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增强高职院校章程实效性之策略研究

增强高职院校章程实效性之策略研究

增强高职院校章程实效性之策略研究
增强高职院校章程实效性之策略研究

□林文雄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汕头5l5041)

要:高职院校章程建设的“先天缺陷”与“后天不足”致使高职院校章程的功效存在“应

然”与“实然”的冲突,通过原因分析,增强高职院校章程实效性必须从提高认识、增强使命感与主体意识;转变观念,培育理性法治思维;树立信心,以民主的培育拓展自主的空间;整体推进,夯实制度基础;加强监督,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监督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

关键词:高职院校;章程;实效性;对策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154(2016)04-0012-04

*项目来源:本文系汕头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增强高职院校章程实效性之策略研究》(项目编号:SZK2014Y16)的

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林文雄(1966-),男,广东惠来人,汕头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法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收稿日期:2016-01-28

增强高职院校章程实效性之策略研究

*

大学章程是高等学校依法自主办学、实施管理和履行公共职能的基本准则。虽然我国的《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对大学章程建设均有明确的要求,但标志我国大学已进入“立宪时代”的是《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下称《办法》)的颁布实施。在“立宪时代”,大学章程建设的焦点已从章程文本的规范性转化为章程的实效性。当前,高职院校章程的实效性尤为值得关注。

一、章程功用的“应然”与“实然”的冲突

《办法》的颁布实施,对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指导和规范高等学校章程建设,促进高等学校依法治校、科学发展有巨大的积极作用。过去我国大学章程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如相关主体对大学章程的认识不到位、大学章程的制定程序不够规范、大学章程的文本建设总体水平不高、大学章程的监督程序建设薄弱等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回应、解决,但是,影响大学章程的实施效果的问题并非全部迎刃而解,特别是对于高职院校来讲,因章程功用的“应然”与“实然”的冲突,其章程实效性的增强仍然任重道远。

章程功用的“应然”是指从高等教育发展本身需求出发,对章程建设的功用在理论形态上的目标定位,它反映的是人们对章程建设功用的期望结果。章程功用

的“实然”是指在具体的客观环境中,章程建设的功用在实践形态上的落实与体现,即章程的实践效用,它反映的是章程建设的功用所能达到的现实状况。

《办法》指出:“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指导和规范高等学校章程建设,促进高等学校依法治校、科学发展,依据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及其他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由此可见,大学章程建设的目的:一是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二是促进高等学校依法治校、科学发展。而其核心包括如下两方面:在对外关系上要保障大学的办学自主权;在内部关系上要提高大学治理的自治能力。《办法》正是围绕这两个核心问题做出相关规定。关于保障大学的办学自主权,《办法》第五条明确规定“高等学校的举办者、教育主管行政部门应当按照政校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落实举办者权利义务,保障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办法》第八条规定“章程应当按照高等教育法的规定,健全学校办学自主权的行使与监督机制”。关于大学的自治能力,《办法》第四条规定“高等学校制定章程应当……依法完善内部法人治理结构……应当着重完善学校自主管理、自我约束的体制、机制”;此外《办法》第九条至第十二条还分别就大学的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内部治理结构及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作出明确规定,对完善大学的自主管理、自我约束的体制、机制提出指导性意

学校管理

见。可以说,《办法》对章程建设的功用在理论形态上的目标定位就是:对外保障大学的办学自主权;对内提高大学的自治能力。

实际上,近三十年来我国一直努力推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从198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在加强宏观管理的同时,坚决实行简政放权,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到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首次对高校自主管理、自我约束提出要求,再到1999年颁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切实落实和扩大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完善高等学校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机制。”可以说,扩大大学的办学自主权、提高大学的自治能力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主题。但时至今日,就政府与大学的关系而言,政府依然处于主导地位,大学在本质上是政府的附属机构。就大学内部关系而言,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一直处于失衡状态,这集中表现为学校内部运行行政化色彩浓厚,学校自治能力的提高缺乏必要体制、机制支撑。这表明,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定位与其实践效用一直难以一致。同时也意味着,从“实然”层面看,因我国大学目前的办学环境的特点仍然是政府主导、学校管理行政化突出,章程建设的功用所能达到的现实状况与其目标定位依然存在差距。

当然,有学者认为,我国高等教育中保障大学办学自主权、提高大学自治能力的问题久悬未决,这正是当前大力推进高校章程建设的意义所在。因为,大学章程上承国家教育法律法规、下启学校规章制度,推进大学章程建设是传递之前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接力棒,是把改革的目标追求落到实处的关键一环。但笔者认为,目前大学章程建设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章程功用的“应然”与“实然”冲突的问题。

