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园林生态学》复习题10页word文档

2019年《园林生态学》复习题10页word文档

2019年《园林生态学》复习题10页word文档
2019年《园林生态学》复习题10页word文档

《园林生态学》复习题

第一章个体生态学总论

环境的概念

按其性质,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经人类干涉后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生态因子:环境因子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

生存因子: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

生境:特定生物体栖息地的生态环境。

生态因子的分类

不可替代性:对生物作用的因子虽不是等价的,但都很重要,缺一个都不行,不能由另一个因子来代替。

补偿性:但在一定条件下,当某一因子的数量不足时,可依靠某一相近生态因子的加强而获得类似的生态效应。

最小因子定律(木桶原理):生物生长取决于数量最不足的营养物质。

限制因子:某一数量最不足的营养物质,由于不能满足生物生长的需要,不仅限制了生物的生长,而且也将限制其它处于良好状态的生态因子发挥作用,这一生态因子就是限制因子。耐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不足或过多,即当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就会使该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每个物种对生态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称为生态幅。

耐性定律的补充原理:

①任何一种生物对不同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不同。

②同种生物在不同的生育阶段对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不同。

③由于生态因子间的相互作用,当某一生态因子不是处于最适状态时,生物对其他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将会缩小。

④对多个生态因子耐性范围都很宽的生物,其地理分布范围也很广。

⑤同一生物种的不同品种,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其耐性范围会发生变化,产生生态型的分化。

趋同适应:不同种类的生物当生长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时,往往形成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和途径。

趋异适应: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接受不同环境条件的综合影响,在不同个体群之间产生了相应的生态变异。

生活型:不同生物由于长期生存在相同的自然环境条件或人工培养条件下,发生趋同适应,并经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具有相似的形态、生理、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称为生活型。

生态型: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存在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或人为培养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所形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称为生态型。

一般来说,分布区域和分布季节越广的生物种,生态型越多;生态型越单一的物种,适应性越窄。

生态型是一种种以下的分类单位,一个物种可能有几种不同的生态型。一般分布区域越广的生物种,其生态型越多。

生活型着重从外貌上进行区分,是一种种以上的分类单位,一种生活型往往具有多种不同的生物。

驯化:使生物对某一环境条件变化适应改变的过程。包括自然驯化和人工驯化。

城市植被保护和净化环境的生态效益:

(1)改善小气候(2)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3)净化空气(4)减弱噪声(5)涵养水源,保持水土(6)净化水体(7)防风固沙

第二章光与园林植物

在北纬200-500的范围太阳辐射强度是:南坡>平地>北坡。

植物开始生长和进行净光合生产所需要的最小光照强度为光补偿点。

光补偿点以上,光合速率与光强成正比,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开始较快,后逐渐变慢,到一定值时,光照强度增强,光合速率不再增加,此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

阳性植物:在强光下才能生长发育良好,而在荫蔽和弱光下生长发育不良的植物。需光量一般为全日照的70%以上。

阴性植物:需要在较弱的光照条件下生长,不能忍耐高强度光照的植物。需光量一般为全日照的5—20%。

耐阴植物(中性植物):对光照有较广的适应能力,但最适宜的是在完全的光照下生长。(多数)

阳生植物与阴生植物的比较

植物的耐荫性一般相对固定,会因外界条件的变化发生少许变化:

——耐荫性:幼苗>成年树温暖湿润>干旱寒冷土壤肥沃>土壤瘠薄

一般而言,一切对树种生长的生态条件的改善,都有利于树种耐阴性的增强。

长日照植物:只有经过大于临界日长的光照或黑暗低于临界日长的时数才能开花。延长光照时间提前开花。

--短日照植物:只有经过低于临界日长的光照或黑暗大于临界日长的时数才能开花。人工缩短光照时间可促使其开花。如多数深秋或早春开花的植物等。

长日照植物其光期有一临界值(不小于12小时),加长光期,促进开花。闪光打断暗期(640-660nm的红光最好)也促进开花。

短日照植物其暗期有一临界值,加长暗期,但小于22小时,促进开花。闪光打断暗期,(相当于缩短了暗期)抑制短日照植物的花芽形成。

一般短日照促进植物休眠,长日照打破或抑制植物休眠;夏休眠的植物需长日照才能引起休眠,短日照诱导解除。

北方植物园引种时,可利用短日照处理来促使树木提前休眠,准备御寒,增强越冬能力。长日照促进营养生长,如对树苗进行长日照处理可大大促进树苗生长。

长日照植物北移,生长会延长,树形高大,易受早霜危害。(短日照使其提前休眠,增强越冬能力);长日照植物南移,发育迟缓,有的不开花、结实。

短日照植物北移,发育迟缓;南移提前开花。

第三章温度与园林植物

冷害(又寒害):指零上低温对植物造成的伤害。

冻害:指冰点以下低温对植物的伤害。

霜害:由于霜的出现而使植物受害。

初霜:秋季第一次出现的霜;影响引种南方植物

终霜:春季最后一次出现的霜;影响引种北方植物

霜期:初霜——终霜;无霜期:终霜——初霜。无霜期被视为植物生长的重要指标之一。冻举(冻拔):气温下降和升高引起土壤结冰及解冻,导致树木上举,根系裸露或树木倒伏。冻裂:昼夜温差导致热胀冷缩产生弦向拉力,使树皮纵向开裂而造成伤害。

生理干旱(冻旱):土壤结冰或土温过低,植物根系吸水少或不吸水,而植物蒸腾失水引起植物干枯死亡。

皮烧:温度升高特别是温度的快速变化而引起植物组织的局部死亡。

根茎灼烧:高温表土灼伤幼苗根茎造成伤害。

植物长期适应温度的季节变化形成相应的生长发育节律称为物候。

植物的物候现象是同周围环境条件紧密联系的。市区温度一般比郊区温度高,其物候期要早些,故园林植物的萌动、开花期比郊区早,市区植物的生长期要长些,落叶休眠较晚。积温:植物整个生长发育期或某一发育阶段内,高于某一特定温度以上的热量总量。不同植物要求不同的积温总量。

有效积温:特定温度为生物学零度的积温。

活动温度:特定温度为物理学零度(0 ℃)的积温。

生物学零度:植物生长发育的起点温度。高于这一温度,植物才开始生长发育。

“热岛效应”:是指城市气温明显高于郊区气温的现象。

城市热岛的形成原因:

第一,城市下垫面性质特殊,比郊区获得较多的太阳辐射。

城市使用的砖石、沥青、混凝土、硅酸盐建筑材料,深色的屋顶等热容量、导热率高,吸收较多的太阳辐射。但其反射率低。

狭窄的街道、墙壁之间的多次反射和吸收,导致太阳辐射能增多。

第二城市大气的大量污染物覆盖层,吸收和反射长波辐射,减少了热量的散失。

第三城市中有较多的人为热量来源,特别是在冬季,高纬度地区燃烧大量化石燃料采暖。第四城市建筑密集,通风不良,不利热量的扩散。

第五城市特殊的地面,植物占面积相对较少,不透水面较大。

城市热岛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加重城市空气污染

2、夏季,热岛效应可加强城市气温酷热程度

3、影响取暖季节的能耗

4、影响城市积雪

5、影响无霜期和物候期

防治热岛效应的对策

园林植物的遮荫作用(又称减光效应):植物通过冠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使到达地面的热量有所减少。

园林植物的增湿效应(凉爽效应):园林植物通过蒸腾作用降低环境温度,同时释放水分,增加空气湿度(8%—25%),使之产生凉爽效应。

绿视率、绿化覆盖率、绿地率

第四章水分与园林植物

降水量与植物生长量密切相关,一般降水量大植物的生长量大。

低温季节适当减少水分,增加植物的抗寒性。

水生植物的生态适应

(1)通气组织发达,以保证对氧的需求。(2)具有发达的排水器官。(3)水生植物具有独特的形态:根系退化、株体柔软等。(4)生殖方式多样性:

