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涡流阵列检测修正C扫描成像技术研究

涡流阵列检测修正C扫描成像技术研究

涡流阵列检测修正C扫描成像技术研究
涡流阵列检测修正C扫描成像技术研究

无损检测----涡流阵列检测技术典型应用

目录 一、涡流阵列检测应用研究 二、涡流阵列检测应用案例 三、涡流阵列检测应用注意事项 一、涡流阵列检测应用研究 1.非铁磁性材料、均匀表面 --对比试样 ET∝f(σ,μ≈μ0, LF, 均匀性…) 均匀表面:结构或材质方面的均匀。管件、锻件、铸件等 ECA显示特点: 表面开口缺陷:幅值、相位、C扫显示∝缺陷深度 近表面缺陷:幅值、C扫显示∝埋藏深度 1.非铁磁性材料、均匀表面--工件 对于非铁磁性金属材料的均匀表面,与PT相比,ECA表面条件要求低、检测速度快、缺陷检出率高、绿色环保, 优势较为明显。 1.非铁磁性材料、均匀表面--ECA-C扫成像

绝对桥式阵列、小的线圈尺寸、多的阵列排数更有利于涡流阵列C扫成像。 均匀表面表面开口缺陷ECA-C扫成像可在一定程度上定性 2.非铁磁性材料、非均匀表面--对比试块 ET∝f(σ, LF, μ≈μ0, 均匀性…) 对接接头:局部表面出现结构或材质不均匀。 2.非铁磁性材料、非均匀表面--模拟试块 表面的不均匀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ECA-C成像效果,直观性受到影响。焊纹也会降低检测灵敏度。 2.非铁磁性材料、非均匀平面--工件 3.铁磁性材料、均匀表面--对比试样 ET∝f(σ, LF, μ, 均匀性…) 管件、锻件、铸件等

4.铁磁性材料、非均匀表面--动态提离补偿技术 ECA C-scan Image 对接接头:局部表面出现结构或材质不均匀。 4.铁磁性材料、非均匀表面--对比试样 5.高温 奥氏体不锈钢刻槽试板高温检测实验(300℃) 6.低温

低温情况下,PT无法实施,可考虑ECA。 二、涡流阵列检测典型案例——奥氏体不锈钢对接接头 1.表面开口缺陷 ECA可以比PT更容易发现缺陷。 2.近表面缺陷 ECA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检出近表面缺陷。 在线不打磨检测--动态提离补偿 动态提离补偿技术,实现了碳钢对接接头的在线不打磨表面缺陷检测。

涡流检测试题

第1页,共50页 1.对下述工件可采用涡流检测的是(d) a)铝合金锻件的热处理质量 b)碳钢的材料分选 c)导电材料的表面缺陷 d)以上都可以 2.在下面几个检测对象中指出能用涡流检测的对象(e) a.铝铸件表面裂纹 b.钢表面淬火硬度不均匀度 c.铸钢中心部位孔穴 d.钢焊缝的母材与熔敷金属界面 e.除c以外都可以 3.在下面几个检测对象中指出能用涡流检测的对象(d) a.金属表面涂层厚度的测定 b.钢的剩磁磁通密度的测定 c.碳钢钢种的鉴别 d.除b以外都可以 4.在下面几个检测对象中指出能用涡流检测的对象(e) a.有机玻璃管 b.铝管 c.石墨管 d.奥氏体钢管 e.除a以外都可以 5.涡流试验的原理是(B):A.磁致伸缩;B.电磁感应;C.压电能量转换;D.磁通势 6.涡流检测技术可以用来测量(D):A.涂层厚度;B.镀层厚度;C.薄板厚度;D.以上都是 7.涡流检测法最常用于(e):a)结构陶瓷材料 b)黑色金属材料 c)有色金属材料 d)石墨材料 e)B和 C 8.涡流检测的原理是(c):a)磁致伸缩 b)压电能量转换 c)电磁感应 d)电致伸缩 9.涡流检测的原理是(c):a)磁致伸缩 b)压电效应 c)电磁感应 d)磁畴转动 10.从原理上讲,下列材料中不能采用涡流检测的是(a):a)玻璃钢 b)工具钢 c)不锈钢 d)轴承钢 11.下面哪种频率产生的涡流渗透深度最大?(c):a)1MHz b)100Hz c)10KHz d)10MHz 12.用来描述试样与探头线圈之间距离变化引起电磁耦合变化所产生的影响的术语是(D) A.填充系数;B.边缘效应;C.端头效应;D.提离效应 13.用来描述在非常高的频率下涡流仅限于导体极薄外层流动的现象的术语是(A) A.趋肤效应;B.高频滤波;C.低频滤波;D.以上任一个 14.IACS是下面哪一条的公认缩写?(D) A.感应交流电系统;B.感应激发比较系统;C.内加电流系统;D.国际退火铜单位制 15.表示阻抗的常用符号是:(A):A.Z;B.XL;C.R;D.Xc 16.表示电导率的常用符号是:(B):A.μ;B.ρ;C.X1;D.R 17.表示磁导率的常用符号是:(A):A.μ;B.X1;C.ρ;D.R 18.材料中的磁感应强度常用什么表示?(C):A.符号μ;B.符号φ;C.字母B;D.字母H 19.涡流试验线圈的磁化力通常用什么表示?(D):A.符号μ;B.符号φ;C.字母B;D.字母H 20.将一个磁性材料放于加有磁化力(H)的区域中时,材料中的磁感应强度(B)是以哪种方式产生的?(A)A.感应;B.传导;C.热传输;D.磁畴移动 21.界限频率fg是指试样内电磁场函数的自变量等于多大时的频率?(B):A.6.25;B.1;C.0.37;D.0 22.特征频率fg是指试件内电磁场函数的自变量等于多大时的频率?(c):a)0 b)1/e c)1 d)2 1/2 23.具有任何电导率和磁导率的矩形、圆柱形和球形等对称形材料的阻抗图已通过数学计算推导出来并通过实验得到验证。为了在相同的条件下对几何形状相似的所有试样进行试验,仅需要选择一个试验频率,使每一个试样的频率比f/fg均位于阻抗图的同圆点上。这个原理基于(C):A.欧姆定律;B.基尔霍夫定律;C.相似性定律;D.以上都不是 24.线圈感抗的度量单位是(B):A.欧姆;B.姆欧;C.亨利;D.高斯 25.材料周围的磁场强度H增大然后降低到零时,零件内磁感应强度B却不恢复到零。用来定义H恢复到零时的B值的术语(B):A.矫顽力;B.剩磁;C.饱和值;D.磁滞损耗

