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如何治疗尿路感染的办法

中医如何治疗尿路感染的办法

中医如何治疗尿路感染的办法
中医如何治疗尿路感染的办法

中医如何治疗尿路感染的办法

尿路感染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泌尿系统疾病,很多都是由于细菌的感染引起的,这类疾病多数出现在女性的身上,在患上尿路感染的时候会出现低热的现象,我们在生活中也要注意这类疾病的预防,出现尿路感染很容易会引起一些其他的疾病,那么中医如何治疗尿路感染呢?

1.车前草100克,竹叶心、生甘草各10克,白糖适量,煎

汤代茶,每日1剂。此方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对泌尿系感染、病毒性肝炎等均有较好疗效。

2.鲜绿豆芽500克,榨汁加白糖适量。频饮代茶,不拘量。此方对尿路感染、小便赤热、尿频等症有疗效。

3.鲜竹叶、白茅根各10克,放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盖30分钟,代茶频饮。此方适用于尿路感染、尿中有红细胞者。

4.生黄芪、白茅根各30克,肉苁蓉20克,西瓜皮60克,水煎加适量白糖。每日服2~3次。此方补气益肾,利尿消肿。对尿路感染有特效。

5.鲜甘蔗500克,去皮切碎,榨汁;嫩藕500克,去节切碎,取汁与蔗汁混合,每日3次饮完。此方能治小便赤热等症。

6.鲜车前草60~90克(干品20~30克),猪小肚200克,食盐少许。将猪小肚切成小块,加清水适量与车前草煲汤,用食盐调味,饮汤食猪小肚。每日2次。此方对膀胱炎、尿道炎有疗效。

7.滑石20~30克,瞿麦10克,粳米50~100克。将滑石用布包扎,与瞿麦同入砂锅煎汁,去渣,入粳米煮为稀薄粥。每日2次分食。3~5天为一疗程。适用于急性膀胱炎引起的小便不畅、尿频尿急、淋沥热痛。

以上就是中医如何治疗尿路感染的一些介绍,中医在治疗尿路感染这方面还是比较可靠的,中医一般都是通过饮食来进行调节,我们在生活中也要注意好自己的饮食习惯,做好日常生活的清洁工作,做好尿路感染的防御和护理的工作。

(整理)尿路感染的中医治疗

尿路感染的中医治疗 发表时间:2011-04-29 发表者:郭兆安 (访问人次:65) 尿路感染的中医治疗进展尿路感染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疾病,据报道有20%的妇女一生中曾经历过尿路感染,而超过6%的妇女每年有一次尿路感染发作。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属中医的“淋证”范畴。运用祖国医学理论辨治本病,可取得满意疗效。可将其分为急性期和缓解期进行辩证治疗。 一、急性期 包括急性尿路感染和慢性尿路感染急性发作期,临床上以尿频、尿急、尿痛、尿液混浊、腰痛,或发热恶寒,偶有血尿为特点,舌质红苔黄腻,脉数。 1、膀胱湿热 症状:小便频数,短涩刺痛,点滴而下,急迫灼热,溺色黄赤,少腹拘急胀痛,或发热恶寒,口苦呕恶,或腰痛拒按,或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宜清热泻火,利湿通淋。方药用八正散加减,木通6g,瞿麦10g,扁蓄10g,车前子15g,山栀子6g,滑石30g,大黄6g(后入),灯芯草10g,蒲公英30g,生甘草6g。 2、肝胆郁热型 症状:寒热往来,口苦呕吐,心烦欲呕,不思饮食,胸胁胀痛等证候为主,而泌尿道症状不甚明显,舌苔黄腻,脉弦数。治宜清热化湿,和解少阳。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味。方药:龙胆草10g,柴胡12g,泽泻12g,车前子15g(布包),木通6g,生地12g,当归15g,山栀10g,黄芩10g,甘草6g。 3、三焦湿热 症状:寒战高热,午后热盛,身重疼痛,胸闷不饥,口干不欲饮,脘腹痞满,实感恶心呕吐,小便混浊,尿时涩痛,舌苔厚腻或黄腻,脉濡数或滑数。治宜宣利三焦,清化湿热。方药选三仁汤。杏仁10g,生薏苡仁30g,白寇仁12g,厚朴10g,制半夏12g,白通草6g,飞滑石30g,竹叶9g。 二、缓解期 急性症状已缓解,病程在6个月以上,小便涩痛不甚显著,时作时止,感腰痛,疲乏无力,常因劳累或感冒引起急性发作。 1、脾肾气虚 症状:倦怠乏力,纳呆腹胀,腰酸腰痛,尿频清长或夜尿尿多,大便稀软,时感小便涩滞,但不甚显著,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治宜益气健脾补肾,佐以利湿。方药:清泉饮。党参15g,黄芪15g,山药15g,茯苓15g,枸杞15g,菟丝子12g,薏苡仁30g,车前子15g(布包),石韦30g,甘草3g。 2、肝肾阴虚 症状:头晕耳鸣,甚则头痛,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口干唇燥,腰酸痛,小便短涩而黄,血压偏高,舌质偏红苔薄黄或少苔,脉沉细或弦细。治宜滋阴清热利湿。方药为知柏地黄汤合二至丸加味。知母9g,黄柏9g,熟地12g,山药15g,山萸肉9g,牡丹皮12g,茯苓15g,泽

