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安全的主要威胁及应对方法

网络安全的主要威胁及应对方法

网络安全的主要威胁及应对方法
网络安全的主要威胁及应对方法

网络安全的主要威胁及应对方法

当今世界信息化建设飞速发展,尤其以通信、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更是日新月异,令人眼花燎乱,目不睱接。由于互联网络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在政治、经济和生活的各个领域正在迅速普及,全社会对网络的依赖程度也变越来越高。但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已变得日益突出和重要。因此,了解网络面临的各种威胁,采取有力措施,防范和消除这些隐患,已成为保证网络信息安全的重点。

1、网络信息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

(1)黑客的恶意攻击

“黑客”(Hack)对于大家来说可能并不陌生,他们是一群利用自己的技术专长专门攻击网站和计算机而不暴露身份的计算机用户,由于黑客技术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掌握和发展,目前世界上约有20多万个黑客网站,这些站点都介绍一些攻击方法和攻击软件的使用以及系统的一些漏洞,因而任何网络系统、站点都有遭受黑客攻击的可能。尤其是现在还缺乏针对网络犯罪卓有成效的反击和跟踪手段,使得黑客们善于隐蔽,攻击“杀伤力”强,这是网络安全的主要威胁[1]。而就目前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黑客攻击的方式也越来越多的采用了病毒进行破坏,它们采用的攻击和破坏方式多种多样,对没有网络安全防护设备(防火墙)的网站和系统(或防护级别较低)进行攻击和破坏,这给网络的安全防护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2)网络自身和管理存在欠缺

因特网的共享性和开放性使网上信息安全存在先天不足,因为其赖以生存的TCP/IP协议,缺乏相应的安全机制,而且因特网最初的设计考虑是该网不会因局部故障而影响信息的传输,基本没有考虑安全问题,因此它在安全防范、服务质量、带宽和方便性等方面存在滞后及不适应性。网络系统的严格管理是企业、组织及政府部门和用户免受攻击的重要措施。事实上,很多企业、机构及用户的网站或系统都疏于这方面的管理,没有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据IT界企业团体ITAA的调查显示,美国90%的IT企业对黑客攻击准备不足。目前美国75%-85%的网站都抵挡不住黑客的攻击,约有75%的企业网上信息失窃。

(3)软件设计的漏洞或“后门”而产生的问题

随着软件系统规模的不断增大,新的软件产品开发出来,系统中的安全漏洞或“后门”也不可避免的存在,比如我们常用的操作系统,无论是Windows还是UNIX几乎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安全漏洞,众多的各类服务器、浏览器、一些桌

面软件等等都被发现过存在安全隐患。大家熟悉的一些病毒都是利用微软系统的漏洞给用户造成巨大损失,可以说任何一个软件系统都可能会因为程序员的一个疏忽、设计中的一个缺陷等原因而存在漏洞,不可能完美无缺。这也是网络安全的主要威胁之一。例如大名鼎鼎的

“熊猫烧香”病毒,就是我国一名黑客针对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安全漏洞设计的计算机病毒,依靠互联网迅速蔓延开来,数以万计的计算机不幸先后“中招”,并且它已产生众多变种,还没有人准确统计出此次病毒在国内殃及的计算机的数量,它对社会造成的各种损失更是难以估计。目前透露的保守数据已表明,“熊猫烧香”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少有的、传播速度较快、危害性较强的一种病毒,其主要破坏特征有:导致安装有WindowsXP、Windows2000、WindowsServer2003等操作系统的受感染计算机的.exe文件全部无法正常打开、系统运行速度减慢、常用办公软件的部分功能失效等。此外,感染了此病毒的计算机,又会通过互联网自动扫描,寻找其他感染目标,最终在这名黑客提供病毒源码的情况下,才终止了此种病毒的继续传播。

(4)恶意网站设置的陷阱

互联网世界的各类网站,有些网站恶意编制一些盗取他人信息的软件,并且可能隐藏在下载的信息中,只要登录或者下载网络的信息就会被其控制和感染病毒,计算机中的所有信息都会被自动盗走,该软件会长期存在你的计算机中,操作者并不知情,如现在非常流行的“木马”病毒。因此,上互联网应格外注意,不良网站和不安全网站万不可登录,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5)用户网络内部工作人员的不良行为引起的安全问题

网络内部用户的误操作,资源滥用和恶意行为也有可能对网络的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由于各行业,各单位现在都在建局域网,计算机使用频繁,但是由于单位管理制度不严,不能严格遵守行业内部关于信息安全的相关规定,都容易引起一系列安全问题。

2、北京联华中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专家对保证网络信息安全所采取的主要对策

2.1采取技术防护手段

1)信息加密技术。信息加密技术网络信息发展的关键问题是其安全性,因此,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包括信息加密技术、安全认证技术、安全交易议等内容的信息安全机制作为保证,来实现电子信息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不可否认性和交易者身份认证技术,防止信息被一些怀有不良用心的人窃取、破坏,甚至出现虚假信息。

美国国防部技术标准把操作系统安个等级分为Dl,Cl,C2,B1,B2,B3,A级,安全等级由低到高。目前主要的操作系统等级为C2级,在使用C2级系统时,应尽量使用C2级的安个措施及功能,对操作系统进行安个配置。在极端重要的系统中,应采用B级操作系统。对军事涉密信息在网络中的存储和传输可以使用传统的信息加密技术和新兴的信息隐藏技术来提供安全保证。在传发保存军事涉密信息的过程中,要用加密技术隐藏信息内容,还要用信息隐藏技术来隐藏信息的发送者、接收者甚至信息本身。通过隐藏术、数字水印、数据隐藏和数据嵌入、指纹等技术手段可以将秘密资料先隐藏到一般的文件中,然后再通过网络来传递,提高信息保密的可靠性。

2)安装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在主机上安装防病毒软件,能对病毒进行定时或实时的病毒扫描及漏洞检测,变被动清毒为主动截杀,既能查杀未知病毒,又可对文件、邮件、内存、网页进行个而实时监控,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防火墙是硬件和软件的组合,它在内部网和外部网间建立起安全网关,过滤数据包,决定是否转发到目的地。它能够控制网络进出的信息流向,提供网络使用状况和流量的审计、隐藏内部IP地址及网络结构的细节。它还可以帮助内部系统进行有效的网络安全隔离,通过安全过滤规则严格控制外网用户非法访问,并只打开必须的服务,防范外部来的服务攻击。同时,防火墙可以控制内网用户访问外网时间,并通过设置IP地址与MAC地址绑定,防止IP地址欺骗。更重要的是,防火墙不但将大量的恶意攻击直接阻挡在外而,同时也屏蔽来自网络内部的不良行为。

3)使用路由器和虚拟专用网技术。路由器采用了密码算法和解密专用芯片,通过在路由器主板上增加加密模件来实现路由器信息和IP包的加密、身份鉴别和数据完整性验证、分布式密钥管理等功能。使用路由器可以实现单位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的互联、隔离、流量控制、网络和信息维护,也可以阻塞广播信息的传输,达到保护网络安全的目的。

