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痹症

痹症

痹症

痹症

?是指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的肢体关节发生疼痛、酸楚、麻木、重着以及活动障碍为主要的一类病证。

?临床根据病邪偏胜和症状特点,分为行痹、痛痹、着痹和热痹。

?按病因分为风痹、寒痹、湿痹、热痹

?按症状特征分为行痹、痛痹、着痹

?按五体病位分为皮痹、肌痹、筋痹、骨痹、脉痹

?按五脏病位分为肺痹、脾痹、肝痹、肾痹、心痹

?着痹?行痹?痛痹

病因病机

?痹病的发生是由于风寒湿热之邪,侵袭肢体经络,引起气血运行不畅,经络痹阻所致,或痰浊瘀阻经隧,深入关节筋脉,皆可发病。

?同时痹病的发生与体质、气候、生活环境有密切关系。

有外邪侵袭之分

正气不足

诊断

1、发病及病情的轻重常与劳累以及季节、气候的寒冷、潮湿等天气变化有关。

2、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不同年龄的发病与疾病的类型有一定的关系。

3、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或疼痛游走不定,甚则关节剧痛,肿大、强硬、变形。若日久不愈,复感外邪,内舍于心,出现心悸短气等症状。

变证要点

1、辩邪气偏盛

2、辩别虚实

辩邪气偏盛

行痹---肢体关节疼痛,疼痛游走不定者---风邪偏胜者。

痛痹---痛势较剧,痛有定处,遇寒加重---寒邪偏盛者。

着痹---关节酸痛、重着、漫肿者----湿邪盛胜者

热痹---关节肿胀,肌肤欣红,灼热疼痛---热邪盛胜。关节疼痛日久,肿胀局限,或见皮下结节者为痰;

关节肿胀,僵硬,疼痛不移,肌肤紫暗或瘀斑等为瘀。

辩别虚实

?一般说来, 痹证新发,风、寒、湿、热之邪明显者为实;

?痹证日久,耗伤气血,损及脏腑,肝肾不足为虚;?病程缠绵,日久不愈,常为痰瘀互结,肝肾亏虚之虚实夹杂证

治疗原则

?痹症的病机:风寒湿热之邪,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治疗基本原则:祛邪活络,缓急止痛。

分证论治

1、风寒湿痹

2、风湿热痹

3、痰瘀痹阻

4、久痹正虚

风寒湿痹

行痹

主症: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游走不定,屈伸不利,可涉及多个关节。

(兼次症:发病初期可有发热,恶风等表证)

苔薄白,脉浮或浮缓。

证机概要: 风邪兼夹寒湿,留滞经脉,闭阻气血。

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方药:防风汤加减(防风、秦艽、麻黄、杏仁、葛根、赤茯苓、当归、肉桂、黄芩、生姜、大枣、甘草)

主症:肢体关节疼痛,痛势较剧,部位固定,遇寒则痛甚,得热则痛缓。

兼次症:关节曲伸不利,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或有寒冷感。

舌脉: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紧,或沉迟而弦。

证机概要: 寒邪兼夹风湿,留滞经脉,闭阻气血。

治法: 散寒通络,祛风除湿。

代表方:乌头汤加减(川乌、麻黄、黄芪、芍药、甘草)。

主症:肢体关节,肌肉酸楚、重着、疼痛。

兼次症:肢体关节肿胀,痛有定处,活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阴雨天病情加重。

舌脉:舌质淡,舌苔白腻,脉濡缓。

证机概要: 湿邪兼夹风寒,留滞经脉,闭阻气血。治法: 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代表方:薏苡仁汤加减(薏苡仁、苍术、羌活、独活、麻黄、桂枝、防风、川乌、当归、

