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津市梅江中学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案

天津市梅江中学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案

"天津市梅江中学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案

"

【学习目标】

1.了解元素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与元素性质递变关系,掌握典型非金属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关系。

2.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Cl、Br、I、F、H、O、S、N、P、C、Si)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知识总结】

一、元素化合物的复习方法

落实存在、性质、制备、用途四要点。

(1)从位置出发,以Cs为例。位置:第六周期,IA族。→结构特点: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原子半径大。→比Na、K更活泼的金属元素,具强的金属性。→应隔绝空气保存;与水反应剧烈,可能发生爆炸;与氧气迅速反应,主要产物肯定不是Cs2O。

(2)从结构出发:已知某元素原子有六个电子层,最外层2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少,电子层数多,应是活泼金属,金属性大于钙→与水剧烈反应;氢氧化物是可溶性强碱;碳酸盐、硫酸盐均不溶于水。

(3)从性质出发:某单质能从水中置换出O2。→非金属性大于氧,应为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F→在周期表的右上角,第二周期ⅦA族→可与绝大多数金属、非金属甚至某些稀有气体直接反应;化合价只有-1价;几乎无法用氧化剂将F-氧化成F2。

分析:

归纳:

2.总结规律、串联比较,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归纳思维过程:位置→最外层电子数→成键情况→实际价态→化学式

即:位置→结构→性质

3.以结构为主线,以元素周期律为指导,联系类型、掌握递变。

二、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结构

1.22种非金属元素,有6种是稀有气体;除H外均处于周期表右上方;除第一周期外,每周期非金属元素数目=8-周期序数。

2.除H、He、B外,最外层电子数≥4;且原子半径比同周期的金属元素小。

三、非金属单质的物理性质

1.常温下状态:气态H2、N2、O2、F2、Cl2(稀有气体除外);液态Br2;其余为固态。2.晶体类型:原子晶体B、C、Si;分子晶体:除B、C、Si外的其它(常见)非金属单质。

3.溶解性:除F2与水发生置换反应,Cl2、Br2在水中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部分)外,可以说非金属单质均难溶于水。

结论: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就越强,就越易与氢气反应;生成的气态氢化物也就越稳定。

(2)与金属反应

2Fe+3Cl22FeCl3剧烈反应,大量棕褐色的烟

.....。

Cu+Cl2CuCl2剧烈燃烧,生成棕黄色的烟

.....。加少量水,溶液变绿色;再加水,溶液变蓝绿色。

6Fe+4O22Fe3O4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2Cu+O22CuO加热变黑。

Fe+S FeS剧烈反应,生成黑色固体。

2Cu+S Cu2S铜在硫蒸气中燃烧,有红光。

结论:非金属单质与变价金属反应,若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较强(如O2、Cl2、Br2等),则金属被氧化成高价态化合物;若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较弱(如I2、S等),则金属被氧化成低价态化合物。

(3)非金属单质间的反应

通常,非金属单质可以与O2或X2反应,生成相应的氧化物或卤化物。O2做氧化剂,除X2外的非金属单质均可被直接氧化;X2做氧化剂,许多非金属单质也可被氧化,较熟悉情况为H2、P等。

原则:非金属性强的氧化非金属性弱的。

(4)非金属间的置换

即:元素同周期,右边的置换左边的;元素同主族;上面的置换下面的。

写化学方程式:

①Cl2+Br-(I-)或Br2+I-;O2+H2S;C+SiO2。

②F2+H2O;Cl2+H2S;CH4+O2(不完全燃烧)。

③O2+HI;Br2+H2S;I2+H2S。

五.(非金属)气态氢化物

1.物理性质:一般都是无色气体;除CH4、SiH4外,均为极性分子,都有刺激性气味;HX、NH3易溶于水,H2S可溶,其余一般不溶。

2.水溶液酸碱性:ⅥA、ⅦA族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一般为挥发性酸(HCl、HBr、HI为强酸,其余为弱酸);NH3水溶液碱性,其余不溶,可视为中性。

3.水溶液酸性还原性: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越弱;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其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越强。

六.非金属元素的含氧酸

(1)常见的含氧酸

(2)酸性强弱递变规律

同主族由上至下酸性逐渐减弱;同周期由左到右酸性逐渐增强;同种元素中,高价态酸的酸性一般大于低价态酸的酸性。

(3)氧化性酸与还原性酸

常见的强氧化性酸有:HNO3、浓H2SO4、HClO等。

常见的还原性酸有:H2SO3、H3PO3等。

HN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但以氧化性为主。

(4)某些酸的特殊性质

浓H2SO4:吸水性→做干燥剂;脱水性→使晶体脱结晶水,使有机物碳化。

HClO:漂白作用。漂白原理与Na2O2同,是利用强氧化性破坏有色物质。

H2SO3:漂白作用。与某些有色物质结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加热后恢复原色。

HF:与SiO2反应。SiO2+4HF→SiF4↑+2H2O

注意:酸的氧化性与氧化性酸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酸的氧化性就是指酸中H+结合电子的性质,凡酸皆有此性质。而氧化性酸是指含氧酸的中心元素结合电子的性质。

七.非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注意反应条件、现象、生成物的聚集状态)

八.常见非全属单质的制取方法

1.电解法

①电解水溶液:如2NaCl +2H 2O 电解2NaOH +Cl 2↑+H 2↑

②电解熔融物:如2KHF 2 电解F 2↑+H 2↑+2KF

2.分解法:如2KClO 3 MnO 22KCl +3O 2↑

CH 4 高温C +2H 2 2H 2O 2

MnO 22H 2O +O 2↑

3.置换法:如Cl 2+2NaBr =2NaCl +Br 2 2H 2S +O 2(不足)

