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调天线便携式控制器使用说明书-

电调天线便携式控制器使用说明书-

电调天线便携式控制器使用说明书-
电调天线便携式控制器使用说明书-

打开天线使用说明书,根据天线指标上

伴热带说明书

伴热带 什么是电伴热带? 电伴热就是利用电伴热设备将电能转化为热能,通过直接或间接的热交换,补充被伴热设备通过保温材料所损失的热量,并采用温度控制,达到跟踪和控制伴热设备内介质的温度,使之维持在一个合理和经济的水平上。过去,蒸汽伴热始终是一种主要的保温方式。其工作原理是通过蒸汽伴热管道散热以补充被保温管道的热损失。由于蒸汽的散热量不易控制,其保温效率始终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20世纪70年代,美国能源行业就提出用电伴热方案来替代蒸汽伴热的设想。70年代末80年代初,包括能源业在内的很多工业部门已广泛推广了电伴热技术,以电伴热全面代替蒸汽伴热。电伴热技术发展至今,已由传统的恒功率伴热发展到以导电塑料为核心的自控温电伴热 电热带、电伴热带、伴热带的工作原理 电伴热带电缆由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塑料)和两根平行金属导线及绝缘护套构成的扁形带状电缆。其特性是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具有正温度系数“PTC”特性,且相互并联,能随被加热体系的温度变化自动调节输出功率,自动限制加热的温度。“PTC”特性即正温度系数效应,是指材料电阻率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并在一定温度区间电阻率急剧增大的特性。温控伴热电缆可以任意截短或在一定范围内接长使用,并允许多次交叉重叠而无高温热点及烧毁之虑。因此温控伴热电缆优点是: 温控电伴热带电缆相应被伴热体系具有自动调节输出功率,因此不会因自身发热而烧毁,却因实际需要热量进行补偿,因此为新一代节能型恒温加热器。 低温状态快速启动,温度均匀,每一局部皆可因其被伴热处的温度变化自动调节。 安装简便,维护简单,自动化水平高,运行及维护费用低。 安全可靠,用途广,不污染环境,寿命长。 PTC工作原理 1.PTC效应及PTC材料 PTC效应即正温度系数效应,是特指材料电阻率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并在一定温度区间电阻率急剧增大的特性。具有PTC效应的材料称为PTC材料,本电缆的高分子PTC材料是半晶高聚物与炭黑的共混物。 2.PTC工作原理 温控伴热电缆的电热元件,是在两根平行金属母线之间均匀的挤包一层PTC材料制成的芯带。PTC材料经熔融挤出、冷却定型之后,分散其中的炭微粒形成无数纤细的导电炭网络。当它们跨接在两根平行母线上时,就构成芯带的PTC并联回路。电缆一端的两根母线与电源接通时,电流从一根母线横向流过PTC材料层到达另一根母线形成并联回路。PTC层就是连续并联在母线之间的电阻发热体,将电能转化成热能,对操作系统进行伴热保温。当芯带温度升到相应的高阻区时,电阻大到几乎阻断电流的程度,芯带的温度将达到高限不再升高(即自动限温)。与此同时,芯带通过护套向温度较低的被加热体系传热,达到稳态时单位时间传递的热量等于电缆的电功率。电缆的输出功率主要受控于传热过程以及被加热体系的温度。 自控温电热带、自限温电热带的特点 自控温电热带、自限温电热带具有自动控温和自动限温的特性体现在: 它是由导电聚合物(塑料)和两根平行金属导线及绝缘护层构成。其特点是导电聚合物具有很高的正温度数"PTC"

2G电调系列天线

电调系列天线 摩比天线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目录 800MHz电调天线 MB800-65-15.5DE14 ....................................... 错误!未定义书签。MB800-65-17DE14 ......................................... 错误!未定义书签。MB800-65-18DE14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00MHz电调天线 MB900-65-16.5DE14 ....................................... 错误!未定义书签。MB900-65-17DE14 ......................................... 错误!未定义书签。MB900-65-18DE14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00&900MHz电调天线 MB800/900-65-15.5DE14 ................................... 错误!未定义书签。MB800/900-65-17DE14 ..................................... 错误!未定义书签。MB800/900-65-18DE14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800MHz电调天线 MB1800-65-15DE10 ........................................ 错误!未定义书签。MB1800-65-17DE10 ........................................ 错误!未定义书签。MB1800-65-18DE10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G宽频电调天线 MB3F-65-15DE10 .......................................... 错误!未定义书签。MB3F-65-17DE10(不能提供)................................ 错误!未定义书签。MB3F-65-18DE10 .......................................... 错误!未定义书签。MB3F-65-20DE6(不能提供).................................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双频双极化电调天线 MB900/1800-65-14/17DE14/10 .............................. 错误!未定义书签。MB900/1800-65-17/18DE14/10 .............................. 错误!未定义书签。M B B880000--6655--1155..55D D E E1144 M 倾角设置可以通过手动调节或者外加驱动器等装置遥控调节

电伴热带使用说明书

电伴热带使用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概述 (1) 第二章电伴热产品 (2) 型恒功率并联电热带 (2) 一、HC-BL-J 3 二、HC-BL-J 型单相、三相恒功率高温电热带 (5) 4 三、HC-XW系列自限温电伴热带 (6) 四、HC-CL型串联式电热带 (8) 五、HC-CR船用型电热带 (10) 六、集肤效应加热电缆 (11) 七、MI加热电缆 (12) 第三章电伴热带配套附件与安装附件 (15) 第四章控制系统 (20) 一、电源控制箱(柜) (20) 二、远程监控系统 (22) 第五章电伴热产品的设计计算方法及选型 (22) 一、管道及附件散热量的计算 (23) 二、罐体容器散热量的计算 (26) 三、有关公式介绍 (28) 四、选型方法 (28) 第六章安装与运行 (29) 第七章典型安装方式示意图…………………………………………………………

