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力及其作用效果

力及其作用效果

力及其作用效果
力及其作用效果

力及其作用效果

本课题教材的内容结构为:

从教材内容结构可以看出,教材从实际出发,通过日常生活中力的作用效果来让学生感受它。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联系生活经验,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来认识力的作用效果。在对力的作用效果有了初步认识之后,让学生通过探究得到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三个因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进而得出力的三要素,并介绍了表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力的示意图。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以及亲身体验总结出力的概念。

本节内容是力学知识的入门基础课,力的概念是贯穿本章及整个“机械和力”主题的重要概念,力的概念抽象,学生对力的现象虽然熟悉,但对力的本质并不理解,因此力的概念既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对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学生有亲身体验,但对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学生感受少,理解不到,所以这也是本节的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突出了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通过科学探究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知道力的概念和单位。

●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认识力、探究力的兴趣。

三、课程资源

1、分组实验用:小钢球、铁钉、条形磁铁、弹簧、木块每组一套,有关力的多媒体课件。

2、力的概念:从力产生的本质上讲,力是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力的作用效果表现为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如果从力所产生的实际效果上讲,力的概念可进一步推广为:力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引起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3、力的物质性、矢量性和相互性反映了力的基本属性,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强调了力产生的物质基础,即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这是力的本质所在.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合成和分解遵守平行四边形法则,体现了力的矢量性.牛顿第三定律进一步揭示了物质的作用具有相互性的特点,并总结了这种相互作用所遵循的规律性.

4、物体间发生相互作用的方式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通过直接接触发生相互作用.另一种是通过某种场(如引力场、电场、磁场等)传递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通常把以前一种方式发生的相互作用称为接触力,以后一种方式发生的相互作用称为场力.

5、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因性质的不同.力被划分为许多种.其中有的即以力的性质来命名,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电磁力、分子力、核力等.也有的则以力的作用效果来命名,加压力、支持力、浮力、表面张力、向心力、引力、斥力、动力、阻力等.从本质上讲.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切相互作用可归结为四种:万有引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力和弱相互作用力.

四、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依据“探究式学习模式”而设计的,其基本思路是: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运动员踢足球、射箭的场景,引出问题,然后设计改变小钢球运动状态和改变弹簧形状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解决问题,得出力的作用效果。再通过推门的多媒体场景引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根据猜想设计推木块的学生实验,得出力的三要素,接着介绍力的示意图的概念和画法。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分析得出力的概念。最后让学生亲身感受手拍桌子、掰手腕等,认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接着通过展示划船、穿冰鞋用手推墙等画面深化对力的概念的理解。

五、教学流程

六、教学反思

让学生自主探究是本节课的基本思路,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全过程。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问题,并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的进行实验,而是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进行大胆猜测,选用适当器材,设计恰当的实验过程进行实验。另外,我还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知力的存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课堂设计上我还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列举大量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例子,让学生感觉物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物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本节课教学内容较多、较繁杂。虽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大部分学生也都能积极参与,但仍有少量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走过场,在时间的安排上存在前松后紧的结果,任务完成的质量不是太高。以后教学可以做如下改进:一、设计实验时让学生采用共享的方法,分头设计。二、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达到人人参与。

8.1压力作用效果实验题基础题练习题 (有答案)

8.1压力作用效果实验题基础题练习(有答案) 1.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 (1)本实验中通过什么现象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2)本实验中研究方法是 (3)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和。 答案(1)海绵的形变大小(或海棉的凹陷程度)(2)控制变量法 (3)压力受力面积。 2.某同学(利用小桌、砝码、泡沫塑料)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时,如上图所示,请仔细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是通过来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2)由甲、乙两图所示实验现象可得出:受力面积一定时,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由乙、丙两图所示实验现象可得出:压力一定时,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答案(1)海绵的形变大小(或海棉的凹陷程度)(2)压力 (3)受力面积。 3.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小聪对实验器材做了一些改进,如图所示,在有机透明盒里放入一块海绵和砖块进行实验。 (1)实验时,是通过观察来比较砖块对海绵的压力作用效果。 (2)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可以选用两次实验(填序号)。