2.2构建信息安全保密体系

1)信息安全保密的体系框架。该保密体系是以信息安全保密策略和机制为核心,以信息安全保密服务为支持,以标准规范、安全技术和组织管理体系为具体内容,最终形成能够满足信息安全保密需求的工作能力。

2)信息安全保密的服务支持体系。信息安全保密的服务支持体系,主要是由技术检查服务、调查取证服务、风险管理服务、系统测评服务、应急响应服务和咨询培训服务组成的。其中,风险管理服务必须贯穿到信息安全保密的整个工程中,要在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规划与建设的初期,就进行专业的安全风险评估与分析,并在系统或网络的运营管理过程中,经常性地开展保密风险评估工作,

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风险,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信息安全保密的效益和针对性,增强系统或网络的安全可观性、可控性。其次,还要大力加强调查取证服务、应急响应服务和咨询培训服务的建设,对突发性的失泄密事件能够快速反应,同时尽可能提高信息系统、信息网络管理人员的安全技能,以及他们的法规意识和防范意识,做到

“事前有准备,事后有措施,事中有监察”。

加强信息安全保密服务的主要措施包括:借用安全评估服务帮助我们了解自身的安全性。通过安全扫描、渗透测试、问卷调查等方式对信息系统及网络的资产价值、存在的脆弱性和面临的威胁进行分析评估,确定失泄密风险的大小,并实施有效的安全风险控制。采用安全加固服务来增强信息系统的自身安全性。具体包括操作系统的安全修补、加固和优化;应用服务的安全修补、加固和优化;网络设备的安全修补、加固和优化;现有安全制度和策略的改进与完善等。部署专用安全系统及设备提升安全保护等级。运用安全控制服务增强信息系统及网络的安全可观性、可控性。通过部署面向终端、服务器和网络边界的安全控制系统,以及集中式的安全控制平台,增强对整个信息系统及网络的可观性,以及对使用网络的人员、网络中的设备及其所提供服务的可控性。加强安全保密教育培训来减少和避免失泄密事件的发生。加强信息安全基础知识及防护技能的培训,尤其是个人终端安全技术的培训,提高使用和管理人员的安全保密意识,以及检查入侵、查处失泄密事件的能力。采用安全通告服务来对窃密威胁提前预警。具体包括对紧急事件的通告,对安全漏洞和最新补丁的通告,对最新防护技术及措施的通告,对国家、军队的安全保密政策法规和安全标准的通告等。

3)信息安全保密的标准规范体系。信息安全保密的标准规范体系,主要是由国家和军队相关安全技术标准构成的。这些技术标准和规范涉及到物理场所、电磁环境、通信、计算机、网络、数据等不同的对象,涵盖信息获取、存储、处理、传输、利用和销毁等整个生命周期。既有对信息载体的相关安全保密防护规定,也有对人员的管理和操作要求。因此,它们是设计信息安全保密解决方案,提供各种安全保密服务,检查与查处失泄密事件的准则和依据。各部门应该根据本单位信息系统、信息网络的安全保密需求,以及组织结构和使用维护人员的配置情况,制定相应的,操作性和针对性更强的技术和管理标准。

4)信息安全保密的技术防范体系。信息安全保密的技术防范体系,主要是由电磁防护技术、信息终端防护技术、通信安全技术、网络安全技术和其他安全技术组成的。这些技术措施的目的,是为了从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的不同层面保护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否认性,进而保障信息及信息系统的安全,提高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的抗攻击能力和安全可靠性。安全保密技术是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各种入侵与攻击技术的发展不断完善和提高的,一些最新的安全防护技术,如可信计算技术、内网监控技术等,可以极大地弥补传统安全防护手段存在的不足,这就为我们降低安全保密管理的难度和成本,提高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的安全可控性和可用性,奠定了技术基础。因此,信息安全保密的技术防范体系,是构建信息安全保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应该在资金到位和技术可行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最新的、先进的技术防护手段,这样才能有效抵御不断出现的安全威胁。

5)信息安全保密的管理保障体系。俗话说,信息安全是“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信息安全保密的管理保障体系,主要是从技术管理、制度管理、资产管理和风险管理等方面,加强安全保密管理的力度,使管理成为信息安全保密工作的重中之重。技术管理主要包括对泄密隐患的技术检查,对安全产品、系统的技术测评,对各种失泄密事件的技术取证;制度管理主要是指各种信息安全保密制度的制定、审查、监督执行与落实;资产管理主要包括涉密人员的管理,重要信息资产的备份恢复管理,涉密场所、计算机和网络的管理,涉密移动通信设备和存储设备的管理等;风险管理主要是指保密安全风险的评估与控制。

现有的安全管理,重在保密技术管理,而极大地忽视了保密风险管理,同时在制度管理和资产管理等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要么是管理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要么是一些重要的资产监管不利,这就给失窃密和遭受网络攻击带来了人为的隐患。加强安全管理,不但能改进和提高现有安全保密措施的效益,还能充分发挥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信息安全保密工作从被动接受变成自觉履行。

6)信息安全保密的工作能力体系。将技术、管理与标准规范结合起来,以安全保密策略和服务为支持,就能合力形成信息安全保密工作的能力体系。该能力体系既是信息安全保密工作效益与效率的体现,也能反映出当前信息安全保密工作是否到位[10]。它以防护、检测、响应、恢复为核心,对信息安全保密的相关组织和个人进行工作考评,并通过标准化、流程化的方式加以持续改进,使信息安全保密能力随着信息化建设的进展不断提高。

3、结语

联华中安的专家认为当前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发展迅速,但没有任一种解决方案可以防御所有危及信息安全的攻击,这是“矛”与“盾”的问题,需要不断吸取新的技术,取众家所长,才能使“盾”更坚,以防御不断锋利的“矛”。因此,要不断跟踪新技术,对所采用的信息安全技术进行升级完善,以确保相关利益不受侵犯。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网络安全的威胁与防范概要

网络安全的威胁与防范 BX090210 吴冰 摘要: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越来越依赖与网络。与此相关的网络安全问题也随之突显出来,并逐渐成为我们不可避免的日常生活问题了,更何况大量的企业网络中所包含的各种商业信息等更是岌岌可危。本文对网络安全做了简单的介绍,对网络安全威胁做了简单的分类和对病毒具体分析及应对方案,并从生活出发给了读者许多建议。这些能帮助读者在日常生活中在网络上遇到的问题有所帮助。 关键字:网络安全;威胁;病毒;安全防范 Network Security Threats and Prevent BX090210 WuBing Abstract:With the popular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our life and work are increasingly dependent on the network. Network security issues associated with this will be highlighted, and gradually became inevitable daily problems, not to mention a large number of enterprise network contains a variety of business information is at stake. This article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network security, network security threats, a simple classification of the virus analysis and response options, and departure from life to many of the recommendations of the reader. These can help readers in their daily life problems encountered on the network to help. Keywords: network security; threats; virus; security 1、网络安全的概念及发展趋势 计算机网络安全简称网络安全,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管理控制和技术措施,保证网络系统及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网络服务可用性和可审查性受到保护。即保证

