,而给水工程系统规划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给水工程; 一、概述 城市给水工程系统由取水工程、净水工程、输配水工程、水资源保护工程等组成,其规划的主要任务和内容是:进行城市水源规划和水资源利用平衡工作;确 定城市给水设施的规模和容量;科学布局给水设施和各级给水管网系统,满足用 户要求;制定水资源保护措施和设施分布及规模。给水工作系统与排水工程系统 被称为城市生命保障体系,因此,做好它的规划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二、预测方法 预测方法主要分定额指标法和函数法二大类。它们的侧重点是不相同的,定额法侧重于定性,函数法侧重于数学分析,要做好预测要用二者互相验算、互 相修正和互相补充,才能使预测所得结果最大限度地符合要求,满足规划的需要。 1.定额指标法 所谓定额指的是单位用水量,是国家相关部门根据不同条件下用水量

调查统计结果,考虑各种因素发布的规范指标,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规范性、权威性,这是规划工作者必须严格执行和认真实施的,对规划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和约束作用。用水量预测主要定额指标有: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万m3/万人·d)、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万m3/km2·d)、居住用地用水量指标(m3/ha·d)、综合生活用水量定额(L/人·d)、其他用地用水量指标 (m3/ha·d)、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一般在预测时根据城市规模大小、工业规模取不同值乘上相应的规划人口预测数或工业产值即可得到预测用水量。此类方法简单明了、通俗易懂、计算快捷方便、数值有一定的准确性,但如果城市发展变化大则易失准。比如海南海口市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曾发生过供水严重不足的情况,居民生活用水连五楼都短缺,这即是规划跟不上变化的结果,用水量预测占了很大的因素。 2.函数法 函数法就是将与用水量有关的各种要素作为自变量,以对应关系建立与用水量Q有关的关系式,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数学计算求得Q值。主要有:线性回归法、产函数法、年递增率法、生长曲线法等。 ( (3)年递增率法 根据历年供水能力的增加(增值是非均匀的),考虑经济发展速度和人口增加因素,确定一个合理的年平均增长率用复利公式预测城市规划期用水量,根据有关资料,我国城市用水年增长速率在4%~ 6%之间,规划人员应根据城市发展规模和经济、人口的变化趋势确定年增长率的取舍,保证预测的准确性,另外此预测方法时限不宜过长。 (4)生长曲线法 城市用水量的变化根据我国各典型城市的数字来看,呈S型曲线,则据

山西省城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编制纲要

xxxx工程专项规划编制纲要 (试行) 第一部分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内容包括编制规划的目的、规划依据、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规划期限与规划范围等。 第二章规划目标与规划建设标准 内容包括规划供水规模、人均用水量标准、消防水量标准、用水最大时管网水压标准和进行消防校核时水压标准,水质执行标准等。 第三章水源规划 简述水源供需平衡方案及各水源地建设规模,水源供水保证率等,根据水量平衡方案和各类水源类型提出水源配置原则,提出水源地保护范围及重点保护措施。 第四章给水工程规划 内容包括供水工程总体方案、厂站的选址位置、占地面积、供水规模,建设标准和内容、自动化、信息化管理目标,输配水管道的敷设原则、在城市道路上的布置原则等。 第五章节水规划 制定规划节水目标,提出节水措施。 第六章分期建设规划 明确分期建设目标,重点阐述近期建设项目、投资估算。 第七章规划实施措施