2H 2O +2S

4.氧化法:如MnO2+4HCl

MnCl2+Cl2↑+2H2O

4NaBr+3H2SO4+MnO2=2Na2SO4+MnSO4+2Br2+3H2O 2H2S+SO2=3S+2H2O

5.还原法:C+H2O 高温

CO+H2,Zn+2HCl=ZnCl2+H2↑

2C+ SiO2高温

Si+2CO↑

【典型例题】

例1.BGO是我国研制的一种闪烁晶体材料,曾用于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的著名实验,它是锗酸铋的简称,若知:①在BGO中,锗处于其最高价态。②在BGO中,铋的价态与铋跟氯形成某种共价氯化物时所呈的价态相同,在此氯化物中铋具有最外层8个电子稳定结构。

③BGO可看成是由锗和铋两种元素的氧化物所形成的复杂氧化物,且在BGO晶体的化学式中,这两种氧化物所含氧的总质量相同。请填空:

(1)锗和铋的元素符号分别是____、____。

(2)BGO晶体的化学式是____。

(3)BGO晶体所含铋氧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

例2.由短周期元素形成的四种常见的非金属单质A、B、C、D。在室温下,它们之中有三种气体,一种固体。在这些单质中,B的式量最小,C次之。这些单质和甲、乙、丙、X、Y五种化合物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1)写出化合物乙的化学式______。

(2)上述图示的化学反应共有。种基本反应类型,其中化合反应有______个。

(3)上述四种单质中存在同素异形体的元素是(写元素符号)______。

例3.有A、B、C、D四种单质。在一定条件下,B可以和A、C、D化合生成化合物甲、乙、丙,C和D化合生成化合物丁。已知甲、乙、丙每个分子中都含有10个电子,并且甲、乙、丙、丁有如下关系:

回答:

(1)单质B的化学式。

(2)单质A与化合物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根据化合物丙、丁中D元素化合价判断丙、丁是否在一定条件下生成单质D,简述判断理由。

【课堂练习】

1.下列氢化物的还原性按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的是 ( )

A.H2Se>H2S>HI>HBr>HCl

B.H2S>H2Se>HI>HBr>HCl

C.HI>HBr>HCl>H2S>H2Se

D.H2Se>H2S>HCl>HBr>HI

2.将绿矾晶体加强热,除生成水蒸气以外,还发生如下反应:2FeSO4Fe2O3+SO2↑+SO3↑,如将生成的混和气体通过氯化钡溶液,应发生的现象有 ( )

A.不一定产生BaSO4沉淀

B.一定产生BaSO3沉淀

C.一定有SO2逸出

D.一定有SO3气体逸出

3.磷化氢的分子式为PH3,又称为膦,是一种无色有类似大蒜气味的气体,剧毒,膦在空气中的着火点是15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膦分子呈三角锥形,其中P—H键的键长要小于氨分子中 N—H 键的键长

B.膦的水溶液呈碱性,但其pH要比同浓度氨水的pH小

C.膦是一种还原性的气体,其还原性比氨气的还原性要强

D.化合物PH4I是一种很稳定的晶体,在受热时不分解

4.氢叠氨酸(HN3)与醋酸酸性相近,其盐稳定,但受撞击时发生爆炸生成N2,有关氢叠氮酸及其盐的叙述有:①NaN3的水溶液显碱性,②HN3的固体属于分子晶体,③NaN3的固体是离子晶体,④NaN3可用于小汽车防撞保护气囊。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全对

5.某K2CO3样品中含有Na2CO3、KNO3、Ba(NO3)2三种杂质中的一种或二种,现将13.8g样品加入足量水,样品全部溶解,再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得到9g沉淀,对样品所含杂质的正确判断是()

A.肯定有KNO3B.肯定有KNO3,可能还含有Na2CO3

C.肯定没有Ba(NO3)2,可能有KNO3D.肯定没有Na2CO3和Ba(NO3)2

6.下列关系图中,A是一种正盐,D的分子量比C的式量大16,E是酸。当X无论是强酸还是强碱时都有如下转化关系(其它产物及反应所需条件均已删去):

回答下列问题:

(1)A是____,Y是_____,Z是_____,

(2)当X是强酸时,A、B、C、D、E均合同一种元素,E是______,

(3)当X是强碱时,A、B、C、D、E均合同一种元素,E是______。

7.已知A、B、C、D是短周期中的4种非金属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元素原子形成的离子就是一个质子。又知,①B单质在高温下可从A与D组成的某种化合物中置换出A,同时生成化合物BD,②A、C、D三种元素组成的某种盐水溶液显酸性,③B、C均能与D 组成原子数比为1∶1和1∶2的化合物。

(1)写出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 ____,

(2)写出②中盐的水溶液显酸性的原因(写出离子方程式)___ ___,(3)这四种元素可组成原子个数比4∶1∶2∶1(按A、B、C、D顺序)的化合物,其名称为__ __。这四种元素又可组成原子个数比为4∶1∶1∶2(按A、B、C、D顺序)的化合物,其结构简式为__ ____,

(4)C元素的气态氢化物能还原CuO,生成Cu、C单质及A与D形成的化合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_____。

8.某学生设计实验,欲选用下列试剂证明NaN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试剂: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硝酸、硫酸、碘单质、淀粉-碘化钾试纸。

回答:欲证明NaNO2的氧化性,所选用的试剂是__ ____,观察到的现象是_ ____。

欲证明NaNO2的还原性,所选用的试剂是__ ____ ,观察到的现象是___ ___。【课后习题】

1.汽车尾气中的CO、NO都是城市空气中浓度较高的严重污染物,有关它们

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CO、NO的燃烧产物分别是CO2和NO2

B.NO、NO2的混合气可与水反应生成一些HNO2,但NO、NO2都不是HNO2的酸酐

C.化学上有一种说法:等电子体结构类似。CO与NO+(亚硝酰基阳离子)的微粒中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等,应具有类似的结构

