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边坡勘察

边坡勘察

边坡勘察
边坡勘察

边坡工程勘察

一、勘察目的

?查明斜坡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提出斜坡稳定性计算参数。

?分析斜坡的稳定性,预测因工程活动引起的斜坡稳定性的变化。

?确定人工边坡的最优开挖坡形和坡角。

?提出潜在不稳定斜坡的整治与加固措施和监测方案。进行场地建筑适宜性评价。

二、勘察任务

查明下列问题:

?地貌的形态、发育阶段和微地貌特征。

?构成斜坡岩土层的种类、成因、性质和分布;当有软弱层时,应着重查明其性状和分布;在覆盖层地区,应查明其厚度及下伏基岩面的形态与坡度。

?对岩质边坡需查明结构面的类型、产状、间距、延伸性、张开度、充填及胶结情况,组合关系和主要结构面产状与坡面的关系等;对有裂隙的土质边坡需查明裂隙的性状。

?地下水的类型、水位、水量、水压、补给和动态变化,岩土的透水性及地下水在地表的出露情况。

?地区的气象条件(特别是雨期、暴雨期),坡面植被,岩石风化程度,水对坡面、坡脚的冲刷情况和地震烈度,判明上述因素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

?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和软弱结构面的抗剪强度。

三、勘察要求

?1地形地貌特征;

?2岩土的类型、成因、性状、覆盖层厚度、基岩面的形态和坡度、岩石风化和完整程度;

?3主要结构面(特别是软弱结构面)的类型和等级、产状、发育程度、延伸长度、贯通程度、闭合程度、粗糙程度、风化程度、充填状况、充水状况、组合关系、力学属性及与临空面的关系;

?4气象条件、水文条件、地震烈度、坡面植被情况及地表水对坡面的冲刷情况;

?5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类型、水位、水量,补给、排泄条件和动态变化,岩土层的透水性,地下水出露情况);

?6不良地质作用特征;

?7坡顶邻近建(构)筑物的荷载、结构、基础形式和埋深,地下设施的分布和埋深;

?8 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能。

四、边坡工程勘察的平面范围

?一般应包括切坡线前方(即临空方向)的边坡区域和切坡线后方到切坡线水平距离不小于1倍岩质边坡高度或不小于1.5倍土质边坡高度的边坡区域。

五、勘察工作量及勘探孔深度要求

?根据《边坡工程勘察规范》:

?

?

?

?

六、采样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主要岩土层和软弱层应采取试样进行试验;

?2岩石试验参数宜包括物性指标、抗压强度、变形模量、泊松比、抗剪强度指标;

?3土工试验参数宜包括物性指标(含水理性质指标)、压缩模量、抗剪强度指标;

? 4 岩体和结构面(含岩土界面)的抗剪强度指标宜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岩体完整程度宜通过波速测试确定;

?5每层岩土主要指标的试样数量不应少于6个,抗剪强度指标的试样数量不应少于6组(每组3~4个试样),每层岩石抗压强度试样数量不应少于9个;

?6试样的含水状态应包括天然状态和饱和状态。

?根据《边坡工程勘察规范》:

?

七、边坡稳定性评价

?1、与拟建工程安全有关的边坡(包括已有边坡和拟建边坡)均应进行稳定性评价。

?2、在进行边坡稳定性评价之前,应根据其地质特征对边坡的可能破坏方式做出判断。判断边坡的可能破坏方式时应注意下列事项:对岩质边坡:

不仅应考虑到滑移型破坏的可能性,还应考虑到崩塌型破坏的可能性。

?滑移型破坏包括:沿外倾结构面滑移和强度极低的极软岩、破碎或极破碎岩沿岩体内部最不利方向滑移。

?沿外倾结构面滑移包括:沿单一外倾结构面滑移和沿多个外倾结构面滑移。

八、设定边坡稳定性评价的条件

? 1 对已有边坡应按现状地形进行评价:

?对拟建挖方边坡应按沿切坡线的直立坡面进行评价;

?对拟建填方边坡应按限定的坡顶、坡底填方边线和临时坡率进行评价;

? 2 应考虑坡顶建(构)筑物和既有边坡支护结构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 3 应区分工况:

?现状工况(即勘察期间存在的工况)

?暴雨工况(通常考虑二十年一遇的暴雨强度)

?其他工况(如边坡涉水时可能存在的高水位工况和从高水位降至低水位的水位降工况、边坡坡顶未来加载而存在的坡顶加载工况)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6度以上地区尚应根据地震作用工况进行校核。