从法规保障、行政管理、技术指导、资金筹措、事故应急反应等各方面提出具体措施。 第八章附则 提出本规划的适用范围,解释权限;要求本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其他相关专项规划相协调。 第二部分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编制依据; 二、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三、规划目标; 四、规划设计资料(地形图、水源调查或勘察报告、工程地质报告、相关可研报告或设计等); 五、采用相关规划设计规范与标准; 六、规划期限与规划范围(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致)。 第二章xx概况与规划分析 一、城市概况。包括城市自然条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社会基本情况、与城市相关的河流水系及水文地质概况分析等。 二、城市规划概况。介绍城市总体规划的相关内容,包括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与范围、城市性质、规划人口规模、规划城市总体布局、发展方向、规划经济发展指标等。 第三章xx供水现状分析 一、城市供水现状分析。包括现状供水人口、供水普及率,城市自来水公共供水水源、水厂、加压站、管网以及企事业单位自备水源供水现状概况。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 [2007-10-10] 【字号:大 | 中 | 小】【背景色】 1 总则 1.0.1为在城市给水工程规划中贯彻执行《城市规划法》、《水法》、《环境保护法》、提高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编制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城市总体规划的给水工程规划。 1.0.3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应包括:预测城市用水量,并进行水资源与城市用水量之间的供需平衡分析;选择城市给予水水源并提出相应的给水系统布局框架;确定给水枢纽工程的位置和用地;提出水资源保护以及开源节流的要求和措施。 1.0.4城市给水工程规划期限应与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一致。 1.0.5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应重视近期建设规划,且应适应城市远景发展的需要。 1.0.6在规划水源地、地表水水厂或地下水水厂、加压泵站等工程设施用地时,应节约用地,保护耕地。 1.0.7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应与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协调。 1.0.8城市给水工程规划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城市水资源及城市用水量 2.1 城市水资源 2.1.1城市水资源应包括符合各种用水的水源水质标准的淡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海水及经过处理后符合各种用水水质要求的淡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海水、再生水等。 2.1.2城市水资源和城市用水量之间应保持平衡,以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在几个城市共享同一水源或水源在城市规划区以外时,应进行市域或区域、流域范围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2.1.3根据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分析,应提出保持平衡的对策,包括合理确定城市规模和产业结构,并应提出水资源保护的措施。水资源匮乏的城市应限制发展用水量大的企业,并应发展节水农业。针对水资源不足的原因,应提出开源节流和水污染防治等相应措施。 2.2 城市用水量 2.2.1城市用水量应由下列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应为规划期内由城市给水工程统一供给的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公共设施用水及

XX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

聊城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 一、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编制的重要性 1、城市给水工程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2、城市给水工程的有序建设为城市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3、城市给水工程规划是供水企业合理经营的主要指南 二、规划目标和原则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基本目标是,以城市总体规划和其他规划为基础,建立布局合理、安全经济的城市供水系统,保障城市的生产生活需求,促进城市的持续发展。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一般遵循开源节流、经济适用、安全可靠、保证城市水资源可持续性利用等原则。 二、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主要任务和工作方法 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般为20年,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规划期限也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相一致。作为城市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的给水工程关系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文明、安全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是创造良好投资环境的基石。因此,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应有长期的时效以符合城市的要求。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主要任务 ?预测城市用水量预测 ?水资源综合评价及水资源与城市用水量之间的供需平衡分析并提出水资源保护以及开源节流的要求和措施

?城市给水水质和水压规划 ?城市给水设施工程规划,其中包括水源、输水管线、净配水厂、调蓄水厂、增压泵站及配水管网等的工程规划 1、预测城市用水量 城市用水量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规划期内由城市给水工程(城市自来水)供给的水量。包括以下内容: 居民生活用水量:城镇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用水量。 工业用水用水量:企业生产过程所需的用水量。 公共设施用水量:宾馆、饭店、医院、科研机构、学校、机关、办公楼、商业、娱乐场所、公共浴室等用水量。 其他用水量:交通设施、仓储物流、市政设施、道路浇洒、绿化、消防等用水量。 ?第二部分:不由城市给水工程(城市自来水)供给的水量。包括以下内容: 使用自备水源的用水、河湖环境用水、河道航运用水、农业、养殖业及畜牧业用水,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和乡镇企业用水等水量。 城市用水量应根据城市的地理位置、水资源状况、城市性质和规模、产业结构、国民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给水价格水平、工业回用率、污水资源化程度等因素确定。 2、水资源综合评价及水资源与城市用水量之间的供需平衡分析(1)水资源的综合评价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考试试题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复习资料 简答题 l、城市给水工程系统功能及工程设旖(P.81) l)取水工程:水源和取水点、取水构筑物及将水从取水口提升至水厂的一级泵站等; 2)水处理(净水)工程:水厂内各种水处理构筑物或设备、将处理后的水送至用户的二级泵站等: 3)输配水工程:输水工程是从水源泵站或水源集水井至水厂的管道,或仅起输水作用的从水厂至城市管网和直接送水至用户的管网,包括其各项附属构筑物、中途加压泵站。输水工程分为配水厂(泵房、清水池、消毒设备和附属建筑物)和配水管网(各种口径的管道及附属构建筑,高地水池和水塔)。 2、城市给水工程系统布置形式及特点(P。81-83) 1)统一给水系统:该系统管理简单,但供水安全性低。 2)分质给水系统:分质供水可以保证城市有限水资源优质优用。分质供水管理系统增多,管理复杂,对旧城区实施难度较大。 3)分区给水系统:分区给水可以使管网水压不超出管网所能承受的压力,减少漏水量和减少能量的浪费。但将增加管刚造价且管理比较分散。该系统适用于给水区很大,地形起伏,高差显著,及远距离输水的情况。 4)循环和循序给水系统:可以节约用水,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也符合清洁生产的原则,对水资源贫乏的地区,尤为适用。 5)区域性给水系统:对水资源缺乏地区,尤其是城市化密集地区的城镇较适用,并能发挥规模效应,降低成本。 3、给水管网布置形式及其特点、适用范围(P.96-97) 1)树状网 特点:构造简单、长度短、节省材料和投资:供水的安全可靠差,并且在树状网末端,因用水量小,管中水流缓慢,甚至停留,致使水质容易变坏,而出现浑浊水和红水的可能。 适用范围:一般用于小城镇和小型工矿企业或城镇建设初期;用地狭长和用户分散的地区:在详细规划中,小区或街坊内的管网。 2)环状网 特点:任意管道都可由其余管道供水,从而提高了供水的可靠性;能降低管网中的水头损失,并大大减轻水锤造成的影响;增加了管线的总长度,使投资增加。 适用范围:在供水安全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地区。 4、城市排水体制的概念、类型、选择因素(P.108-110) 对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采用的不同的排除方式所形成的排水系统,称为排水体制,又称排水制度。 分类: 1)合流制排水系统:直排式合流制、截流式合流制; 2)分流制排水系统:完全分流制、不完全分流制。 选择因素: l)环境保护方面:分流制是城市排水系统体制发展的方向; 2)工程投资方面:合流制的总造价要较分流制低; 3)近、远期关系方面: 4)施丁管理方面:分流制水量水质变化较小,有利于污水处理和运行管理。