(3)分析比较图中a、b、c三次实验,可得的结论是。 答案;(1)海绵的凹陷程度;(2)a d;(3)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大. 4.如图所示小刚为了探究:压强可能与受力面积和压力的大小有关。小刚找到了下面器材:规格相同的两块海绵、三本字典。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图(a)海绵平放在桌面上;图(b)海面上平放一本字典;图(c)海绵上叠放两本字典;图(d)海棉上立放一本 字典;图(e)一本字典平放在桌面上。 (1)通过实验图(a)图(b),可以得出:力 能使物体发生,小刚是根据 的现象来比较压强的。 (2)通过实验图(b)图(c),可以得出:在一定时,越大,压强越大。(3)通过观察图、图后得出: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4)设图(b)中字典对海绵的压强是P b,图(e)中字典对桌面的压强是Pe,比较P b P e。 答:(1)形变海绵的凹陷程度 (2)受力面积压力 (3)(b) (d) (4)大于 5.为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及受力面积之间的关系。小明做了几个带刻度的方形有机玻璃盒,并放入海绵(海绵大小恰好占满玻璃盒)。他先将底面积相同、重量之比为1:2:3的三个方形铅块依次放在同一海绵上,如图1、如图2、如图3,比较海绵的凹陷深度; 再将 铅块 2和 铅块 3横 放在海绵上,如图4、如图5,这时铅块1、铅块2、铅块3的底面积之比为1:2:3,比较海绵凹陷的深度。 (1)由图1、图2、图3得,受力面积相同时,海绵凹陷的深度与压力成比。

7.1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答案)

7.1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气垫船在行驶时,船体可以离开水面,速度每小时达100多千米,是什么力量把数百吨的船托离水面呢? 问:怎样正确理解力的概念? 答:力的概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 (1)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或物体的两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 一定有另外的物体施加这种作用,只要有力发生,就一定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 (2)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甲物体受到乙物体作用时,甲物体一定同 时对乙物体施加力的作用,因此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是相对的,也就是说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如:马拉车,马是施力物体,车是受力物体;但同时车也拉马,此时车是施力物体,马是受力物体. (3)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物体直接(接触)作用, 如手提水桶,推土机推土等;另一种是物体之间的间接(不接触)作用,如磁铁对铁针的吸引力,空中飞翔的鸟受到的重力等. 问:运动状态改变指什么? 答:运动状态改变应包括两个方面:物体的运动方向的改变和物体运动的速变大小改变.如: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由慢到快、由快到慢都属于速度大小的改变.概括起来运动状态的改变有以下三种情况:(1)运动方向不变,速度大小发生改变;(2)速度大小不变,运动方向发生改变;(3)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同时改变,如斜向上投出去的铅球,在重力作用下做曲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在发生变化. 问:怎样正确作力的图示? 答:作力的图示要做到:“一画点、二定标度再画线、三画箭头标大小.”“一画点”是表示先要画力的作用点;“二定标度再画线”是指根据力的大小定出适当长度的线段作为标度.画线时,可由作用点开始沿力所指的方向画去,使线段的长短与力的大小成比例;“三画箭头标大小”是指所画线段的末端添上表示力的方向的箭头,并标出力的符号及大小(如F=20 N).

最新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压强第一节压力的作用效果知识点+测试试题(2套题)+答案

八年级下册物理压强第一节压力的作用效 果+测试题 第1节:压力的作用效果 一、压力的作用效果 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_______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__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二、压强的计算 1.公式:_________; 2.物理量及单位:p表示压强(单位:_______),F表示_________(单位:N),S

表示受 力面积(单位:______)。 三、改变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强: (1)压力不变时,减小_____________; (2)受力面积不变时,_________压力。 2.减小压强: (1)_________不变时,增大受力面积;(2)受力面积不变时,减小_________。微点拨 1、压强计算: (1)常见面积单位的换算: 1 cm2=10-4 m2, 1 mm2=10-6 m2; (2)受力面积为总面积,有些题型中给出的是单个面积,需要求出总面积。 2、在水平面上,压力等于重力,要先根据质量求出重力,即求出压力,才能计算压强。 练习题 1.关于压力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压力的大小总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 B.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C.压力的大小和方向总跟重力有关 D.压力就是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2、如图所示,两手的食指分别用沿水平方向的力顶在削好的铅笔两端,

使铅笔保持水平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铅笔对左侧食指的压力较大 B.铅笔对右侧食指的压力较大 C.铅笔对右侧食指的压强较大 D.铅笔对两侧食指的压强大小相等 3、一本八年级物理课本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时,它对桌面的压强最接近下列的数值为( ) A.0.5 Pa B.5 Pa C.50 Pa D.500 Pa 4、图中的四个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 5、如图所示,一块长为L,质量分布均匀的木板A放在水平桌面上,木板A右端与桌边缘相齐。在其右端施加一水平力F使木板A右端缓慢地离开桌边三分之一,在木板A移动过程中,木板A对桌面的压强________,木板A对桌面的压力________。(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6、如图所示,我们乘坐的公共汽车上都配有这种破窗锤,它的作用是在有意外情况发生时可以敲破车窗玻璃,帮助乘客逃生。为什么把破窗锤

力的作用效果习题

1.物理学中研究的力是指______对______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2.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也可以引起物体的______.3.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书受到桌面的_____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同时这本书对桌面产生______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 4.坐在船上的人,用力推岸时,船就离岸而去,这是因为人和船受到了______的推力.这个现象表明力的作用是______. 5.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______的改变或______的改变或它们同时改变.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必须对物体______. 参考答案: 1.物体,物体,相互的2.运动状态,形变3.支持,桌面,书,压,书,桌面 4.相互,相互5.大小,方向,施力