网络安全面临威胁与对策

我国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与对策 1 、国内网络安全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因特网在我国的迅速普及,针对我国境内信息系统的攻击正在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利用网络传播有害信息的手段日益翻新。据了解,从1997 年底到现在,我国的政府部门、证券公司、银行、ISP、ICP 等机构的计算机网络相继遭到多次攻击。仅2001年4月份我国有记录在案的被来自境外黑客攻击的案例就多达443 次。我国公安机关2002年共受理各类信息网络违法犯罪案件6633起,比2001年增长45.9%,其中利用计算机实施的违法犯罪案件5301起,占案件总数的80%。 我国互联网安全的状况可以分为几部分: 1.1信息和网络的安全防护能力差; 1.2基础信息产业严重依赖国外; 1.3信息安全管理机构权威性不够; 1.4网络安全人才短缺; 1.5全社会的信息安全意识淡薄。 2 、网络面临的安全威胁 目前网络的安全威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实体摧毁 实体摧毁是目前计算机网络安全面对的“硬杀伤”威胁。其主要有电磁攻击、兵力破坏和火力打击3种。 2.2无意失误 例如操作员安全配置不当因而造成的安全漏洞,用户安全意识不强,用户口令选择不慎,用户将自己的账号随意转借他人或与别人共享等都会对网络安全带来威胁。 2.3黑客攻击 没有预先经过同意,就使用网络或计算机资源被看作非授权访问。它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假冒、身份攻击、非法用户进入网络系统进行违法操作、合法用户以未授权方式进行操作等。某些新的信息技术在大大方便使用者的同时,也为“黑客”的入侵留下了大大小小的系统安全漏洞,令系统内部或外部人员可以轻易地对系统进行恶意入侵。比如,黑客可以使用一种称为“IP spoofing”的技术,假冒用户IP地址,从而进入内部IP 网络,对网页及内部数据库进行破坏性修改或进行反复的大量的查询操作,使服务器不堪重负直至瘫痪。

信息网络安全威胁的主要方式

互联网及IT技术的应用在改变人类生活的同时,也滋生了各种各样的新问题,其中信息网络安全问题将成为其面对的最重要问题之一。网络带宽的扩充、IT应用的丰盛化、互联网用户的膨胀式发展,使得网络和信息平台早已成为攻击爱好者和安全防护者最激烈斗争的舞台。Web 时代的安全问题已远远超于早期的单机安全问题,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针对各种网络应用的攻击和破坏方式变得异常频繁,安全防护也在不断发展。 本文对当今信息网络安全应用中的攻防热点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首先分析了当前网络环境下的主要威胁趋势,重点阐述了新网络时代下主要的网络安全攻击方式,进而从安全博弈的角度探讨了漏洞挖掘的新发展方向,最后阐述了近期主要的安全技术发展趋势和技术热点问题。 1. 信息网络安全威胁的主要方式 1.1 信息网络威胁的趋势分析 当今的信息化发展及演变已极大改变了人类的社会生活,伴之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信息网络安全形势愈加严峻。信息安全攻击手段向简单化综合化演变,而攻击形式却向多样化复杂化发展,病毒、蠕虫、垃圾邮件、僵尸网络等攻击持续增长,各种软硬件安全漏洞被利用并进行攻击的综合成本越来越低,而内部人员的蓄意攻击也防不胜防,以经济利益为目标的黑色产业链已向全球一体化演进。表1总结了国内外主要公司及媒体对2009年信息网络安全威胁的趋势分析。 本文主要基于近期安全威胁的主要发展趋势,探讨当前信息网络时代下主要的安全攻击种类及演进模式,分析了目前影响最为常见木马、僵尸网络、蠕虫等恶意软件,无线智能终端、 P2P及数据泄露等内部攻击。 1.2 新时期下的安全攻击方式 1.2.1 恶意软件的演变 随着黑色地下产业链的诞生,木马、蠕虫、僵尸网络等恶意软件对用户的影响早已超过传统病毒的影响,针对Web的攻击成为这些恶意软件新的热点,新时期下这些恶意软件攻击方式也有了很多的演进: 木马攻击技术的演进。网页挂马成为攻击者快速植入木马到用户机器中的最常用手段,也成为目前对网络安全影响最大的攻击方式。同时,木马制造者也在不断发展新的技术,例如增加多线程保护功能,并通过木马分片及多级切换摆脱杀毒工具的查杀。 蠕虫攻击技术的演进。除了传统的网络蠕虫,针对Mail、IM、SNS等应用性业务的蠕虫越来越多,技术上有了很多新演进,例如通过采用多层加壳模式提升了其隐蔽性,此外采用类似 P2P传染模式的蠕虫技术使得其传播破坏范围快速扩大。 僵尸网络技术的演进。在命令与控制机制上由IRC协议向HTTP协议和各种P2P协议转移,不断增强僵尸网络的隐蔽性和鲁棒性,并通过采取低频和共享发作模式,使得僵尸传播更加隐蔽;通过增强认证和信道加密机制,对僵尸程序进行多态化和变形混淆,使得对僵尸网络的检测、跟踪和分析更加困难。

威胁网络安全的因素及防范措施

威胁网络安全的因素及防范措施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有很多,威胁网络安全则主要来自人为的无意失误、人为的恶意功击和网络软件系统的漏洞以及“后门”三个方面的因素,归纳起来如下: (一)网络自身的威胁 1.应用系统和软件安全漏洞。web服务器和浏览器难以保障安全,最初人们引入程序目的是让主页活起来,然而很多人在编程序时对软件包并不十分了解,多数人不是新编程序,而是对程序加以适当的修改,这样一来,很多程序就难免具有相同安全漏洞。且每个操作系统或网络软件的出现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因此始终处于一个危险的境地,一旦连接入网,就有可能成为功击对象。 2.安全策略。安全配置不当造成安全漏洞,例如:防火墙软件的配置不正确,那么它根本不起作用。许多站点在防火墙配置上无意识地扩大了访问权限,忽视了这些权限可能会被其他人员滥用。网络入侵的目的主要是取得使用系统的存储权限、写权限以及访问其他存储内容的权限,或者是作为进一步进入其他系统的跳板,或者恶意破坏这个系统,使其毁坏而丧失服务能力。对特定的网络应用程序,当它启动时,就打开了一系列的安全缺口,许多与该软件捆绑在一起的应用软件也会被启用。除非用户禁止该程序或对其进行正确配置,否则,安全隐患始终存在。 3.后门和木马程序。在计算机系统中,后门是指软、硬件

制作者为了进行非授权访问而在程序中故意设置的访问口令,但也由于后门的存大,对处于网络中的计算机系统构成潜在的严重威胁。木马是一类特殊的后门程序,是一种基于远程控制的黑客工具,具有隐蔽性和非授权性的特点;如果一台电脑被安装了木马服务器程序,那么黑客就可以使用木马控制器程序进入这台电脑,通过命令服务器程序达到控制电脑目的。 (二)网络攻击的威胁 1.病毒。目前数据安全的头号大敌是计算机病毒,它是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数据,影响硬件的正常运行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程序代码。它具有病毒的一些共性,如:传播性、隐蔽性、破坏性和潜伏性等等,同时具有自己的一些特征,如:不利用文件寄生(有的只存在于内存中),对网络造成拒绝服务以及和黑客技术相结合等。 2黑客。黑客通常是程序设计人员,他们掌握着有关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的高级知识,并利用系统中的安全漏洞非法进入他人计算机系统,其危害性非常大。从某种意义上讲,黑客对信息安全的危害甚至比一般的电脑病毒更为严重。 (三)安全意识淡薄。目前,在网络安全问题上还存在不少认知盲区和制约因素。网络是新生事物,许多人一接触就忙着用于学习、工作和娱乐等,对网络信息的安全性无暇顾及,安全意识相当淡薄,对网络信息不安全的事实认识不足。与此同时,网络经营者和机构用户注重的是网络效应,

