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辨证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辨证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辨证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辨证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辨证

*导读: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依据中医理论作为指导,原则是

固本祛邪、辨证论治,其基本思路是糖尿病肾病始终贯穿三大病理要素:气、瘀、水。……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国外资料表明,由于糖尿病肾病造成肾功能衰竭比非糖尿病者高17倍,糖尿病

肾病是引起糖尿病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有其独突的疗效,尤其是在疾病的中早期,其主要病因就在于处理好补虚,活血,利水的关系,在中医辨证施治的同时,还要配合饮食疗法,控制血压和血糖,预防感染等,从而全面控制病情,延缓、停止尿毒症期的到来,提高患者生存生活质量。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依据中医理论作为指导,原则是固本祛邪、辨证论治,其基本思路是糖尿病肾病始终贯穿三大病理要素:气、瘀、水。而且三者交织,正邪分争,肾病专家认为辨

证诊治时必须处理好以下关系:

1:气血亏损,水瘀互结。

以浮肿、乏力、腰酸、头晕、耳鸣、消瘦、尿少而黄,舌质紫黯或大量瘀点,脉弱而弦,血压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尿蛋白阳性,或可有轻度的高血脂症或低蛋白血症,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典型的糖尿病肾病三联症:蛋白尿、水肿、高血压。

2:阴阳两虚,水瘀互结。

以头晕、耳鸣、目眩、气短、乏力、消瘦、面色暗黑,恶寒肢冷,舌质紫黯或大片瘀斑,舌苔黄而干黑或焦黑无津或黑滑,脉细沉弱为主要临床表现,偏于阳虚者,水肿较盛,烂肿如泥,压之凹而不起。偏于阴虚者,头晕目眩,五心烦热,血压明显增高,贫血,尿素氮和血肌酐明显增高。

得了糖尿病肾病的患者,首先要严格控制糖尿病,使血糖长期稳定并保持接近正常水平,特别要防止酮症酸中毒的发生。另外,高血压和泌尿系感染能促使糖尿病性肾病的发生。此外,还要积极治疗高血压及泌尿系感染。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一)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一) 【摘要】本文从辨证论治、中药复方、单味药、中药提取物、中西医结合、作用机制等几个方面综述了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阐述了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优缺点。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中医药治疗 糖尿病是一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的内分泌─代谢疾病,糖尿病有很多并发症,其中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糖尿病的患病率将不断增加,随之发展而来的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也将不断升高,因此DN已成为世界医药界面临的重要课题。糖尿病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为肾小球肥大,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larmatrix,ECM)产生增多和肾小球硬化。糖代谢异常、细胞因子氧化应激、遗传基因背景以及由此引起的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DN的病程是以上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到目前为止尚无有效的方法能防止DN的发生发展和恶化,近年来,中医药在DN的治疗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现就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肾病中的进展综述如下。 1对糖尿病肾病的病因病机认识 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只有对病因病机有充分的认识,才能更好地遣药组方,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纵观近年对糖尿病病因病机的研究大多是从瘀论治:一是认为因虚致瘀、瘀贯始终;二是因瘀致病、瘀贯始终;三是瘀与糖尿病肾病的微观研究。高彦彬〔1〕等认为DN 的早期以阴虚为本,涉及肝脾,日久阴损耗气导致气阴两虚,气虚血瘀贯穿始终;邓权〔2〕认为DN的病机特点是:病变初期,阴虚为本,涉及肝肾,以肝肾气阴两虚,络脉瘀阻为主;病变中期,阴损耗气损阳,伤及脾肾,以脾肾气阴两虚,络脉瘀阻为主;病变晚期,气血阴阳俱虚,脏腑功能受损,浊毒内停,水湿停留,变证峰起;陈大舜〔3〕等认为瘀血是导致DN的重要因素,贯穿于病程始终,从而确立2型糖尿病肾病的基本病机为气阴两虚夹瘀,气阴两虚为本,瘀血阻滞为标,气虚血行不畅成瘀,阴虚易生内热,灼液耗血成瘀,瘀阻肾络而成DN;曾庆祥〔4〕认为瘀血征是血液理化改变的基础,与血粘度升高、高脂血症、血小板聚集增高有一定内在联系;林兰〔5〕等认为糖尿病肾病以气阴两虚为基本病机,主要病位在肾,与肝、心、肺、脾等脏腑功能均有关系,此病的进展多由上焦实热到下焦虚寒,由气阴两虚到阴阳两虚,最后导致浊毒内阻,即为该病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流变功能明显障碍,血凝聚性和粘滞度增高,从而导致肾脏灌流量不足,缺血缺氧,致使不能升清降浊,湿浊溺毒内停而成DN。 2中药复方辨证论治 许多经方或自拟方对糖尿病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万云莉〔6〕在常规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等活血化瘀方药治疗,取得较满意疗效;丁美群〔7〕等以化裁于《兰室秘藏》的活血润燥汤,方中重用黄芪,辅以生熟地、山萸肉、当归、桃仁、益母草、防风、羌活、车前、大腹皮等治疗糖尿病肾病65例,效果满意;杨霓芝〔8〕等将DN分为燥热阴虚、气阴两虚、脾肾气(阳)虚、阳衰湿浊瘀阻4型,分别治以白虎人参汤加味、生脉散合六味地黄汤加减、金匮肾气丸加减、经验方(人参、黄芪、山茱萸、麦门冬、陈皮、法半夏、大黄、桃仁、泽泻、何首乌、益母草等),且每型与DN改变的各期相对应,应用于临床施治,效果较好。 3中西医结合治疗 余宗阳〔9〕等将93例D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通过胰岛素及糖肾合剂联合治疗与单纯用胰岛素治疗的对照组观察比较,结果:治疗组24h尿白蛋白、内皮素、a-颗粒膜蛋白140、过氧化脂质明显下降,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李磊〔10〕等将60例患者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予以糖适平加糖肾停胶囊及糖适平加开搏通,结果显示:治疗组显效6例,有效13例,稳定7例,总有效率86.67%,