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提水桶的力大于水桶对人的拉力,水桶才能被提起。 B.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作用。 C.物体不受力时就不能运动。 D.一个物体在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必定会同时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作用力。 2.下列叙述中手作为受力体的是[ ] A.用手将排球打出去。 B.手击拍桌子,手感到疼。 C.手将石块举高。 D.手将铁丝弄弯。 3.磁铁在吸引铁片时[ ] A.铁片不吸引磁铁。 B.磁铁吸引铁片的力比铁片吸引磁铁的力要大一些。 C.磁铁与铁片相互吸引,而且力大小相等。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4.排球运动员扣球时,球被打出,这时施力体是______,受力体是______。扣球时,手会感到疼,这是由于手受到______的作用,此时施力体是______,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的。 5.力作用在物体上,可以改变物体______的大小或______方向,也就是改变物体的______。此外,力还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 6.用船桨划水时能使船向前运动,试从力的作用上解释船为什么会向前运动。参考答案: 1.D 2.B 3.C 4.人,排球,排球,排球,相互。 5.速度,运动,运动状态,形状。 6.船桨作用于水时,水同时反作用于船桨向前的力,使船前进。

力及力的描述

力及力的描述 知识梳理 一、力 1.定义: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其中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二、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1)力的三要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2)力的三要素表示方法之一:力的图示法。 (3)力的三要素表示方法之二:力的示意图。 注: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的区别就在于力的示意图没有严格的标度。 三、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来表示。托起2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N。 方法提炼 1、对力的认识和理解 ①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 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一对相互作用的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而且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人们为研究方便而规定的。事实上,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②物体是否接触不能成为判断是否发生力的作用的依据。 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没有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不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③一对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2、描述力的方法: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1)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的作用点、大小和方向。 画力的图示的步骤:①用方框(或小黑点)表示物体;②选定合适的标度(单位长度代表多少牛顿);③确定力的作用点(要在物体上);④确定线段的长度(长度=力的大小/标度); ⑤确定力的方向,用箭头表示;⑥在箭头的旁边写出力的符号与大小。 (2)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粗略的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在不需要严格的按照力的图示法画出力的大小的情况时,只要把力的作用点和方向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 示意图。 基础巩固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受力物体同时一定是施力物体 B.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第一节力 题目+解析版

第一节力 1.【2018年湖北武汉青山区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在学习“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时,老师做了如图的实验:具有一定速度的钢珠在水平面上能沿直线 运动;如果在它的运动路径旁放一磁铁,钢珠的运动路径将变成曲线.对该实验的理解,正确的是() A.钢珠与磁铁没有接触,所以没有力的作用 B.钢珠在运动过程中不受重力 C.钢珠沿曲线运动时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D.实验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答案】D 【解析】A.钢珠与磁铁没有接触,二者间有磁力的作用,故 A 错误; B.地球表面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钢珠在运动过程中受重力作用,故 B 错误; C.当钢珠做曲线运动时,运动的方向发生了改变,运动状态也就发生了改变,故 C 错误; D.本实验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 D 正确. 故选 D 【备注】①不接触的两个物体间也会有力的作用,如磁力、重力等; ②地球表面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③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运动的快慢和方向,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快慢改变、方向改变、快慢和方向都改变等三种情况. 本题考查了力和重力的概念、力和运动的关系,正确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解题的关键. 2.【2019年吉林长春长春外国语学校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用力推课桌的下部,课桌会沿地面滑动,而推课桌的上部,课桌则可能翻倒,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A.力的大小B.力的方向C.力的作用点D.受力面积【答案】C 【解析】同样是对课桌用力,但是用力的位置不同结果就不同,所以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故 ABD 错误,C 正确. 故选 C 3.【2019年吉林长春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省二实验)】下列过程中,有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不同类,它是() A.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B.进站的火车受阻力缓慢停下 C.苹果受重力竖直下落D.用力把铅球推出 【答案】A 【解析】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即:使物体发生形变; 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发生变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力及其作用效果导学案