川芎、甘草、生姜)。

风寒热痹

?主症:肢体关节疼痛,局部红肿灼热,痛不可触,得

冷稍舒。

?兼次症:可有皮下结节或红斑,常伴发热、恶风、汗出、口渴、烦躁不安等全身症状。

?舌脉: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

?证机概要: 风湿热邪壅滞经脉,气血闭阻不通。?治法:清热通络,祛风除湿。

?代表方: 白虎加桂枝汤加减(知母、石膏、甘草、粳米、桂枝)。

痰瘀痹阻

?主症:关节肿大、僵硬、变形、刺痛,屈伸不利。?兼次症:关节肌肤紫黯,肿胀,按之较硬,肢体顽麻或重着,或有硬结、瘀斑。

?舌脉: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白腻,脉弦涩。

?证机概要: 痰瘀互结,留滞肌肤,闭阻经脉。

?治法:化痰祛瘀,搜风通络。

?代表方:双合汤加减(桃仁、红花、地黄、芍药、当归、川芎、半夏、茯苓、陈皮、甘草、白芥、鲜竹沥、生姜汁)。

久痹正虚

?主症:痹证日久不愈,时轻时重,肌肉瘦削,腰

膝酸软。

?兼次症:关节屈伸不利,或畏寒肢冷,阳痿,遗精,或骨蒸劳热,自汗盗汗,心烦口干。

?舌脉:舌质淡红,苔薄白或少津,脉沉细弱或细数。?证机概要:肝肾不足,筋脉失于濡养、温煦。

?治法:培补肝肾,通络止痛。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风、川芎、

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

经络脏腑取穴

颈痹

?风池:足少阳胆经,平肝熄风,祛风解毒,通利官窍,局部有松解胸锁乳突肌及斜方肌作用。

?大椎:属督脉,清热解表,截疟止痫。

?膈腧:足太阳膀胱经,理气宽胸,活血通脉。

?肝腧:足太阳膀胱经,疏肝利胆,理气宽胸。

?风府:督脉,散风熄风,通关开窍。

颈椎劳伤血瘀完整病例

颈椎劳伤血瘀完整病例

颈椎劳伤血瘀完整病例

入院记录 姓名:肖家娥科室:理疗科床号:19床住院号:33211 姓名:肖家娥性别:女 年龄:64岁婚姻:已婚 民族:汉职业:务农 出生地:衡南县住址:泉湖镇 入院日期:2018年8月16日10:59 记录时间:2018年8月16日13:00 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可靠程度:可靠 主诉:反复颈椎疼痛四个月,再发加重两天。 现病史:患者自诉于四个月前劳动后出现颈部疼痛不适,疼痛呈胀痛,后颈部疼痛反复发作,疼痛放射致手臂,伴随麻木感,劳累后加重,患者未予重视,未到医院治疗。今患者于两天前劳累后,再次出现颈部疼痛,伴随手臂,伴随麻木感。,颈项僵直,活动不利,肩胛冈上下窝及肩峰有压痛。为求治疗遂来我院门诊就诊,门诊拟“1颈椎间盘突出2颈椎退行性病变”收入我科住院治疗。起病以来,患者精神尚可,食纳可,夜寐安,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急慢性传染病病史及密切接触史,无手术外伤史及输血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生于原籍,无外地久居史,无血吸虫病及疫水接触史,生活条件可,生活起居有规律,无特殊不良嗜好。 婚育史:父母均体健。 家族史:家族中无特殊遗传病史可询。 中医望、闻、切诊:神识清楚,精神尚可,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形体适中,自主体位,行动自如,语言清晰,右侧颈部疼痛,无呻吟,气促,呕吐、太息、腹鸣之声,未闻及异常气味。 舌暗红苔微黄,津少,脉涩。

入院记录(二) 体格检查:T 36.9°C P69次/分BP130/85mmHg R22次/分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自主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 散在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头颅五官无畸形,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应灵敏,耳廓无畸形,外耳道无异常分泌物,鼻中隔无偏曲,鼻腔无脓性分泌物,口唇无发绀,咽不红,双扁桃体不大。颈软,气管居中,颈静脉无充盈,双甲状腺不大。双侧胸廓对称,双肺触觉语颤正常,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在左侧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内0.5cm处,触无震颤,心界不大,心率69次/分,律齐,心音可,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未闻及心包摩擦音。腹平软,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墨菲征(—),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双肾区无叩痛,肠鸣音正常,3-4次/分。四肢脊柱无畸形,肛门外生殖器未查,神经系统检查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 辅助资料:暂缺。 初步诊断:中医诊断:项痹症 劳伤血瘀 西医诊断:1颈椎间盘突出 2颈椎退行性病变 医师签名:

胡希恕老先生讲伤寒(徒赵校对版) 142、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大

胡希恕老先生讲伤寒(徒赵校对版)142、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脉弦五六日,谵 语不止,当刺期门。 142、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脉弦五六日,谵语不止,当刺期门。 太少并病,古人解释是太阳病传入少阳而发生少阳病,太阳病还没解,叫并病,头项强痛是太阳证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这是少阳证,可是少阳证不明显,搁个“或”,有的时候眩冒,“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有时眩冒,有时结胸,心下满,如结胸,心下痞硬,小柴胡汤也心下痞硬,有人参,太阳少阳并病,太阳证还存在,少阳证不太明显,时有时无,这个也正说明柴胡证若有若无的时候,可以用针刺,这段的意思在此。当刺大椎第一间,这个大椎就是第一胸脊那个线中就是大椎第一间(在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刺突 之间)。那么这个穴的是泻胸中热气,这个表证也属于上焦的,少阳病也是。肺俞在第三胸椎下面两旁各取一寸五,肺俞是两个穴,肝俞在第九胸椎下面也是两旁各取一寸五,这两个穴…………(30:56—31:13没录上)。慎不可发汗,少阳病是不可发汗的,发汗则谵语,脉真正弦了,真正变成少阳

病了。不但少阳病,而且他有胃不和,有谵语。那么谵语,五日的时候谵语还不止,那么这个时候他就变成少阳阳明并病了,那么也可以是实证。这个期门,就是乳头直下六、七肋骨之间。期门穴它祛胸中的邪热,常常少阳病柴胡证不明显也有刺期门的,那么这个虽然这么说,用柴胡证行不行呢?我认为行的,这个可以吃小柴胡汤。太阳和少阳并病,如果少阳证不明显,但时有时无的时候也可以用针刺的法治疗。这一段的主要意思是说明这些问题。

颈椎劳伤血瘀完整病例

入院记录 姓名:肖家娥科室:理疗科床号:19床住院号:33211 姓名:肖家娥性别:女 年龄:64岁婚姻:已婚 民族:汉职业:务农 出生地:衡南县住址:泉湖镇 入院日期:2018年8月16日10:59 记录时间:2018年8月16日13:00 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可靠程度:可靠 主诉:反复颈椎疼痛四个月,再发加重两天。 现病史:患者自诉于四个月前劳动后出现颈部疼痛不适,疼痛呈胀痛,后颈部疼痛反复发作,疼痛放射致手臂,伴随麻木感,劳累后加重,患者未予重视,未到医院治疗。今患者于两天前劳累后,再次出现颈部疼痛,伴随手臂,伴随麻木感。,颈项僵直,活动不利,肩胛冈上下窝及肩峰有压痛。为求治疗遂来我院门诊就诊,门诊拟“1颈椎间盘突出2颈椎退行性病变”收入我科住院治疗。起病以来,患者精神尚可,食纳可,夜寐安,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急慢性传染病病史及密切接触史,无手术外伤史及输血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生于原籍,无外地久居史,无血吸虫病及疫水接触史,生活条件可,生活起居有规律,无特殊不良嗜好。 婚育史:父母均体健。 家族史:家族中无特殊遗传病史可询。 中医望、闻、切诊:神识清楚,精神尚可,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形体适中,自主体位,行动自如,语言清晰,右侧颈部疼痛,无呻吟,气促,呕吐、太息、腹鸣之声,未闻及异常气味。 舌暗红苔微黄,津少,脉涩。

入院记录(二) 体格检查:T 36.9°C P69次/分BP130/85mmHg R22次/分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自主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散在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头颅五官无畸形,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应灵敏,耳廓无畸形,外耳道无异常分泌物,鼻中隔无偏曲,鼻腔无脓性分泌物,口唇无发绀,咽不红,双扁桃体不大。颈软,气管居中,颈静脉无充盈,双甲状腺不大。双侧胸廓对称,双肺触觉语颤正常,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在左侧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内0.5cm处,触无震颤,心界不大,心率69次/分,律齐,心音可,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未闻及心包摩擦音。腹平软,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墨菲征(—),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双肾区无叩痛,肠鸣音正常,3-4次/分。四肢脊柱无畸形,肛门外生殖器未查,神经系统检查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 辅助资料:暂缺。 初步诊断:中医诊断:项痹症 劳伤血瘀 西医诊断:1颈椎间盘突出 2颈椎退行性病变 医师签名:

胡希恕讲痹症

胡希恕讲痹症 这个范围相当的广啊,现代的风湿性关节痛当然属于这种,那么,像这个类风湿啊,骨质增生啊,都概括在内的。以至于这个神经发炎,骨节疼痛,古人啊分不开的,都叫做痹痛,现在呢,我们有几节书,要温习温习。 一、仲景关于痹症的条文 在金匮要略里头,在痉湿暍篇里头,专门提出了一个湿痹。 ①他说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此名湿痹。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桂枝去桂(芍药)加茯苓白术汤主之。这节说是啊,他就指这风湿。所以他也当太阳病了,也有关节疼痛,发热而烦。那么这种病,要是太阳病呢,这个关节疼痛而烦,这是一个表实这样一个证候。太阳伤寒,他是一个身痛,腰痛,骨节疼痛。那么要是真正的太阳伤寒证呢,他脉他要浮紧的。那么现在这个脉呢,沉而细,这个沉脉呀,古人认为,这个沉脉也主里,也主寒,也主水,所以在这个《金匮要略》里头,这个水,就是这个水肿这类的病,他说脉得诸沉,当责有水。那么这个,这一段,这个病主要的是这个里虚,所以脉沉细嘛,而饮不行,水不行,所以这个叫湿痹,这个不是太阳伤寒。太阳伤寒应该脉浮紧呐,这里脉沉而细,说明是里虚有停水。那么古人呢,管这种的身体疼痛叫作湿痹。 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从这节上说,这个温痹的证候也不一样。那么要假设这种情况,小便不利,大便反快,那我们遇到关节炎这种情况,身体疼痛而烦,类似表证,他这个主要由于小便不利,咱们这个讲伤寒论也有啊,那么里头有停饮,小便不利,你不利小便表不解。所以在这种情形下,利小便,里气一通畅,内外也和,也自然汗出而后解。这一段就说明这个问题。那么这个湿痹啊,所以有这种表热的证候。就由于水不行于里,可表气也闭塞,所以发生这种表证。那么这个呢,不要误于表的证候,一味发汗不行的,咱们在伤寒论,有多少节了。有一节我还记得,说这个太阳病,发汗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恶寒,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他要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那个去桂不对的,应该去芍药,跟这个是一样的。那么要不利水,是不治的,我们治这个一般的关节炎呐,要注意有这么一种,但当利其小便。 ②湿家烦痛,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可与麻黄加术汤。这也是痉湿暍的一章里头的。我讲,我很少几节把他集中了,然后等会讨论这个痹疼怎样治疗,这个地方。这个治疗,也不外乎古人这些原则了。这个湿家古人就指的这个风湿,身烦痛,那么痛而至烦呐,可与麻黄加术汤,他是可与之,不是

痹症(颈椎病)

痹症(颈椎病) 颈椎病又名颈椎综合征,以颈肩上肢疼痛、手指笨拙麻木、眩晕为主要表现的脊柱疾病。本病属于中医痹症、项痹、眩晕等病证范畴。 乃由风湿、痰瘀痹阻颈络或肝肾阴虚、经络失调所致。 【护理评估】 1、观察疼痛发生时间、性质、关节状态。 2、评估病程长短、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3、评估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 风寒痹阻证、血瘀气滞证、痰湿阻络证、肝肾不足证、气血亏虚证。 【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2)重症者卧床休息,轻症可闭目养神。 ⑶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眩晕严重者的座椅及床铺避免晃动。 2、病情观察,作好护理记录 (1)观察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及血压等变化。 (2)出现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血压持续上升时,应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3、用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用药后效果及反应。

(2)眩晕伴呕吐者中药宜冷服。或姜汁滴舌后服用,采用少量频服。 4、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肥甘、生冷、烟酒之品。 (2)肝阳上扰者可食用滋xx之品。 (3)气血亏虚者多食血肉有情之品。 (4)肾阴不足者可食滋阴补肾之品。 5、情志护理 (1)关心体贴患者,使其身心舒畅。 (2)对肝阳上亢,情绪易激动者减少情绪激动的刺激,掌握自我调控的能力。 (3)对眩晕较重,易心烦焦虑者,介绍有关疾病知识和治疗成功的经验,以增强其信心。 6、临证(症)施护 (1)眩晕而昏仆不知人事,急按人中穴,立即报告医生并做好急救护理。 (2)眩晕伴恶心呕吐者,遵医嘱针刺或用梅花针叩打穴位。 7、并发症护理 猝倒: 颈椎病患者常常在站立或走路时突然扭头出现身体失去支持力而猝倒,应做好防护措施。病人出现眩晕而昏仆不知人事是急按人中,立即报告医生并做好急救护理。 高血压颈椎病:

痹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症(退行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定义 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血气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 木,或关节屈伸不理、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包括 西医学中退行性关节炎。 二、诊断依据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1月1日实施,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有关“骨痹”的诊断,其诊断依据为:“由于年老体衰,骨失滋养,气血失调,所致局部或全身骨关节退化改变。临床表现以大关节疼痛,以关节活动不利,运作牵强,舌质偏暗,舌苔薄,脉滑或弦为次症。多见于退行性骨关节病,肥大性改变。” (2)发病及病情的轻重长与劳累以及季节、气候的寒冷潮湿等天气变化有关,某些痹症的发生和加重可与饮食不当有关。 (3)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不同年龄的发病于基本的类型有一定的关系。 (4)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或疼痛游走不定,甚至关节剧痛,肿大、强硬、变行。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中的诊断标准: (1)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 (2)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 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