糖尿病肾病中医诊疗方案

肾病 消渴肾病(糖尿病肾病) 一、特色诊疗方法 1. 内治法: 1.1辨证论治:参照陈以平教授主编《肾病的辨证与辨病治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P142糖尿病肾病进行辨证分型。(以下证型诊断需具备主症二项或主症一项, 次症二项即可) 1.1.1气阴两虚燥热证 主症:口干咽燥,烦渴多饮,腰酸膝软,消瘦乏力 次症:夜尿频多,面色无华或灰暗,舌瘦小,脉沉细弱。 治则:益气养阴清热 方药:糖肾A方 选用药物:南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山萸肉、淮山药、葛根、生地、玄参、银花 1.1.2脾肾阳虚血瘀证 主症:畏寒肢冷,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酸膝软 次症:脘腹胀满,大便稀薄,夜尿清长,舌淡有齿痕,脉沉弱。 治则:温补脾肾,活血化瘀 选方:糖肾B方 选用药物:黄芪、葛根、川芎、牛蒡子、当归、桃仁、红豆杉、片姜黄、仙灵脾、红花 1.1.3水湿泛滥瘀浊证 主症:肢体浮肿,倦怠乏力,尿少胸闷,动则气喘,面色晦暗。 次症:腰部冷痛,脘腹胀满,夜尿频,舌淡胖嫩,脉沉细涩。 治则:温阳利水,化瘀泻浊 选方:糖肾C方 选用药物:炮附子、仙灵脾、巴戟、黄芪、制大黄、白术、茯苓、山萸肉、车前子、葫芦瓢 1.1.4随症加减恶心呕吐者, 加用紫苏、半夏降逆止呕; 皮肤瘙痒者,用地肤子; 水肿者, 加汉防己、葫芦瓢等利水消肿, 并配以温肾药仙灵脾、巴戟天达到温肾利水之功; 夜尿频多者,加桑螵蛸、黄精; 眠差者, 加灵芝、夜交藤助眠; 腰酸者, 加用狗脊; 耳鸣者, 加用葛根、灵

磁石; 腹胀者, 加用木香、荔枝核; 血脂高者, 加用绞股蓝总甙片或加用生山楂、何首乌、茶树根等; 尿酸高者, 加用生山楂、秦皮等; 血糖控制欠佳者, 加用蚕茧壳; 低蛋白血症者, 加用黑料豆。 1.2中成药 1.2.1 金芪降糖片主要成分为黄芪、金银花, 具益气清热之效, 且有降糖作用; 有研究证实, 金芪降糖片的主要药效特点是改善糖代谢、脂代谢, 改善机体的胰岛素抵抗, 增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有益于糖尿病某些微血管并发症的防治。 1.2.2 蚓激酶主要成分是水蛭素。功能破血逐瘀, 通脉止痛, 用于治疗痰瘀凝聚诸症。糖尿病肾病虚与滞并存, 应慎用破血之品, 水蛭喜食人血而性迟缓, 借其善入之力攻积, 借其迟缓之性则气血不伤。 1.2.3黑料豆丸: 主要组方为黑料豆、黄芪等, 功能益气健脾, 长期服用可提升血浆白蛋白。临床观察证实, 黑料豆丸能降低患者尿蛋白、升高血白蛋白、调节免疫功能、降低血脂, 对肾病综合征低蛋白血症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2 .外治法 2.1 针灸 (1)适应症:糖尿病肾病患者。所有针灸病人均进行糖尿病知识教育,制定糖尿病食谱,血糖得到严格控制。 (2)治法:补肾活血针法。 (3)操作规程:取穴: 肝俞、胃脘下俞、脾俞、肾俞、关元、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太溪。采用苏州申隆医疗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全球牌针具,规格为0.35*50mm,0.35*75mm。患者采取侧卧位,所选穴位常规消毒,针刺深度以得气为度,得气后行补泻手法,其中脾俞、肾俞、关元、足三里、太溪行捻转补法,以补肾活血治其本,其它穴位行小幅度平补平泻捻转手法,以分利浊毒治其标。留针20分钟,每日针刺1次,连针5天休2天,连续30天为一疗程。 (4)疗效分析:糖尿病肾病病程长,机体处于脏腑阴阳气血失衡的状态,取背俞穴以扶正固本,调节功能。脾俞、关元、肾俞、足三里、太溪具有益气养阴、补肾健脾之功;肝俞、胃脘下俞、阴陵泉、三阴交能除湿降浊,利水湿,活血祛瘀。诸穴合用,标本兼治,共奏补肾健脾、活血祛瘀、分利泻浊之效。糖尿病肾病的病人常合并脂质代谢紊乱,血胆固醇浓度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肾功能的减退呈正相

