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2-3-2数学证明导学案

1-2-3-2数学证明导学案

1-2-3-2数学证明导学案
1-2-3-2数学证明导学案

第三章推理与证明

§2数学证明

基础自主预习

1.演绎推理:从一般性的原理出发,推出某个特殊情况下的结论,我们把这种推理称为演绎推理,简言之,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2.“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包括:

①大前提------一般性道理;

②小前提------研究对象的特殊情况;

③结论------由大前提和小前提作出的判断

3.“三段论”可以表示为:

①大前提:M是P②小前提:S是M③结论:S是P

用集合说明:即若集合M的所有元素都具有性质P,S是M的一个子集,那么S中所有元素都具有性质P.

4.在数学中,证明一个命题,就是根据命题的条件和已知的定义、公理、定理,利用演绎推理的法则将命题推导出来

练习:一切无理数都不能写成分数的形式,2是无理数,所以2不能写成分数的形式,其演绎推理的“三段论”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大前提:一切无理数都不能写成分数的形式

小前提:2是无理数

结论:所以2不能写成分数的形式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有( )

①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②三段论推理的常用规则有假言推理、三段论推理、关系推理、归纳推理;③演绎推理得到的结论的正误与大前提、小前提有关.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答案】C

【解析】由演绎推理的相关概念知①③正确.

2.有这样一段演绎推理是这样的“有些有理数是真分数,整数是有理数,则整数是真分数” 结论显然是错误的,是因为 A.大前提错误 B.小前提错误 C.推理形式错误 D.非以上错误

【答案】C

【解析】大前提与小前提都是正确的,但整数就是那些不是真分数的有理数,故不能推出结论来.

3. 设,,(,0),a b c ∈-∞则111

,,a b c b c a

+++(

) A.都不大于2- B.都不小于2-

C.至少有一个不大于2-

D.至少有一个不小于2-

【答案】D

【解析】因为61

11-≤+++++

a

c c b b a 所以111

,,a b c b c a

+++中至少有一个不大于2-.

4.已知b a ,是不相等的正数,b a y b a x +=+=,2

,则y x ,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

【答案】x y <

【解析】2

2

22()2a b y a b x +==+=

>=

5.已知ABC ?中,

45,30=∠=∠B A ,求证b a <.

证明:B A B A ∠<∠∴=∠=∠,45,30

b a <∴

此问题的证明过程中蕴含的“三段论”中的大前提是. 【答案】b a B A

【解析】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的一个结论.

智能提升作业

1.有一段演绎推理是这样的:“直线平行于平面,则平行于平面内所有直线;已知直线b ?/平面α,直线a ≠

?平面α,直线b ∥平面α,则直线b ∥直线a ”的结论显然是错误的,这

是因为

A.大前提错误

B.小前提错误

C.推理形式错误

D.非以上错误 【答案】A

【解析】大前提为“直线平行于平面,则平行于平面内所有直线”,而此结论是不成立的,应是平行于平面内无数条直线才对. 2.函数]2

,0[)44sin(3)(π

π

在+

=x x f 内( ) A .只有最大值 B .只有最小值

C .只有最大值或只有最小值

D .既有最大值又有最小值 【答案】C

【解析】正弦函数在闭区间内有最值,]2

,0[)44sin(3)(π

π

在+

=x x f 内的最小值与最大值分别是0与

2

2

3. 3.在ABC ?中,F E ,分别为AC AB ,的中点,则有BC EF //,此问题的大前提为( ) A.三角形中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 B. 三角形的中位线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C.EF 为中位线

D. BC EF // 【答案】A 【解析】此问题的大前提便是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结论,即三角形中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 B 选项中的结论在这没用到,C 选项中EF 为中位线即转述F E ,分别为AC AB ,的中点,此为该题的小前提,而D 选项BC EF //是结论,故B 、C 、D 错,A 正确. 4. 函数x

y 1=

在点4=x 处的导数是 ( )

A .

81 B .81- C .161 D .16

1

- 【答案】D 【解析】函数x

y 1=

的导函数是3121x

y -

=',当4=x 时,161

-='y . 5.设b a b a b a +=+∈则,62,,2

2R 的最小值是( )

A .22-

B .3

3

5- C .-3 D .27-

【答案】C 【解析】令)(sin 3,cos 6R b a ∈==ααα,

则))(sin(3sin 3cos 6R b a ∈++=+=

+?α?ααα,于是其最小值为3-.

6. 在ABC ?中,CD BC AC ,>是AB 边上的高,求证:BCD ACD ∠>∠.

证明:在ABC ?中,BC AC BC AC >>, , ①

BD AD >∴ ② 于是BCD ACD ∠>∠ ③ 则在上面证明的过程中错误的序号是( )

A.①

B.②

C.③

D. ①③ 【答案】C

【解析】①②都正确,而对于③中的结论BCD ACD ∠>∠,只有在同一三角形中才有大边对大角的结论成立.

7.)1,2(),2,1(-== 012)2(1=?+-?=?∴ ⊥

大前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前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0; 012)2(1=?+-?=?; ⊥.

【解析】结合题目已知的证明过程,答案易知.

8.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 中,E ,F 分别为BC ,CD 的中点,则直线EF 与平面ABD 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EF 面ABD

【解析】连接BD ,因为F E ,分别为CD BC ,的中点,所以 EF ∥BD.又因为?EF 面ABD ,

?BD 面ABD ,故//EF 面ABD .

9.△ABC 三边长,,a b c 的倒数成等差数列,求证:角B 0

90<.

【证明】222cos 2a c b B ac +-=≥222ac b ac -=212b ac -=211()b b

b a

c a c -=-

++ ,,a b c 为△ABC 三边,a c ∴+b >,1b

a c

∴-

+0>cos B ∴0> ∴B 090<. 10. 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2

)

(1n n a a n s +=

,求证:数列{}n a 为等差数列。

【证明】由2

1

2))(1(2)(1111111--=

--?+--+=

?-=---n n a a a a a a n a a n a s s a n n n n n n n n 因此2

1

2312)()(1211113141213121--?

??-=--??--?--?

