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住宅外部空间配套设施的适合老化研究

我国住宅外部空间配套设施的适合老化研究

我国住宅外部空间配套设施的适合老化研究
我国住宅外部空间配套设施的适合老化研究

我国住宅外部空间配套设施的适合老化研究

发表时间:2019-06-24T15:26:53.850Z 来源:《新材料.新装饰》2018年10月上作者:商雨晴

[导读] 社会化大生产下的设计产物无法完全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未来的城市环境设计中,应当将适老性融入设计中,以形成一种更加人性化的设计思维,从而更好地造福人类。

(中国航空国际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北京通州 101149)

摘要:社会化大生产下的设计产物无法完全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未来的城市环境设计中,应当将适老性融入设计中,以形成一种更加人性化的设计思维,从而更好地造福人类。

关键词:开放式住宅外部空间设计适老性原则

由于身体情况的变化,老年人的行动能力较差,而大型住宅区往往人多车多,给老年人的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相对来说,风景优美的地区更适合老年人居住,应对其进行合理规划,建设老年人居住区。我国正慢慢趋向于老龄化社会,养老住宅区也是未来建设的发展趋势,社会应加大资金投入,为老年人建设舒适的生活环境。

一、我国老年人的居住现状。

要解决老年人的居住问题就必须充分了解老年人的居住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解决问题。本节从老年人的居住方式、居住情况以及通过调查分析得出的老年人居住意愿几方面阐述了我国当今社会条件下老年人的居住现状。

1.老年人的居住方式。我国老年人现有的居住方式还是比较多样化的,具体主要有以下几种:(1)独居(有配偶或无配偶)这种家庭被称为“空巢”家庭,也被称为“纯老户”,其中包括从未结过婚的或离婚的孤老;分居、子女在国外、和子女分开居住的双全老人;单翁、单妪的老年人家庭。社会不断的发展,人们的各种观念也跟着产生了变化,多数老人已经接受独自或与配偶居住的居住方式,而且这种居住方式正呈现出逐年的递增态势。(2)与子女共居(已婚子女、未婚子女或第三代)。尊老敬老是中国的优良传统思想,几代同堂的居住方式是传统家庭幸福观的体现。中国的传统观念为历来是重人伦、重天伦之乐,与欧美国家的崇尚个人、独立自主的观念有所差别。由于老年人与子女之间还存在一定的经济依附关系,且体弱或生病的老人需要子女的照顾抑或子女需要老年人帮忙照顾小孩或料理家务,所以老少两代或三代共居起来比较方便一些。(3)社会养老设施集居。近年来,随着观念的改变,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抚养照顾老人,尤其是那些长期患病、残障的老人对其他的家庭成员来说是很重的负担。而在社会养老设施里将老年人集居的居住方式便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在那里,有专业的护理人员和治疗设备,老人尤其是患病老人,可以得到更全面、周到的护理、照顾。虽然选择这种居住方式的老年人的比例远小于独居和共居,但它的优越性是其他居住方式无法比拟的。越来越多的老人逐渐意识到它的优越性,愿意接受这种养老方式,对相关养老设施的需求量也逐年增加。

2.老年人的居住情况。老年居住问题中特别突出的是老年人的住房标准太低的问题。在发达国家“老有所居”的方针实施的很好且受到很大的重视,而在我国,大多数老年人以家庭养老为主,且多数同子女住在一起,居住需求常常被忽视了。在住宅内部空间方面,老年人居住的住宅中有超过一半的住宅内没有设置卫生间扶手、厨房里吊柜太高、且没有紧急呼叫设备、煤气泄漏报警装置。在住宅外部环境及邻里关系方面,我国城市住宅大部分为多层和中高层,老年人出入不便,特别是行动困难的老人,高楼对他们来说就像充满束缚的牢房一样。并且老人住的层数越高,外出活动的几率就越小,老人们相互之间和与外界交流机会的也逐渐变少,有些老年人几乎到了“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地步。另外,我国许多城市既有住宅区为了提高容积率而缩小楼间距小、导致小区绿化率降低,且缺少户外活动和交流场所。在改造时就要求设计师们考虑无障碍设计,方便老年人出入,还要尽力将室外环境做好,设计足够的场所供老年人的交往和休闲娱乐。

二、住宅外部空间配套设施的适合老化

1.老年活动公共空间。既有住宅小区中,要有文化活动场所,这样就不会让老人感到生活单调、孤单、寂寞,有一种与世隔绝的感觉。

2.服务和医疗机构配套设施。老人缺少相应的照料和及时医疗服务。配套设施完整了,老人就医、购物就方便,老人的基本生活权利得到保障。

3.老人集聚的室外活动空间。老人并不愿意减少甚至失去与社会的交往,因此,便于老年人集聚的室外活动空间,增进老人和非老人之间、老年人之间相互交往的条件。老人对环境的要求并不单纯局限在“环境优美”上,他们喜欢聚集的地方多是小区主干道两侧的热闹地段。

4.无障碍设计。住宅小区中许多地方不要有上下楼的台阶,或者景观设计中,为创造变化空间,不要出现高低错落,要有相应的缓坡,以及无障碍栏杆的设置,使轮椅老人方便的通行。(1)安全组织道路建设。步行空间建设。人车共存是当前道路建设的核心方向,建设慢行交通也是目前交通发展的主流思想。合理的建设方案不仅可以避免大量的安全隐患,更重要的是为老年人的出行提供活动空间。街道两边的设施建设与景观设计的结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拓宽老年人的活动空间。道路设计方案的最初目的是方便步行,而步行的方便来源于街道的长宽比。慢行交通要通过设计合理的街道长宽比来实现人与车的通行。开放式住宅区在平时会允许外来车辆的通行,进而间接影响老年人的安全,因此,对于那些特定的老年人居住区需要加强车辆管制,尽量降低噪音。此外,街道的规划设计可以通过设施建设来实现,从而保证老年人出行安全。(2)步行的多样化建设。道路建设的合理分级。合理的道路规划可以满足不同情况下人们对道路的要求,分开的道路建设也可以保证老年人的出行安全,使得人行区和车辆区具备独立的运行系统。不同的建设方式代表不同的生活理念,其分别适用于不同的老年人活动方式。不同的道路类型为老年人的出行提供着不同的作用,多样化的出行方式不仅节省了老年人的出行时间,更重要的是可以丰富老年人的运动模式,保障老年人出行安全。

5.便利设施的服务建设。便利的距离。由于老年人的运动比较缓慢、行动距离比较短,所以那些常见的生活配套设施需要安置在相对密集的地方,一般在1千米以内,这样,老年人可以随时随地地休息和使用相关设施。正常来说,小规模的居住区配套建设往往建立在500至1000米,小型的服务建设则是250至500米,这样,可最大程度缩短老年人的出行距离。另外,还应在街道周边增设老年人的休息区域,提供周到的全方位服务。其常见的布局模式有几种。集中式布局形式。集中式的布局方式富含多样化的功能,可以在短时间内将老年人聚集到一起,活动的差异性也能诱发更多的活动方式。周边围合式布局形式。围合的布局形式往往与集中式完全相反,城外的居住区以安静