D.在催化剂作用下,可通过反应:2CO+2NO→N2+2CO2来达到净化汽车尾气的目的

2.下列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①H2S+O2,②Na+O2,③Cu+HNO3,④P2O5+H2O,⑤Fe+HCl。在不同条件下得到不同产物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3.下列有关工业生产的叙述中, 错误的是()

A.制普通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纯碱、石灰石、石英

B.氨是制作氮肥、硝酸、铵盐的重要原料

C.将二氧化硫催化氧化成三氧化硫后, 在吸收塔内用水吸收制得浓硫酸

D.炼铁的主要原理是在高温下, 用还原剂从铁矿石把铁还原出来

4.A、B、C是中学化学常见的三种化合物,它们各由两种元素组成,甲、乙是两种单质,这些化合物和单质之间存在如下的关系:

据此判断:

(1)在A、B、C这三种化合物中,必定含有乙元素的是____(用A、B、C字母填写)。

(2)单质乙必定是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其理由是__ __

(3)单质乙的化学式可能是____,则化合物B的化学式是____。

5.在化工生产中,要用到一种无色、可溶于水的晶体:铝铵矾。该晶体是一种复盐,其主要成分是十二水合硫酸铝铵。向该复盐的浓溶液中逐滴加入浓NaOH溶液,将发生一系列变

化。

NH4+ +Al3+ +H2O→Al(OH)3↓+NH3↑

试回答:

(1)硫酸铝铵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___ ___;

(2)在逐滴加入浓NaOH溶液的过程中,产生的现象有:①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②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③白色沉淀量逐渐增多;④白色沉淀完全消失;⑤白色沉淀量逐渐减少。

请答出各种现象由先到后出现的顺序(用序号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滴入NaOH溶液的过程中,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①____;②______;③____。专题(八)非金属元素答案

例1Ge:第Ⅳ主族元素,最高正价+4;最高价氧化物GeO2。

Bi:第Ⅴ主族元素,最外层5个电子→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应形成共价键数目:8-5=3→BiCl3→在BGO中铋为+3价→氧化物Bi2O3。

设BGO化学式为mGeO2·nBi2O3

有:2m=3n m∶n=3∶2m=3n=2

→BGO化学式为3GeO2·2Bi2O3(或Bi4(GeO4)3)

例2答案:(1)H3PO4(2)2种(化合与复分解),5(3)O(O2与O3)、P(红磷与白磷)例3答案:(1)H2(2)2F2+2H2O→4HF+O2↑

(3)若D为N2,丙、丁分别是NH3和NO,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NH3、NO中N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3、+2,0价居其中);若D为C,丙、丁分别是CH4与CO2,化合价分别是-4、+4,0价居其中,故理论上也可发生反应生成碳单质。

课堂练习

1A 2C 3C 4B 5D

6.(1)(NH4)2S O2H2O(2)H2SO4(3)HNO3

7.(1)C+H2O(气)→CO+H2(2)NH4++H2O→NH3·H2O+H+

(3)尿素H4NOOC—COONH4(4)3CuO+2NH3→3Cu+N2+3H2O

8答案:硫酸、淀粉-碘化钾试纸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高锰酸钾溶液的紫色消失。

课后习题

1A 2A 3C

4.(1)A、B(2)非金属;因为A+B→乙+C,且乙为单质,可知乙元素在A、B中分别显正、负价,所以乙是非金属。(3)S(或N2)H2S(或NH3)

5.

(2)①→③→②→⑤→④;

(3)①Al3++3OH-→Al(OH)3↓②NH4++OH-→NH3↑+H2O

③Al(OH)3+OH-→AlO2-+2H2O

高三一轮复习《氯及化合物》教学案

非金属元素氯及其化合物 知识梳理 一、氯气 1.氯气的物理性质 氯气呈色有气味,毒,密度比空气易液化,能溶于水的气体。 2.氯气的化学性质( 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是强氧化剂。) (1)与金属的反应(写出钠、铁、铜在氯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室温下干躁Cl2与Fe不反应,所以液氯可以贮存在钢瓶中) (2)与H2的反应 氯气能在氢气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色火焰。氯气和氢气混合光照或点燃,能发生。化学方程式为 (3)与水的反应Cl + H2O ,离子方程式为。 【氯水】新制的氯水是黄绿色的液体,久置的氯水是无色。氯水具有强酸性和强氧化性。 ①写出氯水中存在的平衡 。 ②氯水中存在的粒子 .., 其中使氯水呈黄绿色的是;具有强氧化性、漂白性以及能杀菌消毒的是,该粒子不稳定见光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 ③氯水的保存。 (4)与碱的反应Cl2 + NaOH =(常用与吸收多余的Cl2 )。 Cl2 + Ca(OH)2 =(工业制漂白精) 【思考题】漂白液和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NaClO和Ca(ClO)2,它们能给水消毒的化学方程式为, 暴露在空气中变质也是如此。 (5)与还原性物质的反应Cl2 + FeCl2 = Cl2 + H2S (HBr HI) = Cl2 + Na2SO3 = Cl2 + FeBr2= (6)与有机物的反应Cl2 + CH4 → Cl2 + C2H4 → 3.氯气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理:MnO2 + 4HCl(浓) MnCl2+Cl2↑+2H2O。 离子方程式是: 【讨论】说出C、D、E、F四个装置各起作用的原理是什么?

