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方案-关于会计计量的几个理论问题

方案-关于会计计量的几个理论问题

方案-关于会计计量的几个理论问题
方案-关于会计计量的几个理论问题

关于会计计量的几个理论问题

'财务会计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过程,其中,会计计量在会计确认和报告之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传统上,现行财务会计模式是以历史成本会计计量为特征的,所以,会计计量问题多年来并没有被会计理论界和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引起足够重视,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各国会计准则体系中也鲜有对会计计量提供专门的框架或者指南的。然而,随着会计界越来越多地试图把纷繁复杂的资产负债表外业务纳入表内核算和资产减值会计等的广泛

,历史成本以外的计量基础(如公允价值、可收回金额等)开始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会计实务中。这种情况一方面凸现了会计计量问题在财务会计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因计量而生的新型问题,比如允许选用的计量基础究竟应当包括哪些,在何种情况下应当采用何种计量基础,如何确定公允价值等。我国在会计改革的进程中也面临着与国际会计界同样的会计计量问题。因此,关注国际上会计计量理论与准则研究及制定的最新发展对于我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本文将主要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现行规定(包括概念框架和各项准则等)为研究问题的出发点,结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等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在会计计量问题研究上的最新进展,探讨当前财务会计计量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未来可能的改革方向,并提出我们的对策。

一、会计计量:从历史成本会计计量模式转向多重计量基础并存的会计模式

从早期发布的国际会计准则来看,大多是按照历史成本计量基础制定的,比如存货、固定资产准则等。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资产按照历史成本进行计量兼具可靠性和相关性的质量特征,符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坚持的财务报告信息决策有用性的目标要求。但是,随着近些年来

的快速发展,技术更新大大加快,、创新业务层出不穷,从而对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计量模式提出了挑战。这些挑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产减值问题在以历史成本计量资产价值的情况下,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始终以其初始实际成本(或者摊余成本)计量和反映的,在资产持有期间不确认减值损失。在严格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资产减值损失只有在相关资产发生

、出售等时,才予以确认。其结果是,当资产的市价、可收回金额等低于资产实际成本时,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的资产负债表中所反映的资产价值和利润表中所反映的净利润等均将被高估,从而导致财务报告难以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其决策有用的信息,就需要引入资产减值会计和除历史成本之外的其他计量基础。为此,原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于1998年制定了《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资产减值》,引入了可收回金额等计量基础来反映企业资产减值损失。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于2001年发布了《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44号——长期资产减值和处置会计》,要求长期资产(或者资产组合)的账面价值如果超过了其公允价值,应当确认减值损失。我国于1998年起,要求上市公司必须对应收账款、短期投资、存货、长期投资等计提减值准备。自2000年起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范围又扩大到委托贷款、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无形资产等。同时,要求计提这八项资产减值准备的公司范围也由上市公司逐步扩大到其他企业。资产减值会计的施行和除历史成本计量基础之外的其他计量基础的引入,实际上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历史成本会计计量模式。

(二)创新金融业务和所谓的“资产负债表外业务”问题近年来,大量创新金融业务和所谓的“资产负债表外业务”不断涌现,不少企业,尤其是金融企业,是从事这些业务的主角,这些业务对这些企业的经营

活动影响日益增大。因创新金融业务和“资产负债表外业务”衍生出的许多金融工具,

它们通常属于履行中合约,尤其是衍生金融工具,企业一般无需付出初始净投资或者初始净投资很小,与金融工具有关的标的资产和负债的转移也通常要到合约到期或者履行时才能实现。因此,如果严格按照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与这些金融工具有关的资产和负债在合约取得乃至履约过程中都将难以得到确认,资产负债表将无法反映这些交易信息(包括相关的风险信息),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从事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企业将这些交易称之为“资产负债表外业务”的重要原因。

但是,近些年来大量的理论研究和金融工具实务的发展(尤其是不断发生的因金融工具交易及其管理不当而产生的财务丑闻)表明,金融工具会产生金融资产、金融负债或者权益工具,如果将它们(主要是衍生金融工具)作为“资产负债表外业务”处理,不纳入表内核算,则会导致资产负债表所反映的资产负债信息不全面,无法如实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

然而如果要将这些金融资产、金融负债、权益工具等纳入表内核算的话,除了那些具有实际成本的金融资产、金融负债、权益工具(如购人的准备持有到期的投资、银行贷款、应收账款等)可以按照其取得时的实际成本入账外,对于那些在取得时没有发生实际成本(或者几乎没有发生实际成本)的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而言,如果符合会计要素的确认标准,就需要应用除历史成本之外的其他计量基础(比如公允价值等),才能将其纳入资产负债表内核算,而且这些金融工具的价值经营会变动,要求揭示这些价值变动的风险,也需要引入除历史成本以外的其他计量基础。在这种情况下,2003年12月新修订的《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已经规定,对于所有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在原则上均应当以其公允价值进行初始计量;在后续计量中,对于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并且公允价值的变动额应当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或者金融负债、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应当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而对于贷款、应收款项、持有准备到期的投资则采用摊余成本计量。

(三)将在未来导致含有经济利益的资源流出企业、但其发生时间或者金额不确定的负债问题在实务中,企业通常面临着大量不确定事项或者或有事项,这些事项在资产负债表日可能已经导致企业承担了一项现时义务,但是实际履行义务的时间将在以后会计期间,而且履约的时间或者需要偿付的金额并不确定,它们会随着未来有关事件的发生或者不发生而发生改变。比如,企业为所售产品提供的产品质量保证、企业所承担需要在未来支付的养老金义务等。显然,如果严格按照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这些将在未来履约而且支付时间或者金额不确定的负债将难以入账,并被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如果要反映这些负债,企业必须在充分考虑未来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下,按照恰当的方法采用估计的应付金额或者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等计量方法来确认和计量这些负债。《国际会计准则第37号——准备、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要求企业必须对于时间或者金额不确定的负债(即准备),在符合规定的负债确认条件的情况下,予以确认,其金额应当按照以资产负债表日履行现时义务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计数进行计量,最佳估计数应当按照

