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竖炉技术操作规程汇总

竖炉技术操作规程汇总

竖炉技术操作规程汇总
竖炉技术操作规程汇总

竖炉岗位技术操作规程

编写:

审核:

批准:

XXX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烧结厂

2009年8月28日

大矿槽技术操作规程

一、技术操作标准:

1、负责及时联系铲车,供应含水分小的铁精粉。

2、负责及时拣出篦板上的各种杂物。

3、负责监督、检查膨润土供料情况,保证及时供料。

二、技术操作方法:

1、用铁锹和尖镐及时清理篦板上方孔,以保证下料迅速。

2、负责监督矿粉质量变化情况。

三、技术操作规定:

1、负责班中或交接班时的矿粉供应。

2、监督检查倒运矿粉车辆内是否有可燃物焦粉、白煤、焦炭等,防止炉内接块。

四、事故预防与处理:

1、负责指挥铲车上料工作,严禁损坏篦板。

2、发现篦板损坏及时找机修加固补焊,防止冻块进入仓内影响下料。

3、注意车辆和冻块塌方伤人事故。

配料工技术操作规程

一、技术操作标准

1、按品种上矿,配矿均匀稳定,不错料、不断料。

2、圆盘、电子秤下料量均匀、稳定、准确。

3、电子秤皮带下料口篦子要保持齐全完好,发现料中杂物或大块要立即拣出。

4、根据配比膨润土下料做到连续稳定,不能有忽大忽小的迹象。

5、及时校对配料室电子秤的精度,下料量不许超出铁精粉±1kg/m皮带辅料±

0.05kg/m皮带的误差范围。

二、技术指标

三、技术操作方法

1、每小时技术巡检一次,路线如:配比参数—精矿仓量—圆盘下料—电子秤皮带运行情况—皂土下料情况。

2、接到主控室开机指令,准确操作选择开关位置。

3、操作调整要求

⑴、电子秤端盘子测定

①、对所使用的电子秤下料量进行盘子测定,与电子秤给定量进行对比分析,误差超过规定范围时,及时反馈配料集控,润磨开机10分钟内对分料量进行测定。

②、计算公式如下:

每小时下料量(t/h)=(皮带速度×皮带每米下料量㎏/m×3600秒)÷1000㎏

③、实物测定

A、上料、变料倒用圆盘10分钟内按配比,对精矿和膨润土下料量进行测定。

B、检查圆盘、电子秤下料是否均匀稳定,有问题反馈竖炉主控室协调相关人员进行调整处理。

C、测料过程中,误差超规定范围时要及时进行调整,并通知球盘岗位注意水分控制。

D、上料前对电子秤零点进行检查,发现零点有误差,立即反馈处理。

E、圆盘给料时,要及时振打仓壁,保证下料的连续性。

F、按规定对电子秤进行吹扫,保持计量准确。

G、及时调整圆盘下料量,满足润磨机台时需要。

四、防止事故规定

1、检查精矿粒度、水分、颜色,发现异常立即汇报主控室

2、检查电子秤上栏板是否挤压皮带,以免造成电子秤精度下降。

3、及时清理电子秤下料口杂物,以免杂物进入流程或堵料。

4、冬季生产时,对电子秤皮带下料口的冻块要及时清除,避免堆料或压料

5、发现圆盘有杂物卡住时,及时停圆盘处理,并开启同品种的物料圆盘。

6、检查下料口篦子是否完好,有问题要及时反馈处理。

皮带机技术操作规程

一、技术操作标准:

1、联系准确无误,畅通供料。

2、料中杂物不进入下一设备。

二、岗位技术操作方法

正常生产时,使用集中联锁操作,联锁操作发生故障时,使用手动操作。

三、防止事故的规定及注意事项

1、随时检查料库有无堵料现象,保证下料畅通。

2、正常生产时,不准随意重负荷停机,皮带发生事故或出现紧急情况可切断事故开关,并通知主控室。

3、皮带跑偏自动调整失灵时,立即进行人工调整。

⑴、皮带跑偏的原因:

①、受料不正。

②、个别托辊脱落或不转。

③、尾部滚筒或包角滚筒运转不正常(串动或粘料)。

④、皮带接口不正。

⑵、调整方法:

①、皮带向司机站的方向跑偏时,将活动托辊支架沿着皮带运动方向移动。

②、皮带向司机站的反方向跑偏时,将活动托辊支架逆着皮带运动方向移动。

③、上述方法调整无效时,可调整张紧器。

⑶、皮带打滑:

皮带打滑时应立即汇报主控室立即处理,查明原因,不准往滚筒内扔东西,必要时可停机处理。

4、发现撕扯皮带应针对具体情况停机,以防止事故扩大并向班长汇报。

烘干机技术操作规程

一、技术操作标准:

1、混合料水份控制在8.0±0.5%范围内,以满足造球操作的需要。

2、根据混合料水份控制烘干炉炉膛的温度.

3、精粉过湿时,应加大脱水量即把助燃风、煤气量给大,保持温度不增加,废气量加大的低湿干燥方法。

4、发现皮带上有石块,扬料板等杂物时及时拣出防止划伤皮带。

二、基本技术操作方法:

正常生产时机旁手动启机。

三、技术操作方法:

1、接到开机指令后,将操作选择开关选至“手动”位置。

2、待3#皮带机启动正常后,顺序按下2#皮带机,圆筒烘干机启动按钮。

3、观察设备运转有无异常情况。

4、观察料流情况,有膨料、堵料现象,及时启动相应的振动器。

5、观察烘干机烘干后料的水分变化,避免水分大的波动。

6、接到停机指令后,待1#皮带机上无料后顺序按下烘干机、2#皮带机停止按钮。若停机时间长、烘干机必须转空。

7、将操作选择开关选至“零位”。

四、常见故障处理

1、因停电或主体故障而烘干机停机时,应立即将煤气减量,减少到达不灭火为准;同时报告作业长组织人力转动烘干机。前一小时每隔10分钟转1/3圈,以后每隔40分钟转1/2圈,直至筒体尾部温度降至50℃以下,以防筒体变形,将操作选择开关选至零位。

2、烘干机前上料系统发生故障时,则烘干机停止供料,烘干机是否停转,要根据排除故障的长短而定。

3、烘干机后2#皮带机发生故障时须停转烘干机,前面设备应立即停止供料。

4、突然停煤气。

⑴、关闭烧咀阀门;

⑵、打开放散阀;

⑶、关闭盲板,切断煤气;

⑷、向室内煤气管道通氮气,并通知煤气加压站,做好记录,同时报告竖炉主控室。

润磨机技术操作规程

一、主要设备规格型号:

1、润磨机筒体内径×筒体长度=3500×6200mm;筒体有效容积=55.6M3;

筒体工作转速=15.47r/min;处理能力=70t/h;出料粒度=-200目占65-80%;

最大装载量=钢球/物料=64/8.7t

2、主传动电机型号:YTM560-6,电机功率/电压:1000/10000 KW/V

主传动减速机型号:ZLY560-Ⅱ

3、输料装置 B=550mm ;传动功率=5.5KW

二、岗位职责:

1、负责润磨机、输料装置的开停机操作。

2、负责本岗位所辖设备的点检、润滑、维护及检修后的设备验收。

3、负责各项原始记录的认真填写。

4、负责本岗位设备卫生清扫及工作场所、休息室的卫生清理,做到文明生产。

三、开停机操作:

(一)、润磨机启动顺序

1、润磨机主轴承润滑油站及传动装置的润滑系统、冷却系统。

2、润磨机出料输送设备。

3、润磨机主电动机。

4、喂料系统。

(二)、润磨机启动条件

1、主轴承润滑油站低压供油油压正常0.15-0.4Mpa;

2、主轴承润滑油站高压供油油压正常25-32 Mpa;

3、主轴承润滑油站油温>10℃;

4、主减速机润滑油站供油油压正常0.04-0.4Mpa;

5、齿轮喷油润滑油站供油油压正常0.04-0.4Mpa;

6、主轴承温度正常<60℃;

7、主减速机轴承温度正常<60℃;

8、主减速机油温>20℃;

9、辅助传动的牙嵌离合器完全脱开;

10、主电机定子绕组温度正常<80℃;

11、主电机轴承温度正常<60℃。

(三)、润磨机停车顺序

1、喂料系统;

2、润磨机主电机;

3、润磨机出料输送系统;

4、在主轴承、减速机及电机降至常温后,停润滑及冷却系统。

四、发生下列情况时应紧急停机

1、主轴承润滑或冷却系统发生故障,轴瓦温度超过60℃并继续上升时;

2、连接螺栓发生松动、折断或脱落时;

3、润磨机内部机件脱落时;

4、出料蓖板因堵塞而影响生产时;

5、减速机轴承温度上升超过规定值时;

6、主轴承发生异常振动或减速机发生异常振荡、异常声响时;

7、大小齿轮咬合不正常,突然发生较大震动;

8、电动机轴承温度、电流超过规定值时;

9、润滑系统发生故障不能正常供油时;

10、喂料部故障不能送料或磨内空料连续运转时;

五、操作注意事项

1、润磨机启动前先试开润滑系统,检查其是否有异常振动、漏油现象,油量是否符合要求,洒油是否正常,回油情况是否良好,各个机构运转和喷油润滑装置工作是否正常。

2、润磨机主电机及慢速驱动电机启动、停车需自动联锁控制。即主电机工作时慢速

驱动不能启动;慢速驱动工作时主电机不能启动。

3、运转时遇突然停电,应立即将润磨机及其附属设备的电源切断,以免来电时发生意外事故。

∮1.6米圆盘给料机技术操作规程

一、技术操作标准:

1、负责∮1.6米圆盘给料机运行、正常排料。

2、负责设备环境卫生清扫,工具摆放整洁。

3、保证圆盘掩带完好、不掉料。

二、技术操作方法:

1、及时与配料、造球盘岗位联系,保证给造球盘供料均匀、稳定。

2、及时疏通下料口防止堵料。

三、技术操作规定:

1、经常检查各部设备运转情况,电机温度不超过70℃.