二、原因分析

为何说大学章程建设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章程功用的“应然”与“实然”冲突的问题?原因在于大学章程建设的“先天缺陷”与“后天不足”。

(一)在界定政府与大学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上,大学章程有“先天缺陷”

从内容上看,大学章程是高等学校依法自主办学、实施管理和履行公共职能的基本准则。从法律地位上看,大学章程作为联接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内部规范性文件的重要纽带,上承国家教育法律法规、下启学校规章制度。不管是对外关系还是对内关系,章程均应有涉及。但在界定政府与大学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进而保障大学办学自主权上,章程并非无所不能。有学者认为,《办法》第五条规定:“高等学校的举办者、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以章程明确界定与学校的关系……落实举办者权利义务,保障学校的办学自主权。”第十九条规定:“起草章程,涉及到与举办者权利关系的内容,高等学校应当与举办者、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充分沟通、协商。”由此,“章程可视为高校和政府间的一个合约”。但是,这里存在两方面的问题:首先,对于高等学校与政府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大学章程没有直接规范的权限。在法律关系的构建上,涉及外部非平等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大学章程具有的是确认功能,其相关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的创设,必须由章程之外的大学制度去承担。显然,高等学校与政府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并非平等关系。其次,对于高等学校与举办者之间的关系,大学章程事实上也难以行使直接规范的权限。虽然,政府作为大学举办者,其与所举办的大学本应是平等的关系,但事实上,政府作为大学举办者与其作为大学的行政监管者的身份没有分离,其与所举办的大学之间目前不可能是一种平等的法律关系。因此,赋予大学章程在大学与其举办者的政府之间的权利义务上行使直接规范的权限,其前提是在体制、机制层面上保证政府作为大学举办者与其作为大学的行政监管者的身份的分离,而当前政府的这两种身份是浑然一体。因此,在现阶段,大学的举办者在维护大学办学自主权方面所必须履行的义务,若没有大学章程之外的制度先予以界定,大学章程是难以有所作为的。而高职院校因其多为地方政府所举办和主管,地方性常伴随着失范与随意,其对政府的依赖性更为突出,政府直接介入学校内部事务、以行政层级管理和控制学校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高职院校的章程在界定政府与大学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上,其“先天缺陷”更为突出。

(二)在调节大学内部主体行为上,大学章程建设存在“后天不足”

通过大学章程建设以提高大学的自治能力,必须抓好章程的制定、实施、监督三个环节,做到“依法制章”、“依章治校”、有效监督。目前,在“依法制章”方面,按照《办法》的要求,各高等学校依据国家教育法

学校管理

律、法规及规章制定其章程,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依法予以审核,并在此基础上核准赋予其章程的法律效力,应该说该程序基本顺畅有序。但在“依章治校”及实施监督方面则有明显的不足。“依章治校”要求高等学校将章程作为学校依法自主办学、实施管理和履行公共职能的基本准则落到实处,为此,高等学校应当以章程为依据,构建学校内部科学、长效的治理机制,制定学校内部的管理制度及机制运行规则,从而使章程在学校内部规章制度中发挥“宪章”的作用,成为规范学校办学与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制定与实施的“准则”。完善大学的自主管理、自我约束的体制、机制,其核心问题就是权力配置,具体就是限制高校内部的行政权力,扩大学术权力。但在高校内部,行政权力一直处于主导地位,由行政权力主导之下的章程建设,没有上位法律制度的明确强制要求及外力的有效干预,只依赖于行政权力的自觉,主动缩小自己的权力空间,其可能性极低。对于高职院校来说,由于相对于普通高等学校,其学术性不太突出、“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呼声不高,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失衡状态更为明显。因而,高职院校的“依章治校”难度更高,章程更易被“束之高阁”。关于章程的监督,《办法》除强调高等学校的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职责外,还在第三十条指出“高等学校应当指定专门机构监督章程的执行情况,依据章程审查学校内部规章制度、规范性文件,受理对违反章程的管理行为、办学活动的举报和投诉。”在此,对章程执行的监督机构的主体构成、运行规则,《办法》并没有明确、具体的指导意见。监督机构的独立性、民主性、权威性是其发挥有效监督作用的前提。实践中,多数高职院校在章程文本中或简单复述《办法》第三十条的规定,或把监督赋权于以校内原有的某一部门、组织之上,或干脆回避不提。显然,章程执行监督机构的独立性、民主性、权威性成疑,监督机构的功能、意义被忽视,章程有成为“软”法、流于形式的危险。