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肾病

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肾病 发表时间:2011-12-23T10:44:22.84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6期供稿作者:赵环刘爽王君红李黎姜继红[导读] 糖尿病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重要的、日渐突出的健康问题。 赵环刘爽王君红李黎姜继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150040)【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6-0290-02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辩证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性。方法选取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治疗组给予益气养阴活血中药汤剂+综合治疗方案,对照组给予单纯综合治疗方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7. 87%;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0.69%, 两组比较, 经X2检验, 差异极显著( P < 0. 01)。结论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方案可以通过改善临床症状。【关键词】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治疗 1 临床资料 收集住院或者门诊治疗的糖尿病肾病(DN)患者。本试验共收入符合标准的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 治疗过程中脱失3例, 脱失率为5%。治疗组完成病例28例, 对照组完成29例。治疗组男12例, 女16例; 对照组男17例, 女12例。治疗组平均年龄63. 5岁, 对照组平均年龄60名岁。治疗组糖尿病的病程平均为8年, 对照组糖尿病的病程平均为10年。治疗组的体质指数平均为26,对照组的体质指数平均为25.3。治疗组的腰臀比平均为0.89, 对照组的腰臀比平均为0.93。 2 方法 2. 1 病例分组本研究采用区组随机法, 以SAS软件编制随机分配表, 将符合标准的患者按随机表的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 和对照组(30例)。治疗中脱失3例, 脱失率5%。治疗组脱失2例, 对照组脱失1例。两组患者年龄分布比较和患者病程分布比较, 经X2检验P > 0. 05,无统计学差异, 两组患者年龄分布具有可比性。 2. 2 治疗方法 2. 2. 1 综合治疗措施入组的60名糖尿病肾病患者均给予同样的糖尿病肾病综合治疗措施: ①饮食治疗:给予糖尿病饮食; 蛋白质摄入应该限量、保质, 肾功能正常的0.8-1.0g? d- 1?kg- 1,肾功能不全的0. 6g? d- 1?kg- 1; 限制钠盐摄入。②降糖治疗: 最好选用胰岛素, 避免使用有肾脏损害的口服降糖药。血糖的控制应尽量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③降压治疗: 无论血压是否正常, 都予ACEI类或ARB类药(禁忌症除外)。 ④对症治疗:调脂治疗首选他丁类降脂药, LDL> 3.38mm o l/L, TG> 2. 26 mmo l/L时就开始治疗。治疗期间发生感染的给抗感染治疗, 但疗程不大于7天。若感染较严重则剔除。⑤其它: 糖尿病知识教育, 适量运动, 监测血糖等。 2. 2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措施对照组:依据病情采用上述糖尿病肾病综合治疗方案。治疗组:在糖尿病肾病综合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口服益气养阴活血中药汤剂,每日1剂,分两次服。益气养阴活血方药物组成如下:太子参、麦冬、当归、生地、山栀肉、茯苓、泽泻、丹参、生黄芪、杜仲。随症加减:有阳虚者,加肉桂、制附片;血瘀明显者,加桃仁、红花、赤白芍;湿热较重者,加山桅、黄琴、连翘。肾功能不全者,加酒军。如有其他表现者,视其表现, 进行随症加减。煎服法: 由医院药剂科统一煎制, 每日l剂, 早晚各一袋。 3 结果 经过8周治疗, 60例DN患者共有57例患者完成观察,脱失3例, 其中治疗组脱失2例, 对照组脱失1例, 脱失率为5%。依据疾病综合疗效评定标准, 对两组的综合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治疗组28例总有效率为67. 87%,其中显效4例, 有效15例, 无效9例; 对照组29例总有效率为20. 69%,其中显效4例, 有效2例, 无效23例。两组比较, 经X2检验,差异极显著( P < 0. 01), 说明益气养阴活血法对于减轻临床症状、降低UAER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 4 讨论 糖尿病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重要的、日渐突出的健康问题。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一种最常见、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中医辨证施治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大量文献报道中药可减少或消除蛋白尿, 延缓糖尿病肾病患者肾病的进展, 尤其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方面为著[1]。通过我院多年的临床实践, 博采众长, 反复验证所拟定的益气养阴活血方药物组成如下:太子参、麦冬、当归、生地、山栀肉、茯苓、泽泻、丹参、生黄芪、杜仲。本方药简力专,组方严谨, 补泻兼施, 寒温并用, 切中DN病机演变规律, 且以基本方为主, 辨证加减的思路与方法, 既可以起到以简御繁的作用, 使中医规范化诊疗成为可能, 同时又不失中医的灵活、个体化特点, 更适合糖尿病肾病的病情演化特点, 充分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优势。研究结果表明益气养阴活血法结合综合治疗的方案可以通过改善临床症状、改善生存质量、降低尿蛋白、降低血脂、降低血糖、降低血压达到防治糖尿病肾病进展的疗效。其在DN以往的临床诊疗实践中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可以显著降低DN患者尿蛋白, 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并能协助降低血糖、血脂, 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参考文献 [1]李大钧,范克.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辨证治疗[J].河北中医,2001, (09)

中医护理

13、肝胆管结石中医特色技术不包含下列哪项:( A) 16、扶拐上下台阶是应注意(A ) 18、肛漏患者中药熏洗时那类患者不适宜:(A ) 19、气海在下腹部,脐中下(A ),前正中线上 3、带状疱疹耳穴压豆的禁忌症不包含哪个:(B ) 10、结直肠癌中药保留灌肠卧位:(B ) 11、慢性肾衰湿热证患者的食疗方:( B) 13、肛漏术区结扎线完全脱落后患者行提肛运动每日晨起及睡前各做多少次:(B ) 14、喘证患者雾化吸入每日2次( B ) 15、痔病中药外敷的药物不正确的是:(B ) 19、肛漏阴液亏虚证食疗方为:(B ) 12、腹胀、便秘耳穴贴压的穴位有(C ) 10、根据带下证患者的辨证,情志调理可给予:( C) 19、肛痈什么时间适合中药药浴:(C) 20、消渴病肾病痰湿证的饮食指导:(C ) 6、肛痈火毒蕴结证的食疗方:(D ) 12、下列哪项不属于带下证的证候分型:(D ) 13、骨蚀的主要临床症状(D ) 2、痔病气滞血瘀证的食疗方:(A ) 3、结直肠癌常见症状不正确的是:(A ) 9、痔病腹部按摩时虚证的按摩方向:(A ) 12、肝胆管结石肝胆湿热证舌苔的特点是:(A ) 14、气海在下腹部,脐中下(A ),前正中线上 18、先天不足证的表现(A ) 19、股骨头坏死好发于(A ) 4、属于先天不足证肾阳虚的食疗方子(A ) 5、肛漏阴液亏虚证舌苔的特点是:(A ) 1、带状疱疹肝经郁热证饮食指导:(B )

