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区别及有效衔接

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区别及有效衔接

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区别及有效衔接
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区别及有效衔接

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区别及有效衔接

幼儿园和小学是相互衔接的两个教育阶段。幼儿园与小学在教育性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有所不同。

1.幼儿园属于非义务教育,而小学属于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普及性”等特点,即让每个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是学校、家长和社

会的义务。因此,家长必须将适龄孩子送到学校接受小学教育。

2.幼儿园“教养并重”,小学则“以教为主”。

幼儿园除了对儿童进行全面、和谐发展的启蒙教育外,还要给儿童以生活照料和养育等。小学则要依据一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对孩子进行有目的、

有计划的德、智、体等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每门课程都有明确、具体的

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还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形成

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3.幼儿园课程是综合性的,将各领域内容有机整合起来,以主题方式呈现。小学课程则以分科为主,如语文、英语、数学、自然、体育与健身、唱游、美

术等,还有各类兴趣活动和探究活动等。

4.幼儿园以游戏为主,注重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小学则

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师除采用讲授的形式教学外,还非常注重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探究、讨论、表达等方式进行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

教育内容的变化

在幼儿园里孩子们的主要活动是游戏,小学教育是对儿童进行系统的文化

知识教育的开始,学习成为孩子们主要的任务,孩子需要付出相当紧张的体力

劳动和脑力劳动。

活动形式的变化

幼儿园活动生动有趣,孩子们不会感到枯燥,而小学是通过课堂授课的形式进行学习,教师的教学任务大多是通过讲课、作业、检查、考试来完成,

这对儿童自然会产生一定的压力,需要孩子具备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

自控要求的变化

幼儿园虽然也很重视幼儿行为规范的要求,但纪律的约束度没有小学那么

高。孩子一旦上了小学,他们不仅要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还要学习他虽不感兴趣但又必须掌握的知识。因此儿童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必须有较强的控制和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而幼儿园是从尊重孩子角度出发,以孩子兴趣点为重.

所以,我们更侧重对幼儿三大能力:自控能力,自理能力,理解能力的培养,为幼儿跨入小学更能适应小学生活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家长不要认为幼儿园只是一个吃吃、喝喝、玩玩、乐乐的地方,其他什么都不学。其实不然,你的孩子在游戏、生活、运动、学习中学会了交往、懂得了礼貌、有了爱护环境的意识,能关心他人,尊敬长辈等等,这些难道不比认识一个字,学会一道计算题来的更有意义、更为重要吗?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将科学启蒙教育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和指导要点等作了具体、明确的阐述。

学习《纲要》有关内容,结合自身对幼儿园科学教育研究的实践,我们发现,在我们的教材中,也是以主体活动的形式整合的,以《纲要〉〉中的五大领域为主体教育,在主体中的各个活动都注重了综合性、尝试性、趣味性。在这五大领域活动中最能体现尝试性的是科学活动。尝试是创造的前提,任何发明创造都是从尝试开始,没有尝试何来创造。可以说尝试是成功的阶梯。在活动中我是怎样突出尝试教学的呢?几点如下:

一、尝试教学在科学教育活动中的应用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的“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思想和陶行知先生的“解放手、解放脚”的观点,都倡导幼儿自己参与活动学习。由此可见,让幼儿参与活动,通过游戏、操作、增强幼儿的尝试意识,是促进幼儿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创设尝试氛围,激发幼儿尝试的愿望。

愿望是一切活动顺利开展的前奏曲,当幼儿愿意尝试时,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争着去试。根据幼儿这一特点,我就特别的注意抓住这一时机,激发与新概念紧密相关的积极情感。

如在:教材“试试看,真有趣”这一主体活动中的《吹泡泡〉〉,我和幼儿共同利用塑料杯子、塑料管子、洗洁净和洗衣粉水到室外吹泡泡,使幼儿在无拘无束的活动中掌握了泡泡在阳光下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用什么方法让泡泡飞高、飞低?此活动激发了幼儿的尝试愿望。

(二)丰富尝试内容,把握尝试时机。

科学教育内容多,涉及面广,但都是周围生活中粗浅的知识和自然规律。我在设计尝试活动时,准确的把握材料的重难点,精心设计尝试问题让幼儿进行尝试。如在:“玩泥巴”活动中,我根据幼儿的特点和本节课的重点,设置了尝试内容:以出示泥塑物品激发幼儿的兴趣,再让幼儿用手触摸泥土,说说摸起来有什么感觉?你们能不能用你手中的泥土捏出一个你喜欢的物品或小动物等。总之,尝试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形式不多,以便于有幼儿尝试的过程,并能从中感受到乐趣。

(三)提供丰富尝试的材料。

丰富的材料是幼儿尝试的物质基础,在每次活动前,我都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如:在“试试看,真有趣”这一主题《细细的沙》的活动里,我首先选择好玩沙的场地,准备各种玩沙容器和玩具,小桶、小铲、小勺、小壶、带孔的塑料盒子等。我出示这些物品让孩子们观察,并让他们自由操作。由于材料充足,孩子们玩起来随心所欲,有利于从中发现问题,寻找答案,扩宽思路。

二、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科学教育活动不论什么时候都是幼儿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往的教学中,幼儿往往只是教师命令的执行者,而不是活动的主体,孩子们的积极性得不到发挥,而运用尝试教学较好地改变了“你教我学”注入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幼儿通过自身的看、摸、练和自身的探索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了幼儿的尝试精神。

(一)抓住时机,因势利导。

在自由活动中,在与同伴的交谈中,孩子们往往能够获得丰富的经验,因此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及时给与指导,让其成为激发幼儿尝试精神的有效手段。如:在一次户外活动中,幼儿对被风吹起的塑料袋产生了兴趣,在追逐之后,出现了疑问:“为什么它会上天呢?它又为什么能飞得那么高?一会儿又飞得那么低呢?”孩子们在饶有兴趣的讨论着,这是我也参与其中,引导幼儿得出是风大、风小的原因,虽然幼儿已经感觉到了风的存在,但这只是直觉体验,还没真正弄懂真正的原因。让他们带着问题生成了“风从哪里来”的实验活动,掌握了“空气流动”形成风的道理。活动后我们师生共同制作了小风车等玩具,让幼儿带着玩具到室外活动从中感受到风的存在,并扩大了幼儿的知识领域,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欲。