4.氯气工业制法(用方程式表示) 。 二、氯离子的检验 方法:向待测溶液中滴加用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离子方程式是。 【实验探究】某溶液中含有SO42-和Cl-两种阴离子,试设计实验方案检验这两种离子。 三、卤族元素 (一)卤族元素位于周期表的,包括等元素。(二)相似性 1.最外层都是个电子,常见的负化合价为价。氯、溴、碘的正化合价为+1、+2、+3、+5、+7价。 2. 卤素都是活泼的,具有较强的性。与水、碱溶液反应时,除氟气外均可发生卤素的 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3.卤化氢为气体,溶与水,在潮湿空气中形成,水溶液都是挥发性的酸。 4. 卤素单质都有颜色。卤化银见光分解。 (三)特性 1.Br2是常温下唯一呈液态的非金属单质,易挥发,蒸气有毒。保存液溴采用水封法。 2.I2单质易升华,淀粉遇I2变蓝;AgI可用与人工降雨,碘盐可防止甲状腺肿。 3.HClO4是常见含氧酸中最强酸,而HClO是氯的含氧酸中氧化性最强的酸。 4.F2、HF均腐蚀玻璃。AgF易溶与水。 5.F2不能把氯、溴、碘从氢化物或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因发生2F2 + 2H2O = 4HF + O2 常见考点 考点1 物质的化学性质 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纸上称量 B.用10ml量筒量取8.58ml蒸馏水 C.制取氯气时,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常温下反应,并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D.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一定量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盐酸中,再用水稀释到所需浓度 2.ClO2是一种消毒杀菌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实验室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ClO2: 2KClO3 + H2C2O4 + H2SO4 = 2ClO2+ K2SO4 + 2 CO2+ 2 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KClO3在反应中得到电子 B. ClO2是氧化产物 C. H2C2O4在反应中被氧化 D. 1mol KClO3参加反应有2mol电子转移 3. 某温度下,将Cl2通入NaOH溶液中,反应得到NaCl、NaClO、NaClO3的混合溶液,经测定ClO- 与ClO-3的浓度之比为1:3,则Cl2与NaOH溶液反应时被还原的氯元素与被氧化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21 :5 B. 11:3 C. 3:1 D. 4:1 4、在一定条件下,RO3n-和I-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 RO3n- + 6I-+ 6H+=R-+3I2+3H2O (1)RO3n-中R元素的化合价是。(2)R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 考点2 离子反应 1.(09年广东化学·1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盐酸中滴加氨水:H++OH-=H2O B.Fe(OH)3溶于氢碘酸:Fe(OH)3+3H+=Fe3++3H2O C.铜溶于稀硝酸:3Cu+8H++2NO3-=3Cu2++2NO↑+4H2O D.Na2S2O3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气:S2O32-+2Cl2+3H2O=2SO32-+4Cl-+6H+ 2.(09年江苏化学·9)下列化学实验事实及其解释都正确的是 A.向碘水中滴加CCl4,振荡静置后分层,CCl4层呈紫红色,说明可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 B.向SO2水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BaSO3难溶于盐酸 C.向0.1mol·L-1FeSO4溶液中滴加少量酸性KMnO4溶液,KMnO4溶液褪色,说明Fe2+具有氧化性D.向2.0mL浓度均为0.1mol·L-1的KCl、KI混合溶液中滴加1~2滴0.01mol·L-1 AgNO3溶液,振荡,沉淀呈黄色,说明AgCl的K sp比AgI的K sp大

2019届高三泉州一检化学试题命题意图和讲评建议

2019年泉州市高中毕业班3月份质检化学试卷(命题意图与讲评建议)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7.废铁屑制Fe 2O 3的一种流程如下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热的纯碱溶液可去除废铁屑表面的油污 B .操作a 是萃取 C .冰水既可洗去杂质又可减少固体的溶解 D .Fe 2O 3可用作红色颜料 【答案】B 【命题意图】 本题凸显化学与生产、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学科特点,以回收利用废铁屑的流程为素材,重在检测学生对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及其应用的再现与辨认能力,同时考查基本实验操作能力,使学生具有资源回收利用、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讲评建议】 首先引导学生明确流程的原理、目的。分析流程中各部分的作用:热纯碱去除油污,考查纯碱的水解和油脂的皂化反应;稀硫酸与Fe 、Fe 2O 3反应,Fe 与Fe 2(SO 4)3反应;NH 4HCO 3溶液与FeSO 4复分解反应;过滤、洗涤等操作;冰水洗涤的目的;煅烧与O 2的氧化还原反应。 B .FeCO 3与废液分离,因此是过滤操作。 【教学建议】 在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中,要结合生产、生活中的真实情境的应用实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掌握常见金属、非金属元素及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到物质及其转化对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有重要价值。 8.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苯与浓HNO 3和浓H 2SO 4的混合液共热,发生取代反应 B .乙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CO 2、CH 3CHO 或CH 3COO C 2H 5 C .淀粉、纤维素和蛋白质均为高分子化合物 2O 3

硫及其化合物教学案

硫及其化合物教学案 【整理提升】 1. 硫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思考1: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可利用浓硫酸干燥哪些气体? 思考2:在浓硫酸与蔗糖的反应中体现出浓硫酸的哪些性质?______________。 写出相对应的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3:利用浓硫酸的脱水性,能够制备哪些气体?写出相对应的方程式: C 2H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4:如何验证亚硫酸钠已变质? 思考5:如何鉴别浓硫酸和稀硫酸? S SO 2 SO 3 H 2SO 3 H 2SO Na 2SO 3 Na 2SO 4 BaSO 3 BaSO 4 SO 42- 的检验

