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瓷器窑口知识大全-河南篇

中国瓷器窑口知识大全-河南篇

中国瓷器窑口知识大全-河南篇
中国瓷器窑口知识大全-河南篇

中国瓷器窑口知识大全-河南篇

中国瓷器窑口知识大全-河南篇

素材来源/网络编辑制作/荷花小女子

扒村窑:在今河南禹县扒村,故名。创烧于唐,终于元,属磁州窑系,以烧白地黑花瓷为主。其产品特征是:

(1) 胎色深灰或米黄,白釉呈乳黄色。

(2) 白地黑花与磁州窑风格相似,不同处是纹饰笔调粗放凝炼,黑彩浓厚,也有在白釉上画红、绿、黄等彩色花卉的。

(3) 器形主要有瓶、盆、罐、盘、碗、枕等,以折沿花卉大盆最具代表,盆内用黑彩绘莲花、荷叶、水波等纹饰,纹饰布局层次繁多,为扒村窑装饰一大特色。

汝窑:在今河南宝丰县,宋属汝州,故名。以烧青瓷为主,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其产品特征和鉴定要领是:

(1) 胎质细洁而呈香灰色.

(2) 釉色以纯正的天青色为主,有淡和深两种.此外还有卵青和粉青等色.釉面较为光亮,一般都是细密开片,无纹片者较少见.

(3) 器形有盘、碟、洗、出戟尊、玉壶春瓶、胆式瓶、

三足洗、撇口碗、十瓣葵花口碗、葵瓣盏托、椭圆形水仙盘等。盘的圈足较大,圈足外卷呈八字状。

(4) 烧造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支钉支烧,一种是垫圈或垫饼垫烧。采用支钉支烧的器物通体满釉,器底留有支钉痕,支钉细小如芝麻状,且多靠近圈足内墙,支钉断面处一般呈白色;支钉数为3、5、6个,以5个为多,椭圆形水仙盆则采用6个支钉。采用垫圈或垫饼垫烧的器物圈足足端无釉,但少见。

(5) 少数器物有铭款。见有两种,器底刻"奉华"和"蔡"

字款。

钧窑:在今河南禹县八卦洞与钧台一带,金代属钧州,因钧台或钧州,故名。始烧于唐代,盛于北宋晚期,金元时继续烧造,以烧制乳浊釉青瓷为主,兼烧黑瓷及白地黑花瓷,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其产品特征和鉴定要领是:

(1)宋代产品<1> 胎色较深,呈浅灰色或褐紫色

当阳峪窑:在今河南修武县当阳峪,故名。烧瓷于宋代,烧制白瓷、黑瓷、酱色釉瓷、白釉剔花及绞胎等品种。其特征是:当阳峪窑

(1)胎色以赭灰居多,故多施用白化妆土。

(2)以白釉剔花最富有代表性,纹饰流利洒脱,尤以黑白、褐白对比强烈的色彩独具一格。瓶罐一类器物上除主题纹饰外,剔刻方块形组成的几何图案作辅助纹饰,为其它

瓷窑所不见。

(3)绞胎器的特征是用白、褐两种色料绞在一起,组成对称整齐与羽毛相似的纹理。

临汝窑:在今河南临汝县,故名。烧瓷于宋、金,以烧制青瓷为主。其青瓷特征和鉴定要领是:

(1)胎较厚,胎色有灰白和浅褐两种。

(2)釉色多青中闪绿,釉层较厚。

(3)装饰技法有印花、刻花,以印花为主。纹饰与耀州窑有不少共同点,但比耀州窑逊色,题材多见缠枝、折枝的菊花或牡丹花,团菊花常见。海水纹具有独特风格,布局多为圆圈形式,一般8-10圈,形成多层波浪式水纹,中心常为一朵花或田螺纹。

(4)宋代碗、盘圈足较宽,足端一般无釉露胎,足内有釉。金代产品则挖足较深,足内一般无釉,器内底刮釉一圈,有"涩圈"痕。

鹤壁窑:在今河南鹤壁市,故名。始烧于唐代而终于元代,唐代烧白、黄、黑瓷;宋金时期以烧白地黑花瓷为主,属磁州窑系。其产品特征是:

(1)胎色灰白。

(2)唐代器物有短流壶、花口钵等。

(3)宋金时期除烧白地黑花瓷外,还有白釉划花、褐黄釉刻花及钧窑系青瓷。白地黑花彩色乌黑;褐黄釉刻花最

富代表性,有鹅、莲花与兔吃草等纹饰,在纹内敷一层薄薄的白化妆土,然后施釉,在深褐色地上托出褐黄色纹样,具有特殊风格。

(4)白釉划花大碗与磁州窑风格相同,碗心有5个长条状支烧痕。盆口径一般都在40厘米以上。

密县窑:在今河南密县,故名。始烧于唐而终于金,品种较多,有白瓷、黑瓷、黄瓷、青瓷及珍珠地划花。其特征是:

(1)唐、五代以烧白瓷为主,胎较粗糙,普遍使用白化妆土,以增加釉层白度。器物以碗、盘、壶等生活用具为主,碗多唇口外侈,圈足平面宽、浅,足外侧边棱用刀削去;壶颈较宽,柄与口沿齐平,均具有唐代特征。

(2)晚唐、五代创用珍珠地划花装饰,至宋代流行,纹饰具有仿唐金银器錾花工艺特征。

(3)还烧制白地黑花瓷,瓶、壶等器物上多画简洁的花草纹,画花纹的较别致,是此窑独创。

(4)采用三岔形支具垫烧,有的器底留有3个支烧痕。

登封窑:在今河南登封县,故名.始烧于唐代,北宋为其繁盛时期,终于元代,以烧白瓷为主,兼烧黑瓷及三彩陶器,白釉

珍珠地划花最具特色.其特征是:

(1) 胎色灰白.

(2) 以白瓷为主,有白釉绿彩、白釉刻花、白釉剔花、白

釉珍珠地划花及白地黑花等品种,珍珠地划花受密县窑影响,产量在同类瓷器中最大。

(3) 器型有瓶、枕、罐、洗、碗等;以瓶、枕较多。瓶

有两种形式,一种形似橄榄;一种为小口,长身,瓶高在40厘米以上。

(4) 装饰以珍珠地划花为代表,如瓶的下部常划不规则

莲瓣纹,中部突出位置珍珠地划缠枝花卉纹。珍珠地划花卉纹腰圆形枕最为多见。

(5) 柳斗杯剔花也有一定特色,有两种不同,一为白瓷,先剔刻后上化妆土及釉;一为淡赭色,先上化妆土,然后剔刻,再罩以透明釉。取得不同的装饰效果。

鲁山窑:在今河南鲁山县,故名。创烧于唐代而终于元代,烧制花釉瓷。

郏县窑:在今河南郏县,故名。创烧于唐代而终于元代,烧制花釉瓷、黄瓷及白瓷等。其特征是:

(1)胎色灰白。

(2)唐代花釉瓷器与鲁山窑不同,就釉色与彩斑特色来看,有黑色、月白和钧蓝釉,饰以天蓝色细条纹彩斑,器物有壶罐。

(3)唐代黄釉瓷器物主要是碗、罐和壶等,以碗为多,碗内只施半釉,碗底有五角形或六角形露胎,这种施釉方法是为了叠烧的需要。罐的造型为口唇微外撇,短颈,平底,

口部都不施釉,有一层白化妆土,一般高度在20厘米以下。壶流呈短小的圆柱形,多有双系,壶身印有席纹装饰,较为特殊。

(4)唐代黑瓷碗的施釉方法与黄瓷碗相同,有的还在五角或六角形的中心部位绘一朵花蕊。金代则采用中心刮去一圈釉叠烧(即涩圈)。

内乡大窑店窑:略

巩县窑:在今河南巩县,故名。烧瓷于隋、唐,隋代烧青瓷,唐代以烧白瓷为主,此外还烧三彩陶器,黑瓷、绞胎与茶叶末釉也有一定比例。其唐代产品特征是:

(1) 白瓷胎色灰白,釉色白腻,质量较好,黑瓷胎白釉黑。

(2) 器形有碗、盘、壶、瓶、罐、枕等,以盘碗为最多。白瓷碗的特点是侈口,有的口缘作四花瓣形,碗里壁沿花瓣口凸起四条直棱,地足有浅圈足、圆饼状实足和玉璧形足数种造型。盘类以直口、平底浅盘多见,装饰与碗相同,口缘四花瓣形,缺口处凸起成四条直棱。

(3) 黑瓷态体较厚重,碗以平底大碗为多,里施白釉,外施黑釉。盘的造型与白瓷盘相同,施釉亦是里白外黑,但口沿不施釉露胎,为巩县窑的独特制法。瓶类器物修坯精细,制作规整,在北方唐代黑瓷中少见。

(4) 所制绞胎特征多模仿漆器纹理。

(5) 器物装烧垫具有三岔支具和长方形或圆珠形托珠,碗盘器内或足端一般留有3-4个垫具痕。

宜阳窑在河南宜阳三里庙等处,故名。为宋代瓷窑。以烧青釉为主,兼烧白釉,白釉黑花及黑釉等品种。青釉施釉较厚、色多样。装饰有印花、刻花等。青瓷刻花先刻出花叶轮廓线、花筋叶脉以蓖状工具划刻,风格与耀州窑完全相同,碗内满刻菊瓣纹,罐的盖面刻百折纹,也与耀州窑风格相近。

宝丰窑:在河南省宝丰县,故名。为宋代陶瓷窑。产品有白瓷、青瓷,低温三彩陶器等。青瓷装饰有印花、刻花、印花缠枝菊花为多,纹饰清晰,线条细而圆润,与耀州窑风格雷同。刻花花纹轮廓用刻花法,花叶筋脉用蓖划,与耀州窑风格相同。近年在宝丰清凉寺一带发现了烧瓷类似汝官窑产品的窑址,被认为是汝窑的所在地。

安阳窑:在今河南安阳北郊安阳桥附近,故名。经过小规模试掘,初步判明是隋代青瓷窑址。据此,可确定安阳地区部分隋墓出土青瓷是此窑所产。五十年代在善应、天僖二镇还发现宋元时期窑址,前者专烧钧釉瓷器,后者烧白瓷;二镇距磁州较近,但未发现有磁州窑风格的瓷器。

汴京官窑:北宋后期设在汴京(今河南开封)由官府直接经营的瓷窑,故名。官窑专为宫廷服务,有南北之分,宋代顾文荐《负宣杂录》有“宣政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记载,明代《事物绀珠》、《留留青》因袭此说。此窑

继汝窑之后为宫廷烧制瓷器,形质与工艺与汝窑有共同处。器多仿古,胎骨深灰或紫色,釉色有粉青、月白,釉质晶莹润泽,有纹片,有紫口铁口特征,底有支钉烧痕。具体窑址至今尚未发现。

东窑:在汴京(今河南开封)附近。专烧砖瓦。《宋会要》窑务条文载:“京东西窑务掌陶工为砖瓦器给营缮之用,旧有东西二务景德四年废止,大中祥符二年复置东窑务。”明代曹昭《格古要论》有董窑条,调其特征与官窑相似,而且又不及,今亦少见。明清两代谈瓷笔记多引用之。但董窑实物未见传世,窑址亦无明确地址,或为东窑之误会。

新安窑:略

美景美图

精品美文

音乐空间

音画图文

职场技巧

感悟哲理星座运情生活智慧史海钩沉健康智慧书画古玩网页特效电脑技巧在线书架精美相册

您已阅览分秒感谢光临

陶瓷基本常识

陶瓷基本常识 一、依材质可分为下列各种。 1.白云土,又称低温瓷。dolomite A.在大陆普遍用重质土,土质密度较佳。重量比台湾的重,且声音吭 锵脆耳。有些工厂如盛朋,则用可烧高温的白云土,以较高温去窑 烧,成型后较为坚实,可通过微波炉及洗碗机测试。 2.半瓷,又称中温瓷。stoneware 3.全瓷:又称高温瓷,或高白瓷。porcelain 4.强化瓷intensify porcelain 5.骨瓷:(含骨成份约在40%左右)。bone china 6.新骨瓷:高温瓷土烧中温。new bone china 7.红土:低温红土,高温红土。terra cotta 8.陶土:范围,土质种类繁多。 二、烧成温度:基于不同土质之特性,烧成温度有异,其成型后之密度/坚硬度 与烧温成正比。 1.白云土:1000~1050?C,烧成后之变形度较少。 2.半瓷:1080~1150?C,烧成后颜色偏黄,大多会以大白釉或上其它釉色 处理可选择的釉色多。 3.全瓷:1250~1300?C,因到了这种温度所有土中杂质都已烧掉,几成玻 璃化了。防渗水性也最佳。高温烧成会还原成磁土的原色(白色),可选 择的釉色少。 4.骨瓷:1250?C~1300?C。 5.强化瓷:1360?C。 三、缩水比例:从土坯到成品,窑烧前后的比例不同,窑烧前因有大量水份及杂 质会在窑烧过程中蒸发掉。土性不同,其缩水比(土坯与烧成型之比例)亦不同。 1.白云土-5%~6% (有的土只有4.5%) 2.半瓷-10~12%。 3.全瓷-约在15%上下。缩水比愈大,愈难掌握。 四、制作方式 依产品的形状、尺寸…等不同。有下列各种方式: 1.手拉坯hand shaping 2.注浆(灌浆、倒浆)slip lasting (pour and casting) 3.高压注浆pressing 4.车台stamping 5.冲压

瓷器鉴定收藏知识大全

瓷器鉴定收藏知识大全 第一章瓷器鉴定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瓷器研究与鉴定的两个阶段 第二节瓷器鉴定的内容与年代依据 第三节瓷器鉴定的重要性 第四节掌握瓷器鉴定应具备的条件 1、瓷器发展史的知识 2、瓷器烧造的工艺知识 (1)窑炉 (2)窑具 (3)器物成型 (4)化学原素与烧成气氛 第二章宋代五大名窑、民谣精品及瓷片标本赏析 23 第一节北宋官窑的鉴别 1、汝窑 2、钧窑 第二节南宋官窑的鉴别 1、修内司窑 2、郊坛窑

第三章宋代民窑的鉴别35 第一节宋代北方民窑的鉴别 l、以定窑为代表的印花白瓷 2、以耀州窑为代表的刻花青瓷 3、以磁州窑为代表的白地黑花瓷器 4、以钧窑为代表的花釉瓷器 第二节宋代南方民窑的鉴别 1、以越窑为代表的划花青瓷器 2、以龙泉窑为代表的青瓷器 3、以景德镇为代表的青白瓷器 (1)青白瓷的兴起(北宋初期) (2)青白瓷的发展(北宋末至南宋初) (3)青白瓷的衰落(南宋中后期) 4、以建窑为代表的黑釉瓷器 第四章历代名瓷的产生、发展、风格演变及其鉴定50 帝王与龙纹瓷器 元代枢府白瓷 元青花瓷器 宫廷御用黄釉瓷 明代红釉瓷器 永乐甜白瓷

宣德青花瓷 成化斗彩瓷 正德皇帝与伊斯兰纹饰瓷 嘉靖道教纹饰瓷 清代皇帝与万寿节瓷器 清宫习俗与插花瓷器 康雍乾珐琅彩 康熙开光纹饰瓷 康熙文房用瓷 雍正瓷 乾隆藏传佛教瓷 乾隆特种工艺瓷 乾隆御制诗瓷器 道光慎德堂款瓷器 同治婚礼用瓷 慈禧太后大雅斋瓷器 末代皇帝溥仪宣统瓷器 第五章元代瓷器鉴定的历史背景 229 第一节北方瓷窑的衰落 第二节龙泉窑青瓷的继续发展 第三节景德镇瓷窑的新成就 第四节青花与釉里红瓷器

中国亲戚关系称呼大全[1]新选.