九、边坡稳定性评价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下列边坡通常可不进行定量评价:

? 1 无贯通性较好的外倾结构面(包括岩土界面)、无地下水作用且坡率明显缓于相应坡率允许值的边坡;

? 2 无贯通性较好的外倾结构面、岩体完整或较完整的坚硬岩或较硬岩边坡;

? 3 无贯通性较好的外倾结构面、岩体完整的较软岩或软岩边坡。

十、边坡稳定性定性评价采用的方法

?1工程地质类比法

?2变形迹象判断法

?3坡率允许值法

?4极射赤平投影法

十一、边坡稳定性定量评价

?边坡稳定性计算应根据边坡岩体结构及结构面分布特征确定潜在滑面位置和形态。

边坡设计说明

边坡防护设计说明 一、概述 受梧州市东泰国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委托,我院承担平民冲规划片区内人居环境整治道路工程1~12号道路的设计,1号路的0+000~0+288.889段和2~12路已在2010年6月份进行了施工图设计。本次设计范围为1号路0+288.889~0+787.103段。 本设计文件共分2册,第一册内容为道路工程、排水工程、绿化工程、照明工程。第二册内容为0+361~0+415段与0+660~0+757.5段边坡防护设计。本册为第二册。 二、采用的规范和标准 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7.《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9) 8.《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 9.《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 10. 《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2005) 三、地质概况 由于这两段边坡现场的建筑物未折除,还未能进行专项的边坡地质勘察。原云山海泰项目中的边坡工程地质勘察在这两段边坡处有部分地质钻孔,现参照《云山海泰边坡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进行边坡防护设计,工程施工前必须补充针对本工程的地质勘察,以便及时调整设计。 按由市建筑设计院勘察的《云山海泰边坡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边坡的地质概况为: 场地位于石鼓冲尾部,属桂东粤西丘陵峡谷山区,拟建场地在平面上呈“Y”字形分布,地势北高南低,沟谷狭窄细长,三面环山,开口朝南。主要沟谷有两条,沟谷多呈"u"字形,低部平缓,西侧的沟谷南北走向,为原蛇园养殖场,东侧的沟谷呈北东——南西向,原为梧州外运修车厂。沟谷两侧山体走向基本与沟谷走向一致。 拟建场地上部边坡基本为自然边坡,仅东侧边坡(26—26'~36—36'剖面)为四恩寺入口道路及及广场,坡下经削坡建房或开路形成陡坡,基岩裸露。地貌类型主要为垄状低丘,丘顶高程在80~145之间,高差40~100m,山坡自然坡度为30~40°。坡面植茂盛,多以高大松树为主,间杂低矮乔木和杂草。边坡岩土层主要为寒武系黄洞口组砂岩,覆盖层为坡积粘性土,厚度多为0.5~3m。 (一) 岩土层特性 场区边坡部位的覆盖层主要为坡积粘性土,坡下拟建建筑地段及冲沟地段覆盖层有第四系填土、第四系冲积土,下伏基岩为寒武系黄洞口组砂岩。 岩土层特性描述如下: 1、素填土 素填土①:属人工随意堆填(Q ml4),堆填年限一般大于10年,一般分布与沟谷底部及原有建筑场地,在自然坡上缺失。褐黄色,其成分以粉质粘土为主,杂风化砂岩碎块、碎屑物及生活垃圾,结构松散,土质均匀性差,孔隙度大,湿,高压

边坡勘察报告

. . . . .. . *************************办公楼边坡地质灾害勘察报告 ****************************** **************

. . . . .. . ***********************************办公楼 边坡地质灾害勘察报告 工程负责: 报告编写: 报告校对: 报告审核: 总工程师: 单位长: 勘察单位:******************************* 提交日期:****************

目录 第一章概述 (1) (一)、任务由来 (1) (二)、勘察目的 (3) (三)、勘察依据 (4) (四)、勘察手段与完成工作量 (4) 第二章、地质环境条件 (6) (一)、气象、水文 (6) (二)、地形、地貌 (7) (三)、地层岩性 (7) (四)、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 (9) (五)、工程地质条件 (10) (六)、水文地质条件 (11) (七)、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12) 第三章、场地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12) 第四章、边坡稳定性分析 (14) (一)、地质破坏类型 (14) (二)、现状分析 (15) (三)、理论计算法 (17) 第五章、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27) 第六章、边坡稳定性治理措施 (28) 第七章、结论与建议 (29)

