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届国际数学大会简介

历届国际数学大会简介

历届国际数学大会简介
历届国际数学大会简介

历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简介

国际数学家大会〔1111X1*11^01131 0011^1*685 0^ ^3^6 ―

是数学家们为了数学交流,展示、研讨数学的发展,会见老朋友、结交新朋友的国际性会议,是国际数学界最大的盛会。一般四年举行一次(除了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停顿外首次大会举行于1897年,至今共举行了25次。出席的数学家的人数,最少的一次是208人,最多的一次是4000多人。每次大会一般都邀请一批杰出数学家分别在大会上作一小时的学术报告和在学科组的分组会上作45分钟学术报告,凡是出席大会的数学家都可以申请在分组会上作10分钟的学术报告,或将自己的论文在会上散发。

现将第一届至第二十五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简介如下:

第一次时间:1897。地址:瑞士苏黎世。参加人数:

208 人。

主席:匕匕盖泽尔((^况“瑞士数学家、苏黎世工学院教授\

在大会上作报告的数学家共有4位:^只.庞伽莱[但他因病缺席,由].弗兰纽尔(^⑶狀丨)替他宣读论文],八.胡尔维茨⑴克莱因,(^.皮亚诺的如)。

这次大会以】庞伽莱报告的《关于纯分析和数学物理》及(^匕克莱因报告的《目前高等数学问题》著称于世。第二次时间:1900年。地址:法国巴黎。参加人数:

229 人。

主席:1.卜 1.庞伽莱。已埃尔米特(只^^化,法国数学

家)担任名誉主席。

大会上作报告的数学家共有4位:康托尔米塔^列夫勒,V沃尔泰拉(乂^化^3),1.只庞

伽莱。

这次大会以匕希尔伯特在历史与教育两组联席会上的讲演《未来的数学问题》(在刊印的讲稿中,他共列出23个问题,但他在实际讲演中,因时间关系只讲了其中10个问题,即1,2,6,7,8,13,16,19,21,22〉,确立了这次巴黎

国际数学家大会在数学史上的地位。他认为:“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讨,可以期待科学的进步。”

第三次时间:1904年。地址:德国海德堡。参加人数:336 人。‘

主席:乩韦伯(界吐?,德国数学家、

在大会上作报告的数学家共有4位:(^.格林希尔

班勒卫塞格雷(^味代),1沃廷格(界1比II狀10。

这次大会正值德国著名数学家稚可比(切⑶!)丨) 诞辰100周年,在1韦伯致辞后,海德堡大学的数学教授1^柯尼希贝格^ 1^01-^61〉作了纪念匕匕雅可比的

演说,他在演说中对雅可比作了高度的评价。

大会期间还展出了近十年来的数学文献、数学仪器和

模型。

第四次时间:1908年。地址:意大利罗马。

主席:匕布拉塞纳(抝狀⑶仙,罗马科学院院长意大利国王亲临开幕式会场以表祝贺、欢迎。

被邀请在大会上作报告的数学家共7位:1.只.庞伽莱,

达布⑴虹!^!^),13.希尔伯特,1克莱因,V,沃尔泰拉,匕韦罗内塞纽科姆〔仏胃。!!!!)〉。但是,匕希尔伯特和克莱因都谢绝了邀请;庞伽莱因病也未能亲临大会作报告。

这次大会上颇具特色的活动是颁发卡西亚奖,

一枚金质奖章和3000法郎,此奖以推进代数曲线研究方面的重要论文。帕多凡大学的数学家塞韦里〔3…#0荣获此奖。这是国际数学家大会颁发的各种奖中的第一次。

第五次时间:1912年。地址:英国剑桥。参加人数:

708人(但据会议记载实际出席会议者是574人)。

主席:匕匕达尔文(^^丨!!,英国数学家、物理学家,进化论创始人。尺.达尔文的孙子父在大会上作报告的数学家有:1波莱尔(^(^丨),匕兰道(乙&油!!),加利特曾(仏丨丨如打)等。这次报告人的安排注意到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平衡。此外,应用数学方面又分成三个小组:工程数学;统计、经济和保险统计数学;数理天文。

大会主席已6达尔文和其他英国的报告人都利用这次机

会向到会的数学家强调:英国数学家已最终打破了长期孤立于欧洲大陆数学界的状态。

|

V

9

第六次时间:1920年。地址:法国斯特拉斯堡。来自27个国家的数学家出席了这次大会。主席:匕皮卡(户丨⑶4,法国数学家0^若尔当(仏!'如II,法国数学家)担任名誉主席。

剑桥大学的英国数学家].拉莫尔(^^!)!。!')爵士作了第一个全会报告,他在报告中详细评述了II希尔伯特和克莱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工作。在大会上作报告的还有7 沃尔泰拉等。

在这次大会期间,正式成立了国际数学联合会^ 111161-1181:101131 :1081 1^010119 简称了]^!!^),(^.又(^.瓦

莱普桑沈?0似8丨11,比利时数学家〉当选为主席。

这次大会不准轴心国的数学家参加,从而遭到了几位头面人物的抵制,认为这种会不是国际性的。

第七次时间:1924年。地址:加拿大多伦多。参加人数是第六次大会的两倍。

主席:1. ^菲尔兹(扒⑷如,加拿大数学家

在大会上作报告的数学家有:匕嘉当((^啦口),I 1..鲁(尺。以),平凯莱丨II^),1塞韦里,厂工-級斯托默址只.杨(丫。。!!运)等。这次在大会上的报告全部属于纯粹数学领域。杨准备的讲演题目是《20世纪纯粹数学研究的某些特征》,但他没有提及匕希尔伯特在巴黎召开的那次数学家大会上提出的23个问题中的任何一个。

这次大会,轴心国的数学家再次未能参加。对此,大多数美国数学家一直反对排斥德国和其他轴心国的数学家,并对此提出一项议案,得到意大利、荷兰、瑞典、丹麦、挪威和英国数学家的赞同。

大会接受了一笔钱存入菲尔茲的银行账户,1.0.菲尔兹开始考虑利用它来设立一项国际数学奖。

第八次时间:1928年。地址:意大利波伦亚。参加人数:836人。

主席:义平凯莱。

在大会上作报告的数学家较多,包括V沃尔泰拉,^ 伯克霍夫(吼等人。V沃尔泰拉是至今唯一一位作过4次全会报告的数学家,而且这次意大利国王V,伊曼纽列三世也来到会场听他讲演。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第三次大会选择在意大利波伦亚召开,表明数学家希望数学会议只受科学支配而不受政治的控制。