(完整版)《珠海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2006-2020)修编》解读

《珠海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2006-2020) 修编》解读 一、《规划》修编背景 城市供水设施是衡量一座城市基础设施是否完善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紧张,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节水型城市建设,城建、发改、财政、水利、环保等多部委发布了一系列节水政策及措施。随着“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重要治水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新水务理念对给水、污水、雨洪的统筹协调、科学规划、系统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珠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2015年修订)于2015年1月获国务院批复,《珠海市城市概念性空间发展规划》确定城市远景将形成一核、两心、六片的发展格局,总规、概规确定的城市定位、空间结构、产业布局均发生一定调整,用地规模、规划人口均有较大提高,城市供水系统亟待结合新形势进行优化升级。同时,近年来咸潮上溯日益严重,水源保护区区划也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唐家湾高新区、西部中心城区、富山产业新城等城市新区的开发建设以及中心城区城市更新项目的不断推进,对市政基础设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供水系统需进行相应的优化完善。

为深入贯彻落实节水型城市、海绵城市等新水务理念,确保城市供水设施建设更好的服务城市发展,有效保障珠澳两地的生活、生产用水需求,对06版给水规划进行修编显得尤为必要,总规、概规的编制完成也为给水规划修编创造了条件。为此,我局适时开展了《珠海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2006-2020)修编》(以下简称《规划》)工作,以较好的指导珠海市供水工作的开展。 二、规划范围及规划期限 (一)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珠海市域行政管理辖区内的陆域范围和近海岛屿,包括香洲区、金湾区、斗门区、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总面积7827km2,其中陆域面积约1724km2,海域面积约6103km2。 规划范围示意图 (二)规划期限

《城市给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城市给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2009 北京 城市给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建标120—2009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施行日期:2 0 0 9 年8 月 1 日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9 北京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批准发布《城市给水工程 项目建设标准》的通知 建标[2009]64号 国务院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委、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二OO三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投资估算指标、建设项目评价方法与参数编制项目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04]43号)的要求,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编制的《城市给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修订),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发布,自2009年8月1日起施行,原《城市给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同时废止。 在城市给水工程项目的审批、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国家关于严格控制建设标准的有关规定,认真执行本建设标准,坚决控制工程造价。 本建设标准的管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具体解释工作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OO九年三月二十六日

前言 《城市给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是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二〇〇三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投资估算指标、建设项目评价方法与参数编制项目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04]43号)的要求,在原《城市给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1994年)的基础上,由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院修订而成的。 在修订过程中,修订组密切结合我国城市给水工程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认真总结标准贯彻执行的先进经验,积极借鉴国外有关建设情况,以适应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需要。贯彻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方针,在满足功能和安全的前提下,严格执行我国资源能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各项法规和政策。经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单位及专家的意见,多次召开讨论座谈会,最后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召开审查会议,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本标准共分六章:总则、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工艺与装备、配套工程、建筑与建设用地、环境保护与安全卫生。 政府投资的城市给水工程项目建设应严格执行本建设标准,企业投资的可参考使用。在实施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院(地址:武汉市解放公园路41号,邮政编码:430010)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主编单位: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院 主要起草人:李树苑刘权刘海燕董一新杨文进 苏新郑春燕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 (2) 第三章工艺与装备 (3) 第一节取水工程 (3) 第二节净水工程 (3) 第三节输配水工程 (4) 第西节检测与控制 (4) 第四章配套工程 (5) 第五章建筑与建设用地 (6) 第六章环境保护与安全卫生 (7)