网络安全的威胁因素及常见网络安全技术分析

网络安全的威胁因素及常见网络安全技术分析 摘要:随着Internet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现。本文针对网络安全的主要威胁因素,重点阐述了几种常用的网络信息安全技术。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网络技术 随着Internet的飞速发展,网络应用的扩大, 网络安全风险也变的非常严重和复杂。原先由单机安全事故引起的故障通过网络传给其他系统和主机,可造成大范围的瘫痪,再加上安全机制的缺乏和防护意识不强,网络风险日益加重。 一、网络安全的威胁因素 归纳起来,针对网络安全的威胁主要有: 1.软件漏洞:每一个操作系统或网络软件的出现都不可能是无缺陷和漏洞的。这就使我们的计算机处于危险的境地,一旦连接入网,将成为众矢之的。 2.配置不当:安全配置不当造成安全漏洞,例如,防火墙软件的配置不正确,那么它根本不起作用。对特定的网络应用程序,当它启动时,就打开了一系列的安全缺口,许多与该软件捆绑在一起的应用软件也会被启用。除非用户禁止该程序或对其进行正确配置,否则,安全隐患始终存在。 3.安全意识不强:用户口令选择不慎,或将自己的帐号随意转借他人或与别人共享等都会对网络安全带来威胁。 4.病毒:目前数据安全的头号大敌是计算机病毒,它是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数据,影响计算机软件、硬件的正常运行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程序代码。计算机病毒具有传染性、寄生性、隐蔽性、触发性、破坏性等特点。因此,提高对病毒的防范刻不容缓。 5.黑客:对于计算机数据安全构成威胁的另一个方面是来自电脑黑客。电脑黑客利用系统中的安全漏洞非法进入他人计算机系统,其危害性非常大。从某种意义上讲,黑客对信息安全的危害甚至比一般的电脑病毒更为严重。 二、常用的网络安全技术 1.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是指网络之间通过预定义的安全策略,对内外网通信强制实施访问控制的安全应用措施。它对两个或多个网络之间传输的数据包按照一定的安全

网络安全威胁及处置

网络安全威胁及处置 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有很多,威胁网络安全则主要来自人为的无意失误、人为的恶意功击和网络软件系统的漏洞以及“后门”三个方面的因素,归纳起来如下: 一、网络自身的威胁 1.应用系统和软件安全漏洞。web服务器和浏览器难以保障 安全,最初人们引入程序目的是让主页活起来,然而很多人在编程序时对软件包并不十分了解,多数人不是新编程序,而是对程序加以适当的修改,这样一来,很多程序就难免具有相同安全漏洞。且每个操作系统或网络软件的出现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因此始终处于一个危险的境地,一旦连接入网,就有可能成为功击对象。 2.安全策略。安全配置不当造成安全漏洞,例如:防火墙软件 的配置不正确,那么它根本不起作用。许多站点在防火墙配置上无意识地扩大了访问权限,忽视了这些权限可能会被其他人员滥用。网络入侵的目的主要是取得使用系统的存储权限、写权限以及访问其他存储内容的权限,或者是作为进一步进入其他系统的跳板,或者恶意破坏这个系统,使其毁坏而丧失服务能力。对特定的网络应用程序,当它启动时,就打开了一系列的安全缺口,许多与该软件捆绑在一起的应用软件也会被启用。除非用户禁止该程序或对其进行正确配置,

否则,安全隐患始终存在。 3.后门和木马程序。在计算机系统中,后门是指软、硬件制作 者为了进行非授权访问而在程序中故意设置的访问口令,但也由于后门的存大,对处于网络中的计算机系统构成潜在的严重威胁。木马是一类特殊的后门程序,是一种基于远程控制的黑客工具,具有隐蔽性和非授权性的特点;如果一台电脑被安装了木马服务器程序,那么黑客就可以使用木马控制器程序进入这台电脑,通过命令服务器程序达到控制电脑目的。 二、网络攻击的威胁 1.病毒。目前数据安全的头号大敌是计算机病毒,它是编制者 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数据,影响硬件的正常运行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程序代码。 它具有病毒的一些共性,如:传播性、隐蔽性、破坏性和潜伏性等等,同时具有自己的一些特征,如:不利用文件寄生(有的只存在于内存中),对网络造成拒绝服务以及和黑客技术相结合等。 2.黑客。黑客通常是程序设计人员,他们掌握着有关操作系统 和编程语言的高级知识,并利用系统中的安全漏洞非法进入他人计算机系统,其危害性非常大。从某种意义上讲,黑客对信息安全的危害甚至比一般的电脑病毒更为严重。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威胁及安全技术分析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威胁及安全技术分析 班级:电气1001 姓名:余欣鑫 学号:10291027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威胁及安全技术分析 【摘要】:随着Internet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现。越来越多的威胁因素开始渐渐地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网络应用。本文针对网络安全的主要威胁因素,重点阐述了以下几种常用的网络信息安全技术:1.防火墙(Fire Wall)技术2.数据加密技术3.系统容灾技术4.漏洞扫描技术5.物理安全。 【关键词】:信息安全:网络安全:密码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network security becomes more and more serious .More and more risks start to affect our life on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This paper mainly of network security risk factors, and emphatically expounds several common network 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ology. 【Key words】: Information security: network security: password

【正文】 随着Internet的飞速发展,网络应用的扩大,网络安全风险也变的非常严重和复杂。原先由单机安全事故引起的故障通过网络传给其他系统和主机,可造成大范围的瘫痪,再加上安全机制的缺乏和防护意识不强,网络风险日益加重。 一、网络安全的威胁因素 归纳起来,针对网络安全的威胁主要有: 1.软件漏洞:每一个操作系统或网络软件的出现都不可能是无缺陷和漏洞的。这就使我们的计算机处于危险的境地,一旦连接入网,将成为众矢之的。 2.配置不当:安全配置不当造成安全漏洞,例如,防火墙软件的配置不正确,那么它根本不起作用。对特定的网络应用程序,当它启动时,就打开了一系列的安全缺口,许多与该软件捆绑在一起的应用软件也会被启用。除非用户禁止该程序或对其进行正确配置,否则,安全隐患始终存在。 3.安全意识不强:用户口令选择不慎,或将自己的帐号随意转借他人或与别人共享等都会对网络安全带来威胁。 4.病毒:目前数据安全的头号大敌是计算机病毒,它是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数据,影响计算机软件、硬件的正常运行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程序代码。计算机病毒具有传染性、寄生性、隐蔽性、触发性、破坏性等特点。因此,提高对病毒的防范刻不容缓。 5.黑客:对于计算机数据安全构成威胁的另一个方面是来自电脑黑客(backer)。电脑黑客利用系统中的安全漏洞非法进入他人计算机系统,其危害性非常大。从某种意义上讲,黑客对信息安全的危害甚至比一般的电脑病毒更为严重。 二、几种常用的网络安全技术 1.防火墙(Fire Wall)技术