三、对策建议

在章程的实效性已成为大学章程建设的焦点问题的今天,面对大学章程建设的“先天缺陷”与“后天不足”,高职院校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落实对策。

(一)提高认识、增强使命感与主体意识

制定和完善高职院校章程并非仅有文本上的意义。一方面,加强大学章程建设、增强大学章程的实践效用,是建立现代化大学制度的需要。现代大学制度既涉及学校与外部的关系的规范与调节,保障大学的办学自主权,又涉及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和改革,实现科学管理。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是大学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民主管理。大学章程是联接国家教育法律、法规与学校内部规范性文件的重要纽带和桥梁,是大学形成自主发展与自我约束机制的关键。加强大学章程建设、增强大学章程的实践效用,与建立现代化大学制度的目标是一致的。同时,对高职院校来讲,制定和完善学校章程,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保障。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对加强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制度建设与改革实践紧密相联。章程制定的启动,是推动高校依法自主和按章办学,协调好政府与高校的关系、完善学校的治理结构的良好契机,通过改革并将改革的成果以章程的形式固定和规范下来,这是大学章程建设应有之义。高职院校内部各层面主体对此应有明确、深刻的认识,增强使命感与主体意识。各权力主体,尤其是行政权力主体应胸怀大局,不计较个体、局部利益的得失,摒弃“小圈子”利益,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心在章程建设中发挥表率、积极推动的作用。广大师生员工应强化主体意识,杜绝“旁观者”的心态,积极主动地参与章程建设。

(二)转变观念,培育理性法治思维

实践中我国大学章程的制定主体并非国家立法机关,理论上对大学章程法律属性、功能的理解有待于深化,因而对大学章程的合法性、法律效力等常有质疑,如指导制定大学章程的原理缺失;大学章程法律地位模糊;大学章程在高校管理中的法律效力缺失。在大学章程建设的理论探讨中,常有此类论调:真正的法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我国大学章程的制定主体并非国家立法机关,章程难以称为“法律”;法治推进的路径与方向应是“自上而下”,在上位法缺失的状态下,下位法难以有所作为。实际上,关注西方法观念的理论就可以发现,“真正的法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这种观点基本上属于“规则法”观念,而这也是一种被认为落后于时代的观念。西方法观念理论中“活的法”观念则认为:“真正和主要的法律不是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规则,而是社会立法中的秩序或人类联合的内

学校管理

在秩序”、“非立法机关制定的,如法院审判案件中形成的法律,即判例法、社会的风俗习惯,甚至社会团体的规章制度,只要它们对社会秩序的形成起作用,就都是这种法律。因此,国家立法机关所制定的成文法并不是法律的主体和根本。”在法治推进的路径与方向问题上,理论上有“进化的法治观”与“构建的法治观”之争。“进化的法治观”认为,法治推进的路径与方向应是“自下而上”,这也是西方国家法治实践模式;“构建的法治观”认为,法治推进的路径与方向应是“自上而下”,这是我国过去几十年法治建设的经验总结。因而,在大学章程建设这一法治问题上,我们的思维不能固化于某一观念、不能囿于传统。

(三)树立信心,以民主的培育拓展自主的空间

章程功用的“应然”与“实然”的冲突,固然弱化高职院校章程的实效性,但矛盾并非不可克服。高职院校的办学自主权与自治能力本来就是一对矛盾,从政府层面来讲,学校自治能力弱,放权于学校,政府并不放心;从学校角度看,政府不放权,何来自治?对此若处理不当,易陷入“抓死放乱”的循环。当前,高职院校杜绝“靠”、“等”、“懒”等心态,不能总是埋怨外部环境支持不足而表示无能为力、无所作为,在外部环境支持有限的条件下,自觉加强章程建设,在学校内部培育民主意识、去除行政化、建立自主管理、自我约束的机制,以此争取政府真正放权,即以民主的培育拓展自主的空间。当然,大学去行政化不是去除学校的行政系统,而是去掉行政的官僚、僵化和对学术的侵入与武断;落实大学的办学自主权、要求政府真正放权,并不意味着彻底脱离政府的监管,而只是将大学的权力、地位和责任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既能获得法人的权力,但也必须作为独立主体争取资源、满足国家利益、履行法人的义务。