——金鱼藻、苦草具有特殊的有性生殖器官,红树林的胎生现象。

沉水植物:整个植物体沉没在水面以下,与大气完全隔绝。如地毯草、红柳、红蝴蝶等。浮水植物:叶片漂浮在水面上。如王莲。

挺水植物:植物的茎叶大部分挺伸在水面以上。

短命植物:该类植物常以种子或孢子阶段来远离干旱。

避旱植物:该类植物能较好的协调体内的水分平衡,避开干旱对其造成的影响。

保水型植物:多数根茎叶等组织可进行储水或减少水分消耗。仙人掌科、景天科、石蒜科

等。

耗水型植物:能有效地减少蒸腾,能有效地吸收水分。如骆驼刺、狐茅等。

植物的抗旱性:指植物对干旱的适应能力,即植物在水分胁迫下的生存能力和保持正常生长发育的能力。

植物抗旱性的分级

1、耐旱力最强的树种:经过5个月以上的干旱和高温,未采取任何抗旱措施而正常生长或稍缓慢的树种。

——雪松、木芙蓉、夹竹桃、垂柳、旱柳、火棘。

2、耐旱力较强的树种:经过2个月以上的干旱和高温,未加抗旱措施,树木生长缓慢,有黄叶、掉落及枯稍现象。

——桂花、丁香、常春藤、八角枫、紫薇、广玉兰、龙柏。

3、耐旱力中等:经过2个月以上的干旱高温不死,但有较重的落叶和枯梢现象。

——杜鹃、山茶、八仙花、樱花、罗汉松、海棠、灯台树、桢楠、桦木等。

4、耐旱力较弱的树种:经过一个月以内的干旱高温期不会死亡,但有严重枯梢现象,生长几乎停止。

——三尖杉、柳杉、腊梅、大叶黄杨、珙桐、油茶等。

5、耐旱力最弱的树种:旱期一个月左右就会死亡或相对湿度较低、气温达400C以上死亡严重的树种。

——银杏、白兰花、棕树、珊瑚树等。

植物的抗涝性

1、耐水力最强的树种:能耐3个月以上深水淹浸。

——垂柳、旱柳、落羽杉、紫穗槐、桑树等。

2、耐水力较强的树种:能耐2个月以上深水淹浸。

——紫藤、重阳木、栀子、棕榈、悬铃木等。

3、耐水力中等的树种:能耐1~2个月以上深水淹浸。

——广玉兰、水杉、迎春、龙柏、侧柏、竹等。

4、耐水力较弱的树种:能耐2~3周水淹浸。

罗汉松、南天竹、紫荆、梅、杏、三角枫、金钟花、合欢等。

5、耐水力最弱的树种:不到1周。

桂花、玉兰、木兰、腊梅、木芙蓉、柳杉、木槿等。

富营养化:大量N、P、K等营养物进入水域,引起不良藻类和其他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含量下降,水质恶化,生物大量死亡。(水华、赤潮)

——如慈菇和水花生对氮的净化。

——满江红净化磷效果较好。

——香根草、茭白净化富营养化的水体。

——凤眼莲净化炼油废水。

城市水分状况:

(1)水污染严重(2)水资源短缺(3)城市降雨量高(4)城市径流量大(5)城市的空气湿度低、云雾多

园林植物对水分的调节作用:

(一) 增加空气湿度

园林树木有较强的遮阳庇荫、降低风速、蒸腾作用。

乔灌草结构比单一的配置其降温增湿效果高

(二)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林冠层、灌木草本层和枯落物层对降水的截留。

——绿地内的地表径流显著减弱。

地被层吸水保土

绿地土壤良好的渗透性和保水性。

(三) 净化水体

植物的富集作用。

植物具有代谢解毒的能力。

第五章大气与园林植物

点源污染:指集中在一点或小范围内向空气排放污染物的污染源,如多数工业污染源。

面源污染:指在一定面积范围内向空气排放污染物的污染源,如居民普遍使用的炉灶,郊区农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空气污染物的农田等。

园林植物的抗性:植物在进行正常生长发育的同时能吸收一定量的大气污染物并对其进行解毒,这即是植物的抗性。

一般,常绿阔叶树> 落叶阔叶树> 针叶树。

植物监测:即利用一些对有毒气体特别敏感的植物来监测大气中有毒物质,这些植物在受到毒气危害时会表现一定的伤害症状,从而推断出环境污染的范围与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

A、指示植物法

B、植物调查法

C、地衣、苔藓监测法

三、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净化作用

(一)城市绿地的碳氧平衡效益

(二)滞尘效应

园林植物对空气中的颗粒污染物有吸收、阻滞、过滤等作用,使空气中的灰尘含量下降,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机理:

第一、园林植被覆盖自然地表,可减少空气中灰尘的出现和移动,有效地杜绝二次扬尘。第二、由于园林植物有降低风速的作用,随着风速的降低,空气中携带的大颗粒灰尘便下降到树木的叶片或地面而产生滞尘效应。

第三、植物叶表面如有的植物叶片多茸毛,有的植物叶片分泌粘性的油脂和汁液等,能吸附大量的降尘和飘尘等。

第四,植物叶片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中通过气孔、皮孔等吸收一部分包含一些重金属的粉尘等。

影响园林植物滞尘效应的因素:

叶片宽大、平展、硬挺而且不易被风抖动、叶面粗糙的植物吸滞粉尘能力较强。

植物叶片的刺毛、绒毛和粗糙的树皮以及树脂、粘液等是吸滞粉尘的典型特征。

叶量大、生长旺盛的植物夏季滞尘能力强。

植物的滞尘效应随所滞尘量的增加有所下降。

成片森林的滞尘效应与其防风效应有关:

——透风的稀疏森林允许较多的灰尘进入,能被植物较好的吸收,随着尘源距离加大,滞尘效应以比较稳定的比率逐渐减少。

——而较密森林允许进入的灰尘较少,速度较大的风可掠过密林,并将携带质轻的微尘越过森林,通过密林后尘量迅速上升。

因此,就滞尘效应而言,稀疏森林>较密森林。

(三)吸收有害气体(四)减菌效应(五)减噪效应

园林植物减噪原理:

噪声遇到重叠叶片,改变直射方向,形成乱反射,仅使一部分透过枝叶的空隙达到减弱噪

声的效果。

噪声作为一种波在遇到植物的叶片、枝条等时,会引起振荡而消耗一部分能量,从而减弱噪声。

影响园林植物减噪的因素:

具有重叠排列、大而健壮的坚硬叶子的植物减噪效应最好。

分枝和树冠都低的树种比分枝和树冠都高的减噪效应好。

提高园林植物减噪效应的途径:

适当密植,特别是常绿树的密植能有效地减弱噪声。(常绿乔灌木密植)

人工整枝修剪使枝叶密集形成绿色的墙,其减噪效果较好。(高篱)

(六)增加负离子效应

园林植物个体防风效果:乔木>灌木>草本;常绿阔叶>落叶阔叶>针叶树。

总的来说,防风林带的结构以稀疏结构为最佳。林带上下均匀,能使大部分气流穿过,使气流的能量大量消耗掉。过密和过稀时,气流受到阻力小,防风效能低。

污染隔离带:

紧密结构——有害气体、烟尘基本不能透过林带,可翻越。

稀疏结构——有害烟尘多数被阻滞吸收。

透风结构——阻滞能力较差,有害气体和烟尘的很大部分可通过。

中国空间酸雨分布的特点表现为南方比北方严重。

酸雨的危害及防治酸雨的对策。

全球气候变暖:是指地球表层大气、土壤、水体及植被温度年际间缓慢上升的现象。

温室效应:大部分热能被大气中的气体吸收,尤其是水蒸气、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氮,由大气层的气体引起的全球变暖。

温室气体主要指CO2,CH4、N2O。03、CFC(氟里昂)。

温室效应的影响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途径。

第六章土壤与园林植物

城市土壤的特点、形成原因及影响。

第七章植物种群

种群的概念:

特定时间,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集合群。

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具有相似的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并能相互交配繁殖后代的同一个生物种的一群个体。

粗密度:单位面积或空间内个体的数目或种群生物量。

生态密度:指单位栖息空间(最适宜生长的空间)内的个体数或生物量。

种群的空间格局一般分为三种类型:

1、均匀型:种群的个体等距分布。

人工栽培植物种群多见,自然情况下很少有均匀分布型。

2、随机型:种群个体在种群领域中各点出现的机会均等。

随机分布并不普遍,只有在生境条件对很多种的作用都差不多或某一主导因子呈随机分布时,才会引起种群的随机分布。

3、集群型:常成群、成块或斑块密集分布,各群的大小、群间距离、群内个体密度等都不相等,但各群常呈随机分布。

集群分布是自然界最常见的分布格局。

种群增长的基本模型:指数增长模型、逻辑斯谛增长模型。

内禀增长率(r m):最适条件下,种群内部潜在的增长能力,即稳定年龄结构的种群所能

达到的最大增长率

最适条件:最适的温、湿度组合,充足的和高质量的食物、无限的空间,最佳种群密度并排除其他生物的有害影响。

环境阻力:内禀增长率与实际增长率的差值为环境阻力。

环境容纳量:由环境资源所决定的种群限度,即某一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数量。

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于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

危害:

1.损害了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

2.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3.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崩溃和生态景观的改变。

4.农业病虫害爆发。

5.威胁人类健康

r对策:个体小,寿命短,生长迅速,存活率低,但增殖率(r )高,具有较大的扩散能力,适应于多种栖息环境,种群数量常出现大起大落的突发性波动。

k对策:个体较大,寿命长,存活率高,适应于稳定的栖息生境,不具较大扩散能力,但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种群密度较稳定,常保持在k水平。

K-对策:大型兽类和乔木等;提高竞争能力获胜。

r-对策:杂草和小型啮齿类;提高增殖能力和扩散能力取得生存。

“自疏现象”:在高密度下,有些植株发生死亡,即种群开始出现自疏现象(self thinning)。化感作用(他感作用):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种间关系的类型

生态位的定义:

生物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所表现的对特定生态因子的综合适应位置。

生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地位。

基础(潜在)生态位:一种生物当不受其他生物竞争限制时所能占据的最大生态位。

现实生态位:在有其他生物限制的情况下,即出现生态位重叠情况时,一种生物所占据的生态位。

空闲生态位:环境资源中未被占据的位置。

如果两个种在同一个稳定的生物群落中占据了完全相同的生态位,一个种最终会消灭。

在一个稳定的群落中不同种具有各自不完全相同的生态位,能避免种间的直接竞争,从而保证了群落的稳定性。

群落是由多个相互作用、生态位分化的种群系统组成,这些种群对空间、时间和资源的利用以及相互作用的方式都趋向于互补。

———由多个种群组成的森林群落比单一的群落能更有效地利用环境资源,并且有更大的稳定性。

应用到引种中:引入大量个体,以取得竞争胜利;引入适合当地“空生态位”的物种。

第八章群落生态学

群落的概念: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植物种群有规律的组合。

生物群落可简单地分为植物群落、动物群落和微生物群落三大类。

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优势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起主要作用的植物.

建群种:优势层的优势种起着构建群落的作用,一个群落只有优势层中存在建群种。

单优种群落:群落中只有一个建群种。如北方森林和草原。

共建种群落: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等重要的建群种,如热带森林。

亚优势种:指个体数量与作用都次于优势种,但在决定群落性质和控制群落环境方面仍起

着一定作用的植物种。

伴生种:伴生种为群落的常见物种,它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但在决定群落性质和控制群落环境方面不起主要作用。

偶见种或罕见种:出现频率很低的物种,数量稀少。

生物多样性:是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化,是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可从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与景观多样性去描述。

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

1)生境被破坏2)生境片断化3)生境的污染与退化4)引入外来种——生态入侵

5)资源的高度开发利用

群落的稳定性:是指群落在一定时间过程中维持物种互相结合及各物种数量关系的能力,以及在受到扰动的情况下恢复到原来平衡状态的能力。

包含四个含义:即现状的稳定、时间过程的稳定、抗变动能力和变动后恢复原状的能力。群落的多样性是群落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尺度。

当一个群落中有很多物种而且每个种的个体比较均匀地分布时,物种之间就形成了比较复杂的相互关系。这样群落对于环境的变化或来自群落内部种群的波动,由于有一个较强大反馈系统,从而得到较大的缓冲。

多样性高的群落,食物链和食物网更加趋于复杂,群落内部的能量流动的途径更多一些,如果某一条途径受到干扰堵塞不通时,就有可能有其他路线予以补偿。

总:多样性高的群落相对比较稳定。反之,若物种数目少,各个种的相对丰富度又不均匀,则群落的多样性就较低且稳定性也相对较差。

一个群落的稳定程度究竟如何,一般可由三个特性去考察:

扰动一个群落系统时所需施加的扰动强度,所需外力越大,表明群落愈稳定;

群落从平衡状态的位置上被扰动后产生波动的幅度,波动幅度越小,群落越稳定; 群落变动后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所需的时间,时间越短越稳定。

层片(synusia):常把植物群落中相同生活型和相似生态要求的植物种的组合称为层片。

属于同一层片的植物是同一个生活型类别。同一生活型的植物种只有其个体数量相当多而且相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时才能组成层片。

成层与层片:

成层强调群落外貌的垂直结构。

层片强调的是植物种群的生活型(生态),层片是群落的三维生态结构

如森林群落的乔木层,在北方可能属一个层片,但在热带森林中可能属于若干不同的层片。一般层片比层次的范围要窄,因为一个层次可由若干生活型的植物所组成。

如在常绿和落叶的针阔混交林中,落叶乔木和常绿乔木属同一层但不属同一层片。

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其主要特征是它的镶嵌性。群落镶嵌性形成的原因。

群落的交错区(又生态过渡带):两个或多个群落或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区域。

边缘效应: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增大的趋势。

——在群落交错区往往包含两个重叠群落中的一些种以及交错区本身所特有的种。

热带雨林的群落特征:

(1)生物多样性丰富(2)垂直结构丰富(3)生长迅速

红树林的群落特征:

“胎生现象”最为引人注目。

具有呼吸根:根从淤泥里伸到空气中进行呼吸。

红树林还具备支柱根,即从树干上长出根,呈拱形弯入泥中,以抵抗海风的袭击和海潮的

红树具有拒盐和泌盐适应,且叶片具旱生结构。

演替(succession)(生态演替):群落经过一定的历史发展时期,由一种群落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群落类型的顺序过程,即在一定区域内群落的替代过程。

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原生裸地:条件差,无基本土壤和植物繁殖体,群落形成慢。

次生土壤:具备一定的土壤条件或存在一定的植物繁殖体,群落形成快。

第九章生态系统生态学

生态系统的概念: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而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所构成的具有结构和功能的一个生态复合体。

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1、生态系统是动态功能系统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

3、生态系统是开放的自持系统

4、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的功能

——返回稳定状态的能力

同种生物种群密度的调节

异种生物种群间的数量调节

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适应的调节

自然生态系统:如原始森林、荒漠、海洋

半自然生态系统:人工草场、人工林场、农田、农业生态系统等

人工生态系统:城市、人工气候室、宇宙飞船

食物链(food chain):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链索式单向联系。食物网(food web):在一个生态系统内存在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网状结构。

食物网的意义

营养级:食物链上能量和物质被暂时贮藏和停留的位置,即食物链上的每一环节称为营养级。

一个营养级指处于食物链上某一个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种类的总和。

多数为三、四级,一般不超过五级。

数量金字塔:描述的是某一时刻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的个体数量。

生物量金字塔:描述的是某一时刻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生物的重量关系。

能量金字塔:指一段时间内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

物质循环的特点:

物质不灭,循环往复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不可分割,相辅相成

物质循环的生物富集

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相对稳定的条件下,生态系统内各个部分的结构与功能均处于相互适应与协调的动态平衡。

生态平衡失调:当外来干扰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能恢复原初状态,称为生态平衡失调或生态平衡破坏。

生态平衡失调的表现:

营养结构破坏,食物链关系消失,金字塔营养级紊乱。

有机体数目急剧下降

发生逆行演替

生物量下降,生产力衰退。

生态危机:人类盲目活动而导致局部地区甚至整个生物圈结构与功能失衡,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城市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

景观生态学

景观三要素:斑块/嵌块体(patch)、走廊/廊道(corridor)、本底/基质(matrix)。

斑块:在外貌上与周围地区(本底)有所不同的一块非线性地表区域。

按其起源或形成机制分为四类:干扰斑块、残余斑块、环境资源斑块、引入斑块。

斑块理论在自然保护区设计中的应用

①大的自然保护区保护的物种比小的自然保护区多;

②一个单一的大的自然保护区优于总面积相等的几个小保护区(生境相同);

③若必须设计多个小保护区,应使其尽量靠近,以减少隔离程度;

④若干个保护区呈簇状排列,比线状配置好;

⑤将几个保护区用廊道连接起来,有利于物种的扩散与交流;

⑥应尽可能使保护区成圆形;

⑦高营养级的物种往往成为环境破坏的严重受害者,因而保护区建设应把哺乳动物、鸟类放在首位;

⑧考虑到保护区的稳定性与持久性,保护区应该达到一定的面积以使其与干扰状况相适应。

森林破碎化,即森林斑块平均面积不断下降,使生物生境“岛屿化”,从而导致物种灭绝速度增加,加速物种多样性减少。

廊道:与基质有所区别的一条带状区域,可以看作是一个线状或带状的斑块。

按其起源分为:

(1)干扰廊道——由带状干扰所致。(2)残余廊道——由周围基质的干扰引起。(3)环境资源廊道——由于资源环境在空间上的异质性线性分布所形成。(4)再生廊道——干扰地区内的再生带状植被。

