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毕节学院政史系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

毕节学院政史系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

毕节学院政史系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2005年-2010 年)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系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办学规模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为进一步提高我系的教育教学质量,加快本专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进程,特制定2005-2010年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依法治教和以德治教,认真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等文件精神,以人为体,务本创新,深化改革,打造特色,努力实现我系跨越式发展。

二、学科建设现状

我系现有教职工情况:专任教师31人,秘书1 人,图书资料员1 人,全部为本科学历。高级职称13 人(2 个外聘教授,6 个本校副教授,5 位本系副教授,讲师6 人,助教14人)。

现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综合文科(专科)两专业,在校生414人(师生比1:17)。图书资料7类2.3万册。我系近年来通过选派教师参加在职研究生培训,学术交流、教学督促、传帮带等方式以及与贵州师大成功联办全日制本科专业和本科函授教育,全系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不断提高,多人多次分获地区社科一、二、三等奖,专科办得较出色,具备了办本科的条件。但我系在学科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师资结构不合理。表现在①职称结构上,中级职称人员偏少,初级职称人员偏多,无自己培养的教授。②年龄结构上,50岁以上的教师3人(含2名外聘教授),40-50岁的5人,20-40岁的10人,20-30 岁的15 人。职称和年龄结构上没有梯度。

(二)因历史专业停办,历史教师的专业方向、研究方向与教学方向不一致,大多从事非历史课的教学。

(三)教师的科研能力还有待加强,目前还没有专著,还没有人获省社科奖。副高以下职称人员无一人在省级以上公开刊物发表文章。助教职称的教师只

有一人在本校学报发表一篇文章,其余助教职称教师还未发表过文章。

(四)专业设置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系目前所培养的学生与市场的需求已经不协调。综合文科招生规模过大,该专业课程设置中,政治类课偏多,教学计划需作调整。我国西部大开发和加入世贸组织后,地区在经济法律管理方面的人才短缺,我们的师资具备了办这些专业的条件,但目前还未设置这类专业。

(五)缺乏现代化教学设备。

三、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

1、总体思路以不断提升我系的办学水平及层次为目标,以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导向,以学科的交融为依托,以汇聚学科人才为关键,以形成明确的学科方向为重点。形成合理的学科布局与学科特色为优势,在学科队伍建设,办学条件的改善,科研水平的提高,新的研究领域的拓展等方面为专业建设提供支撑。

2、发展目标以国际经济与法律、管理两专业为龙头,以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和综合文科(专科)两个专业为基础,先建院级精品课程,如刘雷院长研究的财政学,付于川副院长研究的哲学原理,漆国江主任研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王德学主任研究的农村经济,罗仲祥副教授研究的中国传统文化。秦松梅上的民商法,左秀奇上的民法和诉讼法,陈朝祥研究的地方民族历史文化,行政管理学等。然后再逐步申请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科队伍。形成学术梯队。汇聚学科人才,凝练学科方向,在重点建设的学科领域中争取再培养1-2 名学科带头人

(已有5 位学科带头人),1-2 名中青年骨干教师,以提高我系的科研水平,为以后的研究生教育打基础。面向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发挥我系的优势,抓好夜郎文化研究所的发展,争取建地方经济研究所、律师事务所、建一个有特色的实验室模拟法庭。

3、本科专业建设本着面向市场,服务地方,调整结构的原则,总体设计,分步实施,到2008年使我系的本科专业争取达三个。调整已有专业,新旧专业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组建经济法学类、管理类、师资培养类的专业学科的合理结构与布局。2005-2010年,我系重点建设专业为管理、国际经济与法律两专业,其次是思想政治教育,综合文科。招生规模力争达800人,引进有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20 人。

4、课程建设课程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基础,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环节,因此,要大力加强课程建设的力度,目标:2005-2006年将财政学、农村经济、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建成系级精品课,2006-2007年将上述课程建成院级精品课,将中国传统文化,地方民族文化研究,民学法、诉讼法民商法、行政管理类建成系级精品课。2007-2008年将财政学、农村经济、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建成院级重点学科。将中国传统文化、地方民族文化、民商法、诉讼法、民法、行政管理学建成院级精品课,将社会学、公共关系建成系级精品课。2009-2010年争取建成1-2 门省级精品课。

四、具体措施

1、加强对现有师资的培养,全面优化人才队伍。根据学院的教授工程的要求,有针对性地扶持和培养现有的中青年副教授,对确定为晋升教授的重点培养对象,为他们创造条件,推荐作为高级访问学者,有针对性地到国内一流大学进行研修,根据学院的研究生工程,积极鼓励、选拔、培养中青年教师以在职定向或委培等途径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争取学校经费的支持。成立相应的研究所。利用传帮带的作用,争取在2005-2008培养1-2名中青年教师为学科带头人。3-4 名中青年教师为学科骨干。争取2005-2010年培养10 名中青年教学骨干教师。

建立校际间的联系,加强校际交流合作。

2、配合学院积极发现、考察、引进、聘用一批本学科所需的具有硕士学位或副高以上职称人员。

3、制订教师考评的量化标准,把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的业绩和重点学科、精品课程的建设与考评挂钩。

4、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以立足本科教育,并为研究生教育打下基础为着眼点,改善办学条件,满足我系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以及适应我系学科和专业建设的需要。

①争取建立经济、法学教学实习基地各1-2 个,使教学密切联系社会实际。

②争取学校支持,到2010年建2-3个计算机教室,1-2间多媒体教室,建一间模拟法庭。

③加强图书资料的建设,力争到2010年能完成4万册图书资料的建设,

并可上网查询。

④在夜郎文化研究所的基础上,建立地方经济研究所,律师事务所,并尽早开展工作。以所为龙头配合重点学科,精品课程建设,每年争取1-2项院级科研项目立项,积极组织申报省级课题,大力加强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方面的工作,以此推动学生、教师的科研能力。

5、提高教学管理的整体素质,积极鼓励教学管理人员提高学历层次,鼓励他们参与教学改革研究和教学实践创新,以适应现代教学管理发展的需要。同时,适当接收高素质的优秀毕业生和选聘部分有教学一线实践经验的教师充实到教学管理队伍中,不断改善和优化教学管理队伍的整体结构。加强师德建设和党建工作。在青年教师中积极发展党员。同时加强对党员教师的教育,使之形成坚强的战斗堡垒,为学科建设提供保证。(相关附表见后)。

附表一:

政史系2005-2010年专业教师需求计划表

附表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