尽管匕希尔伯特身体欠佳,但他仍率领60多位德国数学家参加了这次盛会。他非常高兴的告诉与会者:“经过漫长而艰难的时期,世界上所有的数学家的代表又齐聚一堂。为了我们所热爱的这门科学的繁荣,应该如此也必须如此。”“数学不分种族……对于数学,整个文明世界构成同一个国家。”

1900年巴黎数学家大会上的讲话

数学问题 ――在1900年巴黎国际数学家代表会上的讲演 大卫?希尔伯特 我们当中有谁不想揭开未来的帷幕,看一看在今后的世纪里我们这门科学发展的前景和奥秘呢?我们下一代的主要数学思潮将追求什么样的特殊目标?在广阔而丰富的数学思想领域,新世纪将会带来什么样的新方法和新成果? 历史教导我们,科学的发展具有连续性。我们知道,每个时代都有它自己的问题,这些问题后来或者得以解决,或者因为无所裨益而被抛到一边并代之以新的问题。如果我们想对最近的将来数学知识可能的发展有一个概念,那就必须回顾一下当今科学提出的、期望在将来能够解决的问题。现在,当此世纪更迭之际,我认为正适于对问题进行这样一番检阅。因为,一个伟大时代的结束,不仅促使我们追溯过去,而且把我们的思想引向那未知的将来。 某类问题对于一般数学进展的深远意义以及它们在研究者个人的工作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否认的。只要一门科学分支能提出大量的问题,它就充满着生命力;而问题缺乏则预示着独立发展的衰亡或中止。正如人类的每项事业都追求着确定的目标一样,数学研究也需要自己的问题。正是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研究者锻炼其钢铁意志,发现新方法和新观点,达到更为广阔和自由的境界。 想要预先正确判断一个问题的价值是困难的,并且常常是不可能的;因为最终的判断取决于科学从该问题得到的获益。虽说如此,我们仍然要问,是否存在一般的准则可借以鉴别出好的数学问题。一位法国老数学家曾经说过:“要使一种数学理论变得这样清晰,以致你能向在大街上遇到的第一个人解释它。在此以前,这一数学理论不能被认为是完善的。”这里对数学理论所坚持的清晰性和易懂性,我想更应以之作为对一个堪称完善的数学问题的要求;因为,清楚的、易于理解的问题吸引着人们的兴趣,而复杂的问题却使我们望而却步。 其次,为着具有吸引力,一个数学问题应该是困难的,但却不应是完全不可解决而致使我们白费力气。在通向那隐藏的真理的曲折道路上,它应该是指引我们前进的一盏明灯,最终并以成功的喜悦作为对我们的报偿。 以往的数学家惯于以巨大的热情去致力解决那些特殊的难题。他们懂得困难问题的价值。我只提醒大家注意伯努利提出的“最速降落线”问题,在公开宣布这一问题时,伯努利说:经验告诉我们,正是摆在面前的那些困难而同时也是有用的问题,引导着有才智的人们为丰富人类的知识而奋斗。以默森、帕斯卡、费马、维维安尼等人为榜样,伯努利在当时杰出的分析学家面前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好比一块试金石,通过它,分析学家们可以检验其方法的价值,衡量他们的能力。伯努利因此而博得数学界的感谢。变分学的起源应归功于这个伯努利问题和相类似的一些问题。 如所周知,费马曾断言丢番图方程(a、b和c为整数)除去 某些自明的情形外是不可解的。证明这种不可解性的尝试,提供了一个明显的例子,说明这样一个非常特殊,似乎不十分重要的问题会对科学产生怎样令人鼓舞的影响。受费马问题的启发,库麦尔(Kummer)引进了理想数,并发现了把一个循环域的数分解为理想素因子的唯一分解定理,这一定理今天已被戴德金和克罗内克推广到任意代数域,在近代数论中占有中心地位,而且其意义已远远超出数论的范围而深入到代数和函数论的领域。 说到另一很不相同的研究领域,请大家注意三体问题。由庞加莱引进到天体力学中来的那些卓有成效的方法和影响深远的原则,今天也被实用天文学家所确认和应用,而它们正是起因于庞加莱对三体问题的研究,他重新研究了这个困难问题并使它更接近于解决。 上述两个问题――费马问题和三体问题――对我们来说似乎是两个相反的极端。前者是纯推理的发现,属于抽象数论的领域,后者则是天文学向我们提出的问题,是理解最简单的

2002年北京国际数学家大会

2002年北京国际数学家大会 (ICM 2002 北京) 一 ICM2002 我国做45分钟报告的数学家 第24 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于2002 年8 月20 日至28 日在北京举行,有101 个国家和地区的4270 余名数学家参加了会议,其中1%来自澳洲,3%来自非洲,56%来自亚洲,16%来自美洲,24%来自欧洲。 ICM2002大会其间,马宁()领导的程序委员会以及19个国际专家组选出20个大会报告和174个特邀报告,代表了近期数学科学领域中的前沿成果与重大发展。菲尔兹奖和奈瓦林纳奖获得者的报告无疑将是大会学术活动中最精彩的部分。作1小时大会报告的20 名国际知名数学家来自美国、法国、英国、日本、意大利、丹麦、俄罗斯等国,他们的报告代表了当今国际数学发展的最高水平。ICM2002大会45分钟分组报告共有逻辑、代数、拓扑、数论等19 个学科组,学术交流内容涵盖十分广泛,有174名学者在各学科组作了邀请报告。 此外,为了充分利用这个4年一次的难得的大聚会,大会提供一切可能的学术交流条件。凡已注册登记者均可报名作15分钟的专题报告,大会予以安排。1114人作了15 分钟的小组分组报告,张贴了93 篇墙报,报告(含张贴墙报者)总人数超过1400 人。 在往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我国大陆被邀请作45分钟报告的数学家有华罗庚、吴文俊、陈景润、冯康、张恭庆、马志明等。陈省身、丘成桐等华人数学家曾被邀请作1小时大会报告。 ICM2002大会有3名华裔数学家作1 小时大会报告,他们分别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北京大学“长江学者”田刚,华人数学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肖荫堂和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张圣容,有12位我国大陆数学家作45分钟邀请报告,他们分别是:丁伟岳、王诗宬、龙以明、曲安京、严加安、张伟平、陈木法、周向宇、洪家兴、郭雷、萧树铁和葛力明,ICM2002会议是历史上华人数学家作大会报告和邀请报告人数最多的一次大会。 二 ICM2002 卫星会议、公众报告情况 ICM2002举行了46 个卫星会议,为大会增添了风光。这些卫星会议分布在中国的26个城市以及日本、俄罗斯、新加坡、韩国和越南的6个城市。几乎每一个卫星会议都是国际合作的成果,一些菲尔兹奖、沃尔夫奖(Wolf Prize)和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参与使得这些卫星会议更加引人注目。尽管举办卫星会议一直是国际数学家大会的惯例,但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扩大了卫星会议的规模,并使之对国际数学家大会的圆满成功更有意义。