中医治疗慢性尿路感染方气阴两虚

中医治疗慢性尿路感染方 慢性尿路感染指急性症状已缓解,病程在6个月以上,小便涩痛不甚显著,时作时止,感腰痛,疲乏无力,常因劳累或感冒引起急性发作,故多属中医淋证中劳淋的范畴。其辨证论治如下: (1)气阴两虚 症状:小便黄浊涩滞,尿意不尽,或淋漓不畅,反复发作,病程缠绵,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腰酸痛,低热口干,但不欲饮,或手足心热,舌尖红苔薄白少津,脉沉细或弱。 辨证分析:湿热久羁,或清利太过,暗耗气阴,致气阴两虚,余邪未尽,湿热留恋。正气损伤,湿热不甚显著,故患者小便频数涩痛等淋证的表现多不明显,而见小便黄浊涩滞,尿意不尽,或淋漓不畅。正气耗伤,湿热留恋,故本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遇感冒、劳累、情志等因素而诱发。气虚则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肾阴不足,腰酸痛;阴虚内热,故见低热,或手足心热;阴虚津不上承,故口干;湿热未尽,故不欲饮。舌尖红苔薄白少津,脉沉细或弱,均为气阴两虚之象。 治法:益气养阴,佐以清热利湿。 方药:山药通淋汤(经验方)。

山药30g,党参15g,黄芪15g,茯苓15g,麦冬30g,枸杞子15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白茅根30g,车前子15g(布包),石韦30g,益母草15g,甘草6g。 方义及加减:方中山药甘平,入脾、肺、肾经,既能补气,又能养阴,补气而不滞,养阴而不腻。张锡纯治淋四方,三方以山药为君药,谓“阴虚小便不利者,服山药可利小便;气虚小便不摄者,服山药可摄小便。盖山药为滋阴之良药,又为固肾之良药,以治淋证之淋涩频数,诚为有一无二之妙品”。党参、黄芪益气固表;茯苓健脾渗湿;麦冬益气养阴;枸杞、女贞子、旱莲草补肝肾养阴血;白茅根、车前子、石韦、益母草清利下焦余邪,活络逐瘀;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清利湿热之功。本方具有扶正不留邪、驱邪不伤正的特点。纳呆便溏者加焦三仙,寐时多汗者加酸枣仁、五味子。 本型气阴两虚,尤以气虚为反复发作的关键,为病之本;湿热余邪留滞下焦为缠绵难愈的主要因素,为病之标。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循环往复是本病难治的症结。 (2)肝肾阴虚 症状:头晕耳鸣,甚则头痛,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口干唇燥,腰酸痛,小便短涩而黄,血压偏高,舌质偏红苔薄黄或少苔,脉沉细或弦细。 辨证分析:湿热久蕴下焦,久延不解,热盛伤阴,湿盛壅遏,化源不足,致肾阴受损。乙癸同源,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致头晕耳鸣,甚则头痛,或血压偏高。阴虚内热,则见潮热盗汗,五心烦热;阴虚津不上承,则口干唇燥;肾阴不足,腰府失养,则腰酸痛;阴虚火旺,湿热留恋,则小便短涩而黄。舌质偏红苔薄黄或少苔,脉沉细或弦细,均为肝肾阴虚,内有湿热之象。

中医如何治疗尿路感染的办法

中医如何治疗尿路感染的办法 尿路感染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泌尿系统疾病,很多都是由于细菌的感染引起的,这类疾病多数出现在女性的身上,在患上尿路感染的时候会出现低热的现象,我们在生活中也要注意这类疾病的预防,出现尿路感染很容易会引起一些其他的疾病,那么中医如何治疗尿路感染呢? 1.车前草100克,竹叶心、生甘草各10克,白糖适量,煎 汤代茶,每日1剂。此方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对泌尿系感染、病毒性肝炎等均有较好疗效。 2.鲜绿豆芽500克,榨汁加白糖适量。频饮代茶,不拘量。此方对尿路感染、小便赤热、尿频等症有疗效。 3.鲜竹叶、白茅根各10克,放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盖30分钟,代茶频饮。此方适用于尿路感染、尿中有红细胞者。

