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光伏电站低电压穿越技术要求与实现

光伏电站低电压穿越技术要求与实现

光伏电站低电压穿越技术要求与实现
光伏电站低电压穿越技术要求与实现

光伏发电工程施工规范GB50794-2019

目次1总则 2术语 3 基本规定 4 土建工程 4.1 一般规定 4.2 土方工程 4.3 支架基础 5 安装工程 5.1 一般规定 5.2 支架安装 5.3 光伏组件安装 5.4 汇流箱安装 5.5 逆变器安装 5.6 电气二次系统 6 设备和系统调试 6.1 一般规定 6.2 光伏组件串测试 6.3 跟踪系统调试 6.4 逆变器调试 6.5 二次系统调试 6.6 其他电气设备调试 7 消防工程 7.1 一般规定 7.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7.3 灭火系统 8 环保与水土保持 8.1 一般规定

8.2 施工环境保护 8.3 施工水土保持 9 安全和职业健康 9.1 一般规定 9.2 安全文明施工总体规划 9.3 安全施工管理 9.4 职业健康管理 9.5 应急处理 附录A 中间交接验收签证书 附录B 汇流箱回路测试记录 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 1总则 1.0.1 为保证光伏发电站工程的施工质量,促进工程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确保光伏发电站建设的安全可靠,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地面及屋顶并网型光伏发电站,不适用于建筑一体化光伏发电站

工程。 1.0.3 光伏发电站施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并制订专项应急预案。 1.0.4 光伏发电站工程的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光伏组件 指具有封装及内部联接的,能单独提供直流电的输出、最小不可分割的太阳电池组合装置,又称为太阳电池组件。 2.0.2 光伏组件串 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将若干个光伏组件串联后,形成具有一定直流输出电压的电路单元。简称组件串或组串。 2.0.3 光伏支架 光伏发电系统中为了摆放、安装、固定光伏组件而设计的专用支架。简称支架。 2.0.4 方阵(光伏方阵) 由若干个太阳电池组件或太阳电池板在机械和电气上按一定方式组装在一起并且有固定的支撑结构而构成的直流发电单元。又称为光伏方阵。 2.0.5 汇流箱 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将若干个光伏组件串并联汇流后接入的装置。 2.0.6 跟踪系统 通过机械、电气、电子电路及程序的联合作用,调整光伏组件平面的空间角度,实现对入射太阳光的跟踪,以提高光伏组件发电量的装置。 2.0.7 逆变器 光伏发电站内将直流电变换成交流电的设备。 2.0.8 光伏发电站 利用太阳电池的光生伏打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发电系统。 2.0.9 并网光伏发电站 直接或间接接入公用电网运行的光伏发电站。

L11483 光伏电站低电压穿越技术要求与实现2

L11483 光伏电站低电压穿越技术要求与实现 () 摘要:针对大型光伏电站在电网扰动或故障时突然脱网给电网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光伏逆变器的光伏电站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并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保证光伏逆变器在电网电压跌落时不过流,同时能够发出一定的无功功率以支撑并网点电压,具备低电压穿越的能力。 关键词:光伏电站;低电压穿越;电压跌落;无功输出 Requirements and Achievements of the Low Voltage Ride Through Technologies for PV Power Station (a) Abstract:A strategy of Low V oltage Ride Through (LVRT) technologies for PV power station based on PV inverter is proposed to solve the negative effect when Large PV power station is disconnected to the grid suddenly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grid disturbance or fault.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ategy can make the AC currents of the PV inverter under maximum value permitted. And the PV inverter can sent out reactive power to support the voltage of PCC, so it possesses the ability of LVRT. Key words: PV power station; LVRT; voltage dip; reactive power output 0 引言 当前光伏发电已成为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形式,其中大型光伏电站的接入,将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产生深刻影响,特别是在电网故障时光伏电站的突然脱网会进一步恶化电网运行状态,带来更加严重的后果[1-2]。 当光伏电站渗透率较高或出力加大时,电网发生故障引起光伏电站跳闸,由于故障恢复后光伏电站重新并网需要时间,在此期间引起的功率缺额将导致相邻的光伏电站跳闸,从而引起大面积停电,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3]。因此,亟须开展大型光伏电站低电压穿越技术的研究,保障光伏电站接入后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文献[4-6]主要分析了目前光伏电站实现低电压穿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010年12月,我国首套用于光伏电站低电压穿越现场测试的检测平台在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建成,表明我国重视光伏电站低电压穿越能力的研究与检测工作。然而,目前国内外的光伏电站几乎不具有低电压穿越的能力,对光伏电站低电压穿越关键技术的研究也很少。在新能源并网的低电压穿越方面,风电场的低电压穿越技术可为光伏电站低电压穿越技术提供借鉴。文献[7-9]集中分析了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的结构和控制方法,可以采用增加硬件crowbar卸荷电路和不增加硬件的方式实现风电场低电压穿越。光伏电站与风电场相比,相同的是都通过电力电子器件并网,电力电子器件的耐受能力制约光伏电站的低电压穿越能力;不同的是光伏电站没有转动惯量,直流侧的电压在电网故障时不会像风电机组那样升高很多,制约光伏电站低电压穿越的瓶颈是逆变器交流侧输出电流的大小,若超过额定电流过大,则会损害电力电子器件。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光伏逆变器的光伏电站低电压穿越技术,在电网故障时能保持并网运行,并向电网输出一定的无功功率以支撑并网点电压,减少了因光伏电站的突然脱网而给电网带来的不利影响。