涡流检测技术

1.什么叫无损检测? 无损检测也称非破坏性试验( Non-Destructive Testing,NDT) :指在材料、工件、设备及结构物不被破坏的前提下,利用它们的物理特性因缺陷的存在而发生变化的事实,测定其变化量,从而检出其内部是否存在缺陷,和缺陷的形状、位置、大小和严重程度和发展趋向,这一检测判断的整个过程称为无损检测。 2.什么叫涡流(Eddy-current)? 当金属导体处在变化着的磁场中或在磁场中运动时,由于电磁感应 作用而在金属导体内产生的旋涡状流动电流。 3.什么叫阻抗(R resistance)—一能量损耗(Energy lost)? 电流通过导体材料过程中,电荷在导体中移动将克服一定的阻力,即电阻(R)。导体材料的电阻使部分电能转化为热,损耗一定的能量。激励电流在线圈中流动,或感应电流在被测导体(工件)中流动都要损耗能量,不同试件因导电率、磁导率等影响因素各异,能量损耗的大小也不一样。 4.什么叫电抗(X reactance)—一能量存储(Energy stored)? 当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周围形成磁场,部分电能转化为磁场中的磁能,在一定条件下磁场的磁能可转变成感应电流。涡流检测中,除了自感现象以外,两个相邻的线圈间还有互感现象存在。无论自感电流,抑或互感电流所形成的磁场, 总要阻碍原电流增强或减弱,这就是感抗的作用。同理,电容 器对电压变化的阻碍作用称为容抗,感抗和容抗统称为电抗。 一般地说,磁性材料增强检测线圈的电抗,非磁性材料削弱检 测线圈的电抗。 5.涡流检测技术的特点是什么? 涡流检测是一种应用较广泛的无损检测技术,是五大常规无损检测方法之一,该检测法具有如下技术特点: ①检测速度快,易于实现自动化。由于涡流检测的基本原理是电磁感应,涡流检测只适用于能产生涡流的导电材料。涡流检测线圈激励后所形成的电磁场实质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所以检测时传感器不需要接触工件,也不必在线圈与试件之间填充耦合

五大常规无损检测技术之一:涡流检测(ET)的原理和特点

五大常规无损检测技术之一:涡流检测(ET)的原理和特点 涡流检测(Eddy Current Testing),业内人士简称E T,在工业无损检测(Nondestructive Testing)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航空航天、冶金、机械、电力、化工、核能等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涡流检测主要的应用是检测导电金属材料表面及近表面的宏观几何缺陷和涂层测厚。 涡流检测是五大常规无损检测技术之一,其他四种是:射线检测(Radiographic Testing):射线照相法、超声检测(Ultrasonic Testing):A型显示的超声波脉冲反射法、磁粉检测(Magnetic Particle Testing)、渗透检测(Penetrant Testing)。 按照不同特征,可将涡流检测分为多种不同的方法: (1)按检测线圈的形式分类: a)外穿式:将被检试样放在线圈内进行检测,适用于管、棒、线材的外壁缺陷。b)内穿式:放在管子内部进行检测,专门用来检查厚壁管子内壁或钻孔内壁的缺陷。 c)探头式:放置在试样表面进行检测,不仅适用于形状简单的板材、棒材及大直径管材的表面扫查检测,也适用于形状福州的机械零件的检测。

(2)按检测线圈的结构分类: a)绝对方式:线圈由一只线圈组成。 b)差动方式:由两只反相连接的线圈组成。 c)自比较方式:多个线圈绕在一个骨架上。 d)标准比较方式:绕在两个骨架上,其中一个线圈中放入已经样品,另一个用来进行实际检测。 (3)按检测线圈的电气连接分类: a)自感方式:检测线圈使用一个绕组,既起激励作用又起检测作用。 b)互感方式:激励绕组和检测绕组分开。 c)参数型式:线圈本身是电路的一个组成部分。 涡流检测原理 涡流检测,本质上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 无论什么原因,只要穿过闭合回路所包围曲面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回路中就会有电流产生,这种由于回路磁通量变化而激发电流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现象,回路中所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电路中含有两个相互耦合的线圈,若在原边线圈通以交流电1,在电磁感应的作用下,在副边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2;反过来,感应电流又会影响原边线圈中的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涡流无损检测实验报告

江苏科技大学数理学院开放性选修 实验训练 涡流无损检测实验报告 指导老师:魏勤 组员:彭加福(0640502112)胡进军(0640502107)徐大程(0640502115) 江苏科技大学数理学院06级应用物理学 2009年12月15日