国际数学家大会和我们_数学论文

编者语:此文主要向大家介绍一些不太熟悉的情况,如国际数学家大会,数学与诺贝尔奖,......希望大家能读一下,开扩一些眼界,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人,不仅需要掌握好知识,还应该有意识地增长自己的见识,有开阔的眼界,这是很重要的,希望中学教师和中学生朋友把思维开放一些。这次我们介绍国际数学家大会的源由,本文是摘自前中国数学会理事长,北京大学教授张恭庆院士的文章。 1998年8月15日,德国的德累斯顿(Dresden)市晴空万里,气候宜人。几座零星高耸的大厦座落在庄严古朴的哥特式建筑之中,为这座历史名城增添了几分现代气息。位于易北河畔的白勒威(Bellevue)旅馆,融古典与现代风格于一体,显得华贵高雅。来自59个国家与地区的129名数学会代表和30名观察员,云集大会议厅,正在举行国际数学联盟(InternationalMathematicalUnion即IMU)代表大会。会议的一项重要议程是确定将于2002年举行的下届国际数学家大会(InternationalCongressofMathematicians简记作ICM)的会址。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辨论之后,决定用无记名投票方式在申办国中国和挪威之中作出选择。下午两点半,当大会主席宣布中国以99票压倒多数取得在北京举行ICM的主办权时,会场暴发出热烈的掌声。会后,许多国家的代表纷纷涌向与会的中国代表,握手致贺。这是国际数学家大会经历了整整一个世纪之后,第一次将要在一个发展中国家召开。又由于它将是本世纪的第一次国际数学家大会。世界数学史将因此而掀开新的一页。 国际数学家大会是世界数学家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盛会,每四年召开一次,规模逐渐扩大,近年来一般在四千人左右。为期十天的会议,其主要内容是进行学术交流,并颁发两项数学奖,即:菲尔兹(Fields)奖和亲瓦林纳(Nevanlinna)奖。学术交流的形式很多,主要是由大会程序委员会邀请的大会(Plenary)报告(l个小时)和分会(session)报告(45分钟)。近几届大会把数学分为19个方面。一般说来,除数学史和数学教育而外,从每个方面选择一位有重要贡献的数学家作大会报告,综合介绍该方面近些年来最重要的成就。对每个方面又组织分会,邀请若干名(各分会名额不等)在近四年中作出突出研究成果的数学家作分会报告,介绍该领域中各个方向上的重要进展。因为这些报告都是由在学术上有权威地位的数学家组成的程序委员会提名邀请的,所以从总体上看、其报告内容都很精彩,并能较全面地反映出近四年中数学各分支的最重要进展。对于精力旺盛、渴望了解数学前沿的数学家来说,真是“琳琅满目,目不暇接”,在这十天的会议中可以学到许多平时学不到的东西。ICM出版的会议录一直是标志数学现状的重要文献。为了充分利用这个四年一次的难得的大聚会,大会提供一切可能的学术交流条件。凡已注册登记者均可报名作15分钟的专题报告,大会予以安排。愿意寻觅知音讨论问题的数学家也可在专设的场所,以“大字报”的方式,把自己的结果写出来,吸引有兴趣的与会者当面交流。 以外,大会还安排各种特别讲座。例如,未被邀请作报告的菲尔兹奖或亲瓦林纳奖的获奖者往往会应邀作特别讲座,妇女数学家组织也设有专门讲座,邀请杰出的女数学家讲演,等等。 与会者还可以自由结合,举行专题小会。凑上几个志同道合者便可借教室当作会场,只须事先在布告栏及每日新闻上发个通知以吸引听众。地区性的数学联合会和对数学教育改革有兴趣的学者也不放过机会,抽空召开园桌会议,商讨工作、交流看法。 许多数学家对新的软件有天然的爱好,国际数学家大会便成了展示新软件的盛大场所。书展也是数学家大会的一景。各出版商都争着在会场设置摊位,陈列新书,当场出售。与会者往往利用报告间隙和休闲时间去“逛书市”。 大会第一天上午是开幕式,因其隆重,主办国的元首一般都要派代表致辞祝贺,该国科、教方面负责人也要到会讲话,开幕式上还要颁发两奖。闭幕式则于最后一天下午举行,一般由IMU主席致闭幕词,与会代表要向东道主国致谢词,另外,下届主办国要对各国数学家致欢迎词。

世界著名数学家简介-手抄报

幻灯片1 世界著名数学家简介刘徽 03 世纪 笛卡儿 16 世纪 洛必达 费马 牛顿 莱布尼兹 伯努利 17 世纪 泰勒 麦克劳林 欧拉 拉格朗日 柯西 傅里叶 高斯 18 世纪 阿贝尔 雅可比 狄利克雷 19 世纪 维尔斯特拉斯 斯托克斯 (点击名字可显示简介) 华罗庚 20 世纪 机动目录上页下页返回结束 幻灯片2 刘徽(约225 – 295年)

他撰写的《重 我国古代魏末晋初的杰出数学家. 差》对《九章算术》中的方法和公式作了全面的评 注, 在数学方法和数学 指出并纠正了其中的错误, 他的“割圆术”求圆周率 理论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的方法: 割之又割, 以至于不可割, “割之弥细, 所失弥小, 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 它包含了“用已知逼近未知, 用近似逼近精确”的重要极限思想. 机动目录上页下页返回结束 幻灯片3 笛卡儿(1596 – 1650)

法国哲学家, 数学家, 物理学家, 他 1637年他发 是解析几何奠基人之一. 表的《几何学》论文分析了几何学与 代数学的优缺点, 进而提出了“另外 一种包含这两门科学的优点而避免其缺点的方法”, 给出了几何问题的统一 把几何问题化成代数问题 , 作图法, 从而提出了解析几何学的主要思想和方法, 恩格斯把它称为数学中的转折点. 机动目录上页下页返回结束 幻灯片4 费马(1601 – 1665) 法国数学家, 他是一位律师, 数学 只是他的业余爱好. 他兴趣广泛, 博 览群书并善于思考, 在数学上有许多 重大贡献. 他特别爱好数论, 他提出