光伏逆变器低电压穿越技术原理

光伏并网逆变器低电压穿越 低电压穿越:当电网故障或扰动引起逆变器并网点的电压跌落时,在电压跌落的范围内,光伏发电机组能够不间断并网运行。 对专门适用于大型光伏电站的中高压型逆变器应具备一定的耐受异常电压的能力,避免在电网电压异常时脱离,引起电网电源的不稳定。逆变器交流侧电压跌至20%标称电压时,逆变器能够保证不间断并网运行1s;逆变器交流侧电压在发生跌落后3s内能够恢复到标称电压的90%时,逆变器能够保证不间断并网运行。对电力系统故障期间没有切出的逆变器,其有功功率在故障清除后应快速恢复,自故障清除时刻开始,以至少10%额定功率/秒的功率变化率恢复至故障前的值。低电压穿越过程中逆变器宜提供动态无功支撑。 并网点电压在图1中电压轮廓线及以上的区域内时,该类逆变器必须保证不间断并网运行;并网点电压在图1中电压轮廓线以下时,允许停止向电网线路送电。

菊水皇家电网模拟器能协助逆变器厂家研发生产PVS7000电网模拟器

产品特点 ================================================================================= ====

■三相电压独立可调,相位角独立可调; ■LIST,STEP两大模式,可执行30组不同电压、频率、时间的设定,并可连续作循环测试。运行时间最短可以设定10ms,可用于模拟电网测试,实现电压、频率渐变,步阶功能,轻易完成低电压穿越试验;■具有主动式PFC,可做低电压穿越实验, ■具有同步触发功能,可方便精准的进行低电压穿越试验,波形如下图: ■可做过/欠压,过/欠频实验;

(光伏发电)60MvarMCR型动技术规范书

*************工程 35kV动态无功补偿成套装置(SVC)技术规范书 2011年8月

1. 总则 1.l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适用于******光伏电站工程35kV动态无功补偿成套装置(MCR型SVC),它提出了该设备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2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做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供方应保证提供符合工业标准和本规范书要求并且功能完整、性能优良的优质产品及其相应服务。同时必须满足国家有关安全、环保等强制性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l.3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供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1.4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经供、需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1.5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未尽事宜,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2. 设备要求 2.1 应遵循的主要现行标准,但不仅限于下列标准的要求: DL/T672-1999《变电所电压无功调节控制装置订货技术条件》 DL/T597-1996 《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订货技术条件》 GB11920-89 《电站电气部分集中控制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GB 1207-1997《电压互感器》 SD 325-89《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技术导则》 SD205-1987 《高压并联电容器技术条件》。 DL442-91 《高压并联电容器单台保护用熔断器订货技术条件》。 GB50227-95 《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 GB311.2~311.6-83 《高电压试验技术》。 GB11024 《高电压并联电容器耐久性试验》。 GB11025 《并联电容器用内部熔丝和内部过压力隔离器》。 ZBK48003《并联电容器电气试验规范》。 GB50227《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

光伏发电工程验收规范.doc

光伏发电工程验收规范

1 总则 1.本规范的适用范围虽限定在380V及以上电压等级接入电网的光伏发电新(扩)建工程。 2 光伏发电工程一般通过单位工程、工程启动、工程试运和移交生产、工程竣工四个阶段验收,但对于规模较小的光伏发电工程四个阶段验收可以简化,可通过单位工程、工程启动试运和移交生产、工程竣工三个阶段验收,相应的验收组织、验收流程和验收资料制备可以适当简化,在保证验收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效率。 3除国家或相关行业有特殊要求外,采用的标准系指验收时国家或相关行业已颁发执行的标准。 “批准”文件是指按照该工程项目管理权限,经过有关部门或单位的正式批准。超越上述权限单位所批准的各种文件不能作为验收依据。 光伏发电工程的验收依据,在本规范附录中已一一列出,在验收时应以此对照检查。 4确定验收主持单位,并主持验收工作,主要是为了落实验收责任,保证验收工作质量。 2 基本规定 1 本条规定了工程验收的主要依据。 2 本条规定了工程验收的主要内容。 3 验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其处理原则应由验收委员会(工作组)协商确定。主任委员(组长)对争议问题有裁决权,若1/2以上的委员(组员)不同意裁决意见时,应报请验收监督管理机关或竣工验收主持单位决定。 4 参照其他电力建设工程,在现实中,不按有关规定进行验收就将工程投人使用,造成重大事故的实例时有发生,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为了防止光伏发电工程类似事件的出现,及时发现和解决有关问题,本条再次强调应经过验收后方可投人使用或进行下阶段施工。 5 本着分工明确、便于管理的原则,由建设单位负责验收资料的收集、整理,有关单位按要求配合。