涡流无损检测实验报告 彭加福 (江苏科技大学数理学院应用物理 0640502112) 涡流检测是建立在电磁感应原理基础之上的一种无损检测方法,它仅适用于导电材料,如果我们把一块导体置于交变磁场之中,在导体中就有感应电流存在,即产生涡流。由于导体自身各种因素(如电导率、磁导率、形状、尺寸和缺陷等)的变化会导致感应电流的变化,利用这种现象而判知导体性质、状态的检测方法,叫做涡流检测方法。在涡流探伤中,是靠检测线圈来建立交变磁场,把能量传递给被检导体,同时又通过涡流所建立的交变磁场来获得被检测导体中的质量信息。作为无损检测的一种重要手段,涡流检测在现代工业无损检测中得到了深入而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实验训练期间,我们采用SMART-2097智能便携式多频涡流仪、D60K数字金属电导率测量仪和7504塗层测厚仪等涡流仪器完成了定标、探伤、电导率测定和膜厚测量等实验,掌握了涡流的产生机理及涡流探伤原理,熟练掌握了各种涡流探伤仪、测量仪的基本操作。 1 实验目的 1.1 熟悉各种涡流探伤仪、测量仪的基本操作,简单了解各实验仪器的工作原理及性能,并通过系列实验了解涡流无损检测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 1.2 学习掌握涡流检测的基本方法及相关理论知识,了解涡流检测仪、测量仪及涡流探头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 1.3 分别使用SMART-2097智能便携式多频涡流仪、D60K数字金属电导率测量仪和7504塗层测厚仪进行探伤、测电导率和薄膜厚度。 2 实验仪器 SMART-2097智能便携式多频涡流仪、D60K数字金属电导率测量仪、7504塗层测厚仪、各种涡流探头及数据传输线、SMART-2097智能便携式多频涡流仪标准试块(含有深为0.1mm, 0.5mm, 1.0mm的划痕)、D60K数字金属电导率测量仪高值-低值定标试块、7504塗层测厚仪标准膜。 3 实验原理 3.1 螺线管磁场 如果将长直导线绕成螺线管,磁力线分布类似于条形磁铁,磁场方向取决于电流方向,同样可以用右手定则表示,其磁场强度取决于两个因素:线圈的圈数和电流的大小,圈数越多或电流越大,则磁场越强。 对一个螺线管来说,它所形成的磁场是数个线圈磁场的叠加,所以当交流电通过螺线管时,可形成既强又集中的交变磁场,如图1所示。

涡流检测技术概述

涡流检测技术概述 涡流技术由于具有的很多优点而被广泛应用。首先,它是非接触检测,而且能穿透非导体的覆盖层,这就使得在检测时不需要做特殊的表面处理,因此缩短了检测周期,降低了成本。同时,涡流检测的灵敏度非常高。涡流检测按激励方式和检测原理的不同可以分为单频涡流、多频涡流、脉冲涡流、远场涡流等,下面对这些技术的发展简要的加以介绍。 传统的涡流采用单频激励的方式,主要来对表面及近表面的缺陷进行检测,根据被测材料及缺陷深度的不同,激励频率的范围从几赫兹到几兆赫兹不等,为 了得到良好的检测信号,激励线圈必须在缺陷的附近感应出最大的涡流,感应电 流的大小和激励频率、电导率、磁导率、激励线圈的尺寸和形状以及激励电流的 大小有关,通过测量阻抗或电压的变化来实现对缺陷的检测。然而,由于其它参数也很敏感,这就影响了对缺陷的检测。 为了克服单频涡流的缺点,1970 年美国人 Libby 提出了多频涡流的技术(Multi-frequency Eddy Current, MFEC),多频涡流是同时用几个频率信号激励探头,较单频激励法可获取更多的信号,这样就可以抑制实际检测中的许多干扰因素,如热交换管管道中的支撑板、管板、凹痕、沉积物、表面锈斑和管子冷加工产生的干扰噪声,汽轮机大轴中心孔、叶片表面腐蚀坑、氧化层等引起的电磁噪声,以及探头晃动提离噪声等。理论与实践表明,被测工件的缺陷和上述干扰因素对不同频率的激励信号各有不同的反应,可反应出不同的涡流阻抗平面。利用这一原理,用两个(或多个)不同频率的正弦波同时激励探头,然后由两个(或多个)通道分别进行检波、放大和旋转等处理,此后,通过多个混合单元的综合运算,就可以有效的去除信号干扰,准确的获取缺陷信号。但是,多频涡流只能提供有限的检测数据,很难以可视化的方式实现对缺陷的成像检测。 70 年代中后期,脉冲涡流技术(Pulsed Eddy Current, PEC)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研究,PEC最早由密苏里大学的Waidelich在20世纪50年代初进行研究,脉冲涡流的激励电流为一个脉冲,通常为具有一定占空比的方波,施加在探头上的激励方波会感应出脉冲涡流在被测试件中传播,根据电磁感应原理,此脉冲涡流又会感应出一个快速衰减的磁场,随着感生磁场的衰减,检测线圈上

涡流检测试题讲课讲稿

涡流检测试题

第1页,共50页 1.对下述工件可采用涡流检测的是(d) a)铝合金锻件的热处理质量 b)碳钢的材料分选 c)导电材料的表面缺陷 d)以上都可以 2.在下面几个检测对象中指出能用涡流检测的对象(e) a.铝铸件表面裂纹 b.钢表面淬火硬度不均匀度 c.铸钢中心部位孔穴 d.钢焊缝的母材与熔敷金属界面 e.除c以外都可以 3.在下面几个检测对象中指出能用涡流检测的对象(d) a.金属表面涂层厚度的测定 b.钢的剩磁磁通密度的测定 c.碳钢钢种的鉴别 d.除b以外都可以 4.在下面几个检测对象中指出能用涡流检测的对象(e) a.有机玻璃管 b.铝管 c.石墨管 d.奥氏体钢管 e.除a以外都可以 5.涡流试验的原理是(B):A.磁致伸缩;B.电磁感应;C.压电能量转换;D.磁通势 6.涡流检测技术可以用来测量(D):A.涂层厚度;B.镀层厚度;C.薄板厚度;D.以上都是 7.涡流检测法最常用于(e):a)结构陶瓷材料 b)黑色金属材料 c)有色金属材料 d)石墨材料 e)B和C 8.涡流检测的原理是(c):a)磁致伸缩 b)压电能量转换 c)电磁感应 d)电致伸缩 9.涡流检测的原理是(c):a)磁致伸缩 b)压电效应 c)电磁感应 d)磁畴转动 10.从原理上讲,下列材料中不能采用涡流检测的是(a):a)玻璃钢 b)工具钢 c)不锈钢 d)轴承钢 11.下面哪种频率产生的涡流渗透深度最 大?(c):a)1MHz b)100Hz c)10KHz d)10MHz 12.用来描述试样与探头线圈之间距离变化引起电磁耦合变化所产生的影响的术语是(D) A.填充系数;B.边缘效应;C.端头效应;D.提离效应