中国亲戚关系称呼大全 父 父亲的父亲:爷爷、公公 母亲:奶奶、婆婆 父亲的哥哥:大爷(轻读)、伯伯(bǒbo)、伯伯(bái bai)、伯父嫂子:大娘、大妈、姆姆、伯母 父亲的弟弟:叔叔 弟媳:婶婶、阿姨 父亲的哥弟的子女:堂哥、堂弟、堂姐、堂妹 父亲的姐妹:姑姑、姑妈 姐夫、妹夫:姑父、姑爹、姑丈 父亲的姐妹的子女:表哥、表弟、表姐、表妹 父亲的祖父:太爷、老太、太公、老爷爷 祖母:太奶、老太、太婆、老奶奶 父亲的伯父:大爷、大公 伯母:大奶、大婆 父亲的叔叔:三爷、三公 婶婶:三奶、三婆 父亲的伯父、叔叔的子女:堂大爷、堂伯父、堂伯、堂叔、堂姑 父亲的姑姑:姑奶、姑婆 姑父:姑爷(不轻读)、姑公 父亲的姑姑的子女:表伯、表叔、表姑 父亲的外祖父:太姥爷、太外公、老外公 外祖母:太姥、太外婆、老外婆 父亲的舅舅:舅爷、舅公 妗子:妗奶、舅奶、舅婆 父亲的姨姨:姨奶、姨婆 姨父:姨爷、姨公 父亲的舅舅、姨姨的子女:表大爷、表伯父、表伯、表叔、表姑 母 母亲的父亲:姥爷、外公、外爷 母亲:姥姥、外婆、外奶、婆婆 母亲的哥弟:舅舅 嫂子、弟媳:妗子、舅妈、舅娘 母亲的哥弟的子女:表哥、表弟、表姐、表妹 母亲的姐妹:姨姨、姨妈、阿姨 姐夫、妹夫:姨父、姨爹、姨丈 母亲的姐妹的子女:表哥、表弟、表姐、表妹 母亲的祖父:太姥爷、老太、太外公、老外公、老外爷 祖母:太姥、老太、太外婆、老外婆、老外奶 母亲的伯父:大姥爷、大外公、大外爷 伯母:大姥、大外婆、大外奶

母亲的叔叔:三姥爷、三外公、三外爷 婶婶:三姥、三外婆、三外奶 母亲的伯父、叔叔的子女:堂舅、堂姨、堂姨妈、堂阿姨 母亲的姑姑:姑姥、姑外婆、姑外奶 姑父:姑姥爷、姑外公、姑外爷 母亲的姑姑的子女:表舅、表姨、表姨妈、表阿姨 母亲的外祖父:太姥爷、太外公、老外公、老外爷 外祖母:太姥、老太、太外婆、老外婆、老外奶 母亲的舅舅:舅姥爷、舅外公、舅外爷 妗子:妗姥、舅姥、舅外婆、舅外奶 母亲的姨姨:姨姥、姨外婆、姨外奶 姨父:姨姥爷、姨外公、姨外爷 母亲的舅舅、姨姨的子女:表舅、表姨、表姨妈、表阿姨 其他 什么是舅表、姨表、姑表? 你管表姐的爸爸叫舅舅,她就是你的舅表。 你管表姐的妈妈叫姨姨,她就是你的姨表。 你管表姐的妈妈叫姑姑,她就是你的姑表。 怎么称呼舅表、姨表、姑表的家人? 去舅舅家,碰到妗子的家人,一般是按舅表的叫法叫,他叫姥姥,你也叫姥姥。去姨姨(姑姑)家,碰到她丈夫的家人,也和表哥姐弟妹一样叫法,他们叫爷爷,你也叫爷爷。 怎么称呼伯母、婶婶的家人?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方便更改

中国亲戚关系称呼大全

中国亲戚关系称呼大全父父亲的父亲:爷爷、公公母亲:奶奶、婆婆父亲的哥哥: 大爷(轻读)、伯伯(bo bO、伯伯(bd i bai、伯父嫂子: 大娘、大妈、姆姆、伯母 父亲的弟弟: 叔叔 弟媳: 婶婶、阿姨父亲的哥弟的子女:堂哥、堂弟、堂姐、堂妹父亲的姐妹: 姑姑、姑妈 姐夫、妹夫:姑父、姑爹、姑丈父亲的姐妹的子女:表哥、表弟、表姐、表妹父亲的祖父: 太爷、老太、太公、老爷爷 祖母: 太奶、老太、太婆、老奶奶 父亲的伯父: 大爷、大公 伯母: 大奶、大婆 1/ 6

父亲的叔叔: 三爷、三公 婶婶: 三奶、三婆 父亲的伯父、叔叔的子女:堂大爷、堂伯父、堂伯、堂叔、堂姑父亲的姑姑: 姑奶、姑婆 姑父: 姑爷(不轻读)、姑公 父亲的姑姑的子女: 表伯、表叔、表姑父亲的外祖父: 太姥爷、太外公、老外公外祖母: 太姥、太外婆、老外婆 父亲的舅舅: 舅爷、舅公 妗子: 妗奶、舅奶、舅婆 父亲的姨姨: 姨奶、姨婆 姨父: 姨爷、姨公 2/ 6

父亲的舅舅、姨姨的子女: 表大爷、表伯父、表伯、表叔、表姑母母亲的父亲: 姥爷、外公、外爷 母亲: 姥姥、外婆、外奶、婆婆 母亲的哥弟: 舅舅 嫂子、弟媳:妗子、舅妈、舅娘母亲的哥弟的子女:表哥、表弟、表姐、表妹 母亲的姐妹:姨姨、姨妈、阿姨姐夫、妹夫:姨父、姨爹、姨丈母亲的姐妹的子女:表哥、表弟、表姐、表妹母亲的祖父:太姥爷、老太、太外公、老外公、老外爷祖母:太姥、老太、太外婆、老外婆、老外奶母亲的伯父:大姥爷、大外公、大外爷 伯母: 大姥、大外婆、大外奶母亲的叔叔:三姥爷、三外公、三外爷婶婶: 三姥、三外婆、三外奶母亲的伯父、叔叔的子女:堂舅、堂姨、堂姨妈、堂阿姨 3/ 6