附图: 1、勘探点位置平面图 2、工程地质剖面图 3、钻孔柱状图 4、静力触探曲线图 5、固结试验e~p分层曲线 6、三轴试验曲线 7、直接剪切曲线 附表: 1、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数理统计表 2、静探试验成果表 3、标贯试验成果表 4、土工试验成果总表

边坡勘察报告

一、前言 (一)勘察目的及任务要求 受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基本建设管理中心委托,辽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对“红星工业园”边坡进行工程勘察。 其目的要求是对边坡稳定性做出分析评价,为边坡治理设计提供详细的工程地质资料和岩土技术参数,提出边坡治理设计方案和监测方案建议。 主要任务是: 1、查明边坡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确定边坡类型和可能的破坏形式; 2、提供验算边坡稳定性、变形和设计所需的计算参数值; 3、提供地震设防烈度和地震动参数; 4、评价边坡的稳定性,并提出潜在的不稳定边坡的整治措施和监测方案与建议。 (二)勘察工作依据的技术标准 勘察工作依据的技术标准是: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三)边坡概况 红星工业园边坡位于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大连齐化化工有限公司南

侧,北临东北大街西线。边坡长600m,高5~26m,坡角62~80°。边坡开挖形态呈弧形,表面极不规则,伴有崩塌、滑塌现象。 该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其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工程,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综合确定勘察等级为乙级。 (四)勘察方法及工作质量评述 1、测量 本次测量的控制点由建设方提供。采用光电测距极坐标法施测点位,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法施测孔口高程。坐标系采用大连城建坐标系,黄海高程系。BM点设在GP1上H=38.836m。测量成果满足有关规范要求。 2、探槽及取样 探槽由人工开挖,开挖长度和深度均符合地质编录要求并有效的揭示了地层情况。 在探槽内粉质粘土部位现场环刀采取原状土样。边坡地质调查期间,在坡角及坡肩采取岩样,以上工作均符合有关规范要求。 3、现场原位测试 现场原位测试工作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要求进行,由我院物探工程处对粉质粘土、碎石土、中风化板岩分别进行土体现场直剪试验和岩体直剪试验。测试过程严格按有关规范执行,成果真实可靠。 4、室内试验 对本次勘察取岩土样进行有关物理力学试验,试验依据《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试验成果真实可靠。

路堑边坡工程设计理论与实践

路堑边坡工程设计理论与实践 一、路堑边坡工程现状与发展 (一)边坡工程进步和发展 在土木工程生产实践活动中,随着铁路、公路、库区或场地等工程的建设和发展,涉及了大量的边坡工程技术课题,工程技术人员积极应用有关工程地质学、岩体力学、岩土工程学和土力学等学科的知识和成果,积累了丰富的边坡工程经验,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近年来,随着高速公路建设向山区延伸和发展,由于其技术等级较高,且我国山区地形条件困难、地质结构复杂、地质环境背景脆弱,深挖高填十分普遍,边坡工程问题日益突出。同时也遭遇了不少边坡工程失败和损失。 (二)路堑边坡工程设计现状 设计现状有以下特点:具有数量集中、种类较多、性质繁杂、勘查不足等特点,但又存在一定的场区或区段规律;有别于重点复杂的边坡工程设计;缺乏实用的勘察设计工作程序和细则;直接危害公共安全,显著影响工程造价。 (三)福建地区边坡工程问题 福建地区,是我国多山省份之一,俗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山地灾害较为严重。上世纪90年代后期,积极开展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不可避免地遭遇路堑高边坡工程技术难题;特别是,由于福建地区一般地层风化深度较大,岩体结构破碎,覆盖层较厚,且江河沟谷发育,不良地质堆积广为分布,在切坡筑路过程中,经常遇到边坡变形和破坏问题,尤以土质路堑边坡或类土质路堑边坡更为严重。 (四)技术路线和实施对策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明确边坡工程实用类型,抽象和归纳边坡工程地质模式,分析和研究其相关变形破坏机制,建立边坡稳定性分析计算方法,提出边坡坡形坡率设计原则和方法,建立相应防护加固工程措施或对策,进行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 (五)动态设计总体思路 设计总体思路如下:高边坡工程档案(预设计文件、地勘资料),高边坡工程地质调查(地形、地质、地下水等),防护加固工程方案(边坡类型、坡形坡率、稳定性分析计算、防护加固工程对策),现场校对和重点核查,施工图设计与审查,动态跟踪与设计调整,竣工稳定性评价。 二、路堑边坡工程实用分类