上的“期望值法”(在涉及的现时义务为多项的情况下)或者最可能结果法(在涉及的现时义务为单项的情况下)予以确定。

毫无疑问,随着社会经济

的急剧变化和会计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要使企业财务报告真实、公允地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要完整地反映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的资产、负债状况,要在财务报告中充分披露与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有关的信息,就必须引入除历史。成本之外的其他会计计量基础(比如公允价值等)。近年来的会计准则制定和会计实务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传统:意义上的历史成本会计计量模式正在逐步地被改造成为历史成本、公允价值等会计计量基础并存的多重计量基础并用的会计计量模式。

二、现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对于会计计量的基本规范及其存在问题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在其概念框架中指出,会计计量是指“确定将在资产负债表和收益

表中确认和列报的财务报表要素的货币金额的过程”。“这一过程涉及特定计量基础的选择问题”。为此,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在其概念框架中列示并界定了四种计量基础,它们分别是: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可变现净值(结算价值)和现值。概念框架并没有规定要求企业必须选用其中的一种计量基础,或者在何种情况下应当采用何种计量基础,但强调历史成本是企业编制财务报表最为常用的计量基础。所以概念框架的实质含义是财务报表可以以历史成本结合其他计量基础的方式予以列报①。然而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实践来看,可以发现准则与概念框架、准则与准则之间在会计计量方面存在着诸多不一致,一些重大的会计计量基本概念问题没有解决,其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应用的一些会计计量基础无法在概念框架中找到理论依据从已经发布的现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来看,各项准则中除了引入概念框架规范的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可变现净值以及现值等四种计量基础外,还引入了许多其他计量基础,比如使用价值、公允价值、成本与市价孰低、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重估价、市场价值等。这其中,尤其是公允价值已经成为计量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和其他有关资产或者负债的重要计量基础。但是,由于这些计量基础(尤其是公允价值计量基础)没有被明确包括在概念框架中,使得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规范的计量原则与概念框架之间出现了不一致。从制定概念框架的初衷以及概念框架在准则制定中作用来讲,概念框架扮演着为具体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提供理论基础的作用,各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应当在概念框架的指导下制定,但不得突破概念框架。毫无疑问,现行的一些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所采用的计量基础已经突破了概念框架所界定的范畴,因此在概念框架中明确公允价值等计量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原则便显得十分迫切。

(二)概念框架没有明确其规范的四种计量基础的应用前提概念框架尽管规范了可供选择的四种计量基础,并且允许采用多重计量基础相结合的会计计量模式,但是概念框架并没有明确每一种计量基础的应用前提,即应当在什么时候,什么条件下,采用其中的哪一种计量基础。同样的问题实际上也存在于除上述四种计量基础之外的其他计量基础上。这种对计量基础应用前提规范的缺乏,导致在有关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过程中,对于计量基础的选用出现一定的随意性,或者在引入某一会计计量基础或者某几种会计计量基础处理一项经济交易时没有内在一致的概念基础作支持。同时,这也会导致财务报表的编制者在遇到一些新型交易或者事项时,在选择究竟应当采用何种计量基础进行计量时,要么无所适从,要么随意选用计量基础,从而不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影响财务报表的可比性。

(三)不利于国际会计的协调与趋同由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未能在概念框架中对会计计量的基本原则作出规范,所以,各国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之间在对于会计计量的处理上实际上存在较多的不一致(即使大家遵循的是相同或者相类的概念框架)。比如,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对于资产减值损失的计量以可收回金额为基础,而美国会计准则则以公允价值为基础;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对于投资性房地产允许采用公允价值或者历史成本进行计量,而美国会计准则只规定用历史成本进行计量等。显然,这种会计计量实务上的差异,导致相同的项目在不同的会计准则体系下会得到不同的会计处理(即不同的计量结果),从而影响到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不利于国际会计的协调与趋同。

毫无疑问,无论是从提高概念框架的权威性和指导会计准则制定的角度,还是从保持概念框架与会计准则之间一致性的角度,都有必要从根本上系统地解决上述会计计量问题。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已经于2002年启动了“会计计量”研究项目,试图从重建会计计量的概念基础(理论基础)和提供公允价值的应用指南等方面入手,解决现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出现的会计计量问题。'

会计计量属性的应用

摘要:会计计量是将符合条件的会计要素列报于财务报表并确定其金额的过程。在传统的交易和事项中,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一直居于主导地位,随着新经济形势的不断出现,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等非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应用越来越重要。本文以实例的形式说明各计量属性在存货、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中的具体应用,并提出了多种计量属性共存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会计计量属性历史成本公允价值应用 我国会计准则中明确指出:“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这就明确了会计信息必须同时兼顾可靠性和相关性。可靠性较强的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不能很好地满足会计信息需求者的需要,而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等非历史成本计量属性能够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 一、计量属性在存货实务中的应用 (一)存货的初始计量和期末计量的确定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规定,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存货的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的,按成本进行计量。 (二)实例分析 例1:甲公司为上市公司,2012年12月31日,a材料的实际成本为90万元,该材料是专门为生产甲产品而持有的,市场购买价格为80万元,未发生其他购买费用。由于a材料市场价格的下降,市场上用a材料生产的甲产品的销售价格从150万元降为130万元,但生产成本未发生改变,将a材料继续加工为甲产品预计加工费用35万元,预计销售费用及税金20万元。 a材料可变现净值=130-35-20=75(万元),a材料成本=90万元。 对于存货的初始计量,按现行会计准则规定应为实际成本90万元,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中存货的价值不能再以90万元的成本价值体现,应该为可变现净值75万元,其差异额15万元是企业在存货持有过程中因市场发生变动引起的资产减值。可见,可变现净值反映了预期变现能力,体现了谨慎性、稳健性原则,使得资产的账面价值不偏离其实际价值。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量期末存货成本,差额部分计入当期损益,更能真实地反映存货的现实价值,可以为企业决策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的信息。 二、计量属性在投资性房地产实务中的应用 (一)投资性房地产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 1.初始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规定,在初始计量方面,无论是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还是成本计量模式,投资性房地产都是按取得的实际成本计量。 2.后续计量。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一般采用成本模式,也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现行会计准则不允许公司采用估值技术确定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 (二)实例分析 1.成本计量模式。 例2:乙企业于2006年12月31日购入一幢办公楼,取得时的原价为20 000万元,预计使用20年,无残值,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该办公楼于2007年1月1日开始对外出租。2012年12月底将其出售,出售价款为21 000万元,不考虑出售房产的税费,该投资性

