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虚拟交换系统 (VSS)概念

虚拟交换系统 (VSS)概念

虚拟交换系统 (VSS)概念
虚拟交换系统 (VSS)概念

一、虚拟交换系统(VSS)概念

VSS 是一种网络系统虚拟化技术,将两台Cisco? Catalyst? 6500系列交换机或者7600系列路由器组合为单一虚拟交换机/路由器,从而提高运营效率、增强不间断通信,并将系统带宽容量扩展到1.4Tbps。在初始阶段,VSS将使两台物理Cisco Catalyst 6500系列交换机作为单一逻辑虚拟交换机运行,称为虚拟交换系统1440(VSS1440)。(参见图1)

图1虚拟交换系统1440与传统网络设计的比较

VSS1440:VSS1440指由两台采用Virtual Switching Supervisor 720-10GE的Cisco Catalyst 6500系列交换机构成的VSS。在一个VSS中,同时激活这两个机箱的数据平面和交换阵列,各支持720Gbps管理引擎,每VSS共1400- Gbps交换容量。只有其中一个虚拟交换机成员有激活的控制平面。这两个机箱通过机箱间状态切换(SSO)机制和不间断转发(NSF)保持同步,即使某个管理引擎或机箱发生了故障,也能提供不间断通信。VSS支持所有采用集中或分布式(利用DFC3C或DFC3CXL)转发模式的Cisco Catalyst 6500系列交换机6700系列模块

二、VSS的优势

1. VSS通过简化网络提高了运营效率,将交换机管理开销降低至少50%。

- 为Cisco Catalyst 6500虚拟交换机提供单管理点、IP地址和路由实例- 管理单一配置文件和节点。无需用相同策略配置冗余交换机两次。

- 每VLAN只需一个网关IP地址,而不必像现在这样每VLAN使用三个IP地址。

- 无需再使用HSRP、VRRP和GLBP。

- 能使用CiscoWorks LAN Management System (LMS)3.0来将Cisco Catalyst 6500虚拟交换机作为单一实体加以集中管理。

- 多机箱EtherChannel?(MEC)是一种L2多路径技术,创建了简化的无环路技术,不再采用生成树协议,同时仍能激活以严格防御用户误配置。

- 灵活的部署选项。底层物理交换机不必共置。这两个物理交换机通过标准万兆以太网接口

相连,因此能位于任何位置,其相隔的距离仅受限于所选的万兆以太

网光纤长度。例如,如采用X2-10GB-ER万兆以太网光纤,这两个交换机可相距40公里。

2. VSS能够优化不间断通信。

- 机箱间状态化故障切换不会干扰需要使用网络状态信息(例如转发表信息、NetFlow、网络地址转换[NAT]、验证和授权等)的应用。凭借VSS,在一个虚

拟交换机成员发生故障时,不再需要进行L2/L3协议重收敛,能在一秒内实现确定性虚拟交换机恢复。

-使用EtherChannel(802.3ad或PAgP)能在一秒内完成确定性L2链路恢复,无需再使用生成树协议来进行链路恢复。

3. VSS能够将系统带宽容量扩展到1.4 Tbps。

- 在冗余Cisco Catalyst 6500系列交换机上激活所有可用的L2带宽,提供自动、精确的负载均衡。其链路负载均衡进行了优化,因为它以L2/L3/L4参数等更

精确的信息为基础,与生成树协议配置中基于虚拟局域网(VLAN)的负载均衡不同。

-为冗余数据中心交换机上的服务器网络接口卡(NIC)提供基于标准的链路汇聚,实现最高服务器带宽吞吐率,并在需要配置专用NIC厂商机制时,增加数据中

心中基于标准的组件数目(即服务器NIC)。

-最大限度地利用Cisco Catalyst 6500虚拟交换机中所有(132个)万兆以太网端口。

-通过以下措施节约带宽:

* 消除传统园区网设计中非对称路由引起的单播泛洪。

*使用多机箱EtherChannel增强,来减少园区内流量传输所需的跳数。

4. VSS使用现有多层交换架构。

- VSS 使用简化的架构增强了现有多层交换架构,不必从根本上对架构进行改动,从而能方便地采用技术。

- 使用现有Cisco Catalyst 6500投资,简化了VSS的部署。非E系列和E系列Catalyst 6500系列交换机机箱均支持VSS,VSS支持所有Cisco Catalyst

6500系列6700系列模块。

- VSS在Cisco Catalyst 6500虚拟交换机成员间使用基于标准的万兆以太网连接,支持灵活的距离选项。底层物理交换机无需共置。

三、VSS的部署

VSS主要应部署于网络中的以下地点(图2):