《光伏发电站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光伏发电站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f Photovoltaic Power Station (征求意见稿)

目次 前言............................................................................................................................................II 1 适用范围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3 术语和定义 (3) 4 总则 (2) 5 光伏电站环境影响识别 (3) 6 光伏电站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求 (4) 7 光伏电站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4) 8 光伏电站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6) 9 光伏电站公众参与 (9) 10 光伏电站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 (9) 11 光伏电站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编制 (10) 附录A(规范性附录)光伏电站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格式和要求 (13)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范和指导光伏电站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保护环境,减缓光伏电站环境影响,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光伏电站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内容、工作程序、方法和要求。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国家能源局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

光伏电站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光伏电站新、改、扩建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内容、工作程序、方法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光伏电站建设项目,包括建筑一体化光伏发电工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HJ/T 2.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HJ 2.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HJ/T 2.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 HJ 2.4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 HJ 1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 HJ 610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影响 HJ/T 169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T 10.2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 HJ/T 10.3 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 GB/Z 19964 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固体废物鉴别导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环评EIA environment impact assessment “环境影响评价”的缩写。 3.2 报告表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port Form

光伏发电站设计技术要求

光伏发电站设计技术要求 A、厂房电气设计要求 一、设计依据: 1.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16-2008 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3.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2010 4.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1995 5.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2009 6.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04 7.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116-1998 8.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50053-1994 9.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500343-2004 10. 建设单位的有关意见和各专业所提供的工艺要求 11. 其它有关国家及地方的现行规程规范标准 .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太阳能超白钢化玻璃厂厂房,总建筑面积为平方米其中地上平方米,本工程结构型式为钢结架结构,建筑高度为米。变配电所设在;消防中心设在。 。 三、设计范围: 1.强电部分: a). 10KV变配电系统. b) 220V/380V配电系统. c) 电气照明系统. d) 防触电安全保护系统.

e)建筑物防雷接地系统 2. 弱电部分: a) 通信系统(宽带,电话). b) 有线电视系统(CATV). c).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d).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CCTV) 四、10KV/变配电系统: 1. 本工程用电负荷分级如下: 一级负荷为: 火灾报警及联动控制设备,消防泵,喷淋泵,,保安监控系统,应急照明,弱电用电、生活泵。 三级负荷为: 一般照明及普通动力用电。 2. 供电电源及电压等级 本工程采用1路10kV电源供电; 3. 变电所低压配电系统 变压器低压侧采用单母线集中方式运行,设置母联开关。 按相关容量设计低压配电柜。 4. 功率因数补偿采用低压集中自动补偿方式。 在变配电所低压侧设功率因数自动补偿装置,要求补偿后的变压器侧功率因数在以上。 5.变压器出线:设计与光伏阵列电源容量相符的变电所及开闭所,以及相应的供电线路。 五、低压配电方式及线路敷设: 1. 低压配电方式: a). 本工程采用放射式和树干式相结合的供电方式。 b). 一级负荷采用双电源供电,在末端双电源自动切换。 C)三级负荷,采用单电源供电。 2.导线选型

光伏发电施工规范概述讲义

光伏发电工程施工规范 目的 1.1指导并规范公司工程服务人员对光伏发电工程的施工; 1.2指导并规范外包公司对光伏发电工程的施工。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光伏发电工程。 、概述 此施工规范共分为三部分,土建工程、安装工程、设备和系统调试。土建工程主 要由光伏支架地基、线缆沟(管道)等施工组成。安装工程主要由支架安装、组件安装、汇流箱安装、控制器安装、逆变器安装、电缆布设等组成,设备和系统测试主要 由光伏组件测试、控制器测试、逆变器测试等组成。 四、建工程 4.1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 4.1.1施工之前确认现场是否具备施工条件,是否通电、通水、通路,场地是否平整。 如果不具备需要考虑如何搬运地基施工材料和设备的方案,包括自己修路,人工搬运, 自备水桶、发电机等。 4.1.2开挖场地内存在原有的沟道、管线等地下设施时,土方开挖之前应对原有的地 下设施做好标记或相应的保护措施。 4.1.3 土方开挖宜按照阵列方向通长开挖。基坑两侧宜堆放需要回填的土方,多余的土方应运至弃土场地堆放。 4.1.4现场需要有能够满足光伏安装面积需要的场地。同时兼顾场地周边的环境,在 白天阳光充足时,无论冬夏不能有建筑物、树木、铁塔等物体的影子投影到光伏板表面,影响光伏发电。 4.1.5光伏板阵列距离控制器的距离要求尽量短,建议不超过50米。 4.1.6太阳能光伏组件应该被安装在全年内能够最大限度接受阳光照射的地方。若在北半球,通常选择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受光面向南面安装;而在南半球,贝ffl常选择太