最新关+于企业会计计量属性的若干探析

关+于企业会计计量属性的若干探析

关于企业会计计量属性的若干探析(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 资产的价值量可以按其成本属性计量也可按其收益属性计量。不同计量属性下会计数据的经济意义不同,所反映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同,计量过程的复杂性也不同。不同的计量属性可以体现资产的不同实现方式。计量属性的选择,应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出发,综合考虑相关因素。我国新会计准则采用了多种成本、公允价值、收益属性构成的计量属性体系,在某些方面可以说有跨越性进步,相形之下,我国会计计量制度则需要完善。 [关键词] 计量属性;综合计量模式;制度;规范性 我国新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计量属性的采用作了重大调整,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计量属性制度。现行制度关于会计计量属性的重新安排,一方面需要在会计实务中准确执行方可体现其优越性,而深刻理解计量属性的意义、特点是正确采用各种计量属性的基本前提;另一方面,新准则对会计计量属性所做的调整,在当前

环境下又可能还存在某些缺陷,需要加以论证、分析,以便进一步完善。这些都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的会计理论和实践问题。 一、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计量属性及种类诠释 从理论的角度,会计计量属性是指“所予计量的某一要素的特性方面”。然而,任何对象都有不同特性方面的量,我们通常指明某种对象的数量时,都是指其特定方面按特定条件计算的数量。 资产都有自然和社会两重属性。因此,资产的计量可以针对其自然属性也可针对其社会属性。资产自然属性即物理特性方面,主要有重量、体积、面积、容积、包装单位、功能单位等;资产的社会属性即资产的价值属性方面,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企业的任何资产都由支付一定代价而获得,又都最终用来换取一定的经济利益。因而某一单位物理量资产所含的价值量,既可按其所费代价(成本)计算,也可按其可换入的经济利益(收益)计算,即资产价值量的计量有两种不同的计量属性。现代会计的“计量”主要指价值量方面的计量。 成本和收益并不是资产价值计量属性的最后区分。首先,无论成本角度还是收益角度的量,都存在于初始(取得时)、现时(持有期间某时点)、未来(未来存续期间)等特定时间条件中,按不同时间条件,计量属性可分为初始成本、现时成本、未来成本、初始收益、现时收益、未来收益;同时,无论成本量或收益量,可以按个

会计五种计量属性的适用范围

一、历史成本 一般在会计要素计量时均采用历史成本重置成本 二、重置成本 盘盈存货、盘盈固定资产的入账成本均采用重置成本。 三、可变现净值 在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中,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四、现值 1、固定资产采用现值计量的情形: (1)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 (2)弃置费在计入固定资产成本时采取现值口径。 (3)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入账成本口径选择之一。 (4)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捐赠方没有提供有关凭据的,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其入账价值的确定采用现值口径。 (5)盘盈的固定资产,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其入账价值的确定采用现值口径。 (6)固定资产等非流动资产(或资产组)减值测试时,可收回金额以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的较高者确定。 2、购买无形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无形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 3、辞退福利补偿款超过一年支付的,以现值确认辞退福利金额。 4、预计负债计量时,应当综合考虑有关风险、货币时间价值等因素,影响较大的,以相关现金流出的折现值作为其最佳估计数。 5、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应当将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不包括尚未发生的未来信用损失)现值,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6、销售(劳务)合同或协议价款的收取采用递延方式、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按照应收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未来应收款的现值)确定销售收入。 五、公允价值 1、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末计量口径选择; 2、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口径选择之一;(企业对于投资性房地产,在存在确凿证据且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其余的仍采用原来的计量模式。) 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期末计量口径选择; 4、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入账口径选择之一; 5、资产减值准则所规范的资产在认定其可收回价值时,公允处置净额是备选口径之一; 6、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的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处理时公允价值计量的情况;(非货币性交易中,新准则规定了按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处理的两个前提条件:一是该项交换必须具有商业实质;二是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7、债务重组中,如果是以转让非现金资产的方式进行债务重组的,则债务重组利得是以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来确定的。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产转让损益,计入当期损益。

从计量属性角度分析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异同

从计量属性角度分析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异同 摘要: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是企业发展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要清楚了解两者之间的异同,从而完善两者之间协调价值,促进企业会计计量工作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计量属性;财务会计;税务会计;异同 作为企业会计体系的重要组成,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之间存在十分紧密的联系,但也存在一定的区别。例如,在会计计量属性等方面,二者及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即在对计量属性简单了解的基础上,分析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计量属性异同以及协调相关问题。 一、初步认识有关会计的计量属性 它是根据一定的计量标准和方法,将一些符合条件的会计要素以会计报表的形式呈现出来,进而确定其相关的数据金额。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准确的计量。 原始成本(或称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公允价值、可实现净值和现值是会计计量的五种不同的属性。它们是在不同时期提出的,大多是为了适应经济的多元化和复杂化而提出的,它的多元化是由于不同的因素引起的。第一,是由于会计职能的内涵需不断往外延伸。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前提