第六章第一节力及其作用效果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单位。 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3、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学习过程: 课前检测: 1、力是()对()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 3、力可以使物体发生(),里可以改变物体的()。 4、力的三要素是()、()、()。 一、自主探究 1.力的概念 探究一:举例:人推车、拖拉机拉拖车、人提物体、手提箱子、手压弹簧。请同学们归纳一下,这四种情况有什么共同点? 人推车,()对()施加了力,车受到了力;拖拉机拉犁,()对( )施加了力,犁受到了力;手提箱子,( )对( )施加了力,箱子受到了力;手压弹簧,()对()施加了力,弹簧受到了力。在物理学中把人、车、拖拉机、犁、手、箱子、弹簧等称为物体。把推、拉、提、压等称为作用。 请同学概括力的概念:力是() 我们把像()、()、()、()这些施加力的物体称之为()物体,()、()、()、()这些受到力的物体称之为()物体。 思考:(1)、没有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吗?(2)、一个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吗? (3)、只有施力物体或只有受力物体这样的力存在吗? 总结:①任何力都不能脱离()而单独存在。 ②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它们同时出现和同时存在。 2、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实验探究一:用磁铁吸起铁钉 学生亲自操作:在这个实验中,磁铁与铁钉没有接触就被吸起了。 结论:物体之间()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通过以下练习,学会怎么判断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1)、用手提桶时,桶受到的向上的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2)、人通过绳子提取井中的水,桶受到的向上的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提出问题:用手拍大腿时,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分别是什么?拍大腿时有什么感觉?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情况?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用手用力拍击桌面,手有何感觉? 分析:手拍击桌子,手是(),桌子是();(填“受力物体、施力物体”)但手感觉到疼,说明手拍桌子的同时,受到了桌子给手的(),此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2)用自己的左手用力拍击自己的右手,是否只有右手感到疼? 分析:左手拍击自己的右手,左手是(),右手是();(填“受力物体、施力物体”)但左手也感觉到疼,说明左手拍击自己的右手的同时,受到了右手给左手的(),此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3)结论: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也就是说()。 (4)相互作用的力的特点:大小()(填相等或不相等),方向()(填相同或相反),作用在()(填一个或两个)物体上。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干什么?) (1)探究一: 轻轻用力弯刻度尺,刻度尺会由直变();轻轻用力压充气的气球,气球会由圆变();用力拉弹簧,弹簧会(),用力压弹簧,弹簧会()。 结论: 力的作用效果一:力可以使物体发生()。 (2)探究二: 棒球运动员用力将球投出,力使物体由()变为()。 足球守门员接住射进球门的足球,力使物体由()变为()。 司机师傅转动方向盘的力,可以导致汽车运动的()发生改变。 我们骑自行车时,当脚用力蹬车时,会使自行车会由()变()。 当道路拥挤时,刹闸的摩擦力,会使自行车会由()变()。 (注: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无论物体是从静止到运动,还是从运动到静止,是由快变慢,还是由慢变快;还是运动方向发生改变,都可以认为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8.1《压力的作用效果》 教案设计(第一课时)

第八章压强 第一节压力的作用效果(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正确画出物体所受压力; 2、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3、理解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P=F/s进行简单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生活中各种压力有关现象,让学生掌握学习物理的基本思维方法 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尊重客观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探究培养参与物理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压力的概念 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重点 1、压力与重力的区别 2、指导学生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的效果的影响因素 教学器材:海绵、砝码、小方桌、气球、一头削尖的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用多媒体出示蚊子和钉子的照片,并设置疑问: 1、蚊子那么弱小,为什么能叮破我们的皮肤? 2、钉子为什么做成一端尖.一端有钉帽的形状呢?

学生认真观察、回答不一样。从而引入课题并出示教学目标 1、会正确画出物体所受压力; 2、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3、理解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P=F/s进行简单计算 【过渡语言】要了解压力的效果,首先我们要认识压力 二、压力 自主学习课本142页第3自然段内容,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1、压力的定义 2、压力的作用点 3、压力的方向 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寻找答案 提问学生回答压力的定义,并找出关键词语 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 教师出示一道试题:请你画出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 学生在练习本上认真规范的画图,学生代表在黑板上作答 师生共同分析出压力的作用效果 作用点:被压物体上(一般画表面上) 教师设问:这个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方向与重力的大小、方向相同。试问:是否压力的大小、方向总是与重力的大小、方向相同吗?如若不是,请举例说明 学生踊跃发言

力及力的作用效果训练题

力及力的作用效果训练 1.已知图1中F1<F2,说明力的作用效果和_______有关;图2所示的现象说明力的作用效果和_______有关;除此之外,力的作用效果还和_______有关,它们叫力的_______。 2.用图表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叫_______,它的作法是: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_______, 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_______,在线段的_______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3.如图(1)所示,说明力可以改变______,如图(2)所示,说明力可以使物体由______变为 ______。图(3)说明力可以改变______,总之力可以改变______。 4.两个站在水平冰面上静止不动的滑冰者,当一个人用手推另外一个人时,两人将______滑行;如下图所示,当人用手推另一艘小船时,他所乘坐的小船也将______,这些现象都说明______。 5.关于力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鸡蛋碰撞碗的边缘,碗没有破,鸡蛋却破了,这说明鸡蛋对碗的作用力要大于碗对鸡蛋的作用力