-=--n n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n n n

故数列{}n a 为等差数列

教学参考

本节主要学习了推理的另外一种形式,演绎推理.为今后证明问题明确了思路,在学会

了演绎推理的“三段论”证明方法中更清晰的体会严谨的证题思路,所以要使学生准确掌握,以利于能熟练证明问题. 一、教学内容分析

使学生在学习了合情推理的两种方式后,又学到了一种能确定真假的推理方式,因为“三段论”中的大、小前提及推理形式都正确的前提下,得到的结论也一定是正确的,若大、小前提及推理形式有一者出错,则结论就是错误的.掌握好演绎推理的形式能帮助学生提高证题的正确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演绎推理的含义,能利用“三段论”进行简单的推理 教学难点:熟练运用“三段论”进行简单的推理 三、教学建议

演绎推理是我们平时证明问题时的常用方法,只是我们常把大前提省略,忽略了“三段论”的基本形式,为此,学生在证明问题时需注重形式与严密的推理相结合.

1.“三段论”的形式化:

演绎推理的“三段论”模式:大前提是指已知的一般原理,小前提是所研究的特殊情况,结论便是根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况做出的判断,演绎推理虽入口浅,但寓意深.学生对演绎推理并不陌生,数学证明主要通过演绎推理来进行,但要推出正确的结论,还需推理过程的严谨性.

2.推理的严谨性:

为了让学生充分掌握演绎推理的方式,以区别于前面学习的合情推理,必须给学生的 学习活动提供足够大的空间,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活动经验,提供适当的知识生长点,利用典型案例,唤起学生的经验,为学生的建构活动提供了素材,将一些简单的问题用“三段论”形式来阐述,突出数学本质,适度形式化, 结构上注重整体贯通,突出数学文化价值,提高学生素养.

针对以上两点的教学,一定要严格实施,使学生在推理证明问题上又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

1

21121))(1(a a a a a a n a a n n n -=-?--+=?-

高中数学 数学归纳法

13.4 数学归纳法 一、填空题 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2+13…+1 2n -1<n (n ∈N ,且n >1),第一步要证的不 等式是________. 解析 n =2时,左边=1+12+122-1=1+12+1 3,右边=2. 答案 1+12+1 3<2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21×3+223×5+…+n 2(2n -1)(2n +1)=n(n +1)2(2n +1);当推证当n =k +1等式也成立时,用上归纳假设后需要证明的等式是 . 解析 当n =k +1时,121×3+223×5+…+k 2(2k -1)(2k +1)+(k +1)2(2k +1)(2k +3) =k(k +1)2(2k +1)+(k +1)2 (2k +1)(2k +3) 故只需证明k(k +1)2(2k +1)+(k +1)2(2k +1)(2k +3)=(k +1)(k +2) 2(2k +3)即可. 答案 k(k +1)2(2k +1)+(k +1)2(2k +1)(2k +3)=(k +1)(k +2) 2(2k +3) 3.若f (n )=12+22+32+…+(2n )2,则f (k +1)与f (k )的递推关系式是________. 解析 ∵f (k )=12+22+…+(2k )2, ∴f (k +1)=12+22+…+(2k )2+(2k +1)2+(2k +2)2; ∴f (k +1)=f (k )+(2k +1)2+(2k +2)2. 答案 f (k +1)=f (k )+(2k +1)2+(2k +2)23.若存在正整数m ,使得f (n )= (2n -7)3n +9(n ∈N *)能被m 整除,则m =________. 解析 f (1)=-6,f (2)=-18,f (3)=-18,猜想:m =-6. 答案 6 4.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 3+(n +1)3+(n +2)3(n ∈N *)能被9整除”,要利用归纳

数学归纳法证明例题

例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2121217 51531311+=+-++?+?+?n n n n . 请读者分析下面的证法: 证明:①n =1时,左边31311=?=,右边3 1121=+=,左边=右边,等式成立. ②假设n =k时,等式成立,即: ()()12121217 51531311+=+-++?+?+?k k k k . 那么当n =k+1时,有: ()()()()32121121217 51531311++++-++?+?+?k k k k ????????? ??+-++??? ??+--++??? ??-+??? ??-+??? ? ?-=3211211211217151513131121k k k k 322221321121++?=??? ??+-= k k k ()1 121321+++=++=k k k k 这就是说,当n =k +1时,等式亦成立. 由①、②可知,对一切自然数n 等式成立. 评述:上面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的方法是错误的,这是一种假证,假就假在没有利用归纳假设n=k 这一步,当n=k +1时,而是用拆项法推出来的,这样归纳假设起到作用,不符合数学归纳法的要求. 正确方法是:当n =k+1时. ()()()()32121121217 51531311++++-++?+?+?k k k k ()() 3212112++++=k k k k

()()()()()() 321211232121322++++=++++=k k k k k k k k ()1 121321+++=++=k k k k 这就说明,当n =k +1时,等式亦成立, 例2.是否存在一个等差数列{a n},使得对任何自然数n ,等式: a 1+2a 2+3a 3+…+n an =n(n +1)(n +2) 都成立,并证明你的结论. 分析:采用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先令n=1,2,3时找出来{a n },然后再证明一般性. 解:将n=1,2,3分别代入等式得方程组. ?????=++=+=603224 26321 211a a a a a a , 解得a 1=6,a 2=9,a 3=12,则d =3. 故存在一个等差数列a n =3n +3,当n =1,2,3时,已知等式成立.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存在一个等差数列a n =3n +3,对大于3的自然数,等式 a1+2a 2+3a3+…+na n =n (n +1)(n +2)都成立. 因为起始值已证,可证第二步骤. 假设n =k时,等式成立,即 a 1+2a 2+3a 3+…+ka k =k (k+1)(k +2) 那么当n=k +1时, a1+2a 2+3a 3+…+ka k +(k+1)ak +1 = k(k +1)(k +2)+ (k +1)[3(k+1)+3] =(k +1)(k 2+2k +3k +6) =(k +1)(k +2)(k +3) =(k +1)[(k +1)+1][(k +1)+2] 这就是说,当n=k +1时,也存在一个等差数列an =3n +3使a 1+2a 2+3a 3+…+n an=n (n +1)(n+2)成立. 综合上述,可知存在一个等差数列an =3n +3,对任何自然数n ,等式a 1+2a 2+3a 3+…+na n=n(n+1)(n +2)都成立.