(二)引导幼儿自由尝试,自我发展,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萌发幼儿的好奇心。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要重视幼儿的活动过程,要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如:

在智力游戏中的“浮上来,沉下去”的活动中,幼儿第一次尝试完,我就组织幼儿讲出你发现那些东西沉在水底?那些东西浮在水面?幼儿答案各不相同,焦点聚集到了一个瓶子上。“为什么有的瓶子会浮在水面上?有的会沉入水底?”并没有肯定哪种说法是对的,而是让幼儿再去试一试。幼儿通过再次尝试,结果发现空的瓶子会浮在水面,而当瓶子里装满水就会沉下去等。这一活动,增加了幼儿对科学的探索兴趣。

(三)设置尝试困难,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科学尝试活动中,我精心设计了一些活动,有意识地让幼儿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如:还是在“浮起来,沉下去”的活动中,我给每组人手一份橡皮泥,让幼儿观察到整个橡皮泥放入水中会沉下去,我问小朋友:那你们能不能想办法不让它沉下去呢?接着孩子们又进行了尝试,有失败,有成功,有的幼儿将橡皮泥捏成了“小船”就浮在了水面上,有的幼儿把橡皮泥放在了塑料玩具上也浮在了水面上。通过活动,幼儿看到了自己的能力,增强了自信心。

三、运用尝试教学促进了幼儿能力的发展

(一)提高了幼儿的尝试精神,增强了幼儿的尝试意识。

幼儿对任何事情都非常的好奇,都要亲自试一试,对不懂的问题都想问个“为什么”。如:在“小蝌蚪找妈***活动中,小朋友争着问:“为什么小蝌蚪与自己的妈妈长得一点都不像?”“为什么青蛙的孩子不叫青蛙而叫小蝌蚪呢?”有时孩子们提出的问题我都难以回答。

(二)激发幼儿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重在教师的指导。

幼儿的尝试和教师的指导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如:“芽芽笑了”这一活动中,在幼儿进行尝试活动时,我发现有的幼儿没有挑选种子就开始倒水,我立刻去指导,教给幼儿挑选种子的方法。种子发芽需要时间,可有的幼儿却等不及,经常拿开纱布,把种子放在手中观察,我便马上过去轻声的告诉他:“种子发芽,喜欢一个安静的地方,需要我们耐心的等待,。”因此,培养了幼儿观察和发现事物变化的能力,尝试到了种植的乐趣,从而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三)发展了幼儿的智力,培养了幼儿的能力。

通过尝试活动,幼儿感到周围世界是自己发现的,感受到了自己的能力,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因而促进了幼儿自主性、独立性和自信心的建立和发展,并产生了继续探索的愿望,观察力、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也都有了提高。

(四)运用尝试教学促进了科学教育活动的发展

科学教育活动再也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是和尝试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渗透尝试精神,从而带动了科学教育活动更好的发展。

总之,在幼儿学习科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尊重幼儿的兴趣,及时将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问题纳入生成活动内容。运用科学的方法、引导、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的精神,去学习了解和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达到幼儿科学教育的目的和要求

幼儿园一日活动各环节之间的无缝隙衔接

幼儿园一日活动各环节之间的无缝隙衔接本次研修,感触最深的是对幼儿本真的教育,我认真学习了《对幼儿园一日活动环节组织要点》及《生活环节中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内容非常接地气,是切实帮助教师了解幼儿、提升专业能力的营养大餐,专题中对幼儿一日活动组织的精细、用心、科学与创新度深深打动了我,也使我感悟到:对幼儿的教育,既要有高屋建瓴的前瞻性,又要有滴水穿石的累积量。《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在任何一个生活环节中都是综合地表现出来的,幼儿园一定要在充分认识和利用各环节教育价值的基础上,合理组织、科学安排一日生活,将之有机整合为一个整体,让幼儿在生活中健康成长”。活动的节点,看似微不足道,却是优化一日活动的重要枢纽,这条小小的缝隙,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契机,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就是在点点滴滴小环节小缝隙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不要错失活动缝隙的教育契机,可谓小缝隙,大教育。 一、无缝隙教育的重要性 落实一日活动皆课程的大教育观,做到时时处处皆教育,就不能将生活活动游离于课程之外,要关注幼儿生活活动,将教育渗透到一日活动的方方面面,包括环节之间的小小缝隙。幼儿的一日生活是由入园、离园、进餐、睡眠、喝水、入厕、学习、游戏等各种活动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过渡环节是指幼儿一日生活中各项活动之间的衔 接转换,是一日各活动中的驿站,是非正式的、闲散的、自由活泼的,

过渡环节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资源,隐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利用好节点对幼儿进行相应的教育,既保证安全又培养了行为习惯,增长知识的同时还能发展各方面的能力。日常工作中,存在这样两种情况:许多年轻教师组织幼儿采取“放羊式”的管理方式,让孩子们在过渡环节时自由发挥,因为没有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幼儿无所事事,有的如厕、有的喝水、有的看书、有的进区、有的满屋子跑,教室里面乱哄哄一片,很容易发生不安全事故;而有经验的教师在过渡环节中能创设一定的活动:例如看书等,但不会区分对于幼儿来说必要的和不必要的过渡环节,仍有较多集体进行的、不必要的过渡环节存在。干预和催促的现象仍然很常见。如:区域活动与教学活动之间入厕、喝水的过渡环节中,幼儿应该在老师引导下有序进行,为了减少等待,及时进行下面的教学活动,教师会不断督促,不断限制,要求幼儿尽快喝完水,及时坐好等,把轻松的生活环节变得紧张匆忙,幼儿体验不到轻松自由的生活氛围,也抹杀了幼儿交往、互助、合作等良好品质的培养,这些不起眼的小环节、小缝隙,虽都是零碎的,短时的,但日复一日累计在一起也无形中占去了幼儿许多游戏和学习的时间,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也违背了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刚要》中指出:“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活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因此,如何充分利用节点进行教育,促进幼儿良好习惯及学习品质的形成,是我们一线教师深刻反思和实践的问题。 二、将缝隙活动乐趣还给孩子