的费马大定理: 至今尚未得到普遍的证明. 他还是微积分学的先驱 , 费马引理是后人从他研究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方法中 提炼出来的. ",2"无整数解方程时当n n n z y x n =+>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幻灯片5 牛顿(1642 – 1727) 伟大的英国数学家 , 物理学家, 天文 他在数学上的卓越 学家和自然科学家. 1665年他提出正 贡献是创立了微积分. 并于1671 流数 (微分) 术 , 次年又提出反流数(积分)术, 他

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会发言材料

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会发言材料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育是什么?简单的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我长期从事高段数学的教学,必然会遇到接班的情况。每接一个新班,都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学习习惯,尤其是上课和作业的习惯。 第一、课堂学习习惯; 重点教学生会听、会看、会想、会说。 会听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想边记忆,抓住要点。不仅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认真听同学的发言。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偏小、班额较大等原因,一些孩子上课摸摸索索、精力分散,不会听课。接班后我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不时用鼓励、表扬、眼神提示等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及时引导学生认真听课。为了考查和训练学生“听”的能力,我经常开展一些活动如听算,即老师口述题目,学生直接列式或写得数;再如听后复述,在重点部分讲解时,我会时常让学生站起来重复等。用这类方法训练学生注意力,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有意识记忆能力。 会看凡学生通过自己看、想,就能掌握的东西,教师一定不讲或少讲。教学中要提供充分的观察材料吸引学生看,借助手势引导学生看。教师的板书、演示等要准确、鲜明,能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在课堂练习中要多设计一些能引起观察兴趣,旨在训练观察能力的题目。使学生逐步掌握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规律的观察方法。 会想教师多设计启发性、引导性的问题,给学生动脑的机会。并要求学生,提出问题,人人都要思考,准备回答。提问学生我注意了层次性先让差一点的孩子优先做答,再请会答的针对前者的疑问做

答。这样既了解后进生是不是在思考,思维的障碍是什么,又可提高一般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得到锻炼。对于课堂上或作业中,同一道题,不同思路,我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学生敢于另辟蹊径的做法、想法,我都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哪怕是不成熟的或错误的见解,都从不同侧面赞赏学生独特性的理解与表达。切忌抹杀学生的独到思维。另外课后练习我会适当增加拓展创新性的题目,引导学生探索钻研。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思考、敢于创新的学习习惯。 会说语言是思维的结果。会说,就能促进其它三会。因此我十分重视学生“说”的培养和训练,采用了以下做法 1、大声发言。接班第一课师生相互介绍,训练就开始了。要求学生作自我介绍,大声说出自己的姓名,并用一两句话说说新学年自己学好数学的打算。 2、让学生习惯于“说想法”。课上要给每个学生说自己想法的机会,可以独自说,同位练习说,小组互相说等,培养学生语言的条理性和思维的逻辑性。 3、使用数学语言。在教学中要求学生用数学用语,简明、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判断后,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概括出定义、法则或公式。在学生叙述中注意规范表达的准确性,最后统一到课本语言上来。学生在组织语言的过程中,思维的条理性,准确性得到了操练。 4、给学困生发言权。我把接班后的前几节课作为争取学困生的重点课来上,课前就把检查复习的题目先告诉后进生,并具体教他们如何回答。由于学困生先学一步,心中有底,上课时就敢于举手发言,

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

课件3 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 课件编号:ABⅤ-3-4-1. 课件名称: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 课件运行环境:几何画板4.0以上版本. 课件主要功能:配合教科书“3. 4 基本不等式: 2b a a b + ≤”的教学. 课件制作过程: (1)新建画板窗口,选择【线段】工具,画一条水平线段,选择线段两端点,按Ctrl+K,加注标签并用【文本】工具改为A1、A2. (2)选择点A1,单击【Transform】(变换)菜单的【Mark Center】(标记中心),选择线段A1A2和点A2,单击【Transform】菜单的【Rotate】(旋转),弹出“Rotate”对话框,如图1,把“Fixed Angle”栏改为90o,单击【Rotate】,选择旋转所得点,按Ctrl+K,加注标签并用【文本】工具改为A4.选择点A2,单击【Transform】菜单的【Mark Center】,选择线段A1A2和点A1,单击【Transform】菜单的【Rotate】,弹出“Rotate”对话框,把“Fixed Angle”栏改为-90o,单击【Rotate】,选择旋转所得点,按Ctrl+K,加注标签并用【文本】工具改为A3.选择点A3、A4,按Ctrl+L连成线段. (3)选择线段A1B4,单击【Construct】(构造)菜单中的【Point On Segment】(线段上的点),为所构造点加注标签并用【文本】工具改为A.选择点A1,单击【Transform】菜单的【Mark Center】,选择点A,单击【Transform】菜单的【Rotate】,弹出“Rotate”对话框,把“Fixed Angle”栏改为-90o,单击【Rotate】,选择旋转所得点,加注标签A′. (4)依次选择点A、A4,单击【Transform】菜单的【Mark Vector】(标记向量),选择点A2,单击【Transform】菜单的【Translate】(平移),弹出“Translate”对话框,如图2,单击【Translate】完成,选择平移所得点,加注标签并改为C.(5)依次选择点A2、A′,单击【Transform】菜单的【Mark Vector】,选择点A3,单击【Transform】菜单的【Translate】,弹出“Translate”对话框,单击【Translate】完成,选择平移所得点,加注标签并改为D.