第一章概述 所谓电伴热是用电热来补偿被伴热体(容器、管道等)在工艺生产过程中的热量损失,以维持最合适的介质工艺温度,其温度高低以介质流动阻力最小、生产效率最高、耗电最少和综合费用最低为目的,以最佳传热分布及低功耗为原则,发热形式是沿长度方向或大面积均匀放热、温度梯度小、温度稳定,适合长期使用。产品是高新技术产品,是传统的热水伴热、蒸汽伴热的取代品,是绿色无污染的环保产品。 一、电伴热特点 ●节能显著、能耗低; ●体积小、可靠性高、寿命长、适用范围广; ●设计、安装、维护简单; ●无“跑”、“冒”、“滴”、“漏”等现象,无任何污染; ●伴热温度不受季节、介质等因素影响,根据要求自动调整; ●工程投资回收周期短; ●易于实现集中自动化控制。 二、节能效果 ●电伴热体积小、接触面积大、传输损失小,而蒸汽伴热和热水伴热需加伴热管线 接触传递热量,传输热损失大。 ●电伴热能保证首尾端发热均匀,而蒸汽和热水伴热为了保证尾端的热值,必须提 高首端的发热量,会使首端和沿途的热量出现过补偿,浪费大量热能。 ●电伴热能进行自动控制,而蒸汽和热水伴热难以按管道温度变化自动跟踪调节伴 热发热量,以适应季节和昼夜环境温度变化以及首尾端和沿途各处温度变化引起的过量热补偿。 ●电伴热综合热效率很高,据全国十大电厂统计,从电厂到用户(管道、容器等) 的综合效率为29.4-35%,电伴热器材的发热效率接近100%。 三、经济费用

电调设定简法

电调设定简法 一、功能说明 1、油门中点自动识别; 2、刹车自动调节; 3、可以设置的参数有7个:进角、电池保护电压阀值、起动力、中点范围、运行模式、后退力、静止拖动力; 5、支持单方向和双向运行。单方向运行时,油门正向可以使电机从零速到最高速运行,油门反向刹车,不能反向运行。 双向运行分两种:双向带刹车、直接正反向运行。 双向带刹车时,油门正向可以使电机从零速到最高速运行,而正向运行时,油门切换到反向,电机刹车,直到停止,在油门没回归零(回

到中位点)前,保持刹车,油门归零后0.5S,电机可以反转倒车,反转运行时任何时候油门推到正向运行,则电机会马上正向运行。 直接正反向运行提供一次刹车,当油门归零后,无需等待,再推反向油门则立即反向运行。 二、参数设置说明 1、参数说明: 可以设置的参数有7个,这7个参数分别是: ◆进角; ◆电池保护电源阀值:统一按照锂电池处理,不增加额外的电池类型参数; ◆起动力:起动电机的最小油门大小,起动最大油门由软件自动限制; ◆中点范围:用于调整油门空行程的长短,范围越宽,油门空行程越大;

◆运行模式:单向、双向带刹车、直接正反向运行选择; ◆后退力:用于双向运行倒车时最大倒车速度的限制; ◆静止拖动力:用于静止带刹车的力道设置,最小可以为0。 2、设置说明 以遥控器为例,按照步骤解释如下: A、先接好遥控器接收机信号线,电调接好电池电源,遥控器油门推到正向运行最大值。 B、开电调开关,等待2秒左右,听到“BBBBBB”,表明电调已经捕捉到正向最大油门;2.5秒内将油门松开,油门回到中位点,听到“BB -BB”,表明电调已经捕捉到中位点;2.5秒内,将油门推到反向运行的最大值,听到“BB-BB”,表明电调捕捉到反向运行最大值;然后松开油门使其回到中位点,等待2.5S后进入参数设置状态。 C、每个参数设置采用“询问-应答”方式,电调会给出每个参数的参数项给用户选择,每个参数项给出后,用户如果选择此项,就把油门推到正向最大值,电调确认后,会给出确认提示,并跳到下个参数;

电调天线查询和设置_R3.0_20140814

1 动态管理 动态管理实现网元或者小区闭塞、网元单板复位、电调天线倾角查询和设置、小区功率查询等操作,这些操作与其它网元制式的操作过程差不多,不再进行一一描述,本节只介绍一些常用的功能。 动态管理具体操作过程为:选择网元->选择操作功能->操作实施 1. 选择网元 注:可通过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节实现操作站点的筛选。 2. 选择操作功能

3. 操作实施,点击功能界面的运行即可,注意有些操作是针对多个对象的,要注意具体操作对象的选择,特别是非查询类的操 作要防止操作了错误的对象导致影响网络运行。如下图,默认是查询基站下面的所有小区,实际操作时只选择需要查询的小区即可。

1.1 电调天线查询和设置 只有实际安装了 选择好网元后,在选择操作功能时,在过滤框输入“RET”,可实现REG相关功能的过滤,如下图: 与调天线相关的三个功能为: 1. RET校准:实现RET电机的调试,由工程开通调试人员或者用服人员进行操作,据用服的兄弟反馈此功能作用性不大。 2. 查询RET掩角:即查询电调天线下倾角,要求在进行下倾角调整前,都必须先进行查询,以获取现网使用的下倾角,再在 这个基础上进行调整。