涡流检测的技术

目录 涡流检测技术及进展 (2) 涡流检测自然裂纹与信号处理 (5) 压力容器列管涡流检测技术的研究 (9) 金属锈蚀的涡流检测 (11)

涡流检测技术及进展 1 引言 涡流检测是建立在电磁感应原理基础上的无损检测方法。如图1,已知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在检测线圈上接通交流电,产生垂直于工件的交变磁场。检测线圈靠近被检工件时,该工件表面感应出涡流同时产生与原磁场方向相反的磁场,部分抵消原磁场,导致检测线圈电阻和电感变化。若金属工件存在缺陷,将改变涡流场的强度及分布,使线圈阻抗发生变化,检测该变化可判断有无缺陷。 随着微电子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各种信号处理技术的采用,涡流检测换能器、涡流检测信号处理技术及涡流检测仪器等方面出现长足发展。 2 涡流检测的信号处理技术 提高检测信号的信噪比和抗干扰能力,实现信号的识别、分析和诊断,以得出最佳的信号特征和检测结果。 2.1 信号特征量提取 常用的特征量提取方法有傅里叶描述法、主分量分析法和小波变换法。 傅里叶描述法是提取特征值的常用方法。其优点是,不受探头速度影响,且可由该描述法重构阻抗图,采样点数目越多,重构曲线更逼近原曲线。但该方法只对曲线形状敏感,对涡流检测仪的零点和增益不敏感,且不随曲线旋转、平移、尺寸变换及起始点选择变化而变化。 用测试信号自相关矩阵的本征值和本征矢量来描绘信号特征的方法称为主分量分析法,该方法对于相似缺陷的分辨力较强。

小波变换是一种先进的信号时频分析方法。将小波变换中多分辨分析应用到涡流检测信号分析中,对不同小波系数处理后,再重构。这种经小波变换处理后的信号,其信噪比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2.2 信号分析 (1) 人工神经网络 人工神经网络的输入矢量是信号的特征参量,对信号特征参量的正确选择与提取是采用神经网络智能判别成功的关键。组合神经网络模型,采用分级判别法使网络输入变量维数由N2 降到N,网络结构大为简化,训练速度很快,具有较高的缺陷识别率和实用价值。 神经网络可实现缺陷分类,具有识别准确度高的优点,对不完全、不够清晰的数据同样有效。 (2) 信息融合技术 信息融合是对来自不同信息源检测、关联、相关、估计和综合等多级处理,得到被测对象的统一最佳估计。 涡流C 扫描图像的融合,将图像分解为多子带图像,并在转换区内采用融合算法实现图像融合。Ka Bartels等采用信噪比最优方法合并涡流信号,并用空间频率补偿方法使合并前高频信号变得模糊而低频信号变得清晰。Z Liu等利用最大值准则选择不同信号的离散小波变换系数,选取待融合系数的最大绝对值作为合并转换系数。因此融合信号可基于这些系数,利用逆小波变换来重构。小波变换可按不同比例有效提取显著特征。在融合信号过程中,所有信号的有用特征都被保存下来,因此内部和表面缺陷信息得到增强。 2.3 涡流逆问题求解 换能器检测到的信号隐含缺陷位置、形状、大小及媒质性质等信息,由已知信号反推媒质参数(电导率)或形状(缺陷),属于电磁场理论中的逆问题。 为求解涡流逆问题,先要建立缺陷识别的数学模型,有形状规则的人工缺陷、边界复杂的自然缺陷、单缺陷和多缺陷等模型;在媒质类型方面,有复合材料和被测件表面磁导率变化等模型。 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缺陷模型各种数值解法也获得进展。出现有限元法、矩量法和边界元法等。 3 涡流检测设备 美国的EM3300 和MIZ-20 为采用阻抗平面显示技术典型产品,而TM-128 型涡流仪是我国首台配有微机带有阻抗平面显示的涡流探伤仪。MFE-1三频涡流仪是我国研制的首台多频涡流检测设备。随后,国内研制成功多种类型的多频涡流检测仪,如EEC-35、EEC-36、EEC-38、EEC-39 和ET-355、ET-555、ET-556 等。 目前,我国在有限元数值仿真、远场涡流探头性能指标分析及检测系统的研制等方面取得研究成果,推出商品化远场涡流检测仪器,其中ET-556H和 EEC-39RFT 已用于化工炼油设备的钢质热交换管和电厂高压加热器钢管的在 役探伤。 今后涡流检测技术研发包括:完善换能器设计理论,研制性能更好的涡流检测换能器;研究缺陷大小形状位置深度的涡流定位技术和三维成像技术;研究并

无损检测---涡流阵列检测技术基本原理

目录 一、什么是涡流阵列检测技术? 二、涡流检测基础知识 三、涡流阵列检测技术工作原理 四、涡流阵列检测技术特点 五、涡流阵列检测技术的国内外现状 一、什么是涡流阵列检测技术? “涡流阵列”,又叫”阵列涡流”,英文名称“Eddy Current Array(简称ECA)”。 JB/T 11780-2014 无损检测仪器涡流阵列检测仪性能和检验 阵列涡流检测 具有按一定方式排布、且独立工作的多个检测线圈,能够一次性完成大面积扫查及成像的涡流检测技术。 C扫相关显示与缺陷形状像不像? 并能形成直观性C扫图 二、涡流检测基础知识 1. ET工作原理—电磁感应 ①激励,悬空(电0→磁0 ) 空载阻抗 Z=Z0 M—互感系数~提离 R2—电涡流短路环负载~路径几何尺寸,σ2 L2—电涡流短路环自感系数~路径几何尺寸,μ2

2.影响放置式线圈阻抗的因素 a)提离 b)边缘效应 c)电导率 d)磁导率 e)工件几何尺寸 f)缺陷 g)表面状况 h)检测频率 影响阻抗变化的因素太多,限制了涡流探伤的应用! 3.放置式涡流探头的分类 4. 绝对式探头和差分式探头的对比 绝对式 信号来自1个感应线圈; 每个缺陷产生1个闭路(半8字); 对于小缺陷、长缺陷和渐变缺陷敏感; 可用于测量材料性能差异. 可能需要参考线圈执行系统平衡; 对提离非常敏感。 差分式 信号来自2个感应线圈的减法。. 每个缺陷产生2个闭路(8字) 对小缺陷特别敏感,但渐变缺陷不敏感; 对于小缺陷具有更好的信噪比; 对于提离不太敏感。 检测前,应该根据用途、被检工件状况等确定探头的工作模式和信号响应模式!