陶瓷餐具小知识科普篇

陶瓷餐具小知识科普 陶瓷是以粘土以及各种天然矿物经过粉碎混炼、成型和煅烧制得的材料为主要原料的各种制品,包括了粗制的陶器和精致的瓷器。主要原料是来源于自然界的硅酸盐矿物(如粘土、长石、石英等),因此与玻璃、水泥、搪瓷、耐火材料等工业,同属于“硅酸盐工业”的范畴。 陶瓷餐具的烧制和应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造型多样、细腻光滑、色彩明丽且便于清洗,深受各国消费者喜爱。陶瓷餐具的制作方法可以分为釉上彩、釉下彩、釉中彩三种。 釉上彩陶瓷:用各种彩料在已经烧成的瓷器釉面上绘制各种花纹,然后二次入窑,依靠低温固化彩料而成,由于烤烧温度达不到釉层熔融的程度,所以花面不能沉入釉中。用手触摸釉上彩陶瓷,可以感觉花面有明显的凹凸感。釉上彩陶瓷通常包括彩绘瓷、彩饰瓷、青花加彩瓷、五彩瓷、粉彩瓷、色地描金瓷及珐琅彩等。 釉中彩亦称高温快烧颜料。颜料的熔剂成分不含铅或少含铅,按釉上彩方法施于器物釉面,通过1100~1260℃的高温快烧(一般在最高温阶段不超过半小时),陶瓷的烤烧温度可令釉料熔融,颜料可沉入釉中,冷却后被釉层覆盖,制品表面平滑,手触无明显凹凸感; 釉下彩即是在釉上彩的基础上再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浅色面釉,一次烧成。烧成后的图案被一层透明的釉膜覆盖在下边,表面光亮柔和、平滑不凸出,显得晶莹透亮,釉下彩瓷的出现应追溯到汉末三国时期,不过当时只是以赫色颜料简单地点彩来装饰瓷器。 陶瓷餐具级别一般划分为: 1级:整个产品没有任何缺陷,变形或色差,允许在不显眼处有一个针孔; 2级:可以有2-3个针孔,不明显色差,轻微变形; 3级(接近次品):色差明显,轻度变形允许1-2处1平方毫米左右的缩釉。 选择陶瓷餐具应注意事项: ●购买陶瓷餐具请尽量在正规品牌陶瓷门店购买 ●购买时要注意看餐具的成色,用手触摸餐具表面,看内壁是否光洁,有凹凸感则证明是釉上彩装饰,尽量不要购买; ●不要购买颜色过于鲜艳的陶瓷餐具。为使色彩鲜艳,厂家会在釉彩里加入一些重金属添加剂,因此,颜色越鲜艳的餐具,重金属就越容易超标; ●尽量购买原料、工艺控制比较严格的釉中彩、釉下彩餐具; ●用于盛装酸性食物的陶瓷餐具,应尽量选用表面装饰图案较少的产品。 ●注意图案颜色是否光亮,若不光亮,可能是烤花时温度未达到要求,此类陶瓷餐具产品的铅、镉溶出量往往较高。 ●特别注意那些用手即可擦去图案的陶瓷餐具,这种产品铅镉溶出量高。 ●对不放心的陶瓷餐具,可用食醋浸泡几小时,若发现颜色有明显变化应弃之不用。 ●选购微波炉用产品,应避免有金属装饰的产品,如带有金边,银边或用金花纸、金属丝、金属丝镶嵌图案的产品。

7瓷器基本知识_款识

纪年款 纪年款是在器物上用写、刻、印等不同方法,标明瓷器烧造年代的一种款识。我国古代瓷器款式,大部分属于纪年款。 纪年款可分为两大类:书以当时的帝王年号者称年款;用六十年周而复始的甲子表明年号者称干支款。明清两代的年款有不同的书写形式:六字款常书二行,首二字为朝代名,中二字为年号,末二字则为“年制”或“年造”二字。如“大明宣德年制”、“大清康熙年制”等。 四字款则缺朝代名,首二字即为年号。如“成化年制”、“雍 正御制”等。干支前加上当时帝王年号,如“大明成化元年乙酉”款。单纯使用干支的并不多。另外,也有只书朝代,而缺年号者,如“大明年造”、“大清年制”款,属于特殊现象。“康熙御制” 纪年款的款字,多用青花书写,兼有暗刻、凸印、朱书等。款外多加边饰,常见有双圈、双线方框或单圈,个别也有无圈框或用双长方框的。无论何种形式,款字均为竖写,极少横排书写的。 纪年款以官窑瓷器运用最多,但部分民窑尤其是景德镇民窑,亦有书写年款的。民窑纪年款字体略为草率,不及官窑规整。页首堂名款 以典雅的堂名、斋名和“清赏珍玩”之类的文字烧在瓷器 上,作为私家烧藏的标志,这种铭款就是堂名款,或称私家藏款、室名款、斋名款。堂名款内容包括堂名、居名、斋名、轩名、室 名、殿名、楼名、阁名等等,制品之人有封建帝王、皇亲显贵、达官贵人、文人雅士和少数良工名匠。 “翠竹轩信 卿”堂名款在明代以前极其罕见,明代的亦多见于后期。入清以后则各

朝皆有,尤以康熙、乾隆时盛行,且形式多种多样。同纪年款一样,堂名款也多见于官窑制品。页首 吉言款 在瓷器上烧上具吉祥意义的词句或短语,以表示祝愿的款识,称作吉言款。早在三国西晋时的青瓷上,就可以见到“富且洋(祥),宜公卿,多子孙,寿命长,千意(亿)万岁未见英(殃)”,“宜子孙,作吏高,其乐无极”等字样。宋元时期则有“金玉满堂”、“寿山福海”、“佛光普渡”、“家国永安”等吉言款。 明代的吉言款多出现于晚期,且以民窑器上最为流行。如正 德时的“天下太平”;嘉靖、万历时的“万福悠同“、“长命富 贵”、“福寿康宁”、“食禄万钟”、“三元及第”等等。还有 只题一、二字的,如“双利”、“吉兴”、“福”、“寿”、“万”、 “福”“贵”、“善”等。 清代吉言款,一般沿袭明代,也常见于官窑器,如康熙六旬庆典七寸碟,四周围以淡赭饰纹,分嵌万寿无疆篆字。有的礼器,则题“喜”字款,以有署以“庆”字或以蒙古文作吉言款识的。 吉言款款试亦多种多样。像“福”即有单、双线方框或双圈内草书“福”字的,有无圈框而用粗笔道在碗内底大书一“福”字的。“长命富贵”款写法也有两种,一是双圈内书写两行;一为钱形,四字对书于穿孔四周。“万寿无疆”、“永庆常青”款则往往采取以花捧字的形式。页首赞颂款 赞颂款即赞颂、欣赏瓷器的款识。虽然早在唐代的长沙窑就有“郑家小口天下有名”、“卞家小口天下第一”的赞颂款铭,但它的流行却是在明清两代。

元明清瓷器鉴定知识要点说明

阿元: 在宋元以生产青白瓷著称 1278(忽必烈)在设浮梁瓷局,生产诸如“枢府”字眼的卵白瓷。 元代除生产青白瓷、白瓷、黑釉瓷以外,新品种有卵白釉(枢府)瓷、青花瓷、釉里红瓷和红瓷、蓝釉等高温颜色釉瓷以及孔雀绿等低温颜色釉瓷。 卵白釉(枢府)瓷: 一、枢府瓷特征: 1、枢府瓷和青白瓷同样为白胎,但相对来说,比青白瓷厚 2、枢府瓷釉,变青白色为卵白色(更偏白,近似鹅蛋色),不如典型青白瓷—影青瓷那样呈玻璃光。 3、枢府瓷器形以盘、碗、执壶和高足杯为多见,极少大件器,最典型的枢府瓷,其碗为小底足。 4、枢府瓷中的折腰器,是突出造型,为人们所称道。(折腰是宋代定窑沿袭唐代金银器的式样而在瓷器制作中运用,著名的有元代的霍窑和的青白瓷、枢府瓷和青花瓷都有此式) 5、枢府瓷盘、碗的底足均为露胎,足壁厚,削足规整,有的底心有乳丁突起,且有明显旋纹。 二、枢府瓷装饰和文字: 枢府瓷分粗细两大类 1、精细的制品大多有印花装饰,图案花纹主要为缠枝莲、菊瓣、花蝶、云龙、云凤等,但印花多数显得浑圆而不太清晰,这类精细器物

的釉,基本上都是白乳浊色。 2、较粗制品,主要是日常用的盘、碗,一般均素面无纹,胎较厚重,釉色白中略偏灰青,偶然在器身有几道划纹。有戗金装饰。 3、枢府瓷铭文以“枢府”最为典型,一般印在盘碗器物壁口沿下,除枢府字样,还有“太禧”“福禄”“福寿”和“寿”“福”“良”等单个吉祥字样铭。美国博物馆有“昌江”字铭。 三、枢府瓷的鉴定要点 见特征,釉呈乳浊状而釉色偏青,无大器,底足较小 青花瓷: 一、定义 青花瓷是指一种在瓷胎上用钴料着色,然后施透明釉,以1300 左右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 釉下钴料在高温烧成后呈现出蓝色,习惯上称为“青花” (中国瓷器的发展: 唐代以前,青瓷占主导地位 唐代以后,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 宋代,品种众多,百花争艳 元代,白地蓝花的青花瓷占据主流 二、成熟元青花瓷主要要素有三点 1、洁白的瓷胎和纯净的透明釉 2、运用钴料产生蓝色的图案花纹 3、熟练掌握釉下彩绘的工艺技术