作用:(1)运输:公路、铁路、运河、输电线等(2)保护:长城、树篱、防护林带等(3)资源:河流、山脉(4)观赏:古代曲径通幽、颐和园的长廊、西湖的苏堤、长城、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

基质:范围广、连接度高并且在景观功能上起着优势作用的景观要素类型。其往往主导景观的基本性质。

如何确定景观中的基质?(1)相对面积最大(2)连通性最高(3)动态控制作用最强

园林生态学网上作业题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园林生态学网上作业题 1题 一、名词:(每题4分,共20分) 1、限制因子;在诸多生态因子中,使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限制、甚至死亡的因子称为限制因子。 2、脑基耶尔的生活型系统:是丹麦植物学家Raunkiaer(1905)创立的,以温度和湿度作为揭示生活型的基本因素,以植物度过不良季节的适应方式作为分类基础的植物生活型分类系统。(具体的就是以休眠芽或复苏芽所处的位置高低以及保护的方式为依据,把高等植物分为高位芽植物、地上芽植物、地面芽植物、地下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五大生活型类群。) 3、偏冠现象:很多树木由于接受到的光照强度不均匀,枝叶向强光方向生长茂盛,向弱光方向生长孱弱或不能生长,形成明显树冠偏向一侧的现象 4、顶极群落:在演替过程中,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生物群落通过复杂的演替,达到最后成熟阶段的群落是与周围物理环境取得相对平衡的稳定群落。 5、根际效应:根向根际土壤中分泌的或根系死细胞脱落的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使根际土壤中的微生物大量繁殖的现象。 二、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园林生物群落中的各物种间普遍存在的竞争、(1)捕食、(2)寄生和(3)共生等各种关系,是群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因素。 2、极端低温对植物的伤害可以分为直接伤害和间接伤害,间接伤害主要有冻拔、冻旱、和冻裂;三种形式。 3、生态学巩固时期是生态学理论形成、生物种群和群落由定性向定量描述、生态学实验方法发展的辉煌时期。期间形成四个著名的生态学派,分别为

(7)北欧学派、(8)法瑞学派、英美学派(9)和前苏联(10)学派。 4、为了方便研究起见,人们一般将生态因子分为5类,分别是(11)气候因子、(12)土壤因子、(13)地形因子、(14)生物因子和(15)人为因子。 三、简述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析导致园林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群落组成和演替的基本含义(2分);内因( 3 分);外因( 3 分) 2、什么是环境承载力,举例说明在指导园林生产实践中有何意义? 概念(种群增长有一个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3分);合适的例子如 种植密度确定依据(3分);合理的分析(2分) 3、简要说明提高园林植物的减噪效果的方案或措施? 合理植物配置(3分);养护管理方法(促进枝叶繁茂)2分;其他(适当密植、树种选择等)3分 4、简述园林植物群落对减弱城市热岛效应有什么作用? 热岛现象的概念及产生原因(3分),园林植物散热原理(5分)(遮阴、降温、营造小气候等) 四、论述:(25分) 不少城市为了亮化和彩化城市夜景,在道路两侧和社区的绿地里安装了昂贵的 射灯,彻夜闪亮,有时围着一棵树就有几盏射灯。作为一名园林工作者,请你 客观地谈谈对这种美化方法的认识 对安灯初衷的客观理解(4分);灯光对植物生长期生理活动的不良影响(6);合理的建议(5分) 2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 20分) 1.趋异适应(亲缘关系相近的生物体,由于分布地区的间隔,长期生活在不同 的环境条件下,因而形成了不同的适应方式和途径)

微软中小学教师 word课堂练习及试题答案

1、单选:快速访问最近使用的文档时应打开()视图。答案:后台视图 5、可以通过使用哪个选项卡中的哪个组应用项目符号列表?答案:“开始”选项卡,“段落”组 1、如果要将word中的一张彩色图片更改成黑白图片,操作顺序是:答案:单击图片-单击颜色-选择重新着色-选择灰度 2、要更改图片样式,可在“图片工具”下“格式”选项卡上的“图片样式”组中,单击“图片效果”。答案:正确 6、单选:若要更改整个图表的图表类型,应避免如何操作?答案:重新插入其他类型的图表。 7、单选:建立文件标题的最好方法为以下哪种方式?答案:套用标题样式。 5、匹配:请将以下限制编辑的选项和功能进行匹配。答案:格式设置-限制对选定的样式进行设置;编辑设置-控制编辑文件的方式或禁用;启动强制保护-密码保护或用户身份验证 1、单选:在word2010软件中,下面关于“页脚”的几种说法,错误的是: 答案:页脚不能是图片 2、单选:word2010版所增加的那些新特性,能让用户充分体验它的优点,其中体现在()等应用。 答案:可以按照图形、表、脚注和注释来查找内容 3、单选:批注是审阅者对文档添加的注释信息,word2010通过该操作,它() 答案:不能改变文档的内容 4、单选:文档中包含了若干个图片和表格,如果要为这些图片和表格自动生成一个索引目录,事先必须为每个图片或表格添加() 答案:题注 5、单选:在查看word2010文档过程中,发现不能进行修订操作,在左下方出现“不允许修改,因为所选内容已被锁定”提示信息,可用以下方法解决:() 答案:关闭文档保护 6、单选:在word2010文档中插入一个EXCEL工作表,正确的图标是() 答案:图表 1、单选:如果在word2010文件中添加一个“形状”,其绘制形状是圆形或者正方形,则在“形状”下拉列表中单击“椭圆”或“矩形”形状,拖动绘制形状时按下键盘上的()健即可。 答案:Shift 3、单选:当文档插入了新的目录之后,如果正文中的内容有了变化,页码也会发生变化,此时目录就需要更新。更新操作步骤如下:回到目录页,用鼠标右键单击目录区域,并选择“更新域”,会弹出对话框,选定“()”后“确定”。 答案:只更新页码 5、单选:word2010定时自动保存功能的作用是() 答案:为防意外保存的文档备份,以供用户恢复文档时用 答案:一种信息和观点的视觉表示形式;用于创建具有专业水准的文字插图 9、单选:在word2010软件中,下面关于“页脚”的几种说法,错误的是: 答案:页脚不能是图片 11、单选:在word2010中,进行()操作后,以后对文档中内容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其修订信息如下图所示。 (图为“二、本章的重点难点分析:下面一片红字,最后一句为吸引学生注意”) 答案:显示标记-批注框-以嵌入方式显示 12、单选:在SmartArt图形的“文本”窗格中显示标有红色的X的项目“模拟信号输出”,如下图所示,则表明()。

景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景观生态学 一. 名词解释 1.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 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 2.斑块:是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的相对均质的非线性地表区域。 3.斑块化:是指斑块空间格局及其变异,通常表现在斑块大小,内容,密度,多样性,排列 状况,结构,和边界特征等方面。 4.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可以看作是线状或带状的斑块。 5.基质:景观中面积最大、连通性最好的景观要素类型,如广阔的草原、沙漠等 6.景观异质性:景观要素及其属性在空间上的变异性,或者说景观异质性是景观要素及其属 性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 7.景观空间格局:一般指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景观斑块在空间上的配置 8.景观多样性:指由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多 样性和变异性,反映的是景观的复杂程度。 9.内缘比;斑块内部与外侧边缘带的面积之比 10..网络:网络通常由结点和连接廊道构成分布在基质上 11.干扰:系统中一个偶然发生的不可预知的事件,是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发生的现象(不 用背) 12.景观破碎化: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干扰所导致的景观由简单趋于复杂的过程,即景 观由单一、均质和连续的整体趋向于复杂、异质和不连续的斑块镶嵌体的过程 13.景观连接度:是描述景观中廊道或基质在空间上如何连接和延续的一种测定指标。 14.生态流:景观中物质、能量和物种在景观要素之间的流动 15.meta种群:同种的局域种群在不同斑块上分布的总和 16.景观生态分类:根据生态系统内部水热状况的分异物质能与能量交换形式的差异以及反映 到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的差异,按照一定的原则、依据、指标,把一系列相互区别、各具特色的景观生态类型进行个体划分和类型归并,揭示景观的内部格局、分布规律、演替方向。(未知) 17.景观生态规划:指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一区域景观生态系统整体优化为目标,在景观生 态分析、综合和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生态系统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模式。 18.最佳的景观结构:含有细粒区域的粗粒景观最有利于获得大型斑块带来的生态效应,也有 利于包括人类在内的多生境物种生存,并能提供比较全面的环境资源和条件,具备了粗粒和细粒的有点 二. 填空 19.景观要素的三种类型:斑块、廊道、基质 20.斑块的分类:干扰斑块、残存斑块、环境资源斑块、引进斑块 21.廊道的类型:A)按起源可分为:环境资源廊道、干扰廊道、残存廊道、引进廊 道 B )按宽度分:线状廊道、带状廊道 C )按构成分:绿道、蓝道、灰道、暗道、明道、(必考) 22.廊道的功能:生境、通道、过滤、源和汇 23.基质的判断依据(标准):相对面积、连接度、动态控制 24.基质的特征:连接度、狭窄地带、孔隙度