7、带状疱疹丘疹及水泡时禁忌哪种水:(A ) 9、扶拐上下台阶是应注意(A ) 10、血瘀气滞证的表现(A ) 14、中药泡洗对什么样的慢性肾衰患者禁用:(A ) 15、消渴病肾病皮肤瘙痒中药药浴,药液温度在:( A) 18、药熨法每次治疗时间:( A) 3、肝胆管结石中医特色技术不包含下列哪项:(A ) 4、属于先天不足证肾阳虚的食疗方子(A ) 9、适合血瘀气滞证的饮食是哪个( A) 10、带下证气滞血瘀证患者的食疗方:(A ) 12、使用电蜡疗的目的包括哪些(A ) 16、结直肠癌瘀毒内结证饮食宜:(A ) 19、结直肠癌常见症状不正确的是:(A ) 20、肛漏患者中药熏洗时那类患者不适宜:(A ) 1、痰瘀蕴结证患者易食用那种食疗方(B ) 9、慢性肾衰患者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中药泡洗足部的温度:(B ) 16、带状疱疹肝经郁热证舌苔的特点是:(A )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中较为典型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发生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对近年来有关糖尿病肾病相关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综合分析,以期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和治疗依据。通过从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分期辨治及具体的中药等诸多方面,综述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标签: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Treating Diabetic Nephropathy FENG Guang-bin,JIA Qiong Department of Diabetes,Liaoyuan Hospital of Shangqiu City,Shangqiu,Henan Province,476000 China [Abstract] Diabetic nephropathy is a typical diabetic 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 in diabetes,and it is also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leading to death in diabetic patients. Through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related to diabetic nephropathy in recent years,in order to provide Chinese medic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nephropathy,provide the corresponding theoretical basis and treatment basi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nephropathy was reviewed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pathogenesis of diabetic nephropathy,staged treatment and specific Chinese medicine. [Key words]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Diabetic nephropathy; Research progress 糖尿病腎病是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持续升高、肾脏微血管发生病变而引起的肾小球硬化症,同时更是导致患者产生终末期肾病的重要原因。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增高,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更是逐年增加。在西方国家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导致患者产生终末期肾病的发病率更是持续增高,占据了终末期肾病组的将近40%。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血管通透程度逐渐增加,肾小球过滤膜电荷选择屏障的受损,以及尿微量白蛋白滤过超出了患者的肾小管吸收能力,直接致使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含量上升,因此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确诊指标,就是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近年来,临床中通过使用中医药对糖尿病肾病进行治疗,在降低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含量,有效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层面上取得了较为显著成效。现综述如下。 1糖尿病肾病的中医发病机制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辨证分析治疗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辨证分析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辨证分析与治疗。方法:对13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析,进行中医症候分型,并分别采取不同方法治疗。结果:130例患者中,45例属于肝肾气阴两虚证,占34.6%,77例属于脾肾气阳两虚证,占59.2%,8例属于气血阴阳俱虚证,占6.2%。结论:脾肾气阳两虚证是糖尿病肾病的基本证型和病机特征,气血阴阳俱虚证是糖尿病肾病的最终发展方向。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 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疾病,发病率很高,同时伴有很多并发症,严重的并发症增加了死亡率。其中糖尿病肾病是本病导致死亡的主要并发症,引起了临床上的足够重视。对此病进行中医的辨证分析治疗,取得一定进展,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130例被确诊为糖尿病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4例,女76例,年龄为48~80岁。糖尿病史为10~26年,出现肾病的病程为1~5年。 1.2分型肝肾气阴两虚:症见腰膝酸痛,神疲乏力,少气懒言,五心烦热,咽干口燥,双目干涩,视物模糊,眩晕耳鸣,或兼见心悸自汗,大便秘结,舌体胖舌质黯,苔白或少苔,脉沉细涩。 脾肾气阳两虚:症见腰膝酸痛,神疲乏力,畏寒肢冷,面足浮肿,脘腹胀满,纳呆便溏,夜尿多,舌胖黯有齿印,脉沉细无力。 气血阴阳俱虚:症见腰膝酸痛,少气懒言,面色黑,唇甲色淡,颜面浮肿,尿少甚则尿闭,大便干或溏,口干不欲饮,怕冷又怕热,舌胖有裂纹,苔白,脉沉细无力。 1.3治疗肝肾气阴两虚:治则以滋补肝肾、益气活血,方选芪蛭二黄汤加减或杞菊地黄丸加减。 脾肾气阳两虚:治则以温肾健脾、益气活血,方选参芪附黄汤或二仙汤合五苓散加减。 气血阴阳俱虚:治则以温阳利水、调补气血,方选济生肾气丸加减[1]或当归补血汤合济生肾气丸。 2结果 130例患者进行分型后,结果如下表。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诊疗方案 (2018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临床上凡消渴病患者,出现泡沫尿(尿白蛋白排泄率、尿蛋白定量异常增高),或出现水肿、眩晕(高血压)、肾功能损害,或伴有视瞻昏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都应考虑到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同时应注意排除淋证和肾风、肾水、支饮、心悸、眩晕等病证(泌尿系感染和多种原发性、继发性肾脏疾病以及心功能衰竭、高血压病)引起的尿蛋白增高、肾功能损伤的原因。 2.西医诊断标准 (1)有明确糖尿病病史; (2)尿白蛋白: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3mg/mmol(30mg/g)或尿白蛋白排泄率(AER)≥30mg/24h(20ug/min)。因尿白蛋白排泄受影响因素较多,需在3~6个月内复查,3次结果中至少2次超过临界值,并且排除影响因素如24h内剧烈运动、感染、发热、充血性心力衰竭、明显高血糖、怀孕、明显高血压、尿路感染,可做出诊断; (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4)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肾损害; (5)eGFR(CKD-EPI公式)> 30 mL/min/1.73m2。 ※糖尿病肾病eGFR(CKD-EPI公式)< 30 mL/min/1.73m2请遵照“慢肾衰”诊疗方案。 (二)证候诊断 1.本虚证候: (1)肺脾气虚:气短乏力,动则气促,自汗,易外感,纳差便溏。舌胖有齿痕苔薄白,脉弱。 (2)脾肾气虚:气短乏力,腰膝酸软,腹胀便溏,面色萎黄。舌淡胖齿痕苔薄白,脉沉细。 (3)肝肾阴虚:形体消瘦,潮热汗出,或盗汗,五心烦热或手足心热,咽干口渴,目睛干涩,大便干结,腰膝酸软,眩晕耳鸣。舌瘦红少苔,或有裂纹,脉细数。 (4)脾肾阳虚:畏寒肢冷,腰膝冷痛,大便溏泄,尿少浮肿,或小便清长,或夜尿频多。舌淡胖苔薄白或水滑,脉沉迟无力。 (5)气阴两虚:头晕、乏力、气短、自汗,动则尤甚,口干舌燥,夜尿增多,无心烦热,腰膝酸软,舌淡红,苔薄白,边有齿痕,脉细数。 2.标实证候 (1)湿浊证:水肿,肢体困重,胸闷腹胀,便溏,呕恶纳呆,口腻味臊。舌淡胖苔白腻或浊腻,脉濡或缓。 (2)湿热证:胸脘烦闷,头重且沉,口苦口粘,纳呆泛恶,渴饮不多,大便粘滞,小便黄赤,灼热涩痛。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3)血瘀证:痛有定处,夜间加重,肢体麻木、刺痛,或偏瘫,肌肤甲错,口唇紫暗。舌质黯淡或有瘀斑,舌下脉络色紫怒张,脉涩或结代。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辨证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辨证 *导读: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依据中医理论作为指导,原则是 固本祛邪、辨证论治,其基本思路是糖尿病肾病始终贯穿三大病理要素:气、瘀、水。……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国外资料表明,由于糖尿病肾病造成肾功能衰竭比非糖尿病者高17倍,糖尿病 肾病是引起糖尿病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有其独突的疗效,尤其是在疾病的中早期,其主要病因就在于处理好补虚,活血,利水的关系,在中医辨证施治的同时,还要配合饮食疗法,控制血压和血糖,预防感染等,从而全面控制病情,延缓、停止尿毒症期的到来,提高患者生存生活质量。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依据中医理论作为指导,原则是固本祛邪、辨证论治,其基本思路是糖尿病肾病始终贯穿三大病理要素:气、瘀、水。而且三者交织,正邪分争,肾病专家认为辨 证诊治时必须处理好以下关系: 1:气血亏损,水瘀互结。 以浮肿、乏力、腰酸、头晕、耳鸣、消瘦、尿少而黄,舌质紫黯或大量瘀点,脉弱而弦,血压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尿蛋白阳性,或可有轻度的高血脂症或低蛋白血症,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典型的糖尿病肾病三联症:蛋白尿、水肿、高血压。