B.在用磁铁吸引小铁钉时,小铁钉也在吸引磁铁 C.人提水桶时,当人提水桶的力大于水桶对人的力时,水桶就被提起来了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6.下列关于力的图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是一样的 B.在同一受力图中,可根据需要选取不同的标度 C.标度可任意选取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7.如图所示,煤矿工人用50N的力在A点水平向右推车,根据图中给出的标度,画出推力的图示. 8.一物体质量是10kg,将它放在水平地面上时,画出它对地面的压力的图示.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作用效果 1、力的概念: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有关) 7、力的表示法: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 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力的测量 一、弹力 1、弹力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当外力撤销时要恢复原来状这时就会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个力叫弹力。 条件:发生弹性形变、接触 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 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观察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保证弹簧伸长方向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当弹簧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读数。 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D、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二、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叫相互作用力。 怎样判断一对力是不是相互作用力呢? 可以从以下方面去考虑:首先看两个力是否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只有在不同的物体上的两个力才有可能是相互作用力,再看它们是否满足另个三个条件,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只有这几个条件同时满足时才是相互作用力。 三、重力: ⑴重力: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重力计算公式G=mg,其中g=9.8N/kg 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⑶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 ⑷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重物上,降低重心增大支撑面积可以使物体更稳定 ☆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 ①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 ③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四、摩擦力: 1、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2、分类: 摩擦力静摩擦 动摩擦 滑动摩擦

力及其作用效果导学案(精)

第六章第一节力及其作用效果导学案 班级姓名组别 教学目标: 1、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单位。 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3、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学习过程: 一、自主探究 1.力的概念 探究一:举例:人推车、拖拉机拉拖车、人提物体、手提箱子、手压弹簧。请同学们归纳一下,这四种情况有什么共同点? 人推车,()对()施加了力,车受到了力;拖拉机拉拖车,()对( )施加了力,拖车受到了力;手提箱子,( )对( )施加了力,箱子受到了力;手压弹簧,()对()施加了力,弹簧受到了力。在物理学中把人、车、拖拉机、箱子、弹簧等称为物体。把推、拉、提、压等称为作用。 请同学概括力的概念:力是() 思考:(1)、没有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吗?(2)、一个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吗? (3)、只有施力物体或只有受力物体这样的力存在吗? 总结:①任何力都不能脱离()而单独存在。 ②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它们同时出现和同时存在。 2、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实验探究一:用磁铁吸起铁钉 学生亲自操作:在这个实验中,磁铁与铁钉没有接触就被吸起了。 结论:物体之间()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通过以下练习,学会怎么判断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1)、用手提桶时,桶受到的向上的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 (2)、人通过绳子提取井中的水,桶受到的向上的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 提出问题:用手拍大腿时,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分别是什么?拍大腿时有什么感觉?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情况?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用手用力拍击桌面,手有何感觉? 分析:手拍击桌子,手是(),桌子是();(填“受力物体、施力物体”)但手感觉到疼,说明手拍桌子的同时,受到了桌子给手的(),此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2)用自己的左手用力拍击自己的右手,是否只有右手感到疼? 分析:左手拍击自己的右手,左手是(),右手是();(填“受力物体、施力物体”)但左手也感觉到疼,说明左手拍击自己的右手的同时,受到了右手给左手的(),此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3)结论: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也就是说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压力的作用效果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案例 生:课前展示。 师:倾听而后点评主持人和同学们的表现,并合理给各小组加分。 生:认识 教师设疑引入:感谢照相机为我们留下了精彩的瞬间,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生活中还有哪些仪器上用到了凸透镜?凸透镜在这些仪器上各有什么作用?——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关注的问题:板书课题《生活中的透镜》。 师:通过白板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阐释。 生:倾听并明确。 师:公布今天学习活动的加分标准。 生:倾听并明确。 师:布置任务◆自学一(时间:约5分钟) ◇要求1:结合图5.2-1快速阅读教材94页第一段先独立完成以下问题,若有疑问可组内交流并准备汇报. 自学指导: 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哪个光学元件? 2.照相机的成像过程是怎样的? 3.为什么说现在的照相机比早期的照相机便于观察? 师:播放课件;提出自学的要求;展示自学指导内容。 生:明确要求后自主学习。 师:巡视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并汇总发现的一些问题。 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情况或交流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师:倾听并点评加分。 ◇要求2:有秩序的用照相机模型观察窗外景物,先独立完成以下问题,若有疑问可组内交流并准备汇报. 自学指导: 1.物体和像哪个到镜头的距离大?(简述理由) 2.物体通过照相机镜头后,成像的倒正、大小情况是怎样的? 3.物体和像位于镜头的同侧还是异侧? 师:播放课件;提出自学的要求、展示自学指导内容。 生:明确要求后利用桌上的照相机模型自主探究。 师:巡视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并汇总发现的一些问题。 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情况或交流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师:倾听并点评加分。 生:归纳总结本环节自学内容的知识点。 师:倾听、引导、点拨、给小组加分。 师生共同归纳本阶段所学的知识为: 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像,像和物位与镜头的异侧,物距大于像距 师:播放照相机的相关视频,对照相机的知识进行拓展。 生:观看,拓宽知识面。 师:布置任务◆自学二(时间:约6分钟) ◇要求1:结合图5.2-3快速阅读教材95页“投影仪”部分的第二段,先独立完成以下问题,若有疑问可组内交流并准备汇报.