最新景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精选

景观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 1.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 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 2.斑块:是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的相对均质的非线性地表区域。 3.斑块化:是指斑块空间格局及其变异,通常表现在斑块大小,内容,密度,多样性,排 列状况,结构,和边界特征等方面。 4.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可以看作是线状或带状的斑块。 5.基质:景观中面积最大、连通性最好的景观要素类型,如广阔的草原、沙漠等 6.景观异质性:景观要素及其属性在空间上的变异性,或者说景观异质性是景观要素及其 属性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 7.景观空间格局:一般指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景观斑块在空间上的配置 8.景观多样性:指由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和功能方面的 多样性和变异性,反映的是景观的复杂程度。 9.内缘比; 斑块内部与外侧边缘带的面积之比 10..网络:网络通常由结点和连接廊道构成分布在基质上 11.干扰:系统中一个偶然发生的不可预知的事件,是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发生的现象(不 用背) 12.景观破碎化: 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干扰所导致的景观由简单趋于复杂的过程,即 景观由单一、均质和连续的整体趋向于复杂、异质和不连续的斑块镶嵌体的过程 13.景观连接度:是描述景观中廊道或基质在空间上如何连接和延续的一种测定指标。 14.生态流:景观中物质、能量和物种在景观要素之间的流动 15.meta种群:同种的局域种群在不同斑块上分布的总和 16.景观生态分类:根据生态系统内部水热状况的分异物质能与能量交换形式的差异以及反 映到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的差异,按照一定的原则、依据、指标,把一系列相互区别、各具特色的景观生态类型进行个体划分和类型归并,揭示景观的内部格局、分布规律、演替方向。(未知) 17.景观生态规划:指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一区域景观生态系统整体优化为目标,在景观 生态分析、综合和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生态系统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模式。 18.最佳的景观结构:含有细粒区域的粗粒景观最有利于获得大型斑块带来的生态效应,也 有利于包括人类在内的多生境物种生存,并能提供比较全面的环境资源和条件,具备了粗粒和细粒的有点 二.填空 19.景观要素的三种类型:斑块、廊道、基质 20.斑块的分类:干扰斑块、残存斑块、环境资源斑块、引进斑块 21.廊道的类型:A)按起源可分为:环境资源廊道、干扰廊道、残存廊道、引进廊道 B)按宽度分:线状廊道、带状廊道 C)按构成分:绿道、蓝道、灰道、暗道、明道、(必考) 22.廊道的功能:生境、通道、过滤、源和汇 23.基质的判断依据(标准):相对面积、连接度、动态控制 24.基质的特征: 连接度、狭窄地带、孔隙度 25.景观异质性形成原因:环境资源的异质性、干扰、生态演替 26.Forman景观格局的分类:均匀分配格局、聚集型分布格局、线状分布格局、 平行格局、特定组合或空间联结

《园林生态学》复习题

《园林生态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 1、生态系统是由两大部分组成的,即有生命类与无生命类,其中有生命类又包括以下三个组成部分,即、、。 2、大气水分种类分为、、三类。 3、由于人类有意或无意将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该生物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为。 4、温室气体主要指、、、其中对增温起着重要的作用,增温的潜力最大。 5、现代环境问题可分为三大类:、、。 6、光对生物的生态作用主要由、、三方面构成。 7、北方在引种时,可利用处理来促使树木提前休眠,准备御寒,增强越冬能力。通常可促进植物营养生长。 8、种群数量的变化是种群动态的重要标志,取决于种群的与, 和这两组对立的过程。 9、城市绿地的功能是综合的,具有生态环境效应、和效应。 10、相对湿度受到环境温度的调节:温度增加,相对湿度;温度降低,相对湿度。 11、反馈分为和。可使系统保持稳定,使系统偏离加剧。 12、由于人类有意或无意将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该生物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为。 13、A、B两种植物生长在一起时,A植物生长受到抑制,B植物不受影响的现象叫作;A植物和B植物的生长发育都得到促进,称为。 14、生态学研究对象很广,但生态学家对其中4个组织层次特别感兴趣,即、 、、。 15、城市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是多方面的,其中,城市绿地净化环境的效应表现在能和、。 16、在热带雨林中,有很多柱状的茎和板状根的常绿木本植物分属不同的科,还有热带荒漠环境中的许多肉质植物,它们的亲缘关系都很远,这些现象说明了不同种类植物对相同环境的现象。 17、景观和景观要素的关系是相对的。景观强调的是,景观要素强调的是。 18、两个和多个群落之间(生态地带)的过渡区域,称为。

word-2007试题含答案

Word 2007 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下列()不属于“开始”选项卡。 A.字体 B.剪贴板 C.符号 D.段落 2、在word 2007 编辑状态下,对于选定的文字不能进行的设置是() A.加下划线 B.加着重号 C.动态效果 D.阳文 3、在word 2007中,如果在有文字的区域绘制图形,则在文字与图形的重叠部分() A.文字不可能被覆盖 B.文字小部分被遮盖 C.文字可能被覆盖 D.文字部分大部分被覆盖 4、word 2007 中设置文本“首字下沉”,在插入选项卡()功能组中。 A.插图 B.符号 C.文本 D.段落 5、在word 2007 打印对话框中页码范围是“2-4,8.16”,表示打印的是() A.第2页至第16页 B.第2页,第4页,第8页,第16页 C.第2页至第4页 D.第2页,第3页,第4页,第8页,第16页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word 编辑中不能变更文档显示比例 B.用户只能用鼠标对word 进行操作 C.word 没有英文拼写错误检查的功能 D.word 中的表格可以平均分布行和列

7、在word 中插入艺术字正确的说法是() A.插入艺术字后,既可以改变艺术字的大小,也可以移动其位置 B.插入艺术字后,可以改变艺术字的大小,但不可以移动其位置 C.插入艺术字后,可以移动艺术字的位置,但不可以改变其大小 D.插入艺术字后,既不能移动艺术字的位置,也不能改变其大小 8、对“文本框”描述正确的是() A.文本框的文字排列部分横竖 B.文本框的大小不能改变 C.文本框的边框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D.文本框的文字大小不能改变 9、在word 2007 中,要为页面加水印,应使用【页面布局】选项卡()组中的工具 A.页面设置 B.页面背景 C.主题 D.段落 10、在word 2007 中下述关于分栏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任何视图下均可以看到分栏效果 B.可以将指定的段落分成指定宽度的两栏 C.栏与栏之间不可以设置分隔线 D.设置的各栏宽度和间距与页面无关 11、在word 2007 中,如果在输入的文字或标点下出现绿色波浪线,表示() A.输入法状态错误 B.系统错误 C.语法或句法错误 D.拼写错误 12、在word 2007 编辑状态下,只想复制选定的文字内容而不需要复制选定文字的格式,则应() A.在指定位置按鼠标右键 B.选择“粘贴”→“选择性粘贴”操作 C.直接使用粘贴按钮

景观生态学测试试题

景观生态学试题

————————————————————————————————作者:————————————————————————————————日期: 2

名词解释 景观: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美学价值。 生态学干扰:发生在一定地理位置,对生态系统结构造成直接损伤的、非连续性的物理事件。 斑块及斑块动态 斑块是在外貌上与周围环境或基质有所不同的一块非线形地表区域. 景观多样性 斑块性质的多样化, 景观异质性 斑块空间镶嵌的复杂性,或景观结构空间布局的非随机性和非均匀性。 景观结构 是不同层次水平或者相同层次水平景观生态系统在空间上的依次更替和组合,直观的显示景观生态系统纵向横向的镶嵌组合规律。包括景观的空间特征和非空间特征两部分内容。 尺度推绎 把某一尺度上所获得的信息和知识扩展到其他尺度上,或者通过在多尺度上的研究而探讨生态学结构和功能跨尺度特征的过程;简言之,尺度推绎即为跨尺度信息转换。 景观变化 也称景观动态。是指景观的结构和功能随时间而发生的变化。 景观指数 能够高度浓缩景观格局信息,反映其结构组成和空间配置某些方面特征的简单定量指标。 1.内缘比:指斑块内部与外侧边缘带的面积之比 2.景观格局:指某特定尺度上景观的空间结构特征,是大小和形状各异的景观要素在空间 上的排列形式,或景观要素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置等。 3.景观异质性:指景观系统特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不均匀性及复杂程度 4.复合种群:是由空间上彼此隔离,而在功能上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亚种群或局部种群组成的种群缀块系统。 5.生态流:观中的能量、养分和多数物种,都可以从一种景观要素迁移到另一种景观要素,表现为物质、能量、信息、物种等的流动过程。