3. RET设置掩角:即设置电调天线下倾角,注意是每次直接设置需要的角度,不是设置调整角度;比如,某个RET原来是4 度,要增加3度,则直接设置为7度。 注意很有可能是一个RRU对应的天线有多个电机,在调整小区的下倾角时,必须把同一个RRU的多个电机一起调整。如下面的小区RRU有多个电机: 具体天线的电机数量,与天线的类型相关,以后台查询为准。以笔者的经验来看,对于4R的小区,就可能会有两个电机;一般2R的小区,只有1个电机。 有时候,可能会发现虽然选择某些基站,但无法进行RET掩角的查询和设置,这是因为小区RET电机未安装、电机工作不正常或者小区非RET天线导致的。 1.1.1 查询RET掩角 操作简单,选择好需要查询的小区,点击“运行”,即会出现查询结果:

电调操作说明

ICE系列ESC操作说明 技术参数 (ICE 45A- 150A)2-6S LiPo,6-18 NiMH (ICE HV60A,HV100A)4-12s LiPo, 12-36 NiMH (ICE HV120,HV180HV) 4-14s LiPo,5-15s(LiFePO4),12-42 NiMH, - SBEC :5.5V,6A(高压系列无BEC输出) - 低电压保护 - 光电耦合器 - 定速模式 - 软启动 - 激活惯性滑行(自动旋转), - 自动进角或者六段进角调节 - 持续可调整的F3A的刹车 - 3段可调节的电动势刹车 - 切换频率:8 to 16 kHz - 速度限制:240,000转(2极马达) - 温度和超载警告 - 消火花电路(防打火设计) - 可用于飞机与直升机 - 可用编程卡编程 初始化 接通电源打开遥控器时你将听到三声降调。然后是与之电池数量相关的蜂鸣声(4S时连续快速响4声,5S 与6S以此类推)。当连接7至14s的电池会产生两声高音两声低音;之后将会产生三声升调,这时ESC可以开始工作。 如果马达转动方向错误,请仅交换马达三根线的任意两根电线。 速度控制器有固定的油门曲线设置,这样确保所有的遥控器的停止点和全油门点是成线性连接。所有可编程遥控器,油门范围应设置为默认(± 100%),中心点设置为零和油门微调启用。然而,有些类型的遥控器油门范围需要进行校正。关于油门行程一定要设置2个末端点位,一个点位是油门杆在最低的位置时马达是停止的,还有一个点位置是全油门时马达是全功率的,LED指示灯熄灭表示全油门了。 在出厂时进角调节为18°,中等刹车,并且低电压保护值为3.1V的锂电池模式。如果在加速时出现了叫声或其他的不正常声音,那么进角要加大。如果进角增加到30°还不能改善,那么你的马达将是超负荷的,,此时使用一个较小的螺旋桨或降低电压,或更换一个性能更好的马达。如果当马达停止工作时你听到两声重复的蜂鸣声,表示电池的电压已低于设定值。可以调节每节电池的截止电压为2.9V或3.0V。如果还不能改善,那么可能是电池没电了或放电量不足。也可能是线太长了,太细了,或是连接器出故障了。 在刹车与马达启动点之间,油门遥杆要有小范围的摆动空间。你可以通过延伸这个油门遥杆点位置2个刻度凹痕或者向高处微调但是不足以加油启动。 如果没有设置成自动进角,可参照以下指南设置。 内转子 0 到12° 外转子 18 到30°

电伴热安装运行维护注意事项

电伴热运行可靠性性能分析及应用

一、电伴热应用情况介绍: 电伴热作为给设备过冬提供保障的保温材料得到了广泛应用,个别作业区的冬防保温全部依赖电伴热带。 二、电伴热平稳运行的重要性: 随着电伴热带的大量使用,电伴热带的安全平稳运行是冬季能否安全平稳运行的重要保障。而电伴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也给冬季安全运行带来了极大的隐患。运行时间越长出现的问题就越多,一方面要保障冬季安全运行就必须保障电伴热带的安全运行;另一方面电伴热带价格昂贵,增加了昂贵的成本。如何确保电伴热带的安全平稳运行,已成为迫不及待的问题。 三、电伴热带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电伴热系统经过几年的运行后都会或多或少的出现下列问题: 1)、安装不规所造成的各种问题: (1)、安装的电伴热带没有紧贴保温设备管壁安装,以及没有按规定方法缠绕(图1,图2),导致这些电伴热带没有起到伴热效果,无法达到需求的伴热效果。 图1

图2 (2)、安装人员装保温层时,在打孔时,将伴热带打穿(图3),导致开关跳闸。 钻头打穿 图3 (3)、制做电伴热首头不合规范(图4),导致开短路跳闸。 不合规范 图4 (4)、电伴热安装未考虑防水,尾端进水(图5)短路,导致开关跳闸。

尾端进水短 路 图5 (5)、施工人员在安装电伴热接线盒时,没考虑接线盒进水的进水的可能,造成接线盒进水结冰(图6),最终造成端子排短路。 进水接冰短 路 图6 (6)、在包保温铁皮时,电伴热没有完全固定好,造成伴热带与保温铁皮相互磨损,最终造成伴热带破损(图7)短路。 破损

图7 2)、同一根电伴热带出现一段热一段不热等现象。 3)、弯曲的电伴热出现了不热的现象。 4)、电伴热老化速度快。 5)、电伴热短路造成着火。 6)、使用时间长的电伴热带发热效果降低。 7)、电伴热接线盒容易进水,造成伴热工作不正常。 8)、安装时将绝缘层损坏。 四、问题分析 1、自限式电伴热带工作原理: 图8 自限式电伴热带内部都是相当于无数个发热电阻的并联回路(图8)组成自调控发热内芯。从下图中的“冷、暖、热”区域可以看出在低温时导通路径增多,从而允许更大的电流流经母线,在高温时聚合物扩张,导通路径减少,从而减少了伴热线的功率输出(图9)。 图9