【典型例析】 【例1】 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铜跟浓硫酸的反应情况,用下图所示装置实行相关实验。请 回答: (1)装置A 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 (2)装置D 中试管口放置的棉花中应浸一种液体,这种液体是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 。 (3)装置B 的作用是贮存多余的气体。当D 处有明显的现象后,关闭旋塞K,移去酒精灯, 但因为余热的作用,A 处仍有气体产生,此时B 中现象是 。 B 中应放置的液体是(填字母)__________________。 a .水 b .酸性KMnO 4 溶液 c .浓溴水 d .饱和NaHSO 3溶液 (4)实验中,取一定质量的铜片和一定体积18 mol ·L —1的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直到 反应完毕,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该小组学生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认为还有一定量的硫 酸剩余。 ①有一定量的余酸但未能使铜片完全溶解,你认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 ②下列药品中能用来证明反应结束后的烧瓶中确有余酸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铁粉 b .BaCl 2溶液 c .银粉 d .Na 2CO 3溶液 (1)Cu+2H 2SO 4(浓) △ CuSO 4+SO 2↑+2H 2O (2)碱液(其他合理答案均可给分);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3)试剂瓶中液面下降,而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d (4)①反应过程中浓硫酸被消耗,逐渐变稀,而铜不和稀硫酸反应 ②a 、d 【例2】当前测定空气中SO 2含量主要用氧化还原反应。已知SO 2气体与酸性KMnO 4溶液反应时, MnO -4 被还原为Mn 2+,SO 2被氧化成SO -24。为测定某地方的空气中SO 2和可吸入颗粒的含 量,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①其中: 或 表示密闭容器; 表示气体流速管(单位时间内通过气体的 体积恒定,且无除尘和吸收气体作用); 表示棉花;颗粒吸附剂能够吸收可吸入的颗粒; 表示气体的流向。②酸性KMnO 4溶液体积为200mL ,浓度为0.1mol ·L -1。 颗粒吸附剂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2020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5-2 元素周期律(教案)(带答案解析)

第2讲元素周期律 考纲要求: 1.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2.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考点元素周期律 [教材知识层面] 1.元素周期律 2.主族元素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内容同周期(从左到右) 同主族(从上到下) 原子结构 电子层数相同依次增加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1个相同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逐渐增大 元素的性质 金属性逐渐减弱逐渐增强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逐渐减弱 主要化合价 一般,最高正价:+1→+7 负化合价:主族序数-8 最高正价数=主族序数(O、F 除外) 化合物性质最高价氧化物对应 水化物 酸性逐渐增强 碱性逐渐减弱 酸性逐渐减弱 碱性逐渐增强氢化物 稳定性 逐渐增强逐渐减弱 [高考考查层面] 命题点1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

比较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 1.结构比较法 最外层电子数越少,电子层数越多,元素金属性越强;最外层电子数越多,电子层数越少,非金属性越强。2.位置比较法 3.实验比较法

[典题示例] 1. 下列各项叙述中一定能说明元素X的非金属性比元素Y的非金属性强的是() A.X原子在反应中得到的电子数比Y原子在反应中得到的电子数少 B.气态氢化物溶于水后的酸性X比Y强 C.X的最高正价比Y的最高正价高 D.X单质能与Y的氢化物反应生成Y单质 【答案】D 【解析】判断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有3个:①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②生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强弱,③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还可以把非金属性推广到单质的氧化性,单质氧化性越强,则说明元素非金属性越强,D正确。 2.将甲、乙两种金属的性质相比较,已知:①甲与H2O反应比乙与H2O反应剧烈;②甲单质能从乙的盐溶液中置换出乙单质;③甲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比乙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强;④与某金属反应时甲原子得电子数目比乙原子得电子数目多;⑤甲单质的熔、沸点比乙的低。能说明甲的金属性比乙强的是() A.①④B.①②③ C.③⑤D.①②③④⑤ 【答案】B 【解析】比较金属性强弱的一般方法是看与酸(或水)反应的剧烈程度、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强弱、置换反应,而不能根据其与金属反应时得电子的数目多少、熔沸点的高低进行比较。 命题点2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典题示例] 1. 下列各组粒子中粒子半径由大到小的是() A.O、Cl、S、P B.Al3+、Mg2+、Ca2+、Ba2+ C.K+、Mg2+、Al3+、H+D.Li、Na、K、Cs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教学案:第二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第一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教学案 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 第一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考纲点击 1.了解分类法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3.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分类方法,掌握胶体的概念、重要性质及应用,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掌握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 一、物质的组成 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 (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______、______或______构成的。 (2)元素: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 ①游离态:元素以______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________形式存在的状态。 (5)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2.同素异形体 (1)____________________叫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有两种方式:①分子中原子个数不同,如O2和O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石墨及C60。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______性质上,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______变化。 3.混合物和纯净物 (1)纯净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别提示: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O2和O3互为同素异形体;由相同的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也不一定是纯净物,如CO和CO2、H2O与H2O2均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物质。 即时训练1判断正误(用“√”或“×”填写)。 A.蛋白质和油脂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一定条件下都能水解。() B.Al、Fe、Cu三者对应的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 C.Al、Fe、Cu三者的单质放置在空气中均只生成氧化物。() D.CO2、CH4、N2等均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 二、胶体 1.分散系