中国称谓大全

中国血统关系称谓大全 血统关系称谓俗称当面称呼自称 一、直系 曾曾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 曾曾祖母--曾祖母--祖母--父亲 生父父亲爸爸、爹、爹爹阿爹儿、女 生母母亲妈妈、娘妈妈、姆嬷儿、女 后父继父晚爹阿伯、阿爹儿、女 后母继母晚娘嗯娘、姆妈儿、女 父之父父之母祖父祖母公公婆婆爷爷、阿爷娘娘、阿娘孙、孙女 父之祖父父之祖母曾祖父曾祖母太公太婆太爷爷、太公、太太太娘娘、太婆、阿太曾孙、曾孙女兄弟姐妹兄弟姐妹哥、弟姐、妹长者称哥、姐、小者一般直呼其名弟、哥、妹、姐 夫丈夫老倌某人(女儿名)爹、唉、老太公,也有直称其名者妻 妻夫人老人(读如宁)某人(女儿名)娘、唉、老太婆、也有直称其名者夫 夫之父公阿公旧时随子女称爷爷、娘娘,现随夫称爸、爹、妈、姆妈媳妇 夫之母婆阿婆 儿子:夫妻间男性的第一子代。 女儿:夫妻间女性的第一子代。 孙:夫妻间的第二子代,依性别又分孙子、孙女。有时孙子是一种不分性别的称呼。 曾孙:夫妻间的第三子代。 玄孙:夫妻间的第四子代。 二、旁系 父之兄父之弟伯父叔父叔伯大伯、大爹、伯伯、二爹、三爹、小叔、小爹、叔叔侄、侄女 伯父之妻叔父之妻伯母叔母大妈婶娘大姆妈、大嬷、婶娘、婶婶、现呼二妈、三妈等侄、侄女

伯父之子女叔父之子女堂兄弟堂姐妹称呼与自己兄弟姐妹相同,对人介绍冠“堂”字弟、哥、妹、姐父之姐父之妹姑母姑娘姑妈、大妈、嗯娘、阿伯、阿姑、现呼大阿妈、二阿妈、阿伯等侄、侄女 兄之妻弟之妻嫂弟媳嫂嫂、阿嫂、大姐、二姐等,今直呼其名旧称叔伯、今称弟、兄 夫之兄弟伯叔叔伯旧时随子女称大伯、阿叔、今日随夫称哥,对弟或直呼其名弟媳、嫂 夫之兄弟配偶妯娌旧时随子女称,现以姐妹相称,或直呼其名弟媳、嫂、妹、姐 婿、媳之父母亲家亲家公(姆)以兄弟、嫂相称,今呼婿、媳之爹、娘(××之父母)弟媳、嫂、妹、姐 姑之丈夫姑父姑丈姑夫旧呼大爹、二爹、大伯,现呼大爸爸、二爸爸内侄、内侄女 姑之子女姑表表兄弟表姐妹以兄、弟、姐、妹相称,或冠“表”字表弟、哥、妹、姐 伯:父亲的兄长,也称伯伯、伯父、大爷 大妈:大爷的妻子 叔:父亲的弟,也称叔叔、叔父 婶:叔叔的妻子 姑:父亲的姊妹,也称姑姑、姑母 姑夫:姑姑的丈夫 三、母系 曾曾外祖父--曾外祖父--外祖父--母亲 曾曾外祖母--曾外祖母--外祖母--母亲 母之父母外祖父外祖母外公外婆外公、外婆外孙、外孙女 母之兄弟及其配偶舅父舅母娘舅舅姆舅父、舅舅、舅姆、舅妈今呼阿舅、舅姆妈外甥、外甥女 舅父之子女舅表表兄弟表姐妹以兄、弟、姐、妹相称或加冠“表”字表弟、哥、姐、妹 母之姐妹及其配偶姨父姨母姨丈姨娘旧呼大爹、大妈、大伯、阿伯,现呼大爸爸、大妈妈、阿姨外甥、外甥女 姨之子女姨表表兄弟表姐妹以兄、弟、姐、妹相称或加冠“表”字表弟、哥、姐、妹 妻系妻之父母岳父岳母丈人丈母面称随妻阿爹、姆妈女婿 妻之兄弟及其配偶内兄弟内兄嫂内弟媳阿舅舅嫂面称随妻阿哥、大姐或呼其名姐夫、妹夫 妻之姐妹内姐内妹姨娘面称随妻姐、妹

正确的瓷器鉴定方法

正确的瓷器鉴定方法 具体到瓷器的鉴定上,本 质鉴定内容就是对瓷器胎土、 釉色和彩料的认定,也只有对 胎土、釉色和彩料进行综合判 断,才可以最大程度地鉴别古 董瓷器的真伪。胎是骨,釉是 衣,对胎土和釉色的鉴定最为 关键。当然我们首先要了解胎 和釉在各个时期的特征。 元代的胎土在淘炼中不是 很细腻,含有杂质,经过长时间自然的变化颗粒更明显,铁锈点和火石红斑都会带有沉着的色感。明代早期的胎土则淘炼得比较细腻,结构也显得紧密。明代中期胎土的淘炼则更为细腻,有了高质量的胎土才可以制作出如成化鸡缸杯等极为精细的作品。明代至清早期、后期胎土又变得粗糙,并导致瓷器制作整体水平的下降。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胎土的淘炼发展到了一个新水平,胎骨结构更紧、更细密、有重量感、可塑性好,为这一时期的瓷器品种呈现多样化提供了保证。清中晚期的胎土则又向粗糙发展,器物的胎质多有颗粒和杂质,也显得疏松,整个瓷器的质量下降明显。元和明代青花瓷器多数都为青白

釉和小部分白釉,另外各种单色釉瓷器的釉面都特别肥厚润洁,以至于釉面结构也相当紧密。清以后青花瓷器的釉面则有更多的变化,有青白釉、白釉、灰釉等,而且釉面的质量也在不断的下降,变得稀薄和松软。 鉴定中对元、明、清瓷器的彩料也要有细微的分析研究。如青花、五彩、釉里红、粉彩、斗彩、珐琅彩、墨彩和各类单色釉。如青花彩料元代最有特色的是进口的苏麻离青。明代青花则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永乐、宣德时期还用苏麻离青为主;成化、弘治、正德以国产的平等青为主;嘉靖、隆庆、万历大量使用进口的回青料;天启、崇祯浙料用的较多。清代青花呈色最好的是康熙中晚期,用云南明珠料,分色是所有青花瓷器中最好的,俗称“五彩青花”。雍正、乾隆青花有呈色浓郁深沉的特点。 了解各朝瓷器的胎土、釉色、彩料特点是为了更好地去掌握鉴定的本质内容,寻找到各朝瓷器在胎土、釉色、彩料方面所具有的共性和个性特征也是为了更好的鉴定。共性的特点就是器物经过长时间自然变化所产生的一种内在物理性的转变特性,料深沉,光泽内敛有厚度,在整个器物的用色上有浓淡深浅的变化,另外,各类釉上彩的彩料都有自然的润光从彩料深处溢出,光芒闪烁让人心动。当然在瓷器鉴定中还是要全面地分析和判断,但从初始鉴定的角度来看,对胎土、釉色、彩料的认识应该还是最为关键的。胎土都有结晶,有润光,结构相对紧密,有一种厚重感。釉面温润如玉,有一种内在的宝光由里而外自然释放。彩料的特点和釉面相似,青花瓷器的用料深沉,光泽