电热带安装操作手册

⒈电热带安装与使用 电伴热管线能否合理、正常运行,不仅取决于高质量的产品和正确合理的选型设计,而且与产品的正确安装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说“产品质量是根本,合理的选型设计则是基础,而正确的安装则是必不可少的保证。 一、电热带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1、安装设计图,图中应包括以下资料: 1.1线路编号,供电点用长方格表示; 1.2线路所需电热带型号及长度;(单位:米) 1.3每米管道所需电热带长度即缠绕系数;(单位:米) 1.4每个阀门所需电热带长度;(单位:米) 1.5伴热系统配套材料附件清单; 1.6温控系统配件清单;(恒功率电热带) 1.7施工时所需材料清单; 1.8设计考虑参数和所采用保温材料的规格。 2、管道系统检查 2.1管道系统与配备都已施工完毕; 2.2防锈防腐涂层已干透; 2.3管道系统施工规范与设计图中所示一致; 2.4锉去所有毛刺和利角。 3、电热带和配件 3.1电热带表面有否损破; 3.2电热带的绝缘性能良好(要求用摇表在1000VDC测试时绝缘电阻为≥20MΩ); 3.3电热带与所有配件的型号与设计要求一致。 4、现场准备 4.1将一卷电热带与卷筒放置于一支架上,并放置在线路其中一端附近; 4.2沿管道布电热带,并避免: ●将电热带放置于毛刺和利角上。 ●用力拉扯电热带。 1

●脚踏或重物放置电热带上。 二、电热带安装方法 1、单根电热带施工法 1.1玻璃纤维压敏胶带或铝箔胶带每间隔约50Cm处将电热带固定于管道上;1.2平敷时尽可能将电热带附在管道下的45度侧方; 1.3在线路的第一供电点和尾端各预留1m长的电热带; 1.4按设计图所示(缠绕系数)铺线(系数为整数应平敷以减少接点); 1.5所有散热体(如支架、阀门、法兰等)应按设计图要求预留所需电热带长度,将此段电热带缠绕于散热主体上并固定。下列各点应注意: ●散热体应有设计所需电热带的长度。 ●电热带可互相重叠或交叉。 ●缠绕方法应尽可能使散热体必要时随时可拆除进行维修或更换而不损坏电热带或影响其它线路。 ●在使用二通或三通配件处,电热带各端应预留40cm长度。 1.6螺旋缠绕:如缠绕系数为1.4,即5m管道需要布7m的电热带,施工时先将7m长的电热带两端固定于一段长度为5m的管道上,然后将松驰的电热带缠绕在管道上,并加以固定。 2、多根电热带安装方法 设计图指明缠绕系数为(n=1,2…)一般用于大口径管道上,方法如下: 2.1电热带由管道线路一端起布线至尾端再回头至起点,路线等于系数;(但注意最大使用长度) 2.2电热带由管道线路一端至尾端轮流依次布线次数等于系数; 2.3后备系统,关键管道作后备应急用。所以每一线路都应当作独立线路安装,并有独立的供电点。 三、电热带配件安装方法 首先确保按设计要求选用配件,配件所采用密封圈需与电热带相配并和防水封胶结合,供电接线盒尽可能接近管道线路供电端,同时按照配件安装要求准备线口,每一线端应预留一小段电热带以便将来维修时用。 1、电源接线盒安装 1.1将电源接线盒上盖打开,取出接线柱,取出橡胶圈压紧板,再将电热带从底2

电伴热带选型和安装方法

电伴热带工作原理 1、概述 自控温电伴热带(或称自限温电热带)。它是一种电热功率随系统温度自调的带状限温伴热器。即电缆本身具有自动限温,并随着被加热体系的温度变化能自动调整发热功率的功能,以保证工作体系始终稳定在设定的最佳操作温区正常运行。 1.1 工作优点 —加热时能够自动限定电缆的工作温度; —能随被加热体系的温度变化自动调整输出功率而无需外加设备; —电缆可以任意裁短或在一定范围内接长使用,而上述性能不变。 —允许交叉重叠缠绕敷设而无过热及烧毁之忧。 1.2 工作优点 自控温电伴热带在用于防冻和保温时,具有如下优点: —伴热管线温度均匀,不会过热,安全可靠; —节约电能,稳态时,功率较小; —间歇操作时,升温启动快速; —安装及运行费用低; —安装使用维护简便; —便于自动化管理。

2、 PTC工作原理 2.1 PTC效应及PTC材料 PTC效应即正温度系数效应,是特指材料电阻率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并在一定温度区间电阻率急剧增大的特性。具有PTC效应的材料称为PTC材料,本电缆的高分子PTC材料是半晶离聚物与炭黑的共混物。 2.2 工作原理 自控温电伴热带的电热元件,是在两根平行金属母线之间均匀的挤包一层PTC材料制成的芯带。PTC材料经熔融挤出、冷却定型之后,分散其中的炭微粒形成无数纤细的导电炭网络。当它们跨接在两根平行母线上时,就构成芯带的PTC并联回路。电缆一端的两根母线与电源接通时,电流从一根母线横向流过PTC材料层到达另一根母线形成并联回路。PTC层就是连续并联在母线之间的电阻发热体,将电能转化成热能,对操作系统进行伴热保温。当芯带温度升到相应的高阻区时,电阻大到几乎阻断电流的程度,芯带的温度将达到高限不再升高(即自动限温)。与此同时,芯带通过护套向温度较低的被加热体系传热,达到稳态时单位时间传递的热量等于电缆的电功率。电缆的输出功率主要受控于传热过程以及被加热体系的温度。