6.1-力及其作用效果

初中物理新授课“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课型新授课题力及其作用效果课时 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 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 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情感态度 (1) 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 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教法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提出问题,实验 探究,亲身感知,合作交流得出。 学法实验探究、认真观察思考、 合作交流贯穿课堂始终。 教具磁铁、与铁球钢丝学具学案、实验探究器材 教学程序设计教材处理设计师生活动设计个案设计 一、情景导入 二、问题探究 1、力、物体运动状态 2、力与形变观察与思考: 一、引入新课 我们在这一节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 念。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这一节我们就来探究有关力的一些知识。 动手做一做: . (1)请一位同学到教室前面表演举哑铃。 请这位同学谈谈肌肉有什么感受?(感到手臂上的肌肉十分紧张) (2)学生用图6-1-1所示的器材做实验。 问题:小钢珠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运动,当磁铁靠近小钢珠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3)学生看课文图6.1-2乙、丙,交流图中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 ①棒球运动员用力将球投出,由静止变为运动。 ②足球守门员接住射进球门的足球,足球由运动变为静止。 引导学生分析:在磁铁吸引下小钢珠运动状态改变情况和手球、足球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运动状 态改变的情况。 由此得出结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1)请一位学生演示用力拉和压弹簧,看看弹簧的形状(长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师展示问题,激趣引 题。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以 组为单位自己做实验,通 过观察和思考得出结论。 教师引导,学生提问,学 生回答,让学生活学活 用。 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得出

第8章压强第1节压力的作用效果教案

第一节压力的作用效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压力不同于重力 (2) 理解压强的概念 (3) 理解压力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4) 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5) 了解增大和减少压强的主要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2)通过探索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加强实验能力。 (3)了解改变压强的基本方法,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能力,使物理走向生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经历观察、实验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成功愉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压强概念 【教学难点】 概括实验结论引出压强概念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对比法 【课前准备】 气球、三角板、砝码、海绵块、小桌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能解释这些神奇的现象吗? 蚊子那么弱小,它却能叮破我们的皮肤;坦克那么笨重,却能在平原,坡地上驰骋; 雪地行走,脚容易陷入积雪,有了宽宽的滑雪板,为什么不仅不会陷近雪里,而且还能在雪地上滑行? 以上的现象都是压力作用效果的体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压力的作用效果以及下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二、讲授新课 (一)、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1、压力:物理学中将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压力的方向

力有两种作用效果

第一章 一、判断题 1、力有两种作用效果,即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也可以使物体发生变形。 () 2、两端用光滑铰链连接的构件是二力构件。() 3、作用在一个刚体上的任意两个力成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两个力的作用线相同,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作用于刚体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动而不改变其对刚体的运动效应。() 5、三力平衡定理指出:三力汇交于一点,则这三个力必然互相平衡。() 6、约束力的方向总是与约束所能阻止的被约束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的。() 7、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一对等值、反向、共线的平衡力。() 8、力在力的作用线方向上可以任意移动而不改变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 二、选择题 1.三力平衡定理是。 A 共面不平行的三个力互相平衡必汇交于一点; B 共面三力若平衡,必汇交于一点; C 三力汇交于一点,则这三个力必互相平衡。 2、简单起重设备如图所示,AB为摆杆,CD为绳索。在以下四种表述中,错的应是。 A CD只能承受拉力 B AB是三力平衡杆件 C 由三力平衡必定汇交于一点可知: 反力R A的方向是确定的 D CD既能承受拉力,也能承受压力 3、以下有关刚体的四种说法,正确的是。 A 处于平衡的物体都可视为刚体 B 变形小的物体都可视为刚体 C 自由飞行的物体都可视为刚体 D 在外力作用下,大小和形状看作不变的物体是刚体 4、物体在一个力系作用下,此时只能不会改变原力系对物体的外效应。 A 加上由二个力组成的力系 B 去掉由二个力组成的力系 C 加上或去掉由二个力组成的力系 D 加上或去掉另一平衡力系 5、人拉车前进时,人拉车的力与车拉人的力的大小关系为。 A 前者大于后者 B 前者小于后者 C 相等 D 可大可小 6.在下述原理、法则、定理中,只适用于刚体的有。 A 二力平衡原理; B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一课一练8.1压力的作用效果(word版,含答案解析)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1压力的作用效果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共45分) 1. 下列事实中,最能说明压力产生的形变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的是 A. 相同形状的实心铜块和铁块放在同一海绵上,铜块产生的效果显著 B. 同一个人站在水泥地上和沙坑中,在沙坑中会留下较深的脚印 C. 同一块砖平放和竖放在沙面上,竖放时陷入沙中的程度较显著 D. 行驶在同一泥地上的载重汽车,满载时在泥地上留下的痕迹深 2. 关于压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压力的施力物体一定是地球 B. 压力与形变一定同时产生 C. 压力的大小总是等于重力大小 D. 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 两人在相同的沙滩上漫步,留下了深浅不同的脚印,则 A. 两人对沙滩的压力一定相同 B. 脚印深的人对沙滩的压强一定大 C. 两人对沙滩的压强一定相同 D. 脚印浅的人对沙滩的压力一定小 4. 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且 ,若在它们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切去相同体积,则它们对地面压强变化量、的大小关系 A. B. C. D. 都有可能 5. 学习科学应弄清各单位间的关系。下面进行的单位比较中正确的 是 A. 千克米克厘米 B. 帕斯卡牛米 C. 米秒千米时 D. 千克牛 6. 如图所示的措施中,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A. 切蛋器装有很细的钢丝 B.