小学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建议教学提纲

小学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校容校貌已有了极大改观,教育设备不断完善,育人环境进一步得到净化,在教育战线上已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在成绩的背后还潜藏着一些不利于教育更好更快发展的因素,这些因素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里表现尤为突出:一、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我们都知道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在教育, 教育的关键在教师,而教师的积极性则是关键的关键,现阶段 教师的教学热情、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是很高,主要原因 是收入相对下降。06年工资普调后,其他行业的各种补贴和福 利待遇没变,而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费后,学校用于激励教师 多带课,带好课的这部分资金已没了着落,因为缺少了必要的 物质激励,导致出现教师尽量少带课,教学质量能应付,考勤 纪律能对付就行的局面,这种课带多带少一个样,教与不教一 个样,教得好与不好一个样,守不守纪一个样的现象,极像改 革前的吃大锅饭。反正总是没有钱,凭着良心混着过日子的就 行,有这样心态的教师不在少数,虽然也不乏有大量的安于清 贫恪守职业道德的教师们仍在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默默工作 着,但市场经济大潮下的学校已不再是一块“净土”,对物质利 益和幸福生活的期盼也是教师们的追求,物价的飞涨,其他行 业收入的增加,迫使广大乡村教师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现实,单 靠精神上的奖励已解决不了现实中的问题,教师们更关心的是

能得到多大的实惠。这种除了纯工资收入以外,没有课时津贴,没有教学质量奖,没有考勤奖,没有任何福利的状况持续时间 越长,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教育发展就越不利,长此以往, 后果堪忧。 二、教师年龄结构偏大,师资配备不整齐。教育是青春的事业。农 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大致在6-16岁之间,在他们眼里,这个 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太多了神奇与美丽,所以在他们的心理希望 看到和接触到的都是美好的事物,希望自己的教师也是年轻美 丽的,据一项关于“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调查数据表明:70% 的学生喜欢像电视剧十八岁的天空中的古越淘、佩佩一样年轻 漂亮帅气有活力的教师。而在我县农村学校里,教师的年龄结 构偏大,中老年教师所占比例过大。虽然目前中青年教师占大 多数,但中年教师偏多,年轻教师太少,三五年后,教师老龄 化现象将更为严重。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求学生德智体 美劳全面发展,然而,很多农村学校无法和城区学校医院开足 开齐国家规定的课程,文化基础课程的专业教师缺额不大但比 例不协调,有的学科偏多,有的学科偏少,而专业的体、美、 音、微机教师的配置严重不足。 三、 四、 五、学校管理工作难度增大。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钱的家 难当。目前学校的管理工作真到了“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

关于美国的小学教育发展史资料

关于美国的小学教育发展史资料 美国大人不喜欢政府管,孩子不喜欢父母管。“想干什么,这是我自己的事情。”这句话似乎已成为他们的口头禅。就笔 者在匹兹堡游乐场所见,蹒跚学步的三四岁的孩子摔倒 美国中小学教育的得失 ,不要父母扶,自己爬起来拍拍手,说:“I am ok.”(我很好。没关系)。其父母眼看着孩子爬高就低非常吃力,也不去帮忙,自管自聊天。只有在孩子表现出惊人之举时,他们才夸一句:“干得不错。漂亮极了!”除了教孩子见了人问好要有礼貌外,孩子想玩什么,那是他自己的事。看来克服孩子的依赖性,培养其独立自主的意识从幼儿时期已贯穿在日常的生活中。这种传统有利于每个人个性的发展。美国社会充满活力与他们依附性少而独立性强、循规蹈矩少而创造性强的民族传统有关。个人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必然给社会带来生机。 在美国,儿童上学不是负担,而是享受。十岁左右的孩子一般是九点以前入学,下午三点就放学了。中午有免费午餐,来去有校车接送。在课堂上的时间只有四个小时,其中一半还是做课堂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动脑筋,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和技能。大部分作业在课堂上用电脑完成,很少把作业带回家。如果有作业,也仅仅是让他们用电脑做个生日贺卡,或者做些折纸手工、画些简单图画,都是孩子们感兴趣、乐意完成的事情。如果不乐意干,也不勉强。一放学就可以抱上篮球或者穿上旱冰鞋,或者带上水枪,到游乐场玩。美国的孩子感觉不到所谓学习压力是什么滋味。 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50年代),国内追求升学率的风气还不算太盛,但那时就总有课外作业。有一次因为老师讲除法时自己开了小差,回了家问母亲六除以三等于几。没上过学的母亲想当然道:“那还不简单,六个除过三个,当然是三。”按照母亲的思路完成作业,被老师训斥道:“你怎么这么笨,除法和减法是一回事儿吗?”在美国是决不允许这样训斥孩子的。他们的教育思路是培养学生的自信,想方设法打开其思路,活跃其思维,而不要求循规蹈矩,惟老师的命是从。即使学生把四加三加成八,老师也是以表扬的口吻道:“啊噢,这倒是个新鲜思路,我们是否可以再算算四加四等于几呢?”学生在表扬声中和训斥声中,其思维的主动性和敏捷性必然不同。在美国的家庭教育中也一般是尊重孩子的人格和感情的。比如德瑞娜的好朋友要回家了,德瑞娜因为留不住朋友而急得掉泪,德瑞娜的妈妈决不会以“没出息,哭什么”来训斥,而是这样劝慰:“噢,可怜的德瑞娜,你的朋友要走了,你很难过。离开自己的朋友实在是件困难的事情,可是,她的妈妈也许正等得她焦急呢……”他们认为“别哭”、“不要这样”、“多讨厌”之类的命令性口吻压抑幼小心灵是束缚孩子天性的,而一般以“应该怎样”、“不妨试试”来诱导孩子。有的学校甚至不让学生知道彼此之间的考试成绩。因为让学生互相知道考试成绩,就会伤害那些成绩差的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孩子从小就自卑,这是很残酷的事情。们的课堂讲授也不是刻板的老师讲授学生听。不要求学生正襟端坐、寂然静听,而是可以自由发问、可以提出不同见解后上台讲解。他们认为学校教育的目的不是要教学生死背多少知识、信息和数据,而是教给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学生人人都要上讲台,与老师和同学们讨论问题、分析问题。比如语文老师让学生阅读了莎士比亚的剧本《恺撒王》,就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这剧本的得失,有的学生说剧本结尾写得不好,怎么能在结尾时让这么多主要人物一个接一个地在同一幕中死去呢?太不真实了,太草率了。有 美国中小学教育的得失(2) 的同学就认为写得好,死的人多才能突出悲剧效果,有震撼人心的作用。在高中“美国政府”课(公民课)中,有的老师做得更绝。他对学生宣布他要参加联邦参议员竞选,让学生帮他制定竞选章程、印传单、拉选票、挨家挨户游说、接受媒体采访等。这样授课,一方面训练学生的胆量和自我表现意识,另一方面大家又互相交流,撞击出灵感的火花。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经过大家讨论和身体力行,各人的思维必然得到升华,从而便于养成多角度、多方位观察事物、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美国学生从来不懂得“害羞”