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 非金属元素概论

目夺市安危阳光实验学校包集中学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教案:非金属元素概论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了解元素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与元素性质递变关系,掌握典型非金属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关系。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Cl、Br、I、F、H、O、S、N、P、C、Si)的单质及其化合物。 能力培养: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分析讨论,使学生在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思想:培养学生建立“一切客观事物本来是互相联系和具有内部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科学品质:认识本质,进行知识整理、综合、提高与拓展的方法培养。 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抽象、概括整理、归纳总结、准确系统地掌握知识规律的方法。 重点、难点非金属元素的结构、性质及应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应用及物质推断。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引入】一、元素化合物的复习方法 落实存在、性质、制备、用途四要点。 学生活动 体会“位、构、性”三者关系。 【举例】(1)从位置出发,以Cs为例。位置:第六周期,IA族。→结构特点: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原子半径大。→比Na、K更活泼的金属元素,具强的金属性。→应隔绝空气保存;与水反应剧烈,可能发生爆炸;与氧气迅速反应,主要产物肯定不是Cs2O。 (2)从结构出发:已知某元素原子有六个电子层,最外层2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少,电子层数多,应是活泼金属,金属性大于钙→与水剧烈反应;氢氧化物是可溶性强碱;碳酸盐、硫酸盐均不溶于水。 与教师共同分析。 (3)从性质出发:某单质能从水中置换出O2。→非金属性大于氧,应为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F→在周期表的右上角,第二周期ⅦA族→可与绝大多数金属、非金属甚至某些稀有气体直接反应;化合价只有-1价;几乎无法用氧化剂将F-氧化成F2。 分析: 归纳:

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4.2氯及其化合物(教学案)含解析

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资料 【考试说明】 1.了解氯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氯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3.能通过元素周期律和原子结构理论知识,认识卤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了解氟、氯、溴、碘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上的特殊性。 4.能利用卤素阴离子性质的差别进行物质的鉴别。 5.卤族元素与化工生产相结合的资源综合利用。 【命题规律】 氯及其化合物是历届各地高考的热点之一。其考查形式为:(1)以实验题型考查氯气的制备、净化、性质探究等;(2)结合氧化还原反应和化学反应原理考查氯的化合物的性质及制备等。以选择题型和实验题型结合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考查溴、碘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制备等。 一、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1.氯气的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毒性溶解性 1体积水溶解约 黄绿色气体刺激性比空气大有毒 2体积Cl2 【特别提醒】实验室里闻有毒气体及未知气体气味的方法是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气体飘进鼻孔。(如图所示)

2.从氯的原子结构认识氯气的化学性质——氧化性 ――――――――→得1e - H 2,Fe ,I - (1)与金属反应:与变价金属反应生成高价金属氯化物。 ①与铁反应:2Fe +3Cl 2=====点燃 2FeCl 3。 ②与铜反应:Cu +Cl 2=====点燃 CuCl 2。 (2)与非金属反应 与H 2反应:H 2+Cl 2 =====点燃或光照 2HCl 。 现象— ――→燃烧时 安静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雾 ――→光照时 剧烈反应,发生爆炸,瓶口有白雾 (3)与还原性无机化合物反应: ①与碘化钾溶液反应:Cl 2+2KI===2KCl +I 2。 ②与SO 2水溶液反应:Cl 2+SO 2+2H 2O===H 2SO 4+2HCl 。 ③与FeCl 2溶液反应:Cl 2+2FeCl 2===2FeCl 3。 3.从化合价的角度认识Cl 2的化学性质——歧化反应 氯气与水或碱反应,氯的化合价既有升高又有降低,因而氯气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 (1)与水反应 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l 2+H 2O HCl +HClO 。 (2)与碱反应(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①与烧碱反应:Cl 2+2NaOH===NaCl +NaClO +H 2O 。 ②制取漂白粉:2Cl 2+2Ca(OH)2===CaCl 2+Ca(ClO)2+2H 2O 。 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Ca(ClO)2、CaCl 2,有效成分是Ca(ClO)2。 4.次氯酸和次氯酸盐的性质 (1)次氯酸(HClO) ①不稳定性:化学方程式为2HClO ===== 光 或2HCl +O 2↑。 ②弱酸性:比碳酸酸性弱。 ③强氧化性:具有漂白性,能杀菌消毒。

高中化学第4章 第25讲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落实与拓展---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新高考)

第25讲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落实与拓展 复习目标 1.进一步巩固常见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2.了解氮族元素磷、砷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特点。3.了解氧族元素硒、碲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考点一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再落实 1.氯及其化合物 (1)知识网络构建 (2)重要反应必练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写离子方程式。 ①Cl 2和NaOH 溶液的反应 Cl 2+2OH - ===Cl - +ClO - +H 2O ; ②Cl 2和石灰乳的反应 Cl 2+Ca(OH)2===Ca 2+ +Cl - +ClO - +H 2O ; ③把Cl 2通入Na 2SO 3溶液中 Cl 2+SO 2- 3+H 2O===SO 2 - 4+2H + +2Cl - ; ④将Cl 2和SO 2混合通入H 2O 中 SO 2+Cl 2+2H 2O===4H + +2Cl - +SO 2- 4; ⑤将Cl 2通入氢硫酸溶液中 Cl 2+H 2S===S ↓+2H + +2Cl - ; ⑥将浓盐酸和MnO 2混合加热 MnO 2+4H + +2Cl - =====△ Mn 2+ +Cl 2↑+2H 2O ; ⑦电解饱和食盐水