2、保证给料机齿轮润滑良好,定期加油。

3、保证开关闸门灵活好用。

四、事故预防与处理:

1、经常检查圆盘掩带及皮带托辊运转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更换。

2、及时紧固各部位螺栓。

3、发现突然停机,再次启机前对圆盘出料口要进行扒料清理,减少圆盘启动阻力,

防止跳闸事故。

球盘技术操作规程

一、技术操作标准:

1、严格按照滴水成球、雾水长大、无水密实的操作要领进行操作。

2、生球粒级8-18mm含量≥85%。

3、要求生球水份控制在9.0±0.5的范围内。

4、生球落下强度不低于4次/0.5米的标准。

5、造球盘内大于50mm大球不超过10个。

二、技术操作参数

1、造球盘生产能力80-120t/h。

2、球盘转速6-9转/分。

3、造球盘倾角45-51度。

4、球盘底料床厚度20-30mm

5、造球雾化打水设施保持完好。

三、技术操作方法

㈠、开停机操作

1、开机操作:接到主控室开机指令,待1.0m圆盘正常开启给料后,按机旁启车按钮开启造球盘。

2、根据盘内料量情况,逐步调整加水阀门,达到造球所需水量。

㈡、停机操作:

1、正常生产或检修时,接到主控室停机指令,在1.0m圆盘停止给料后,先关闭造球盘的加水截门,待造球盘料排空后,按机旁停机按钮停机。

2、出现影响生产的设备问题或突发性事故时,可按机旁按钮采取紧急停机。

㈢技术操作控制要求

1、每小时技术巡检一次,线路如下:

圆盘下料量→加水量→盘内成球状况→加水设施雾化情况→边刮刀→底刮刀或旋转刮刀。

2、根据盘内成球状况、调整圆盘给料量及加水量,保证造球盘排出的生球粒度均匀,强度达到标准要求。

3、每班检查一次造球盘打水雾化设施完好情况,发现异物堵塞及时疏通或更换喷头。

4、球盘内母球不能长大时,适当减少下料量,并在母球区加大水节门开度,根据盘内生球状况,调节加水、加料量,直至盘内生球达到标准要求。

5、如果生球粒度大于规定要求,适当增加下料量或减少打水量或降低球盘转速,直至球盘出球正常。

6、随时观察混合料中的水分及皂土配加量,发现混合料有较大变化时要及时向配料和烘干反馈,由配料、烘干及时做出调整。

7、当出现整盘小球、整盘大球周期性变化时,要及时检查混合料中皂土配加量,发现皂土配加过多时,汇报配料进行调整,同时增加球盘下料量和加水量。

8、每小时自测生球落下一次,发现低于标准要求时,适当减少下料量,并在长球区内适当增加给水量。

9、及时了解掌握取样室对生球的分析结果,根据取样结果,发现低于标准要求时,及时调整盘内加水量或加料量。

10、盘内大于50mm的大球超过10个时,及时捞出盘外进行处理。

11、随时观察圆盘下料情况,发现有杂物堵料时要及时处理,保证圆盘下料稳定。

12、对未运转球盘的刮刀及造球盘底料床厚度进行检查,发现低于标准要求,反馈

主控室,纳入日计划整改。

13、班中随时观察配料室给料情况,根据主控室指令及时调整料量大小,以满足竖炉生产的需要。

四、防止事故规定与处理

1、圆盘发现断料,振动仓壁无效时,要立即开启同品种的备用料仓,并反馈班长及时进行处理。

2、造球盘发生断水时,打开备用水源并反馈主控室查找原因。

3、操作中随时观察球盘加水量和给料情况,避免水量过大或出现断料造成糊盘,出现损坏刮刀现象。

4、球盘盘底出现塌料时,适当减少给料量和加水量。

5、随时观察球盘底刮刀运转情况,发现刀杆松动,及时紧固,防止刮坏盘底。

生球筛技术操作规程

一、技术操作标准:

1、负责生筛周围的清洁卫生。

2、负责辊筛下返料漏斗的畅通工作。

3、负责筛辊粘料及杂物清理。

二、技术操作方法:

1、开机前确认设备处与良好状态,周围有无其他人员及障碍物,生筛上无石子、铁块等硬物。

2、接到开机指令后,将开关选至“手动”位置。

3、在5#皮带机启动正常后,顺序启动生筛、4#皮带。

三、技术操作规定:

1、在运转过程要注意观察传动系统各部运转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经常检查筛辊,如有拉沟及时更换。

3、及时检查电机温度不超过75℃.

四、事故预防与处理:

1、及时清理辊筛上的石块,铁等硬杂物,防筛辊挤伤。

2、及时清理辊筛下积料、粘料等,防止筛辊卡住不转。

3、如果突然停机或停电时立即把开关打到零位。

主控技术操作规程

一、技术操作标准:

1、负责全生产系统开停机指挥操作。

2、主控内各种仪表的观测与记录。

3、负责生产中的各种信息传递及生产报表的填写。

4、协助作业长处理紧急事故。

二、技术操作方法:

正常生产全线使用手动。

三、技术操作规定:

1、正常生产严格观察竖炉各点温度及并做好记录,有情况结合岗位调解。

2、认真填写生产记录台帐。

3、开机、停机组织

⑴、开机前确认各岗位是否送电,操作牌是否齐全。

⑵、开机顺序:

启风机→启煤压机→主体点火→烘干点火→启带冷机→启热筛→启热链板→5号带→启生筛→启4号带→造球机→3号带→2号带→烘干机→1号带→配料上料

⑶、停机按相反的顺序执行。

布料工技术操作规程

一、技术操作标准:

1、布料工必须掌握控制好料面,要保证整个料面烘干效果、下料均匀,要利用电振给料机和齿辊卸料机调整好料面。

2、保证干球入炉,炉篦上至少有0.3m以上干球才能排料,严禁湿球直接入炉;不允许出现湿球入炉、防止粘结块和形成的死料柱现象。

3、根据炉况连续、均匀地往炉内布料,在不空炉篦的前提下,实行薄料层操作,并做到料层均匀。

4、随时与链板机岗位联系,进行排料,做到少排、勤排,使排料量与布料量基本平衡。随时掌握生球皮带秤上的生球量。

5、当发生炉篦上粘料时,要立即疏通铲除;料面下降到炉篦以下时,不得用生球填补,要及时汇报给作业长和成品返回岗位补加成品球。待炉口温度正常后,开始上生球生产。

6、停止布料时,布料车要退出炉外、防止烧坏皮带;停电时要用手动将布料车退出炉外。

7、发现下料不均匀、炉内结块或形成死料柱时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处理。若处理不了时,应及时汇报班长、作业长。

8、冷却风量大小以炉口生球爆裂情况为依据,要求冷风量适当,提高生球在炉口破

裂温度,尽量使用全风操作,保证生产稳产。

9、烘干床控制范围:450-700℃

二、基本技术操作方法:

正常生产时采用手动操作。

三、开停操作:

1、接开机指令后,通知主控室接通电源。

2、确认安全后启动布料车,启动顺序为:布料皮带机、布料车行走小车、5#皮带机。

3、接到停机指令,确认停车后,停机顺序为:5#皮带机、布料车行走小车(退出炉外)、布料皮带机。

四、防止事故的规定及注意事项:

1、下料均匀处理方法:

⑴、调解两个排矿槽的下料量,加大下料慢的一侧的排矿量,或减少下料快的一侧的排矿量。

⑵、调整齿绲,下料慢的一侧多开一些,下料快的一侧少开一些。

⑶、调整助燃风的流量,增加下料快的一侧的助燃风的流量,或减少下料慢的一侧的助燃风的流量。

2、球团矿呈暗红色,强度低、粉末多处理方法:

⑴、增加煤气量,提高焙烧带温度。

⑵、通知原料,注意原料粒度。

⑶、减少入炉的生球,减少排矿量,延长焙烧时间。

⑷、提高生球质量。

⑸、减少生球爆裂和粉沫入炉,以改善炉内透气性。

3、结块处理方法:

⑴、一般结块时,应降低上球量,减风减煤气进行慢风操作并不断活动料柱,严格布料操作,不空床,不红床,避免生球爆裂产生粉沫和湿球入炉。

⑵、严重结块时,应停止上球,降低料面,停炉排空炉料,打开竖炉人孔,人工破碎大块,清理干净后重新装炉,并调整工艺参数,严格控制生球量,防止再次发生结块事故。

4、塌料处理方法:

⑴、减风、减煤气或采用竖炉放风操作。

⑵、迅速用熟球补充,直加到烘床炉顶。

⑶、加风、加煤气进行调整。

5、炉内局部气流分布不均,发展形成通道。

处理方法:慢风或暂时放风停烧,必要时可采取“坐料“操作,待通道破坏后用熟球补充亏料部分,然后恢复正常生产。

看火岗位技术操作规程

一、技术操作标准:

1、操作调整阀门及附属设施齐全完好,各仪表参数显示正常,煤气点位无泄露情况。

2、烘干床的布料厚度控制在50±10mm的范围内,温度不低于500±50℃,生球布料均匀平整,无亏床、空床现象,避免露脊操作。

3、烘干床上烘干球所占比例,要保持在1/3以上,禁止湿球入炉。

4、焙烧带温度必须保持在1050±50℃之间,四点温度控制趋于一致,走料均匀,及时分析、准确掌握炉内情况。

5、燃烧室温度控制在1050±50℃的标准。

6、随时关注均热带温度,排料前冷却带温度要小于150℃。

7、生产的球团矿质量要达到公司标准与分厂内控技术条件。

表1

二、技术操作方法:

㈠、引煤气及点火操作:

1、引煤气前先通知煤气加压站和煤气防护站。

2、确认炉前电动蝶阀、电动盲板阀和烧嘴截门处于关闭状态。、

3、打开煤气管道末端放散阀,向煤气主管道通氮气(或蒸汽)。

4、当煤气管道末端放散阀出口冒出氮气(或蒸汽)10分钟后,通知煤气加压站送煤气,同时关闭氮气(或蒸汽)阀门。

5、煤气支管通氮气(或蒸汽)。

6、当支管放散阀出口氮气(或蒸汽)冒出5分钟后,打开盲板阀和电动蝶阀,引煤气至烧嘴处;同时关闭支管氮气(或蒸汽)阀门,关闭主管道放散阀。

7、从烧嘴处引煤气做煤气爆发实验合格后,通知350鼓风机岗位送助燃风。

8、缓慢开启烧嘴进行点火。当燃烧室温度低于600℃时,用明火点燃煤气;燃烧室温度大于600℃时,可用火把点燃煤气。

9、火点着后,微开助燃风阀门,视点火情况逐渐加大煤气、空气量。

10、煤气燃烧正常后,关闭煤气支管道放散阀。

11、调整空气、煤气比例至最佳,控制燃烧室四点温度在1050±50℃之间,并力求四点温度水平趋于一致。

㈡、放风停烧操作:

1、与布料工联系停机。

2、与350风机工联系放风。

3、打开煤气支管放散阀。

4、关闭烧嘴阀门。

㈢、停炉操作:

1、接到停炉指令后,与布料工联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2、通知鼓风机岗位做停机操作。

3、通知煤气加压站改送低压煤气。

4、打开总管放散阀,关闭电动蝶阀、盲板阀。

5、向煤气支管道通氮气(或蒸汽)。

㈣、蒸汽包操作:

1、竖炉导风墙的汽化冷却必须使用经软水站制作的合格软化水。

2、要随时注意蒸汽压力的调节,操作人员要最少每60分钟检查一次蒸汽压力变化情况,压力最大值不准超过0.6Mpa;超过此范围,要迅速打开汽包上手动排汽阀进行人工排汽。

3、正常生产时蒸汽压力应控制在0.2—0.4Mpa左右。

4、汽包水位应保持在规定范围内,岗位人员应每半小时检查一次水位,并做好记录。

三、防止事故规定及注意事项:

1、如遇竖炉突然停水、停电、停煤气、停风等情况,应做紧急停炉操作:

2、立即打开煤气放散阀,同时关闭烧嘴阀门。

3、其它各项按停炉操作处理。

4、如大、小水梁断水,必须视断水时间长短分别对待。断水超过10分钟,必须待

炉凉后(温度低于300℃)再缓慢给水,以防水管爆裂事故发生。

链板机技术操作规程

一、技术操作标准:

1、负责链板机电振给料的调解。

2、保证电振给料机下料量不超过链板的二分之一。

3、注意控制链板变频调速,保证热筛正常,走料均匀筛净。

4、做好本岗位的小时巡检工作并做好各种记录。

二、技术操作方法:

正常生产时,采用手动开机。

三、技术操作规定:

1、开车前确认设备处于完好状态,周围无其他人员及障碍物。

2、接到主控指令启动链板机,通知布料后可启动电振给料。

3、观察电振给料机下料情况并向布料工反馈。

4、接到停机指令待链板机上球团矿卸净后方可停电振和链板机。

四、事故处理措施:

1、发现两个电振下料不均和一个有红矿时及时向布料反馈,调解变频器保证下料均匀。

2、发现链板机上有大块粘结时向主控反馈及时调整焙烧温度。

3、发现链板机脱轨、跑偏、掉料及时反馈和处理,待维修人员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按指令开机。

热振筛技术操作规程

一、技术操作标准:

1、振动筛的筛分效果要符合成品球与返矿的粒度要求。

2、筛孔无大面积的堵塞,保证筛分效率。

3、球团矿在筛板上厚度分布均匀。

二、技术操作方法:

1、正常生产时,使用手动操作。

2、成品筛的运行必须同带冷机起停相联系。

三、技术操作规定:

1、为提高筛分效率,经常检查球团矿在筛板上分布,保证物料均匀分布。

2、经常检查下料库有无漏料现象,保持排料畅通。

3、筛子发生故障或筛板磨损严重时,必须做好详细记录,并报知车间或相关领导。

四、防止事故的规定及注意事项:

1、开机前必须与相关岗位联系,对冷筛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开机给料。

2、精心操作,勤检查及时联系,确保成品筛正常运行,发现压筛及时处理。

3、压筛事故发生时,立即通知主控室,减少给料量。

4、发现下料口堵塞时,立即联系停机,使用工具及时处理。

5、随时检查筛上、筛下物的粒级,掌握筛板的磨损情况以便于及时补焊或更换。

带冷机技术操作规程

一、技术操作标准:

1、负责带冷机和四台鼓风机及刮板运输机的开停操作与维护。

2、负责中间仓料位监测,反馈给成品转运操作人员。

3、负责设备及环境卫生清扫,并保管、摆放和交接好工具。

4、负责设备的点检、润滑及各种记录的填写,以及信息的反馈。

5、在进行各项设备的操作前后,必须执行“确认制”。

6、接到开机指令后,将操作选择开关选至“手动”位置。

7、视台车布料厚度调节台车速度。

8、接到停机指令,等热振筛停止动转后,手动按下带冷停止按钮。

二、技术操作方法:

正常生产机旁手动开机。

三、技术操作规定:

1、开车前确认设备处于完好状态,周围无其他人员及障碍物。

2、风机启动确认风机进风蝶阀关闭。运转正常后,开启进口蝶阀。

3、风机停机关闭进风蝶阀。

四、事故预防与处理:

1、发生故障时及时报告作业长并找维修人员处理。

2、情况紧急时,可先紧急停车,再报告作业长处理。

3、当发现风机有剧烈噪声,轴承温度剧烈上升,风机发生剧烈振动和撞击等情况时,应立即报告作业长;情况紧急时,可先停冷却风机,然后再做处理。

风机岗位技术操作规程

一、技术操作标准:

1、负责D350助燃风机,D800冷却风机的操作。

2、负责助燃风机冷却风进出口阀门的操作。

3、负责检查高位油箱是否在满油位状态,及时补油。

4、提出本岗检修项目,做好检修的试车验收工作。

5、必须执行好“确认制”。

6、做好设备点检润滑及各种记录的填写,以及停电反馈。

二、技术操作方法:

1、正常生产时,使用手操作。

2、由布料工根据炉况需要调解风量。

3、服从布料主控生产指令进行放风操作。

三、技术操作规定:

1、开机前的准备工作:

⑴、通知电工送高压电。

⑵、检查风机、油泵及各阀门等设备是否完好。

⑶、检查所要开启风机的进风蝶阀是否完好。

⑷、检查油箱油位是否符合要求。

⑸、检查冷却循环水量是否正常。

⑹、打开电动放风阀和出风蝶阀。

⑺、盘车检查机内有无异常。

2、开机送风操作:

⑴、开启电动油泵并处于自动位置,保持油压在0.05Mpa以上。

⑵、按启动按钮,即行启动,并注视电流表指针的变化。

⑶、接到主控室的送风通知后,关闭放散阀。通知主控室缓慢打开风机进风口电动蝶阀,并随时注意电机电流变化,保证不过载。

⑷、送风完毕后,要注意观察各仪表的指示参数的变化,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并报告主控室。

3、开机注意事项:

⑴、开机前电工必须到现场监护。

⑵、风机冷启动可连续2次启动,如不能启动,则应通知电工检查处理,待原因查清、故障排除后方可启动。

⑶、风机热启动只能启动一次,如再启动,间隔时间必须不低于1小时。

⑷、风机供油系统压力低于0.05Mpa时,风机不准启动,并汇报作业长。

4、停机停风操作:

⑴、打开放散阀,同时通知主控室关闭进口蝶阀。

⑵、确认电动油泵保持油压在0.05Mpa以上,按停止按钮停机。

⑶、通知电工停送高压电。

⑷、待风机完全停止后,停电动油泵,关闭出风蝶阀。

四、紧急停电操作:

当遇到风机轴承温度急剧上升或冒烟、风机震动剧烈、油位突然升高或下降、突然断水、主体紧急放风等紧急情况时,可进行以下操作:

1、按下停止按钮,打开放散阀,通知主控室关闭进风蝶阀,通知电工拉开高配柜隔离刀闸。

2、保持油泵油压在0.05Mpa以上,待风机完全停止运转后停油泵。

3、关闭出风蝶阀。

电除尘技术操作规程

一、技术操作标准:

1、外排尘浓度150mg/m3。除尘效率N=96-99%。

2、随主机电除尘作业率100%。

3、二次电流、电压严格按照设备规程要求。

4、按规定时间程序振打清灰。

二、技术操作方法

1、按主控室指令开停机,生产设备开机前,开启电除尘,生产设备停机后再停电除尘,正常后开风机,然后开启自动振打,自动振打设备发生故障时,开启手动振打,每半小时振打一次。