高边坡工程勘察模板

K65+820高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一、前言 1.1工程概况 K65+820高边坡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坡仓乡刘岗村境内,设计为一段整体式高边坡工程方案,路线走向方位角约284°,该里程处横断面最大切坡深度约29.5m。 1.2勘察方法及完成度工作量 工程地质详勘采用了钻探、物探、工程地质调绘相结合的方法,以进一步查明该高边坡设计方案及边坡工程的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边坡岩土体结构类型、自然边坡稳定性和挖方边坡的稳定性,为高边坡设计和方案比选提供必要的地质依据。根据设计要求,在高边坡区布置钻孔1个;工程地质调绘采用1:2000地形图为底图,重点对不良地质体和地层分界线及构造展开调查和测绘,并绘制工程地质平面图。报告编制中利用初勘钻孔1个。勘察日期为2010年5月17日~5月19日,完成实物工作量见表1-1。 完成实物工作量表 1.3工程地质详勘质量控制 本次勘察从外业施工到内业资料整理,均以现行公路行业相关规范、《荣成-乌海高速公路河北徐水至涞源(翼晋界)段施工图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大纲》和设计要求为依据进行质量管理;管理程序上贯彻执行中交二公院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QHSEMS301-2008版)的各项规定;勘察质量经项目部自检、公司组织检查和院总工办验收合格,勘察满足施工段设计阶段技术要求。 二、工程地质条件 高边坡所在地区勘察区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日照充足,热量充分,降水基本适宜,但季节分布不均,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全年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沙,夏季炎热多暴雨,秋季晴朗寒暖适中,冬季寒冷干燥多风少雪。区内气温以1月份最低,7月份最高,随海拔高度而有所变化,一般海拔高程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3-0.6°,沿线各地气温有所变化,其中,极端气温以徐水最高,可达42.1°,涞源最低为38.3°;最低气温为易县山区,为零下23.1°。年平均降雨量为620 mm 年。 2.2地形地貌 高边坡区属构造剥蚀低山重丘陵地貌,拟建高边坡位于山体斜坡下部。山体自然坡度较陡,坡度角30~40°,坡向185~195°。地面标高顶约361.1m,洼地内约304.5m,相对高差约57m。坡面植被较少,主要为灌木,洼地为旱地。 2.3地层岩性 根据勘察资料,高边坡通过的山体地段覆盖层较薄,钻孔钻探未揭露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系残坡积成因的粉质粘土,分布较不连续;基岩零星裸露地表,为震旦纪下

浅谈建筑边坡工程及其应用

单位代码 10006 学号 ******* 分类号 密级 毕业综述 浅谈建筑边坡工程及其应用 学习中心名称 专业名称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年月日

浅谈建筑边坡工程及其应用 摘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物质文明的提高,对边坡的研究和应用也就越发完善和充分,但总的来说,我国目前对于边坡工程稳定性分析和处治技术的研究还是较为薄弱的。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合分析,主要阐述了边坡支护结构的主要形式,分析了边坡支护技术在土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并概括的论述了重力式挡土墙、扶壁式挡土墙、sns柔性网防护、喷锚网支护及加筋土挡土墙五种建筑边坡类型,提出了土木工程中的边坡支护技术的质量控制措施,并列举了一些案例应用,总结了建筑边坡工程常见的支护结构设计中土体的力学参数选择不当、基坑土体的取样具有不完全性、基坑开挖存在空间效应考虑不周的问题、支护结构设计计算与实际受力不符等建筑边坡工程中的问题,并且针对性的给出了解决的办法,包括彻底转变传统的设计理念及大力开展支护结构的试验和研究。 关键字:边坡工程;边坡支护;稳定性;土木工程

目录 摘要 .........................................................................................................................................I 第一章绪论 (1) 第二章理论概述 (2) 第三章边坡支护结构常用型式及工程应用 (4) 第四章常见技术问题及解决办法 (8) 参考文献 (10)

边坡勘察报告

院长:胡孟卿总工程师: 审定: 审核: 项目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报告编写人:

目录 1绪言 (1) 1.1工程概况 (1) 1.2勘察目的与要求 (1) 1.3边坡安全等级 (2) 1.4边坡工程勘察等级 (2) 2勘察工作 (2) 2.1工作依据 (2) 2.2工作量布置的原则 (3) 2.3勘探方法 (3) 2.4室内试验 (5) 2.5完成工作量 (5) 3自然地理概况 (7) 3.1交通位置 (7) 3.2区域地形、地貌 (7) 3.3气象、水文 (7) 4区域地质概况 (8) 4.1地层岩性 (8) 4.2地质构造与地震 (10) 4.3水文地质条件 (10) 5勘察区工程地质条件 (12) 5.1地形地貌 (12) 5.2地层时代及成因类型 (13) 5.3边坡岩土构成及岩性特征 (13)