最新数学归纳法证明例题

例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2121217 51531311+=+-++?+?+?n n n n . 请读者分析下面的证法: 证明:①n =1时,左边31311=?=,右边3 1121=+=,左边=右边,等式成立. ②假设n =k 时,等式成立,即: ()()12121217 51531311+=+-++?+?+?k k k k . 那么当n =k +1时,有: ()()()()32121121217 51531311++++-++?+?+?k k k k ????????? ??+-++??? ??+--++??? ??-+??? ??-+??? ? ?-=3211211211217151513131121k k k k 322221321121++?=??? ??+-= k k k ()1 121321+++=++=k k k k 这就是说,当n =k +1时,等式亦成立. 由①、②可知,对一切自然数n 等式成立. 评述:上面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的方法是错误的,这是一种假证,假就假在没有利用归纳假设n =k 这一步,当n =k +1时,而是用拆项法推出来的,这样归纳假设起到作用,不符合数学归纳法的要求. 正确方法是:当n =k +1时. ()()()()32121121217 51531311++++-++?+?+?k k k k ()() 3212112++++=k k k k

()()()()()() 321211232121322++++=++++=k k k k k k k k ()1 121321+++=++=k k k k 这就说明,当n =k +1时,等式亦成立, 例2.是否存在一个等差数列{a n },使得对任何自然数n ,等式: a 1+2a 2+3a 3+…+na n =n (n +1)(n +2) 都成立,并证明你的结论. 分析:采用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先令n =1,2,3时找出来{a n },然后再证明一般性. 解:将n =1,2,3分别代入等式得方程组. ?????=++=+=603224 26321 211a a a a a a , 解得a 1=6,a 2=9,a 3=12,则d =3. 故存在一个等差数列a n =3n +3,当n =1,2,3时,已知等式成立.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存在一个等差数列a n =3n +3,对大于3的自然数,等式 a 1+2a 2+3a 3+…+na n =n (n +1)(n +2)都成立. 因为起始值已证,可证第二步骤. 假设n =k 时,等式成立,即 a 1+2a 2+3a 3+…+ka k =k (k +1)(k +2) 那么当n =k +1时, a 1+2a 2+3a 3+…+ka k +(k +1)a k +1 = k (k +1)(k +2)+ (k +1)[3(k +1)+3] =(k +1)(k 2+2k +3k +6) =(k +1)(k +2)(k +3) =(k +1)[(k +1)+1][(k +1)+2] 这就是说,当n =k +1时,也存在一个等差数列a n =3n +3使a 1+2a 2+3a 3+…+na n =n (n +1)(n +2)成立. 综合上述,可知存在一个等差数列a n =3n +3,对任何自然数n ,等式a 1+2a 2+3a 3+…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人教版选修4—5不等式选讲 课题: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教学目标: 1、牢固掌握数学归纳法的证明步骤,熟练表达数学归纳法证明的过程。 2、通过事例,学生掌握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思想方法。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巩固对数学归纳法意义和有效性的理解,并能正确表达解题过程,以及掌握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思路。 2、应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的不同方法的选择和解题技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学习了数学归纳法及运用数学归纳法解题的步骤,请同学们回顾,说出数学归纳法的步骤? (1)数学归纳法是用于证明某些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的一种方法。 (2)步骤:1)归纳奠基; 2)归纳递推。 2、作业讲评:(出示小黑板) 习题: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4+6+8+……+2n=n(n+1) 如采用下面的证法,对吗? 证明:①当n=1时,左边=2=右边,则等式成立。 ②假设n=k时,(k∈N,k≥1)等式成立, 即2+4+6+8+……+2k=k(k+1) 当n=k+1时, 2+4+6+8+……+2k+2(k+1) ∴ n=k+1时,等式成立。 由①②可知,对于任意自然数n,原等式都成立。 (1)学生思考讨论。

(2)师生总结:1)不正确 2)因为在证明n=k+1时,未用到归纳假设,直接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违背了数学归纳法本质:递推性。 二、新知探究 明确了数学归纳法本质,我们共同讨论如何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出示小黑板) 例1 观察下面两个数列,从第几项起a n始终小于b n?证明你的结论。 {a n=n2}:1,4,9,16,25,36,49,64,81, …… {b n=2n}:2,4,8,16,32,64,128,256,512,…… (1)学生观察思考 (2)师生分析 (3)解:从第5项起,a n< b n,即 n2<2n,n∈N+(n≥5) 证明:(1)当 n=5时,有52<25,命题成立。 即k2<2k 当n=k+1时,因为 (k+1)2=k2+2k+1<k2+2k+k=k2+3k<k2+k2=2k2<2×2k=2k+1 所以,(k+1)2<2k+1 即n=k+1时,命题成立。 由(1)(2)可知n2<2n(n∈N+,n≥5) 学生思考、小组讨论:①放缩技巧:k2+2k+1<k2+2k+k;k2+3k<k2+k2 ②归纳假设:2k2<2×2k 例2证明不等式│Sin nθ│≤n│Sinθ│(n∈N+) 分析:这是一个涉及正整数n的三角函数问题,又与绝对值有关,在证明递推关系时,应注意利用三角函数的性质及绝对值不等式。 证明:(1)当 n=1时,上式左边=│Sinθ│=右边,不等式成立。 (2)假设当n=k(k≥1)时命题成立, 即有│Sin kθ│≤k│Sinθ│

(完整版)数学归纳法知识点大全(综合)