历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简介

国际数际数学家大会(InternationalCongressofMathematicians),是数学家们为了数学交流,展示、研讨数学的发展,会见老朋、结交新朋友的国际性会议。是国际数学界最大的盛会。 一般四年举行一次(除了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停顿外)。首次大会举行于1897年,至今共举行了21次。出席的数学家的人数,最少的一次是208人,最多的一次是4000多人。 每次大会一般都邀请一批杰出数学家分别在大会上作一小时的学术报告和学科组的分组会上作45分钟学术报告,凡是出席大会的数学家都可以申请在分组会上作10分钟的学术报告,或将自己的论文在会上散发。 现将历次大会简介如下: 第一届国际数际数学家大会时间:1897。地址:瑞士苏黎世。参加人数:208人。主席:K.F.盖泽尔(Geiser,瑞士数学家、苏黎世工学院教授)。在大会上作报告的数学家共有4位:J.H.庞加莱(但他因病缺席,由J.弗兰纽尔(Franel)替它宣读论文)A.胡尔维茨(Hurwitz),C.F.克莱因,G.皮亚诺(Peano)。这次大会以J.H.庞加莱报告的《关于纯分析和数学物理》及C.F.克莱因报告的《目前高等数学问题》,著称于世。 第二届国际数际数学家大会时间:1900年。地址:法国巴黎。参加人数:229人。主席:J.H.庞加莱。C.埃尔米特(Hermite,法国数学家)担任名誉主席。大会上作报告的数学家共有4位:M.康托(Cantor),M.G.米塔——列夫勒,V.沃尔泰拉(V olterra),J.H庞加莱。这次大会以D.希尔伯特在历史与教育两组联席会上的讲演《未来的数学问题》(在刊印的讲稿中,他共列出23个问题,但他在实际讲演中,因时间关系只讲了其中10个问题,即1,2,6,7,8,13,16,19,21,22),确立了这次巴黎国际数学家大会在数学史上的地位。他认为:“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讨,可以期待科学的进步。” 第三届国际数际数学家大会时间:1904年。地址:德国海德堡。参加人数:336人。主席:H.韦伯(Weber,德国数学家)在大会上作报告的数学家共有4位:G.格林希尔(Greenhill),P.班勒卫(Painleve),C.塞格雷(Segre),W.沃廷格(Wirtinger)。这次大会正值德国著名数学家C.G.L.稚可比(Jacobi)诞辰100周年,在H.韦伯致辞后,海德堡大学的数学教授L.柯尼希贝格(Konigsberger)作了纪念C.G.L.雅可比的纪念演说,他在演说中对C.G.L.雅可比作了高度的评介。大会期间还展出了近十年来的数学文献,数学仪器和模型。 第四届国际数际数学家大会时间:1908年。地址:意大利罗马。主席:P.布拉塞纳(Blaserna,罗马科学院院长。)意大利国王亲临开幕式会场以表祝贺、欢迎。被邀请在大会上作报告的数学家共7位:J.H.庞加莱,已达布(Darboux),D.希尔伯特,C.F.克莱因,V.沃尔泰拉,G.韦罗内塞(Veronese),S.纽科姆(Newcomb)。但是,D.希尔伯特和C.F.克莱因都谢绝了邀请;J.H.庞加莱因病也未能亲临大会作报告。这以大会上颇具特色的活动是颁发卡西亚(Cuccia)奖,一枚金质奖章和3000法朗,此奖“以奖赏推进代数挠曲线研究的重要论文”。

中国最著名的五大数学家介绍

中国最著名的五大数学家 第一位:华罗庚 自学成材的天才数学家,中国近代 数学的开创人!在众多数学家里华罗 庚无疑是天分最为突出的一位! 华罗 庚通过自学而成为世界级的数学家, 他是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 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 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广泛数学领域 的中都做出卓越贡献。在这些数学领域他或是创始人或是开拓者! 华罗庚的重大贡献,有许多用他的名字命名的定理,如华引理、华不等式、华算子与华方法。另外华罗庚还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美国著名数学家贝特曼著文称:“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足够成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学院院士”。 “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简称“华杯赛”)就是为了纪念和学习我国杰出的数学家华罗庚教授的。

现代微分几何的开拓者,曾获数学界 终身成就奖----沃尔夫奖!他对整体微分几 何的卓越贡献,影响着半个多世纪的数学 发展。他创办主持的三大数学研究所,造 就了一批承前启后的数学家。 在微分几何领域有诸多贡献,如以他命名 的“陈空间”,“陈示性类”,“陈纤维从”。 一位数学家说“陈省身就是现代微分几何。”这是对他的最好评价!

世界著名微分几何学家,射影微分几何学派的开拓者,40、50年代开始研究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60年代又研究高维空间共轭网理论,70年代以来在中国开创了新的研究方向——计算几何!为中国数学走向现代化做出巨大贡献! 第四位:陈景润 华罗庚的学生!数论学家,歌德巴赫猜想专家!离解决歌德巴赫猜想即“1+1”问题,最近的人,证明了“1+2”陈景润一生只做一件事的人,那就是歌德巴赫猜想,他也一直只专注于这个领域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迄今为止,歌德巴赫猜想依然是世界级难题!众多数学家认为用现有数学理论系统无法解决这一问题,除非出现新的数学观念,新的数学理论系统!

国际数学界的最高奖---菲尔兹奖

国际数学界的最高奖---菲尔兹奖 诺贝尔奖金中为什么没有设数学奖?对此人们一直有着各种猜测与议论。每年一度的诺贝尔物理、化学、生理学和医学奖,表彰了这几个学科中的重大成就,奖掖了科学精英,可谓举世瞩目。不设数学奖,对于这个重要的基础学科,岂不是失去了一个在世界范围内评价重大成就和杰出人才的机会?其实,数学领域中也有一种世界性的奖励,这就是每四年颁发一次的菲尔兹奖。在各国数学家的眼里,菲尔兹奖所带来的荣誉可与诺贝尔奖金媲美。 菲尔兹奖是由国际数学联盟(简称IMU)主持评定的,并且只在每四年召开一次的国际数学家大会(简称ICM)上颁发。菲尔兹奖的权威性,部分地即来自于此。所以,这里先简单介绍一下“联盟”与“大会”。 一、十九世纪以来,数学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新思想、新概念、新方法、新结果层出不穷。面对琳琅满目的新文献,连第一流的数学家也深感有国际交流的必要。他们迫切希望直接沟通,以便尽快把握发展大势。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第一次国际数学家大会在苏黎世召开了。紧接着,一九○○年又在巴黎召开了第二次会议,在两个世纪的交接点上,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提出了承前启后的二十三个数学问题,使得这次大会成为名副其实的迎接新世纪的会议。 自一九零零年以后,大会一般每四年召开一次。只是因为世界大战的影响,在一九一六年和一九四○ ——一九五○年间中断举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第一次大会是一九五零年在美国举行的。在这次会议前夕,国际数学联盟成立了。这个联盟联络了全世界几乎所有的主要数学家,它的主要任务是促进数学事业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组织进行四年一次的国际数学家大会及其他专业性国际会议,颁发菲尔兹奖。自此以后,大会的召开比较正常。从一八九七年算起,总共举行了十九次大会,其中有九次是在一九五○ ——一九八三年间举行的。 联盟的日常事务由任期四年的执行委员会领导进行,近年来,这个委员会设主席一人,副主席二人,秘书长一人,一般委员五人,都是由在国际数坛上有影响的著名数学家担任。每次大会的议程,由执委会提名一个九人咨询委员会来编定。而菲尔兹奖的获奖人,则由执委会提名一个八人评定委员会来遴选。评委会的主席也就是执委会的主席,可见对这个奖的重视。这个评委会首先由每人提名,集中提出近四十个值得认真考虑的候选人,然后进行充分的讨论并广泛听取各国数学家的意见,最后在评定委员会内部投票决定本届菲尔兹奖的得奖人。 现在,国际数学家大会已是全世界数学家最重要的学术交流盛会了。一九五零年以来,每次参加者都在两千人以上,最近两次大会的参加者更在三千人以上。这么多的参加者再加上这四年来无数的新成果,用什么方法才能很好地交流呢?近几次大会采取了分三个层次讲演的办法。以一九七八年为例,在各专业小组中自行申请作十分钟讲演的约有七百人,然后由咨询委员会确定在各专业组中作四十五分钟邀请讲演的名单约二百个,以及向全会作一小时综述报告的人选十七位。被指定作一小时报告是一种殊荣,报告者是当今最活跃的一些数学家,其中有不少是过去或未来的菲尔兹奖获得者。 菲尔兹奖的宣布与授予,是开幕式的主要内容。当执委会主席(即评委会主席)宣布本届得主名单之后,全场掌声雷动。接着由东道国的重要人士(当地市长、所在国科学院院长、甚至国王、总统),或评委会主席授予一块金质奖章,外加一干五百美元的奖金。最后由一些权威的数学家来介绍得奖人的杰出工作,并以此结束开幕式。