居住小区设计环境创新

居住小区设计环境创新 任何一个居住小区建成投入使用后,便形成了一个“小社会”。它不仅仅是一个物质环境,同时还是一个社会环境。所以,在规划设计居住小区时必须考虑居住小区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居住小区作为一种物质的表现,是一个可以看到的东西。因为视觉是精神的通道,人们所看到的东西应尽可能地做到是美的。居住小区必须有恰当的功能和合理的经济性,但也同时必须使人们感到愉快即环境优美和舒适。为此在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时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解决功能问题的同时应将环境美融合在一起考虑。 我国建国以来,住宅建设在某种程度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基本上家家有新居、户户有住房,但这都停留在解决多少人的居住问题上,还没有从简单的需要走出来,大都只是满足于斗室之中便可,而忽略了环境效益的综合设计。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经济、文化程度的落后。今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住宅建设逐步走向商品化的轨道,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这也给建筑师、规划师们提出了更新的课题。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气侯类型丰富,文化艺术和生活习惯都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但从住宅建设上来看,从南至北,从东到西,居住小区几乎都是千篇一律的长条形住宅

和行列式的排列,虽有某些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大同小异,互相雷同,地方特色不明鲜,没有个性和独创性。 目前,住宅小区规划的主要通病是单一的同一方向的行列式排列,即典型的“兵营式”住宅,这种住宅在单体设计上多采用了一梯两户的梯间单元式住宅。此类型住宅可以给住户创造一个安静、互不干扰的室内居住环境。由于这种居住小区在规划设计时只采用一种类型的建筑,使得小区景色一模一样,从而造成一种单调的居住环境,虽说建筑具有高度的秩序,并且不同住宅组团之间有非常不同的构图,我们仍会感觉缺乏变化。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内容的不断丰富,一些发达国家提出了“人—建筑—环境”的学说,使建筑学、心理学、环境学和生态学互相渗透,从而强调人与环境自的有机结合。人们已不满足于这类居住环境,人们的活动已不只局限于斗室之中过安静的日子,居住在这类环境里的人们常常埋怨:“活动的地方都没有”。从这句话里来分析,以前建造的“兵营式”居住小区已不能满足人们休憩、生活和学习的居住要求。 条形住宅行列式排列的居住住宅小区内部空间缺少变化,外部轮廓缺乏韵味,对空间未能合理营造,加上单体设计又是清一色的“砖头块”式住宅体型,住宅组团内间距、层数、色调都强调一律的统一性。给人的印象只能是单调、呆板、枯燥,缺乏变化和生气,无新鲜感和人情味,无可供

文物建筑开放导则 试行 印发

文物建筑开放导则 (试行) 国家文物局 2017年10月

一、总则 第一条为科学指导和规范文物建筑开放工作,满足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确保文物和人员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制定本导则。 第二条本导则所规定的开放条件、要求和操作规范,适用于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中的古建筑以及近代现代重要代表性建筑等所有文物建筑,重点引导一般性文物建筑开放使用。 第三条文物建筑开放应有利于阐释文物价值、发挥文物社会功能、保持文物安全、提升文物管理水平,在不影响文物建筑安全的前提下,依托文物建筑进行参观游览、科研展陈、社区服务、经营服务等活动。 文物建筑应采取不同形式对公众开放,现状尚不具备开放条件的文物建筑应创造条件对公众开放,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集体和个人所有的文物建筑对公众开放。开放可采取全面开放或在有限的时段、有限的空间开放。 文物建筑开放应遵循正面导向、注重公益、促进保护、服务公众的原则。第四条具体使用文物建筑并负责开放工作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集体和个人等文物建筑的开放使用方是文物建筑开放使用的直接责任主体,应落实日常养护和管理责任。文物建筑所有权人应承担法定责任和监管责任。 第五条鼓励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出台促进文物建筑开放的激励办法和保障措施。 二、开放条件 第六条文物建筑开放应满足以下条件: (一)文物本体无安全隐患,具备基本的开放服务保障,符合消防、安全防范有关基本要求,能够保障人员安全和文物安全。 (二)文物建筑开放使用方责任清晰,能够承担开放的各项工作,履行文物日常保养职责。 第七条文物建筑开放使用方应进行开放可行性评估,评估开放使用对文物的影响,根据文物保护要求和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开放策略和计划,并以恰当的方

城市设计导则

第九章城市设计导则 第一条系统设计导则是根据城市设计各个体系完整和有效运作的要求,提出城市土地使用、公共空间组织、交通组织、城市形态塑造、自然生态保护等方面所必需遵循的总体原则和规定,对城市重点地段和近期建筑项目进行设计引导,对一些近期难以开发或不可预见的项目仅原则上控制其建筑风格。设计引导的形态方案是引导性的,开发活动在贯彻控制意图的前提下,具有多种形态方案的可能。涉及每个地块的具体设计原则应参照分地块设计导则。 第二条空间使用体系(含土地使用体系) 合理规划地块,确保本区域各地块进行建设实施时,整体的城市设计目标与构思依然可以被维持与执行。控制本区域各地块上的使用功能和开发强度,并在各项指标上加以落实,在功能分区的基础上,促进城市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和城市活力的提升,构建亲水宜人的滨湖城市空间。 1、地块划分原则上以道路中心线或河道湖泊蓝线为边界,区域内各地块的划分界线和编号如地块编号图所示。 2、区内各地块的使用性质和功能是城市整体功能的一部分,不宜随意更改。地块的功能在各地块的导则中阐明。每一地块体现的是城市整体设计原则,地块内形态控制是城市空间形态整体协调的反映,应严格遵守。 3、为保证城市建设的完整性,各地块的详细实施计划应整体设计、送审。基于操作的现实性和市场因素,可允许进行分期建设,分期分区办法应专门研究实施。 4、各地块控制图中确立的技术指标,反映城市空间容量的整体平衡,应予遵守,建设时如因具体情况变化,需经专门审议许可,但其变化不得超过10%。 5、各地块开发应体现公共空间优先原则,在具体使用功能与公共空间矛盾时,以确保公共空间的实现为先。应鼓励地块开发使用者为公众提供公共空间,建议规划部门根据提供公共空间的数量给予适当的容积率奖励。应鼓励几个相关联系的地块组合进行整体实施建设,以促进城市功能的有机性和城市形态的完整性。 第三条交通空间设计导则 综合考虑机动车道路及公共停车、步行交通、轨道交通、防洪抢险交通等,在原有规划道路系统的基础上,合理调整和组织动态、静态及堤坝抢险交通,通过对道路系统、道路断面及标高、公交站点、社会停车场设置、地块车行出入口等的控制,确保滨湖广场区域以及核心商务区的交通可达性,确保区域内机动车交通顺畅通达、车辆停泊方便有序、步行系统安全便利,建立服务于滨湖新城核心区的、具有良好可达性的交通体系。 1、交通性道路:参照车行尺度、速度进行空间组织,充分利用自然水体或人工标志提供方向指认,绿化种植应强调其个性,形成各具特色的景观标志。 2、生活性道路:塑造以人为本的尺度空间,在维持必要车行交通量的基础上,拓宽人行面积,增加行人穿越道,增加行人活动的范围。在市民活动量密集并有特色的路段,设置休息区,增加行人滞留机会。