5. 常规涡流检测技术的特点 优点 ■适用于各种导电材质的试件探伤; ■可以检出表面和近表面缺陷; ■检测结果以电信号输出,容易实现自动化; ■由于采用非接触式检测,所以检测速度快; ■无需耦合剂,环保。 缺点 ■不能检测非导电材料; ■形状复杂的工件很难检测; ■各种干扰检测的因素较多,容易引起杂乱信号; ■无法检出埋藏较深的缺陷; ■一次覆盖范围小,检测效率低; ■检测结果不直观,不能显示缺陷图形,无法缺陷定性。 ECA 三、涡流阵列技术工作原理 1.涡流阵列工作原理 多个涡流线圈按照一定的物理构造方式排布组成阵列,按照特定的工作模式、信号响应方式组成若干个阵列元;阵列元是代表涡流检测工作模式、信号响应方式且能独立工作的最小单元(可视为“放置式涡流探头”),每个阵列元都含有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包括自发自收线圈);为避免阵列元之间的相互串扰,通常会采用多路切换技术分时、分批激活阵列元;编码器触发仪器将阵列元的涡流检测数据及其位置数据保存;这些数据经过软 件处理,形成直观的C扫图。 1.多路切换技术 目的:避免串扰; 特点:切换速度非常快,不会影响检测。

交通大学_无损检测_涡流检测实例

涡流检测 测控技术与仪器(1)班魏永徵 一、涡流检测的原理 将通有交流电的线圈置于待测的金属板上或套在待测的金属管外,这时线圈内及其附近将产生交变磁场,使试件中产生呈旋涡状的感应交变电流,称为涡流。涡流的分布和大小,除与线圈的形状和尺寸、交流电流的大小和频率等有关外,还取决于试件的电导率、磁导率、形状和尺寸、与线圈的距离以及表面有无裂纹缺陷等。因而,在保持其他因素相对不变的条件下,用一探测线圈测量涡流所引起的磁场变化,可推知试件中涡流的大小和相位变化,进而获得有关电导率、缺陷、材质状况和其他物理量(如形状、尺寸等)的变化或缺陷存在等信息。但由于涡流是交变电流,具有集肤效应,所检测到的信息仅能反映试件表面或近表面处的情况。 二、涡流检测仪器及设备 涡流检测仪器是涡流检测装置最核心的组成部分,根据应用目的不同,涡流检测仪器可分为涡流探伤仪、涡流电导仪和涡流测厚仪等三种类型,它们的电路型式也各不相同。但在检测时他们需要完成一些相同任务:①产生激励信号;②检测我留信息;③鉴别影响因素;④指示检测结果。 涡流检测的电子电路主要分为基本电路和信号处理电路两大部分。基本电路包括振荡器、信号检出电路、放大器、显示器和电源。,这些几乎是所有涡流检测仪都具有的;信号处理电路是鉴别影响因素和抑制干扰的电路,随检测目的不同而不同。 针对不同检测对象的应用,不仅各类涡流检测设备在构成完整的检测系统上有所不同,而且同类检测设备也会因检测对象不同有所差异,特别是涡流探伤系统表现得尤为明显。一般而言,涡流检测装置包括检测线圈、检测仪器、辅助装置。 1.涡流检测线圈 涡流检测线圈通常又称探头。从制作方式和检测信号产生原理两方面考虑,“检测线圈”这一名称比“探头”要更准确、合理。“探头”是各种小尺寸探测器的俗称,在电磁检测中,有几种原理不同的“探头”,如霍尔元件、磁敏二极管及电磁线圈等。涡流检测中通常所称的“探头”即其中的“电磁线圈”,它是

涡流检测题库

二级试题 G001.涡流检测的最基本根源是基于物体的: A.导磁体B.传光性C.导电性D.传声性 G002.从原理上讲,下列材料中可采用涡流检测的是: A.玻璃B.陶瓷C.水晶D.石墨 G003.从原理上讲,下列材料中不能采用涡流检测的是: A.玻璃钢B.不锈钢C.工具钢D.轴承钢 G004.涡流检测技术主要适应于导电材料的: A.中心探伤B.内部探伤C.表面及近表面探伤D.整体探伤G005.对金属圆棒材,涡流探伤较难探出的是: A.表面裂纹B.近表面夹杂C.棒材中心小缩孔D.以上都是G006.为了区分各种因素对涡流的影响,在涡流探伤仪中应特别重视:A.信号放大B.信号处理C.信号显示D.信号报警G007.涡流技术能适应导电材料探伤的温度是: A.常温(-10~+40℃)B.高温(+800~1200℃) C.中温(+100~800℃)D.以上均可 G008.对截面材料为三角形、六角形、正方形等导电异形体,涡流探伤:A.全不能采用B.全能采用 C.某一种能采用D.有两种能采用 G00 9.再通有交变电流的线圈中放入导电试件时,则在试件中就会有涡流:A.感应出B.反射出C.扩散出D.激发出G010.在涡流探伤中,试件中感生出的涡流方向是: A.增加激励磁场的变化B.阻碍激励磁场变化 C.与激励磁场变化无关D.与激励场强绝对值有关 G011.金属线材在进行涡流探伤时,一般采用的探头型式是: A.混合式B.穿过式C.旋转式D.扫描式 G012.用涡流点探头进行涡流探伤,能适应于: A.金属细丝B.钢丝绳C.方坯内部D.板材表面 G013.已装于冷凝器中的铜管如采用涡流探伤,应选用的探头型式是:A.扇形B.穿过式C.点式D.内插式 G014.钢、铜、铝三种金属的导电率应符合如下关系: A.δ 钢>δ 铜 >δ 铝 B.δ 铝 >δ 铜 >δ 钢 C.δ 铜>δ 铝 >δ 钢 D.δ 钢 >δ 铝 >δ 铜 G015.钢、铜、铝三种金属的电阻率应符合如下关系: A.ρ 钢>ρ 铝 >ρ 铜 B.ρ 铜 >ρ 铝 >ρ 钢 C.ρ 铝>ρ 钢 >ρ 铜 D.ρ 钢 >ρ 铜 >ρ 铝 G016.材料的电阻率和导电率的关系是: A.成正比B.成反比C.无关系D.相等 G017.在涡流探伤时,既有涡流磁场存在,也存在磁畴形成的自发磁场的材料是:A.有色金属B.稀有金属C.铁磁金属D.贵金属 G018.铁磁材料的磁导率μ可用下述公式计算: A.μ=HB B.μ=B/H C.μ=H/B D.μ=H+B G019.钢材中的磁导率μ的数值是: A.恒定值B.1 C.一个随磁场强度变化的变量D.0 G020.紫铜的相对磁导率μr是: A.0 B.无穷大C.约为1 D.无穷小