小学教育教学现状及发展措施

小学教育教学现状及发展措施 摘要:小学是学生义务教育的初始阶段,也是学生真正接受文化类教育的开始。小学阶段的教育对学生成长和学习有巨大影响,关乎学生日后的发展。因此,小学教育应该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来展开,要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一个优秀的好学生。然而,现阶段的小学教育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需要运用有效的方法去改善。 关键词:小学教育;教学现状;发展措施 小学是学生接受素质教育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心理模式对于他们日后的学习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要求小学教育必须更加具有实效性,能够培养更多优质的人才。小学教育必须更加注重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小学教育要求能够发挥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看待问题,一切以学生为主,使小学教育教学更加适合学生的发展。现在小学教育教学的现状基本是乐观的,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阻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因此,学校和教师必须要树立小学教育教学的远大目标,采取正确的措施,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带来更好的小学教育。 一、小学教育教学的现状 由于多年来,国家、政府、老师和父母等多群体都十分关注小学教育的发展,各大学校都能够贯彻落实国家和教育部的方针,小学教育能够自上而下地有序开展,并且在实践育人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是,小学教育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解决。 1.应试教育的印象根深蒂固 家长、学校和老师仍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并且将这些观念带入小学教育教学中。应试教育容易禁锢学生的思维,限制他们的发展。在现阶段的小学教学中,应试教育的影响普遍存在。学校和老师都过分看重考试,将大部分时间用来教授文化课程,导致艺术类课程和体育课程的时间较少,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除此之外,学校和教师也会经常安排一些小的考试、测验等,这些方式虽然能够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但是也容易给学生造成一定压力,使学生产生厌倦甚至是

初等教育改革与发展

期末作业考核 《初等教育改革与发展》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初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对象 概括的说是研究初等教育改革中的事实或实践活动。具体说,可以包括初等教育改革的本质、初等教育改革与其他社会改革的关系、初等教育改革的规律、过程、评价、设计等方面。 2、“两基”、“两全” “两基”即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两全”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3、教育投资体制 是一个国家组织、领导和管理教育投资活动所采取的基本制度和主要方式、方法。 4、幼小一贯学校 2004年,日本中教审提出要将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一体化的建议,并具体提出了建立“幼小一贯学校”的计划。文部科学省决定从2005年试行、2006年正式设立“幼小衔接推动班”制,为未来正式实行“幼小一贯学校”作准备。其基本特点是:小学低年级教育“幼儿园化”;教师之间的深度合作受到重视;研究工作成为教育实践的有力支撑。 5、“两个必须”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试述初等教育改革的一般过程。 准备阶段;动员阶段;实验阶段;巩固和反思阶段;实施阶段。 2、简述当前学制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过去的学制改革未充分重视教育根本目的的实现。 (二)过去的学制改革缺乏历史眼光、世界眼光与未来眼光。 (三)过去的学制改革未能处理好学生身心潜能充分发展与健康发展的关系。 (四)过去的学制改革有不顾条件而盲目蛮干之弊。 (五)过去的学制改革缺乏教育事业整体改革的配合。 (六)过去的学制改革未能充分考虑全国各地和学生之间的差异。(七)过去的学制改革中政治与行政干预过多。(八)过去的学制改革未能处理好积极与稳妥的关系。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教育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地教育过程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由于生活习惯上的骤变,以及课目的繁重,使许多小孩子在进入小学后出现疲劳、消瘦、害怕学习的现象。很多孩子进入小学后,开始兴致挺高,可几天下来就会发现,孩子总是丢三落四,不是把铅笔盒丢在家里,就是忘了老师让他带什么东西,老师上课讲了什么也说不出来,上学的兴趣也不大了;有的孩子特别胆小、孤僻,有什么事情也不对老师说,上课尿憋急了宁愿尿裤子也不举手请假;有的孩子不会听讲,不做作业不说,连基本的课堂常规也不懂,上课随便下位、说话、喝水,老师今天讲,孩子明天又忘。每天都有同学忘带书本和学习用具,还抱怨爸爸、妈妈昨天晚上没给他装进书包。有些孩子的东西被别人稍微碰一下就要告老师,既不知道谦让,更不懂得关心别人;还有一些孩子则不敢跟别人说话,不会和同学交往。如此众多的问题,应该引起老师及家长的关注。因此,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工作很重要。家长应该为孩子顺利地向小学过渡作好一切准备。 1、思想方面: 小学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结束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生活开始以学习为主的小学生活是第一次大的衔接。所以,上小学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是“喜欢但有点害怕”。这时我们做家长的千万不能恐吓孩子说:“现在你一天到晚