2:阴阳两虚,水瘀互结。 以头晕、耳鸣、目眩、气短、乏力、消瘦、面色暗黑,恶寒肢冷,舌质紫黯或大片瘀斑,舌苔黄而干黑或焦黑无津或黑滑,脉细沉弱为主要临床表现,偏于阳虚者,水肿较盛,烂肿如泥,压之凹而不起。偏于阴虚者,头晕目眩,五心烦热,血压明显增高,贫血,尿素氮和血肌酐明显增高。 得了糖尿病肾病的患者,首先要严格控制糖尿病,使血糖长期稳定并保持接近正常水平,特别要防止酮症酸中毒的发生。另外,高血压和泌尿系感染能促使糖尿病性肾病的发生。此外,还要积极治疗高血压及泌尿系感染。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护理方案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气虚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自汗易感。舌胖有印。 (二)血虚证:面色无华,唇甲色淡,经少色淡。舌胖质淡。 (三)阴虚证:怕热汗出,或有盗汗,咽干口渴,大便干,手足心热或五心烦热。舌瘦红而裂。 (四)阳虚证:畏寒肢冷,腰膝怕冷,面足浮肿,夜尿频多。舌胖苔白。 (五)血瘀证:定位刺痛,夜间加重,肢体麻痛,肌肤甲错,口唇舌紫,或紫暗、瘀斑。舌下络脉色紫怒张。 (六)痰湿证:胸闷脘痞,纳呆呕恶,形体肥胖,全身困倦,头胀肢沉。舌苔白腻。 (七)湿浊证:食少纳呆,恶心呕吐,口中黏腻,口有尿味,神识呆钝,或烦闷不宁,皮肤瘙痒。舌苔白腻。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水肿 1.评估水肿程度,监测体重、腹围。 2.观察排尿的次数和量,使用利尿剂者观察电解质和生命体征变化。 3.阴囊水肿者可局部垫起,避免受压;严重胸、腹水时取半坐卧位。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肾、内分泌等穴,耳部水肿患者禁用。

(二)皮肤瘙痒 1.着柔软棉织品,避免化纤、羽绒、羊绒等织品,沐浴或泡脚时水温40℃以下。 2.修剪指甲,指导患者勿搔抓皮肤。 3.遵医嘱给予中药涂药。 4.遵医嘱中药药浴,药液温度在40℃以下,药浴时间要短,以20分钟为宜。 5.遵医嘱中药熏洗,皮肤破溃者禁用。 (三)泡沫尿(蛋白尿) 1.观察尿泡沫多少及消散时间。 2.注意观察发热、劳累等因素对患者蛋白尿的影响。 3.遵医嘱艾灸,取足三里、肾俞、脾俞、气海、三阴交等穴。 (四)恶心呕吐 1.保持口腔清洁。 2.舌面上放鲜姜片,以缓解呕吐。 3.口中氨味者,予以冷开水或饮柠檬水漱口。 4.遵医嘱艾灸,取膈腧、胃腧、神阙等穴。 5.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内关、合谷等穴。 (五)头胀肢乏 1.定时血压监测,高血压危象者应绝对卧床休息,立即报告医师。 2.保持大便通畅,勿屏气或用力排便。顺时针按摩腹部。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三阴交、足三里、风池、百会、太阳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心、脑干、神门等穴。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概述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概述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DN)指糖代谢异常引起的肾小球硬化,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1]。其发病率国外约占2%,国内0.9%~3.6%,近年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寿命的延长,可能还有增加趋势[2]。其特点是缠绵难愈,预后较差。近年来,中药在本病的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疗效,现就有关资料综述如下。 1 辨证分型 边芳等[3]采用降糖健肾灵胶囊合并西药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进行治疗,并与用纯西药治疗的50 例作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58%,疗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吴凡[4]用滋肾消渴方(黄芪、丹参各30g,山药、天花粉、赤芍、白芍各15g,黄柏12g,白术、玄参、苍术、槐花、小蓟、杜仲、续断各10g,生大黄8g,甘草5g),6 周为1个疗程,总有效率