(3)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勃稠,wBc<200(个/ml; (4)中 老年患者(多40岁); (5) 晨僵感30min 、活动时有骨摩擦音(感)。 (6) 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 线检查,可诊断为膝骨关节炎。 辨证分型 风寒湿痹 (1) 行痹: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屈伸不利,可涉及 肢体多 个关节,疼痛呈游走性,初起可见恶风、发热 等表证。舌苔 薄白,脉浮或浮缓。 (2) 痛痹:肢体关机疼痛,痛势较剧,部位固定,遇寒则 冷感。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紧。 (3) 着痹:肢体关节肌肉酸楚、重着、疼痛,肿胀散漫, 关节活 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舌质淡,舌苔白腻, 脉濡缓。 风湿热痹:游走性关节疼痛,可涉及一个活多个关节,活动 不便,局 部烧热红肿,痛不可触,得冷则舒,可有皮下结节 或红斑,常伴有发热、恶风、汗出、口渴、烦躁不安等全身 症状。舌质红,舌苔黄活黄腻,脉滑数活浮数。 痰瘀痹阻:痹阻日久,肌肉关节刺痛,固定不移,活关节肌 肤紫暗、肿胀,按之较硬,肢体玩麻活重着,活关节僵硬变 性,屈伸不利,舌质紫暗活有瘀斑,舌苔白腻,脉弦涩。 二、 1、 甚 、甬得热则痛缓,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肤或有寒 2、

项痹症(入院)

入院记录 姓名:毛木木出生地:山东高密 性别:女职业:居民 年龄:46岁入院时间:2013-03-03 14:20 民族:汉族记录时间:2013-03-03 15:30 婚姻:已婚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 发病节气:雨水第13天可靠程度:可靠 主诉:颈项疼痛不适两年余,加重一周。 现病史:患者于约两年前无明显诱因及原因出现颈项部疼痛不适,休息后未见缓解,后至市立医院行颈椎CT示:颈椎间盘突出,颈椎退变(2013-02-11)。后间断门诊治疗,症状有所缓解。近一周颈背部疼痛明显加重,为求进一步系统治疗,收入院。现患者颈项部疼痛不适,无头痛头晕,偶发恶心,无呕吐,无胸闷心慌,纳眠可,二便调。 既往史:既往无重大病史可载;否认冠心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手术、重大外伤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否认输血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婚育史、家族史:生于高密,久居该地,居住条件可,否认疫水疫地接触史,否认工业毒物、放射性物质接触史。否认烟酒嗜好。月经史不详。已婚,配偶、子女体质可。否认家族中有特殊传染病及遗传病史。 中医望、闻、切诊:患者神情自然,精神可,面色如常,形态自如,语声清晰,气息均匀,舌质淡,苔薄黄,脉弦。 体格检查 T36.4℃P80次/分R18次/分BP125/85mmHg 女性中年患者,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自主体位,对答切题,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五官无畸形,眼睑无水肿,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左侧3.5mm,右侧3.5mm,对光反射存在,口唇无紫绀。颈软无抵抗,无颈静脉怒张,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胸廓对称无畸形,呼吸运动两侧对称,双肺叩诊清音,双肺呼吸清,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位于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未触及震颤,心浊音界不大,HR:80次/分,律齐,未闻及心包摩擦音,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部平坦,未见肠型及蠕动波,未见腹壁静脉曲张,未见手术瘢痕,腹软,未及压痛、反跳痛,Murphys征阴性,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双肾区未及叩痛,腹部叩诊呈鼓音,移动

痹症

痹症 【概念】 痹证是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引起的以肢体关节疼痛、痠楚、麻木、重着以及活动障碍,甚或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本病古代医家又称为“历节病”、“白虎病”、“痛风”等。 对本病的分类,《内经》根据风、寒、湿三气的偏胜分为行痹,痛痹,着痹;根据风寒湿邪伤人的季节与所伤部位之异,将痹证分为皮痹、肌痹、脉痹、筋痹、骨痹五体痹;病邪深入,内传于五脏六腑,又可导致心痹、肺痹、脾痹、肝痹和肾痹五脏痹。《诸病源候论》把痹证分为“风湿痹”、“风痹”、“风不仁”、“风冷”、“风四肢拘挛不得屈伸”等证候。《圣惠方》、《圣济总录》等书,在风寒湿痹之外,另立热痹一门。 痹证与西医病名的关系:西医学中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痛风、坐骨神经痛、肩关节周围炎等均属于本病范围。其他风湿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等。 【病因病机】 痹证是因风寒湿热之邪侵入肌肉、筋骨、关节,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致。 (一)病因 1.外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其中以风为主,常夹杂它邪伤人。 (1)风寒湿邪由于居处寒冷潮湿,如坐卧湿地,涉水淋雨,或长期水下作业,或出入于冷库,或阴雨潮湿季节感受寒湿之邪。此外还可因地区条件影响,如北方多寒冷,东南多潮湿,均可因风寒湿邪入侵而致病。 (2)风湿热邪外感风热,与湿相并,或风寒湿痹,郁久化热,而致风湿热合邪,痹阻经络、关节为患。 2.内因正气不足。 (1)劳逸不当劳倦过度,耗伤正气,机体防御功能低下,或劳后汗出当风,或汗后用冷水淋浴,外邪乘虚入侵。 (2)体质亏虚素体虚弱,平时缺少体育锻炼,或病后、产后气血不足,腠理空疏,卫外不固,外邪乘虚而入。若阳气不足,卫外不固,则风寒湿邪易于

学习胡希恕的迷茫

学习胡希恕的迷茫 最近又把《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细听一遍,顿觉心中明了,以为有得,故以《百一选方治验实录》(上册)以验证所学,方觉迷茫莫可名状,竟不知中医到底是何东西,中医到底如何看病,群友们是否有过此种心境?此阶段该如何快速度过?------------------- 经方医学各家自成体系,不可张冠李戴。 ------------------- 以无法为有法,以有限为无限,是为医学最高境界! ------------------- 学无体系,所求过多,茫无定见。 ------------------- 兄弟,中医本身就是主观臆断的多,所谓经方,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本身就不是科学。 胡老还算是中医里边比较科学的一个,一辈子没有出书,因为没有彻底搞明白,其实也确实搞不明白,因为不是科学。所以目前缺少的是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经方。 ------------------- 個人理解: 方劑好比是工具,而經方就是那套使用的人最多,積累的使用經驗也最豐富的萬用工具套裝。在這個工具套裝中,用錘