数学归纳法 数学归纳法是用于证明与正整数n 有关的数学命题的正确性的一种严格的推理方法.在数学竞赛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1)第一数学归纳法 设)(n P 是一个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如果 ① 0n n =(N n ∈01.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形式)时,)(n P 成立; ②假设),(0N k n k k n ∈≥=成立,由此推得1+=k n 时,)(n P 也成立,那么,根据①②对一切正整数0n n ≥时,)(n P 成立. (2)第二数学归纳法 设)(n P 是一个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如果 ①当0n n =(N n ∈0)时,)(n P 成立; ②假设),(0N k n k k n ∈≥≤成立,由此推得1+=k n 时,)(n P 也成立,那么,根据①②对一切正整数0n n ≥时,)(n P 成立. 2.数学归纳法的其他形式 (1)跳跃数学归纳法 ①当l n ,,3,2,1Λ=时,)(,),3(),2(),1(l P P P P Λ成立, ②假设k n =时)(k P 成立,由此推得l k n +=时,)(n P 也成立,那么,根据①②对一切正整数1≥n 时,)(n P 成立. (2)反向数学归纳法 设)(n P 是一个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如果

① )(n P 对无限多个正整数n 成立; ②假设k n =时,命题)(k P 成立,则当1-=k n 时命题)1(-k P 也成立,那么根据①②对一切正整数1≥n 时,)(n P 成立. 例如,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为非负实数,有 在证明中,由 真,不易证出 真;然而却很容易证出 真,又容易证明不等式对无穷多个 (只要 型的自然数)为真;从而证明 ,不等式成立. (3)螺旋式归纳法 P (n ),Q (n )为两个与自然数 有关的命题,假如 ①P(n0)成立; ②假设 P(k) (k>n0)成立,能推出Q(k)成立,假设 Q(k)成立,能推出 P(k+1)成立; 综合(1)(2),对于一切自然数n (>n0),P(n),Q(n)都成立; (4)双重归纳法 设 是一个含有两上独立自然数 的命题. ① 与 对任意自然数 成立; ②若由 和 成立,能推出 成立; 根据(1)、(2)可断定, 对一切自然数 均成立. 3.应用数学归纳法的技巧 (1)起点前移:有些命题对一切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正整数n 都成立,但命题本身对0=n 也成立,而且验证起来比验证1=n 时容易,

小学数学导学案模板

学校班级 认识平行 学习容:第七册P39-P41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学习目标: 1、…… 2、……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过程: 一、独立尝试 1、复习 …… 2、预习 …… 3、质疑 你有什么问题?与同学交流交流。 二、合作交流 1、在小组交流以下问题: (1) …… (2)

…… 2、师生共同交流,反馈。 3、练习 (1) …… (2) …… 4、 …… 5、自学第40页,用三角尺和直尺画一组平行线。 6、师生交流画法。 7、完成第40页“试一试”。 思考:可以画多少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三、巩固提升 1、完成第41页“想想做做”第3题。 说说各个图形中各有几组互相平行的线段,并填空。 长方形()组梯形()组 平行四边形()组正六边形()组 2、完成第41页“想想做做”第4题。 (1)小组互相指导、帮助。

(2)师生交流过直线外一点怎样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3)思考:可以画多少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3、完成第41页“想想做做”第5题。 (1)交流有几组互相平行的线段? (2)思考交流:平移后,对应的线段都互相平行?你会验证吗? 四、回顾反思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惑? 五、课后作业 “导学案”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对学生使用“学案”的要求: ①根据导学案容认真进行课前预习。所有同学必须自行解决“学案”中的“学前准备”部分,初步尝试“探究活动”,学有余力的同学独立进行“自我检测”和“应用拓展”,碰到生疏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要求学生使用“导学案”时坚持三个原则:自觉性原则、主动性原则、独立性原则。 ②课堂上注意做学习方法和规律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学案后的空白处写后记。 ③每隔一段时间,将“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册。 对教师使用“学案”的要求: ①上课前一天,下发本节课的“导学案”,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导学案”,在上课前必须抽批部分导学案(小班额最好全批),以了解学情再次进行课前备课。 ②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让学生阅读;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规律放手让学生概括;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 ③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拓展学生思维,主要包括:第一,引导学生通过展开充分的思维来获取知识,显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疑问和错误;第二,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给与鼓励和引导;第三,课堂教学中除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外,教师自己的思维也要得到充分展开,在教学过程中激活学生,提升自己,做到教学相长。 ④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要做到“四精四必”即:精选、精讲、精练、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精选材料,精选认知策略,精收反馈信息。优选教学方案,优化教学手段,在抓住“重点”、

数学归纳法的七种变式及其应用..

数学归纳法的七种变式及其应用 摘要:数学归纳法是解决与自然有关命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又是数学证明 的又一种常用形式.数学归纳法不仅能够证明自然数命题,在实数中也广泛应用,还能对一些数学定理进行证明.在中学时学习了第一数学归纳法和第二数学归纳法,因而对一些命题进行了简单证明.在原有的基础上,给出了数学归纳法的另外五种变式,其中涉及到反向归纳法、二重归纳法、螺旋式归纳法、跳跃归纳法和关于实数的连续归纳法,并简单的举例说明了每种变式在数学各分支的应用.这就突破了数学归纳法仅在自然数中的应用,为今后的数学命题证明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证明方法——数学归纳法. 关键词:数学归纳法;七种变式;应用 1引言 归纳法是由特殊事例得出一般结论的归纳推理方法,一般性结论的正确性依赖于各个个别论断的正确性。数学归纳法的本质[]4 是证明一个命题对于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成立 的.由于它在本质上是与数的概念联系在一起,所以数学归纳法可以运用到数学的各个分支,例如:证明等式、不等式,三角函数,数的整除,在几何中的应用等. 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思想是用于证明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的正确性的证明方法,如第一数学归纳法,操作步骤简单明了.在第一数学归纳法的基础上,又衍生出了第二数学归纳法,反向归纳法,二重归纳法等证明方法.从而可以解决更多的数学命题. 2 数学归纳法的变式及应用 2.1 第一数学归纳法 设()p n 是一个含有正整数n 的命题,如果满足: 1) ()1p 成立(即当1n =时命题成立); 2)只要假设()p k 成立(归纳假设),由此就可证得()1p k +也成立(k 是自然数),就能保证对于任意的自然数n ,命题()p n 都成立. 通常所讨论的命题不都全是与全体自然数有关,而是从某个自然数a 开始的,因此,将第一类数学归纳法修改为: 设()p n 是一个含有正整数n 的命题(n a ≥,*a N ∈), 如果 1)当n =a 时,()p a 成立;