六、《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六、《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建设部组织编制并颁布的《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于1999年2月1日起施行。 1.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总体规划的给水工程规划(见第1.0.2条)。 2.规划基本要求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应包括:预测城市用水量,并进行水资源与城市用。水量之间的供需平衡分析;选择城市给水水源提出相应的给水系统布局框架;确定给水枢纽工程的位置和用地;提出水资源保护以及开源节流的要求和措施。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期限应与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一致。在规划水源地、地表水厂或地下水水厂、加压泵站等工程设施用地时,应节约用地,保护耕地。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应与城市排水工程规划相协调(见第1.0.3、1.0.6、1.0.7条)。 3.城市水资源及城市用水量 城市水资源和城市用水量之间保持平衡,以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在几个城市共享同一水源或水源在城市规划区以外时,应进行市域区域、流域范围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城市用水量由两部分组成,一为规划期由城市给水工程统一供给的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公共设施用水及其他用水量的总和;二为城市给水统一供给以外的工业和公共设施自备水源供给的用水、河湖环境用水和航道用水、农业灌溉和养殖及畜牧业用水、农村居民和乡镇企业用水等用水水量的总和(见第2.1.2、2.2.1条)。 4.给水范围和规模、水源、水厂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范围应和城市总体规划范围一致。给水规范应根据城市给水工程统一供给的城市最高日用水量确定。 选择城市给水水源,应以水资源勘察或分析研究报告和区域、流域水资源规划及城市供水水源开发利用规划为依据,并应满足规划区城市用水量和水质等方面的要求。水资源不足的城市宜以城市污水再生处理后用作工业用水、生活杂用水及河湖环境用水、农业灌溉用水等,其水质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水源地应设有水量、水质有保证和易于实施水源环境保护的地段。 城市给水系统应满足城市的水量、水质、水压及城市消防、安全给水的要求,并应按城市地形、规划布局、技术经济等因素经济综合评价后确定。市区的配水管网应布置成环状。 地表水水厂的位置应根据给水系统的布局确定,宜选择在交通便捷以及供电安全可靠和水厂生产废水处置方便的地方。城市应采用管道或暗渠输送原水。当采用明渠时,应采用保护水质和防止

城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的用水量预测

城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的用水量预测 摘要: 城市建设首先是各类工程的建设,而规划在城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的位置、分类、功能、本套程度、能力大小等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城市规划对城市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城市工程系统指的就是城市基础设施的综合体系,它由交通、通信、供热〔气〕、给排水、环卫、全等工程体系构成,它们的规划就是城市工程系统规划,而给水工程系统规划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给水工程; 一、概述 城市给水工程系统由取水工程、净水工程、输配水工程、水资源保护工程等组成,其规划的主要任务和内容是:进行城市水源规划和水资源利用平衡工作;确定城市给水设施的规模和容量;科学布局给水设施和各级给水管网系统,满足用户要求;制定水资源保护措施和设施分布及规模。给水工作系统与排水工程系统被称为城市生命保障体系,因此,做好它的规划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二、预测方法 预测方法主要分定额指标法和函数法二大类。它们的侧重点是不相同的,定额法侧重于定性,函数法侧重于数学分析,要做好预测要用二者互相验算、互相修正和互相补充,才能使预测所得结果最大限度地符合要求,满足规划的需要。 1.定额指标法 所谓定额指的是单位用水量,是国家相关部门根据不同条件下用水量调查统计结果,考虑各种因素发布的规范指标,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规范性、权威性,这是规划工作者必须严格执行和认真实施的,对规划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和约束作用。用水量预测主要定额指标有:单位人口综合

用水量指标(万m3/万人·d)、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万m3/km2·d)、居住用地用水量指标(m3/ha·d)、综合生活用水量定额(L/人·d)、其他用地用水量指标(m3/ha·d)、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一般在预测时根据城市规模大小、工业规模取不同值乘上相应的规划人口预测数或工业产值即可得到预测用水量。此类方法简单明了、通俗易懂、计算快捷方便、数值有一定的准确性,但如果城市发展变化大则易失准。比如海南海口市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曾发生过供水严重不足的情况,居民生活用水连五楼都短缺,这即是规划跟不上变化的结果,用水量预测占了很大的因素。 2.函数法 函数法就是将与用水量有关的各种要素作为自变量,以对应关系建立与用水量Q有关的关系式,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数学计算求得Q值。主要有:线性回归法、产函数法、年递增率法、生长曲线法等。 ( (3)年递增率法 根据历年供水能力的增加(增值是非均匀的),考虑经济发展速度和人口增加因素,确定一个合理的年平均增长率用复利公式预测城市规划期用水量, 根据有关资料,我国城市用水年增长速率在4%~6%之间,规划人员应根据城市发展规模和经济、人口的变化趋势确定年增长率的取舍,保证预测的准确性,另外此预测方法时限不宜过长。(4)生长曲线法 城市用水量的变化根据我国各典型城市的数字来看,呈S型曲线,则据此曲线的变化规律可构建生长曲线模型,函数式有二种,一种是龚泊兹公式: Q= LexP(- be- kt) (2—4) 式中Q:预测年限的用水量; L:预测用水量的上限值;