京信通信电调天线使用指南

连续电调板状天线使用说明书 京信通信系统(广州)有限公司 2006年2月

目录 1电调天线系统的连接 (3) 1.1 电调天线系统概述 (3) 1.2 电调天线系统的连接方式 (3) 1.2.1直接使用多芯电缆连接室外控制单元RCU; (3) 1.2.2通过Bias-Tee连接RCU; (4) 1.2.3通过内嵌馈电器Bias-Tee的塔顶放大器TMA连接RCU (5) 1.3室外控制单元RCU的安装 (5) 1.4电调天线系统的通信方式 (6) 1.4.1RS-232接口 (6) 1.4.2以太网接口 (6) 1.4.3无线数传接口 (7) 1.5中心控制单元IP地址的配置 (7) 1.5.1IP地址配置步骤 (7) 2OMT本地调测软件的安装及使用 (9) 2.1 OMT软件概述 (9) 2.2 软件运行环境 (10) 2.3 软件安装 (10) 2.4 软件使用说明 (11) 2.4.1 软件启动 (11) 2.4.2 使用说明 (12)

1 电调天线系统的连接 1.1 电调天线系统概述 京信电调天线系统包括:CCU(中心控制单元)、RCU(室外控制单元)、Bias-Tee(馈电器)、内嵌Bias-Tee的TMA(塔顶放大器)和多芯电缆,整个系统符合AISG标准。中心控制单元通过RS-232串口、以太网或无线MODEM等通信接口与本地调测软件或网管软件连接,组成了控制软件系统。整个电调天线系统的组成可以有三种连接方式: 1) 直接使用多芯电缆连接室外控制单元RCU; 2) 通过馈电器Bias-Tee连接室外控制单元RCU; 3) 通过内嵌馈电器Bias-Tee的塔顶放大器TMA连接RCU。 1.2 电调天线系统的连接方式 整个电调天线系统有三种连接方式: 1.2.1 直接使用多芯电缆连接室外控制单元RCU; 网 管 中 心

仿德国无刷电调板制作说明

无刷电调板制作说明 参数: 驱动方法: A、ppm 信号驱动 B、I2C 信号驱动 功率: 55W 电压: 7.2-14.8V 电流: 8.0-20A w w w .o u r a v r .c o m 转载请注明出处

电路图 w w w .o u r a v r .c o m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元件位置图: 正面: 反面: w w w .o u r a v r .c o m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元件清单 数量 元件 描述 位号 1 ATMEGA8-16 单片机 IC1 1 78L05 三端稳压块 IC 2 3 IRFR1205 功率MOSFET NA-, NB-, NC- 3 IRFR5305 功率MOSFET NA+, NB+, NC+ 3 BC817 三极管 T1, T2, T3 1 10R 电阻(100) R32 3 100R 电阻(101) R17, R19, R25 3 470R ( 680R ) 电阻(471/681) R2, R5, R8 2 1k 电阻(102) R27, R33 15 4k7 电阻(472) R1,R3, R4, R6,R7, R9,R11, R12, R13,R15, R18,R20, R21, R22, R26 5 18k 电阻(183) R10, R14, R16, R23, R24 1 LED 绿LED LED1 1 LED 红LED LED2 17 100nF 电容(104) C1, C2, C3, C4, C5, C6, C7, C8, C10, C11, C13, C15, C16, C17, C18,C19, C20 1 1uF 电容(105) C14 1 10uF/50V 电容(106) C12 1 330uF/25V 电解电容 C9 w w w .o u r a v r .c o m 转载请注明出处

电伴热设计说明

1.电伴热设计说明 1.1 电伴热适用范围: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等行业众多场合,金属管道及设备工艺装置的保温和防冻。 1.2 由于电伴热工程目前暂无国家(或行业)规范(程)和产品标准可遵循,所以安装和调试应在供货方的指导下或严格遵循本手册及有关国家标准、图集和有关安全规范进行。 1.3 电伴热的设计和安装要求: 由于电伴热的电热带是安装在绝热层和管道(或设备)外壁之间,利用电热来补充输贮过程中所散失的热量,以维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达到保温和防冻的目的。所以电伴热仍需有绝热层、防潮层和保护层。绝热层的材质、厚度和结构的选择应先按保温和防结露要求的绝热层厚度计算和选择电热带功率,当功率过大时,再增加绝热层厚度。用于保温为目的的绝热设防潮层。只有在确保夏季管道、设备表面不结露的情况下才可不设防潮层。保护层的设置要求与非电伴热保护层的设置要求相同。 1.4 电热带分自控温和恒功率两种。 (1)自控温电热带是由导电聚合物和两条平行金属导线及绝缘层构成。其特点是导电聚合物具有很高的电阻正温度系数特性,且相互并联;能随被加热体系的温度变化自动调节输出功率,自动限制加热的温度。可以任意截短或在一定范围内接长使用,并允许多次交叉重叠而无高温度点及烧坏之虑。一般情况下,可不配温度控制器,仅在温度控制精度要求很高场合才配温控器。温控器的选择和安装要求与恒功率电热带相同。自控温电热带分屏蔽型和加强型。腐蚀区应采用加强型。在保温层内金属管道上放热量曲线见电伴热编制说明(一);电热带规格及技术特性见科华产品样本;电器保护开关的选用见电伴热编制说明(二)。 (2)恒功率电热带是以金属电阻丝或专用碳纤维束串联或并联与导电线芯及绝缘材料结合而制成,由于其输出功率恒定,温度积累必须采取通断电控温,因此使用时必须配置温控器,不允许交叉、重叠及任意接长、剪断使用,否则会出现过热、过载、燃烧等恶性事故,因此恒功率电热带常用于非重要(非防爆)场合,功率需要较大、温度较高的加热场合。 ● 2.电伴热设计 2.1散热量计算 散热量计算有两种方法:一是查表法;二是按公式直接计算法。 (1)查表法 首先根据需要伴热的维持温度(T0)和环境最低气温(Ta)计算温差:

电伴热带如何连接,电伴热带使用注意事项

电伴热带如何连接,电伴热带使用注意事项 电伴热带是由导电聚合物和两根平行金属导线及绝缘护层构成。其特点是导电聚合物具有很高的正温度系数特性,且互相并联,能随被加热体系的温度变化自动调节输出功率,自动限制加热的温度,可以任意截短或在一定范围内接长使用,并允许多次交叉重叠而无高温热点及烧毁之虑。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电伴热带如何连接以及电伴热带使用注意事项的相关信息。电伴热带如何连接1、直线缠绕:将一根或多根电热带沿管道一边直线放置,用铝箔胶带或安装铝带将电伴热带固定,在管道的下半端,固定间距不大于50CM。2、波浪缠绕:将电热带以波浪式与管道符合在一起,按设计每米所需负荷确定每米管道所需电把那热带长度,然后再确定波浪曲率半径R,铺设时应尽量使波幅均匀,以保证电缆系统的均匀散热,用铝箔带沿波浪曲线黏贴伴热带,或用铝胶带粘贴弯曲处。3、螺旋缠绕:将电伴热按每米管道所需长度均匀地以螺旋状缠绕在管道上,用铝胶带沿螺旋方向固定,或用铝胶带固定电伴热带与管子上端处。4、多根平行直线缠绕:将多根电伴热带平行直铺与管道外壁,一般使用于长距离,大管径的管道,或者是材质比较硬的电伴热带(例如:MI加热电缆)确保均匀散热。此种方式便于安装,降低成本费用。例如长输管道上的电伴热

比较多。5、其他安装方式:例如管道吊装、管道附件(阀门,仪表等)详细安装方式可登陆芜湖佳宏官网了解。6、一般电伴热带安装辅材需要:铝箔胶带,热敏胶带,不锈钢扎带(用于固定温控器,接线盒等),防爆胶,支架等。安装完成后,需要做外保温(自限温电伴热带,恒功率电热带)露天场合,则必须要有防水罩。电伴热带使用注意事项1、电伴热带在铺设时切忌不要强压力冲击,很容易破坏带内的材质结构,如果带内的材质什么的已经发生了变化,不仅是很大的影响了它的工作效率还容易产生灾难。电伴热带切忌不要多重的折叠,尤其是折叠的直径大于带直径的六倍,很容易使得带内结构巨变,产生无法预料的灾害。2、在电伴热带的附近不要放置容易产生电火花的东西,有些厂家在周围放置很多电焊材质,很容易灼烧带表面的绝缘层,产生意想不到的麻烦。电伴热带有长度限制和其他要求,使用时要仔细地阅读要求细则,避免低级错误产生的灾难。3、在日常使用时因为电伴热带长期置于空气中,很容易产生潮湿和积水的现象,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排查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有些不易察觉的地方,表皮有破损,人力必须仔细地勘察,这也要求工人的细心,所以电伴热带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很注意一些小的地方。电伴热带是新一代带状恒温电加热器。关于电伴热带如何连接以及电伴热带使用注意事项的相关 信息小编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如果您也对电伴热带感兴

电伴热施工方案

中国化学工程第十一建设公司 英威达(佛山)纤维有限公司LA0011-X10/11项目 电伴热安装施工方案 1、施工安全准备: a)首先根据图纸设计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编写施工方案,办理工作许可证; b)由施工作业组长向参与此项施工作业的作业人员解释说明施工方法、步骤,安全注意 事项,让参与此项作业的施工人员清楚此项工作的操作程序和安全要求,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c)参与此项工作的作业人员必须佩带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 d)施工作业区,材料、设备摆放要求整齐有序,工作区域应保持清洁,道路应畅通无阻。 2、施工机具 梯子(玻璃钢)、刀具、尖嘴钳、移动式脚手架等。 3、施工步骤和方法 首先检查电伴热管线→确定电伴热电缆敷设路径→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核对电缆及附件的型号规格→测试电伴热电缆绝缘→电伴热电缆敷设→电伴热附件安装接线→电伴热电缆测试→工艺保温结束后电伴热电缆测试→通电试运行。 英威达纤维项目电伴热电缆共分两种:自调节型(XTV),功率限制型(VPL)。自调节型电伴热电缆安装时弯曲半径不得小于13毫米,功率限制型弯曲半径不得小于19毫米。电伴热电缆固定用胶带共分三种:GT-66,GS-54,AT-180。GT-66安装温度要求5℃以上,适用于130℃以下的管道;GS-54安装温度在-40℃以上,适用于180℃以下的不锈钢管道;AT-180铝胶带安装温度要求在0℃以上,适用于塑料管道、泵体或不规则设备上的电伴热的固定。 电伴热电缆敷设前首先要核对电缆及电缆附件型号、规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其次进行外观检查,确认电缆没有损坏,无孔洞的缺陷;电缆敷设前要求使用500V摇表测试伴热带绝缘电阻;绝缘测试合格后进行电缆敷设,电缆敷设根据不同的电缆型号依据电伴热典