07427园林生态学复习题(10.04戴兴安)

园林生态学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是整体论和。 A.信息论B.控制论著C.系统理论D.稳定论 2.下列原理中,不属于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的是。 A观结构和功能原理B.生物多样性原理C.物种流动性原理D.景观叠加原理 3.下列要素中,不属于景观要素类型的是。 A.斑块B.交点C.走廊D.本底 4.走廊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是具有连通作用,另一方面具有。 A.障碍作用B.网络作用C.联系作用D.扩散作用 5.廊道的重要特征有弯曲度和。 A.连通性能B.控制性C.多样性D.封闭性 6.下列指标中,不属于景观多样性指标的是。 A.丰富度B.可及度C.Simpson多样性指数D.相对分块数 7.不同的森林类型的结构可分为两个系列,一个是地境系列,另一个是。 A.时间系列B.空间系列C.平面系列D.立体系列 8.下列特征中,不属于网状景观的空间特征的是。 A.走廊宽度B.网的回路C.网的面积D.网格大小 9.在影响景观形成的气候因素中,温度和是更为重要的气候地理因素。 A.太阳辐射B.降水C.风D.海拔高度 10.植物可以根据其生活型分为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和。 A.地被植物B.苔藓植物C.草坪植物D.藤本植物 11.人类对斑块结构的影响有:斑块类型,斑块大小,斑块形状和。 A.斑块生产力B.斑块起源C.斑块周转率D.斑块密度 12.影响污染空气散播的主要因素有气象因素,地形因素和。 A.降水因素B.地貌因素C.植被因素D.人口因素 13.植物的运动地靠来实现的。 A.散布B.迁移C.巢区活动D.群落活动 14.景观变化的作用力之一是自然力,自然力又分为物理力和. A.化学力B.生物力C.天然力D.地动力 15.根据景观变化的作用力强度,景观产生四种不同的结果,它们是波动,建立新的平衡和景观替代。 A.恢复B.破坏C.上升D.下降 16.景观内部的开放性,和物种以及遗传多样性是保持景观稳定的因素。 A.系统性B.统一性C.同质性D.异质性 17.土地的综合分类是考虑地形,气候,土壤和等各种属性。 A.地理纬度B.海拔高度C.植被D.动物分布

Word 2007上机题(2015年答案)解析

上机操作模拟试题:第一套二:Word 2007上机题 操作: 打开“lx_1.docx”,并参照样张编辑文档。 (1)设置页面格式:A4纸、纵向;上、下页边距为3厘米,左、右页边距为2厘米;页眉距边界2.5厘米、页脚距边界2.0厘米。 步骤:页面布局→纸张大小—纸张方向—页边距→自定义页边距—页边距→版式 (2)将正文中的中文字体设置为华文仿宋、西文字体设置为Arial、常规、四号、深蓝,文字2;两端对齐、每段首行缩进2字符、行间距(固定值)为24磅。 步骤:全选后右键单击→开始→字体 全选后右键单击→段落→缩进和间距→特殊格式—间距—行距 (3)为第二至第六自然段设置项目编号。设置编号样式及格式:编号样式形式如“(1)”、编号字体为Arial、四号、橙色、阴影效果;编号对齐方式采用左对齐(重新设置第2至第6自然段的段落格式,要求与题目2相同)。 步骤:全选后右键单击→编号→定义新编号格式(或直选) (4)将第二至第六自然段等分为等宽的两栏、栏间距为6字符、两栏之间设置分隔线。将第1自然段的段前间距设置为2行,段后间距设置为0.5行;将第7自然段的段前间距设置为1行。 步骤:选定文本→页面布局→分栏→更多分栏→选定文本→右键单击→缩进和间距→间距 (5)增加标题:插入艺术字“把智能电网融入到家庭”(双击样式输入文字采用艺术字库中第3行,第1列的样式、华文隶书、36磅)、设置艺术字的版式为上下型环绕、艺术字高度为1.7厘米(锁定纵横比)、艺术字形状为波形2,并将艺术字拖动到样张所示的位置。 步骤:插入→艺术字→双击样式输入文字→单击艺术字→页面布局→文字环绕→单击艺术字→格式→设置高度(大小)→锁定纵横比(勾选)→更改形状 6)将页面的背景颜色设置为白色格式—背景,背景1,深色5%。 步骤:页面布局→页面颜色→找到相应的 (7)插入页眉(内置、空白型):视图—页眉页脚页眉标题内容为“把智能电网融入到家庭”(微软雅黑、小五号、深蓝,文字2、居中对齐)、顶端页眉位置为2.3厘米;在页脚区域插入页码(页面底端—大型色彩2),并设置底端页脚位置为1.5厘米。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知识分享

题型 名词解释:5*2 填空:20*0.5 选择:10*1(单项);5*2(多项) 简答:5题,分值不等 论述:1题,15分 个体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填空及部分选择) 监测植物是指利用对环境中的有害气体特别敏感的植物的受害症状来检测有害气体的浓度和种类,并指示环境被污染的程度,该类植物称为监测植物。 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的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大气及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破坏了生物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生物和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 滞尘效应园林植物对空气中的颗粒有吸收、阻滞、过滤等作用,使空气中的灰尘含量下降,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二、填空、选择、简答 1、城市用水面临两个严峻的问题是什么? 水源缺乏、水污染严重 2、壤质土类是大多数植物生长良好的土壤;团粒结构是较好一种土壤结构 3、根据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范围和要求分为酸性土植物、中性土植物和碱性土植物。 4、根据盐土植物对过量盐类的适应特点,可分为聚盐性植物、泌盐性植物、不透盐性植物。 5、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监测作用的优点? (1)植物监测方法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适合大面积推广。 (2)反映大气污染类型和各污染物的复合效应. (3)植物监测具有长期、连续监测的特点。 (4)可记录该地区的污染历史和污染造成的累积受害等情况。 6、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净化作用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维持碳氧平衡 (2)吸收有害气体 (3)滞尘作用 (4)减菌效应 (5)减噪效应 (6)增加负离子效应 (7)对室内空气污染的净化作用 7、减噪效应的原理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噪声遇到重叠的叶片,改变直射方向,形成乱反射,仅使一部分透过枝叶的空隙达到减弱噪声;噪声作为一种波在遇到植物的叶片、枝条等时,会引起振荡而消耗一部分能量,从而减弱噪声。 8、常见的防风林结构有3种:紧密(不透风)结构。稀疏(疏透)结构。透风(通风)结构 9、根据大气污染物的性质划分:还原型大气污染和氧化型大气污染;根据燃料性质和大气污染物的组成划分:煤烟型污染、石油型污染、混合型污染和特殊型污染。 10、园林植物大气污染抗性确定方法:污染区调查;定点栽培对比法;人工熏气法 11、简答滞尘效应原理。 ①减少出现和移动; ②通过降低风速,使大颗粒灰尘下降到地面或叶片上;

园林生态学考题

园林生态学复习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阴性植物的特点是() A、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B、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C、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D、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2、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 A、水稻 B、玉米 C、大豆 D、冬小麦 3、有效积温则公式中,TO为() A、平均温度 B、生物学零度 C、有效积温 D、天数 4、早生植物的特点是() A、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小 B、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大 C、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小 D、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大 5、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 A、块状结构 B、团粒结构 C、核状结构 D、片状结构 6、土壤细菌和豆科植物的根系所形成的共生体称为() A、菌根 B、根瘤 C、菌丝 D、子实体 7、在单向风的影响下,树木对风适应的明显形态特征是() A、矮化 B、顶冠 C、根系发达 D、旗冠 8、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山区,阳坡的环境特点是() A、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小 B、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大 C、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小 D、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大 9、仅由树木构成的防护林带,风可以从林冠的上方和下方通过,这种林带的结构是