阳能光伏组件的受光面向北面安装。 4.1.7冬季或高寒地区混凝土宜采用塑料薄膜或草包覆盖并保温养护。 4.2支架基础施工步骤4.2.1按照地基设计图纸要求,核算总体需要的混凝土材料,地笼钢筋材料,地脚 螺栓材料等,并将材料都运输到施工现场。 4.2.2按照地基设计图纸要求并且考虑安装场地的现状,确定每个基坑的位置,打好工程拉线(包括前后左右和水平高度) 4.2.3按照地基图纸要求编织地笼,铁丝绑扎密度并将地脚螺栓和地笼用细铁丝绑扎 在一起。用少量的混凝土在基坑底部打底,然后将地笼放在地基基坑中。 4.2.4用卷尺测量每个基坑地脚螺栓的间距,确认满足图纸设计要求。用木板做定位 板将地脚螺栓的位置固定,用水平仪测量定位木板的水平度,确认误差小于3mm,并 在基坑内四周放置模板。 4.2.5混凝土浇筑,用木棍边浇注边用棍棒进行搅拌,除去其中气泡,使混凝土密实 结合,消除混凝土的蜂窝麻面等现象,以提高其强度,保证混凝土构件的质量;为防止浇注机坑时地笼位移大,应分别从4个方向依次浇注,并实时调整中心位置。 4.2.6浇筑完毕,地基表面需要重新抹平,然后将地脚螺栓螺纹部分涂抹黄油。浇注完毕后,用覆 盖塑料薄膜或草包方法养护并浇水保持湿润, 一般养护时间7~15天, 视天气情况以适当调整。 1 ■亠 -.-2

光伏发电站施工规范(GB-50794-2012)

光伏发电站施工规范(GB-50794-2012)

1总则 1.0.1为保证光伏发电站工程的施工质量,促进工程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确保光伏发电站建设的安全可靠,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地面及屋顶并网型光伏发电站,不适用于建筑一体化光伏发电工程。 1.0.3光伏发电站施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并制订专项应急预案。 1.0.4光伏发电站工程的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光伏组件PV module 指具有封装及内部联接的、能单独提供直流电的输出、最小不可分割的太阳电池组合装置。又称为太阳电池组件。 2.0.2光伏组件串PV string

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将若干个光伏组件串联后,形成具有一定直流输出电压的电路单元。简称组件串或组串。 2.0.3光伏支架PV supporting bracket 光伏发电系统中为了摆放、安装、固定光伏组件而设计的专用支架。简称支架。 2.0.4方阵(光伏方阵)array(PV array) 由若干个太阳电池组件或太阳电池板在机 械和电气上按一定方式组装在一起并且有固定 的支撑结构而构成的直流发电单元。又称为光伏方阵。 2.0.5汇流箱combiner-box 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将若干个光伏组件串并 联汇流后接人的装置。 2.0.6跟踪系统tracking system

通过机械、电气、电子电路及程序的联合作用,调整光伏组件平面的空间角度,实现对人射太阳光跟踪,以提高光伏组件发电量的装置。 2.0.7逆变器inverter 光伏发电站内将直流电变换成交流电的设备。 2.0.8光伏发电站PV power station 利用太阳电池的光生伏打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发电系统。 2.0.9并网光伏发电站grid-connected PV power station 直接或间接接人公用电网运行的光伏发电站。 3基本规定 3.0.1开工前应具备下列条件: 1在工程开始施工之前,建设单位应取得相关的施工许可文件。

光伏发电工程验收规范

光伏发电工程验收规范 1总则 1.0.1为确保光伏发电工程质量,指导和规范光伏发电工程的验收,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通过380V及以上电压等级接人电网的地面和屋顶光伏发电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的验收,不适用于建筑与光伏一体化和户用光伏发电工程。 1.0.3光伏发电工程应通过单位工程、工程启动、工程试运和移交生产、工程竣工四个阶段的全面检查验收。 1.0.4各阶段验收应按要求组建相应的验收组织,并确定验收主持单位。 1.0.5光伏发电工程的验收,除按本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光伏发电工程photovoltaic power project 指利用光伏组件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并与公共电网有电气连接的工程实体,由光伏组件、逆变器、线路等电气设备、监控系统和建(构)筑物组成。 2.0.2光伏电站photovoltaic power station 指利用光伏组件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并按电网调度部门指令向公共电网送电的电站,由光伏组件、逆变器、线路、开关、变压器、无功补偿设备等一次设备和继电保护、站内监控、调度自动化、通信等二次设备组成。 2.0.3光伏发电单元photovoltaic power unit 光伏电站中,以一定数量的光伏组件串,通过直流汇流箱多串汇集,经逆变器逆变与隔离升压变压器升压成符合电网频率和电压要求的电源。这种一定数量光伏组件串的集合称为光伏发电单元。 2.0.4观感质量quality of appearance 通过观察和必要的量测所反映的工程外在质量。