电调天线控制系统

目录 一、系统概述 (2) 1.1 系统描述 (2) 1.2 电调天线的手动调节 (2) 1.3 电调天线的本地控制 (3) 1.4 电调天线的远程控制 (3) 二、附件介绍 (4) 2.1 驱动器MBRET-RCU-A (4) 2.2 手持控制器MBRET-CCU-A (4) 2.3 台式控制器MBRET-CCU-B (5) 2.4 控制信号避雷器MBLPD-AISG-C01 (5) 2.5 控制电缆MBRET-CXXX (6) 三、系统组件 (7)

远程电调天线控制系统简介 一、 系统概述 1.1 系统描述 本公司生产的电调天线采用组件配置模式,当不接驱动器时,装上手动调节杆即成为手调天线,这适用于一些天线安装位置不高,易维护且对自动化程序要求不高的场合。当天线安装位置较高,不易维护,但调节机会较少且对成本要求苛刻的场合,我们提供手持式的天线控制器,通过它,维护人员可以对多个基站的天线进行独立控制。同样,对于调节比较频繁的场合,我们提供机架安装方式的电调天线控制器,它可以通过RS232接口、USB 与PC 机相连,完成电调天线的本地控制或者通过以太网络进行远程控制。 所有的控制器提供12V 4A 或24V 2A 的直流驱动电源,驱动器的连接数量取决于驱动器的功耗及电缆的损耗。 1.2 电调天线的手动调节 本公司的所有电调天线均采用组件配置模式,在安装位置低,维护方便,调节机会少的一些地方,可以只选择手动电调天线,将天线手动调节到所需要的角度,然后用自带的锁紧螺母固定即可。 天线1 天线2 天线3 RCU3 RCU2 RCU1

图1 天线的本地控制 1.3 电调天线的本地控制 电调天线可以通过手持控制器(MBRET-CCU-A)或台式控制器(MBRET-CCU-B)实现本地控制。当采用手持控制器来控制电调天线时,手持控制器可以由维护人员随身携带。当采用PC机时,可以通过台式控制器的RS232接口控制。当采用笔记本电脑对天线进行调试时,还可以通过控制器的USB接口实现通信(目前大部分笔记本已经取消了串口,USB接口较常用)。台式控制器完成PC机与天线驱动器之间的协议转换,然后将指令发至驱动器执行,其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 1.4 电调天线的远程控制 对于调节比较频繁,自动化要求较高的场合,可以采用机架安装方式的台式控制器。机架式的天线控制器提供了一个PPP串口和一个网口,通过PPP串口接一个MODEM可以实现远程无线连接。通过以太网接入内部网络可以实现局域网网内控制或INTERNET远程控制。图2是通过MODEM和INTERNET网络的电调天线控制示意图。 MBRET-CCU-B USB RS-232 PSTN 公共电话网 MBRET-CCU-B MODEM 电话线 电话线 MODEM RS-232 HTTP 网管中心交换机 电话线 MODEM RS-232 电话线 MODEM RS-232 HTTP HTTP MBRET-CCU-B MBRET-CCU-B RS-232

电伴热使用说明书

电伴热作业指导 一、目的 检验电缆在运输、存放、敷设过程中是否受到损伤,电缆头制作质量是否达到标准要求,保证电缆安全可靠地投入运行。 二、编制依据 (1)03S401《管道和设备保温、防结露及电伴热》 (2)GB/T 19835—2005 自限温电伴热带 (3)GB/T 20841—2007 额定电压 300/500V生活设施加热和防结冰用加热电缆 三、安装范围 管道电伴热用伴热电缆。 四、应具备的条件 1、电缆敷设到位,电缆头制作完毕。 2、环境相对湿度不高于80%,温度不低于-30℃。 3、试验所需仪器仪表配备齐全、在有效期内。 4、调试人员熟悉掌握试验方法、仪器的操作使用。 五、调试顺序与技术要求及标准: 安装的准备: 1)所有伴热电缆均须进行电路连续性和绝缘性能的测试,不符合规定的不能使用。2)电气设备和控制设备均须进行外观检查,有变形、有裂纹,器件不全又无法修复的,不能使用。 3)安装前,应先按照电件热系统图,逐一核对管道编号,确认无误后,才能进行安装。4)没有产品标记,或标记模糊不清,无法辨认的产品,不能安装。 5)电伴热系统安装前,被伴热管道必须全部施工完毕,并经水压试验(或气密试验)检查合格。 a、施放电加热电缆口寸不要打硬折或长距离在地面拖拉。 b、安装电加热电缆碰到锐利的边棱要先垫上铝胶带将其锐利处打磨光滑,以防将电加热电缆外层绝缘划破。 c、电加热电缆最小弯曲半径应不小于其厚度五倍。 d、电加热电缆应紧贴管道表面,以利散热。 e、安装电加热电缆应采用铝胶带粘贴,一则增大散热面,有利于热传导;二则方便安装。其方法是:先清楚电加热电缆途径处的油污、水分,最好能用汽油揩清。首先每隔八十厘米,用固定胶带将电加热电缆径向固定,然后敷设复盖铝胶带,最后将胶带用力抹压,使电加热电缆平整粘贴在管道表面。 f、安装电加热电缆附件时,应将电加热电缆留有一定富裕量,以使下次检修重复使用。 g、安装恒功率电加热电缆时,由于恒功率电加热电缆在整个长度上是一段段发热节组合而成,剪切时须特别注意电热带上发热区确保发热部分控制在需伴热的部位。