(四)整体推进,夯实制度基础

加强大学章程建设应该贯彻系统性、协同性的理念。大学章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大学章程是大学办学行为的基本准则,是学校各项具体规章制度的总纲领。对于大学的运行,基本准则、总纲领无法直接充分发挥规范、调整作用,章程实践效用的发挥必须通过具体的规章制度,必须依赖于学校治理机制及机制运行规则。因此,大学章程建设必须整体推进,在学校章程制定实施后,必须对已有的规章制度进行梳理并做好相应的“废、改、立”工作,构建起根本制度功能稳定、基本制度体系完备、具体制度配套的校内规章制度体系;必须建立科学、长效的治理机制;必须制定学校内部机制的运行规则。

(五)加强监督,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监督体系

有效监督是大学章程发挥实践效用的根本保障,而监督机构的独立性、民主性、权威性是其发挥有效监督作用的前提,这就要求大学章程建设必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监督体系。这也是目前高职院校章程建设较为薄弱的环节。《办法》也强调“高等学校应当指定专门机构监督章程的执行情况”。因此,当前各高职院校首先应围绕专门监督机构的职权、人员组成、运行规则等作出具体的规定;同时,应发挥学校内部的工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等组织、机构的民主监督作用;条件成熟时,也可考虑引入第三方监督机制,第三方监督机制应体现出机构的独立性与人员组成的广泛性、代表性,使其能从一个更为客观、公正的立场来监督评价大学章程的执行落实,保障大学章程的实践效用。

参考文献:

[1]陈立鹏.大学章程研究——理论与实践的探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马陆亭.高校章程制定工作全面启动后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2(3).

[3]朱家德.大学章程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1).

[4]邹晓红,于川.我国大学章程制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3(5).

[5]何勤华,严存生.西方法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学校管理

《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章程建设研究综述》

《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章程建设研究综述》摘要。从文献研究看,当前对高职院校章程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价值与定位、建设内容及特色与创新等四个方面的研究较为集中,但从教育学、法学、管理学等多学科角度进行定性研究的较少,以实践调查研究为依据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实证分析还较少。未来随着高职院校章程的不断完善,在中西方高职教育比较研究基础上,对我国高职章程的研究还有很大空间。 关键词:高职;章程;综述 0引言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教育法制化、民主化进程也在不断推进。xx年11月,教育部《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的颁布,宣告了高等学校进入了“宪章”时代。经过前期的调研和建设,xx年11月,教育部核准了首批6所高校的章程。xx年5月,教育部召开高校现代大学制度暨章程建设工作推进会,进一步强调大学章程建设是推动高等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客观要求和标志性成果。至xx年7月,全国112所“211”高校(含38所“985”高校)已全部完成核准发布工作,同时,已有22所高职院校章程核准发布。全国章程建设取得标志性成果。 高职院校发展面临着较为复杂的外部社会环境和内部改革挑战,建立以大学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大学制度,是正确处理好学校发展与市场发展的关系、处理好院校内部各种关系,实现依法治校、民主办学的重要保障。本文主要基于中国知网文献资料库、万方学位论文全文

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以及各高校图书馆数据库公开出版的书籍为研究资料,以“高职”和“章程”为主题词搜索到xx年的论文102篇,其中硕士学位论文2篇,尚未发现系统研究高职院校章程建设的专著或者博士论文,而相类似的关于高职院校治理结构的研究文献却有不少。所以,本文主要以近三年来高职院校章程建设的实践与理论研究为依据,以各类学术期刊为参照,对高职院校章程建设的各类研究文献进行逻辑归类、比较分析,以期对高职院校章程建设的研究更为全面和深入。 1高职院校章程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 现状研究是章程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对高职院校章程建设现状的研究,近年来研究角度也比较多元。西南大学的硕士研究生鲁柏铎通过对江苏、江西、重庆三省市12所样本高职院校108名教师发放问卷、采样进行问卷调查研究。通过问卷研究,提出当前高职院校章程建设现状存在着章程的法律地位不明确、缺少明确的法律渊源,章程制定的程序不够规范、章程内容存在法律方面的错误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传统观念原因,中国传统依法治校观念淡薄,高职院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对章程的主观重视不够;二是法律制度原因,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专项立法滞后,导致高职院校章程的制度建设缺失;三是环境原因,长期以来高职院校依附于政府,政府管理高职教育的体制机制滞后,也是制约高职院校章程建设的因素。 2高职章程建设价值与定位研究