5.4勘察区地质构造特征 (14) 5.5勘察区水文地质特征 (15) 6边坡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分析 (15) 6.1边坡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统计原则 (15) 6.2边坡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分析与选用 (15) 6.3边坡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结果 (16) 6.4边坡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 (16) 7场地岩土综合分析评价 (17) 7.1天然地基土承载力评价 (17) 7.2岩土的腐蚀性 (18) 8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19) 8.1边坡稳定性宏观分析 (19) 8.2边坡稳定性计算 (23) 8.3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 (28) 9 边坡治理工程措施建议 (28) 10 结论与建议 (29) 10.1结论 (29) 10.2建议 (30) 附图: 工程地质平面图No.01 工程地质剖面图No.02~03 钻孔柱状图No.04~06

四川雅安名山边坡勘察完整报告

四川雅安名山边坡勘察完整报告

四川雅安经济开发区主干路网建设工程—名兴草大道(南段)K2+060~K2+280段南侧边坡项目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

目录 1 前言 ................................................................................................................................................. - 5 -1.1 工程概况.................................................................................................................................................. - 5 - 1.2 勘察目的与任务...................................................................................................................................... - 5 - 2 勘察方案及工作量 ......................................................................................................................... - 2 -2.1勘察方案布置原则................................................................................................................................... - 2 - 2.2 工作量布置.............................................................................................................................................. - 2 - 3 区域自然地理特征 ......................................................................................................................... - 2 -3.1 地理位置.................................................................................................................................................. - 2 - 3.2 气象特征.................................................................................................................................................. - 3 - 4 区域地质概况 ................................................................................................................................. - 3 -5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 - 4 -5.1 地形地貌.................................................................................................................................................. - 4 -5.2 地层岩性.................................................................................................................................................. - 4 -5.3 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 5 -5.4环境土腐蚀性评价................................................................................................................................... - 7 -5.4 水文地质条件.......................................................................................................................................... - 7 -5.5 环境水腐蚀性评价.................................................................................................................................. - 7 -5.6场地地震效应........................................................................................................................................... - 7 - 5.7 不良地质.................................................................................................................................................. - 8 - 6 边坡的基本特征 ............................................................................................................................. - 8 -6.1 规模与范围.............................................................................................................................................. - 8 - 6.2 边坡特征.................................................................................................................................................. - 9 - 6.3 边坡变形特征........................................................................................................................................ - 10 - 7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 - 12 -7.1 场地区域稳定性评价........................................................................................................................... - 12 - 7.2 边坡稳定性评价.................................................................................................................................... - 12 - 7.2.1 计算工况......................................................................................................................................... - 12 - 7.2.2 边坡整体稳定性评价................................................................................................................... - 12 - 7.2.2.1 弱变形区边坡稳定性评价.......................................................................................................... - 12 - 7.2.2.2 强变形区边坡稳定性评价.......................................................................................................... - 14 - 7.3边坡支护评价 ........................................................................................................................................ - 17 - 8 与施工有关的岩土工程问题 ...................................................................................................... - 18 - 8.1 施工验槽及施工勘察 ......................................................................................................................... - 18 - 9 结论与建议 .................................................................................................................................... - 18 -附录 1、图例………………………………………………………………1张 2、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1张 3、工程地质剖面图……………………………………………………5张 4、土样、岩样测试报告…………………………………………… 1份

某某工程边坡支护设计教程文件

**新建工程边坡支护设计 *****工程勘察院 二○一*年*月

**新建工程边坡支护设计 法定代表人: 单位技术负责: 项目负责: 审定: 审核: 项目技术负责: 校对: 勘察单位:****工程勘察院 勘察证书资质等级:工程勘察综合类*级 勘察证书编号:****** 营业执照:**** 电话:***** 传真:***** 提交日期:201*年*月**日