子釘釘子和用比較重的魚嘴鉗釘釘子都是可以的,祗要能把釘子釘進去就行了。胡希恕老師傅有一套習慣性的使用工具的套路,黃煌老師傅有另一套習慣性的使用的套路,成名的諸經方家都有自己特有的套路,學徒工XXX將來也會形成自己的一套使用套路的。這些不同的套路都是建立在經方諸方的方證、藥證的堅實基礎之上的,正是這些東西纔是經方醫學背後的科學核心。 所以大家看到,不同的前輩使用經方的理論千差萬別,甚至看起來互相是矛盾的,但是用到具體的臨牀中,對同一類病人給出的治療思路和整套治療方案卻是完全可以互通的!不管你開始是跟胡希恕先生學,還是跟“漢希恕”先生學,擬或是自己走自己的路,祗要真正地深入進去,一定都會逐漸地走到方證、藥證這個完全能夠用臨牀實踐來進行檢驗,完全能夠通過實踐來證實或者是證僞的核心內容上來的。而這正是經方醫學的科學性所在之處。 一套思想方法,要是正過來說有理,反過來說也有理,永遠都有理,根本無法用實踐來證實或者證僞,永遠都能找到爲之而辯護的理由,永遠駁不倒,這就是祗有哲學家們或那些期望着當世人的精神領袖的人們纔感興趣的“祗能選擇信或者不信的,永遠有幾分道理”的哲學命題,而不是期望着通過解決在現實中遇到的種種問題來造福人類的科學家們感興趣的科學。中醫是科學,而絕不能搞成哲學。

痹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症(退行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定义 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血气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 木,或关节屈伸不理、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包括西医学中退行性关节炎。 二、诊断依据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1月1日实施,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有关“骨痹”的诊断,其诊断依据为:“由于年老体衰,骨失滋养,气血失调,所致局部或全身骨关节退化改变。临床表现以大关节疼痛,以关节活动不利,运作牵强,舌质偏暗,舌苔薄,脉滑或弦为次症。多见于退行性骨关节病,肥大性改变。” (2)发病及病情的轻重长与劳累以及季节、气候的寒冷潮湿等天气变化有关,某些痹症的发生和加重可与饮食不当有关。 (3)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不同年龄的发病于基本的类型有一定的关系。 (4)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或疼痛游走不定,甚至关节剧痛,肿大、强硬、变行。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中的诊断标准: (1)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 (2)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

(3)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勃稠,wBc<2000个/ml;(4)中老年患者(多40岁); (5)晨僵感30min、活动时有骨摩擦音(感)。 (6)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可诊断为膝骨关节炎。 三、辨证分型 1、风寒湿痹 (1)行痹: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屈伸不利,可涉及肢体多个关节,疼痛呈游走性,初起可见恶风、发热 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缓。 (2)痛痹:肢体关机疼痛,痛势较剧,部位固定,遇寒则痛甚,得热则痛缓,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肤或有寒 冷感。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紧。 (3)着痹:肢体关节肌肉酸楚、重着、疼痛,肿胀散漫,关节活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舌质淡,舌苔白腻, 脉濡缓。 2、风湿热痹:游走性关节疼痛,可涉及一个活多个关节,活动 不便,局部烧热红肿,痛不可触,得冷则舒,可有皮下结节 或红斑,常伴有发热、恶风、汗出、口渴、烦躁不安等全身 症状。舌质红,舌苔黄活黄腻,脉滑数活浮数。 3、痰瘀痹阻:痹阻日久,肌肉关节刺痛,固定不移,活关节肌 肤紫暗、肿胀,按之较硬,肢体玩麻活重着,活关节僵硬变 性,屈伸不利,舌质紫暗活有瘀斑,舌苔白腻,脉弦涩。

胡希恕经方医学系列学习医论L008——胡希恕讲仲景脉学(一)

胡希恕经方医学系列学习医论L008——胡希恕讲仲景脉学 (一) 胡希恕经方医学系列学习医论L008——胡希恕讲仲景脉学(一) 作者/胡希恕;编辑/锄云青衿写在前面的话: 2011年初,《胡希恕讲仲景脉学》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发行。编著该书的作者段治钧老师曾“亲聆胡老教诲七八年,结缘有兹十八载”,在整理胡老的遗作中发现《脉学概说》一篇,也是胡老生前未曾发表的,“和《辨证施治概论(要)》一样,同样是胡老研究仲景原著的一篇力作”。在研究胡老关于脉诊论述的诸多文献中,本篇可以说是最早的蓝本! 篇中导读为编者所加,特此说明。正文: 一.脉与证的明确概念 导读:证是指什么?脉又是指什么? 中医是依据患者的全身症状反应,进行统一的观察与分析,讲求适应整体的辨证施治。这是中医诊疗方式方法的特色,也是中医的独有精神。一个中医师治病有无疗效,关键在于能否做到取证全面、辨证精确,并以其程度为先决条件。所以举凡目之所能望,耳之所能闻,问之所能知,切之所能感(包括诊脉和诊腹),均为中医辨证取材的对象,并将此望、闻、问、切称为四诊,可谓平等对待,无轻重之分。

不过一者脉象繁复多端,只凭指下体会以验其错综变化,不似望闻问以及腹诊等较为具体而易知;二者辨证论治虽需四诊合参,但在中医经久的实践体验下,脉诊确有其主导作用。由于以上两点的关系,凡由望闻问及腹诊所得的结果,统称之为证,而脉乃个别独立起来,把四诊的断病论治,就变为辨脉辨证的论治了,这中间必有一个相当长的实践发展过程。观仲景书篇章的标题,例如《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等,正是表明这个道理。二、脉象在中医脉学中的意义 导读:何谓“脉象”,何谓“脉学”,怎样学好用好“仲景脉学”?今所谓脉学者,即研究有关脉诊的理论、方法及其在诊疗上所起作用的一种学识,脉象是中医脉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何谓脉象?无病健康人的脉,谓之平脉,平脉不以象名。人若有病,则脉失其平,就其不平者,才名之以象,即为病脉。一般临床辨证中所谓脉象,都是指病脉说的,而病脉的脉象即是与平脉相比的差相。 脉象是相对平脉比较而来,所以脉取太过、不及,当为辨脉之大法。古医籍《内经》、《难经》对于诊脉均有较详细的论述,在仲景书中,更以证治实例阐明诊法和脉理,脉取太过与不及在书中均有明文,惜读者不悟也。太过者,谓较平脉为太过也;不及者,谓较平脉为不及也。脉象虽极复杂,概