高中数学归纳法证明题

高中数学归纳法证明题 高中数学归纳法证明题 1/2+2/2^2+3/2^3+......+n/2^n=2-n+2/2^n. 1/2+2/2^2+3/2^3+......+n/2^n=2-(n+2)/2^n. 1、当n=1时候, 左边=1/2; 右边=2-3/2=1/2 左边=右边,成立。 2、设n=k时候,有: 1/2+2/2^2+3/2^3+......+k/2^k=2-(k+2)/2^k成立, 则当n=k+1时候:有: 1/2+2/2^2+3/2^3+.....+k/2^k+(k+1)/2^(k+1) =2-(k+2)/2^k+(k+1)/2^(k+1) =2-[2(k+2)-(k+1)]/2^(k+1) =2-(k+3)/2^(k+1) =2-[(k+1)+2]/2^(k+1) 我觉得不是所有的猜想都非要用数学归纳法. 比如a1=2,a(n+1)/an=2,这显然是个等比数列 如果我直接猜想an=2^n,代入检验正确,而且对所有的n都成立,这时候干嘛还用数学归纳法啊.可是考试如果直接这样猜想是不得分的,必须要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结果带入递推公式验证是对n属于正整数成立. 用数学归纳法,无论n=1,还是n=k的假设,n=k+1都需要带入递推公式验证,不是多此一举吗.我又不是一个一个验证,是对n这个变量 进行验证,已经对n属于正整数成立了.怎么说就是错误的. 这说明你一眼能看出答案,是个本领。 然而,考试是要有过程的,这个本领属于你自己,不属于其他人,比如你是股票牛人,直接看出哪支会涨哪支会跌,但是不说出为什么,恐怕也不会令人信服。 比如你的问题,你猜想之后,代入检验,验证成功说明假设正确,这是个极端错误的数学问题,请记住:不是验证了一组答案通过, 就说明答案是唯一的!比如x+y=2.我们都知道这是由无数组解的方程。但是我猜想x=y=1,验证成功,于是得到答案,你觉得对吗?所 以你的证明方法是严格错误的! 说说你的这道题,最简单的一道数列题,当然可以一下看出答案,而且你的答案是正确的。但是证明起来就不是那么容易了,答案不 是看出来的,是算出来的。你的解法就是告诉大家,所有的答案都 是看出来,然后代入证明的。假设看不出来怎么办?那就无所适从, 永远也解不出来了!这就是你的做法带来的.答案,你想想呢?你的这 种做法有什么值得推广的? OK,了解! 数学归纳法使被证明了的,证明数学猜想的严密方法,这是毋庸置疑的。在n=1时成立;假设n=k成立,则n=k+1成立。这两个结论 确保了n属于N时成立,这是严密的。 你的例题太简单,直接用等比数列的定义就可以得到答案(首项 和公比均已知),不能说明你的证明方法有误。我的本意是:任何一 种证明方法,其本身是需要严格证明的,数学归纳法是经过严格证 明的;而你的证明方法:猜想带入条件,满足条件即得到猜想正确的 结论。未经证明,(即使它很严密,我说即使)它不被别人认可。事 实上,你的证明方法(猜想带入所有条件均成立)只能得到“必要”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参考教(学)案

课题: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教学目标: 1、牢固掌握数学归纳法的证明步骤,熟练表达数学归纳法证明的过程。 2、通过事例,学生掌握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思想方法。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巩固对数学归纳法意义和有效性的理解,并能正确表达解题过程,以及掌握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思路。 2、应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的不同方法的选择和解题技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学习了数学归纳法及运用数学归纳法解题的步骤,请同学们回顾,说出数学归纳法的步骤? (1)数学归纳法是用于证明某些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的一种方法。 (2)步骤:1)归纳奠基; 2)归纳递推。 2、作业讲评:(出示小黑板) 习题: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4+6+8+……+2n=n(n+1) 如采用下面的证法,对吗? 证明:①当n=1时,左边=2=右边,则等式成立。 ②假设n=k时,(k∈N,k≥1)等式成立, 即2+4+6+8+……+2k=k(k+1) 当n=k+1时, 2+4+6+8+……+2k+2(k+1) ∴ n=k+1时,等式成立。 由①②可知,对于任意自然数n,原等式都成立。 (1)学生思考讨论。

(2)师生总结:1)不正确 2)因为在证明n=k+1时,未用到归纳假设,直接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违背了数学归纳法本质:递推性。 二、新知探究 明确了数学归纳法本质,我们共同讨论如何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出示小黑板) 例1 观察下面两个数列,从第几项起a n始终小于b n?证明你的结论。 {a n=n2}:1,4,9,16,25,36,49,64,81, …… {b n=2n}:2,4,8,16,32,64,128,256,512, …… (1)学生观察思考 (2)师生分析 (3)解:从第5项起,a n<b n,即n2<2n,n∈N+(n≥5) 证明:(1)当 n=5时,有52<25,命题成立。 即k2<2k 当n=k+1时,因为 (k+1)2=k2+2k+1<k2+2k+k=k2+3k<k2+k2=2k2<2×2k=2 所以,(k+1)2<2k+1 即n=k+1时,命题成立。 由(1)(2)可知n2<2n(n∈N+,n≥5) 学生思考、小组讨论:①放缩技巧:k2+2k+1<k2+2k+k;k2+3k<k2+k2 ②归纳假设:2k2<2×2k 例2证明不等式│Sin nθ│≤n│Sinθ│(n∈N+) 分析:这是一个涉及正整数n的三角函数问题,又与绝对值有关,在证明递推关 系时,应注意利用三角函数的性质及绝对值不等式。 证明:(1)当 n=1时,上式左边=│Sinθ│=右边,不等式成立。 (2)假设当n=k(k≥1)时命题成立, 即有│Sin kθ│≤k│Sinθ│ 当n=k+1时,