冰刀磨得很锋利 C. 坦克上安装有履带 D. 图钉的钉尖做得很尖 7. 压力的方向 A. 竖直向下 B. 垂直向下 C. 竖直向上 D. 垂直受力面 8. 水平桌面上的茶杯对桌面有压力。下列有关茶杯对桌面压力的说法,正确的 是 A. 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B. 茶杯对桌面的压力作用在茶杯上 C. 茶杯对桌面的压力就是重力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9. 用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的物理量是 A. 压力 B. 变形量 C. 弹力 D. 压强 10. 如图所示的四种动物器官中,具有增大压强功能的是 A. 狗头 B. 啄木鸟嘴

力的作用效果

题一力和运动(1) ——力的作用效果 【内容要点】 综述:力的概念几乎贯穿于整个高中物理。本专题分三部分进行,第一:力的作用效果;第二:力与运动的关系;第三:电磁现象中的力。通过本专题的学习,达到对力和运动有更广和更深的认识。 (1)瞬时效果:物体在受力的同时所产生的效果。力与效果在原理上有因果关系但在时间上无先后的关系。 ①形变:一般情况下力都能使物体发生形变。大多数物体(除弹簧、弹性绳等弹性体)的形变可不计形变的时间。(例1) ②运动状态的改变: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定量地说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且加速度与力同时产生、同时改变、同时消失,即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例2)(2)积累效果:物体在受力的过程中(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所积累起来的效果。力所产生的效果与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有关。 ①冲量:力作用在物体上随时间过程所积累起来的效果。表达式:I=Ft方向由F的方向决定。冲量与所积累的效果的关系,即动量定理。关系式:I=ΔP。(例3) ②功:力作用在物体上在力的方向上位移增大而积累起来的效果。表达式:W=Fs。功是标量,但有正负。功与所积累的效果的关系,即动能定理。关系式:W合=ΔE k。(例4、例5) 【典型例题】 例1①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系于长度分别为L1、L2两根细线上,L1与竖直方向成θ角,L2水平现将线L2剪断,求剪断瞬间小球的加速度。 ②若将上题中的细线L1改为长度相同、质量不计的轻弹簧,其他条件不变,则结果如何? 例2一个质量为60kg的运动员,用12s跑完100m。设他在运动中受阻力保持不变,并且在开始运动前2s内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后10s内保持他在第2s末的功率值不变,继续作直线运动,

8.1压力的作用效果(同步练习)

第八章 压强 第一节《压力的作用效果》同步练习 快乐自主研学(总分6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1、骆驼的体重比马大不了一倍,而它的脚掌面积是马蹄的三倍,其好处是( ) A 、为了站的稳 B 、为了与身体对称 C 、为了减小对沙漠的作用效果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2、如图1所示,纸片不会掉下来的原因是: ( ) A 、纸片很轻 B 、水粘住纸片 C 、空气有浮力 D 、大气对纸片有向上的压力 3、下列事例中,能增大压强的是 ( ) A 、把书包带做得宽些 B 、在坦克的轮子上安装履带 C 、刀、斧、剪的刃磨得很薄 D 、在铁路的钢轨下铺上枕木 4、有一长方方形木块,沿虚线竖直切去右半部,剩下部分对水平支承面(地面)的压力和压强的变化是 ( ) A 、压力减半,压强减半 B 、压力不变,压强不变 C 、压力不变,压强减半 D 、压力减半,压强不变 5、如图所示的四种动物器官中,具有增大压强功能的是( ) 6、.当卡车的轮胎发生漏气时,卡车对地面的压强将( )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不好判断 水 纸片 图1