项痹症诊疗方案

项痹症(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 2.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窜麻疼痛,可以忍受。 3.康复期: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三)证候诊断 1.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凤。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血瘀气滞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耳赤。舌红少苔,脉弦。 5.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二、治疗方案 (一)手法 1.松解类手法 (1)基本手法:头颈部一指禅推法、点按法、滚法、拿法、揉法、推法、叩击法等,可选择上述手法中一种或几种放松颈部的肌肉,时间3~5分钟。 (2)通调督脉法:患者俯卧位,医者以大拇指指端按顺序分别点按风府穴、大椎穴、至阳穴、命门穴,每穴0.5~1分钟,点揉第1胸椎至第12胸椎两侧夹脊穴、膀胱经腧穴,反复三遍,力量以患者出现局部温热、酸胀、传导为度。 (3)间歇拔伸法:患者仰卧位,一手托住颈枕部,一手把住下颌,纵向用力拔伸,持续2~3分钟,可反复3~5次。 (4)牵引揉捻法:患者坐位,医者站在患者身后,双手拇指置于枕骨乳突处,余四指托住下颌。双前臂压住患者双肩、双手腕立起,牵引颈椎,保持牵引力,环转摇晃头部3~5次,然后保持牵引力,作头部前屈后伸运动各1次,最后医者左手改为托住下颌部,同时用肩及枕部顶在患者右侧颞枕部以固定头部,保持牵引力,用右手拇指按在右侧胸锁乳突肌起点处(或痉挛的颈部肌肉处),右手拇指沿胸锁乳突肌自上而下作快速的揉捻,同时将患者头部缓缓向左侧旋转,以颈部的基本手法结束治疗。 (5)拔伸推按法:(以右侧为例)患者坐位,医者站在患者右前方,右手扶

胡希恕伤寒论讲稿

胡希恕伤寒论讲稿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这一段,后世说是叫提纲啊,什么叫提纲,提纲两个字提的对,就是太阳病的纲领。我们具体的来说,对于这个太阳病啊,它是一个概括的特征,凡是太阳病它必须有这个特征,那么也就是说太阳病啊,不是一个个别的病,象咱们说的那个现在的病名多了,是肝炎呐,肺炎呐,都是一个个别的病,它是专有一个致病的因素,一个病变所在的地方,这种现在西医的病名一个病一个病的病名。这个虽然叫太阳病,它不是单独对一个病说的,这个太阳病啊,凡是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有这一系列的症候反映,那么它就叫太阳病,太阳病它就是一般的证,无论什么病。象我们平常见的感冒啊,流感啊,伤寒啊,瘟疹啊等等的吧,它一开始发作都有着种情形,这是我们临床常见的东西了,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那么具备这种特征就叫太阳病,你就根据治疗太阳病的方法治疗,那是不会错的,这太阳病头一节说的就是这个。我们再深研究,那么根据这些征候,我们来更深入的认识太阳病。那这个脉浮说明什么问题呢?这个脉浮就是脉出来了,往外出来了,它怎么出来的呢?就是血管里头充血了,就是血液多了,所以它脉浮。血液多了就上它理由水份多了,他不是说一得病血到多了,哪有那事啊,是水份多了。脉浮啊,就是我们身上外面这些浅表的动脉,有高度充血的这么一种情况,脉才出来了,尤其头项这个部位充血更加的厉害,所以在上边特别疼,而且强,这个强啊,就是强直的样子,这个在书的注里呀给该作僵,这也通。这个强啊,现在河南人说身上哪个地方板(音)啊,他就说强。张仲景是河南人吗,可见这个强是河南的一个语言,还是对的。那么这个充血,是上半身厉害,越往上越厉害,这个我们在一般的感冒啊都知道啊,一得感冒这个脑袋的血管都蹦起来了,越往上越厉害。那么这说明什么呢?…靠着外面浅在动脉都充血,而上体部尤其厉害。而恶寒,这个恶寒就是体表热,我们平时的温度啊,他与外面的空气接触有一定的差距他习惯了,忽然高起来了,与外面差距骤然间加大了,就感觉外面的空气很紧“音,疑是冷”,这是肯定的,它加大了内外的差距了吗,它就恶寒。那么根据这样的分析,想一想,那么是怎么一个情况呢?人想要出汗,在出汗以前,它血管要扩张,大量的体液他往外来,这个时候呢,脉就浮了。而要出汗那,都在上体部,上体部面大吗,那么这种情形,就把体液大量输送的上体部来了,所以脉也浮了,尤其上边更厉害头项强痛。那么液体随着热一起来吧,西医也是这么说法,液体和热一起来,外面的体温就增加,就感觉外面冷了。那么我们根据这些症状就可以看出来,这是在出汗前期的一个症候,要出汗而没能出汗,它就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太阳病是怎么样一个病呢,根据这个症候我们就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它是要出汗而达不到出汗,这么一种病理现象。这个中医有个传统的看法,这个看法还是对的,中医说正邪交争。所以说如果我们有了病了,我们的机体对这个疾病是要斗争的,它不等着,所以正邪交争,这是在中医中挺要紧的一句话。那么这个太阳病它为什么要出汗呢?就是机体要通过出汗而解除疾病。可见这个表证啊,就是这太阳病是正与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全文(11--15)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全文(11--15) 桔梗汤就是桔梗甘草两味药,这也是提出一个代表的方剂。在这本文上。在附方里又提出了一个桔梗白散,桔梗白散偏于实证,当然这个书里头还有别法子,像我们将来讲到肠痈篇就有了,排脓散、排脓汤都可以用。那它提出苇茎汤偏于有热,也行。这个关于肺痈的病的变化很少,就是一个脓已成、脓未成,就是前后的关系。脓未成以前,痰粘壅盛,我们可以用葶苈大枣泻肺这法子。那么这里面咳逆上气,这个书啊举得不少。有一个射干麻黄汤,如果咽喉不利,喉中有嘶鸣的痰声,喉中水鸡声,就用射干麻黄汤,这个方子在治哮喘常用。那另外呢有一般的咳嗽,这咳嗽啊在后世方书里头,遇到了咳嗽一定是治咳嗽,在我们临床上其实啊,要是由感冒而来的咳嗽,就先治感冒,感冒去了咳嗽自然就好。你不用盯上咳嗽,你把感冒也忘了这就不对,所以这书啊也不那么提,只提一个,它说“脉浮者,用厚朴麻黄汤”。厚朴麻黄汤这个方是解表的药物,主要是解表了,但它里头有加点止咳药,这可以给我们临床上指明一条道路。咱们临床上它要是感冒,感冒上我们讲过伤寒论了,它总有两个类型,不是中风这类型就是伤寒这类型。这个中风类型就是自汗出,有自汗的。没有汗的就是伤寒那个类型。有自汗的用桂枝汤这方法,没有汗的用麻黄汤这方法,我们治咳嗽也如此。