92 .5 %。程益春[5]用中医辨证配合口服木糖醇治疗糖尿病肾病。本组30例,气阴两虚、肝肾不足型用黄芪、葛根各30g,麦冬15g,五味子3g,生地、牡丹皮、山茱萸、枸杞子、山药、天花粉各9g,茯苓12g;脾肾两虚、淤血阻络型用黄芪30g,人参6g,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桃仁、地龙各9g,水蛭3g,茯苓12g;阳虚血淤、水气凌心型用制附子6g,肉桂3g,茯苓15g,黄精、冬瓜皮、冬葵子各30g,五加皮、白术各9g,泽兰叶、丹参各12g;湿浊潴留、上逆犯胃型用大黄、熟附子各6~15g,细辛、水蛭各3g,西洋参6g,佩兰、砂仁、鸡内金、地龙各9g,牵牛子6~12g,薏苡仁15g。每日1剂水煎服。并用木糖醇50g/d,分4~5次口服。对照组28例,用卡托普利12.5mg,每日3次口服。均控制血糖及饮食。用2个月,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53.57%(P0.05)。随访半年,总有效率分别为86.87%、60.71%(P0.05)。董飞侠[6]用糖肾康治疗糖尿病肾病。糖肾康(由桃仁、红花、当归、赤芍、泽兰、益母草、石韦、黄芪、山药、生地黄、虎杖、怀牛膝、大黄、甘草组成)加减,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肝肾气阴两虚型加太子参、山茱萸、黄精、石斛、玉竹等;脾肾阳虚型加菟丝子、杜仲、仙灵脾、猪苓、茯苓等;阴阳两虚型加菟丝子、补骨脂、熟地、冬虫夏草等。结果:治疗组24h尿蛋白排泄率和24h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24h肌酐清除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徐延[7]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糖尿病肾病,肝肾气阴两虚型用生地、枸杞子、太子参各15g,山茱萸10g,

消渴病肾病中医护理

消渴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症候要点: (一)早中期: 1.气阴虚血瘀证(气虚证、阴虚证、血瘀证同见):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四肢困倦,气短声低,平素易感,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心烦失眠,或午后低热,尿频色黄,或有浮肿,或视物模糊,或有胸痛,或有肢体麻木疼痛,或有半身不遂,肌肤甲错,自汗、盗汗,尿频量多,口渴欲饮,大便偏干,舌质暗红,或舌暗红体瘦,舌苔薄黄或少苔,脉沉细或数。 2. 阳气虚血瘀证(气虚证、阳虚证、血瘀证同见):神疲乏力,心悸气短,自汗易感,夜尿频多色清,或有浮肿,腰膝冷痛,畏寒肢冷,阳萎早泄,或视物模糊,或有胸痛,或有肢体麻木疼痛,或有半身不遂,肌肤甲错,手足背冷凉,大便溏稀,舌体胖大,舌质暗淡,有齿痕,舌苔白或灰腻水滑,脉沉细无力 3. 阴阳俱虚血瘀证(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血瘀证同见):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口干咽燥,腰膝冷痛,夜尿频多,或有浮肿,怕冷怕热,阳萎早泄,妇女月经不调,或手足心热而手足背冷凉,或视物模糊,或有胸痛,或有肢体麻木疼痛,或有半身不遂,肌肤甲错,大便时干时稀,舌体胖大,舌质暗淡,或暗红,有齿痕,舌苔白或黄腻,或灰腻,脉沉细无力。 (二)晚期: 1.气阴虚血瘀湿浊证(气虚证、阴虚证、血瘀证、湿浊证同见):神疲乏力,面色苍黄,口燥咽干,双目干涩,乏力体倦,头晕心悸,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心烦失眠,多饮尿频,或尿少浮肿,皮肤瘙痒,灼热干燥,或小腿抽筋,呕恶吐酸,烧心,爪甲色淡,或视物模糊,或有胸痛,或有肢体麻木疼痛,或有半身不遂,肌肤甲错,爪甲色淡,舌暗红,或暗淡,舌体瘦,苔薄黄腻,脉沉细或数。 2.气虚血瘀湿浊证(气虚证、阳虚证、血瘀证、湿浊证同见):神疲乏力,面色苍白无华,体倦懒言,畏寒肢冷,头晕心悸,视物模糊,腰膝冷痛,腹胀喜暖,恶心呕吐清水,大便稀溏,嗜卧,夜尿频多,小便清长,或尿少浮肿,皮肤湿痒,或视物模糊,或有胸痛,或有肢体麻木疼痛,或有半身不遂,肌肤甲错,爪甲色淡,舌胖大,舌质淡暗,舌苔白腻,或灰腻,脉沉细无力。 3.气血阴阳俱虚血瘀湿浊证(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血瘀证、湿浊证同见):神疲乏力,表情淡漠,面色黧黑,头晕耳鸣,视物模糊,心悸气短,咽干口燥,口中尿味,嗜睡,或心烦失眠,腰膝酸冷,手足心热而手足背寒,自汗盗汗,夜尿频多,或尿少水肿,大便时干时稀,或视物模糊,或有胸痛,或有肢体麻木疼痛,或有半身不遂,肌肤甲错,皮肤瘙痒爪甲色淡,舌体胖大,暗淡有齿痕,舌苔黄腻,或白腻,或灰腻,脉沉细或沉细而数。 二、临床症状/症候施护 (一)浮肿(水肿) 1.观察水肿消长情况;尿的颜色、量的变化;注意观察有无急性左心衰的表现,准确记录24h出入水量,每日测量体重1次,水肿消退后每周测量体重一次,腹水病人需每天测腹围1次,并做好记录。 2.观察病人皮肤的肤温、颜色及有无红肿、破损、搔痒、化脓等情况。加强卧床患者的皮肤护理,注意观察皮肤受压情况,有无发红、变瘀等情况。预防压疮的发生:每2h更换体位,按摩受压部位,避免推、拖、拉动作,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必要时使用气垫床、水垫。四肢水肿严重者,应予软枕适当抬高。阴囊水肿严重者,可予吊带托起。已形成压疮者,按压疮的常规护理。