《城市总体规划》主要专项规划内容及深度要求.pdf

《城市总体规划》主要专项规划内容及深度要求

目录 《城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 (3) 《城市排水工程专项规划》 (5) 《城市电力工程专项规划》 (7) 《城市电信工程专项规划》 (9) 《城市燃气专项规划》 (11) 《城市消防专项规划》 (13)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 (16)

《城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内容及要求 《城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图纸和附件(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等)。 一、规划文本 (一) 总则 内容包括编制规划的目的、规划依据、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规划 期限与规划范围等。 (二) 规划目标与规划建设标准。 内容包括规划供水规模、人均用水量标准、消防水量标准、用水最 大时管网水压标准和进行消防校核时水压标准,水质执行标准等。 (三) 水源规划。 简述水源供需平衡方案及各水源地建设规模,水源供水保证率等, 根据水量平衡方案和各类水源类型提出水源配置原则,提出水源地保护范围及重点保护措施。 (四) 给水工程规划。 包括供水工程总体方案、厂站的选址位置、占地面积、供水规模, 建设标准和内容、自动化、信息化管理目标,输配水管道的敷设原则、 在城市道路上的布置原则等。 (五) 节水规划。 制定规划节水目标,提出节水措施。 (六) 分期建设规划。

明确分期建设目标,重点阐述近期建设项目、投资估算。 规划实施措施。从法规保障、行政管理、技术指导、资金筹措、事故应急反应等各方面提出具体措施。 (七) 附则 提出本规划的适用范围,解释权限;要求本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其他相关专项规划相协调。 二、规划图纸 (一) 供水现状图 (二) 水源规划图 (三) 给水工程总体规划图 (四) 输水管线工程规划图 (五) 配水管网工程规划图 (六) 配水管网最大时平差图 (七) 配水管网最大时加消防时平差图 (八) 分期建设规划图 三、附件 (一) 说明书 是编制规划文本的技术支撑,规划说明书的内容是分析现状、论证规划意图、解释规划文本等。 (二) 基础资料汇编

2017给水工程项目实施建议书

第一章总论 1.1 编制的依据和原则 1.1.1 项目概述 项目名称:xxx给水工程建设 项目建设性质:给水厂新建、给水管网重建 项目建设期限:2007年9月20日至2009年9月20日,建设工期2年。项目法人:xxx人民政府 项目地点:xxx 项目建设规模:重新埋设给水管道6699.2m、新建一座出水量5000m3/d给水厂及给水厂的附属设施。 项目投资估算:总投资约415.07万元,其中申请国家小城镇供水专项资金200万元,申请银行贷款215.07万元(贷款187.78万元,建设期贷款利息27.29万元)。 1.1.2 编制依据 1.《xxx总体规划》(2003-2020) 2.《xxx南溪河桥建设项目建议书》 3.《xxx政府提供的地下水水质分析报告》 4.《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GB50282-98) 5.《室外给水设计规》(GB50013-2006) 6.《供水管井技术规》(GB50296-99) 7.《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GB/T50331-2002) 8.《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9.《城镇给水厂附属建筑和附属设备设计标准》(CJJ41-91) 1.1.3 编制原则 1.给水系统的选择应根据当地地形、水源情况、城镇规划、供水规模、水质及水压要求,以及原有给水工程设施条件,从全局出发,通过经济技术比较后综合考虑确定。 2.因地制宜采用先进的给水工艺,确保给水的水质。