2、二次电流、电压控制在允许波动范围内。

3、按灰斗位置显示表显示及时放灰。(灰位表坏,按敲打声判断灰位,及时放灰)。

4、按设备规程要求,每半小时进行一次巡检。

三、技术操作定额、效率指标

1、除尘器效率96-99%。

2、漏风率<5%。

四、开停机操作

(一)、开机前的检查准备

1、检查除尘器壳体内无杂物,各人孔门及风道软连接等处是否关严密封。

2、检查振打装置、输灰装置、加湿机、风机电动蝶阀是否完好,螺丝紧固、运输灵活,达正常作业要求。

3、确认无误后通知主控,准备开机。

(二)、开机操作

1、按设备规程要求,给电除尘送电。

2、待运行参数正常后,启动除尘风机,风机运转正常后,立即拉开风机蝶阀。

3、检查二次电压、电流、风机、电机、电流是否在正常值,各仪表、显示是否在正常值,各仪器、仪表、显示是否正常。

(三)、停机操作

1、接到主控室停机通知后,先关闭风机蝶阀,再停风机。

2、按照技术规程要求,切断除尘器电源。

(四)、放灰操作

1、当灰斗灰位接近中限时,立即联系放灰。

2、按规程规定检查加湿机、螺旋机。

3、开机顺序:开加湿机、螺旋机,待输灰设备正常后再开卸灰阀。

4、放灰时1#或2#螺旋机只准放一个灰斗的灰,一条螺旋不准同时开2个卸灰阀。

5、放灰后立即加水湿润,做到不扬尘、不跑稀泥。

6、放灰放到下限,下限灰位保持在500mm以上。

7、放灰结束后,拉净螺旋机,加湿机(避免下次开机时开不起来)。

(五)、运行中检查与操作

1、每隔半小时,按设备规程检查机械及电器部分。

2、随时观察风量、风压、风速、风温表,如不正常值时,立即查找原因,常见故障见下表:

3、每小时记录二次电流、电压及设备运行情况。

五、防止事故的规定及注意事项

1、入口风温超过250℃时立即停机,避免事故。

2、设备工作中严禁转动高压开关。

3、停机时必须将高压发生器对地放电。

4、每月利用生产停机时间,检查极间距的偏差,要求<15mm,极线有无松动现象,极线是否弯曲损伤,极板、极线上积灰情况,有问题及时处理,并分析振打情况或调整振打的间隔时间。

5、发现烟囱排放粉尘浓度异常,立即查找原因必要时可通知除尘风机先关闭闸门或停机,待查明原因并处理后,再开启阀门或风机。

软化水技术操作规程

一、技术操作标准:

1、负责软化水的取样与化验工作。

2、必须保证水质合格,每班化验水质不少于4次。

3、必须熟知软水站所有设备的开停操作与维护。

二、技术操作方法:

1、确认设备处于完好状态。

2、确认软水箱水位不低于80%。

3、确认各种仪表工作正常。

三、技术操作规定:

1、每班要及时加足再生用盐、盐罐内保干净无杂物。

2、保证进水压力在0.25-0.5MPa之间。

3、随时观察软水箱内水位,保持软水箱的水位在规定范围内。

4、交接班期间必须检测水质是否合格以便分清责任。

四、事故预防与处理:

1、随时观察蒸汽包的液位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随时观察自动上水的次数间隔时间,发现异常立即改手动定时上水,找电仪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

水泵工技术操作规程

一、技术操作规程

1、根据生产需要满足供水。

2、冷却塔冷却效果达到要求。

3、明确各台水泵的供水对象、水温、水质符合要求。

二、技术操作方法

1、各台泵及冷却塔的开停机为机旁操作。

2、生产设备开机前必须先启动水泵,向生产系统供水。

三、技术操作规定

1、根据吸水池水位、水温情况调节供水截门,保证供水质量和供水量。

2、正常生产,使用生产供水节门供水,不得使用事故水供水,在生产供水检修或严重供水不足时,使用事故节门。

3、严禁吸水池跑水或断水,跑水时及时联系和处理。

4、在水池的温度高于25℃时,开启一台冷却塔,25分钟后如水温不降低,开启两台冷却塔。

5、保持水温稳定,混合水不超25℃,生产水不超33℃。

6、每半小时检查一次吸水池水位和水温情况。

四、事故预防与处理

1、遇突然停电事故,造成水泵全停时,关闭所有水泵进口节门,并开启紧急事故节门,向主机和冷却风机供水。并及时反馈做好记录。

2、随时检查吸水池水位情况,避免溢流和水位过低,水位低时立即采取措施,打开或开大供水节门,增加补充水措施无效时,开启事故节门紧急供水,措施无效,立即反馈调度,泵吸不到水时停机。

3、正常生产时,工作泵突然停泵,立即开启备用泵开动不了时打开与其它泵的旁通节门,开启其它泵的备用泵,保证正常供水。并向调度反馈组织处理。

医疗技术操作规程(修正版)

医疗技术操作规程 一、一般诊疗技术操作注意事项 二、一般诊疗技术操作规程 (1)胸腔穿刺术 (2)人工呼吸术 (3)腹腔穿刺术 (4)骨髓穿刺术 (5)心包穿刺术 (6)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 (7)小针头肝穿刺涂片细胞学检查 (8)乙状结肠镜检查术 (9)腰椎穿刺术 (10)后囟门穿刺术 (11)后穹隆穿刺术 (12)羊膜囊穿刺术 三、外科系统医疗技术操作规程 (1)胸腔闭式引流术 (2)胸腔减压术 (3)气管导管吸引术 (4)心脏按摩术 (5)脑室穿刺术 (6)脑室造影术 (7)颈总动脉造影术

(8)椎管造影术 (9)尿道探杆检查及尿道扩张术

(10)膀胱镜检查术 (11)泌尿系外科X线检查术 (12)排泄性尿路造影术(IVP) (13)逆行性肾盂造影术(RGP) (14)肾盂穿刺造影术 (15)膀胱及尿道造影术 (16)输精管及精囊造影术 (17)腹膜后充气造影术 (18)肝穿刺胆道造影术 <1>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术(PTC) <2>经腹小切口开放性肝穿刺胆道造影术 (OTC) (19)血管造影术 <1>动脉造影 <2>静脉造影 <3>下腔静脉造影 四、五官科系统医疗技术操作规程 (1)裂隙灯活体显微镜检查法 (2)前置镜检查 (3)前房角镜及三面镜检查 (4)上颌窦穿刺冲洗法 (5)鼻窦交替疗法 (6)下鼻甲电烙及药物烧灼 (7)下鼻甲注射法 (8)咽鼓管吹张法 (9)鼓膜穿刺术

(10)口腔修复检查与设计 (11)口腔准备 (12)活动部分义齿 (13)全口托牙 (14)固定修复 五、医技科室技术操作规程 (1)放射科技术操作常规暗室技术管理 (2)普通X线投照常规 (3)ST4000透视数字化激光成像系统操作常规 (4)岛津800mAX线机操作常规 (5)ELSCINT SELE 螺旋CT (6)ELSCINT 0.5TMR 操作规程 (7)ECT操作规程 (8)DSA机操作规程(移动式) (9)病理检查技术操作规程 (10)制片染色技术 (11)冰冻切片技术(恒冷箱式) (12)细胞学检查 (13)功能检查科操作常规特检室一般要求 (14)电子纤维胃镜检查常规 (15)电子纤维结肠镜检查常规 (16)电子纤维十二指肠镜检查 (17)纤维支气管内镜检查常规 (18)超声诊断检查常规 (19)超声引导下穿刺诊治常规

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范围: 本规程适合于作业员的安全操作。 2、本岗位危险、危害因素: 操作失误。 3、操作要领: 1)作业工作前,应该注意工作岗位整洁、安全,并对仪器设备进行日常点检。 2)工作前,必须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上岗前应须保持精神状态良好,严禁酒后上班作业,打闹嬉笑。 3)作业区域必须按“7S”要求规范管理,车间内严禁吸烟。 4)设备出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检修维护,严禁私自处理。 因检修等特殊需要临时拆除防护设施的,必须做好安全警示标志,检修完成后必须立即恢复防护设施。 5)各流程注意事项应严格按照作业流程指导书执行。 5.1)SMD系列:喷码——镀锡——清洗——外观——TCP测试 ——投影——目视——包装。 a) 作业前应检查设备设施是否完好,能否正常运行; b) 作业时必须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并按照产品作业规范每小时做一 次首件确认; c) 设备出现异常,应立即联系工程人员处理,如工程人员无法修复,需 安排外修或厂商到厂修复。 d) 镀锡作业中必须保持精神状态良好,产品镀锡时应控制作业时间及温

度。 e) 作业中控制锡面深度,避免将手靠近锡炉,以免烫伤。 f) 清洗产品时禁止接触电源,以免引起火灾。 g) 自动化测试时应确认电源是否完好,TCP/TNN测试是否正常运行。 h)自动化测试作业中应严格按照设施设备作业指导书要求规范,遵守安全生产纪律,不得乱窜岗位。 i)仪器设备应定期进行保养维护,做好相关记录。 j) 按时交、接班,接班人员未到现场时不得离开工作岗位,及时向班组长汇报经班组长协调安排人员顶岗后,方可离开工作现场。 DIP系列:喷码——灌胶——镀锡——外观——TCP测试——投影——目视——包装。 a) 作业前应检查设备设施是否完好,能否正常运行; b) 作业时必须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并按照产品作业规范每小时做一 次首件确认; c) 设备出现异常,应立即联系工程人员处理,如工程人员无法修复,需 安排外修或厂商到厂修复。 d) 镀锡作业中必须保持精神状态良好,产品镀锡时应控制作业时间及温 度。 e) 作业中控制锡面深度,避免将手靠近锡炉,以免烫伤。 f) 清洗产品时禁止接触电源,以免引起火灾。 g) 自动化测试时应确认电源是否完好,TCP/TNN测试是否正常运行。 h)自动化测试作业中应严格按照设施设备作业指导书要求规范,遵守安全生产纪律,不得乱窜岗位。 i)仪器设备应定期进行保养维护,做好相关记录。 j) 人工测试时应注意用电标准,配备高压绝缘块。禁止随意私自接通电