国际数学家大会简介

国际数学家大会简介 国际数学家大会ICM是由国际数学联盟(IMU)主办的,每四年举行一次,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国际数学家大会的召开对全世界的数学家来说,都是头等重要的大事。在1998年8月举行的国际数学联盟成员国大会决定在中国北京召开ICM2002 。 4000数学家北京开盛会菲尔兹大奖20日下午揭晓 北京晚报 今天的人民大会堂,因全球4000多位数学家的到来,空气里仿佛都蹦跳着数字。已有100多年 历史的国际数学家大会第一次来到北京,今天(20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式。 很少有这样一个专业会议引起了如此多普通人的关注,全球数学界的精英差不多都来了。 在今天开幕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除了霍金、纳什还有一批重量级人物:6位菲尔兹奖的获得者。有“数学诺贝尔奖”之称的菲尔兹奖只授予40岁以下的对数学发展有卓越贡献的人,每届仅奖励2人至 4人,是全世界每一位数学家梦想的最高荣誉。目前全世界仅有40多人得过此奖,华人世界里也只有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丘成桐一人得过此奖。本届菲尔兹大奖今天下午揭晓,此前有猜测说,将在本次大 会上作报告的中科院院士田刚极有可能成为获奖的第一位中国人,但实际情况是,田刚已超过了40岁。 四年一次的国际数学家大会每次都会邀请一批代表着数学科学中最重大成就与进展的数学家做1 小时大会报告和45分钟邀请报告,华罗庚、吴文俊、陈景润、冯康、张恭庆、马志明等六人曾被邀请 作报告。在今年的大会上,除了田刚外,还有两位华人科学家也将做大会报告,11位大陆数学家将做 邀请报告。 虽然是学术性会议,国际数学家大会并没有忘记利用这一难得的机会对普通公众进行一次数学大 科普。除了著名的霍金、纳什的公众报告外,纽约大学教授Poovey22日晚将在国际会议中心为北京人 做一场公众报告,吴文俊院士也将在8月27日下午2时在中国科技馆做一场公众报告。数学家大会期间,有关单位还将举办少年数学论坛、数学夏令营、中国古典数学玩具展等活动。 当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北京召开的同时,46个卫星会议也将在中国北京、日本京都、俄罗斯莫斯科、 韩国浦项和庆州、越南河内等32个城市举行 我国数学家为何与菲尔兹奖无缘? 专家剖析三原因 北京青年报

国际数学家大会颁发的四项奖项

国际数学家大会颁发的四项奖项 现在国际数学家大会颁发菲尔兹奖、奈望林纳奖、高斯奖、陈省身奖四项奖。 一菲尔兹奖 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开幕式上颁发菲尔茨奖,它以终生致力于数学研究的菲尔兹教授的名字命名。菲尔兹奖是数学领域的一项国际大奖,每四年颁发一次,每次至多四名,只授予四十岁以下的数学家,表彰数学上的重要贡献,授予的原因只能是“已经做出的成就”,如此苛刻的获奖条件使获得菲尔茨奖的难度超越了诺贝尔奖。菲尔兹奖只是一枚金质奖章和1500美元的奖金,与诺贝尔奖金的十万美元相比是微不足道,但是在各国数学家的眼里,菲尔兹奖所带来的荣誉可以与诺贝尔奖媲美。 菲尔兹奖由国际数学联盟主持评定,只在每四年召开一次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颁发。国际数学联盟的日常事务由任期四年的执行委员会领导进行,近年来,这个委员会设主席一人,副主席二人,秘书长一人,一般委员五人,都是由在国际数坛上有影响的著名数学家担任。每次大会的议程,由执委会提名一个九人咨询委员会来编定。菲尔兹奖的获奖人,由执委会提名一个八人评定委员会来遴选。评委会的主席也是执委会的主席。菲尔兹奖的评委会首先每人提名,从全世界第一流数学家中遴选,集中提出近四十个值得认真考虑的候选人,然后进行充分的讨论并广泛听取各国数学家的意见,最后在评定委员会内部投票决定本届菲尔兹奖的得奖人。因此,就权威性与国际性而言,任何其他的奖励都无法与菲尔兹奖相比。 菲尔兹奖自1936年设立以来每4年在大会开幕式上由主办国国家元首颁奖,截至目前共有17个国家的52名数学家得奖,其中美国得主最多,共有13名,其次是法国人(12名)和英国人(7名)。