只知道玩,到了小学里就没得玩了。”“这个都不会,以后到了小学里知识还要难,你怎么学得会呢!”等等,因为这样容易使孩子产生畏惧的心里,从而难以适应小学生的生活。我们要多做正面的鼓励,对孩子说:“长大了,就可以上小学了,就能学到更多本领了。”“上小学可以带上红领巾,成为光荣的少先队员了。”等等。 我们也可以利用报名的时间,带孩子参观一下自己未来的学校,了解学校的环境,激发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回家后和孩子进行一次谈话,向孩子表示祝贺,让孩子知道上小学是一件值得高兴的、光荣的、骄傲的事,我们可以用赞叹、喜悦、欣赏的语气和孩子谈上学的话题。 2、习惯方面: 首先,我觉得要给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作息习惯。一般晚上8点半左右要睡觉,早上7点前起床。因为进入小学,孩子最好不要迟到。还有小学生的活动量比较大,又没有午睡时间,如果孩子没有充足的睡眠,会感到疲劳,注意力不能集中,影响孩子的上课和身体健康。 其次,我们还要培养训练孩子使用和保管学习用品,这也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步骤。比如,让孩子养成把自己的东西固定放在一个地方的习惯,书放在什么地方,书包、鞋子、衣服等都要有固定的地方,不能随便扔,否则,上小学后恐怕找东西的时间比做功课的时间还要长一些。每天睡

教育发展历史沿革

教育发展历史沿革 一、原屈原农场八分场小学教育发展历史沿革 1978年至1983年屈原农场八分场共有小学学校8所,分别命名: 屈原农场八分场第一小学,屈原农场八分场第二小学。屈原农场八分场第三小学,屈原农场八分场第四小学,屈原农场八分场第五小学,屈原农场八分场第六小学,屈原农场八分场第七小学,屈原农场八分场第八小学。 1983年8月撤屈原农场八分场第二小学,师生并入屈原农场八分场第三小学,并更名为屈原农场八分场团湖小学。 1983年8月撤屈原农场八分场第四小学,师生并入屈原农场八分场第五小学。 1985年8月撤屈原农场八分场第八小学,师生并入屈原农场八分场第七小学。 1986年8月撤屈原农场八分场第五小学和屈原农场八分场第七小学师生并入屈原农场八分场第六小学,并更名为屈原农场八分场北区联校,1990年下学期再次更名为屈原农场八分场菱湖学校。2000年设立屈原管理区,学校正式命名为屈原管理区白鱼歧办事处菱湖小学。 1990年8月撤屈原农场八分场第一小学,师生并入屈原农场八分场团湖小学,并更名为屈原农场八分场中心小学。2000年设立屈原管理区,学校正式命名为屈原管理区白鱼歧办事处中心小学。

2003年8月白鱼歧办事处与营田镇合并,撤菱湖小学和中心小学,并入屈原管理区白鱼歧中学,命名为屈原管理区白鱼歧小学。

二、原屈原农场八分场初中、高中教育发展历史沿革 1978年屈原农场八分场有中学一所,前称为汨罗江农场永红中学,1978年原汨罗江二分场行政区划分,沉凤路以南设立汨罗江农场八分场,学校授名为汨罗江农场第八中学。1978年至1980年期间开设了初中部和高中部。1980年8月全场高中分批撤并而撤销高中部,后改名屈原农场第八中学。2000年设立屈原管理区,学校更名为屈原管理区白鱼歧中学。2003年全区乡镇合并,白鱼歧办事处与营田镇合并,仍称屈原管理区白鱼歧中学。2004年8月撤校,初中教师分流乡镇学校,学生分流琴棋中学,屈原一中。屈原二中。

最新教育学(小学教育学知识点整理)

小学教育学考点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发展的活动。 2、学校教育制度 (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的建立,又称制度化教育。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时期产生的人类早期教育。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随之颁布的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以及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 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2)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 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3、古代中国教育 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西周以后,形成了六艺教育,即六门课程:礼、乐、射、御、书、数。 隋唐以后盛行科举制度。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一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才下令废科举开学堂。 4、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特征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5、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 (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很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大力创办私学,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以“仁”为最高道德标准,重视因材施教。他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先秦时期以墨翟为代表的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墨翟以“兼爱”和“非攻”为教,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科学技术的传习。 道家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 战国后期,《学记》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学记》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设计了从基层到中央的完整的教育体制,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

最新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和蓬勃发展,改革开放已经深入人心,在国家对新世纪的发展战1 略定位于可持续发展之时,在对各种绿色、健康、环保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讨论2 中,都谈到了教育工作的核心作用。教育事业承担着国家人才培养的重任,关系3 到国家未来的兴衰成败,而小学教育又是这教育事业之根基,其重要性可见一斑,4 我国现行的小学教育在目前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知识膨胀的社会中,已经跟不上5 时代的步伐,暴露出了种种矛盾。 6 7 一.目前我国小学教育的现状 8 9 (一)教育模式机械僵化,观念更新停滞不前。 10 11 我国目前的小学生在校教育都差不多是一种教学模式:即填鸭式教12 育,偏重于对教材的学习,考试成绩决定考生的一切,当然,我们不否认这种教13 育方法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即计划经济时代的存在的合理性和对当时社会发展的14 贡献,但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强调竞争,而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的15 弊端也显露出来:一是强调结论的唯一性和权威性,而对过程的合理性,合法性16 置若渺茫,不利于对学生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思维的培养;二是该模式过分强调共17 性和纪律性,不利于对学生个性爱好的培养;三是由于偏重知识型教学,而轻视18 了对学生其它各方面,比如心理、美学、价值观念的培养,这不利于培养一个合19 格的学生,因为它即使成绩优异,用客观的眼光来看,也是一个畸形的次品。 20 21 (二)家庭教育跟不上学校教育,存在缺陷和隐患。 22 23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的家庭成员结构跟上24 世纪占七十年代相比,独生子女家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居民25 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家庭的独生子女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环境中,娇生惯26 养,不知劳动的艰辛,致使其生活的自理能力欠缺,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不在27 于孩子,而在于父母,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天经地义的,但爱的表达方式的正确性28 和科学性就不得不考虑。同时,还有些问题也不可轻视,如父母双亲高节奏的工29 作习惯,与孩子缺少交流引起的自闭症,还有少数父母许诺的“可怕的礼物”:30 以物质、金钱利益来刺激孩子的上进心和学习欲。这些都为日后孩子的健康成长31 埋下了极大的生存安全陷患。 32 33 (三)国家体制转轨冲击着教育的发展理念。 34 35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体制改革逐步发展到各行各业,从经济领域36 到政治领域,无所不包,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各种价值观37 念也在发生着变化,市场经济的竞争冲击着小学教育这一领域,小学教育的发展38 方向一时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是认学生还是认学费,曾经一时让基层的小学教39 育领导者们一筹莫展,诚然,理性看的话,这些问题都是体制的必然产物,但在40 发展的同时来解决这个问题,的确让人们费尽心血,毕竟这些问题关系着国计民41 生,解决这些问题时为了不引发矛盾的聚结和秩序的稳定,必然需要瞻前顾后,42 否则的话,事与愿违的后果是令人不能接受的。 43 44 (四)社会发展变化的影响客观地刺激了不良作风和习惯,对孩子们影响45 极坏。 46 47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智育