涡流探伤原理知识讲解

涡流探伤原理

涡流无损检测原理 最佳答案 涡流检测是建立在电磁感应原理基础之上的一种无损检测方法,它适用于导电材料。当把一块导体置于交变磁场之中,在导体中就有感应电流存在,即产生涡流。由于导体自身各种因素(如电导率、磁导率、形状,尺寸和缺陷等)的变化,会导致涡流的变化,利用这种现象判定导体性质,状态的检测方法,叫涡流检测。 至于区别,每一种检测方法都有它的局限性,要根据被检工件来选择检测方法,涡流检测适用于导电材料的金属表面缺陷检测,一般都用来检测小管子的,出场的时候都要检测的。 涡流检测的特点(Eddy-current testing) ET是以电磁感应原理为基础的一种常规无损检测方法,使用于导电材料。 一、优点 1、检测时,线圈不需要接触工件,也无需耦合介质,所以检测速度快。 2、对工件表面或近表面的缺陷,有很高的检出灵敏度,且在一定的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指示,可用作质量管理与控制。 3、可在高温状态、工件的狭窄区域、深孔壁(包括管壁)进行检测。 4、能测量金属覆盖层或非金属涂层的厚度。 5、可检验能感生涡流的非金属材料,如石墨等。

6、检测信号为电信号,可进行数字化处理,便于存储、再现及进行数据比较和处理。 二、缺点 1、对象必须是导电材料,只适用于检测金属表面缺陷。 2、检测深度与检测灵敏度是相互矛盾的,对一种材料进行ET时,须根据材质、表面状态、检验标准作综合考虑,然后在确定检测方案与技术参数。 3、采用穿过式线圈进行ET时,对缺陷所处圆周上的具体位置无法判定。 4、旋转探头式ET可定位,但检测速度慢。 涡流检测是运用电磁感应原理,将载有正弦波电流激励线圈,接近金属表面时,线圈周围的交变磁场在金属表面感应电流(此电流称为涡流)。也产生一个与原磁场方向相反的相同频率的磁场。又反射到探头线圈,导致检测线圈阻抗的电阻和电感的变化,改变了线圈的电流大小及相位。因此,探头在金属表面移动,遇到缺陷或材质、尺寸等变化时,使得涡流磁场对线圈的反作用不同,引起线圈阻抗变化,通过涡流检测仪器测量出这种变化量就能鉴别金属表面有无缺陷或其它物理性质变化。涡流检测实质上就是检测线圈阻抗发生变化并加以处理,从而对试件的物理性能作出评价。

钢棒阵列涡流探伤技术

钢棒阵列涡流探伤技术 阵列涡流技术是近十多年出现的一项新的涡流检测技术,它是通过涡流检测线圈结构的特殊设计,并借助于计算化的涡流仪强大的控制和处理功能,实现对金属材料的快速、有效地检测。阵列涡流用于钢铁企业生产检验的主要优点表现在:① 一个完整的探头由多个独立的线圈排列而成,对于不同方向的线性缺陷具有一致的检测灵敏度;② 探头覆盖区域较大,检测效率比常规涡流点探头大很多倍;③ 具有点探头的高灵敏性,但在检测钢棒时不需要探头旋转,省却了复杂的旋转头装置。 1 阵列涡流探伤技术原理 阵列涡流技术与传统的涡流检测技术相比,主要不同点在于阵列涡流探头是由多个独立工作的线圈构成,这些线圈按照特殊的方式排布,且激励线圈与接收线圈之间形成两种方向相互垂直的电磁场传递方式。工作时不需使用机械式探头扫描,只需按照设定的逻辑程序,对阵列线圈进行分时切换,并将各线圈获取的涡流响应信号通过多路复用器接入仪器的信号处理系统中去,即可完成一个阵列的巡回检测。为提高检测效率,阵列涡流探头中包含有几个或十几个甚至几十个线圈,不论是激励线圈,还是接收线圈,相互之间距离都非常近。采用多路复用技术可以有效避免不同线圈间的相互干扰。 如图1所示是一个检测圆钢的阵列涡流探头的原理示意图,它由一个与圆钢截面为同心圆的骨架以及在骨架上安装的两排阵列线圈组成。 这些阵列线圈在局部会产生许多的小涡流场,使得局部 涡流场强度大大增加,从而提高了检测灵敏度。圆钢从 探头内部穿过时,是如何完成对圆钢的检测呢?为便于 叙述和理解,将这二排线圈分为A 组(A 1,A 2,A 3,……) 和B 组(B 1,B 2,B 3,……),如图2所示。相对于A 组线圈而言,B 组线圈为激励线圈,如图中,B 1线圈产生的磁场在圆钢表面激励产生涡流,该涡流在再生磁场被A 1和A 2线圈所感应接收;以这种方式电磁耦合形成的涡流适于发现圆钢表面上轴线方向的缺陷。同理,B 2线圈作用于A 2和A 3线圈,B 3线圈作用于 图1 圆钢阵列涡流探头 图2 阵列线圈的电磁耦合方式

远场涡流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历史及特点.