电调天线基本步骤指令

精心整理 1、LSTRET 查询是否存在电调天线 若没有查到相应结果,无电调天线,不能电调。 2、若有单元动态信息且开工状态,可用;实际倾角有值,可直接调整: ⑴MODRETSUBUNIT 设置下倾角;DSPRETSUBUNIT 查询默认20 ⑵MODBFANT 设置权值;(与倾角值相同)(F 频需要,D 频不需要) 3、有单元动态信息开工状态不可用;实际倾角NULL ,则进行下一步,开启天线端口 (1)MODANTENNAPORT F 频段: MODANTENNAPORT:CN=0,SRN=60,SN=0,PN=R0A,PWRSWITCH=ON,THRESHOLDTYPE=UER_SELF_DEFINE,UOT D 频段:(2(3)(4)((5)(6)4、 F 频段: ADDBFANT: DEVICENO=0,CONNSRN=60,MODELNO="TJAAU",TILT=2,BEAMWIDTH=65,BAND=39; ADDBFANT: DEVICENO=1,CONNSRN=61,MODELNO="TJAAU",TILT=2,BEAMWIDTH=65,BAND=39; ADDBFANT: DEVICENO=2,CONNSRN=62,MODELNO="TJAAU",TILT=2,BEAMWIDTH=65,BAND=39; D 频段: ADDBFANT: DEVICENO=0,CONNSRN=200,MODELNO="TJAAU",TILT=2,BEAMWIDTH=65,BAND=38;

精心整理 ADDBFANT: DEVICENO=1,CONNSRN=201,MODELNO="TJAAU",TILT=2,BEAMWIDTH=65,BAND=38; ADDBFANT: DEVICENO=2,CONNSRN=202,MODELNO="TJAAU",TILT=2,BEAMWIDTH=65,BAND=38; 判断范围是PUSCH上检测到用户级别的RSRP为index0到PUSCH上检测到用户级别的RSRP为index8占比为50%以上算是弱覆盖或者是PUSCH上检测到用户级别的RSRP为index17到PUSCH 上检测到用户级别的RSRP为index23占比为8%以下算是弱覆盖

基于AISG的电调天线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题目:基于AISG的电调天线 专业: 班级: 学生: 指导教师: 2012年春季学期

基于AISG的电调天线的控制 一、文献综述的引言: 本次毕业设计是以已学的单片机知识,再配合为学习西,即AISG协议和电调天线使用,因此为了能够顺利的完成学校交的的任务,必需要在已有的知识的情况下来了解未解的专业知识。其中,查看大量的文献综述,在原来已有的基础上来实现创新。 参阅文献可以给我们在陌生的领域上指引我们朝着正确的方向走下去,不至于走弯路,而且大量的文献参阅可以让我们再很多的地方少出现错误。 文献的参考范围是有关本次课程设计而进行的,不需要看与其无关的知识,但是涉及的知识必需我们掌握,例如基于AISG的电调天线的控制中,不仅需要知道什么是AISG,而且电调天线的使用方法也是必需熟悉的,其中控制系统控制步进电机的过程也是必需的,所以在参考文献的时候我们应该抓住侧重点,这样对我们的毕设设计的进程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就比如说,基于AISG的电调天线的控制系统中,从标题上需要知道的东西是AISG和电调天线。AISG,不同厂家的电调天线设备主要是电调天线远程控制单元(RCU)与控制设备或软件的互操作性,并实现对RCU设备的远程监控。电调天线,指使用电子调整下倾角度的移动天线,通过电子下倾,改变天线的相位、水平分量、垂直分量幅值等参数,从而达到改变覆盖面积的作用。因此,这次的文献综述也是通过上述的情况而看开评论的。 二、文献综述的正文: (1)该课题的研究背景及发展方向

移动通信天线的技术发展很快,早期我国主要使用的定向和全向型移动天线,后来普遍使用机械天线,现很多省市的移动网已经趋向于使用电调天线和双极化移动天线。随着移动通信特别是3G网络普及和应用深入,电调天线设备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但是问题也由此产生。例如,如何对基站设备惊醒同意的监管和管理,如何整合不同厂家的产品构建一个电调系统以实现最高的性价比,如何解决不同厂家的产品兼容性和操作性等。基于上述情况,世界几大厂商成立了AISG(antenna interface standards group )组织,并于2004年成立了AISG 协议。 之后,3 GPP组织以AISG.1为蓝本,开发了3GPP关于电调天线的相关规范,并定义了对电调天线设备的操作luant接口,其是个3层的协议模型,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和应用层。2006年ASIG2.0出现,从而修正了前版本的错误,增加了对TMA 的支持,并充分考虑协议的可扩展性。 Aisg2.0的出现,世界一些天线设备厂商如Kathrein、Argus、Andrew等都开始了符合AISG的电调天线设备的研发工作,但是由于AISG只是一个协议文本,并没有提出具体的实现方法,而除了AISG协议和3GPP相关规范外,相关的文献并不多见,以致不同的厂商对于AISG的理解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异,常常造成不同厂商的设备和系统并不能够做到真正的兼容和互操作。2007年开始,我们和国内某知名天线设备厂商合作,及时跟踪电调天线技术和AISG协议发展,综合运用嵌入式技术开发了面向3G移动通信的、符合AISG2.0和3GPP规范的RCU、TMA、ALD手持控制器等电调天线设备[9-10],并开发了相应电调天线设备控制系统( ALDsControl System,ACS)。 2007年我们和国内某知名天线设备厂商合作,及时跟踪电调天线技术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