数学归纳法证明整除

数学归纳法证明整除 数学归纳法证明整除数学归纳法 当n=1 的时候 上面的式子 = 3^4-8-9=64 成立 假设当n=k 的时候 3^(2k+2)-8k-9能够被64整除 当n=k+1 式子= 3^(2k+4)-8k-17 =9[3^(2k+2) -8k-9] +64k+64 因为 3^(2k+2)-8k-9能够被64整除 ∴ 9[3^(2k+2) -8k-9] +64k+64 能够被64整除 n=k+1 时,成立 根据上面的由数学归纳法 3的2n+2次方-8n-9(n属于N*)能被64整除。 2 当n=1时 3^4-8-9=81-17=64 能被4整除·····(特殊性) 设当n=k时,仍然成立。 当n=k+1时,·····················(一般性) 3^(2(k+1)+2)-8(k+1)-9=3^(2K+2+2)-8K-17

=9*3^(2K+2)-72K+64K-81+64=9(3^(2k+2)-8k-9)+64k+64 因为3^(2k+2)-8k-9能被64整除 不用写了吧·· 正确请采纳 数学归纳法 当n=1 的时候 上面的式子 = 3^4-8-9=64 成立 假设当n=k (k>=1) 3^(2k+2)-8k-9能够被64整除 当n=k+1(k>=1) 式子= 3^(2k+4)-8k-17 =9[3^(2k+2) -8k-9] +64k+64 由9[3^(2k+2) -8k-9] +64k+64-(3^(2k+2)-8k-9)可以被64整出n=k+1 时,成立 根据上面的由数学归纳法 3的2n+2次方-8n-9(n属于N*)能被64整 3.证明:对于任意自然数n (3n+1)*7^n-1能被9整除 数学归纳法 (1)当n=1时 (3*1+1)*7-1=27能被9整除 (2)假设当n=k时 (3k+1)*7^k-1能被9整除 则当n=k+1时 [3(k+1)+1]*7^(k+1)-1=[21k+28]*7^k-1

高中数学导学案模板

椭圆几何性质学案 1.掌握椭圆的简单的几何性质; 2.感受运用方程研究曲线几何性质的思想方法; 一、课前准备 与直线方程和圆的方程相对比,椭圆标准方程22 221(0)x y a b a b +=>>有什么特点 二、新课导学 ※ 学习探究 探究椭圆的几何性质 阅读课本第43页至第45页,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椭圆的范围是指椭圆的标准方程22 221(0)x y a b a b +=>>中x,y 的范围,可以用哪些方 法推导? 问题2:借助椭圆的图形容易发现椭圆的对称性,能否借助标准方程用代数方法推导? 问题3:椭圆的顶点是最左或最右边的点吗? 问题4:取一条一定长的细绳,把它的两端固定在画板的F 1和F 2两点,当绳长大于F 1和F 2的距离时,用铅笔尖把绳子拉紧,使笔尖在图板上慢慢移动,就可以画出一个椭圆。若细绳的长度固定不变,将焦距分别增大和缩小,想象椭圆的“扁”的程度的变化规律。 问题5:在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中令2 22b c a =-能使方程简单整齐,其几何意义是什么

※ 典型例题 例1.求椭圆 19 252 2=+y x 的长轴和短轴的长、离心率、焦点和顶点的坐标,并画出这个椭圆的简图。 例2.过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经过点P(-3,0),Q(0,-2); (2)长轴长等于20,离心率等于5 3; (3)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原点,焦点在坐标轴上,长轴是短轴的三倍,且椭圆经过点 P (3,0),求椭圆的方程。 ※ 动手试试 1.将圆42 2 =+y x 上的点的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坐标变为原来的一半,求所的曲线的方程,并说明它是什么曲线? 2.在下列方程所表示的曲线中,关于x 轴、y 轴都对称的是( ) A.y x 42 = B. 022 =++y xy x C. x y x 542 2 =- D. 492 2 =+y x 3、在下列每组椭圆中,哪一个更接近于圆? ①9x 2 +y 2 =36与 1121622=+y x ; ②x 2+9y 2 =36与110 622=+y x 4.已知椭圆的长轴A 1A 2和短轴B 1B 2,怎样确定椭圆焦点的位置? 的方程。 5.已知椭圆142 2=+m y x 的离心率为23,则=m ________________。 6.椭圆的焦距、短轴长、长轴长成等差数列,则离心率=e ________________。 7、若椭圆的焦距长等于它的短轴长,则其离心率为 。 8、若椭圆的两个焦点及一个短轴端点构成正三角形,则其离心率为 。 9、若椭圆的 的两个焦点把长轴分成三等分,则其离心率为 。 三、总结提升 ※ 学习小结 ※ 自我评价 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 C. 一般 D. 较差 教材46页

数学归纳法证明例题

数学归纳法例题 例 请读者分析下面的证法: 证明:①n =1时,左边31311=?=,右边3 1121=+=,左边=右边,等式成立. ②假设n =k 时,等式成立,即: ()()12121217 51531311+=+-++?+?+?k k k k . 那么当n =k +1时,有: ()()()()32121121217 51531311++++-++?+?+?k k k k ????????? ??+-++??? ??+--++??? ??-+??? ??-+??? ? ?-=3211211211217151513131121k k k k 3 22221321121++?=??? ??+-=k k k ()1 121321+++=++=k k k k 这就是说,当n =k +1时,等式亦成立. 由①、②可知,对一切自然数n 等式成立. 评述:上面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的方法是错误的,这是一种假证,假就假在没有利用归纳假设n =k 这一步,当n =k +1时,而是用拆项法推出来的,这样归纳假设起到作用,不符合数学归纳法的要求. 正确方法是:当n =k +1时. ()()()()32121121217 51531311++++-++?+?+?k k k k ()() 3212112++++=k k k k ()()()()()() 321211232121322++++=++++=k k k k k k k k