竖炉造球岗位主操作规程

1.目的 本规程规定了烧结竖炉球团造球主操作岗位职责,工艺技术操作要求和开停机操作方法。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竖炉球团造球操作岗位作业及生球质量的控制。 3. 术语、定义 4. 岗位职责 岗位操作人员负责本岗位设备在手动状态下的开、停机操作,进行设备的点检与维护,负责作业标准的执行,工艺参数的控制及信息反馈。 5. 管理内容及要求 5.1 对主要设备资源参数的要求 5.1.1圆盘造球机设备性能 圆盘造球机直径:φ6000mm 圆盘边高: 600mm 造球盘倾角:43°~53°造球盘转速:6.2、6.8、6.9r/min 处理能力:56t/h 主电机功率:90KW 主减速机型号:Ngw112i=25 三角带窄V带型号:SPB3550 6根 底刮刀传动型号:XLED5.5—95—1/187 功率:5.5kW 输出转速 8r/min 5.1.2造球盘稀油站设备性能 型号:XYZ-6.3 公称流量:63L/min 3

油泵电机(1备1用)功率:3 kw 润滑油品:N150#机械油 5.2 开机操作 5.2.1开机顺序 5.2.1.1 1#炉系统生球1A皮带→1#主刮刀→1#副刮刀→1#造球盘→1#给料皮带; 5.2.2开机前检查确认设备符合使用维护规程要求,作业环境符合安全规程的要 求,工艺参数符合本规程规定,确认可以开机,并现场提前20分钟启动造球盘的稀油泵,反馈信息给主控室,合好事故开关,集中控制室发出启动信号,设备联锁启动,待设备运转平稳后,然后根据主控室的要求,调整电位器控制合适的给料量和加水量; 5.2.3手动开机:当设备处于检修或故障状态下,处理完毕试车时,开机前检查 确认现场符合安全要求、设备符合使用维护规程要求,确认可以启动设 备,合好事故开关。一、可以通过电磁站对设备操作置于手动位置,按 下现场控制箱上启动按钮,进行试车、检查;二、也可以将开机信息反 馈给主控室,由主控室通过计算机操作画面启动设备,进行试车、检查。 5.3 停机操作 5.3.1停机顺序 5.3.1.1 1#炉系统:;1#给料皮带→1#造球盘→1#副刮刀→1#主刮刀→生球1A 皮带 5.3.2系统集中联锁停机:接到停机指令后,做好停机前的准备工作,由竖炉集 中控制室进行系统停机操作,待给料皮带停后,关闭各加水阀门;待造 球盘停稳后,手动停稀油泵;

洗涤岗位技术操作规程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9726 (操作规程范本系列) 洗涤岗位技术操作规程详 细版 The Daily Operation Mode, It Includes All The Implementation Items, And Acts To Regulate Individual Actions, Regulate Or Limit All Their Behaviors, And Finally Simplify Management Proces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洗涤岗位技术操作规程详细版 提示语:本操作规程文件适合使用于日常的规则或运作模式中,包含所有的执行事项,并作用于规范个体行动,规范或限制其所有行为,最终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1. 工艺要求 1.1 原料及溶剂标准 1.1.1金精矿焙砂金品位根据工艺不作特殊要求。 1.2 工艺技术条件 1.2.1 1#浓密机底流浓度50%~60%,2#、3#密机底流浓度55%~60%。可根据来矿性质,在生产中调节。 1.2.2 1#浓密机的溢流贵液PH值≈10.5~11。 1.2.3 3#浓密机的洗水量为矿量的5~6倍。 2. 监测试验方法

2.1 对照最新的矿浆浓度表每小时检测一次各浓密机底流浓度并填写记录,根据检测结果,调节浓密机排矿速度,确保浓密机稳定运行。 2.2 与环保车间陶瓷过滤机操作人员联系,开停软管泵时,查看排矿浆管道是否畅通。确保末级浓密机排矿浆达到指标要求。 2.3 与置换和浸出岗位联系,监测来矿与洗水的比例,根据浓密机的情况,调整洗水量。 3. 工序管理 3.1 检查项目 3.1.1检查各浓密机底流的矿浆浓度、细度。 3.1.2 检查各浓密机的上清液高度,跑浑情况,4#浓密机的洗水量。 3.1.3 检查输送矿浆管道是否畅通。 3.2 检查频次

医疗技术操作规程 (1)

一切诊疗操作,都要从有利于患者的诊断、治疗出发,严格掌握适应症与禁忌症。对有创性检查,应慎重考虑,由主治医师决定后方可进行。新开展的诊疗操作,应经过必要的试验,做好充分的准备并报请 1 开出医嘱,以便准备必要的用物及配备助手(医师或护士)。 2 操作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对该项操作生疏或初次进行者,应有上 3 4 开展的操作,应事先向家属或单位负责人说明,以取得合作。精神紧 5(如胸腔穿刺术等),必要时可用1%甲紫做标记,并做好发生意外时的抢救准备工作。操作前术者应戴好 620%碘酊及75%乙醇各一小瓶(约

10—20ml,敷料罐一只(内盛小纱布、棉球)、短镊一把(浸于01%苯扎溴铵即新洁尔灭及05%亚硝酸钠溶液瓶内)弯盘一只,胶布、棉签一包,必要时另加治疗巾及橡皮巾各一条,无菌手套一副,酒精 操作要求 1 体位,既要方便操作,又要注意患者的舒适。操作中应固定好操作部 2(1)操作部位必要时先用肥皂水洗净,剃净毛发。 (2)用2%碘酊以穿刺(或注射、切开)点为中心,由内向外作环形涂擦,待完全干后,用75%乙醇以同样方式拭去碘酊,即可开始操作,消毒 3 部位不受污染。洞巾规格,可因操作种类及要求不同而异,操作时应 42—10ml注射器接5号或6号针头,根据手术种类及方法之不同,抽吸一定量的1—2%普鲁卡因,先在穿刺(或切口)中心点皮内注射02ml形成小丘,然后将针头由小丘中央垂直刺透皮肤,边刺入边注射(应先抽吸,无回血者方可注射,直达预定深度为止,麻醉范围,依手术种类与要求决定。拔出针头后,应用手按压1—2min 5

6 1 病情及具体操作规程决定,如腹腔穿刺及肝穿后应以腹带包扎,腰穿 2 3必要的交班,书写病程记录及护理交班报告,并应注意观察及处理可能发生的反应与并发症。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XXXXXX化工有限公司 危化品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1 目的和范围 规范危险化学品的管理,保障企业生产经营安全。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危险化学品的经营、运输、采购、销售等环节。 2 编制依据 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编制。 一、安全管理责任制(一)经理岗位责任制 1、公司经理是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公司的安全管理工作负全面负责。 2、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关于安全管理的方针、政策、标准、规范和地方各级政府、企业行政主管部门有关安全管理的法规、制度,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组织制定贯彻落实的措施,制定和实现安全管理目标;负责贯彻执行国家及上级有关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规定和指示,并结合本单位实际加以落实。 3、负责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安全责任制,确保部门、人员的安全职责。 4、建立组织,设置安全机构,配置安全人员,实现安全管理,及时研究解决有关安全的重大问题。并组织制定本公司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5、组织、督促、检查本单位安全工作,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6、组织本单位人员培训、学习有关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规定和指示,以及与本单位经营业务相关的安全知识、安全操作技术,并组织考核,不合格者不安排上岗。 7、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8、主持各类事故的调查、处理和做出防范措施,执行“四不放过”原则,对事故责任者进行严肃处理。 9、按照事故管理规定,及时、如实报告安全事故。 (二)安全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 1、认真学习领会各级有关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指示精神,学习掌握与本职工作有关的安全法规、规范、规程和相关专业知识。 2、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执行上级有关安全的指示和部署,协助领导作好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 3、协助单位领导,对职工进行经常性的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组织安全培训和安全技术考核。 4、经常进行现场安全检查,协助解决问题,组织落实整改,督促员工遵守规章制度、操作规程,遵守劳动纪律,遵章作业。发现异常和隐患,及时报告。 5、督促员工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用具。 6、对管辖范围内的安全设备、设施、器材,经常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进行维护、检修、检测和更新,确保设备、安全装置、防护设施处于完好状态。 7、负责编制或修订公司防火、危化品管理制度,并监督贯彻执行,负责灭火器材的管理工作。 8、对本单位各类事故调查、分析,按规定及时上报,事后积极采取防范措施。 9、做好员工的劳动保护。 (三)从业人员安全(业务员、保管员)管理责任制 1、积极参加安全作业的培训学习,了解领会各级有关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指示精神,学习掌握与本岗位有关的安全知识和操作规程。 2、严格遵守安全工作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不违章作业。

33炼铁厂工艺技术操作规程汇编.