A、疏选结构 B、紧密结构 C、稀疏结构 D、通风结构 10、当潮湿气团越过大型山脉时,在迎风侧形成降水,而在背风侧形成干热气候,使山脉的两侧分布着截然不同的植被类型,这称为() A、焚风效应 B、山风效应 C、谷风效应 D、陆风效应 11、种群是指() A、一定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 B、不同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 C、一定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 D、不同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 12、一个种群内,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数量,幼年最多,老年最少,中年居中,这个种群的年龄结构型为() A、稳定型 B、增长型 C、衰退型 D、混合型 13、种群平衡是指() A、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为零 B、种群数量在较长时期内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 C、种群迁入和迁出相等 D、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 14、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来看,沿海的“赤潮”现象,属于() A、周期性波动 B、种群爆发 C、不规则波动 D季节性消长2 15、生态系统这一概念是由首次提出的() A、奥德姆 B、林德曼 C、达尔文 D、坦斯利 16、法瑞学派群落分类方法的基础是() A、演替原则 B、植物区系 C、植被型 D、群落生态 17、我国东北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群落优势种是() A、蒙古标 B、长白落叶松

2007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全国卷2)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题卷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II)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1 页,总分300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2.答题前,考生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指定的位置上。3.选择题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4.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 毫米的黑以字迹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5.非选择题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在其它题的答题区域内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6.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35 小题,每小题4 分,共1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芯片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某跨国公司的芯片生产厂以往均设在发达国家。但2007年 3 月,该跨国公司决定在中国大连投资25 亿美元建芯片生产厂。回答1~2 题。 1.通常,计算机芯片生产厂的区位选择属于 A.原料指向型B.市场指向型 C.廉价劳动力指向型D.技术指向型 2.该公司在中国投资兴建芯片生产厂,主要因为中国拥有 A.丰富的原料B.庞大的市场 C.廉价的劳动力D.先进的技术 图1 所示区域属于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回答3~5 题。 3.R、Q 两点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A.800 米B.900 米C.1000 米D.1100 米 4.M、N、P、Q 四地中,海拔可能相等的两地是 A.M、N B.M、P C.M、Q D.P、Q 5.若在Q 地建一小型度假村,应特别注意防治的自然灾害是 A.风沙B.洪涝C.滑坡D.寒冻 读图2,回答6~7 题。图1 6.为了加强水土保持,甲、乙、丙、丁四地段中,最应退耕还林(草)的是 A.甲B.乙C.丙D.丁 7.甲、乙、丙、丁四地段中,灌溉条件最好的地段是 A.甲B.乙C.丙D.丁

基础生态学试题及答案1

单选题 1、在光与植物形态建成的各种关系中,植物对黑暗环境的特殊适应产生A:黄化现象 2、当光强度不足时,C02浓度的适当提高,则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致于降低,这种作用称为 C:补偿作用 3、氧气对水生动物来说,属于D:限制因子 4、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属于B:间接作用 5、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B:生境 6、根据生态因子作用大小与生物数量的相互关系,将生态因子分为密度制约因子和D:非密度制约因子 7、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和A:气候因子 8、生态学发展大致经历了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建立时期,巩固时期和C:现代生态学时期 9、臭氧层破坏属于 B:全球性环境问题 10、下列范围不属于生物圈的是C:大气圈的上层 11、全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C:整个生物圈 12、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D:景观单元 13、种群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A:种群 14、当代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使生态学的研究日益从以生物为研究主体发展到B:以人类为研究主体 15、生态学作为一个科学名词,最早是由(A:E.Haeckel)提出并定义的 16、下列表述正确的是C: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17、中国植物群落分类中把多个群落联合为植被型的依据是B:建群种的生活型和生活条件 18、中国植物群落分类原则是D:群落学—生态学原则 19、森林砍伐形成的裸地,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的演替过程是 B:次生演替 20、顶极――格局假说的意思是C:随着环境因子的梯度变化呈连续变化 21、单顶极理论中的顶极群落最适应的生态条件是C:气候 22、与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相比,顶级群落的特征是B:稳定性高 23、群落演替速度特点是B:演替初始缓慢中间阶段快,末期演替停止 24、季相最显著的群落是 B:落叶阔叶林 25、下列关于生态位的概念,错误的是C:矮作物,深根浅根作物间作时,它们的生态位完全重叠 26、关于层片的论述,正确的是C:兴安落叶松群落是单优势林,其乔木层与层片是一致的 27 、以下有关分层现象的论述,错误的是B:植物地下根系分层由浅入深依次是乔木、灌木、草本和植被 28、关于群落镶嵌性的概念正确的论述是B:是同一群落内部水平结构的进一步分异现象 29、群落结构最复杂的是D:常绿阔叶林 30、关于优势度正确的概念是 A:群落各成员中,建群种的优势度最大 31、群落内部不具备的特点是D:气温增加 32、生物群落是 B:植物、动物、微生物有序、协调统一的群体 单选题:

word2010习题集—有答案

Word 2010练习题1:(Word简介和界面) 1. Word 2010默认的文档格式为docx 。 2. Word的版本由2003升级为2007、2010时,操作界面方面大量采用了选项卡加功能区的方式来代替旧的菜单模式。 3. 启动Word 2010的常用方法:①使用桌面上的快捷图标;②使用“开始”菜单→“所有程序”→“Microsoft Office”→“Microsoft Word 2010”命令;③打开任意Word文档时启动Word 2010程序。 4. 关闭Word 2010程序窗口常用的方法:①使用“文件”选项卡下的“退出”命令;②使用标题栏右端的“关闭”按钮;③单击标题栏左端的控制图标,选择出现的控制菜单中的“关闭”命令;④双击标题栏左端的控制图标;⑤使用快捷键Alt+F4 。 5. 在Word 2010程序窗口中包含标题栏、快速访问工具栏、选项卡、__功能区、文档编辑区、滚动条、状态栏和标尺等。 6. Word 2010窗口中默认有“文件”、“开始”、“插入”、“页面布局”、“引用”、“邮件”、“审阅”、“视图”等选项卡。 7. 每个选项卡中包含有不同的操作命令组,称为功能区。 8. Word 2010的标尺默认是隐藏的,可以通过单击垂直滚动条上方的“标尺”按钮或者选中“视图”选项卡“显示”功能区中的“标尺”复选框来显示。 9. 状态栏位于Word窗口底部,显示当前正在编辑的Word文档的有关信息。在状态栏右侧有视图切换按钮和“显示比例”调整区。

Word 2010练习题2:(视图方式、显示比例) 1. Word 2010窗口某些功能区的右下角带有↘标记的按钮,称为扩展按钮。单击该按钮,将会弹出一个对话框或任务窗格。 2. 单击Word 2010窗口状态栏的页面区域,会弹出“查找和替换”对话框,用于定位文档;单击“字数”区域,会弹出“字数统计”对话框。 3. Word 2010提供了页面视图、Web版式视图、阅读版式视图、__大纲视图、草稿视图等多种视图方式。 4. 页面视图可以直接看到文档的外观、图形、文字、页眉页脚、脚注尾注等,还可以显示出水平标尺和垂直标尺,可以对页眉页脚进行编辑。 5. Web版式视图以网页的形式来显示文档中的内容。 6. 大纲视图用于显示、修改或创建文档的大纲。 7. 草稿视图类似于Word 2003中的普通视图,该视图的页面布局最简单,不显示页边距、页眉页脚、背景、图形图像。 8. 导航窗格可以用于浏览文档中的标题,还可以浏览文档中的页面,以及浏览当前的搜索结果。打开导航窗格的常用方法:①使用“视图”选项卡“显示”功能区中的“导航窗格”复选框;②单击“开始”选项卡“编辑”功能区的“查找”按钮。 9. 设置文档显示比例的常用方法:①单击“视图”选项卡“显示比例”功能区中的“显示比例”按钮,或单击状态栏右侧的显示比例数值区,在弹出的“显示比例”对话框中设置;②使用状态栏右端的显示比例滑动条设置;③按住Ctrl 键的同时滚动鼠标滚轮可以调整显示比例,滚轮每滚动一格,显示比例增大或减小10% 。 10. Word 2010中显示比例的设置范围为10% ~500% 。