目录 0 前言 (1) 0.1任务由来 (1) 1、设计依据、标准及原则 (1) 1.1设计依据 (1) 1.2设计标准 (1) 1.3设计范围 (1) 1.4设计原则 (2) 2 边坡概况 (2) 3 设计思路 (2) 4 设计方案 (3) 4.1 挡墙工程 (3) 4.2 排水工程 (3) 4.3 监测工程 (4) 5 质量与施工要求 (5) 5.1 挡墙施工要求 (5) 5.2 排水沟施工要求 (6) 5.3 其他施工要求 (6) 6 施工工序与工期 (7) 7 工程概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1—1′、2—2′剖面稳定性计算书 附图: 1、*******新建工程边坡支护设计工程平面布置图1:500 2 、1—1′~7—7′剖面结构图1:100 3、板肋式锚杆挡墙断面图1:50 4、截水沟、防护栏网示意图1:10、50 5、监测点示意图1:10

某某新建工程边坡支护设计 0 前言 0.1任务由来 201*年*月,受**市电力设计院委托,**工程勘察院承担了**新建工程边坡支护设计工作。 1、设计依据、标准及原则 1.1设计依据 (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3)《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 0219—2006);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5)《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 22:2005); (6)《*******新建工程边坡支护勘察报告》(**工程勘察院); (7)其它现行设计施工规范、规定。 1.2设计标准 拟支护边坡为岩质边坡,边坡岩体类型为Ⅲ类,边坡高度H≤15m,如果边坡出现失稳,将严重影响*******的正常运行,因此,将本边坡工程的安全等级划分为二级,边坡稳定安全系数1.3。板肋式锚杆挡墙设计使用年限50年。 1.3设计范围 本次设计范围为**新建工程用地红线周围及进站道路两侧边坡,总长约***m。

[边坡,地质勘察,工程]边坡治理工程地质勘察问题分析

边坡治理工程地质勘察问题分析 【摘要】本文首先对边坡的概念进行简单的阐述,综合分析边坡治理的必要性、原则性以及边坡治理的意义,进而对边坡治理工程的地质勘察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实例探讨分析某边坡工程失稳事故的地质勘察。 【关键词】边坡治理;地质勘察;边坡失稳 我国各地的地质条件不一,地质环境也很复杂,多地的公路工程常会因多种因素的影响而造成滑坡、边坡失稳等现象,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损失,因此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减少边坡失稳事故,就必须严抓边坡治理工程中的各个环节,并从地质勘察的工作中分析边坡工程的风险因素,从而更好的对边坡进行控制、管理和防治。对边坡工程进行地质勘察,首先可以查明边坡工程的地质条件,这对边坡的设计有一定的帮助,进而分析边坡工程可能产生的破坏模式,通过风险因素的分析制定相应的改进和防治措施。 1 边坡治理工程 1.1 边坡的概念 1.1.1 边坡的概念 边坡是由人工或自然形成的一种斜坡,也是地质工程中常见的一种工程形式。然而边坡常会因各种因素的影响而造成重大灾难事故,例如泥石流滑坡、工程坍塌、崩塌、剥落等事故,这些事故常会给人们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也会影响国家的基本秩序和稳定和谐。我国大部分的基础工程中都会涉及到边坡工程的问题,例如公路建设、水利建设、矿山建设等,只有正确认识了边坡问题,对边坡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治理,才能有效的降低灾害的破坏力。 1.1.3 边坡失稳的分类 在研究边坡的稳定性时一般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土质边坡失稳以及岩质边坡失稳。土质边坡有天然土坡和人工土坡两类,这类边坡发生失稳现象主要是因为剪力遭到破坏,外部影响因素多为地震、降雨以及人类活动等,失稳模式主要有:边坡土体沿土体内部发生圆弧型滑移和沿岩土界面或地面线发生折线型滑移。岩质边坡是在自然作用或人为作用的情况下使岩体形成的具有一定倾斜度的临空面,岩质边坡的失稳具有较大的危害性,对周边的建筑物以及人民可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的损失,主要是因为应力场失衡导致边坡发生位移,内部影响因素为岩体自身的强度参数、边坡的结构特征等,外部影响因素除了地震、降雨以及人类活动外,还与温度变化、雨旱交替等因素有关。岩质边坡破坏模式主要有:滑移型和崩塌型。滑移型破坏特征为沿外倾结构面滑移或沿极软岩、强风化岩、碎裂结构或散体状岩体中最不利滑动面滑移。崩塌型破坏特征为沿陡倾、临空的结构面塌滑;由内、外结构不利组合切割,块体失稳倾倒;岩腔上岩体沿结构面剪切或坠落破坏;陡立边坡,因卸荷作用产生拉张裂缝导致岩体倾倒。 边坡治理主要是为了尽可能的规避灾害的发生,从而减少生命财产和经济的损失。在进