网络安全存在的威胁与防范方法

1 网络安全的威胁与防范方法 一、 前言 在当代社会,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越来越依赖与网络。与此相关的网络安全问题也随之突显出来,并逐渐成为我们不可避免的日常生活问题了,更何况大量的企业网络中所包含的各种商业信息等更是岌岌可危。因此,明白一些简单的网络安全知识有一定的好处。 二,网络安全的主要威胁种类 计算机网络面临的主要威胁来自安全的三要素:即①人;②计算机;③信息。人为因素和运行环境的影响为主要的。其中包括网络设备的不安全因素和对网络信息的威胁。这些网络安全威胁主要有如下表现: 1、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为用户自己的无意操作失误而引发的网络部安全。如管理员安全配置不当造成安全漏洞,用户安全意识淡薄,口令选择不慎,将自己的的账户随意转借他人或与别人共享,密码泄露等。第二种为用户的恶意破坏。如对网络硬件设备的破坏,利用黑客技术对网络系统的破坏。这种恶意破坏可有选择地破坏某种信息,使之缺乏有效性、完整性,也可通过截取、破译等方式获得重要信息和资料,并不影响网络的正常运行。三是网络软件的漏洞和“后门”。任何一款软件都或多或少存在漏洞,这些缺陷和漏洞恰恰就是黑客进行攻击的首选目标。绝大部分网络入侵事件都是因为安全措施不完善,没有及时补上系统漏洞造成的。此外,软件公司的编程人员为便于维护而设置的软件“后门”也是不容忽视的巨大威胁,一旦“后门”洞开,别人就能随意进入系统,后果不堪设想。 2、基本的安全威胁 的一致性由于受到未授权的修改、创建、破坏而损害。拒绝服务(即DOS )对资源的

到破坏而中断服务。非法使用某一资源被非授权人或以非授权方式使用。 3、主要的一些威胁 一般的威胁是直接导致某一基本威胁来实现,主要包括渗入威胁和植入威胁。 主要的渗入威胁有,假冒,即某个实体假装成另外一个不同的实体。这个没有得到一定的权限而以非法的途径进入或者访问,从而获得合法的资源利用权利或者更改权利。攻击者通过各种手段发现系统或者网站的缺陷漏洞,并利用这些安全缺陷绕过系 统防线渗入到系统内部。对某一资源具有一定权限的实体,将此权限用于未被授权的 目的,也称“内部威胁” 主要的植入威胁有,特洛伊木马,它是一种基于远程控制的黑客工具,具有隐蔽 性和非授权性的特点。陷门,在某个系统或某个文件中预先设置“机关”,使得当提供特定的输入时,允许违反安全策略。 4、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现代信息化社会的公害,是目前最为常见的一种网络安全威胁的形式,也是计算机犯罪的一种特殊形式。计算机病毒也是最不安全的因素之一。计算机病毒 是一段特殊程序,其最大特点是具有感染能力和表现(破坏)能力。计算机病毒在程 序结构、磁盘上的存储方式、感染目标的方式以及控制系统的方式上既具有许多共同 的特点,又有许多特殊的技巧和方法,了解病毒程序的这些结构和特征对于有效地预防、检测和清除病毒是十分必要的。 三: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对策措施 (一),网络安全技术加强安全防范。 1、明确网络安全目标。采用对应的措施 (a)、身份真实性:对通信实体身份的真实性进行识别。如: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眼角膜扫描、公钥加密认证等。实例有Kerberos认证、数字签名技术。 (b)、信息机密性:保证机密信息不会泄露给非授权的人或实体。如:信息加密、 解密;信息划分密级,对用户分配不同权限,对不同权限的用户访问的对象进行访问 控制;防止硬件辐射泄露、网络截获、窃听等。 (c)、信息完整性:保证数据的一致性,防止非授权用户或实体对数据进行任何破坏。严格控制对系统中数据的写访问。只允许许可的当事人进行更改。

(完整版)网络安全简答题

《网络安全技术》考试题库 1. 计算机网络安全所面临的威胁分为哪几类?从人的角度,威胁网络安全的因素有哪些? 答:计算机网络安全所面临的威胁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对网络中信息的威胁,二是对网络中设备的威胁(2分)。从人的因素考虑,影响网络安全的因素包括:(1)人为的无意失误。(1分) (2)人为的恶意攻击。一种是主动攻击,另一种是被动攻击。(1分) (3)网络软件的漏洞和“后门”。 (1分) 2.网络攻击和防御分别包括哪些内容? 答:网络攻击:网络扫描、监听、入侵、后门、隐身; 网络防御:操作系统安全配置、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 4.分析TCP/IP协议,说明各层可能受到的威胁及防御方法。 答:网络层:IP欺骗欺骗攻击,保护措施:防火墙过滤、打补丁;传输层:应用层:邮件炸弹、病毒、木马等,防御方法:认证、病毒扫描、安全教育等。6.请分析网络安全的层次体系。 答:从层次体系上,可以将网络安全分成四个层次上的安全:物理安全、逻辑安全、操作系统安全和联网安全。 7.请分析信息安全的层次体系。 答:信息安全从总体上可以分成5个层次:安全的密码算法,安全协议,网络安全,系统安全以及应用安全。 10.请说明“冰河”木马的工作方式。 答:病毒通过修改系统注册表,通过执行文本文件的双击打开操作,驻留病毒程序,伺机实现远端控制目的。 【应用题】 1.简述防范远程攻击的技术措施。 答:防范远程攻击的主要技术措施有防火墙技术、数据加密技术和入侵检测技术等。(2分) (1)防火墙技术。用来保护计算机网络免受非授权人员的骚扰和黑客的入侵。(1分) (2)数据加密技术。数据加密技术已经成为所有通信安全的基石。(1分) (3)入侵检测技术。是一种防范远程攻击的重要技术手段,能够对潜在的入侵动作做出记录,并且能够预测攻击的后果。(1分) 2.防范远程攻击的管理措施有那些? 答:防范远程攻击的管理措施: (1) 使用系统最高的安全级别。高安全等级的系统是防范远程攻击的首选。(2分) (2) 加强内部管理。为对付内部产生的黑客行为,要在安全管理方面采取措施。(2分) (3) 修补系统的漏洞。任何系统都是有漏洞的,应当及时堵上已知的漏洞并及时发现未知的漏洞。(1分) 3.简述远程攻击的主要手段。 答:远程攻击的手段主要有: (1)缓冲区溢出攻击。(1分) (2)口令破解。又称口令攻击,口令是网络安全防护的第一道防线。(1分) (3)网络侦听。是指在计算机网络接口处截获网上计算机之间通信的数据。(1分) (4)拒绝服务攻击。是一种简单的破坏性攻击。(1分) (5)欺骗攻击。(1分) 4. 简述端口扫描技术的原理。 答:端口扫描向目标主机的TCP/IP服务端口发送探测数据包,并记录目标主机的响应(1分)。通过分析响应来判断服务端口是打开还是关闭,就可以得知端口提供的服务或信息(1分)。端口扫描也可以通过捕获本地主机或服务器的注入/流出IP数据包来监视本地主机运行情况(1分)。端口扫描只能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帮助我们发现目标主机的某些内在的弱点,而不会提供进入一个系统的详细步骤。 (2分) 5. 缓冲区溢出攻击的原理是什么? 答:缓冲区溢出攻击指的是一种系统攻击的手段,通过往程序的缓冲区写超出其长度的内容,造成缓冲区的溢出,从而破坏程序的堆栈,使程序转而执行其他指令,以达到攻击的目的。(3分) 缓冲区溢出攻击最常见的方法是通过使某个特殊程序的缓冲区溢出转而执行一个Shell,通过Shell的权限可以执行高级的命令。如果这个特殊程序具有System 权限,攻击成功者就能获得一个具有Shell权限的Shell,就可以对系统为所欲为了。(2分) 7.简述暴力攻击的原理。 答:使用穷举法破译密码等信息的一种方法,如:字典攻击、破解操作系统密码、破解邮箱密码、破解软件密码等。 9.简述缓冲区溢出的攻击原理。 答:当目标系统收到了超过其可接收的最大信息量时,会发生缓冲区溢出。易造成目标系统的程序修改,由此产生系统后门。 10.简述拒绝服务的种类和原理。 答:拒绝服务攻击主要是计算机网络带宽攻击和连通性攻击。通过耗用有限计算机资源,使得目标主机无法提供正常网络服务。 11.简述DDoS的特点及常用攻击手段。 答:攻击计算机控制着多台主机,对目标主机实施攻击,大量瞬时网络流量阻塞网络,使得目标主机瘫痪。12.留后门的原则是什么? 答:原则就是让管理员看不到有任何特别的地方。13.列举后门的三种程序,并阐述其原理和防御方法。 答:1)远程开启TELNET服务(RTCS.VBE)工具软)件,防御方法:注意对开启服务的监护;2)建立WEB和TELNET服务(WNC.EXE),防御方法:注意对开启服务的监护;3)让禁用的GUEST用户具有管理权限(PSU.EXE 修改注册表),防御方法:监护系统注册表。 14.简述木马由来及木马和后门的差异。 答:木马是一种可以驻留在对方服务器系统中的程序(服务器端、客户端),其功能是通过客户端控制驻留在对方服务器中的服务器端。木马功能较强,具有远程控制功能,后门功能单一,只提供登录使用。 16.简述两种通过UNICODE漏洞,进行攻击的方式。