4.生黄芪、白茅根各30克,肉苁蓉20克,西瓜皮60克,水煎加适量白糖。每日服2~3次。此方补气益肾,利尿消肿。对尿路感染有特效。 5.鲜甘蔗500克,去皮切碎,榨汁;嫩藕500克,去节切碎,取汁与蔗汁混合,每日3次饮完。此方能治小便赤热等症。 6.鲜车前草60~90克(干品20~30克),猪小肚200克,食盐少许。将猪小肚切成小块,加清水适量与车前草煲汤,用食盐调味,饮汤食猪小肚。每日2次。此方对膀胱炎、尿道炎有疗效。 7.滑石20~30克,瞿麦10克,粳米50~100克。将滑石用布包扎,与瞿麦同入砂锅煎汁,去渣,入粳米煮为稀薄粥。每日2次分食。3~5天为一疗程。适用于急性膀胱炎引起的小便不畅、尿频尿急、淋沥热痛。

以上就是中医如何治疗尿路感染的一些介绍,中医在治疗尿路感染这方面还是比较可靠的,中医一般都是通过饮食来进行调节,我们在生活中也要注意好自己的饮食习惯,做好日常生活的清洁工作,做好尿路感染的防御和护理的工作。

最新尿路感染的中医治疗

尿路感染的中医治疗

尿路感染的中医治疗 发表时间:2011-04-29 发表者:郭兆安 (访问人次:65) 尿路感染的中医治疗进展尿路感染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疾病,据报道有20%的妇女一生中曾经历过尿路感染,而超过6%的妇女每年有一次尿路感染发作。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属中医的“淋证”范畴。运用祖国医学理论辨治本病,可取得满意疗效。可将其分为急性期和缓解期进行辩证治疗。 一、急性期 包括急性尿路感染和慢性尿路感染急性发作期,临床上以尿频、尿急、尿痛、尿液混浊、腰痛,或发热恶寒,偶有血尿为特点,舌质红苔黄腻,脉数。 1、膀胱湿热 症状:小便频数,短涩刺痛,点滴而下,急迫灼热,溺色黄赤,少腹拘急胀痛,或发热恶寒,口苦呕恶,或腰痛拒按,或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宜清热泻火,利湿通淋。方药用八正散加减,木通6g,瞿麦10g,扁蓄10g,车前子15g,山栀子6g,滑石30g,大黄6g(后入),灯芯草10g,蒲公英30g,生甘草6g。 2、肝胆郁热型 症状:寒热往来,口苦呕吐,心烦欲呕,不思饮食,胸胁胀痛等证候为主,而泌尿道症状不甚明显,舌苔黄腻,脉弦数。治宜清热化湿,和解少阳。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味。方药:龙胆草10g,柴胡12g,泽泻12g,车前子15g(布包),木通6g,生地12g,当归15g,山栀10g,黄芩10g,甘草6g。 3、三焦湿热 症状:寒战高热,午后热盛,身重疼痛,胸闷不饥,口干不欲饮,脘腹痞满,实感恶心呕吐,小便混浊,尿时涩痛,舌苔厚腻或黄腻,脉濡数或滑数。治宜宣利三焦,清化湿热。方药选三仁汤。杏仁10g,生薏苡仁30g,白寇仁12g,厚朴10g,制半夏12g,白通草 6g,飞滑石30g,竹叶9g。 二、缓解期 急性症状已缓解,病程在6个月以上,小便涩痛不甚显著,时作时止,感腰痛,疲乏无力,常因劳累或感冒引起急性发作。 1、脾肾气虚 症状:倦怠乏力,纳呆腹胀,腰酸腰痛,尿频清长或夜尿尿多,大便稀软,时感小便涩滞,但不甚显著,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治宜益气健脾补肾,佐以利湿。方药:清泉饮。党参15g,黄芪15g,山药15g,茯苓15g,枸杞15g,菟丝子12g,薏苡仁30g,车前子15g(布包),石韦30g,甘草3g。 2、肝肾阴虚 症状:头晕耳鸣,甚则头痛,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口干唇燥,腰酸痛,小便短涩而黄,血压偏高,舌质偏红苔薄黄或少苔,脉沉细或弦细。治宜滋阴清热利湿。方药为知柏地黄汤合二至丸加味。知母9g,黄柏9g,熟地12g,山药15g,山萸肉9g,牡丹皮12g,茯苓15g,泽泻12g,女贞子12g,旱莲草12g,车前子15g,益母草18g。