2Cl - +2H 2O=====电解 Cl 2↑+H 2↑+2OH - ; ⑧将浓盐酸与漂白液混合 Cl - +ClO - +2H + ===Cl 2↑+H 2O ; ⑨向KMnO 4固体滴加浓盐酸 2MnO - 4+16H + +10Cl - ===2Mn 2+ +5Cl 2↑+8H 2O ; ○ 10向漂白粉溶液中通入少量CO 2气体 Ca 2++2ClO - +CO 2+H 2O===CaCO 3↓+2HClO 。 2.硫及其化合物 (1)知识网络构建 (2)重要反应必练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写离子方程式。 ①S 溶于热的烧碱溶液生成两种钠盐 3S +6OH - =====△ 2S 2-+SO 2- 3+3H 2O ; ②把H 2S 气体通入CuSO 4溶液中 H 2S +Cu 2+ ===CuS ↓+2H + ; ③Na 2S 溶液在空气中放置变浑浊 2S 2- +O 2+2H 2O===2S ↓+4OH - ; ④铜丝在硫蒸气中燃烧 2Cu +S=====点燃 Cu 2S ; ⑤将SO 2气体通入氢硫酸中 SO 2+2H 2S===3S ↓+2H 2O ; ⑥把H 2S 气体通入FeCl 3溶液中 H 2S +2Fe 3+ ===S ↓+2Fe 2+ +2H + ; ⑦SO 2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 SO 2+Ca 2+ +2OH - ===CaSO 3↓+H 2O ; ⑧用足量氨水吸收SO 2尾气 2NH 3·H 2O +SO 2===2NH + 4+SO 2- 3+H 2O ;

高考第二轮复习——无机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学案含答案)

年级高三学科化学版本苏教版 内容标题无机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本讲教化信息】 一. 教学内容: 无机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二. 教学目标 驾驭氯、氧、硫、氮、磷、碳、硅所在主族元素性质的相像性、递变规律和特别性; 重点驾驭几种常见典型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驾驭硫酸、硝酸的化学性质; 驾驭氯气、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二氧化碳、氨气、氢气的试验室制法和气体的收集与尾气的汲取。 三. 教学重点、难点 常见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四. 教学过程: 元素化合物是中学化学的主体,这部分内容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相互渗透,与化学试验、化学计算联系紧密。复习元素化合物,要运用规律、把握关键、抓住重点、联系实际、编织元素化合物的科学体系。 元素化合物学问复习中要留意相像、相近内容的总结归纳。如SO2、CO2、SO3、P2O5、SiO2等都是酸性氧化物,它们的性质有相像之处也有相异点。高考命题时常会把这种关系编入试题中。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这种趋向比较明显,值得大家重视。 说明: 1. 氯元素的学问网络 2. 次氯酸、漂白粉的性质 HClO分子的结构式为H-O-Cl(氧处于中心),所以电子式为。次氯酸、次氯酸钙等有多方面的性质,常常用到以下几方面性质: (1)HClO是一种弱酸,与碳酸比较电离实力有如下关系:H2CO3>HClO>HCO3-,请分析下列反应: 少量二氧化碳通入NaClO溶液中:NaClO + CO2+H2O=NaHCO3+HClO 氯气通入碳酸氢钠溶液中:Cl2+NaHCO3=NaCl+CO2↑+HClO (2)ClO-是一种弱酸的酸根离子,能发生水解反应:ClO-+H2O HClO+OH-,所以次氯酸钙溶液显碱性。 若遇到铁盐、铝盐易发生双水解:3ClO-+Fe3++3H2O=Fe(OH)3↓+3HClO (3)HClO和ClO-都具有强氧化性,无论酸性、碱性条件下都可以跟亚铁盐、碘化物、硫化物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但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如: 硫酸亚铁溶液遇漂白粉:2Fe2+ + 5ClO- + 5H2O = 2Fe(OH)3↓+Cl- + 4HClO 漂白粉遇亚硫酸盐:ClO-+SO32-=Cl-+SO42- −∆2HCl+O2↑ (4)HClO见光易分解:2HClO−→ (5)次氯酸钙中的Ca2+、ClO-可以表现出一些综合性质。如少量二氧化碳通入次氯钙溶液中:Ca(ClO)2+CO2+H2O=CaCO3↓+2HClO 留意理解二氧化碳、碳酸钠、碳酸氢钠分别跟次氯酸钙溶液反应的差异: Ca(ClO)2+Na2CO3=CaCO3↓+2NaClO Ca(ClO)2+NaHCO3=CaCO3↓+HClO+NaClO 3. 碳、硅及化合物的联系网络 4. 氧及其化合物相互联系 5. 氮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十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考点二卤素单质及其化合物教学案

考点二卤素单质及其化合物 1 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包含元素为:氟(F)、氯(Cl)、溴(Br)、碘(I)、砹(At),原子半径逐渐增大,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2 卤素单质的相似性 (1)物理性质相似性 都有颜色,都有毒,都不易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2)化学性质相似性 ①都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2Fe+3X2===2FeX3(X指Cl、Br); ②都能与H2反应:H2+X2===2HX; ③都能与H2O反应:X2+H2O HX+HXO(F2例外); ④都能与碱液反应:X2+2NaOH===NaX+NaXO+H2O(F2例外)。 学霸巧学卡 与变价金属(如Fe)化合时,除I2外,都生成高价金属卤化物。 3 卤素单质的递变性 (1)在不同溶剂中的颜色的递变性 (2)性质的递变性

4 卤素单质和化合物的特殊性 (1)氟 ①F无正价,非金属性最强,F-的还原性最弱。 ②F2与H2在暗处即发生爆炸。 ③F2是氧化性最强的非金属单质,与水反应生成O2:2F2+2H2O===4HF+O2。 ④HF是弱酸,能腐蚀玻璃,保存在铅制器皿或塑料瓶中;有毒,在HX中沸点最高。 (2)溴 Br2是常温下唯一呈液态的非金属单质,易挥发且有毒,通常用蜡密封保存在磨口玻璃瓶中,还可加少许水作保护剂抑制Br2挥发。 (3)碘 ①I2遇淀粉变蓝色,该特性常用于检验I2。 ②I2受热时易升华,该特性常用于分离I2。 ③I2易与Na2S2O3溶液反应:I2+2S2O2-3===2I-+S4O2-6,常用于通过滴定(以淀粉为指示剂)来定量测定碘的含量。 (4)卤化银 ①溶解性:AgCl、AgBr、AgI均不溶于水和稀硝酸,而AgF可溶于水。 ②颜色:AgF白色,AgCl白色,AgBr淡黄色,AgI黄色。 ③感光性:除AgF外,均有感光性,其中AgBr常作感光材料。 ④AgI可用于人工降雨。 学霸巧学卡 (1)氯水具有漂白性,但Br2、I2与水反应很微弱,溴水、碘水中HBrO和HIO很少,漂白性很差。 (2)利用浓硫酸和氯化钠反应可以制取HCl,利用浓硫酸可以干燥HCl。但不能利用浓硫酸制取和干燥HBr和HI,浓硫酸可把HBr和HI氧化生成Br2和I2。 1.思维辨析