住区外部空间环境设计

高层住区外环境设计特点 【摘要】:高层住区外部空间是指高层住区中除了主体建筑以外的一切开敞空间及有自然和人工要素构成的物质实体。它是室内空间的有机延续,是居民生活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住区外部空间环境不仅能提供活动空间,还能为室内提供景观,使室内室外联系更加紧密。由于人类在城市中大半以上时间都在住区内度过,因此,良好的住区空间会对居民的生理、心理、行为等产生有益的影响。此文章立足于兰州的高层住区,对其外部空间环境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为高层住区外部空间环境的设计提供一些合理建议。 【关键词】:高层住区环境设计人性化 【正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物质社会更加明显,公共空间日益减少。人们对于功能主义、新城区和分散发展的城市郊区的批评,都主要是针对公共空间受到忽视和破坏,以致最终消失这一状况的。而人居住在居住区内,公共空间对其的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人性化的外部环境越来越被人们需要。 住区和居住环境是构成一个城市的重要组成要素。虽然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以及不同的制度会产生不同的居住环境,但是如果当我们将所有的居住环境都视为人的居住场所时,就会发现人的聚居生活的环境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特征,同时这些特征反过来又会影响人的聚居生活。伴随着中国住房改革的全面展开,为了解决住房难的问题,住房开始向着市场化方向迈进,结束了在中国沿袭了约40年的福利分房制度,人们开始可以自由的选择购买自己的住房了。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性化环境设计也越来越重要。 1.概述 1.1住区建筑外部空间及环境设计的概念 什么是建筑外部空间呢?首先,它是从自然当中限定自然开始的。外部空间是从自然当中由框框所划定的空间,与无限伸展的自然是不同的。所以,外部空间设计,也就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完整版)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试行) 前言 为加强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根据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十五"计划纲要的要求,在住宅建设中应贯彻执行"节能、节水、节地、治污"的"八字方针",并在认真总结国内外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参考有关国际标准,结合我国国情,编写了《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 本《导则》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总则;2、能源系统;3、水环境系统; 4、气环境系统; 5、声环境系统; 6、光环境系统; 7、热环境系统; 8、绿化系统; 9、废弃物管理与处臵系统;10、绿色建材系统。本《导则》适用于实施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新建工程,目的在于引导小区建设过程中,积极采用适用、先进和集成技术、使能源、资源得到高效、合理的利用,并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达到节能、节水、节地、治污的目的。为了便于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各系统的建设,在本《导则》的附录中给出了各系统建议设计指标。 在执行本《导则》时,应同时执行相关专业的现行国家强制性规范、规程和标准。 1、总则 1.0.1为了在住宅建设中充分贯彻执行"节能、节水、节地、治污"的"八字方针",加强住宅小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根据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十五"计划纲要的指导精神,参照世界各国在住宅生态环境建设上所采用的技术及标准,结合我国国情,特制定《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以下简称为:《导则》)。本《导则》实施的总体目标是:以科技为先导,以推进住宅环境建设及提高住宅产业化水平为总体目标,以住宅小区为载体,全国提高住宅小区节能、节水、节地、治污总体水平,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实现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统一。 1.0.2绿色生态住宅小区(以下简称为:生态小区)建设应符合国家关于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方针、政策,并符合地方总体规划与建设要求。

住宅建筑外立面设计深度及成果标准

住宅建筑外立面设计深度及成果标准 (讨论稿)

目录 1. 编制概括 (3) 1.1. 编制目的 (3) 1.2. 适用范围 (3) 2. 住宅建筑外立面设计内容以及要求 (3) 2.1. 立面方案设计阶段 (3) 2.1.1.设计内容: (3) 2.1.2.设计要求: (3) 2.2. 立面指引施工图设计阶段 (4) 2.2.1.设计内容: (4) 2.2.2.设计要求: (5) 3. 住宅建筑外立面设计成果要求 (7) 3.1. 立面方案设计阶段成果要求 (7) 3.2. 立面施工指引图设计阶段成果要求 (7) 3.3.立面施工指引图设计阶段成果要求 (8) 4. 住宅建筑外立面材料选样工作要求 (8) 4.1. 选材依据 (8) 4.2. 选材流程 (10) 4.2.1.设计单位选材 (10) 4.2.2.调制材料样板 (10) 4.2.3.现场试样 (10) 4.2.4.材料封样 (10) 4.2.5.材料招标 (11) 4.2.6.整体封样 (11) 4.2.7.材料验收 (10) 5. 附件 (12)