()1 121321+++=++=k k k k 这就说明,当n =k +1时,等式亦成立, 例2.是否存在一个等差数列{a n },使得对任何自然数n ,等式: a 1+2a 2+3a 3+…+na n =n (n +1)(n +2) 都成立,并证明你的结论. 分析:采用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先令n =1,2,3时找出来{a n },然后再证明一般性. 解:将n =1,2,3分别代入等式得方程组. ?????=++=+=603224 26321 211a a a a a a , 解得a 1=6,a 2=9,a 3=12,则d =3. 故存在一个等差数列a n =3n +3,当n =1,2,3时,已知等式成立.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存在一个等差数列a n =3n +3,对大于3的自然数,等式 a 1+2a 2+3a 3+…+na n =n (n +1)(n +2)都成立. 因为起始值已证,可证第二步骤. 假设n =k 时,等式成立,即 a 1+2a 2+3a 3+…+ka k =k (k +1)(k +2) 那么当n =k +1时, a 1+2a 2+3a 3+…+ka k +(k +1)a k +1 = k (k +1)(k +2)+ (k +1)[3(k +1)+3] =(k +1)(k 2+2k +3k +6) =(k +1)(k +2)(k +3) =(k +1)[(k +1)+1][(k +1)+2] 这就是说,当n =k +1时,也存在一个等差数列a n =3n +3使a 1+2a 2+3a 3+…+na n =n (n +1)(n +2)成立. 综合上述,可知存在一个等差数列a n =3n +3,对任何自然数n ,等式a 1+2a 2+3a 3+…+na n =n (n +1)(n +2)都成立.

数学归纳法证明及其使用技巧

步骤 第一数学归纳法 一般地,证明一个与自然数n有关的命题P(n),有如下步骤: (1)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n0时命题成立。n0对于一般数列取值为0或1,但 也有特殊情况; (2)假设当n=k(k≥n0,k为自然数)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 综合(1)(2),对一切自然数n(≥n0),命题P(n)都成立。 第二数学归纳法 对于某个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P(n), (1)验证n=n0,n=n1时P(n)成立; (2)假设n≤k时命题成立,并在此基础上,推出n=k+1命题也成立。 综合(1)(2),对一切自然数n(≥n0),命题P(n)都成立。 倒推归纳法 又名反向归纳法 (1)验证对于无穷多个自然数n命题P(n)成立(无穷多个自然数可以就是一 个无穷数列中的数,如对于算术几何不等式的证明,可以就是2^k,k≥1); (2)假设P(k+1)(k≥n0)成立,并在此基础上,推出P(k)成立, 综合(1)(2),对一切自然数n(≥n0),命题P(n)都成立; 螺旋式归纳法 对两个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P(n),Q(n), (1)验证n=n0时P(n)成立; (2)假设P(k)(k>n0)成立,能推出Q(k)成立,假设 Q(k)成立,能推出 P(k+1) 成立; 综合(1)(2),对一切自然数n(≥n0),P(n),Q(n)都成立。 应用 1确定一个表达式在所有自然数范围内就是成立的或者用于确定一个其她的形式在一个无穷序列就是成立的。 2数理逻辑与计算机科学广义的形式的观点指出能被求出值的表达式就是等价表达式。

3证明数列前n项与与通项公式的成立。 4证明与自然数有关的不等式。 变体 在应用,数学归纳法常常需要采取一些变化来适应实际的需求。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数学归纳法变体。 从0以外的数字开始 如果我们想证明的命题并不就是针对全部自然数,而只就是针对所有大于等于某个数字b的自然数,那么证明的步骤需要做如下修改: 第一步,证明当n=b时命题成立。第二步,证明如果n=m(m≥b)成立,那么可以推导出n=m+1也成立。 用这个方法可以证明诸如“当n≥3时,n^2>2n”这一类命题。 针对偶数或奇数 如果我们想证明的命题并不就是针对全部自然数,而只就是针对所有奇数或偶数,那么证明的步骤需要做如下修改: 奇数方面: 第一步,证明当n=1时命题成立。第二步,证明如果n=m成立,那么可以推导出n=m+2也成立。 偶数方面: 第一步,证明当n=0或2时命题成立。第二步,证明如果n=m成立,那么可以推导出n=m+2也成立。 递降归纳法 数学归纳法并不就是只能应用于形如“对任意的n”这样的命题。对于形如“对任意的n=0,1,2,、、、,m”这样的命题,如果对一般的n比较复杂,而n=m 比较容易验证,并且我们可以实现从k到k-1的递推,k=1,、、、,m的话,我们就能应用归纳法得到对于任意的n=0,1,2,、、、,m,原命题均成立。如果命题P(n)在n=1,2,3,、、、、、、,t时成立,并且对于任意自然数k,由 P(k),P(k+1),P(k+2),、、、、、、,P(k+t-1)成立,其中t就是一个常量,那么P(n)对于一切自然数都成立、 跳跃归纳法

数学归纳法经典例题及答案

数学归纳法(2016.4.21) 一、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正整数有关命题的步骤是: (1)证明当n 取第一个值0n (如01n =或2等)时结论正确; (2)假设当0(N ,)n k k k n *=∈≥ 时结论正确,证明1n k =+时结论也正确. 综合(1)、(2),…… 注意:数学归纳法使用要点: 两步骤,一结论。 二、题型归纳: 题型1.证明代数恒等式 例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2121217 51531311+=+-++?+?+?n n n n 证明:①n =1时,左边31311=?=,右边3 1121=+=,左边=右边,等式成立. ②假设n =k 时,等式成立,即: ()()12121217 51531311+=+-++?+?+?k k k k . 当n =k +1时. ()()()()32121121217 51531311++++-++?+?+?k k k k ()() 3212112++++=k k k k ()()()()()() 321211232121322++++=++++=k k k k k k k k ()1 121321+++=++=k k k k 这就说明,当n =k +1时,等式亦成立, 由①、②可知,对一切自然数n 等式成立.