3.充分利用现有给水构筑物、设备及管道,尽量节省给水工程的投资费用。 4.当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时,应有确切的说文资料,取水量必须小于允许允许开采量,严禁盲目开采。 5. 尽量缩短管线的长度,尽量避开不良地质构造处,尽量沿现有或规划道路铺设。减少拆迁,少毁植被,保护环境。 6. 确保供水安全,使供水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及满足环保要求。 1.2 项目建设的背景 1.2.1社会经济概况 xxx位于xxx的西南部。辖24个行政村,1个街道,383个村民组,13377户,50840人。总面积205平方公里,山场23.8万亩,耕地18955万亩。2002年,xxx共完成工农业总产值2.8635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为2.4778亿元,实现财政收入761.4万元。乡镇企业营业收入3.981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68元。2005年,xxx全镇工农业总产值37301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为28610万元,农业总产值869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63元,实现财政收入257万元。 xxx产业结构是第一产业为基础、以第二产业为主导进行发展,工业以丝绸企业为主。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三大产业比例为1:8.52:2.28。2002年,全镇共有注册企业914个,从业人数8131人。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三家,实现企业营业收入1539万元。 1.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3.1 饮用水安全问题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饮用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水质的好坏是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每个人的身体健康的大事,而xxx现阶段地表水水质较差,多种对人体有害物质含量超标,不宜作为饮用水源直接饮用。在部分落后村落,由于资金条件有限,饮用前不能对有害的水体进行处理,出现了饮用不达标的地表水导致身体的疾病的问题。建设安全合格的饮用水系统,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的条件,使xxx的每一个老百姓都喝上达标的饮用水,是xxx迫在眉睫重要任务。因此,xxx的给水管网和给水

(完整版)城市给水工程规范

城市给水工程规范 1 总则 1.0.1为在城市给水工程规划中贯彻执行《城市规划法》、《水法》、《环境保护法》、提高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编制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城市总体规划的给水工程规划。 1.0.3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应包括:预测城市用水量,并进行水资源与城市用水量之间的供需平衡分析;选择城市给予水水源并提出相应的给水系统布局框架;确定给水枢纽工程的位置和用地;提出水资源保护以及开源节流的要求和措施。 1.0.4城市给水工程规划期限应与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一致。 1.0.5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应重视近期建设规划,且应适应城市远景发展的需要。 1.0.6在规划水源地、地表水水厂或地下水水厂、加压泵站等工程设施用地时,应节约用地,保护耕地。 1.0.7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应与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协调。 1.0.8城市给水工程规划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城市水资源及城市用水量 2.1 城市水资源 2.1.1城市水资源应包括符合各种用水的水源水质标准的淡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海水及经过处理后符合各种用水水质要求的淡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海水、再生水等。 2.1.2城市水资源和城市用水量之间应保持平衡,以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在几个城市共享同一水源或水源在城市规划区以外时,应进行市域或区域、流域范围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2.1.3根据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分析,应提出保持平衡的对策,包括合理确定城市规模和产业结构,并应提出水资源保护的措施。水资源匮乏的城市应限制发展用水量大的企业,并应发展节水农业。针对水资源不足的原因,应提出开源节流和水污染防治等相应措施。 2.2 城市用水量 2.2.1城市用水量应由下列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应为规划期内由城市给水工程统一供给的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公共设施用水及其他用水水量的总和。 第二部分应为城市给水工程统一供给以外的所有用水水量的总和。其中应包括:工业和公共设施自备水源供给的用水、河湖环境用水和航道用水、农业灌溉和养殖及畜牧业用水、农村居民和乡镇企业用水等。 2.2.2城市给水工程统一供给的用水量应根据城市的地理位置、水资源状况、城市性质和规模、产业结构、国民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工业回用水率等因素确定。 2.2.3城市给水工程统一供给的用水量预测宜采用表2.2.3-1和表2.2.3-2中的指标。 表2.2.3-1 城市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万m3/(万人·d))

如何进行城市给水工程规划

如何进行城市给水工程规划 第一节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原则与内容 一、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原则 水资源是十分重要、又很特殊的自然资源,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在水的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中,水质水量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常常发生变化。为了促进城市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如何经济合理地开发、利用、保护水资源,如何选择用最低的基建技资和最少的经营管理费用,满足各用户用水要求,避免重复建设,是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主要任务。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考虑到城市发展、人口变化、工业布局、交通运输、供电等因素,城市给水工程设施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 {1)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应根据国家法规文件编制 (2)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应保证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统一 ①编制城市供水水源开发利用规划,应优先保证城市生活用水,统筹兼顾,综合利用,讲究效益,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 ②开发水资源必须进行综合科学考察和调查研究。在水源不足地区应当限制城市规模和耗水量大的工业、农业的发展。 ③给水工程的建设必须建立在水源可靠的基础上,尽量利用就近水源。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确定净水工艺和水厂平面布置,尽量不占或少占农田、少拆民房。新建水厂应配套建设,除备用能力和根据城市规划对建设场地及施工复杂部位留有发展余地外,不宜在工艺设计参数上再留有挖潜余地。管网的输配水能力应与水厂建设规模相适应。 ④城市供水工程规划应依靠科学进步,推广先进的处理工艺,提高供水水质,提高供水的安全可靠性,尽量降低能耗,降低药耗,减少水量漏失。