但是要更适应这个疾病,它有咳嗽,在这里头可以加止咳嗽药,那我们最常用的是葛根汤加桔梗,行不行的,行的。可是这个后世对方药的认识有时候出了问题了,它说桔梗是升提,那么明明这个人有外感,同时有咽痛,它也不敢在解表的方剂里加桔梗。怕它升提啊。我就遇着一个人,那我给人看病,我开葛根汤就加桔梗。他瞅瞅,他当了面没说,过后他和别人说,哎呀,我看他开这个方子,敢加桔梗,他不吐血啦?他说桔梗升提。不是那个事。所以你们实验实验。我们临床它有真正的外感,发烧怕冷,也非解表不可。那么这时有些嗓子疼,即使不在化脓的时候,你加桔梗是准行的。他如果再有点热就加石膏就行了嘛。一点问题都没有。所以后世就把这个治上面的东西都认为是升提,它不是升提,桔梗升提什么啊。我们在解表药里,像桑菊饮都是这种法子,一方面它解表,一方面加点止咳药。所以我们在伤风感冒咳嗽中用这方子都挺好使,那我们在其它的解表药里也可这么用的。所以厚朴麻黄汤也的一个例子。也不是说治咳嗽就是用这个,即使脉浮,也不是的。我们读这书啊,要活看。那么咳逆上气带喘,这个东西啊,全是有外邪又有里饮,全是这种病。那它举出来像射干麻黄汤,跟小青龙汤全是,其实也得因证而施。我们说喉中特别的这个有嘶鸣痰声,那你得用射干麻黄,这些方剂都差不多少,就是个药物加减出入的这么一个不同。没有其它的大不同。

面瘫,中风,痹症的中医护理学常规

面瘫的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面瘫即面神经麻痹,由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脉络,以至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起病突然,每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口眼向健侧歪斜,闭目不能,口角下垂,面部板滞,麻木,松弛,或耳后疼痛,耳鸣,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平坦等。可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 【护理常规】 1、一般护理 (1)病室环境应安静、舒适,保持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2)在急性期应注意休息,不可劳累过度。治疗期间,鼓励患者合理安排好工作、学习、生活、休息,调整饮食,避免情绪激动和不良因素刺激。 (3)做好心理护理:耐心的劝解安慰患者,使患者保持稳定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4)鼓励患者提高自护的能力:指导患者掌握一些自护的常识。如:按摩面部的皮肤、扣齿、鼓腮、皱眉;用湿温毛巾热敷面部;避免面部直接吹风,寒冷天气出门戴眼镜、口罩,避免感冒;对年龄小的患者还要做好患者家属的工作,以达到配合治疗的目的。(5)指导患者自我锻炼,自我按摩 ①表情动作训练:对镜子进行皱眉、闭眼、示齿、鼓腮、吹口哨 等运动,训练时按体操节奏进行,每个动作做二八呼或四八呼,

每天进行2-3次。 ②自我按摩,可按健侧肌运动方向按摩患侧,由于面部肌肉非常 薄,按摩时用力应柔软、适度、持续、稳重,每日早晚各进行 一次。 ③湿温毛巾热敷面部,以改善血液循环,每天可进行2-3次。 【健康教育】 1 急性期后可加强身体锻炼,以增强抵抗力。 2 夏季避免头部位于风口窗隙处睡眠,冬季注意面部和耳后保暖。 3 指导病人自行对镜按摩瘫痪的面肌,每日3-4次,每次3-10分钟,神经功能开始恢复后,可对镜练习瘫痪肌的各单个面肌的随意运动。 4 按摩方法用手掌紧贴瘫肌做环形按摩,也可顺瘫肌收缩的正常方向做按摩,手法适宜轻。

胡希恕老先生讲伤寒(徒赵校对版)165、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胡希恕老先生讲伤寒(徒赵校对版)165、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心中”不对的,是“心下”,把它改过来,这个心中呀常指心脏说的,这个心下指的胃说的,就是在心口这位置,心下痞硬,呕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这形似太阳伤寒,汗多发热,但是他没有畏寒啦,所以汗出不解,心下痞硬,这个心痞硬是个实证,不是我们说的人参那个心下痞硬,这个就是心坚满,呕吐而下利者,同时呕吐与下利,这个大柴胡汤主之,那么个病指的是什么呢,就急性利疾,这个很多呀,这个急性痢疾呀,他来他也发热,但是有恶寒呢,我们用葛根汤就对了,这个要注意,这一段啦,应该与葛根汤有个鉴别,咱们头前讲了,太阳阳明合病,必下利,葛根汤主之,那个绝对的纯粹是太阳病,还有恶寒脉浮,他这个有下利,解表下利就好,那么如果也是发热汗出,也恶风或恶寒,但是脉缓弱,那是桂枝汤证,所以我们在后头有,到太阳病篇有,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那个跟用葛根汤是一个道理,所以我们在临床上,遇到这种痢疾呀,如果有表,实痢可用葛根汤发汗,虚痢可用桂枝汤解肌,这个表解,他这个痢疾呀,大致就可以好,就是不好,也减去凶势,你再……治疗,他也比较容易,那么这个呢,他不是伤