下,会计的职能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它的职能从单一的财务监督的职能延伸为了参与公司的一些经济决策和对国家未来的经济发展作出预测,此外还对于公司的一些经营业绩作出一定的评判。而这些职能也对相关的财会人员做出了很大的行为制约,财会人员在提供信息资料的时候必须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要通过这些信息准确的反映经济发展的前景。第二,是由于物价的变动使历史成本不能满足经济的需要。通货膨胀对于市场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冲击,而对历史成本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物价的变动使历史成本计价反映的跨级信息缺乏可靠性。这些都将导致企业在资金的流动方面陷入困境,使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投资决策出现失误,进而导致企业无法正常的运营下去。 二、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计量属性的异同 (一)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计量属性不同之处 财务会计是从业的利益出发,为企业利益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相关信息,在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在公司的资金经济利益方面进行核算时,可以通过财务会计提供的有效信息进行一些正确有效的经济决策。税务会计是和公司相关于税务问题有紧密的联系,它是以财务会计为基础的,对公司的纳税活动引起的相关的资金方面进行一些准确的记录和报告。它在处理这些事项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很大一部分资料和信息都是来源于财务会计的,但它的主要对象就是公司关于税

基于新准则下会计目标对会计计量属性的影响

论文摘要:会计目标;受托责任观;决策有用观;会计计量属性 论文摘要摘要: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首次明确了兼顾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的双重会计目标,适应了我国现阶段社会环境,文章主要分析了新基本准则下会计目标对会计要素计量属性的影响。 会计目标是有关会计系统所应达到境界的抽象范畴,它是沟通会计系统和会计环境的桥梁,是连接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的纽带。会计系统围绕会计目标发挥功能,会计目标引导会计系统运行。因而,会计目标理论探究是会计理论探究和会计实务发展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从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新准则中首次明确提出了会计目标的定义出发,分析了新准则下会计目标对会计要素计量属性产生的影响。 一、对有关会计目标观点的扼要评析 人们对会计目标的探究和熟悉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曾出现过多种有关会计目标的提法,其中最具代表性和说服力的两种观点就是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受托责任观以为摘要: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资源所有者如实反映资源受托者的受托责任和履行情况,即对受托资源的治理和使用情况,财务报告应主要反映企业历史的、客观的信息,即主要夸大信息的可靠性,在这种观念下,资产计量倾向于采用历史本钱计量属性。这种观点的局限性表现在摘要:受托责任学派夸大会计系统和会计制度的整体完整性,以为只有完善的会计系统和会计制度才能确保会计实务的正确性,但会计系统和会计制度内容复杂,保证两者的完善性这一提法比较抽象,一旦实务中出现新题目,则难以确定新题目的根源,造成众说纷纭、难以同一的局面;在会计处理上,由于受托责任学派夸大客观性胜于相关性,因此要求采用历史本钱计量模式;在会计信息方面,受托责任学派很少会顾及到资源委托者以外的信息需求,按照这一思想,会计职员往往难以心得潜伏投资者的利益和要求,因而轻易逐渐丧失完善会计信息的积极性,也难以进一步进步会计信息的质量。 决策有用观以为,会计的目标就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利于其决策的会计信息,它夸大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有用性。从会计确认方面来看,决策有用学派以为会认职员在会计上不仅应确认实际已发生的经济事项,还要确认那些固然尚未发生但对企业已有影响的经济事项,以满足信息使用者决策的需要;从会计计量方面来看,决策有用学派以为会计报表应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动态变化,在会计计量上主张以历史本钱为主,并鼓励在物价变动情况下多种计量属性的并行;在会计报表方面,决策有用学派以为会计报表应尽量全面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由于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多样性,因此,在会计报表上夸大对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现金流量表一视同仁,不存在对某种会计报表的非凡偏好。这种观点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摘要:一是决策有用观产生和存在背景是存在比较发达的资本市场。二是财务报告反映的局限性。决策有用观下的财务报告只是反映企业有关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而忽视责任和环保收益等非财务信息。三是决策概念外延过窄。决策仅仅是治理过程的一个环节,治理具体包括猜测、决策、计划、控制、检查、考核和等程序。一些外部信息使用者并没有履行决策职能,仅仅履行监视治理职能,如政府部分利用信息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1 [2 下一页 【

会计基础理论概述

会计基础理论 一、名词解释 1、会计职能 2、会计目标 3、会计分期 4、持续经营 5、可比性原则 6、历史成本原则 7、权责发生制原则 8、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9、重要性原则 二、判断题 1、一贯性原则和可比性原则都是对企业会计信息提出的要求,所不同的是,前者是从同一企业不同期间会计信息的角度提出的要求,后者是从不同企业会计信息的角度提出的要求。 2、谨慎性原则是指在有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出判断时,保持必要的谨慎,既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 3、企业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是以持续经营为假设前提的。 4、重要性原则是指在尽可能全面完整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前提下,要根据某一项会计核算容是否会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来决定对其进行核算的精确程度,以及是否需要在会计报表上予以单独反映 5、持续经营前提是会计计量理论的基本依据。 6、会计准则必须符合会计核算前提的要求。 7、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正确进行资产、负债计量的基本准则。 8、会计分期不同,对利润总额不会产生影响。 9、货币计量前提还包括币值稳定这个前提。 三、选择题 1、下列可作为会计核算主体的()。 A 、某一企业 B、某企业部实行独立核算的分厂 C、由若干独立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 D、某村级组织 2、下列有关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之间关系的说确的是()。 A、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而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 B、法律主体不一定是会计主体,而会计主体必然是法律主体 C、法律主体不一定是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也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D、会计主体一定是法律主体,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 3、为会计核算工作确定了空间围的基本前提是()。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期间 D、货币计量 4、为会计核算工作确定了时间围的基本前提是()。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期间 D、货币计量 5、上市公司的下列行为中,违背会计核算一贯性原则的有()。 A、由于增加投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