2.0.5绿化工程plant engineering 由树木、花卉、草坪、地被植物等构成的植物种植工程。 2.0.6安全防范工程security and protection engineering 以保证光伏电站安全和防范重大事故为目的,综合运用安全防范技术和其他科学技术,为建立具有防入侵、防盗窃、防抢劫、防破坏、防爆安全检查等功能(或其组合)的系统而实施的工程。 3基本规定 3.0.1工程验收依据应包括下列内容: 1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标准。 2有关主管部门的规定。 3经批准的工程立项文件、调整概算文件。 4经批准的设计文件、施工图纸及相应的工程变更文件。 3.0.2工程验收项目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检查工程是否按照批准的设计进行建设。 2检查已完工程在设计、施工、设备制造安装等过程中与质量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签证归档情况。 3检查施工安全管理情况。 4检查工程是否具备运行或进行下一阶段工作的条件。 5检查工程投资控制和资金使用情况。 6对验收遗留问题提出处理意见。 7对工程建设作出评价和结论。 3.0.3工程验收结论应经验收委员会(工作组)审查通过。 3.0.4当工程具备验收条件时,应及时组织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工程不得交

现行光伏技术规范修订稿

现行光伏技术规范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一国家标准,共72项 1)《太阳能光伏照明装置总技术规范》GB 24460-2009 2) 3)《建筑用太阳能光伏夹层玻璃》GB 29551-2013 4)《光伏压延玻璃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30252-2013 5)《光伏发电站施工规范》GB 50794-2012 6)《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GB 50797-2012 7)《低压熔断器》第6部分:太阳能光伏系统保护用熔断体的补充要求GB/T 8)《建筑物电气装置》.第7-712部分GB/T 9)《晶体硅光伏(PV)方阵I-V特性的现场测量》GB/T 18210-2000 10)《地面用光伏(PV)发电系统概述和导则》GB/T 18479-2001 11)《地面用薄膜光伏组件设计鉴定和定型》GB/T 18911-2002 12)《光伏组件盐雾腐蚀试验》GB/T 18912-2002 13)《家用太阳能光伏电源系统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GB/T 19064-2003 14)《离网型户用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第1部分:技术条件》GB/T 15)《离网型户用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第2部分:试验方法》GB/T 16)《直接耦合光伏(PV)扬水系统的评估》GB/T 19393-2003 17)《光伏(PV)组件紫外试验》GB/T 19394-2003 18)《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GB/T 19939-2005 19)《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GB/T 19964-2012 20)《光伏(PV)系统电网接口特性》GB/T 20046-2006 21)《光伏(PV)组件安全鉴定第1部分:结构要求》GB/T 22)《离网型风能、太阳能发电系统用逆变器第1部分:技术条件》GB/T 23)《离网型风能、太阳能发电系统用逆变器.第2部分:试验方法》GB/T 24)《光伏系统性能监测测量、数据交换和分析导则》GB/T 20513-2006 25)《光伏系统功率调节器效率测量程序》GB/T 20514-2006 26)《太阳光伏能源系统术语》GB/T 2297-1989 27)《离网型风光互补发电系统运行验收规范》GB/T 25382-2010 28)《太阳能电池用硅单晶切割片》GB/T 26071-2010 29)《太阳能电池用锗单晶》GB/T 26072-2010 30)《聚光型太阳能热发电术语》GB/T 26972-2011 31)《独立光伏(PV)系统的特性参数》GB/T 28866-2012 32)《太阳能级铸造多晶硅块》GB/T 29054-2012 33)《用区熔拉晶法和光谱分析法评价多晶硅棒的规程》GB/T 29057-2012 34)《地面用晶体硅太阳电池总规范》GB/T 29195-2012 35)《独立光伏系统技术规范》GB/T 29196-2012 36)《光伏发电系统接入配电网技术规定》GB/T 29319-2012 37)《光伏电站太阳跟踪系统技术要求》GB/T 29320-2012 38)《光伏发电站无功补偿技术规范》GB/T 29321-2012 39)《离网型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安全要求》GB/T 29544-2013 40)《地面用光伏组件密封材料硅橡胶密封剂》GB/T 29595-2013 41)《光伏组件封装用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胶膜》GB/T 29848-2013 42)《光伏电池用硅材料表面金属杂质含量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量方法》GB/T 29849-2013

低电压穿越规范

低电压穿越 当前光伏发电已成为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形式,其中大型光伏电站的接入,将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产生深刻影响,特别是在电网故障时光伏电站的突然脱网会进一步恶化电网运行状态,带来更加严重的后果。 当光伏电站渗透率较高或出力加大时,电网发生故障引起光伏电站跳闸,由于故障恢复后光伏电站重新并网需要时间,在此期间引起的功率缺额将导致相邻的光伏电站跳闸,从而引起大面积停电,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3]。因此,亟须开展大型光伏电站低电压穿越技术的研究,保障光伏电站接入后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一、低电压穿越使用条件 1、环境条件 a) 户外环境温度要求:-40℃~ 50℃; b) 户外环境湿度要求:0~90% ; c) 海拔高度: 0~2000米(如果超过2000米,需要提前说明)。 2、低电压穿越安装方式:标准海运集装箱内固定式安装。 3、储存条件 a)环境温度-50℃~50℃; b)相对湿度 0~95% 。 4、低电压穿越工作条件 a) 环境温度-40 oC~40oC; b) 相对湿度 10%~90%,无凝露。