中国古代称谓大全

中国古代称谓大全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在称谓方面很讲究,主要有尊称和谦称,其它有自称、他称、鄙称、专称、代称、惯称等。 一、尊称 尊称,也叫敬称,是对谈话对方表示尊敬的称呼,表示尊称所用的词叫做敬辞. 按敬辞的词性分三种情况: (一)是直接用表敬称的代词,一般是单音节词,常用的有“汝、尔、子、而、公、君”等,这些均可译作”您. (二)是用名词来代替代词称呼对方,这种词都是双音节词,这种称呼又有三中形式:一般的尊称用“先生、吾子”等;也可用对方所在的处所或手下的人来代表对方,常用的有“足下、陛下、阁下、执事、左右”等;还有用官职身份尊称对方的,如“大王、大夫、将军、公子”等。这些名词也都可译为“您”,陛下是专称君主皇帝,可不译,官职身份的也可不译(三)是用形容词来称呼与对方有关的人物行为,这种词一般是双音节词,前一个为形容词,后一个为与人物有关的名词.常见的有: 尊:尊府、尊兄、尊驾、尊夫人; 贤:贤弟、贤妻 仁:仁兄、仁弟 贵:贵体(有问候意)、贵姓、贵庚; 高:高朋、高亲、高邻、高见; 大:大礼、大作、大驾。 这些词一般都不需要翻译. 这些敬辞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了变化,以上一二两种情况到现在基本不用了;而第三种普遍仍用,这些称呼既很尊重对方,又有亲切感,语言气氛也很和谐. 二、谦称 谦称,表示谦虚的自称.用来表示谦称的词叫做谦辞。可以分两种情况来认识和掌握。 一种是用某些名词来代替代词“我”。又可分以下四类: 一类是用自己的姓或名表示谦下.“苏子与客泛舟赤壁之下.”(《赤壁赋》)用姓;“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祭十二郎文》)用名。 二类是用“臣、仆、某、小人”自称,表示歉下。“仆以口语遇遭此祸。”(《报任安书》)“某自幼熟读兵书。”(《失街亭》) 三类是妇女往往用“妾、婢、奴、奴婢”等表示歉下。“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孔雀东南飞》) 四类是君主常用“寡人(寡得之人)、不毂(不善之人)、孤(孤独之人)”表示谦下。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孟子·梁惠王上》) 这些谦称都可译成”我”。 另一种是用某些词语称呼与自己有关的人物。这种词都是双音节合成词且前一个词修饰后一个词,从修饰词的词性来看,又可分为三种情况。 一是用形容词来修饰,以示谦下,常见的有: 愚:愚兄、愚弟(此二词都表示“我”)、愚见、愚意(这两个“愚”均可译为“我的”)。 敝:敝国、敝邑(“敝”相当于“我的”)。 贱:贱体、贱躯、贱息(在国君皇帝面前称自己的儿子)、贱内(称自己的妻子)。[“贱”相当于“我的”] 小:小女、小儿、小号。

瓷器基本知识 瓷彩资料

明、清官窑瓷器的品种 明、清官窑瓷器,品种繁多,精彩纷呈。成熟于元代的青花瓷,各期皆有杰作,并以瓷入画,有水墨青花的美誉;釉里红瓷更得明初皇家喜爱;五彩瓷乘宋、元红、绿彩之序,出现了釉上蓝彩的新工艺;斗彩之花于明宣德朝初绽,在明成化朝、清雍正朝两度怒放;当人们还在欣赏五彩瓷的古韵时,珐琅彩已携着大西洋彼岸的异国风情,款款而来;粉彩瓷则并五彩瓷与珐琅彩瓷之美,于康、雍、乾盛世涉入瓷海,其后彩瓷令人目不遐接,颜色釉瓷亦琳琅满一领瓷业风骚二百余年......目,以雅致简约亮丽匀静的风姿闲步于瓷坛。 釉下彩釉下釉上结釉上彩瓷颜色釉瓷瓷合彩瓷 特种工艺窑变釉结晶釉瓷瓷瓷 釉下彩瓷釉下彩瓷是直接在瓷坯上绘画,然后入窑在1300℃左右的高温下一次烧成的彩瓷。 青花瓷 青花瓷是以钴为着色剂,直接在胎上绘画,再罩以透明釉,经约1300°C的高温一次烧成的蓝白相间的彩瓷,其主要 产地在江西景德镇。景德镇在元代就生产出成熟的元 青花,当时是外销瓷。明代永乐、宣德二朝的官窑青花瓷,以深沉的发色为特征,是继元青花后的青花瓷的第二个高潮期。明成化朝青花瓷以如脂如玉的白釉配淡雅的青花发色,相得益彰,是其第三个高潮期。清康熙青花瓷,以亮丽的色彩,浓淡分层的水墨效果,将戏曲传说的美丽、唐诗宋词的意境再现于瓷画,是青花瓷的第四个高潮期,也是最高成就期。青花瓷还繁衍出数十个小品种,如青花金彩、青花五彩、黄地青花等。 釉里红瓷釉里红瓷是以铜为着色剂的高温釉下彩瓷,始见于元代。它与元青花是釉下彩瓷中的姐妹花。明洪武时期,釉里红瓷、青花瓷与白釉瓷平分官窑瓷秋色,釉里红瓷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明正统朝以后,数朝都未烧制出成功的釉里红瓷。直至明末,釉里红的烧制技术得以恢复,并在清代康熙朝、雍正朝官窑二度重放异彩。 青花釉里红瓷青花与釉里红共烧的瓷器称青花釉里红瓷,元代始见。青花用钴绘画,而釉里红则用铜作着色剂,都要烧出好的色泽来,十分不易。但清代雍正朝完全可以做到绿叶配红花,且两者呈色皆佳。

罕见文物大图细节教你收藏元青花|元青花瓷器鉴定真知堂

罕见文物大图细节教你收藏元青花|元青花瓷器鉴定真知堂 瓷器鉴定真知堂: 瓷器收藏必懂鉴定,特别是普通收藏爱好者!因为你如果不懂鉴定,真的到你面前你不敢拿,假的贪便宜拿到手里,等你回过神找行家看了已经晚了!古玩行没有退货的规矩!

瓷器鉴定,有个最简单的秘诀-见真才能识假!只有见真的见得多了,才能识别真伪,才能看出赝品。有的行家是学院派,馆藏接触得多,有的行家是实战派,没别的地摊上练出来的眼力!但前提也还是需要见过真货。

这道理其实很简单,可惜懂的人太少。就好像你一个乡下人,没见过刘德华什么样,我随便找个人冒充他,你就会相信。但你如果是70后80后,我估计除非偏远山区的,找个人冒充刘德华,骗得过去还是比较难。没别的,刘德华曝光率太高,大家耳熟能详,熟了就不好模仿了。

本文这些图片,也不是冒死偷拍的,这是业内学者考察句容县博物馆,进入库房后真实拍照的东西,没有修图,没有p图。都是最真实的一手资料,你要再说这是假货,我也无语,只能说请你打住,不要往下看了,省得浪费你宝贵的流量。

行家看瓷器,其实不用解说,认真读图,就能看懂元青花鉴定,起码是一个类型的元青花瓷器鉴定。其他我也不多说,说几个要点:第一,你可以看到罐子内底的坼裂,可见元青花大罐的底是后加上去的。 第二,你可以看到元青花瓷积釉的地方那种虾青色,这是由于釉里含铁量比较高,淘洗不精,在窑里气氛不好

形成的,一般新仿瓷没有这种特点。 第三,你可以看到元青花用的苏勃泥青也是发色蓝灰的,过于鲜艳蓝中带紫的反而不是真正的苏麻离青。苏麻离青也不是都有晕散,铁锈斑也不是都很明显。苏勃泥青发色从黑灰直到明蓝,也可以调得很稀来画辅助纹饰,参看本罐的莲瓣纹,就是调稀了的苏青,比较清淡发蓝灰色,和典型苏勃泥青发色不一样,并不就是仿品。

中国古代年龄称谓大全讲课教案

中国古代年龄称谓大 全

中国古代年龄称谓大全 度:小儿初生之时。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 1岁 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如牙牙学语,因亦指小孩过程子开始学话。清袁枚《祭妹文》:“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晬耳。”周晬,指婴儿周岁。 2岁: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孩提:指2——3岁的儿童。 8岁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借指幼年。在这里,“总”就是聚拢束结的意思。总角之交(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童龀[chèn]: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也有说成“髫龀”的,如《后汉书·董卓传》:“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10岁