(财务会计)会计科目及核算内容

库存现金 核算企业的库存现金。 银行存款 核算企业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款项。 其他货币资金 核算企业的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 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存出投资款、外埠 存款等其他货币资金。 交易性金融资产 核算企业为交易目的所持有的债券投资、股票投 资、基金投资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 应收票据 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 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应收账款 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应收 取的款项。 预付账款 核算企业按照合同规定预付的款项。 应收股利 核算企业应收取的现金股利和应收取其他单位分 配的利润。 应收利息 核算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等应 收取的利息。 其他应收款 核算企业除存出保证金、应收票据、应收账款、 预付账款、应收股利、应收利息、长期应收款等 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及暂付款项。 坏账准备 核算企业应收款项的坏账准备。 材料采购 核算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而购入 材料的采购成本。 在途物资 核算企业采用实际成本(或进价)进行材料、商 品等物资的日常核算、货款已付尚未验收入库的 在途物资的采购成本。 原材料 核算企业库存的各种材料, 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 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包装材料、 燃料等的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 编号 会计科目 一、资产类 核算内容 1001 1002 1012 1101 1121 1122 1123 1131 1132 1221 1231 1401 1402 1403

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额。 库存商品 核算企业库存的各种商品的实际成本(或进价) 或计划成本(或售价),包括库存产成品、外购 商品、存放在门市部准备出售的商品、发出展览 的商品以及寄存在外的商品等。 委托加工物资 核算企业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各种材料、商品等物 资的实际成本。 周转材料 核算企业周转材料的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包括 包装物、低值易耗品。 存货跌价准备 核算企业存货的跌价准备。 持有至到期投资 核算企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可按持有 至到期投资的类别和品种,分别 “成本 ”、“利息调 整 ”、 “应计利息 ”等进行明细核算。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核算企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减值准备。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核算企业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 包括划分为可供出售的股票投资、债券投资等金 融资产。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类别和品种,分 别“成本”、“利息调整 ”、“应计利息 ”、 “公允价值 变动 ”等进行明细核算。 长期股权投资 核算企业持有的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的长期 股权投资。 采用权益法核算的,还应当分别 “成 本 ”、“损益调整 ”、“其他权益变动 ”进行明细核算。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核算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准备。 长期应收款 核算企业的长期应收款项,包括融资租赁产生的 应收款项、采用递延方式具有融资性质的销售商 品和提供劳务等产生的应收款项等。 固定资产 核算企业持有的固定资产原价。 累计折旧 核算企业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核算企业固定资产的减值准备。 核算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核算的材料计划 材料成本差 异 1405 1408 1411 1471 1501 1502 1503 1511 1512 1531 1601 1602 1603 1404

会计计量属性

会计计量属性: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 银行账户分为:基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临时存款帐户,专用存款 金融资产分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持有主动到期投资 贷款和应收款项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流动负债的计价:一般都是按未来应付的金额(或面值)来计量流动负债,并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上。符合谨慎性原则。 单项选择 商业汇票的付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企业现在清查中,经检查仍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短款,经批准后应计入(管理费用) 我国会计制度规定,应收票据应按(面值)计价入账 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发生的交易费用,应借记的会计科目是(投资收益) 企业对随同商品出售而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进行会计处理时,该包装物的实际成本应结转到(“销售费用”科目) 某企业月出库存材料60件,每件为1 000元,月中又购进两批,一次200件每件950元,另一次100件,每件1 046元,则月末该材料的加权平均单价为(985)元 下列投资中,不应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是(在活跃市场中有报价,允价值能可靠计量的没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 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的情况下,被投资企业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时,投资企业对应分得的现金股利,应当(贷记“应收股利”科目)某企业购入机器一台,实际支付价款85 000元,增值税进项税额14 450元,支付包装费用1 500元,安装费1 000元,则该企业设备入账的原值为(101 950)元。 某项固定资产的原值为10 000元,预计使用年限5年,预计净残值1 000元,在年数总和法下第二年的折旧额为(2400)。 企业的下列固定资产中,不计提折旧的是(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设备)。 应对以下(当月新减少的固定资产)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某企业本期以60万元的价格转让设备一台,该设备的原价70 万元,已提折旧24万元,转让时支付清理费用4万元。本期出售该设备影响当期损益的金额为(10)万元。 某企业对生产线进行扩建。该生产线原价为1200万元,已提折旧100万元,扩建生产线时发生扩建支出200万元,同时在扩建时处理废料发生变价收入10万元。该生产线新的原价应为(1 290)元。 下列各项中,导致负债总额变化的是(赊购商品) 企业从应付职工工资中代扣的职工房租,应借记的会计科目(应付职工薪酬) 短期借款利息核算不会涉及的账户是(短期借款) 多项选择 企业的下列存款中,应通过“其他货币资金”科目核算是(银行本票存款,银行汇票存款,信用证存款,信用卡存款) 企业现金清查的主要内容有(是否存在贪污或挪用,是否存在白条抵库,是否存在超限额库存现金,是否存在账项不符现象) 下列各项,构成工业企业外购存货入账价值的有(买价,运杂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