第三节小学智育 一、智育概述 智育是教育者指导和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智能的教育活动,是全面发展教育要组成部分。知识的获取、技能的形成和智能的发展三者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构成了完整的不可割舍的整体。知识是技能的形成和智能发展的基础。学生技能的形成要以掌握一定的为基础,但也需要一定量的练习。发展智能是通过学生主体主动掌握知识的过程来实现的,但知是智能发展的必要条件并非充分条件,知识的掌握并不必然伴随智能的发展。技能形成和智能_能够巩固知识和促进知识的进一步获得。成技能的过程,不仅巩固和应用了知识,而且为进一步理解知识和获得新知识创造了条件学生智能的发展。为学生掌握知识的全过程创造了条件。智在形成各种技能中发展起来的。 二、认知发展理论 (一)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他认为。认知发展是一个建构的过程。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二)最近发展区 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如儿童已经完全掌握了某些概念和规则: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该看到他仍处于形成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

维果斯基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走在发展的后面,而应创造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维果斯基建议采用支架式教学来帮助学生达到新的发展水平。支架原本指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在这里用来形象地描述一种教学方式:儿童被看成是一座建筑,儿童的“学”是不断地、积极地建构着自身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则是一个必要的脚手架,支持儿童不断地建构自己,不断地建构新的能力。支架式教学是以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依据的。支架教学中的“支架”应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建立。通过支架作用不停地将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更高的水平。 三、认知差异 (一)认知方式差异 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学生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具体型与抽象型四方面。 (二)智力差异 一般认为,智力是个体以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心理活动。人与人的智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主要表现在智力水平、智力类型、智力表现早晚以及性别上的差异。对于智力水平的差异,一般是按照智商的高低进行划分。 不同个体在智力的类型上也会存在差异,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所强调的那样,每个人至少有B种智能,即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智能、自我意识智能和自然智能等。各种智能在

小学教育是一个人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

小学教育是一个人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小学教师的质量关系到学生一生的成长,关系到家庭的希望,更关系到国家的未来,真正是任重而道远。通过学习,我认为教师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师德高尚 做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首先要忠诚、热爱教育事业。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其次,无私奉献,关爱每一位学生。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只有爱的付出,才有爱的收获。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最后,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学生的表率,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这就要求我们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凡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好。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起典范作用,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以生为本 教学中一定要以小学生为主体,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课堂上关注每一个学生,灵活调控课堂,精心设问,让每个孩子能积极参与课堂,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要尽全力做到关爱小学生,重视小学生身心健康,将保护小学生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平等对待每一位小学生。当遇到犯错误的孩子,尽量克制自己,讲究方式方法去教育他。不讽刺、挖苦、歧视小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小学生。信任小学生,尊重个体差异,积极创造条件,让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拥有快乐的学校生活, 三、不断学习。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学习先进小学教育理论,优化知识结构,学习好的教学方法,不断的更新教育理念,不断的学习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不断的反思总结,来提高执教水平,提高文化素养;只有成为业务精湛的老师,才能合理制定较完善的教育教学计划,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跟得上时代的步伐。 用心学习,努力工作,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加油! 现在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学生观呢?李教授给我们分享了三点:首先,学生是人。学生是独立存在的、具有主体性的活生生的人。学生不是任何人可以随意支配的附属品,他和成人一样具有独立的人格尊严、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个性,其生命具有完整性。他是具有主体性、独立人格、创造力以及独特个性的人。 其次,学生是富有潜力的发展中的人。一方面,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尚待开发,其身心发育还不够完善,需要教育者科学、合理的开发与发掘。另一方面,学生又是已具有一定能力并享有一定权利的主体,他们享有一定的权利并具备行使这种权利的能力,成人不仅不能剥夺或者代替他们行使其权利,相反要给予应有的尊重和适当的保护。时代的变化,使我们的家长意识到这一点,但却处于迷茫当中,学生的权利应给予“多少”、“怎样给”等诸多问题摆在家长面前。这就要求我们要有科学、合理的学生观与学生发展观。 最后,学生是独特的人。一方面,学生时代是人生命历程中最富生命活力,生命色彩最为丰富斑斓,生命成长最为迅速,最为重要的时段,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定义为“成人期”的准备,相反,必须肯定其作为人完整生命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具有的价值。另一方面,我们还必须承认学生有着生动、独特的成长价值,且不同于成人的生活和内在世界,肯定充盈着纯真情趣、智慧、和谐和生命活力的学生世界的价值,理解并尊重学生独特的精神生活、内在感受,以及不同于成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无疑是对学生人性的一种尊重,特别是学生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 只有真正意义上理解以上的内容,我们才能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只有正确的学生观,才