土质边坡勘察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土质边坡勘察报告 篇一:一个经典的边坡勘察报告--文字部分 xxxx道路及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XX); 5、《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1、序言 1.1任务依据、工程概况 我院受xxxx委托,对拟建的xxxx道路及边坡工程进行工程地质勘察。该道路位于xxxx,起讫里程桩号为K0+000~K0+572.507,全长572.507m。其中:K0+240~K0+400段道路东南侧为坡高3~15米的边坡。本项目由xxxx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 6、《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92)。勘察质量评述 勘察采用工程地质调绘、钻探、槽探及边坡编录、照相、室内岩土试验等手段进行勘察。钻探采用xY-1钻机1台,采用全站仪定位,用水准仪测量高程。各项勘察工作的质量评述如下:

1、勘察孔定位 勘察孔根据控制点用全钻仪实地放样。勘察孔施工结束后复测孔位和标高。2、钻探 本次钻探采用xY-1型工程钻机,单层合金钻具,泥浆护壁钻进,按回次进行编录,钻进中按有关规定进行取样和原位测试。钻孔结束前由现场技术人员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终孔。 3、地质调查测绘 主要收集、调查线路两侧地段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不良地质现象等。重点是对边坡剖面进行实地编录,量测地层和结构面的产状,厚度、分布特征并进行照相。 4、取样 粘性土、粉土、粉砂采用上提活阀式取土器,用连续压入法取样。土样取出后及时进行密封,在运输到实验室过程中采取了防晒、防震措施。 5、重(2)型动力触探 采用重型圆锥形探头,锤重63.5kg,重锤落距76.5cm,记录贯入10cm的锤击数(n63.5)。动探用于碎石土中和全、强风化基岩中。 6、室内试验 对外业采集的土样、岩样严格按规范、规程要求进行试

边坡设计方案方案

边坡设计方案方案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xx市xxxx项目 北面地块高边坡设计方案 (方案三)

xxxx 2015年5月15日

建筑边坡设计方案总说明 一、工程概况 市xxxx项目位于xx市北偏西约15公里的平而关村,本工程属xx市xxxx 项目的一部分,位于平而河大桥北端国境线东侧,制度建场地为紧靠平而河的自然边坡,场地及其附近地面标高约130-240m,地形自然坡度为20°-40°。建筑场地规划设计红线东西长约260m,南北宽约120m,面积28992m2,主体建筑是东西长102m,南北宽60m,高为4层的联检大楼,现已完成口岸通道道路。红线西侧10m为中越1035号界碑。因现有红线范围难以容下拟建的建筑设施,业主要求,北面边坡坡脚从红线起向北切坡,西面边坡坡顶边线距国境线留10m 的保护距离,由上往下切坡,切坡尽量少占用红线范围内的场地。本场地的东侧临冲沟以填方为主,西侧及北侧将切出总长约230m,最大切坡高度约53m的建筑边坡。西侧及北侧高边坡开挖支护为本设计范围。 2. 本工程场地整平标高米,建筑边坡坡脚整平标高为米。坡脚处原地面高程为154-188米(未计入放坡增加),坡脚处最大垂直高度约34米。 3.本工程设计采用:下部直立排桩式锚杆挡墙,上部切坡格构式锚杆挡墙,坡顶,坡脚截排水系统。 4.本工程设计使用年限:50年。 二、设计依据及参考资料 一)本工程设计主要依据 1.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330-2013 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 3.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GB50086-2011 4.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 5.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01(2009年版) 6.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7. xx平而关联检楼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8.甲方提供的电子地形图,用地红线图,总平竖向图等相关资料。 二)设计软件及参考资料 1.理正岩土建筑边坡挡土墙设计软件版本 2.建筑边坡工程勘察设计施工规范征求意见稿 DBJ50—2013 三、周边环境条件 1.本工程设计建筑边坡西侧南端与新建成口岸道路衔接,西侧建筑边坡切坡范围原有边防巡逻道路须偏移重建。 2.本工程设计建筑边坡范围内及周边地下管线:无 3.本工程场地西侧红线距国境线10米,于标高175米处设有1035号界碑。 四、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1.地层岩性主要由三叠系中统百逢组(T2b)全风化泥岩、强风化泥岩、中风化泥岩、中风化钙质泥岩组成。其特征简述如下: ①层全风化泥岩:层厚,平均揭露层厚为 ,分布不连续,该覆盖层较薄,工程性能一般。 ②层强风化泥岩:分布较连续,揭露厚度为,平均揭露层厚。容许承载力[σo]=400kPa,工程性能一般。 ③层中风化泥岩:该层揭露厚度~,顶面埋深~,层顶标高~,层底标高~,部分钻孔缺失,场地中分布不连续。容许承载力[σo]=1500kPa,工程性能好。 ④层中风化钙质泥岩(T2b):该层揭露厚度~,顶面埋深~,层顶标高~,层底标高~,大部分钻孔没有揭露到,场地中分布不连续。容许承载力[σo]=1500kPa,工程性能好。