基础会计第四组——简述会计计量属性的种类及其含义

基础会计 要求: 一、独立完成,下面已将五组题目列出,请按照学院平台指定 ..的做题组数作答, 每人只答一组题目 ........,多答无效 ....,满分100分; 平台查看做题组数操作:学生登录学院平台→系统登录→学生登录→课程考试→离线考核→离线考核课程查看→做题组数,显示的数字为此次离线考核所应做哪一组题的标识; 例如:“做题组数”标为1,代表学生应作答“第一组”试题; 二、答题步骤: 1.使用A4纸打印学院指定答题纸(答题纸请详见附件); 2.在答题纸上使用黑色水笔 ..作答;答题纸上全部信息要求手 ....按题目要求手写 写,包括学号、姓名等基本信息和答题内容,请写明题型、题号; 三、提交方式:请将作答完成后的整页答题纸以图片形式依次粘贴在一个 .... .......Word 文档中 ...上传(只粘贴部分内容的图片不给分),图片请保持正向、清晰; 1.上传文件命名为“中心-学号-姓名-科目.doc” 2.文件容量大小:不得超过20MB。 提示:未按要求作答题目的作业及雷同作业,成绩以 ..! ....................0.分记 题目如下: 第四组: 一、简答题(共52分) 1.简述会计计量属性的种类及其含义(15分) 答:新准则规定的计量属性有五个,即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 历史成本:用于初始计量,除以个别情况下以公允价值进行初始计量外,均应用历史成本原则,此为最基本的原则 公允价值:同时用于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主要用于金融资产,金融负债,投资性房地产

可变现净值:只用于后续计量,准备处置的长期资产以及流动资产(主要是存货)使用可变现净值进行计量,如果可变现净值低于帐面价值 现值:只用于后续计量,准备长期使用的资产价值使用现值。 重置成本:会计不用重置成本作为基础,评估师用重置成本作为评估基础 2.简述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及其含义(16分) 答: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1、货币计量;2、持续经营;3、会计主体;4、会计分期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3.简述会计恒等式(21分) 答:会计等式是由会计要素组成的,反映了会计要素之间的平衡关系。每一笔经济业务都会对各会计要素产生一定影响。在会计要素中,如果一项要素发生增减变动,其他要素也必然会随之发生等额变动。即使在同一要素中,一项具体内容发生增减变动,其他有关具体内容也会随之发生等额变动,其资产总量是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总量相等。所以,不管发生任何经济业务都不会打破其平衡关系。 二、账务处理(共62分) (一)(每小题2分,共32分) 1.接受A单位投入生产设备一台,价值200000元,已经交付使用。 2.用银行存款归还短期借款本金100000元,利息3000元(其中已预提2000元)。 3.从外单位购入甲材料15880元,乙材料32100元,增值税率17%。上述材料已运到企业,并验收入库。价款及税款已用银行存款支付。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会计确认与计量

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兴起给企业管理带来变革的同时,极大地改变了传统会计的环境,也必然对会计理论带来影响,传统的会计理论中的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将受到冲击,这势必对电子商务的会计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带来冲击。本文将谈谈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会计确认与计量。一、电子商务的会计确认会计确认是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方法,辨认和确定会计是否作为会计信息进行正式记录并列入财务报表的过程。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资产等会计要素,不仅表现形式不同于传统的物质资产,也无法用物质资产的方法对其进行会计确认与计量,传统的会计要素理论及相应的计量原则需要发展。(一)数字化商品的会计确认在传统商务活动中,诸如计算机软件、报刊影视产品等是以实物产品形式出现,在会计上作为存货以历史成本原则对其进行确认和计量,进行进、销、存数最金额核算并反映到会计报表上。在电子商务环境中,数字化商品一般是指由数字比特构成的数据库、新闻和信息、书籍、杂志、电视和广播节目、电影、电子游戏、音乐唱片,以及计算机软件等,这些数字产品已超越了资源限制的约束,数量和内容可无限制地复制,按实物产品方式反映资产价值失去意义。在具体会计核算上,这些产品无法反映具体存货数量和金额,只有销售数量和销售额。而且由于采用的销售方式不同,因而销售收入确认的条件与时间也不尽相同,收入与成本的配比原则难以实现。特别应当看到的是,有些数字化商品的收入是视同销售还是视同使用费收入,往往难以准确地界定。(二)电子会计凭证的确认电子商务过程中所产生的原始凭证必然是电子形式的原始凭证。电子会计凭证是会计处理的数据源,其确认就显得十分重要。会计要审核一份企业交易的电子原始数据,就不是简单地像传统会计的审阅纸张式原始凭证那样,因为在纸质的凭证上的签名证实书面材料,会计人员很容易辨识,而对于电子会计凭证,则要考虑到电子原始数据生成的确认,数据存储的管理控制以及传递过程和方法的可靠性。对电子商务中发生交易业务的电子数据审核,除了对一笔业务的不同数据记录之间核对外,还要特别关注业务经办人、批准人、签约人等人员的电子签字以保证有关责任人对业务和相应记录的完整性负责。既然电子签名是未来电子数据的确认标记,当然就包括了电子的原始凭证,因而电子签名对会计原始凭证的作用应当给予承认。会计怎样认证电子签字的有效性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电子签字若是现在大多数会计核算软件中用那种普通的汉字或字母代码填写,就容易产生伪造和舞弊,会计人员就无法辨认这些数据的真伪性。解决签字有效性的做法是采用加密码签字。(三)销售收入的确认现行会计准则对收入实现的条件定义为:(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3)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4)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传统的商品交易是以契约为前提为保证的,才能进行相关销售收入的确认。而在电子商务交易中,一是流通环节中的机构(如商店、贸易公司、批发站等)和程序将大大减少;二是就每一项交易本身而言交易期间大大缩短,并且通常并不存在合同契约之类为确保收入顺利实现而制定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在当前社会诚信度普遍不高的情况下,企业一般是不敢在无契约的条件下发货,提供服务或劳务。无论是电子商务开始较早的美国,还是把电子商务炒得沸沸扬扬的我国,电子交易的支付方式都局限于信用卡、电子现金等,且交割方式都体现为款到发货。即使部分送货上门的交易,也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实质上仍然体现为现金收讫而后才将所有权转移的特点。传统交易中那种多个环节、多个期间方能完成一次交易,可以先于收到款项而发出商品或提供服务的情况将不复存在。而且出于利益的趋动,互联网公司都乐于将不同交易方式产生的资金流全部记为网上收入。事实上互联网公司获得的仅仅是该等销售收入的一部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电子商务环境下,收入实现确认同时满足现行准则中四个条件几乎已无可能,并且目前并无规则来界定互联网公司的网上收入和网下收入、销售收入和代理收入、真实收入和虚拟收入,这意味着即使是收入这样的简单概念,在网络经济运作模式下也需要重新加以规范。