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区别及有效衔接

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区别及有效衔接 幼儿园和小学是相互衔接的两个教育阶段。幼儿园与小学在教育性质、课 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有所不同。 1.幼儿园属于非义务教育,而小学属于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普及性”等特点,即让每个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是学校、家长和社 会的义务。因此,家长必须将适龄孩子送到学校接受小学教育。 2.幼儿园“教养并重”,小学则“以教为主”。 幼儿园除了对儿童进行全面、和谐发展的启蒙教育外,还要给儿童以生活 照料和养育等。小学则要依据一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对孩子进行有目的、 有计划的德、智、体等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每门课程都有明确、具体的 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还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形成 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3.幼儿园课程是综合性的,将各领域内容有机整合起来,以主题方式呈现。小学课程则以分科为主,如语文、英语、数学、自然、体育与健身、唱游、美 术等,还有各类兴趣活动和探究活动等。 4.幼儿园以游戏为主,注重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小学则 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师除采用讲授的形式教学外,还非常注重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探究、讨论、表达等方式进行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 教育内容的变化 在幼儿园里孩子们的主要活动是游戏,小学教育是对儿童进行系统的文化 知识教育的开始,学习成为孩子们主要的任务,孩子需要付出相当紧张的体力 劳动和脑力劳动。 活动形式的变化 幼儿园活动生动有趣,孩子们不会感到枯燥,而小学是通过课堂授课的形 式进行学习,教师的教学任务大多是通过讲课、作业、检查、考试来完成,这对儿童自然会产生一定的压力,需要孩子具备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 自控要求的变化 幼儿园虽然也很重视幼儿行为规范的要求,但纪律的约束度没有小学那么

小学生教育学习兴趣的形成与发展

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与发展 学习兴趣,是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积极或趋近认识的意识倾向,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当学生对学习发生兴趣时,就能积极主动获取,牢固掌握和巧妙运用知识。著名物理学家振林在回顾自己学习经历时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爱因斯坦把学习的成功概括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两位科学巨人对学习兴趣的肯定,凸现了学习兴趣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经过教改,“与其注重学生学习成绩,莫如培养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这个被无数教学实践验证的正确观念已经被普遍接受。但值得注意的是,学习兴趣不是与人的个体同时降生的心理成分,它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持续培养才能形成。作为一名普通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作用、学习兴趣发展特点和形成条件、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这一心理过程为主线,对怎样培养学习兴趣作些粗浅的探讨,供各位参考。 一、兴趣的形成和作用 兴趣是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它并非与生俱来,有其产生、发展和形成的完整过程。心理学家认为:兴趣起源于好奇,在接触好奇心指向事物的过程中强化,进而发展成为直接兴趣,再从直接兴趣转化成以志向、意愿为标志的间接兴趣。 著名科学家政道曾对兴趣的起点——好奇心作过这样的描

述:“好奇心很重要,搞科学离不开好奇。道理很简单,只有好奇心才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美国著名科普作家阿西莫夫也说:“科学始于好奇”。“好奇,总是与求知欲联系在一起,它激发青少年去发现生活的世界”。好奇心驱使着青少年主动观察、接触身边的事物,并从中获得愉快、成功和喜悦等快乐情感,其效能正如巴甫洛夫所说:“愉快可以使你对生命的每一次跳动,对于生活的每一印象易于感受,无论身体和精神上的愉快都是如此。”学习过程中获得的快乐情感不断刺激,好奇心将逐渐发育成直接兴趣。如果持续强化直接兴趣,最终将会形成“心中有了大目标一切困难皆可踩在脚下”为特征的间接兴趣。间接兴趣一经形成,学生就具备了“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学习自觉性和热情,在别人看来是又苦又累的事情,他们却乐此不疲甚至达到忘我的境界,把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当作莫大享受。 间接兴趣对学生的个性形成、发展和科技文化学习将产生巨大的作用,主要表现为:第一,对未来活动的准备作用。例如,能激励对爱好语文的小学生努力学习字、词、句和写作知识,为将来从事相应职业打基础做准备。第二,对正在进行的学习起推动作用。兴趣是一种具有浓厚情感的志趣活动,它可以使学生集中精力去获得知识,并创造性地完成当前的学习。第三,促进学生深入钻研和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二、小学生学习兴趣发展特点

浅谈当前小学教育的发展

浅谈当前小学教育的发展 人的一生不可以不学习,而读书是受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接受教育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但其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做人,然后才是做事,这是中国人文经典中最重要的道理。如今的社会、学校和家庭,最为缺乏的就是人文教育,仿佛这个时代只有经济利益的驱动,使得人在快节奏中无暇顾及读书给人带来人文精神的提升,让人看到的只是金钱和物质的消费,很难领略到人文科学的发展魅力。一个人和一个地方的发展到最后都是归根于人文的提高和品位的差别上。我们的学校课堂里缺少的就是人文教育,这其中包括人的人性和灵性。人性教育讲究的就是做人的基本道理和情感,而灵性开发追求的就是人类最了不起的原创性和思想性。我们应该清楚,人文教育的失缺将会导致科学越发达人类越野蛮的可怕后果,这就是在异化人性,扼杀灵性。 当前的中小学过分重视智力培养,忽视了情感教育,是一种严重的本末倒置。让人发现今日的学生很聪明,却在聪明中难以获得道德和情感的东西。他们的贪婪和掠夺表现得尤为强烈,他们如何做人和爱人,尊重人和帮助人,已经逐渐淡去,这不能不使人担忧和感到后怕。 在我工作多年来,给我的感觉是小学要给孩子足够的活动空间,让他们在活动中发展个人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和能力,而我们今天的教育,却强烈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上

级检查就看学生的成绩好坏,来定论学校的一切工作,恰恰忽略了学生的能力发展和个性的培养,我长期在农村小学从教,深深地感受到学校的环境让人担忧,体育不上,学生缺失的是坚强的意志和进取精神,加上没有活动场地和器材,最起码小学要有游泳场地,篮球足球乒乓球这些活动场所,而且对外开放,学生放假周末有活动的地方,所以导致学生在家无所事事,上网聊天打游戏,既给家长增添了负担,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培养,国家的政策应该从长期规划,加强小学的硬件建设才是主要目的。我有一个深刻地体会,小学学生语数外学不好,上了初中就很难再出现新的转机,就一差到底。所以,我们要尽心尽力为了下一代的成长铺路搭桥,而不是一味的强调做好工作,培养学生的音乐天赋,学校要把音乐美术课当做重中之重来陪养,增加音乐教室,选派音乐教师,不能让家长周末再给孩子增加负担,而这一培养的重任应该放在学校,所以加强小学硬件建设势在必行,为下一代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其次,加强教师队伍的调配,当前每年都招考教师,而那里缺少什么样的教师上级领导一无所知,对外宣称招考了一批教师,而真正分配下来全是人情化的分配,根本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缺教师学校工作无法开展,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导致城乡差距大,教师比例严重失衡,同样的学校,我们一所县直学校八十名学生,