治疗急性尿路感染方剂中药处方

治疗急性尿路感染方剂中药处方(一) 【辨证】下焦湿热。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 【方名】鱼败银海汤。 【组成】鱼腥草31克,败酱草31克,金银花18克,海金沙24克,苦参12克,车前草15克,石苇12克,地肤子18克,千里光15克,黄芩12克,白花蛇舌草31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兰学良方。 附:其他急性尿路感染偏方 急性尿路感染和慢性尿路感染急性发作期,临床上,以尿频、尿急、尿痛、尿液混浊,腰痛,或发热恶寒,偶见血尿为特征,因而多属中医淋证中的热淋和血淋范畴,其辨证论治如下: (1)膀胱湿热 症状:小便频数,短涩刺痛,点滴而下,急迫灼热,尿色黄赤,少腹拘急胀痛,或发热恶寒,口苦呕恶,或腰痛拒按,或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泻火,利湿通淋。 方药: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蒲公英、石韦。

木通6g,瞿麦10g,车前草15g,扁蓄10g,滑石3g,山栀10g,大黄6g(后下),灯心草10g,生甘草6g,石韦30g,蒲公英30g。 方义及加减:方中木通、车前草、瞿麦、 蓄皆寒凉之品,均可清利湿热,利水通淋。滑石甘淡利窍,增加利湿作用。山栀清泻三焦湿热,大黄通腑泻热,灯心草导热下行。蒲公英既能清热解毒,又能利湿通淋,《本草备要》谓:“蒲公英亦为通淋妙品,试之甚验。”石韦甘苦微寒,上能清肺,下能通利膀胱,有利水通淋之功,李杲《东垣试效方·小便淋闭论》认为“以清肺之气,泄其火,资水之上源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泻火、利湿通淋之功。大便秘结、腹胀者,可重用生大黄,并加用枳实,以通腑泄热;腰痛甚者,加木瓜、杜仲;伴口舌生疮者合导赤散;伴见寒热、口苦呕恶者,可合小柴胡汤以和解少阳;有血尿者加小蓟、白茅根、旱莲草;若湿热伤阴者去大黄,加生地、知母、白茅根以养阴清热。 此型临床最为常见,约占所有尿路感染的2/3,多见于疾病的初期,病邪在腑,尚未及脏,治疗以清利膀胱湿热为主。因苦寒药败胃,渗湿药伤阴,故症状缓解后要及时调整方剂,特别是八正散中的木通,大量应用,有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报道。 (2)肝胆郁热 症状:寒热往来,口苦咽干,心烦欲呕,不思饮食,尿频而痛,尿色黄赤,少腹胀痛,舌红苔微黄或腻,脉弦数。 治法:清泻肝胆湿热。 方药: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

尿道感染的中医治疗方法

尿道感染的中医治疗方法 尿路感染系微生物侵犯泌尿道引起的炎症,它可以累及肾盏、肾盂、输尿管、膀胱和尿道,但在小儿常常不易确定部位,故统称为尿路感染。本病发病率占泌尿系疾病的第3位,婴幼儿发病率较高,女孩发病多于男孩,男女之比为l:4。小儿尿路感染一般预后较好,但若不及时治疗,反复感染可导致瘢痕形成,甚至发展成慢性肾功能衰竭,影响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加之小儿尿路症状不典型,容易漏诊,故须高度重视。 本病属中医“淋证范畴”,急性期多属“热淋”,慢性期多属“劳淋”。 辨证论治 1、膀胱湿热证 证候:小便短数,灼热刺痛,尿色黄赤,小腹胀满,或有腰痛,常伴有发热,恶寒,苔薄黄或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利湿,利水通淋。 方药:八正散。主要药物:瞿麦、篇蓄、滑石、车前子、栀子、木通、大黄、甘草、灯心草。 尿血明显者加侧柏叶、白茅根凉血止血;大便秘结、腹胀者,可重用大黄,并加枳实以通腑泄热;尿中有砂石者加海金砂、石韦、金钱草以消热利湿,通淋排石;阴伤口渴者去大黄,加生地、知母养阴清热。 2、肝胆湿热证 证候: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纳呆,烦躁不安,可有呕恶,食欲缺乏,腰酸胁痛,小腹胀满,小便频急,短赤涩痛,苔薄黄或黄腻,舌质红,脉弦数。 治法:清肝利胆通淋。 方药:龙胆泻肝汤。主要药物: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柴胡、生甘草。 兼有发热者加大青叶、蒲黄、生石膏、金银花以清热解毒泻火;呕吐者加黄连、竹茹清热降逆止呕;胸闷胁胀者加青皮、乌药、川楝子以疏肝行气。 3、脾肾气虚证 证候:病程较长,反复发作,小便淋沥不尽,或尿频而清,夜尿多,神疲乏力,纳呆,便溏,腹胀,腰酸困,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