5、低电压穿越电力系统条件 a) 电网电压最高额定值为35kV,电压运行范围为31.5kV~40.5kV;同时也可以同时满足10kV\20kV电网电压的试验检测。 b) 电网频率允许范围:48~52Hz; c) 电网三相电压不平衡度:<= 4%; d) 电网电压总谐波畸变率:<= 5%。 6、低电压穿越负载条件 负载包括直驱或双馈式等风力发电机组,其总容量不大于6.0MVA。其控制和操作需要满足国家关于风电机组电电压穿越测试与光伏发电站的相关测试规程技术要求。 本检测平台能够同时满足同等条件下光伏电站或光伏逆变器的低电压穿越能力测试。 7、低电压穿越接地电阻:<=5Ω。 二、低电压穿越技术要求 光伏电站低电压穿越技术(Low Voltage Ride Through,LVRT)是指当电网故障或扰动引起的光伏电站并网点电压波动时,在一定的范围内,光伏电站能够不间断地并网运行。 2010年底,国家电网公司出台的《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企标)明确指出[10],“大中型光伏电站应具备一定的低电压穿越能力;电力系统发生不同类型故障时,若光伏电站并网点考核电压全部在图中电压轮廓线及以上的区域内

最新渔光互补光伏电站PC范围及技术要求标准

一、工程范围及界定 (1) 1.1 工程范围 (1) 1.2 工程界限 (2) 二、项目管理要求 (3) 2.1 承包单位管理人员要求 (3) 2.2 项目工期的要求 (3) 2.3 项目文件要求 (3) 2.4 项目验收流程要求 (4) 三、项目技术要求 (6) 3.1 总则 (6) 3.2 基本要求 (7) 3.3 工程验收技术标准 (8) 3.4 工程施工技术要求 (11) 3.5 设备和系统调试 (15) 四、组件验收标准 (17)

技术规范书 一、工程范围及界定 ,工程承包范围主要包括****光伏区(含渔业改造)土建安装、升压站建筑工程,包括但不限于临建房、临水/临电、设备材料采购供应(光伏组件、逆变器、箱变、电缆、汇流箱、管桩等主材采购除外)、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工程质量及工期控制、工程管理、调试、试运行、功能试验、直至竣工验收交付生产以及在质量保修期内的保修等全过程的施工总承包工作,并按照工期要求和合同规定的总价达到标准并移交投产。以便项目尽早投入移交甲方。乙方应为达到上述合同目标而履行协议。 1.1 工程范围 工程承包范围包括****工程的建筑土建、设备材料采购(光伏组件、逆变器、箱变、电缆、汇流箱、管桩等主材采购除外)、机电安装、检测试验、其他手续和相关专项验收(并网验收、竣工验收等等)协调配合,全部工作完全由乙方完成,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工作内容:(1)建筑类:升压站围墙及大门、警卫室、35kV配电室、主控室、房建装修(含必要照明、空调、消防)等等; (2)土建类:渔业改造(场地清理、捕捞区开挖及倒运土方或淤泥、底排污等)、永久进场道路、场区道路、电缆沟、场平、光伏支架基础、箱变(含集中式逆变器)基础、升压站变配电设备基础、站区道路、站区广场、站区绿化、站区给排水系统和防洪沟、集水井等; (3)设备材料类:桥架、电缆保护管、电缆终端、电缆防火堵料、接地材料、视频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需完成方阵和升压站监控,采集数据汇总到升压站监控系统并能够上传到甲方集团集控系统。集控系统软件由甲方提供,乙方需配合完成上传数据准确性调试;视频监控系统全部由承包方来完成,且系统技术方案需经过甲方运维部审核后方可执行。以上费用包含在本合同价款中,由乙方承担)、火灾报警系统、消防器材、升压站采暖通风及空调系统、升压站广场外照明系统、抽水水泵等等; (4)机电安装类:光伏组件安装、组件支架安装、场区内电气一次二次接线调试、电缆敷设及接线、电气设备安装及接线、防雷接地部分、光伏场区系统的联调,光伏场区所有甲供设备材料现场卸货、抽检及保管、倒运; (6)检测及试验:箱变、电缆等涉网设备材料的试验,桩基、防雷接地等电力行业规程规范所要求的全部试验项目;

光伏电站施工方案(专业)