⑤城市供水应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的方针,实行计划用水,厉行节约用水。制定节约用水发展规划。 ⑥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水资源,严格控制污染,保护水资源的植被,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3)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 ①城市给水工程规划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城市性质、人口规模、居民生活水平、经济发展目标等确定城市供水规模。 ②根据国土规划、区域规划、江河流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城市用水要求、功能分区,确定水源数目及取水规模。 ③根据用户对水量、水压要求和城市功能分区,建筑分区以及城市地形条件等,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选择水厂位置,确定集中、分区供水方式,确定增压泵站、高位水池〈水塔)位置。 ④根据水源水质和用户类型,确定自来水厂的预处理、常规处理及深度处理方案。 ⑤根据总体规划中有关水利、航运、防洪排涝、污水排放等规划,及河流河床变迁情况,选择取水位置及取水构筑物形式。 ⑥根据城市道路规划确定输水管走向,同时协调供电、通讯、排水管线之间关系。 (4)给水工程应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合理超前建设 ①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城市给水工程规划一般按照近期5年、远期20年编制,按近期规划实施,或按总体规划分期实施。 ②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应保证城市供水能力与生产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相适应,并且要合理超前建设。不要因水量年年增加,自来水厂年年扩建。 ③城市给水工程近期规划时,应首先考虑设备挖潜改造、技术革新、更换设备、扩大供水能力、提高水质,然后再考虑新建工程。

城区供水管网及供水设施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名称:城区供水管网及供水设施建设工程 编制单位:青岛利业建设事务有限公司 咨询内容: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负责人:万福良高级工程师 编写人员:李井方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宋璐璐 编制日期:2010年04月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一、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 二、编制依据 (3) 三、项目概况 (3) 四、结论 (4) 第二章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必要性 (6)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 (6)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7) 第三章项目性质及建设规模 (10) 一、项目性质 (10) 二、建设规模 (10) 第四章项目建设地点及建设条件 (13) 一、建设地点 (13) 二、项目建设条件 (13) 第五章项目建设方案 (18) 一、建设原则 (18) 二、建设内容 (18) 第六章安全防护与卫生防疫 (23) 一、安全防护 (23) 二、卫生防疫 (23) 第七章环境影响与节能 (25) 一、环境影响 (25) 二、节能 (26)

第八章招标方案 (27) 一、招标依据 (27) 二、招标范围及内容 (27) 三、招标组织形式 (27) 四、招标方式 (28) 第九章项目建设组织机构 (29) 第十章项目进度计划 (31) 第十一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32) 一、投资估算 (32) 二、资金筹措 (34) 第十二章项目效益分析 (35) 第十三章结论 (36)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项目名称:城区供水管网及供水设施建设工程 2、承办单位:即墨市自来水公司 3、单位概况 即墨市自来水公司成立于1970年,由初期简易的井站式供水发展到现在先进的水厂化供水,在编职工427人,固定资产3亿元,下设即东供水公司、乡村供水公司、自来水服务公司3个经营实体和27个职能部门,集水源开发、水厂建设、管道安装、工程施工、设施维修、制水供水、管理服务于一体;服务范围由原先的街巷式扩展到现在的区域式,形成了城区、东部和西部三大供水区域,既自成一体、又互相调节。 目前,在水源充足和电力正常的情况下,即墨市最大供水能力每日17万立方米,其中:城区13万立方米、东部3万立方米、西部1万立方米。供水主管道500余公里,供水面积260多平方公里,用水人口70余万人,用水企业6000多家,形成了“七水厂(市南水厂、市北水厂、同济水厂、舞旗水厂、温泉水厂、鳌山水厂、蓝村水厂)五中心三加压站二