11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精练)-备战2023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精讲精练

备战2023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精讲精练 第十一专题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1.[2022·浙江6月·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工业上通过电解六水合氯化镁制取金属镁 B.接触法制硫酸时,煅烧黄铁矿以得到三氧化硫 C.浓硝酸与铁在常温下不能反应,所以可用铁质容器贮运浓硝酸 D.“洁厕灵”(主要成分为盐酸)和“84消毒液”(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不能混用 【答案】D 【详解】A.六水合氯化镁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工业上通过电解熔融的无水氯化镁制取金属镁,A不正确; B.接触法制硫酸时,煅烧黄铁矿只能得到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在接触室经催化氧化才能转化为三氧化硫,B不正确; C.在常温下铁与浓硝酸发生钝化反应,在铁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并阻止反应继续发生,所以可用铁质容器贮运浓硝酸,C不正确; D.“洁厕灵”(主要成分为盐酸)和“84消毒液”(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不能混用, 若两者混用会发生归中反应生成氯气,不仅达不到各自预期的作用效果,还会污染环境,D 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D。 2.[2022·江苏·8]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具有重要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A.自然固氮、人工固氮都是将N2转化为NH3 B.侯氏制碱法以H2O、NH3、CO2、NaCl为原料制备NaHCO3和NH4Cl C.工业上通过NH3催化氧化等反应过程生产HNO3 D.多种形态的氮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形成了自然界的“氮循环” 【答案】A 【详解】A.自然固氮是将N2转化为含氮化合物,不一定是转化为NH3,比如大气固氮是将N2会转化为NO,A错误; B.侯氏制碱法以H2O、NH3、CO2、NaCl为原料制备NaHCO3和NH4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O+NH3+CO2+NaCl=NaHCO3↓+NH4Cl,B正确; C.工业上通过NH3催化氧化等反应过程生产HNO3,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NH3+5O2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二十七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考点一 原子结构与性质教学案

〖专题二十七物质的结构与性 质〗之小船创作 考纲展示命题探究 考点一原子结构与性质 1 能层、能级与原子轨道 (1)概念 ①能层: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可将核外电子分成不同的能层(n);各能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2n2。 ②能级:在多电子原子中,同一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可将不同能量的电子分成不同的能级;同一能层里,能级的能量按s、p、d、f的顺序升高,即E(n s)

2p 3 6 三M 3s 1 2 18 3p 3 6 3d 5 10 四N 4s 1 2 32 4p 3 6 4d 5 10 4f 7 14 ……………… n…………2n2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构造原理 绝大多数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如下图所示的排布顺序,人们把它称为构造原理。它是书写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的依据。 学霸巧学卡 核外电子的能量并不是完全按能层序数的增加而升高,不同能层的能级之间的能量高低有交错现象,如E(3d)>E(4s)、E(4d)>E(5s)、E(5d)>E(6s)、E(6d)>E(7s)、E(4f)>E(5p)、E(4f)>E(6s)等。 2 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1)排布规律 ①能量最低原理

解密11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2023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讲义 分层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

解密11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单选题 1.(2023春·青海西宁·高三统考开学考试)关于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所以Cl2只具有氧化性 B.SO2、HClO的水溶液都具有漂白性,漂白原理也相同 C.制备酸性KMnO4溶液时,通常用硫酸酸化 D.将CO2或SO2通入Ba(NO3)2溶液中,均无沉淀生成 【答案】C 【解析】A.氯气中氯元素化合价为0,既可以升高又可以降低,氯原子既可以得电子又可以失电子,A项错误; B.氯气可与水反应生成具有漂白性的次氯酸,干燥的氯气不具有漂白性,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但不稳定,漂白原理不同,B项错误; KMnO溶液应加入硫酸酸化,C项正确; C. 4 D.将SO2通入Ba(NO3)2溶液中,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溶液中表现强氧化性,能氧化二氧化硫为硫酸,反应过程中生成BaSO4沉淀,D项错误; 故选C。 2.(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将KCl和KBr混合物13.4g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通入过量Cl2,反应后将溶液蒸干得固体11.175g,则原所配溶液中K+、Cl—、Br—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3:2:1B.1:2:3C.1:3:2D.3:1:1 【答案】A 【解析】任何溶液都呈电中性,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电荷总数,则混合溶液中一定存在如下关系:n(K+)=n(Cl—)+n(Br—)。 A.若原所配溶液中K+、Cl—、Br—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3:2:1,溶液中n(K+)=n(Cl—)+n(Br—),故A正确; B.若原所配溶液中K+、Cl—、Br—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2:3,溶液中n(K+)≠n(Cl—)+n(Br—),故B错误; C.若原所配溶液中K+、Cl—、Br—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3:2,溶液中n(K+)≠n(Cl—)+n(Br—),故C错误; D.若原所配溶液中K+、Cl—、Br—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3:1:1,溶液中n(K+)≠n(Cl—)+n(Br—),故D错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