浅谈新形势下的网络安全威胁

浅谈新形势下的网络安全威胁 【摘要】随着网络在日常工作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愈加凸显。网络信息安全如何得到保证、网络安全威胁如何应对、人们在网络空间中应该如何作为已成为新形势下面临的突出问题。本文主要结合当前网络信息安全面临的新威胁,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安全;网络;病毒;威胁 一、网络信息安全面临的新威胁 (一)网络空间的思想文化主权受到严重攻击 历经多年无辜栽赃、随意指责后,美国针对中国的抹黑突然升级。2013年,美国的一家网络安全公司曼迪昂特在一份报告中称,近年美国遭受的网络“黑客攻击”多与中国军方有关,而西方媒体立即将这一事件放大为世界舆论,中国国防部不得不出来辟谣。其实,在指责中国进行网络“黑客攻击”的同时,美国却在对中国实施着远超网络局限的战略“黑客攻击”。美国生产的苹果、微软、谷歌等代表的高端信息产品,控制着全球经济食物链的顶端,且其信息产品自身携带破解对方防御的网络技术。这种贼喊捉贼式的黑客指责,乃为掩护其实质性的网络战略安排,肆意侵犯我国思想文化主权营造舆论支持。

(二)服务器成为重点攻击目标 数字化时代,在线服务、网络设备和传输的数据量都在迅速增长。在客户端防御越来越严密的基础上,服务器被列入重点攻击目标。2013年初,国内多家大型网站均曝出被黑客拖库的消息,黑客入侵网站服务器、窃取用户数据库后,利用其获取的大量帐号密码在网上支付等平台上试探盗号,也就是俗称的先拖库、后撞号,间接导致一些知名支付平台和微博网站相继遭到大规模撞号攻击,用户的账号密码瞬间被暴露出来,之前只在局部范围流传的数据一夜之间暴露在公众面前。 (三)电脑病毒制造者针对智能手机的攻击会更加剧烈 高性能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的快速增长,以及智能手机的恶意软件类型呈现多样化,引发了手机安全威胁的爆发。目前,采用塞班操作系统的手机正在迅速被Android系统取代,国内Android市场管理又相对宽松。高性能智能手机在移动互联网的使用体验和PC又没有本质差异,基于PC互联网的攻击者不断向手机平台转移,从最开始的暗扣话费、订购服务、浪费流量,发展到窃取隐私和云端控制手机。2012年底,数以千万计的智能手机被曝植入CIQ手机间谍,一时引发世人瞩目。 (四)最危险的攻击来自企业内部

网络信息传输的安全威胁与防护措施

网络信息传输的安全威胁与防护措施 应用计算机网络可以加强对外界的防护,加强网络安全的保护性管理,以下是搜集的一篇相关,供大家阅读参考。 U前,网络技术已经得到迅速地推广,生产生活中只要有网络存在的地方,就会用网络来传播一些信息。网络传播信息能够实现网络活动,但是安全性的问些影响到信息的传播,导致一些信息被拦截,降低的传输的安全性,所以需要加强网络安全,一边保证计算机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实现网络活动的正常性和有序性。 1、网络中计算机传输信息的重要性 在网络中传输信息,能够提高信息的传输效率,增强信息传播的有效性。其中信息涉及的内容很广,涉及到很多方面。对于企业来说,利用计算机传输的信息属于商业机密,商业机密需要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如果在传输的过程中受到威胁会给企业造成很大的威胁, 其至伤害到企业的生死存亡。网络中存在很多的木马、黑客以及恶意程序等,这些技术程序能够盗用一些传输的信息,并且利用这些信息对信息的传输者进行敲诈勒索等,影响了网络安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造成网络安全不能够合理的发展,降低了网络的实用性,所以网络中计算机传输信息的安全性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2、影响网络信息传输的安全威胁 2.1网络的内部安全控制很脆弱 在计算机中,计算机网络属于重要的组成部分。应用计算机网络可以加强对外界的防护,加强网络安全的保护性管理。计算机网络内部的安全性很低,在进行文件传输的过程中,文件很容易受到来自网络病毒的攻击,造成信息被窃取或者感染病毒,需要加强安全性分析,进行网络安全的有效性管理。曲于网络内部的安全机制不强,突破了网路安全的内部物理隔离制,导致文件传输过程会出现很多交义性的链接影响了文件的可靠性,同时文件如果携带一些病毒,会造成病毒的感染,这方面也是造成文件传输过程中产生问题的靈要因素,也成为网路文件泄密的重要原因,需要加强网内部的安全控制。 2.2网络配置的缺陷 网络的配置中包含很多原件,服务器、路由器以及防火强都属于网络配置的重要硬件设施。服务器的配置不当造成网络传输的效率地,特别是路由器的配置出现问题会造成无法链接到网络,同时防火墙也会降低对系统的保护能力,同样也会造成很大的损失。从总体上概括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威胁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网络的管理机制存在漏洞,电子文档在生命周期内,文档的授权访问与传输过程存在一定的缺陷,网络的内部控制薄弱。另一方面,网络安全体系不