六、《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六、《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282—98) 建设部组织编制并颁布《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于1999年2月1日起施行。 1.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总体规划给水工程规划(见第1.0.2条)。 2.规划基本要求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主要内容,应包括:预测城市用水量,并进行水资源与城市用。水量之间供需平衡分析;选择城市给水水源提出相应给水系统布局框架;确定给水枢纽工程位置和用地;提出水资源保护以及开源节流要求和措施。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期限应与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一致。在规划水源地、地表水厂或地下水水厂、加压泵站等工程设施用地时,应节约用地,保护耕地。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应与城市排水工程规划相协调(见第1.0.3、1.0.6、1.0.7条)。 3.城市水资源及城市用水量 城市水资源和城市用水量之间保持平衡,以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在几个城市共享同一水源或水源在城市规划区以外时,应进行市域区域、流域范围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城市用水量由两部分组成,一为规划期由城市给水工程统一供给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公共设施用水及其他用水量总和;二为城市给水统一供给以外工业和公共设施自备水源供给用水、河湖环境用水和航道用水、农业灌溉和养殖及畜牧业用水、农村居民和乡镇企业用水等用水水量总和(见第2.1.2、2.2.1条)。 4.给水范围和规模、水源、水厂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范围应和城市总体规划范围一致。给水规范应根据城市给水工程统一供给城市最高日用水量确定。 选择城市给水水源,应以水资源勘察或分析研究报告和区域、流域水资源规划及城市供水水源开发利用规划为依据,并应满足规划区城市用水量和水质等方面要求。水资源不足城市宜以城市污水再生处理后用作工业用水、生活杂用水及河湖环境用水、农业灌溉用水等,其水质应符合相应标准规定。水源地应设有水量、水质有保证和易于实施水源环境保护地段。 城市给水系统应满足城市水量、水质、水压及城市消防、安全给水要求,并应按城市地形、规划布局、技术经济等因素经济综合评价后确定。市区配水管网应布置成环状。 地表水水厂位置应根据给水系统布局确定,宜选择在交通便捷以及供电安全可靠和水厂生产废水处置方便地方。城市应采用管道或暗渠输送原水。当采用明渠时,应采用保护水质和防止水量流失措施(以上见第3.0.1、3.0.3、5.0.1、5.0.6、6.1.1、6.2.3、7.0.1、8.0.1、

城市给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城市给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修订版 城市给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修订(征求意见稿)2005-8-31 编制说明 城市给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修订)是根据国家建设部建标函[2004]43 号《二00三年工程项目建 设标准、投资估算指标、建设项目评价方法与参数编制项目计划》的要求,由建设部负责,具体由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院修订的。 在修订过程中,编制组遵循国家的基本国策,注重推动技术进步和充分发挥投资效益,贯彻节约土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和国家有关城市给水工程行业的技术政策。修订过程中在对收集的城市给水工程的建设经验与统计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的基础上,按照平均先进,兼顾现实和可能性的要求,完成征求意见稿阶段的文件编制。 本标准共分八章:总则、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工艺与装备、配套工程、建筑与建设用地、环境保护与安全卫生、劳动组织与劳动定员、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一章总则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需要,加强固定资产投资与建设的宏观调控,提高城市给水工程 项目决策和建设的科学管理水平,合理确定和正确掌握建设标准,有效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推进技术进步,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制定本建设标准。 本建设标准是为项目决策服务和控制建设水平的全国统一标准,是编制、评估、审批城市给水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依据;也是有关部门审查工程初步设计和监督、检查整个建设过程建设标准的尺度。 本建设标准适用于城市新建给水工程项目。改建、扩建工程和工业给水工程项目可参照执行。 城市给水工程项目的建设,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经济建设的法律、法规,执行国家有关节约用水、节约能源、节约用地、环境保护、劳动安全、消防等政策和供水行业的有关规定。 城市给水工程建设水平,必须以我国目前的经济、技术水平为基础,考虑城市经济建设与科学技术发展,按不同建设规模和不同处理深度,合理确定,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保证供水水质与供水安全。 城市给水工程项目建设,应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近远期结合,以近期为主,考虑远期发展。对水资源要统一规划、合理开发和利用。正确处理城市与工业、农业用水的关系。工程建设和系统布局应与城市规划相结合,新建项目应与老系统相结合。改、扩建工程应充分利用原有设施的能力。 城市给水工程项目建设,应在不断总结生产实践经验和科学试验的基础上,积极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 引进国外的工艺技术设备时,应根据我国国情和城市具体情况,在有利于提高城市给水工程技术和现代化生产管理水平的基础上,按我国现行建设方针和经济政策,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城市给水工程项目建设,必须建立在水源可靠的基础上,应对水资源的水质、水量进行充分论证,其供水量应满足城市生活用水与工业用水发展需要,地下水开采量不应超过允许开采量。地表水保证率应达到90%~97% ,当保证率无法达到时,应进行充分论证,采取必要措施以保证供水。 沿海缺水城市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有效利用海水资源,缺水城市应充分重视城市污水的再生利用,工业用水应提高水的重复使用率,促进水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有条件分质供水的城市,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考虑分质供水的可能性。 城市给水工程应根据水源水水质以及供水水质要求选择技术经济可行的水处理工艺,当不能满足供水水质要求时,应考虑增加预处理和深度处理工艺,保证供水水质。 城市给水工程产生的排泥水应进行处理与处置。有条件或水资源紧缺地区的水厂的生产废水宜进行回收利用。 城市给水工程抗震设防应考虑在城市发生震害时,给水设施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城市的供水需要;一、二类城市水厂的主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