(甲 (乙) (丙) 图3 7、下面对强压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 、物体密度越大,对接触面的压强就越大 B 、物体体积越大,对接触面的压强就越大 C 、物体重力直大,对接触面的压强就越大 D 、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产生压强越小 8、下列情况中,人对地面压强最大的是 ( ) A 、人站立在地面时 B 、人单脚着地,另一脚向前跨步时 C 、人蹲在地上时 D 、人席地而坐时 9、关于压力产生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压力都是由物体的重力产生的 B 、压力的大小总是等于物体的重力 C 、竖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D 、压力的大小有时等于物体的重力 10、竖直向上用力将木板按在天花板上,已知所用的力为10N ,木板质量为1kg ,那么天花板受到的压力为 ( ) A 、10N B 、19.8N C 、9.8N D 、0.2N 11、下面措施中,属于减小压强的是( ) A .拧螺钉时,在螺母下面垫加一个较大的平面垫圈 B .缝衣针的针尖做得很尖 C .纸盒包装饮料常配有一根一端很尖的塑料吸管 D .房屋的地基比墙宽 12、将质量相等的铅球、铁球、铅球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铅球对地面的压力一定大 B 、铅球对地面的压强一定大 C 、它们对地面的压力无法比较 D 、它们对地面的压强无法比较 13、下图2中所示物体A 对支持面压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 14、某同学用三块相同的海绵和几块相同的砖做了一次实验,从中探索压强跟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如图3所示: (1)其中最能说明压强跟受力面积关系的两个图是( ) (2)其中最能说明压强跟压力的关系的两个图是 ( ) A .(甲)和(乙)图 B .(甲)和(丙)图 C .(乙)和(丙)图 D .任意两图均可。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F F F F (A) (B) (C) (D) 图2

力有两种作用效果

力有两种作用效果 第一章 一、判断题 1、力有两种作用效果,即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也可以使物体发生变形。 ( ) 2、两端用光滑铰链连接的构件是二力构件。 ( ) 3、作用在一个刚体上的任意两个力成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两个力的作用线相 同,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 ( ( ( ( ( ) 4、作用于刚体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动而不改变其对刚体的运动效应。 ) 5、三力平衡定理指出:三力汇交于一点,则这三个力必然互相平衡。 ) 6、约束力的方向总是与约束所能阻止的被约束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的。 ) 7、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一对等值、反向、共线的平衡力。 ) 8、力在力的作用线方向上可以任意移动而不改变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 ) b5E2RGbCAP 二、选择题 1(三力平衡定理是 。 A 共面不平行的三个力互相平衡必汇交于一点; B 共面三力若平衡,必汇交于一点; C 三力汇交于一点,则这三个力必互相平衡。 2、简单起重设备如图所示,AB 为摆杆,CD 为绳索。在以下四种表述中,错的应 。 A CD 只能承受拉力 p1EanqFDPw B AB 是三力平衡杆件 C 由三力平衡必定汇交于一点可知: 反力 R 的方向是确定的 A D CD 既能承受拉力,也能承受压力 3、以下有关刚体的四种说法,正确的是 。 A 处于平衡的物体都可视为刚体 B 变形小的物体都可视为刚体

C 自由飞行的物体都可视为刚体 D 在外力作用下,大小和形状看作不变的物体是刚体 4、物体在一个力系作用下,此时只能 不会改变原力系对物体的外效应。 A 加 上由二个力组成的力系 B 去掉由二个力组成的力系 C 加上或去掉由二个 力组成的力系 D 加上或去掉另一平衡力系 5、人拉车前进时,人拉车的力与车拉 人的力的大小关系为 。 DXDiTa9E3d A 前者大于后者 B 前者小于后者 C 相等 D 可大可小

第一节 力及其作用效果

第六章力和运动 第一节力及其作用效果知识点津 自学检测 1.力可以使运动的物体_____,可以使静止的物体_____,也可以使物体速度的______和______发生改变;还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2.力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3.力的单位是______,用符号_____表示。4.物理学中经常用__________把力的三要素表 示出来。 5.力是______对_____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 学测同步 例1.在磁铁吸引铁钉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磁铁吸铁钉的力大于铁钉吸磁铁的力 B.在磁铁和铁钉直接接触时,才会产生力的作用 C.磁铁和铁钉虽没有直接接触,但也会有力的作用 D.是磁铁吸引铁钉,而不是铁钉吸引磁铁点拨: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的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力的产生只取决于两个物体是否发生作用,而与是否接触无关,所以本题选C。 练习1: 1.下列关于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物体就能产生力的作用 B.彼此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有力的作用 C.任何一个物体,它一定既是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 D.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不相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例2.下列现象中,运动状态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A.从车站开出的汽车 B.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 C.静止在桌面上的铁块用细线拉,但铁块未动 D.掷出去的铅球向前运动落回地面 点拨: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的改变、方向的改变以及速度大小、方向同时变化。A选项是速度大小在改变;B选项是速度方向改变;D选项是速度大小和方向同时改变。所以本题答案应选C。练习2: 1、手用力拉弹簧,感到弹簧也在拉手;手扣排球时,手也会感到疼痛,这些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情况中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A.汽车起动; B.汽车拐弯; C.汽车减速上坡; D.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