1.编制概括 1.1.编制目的 为规范住宅项目建筑外立面设计标准,强化设计、选材阶段对建筑立面效果的把控,减少因立面设计带来的质量问题。通过统一、高效、可控的立面设计,最终达到提高产品住宅产品品质与溢价的目的。 本标准是住宅标准化设计的重要专项设计标准之一。该标准通过对立面设计深度要求、成果标准、材料选择流程、节点控制以及各节点成果等相关内容的详细阐述,并编制成工作标准,以便全面、系统地提高住宅立面设计、指导施工图设计、材料选择等工作。 1.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鼎欧地产集团各城市公司住宅(包括类住宅)项目。景观、室内材料选择也可参照此标准执行。 2.住宅建筑外立面设计内容以及要求 2.1. 立面方案设计阶段 2.1.1. 设计内容: 根据单体平面图,提供2种以上的立面概念方案,并提供透视效果图(可以手绘),供选择确定。 2.1.2. 设计要求: 2.1.2.1. 内容与范围 1) 立面方案设计应符合平面设计要求,有特殊需要可以对局部平面进行调整,但不得影响平面使用功能,调整后需与建筑方案设计团队交底。 2) 立面方案设计范围应涵盖建筑整个立面以及所涉及的装饰细节: 高层住宅产品,应包含:建筑勒脚、入户大堂、墙身以及线条、室外空调机位、空调百叶、阳台栏杆、阳台线条、屋顶处理、女儿墙处理、单元门厅等重点部位处理方式。 别墅、花园洋房类产品,应包含:建筑勒脚、入户门廊、墙身以及线条、室外设备平台、室外空调机位、门楣、窗楣、窗间墙、阳台栏杆、阳台线条、屋顶处理(第五立面处理)、檐口处理、女儿墙处理、其他装饰构件等重点部位处理方式。 3) 立面方案设计应注意以下部位进行重点装饰设计: ●对结构体及结构构件进行装饰设计。 ●对附着在立面上的各类管线进行装饰设计,包括给排水管、燃气管等等。 ●对附着在立面上的设备平台进行装饰设计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2006正式版)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2006正式版) 1 总则 1.1 本导则是为了贯彻科学发展观,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要求,满足21世纪居住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要求,迅速提升我国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尽及建造水平而编制的。旨在指导设计单位和开发单位的技术人员正确掌握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理念、原则和方法。通过导则的实施让广大城乡居民在更舒适、更优美、更健康的环境中安居乐业,并为我国的相关规范的制定创造条件。 1.2 本导则遵循国内现行的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住宅设计规范和其他法规,并参考国外相关文献资料编制的,具有适用性和指导性。 1.3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应坚持以下原则: 1.3.1 坚持社会性原则。通过美化居住生活环境,赋予环境景观亲切宜人的艺术感召力,体现社区文化,促进人际交往和精神文明建设,为构建和谐住区创造条件。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倡公共参与,调动社会资源,取得良好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 1.3.2 坚持经济性原则。以建设节约型社会为目标,顺应市场发展需求及地方经济状况,注重节能、节水、节材,注重合理使用土地资源。提倡朴实简约,反对浮华铺张,并尽可能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达到优良的性价比。 1.3.3 坚持生态原则。应尽量保持现存的良好生态环境,改善原有的不良生态环境。提倡将先进的生态技术运用到环境景观的塑造中去,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1.3.4 坚持地域性原则。应体现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因地制宜地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征的空间环境,避免盲目移植。 1.3.5 坚持历史性原则。要尊重历史,保护和利用历史性景观,对于历史保护地区的住区景观设计,更要注重整体的协调统一,做到保留在先,改造在后。 2 住区环境的综合营造 2.1 总体环境 2.1.1 环境景观规划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及详细规划的要求。要从场地的基本条件、地形地貌、土质水文、气候条件、动植物生长状况和市政配套设施等方面分析设计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居住建筑规标准规范

3 基本规定 3.1 住宅基本要求 3.1.1 住宅建设应符合城市规划要求,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条件和环境,经济、合理、有效地使用土地和空间。 3.1.2 住宅选址时应考虑噪声、有害物质、电磁辐射和工程地质灾害、水文地质灾害等的不利影响。 3.1.3 住宅应具有与其居住人口规模相适应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 3.1.4 住宅应按套型设计,套内空间和设施应能满足安全、舒适、卫生等生活起居的基本要求。 3.1.5 住宅结构在规定的设计使用年限内必须具有足够的可靠性。 3.1.6 住宅应具有防火安全性能。 3.1.7 住宅应具备在紧急事态时人员从建筑中安全撤出的功能。 3.1.8 住宅应满足人体健康所需的通风、日照、自然采光和隔声要求。 3.1.9 住宅建设的选材应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3.1.10 住宅必须进行节能设计,且住宅及其室内设备应能有效利用能源和水资源。 3.1.11 住宅建设应符合无障碍设计原则。 3.1.12 住宅应采取防止外窗玻璃、外墙装饰及其他附属设施等坠落或坠落伤人的措施。 2 术语 2.0.1 住宅建筑 residential building 供家庭居住使用的建筑(含与其他功能空间处于同一建筑中的住宅部分),简称住宅。

2.0.2 老年人住宅 house for the aged 供以老年人为核心的家庭居住使用的专用住宅。老年人住宅以套为单位,普通住宅楼栋中可设置若干套老年人住宅。 2.0.3 住宅单元 residential building unit 由多套住宅组成的建筑部分,该部分内的住户可通过共用楼梯和安全出口进行疏散。 2.0.4 套 dwelling space 由使用面积、居住空间组成的基本住宅单位。 2.0.5 无障碍通路 barrier-free passage 住宅外部的道路、绿地与公共服务设施等用地内的适合老年人、体弱者、残疾人、轮椅及童车等通行的交通设施。 2.0.6 绿地 green space 居住用地内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即道路红线内的绿地)等各种形式绿地的总称,包括满足当地植树绿化覆土要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顶绿地,不包括其他屋顶、晒台的绿地及垂直绿化。 2.0.7 公共绿地 public green space 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集中绿地。 2.0.8 绿地率 greening rate 居住用地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2.0.9 入口平台 entrance platform 在台阶或坡道与建筑人口之间的水平地面。 2.0.10 无障碍住房 barrier-free residence 在住宅建筑中,设有乘轮椅者可进入和使用的住宅套房。 2.0.11 轮椅坡道 ramp for wheelchair 坡度、宽度及地面、扶手、高度等方面符合乘轮椅者通行要求的坡道。 2.0.12 地下室 basement 房间地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的1/2者。 2.0.13 半地下室 semi-basement 房间地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的1/3,且不超过1/2者。 2.0.14 设计使用年限 design working life 设计规定的结构或结构构件不需进行大修即可按其预定目的使用的时期。

室外管线设计导则

室外管线宜采用地下敷设的方式。地下管线的走向,宜沿道路或与主体建筑平行布置,并力求管线顺直、短捷和适当集中,尽量减少转弯,并应使管线之间及管线与道路之间尽量减少交叉;管线及各构筑物的布置应考虑不影响建筑物安全和防止管线、构筑物受腐蚀、沉陷、震动及重压。 一般情况下,居住小区的室外管线有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中水管、热力管、燃气管、电力电缆、电信电缆、有线电视电缆、路灯电缆、消防信号线等智能化管线,还有检查井、排洪沟、化粪池等构筑物。给水管又分生活给水及消防给水,且生活和消防给水又分市政直接给水管及二次加压供水管;消防给水又分消火栓给水及自动喷水灭火给水管线;电力管一般分高、低压两种,高压电缆(10 kV) 是从市政管网到开闭所,及开闭所到变配电室之间的管线;低压电缆(380 V) 是从变配电室引出的至各用户之间的管线。在实际工程设计中,要根据管线的种类、道路的宽度、建筑物之间的间距等要素,按照管线的布置原则,合理有效地把所需要的各种管线各就各位。 1 布置原则 1.1室外主要管线布置原则 (1)由于居住小区的用地所限,雨水管一般布置在道路的中心线上。雨水管管径往往比较大,一般为DN300 ~ 600 , 小区内主干道上管径可达DN800 甚至更大布置在道路中心线上可远离其他管线,有利于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此外道路两侧雨水口较多,雨水管布置在道路中心线上有利于道路两侧雨水口连接支管的接入。 (2)电力电缆一般布置在靠建筑物侧道路人行道上。因电力电缆混凝土井盖较大,不宜放在车行道下。 (3) 电信电缆一般布置在靠建筑物另侧的道路人行道上,因电信电缆混凝土井盖较大,不宜放在车行道下。此外,将电信电缆放在电力电缆的道路对侧,可避免电磁波干扰。 (4) 燃气管一般与电信电缆布置在道路的同一侧。因另侧有电力管, 按《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GB 50028 —2006) ,燃气管与电力管的净距由原0.5 m 增加到1 m ;同时,将燃气管与电力管分放在道路两侧是安全的。燃气管应布置在人行道或慢车道下,避免因燃气泄漏与汽车产生的火花接触引起灾害。应强调的是,燃气管与其他管线、构筑物的净距均为强制性条文,在设计中应引起重视。