远场涡流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历史及特点远场效应是20世纪40年代发现的。1951年Maclean W.R.获得了此项技术的美国专利[1](见图1)。50年代壳牌公司的Schmidt T.R.独立地再发现了远场涡流无损检测技术,在世界上首次研制成功检测井下套管的探头(见图2),并用来检测井下套管的腐蚀情况[2],1961年他将此项技术命名为“远场涡流检测”,以区别于普通涡流检测。壳牌公司开发部向Maclean购买了该专利权,在探头的研制中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并用来检测井下套管。20世纪60年代初期,壳牌公司应用远场涡流检测技术来检测管线,检测设备包括信号功率源、信号测量、信号记录和处理,做成管内能通过的形式,像活塞一样,加动力之后即可在管线内运动,取名“智能猪”(见图3)。此装置于1961年5月9日第一次试用,一次可以检测80公里或更长的管线。[3] 壳牌公司在80年代促进了此项技术的商业化。一些制造商立刻认可了此项技术的价值,开始生产远场涡流检测设备。[4] 图1世界上第一个远场涡流检测的专利

图2世界上第一个远场涡流井下套管检测探头(Schmidt,1961) 图3用“智能猪”来检测管线 (壳牌公司,1961) 在过去的20多年中,远场涡流检测技术引起了全世界有关研究人员的兴趣,Schmidt T.R.作出了杰出的贡献,Lordo w,Atherton D.L.等[5][6][7]对远场涡流现象进行了有限元模型的理论模拟,开发了计算机模拟程序,为远场涡流检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远场涡流检测技术得到了很大发展,开发了

检测系统,利用内置式探头来检测输气管线、井下套管、地埋管线、热交换器和锅炉[8][9],利用外置式探头来检测平板和钢管。现代的检测设备利用计算机来显示和储存数据,还有自动信号分析程序。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加拿大路赛尔技术有限公司(RUSSELL NDE SYSTEMS INC简称路赛尔公司)与加拿大女王大学(Queen’s University,世界应用电磁研究中心)合作,致力于远场涡流技术在管道检测方面的研究,特别是井下套管和地埋油气水输送管线的检测。路赛尔公司1988年研制成功第一代远场涡流检测系统(108型),1992年研制成功第二代检测系统(204型),2000年研制成功第三代检测系统(308型,见图8)。目前路赛尔公司生产的远场涡流无损检测系统的技术居世界领先水平。 图8路赛尔公司研制的三代远场涡流无损检测系统2000年美国材料试验学会制定了ASTM E2096-00《热交换器管远场涡流检测》标准,此标准由路赛尔公司撰写。美国无损探伤试验学会ASNT于2004年出版的电磁无损检测手册[10],其中第八章远场涡流检测由路赛尔公司和加拿大女王大学撰写。 2000年以来我国电力、石化、化工行业向路赛尔公司购买了数套204型和308型远场涡流检测系统,用于检测锅炉和热交换器,应用效果很好。我国2004年制定了国家电力行业标准DL/T 883-2004《电站在役给水加热器铁磁性钢管远场涡流检验技术导则》。近二年来我国油田开始对路赛尔公司生产的远场涡流井下套管无损检测系统感兴趣。

涡流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涡流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1 总则 1.1 适用范围 本通用工艺规定了承压设备涡流检测方法及质量分级要求,适用于承压设备用导电性金属材料和焊接接头表面及近表面缺陷检测。 1.2 引用标准、规程、法规 GB/T 5126 铝及铝合金冷拉薄壁管材涡流探伤方法 GB/T 5248 铜及铜合金无缝管涡流探伤方法 GB/T 7735 钢管涡流探伤检验方法 GB/T 12604.6 无损检测术语涡流检测 GB/T 14480 涡流探伤系统性能测试方法 JB/T4730.1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 2 一般要求 2.1 检测系统 2.1.1 涡流检测系统一般包括涡流检测仪、检测线圈及辅助装置(如磁饱和装置、机械传动装置、记录装置、退磁装置等)。 2.1.2 涡流检测系统应能以适当频率的交变信号激励检测线圈,并能够感应和处理检测线圈对被检测对象电磁特性变化所产生的响应。 2.1.3 涡流检测系统性能应满足本部分及相关标准要求,有关仪器性能的测试项目与测试方法参照GB/T 14480等的有关要求进行。 2.1. 3.1 检测能力应满足产品验收标准或技术合同确定的要求。 2.1. 3.2 对管材相同尺寸人工缺陷响应的周向灵敏度差应不大于3dB。 2.1. 3.3 端部检测盲区应满足产品验收标准或技术合同的有关要求。 2.1. 3.4 检测系统的缺陷分辨力一般应优于30mm,如果产品验收标准或技术合同另有明确要求,按产品验收标准或技术合同规定执行。 2.1. 3.5 检测仪器应具有可显示检测信号幅度和相位的功能,仪器的激励频率调节和增益范围应满足检测要求。 2.1.4 检测线圈的形式和有关参数应与所使用的检测仪器、检测对象和检测要求相适应。 2.1.5 磁化装置应能连续对检测线圈通过的被检件或其局部进行饱和磁化处理。若被检件不允许存在剩磁,磁化装置还应配备退磁装置,该装置应能有效去除被检件的剩磁。 2.1.6 机械传动装置应能保证被检件与检测线圈之间以规定的方式平稳地作相对运动,且不应造成被检件表面损伤,不应有影响检验信号的振动。 2.1.7 记录装置应能及时、准确记录检测仪器的输出信号。 2.1.8 在下列情况下,应使用对比试样对涡流检测设备的灵敏度进行检查和复验: a)每次检测开始前和结束后;