园林生态学复习

绪论 生态学研究的特殊性:整体观;系统观。协同进化。 生态园林的涵义。 第一章环境与生态因子 生物科学与环境科学中的环境涵义。园林中环境含义的二重性。 区域环境、生境 城市环境是区域性自然环境与城市人类活动相结合的产物。 生态因子 主导因子 限制因子 生态幅 红外光、紫外光、可见光:生理有效辐射。 阳性植物与阴性植物 光周期现象。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 积温 低温伤害可分为冷害、霜害和冻害三种。 极端温度(高温和低温)常常成为限制植物分布的重要因素。 温度和降水是影响植物分布的两个最重要的生态因子,两者的共同作用决定着植物群落在地球上的分布格局。 水生植物: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 陆生植物:湿生、中生和旱生植物 酸性土植物,碱性土植物 城市气候 城市光照条件 城市气温:城市热岛效应。热岛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 城市的风:热岛环流: 城市的降水:干岛现象: 城市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air pollution) 硫氧化物。酸雨或酸沉降。 碳氧化物。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煤炭型空气污染与石油型空气污染: 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物的净化作用 A对有害气体的吸收作用。 B减尘作用 C杀菌作用 D减弱噪音的作用 E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的作用 城市水文特征和水体污染 城市水文特征 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 第二章种群生态学 植物种群 种群的年龄结构 种群的空间格局的类型: 均匀型,随机型,集群型。 空间分布格局检验: 方差/平均数方法。 逻辑斯谛增长模型 两个假设,种群“S”型增长曲线。 逻辑斯谛增长模型 dN/dt=rN(1-N/K) Nt=K/(1+e a-rt) 环境阻力。 最适产量和最大持续产量: K-对策者与r-对策者。 邻接效应或密度效应 自疏。 竞争的定义 生态位:空间生态位定义,营养生态位,超体积生态位。 基础生态位和实现生态位。 第三章植物群落结构( 6学时) 植物群落的概念

植物、生态试题混合(有答案)

科院植物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入学试题98-04年(植物学+生态学) 中科院植物所硕士研究生入学试题 植物学 02a 一、名词解释 伴胞衬质势初生分生组织担子高等植物基因突变心皮维管束有限花序生物圈 二、何谓植物的细胞周期,请简要说明其基本的过程。 三、以地钱为例,说明苔藓植物的生活史。 四、简述禾本科C4植物叶的形态解剖特点及其生态意义。 五、高等植物与低等植物的区别主要在哪里?简述其重要的进化特征。 六、请写出下列植物所在属的拉丁文(写出属名即可),并指出其所在的科。 国槐油松银杏委陵菜青冈栎樟树小麦蔷薇早熟禾睡莲 01a 一、名词解释 细胞器减数分裂心皮管胞有限花序子实体世代交替地衣楔叶植物通道细胞 二、植物有那些主要的组织,简要说明它们的功能。 三、简述茎尖的结构及其进一把发育形成的结构或组织。 四、简述花在自然演化过程中的主要进化方向。 五、试以海带为例,说明褐藻类植物的生活史。 六、请写出下列拉丁文的中文属名及其所在的科名。 Vitex stipa eucalypms syringe carex poa quercus ligustcum camellia pinus 00a 一、名词解释 管胞凯氏带居间生长合轴分枝孢子、合子与种子平行进化景天酸代谢双名法 石松类植物单性结实 二、简述植物细胞中各类细胞器的形态特征与主要特征与主要功能。 三、何谓次生生长?分别以根和茎为例简要说明之。 四、试说明苔藓植物的主要进化特征。 五、白果(银杏)和苹果两种“果”的用法各指什么,试分辨之。 六、请写出下列植物拉丁文的中文属名及所在的科 betula eucalyptus ficus ginkgo mangnolia populus quercus rhododendron salix ulmus 99a 一、名词解释 有丝分裂次生结构形成层侵填体花程式和花图解真核生物颈卵器世代交替孢子和种子C3和C4植物 二、试举例说明高等植物根的变态及其主要功能。 三、何谓光合作用,简述提高光合作用的几种途径。 四、试比较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茎的特点。 五、试比较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98a 一、名词解释 无限维管束同源器官颈卵器心皮聚合果无融合生殖核型胚乳花程式孢蒴内始式二、蕨类植物比苔藓植物在那些方面更能适应陆生环境。

园林生态学题库_共8页

1.影响温度空间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A B C D E ) A.纬度 B.大型水体 C.海拔 2.水分对植物的生态作用主要有( A B C D E ) D.地理方位 E.地形 A.促进种子萌发 B.影响植物的开花结实 E.影响根系的发育 C.影响植物产品的品质 D.影响植物的抗性 3.在生态学巩固时期涌现了多个学派,其中有( A.欧美学派 B.北欧学派 C.法瑞学派 4.园林生态系统的水平结构主要体现在( B C E ) A.乔灌草结构 B.自然式结构 C.规则式结构 5.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按其功能可划分为( B D E ) A.植物 B.生产者 C.动物 6.影响植物分布的温度因素主要有( A B C E ) B C D E ) D.英美学派 E.前苏联学派 E.混合式结构 E.分解者 D.多层结构 D.消费者 A.极端高温 7.水生植物的特征有( B C D E ) A.根系发达 B.叶片大、柔软 B.极端低温 C.年平均温度 D.最适温度 E.积温 C.发达的排水器官 D.通气组织发达 E.生殖方式多样 8.常见低温造成植物直接伤害的有( A C D ) A.冷害 B.冻害 C.冻裂 9.下列组合物种为互利共生关系的是( A B E A.地衣 B.菌根 C.藻类 10.以下植物中对室内苯污染有防治作用的是( A B ) A.常春藤 B.铁树 C.菊花 D.虎尾兰 11.近地面温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 D.霜害 D.蕨类 E.生理干旱 E.根瘤 ) E.吊兰 A.太阳辐射量 B.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D.直接辐射 E.散射辐射 C.地面有效辐射 12.下列选项属于园林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途径的是( A B C ) A.草牧食物链 B.寄生食物链 C.腐生食物链 D.能量的暂时贮存 E.人工控制途径 13.1866年,德国生物学家( B )在其论著《普通生物形态学》首次为生态学下了定 义。 A.奥德姆 14.1840年,德国化学家( A.李比希 B.瓦尔明 B.海克尔 C.马世俊 D.辛柏尔 D.辛柏尔 A C )提出了最小因子定律。 C.坦斯里 15.某一种群的年龄结构的椎体图呈典型金字塔形,表明该种群是( B ) A.下降性种群 16.当光合产物( A.恰好抵偿 B.增长型种群 C.稳定型种群 D.波动型种群 A )呼吸消耗时,此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 B.大于 C.小于 B.寄生 17.下列属于非生物因子的是( C ) A.互利共生 C.风 D.开采资源 18.以下种群的分布格局中,最为罕见的是( A.随机分布 B.均匀分布 19.植物在其生长发育阶段,抗低温能力最强的时期是( A ) C.集群分布 D ) A.萌芽期 20.长日照植物在连续光照条件下( A.不开花 B.开花延迟 21.稳定性最低的生物群落是( A.落叶阔叶林 B.营养生长期 C.生殖生长期 D.休眠期 D.正常开花 D.荒漠 C ) C.开花提前 D ) B.北方针叶林 C.温带草原

(完整版)WORD2010-习题汇总及答案

WORD2010 习题汇总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中文word2010是________( A ) A 文字编辑软件 B 系统软件 C 硬件 D 操作系统 2.在word2010の文档窗口进行最小化操作________( C ) A 会将指定の文档关闭 B 会关闭文档及其窗口 C 文档の窗口和文档都没关闭 D 会将指定の文档从外存中读入,并显示出来 3.若word2010启动后,屏幕上打开一个word 窗口,它是________( A ) A 用户进行文字编辑の工作环境 B ?格式?选项卡 C 功能区 D ?工具?菜单 4.在word2010中快速访问工具栏上の按钮の功能是_________( A ) A 撤销上次操作 B 加粗 C 设置下划线 D 改变所选择内容の字体颜色 5.用word2010中进行编辑时,要将选定区域の内容放到の剪贴板上,可单击?开始?功能区中の________按钮( C ) A 剪切或替换 B 剪切或清除 C 剪切或复制 D 剪切或粘贴

6.在word2010中,保存文档是________操作( A )。 A选择?文件?菜单中の?保存?和?另存为?命令。 B按住Ctrl 键,并选择?文件?菜单中の?全部保存? 命令。C直接选择?文件?菜单中?ctrl+c?命令。 D按住Alt 键,并选择?文件?菜单中の?全部保存?命令。 7.设置字符格式用哪种操作________( A ) A ?开始?功能区中の相应按钮 B ?常用?工具栏中の相关图标 C ?格式?菜单中の?字体?选项D?格式?菜单中の?段落?选项 8.在使用word 进行文字编辑时,下面叙述中 ________是错误の。( C ) A word 可将正在编辑の文档另存为一个纯文本(TXT )文件。 B使用?文件?菜单中の?打开?命令可以打开一个已存 在のword 文档。 C打印预览时,打印机必须是已经开启の。 D word2010允许同时打开多个文档。 9. 使图片按比例缩放应选用_______( B ) A 拖动中间の句柄 B 拖动四角の句柄 C 拖动图片边框线 D 拖动边框线の句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