居住建筑外部空间环境的设计原则

居住建筑外部空间环境的设计原则: ① 整体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 ② 共享性与领域性相兼容的原则; ③ 非均质性与公平性相兼顾的原则; ④ 休闲性与生态性的原则; ⑤ 功能性与经济性想统一的原则。 物质空间环境(硬环境)的作用: ① 造景 ② 组织空间 ③围合空间 ④ 遮阳降温 ⑤ 防风防沙 ⑥ 隔音降噪 水体——居住环境中最为活跃的自然要素,也是生态系统多样平衡的必要条件。 居住建筑布局的基本方式: ① 行列式 ② 周边式 ③ 点群式 ④ 院落式 ⑤ 混合式 经济指标: ⑴绿地率——居住区用地栽植乔、灌木以及花卉等植物所用绿地面积与居住总用地面积的百分比; ⑵容积率——用地上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值; ⑶建筑密度——用地上建筑基底面积与用地面积的百分比。 居住建筑外部绿化环境——指居住区用地上栽植树木、花草所形成的①公共绿地②居住区公园③小区绿地游园④组团绿地⑤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⑥街道绿地 处理建筑内部空间到达美学效果的手法: ⑴水平构图——给人以舒展、宁静、安定的感觉; ⑵垂直构图——给人以挺拔活泼的感觉; ⑶成组构图——富有装饰性,有助于形成丰富的空间效果; ⑷散点构图或不规则构图——富有装饰性,随意散点的效果,极具生活气息; ⑸网格构图——多用于高层建筑,给人以现代,时尚,工业化的感觉。 居住建筑造型理性美的代表性话语——传承共生创新 城市空间结构类型:①向心型结构②网格型结构③条带型结构

居住综合体建筑是以居住建筑为主体并与城市多种功能类型的建筑空间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互为依存关系的大型综合性建筑或建筑组群。 居住综合体建筑的主要功能组成: ⑴多样化的居住功能 ⑵综合性的服务功能 ①购物功能②餐饮功能③休闲娱乐功能④家政服务功能⑤文化教育功能 ⑶集约化的商业功能 综合体空间组合基本模式: ①独立式综合大楼模式 ②台座式居住组群模式 ③混合式居住街区模式 综合体空间组合设计的基本原则: ⑴各得其所,满足多样化的空间环境需求; ⑵相互协调,避免多功能使用的环境干扰; 城市设计的指导作用: ⑴定位作用⑵定量作用⑶定形作用⑷定调作用 国内外学生公寓发展趋势: ⑴国外学生公寓 ①创造社交环境,注重交往空间的设计 ②实施功能综合,提高校园生活品质 ③适应市场需求,开拓公寓类型的创新 公寓——指的是一间或一系列具有家用设施的房间,通常是租赁的住所 公寓建筑类型: 按入住对象分类:老年公寓学生公寓员工公寓商务公寓 按管理模式分类:自助管理委托管理旅馆式管理 按楼栋建筑空间形态分类:低层多层中层中高层高层公寓 建筑体形系数——指建筑物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容的体积的比值 体形系数越小,说明同等体积的楼栋的外墙面越小,散热面小,热量耗失会减少,节能效果越好。 适当减小其建筑体形系数的措施:(降低住栋空气渗透耗热的措施) ①合理增大住栋进深,在确保室内空间必需的采光,通风条件下,采用适宜的空间设计形式,增加住栋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 ②适当增加住栋层数和单元拼接长度,以增大住栋体量,缩小体形系数,避免采用体量偏

医院外部环境设计教程

医院外部环境设计教程 医院外部环境设计教程 平地:是指医院内坡度比较平缓的用地,大致有草地、集散广场、交通广场等。结合上面那五条,平地的处理方式可谓多种多样,尽 情地去发挥吧。 堆山:可以是独山,也可以是群山,一山有一山之形,群山有群山之势。充分利用山的形态,合理安排它与建筑、院区的关系,往 往能收到其他医院可遇而不可求的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所谓堆山,并不一定是为了造景而靠人工去堆一座山出来,而是充分利用院区 内的现有条件。所以,没山的地方,没必要刻意地花大价钱去造山; 当然,有山的地方,也未必一定要用钱把山铲平。因地制宜、扬长 避短,方乃正解。 理水:医院的园林中,山与水是密不可分的,叠山必须顾及理水,山只是静止的景物,水能使景物生动起来,有山有水才鲜活。水体 景观设计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利用地势或土建结构,仿照天然水 景观而成,如溪流、瀑布、人工湖、泉涌、跌水等;二是依靠喷泉设 备造景,如音乐喷泉、程序控制喷泉、旱地喷泉、雾化喷泉等,这 类水景近年来在医院建筑设计中被广泛采用。现在设计医院水体景 观时,主要的表现形式为广场地埋式沉井喷泉、多级叠水瀑布喷泉、工艺水池喷泉、结合雕塑的灯光音乐喷泉、结合建筑小品的自然流 水等。因此,医院在选择规划水景设计时,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选择,即不同的景观形式适合不同的应用场景。 叠石:叠石是一种自然景观的浓缩,也就是把大自然中的山石林泉搬到庭院中来。 园林建筑的种类很多,常用元素如道路、椅凳、指路牌、亭、廊、花架等。