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外傅之年:儿童十岁。 13岁豆蔻: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15岁及笄: 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16岁二八:为16岁。破瓜、碧玉年华——女子十六岁。古文人把瓜拆分为两个八字以纪年。《通俗编》中云:“若品岩赠张洎‘功成当在破瓜年’则八八六十四岁”。《通俗编·妇女》“宋谢幼盘词‘破瓜年纪小腰身。’按俗以女子破身为破瓜,非也。瓜字破之为二字,言其二八十六岁耳。 20岁加冠:指二十岁。 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指二十岁。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陶瓷工艺基本知识(上)

陶瓷工艺基本知识(上) 陶瓷原料主要来自岩石,而岩石大体都是由硅和铝构成的。陶瓷也是用这类岩石作原料,经过人工加热使之坚固,很类似火成岩的生成。因此从化学上来说,陶瓷的成分与岩石的成分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如果是硅和铝所构成的陶瓷,其主要原料有以下几种: 1、石英——化学成分是纯粹的二氧化硅(SiO2),又名硅石。这种矿物即使碎成细粉也无粘性,可用来弥补陶瓷原料过粘的缺点。在780℃以上时便不稳定而变成鳞石英,在1730℃时开始熔融。 2、长石——是以二氧化硅及氧化铝为主,又夹杂钠、钾、钙等的化合物。因其所含分量多寡不同,又有许多种类。一般有将含长石较多的岩石叫作长石的,也有以它的产地来命名的。现在把长石中具有代表性的几种和它们的成分列于表1。其中前三种是纯粹的理论成分,后一类则含有岩石中所有的不纯物质。 钠长石与钙长石以各种比例互相熔解,变成多种多样的长石。这些总称为“斜长石”,它的性质依其中所含钠长石与钙长石的比例而定。还有一种和正长石(钾长石)为同样成分而形状稍有变异的,至今也多误传为正长石,其实这种应该叫做“微斜长石”。 表1 成分 岩石 SiO2 Al2O3 CaO K2O Na2O Fe2O3 MnO2 熔融点 正长石 64.7 18.4 16.9 -- -- 约1200℃ 钠长石 68.0 20.0 12.0 --

-- 1122℃ 钙长石 43.0 37.0 20.0 -- -- 1550℃ 微斜长石 65.9 18.5 0.1 12.0 3.0 0.4 0.1 -- 3、瓷土(又名“高岭土”)——瓷土(H4Al2Si2O9)是陶瓷的主要原料。它是以产于世界第一窑厂的中国景德镇附近的高岭而得名的。后来由“高岭”的中国音演变为“Kaolin”,而成为国际性的名词。纯粹的瓷土是一种白色或灰白色,有丝绢般光泽的软质矿物。 瓷土是由云母和长石变质,其中的钠、钾、钙、铁等流失,加上水变化而成的,这种作用叫作“瓷土化”或“高岭土化”。至于瓷土化究竟因何而起,在学术界中虽然还没有定论,但大略可以认为是长石类由于温泉或含有碳酸气的水以及沼地植物腐化时所生的气体起作用变质而成的。一般瓷土多产于温泉附近或石灰层周围,可能就是这个原因。瓷土的熔点约在1780℃左右,实际上因为多少含有不纯物质,所以它的熔点略为降低。 纯粹的瓷土(高岭土)存量不多,而且所谓纯粹的瓷土,也没有黏土那样强的粘度。一般所说的瓷土如果放在显微镜下面来观察,大部分带有白色丝绢状的光泽,银光闪闪,是非常小的结晶,这就是所谓纯粹的瓷土。此外,还含有未变质的长石、石英、铁矿及其他作为瓷土来源的岩石的碎片。 纯粹瓷土的成分是:SiO2 46.51%,Al2O3 39.54%,H2O 13.95%, 熔度为1780℃。 陶瓷中最高级的是瓷器。作瓷器用的岩石究竟以哪样最好?由于瓷器必须是白色。因而就不得不极力避免含有使陶瓷着色的铁分。含铁少而以氧化硅及氧化铝为主要成分的岩石有:花岗岩、花岗斑岩、石英斑岩、石英粗面岩以及由这类岩石分崩而成的水成岩等。 这里所说的花岗石乃至石英粗面岩(即在火成岩中也算是含有氧化硅及氧化铝特别多而铁分子少的),都是以石英、长石为主,并含有若干云母及富于铁分(氧化铁)的黑绿或黑褐色的矿物。假若仔细观察这些岩石,便可看到

(整理)古代瓷器的痕迹鉴别方法.

古代瓷器的痕迹鉴别方法 众所周知,瓷器收藏是中国收藏界最受关注的门类之一、近年来,随着关注、收藏的群体越来越多,市场中藏品的流通量没有减少反而“水涨船高”。对于这种异常的现象,我们不能说市场中流通的就没有真品,但是必然也存在着一定数量的赝品。那么如何鉴别瓷器的真伪,就成为各位藏友首先需要学习的问题,下面我结合近些年在实践中的观察和研究,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瓷器收藏品市场 如今的收藏市场极为混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学术观点方面:由于我们近三十年来改革开放,很多的基本建设都在同步发展,在大兴土木工程的同时,出现了很多的遗迹、遗址遭到破坏,也有部分得到发掘,还有更多的一部分被盗掘的现象。就考古范畴来讲,很多的遗址都通过科学的方法发掘出来了,使很多传统的观念和看法得到了修正。比如说,传统说法北齐时期(550—577年)范粹墓出土的白瓷是中国最早的瓷器,通过这两年在河南巩义市一个瓷窑遗址的发

掘,发现了北魏(420—534年)的白瓷,使白瓷的出现年代又往前提了;还有,南京发现了三国时期(220—265年)釉下彩,使釉下彩的出现时期从唐代(618—907年)提到了三国。这些都是在科学的发掘过程中对原有的观点提出了修正。再比如说,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钧窑,随着科学考古的发掘研究发现,有些学者专家提出了不同的认识和见解,原本简简单单的一个宋代钧窑,现在有了北宋说;金代说;元代说;元末明初说。从北宋到明初这么一个漫长的过程,都有不同的依据在支持各种学说的论点。这些发现虽然丰富了学术气氛,同时也应该注意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当一个学说的出现,我们的市场就会随之出现一种观点、出现一种“产品”。比如说,唐代青花说,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扬州唐城遗址发现的唐代青花,经过考证是河南巩县窑烧造的,可以说在三十年内没有更多的动静,没有更多的学术争论,市场见到的也少之又少。现在随着郑州市一个发掘报告,证明在河南郑州市发现了两件从唐墓出土的塔式罐是唐代青花,在市场上就见到了大量的唐代青花。也就是说一些本来是纯学术上的争论,被市场商业化运作所利用,或者是借着学术上的争论,出现一些相应的产品。那么就目前来讲,我认为唐代的青花有三种情况,A、真品;B、

陶瓷基本知识(1)