光伏电站施工方案(专业版) NO TABLE OF CONTENTS ENTRIES FOUND.:检验支架安装合格后,安装光伏板。 1、电池组件倒运布料,准备配件及安装工具 2、先安装最高排光伏版:首先根据图纸位置安装四个已打孔的橡胶垫片,加底部夹片,安装最高排第一个光伏版按设计图纸定位,最高处拉横向、立向基准线,作为光伏版的横向基准;光伏板靠近支架外侧一端穿入顶部盖片,紧固螺栓。内侧盖片在安装第二片光伏板之后安装,并紧固螺栓。依次安装其他光伏板。 3、安装中间一排光伏版,方法同上。 4、安装最下排光伏版,方法同上。 5、复测平整度、边缘高差等,调整至符合质量要求。 6、安装完毕后,安装长、短立柱最后的固定螺栓。 注意事项:轻拿轻放;注意磕碰;光伏版可能已经因日照带电,注意两端线端不要连接,造成触电或者损坏光伏板。 八、接地镀锌扁铁: 九、电器: 1、电池组件安装 1.1安装流程 电池组件安装施工流程框图见图1.1.1。 图1.1.1 电池组件安装施工流程框图 1.2施工方案 (1)电池组件倒运布料及开箱验收

将电池组件倒运至施工子方阵内,并按照事先算好的数量整齐布放在各施工区域内。每个子方阵电池组件安装前要对组件开箱验收。施工队开箱前通知项目部,由项目部通知监理、业主及厂家等进行验收,并做好验收记录。 (2)电池组件安装 电池组件安装前,要对支架进行复查,主要检查横梁的水平等,防止支架水平、高程等变化从而影响组件安装质量。 多晶硅光伏组件的安装宜从下向上安装,具体施工步骤如下: ●根据电池组件安装图纸,用盒尺测量出第一排(最下面一排)电池组件上边缘所在位置,在阵列两端的支架上定点,拉工程线。 ●安装第一块电池组件。以从左向右安装为例,电池板上缘以施工线为基准,左边缘尽量往左侧靠,为右侧所有组件留出一定的调整余量,以防安装右侧最后一块电池组件时因间隔不够导致无法安装。位置调整完毕后,安装四周压块,紧固螺丝。 ●安装第二块及其余电池组件。因压块自身间隙为20mm,所以不需要可以关注电池组件间的间隙大小,只需要紧靠压块安装即可。 ●下方第一排安装完成后,安装第二排。此时可不用施工线,以已安装完成的电池组件上边缘为基准进行安装。安装时注意组件需要对角及边缘平齐。完成后,依次安装剩余两排的电池组件。 每个电池组件背面有一个接线盒及接线盒引出的正负极线,安装时应注意这两条线不要被压在光伏支架与电池组件间。正负极线两端的连接器需要悬空,绝不可以触碰光伏支架或其他金属体。 组件要按照厂家编好的子阵号进行安装,严禁混用。 (3)组件串联及接地 按照设计图纸要求确定串联数量、串联路径。要求光伏组件之间接插件互相连接紧固。接线时应注意勿将正负极接反,保证接线正确。每串电池板连接完毕后,应检查电池板串联开路电压是否正确,连接无误后断开一块电池板的接线,保证后续工序的安全操作。 组件接地通过组件接地孔、导线与接地体良好连接。在需要更多接地孔时候,按照组件生产商要求在相应位置打孔。 (4)电池组件安装验收 组件安装完成,由作业人员自检后,再经各工区施工队技术员复检,最后由项目部质检人员终检。项目部终检合格后报监理验收。

光伏发电工程验收规范GBT50796-2012

光伏发电工程验收规范(GB/T 50796-2012) 1总则 1.0.1为确保光伏发电工程质量,指导和规范光伏发电工程的验收,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通过380V及以上电压等级接人电网的地面和屋顶光伏发电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的验收,不适用于建筑与光伏一体化和户用光伏发电工程。 1.0.3光伏发电工程应通过单位工程、工程启动、工程试运和移交生产、工程竣工四个阶段的全面检查验收。 1.0.4各阶段验收应按要求组建相应的验收组织,并确定验收主持单位。 1.0.5光伏发电工程的验收,除按本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光伏发电工程photovoltaic power project 指利用光伏组件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并与公共电网有电气连接的工程实体,由光伏组件、逆变器、线路等电气设备、监控系统和建(构)筑物组成。 2.0.2光伏电站photovoltaic power station 指利用光伏组件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并按电网调度部门指令向公共电网送电的电站,由光伏组件、逆变器、线路、开关、变压器、无功补偿设备等一次设备和继电保护、站内监控、调度自动化、通信等二次设备组成。 2.0.3光伏发电单元photovoltaic power unit 光伏电站中,以一定数量的光伏组件串,通过直流汇流箱多串汇集,经逆变器逆变与隔离升压变压器升压成符合电网频率和电压要求的电源。这种一定数量光伏组件串的集合称为光伏发电单元。 2.0.4观感质量quality of appearance 通过观察和必要的量测所反映的工程外在质量。 2.0.5绿化工程plant engineering 由树木、花卉、草坪、地被植物等构成的植物种植工程。 2.0.6安全防范工程security and protection engineering 以保证光伏电站安全和防范重大事故为目的,综合运用安全防范技术和其他科学技术,为建立具有防入侵、防盗窃、防抢劫、防破坏、防爆安全检查等功能(或其组合)的系统而实施的工程。