职业学院高职教育研究会章程

××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育研究会章程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会名称为“××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育研究会” ( 以下简称研究会) ,是在××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育研究所领导下从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学术团体和开展校际协作的群众组织。 第二条研究会宗旨: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 以人为本” 的思想,积极总结、交流、探索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的新经验、新问题、新理论,为我院的发展做贡献。主要研究高职教育,建立研究网络,营造氛围,提高我院高职教育、教学及管理方面的研究水平。 第三条研究会坚持“ 理论联系实际,学术民主,共同研讨,促进学院发展” 的原则。本会在学术活动中,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发扬科学、民主、创新的精神。 第二章任务 第四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积极探索与研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的特点与规律,不断总结交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经验,并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中提出重大课题组织理论研究。包括校园文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教改模式、课程体系及教材建设、教法等重要教育问题的研究。 第五条针对我院教育教学及管理的实际,研究探讨有益于学院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 第六条定期组织高职教育研究活动,包括理论学习、参观考察、邀请专家来院讲座等。 第七条组织会员进行课题研究,撰写高职教育研究的论文和著作,并组织评比、推荐参评和发表,对重大课题进行合作研究。 第八条组织高职教育研究会的学术年会、专题研讨会及高职教育研究课题和论文的评奖工作,以促进我院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第九条与中国高教学会、全国高职高专研究会、河南省高职高专研究会等上级高教研究机构及兄弟院校高职研究所(室)保持密切联系,获取高职领域最新信息,为学院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第三章会员 第十条申请加入研究会的会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 )有加入研究会的意愿。

高职院校章程的确立及推行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a4009480.html, 高职院校章程的确立及推行 作者:华战胜 来源:《教育与职业(下)》2017年第04期 [摘要]文章分析了我国高职院校章程建设的现状,指出了高职院校章程确立及推行中存在的问题,剖析了高职院校章程确立及推行的理论条件,并对照问题提出了高职院校章程确立及推行的建议:(1)章程确立的建议:确立章程意识,明确章程的法律地位,成立专门组织机构,广泛征求意见,明晰章程确立程序,丰富章程内容;(2)章程推行的建议:强化章程意识,制定章程推行制度体系,建立章程推行监督机构,章程修订明确具体,推进学校去行政化,开展章程推行效果测评。 [关键词]高职院校章程理论条件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6年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高等学校章程的确立及推行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HE3080)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7)08-0063-05 高职院校章程是高职院校按照指定程序制定的,明确学校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方向、治理结构、运转体制机制、教育教学特色,规范学校与外界关系、内部各部门权利义务、教职员工和学生权利义务,调整国家行政权与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关系、党委领导权与校长行政权的关系、学校权力与院系权力的关系、行政权与学术权的关系、学校领导权与民主参与权的关系、学校管理权与社会参与权的关系的文书。高职院校章程是法律精神、依法治校模式和法律法规在高职院校的延伸和具体化,是高职院校依法自主办学、实施管理和履行公共职能的基本准则,是一种根本性的规章制度,对承载学校精神、明确学校定位、突出学校特色具有引领作用。 2015年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二十七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 教育法》第二十四条均规定,申请设立高等学校的应向审批机关提交章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按照章程自主管理”,足见章程对学校建设发展的重要性。2012年教育部出台了《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对高校制定章程进行指 导和规范。目前,全国高职院校都在快速推进依法治校。在依法治校过程中,学校章程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准则和规范,起着上接宪法法规、下承规章制度的作用;是学校其他规定的原始依据,被尊为学校规章制度的“母法”和“根本大法”;是学校落实依法治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抓手和载体。 一、高职院校章程建设的现状