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8-07-16T14:14:44.947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2期作者:王莎莎通讯作者1 王凡2 张秀琴3 [导读] 鉴于此,本文特对糖尿病肾病的中医发病机制、中医药治疗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评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1.2.天津市南开区中医医院天津 300102;3.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天津 300164 摘要:作为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肾病已经成为终末期肾脏病的第二位病因,仅次于肾小球肾炎,且该病的发病率随着糖尿病的患者的人数日益增多而不断增长,危害严重。但是当前西医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作用不甚理想,常需要辅助采用中医药治疗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鉴于此,本文特对糖尿病肾病的中医发病机制、中医药治疗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评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中医药治疗 糖尿病肾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肾损害,据统计[1],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肾损害的比例分别为30%-40%和20%-60%危害极大。发病初期,患者表现出轻微的下肢浮肿和乏力,随着疾病的发展,逐渐出现尿蛋白和肾功能障碍,甚至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疾病,危及生命[2]。近年来人们对中医学理论的认识不断加深,且中医药的药理作用研究也逐渐深入。探讨中医药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发病机制 根据祖国医学典籍记载,糖尿病肾病属于水肿、消渴、尿浊等范畴,病因概括为先天禀赋不足、过度劳累、五脏虚弱、六淫七情、最终使得津亏液耗,引发诸邪,全身乏力之症。关于糖尿病肾病中医病因,现代中医学家总结既往相关研究资料[3-5],可以归结为:①病情迁延难愈,多脏腑受损严重,且伴有水湿、痰浊、淤血等虚实夹杂;②淤血既是糖尿病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病理产物,也是该病重要病因病机;③湿邪入侵是糖尿病肾病发生过程中的另一项重要因素,且痰热内饮,脉络瘀阻均是该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2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治疗 2.1 单药及提取物 常用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单药治疗的中药材包括雷公藤、积雪草和丹参等,也可提取有效成分制成注射液、片剂或胶囊等。据黄静等人研究显示[6],雷公藤多苷片是由中药雷公藤精制成,在患者中应用具有保护肾小球、减轻蛋白尿、增强肾功能的作用,并且还可减轻局部炎症反应。另有康宁等人通过实验研究发现[7],积雪草的水提取能够抑制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纤维细胞的增殖,避免发生粘连,并且可抵抗肾小球硬化病变,改善其高滤过状态,并且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试验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8]。此外,关于黄芪注射液在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报道指出[9],将黄芪注射液联合常规西药方案治疗此类患者后,肾功能指标较单纯西药治疗方案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种方案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5%和80%,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了黄芪注射液也有良好的保护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的作用。此外,丹参注射液在临床研究报道中也显示出了良好的应用价值[10],值得借鉴与推广。 2.2 经典方剂及辨证加减 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医药治疗中经典的方剂主要包括补阳还五汤、温脾汤、猪苓汤和越婢汤等,还可在经典方剂的基础上实施辨证加减,遵循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能够更好增强临床疗效。据梁丽芳等人研究认为[11],补阳还五汤在患者中应用有助于改善肾功能,还可积极改善患者的血清学指标,控制血清白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症因子水平,临床应用的价值较高。另有何光荣等人研究表明[12],温脾汤在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中的主要中药材包括人参、当归、大黄、干姜、甘草和芒硝等,具有益气养血、温补脾阳功效,还可增强机体免疫力,延缓病情发展。在既往猪苓汤加减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中显示[13],给予试验组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给予猪苓汤(猪苓、泽泻、茯苓、滑石和阿胶各15g)每天1剂,连续治疗2周,另对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结果发现虽然2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但是治疗后试验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仍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猪苓汤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越婢汤也是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经典方剂,具有利水渗湿、健脾补肾的功效[14],增强对血糖的控制作用,因而疗效理想。 2.3 其它疗法 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包括中药外敷、中药足浴和穴位针刺等。中药外敷主要利用具有滋阴通络、健脾补肾等作用的中药材进行贴敷或制作成热奄包外敷来改善肾功能的目的,在既往胡静等人的研究中证实了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可行性[15]。据巩振东等人研究[16],对患者利用中药治疗机将中药材实施电离子导入治疗比口服中药汤剂的效果更佳。中药足浴常用药材有生黄芪、菟丝子、川芎、丹参、山药、当归、茯苓和白术等,处理方法:将上述药材按比例装入纱布袋并封口,放入60-70℃热水中浸泡,待水温降至40℃时,提醒患者将双脚进入药液中,并等患者适应水温后不断加入热水,温度以患者自觉发热且身体微汗为宜,避免温度过低过热,全程足浴时间为40min,若双脚皮肤有局部破损,则避免使用足浴[17]。穴位针刺具有分利解毒的作用,对中脘穴、足三里、地机、天枢、阴陵泉等穴位进行针灸,得气后留针30min能补肾活血,改善肾功能指标,综合疗效也更理想[18]。 3 小结与展望 经上述分析糖尿病肾病病因复杂,且病因和病理互为因果,二者相互影响增加该病对患者的危害。此外,单药及其提取物、经典方剂及辨证加减和其它多种中医疗法在此类患者中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显示出了良好的推广使用价值。但是当前研究中仍存在不足,药理及作用机制认识尚浅,有待进一步研究,以便更好造福患者。 参考文献: [1]梁理玄,黄向阳,秦曙光,等. 糖尿病肾病不同发展阶段胰岛素用量及糖代谢情况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16,13(3):71-74. [2]殷芳,杨宇峰,石岩. 糖尿病肾病中医病因病机理论框架结构研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11):53-55. [3]吕树泉,张淑芳,苏秀海.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研究近况[J].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6,38(9):862-864. [4]牟新,庄爱文,马国玲,等. 237例临床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医证候聚类分析[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34(2):332-335.