二奈望林纳奖 国际数学家大会从1982年开始颁发奈望林纳奖,每4年一次,一次只有一位获奖者,得奖者不大于40岁。奈望林纳奖奖励在在计算机科学的数学领域(比如计算机科学、程序语言、代数分析)最杰出的数学成就。金制奖章上刻着拉尔夫·奈望林纳等的头像。1950年,奈望林纳成为第一位将计算机的使用引入芬兰的数学家。 奈望林纳奖1981年由国际数学家大会执行委员会设立。1982年4月接受赫尔辛基大学的馈赠,以纪念在1980年过世的芬兰数学家罗尔夫·奈望林纳而命名。奖项为一面金牌和奖金。 奈望林纳奖自1982年开始颁发,至2010年共有八人获奖。 1982年,美国数学家罗伯特·塔尔杨,他在计算机科学的数学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对算法设计和算法分析有重要建树。 1986年,英国数学家L.瓦利亚特,他对理论计算机科学的每一个分支都有决定性的影响,有关计算问题的理论是他最重要、最深刻的贡献。 1990年,苏联数学家A.A.拉兹博洛夫,他对计算复杂性理论有重要建树,特别是对单调布尔函数的复杂度做了很好的工作。 1994年,以色列数学家A.威治森,他在关于零知识证明方面的工作极有成就。 1998年,美国数学家肖尔,他对量子计算算法有重要贡献。 2002年,印度数学家M.苏丹,他在概率可析验证明、最优化问题的不可逼近性以及纠错码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6年,美国康奈尔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乔恩·克莱伯格(Jon Kleinberg),他的工作为重要的实际问题带来了深刻的理论见解,它们已成为认识和管理今天日益增多的网络世界的核心。从网络分析和线路安排、数据挖掘到几何比较和蛋白质结构的分析,他的工作横跨多个领域。除了对研究的基础性的贡献外,他还深入思考技术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影响。 2010年,美国人丹尼尔·斯皮尔曼(Daniel Spielman)。因其在线性规划中的平滑分析、基于图的代码算法以及数值计算中图论的应用而获奖。 三高斯奖 国际数学家大会从2006年开始颁发高斯奖,以后每4年一次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颁发。高斯奖设立的正式通告发布于“数学王子”高斯诞辰225年之际2002年4月30日,并以其名字命名。获奖者由国际数学联盟遴选的评审团评定。 高斯奖是德国数学联盟与国际数学联盟联合颁发,并由德国数学联盟管理的国际性数学奖项,该奖由一枚奖章和奖金(1万欧元)组成,其奖金来源是1998年柏林国际数学家大会的经费结余。

最新国际数学教育大会名师精编资料

一、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简介 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是由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ICMI,成立于1908年4月)主办的。1966年,荷兰著名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任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主席时,他建议单独为数学教育召开国际性大会,会上有大会特邀的报告,也有个人发表意见的机会,这就是国际数学教育大会的开始. ICME每四年举行一次,是全球数学教育界的大型会议,参加大会的各国学者中有大、中、小学水平的各类学校的数学教师,数学教育出版社的编辑,数学教育部门的负责人和科研人员(包括计算机科学、心理学、教育学及哲学专家).第11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将于2008年7月6日至13日在墨西哥举行. 二、第一至四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的概述(对新数运动的反思) (一) ICME 1——国际数学教育大会的开始 ICME 1于1969年8月在法国里昂举行,有42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代表参加。会议的主题是:学科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以及在职教师的培训与提高。大会的程序中主要有19个全体会,邀请知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专家作讲演,还有6个分组会。此外有书籍展览、课程设计展览、专题讨论会等。 (二) ICME 2——国际数学教育大会的定型 1972年8月, ICME 2在英国埃克塞特举行。来自70个国家和地区的1400多人与会,会议的主题是:新数运动的回顾与反思。为了适应参加者的多方面兴趣,并促使其积极参加活动,全体会减少为7个,组织了39个专题研究组。根据会议的要求,于1972年出版了第一期《ICMI 通讯》。此会后, ICME每四年举行一次, 恰和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同年举行,走上了规范化。(三) ICME 3——分课题组展开工作 ICME 3于1976年在德国卡尔斯鲁厄举行。与会代表有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800多人,会议的主题是:计算机与新技术用于课堂教学;消除在数学教学中对女性的歧视;中小学的几何教学。大会的议程包括5个全体会和13个分组会。分组会的议题涉及到数学教育的各个领

【2019-2020】第十届国际数学教育心理学会议简介-范文模板 (2页)