寒发热,他没有恶寒,那么这也就是给误治了,所以发发汗不解,同时马上这个病就来了,心下痞硬按之也拒按,也疼,也准疼,呕吐而下利,上头呕吐,下边利下,这个病很多,我曾经,这个急性痢疾如果有热的话,或者恶心、呕吐,这个柴胡汤,这个心下急呀,咱们头前已经讲了很多了,心急,他这个痞硬与那个是互词,急就是这个位置觉得弊得痛,这个急,不宽楚嘛,这个李东垣,他注的就是不宽快,不宽快就是紧,同时他这个痞硬,……里头有东西了,痞硬,呕吐而下利了,这个很多,开始就用大柴胡汤,那么如果要有口臭感,也可以用大柴胡加石膏,急性痢,也很好使,我还记得,那回我来北就,就在大街上,我没到这里来,我私人开业,有一次我出诊了,后来店里来了一个人,大概就是这种痢疾,有一个学生跟着,我回来问他,有病人没有,他说有呀,我问是什么,他就说是这种病,他说一个闹痢疾的,我说闹痢疾的,你开了方子吗?他说我开了,我说开什么,他说大柴胡加石膏,哎呀,我不放心,他这个病离我家不远,我说得了,我看看去吧,完了他带着我看去了,这个病人正来茅房里,完了他出来了,我说怎么样,他说挺好,现在我肚子也不疼了,也不发烧了,大便也渐……。所以这个方子很好,我怕他全弄坏了,特意去看,这个有很多的,那么假如说,他这个心下不痞,不是这样子而拒按,原来这种痢疾也发热,呕吐下利,这个呕吐不好哇,这个痢是噤口痢呀,

消渴病痹症中护理方案

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气虚血瘀证:肢体麻木,如有蚁行感,肢末时痛,多呈刺痛,下肢为主,入夜痛甚;气短乏力,神疲倦怠,自汗畏风,易于感冒,舌质淡暗,或有瘀点,苔薄白。 (二)阴虚血瘀证:肢体麻木,腿足挛急,酸胀疼痛,或小腿抽搐,夜间为甚,或灼热疼痛,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皮肤干燥,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口干不欲饮,便秘,舌质嫩红或淡红,苔花剥少津。 (三)寒凝血瘀证:肢体麻木不仁,四末冷痛,得温痛减,遇寒痛增,下肢为著,入夜更甚;神疲乏力,畏寒怕冷,尿清便溏,或尿少浮肿,舌质淡暗或有瘀点,苔白滑。 (四)痰瘀阻络证:肢体麻木不止,常有定处,足如踩棉,肢体困倦,头重如裹,昏蒙不清,体多肥胖,口粘乏味,胸闷纳呆,腹胀不适,大便粘滞。舌质紫暗,舌体胖大有齿痕,苔白厚腻。 (五)肝肾亏虚证:肢体痿软无力,肌肉萎缩,甚者萎废不用,腰膝酸软,阳痿不举,骨松齿摇,头晕耳鸣,舌质淡,少苔或无苔。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肢体麻木、挛急、疼痛 1.观察四肢末端皮肤颜色、温度的变化、有无破溃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2.观察疼痛发作的时间、性质、程度。 3.注意肢体及足部保暖,做好足部护理,预防足部溃疡及压疮的发生。 4.遵医嘱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治疗。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内分泌、脾、腰、足等穴。 6.遵医嘱足部中药泡洗,药液温度38~40℃,防止烫伤。 7.遵医嘱双下肢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地机、太溪、涌泉等穴。 8.遵医嘱穴位贴敷,取涌泉等穴。 9.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取足三里、地机、太溪、涌泉等穴。 10.遵医嘱艾灸,取地机、委中等穴。 (二)肢体痿软无力 1.起居有时,避免劳累,卧床休息为主。 2.根据病情指导并协助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病情稳定后适量运动,循序渐进。 3.注意安全,做好预防措施防止跌倒。 4.遵医嘱艾灸,取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等穴。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肾俞、脾俞、足三里等穴。 (三)腰膝酸软 1.遵医嘱监测血糖,观察有无低血糖发生。 2.遵医嘱艾灸,取肾俞、神阙、气海、关元、三阴交等穴。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气海、关元、委中、涌泉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皮质下、内分泌、脾、胰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活血化瘀类药一般饭后服;气虚血瘀、寒凝血瘀者偏热服;痰瘀阻络者宜温凉服;肝肾亏虚者宜温服(其他详见附录1)。 2.注射用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完整版)痹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痹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定义 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血气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 屈伸不理、僵硬、肿大、变行等症状的一种疾病,包括西医学中膝 关节骨性关节炎。 二、诊断依据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 年1 月1 日实施,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有关“骨痹”的诊断,其诊断依据为: “由于年老体衰,骨失滋养,气血失调,所致局部或全身骨关节退化改变。临床表现以大关节疼痛,以关节活动不利,运作牵强,舌质偏暗,舌苔薄,脉滑或弦为次症。多见于退行性骨关节病,肥大性改变。” (2)发病及病情的轻重长与劳累以及季节、气候的寒冷潮湿等天气变化有关,某些痹症的发生和加重可与饮食不当有关。 (3)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不同年龄的发病于基本的类型有一定的关系。 (4)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或疼痛游走不定,甚至关节剧痛,肿大、强硬、变行。 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 年版)》中的诊断标准: (1)近1 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 (2)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

3、 ( 3)关节液(至少 2次)清亮、勃稠, wBc<2000个/ml; (4)中 老年患者 (多 40岁); (5)晨僵感 30min 、活动时有骨摩擦音 ( 感) 。 ( 6)综合临床、实验室及 X 线检查,可诊断为膝骨关节炎。 辨证分型 风寒湿痹 ( 1) 行痹: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屈伸不利,可涉及 肢体多个 关节,疼痛呈游走性,初起可见恶风、发热 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缓。 ( 2) 痛痹:肢体关机疼痛,痛势较剧,部位固定,遇寒则 得热则痛缓,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肤或有寒 冷感。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紧。 3) 着痹:肢体关节肌肉酸楚、重着、疼痛,肿胀散漫, 关节活动不 利,肌肤麻木不仁。舌质淡,舌苔白腻, 脉濡缓。 风湿热痹:游走性关节疼痛,可涉及一个活多个关节,活动 不便,局部烧热红肿,痛不可触,得冷则舒,可有皮下结节 或红斑,常伴有发热、恶风、汗出、口渴、烦躁不安等全身 症状。舌质红,舌苔黄活黄腻,脉滑数活浮数。 痰瘀痹阻:痹阻日久,肌肉关节刺痛,固定不移,活关节肌 肤紫暗、肿胀,按之较硬,肢体玩麻活重着,活关节僵硬变 性,屈伸不利,舌 质紫暗活有瘀斑,舌苔白腻,脉弦涩。 三、 1、 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