亭是供患者休息、赏景的地方,又是园中一景,一般四面透空,多数为斜屋面。 廊是建筑物前后的出廊,是室内外过渡的空间,是连接建筑之间的有顶建筑物。可供人在内行走,起导游作用,也可停留休息赏景。 花架是园林中以绿化材料作顶的廊,可以供人歇足、赏景。园林中的花架,可以划分、组织空间,又可为攀援植物生长创造条件。 园林绿地中的桥梁,不仅可以联系交通跨越河道,组织导游,而且分隔水面,一座造型美观的园桥,往往直接影响园林布局的艺术 效果。 园路是园林绿地中的一项重要设施,它的质量好坏,对患者的游览情绪和绿地清洁的维护有很大的影响。 园椅、园凳、圆桌是为患者歇足、赏景、游乐所用的,经常布置在小路旁、池塘边、树荫下、建筑物附近等。 园林栏杆在绿地中起隔离作用,同时又使绿地边缘整齐,栏杆的图案也有装饰意义。 草坪花卉与高大乔木要逐层递推,在树种配置时要做到点、线、面相结合,平面、立面相结合,乔、灌、花、草、藤、果木相结合。 合理搭配色彩与花期,使院区一年常绿,四季皆花。常绿树木和落叶树的理想搭配比例为3∶1。 要考虑不同树种在医院种植的适宜性问题。桂花、含笑等植物会让人精神愉悦,残荷、菊花等植物会让人神情伤感;圆柏、松类、盐 肤木、忍冬、冬青、女贞等能分泌杀菌素杀灭细菌、真菌、原生动 物等。 应多选乡土树种,粗生粗长树种,这些树种适应性强,成活率高,生长强壮,能达到良好的绿化效果。 不宜选有飞絮飞毛、落叶较多和有毒、带刺的树种,要选滞尘能力强、常绿和无毒的树种。

图书馆建筑外部环境的空间形态设计

建筑外环境指的是建筑周围或建筑与建筑之间的环境,是以建筑构筑空间的方式从人的周围环境中进一步界定而形成的特定环境,与建筑室内环境同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活动的环境。图书馆建筑的外部环境是指图书馆通常会在建筑周边留出的庭院。一方面美化建筑景观,另一方面提供室外活动场所。 1 图书馆建筑外部空间环境的特征 1.1 功能特征 图书馆建筑外环境作为图书馆使用者的一个必经空间,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首先,它是一个过渡空间,联系着图书馆建筑与其周围的环境,而这种联系是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其次,它还为读者、馆员的各种室外活动提供了场所和服务,如散步、静坐、眺望、交谈等都可在广场、绿地、庭院等室外环境中找到适宜的空间。同时它还是人们呼吸空气与自然交流的场所。此外,图书馆室外环境还具有重要的景观特征,无论在室内环境里向外看,还是在室外向四周眺望,良好的室外环境都能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受。图书馆外环境为从近处感受建筑的形态提供了最佳的观赏点,同时环境中的绿化、铺地、雕塑构成了画面的景观,具有丰富、柔化建筑形态的作用。对于建筑近前的人来说,良好的外环境设计又能消除一些高层图书馆大楼的巨大体量给人带来的压迫感,使环境更显亲切(图1)。 1.2 性格特征 建筑外环境的性格指的是通过对不同环境要素的布局与安排,使人产生不同的情绪和心理反应,从而加深对环境的理解,产生与环境相适应的行为。不同的环境需要具备不同的性格,而具备恰当性格的建筑外环境才能使环境的功能性得以很好地实现。所以环境的性格应具有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征。环境设计是现代图书馆建筑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图书馆建筑功能的重要保障。作为图书馆建筑,必须着眼于创造一种既安静又亲切,既与自然相通又与人情相交,使读者可以倾心投入到自然和谐、宽松舒心的环境。图书馆建筑环境包括外部环境和室内环境。从外部环境看,宜创造一个温馨的场所,使读者在游览图书馆的过程中,融入园林美景之中,身心得以调节,精神得以陶冶。这种幽静温馨的环境甚至能吸引馆外行人进入文化殿堂(图2)。 1.3 文化特征 建筑是一种人和社会同构的文化载体,作为本身就具有文化属性的图书馆建筑,应该赋予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并以其特有的建筑文化给使用者以潜移默化的人性熏陶和陶冶。因此,要注重图书馆建筑所处地域的自然环境人文化和人文环境自然化的统一,努力追求平和、宁静、淡泊、雅致、含蓄的环境美学气质,崇尚自然而不造作、奇异而不张狂的自然的环境美学观。特别应强调在人文环境创造中对意境美的追求,既可培养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审美情趣,并同时给人以人文的熏陶和艺术的感染力,以至从自然的意境美达至人的精神境界的升华(图3)。 2 图书馆建筑外部环境的空间形态设计 2.1 入口空间设计 一些优秀的图书馆建筑入口往往独具特色:建筑的语言、美学的音符、艺术的装饰、文化的象征、伦理的符号、人文的功能都在这里表现和展示,给人以遐想、沉思和心灵的震撼,思想的律动和视野的比较。上海图书馆的建筑入口是一幢体现上海近代建筑特征的大楼,建筑底部的毛石基座给人以厚重感,体现了知识的积淀,图书馆正门入口处是由12根巨型廊柱组成的知识广场,寓含着天地书人的融合,呈圆形的廊柱也表示出对所有读者的开放。图书馆建筑周围呈无围墙,全开放的格局,更加贴近了公众,反映出图书馆可以自由出入并为所有读者提供卓越知识的服务宗旨。在图书馆入口处的外墙上方,是上海第一任市长陈毅元帅的“上海图书馆”题词,在阳光的折射下字体或隐或现,十分典雅。这种字体图案的处理也表现在建筑入口处的右侧,那里外墙上用中国古代的篆体镶嵌着“日月山水”四幅巨型的图案,

绿城第三代高层建筑设计导则.(DOC)

绿城第三代高层建筑设计导则 绿城第三代高层公寓是指运用整体性、系统性、精细化设计理念,精心打造的高端高层公寓住宅产品。它是在以往高层公寓产品的基础上由内至外的全面升级,是从对园区内部基本层面的设计内容关注转向对更大范围的城市设计、更深层次的人居需求、更精细化的住宅设计、更优美的园区生态景观设计等方面的一流水准的高层公寓。 为积极配合集团全面提升产品品质的需求,营造国内一流高层公寓,最大程度的满足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对集团高层公寓的品质创新及提升的内容、标准予以固化,形成《绿城第三代高层公寓建筑设计导则》 一.整体设计 1.1 规划设计与景观设计 在规划设计阶段,应同步完成景观设计公司的选择,使景观设计能尽早介入项目,为园区竖向设计、道路(尺度、标高、截面)设计、出入口设置、节点空间形式设计、建筑退让尺度推敲,自然河流利用、植栽资源利用等预留及创造优化条件。 1.2 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 注重建筑设计与景观的关系。 在建筑设计中充分考虑诸如架空层、单元出入口、下沉采光庭院等建筑和景观交接面处对景观的引入。