2021年网络安全的主要威胁及应对方法

网络安全的主要威胁及应对方法 欧阳光明(2021.03.07) 当今世界信息化建设飞速发展,尤其以通信、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更是日新月异,令人眼花燎乱,目不睱接。由于互联网络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在政治、经济和生活的各个领域正在迅速普及,全社会对网络的依赖程度也变越来越高。但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已变得日益突出和重要。因此,了解网络面临的各种威胁,采取有力措施,防范和消除这些隐患,已成为保证网络信息安全的重点。 1、网络信息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 (1)黑客的恶意攻击 “黑客”(Hack)对于大家来说可能并不陌生,他们是一群利用自己的技术专长专门攻击网站和计算机而不暴露身份的计算机用户,由于黑客技术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掌握和发展,目前世界上约有20多万个黑客网站,这些站点都介绍一些攻击方法和攻击软件的使用以及系统的一些漏洞,因而任何网络系统、站点都有遭受黑客攻击的可能。尤其是现在还缺乏针对网络犯罪卓有成效的反击和跟踪手段,使得黑客们善于隐蔽,攻击“杀伤力”强,这是网络安全的主要威胁[1]。而就目前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黑客攻击的方式也越来越多的采用了病毒进行破坏,它们采用的攻击和破坏方式多种多样,对没有网络安全防护设备(防火墙)的网站和系统(或防护级别较低)进行攻击和破坏,这给网络的安全防护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2)网络自身和管理存在欠缺 因特网的共享性和开放性使网上信息安全存在先天不足,因为其赖以生存的TCP/IP协议,缺乏相应的安全机制,而且因特网最初的设计考虑是该网不会因局部故障而影响信息的传输,基本没有考虑安全问题,因此它在安全防范、服务质量、带宽和方便性等方面存在滞后及不适应性。网络系统的严格管理是企业、组织及政府部门和用户免受攻击的重要措施。事实上,很多企业、机构及用户的网站或系统都疏于这方面的管理,没有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据

网络安全的主要威胁及应对方法

网络安全的主要威胁及应对方法 当今世界信息化建设飞速发展,尤其以通信、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更是日新月异,令人眼花燎乱,目不睱接。由于互联网络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在政治、经济和生活的各个领域正在迅速普及,全社会对网络的依赖程度也变越来越高。但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已变得日益突出和重要。因此,了解网络面临的各种威胁,采取有力措施,防范和消除这些隐患,已成为保证网络信息安全的重点。 1、网络信息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 (1)黑客的恶意攻击 “黑客”(Hack)对于大家来说可能并不陌生,他们是一群利用自己的技术专长专门攻击网站和计算机而不暴露身份的计算机用户,由于黑客技术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掌握和发展,目前世界上约有20多万个黑客网站,这些站点都介绍一些攻击方法和攻击软件的使用以及系统的一些漏洞,因而任何网络系统、站点都有遭受黑客攻击的可能。尤其是现在还缺乏针对网络犯罪卓有成效的反击和跟踪手段,使得黑客们善于隐蔽,攻击“杀伤力”强,这是网络安全的主要威胁[1]。而就目前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黑客攻击的方式也越来越多的采用了病毒进行破坏,它们采用的攻击和破坏方式多种多样,对没有网络安全防护设备(防火墙)的网站和系统(或防护级别较低)进行攻击和破坏,这给网络的安全防护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2)网络自身和管理存在欠缺? 因特网的共享性和开放性使网上信息安全存在先天不足,因为其赖以生存的 TCP/IP协议,缺乏相应的安全机制,而且因特网最初的设计考虑是该网不会因局部故障而影响信息的传输,基本没有考虑安全问题,因此它在安全防范、服务质量、带宽和方便性等方面存在滞后及不适应性。网络系统的严格管理是企业、组织及政府部门和用户免受攻击的重要措施。事实上,很多企业、机构及用户的网站或系统都疏于这方面的管理,没有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据IT界企业团体ITAA的调查显示,美国90%的IT企业对黑客攻击准备不足。目前美国75%-85%的网站都抵挡不住黑客的攻击,约有75%的企业网上信息失窃。 (3)软件设计的漏洞或“后门”而产生的问题? 随着软件系统规模的不断增大,新的软件产品开发出来,系统中的安全漏洞或“后门”也不可避免的存在,比如我们常用的操作系统,无论是Windows还是UNIX几乎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安全漏洞,众多的各类服务器、浏览器、一些桌面软件等等都被发现过存在安全隐患。大家熟悉的一些病毒都是利用微软系统的漏洞给用户造成巨大损失,

信息网络安全威胁主要方式

互联网及IT技术地应用在改变人类生活地同时,也滋生了各种各样地新问题,其中信息网络安全问题将成为其面对地最重要问题之一.网络带宽地扩充、IT应用地丰盛化、互联网用户地膨胀式发展,使得网络和信息平台早已成为攻击爱好者和安全防护者最激烈斗争地舞台.Web时代地安全问题已远远超于早期地单机安全问题,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针对各种网络应用地攻击和破坏方式变得异常频繁,安全防护也在不断发展. 本文对当今信息网络安全应用中地攻防热点问题作了较为深入地分析,首先分析了当前网络环境下地主要威胁趋势,重点阐述了新网络时代下主要地网络安全攻击方式,进而从安全博弈地角度探讨了漏洞挖掘地新发展方向,最后阐述了近期主要地安全技术发展趋势和技术热点问题. 1. 信息网络安全威胁地主要方式 1.1 信息网络威胁地趋势分析 当今地信息化发展及演变已极大改变了人类地社会生活,伴之信息化快速发展地信息网络安全形势愈加严峻.信息安全攻击手段向简单化综合化演变,而攻击形式却向多样化复杂化发展,病毒、蠕虫、垃圾邮件、僵尸网络等攻击持续增长,各种软硬件安全漏洞被利用并进行攻击地综合成本越来越低,而内部人员地蓄意攻击也防不胜防,以经济利益为目标地黑色产业链已向全球一体化演进.表1总结了国内外主要公司及媒体对2009年信息网络安全威胁地趋势分析. 本文主要基于近期安全威胁地主要发展趋势,探讨当前信息网络时代下主要地安全攻击种类及演进模式,分析了目前影响最为常见木马、僵尸网络、蠕虫等恶意软件,无线智能终端、P2P 及数据泄露等内部攻击. 1.2 新时期下地安全攻击方式 1.2.1 恶意软件地演变 随着黑色地下产业链地诞生,木马、蠕虫、僵尸网络等恶意软件对用户地影响早已超过传统病毒地影响,针对Web地攻击成为这些恶意软件新地热点,新时期下这些恶意软件攻击方式也有了很多地演进: 木马攻击技术地演进.网页挂马成为攻击者快速植入木马到用户机器中地最常用手段,也成为目前对网络安全影响最大地攻击方式.同时,木马制造者也在不断发展新地技术,例如增加多线程保护功能,并通过木马分片及多级切换摆脱杀毒工具地查杀. 蠕虫攻击技术地演进.除了传统地网络蠕虫,针对Mail、IM、SNS等应用性业务地蠕虫越来越多,技术上有了很多新演进,例如通过采用多层加壳模式提升了其隐蔽性,此外采用类似P2P传染模式地蠕虫技术使得其传播破坏范围快速扩大. 僵尸网络技术地演进.在命令与控制机制上由IRC协议向HTTP协议和各种P2P协议转移,不断增强僵尸网络地隐蔽性和鲁棒性,并通过采取低频和共享发作模式,使得僵尸传播更加隐蔽;通过增强认证和信道加密机制,对僵尸程序进行多态化和变形混淆,使得对僵尸网络地检测、跟踪和分析更加困难.