涡流无损检测

1 无损检测(Nondestructive Testing, NDT)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性应用技术, 它以不损害被检对象的内部结构和使用性能为前提,应用多种物理原理和化学现象,对各种工程材料、零部件、结构件进行有效地检验和测试,检测被检对象中 是否存在缺陷或不均匀性,进而评价它们的连续性、完整性、安全可靠性及某些 物理性能【1-6]。无损检测技术是现代工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有效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其重要性己得到世界范围内广泛公认。无损检 测技术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遍布工业发展的各个领域,在机械、建筑、冶金、 电力、石油、造船、汽车、宇航、核能、铁路等行业中被普遍采用,成为不可或 缺的质量保证手段,其在产品设计、生产和使用的各个环节中己被卓有成效的运 用[4,7-16]。 2 以德国科学家伦琴1895年发现X射线为标志,无损检测作为应用型技术学科 己有一百多年的历史[l7]0 1900年,法国海关开始应用X射线检验物品;1922年,美国建立了世界第一个工业射线实验室,用X射线检查铸件质量,以后在军事工

业和机械制造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射线检测技术至今仍然是许多工业产品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1912年,超声波检测技术最早在航海中用于探查海面上的冰山;1929年,将其应用于产品缺陷的检测,目前仍是锅炉压力容器、铁轨等重要机械产品的主要检测手段。1930年后,开始采用磁粉检测方法来检测车辆的曲柄等关键部件,以后在钢结构上广泛应用磁粉探伤方法,使磁粉检测得以普及到各种铁磁性材料的表面检测。毛细管现象是土壤水分蒸发的一种常见现象,随着工业化大生产的出现,将“毛细管现象”成功地应用于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开口缺陷的检测,其灵敏度与磁粉检测相当,它的最大好处是可以检测非铁磁性物质。经典的电磁感应定律和涡流趋肤效应的发现,促进了现代导电材料涡流检测方法的产生。1935年,第一台涡流探测仪器研究成功。到了二十世纪中期,建立了以射线检测(Radiographic Testing, RT、超声检测(Ultrasonic Testing, UT、磁粉 检测(Magnetic Testing, MT、渗透检测(Penetrant Testing, PT)和涡流检测(Eddy Current Test, ECT五大常规检测技术为代表的无损检测体系【‘“]。 作为五大常规无损检测方法之一的涡流检测技术,是建立在电磁感应原理基础上的一种无损检测方法,主要适用于导电材料(如金属材料、可感生涡流的非金属材料等)近表面缺陷的检测,其具有以下特点[y,2,i9,2o}. 1.非接触检测,能穿透非导体涂镀层,可以在不清除零件表面油脂、积碳和保护层的情况下进行检测。 2.检测无需祸合介质,可以在高温状态下进行检测。探头可伸入到远处作业,故可对工件的狭窄区域、深孔壁等进行检测。 3.对工件表面或近表面的缺陷,有很高的检出灵敏度,且在一定的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指示,可对大小不同的缺陷进行评价。 4.可以对工件表面涂层厚度进行测量,如测量导电覆盖层或非导电涂层的厚度;可以对导体的电导率进行测量,进行材料的分类。

涡流检测基本原理

涡流检测基本原理 发布者::IDEA 发布时间::2009-10-23 10:50浏览次数::76 涡流检测是许多NDT(无损检测)方法之一,它应用―电磁学‖基本理论作为导体检测的基础。涡流的产生源于一种叫做电磁感应的现象。当将交流电施加到导体,例如铜导线上时,磁场将在导体内和环绕导体的空间内产生磁场。涡流就是感应产生的电流,它在一个环路中流动。之所以叫做―涡流‖,是因为它与液体或气体环绕障碍物在环路中流动的形式是一样的。如果将一个导体放入该变化的磁场中,涡流将在那个导体中产生,而涡流也会产生自己的磁场,该磁场随着交流电流上升而扩张,随着交流电流减小而消隐。因此当导体表面或近表面出现缺陷或测量金属材料的一些性质发生变化时,将影响到涡流的强度和分布,从而我们就可以通过一起来检测涡流的变化情况,进而可以间接的知道道题内部缺陷的存在及金属性能是否发生了变化。 涡流作为一种NDT工具的一大优点是它能够做多种多样的检查和测量。在适当的环境下,涡流可以用于: 1、裂缝、缺陷检查 2、材料厚度测量 3、涂层厚度测量 4、材料的传导性测量 涡流检测的优越性主要包括: 1、对小裂纹和其它缺陷的敏感性 2、检测表面和近表面缺陷速度快,灵敏度高 3、检验结果是即时性的

4、设备接口性好 5、仅需要作很少的准备工作 6、测试探头不需要接触被测物 7、可检查形状尺寸复杂的导体 无损检测-声脉冲 发布者::IDEA 发布时间::2009-11-20 09:48浏览次数::19 1.什么叫声脉冲? 由一串声波所形成的脉冲。 2.简述声脉冲检测的原理。 当一串声波沿管子传播时,如果遇到管子存在开口、孔洞、鼓胀、凹陷、裂缝、内部腐蚀和沉积 等,就会有反射波返回发射端,由于声波的传播速度是固定的,通过计算机系统的处理,便可以准确地 得到管子发生异常的具体位置。 3.简述声脉冲检测的应用范围。 声脉冲快速检漏仪适用于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和非金属管道的快速检漏。如电站高、低加,冷凝器 管,锅炉四管;化工厂的热交换管;酒楼大厦中央空调器管的在役检漏等,4.声脉冲检测的特性是什么? ①在役管道高速检漏,可达每小时500~1000根管子; ②管子材质不限,铁磁非铁磁性或非金属管均宜; ③直管、弯管、缠绕管均宜; ④可快速发现存在于管子上的穿透性缺陷等; ⑤实时记录检测波形,便于下次检测时回放比较。 5.声脉冲检测仪器的技术特性有哪些? □增益范围0 ~ 48dB , 步长0.5 dB □观察长度(2~50M)及管径(10 ~ 100MM)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