户型布局时要将大面积的户型布置在景观朝向良好的位置,户型设计要充分考虑主要功能房间朝向景观面。 1.3其他相关专业设计 注重灯光设计、标识系统设计、弱电系统设计等对建筑、景观、室内设计的补充。 二.规划设计 2.1现状分析 2.1.1地块现状 (1)四至范围。 (2)地势平坦状况、自然标高与周边地势比较。 (3)地面现状:包括宗地内是否有山体、水渠、较深的沟壑(小峡谷)、驳坎、池塘及高压线等对开发有较大影响的因素,现有水系及植被分布。 (4)地下情况:包括管线、地下电缆、暗渠、地下建筑物原有桩基及地下建筑/结构等;地上/地下都要注意是否有受保护的历史文物古迹及可利用的构建物等。 (5)土地的完整性:是否有市政代征地、市政绿化带、市政道路、名胜古迹、江河湖泊、零星用地等因素分割土地。 (6)地质情况:包括地层结构、承载力、地下水位和抗震性等要求。

我国住宅外部空间配套设施的适合老化研究

我国住宅外部空间配套设施的适合老化研究 发表时间:2019-06-24T15:26:53.850Z 来源:《新材料.新装饰》2018年10月上作者:商雨晴 [导读] 社会化大生产下的设计产物无法完全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未来的城市环境设计中,应当将适老性融入设计中,以形成一种更加人性化的设计思维,从而更好地造福人类。 (中国航空国际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北京通州 101149) 摘要:社会化大生产下的设计产物无法完全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未来的城市环境设计中,应当将适老性融入设计中,以形成一种更加人性化的设计思维,从而更好地造福人类。 关键词:开放式住宅外部空间设计适老性原则 由于身体情况的变化,老年人的行动能力较差,而大型住宅区往往人多车多,给老年人的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相对来说,风景优美的地区更适合老年人居住,应对其进行合理规划,建设老年人居住区。我国正慢慢趋向于老龄化社会,养老住宅区也是未来建设的发展趋势,社会应加大资金投入,为老年人建设舒适的生活环境。 一、我国老年人的居住现状。 要解决老年人的居住问题就必须充分了解老年人的居住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解决问题。本节从老年人的居住方式、居住情况以及通过调查分析得出的老年人居住意愿几方面阐述了我国当今社会条件下老年人的居住现状。 1.老年人的居住方式。我国老年人现有的居住方式还是比较多样化的,具体主要有以下几种:(1)独居(有配偶或无配偶)这种家庭被称为“空巢”家庭,也被称为“纯老户”,其中包括从未结过婚的或离婚的孤老;分居、子女在国外、和子女分开居住的双全老人;单翁、单妪的老年人家庭。社会不断的发展,人们的各种观念也跟着产生了变化,多数老人已经接受独自或与配偶居住的居住方式,而且这种居住方式正呈现出逐年的递增态势。(2)与子女共居(已婚子女、未婚子女或第三代)。尊老敬老是中国的优良传统思想,几代同堂的居住方式是传统家庭幸福观的体现。中国的传统观念为历来是重人伦、重天伦之乐,与欧美国家的崇尚个人、独立自主的观念有所差别。由于老年人与子女之间还存在一定的经济依附关系,且体弱或生病的老人需要子女的照顾抑或子女需要老年人帮忙照顾小孩或料理家务,所以老少两代或三代共居起来比较方便一些。(3)社会养老设施集居。近年来,随着观念的改变,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抚养照顾老人,尤其是那些长期患病、残障的老人对其他的家庭成员来说是很重的负担。而在社会养老设施里将老年人集居的居住方式便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在那里,有专业的护理人员和治疗设备,老人尤其是患病老人,可以得到更全面、周到的护理、照顾。虽然选择这种居住方式的老年人的比例远小于独居和共居,但它的优越性是其他居住方式无法比拟的。越来越多的老人逐渐意识到它的优越性,愿意接受这种养老方式,对相关养老设施的需求量也逐年增加。 2.老年人的居住情况。老年居住问题中特别突出的是老年人的住房标准太低的问题。在发达国家“老有所居”的方针实施的很好且受到很大的重视,而在我国,大多数老年人以家庭养老为主,且多数同子女住在一起,居住需求常常被忽视了。在住宅内部空间方面,老年人居住的住宅中有超过一半的住宅内没有设置卫生间扶手、厨房里吊柜太高、且没有紧急呼叫设备、煤气泄漏报警装置。在住宅外部环境及邻里关系方面,我国城市住宅大部分为多层和中高层,老年人出入不便,特别是行动困难的老人,高楼对他们来说就像充满束缚的牢房一样。并且老人住的层数越高,外出活动的几率就越小,老人们相互之间和与外界交流机会的也逐渐变少,有些老年人几乎到了“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地步。另外,我国许多城市既有住宅区为了提高容积率而缩小楼间距小、导致小区绿化率降低,且缺少户外活动和交流场所。在改造时就要求设计师们考虑无障碍设计,方便老年人出入,还要尽力将室外环境做好,设计足够的场所供老年人的交往和休闲娱乐。 二、住宅外部空间配套设施的适合老化 1.老年活动公共空间。既有住宅小区中,要有文化活动场所,这样就不会让老人感到生活单调、孤单、寂寞,有一种与世隔绝的感觉。 2.服务和医疗机构配套设施。老人缺少相应的照料和及时医疗服务。配套设施完整了,老人就医、购物就方便,老人的基本生活权利得到保障。 3.老人集聚的室外活动空间。老人并不愿意减少甚至失去与社会的交往,因此,便于老年人集聚的室外活动空间,增进老人和非老人之间、老年人之间相互交往的条件。老人对环境的要求并不单纯局限在“环境优美”上,他们喜欢聚集的地方多是小区主干道两侧的热闹地段。 4.无障碍设计。住宅小区中许多地方不要有上下楼的台阶,或者景观设计中,为创造变化空间,不要出现高低错落,要有相应的缓坡,以及无障碍栏杆的设置,使轮椅老人方便的通行。(1)安全组织道路建设。步行空间建设。人车共存是当前道路建设的核心方向,建设慢行交通也是目前交通发展的主流思想。合理的建设方案不仅可以避免大量的安全隐患,更重要的是为老年人的出行提供活动空间。街道两边的设施建设与景观设计的结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拓宽老年人的活动空间。道路设计方案的最初目的是方便步行,而步行的方便来源于街道的长宽比。慢行交通要通过设计合理的街道长宽比来实现人与车的通行。开放式住宅区在平时会允许外来车辆的通行,进而间接影响老年人的安全,因此,对于那些特定的老年人居住区需要加强车辆管制,尽量降低噪音。此外,街道的规划设计可以通过设施建设来实现,从而保证老年人出行安全。(2)步行的多样化建设。道路建设的合理分级。合理的道路规划可以满足不同情况下人们对道路的要求,分开的道路建设也可以保证老年人的出行安全,使得人行区和车辆区具备独立的运行系统。不同的建设方式代表不同的生活理念,其分别适用于不同的老年人活动方式。不同的道路类型为老年人的出行提供着不同的作用,多样化的出行方式不仅节省了老年人的出行时间,更重要的是可以丰富老年人的运动模式,保障老年人出行安全。 5.便利设施的服务建设。便利的距离。由于老年人的运动比较缓慢、行动距离比较短,所以那些常见的生活配套设施需要安置在相对密集的地方,一般在1千米以内,这样,老年人可以随时随地地休息和使用相关设施。正常来说,小规模的居住区配套建设往往建立在500至1000米,小型的服务建设则是250至500米,这样,可最大程度缩短老年人的出行距离。另外,还应在街道周边增设老年人的休息区域,提供周到的全方位服务。其常见的布局模式有几种。集中式布局形式。集中式的布局方式富含多样化的功能,可以在短时间内将老年人聚集到一起,活动的差异性也能诱发更多的活动方式。周边围合式布局形式。围合的布局形式往往与集中式完全相反,城外的居住区以安静