分布式光伏电站EPC范围及技术要求标准模板

EPC合同技术标准 一、EPC承包范围 1.1承包内容 1)项目所需开工手续办理包括不限于土地合法手续、土地规划手续、建筑物合法证明文件、建筑物荷载证明、并网方案及并网方案批复、项目可研报告编制及审批、项目发改委备案、环评、安评、图纸审核、消防报审、气象报审、并网验收等手续收集,办理等;(根据项目情况确定具体范围) 2)光伏电站所有建设项目的设计工作,具体包括:前期项目踏勘,电站初步设计方案,设备技术规范书,施工图设计和竣工图的绘制; 3)光伏电站设备和材料的供货、监造、催交、运输、保险、接车、卸车、验收、仓储保管(设备的供货不包括组件); 4)光伏电站施工包括:场区围栏施工,原有建筑物的结构和原有电气设备设施的加固和改造施工(如果需要),施工引起的建筑物防水的修补,新增建筑物或构筑物建设,光伏电站的支架基础、支架、组件、逆变器、汇流箱、交直流柜、并网柜、环境监测仪、通风空调、消防、桥架、防雷接地、电站清洗系统、屋面上人设施施工、监控系统等供货、安装和调试工程(监控系统硬件部分由承包方负责供货安装及数据连通调试,采集无需具备展示功能,数据需采集到当地监控中心并负责将采集数据上传到发包方集控系统之间的网络连接。集控系统软件由发包方提供,集控的电站数据调试由发包方负责,承包方配合完成调试);(根据项目情况确定具体范围) 5)为完成电站项目施工而采取的施工措施包括:环境保护、安全文明、临时设施、冬雨季及夜间施工、二次搬运、脚手架、混凝土模板及支架施工、成品保护施工以及仓储保管以及房屋发包单位的设施因施工造成损坏的修复和赔偿; 6)负责收集整理电站各项建设和施工资料,经验收合格后装订成册,竣工验收时提供4套竣工图纸和施工资料; 7)电站并网及竣工验收涉及到的电力公司及相关各政府部门的协调工作以及为完成验收而进行的电力试验、调试,消防检测、防雷检测工作,进行电站的各项验收工作; 8)系统的单机调试和联合调试工作,无故障运行240小时后移交发包单位; 9)负责对发包方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电站操作、设备维护等);

光伏发电站施工规范(GB 50794-2012)

1总则 1.0.1为保证光伏发电站工程的施工质量,促进工程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确保光伏发电站建设的安全可靠,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地面及屋顶并网型光伏发电站,不适用于建筑一体化光伏发电工程。 1.0.3光伏发电站施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并制订专项应急预案。 1.0.4光伏发电站工程的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光伏组件PV module 指具有封装及内部联接的、能单独提供直流电的输出、最小不可分割的太阳电池组合装置。又称为太阳电池组件。 2.0.2光伏组件串PV string 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将若干个光伏组件串联后,形成具有一定直流输出电压的电路单元。简称组件串或组串。 2.0.3光伏支架PV supporting bracket 光伏发电系统中为了摆放、安装、固定光伏组件而设计的专用支架。简称支架。 2.0.4方阵(光伏方阵)array(PV array) 由若干个太阳电池组件或太阳电池板在机械和电气上按一定方式组装在一起并且有固定的支撑结构而构成的直流发电单元。又称为光伏方阵。 2.0.5汇流箱combiner-box 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将若干个光伏组件串并联汇流后接人的装置。 2.0.6跟踪系统tracking system 通过机械、电气、电子电路及程序的联合作用,调整光伏组件平面的空间角度,实现对人射太阳光跟踪,以提高光伏组件发电量的装置。

2.0.7逆变器inverter 光伏发电站内将直流电变换成交流电的设备。 2.0.8光伏发电站PV power station 利用太阳电池的光生伏打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发电系统。 2.0.9并网光伏发电站grid-connected PV power station 直接或间接接人公用电网运行的光伏发电站。 3基本规定 3.0.1开工前应具备下列条件: 1在工程开始施工之前,建设单位应取得相关的施工许可文件。 2施工现场应具备水通、电通、路通、电信通及场地平整的条件。 3施工单位的资质、特殊作业人员资格、施工机械、施工材料、计量器具等应报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审查完毕。 4开工所必需的施工图应通过会审;设计交底应完成;施工组织设计及重大施工方案应已审批;项目划分及质量评定标准应确定。 5施工单位根据施工总平面布置图要求布置施工临建设施应完毕。 6工程定位测量基准应确立。 3.0.2设备和材料的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在工程中使用不合格的设备材料。 3.0.3进场设备和材料的合格证、说明书、测试记录、附件、备件等均应齐全。 3.0.4设备和器材的运输、保管,应符合本规范要求;当产品有特殊要求时,应满足产品要求的专门规定。 3.0.5隐蔽工程应符合下列要求: 1隐蔽工程隐蔽前,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质量评定验收标准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向监理方提出验收申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