题型2.证明不等式 例2.证明不等式n n 21 31 21 1<++++ (n ∈N). 证明:①当n =1时,左边=1,右边=2. 左边<右边,不等式成立. ②假设n =k 时,不等式成立,即k k 2131211<++++ . 那么当n =k +1时, 11 1 31 21 1++++++k k 1 1 1211 2+++=++

数学归纳法+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数学归纳法+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题型一:数学归纳法基础 1、已知n 为正偶数,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1111112( ) 2 3 4 1 2 4 2n n n n -+-++ =+ ++ -++ 时,若已假设2(≥=k k n 为偶数) 时命题为真,则还需要用归纳假设再证 () A .1+=k n 时等式成立 B .2+= k n 时等式成立 C .2 2+=k n 时等式成立 D .)2(2+=k n 时等式成立 2、已知n 是正偶数,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时,若已假设n=k (2≥k 且为偶数) 时命题为真,,则还需证明( ) A.n=k+1时命题成立 B. n=k+2时命题成立 C. n=2k+2时命题成立 D. n=2(k+2)时命题成立 3、某个命题与正整数n 有关,如果当)(+∈=N k k n 时命题成立,那么可推得当1+= k n 时命题也成立. 现已知当7 =n 时该命题不成立,那么可推得() A .当n=6时该命题不成立 B .当n=6时该命题成立 C .当n=8时该命题不成立 D .当n=8时该命题成立 4、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2(312)()2)(1(N n n n n n n n ∈-???????=+???++ ”时,从“k n =”变到 “1+=k n ”时,左边应增乘的因式是 ( ) A 12+k B 1 12++k k C 1 ) 22)(12(+++k k k D 1 32++k k 5、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112 2 * +∈≠--= ++++N n a a a a a a n n ,在验证 n=1时, 左边计算所得的式子是( ) A. 1 B.a +1 C.21a a ++ D. 421a a a +++ 典例分析

高中数学导学案模板(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 文本 --------------------- 方便更改 椭圆几何性质学案 1.掌握椭圆的简单的几何性质; 2.感受运用方程研究曲线几何性质的思想方法; 3.能运用椭圆的方程和几何性质处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课前准备 与直线方程和圆的方程相对比,椭圆标准方程22 221(0)x y a b a b +=>>有什么特点 二、新课导学 ※ 学习探究 探究椭圆的几何性质 阅读课本第43页至第45页,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椭圆的范围是指椭圆的标准方程22 221(0)x y a b a b +=>>中x,y 的范围,可以用哪些方法推导? 问题2:借助椭圆的图形容易发现椭圆的对称性,能否借助标准方程用代数方法推导? 问题3:椭圆的顶点是最左或最右边的点吗? 问题4:取一条一定长的细绳,把它的两端固定在画板的F 1和F 2两点,当绳长大于F 1和F 2的距离时,用铅笔尖把绳子拉紧,使笔尖在图板上慢慢移动,就可以画出一个椭圆。若细绳的长度固定不变,将焦距分别增大和缩小,想象椭圆的“扁”的程度的变化规律。 问题5:在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中令222b c a =-能使方程简单整齐,其几何意义是 什么

例1.求椭圆19 252 2=+y x 的长轴和短轴的长、离心率、焦点和顶点的坐标,并画出这个椭圆的简图。 例2.过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经过点P(-3,0),Q(0,-2); (2)长轴长等于20,离心率等于5 3; (3)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原点,焦点在坐标轴上,长轴是短轴的三倍,且椭圆经过点 P (3,0),求椭圆的方程。 ※ 动手试试 1.将圆42 2=+y x 上的点的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坐标变为原来的一半,求所的曲线的方程,并说明它是什么曲线?

(完整版)数学归纳法练习题

2.3数学归纳法 第1课时数学归纳法 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n>n2+1对于n≥n0的自然数n都成立”时,第一步证明中的起始值n0应取 ().A.2 B.3 C.5 D.6 解析当n取1、2、3、4时2n>n2+1不成立,当n=5时,25=32>52+1=26,第一个能使2n>n2+1的n值为5,故选C. 答案 C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1+2+3+…+(n+3)=(n+3)(n+4) 2(n∈N+),验证n =1时,左边应取的项是 ().A.1 B.1+2 C.1+2+3 D.1+2+3+4 解析等式左边的数是从1加到n+3. 当n=1时,n+3=4,故此时左边的数为从1加到4. 答案 D 3.设f(n)=1+1 2+ 1 3+…+ 1 3n-1 (n∈N+),那么f(n+1)-f(n)等于 (). A. 1 3n+2 B. 1 3n+ 1 3n+1 C. 1 3n+1 + 1 3n+2 D. 1 3n+ 1 3n+1 + 1 3n+2 解析∵f(n)=1+1 2+ 1 3+…+ 1 3n-1 , ∵f(n+1)=1+1 2+ 1 3+…+ 1 3n-1 + 1 3n+ 1 3n+1 + 1 3n+2 ,

∴f(n+1)-f(n)=1 3n+ 1 3n+1 + 1 3n+2 . 答案 D 4.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关于n的恒等式,当n=k时,表达式为1×4+2×7+… +k(3k+1)=k(k+1)2,则当n=k+1时,表达式为________. 答案1×4+2×7+…+k(3k+1)+(k+1)(3k+4)=(k+1)(k+2)2 5.记凸k边形的内角和为f(k),则凸k+1边形的内角和f(k+1)=f(k)+________. 解析由凸k边形变为凸k+1边形时,增加了一个三角形图形,故f(k+1)=f(k)+π. 答案π 6.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 1×2+ 1 3×4 +…+ 1 (2n-1)·2n = 1 n+1 + 1 n+2 +…+ 1 n+n . 证明(1)当n=1时,左边= 1 1×2 = 1 2,右边= 1 2,等式成立. (2)假设当n=k(k∈N*)时,等式成立,即 1 1×2+ 1 3×4 +…+ 1 (2k-1)·2k = 1 k+1 + 1 k+2 +…+ 1 2k. 则当n=k+1时, 1 1×2+ 1 3×4 +…+ 1 (2k-1)·2k + 1 (2k+1)(2k+2) = 1 k+1 + 1 k+2 +…+ 1 2k+ 1 (2k+1)(2k+2) = 1 k+2 + 1 k+3 +…+ 1 2k+? ? ? ? ? 1 2k+1 - 1 2k+2+ 1 k+1 = 1 k+2 + 1 k+3 +…+ 1 2k+ 1 2k+1 + 1 2k+2 = 1 (k+1)+1 + 1 (k+1)+2 +…+ 1 (k+1)+k + 1 (k+1)+(k+1) .即当n=k+1时, 等式成立. 根据(1)(2)可知,对一切n∈N*,等式成立. 7.若命题A(n)(n∈N*)在n=k(k∈N*)时命题成立,则有n=k+1时命题成立.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