计算机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和对策

计算机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和对策 摘要:本文简述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威胁,从计算机网络对抗作战模型的4个层次,深入分析了计算机网络存在的安全隐患,全面阐述计算机网络防御对策。 目录 1.引言 (1) 2、计算机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 (2) 3、计算机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 (2) 3.1实体层次防御对策 (2) 3.2能量层次防御对策 (3) 3.3信息层次防御对策 (3) 3.3.1防御黑客攻击 (3) 3.3.2防御计算机病毒 (4) 3.4感知层次(超技术层次)防御对策 (5) 4、结束语 (5) 论文关键词:网络安全防御

1、引言 现代计算机系统功能 渐复杂,网络体系日渐强大,正在对社会产生巨大深远的影响,但同时由于计算机网络具有联结形式多样性、终端分布不均匀性和网络的开放性、互连性等特征,致使网络易受黑客、恶意软件和其他不轨的攻击,所以使得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对于军用的自动化指挥网络、C3I系统而言,其网上信息的安全和保密尤为重要。因此,要提高计算机网络的防御能力,加强网络的安全措施,否则该网络将是个无用、甚至会危及国家安全的网络。无论是在局域网还是在广域网中,都存在着自然和人为等诸多因素的脆弱性和潜在威胁。故此,网络的防御措施应是能全方位地针对各种不同的威胁和脆弱性,这样才能确保网络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2、计算机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 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很多,有些因素可能是有意的,也可能是无意的;可能是人为的,也可能是非人为的。归结起来,针对网络安全的威胁主要有4个方面:(1)实体摧毁:实体摧毁是计算机网络安全面对的“硬杀伤”威胁。主要有电磁攻击、兵力破坏和火力打击3种。(2)无意失误:如操作员安全配置不当造成的安全漏洞,用户安全意识不强,用户口令选择不慎,用户将自己的帐号随意转借他人或与别人共享等都会对网络安全带来威胁。(3)黑客攻击:这是计算机网络所面临的最大威胁。此类攻击又可以分为2种:一种是网络攻击,以各种方式有选择地破坏对方信息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另一类是网络侦察,他是在不影响网络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进行截获、窃取、破译以获得对方重要的机密信息。这2种攻击均可对计算机网络造成极大的危害。(4)网络软件的漏洞和“后门”:网络软件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无缺陷和无漏洞的,然而,这些漏洞和缺陷恰恰是黑客进行攻击的首选目标。1999,2000年初发生了许多黑客攻击事件,其中allaire的关于Cold fus 的漏洞被广泛宣传和利用,许多的服务器都因未及时的打上补丁而遭到攻击。另外,软件的“后门”都是软件公司的设计编程人员为了自便而设置的,一般不为外人所知,但一旦“后门”被洞开,其造成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3、计算机防御对策 根据网络作战的目标范围,网络作战模型包含4个层次:第1层次,实体层次的计算机网络对抗;第2层次,能量层次的计算机网络对抗;第3层次,环保论文信息层次(逻辑层次)的计算机网络对抗;第4层次,感知层次(超技术层次)的计算机网络对抗。针对不同层次对抗,计算机网络防御应采取相应的对策。 3.1实体层次防御对策 实体层次的计算机网络对抗以常规物理方式直接破坏、摧毁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实体,完成目标打击和摧毁任务。在平时,主要指敌对势力利用行政管理方面的漏洞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的破坏活动;在战时,通过运用高技术明显提高传统武器的威力,直接摧毁敌方的指挥控制中心、网络节点以及通信信道。这一层次计算机防御的目的是保护计算机系统、网络服务器、打印机等硬件实体和通信链路免受自然灾害、人为破坏和搭线攻击;建立完备的安全管理制度,防止非法进入计算机控制室和各种偷窃、破坏活动的发生。 在组建网络的时候,要充分考虑网络的结构、布线、路由器、网桥的设置、位置的选择,加固重要的网络设施,增强其抗摧毁能力。与外部网络相连时,采用防火墙屏蔽内部网络结构,对外界访问进行身份验证、数据过滤,在内部网中进行安全域划分、分级权限分配。对外部网络的访问,将一些不安全的站点过滤掉,对一些经常访问的站点做成镜像,可大大提高效率,减轻线路负担。网络中的各个节点要相对固定,严禁随意连接,一些重要的部件安排专门的场地人员维护、看管,防止自然或人为的破坏,加强场地安全管理,做好供电、接

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威胁监测与处置办法

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威胁监测与处置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威胁监测与处置工作,消除安全隐患,制止攻击行为,避免危害发生,降低安全风险,维护网络秩序和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工业和信息化部职责,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威胁是指公共互联网上存在或传播的、可能或已经对公众造成危害的网络资源、恶意程序、安全隐患或安全事件,包括: (一)被用于实施网络攻击的恶意IP地址、恶意域名、恶意URL、恶意电子信息,包括木马和僵尸网络控制端,钓鱼网站,钓鱼电子邮件、短信/彩信、即时通信等; (二)被用于实施网络攻击的恶意程序,包括木马、病毒、僵尸程序、移动恶意程序等; (三)网络服务和产品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包括硬件漏洞、代码漏洞、业务逻辑漏洞、弱口令、后门等; (四)网络服务和产品已被非法入侵、非法控制的网络安全事件,包括主机受控、数据泄露、网页篡改等;

(五)其他威胁网络安全或存在安全隐患的情形。 第三条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组织开展全国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威胁监测与处置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负责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威胁监测与处置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以下统称为电信主管部门。 第四条网络安全威胁监测与处置工作坚持及时发现、科学认定、有效处置的原则。 第五条相关专业机构、基础电信企业、网络安全企业、互联网企业、域名注册管理和服务机构等应当加强网络安全威胁监测与处置工作,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和联系人,加强相关技术手段建设,不断提高网络安全威胁监测与处置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第六条相关专业机构、基础电信企业、网络安全企业、互联网企业、域名注册管理和服务机构等监测发现网络安全威胁后,属于本单位自身问题的,应当立即进行处置,涉及其他主体的,应当及时将有关信息按照规定的内容要素和格式提交至工业和信息化部和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建立网络安全威胁信息共享平台,统一汇集、存储、分析、通报、发布网络安全威胁信息;制定相关接口规范,与相关单位网络安全监测平台实现对接。国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