天津天丰钢铁有限公司 炼铁厂岗位工艺技术操作规程汇编受控状态:持有者编号: (文件编号:QES/ZY-SJ-29-A/0) 编制:王祖云 审核: 批准: 发布日期:2013年1月1日 实施日期:2013年1月1日

高炉冶炼岗位工艺技术操作规程 目录 1 原料与燃料 1.1 原燃料的质量管理 1.2 高炉配料及炉料校正 2 高炉操作制度及炉况调剂 2.1 高炉操作制度的选择 2.2 高炉操作制度的调剂 2.3 高炉炉况的判断及调剂 3 高压操作与富氧操作 3.1 高压操作的均压制度 3.2 高压操作时的要求 3.3 高压与常压的转换程序 3.4 高压操作时注意事项 4 出铁和出渣 4.1 炉前操作指示 4.2 出铁前的准备工作 4.3 出铁出渣操作 5 休风与复风 5.1 短期休风与复风 5.2 长期休风与复风(计划检修)

6 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6.1 风口破损严重大量向炉内漏水的处理6.2 直吹管烧坏的预防与处理 6.3 渣口铁口失常的处理 6.4 防止大灌渣 6.5 紧急停水 6.6 鼓风机突然停风 6.7 热风阀严重漏水 6.8 炉体跑火跑渣的处理 6.9 炉缸、炉底烧穿的预防与处理 7 附录

能源要求 本要求贯穿于炼铁厂所有工艺和岗位,要求如下: A.岗位员工应控制能源消耗,降低能源消耗水平; B.岗位员工应参加能源体系培训; C.岗位员工应参加能源法律法规培训; D.岗位员工应具备“节能降耗”的意识和技能; 1 原料与燃料 原、燃料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按照高、熟、净、匀、小、稳的原则,为高炉提供数量充足的原燃料。 1.1 原燃料的质量管理: 输入高炉的原、燃料必须符合规定的技术质量标准。 1.1.1 原、燃料的技术标准: ⑴结矿:执行原冶金部YB/T421-92《炼铁生产用烧结矿技术标 准》

中和岗位技术操作规程(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中和岗位技术操作规程 (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4972-62 中和岗位技术操作规程(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 工艺操作标准 1.1 控制各中和槽液位,保持液体平衡; 1.2 观测各中和槽连通溢流口是否畅通; 1.3 接收合格灰浆(电石渣浆),浓度:25%—30%之间; 1.4 一次中和PH值 2.0—2.5;二次中和PH值8.5—9.0; 1.5 贫液处理中和、曝气后滤液CN―≤0.05mg/l; 2. 岗位任务 2.1 利用本岗位设备将灰乳与大萃取送来的萃余液进行中和反应,使PH值控制在2.0—2.5,并输送至压滤机岗位,完成一次中和; 2.2将小萃取岗位送来的萃余液与灰乳(电石渣

乳)进行中和反应,使PH值控制在8.5—9.0,输送至压滤机岗位,完成二次中和; 2.3将贫液处理后液添加所需药剂反应后,输送至压滤机岗位,完成含氰废水处理; 3. 操作步骤、方法 3.1开车准备工作 3.1.1开车人员:主、付操作工、班长; 3.1.2操作用具齐全; 3.1.3化灰岗位开始供料,使储灰槽液位大于1/2; 3.1.4各中和槽内无异物,连通溢流管畅通; 3.1.5盘动各中和槽搅拌,使其达到正常状态。 3.2开车步骤 3.2.1 联系大萃取送料,与灰浆(电石渣浆)在一次中和进行中和反应,待液位达到1/2时开启搅拌装置,开启充气阀门; 3.2.2 矿浆依次溢流入其余中和槽,待液位达到 1/2时开启搅拌装置,开启充气阀门; 3.2.3 联系压滤岗位,待一次中和槽充满后开启

医疗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医疗技术操作规程完整-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医疗技术操作规程 一、一般诊疗技术操作注意事项 诊疗操作规则 一切诊疗操作,都要从有利于患者的诊断、治疗出发,严格掌握适应症与禁忌症。对有创性检查,应慎重考虑,由主治医师决定后方可进行。新开展的诊疗操作,应经过必要的试验,做好充分的准备并报请上级批准后方可进行。 操作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1.除急症及特殊情况外,操作应安排在适当时间进行,医师应事先开出医嘱,以便准备必要的用物及配备助手(医师或护士)。 2.操作者及助手,必须熟悉患者的具体情况,明确操作目的,掌握操作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对该项操作生疏或初次进行者,应有上级医师在场指导。 3.操作前必须认真核对医嘱与患者床位、、操作种类、部位。 4.向患者说明操作目的、意义,以消除思想顾虑。有明显危险或新开展的操作,应事先向家属或单位负责人说明,以取得合作。精神紧患者或儿童患者,必要时,可给予小剂量镇静药。 5.某些操作应预先选择适当部位(如胸腔穿刺术等),必要时可用1%甲紫做标记,并做好发生意外时的抢救准备工作。操作前术者应戴好口罩。 6.清洁盘的准备:搪瓷盘一只,盛20%碘酊及75%乙醇各一小瓶(约10—20ml,敷料罐一只(盛小纱布、棉球)、短镊一把(浸于01%苯扎

溴铵即新洁尔灭及0、5%亚硝酸钠溶液瓶)弯盘一只,胶布、棉签一包,必要时另加治疗巾及橡皮巾各一条,无菌手套一副,酒精灯、火柴。 操作要求 1.患者体位:助手应根据操作目的、要求及患者的情况,安排适当体位,既要方便操作,又要注意患者的舒适。操作中应固定好操作部位,必要时适当约束患者,但不可强制或强迫患者,以防意外。 2.常规皮肤消毒:(1)操作部位必要时先用肥皂水洗净,剃净毛发。 (2)用2%碘酊以穿刺(或注射、切开)点为中心,由向外作环形涂擦,待完全干后,用75%乙醇以同样方式拭去碘酊,即可开始操作,消毒面积按操作要求决定,消毒后如有污染,应依上法重新消毒。3.某些操作必须戴无菌手套,铺盖无菌洞巾或治疗巾,以保证操作部位不受污染。洞巾规格,可因操作种类及要求不同而异,操作时应注意无菌洞巾的固定。 4.需局部麻醉时,用2—10ml注射器接5号或6号针头,根据手术种类及方法之不同,抽吸一定量的1—2%普鲁卡因,先在穿刺(或切口)中心点皮注射02ml形成小丘,然后将针头由小丘中央垂直刺透皮肤,边刺入边注射(应先抽吸,无回血者方可注射,直达预定深度为止,麻醉围,依手术种类与要求决定。拔出针头后,应用手按压1—2min后即可开始进行操作。

电解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标准范本

操作规程编号:LX-FS-A47445 电解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标准范 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电解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标准范 本 使用说明:本操作规程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本岗位严禁带火种、水入内,不准打手机,以免发生爆炸。严格执行动火制度,岗位人员必须经过消防培训,正确使用灭火器材。 2、上岗前要按规定穿带好劳保用品。工器具必须保持干燥。 3、本岗位人员必须任何情况下,都不准穿越电解液保护装置无法达到的区域。 4、任何一个电解槽中的红灯开始闪烁,则在第一层操作的所有人员都必须停止工作,迅速撤离该区

域。 5、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员工接触铜母线或地面管线设备等。电解槽地面电阻达不到规定值不允许操作 6、电解槽开车加压的时候,所有操作人员都应该远离电解槽,防止电解质溅伤。 请在该处输入组织/单位名称 Please Enter The Name Of Organization / Organization Here

球团竖炉烘干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吉林恒联编号: 精密铸造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操作规程生效日期: 年月 编制: 审核: 竖炉烘干机岗位操作规程批准: 一、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竖炉烘干岗位的操作。 二、主要设备参数 1、干燥机 3、运输皮带机 三、技术操作要求 ①烘干炉操 1、首次引煤气烘炉操作 (1)新建或大修后的烘干炉在点火之前应进行烘炉。 (2)烘炉前首先将煤气引至烘干混合机前煤气管道盲板处。打开烘干混合机前煤气管道盲板前煤气放散阀,向厂内通往烘干混合机的高炉煤气主管道中通氮气吹扫,待煤气放散阀冒氮气10分钟后,关闭厂内高炉煤气主管道手动蝶阀,打开手动盲板阀,然后,再打开手动蝶阀,引煤气至烘干混合机前煤气管道盲板处,关闭烘干混合机前煤气管道盲板前煤气放散阀。(3)烘炉操作 烘炉的作用主要是蒸发耐火砌体内的物理水和结晶水,并提高砌砖泥浆的强度和加热砌体,使炉体达到要求的一定温度,以便投入生产。 烘炉应严格按烘炉曲线进行,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 a低温阶段:烘烤温度从常温(20℃)至300℃。 这时主要是蒸发烘干炉砌体中的物理水。升温要求缓慢(10℃/h),以防止急骤升温而造成耐火砖及砖缝开裂,并在300℃时需要有一定的保温时间(一般为24小时)。这阶段一般用木

柴。 b中温阶段:烘烤温度在300℃~600℃。 主要是脱去砌体耐火泥浆生料粉中的结晶水。升到500℃时须要保温8~10小时,到600℃时为彻底使砌体泥浆发生相变,使其强度提高,因此要保温8~10小时,中温阶段升温可稍快(15℃~20℃/h)。这阶段一般用低压煤气。 c高温阶段:烘烤温度600℃~900℃ 主要是加热砌体,升温速度可快些(20℃/h),为了使砌体的温度达到均匀,也可进行保温(一般为8小时)。这阶段可使用高压煤气。 烘烤温度再往上升,升温速度可以加快到30-50℃/h,直到生产所需要的温度。 900℃ 20℃30 54 68 78 85 95 105小时 竖炉烘炉曲线图 2、正常生产中的引煤气点火操作 (1)引煤气前通知作业长到现场,得到中控同意后通知煤气加压站做好送气准备; (2)检查煤气放散阀是否在开位,煤气烧咀前阀门是否关闭,盲板前电动煤气蝶阀关闭;(3)向烘干混合机前煤气管道内通氮气吹扫,待煤气放散阀冒氮气十分钟后,倒盲板引煤气至烧咀前阀门处; (4)然后进行煤气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点火; (5)点火时煤气压力要大于10000Pa;在炉膛温度大于750℃可直接引煤气点火,否则要用明火点燃。点火时要缓缓开启烧咀阀门,待煤气点着后,将煤气放散阀关死,并调节煤气与空气比例,使燃烧正常进行。 点火时要注意:

医疗技术操作规程

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一、一般诊疗技术操作注意事项 诊疗操作规则 一切诊疗操作,都要从有利于患者的诊断、治疗出发,严格掌握适应症与禁忌症。对有创性检查,应慎重考虑,由主治医师决定后方可进行。新开展的诊疗操作,应经过必要的试验,做好充分的准备并报请上级批准后方可进行。操作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1除急症及特殊情况外,操作应安排在适当时间进行,医师应事先开出医嘱,以便准备必要的用物及配备助手(医师或护士)。 2操作者及助手,必须熟悉患者的具体情况,明确操作目的,掌握操作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对该项操作生疏或初次进行者,应有上级医师在场指导。 3操作前必须认真核对医嘱与患者床位、、操作种类、部位。4向患者说明操作目的、意义,以消除思想顾虑。有明显危险或新开展的操作,应事先向家属或单位负责人说明,以取得合作。精神紧患者或儿童患者,必要时,可给予小剂量镇静药。 5某些操作应预先选择适当部位(如胸腔穿刺术等),必要时可用1%甲紫做标记,并做好发生意外时的抢救准备工作。操作前术者应戴好口罩。 6清洁盘的准备:搪瓷盘一只,盛20%碘酊及75%乙醇各一小瓶(约10—20ml,敷料罐一只(盛小纱布、棉球)、短镊一把(浸于01%苯扎溴铵即新洁尔灭及0、5%亚硝酸钠溶液瓶)弯盘一只,胶布、棉签一包,必要时另加治疗巾及橡皮巾各一条,无菌手套一副,酒精灯、火柴。 操作要求 1患者体位:助手应根据操作目的、要求及患者的情况,安排适当体位,既要方便操作,又要注意患者的舒适。操作中应固定好操作部位,必要时适当约束患者,但不可强制或强迫患者,以防意外。 2常规皮肤消毒:(1)操作部位必要时先用肥皂水洗净,剃净毛发。(2)用2%碘酊以穿刺(或注射、切开)点为中心,由向外作环形涂擦,待完全干后,用75%乙醇以同样方式拭去碘酊,即可开始操作,消毒面积按操作要求决定,消毒后如有污染,应依上法重新消毒。 3某些操作必须戴无菌手套,铺盖无菌洞巾或治疗巾,以保证操作部位不受污染。洞巾规格,可因操作种类及要求不同而异,操作时应注意无菌洞巾的固定。 4需局部麻醉时,用2—10ml注射器接5号或6号针头,根据手术种类及方法之不同,抽吸一定量的1—2%普鲁卡因,先在穿刺(或切口)中心点皮注射02ml形成小丘,然后将针头由小丘中央垂直刺透皮肤,边刺入边注射(应先抽吸,无回血者方可注射,直达预定深度为止,麻醉围,依手术种类与要求决定。拔出针头后,应用手按压1—2min后即可开始进行操作。 5操作中应密切观察患者面色、表情、脉搏、呼吸等,有不良反应时应停止操作,并予以相应处理。 6操作后常规敷裹:操作后于穿刺点或切口缝合处用无菌棉球或碘酊棉球压迫片刻,然后以无菌纱布敷盖,用胶布固定。 操作后处理 1操作后应让患者卧床休息。卧床时间、体位及特殊处理,可根据病情及具体操作规程决定,如腹腔穿刺及肝穿后应以腹带包扎,腰穿后宜免枕平卧或俯卧等。 2清理器械用品,整理患者病床或治疗室。 3操作后应做好必要的交班,书写病程记录及护理交班报告,并应注意观察及处理可能发生的反应与并发症。二、一般诊疗技术操作规程 胸腔穿刺术 1目的 常用于检查积液的性质、给药、抽脓,或为了减轻积液所致的压迫症状和预防胸膜粘连。 2适应症 (一)抽液帮助临床诊断,以明确病因。

钳工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示范文本

钳工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 程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钳工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操作规程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遵守本矿《一般钳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按 照钳工常用工具和设备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2、上岗操作前,应按工作性质和有关要求,穿戴好防 护用品。 3、所用工具必须齐备、完好、可靠才能开始工作,禁 止使用有裂纹、带毛刺、手柄松动等不合安全要求的工 具。 4、工作中注意周围人员及自身的安全,防止因挥动工 具、工具脱落、工件及铁屑飞溅造成伤害。两人以上一起 工作要注意协调配合。 在高空作业时,必须系安全带、戴安全帽,工具要装 在工具袋内,防止工具坠落伤人。

5、检修设备前,必须拉闸断电并挂上“有人工作、严禁合闸”标志牌后方可作业,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摘牌。 6、设备上的电气线路和元件等发生故障,不得随意拆卸,应由电工处理。 7、焊接工作时,应严格遵守电气焊安全操作规程,不得注视电焊弧光。 8、机械设备上的安全装置未修好前,严禁试车运转。 请在此位置输入品牌名/标语/slogan Please Enter The Brand Name / Slogan / Slogan In This Position, Such As Foonsion

(完整word版)高炉热风炉工艺技术操作规程

高炉热风炉工艺技术操作规程 1. 岗位职责 1.1 在值班工长的指挥下,做好本班人员的生产、安全、设备等各项工作。 1.2 服从班长的调配和分工,做好日常的烧炉、换炉、休风、复风、停气、引气等工作。 1.3 负责调整燃烧,以按时达到规定的温度,满足生产需要。 1.4 做好设备维护加油和点检工作,及检修后的试车调试等,发现设备异常,应及时汇报值班室和联系处理。 1.5 参加班务会议和业务学习,坚持安全活动,努力提高技术操作水平。 2. 2#高炉球式热风炉操作规程 2.1 燃烧制度 炉顶温度<1300℃,废气温度<350℃(综合废气) 净煤气支管压力5-12KPa 换炉前后拱顶温度<120℃(特殊情况例外) 水压≥0.3MPa 2.2 采取快速燃烧法烧炉 2.3 拱顶温度达到规定值时,进行保温燃烧。 2.4 拱顶温度达到规定值时,首先进行燃烧调节,必要时提前换炉或停烧。 2.5 换炉时只能缓慢开冷风阀,以保证高炉风压波动不超过±5%。 2.6 拱顶温度不得低于1000℃。 2.7 发现煤气含尘量超标时,应立即通知工长和布袋除尘操作工,查找原因,同时停烧。 2.8 当废气温度达到350℃时,为保护预热器,必须提前换炉或停烧。 3. 换炉操作 3.1 燃烧→焖炉→送风 3.1.1 发出换炉指令。 3.1.2 关二个煤气切断阀及二个煤气调节阀。 3.1.3 关二个燃烧阀,开二个放散阀。 3.1.4 关二个空气切断阀及二个空气调节阀。 3.1.5 关烟道阀(热风炉处于焖炉状态)。 3.1.6 开均压阀。 3.1.7 发出均压完毕信号,开热风阀。 3.1.8 开冷风阀,关均压阀换炉完毕。 3.1.9 开二个助燃空气调节阀。 3.1.10 开二个煤气调节阀。 3.1.11 在一烧一送情况下焖炉,应注意防止蹩风造成助燃风机损坏。 3.2 送风→焖炉→燃烧 3.2.1 发出换炉指令。 3.2.2 关冷风阀。 3.2.3 关热风阀(热风炉处于焖炉状态)。 3.2.4 开废气阀排压。

炼钢厂各岗位技术操作规程。

炼钢厂各岗位技术操作规程 1、一助手技术操作规程 (3) 2、一次除尘工技术操作规程 (3) 3、一操室技术操作规程 (4) 4、铁水工技术操作规程 (5) 5、天车岗位技术操作规程 (5) 6、水泵工技术操作规程 (6) 7、上料工技术操作规程 (6) 8、筛分工技术操作规程 (6) 9、三操室技术操作规程 (7) 10、清渣工技术操作规程 (8) 11、钳工技术操作规程 (9) 12、汽化工技术操作规程 (9) 13、配水工技术操作规程 (9) 14、煤气回收技术操作规程 (10) 15、炉前工技术操作规程 (10) 16、炼钢工技术操作规程 (11) 17、拉矫工技术操作规程 (12) 18、精炼主控工技术操作规程 (12) 19、精炼工技术操作规程 (14) 20、浇钢工技术操作规程 (14) 21、回水泵工技术操作规程 (15)

22、化验工技术操作规程 (15) 23、合金工技术操作规程 (16) 24、焊工技术操作规程 (17) 25、钢包准备工技术操作规程 (17) 26、废钢工技术操作规程 (18) 27、二助手技术操作规程 (18) 28、二次除尘技术操作规程 (19) 29、二操室技术操作规程 (20) 30、电工技术操作规程 (20) 31、电除尘技术操作规程 (21) 32、大包工技术操作规程 (21) 33、拆炉车司机技术操作规程 (22) 34、布料工技术操作规程 (23) 35、备料工技术操作规程 (23) 36、兑铁工技术操作规程 (24) 37、精整工技术操作规程 (24)