边坡勘察文字报告

一、绪言 麻阳县光荣院边坡位于麻阳县县城的西北方的22#县道旁,距县城西北面约有2公里,由于2016年3~4月连续降雨,诱发麻阳县光荣院内北部土体边坡局部开裂、变形,边坡已经发生了局部滑移,以致边坡顶部路面上出现裂缝。裂缝最长38m,宽7cm,并在边坡中上部位置见到多条小裂缝。现在整个边坡处于欠稳定状态,严重威胁边坡上光荣院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目前气候在强降雨的时期,边坡有可能继续发生局部和整体滑动。一旦发生,将对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及通行安全造成严重损害,从而将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社会影响。因此需对该边坡段进行论证、治理。现该边坡段长度40m,长宽25m,高15m,边坡东西走向,向北倾斜,坡度在35~47°之间。 受麻阳县光荣院的委托,我院承担了该边坡工程的勘察任务,依照相关规范及勘察任务书要求(见附件),我院于2016年4月20日-2016年4月26日完成了该项目野外勘察工作。勘察合同书中对资料编写无特殊要求。 1.1、勘察目的、任务和要求 1.1.1、勘察目的、任务和要求 根据勘察任务书的要求(见附件),结合国家有关勘察规范及设计要求,本次岩土工程详细勘察的目的与任务、要求主要为: 1、勘察目的:保障拟建建筑建成后的安全运营,为边坡支护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2、勘察任务:本次勘察任务是为了解本拟建工程地基中的岩土分布情况及物理力学性能变化情况,主要由建设单位和设计方提出勘察平面范围。 3、根据勘察任务书的要求(见附件),结合国家有关勘察规范及设计要求,勘察要求为:

1)查明边坡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边坡类别和可能的破坏形式。 2)边坡勘察孔深度应穿过滑动面并进入稳定层2-5m。 3)提供验算边坡稳定性,变形和设计所需的计算参数。 4)评价边坡的稳定性,并提出潜在的不稳定边坡的整治措施和监测方案的建议。 5)对需进行抗震设防的边坡应根据区划提供设防烈度或地震参数。 6)提出边坡整治设计,施工注意事项的建议。 7)对所勘查的边坡工程是否存在滑坡(或潜在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以及开挖或构筑的适宜性作出结论。 8)主要结构面(特别是软弱结构面)的类型和等级、产状、发育程度,延伸程度、闭合程度、风化程度、力学属性和与临空面的关系,是否存在外倾结构面。 9)提供设计、施工所需的各岩土技术参数。 1.1.2、勘察依据 (1)《勘察任务书》; (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5)《滑坡防治工程勘察规范》(DZ/T0218—2006); (6)《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8)《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9)《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等。 1.2、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布置

边坡工程勘察报告

总经理: 总工程师: 项目负责: 报告编写: 审核:

目录 1.前言............................................................................................................................................................................. 1.1任务由来....................................................................................................................................................... 1.2勘查工作目的与任务................................................................................................................................ 1.3勘查依据及技术标准................................................................................................................................ 1.4勘查工作评述.............................................................................................................................................. 1.5勘查工作量 (2) 2.场地自然地理及地质环境 .................................................................................................................................... 2.1自然地理环境.............................................................................................................................................. 2.2地形地貌....................................................................................................................................................... 2.3地质构造与地震 ......................................................................................................................................... 2.4地层岩性....................................................................................................................................................... 2.5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2.6不良地质现象.............................................................................................................................................. 2.8地质环境评价.............................................................................................................................................. 3.边坡概况及稳定性评价......................................................................................................................................... 3.1边坡概况 (7) 3.2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与发展趋势.......................................................................................................... 4.防治工程建议 ........................................................................................................................................................... 4.1防治措施建议 .............................................................................................................................................. 4.2防治工程的设计参数建议 .......................................................................................................................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 5.2建议 ................................................................................................................................................................ 附图 图名比例尺图号 1. 工程地质平面图1:500 1-01 2. 工程地质剖面图1:200 2-01~2-02 3. 钻孔柱状图1: 200 3-01~3-0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