职业技术学校章程

职业技术学校章程 职业技术学校是怎样的?那么,下面是CN人才网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职业技术学校章程,供大家阅读参考。 职业技术学校章程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障学院依法办学和自主管理,推进现代大学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学院中文全称:xx应用职业技术学院 英文名称:xxxxxxxxxxxxxx 中文简称:xx应用职院 学院网址为:xxxxxxxxxxx 学院法定住所:xxxxx自治区xxx自治州xx市北京西路62号。 学院设有校本部、xx南校区、xx北校区。地址分别为xxxxx自治区xxx自治州xx市北京西路62号、xx塔城地区xx市珠江路、xx塔城地区xx市xx路224号。 在办学过程中并入学院的机构,均为学院的组成部分。学院根据事业发展需要,按照国家法律、政策,变更办学场所。 第三条学院为从事公益服务的二类事业单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承担法律责任。学院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为主要职能。 第四条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规律,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民主管理。 第五条学院坚持依法治校,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依照学院的开展工作,依法保护学生和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第六条学院坚持民族团结互助,按照“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原则处理和发展民族关系,在各族师生员工中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章程.doc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章程(草案第六轮修改稿) 序言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是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湖南省首批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55年的湖南工业学校,1961年省农业机械工业学校并入后更名为湖南省机械工业学校。1980年,省机械工业厅干部训练班在学校开班,1985年,开办省机械工业干部中等专业学校,1987年,机械工程师进修大学湖南省分校落户学校。1996年,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1999年,与湖南省机械工业厅职工大学合并组建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秉承“立德、敬业、精技、创新”的校训,坚持“植根机械装备制造业,服务湖南新型工业化”的办学定位,历经60年艰辛努力,学院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水平不断提升,逐渐确立了在本省和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教育中的排头兵地位,跻身国内一流高职院校行列。2007年,成为湖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2008年成为全国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单位,2011年顺利通过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项目建设验收并获得“优秀”等级。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依法治校、规范管理、完善治理结构,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学院名称为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英文全称为“Hunan Industry Polytechnic”,英文缩写为“HNIP”,学院域名为“https://www.doczj.com/doc/7a4009480.html,”。 第三条学院法定住所为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含浦大道139号。 第四条学院是湖南省人民政府举办、湖南省教育厅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是独立的民事法人,依照法律法规和本章程自主管理学院内部事务,不受任何组织和个人的非法干涉。

增强高职院校章程实效性之策略研究

□林文雄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汕头5l5041) 摘 要:高职院校章程建设的“先天缺陷”与“后天不足”致使高职院校章程的功效存在“应 然”与“实然”的冲突,通过原因分析,增强高职院校章程实效性必须从提高认识、增强使命感与主体意识;转变观念,培育理性法治思维;树立信心,以民主的培育拓展自主的空间;整体推进,夯实制度基础;加强监督,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监督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 关键词:高职院校;章程;实效性;对策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154(2016)04-0012-04 *项目来源:本文系汕头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增强高职院校章程实效性之策略研究》(项目编号:SZK2014Y16)的 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林文雄(1966-),男,广东惠来人,汕头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法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收稿日期:2016-01-28 增强高职院校章程实效性之策略研究 * 大学章程是高等学校依法自主办学、实施管理和履行公共职能的基本准则。虽然我国的《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对大学章程建设均有明确的要求,但标志我国大学已进入“立宪时代”的是《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下称《办法》)的颁布实施。在“立宪时代”,大学章程建设的焦点已从章程文本的规范性转化为章程的实效性。当前,高职院校章程的实效性尤为值得关注。 一、章程功用的“应然”与“实然”的冲突 《办法》的颁布实施,对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指导和规范高等学校章程建设,促进高等学校依法治校、科学发展有巨大的积极作用。过去我国大学章程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如相关主体对大学章程的认识不到位、大学章程的制定程序不够规范、大学章程的文本建设总体水平不高、大学章程的监督程序建设薄弱等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回应、解决,但是,影响大学章程的实施效果的问题并非全部迎刃而解,特别是对于高职院校来讲,因章程功用的“应然”与“实然”的冲突,其章程实效性的增强仍然任重道远。 章程功用的“应然”是指从高等教育发展本身需求出发,对章程建设的功用在理论形态上的目标定位,它反映的是人们对章程建设功用的期望结果。章程功用 的“实然”是指在具体的客观环境中,章程建设的功用在实践形态上的落实与体现,即章程的实践效用,它反映的是章程建设的功用所能达到的现实状况。 《办法》指出:“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指导和规范高等学校章程建设,促进高等学校依法治校、科学发展,依据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及其他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由此可见,大学章程建设的目的:一是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二是促进高等学校依法治校、科学发展。而其核心包括如下两方面:在对外关系上要保障大学的办学自主权;在内部关系上要提高大学治理的自治能力。《办法》正是围绕这两个核心问题做出相关规定。关于保障大学的办学自主权,《办法》第五条明确规定“高等学校的举办者、教育主管行政部门应当按照政校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落实举办者权利义务,保障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办法》第八条规定“章程应当按照高等教育法的规定,健全学校办学自主权的行使与监督机制”。关于大学的自治能力,《办法》第四条规定“高等学校制定章程应当……依法完善内部法人治理结构……应当着重完善学校自主管理、自我约束的体制、机制”;此外《办法》第九条至第十二条还分别就大学的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内部治理结构及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作出明确规定,对完善大学的自主管理、自我约束的体制、机制提出指导性意 学校管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