1、一助手技术操作规程 1、冶炼前应了解当班铁水成份,温度,废钢情况及冷却剂成份。 2、根据掌握的数据按钢种要求配加付原料。 3、掌握好原料加入时间及加入量 4、每班接班第一炉必须测液面,吹炼随时调整氧枪高度,冶炼时要早化、化好、化透全程渣,终渣作粘, 5、R按2.8-3.2控制, MgO%控制在8-10%,∑FeO%控制在12-17%,每班取渣样一个送分析。 6、根据冶炼钢种、结合连铸要求和钢包情况,根据炼钢工指挥,确定好终点碳和温度,避免后吹。 7、倒炉时要观察炉内情况,视炉渣粘度决定调渣剂加入量,炉渣较粘时,可不加调渣剂。 8、溅渣氮气工作压力>0.9Mpa,如压力不足调氮气调节阀开度,使工作压力达到上述压力。 9、溅渣枪位采取高低方法控制,喷头距渣面,2.0-0.8m。 10、溅渣时间原则上渣量大溅渣时间长,渣量小溅渣时间短,一般控制在3分钟/炉。 11、停吹氮后,摇炉使粘渣粘贴在前后大面。 2、一次除尘工技术操作规程 1、上岗前,及时与调度联系生产情况,有停炉时做好清理准备

循环水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实用版

YF-ED-J9291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循环水岗位安全技术操作 规程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循环水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实 用版 提示:该操作规程文档适合使用于工作中为保证本部门的工作或生产能够有效、安全、稳定地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设备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1. 适用范围 1.1 规程规定了循环水岗位的工作内容和 工作权限。 1.2 本规程适用于化产车间循环水岗位。 2. 上岗条件 2.1按时参加班前会,了解车间生产情况, 听取和接受车间工作安排。 2.2必须经过培训,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并 持证上岗。 2.3身体健康者方可上岗,严格执行“七不

上岗”规定。 2.4劳动保护用品穿戴齐全,不准穿高跟鞋,必须将发辫纳入帽内,禁止带烟火上岗。 2.5检查、了解上个班上下段循环水池、上下段循环水泵、冷却塔、水稳间、制冷站运行情况,了解上个班遗留的安全隐患。 2.6检查本岗位仪器仪表、照明、工器具是否正常齐全。 2.7检查本岗位现场工艺指标是否符合要求。 2.8检查本岗位设备及岗位卫生是否清洁,工器具、材料摆放是否整齐。 3. 安全规定 3.1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并考试合格且取得上岗证方可上岗操作。

竖炉掺烧转炉煤气技术操作规程

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中心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编号:JS-ZYⅡ/LT-SJ-74 烧结竖炉掺烧转炉煤气 技术操作规程 版次:A/0 拟制部门:炼铁研究所 审核人:廖日昌鲁逢霖 批准人:韩建臻 2008-06-01日发布2008-06-01日实施 受控状态:发文编号:

1 目的 为规范作业人员的作业行为,确保生产和设备的正常运行,特制定本规程。 2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烧结厂竖炉掺烧转炉煤气时的技术操作。 3 术语.定义 4 职责 4.1 工程师室竖炉工艺协理负责本规程的修订、完善工作,并对本规程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 4.2 本规程的具体执行由竖炉副操工负责、主操工和煤压机工协助进行。 5 内容 5.1 概述: 竖炉所用高炉煤气主管网压力一般在8~13 Kpa之间,高炉煤气热值一般为3600KJ/m3左右。 竖炉所用转炉煤气为炼钢二工序副产转炉煤气,经动力厂8万立转炉煤气柜煤气加压机加压后供出,转炉煤气加压后出口压力一般在10 KPa左右,转炉煤气热值一般为6000KJ/m3左右。 5.2 工艺流程和热工参数控制标准 5.2.1热工参数控制标准: 5.2.2.1烘干床(炉篦)温度:520±60℃ 5.2.2.2燃烧室温度:基数±15℃,南、北温度差≤10℃

5.2.2.3燃烧室压力:9~13kpa ,南、北压力差≤1Kpa 5.2.2.4废气量:燃烧室煤气流量+助燃风流量 ≥10000m 3/h 5.2.2.5煤气主管压力: 23~28kpa 助燃风压力: 22~26kpa 5.2.2.6空、煤比=1.7~2.2:1 5.2.2.7冷却风:压力 ≤ 25kpa ,流量:27000~35000 m 3/h 5.2.2.8炉身温度 ≤ 500℃ 5.2.2.9排矿温度≤ 700℃ 5.2.2工艺流程 : 5.3 掺烧转炉煤气运行操作: 5.3.1 掺烧转炉煤气操作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5.3.1.1 煤压站氮气储气罐压力大于0.5MPa ,给“调节阀”供 气的氮气管线及阀门完好、畅通,高煤主管调节阀氮气表显示压力在 0.4Mpa 以上。 5.3.1.2 工控机画面中的高、转炉煤气流量、压力、阀位显示

压滤机岗位技术操作规程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3499 (操作规程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压滤机岗位技术操作规 程标准版本

压滤机岗位技术操作规程标准版本操作指导:该操作规程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1. 工艺操作标准 1.1根据上料槽液位,开启压滤机相对应的上料泵; 1.2保证液位进板框的时间,以保证滤饼的厚度; 1.3一次上料槽矿浆PH值控制在 2.0—2.5之间;二次中和PH值控制在8.0——9.0之间; 1.4保证液体清澈,无跑浑现象; 1.5及时更换不透水或跑浑的滤布。 2. 岗位任务 2.1自中和料浆由上料泵进入压滤机,到一次滤

液进入小萃取、二次滤液进入除钙池;按规定要求完成拆框,并监督、汇报设备运转情况及滤液指标情况;滤饼进入黄泥场,由车辆运至尾矿库堆存;以上辖区的工艺、设施的管理和操作: 2.1.1接收PH值合格的矿浆;输送合格的滤液; 2.1.2工艺操作、设施管理达到标准; 2.1.3精心操作,减少滤布损失,降低生产成本; 2.2利用本岗位的设备将一次中和输送的矿浆过滤输送到小萃取,将所有二次中和输送的矿浆过滤,液体外送并及时更换不透水或破埙的滤布,负责岗位设备维护及现场卫生。 3. 开、停车步骤 3.1开车准备工作

3.1.1检查上料槽液位不少于槽容积的1/2; 3.1.2压滤机滤布完好,板框压紧且压力在要求范围内,翻板处于闭合位置; 3.1.3上料泵冷却水正常循环; 3.1.4操作工具齐全; 3.1.5调整相关阀门,使系统处于循环状态。 3.2开车步骤 3.2.1上料槽进料二分之一时,打开上料泵进出阀门并通知压滤机操作工打开相对应的压滤机进口阀门,准备进料。 3.2.2通知小萃取或深度治理接收滤液。 3.2.3待压滤机进口压力达到0.5MPa或溢流滤液流量很小时,通知停止上料泵,关闭压滤机进口阀门,开启鼓起阀门,进行鼓膜压滤作业。 3.2.4鼓膜压滤完成后,排气,打开翻板,拆卸

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和规范

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和规范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和规范1、患者入病室后,根据病情由值班护士指定床位;危重患者与共者安排在抢救室或监护室, 并及时通知医生。 2、病室应保持清洁、整齐、安静、舒适,室内空气应当保持新鲜,光线要充足,最好有空 调装置,保持室温恒定。3、危重患者、行特殊检查和治疗的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根据病情需要可分别采取平卧位、 半平卧位、坐位、头低脚高位、膝胸卧位。病情轻者可适当活动。 4、新入院患者,应即测血压、心率、脉搏、体温、呼吸、体重。病情稳定患者每日下午测 体温、脉搏、呼吸各一次,体温超过37.5℃以上或危重患者,每4-6小时测一次,体温较高或波动较大者,随时测量。 5、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呼吸、瞳孔、神志、心率等变化以及其他的临床表 现,同时还要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如发现异常,应当立即通知医生。 6、饮食按医嘱执行,向患者宣传饮食在治疗疾病恢复健康过程中的作用。在执行治疗膳食 原则的前提下帮助患者选择可口的食物,鼓励患者按需进食。危重患者喂饮或鼻饲。7、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

8、入院24小时内留取大、小便标本,并做好其他标本的采集且及时送检。 9、认真执行交班制度,做到书面交班和床头相结合,交班内容简明扼要,语句通顺并应用 医学术语,字迹端正。 10、按病情要求做好生活护理、基础护理及各类专科护理。 11、对长期卧床、消瘦、脱水、营养不良以及昏迷者应当做好皮肤的护理,防止褥疮的发生。12、根据病情需要,准确记录出入量。 13、根据内科各专科特点备好抢救物品,如气管插管、机械呼吸器、张口器、心电图机、电除颤器、双气囊三腔管、氧气、静脉穿刺插针、呼吸兴奋药、抗心律失常药、强心药、升压药。 14、了解患者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并向患者宣传精神因素在治疗疾病恢复健康过程中的重要性,帮助患者克服各种不良情绪的影响,引导患者以乐观主义精神对待病情,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能早日得以恢复健康。(1)基础护理操作技术规程:是对各科通用基本技术制定的统一规范。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测定、无菌技术、各种注射采血技术,各种穿刺技术,导尿,灌肠,给氧,吸痰,标本采集等。 (2)专科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是根据各不同专科的特点,制定的各专科护理操作技术的规范。如烧伤护理、糖尿病及并发症护理、产后出血护理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