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主题

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主题 一、主题活动目标:1、通过比较认识自己的成长,体验上小学的自豪感。2、分享幼儿园生活的点点滴滴,重温与老师、同伴在园生活的快乐,感谢老师和帮助自己的人。 3、尝试用语言、绘画、表演等多种形式给朋友送祝福,制作毕业纪念册。 4、通过参观小学,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喜欢小学。 5、通过搜集与小学相关的各种物品,如:书籍、文具、游戏材料等,体验小学生的生活,积极为上小学做准备。 6、与老师共同策划、准备、举办毕业庆祝会,邀请爸爸妈妈参与,体验毕业快乐和忧伤的情绪。 二、主要活动安排:第一周到第五周1、我在幼儿园三年了(社会)1、我和小学生在一起(社会)1、有趣的图书(美术)1、毕业纪念册(综合) 2、甜蜜回忆盒(语言)2、我最喜欢的一本书(语言)2、悄悄话(语言)2、我的理想(社会) 3、为全园做好事(综合)3、小书签(美术)3、我的进步周记(综合)3、老师,再见了(音乐) 4、参观小学(社会)4、毕业歌(音乐)4、打电话多联络(社会)4、礼物(语言) 5、比较轻重(数学)5、认识钟(数学)5、记录时间(数学)5、一星期有七天(数学) 三、主题环境:1、收集和小学有关的各种物品,如:课本、作业本、文具和小学生的各种游戏材料等。2、在语言角增添文字图片、田字格本、铅笔、橡皮等。3、请家长与幼儿共同收集能反映三年幼儿园生活的图片、影像资料。四、指导要点:1、平时能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学习、生活向小学生看齐,照顾身边的弟弟妹妹。2、更主动、积极的与同伴交往,珍惜同学间的友情。3、有一定的时间概念,会辨别时钟,尝试自我调控时间。 4、主动去阅读更多的图书。五、区域活动:名称指导要点美工区*幼儿相互画像,我画你,你画我。*制作连环画:我的成长故事。*提供多种美工材料,制作离园纪念册、小礼物等。*提供多种形状的卡纸、废旧图书等,制作并送给朋友的名片。角色区*提供《毕业歌》、《老师,再见了》的歌曲,让幼儿继续学习歌曲,并能根据歌词合作创编动作,经行歌表演。*举办小小音乐会。益智区*提供各种大小不一的瓶瓶罐罐以及豆子、沙子、米、水等,玩数量守恒的游戏。*提供操作练习单,让幼儿进一步学习整点、半点的计时方法。语言区*将反映幼儿在园各个时期生活的图像、物品及不同表情的脸谱放在语言区,让幼儿回忆自己的童年往事,并大胆向同伴讲述。*排练毕业献词。科学区*提供水槽、水盆、瓶瓶罐罐、记录纸等,引导幼儿探索水的流动。生活区*提供订书机、胶水、双面胶等,让幼儿为班级修补图书。建构区*提供各种建筑材料,让幼儿拼拼搭撘我们的幼儿园。幼小衔接主题活动方案为推进我镇学前教育数学领域活动的质量,发挥我镇学前教育名师成长工作室的教研力量,结合2016年学前教育宣传月“幼小协同科学衔接”主题活动,开展龙湖镇幼小衔接联动教研。以下是方案具体内容: 一、活动地点:衙口中心幼儿园二楼综合室二、活动时间:xx年5月13日上午三、参加对象:龙湖镇幼教、数学名师成长工作室全体成员;龙湖镇幼儿园教研组长各1名衙幼大班段家长、衙口中心小学教师若干名四、教研议题: 幼小衔接——幼儿园数学集中活动有效性五、活动安排时间内容主持人8:10~8:30报到xx 8:30~9:00学前教育宣传月启动仪式9:00~9:30研究课《学编5以内加法应用题》(衙幼青年教师—xx) 9:30~10:00研究课《汪汪的生日派对》(龙湖镇幼教名师成长工作室—xx) 10:10~11:00 对话研讨11:00~11:30 专家点评尊道附小xx教授六、活动要求 1.活动前:提前熟悉议题,结合各自数学教学经验,带着问题参与观摩、交流。 2.活动中:围绕研讨议题,选取观测点,认真记录、诊断,做好交流准备。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与答案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 与能力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白板说”,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这种观点属于()? A. 外铄论 B. 内发论 C. 多因素论 D. 相互作用论 [答案]A 解析:外铄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洛克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犹如一块白板,它本身没有内容,可以任人涂抹,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这种观点即为一种典型的外铄论。 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含义是指(). A.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B. 人的身心全面发展

C. 人的劳动能力全面发展 D. 人的独立个性全面发展 [答案]A 解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含义是指德智体美劳全 面发展。 3. 小龙明知乱扔纸屑是不文明行为,但又总是管不住自己.教师应注重培养其()?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信念 [答案]C 解析:道德意志是个人在道德情境中,自觉地调节行为,克服内外困难,实现道德目的的心理过程。题干中小龙明知乱扔纸屑是不文明行为,但又总是管不 住自己,属于道德意志薄弱,教师应注重培养其道德意志。 4、《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的时间是() A. 1983 年

B. 1986 年 C. 1993 年 D. 2006 年 答案: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国教育法规之一。1986年4月12日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自1986年7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于2006年9月1日实施。 5、学校在课外活动中举办安全教育报告会,这一活动形式属于() A. 小组活动 B. 学科活动 C. 阅读活动 D. 群众性活动 答案:D 解析:众性课外活动是组织多数或全体学生参加的一种带有普及性质的活动主要包括:报告和讲座;各种集会;各种比赛;参观、访问、调查、旅行;社会公益活动等。 6、在教育调查研究中,有效问卷的回收率一般不低于() A. 2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