【2019-2020】第十届国际数学教育心理学会议简介-范文模板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第十届国际数学教育心理学会议简介 第十届国际数学教育心理学会议简介第十届国际数学教育心理学会议于1986 年7月20日至25日在英国伦敦城市大学举行。出席会议的有三十多个国家和 地区的代表共280多人。会议采取全体会议讲演,分组介绍研究报告,进行课 题研究和专题讨论,小字报和图书资料陈列等多种方式。中国代表三人应邀参 加会议并在全体会议上发了言。代表们向会议提交的研究报告有八十多篇。报告的内容十分广泛,有相当一部分是研究和探索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些具体课题(如算术运算、有理数、立体图形、解问题等)的特点和规律,另外一些则是 通过某一课题的教学研究数学教育心理的一般规律或专门问题,如学生的认知 能力与课程的认知要求之间的配合问题,在数学学习中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 超认知(metacognition)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学生的数学成绩的评价,计算器、计算机(重点是LOGO语言)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等。 大部分代表分成八个课题研究组,着重研究以下几个课题:16岁以上至大学学 生的数学思维;空间能力和几何知识,几何中的表象、概念和几何概念的形成 的理论;数学教育的认识论的研究;表述(representation)对获得数学知识 的影响;教学设计(teachingdesign)的原理;比和比例的理解;数学教育心 理和数学教育理论之间的关系;数学教育的社会心理学(着重研究社会的动机,社会的相互影响以及社会的认知)。 另有部分代表则就以下一些专题交换经验和看法:数学教师的准备和发展;探 索数学课录象带;性别与数学;促进中小学数学教学的变化;培训数学教师的 心理学等。 大会主席柯列斯教授回顾了1976年召开第一届会议以来数学教育心理学研究工作的发展情况,指出最初强调“研究要联系数学的学习过程”,“对改进教学 要做出更有效的贡献……”,现在已经使这方面的一些需要得到满足。但是他 也指出,在大多数会议中认知理论还是一个没有充分表述的领域,而近年来认 知理论的发展表明,有关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用于数学学习是很有益的。现在 需要数学教育心理研究工作者进行具体的分析,并且细心地使这些理论有血有肉,能直接应用于数学教学及其研究工作。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帕波特强调,数学经验是一种复合物,必须从多种观点去理解。首先要区分数学的观点和心 理学的观点。在心理学的观点中还要区分认知的和情感的。情感不单是对数学 的爱憎,而且推动着智力的发展。因此要注意研究数学的认知以外的其他方面。 第十一届会议计划于1997年在加拿大举行。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生平简介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生平简介 华罗庚,中国现代数学家。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金坛,1985年6月12日卒于日本东京。1924年金坛中学初中毕业,但因家境不好,读完初中后,便不得不退学去当店员。18岁时患伤寒病,造成右腿残疾。1930年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习。1938年回国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国,任普林斯顿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和伊利诺斯大学教授,1950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中国数学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全国数学竞赛委员会主任,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学数学化学部副主任、副院长、主席团成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等职。曾任一至六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曾被授予法国南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美国伊利诺斯大学荣誉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领域的研究与教授工作并取得突出成就。40年代,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这一历史难题,得到了最佳误差阶估计(此结果在数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G.H.哈代与J.E.李特尔伍德关于华林问题及E.赖特关于塔里问题的结果作了重大的改进,至今仍是最佳纪录。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他把数学方法应用于实际,筛选出以提高工作效率为目标的优选法和统筹法,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华罗庚同志是当代自学成才的科学巨匠,是世界著名的数学家。他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复变函数论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开拓者。为以后矩阵几何学等,作下了基点。 ■早年学习时期 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小商人家庭,身高1.65米,父亲华瑞栋,开一间小杂货铺,母亲是一位贤惠的家庭妇女。华罗庚出生时,父亲已经40岁。40岁得子,夫妻俩把儿子看成掌上明珠,为了给儿子祝福,一生下来就用两个箩筐扣住了他。华罗庚因此得名。他12岁从县城仁劬小学毕业后,进入金坛县立初级中学学习便深深爱上了数学。一天,老师出了道“物不知其数”的算题。老师说,这是《孙子算经》中一道有名的算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23!”老师的话音刚落,华罗庚的答案就脱口而出。当时华罗庚并未学过《孙子算经>>,他是用如下妙法思考的:“三三数之剩二,七七数之剩二,余数都是二,此数可能是3×7+2=23,用5除之恰余3,所以23就是所求之数。”华罗庚不承认自己是天才。 1925年初中毕业后,因家境贫寒,无力进入高中学习,只好到黄炎培在上海创办的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会计,为的是能谋个会计之类的职业养家糊口。不到一年,由于生活费用昂贵,被迫中途辍学,回到金坛帮助父亲料理杂货铺。在单调的站柜台生活中,他开始自学数学。他回家乡一面帮助父亲在“乾生泰”这个只有一间小门面的杂货店里干活、记账,一面继续钻研数学。回忆当时他刻苦自学的情景,他的姐姐华莲青说:“尽管是冬天,罗庚依然在账台上看他的数学书。鼻涕流下时,他用左手在鼻子上一抹,往旁边一甩,没有甩掉,就这样伸着,右手还在不停得写……” 那时罗庚站在柜台前,顾客来了就帮助父亲做生意,打算盘、记账,顾客一走就又埋头看书演算起数学题来。有时入了迷,竟忘了接待顾客,甚至把算题结果当作顾客应付的货款,使顾客吓一跳。因为经常发生类似的莫名其妙的事情,时间久了,街坊邻居都传为笑谈,大家给他起了个绰号,叫“罗呆子”。每逢遇到怠慢顾客的事情发生,父亲又气又急,说他念“天书”念呆了,要强行把书烧掉。争执发生时,华罗庚总是死死得抱着书不放。

032.全国第十一届数学方法论与数学教育学术研讨会(PMXI)会议纪要

淘宝专业学术杂志店 第21 卷第5 期数学教育学报Vol.21, No.5 2012 年10 月JOURNAL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Oct., 2012 全国第十一届数学方法论与数学教育学术研讨会 (PMXI)会议纪要 胡建庭1,赵军2 (1.无锡市第三高级中学,江苏无锡214028;2.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无锡214001) 全国第十一届数学方法论与数学教育学术研讨会 (PMXI)于2012 年9 月27 日至30 日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举行. 会议由贵州省黔西南教育局和黔西南教育学会、兴义五中、赛文实验学校、兴义市红星路小学、兴义一中、兴义民族师院等承办和协办.来自北京、上海、江苏、甘肃、河南、四川、ft东、贵州、广西等省市的三百余人参加了会议. PMXI 开幕式于28 日上午举行.出席开幕式的有黔西南州政府和教育局的领导,全国数学科学方法论研究交流中心(下简称“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林夏水研究员,著名数学家王昆扬、张英伯教授,“中心”副主任周春荔、唐志华教 授、杨世明、王宏德特级教师,秘书长胡建庭、常务副秘书长赵军,副秘书长谢祥、王兴华,黔西南数学会理事长帅家敬、名誉会 长王一平、副理事长张天平、兴义民族师院数学科学院院长彭光明教授等. 开幕式由黔西南州政府副秘书长主持,“中心”常务副主任徐沥泉致开幕词.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州长助理曹静秋和州教育局常务副局长致欢迎词. 大会报告由唐志华教授主持.林夏水作了题为“数学方法论、数学观与MM 教育方式”的报告,他从理论高度阐述了数学观与数学方法论的一致性、MM 教育方式蕴涵着数学观、MM 教育方式体现一种新的数学教育观.张英伯教授作了题为“法 兰西英才教育掠影”的报告.无锡市新区实验小学校长徐光新作了“让小数课堂呈现感悟数学思想方法的特质”的报告.这些报告 引起与会代表的极大兴趣. 金秋时节,丹桂飘香.在这收获的日子里,来自全国 MM 方式实验基地、实验学校的老师和志愿者28 日下午分别欢聚在兴义市红星路小学、兴义市第五中学和赛文实验学校,欣赏 和点评兴义五中、兴义赛文实验学校、红星路小学,西南交大附中、成都金牛区小学,青岛海洋大学附中,无锡市五爱小学、杨名中 心小学等实验学校老师带来的MM 方式教学精彩的公开课和观摩研究课.这些研究课较好地展现了MM 教育方式的特点和风格,受到了与会代表的赞许和好评,也获得了评课专家的充分肯定.红星路小学校长柯玉明深有感触地说:“全国第十一届数学方法 论与数学教育学术研讨会选在兴义市举办,这是我们的荣幸,是对我们的鼓励和鞭策,我们将把握这次机会,给数学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