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治疗

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治疗 发表时间:2012-08-09T09:12:14.32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9期供稿作者:关革新 [导读]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病变可累及肾血管、肾小球、肾小管和肾间质。 关革新(哈尔滨一品丹保健品有限公司 150000) 【摘要】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病变可累及肾血管、肾小球、肾小管和肾间质。其中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特有的肾脏并发症,是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目的:讨论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辨证治疗。结论:在肾小球滤过率增高期及正常白蛋白尿肾脏病变期可按中医燥热阴虚型辨证:存早期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为主;而临床期则以阴阳两虚(脾肾两虚)为多;终末期糖尿病肾病则以阳衰湿浊瘀阻为主要表现。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治疗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病变可累及肾血管、肾小球、肾小管和肾间质。其中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特有的肾脏并发症,是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为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进行性损害,开始可以是间歇性蛋白尿,以后逐渐加重变为持续性蛋白尿,由于长期的蛋白尿,以及糖尿病本身蛋白质代谢失调,可以出现低蛋白血症,以致产生肾病综合征,可以同时合并氮质血症,病情继续恶化发展为尿毒症。 糖尿病病人全世界约有1.5亿,我国约有2000万,其中I型占10%,Ⅱ型占90%。I型患者中有35%发生糖尿病肾病,而Ⅱ型有约25%发生。DN是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主要病因之一。据估计,糖尿病死于肾衰者约占10%~15%,已成为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一种主要慢性疾病。糖尿病肾病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7:1。 糖尿病肾病的病因与遗传易感因素和糖代谢异常有关,为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病变的一部分。传统病理分型为弥漫型、结节型和渗出型,其中以弥漫型多见。 糖尿病肾病依据其不同病变阶段分别属中医的“消渴”、“水肿”、“关格”等范畴。 (一)辨证纲目 在肾小球滤过率增高期及正常白蛋白尿肾脏病变期可按中医燥热阴虚型辨证:存早期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为主;而临床期则以阴阳两虚(脾肾两虚)为多;终末期糖尿病肾病则以阳衰湿浊瘀阻为主要表现。 1.燥热阴虚 烦渴多饮,多食善饥,形体消瘦,舌尖边红,少苔,脉细数。此型多见于糖尿病肾脏改变工期,即功能亢进期,特征为肾脏增大和肾小球高滤过以及Ⅱ期即肾小球结构改变期。特征为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区基质增加。 2.气阴亏虚 口干舌燥,烦渴多饮,消瘦乏力,尿频清长,尿浊且甜,腰酸腿软。舌瘦暗红,少苔,脉细数。此型相当于早期糖尿病肾病期,即微量蛋白尿期。特征: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在20~200μg/min;也可见部分临床糖尿病肾病期的患者,其特征是持续出现蛋白尿,UAE>200μg/min。 3.脾肾气(阳)虚 小便频数或清长,浑浊如脂膏,面色咣白,腰膝酸软,或少尿,肢体浮肿。舌淡胖,苔白黄相间,脉细带滑。此型多见于临床糖尿病肾病期,即持续蛋白尿期。特征:出现进行性的临床蛋白尿(UAE>200/μg/min,或尿蛋白>0.5g/24h),水肿,高血压,肾小球摅过率(GFR)下降(70~100ml/min),或出现肾病综合征。组织学上为肾小球硬化,甚至部分关闭。 4.阳衰湿浊瘀阻 神疲乏力,胸闷憋气,纳呆呕吐,头晕目眩,面色黧黑或咣白,小便少,浑浊如脂膏,甚至尿闭,腰酸膝软,浮肿阳痿。舌质淡胖,苔黄腻,脉滑数。此型相当于糖尿病肾病终末期,即尿毒症期。特征:水肿、高血压均趋恶化。尿蛋白较前减少,氮质潴留,GFR呈持续下降趋势(<10ml/min),严重时为0ml/min。 (二)审因论治 中医辨证治疗以气阴两虚为优,而阴阳两虚证则疗效次之,一旦病情发展,气阴两虚向阴阳两虚演变,则疗效较差。因此中医治疗的立足点应放在早期糖尿病肾病,才能防生变证,取得较佳的疗效。 1.燥热阴虚 治法:养阴清热润燥。白虎人参汤加味。 石膏15g,知母15g,太子参15g,沙参15g,麦门冬12g,生地黄12g,玄参15g,玉竹12g,天花粉15g,桃仁10g,毛冬青15g,大黄6g,每日1剂,水煎服。 若口苦、大便干结者,大黄用量加至10g,再加黄芩15g、厚朴12g,以增加清热解毒之力;胃纳差,舌苔厚腻者,加苍术12g、藿香12g、薏苡仁18g,以健脾除湿,芳香化浊。 2.气阴亏虚 治法:益气养阴。生脉散合六味地黄汤加减。太子参18g,生地黄15g,山茱萸12g,山药15g,丹参15g,桃仁10g,黄精15g,金樱子15g,玄参15g,覆盆子15g,每日1剂,水煎服。 若乏力明显者,加黄芪15g加强益气之力;腰膝酸痛者可加杜仲15g、桑寄生15g以补肾壮腰;夜尿频多表现突出者,可加益智仁 15g、乌药12g以暖肾固精缩尿;口干甚者可加天花粉15g、葛根15g以清热生津止渴。 3.脾肾气(阳)虚 治法:健脾温肾渗湿。金匮肾气丸加减。熟附子12g,肉桂2g,山茱萸12g,山药15g,黄芪15g,白术15g,泽泻15g,茯苓15g,石韦15g,桃仁10g,益母草15g。每日1剂,水煎服。 若大便溏泄者,加炒扁豆15g,炒薏苡仁15g以益气健脾止泻;失眠者,加柏子仁12g,炒枣仁15g以养心安神;全身窜痛者,用鸡血藤30g,蜈蚣2条以通络活血;胸痹者,用丹参18g,降香12g以理气活血,通络止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