XXXX年《财务会计》考试大纲

2010年《财务会计》考试大纲 一、财务会计基础 (一)考试目的 通过本部分的考核,测试考生对财务会计目标、会计前提、会计要素分类、会计计量属性等的掌握和运用情况;考核考生运用上述会计基本原则、方法进行会计处理的能力。 (二)考试基本要求 1、掌握的内容 (1)财务会计的目标。 (2)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 (3)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4)会计要素的分类。 (5)会计计量属性及其运用原则。 (6)财务会计报告。 2、熟悉的内容 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 3、了解的内容 财务会计与资产评估之间的关系。 二、金融资产 (一)考试目的 通过本部分的考核,测试考生对各类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各类金融资产之间转换的会计处理以及金融资产减值会计处理的掌握程度。 (二)考试基本要求 1、掌握的内容 (1)金融资产的分类。 (2)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3)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 (4)贷款和应收款项的会计处理。 (5)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6)金融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 2、熟悉的内容 (1)金融工具、衍生工具和金融资产等含义。 (2)银行存款支付结算方式及其会计处理。 (3)其他货币资金的会计处理。 3、了解的内容 现金的会计处理。 三、存货 (一)考试目的

通过本部分的考核,测试考生对存货含义、分类、存货清查方法、存货盘存制度等的熟悉程度;考核考生运用存货入账价值的确定、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方法、存货期末计价方法等进行相关会计处理的能力。 (二)考试基本要求 1、掌握的内容 (1)存货的初始计量。 (2)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 (3)存货按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计价的会计处理。 (4)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方法。 (5)存货期末计量及其会计处理。 2、熟悉的内容 (1)存货清查的方法及其会计处理。 (2)存货的盘存制度。 3、了解的内容 存货的含义和分类。 四、长期股权投资 (一)考试目的 通过本部分的考试,测试考生对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和权益法的核算的会计处理能力。 (二)考试基本要求 1、掌握的内容 (1)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 (2)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的会计处理。 (3)长期股权投资权益的会计处理。 2、熟悉的内容 长期股权投资处置的会计处理。 3、了解的内容 (1)投资的含义。 (2)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的含义。 (3)企业合并、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的含义。 (4)长期股权投资减值的会计处理。 五、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及其他资产 (一)考试目的 通过本部分的考核、测试考生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货币性资产、非货币性资产等含义的掌握和运用情况,考核考生运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处置、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确认和计量原则、其他资产的会计处理原则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基本要求 1、掌握的内容

会计的计量属性

第五部分会计——第二十九章会计循环 本章重点: 1.会计确认的概念。 2.会计计量的概念,会计的计量属性: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 3.会计记录的概念,会计记录的主要方法: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 4.账务处理程序的概念,主要的会计账务处理程序。 5.会计报告,会计报告分类。 知识点一、会计确认 会计数据进入会计系统时确定如何进行记录的过程,即将某一会计事项作为哪种会计要素正式列入会计报表的过程。 知识点二、会计计量 (一)会计计量的概念 会计计量:为了在会计报表中确认和计量有关会计要素的实际状况而确定其货币金额的过程。 (二)会计计量的属性 会计计量包括: 1. 计量单位:主要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同时为了管理的需要辅之以各种实物量度; 2. 计量属性: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多选) (1)历史成本(原始成本):指以取得资产时实际发生的成本作为资产的入账价值。 (2)重置成本:指企业重新取得与其所拥有的某项资产相同或与其功能相当的资产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重置成本适用的前提是资产处于使用状态,且能够继续使用,对所有者具有使用价值。 (3)可变现净值:指企业在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以估计售价减去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以及估计销售所必需的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4)现值:指企业在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以估计的未来现金流入扣除未来现金流出后的余额,用恰当的折现率予以折现而得到的价值。 (5)公允价值: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 【总结】: 历史成本:购置时的金额; 重置成本:现在购买的金额; 可变现净值:估值的净额; 现值:未来现金流折现; 公允价值:交易双方自愿的金额。 【例题·单选题】(2016年)企业重新取得与其所拥有的某项资产相同或与其功能相当的资产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会计上称为()。

会计概述: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

会计概述: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 1、题干:利润是与()无关的,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增加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A、所有者利润分配 B、所有者投入资本 C、经济利益流入 D、所有者经济活动 答案:B 解析: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是企业的收入减去有关成本与 费用后的差额,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 2、题干:下列符合所有者权益特征的是() A、不论发生什么情况,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 B、企业清算时,首先把所有者权益返还给所有者 C、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 D、所有者权益均为企业所有者直接投入的 答案:C 解析: 所有者权益特征:①除非发生减资、清算或分派现金股利,企业不需要偿还所 有者权益(选项A);②企业清算时只有在清偿所有的负债后,所有者权益才 返还给所有者(选项B);③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 选项C。 选项D,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投入的资本,其他综合收益,留存收益等,通常由股本(或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含股本溢价或资本溢价、其他资 本公积)、其他综合收益、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构成。