陶瓷基本知識(HOUSEWARTRE) 一.前言 由於陶瓷的普遍應用,目前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必備品,IN OUR HOUSEW ARE DEPT., 陶瓷是MAIN PROJECT. 占出貨量40%, 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產品. 陶瓷在中國歷史悠久, “CHINA”一詞既有瓷器的意思,近年, 國家更鼓勵出口,退稅升到13%,是目前退稅比例最高的產品之一. 二.陶和瓷區別: 1)直觀區分: 陶(EARTHWARE)比瓷輕20%. 2)燒成溫度不同: 陶要求1100度左右可燒成. 瓷要求1200-1400溫度可燒成. 3)堅硬度不同: 陶由於燒成溫度低,顆粒較大,結構上未完全燒結,胚體硬度不很大,甚至可以用鋼刀划出痕跡,瓷由於燒成溫度高,較脆,鋼刀划不出痕跡. 所以,業內人士認為,陶燒成溫度提高就變成瓷. 4)透明度不同: 陶不透明,即使很薄,也不具備半透明特點. 瓷有一定透明度,其中骨瓷(BONE CHINA)最好,烒瓷(STONEWARE)最差. 5.原料不同: 陶一般黏土即可制胚燒成. 瓷一般有高領土等混合物制成. 高領土再燒成溫度達到陶溫度時,即為陶,提升溫度, 即可生成瓷,黏土卻不能,提升溫度後燒成為玻璃質. 現在陶,瓷都在演變中, 派生出無數新品種, 他們的屆線也並非絕對,傳統的講,在吸水性, 收縮率, 釉面上都有差異, 這些專業性太強就不講了. 三.陶瓷基本生產工藝: 陶,瓷在生產工藝上看差不多, 幾條主要設備大致如下: 原料(基秞: 高領土, 長石, 黏土, 陶石, 石英…..) 加一定水混合 壓干成片 打碎 煉泥 切片 成型 (成型手段分注漿, 壓制, 軋制…..) 烘乾 修胚 素燒

个人整理——民国瓷器鉴定——民国瓷器款识大全

民国瓷鉴定之(一)年号款 年号款即以帝王年号为纪年的款识,是标明瓷器制作年代的一种款识,又称其为朝 代款。最早的年号款见于三国时青瓷虎子,上有“赤乌十四年会稽上虞师袁宜作” 铭文,为公元251年器物。虽然出现较早,但非严格意义上的年号款。真正意义上的年号款 始于明永乐朝,以后成为定制。年号款在几经变化中延续了五百余年,后随着帝制的 推翻,在1911年后戛然而止。但就如同再好的乐队在演奏乐曲时总会有一两个音符不 甚和谐一样,瓷器上的年号款识并没有随着帝制的推翻而消声匿迹,这就是在民国已 经成立四年之后的1915年12月,袁世凯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把大总统的称号换 成了洪宪皇帝,虽然1916年3月23日在全国一片反对声中被迫取消帝制,再复位为 大总统,并在同年6月6日病死,但落有“洪宪”年号字样的瓷器却给后人留下了争论 不休的话题。综观现存落有“洪宪”年号的瓷器款识大致有以下几种:“洪宪年制”四字 楷款和篆款、“洪宪御制”楷款等几种。中外学者有的认为不论何种款识均为仿款,有 的学者认为“洪宪御制”为仿款,“洪宪年制”中有少数为真款。据史料和传世晶可知汪 晓棠、汪大沧与刘希任等人的一些作品的底款署有“洪宪年制”款识。如图l为汪晓棠 粉彩息猎图瓶底款,图2为汪大沧粉彩松荫对弈图瓶底款。 图3为民国粉彩碧桃纹胆瓶底款,此器造型极为规范,釉质莹润细腻,纹饰绘画精 致逼真,具有晚清官窑的典型特征。其造型之精细,用料之考究,纹饰之俊俏,显系 出自制瓷高手。 图4为民国粉彩牧牛图卷口灯笼瓶底款,外壁纹饰没有清末民初遗风,为民国20—

30年代风格,款识写法亦不及上述二款精细。 图5为红彩描金二龙戏珠纹印泥盒底款,款字外不见有围栏,款字书写不工。此印盒为原民盟中央主席楚庄先生捐赠(楚庄先生为原民盟中央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前副委员长楚图南先生之子)。 图 6为民国红彩描金云龙纹天球瓶底款,款式较为新奇,总体呈圆形,左右各有一条立龙,中间为竖写的“洪宪年制”篆款,款字结体方正,横细竖粗,颇具装饰韵味,空白处点饰蓝料彩云纹。外口沿绘一周粉彩花卉纹,近足处为粉彩江芽海水纹饰,主题纹饰为红彩描金龙纹,绘画细腻,极富气势,为民国时的佳作之一。 由于现在还没有“洪宪年制”的标准器,所以,民国年号款器物虽然少,但情况之复杂却远过于前朝,上述器物款识的真假莫辨也在情理之中。

中国瓷器科普知识:瓷文化

中国瓷器科普知识:瓷文化 中国是个瓷器大国,制瓷历史悠久。 早在原始部落时期,我们聪明的老老祖先们就知道用粘土烧制陶器。早期陶器给人类带来的方便是现在人体会不到的,现在生活中已很难见到陶器的踪影。人类漫长的历史,陶器曾紧紧地伴随过我们。说到陶就得说瓷,陶与瓷来自泥土,又不再是泥土,它是土水火风四元素所成就的实用器物和艺术作品。用诗的语言说它们就是大地的孩子啊!然而陶与瓷又实在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两类,虽然我们把它们结合在一起,叫做陶瓷。据现在考古发掘,瓷器最早出现于殷商,只是一种亦陶亦瓷的原始瓷器。相比于易碎的陶器,瓷器更加坚固耐用。老祖先们在生产活动中发现并掌握了烧陶技术,后来又发明了烧制瓷器。瓷器的发明,说明中华民族是伟大的勤劳的智慧的。 瓷器、丝绸、茶叶曾蜚声海外,令西方对东方古国艳羡不已。西方人奇怪着蚕的吐丝,茶的沁香和中国瓷器金属般的色泽与坚硬。西方曾比喻中国是丝绸之国、瓷器之国,茶叶之国,后来瓷器占了上风,中国被西方人叫做了瓷器。制瓷艺术在宋朝的时候达到了一个高峰。宋的五大官窑:汝官哥钧定,名扬海内外。天地有所造物,物物各有不同;陶与瓷不关天地,关乎发明创造,与所有艺术一样,陶与瓷来自生活,高于生活。有人认为中国四大发明不应该没有瓷。传说后周柴世宗时有窑,名柴窑。雨后天青色,者般造将来,是柴世宗对釉色

的要求和审美。历史上柴窑未留片瓷,没人见过柴世宗的天青色是一种什么样的颜色。而汝窑的天青色则是一种臆想的颜色,为客观世界所不存在。汝窑属青瓷之一种,其青中蕴绿,绿中蕴蓝的色泽,蕴含着天地纯净之美,哲学思辩之美,是臻于至善的造化之美。汝窑极为珍罕,存世不满百件。以台北故宫和北京故宫收藏最多。发于宋盛于元的青花瓷,大名鼎鼎,为人们耳熟能详。05年一件鬼谷下山的元青花瓷罐拍2.5亿,当时折合黄金二吨,创历史记录。白居易琵琶行写到:商人重利轻别离,前夜敷梁买茶去。敷梁即后来景德镇。景德镇有天下瓷都美誉,历史上景德镇所烧瓷器,称为饶瓷。宋时的五大官窑外,另有八大民窑系,北方四个分别是磁州窑系耀州窑系均窑系定窑系;南方四个,景德镇饶窑是其中之一。景德镇烧瓷历史悠久,至今不衰,而有的则已化为历史云烟。我们知道粘土烧制陶器,任何土地往下挖就是粘土,粘土却不能烧瓷。烧瓷必用瓷土,最好的瓷土叫做高岭土,高岭土出在景德镇。所以瓷都景德镇有着地理优势。元青花最为有名,有瓷之国粹的美誉,这也是景德镇的一大骄傲。唐的秘色瓷历史上久已失传,谁也不知道秘色是一种什么颜色。上世纪八十年代下了一场连阴大雨,大雨使得法门寺的佛塔崩塌了;佛塔塌了,塔底地宫暴露出来,人们这才知道法门寺是有着地宫的。地宫藏有宝藏。因为有一块石刻铭文记录,就知道这个地宫已封藏千年,千余年来地宫未被打扰,文物原模原样摆放,如封闭时的样子。铭文记录有秘色瓷若干。秘色瓷始为世人所知。而本就流转于玩瓷界的不为人知的秘色瓷,开始为人所知,人们方才恍然大悟。陶与瓷在烧制温度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