住宅设计导则

中北路项目施工图设计技术要求 一、设计依据: 1.国家及地方相关各种设计规范,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强制性条文、国家及各行业设计规范、规程、行业条例及项目所 在地方规定和标准。 2.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对本项目的批复文件、给定的技术条件和意见要求。 3.甲方提供的经万达商业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确认的方案和初步设计文件、实测地形图、项目用地周边市政管线资料、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和水文勘测资料等。 4.在项目设计过程中甲方(或甲方指定委托人)提出的条件、意见和要求。 5.施工图设计任务书 6.各业态房产技术条件、交房条件和建造标准。 7.双方签定的设计合同内所包含的服务性条款及要求(详见施工图设计合同)。 二、要求: 1、必须满足国家颁布的《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 2、设计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省现行的强制性规范及建筑设计相 关的所有规范: 三、内容说明:

1、本技术要求所列尺寸,除标高以米计外,其余均毫米为单位,标 明单位的以所标单位为准。 四、设计总协调 设计单位应在设计全过程中,对甲方另行委托的与此项目有关的其他单项设计起到设计总协调作用。 以下各单项设计由甲方另行单独委托,施工图设计单位应负责对其设计成果审核并对相关内容图纸双签出图,同时设计人应在施工图设计中为此部分内容预留、预埋及配套设计,并协调、配合各单项设计单位完成施工图修改。 设计人应为其他二次设计(包括但不限于室内精装修设计、外立面幕墙设计、外环境设计、夜景照明设计等)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协助其通过政府有关部门的设计审查 土建设计单位分别应在各专项设计单位图纸上盖审核章及相关专业注册执业章。 土建设计单位参与公共区域的内装施工图评审,土建设计单位应对乙装及丙装设计单位图纸进行审核,并负责签字出图,蓝图应加盖土建单位审核章及相关专业注册执业章。 施工图设计单位盖审核章的图纸内容如下: 1.1立面方案、扩初及幕墙施工图设计 审核外立面开窗、开洞与集团签批立面是否吻合。 审核外立面开窗、开洞与使用功能是否协调。 审核外立面开窗、开洞与施工图设计是否一致并对相关图纸盖审核章。 重点把控外幕墙结构安全设计与土建结构设计是否一致并对相关图纸盖审核章。 重点审核外幕墙层间封堵等消防安全设计并对相关图纸盖审核章。 1.2夜景照明设计 重点把控预留电量与夜景照明施工图设计是否吻合并对相关图纸盖审核章。 重点把控夜景照明各电路是否与土建施工图匹配并对相关图纸

环境内外部因素分析

公司内外部环境及相关方分析 一、.内外部环境分析: a .外部状况可以包括,但不局限于: ——社会、文化、政治、法律法规、金融、技术、经济、自然和竞争环境,无论国际、国内、区域,还是本地的; ——影响组织目标的主要动力和趋势; ——与外部利益相关方的关系,外部利益相关方的观点和价值观。 公司定位于为客户进行吸塑包装材料的制造加工、依据客户实际业务状况,谋求客户价值,高效设计、服务的企业服务类型,其外部环境主要包括自动化机械行业的现状(市场特点、专业服务特点分析、市场容量分析、发展趋势、市场预测)、行业结构分析(潜在竞争对手、现有竞争情况优势和劣势、供应链分析、顾客价格分析、替代品分析)、行业和国家法律法规要求、、技术和服务的需求等。,其外部环境主要包括 1.自动化机械行业的现状 市场特点 xxx等。 同行数量分析 在苏州市场,随着近几年的发展,做类似企业较多。 市场容量分析 由于各行业的特点,市场容量需要进一步细分,目前我公司的吸塑包装盘主要用于电子、汽车产品等领域。 发展趋势、市场预测 目前企业用工成本较高,解决快速反应和提升开发周期等,对于公司是有利的。 2行业结构分析 潜在竞争对手、现有竞争情况优势和劣势 同行业的竞争对手较多,但对于目前公司的固定客户,由于我们制作的设备针对性强,相应的功能

实现较成熟,同行业如要进入,周期较长,不利开发周期的快速跟进,因此公司具有一定的先入为主和经验的优势。劣势:由于同行的报价竞争,销售利润下降明显。 风险措施:开发的功能和实现客户要求的功能运行效率提升,期望客户能主动联系和询问。 供应链分析 对应目前的外发关键供应商、关键部件目前有稳定的供应链和合作关系, 顾客价格分析、替代品分析 按项目的分类,关键部件满足客户提出的要求(如有)。目前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价格下降是必然趋势,公司内部在降低内部成本方面从设计开始就考虑。 行业和国家法律法规要求 行业和国家法律法规要求方面,对于目前公司现状暂无特别要求,主要来源于客户的要求,而公司在自动化设计时需要考虑实现功能是否涉及行业和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在项目开发前期提出相关的评审。 市场招投标需求、技术和工艺的需求等。 在有市场招投标需求时,项目负责人按要求准备资料,目前暂无这方面的客户需求。 技术和工艺需求,对于设计人员的能力要求较高,专业全面,经验丰富,对于项目管理有一定的管理能力。目前公司拥有2名。 风险措施:建立人员规划的需求,从公司整个发展战略方向,配置技术人才。 b. 内部状况是指组织寻求实现其目标的内部环境。 风险管理过程宜与组织的文化、过程、结构和战略相一致。内部状况是公司内能够影响管理风险方法的方面。内部状况宜明确,因为: a)风险管理是在组织的目标状况下进行; b)具体项目、过程或活动的目标和准则,宜依据公司的整体目标予以考虑; c)一些公司未能意识到实现它们战略、项目或经营目标的机会,这影响了持续的组织承诺、信誉、诚信和价值观。 理解内部状况是必要的,这可包括,但不仅限于: ——治理、组织结构、作用和责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