3、题干:会计要素是指根据交易或者事项的()所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和基本分类。 A、经济内容 B、经济特征 C、计量属性 D、质量要求 答案:B 解析:会计要素是指根据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所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和基 本分类。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4、题干:下列各项中,不应作为企业资产加以核算和反映的是()。 A、准备出售的机器设备 B、委托加工物资 C、经营租出的设备 D、报废的机器设备 答案:D 解析:选项A,准备出售的机器,并没有说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所以还 是资产。选项B,委托加工的物资,我企业请求别的企业帮忙加工,但是物资 本身还是我企业的资产。选项C,我只是出租给别人用,东西还是我企业的, 所有权也是我企业的。选项D,预期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不 符合资产的定义,所以不作为企业资产核算。 5、【多选】题干: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 A、企业投资人投入的资本 B、留存收益

财务会计计量理论文献综述

财务会计计量理论文献综述 一、对于会计计量定义和意义的认识 众所周知,会计核算离不开“金额”,而在会计确认中,即使肯定某个项目已符合要素的定义,如果它不能计量也不能予以确认。关于会计计量, 国内外有不同的说法。但是会计计量一直是西方会计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在不同时期, 不同学者提出了不同观点。 美国会计学会(AAA ) 1966 年的《基本会计理论说明书》认为: 会计就是要计量和传递一个经济主体的活动中的数量方面, 虽然定性信息是重要的, 但会计职能强调通过数量表示有意义的定量信息来增进有用性。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会计原则委员会在1970 年第4 号报告中提出“会计的功能在于提供有关经济主体的数量信息, 以便于作出经济决策”。因为数量信息是经营决策者所需信息的基础。 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在1976年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 在《财务会计与报告的概念结构: 财务报表要素及其计量》中写道: 财务报表六要素是关于企业的经济资源, 其转移资源的义务以及这些资源的投入、产出或变动的数量表现。 美国著名会计理论大师埃尔登S·亨德里克森在他的《会计理论》中指出:“依照传统, 会计上的计量是指给那些与企业有关的事物确定其数值而按适合于加计总数或分开总数的方式来求得的。但是计量也涉及到归类与鉴定的程序。 美国当代著名会计学家井尻雄士教授于1979 年发表的专著《会计计量的理论》中对会计计量问题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指出:“会计计量是会计系统的核心职能”。同时,井尻雄士教授对财务会计计量给出了简洁准确的定义:会计计量就是以数量关系来确定物品或事物之间的内在数量关系, 而把数额分配于具体事项的过程。这是国际会计界普遍认同的对于会计计量的最直接,最精确地的理解。 我国在财务会计计量的认识方面有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学说: 《会计管理新辞典》指出:“会计计量通过会计方法对经济活动进行定量化的反映,在经济体制改革中, 会计计量问题也很重要。

财务会计内容【[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大纲】

财务会计内容【[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大纲】《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教学基本概况 课程名称:财务会计 课程名称(英文):Financial Aounting 课程编号:B07006 课程总学时:90学时(其中,讲课90学时,实验0学时) 课程学分:4.5学分 课程分类:必修课 开设学期:第四学期 适用专业:财务会计教育本科 先修课程:会计学基础、税法

后续课程:成本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财务会计课程是财务会计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在财务会计教育专业的课程结构体系中,该课程属于主干课程,处于核心地位。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财务会计在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以及满足有关方面对企业会计信息需求方面的重要作用,掌握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系统地理解企业各会计要素核算的具体内容、方法以及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主要内容、重点及深度 第一章总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将系统地阐述财务会计的概念、对象、核算的目的、基本前提与一般原则。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财务会计的目的与对象,掌握财务会计的概念与核算原则。 重点: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与一般原则

难点: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教学内容: 第一节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 一、财务会计的概念 二、财务会计的对象 第二节财务会计的目的、基本前提与一般原则 一、财务会计的目的 二、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 三、财务会计的一般原则 第二章货币资金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阐述货币资金的概念、意义、核算任务核算方法以及结算方式等问题。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货币资金的意义、核算任务与有关的管理规定,理解各种结算方式的特点及适用范围,掌握货币资金的概念及核算方法。 重点: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 难点:银行转账结算方式 教学内容: 第一节货币资金的概念、意义与核算任务 一、货币资金的概念 二、货币资金的意义 三、货币资金核算的任务 第二节现金 一、现金的管理

关于会计计量的新属性

关于会计计量的新属性——公允价值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于2000年2月颁布了第7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在会计计量中应用现金流量信息与现值》,着重推荐了在缺乏市场价格的条件下应用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来确定公允价值;并且补充和更正了第5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企业财务报表的确认和计量》第67段关于“未来现金流量(或贴现值)”中不够充分、不够确切的部分。第5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曾称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Present Value)或折现值(discount value)是计量属性之一,第7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则认为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只是一种资产或负债的摊销方法,因为按照前者的举例,现值是在资产或负债已经按历史成本、现行成本或现行市价确认并计量之后,用于摊销这些成本和价值。 第5号概念公告第67段,不论在开始的描述和把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同其他四种计量属性(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实现净值)并列,都曾肯定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是计量属性之一。显然,第7号概念公告对这一点起了更正作用。 究竟是FASB在第5号概念公告第67段的提法有错,而第7号概念公告加以更正,或者第5号概念公告的提法没有错,只是由第7号概念公告来取代它,我们不去纠缠这一点。现在,我们必须承认FASB在1985年12月发表第6号概念公告之后,沉默了15年,专门为计量属性——公允价值(通过现值估计)发表一份概念公告,其意义不同寻常。 主要是因为在1990年12月至1999年12月的10年中,FASB发表32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其中15份涉及到现值技术(present value techniques)的确认与计量问题, 11份涉及到现值技术的应用。FASB开始觉察到在第5号概念公告中所描述的计量属性对于决定在会计计量中“何时”和“如何”去应用现值尚不够明确。 特别是1998年6月出台了第133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衍生工具和套期保值活动会计》,其中第3段明确指出:“公允价值是金融工具最相关的计量,而且是衍生工具唯一相关的计量”。 这样,认真研究并规如何通过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去估计公允价值就显得特别迫切。 计量与计量属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