- 园区网或数据中心核心/分布层

- 数据中心接入层(服务器连接)

图2 使用虚拟交换系统简化高可用性网络设计

四、VSS组件构成

- 虚拟交换机成员:部署了Virtual Switching Supervisor 720 10GE的Cisco Catalyst 6500 系列交换机(初始版本包括两台交换机)。

- 虚拟交换机链路(VSL):在虚拟交换机成员间采用万兆以太网连接(使用EtherChannel,多达8条连接)。万兆以太网连接必须为一个或多个以下模块:

*Virtual Switching Supervisor 720 10GE: 万兆以太网上行链路端口

* WS-X6708-10G 模块: 任意万兆以太网端口

除在两个虚拟交换机成员间进行控制面板通信外,VSL也能传输普通数据流量。VSL链路的距离仅受限于所选的万兆以太网光纤长度。例如,如采用X2-10GB-ER 光纤,VSL可跨越的距离为40公里。(参见图3)

图3 使用Cisco Catalyst 6500系列交换机的虚拟交换系统1440

五、VSS对硬件和软件要求及限制

表1列出了硬件和软件的要求及限制。

硬件/软件要求软件Cisco IOS? 12.2(33)SXH

上市时间:2007年11月管理引擎Virtual Switching Supervisor 720-10GE (VS-S720-10GE-3C 和VS-S720-10GE-3CXL)

上市时间:2007年11月

注意: 初始版本支持每虚拟交换机成员(或机箱)一个管理引擎。未来的软件版本中将不再有此限制。模块

所有带集中转发卡(CFC)的6700系列模块

所有带分布式转发卡(DFC)3C或DFC3CXL的6700 系列模块

分布式转发卡(DFC)DFC3C (WS-F6700-DFC3C 和WS-F6700-DFC3C-XL)VSL端口:万兆以太网端口

Virtual Switching Supervisor 720-10GE

WS-X6708-10G-3C 和WS-X6708-10G-3CXL

最长VSL 距离最长VSL距离取决于用于VSL万兆以太网连接的X2光纤:

X2-10GB-CX4: 15m

X2-10GB-LX4: 300m

X2-10GB-SR: 26m (FDDI级MMF), 300M(采用OM3 MMF)

X2-10GB-LR: 10km

X2-10GB-ER: 40km

X2-10GB-LRM: 220m,采用MMF

机箱所有Cisco Catalyst 6500 机箱电源

Cisco Catalyst 6503-E 和6504-E交换机:所有所支持的电源

Cisco Catalyst 6506、6506-E、6509、6509-E、6509-NEB-A、6509-V-E和6513 交换机:至少2500W

服务模块NAM 1 和2

注: 未来软件版本中计划支持其他服务模块。广域网模块初始版本中不支持。

六、产品介绍

产品概述在硬件中采用了万兆以太网上行链路和IPv6的Cisco? Catalyst? 6500系列Virtual Switching Supervisor Engine 720 在业界首开了先河。这款全新的管理引擎结合了高密度上行链路、系统虚拟化、更高吞吐率和可扩展性能及丰富的IP特性集。它是Cisco VSS 1440虚拟交换系统的一个关键组件,能够提供高可用性、出色运营效率和更高带宽,且部署十分简便。配备万兆以太网上行链路的Cisco Virtual Switching Supervisor Engine 720具有一个新转发引擎,将其上一代产品,即Cisco Catalyst 6500系列Supervisor Engine 720的所有功能,与系统虚拟化和更高吞吐率集成在一起。在提供新特性的同时,配备万兆以太网上行链路的Cisco Virtual Switching Supervisor Engine 720还支持全部三代的Cisco Catalyst 6500系列接口和服务模块,继续为思科客户提供了投资保护。

Cisco Virtual Switching Supervisor Engine 720包括:

2个基于X2的万兆以太网端口,适用于高密度接入层和汇聚区域,如数据中心、局域网园区和骨干区域等。

2 个千兆以太网小型可插拔(SFP)端口和1个10/100/1000千兆以太网端口,提供更高灵活性。即使是在冗余配置中,Cisco Virtual Switching Supervisor Engine 720中的所有链路也能同时激活,从而将管理引擎的吞吐率从48Mpps提高到82Mpps。因此,IPv4流量的总系统吞吐率能增至450Mpps,IPv6流量的总系统吞吐率能增至225Mpps。

凭借增强的阵列功能,能在一秒内完成故障切换,从而快速切换到备用管理引擎。配备万兆以太网上行链路的Cisco Virtual Switching Supervisor Engine 720需要Cisco IOS? 软件的支持。此外,配备万兆以太网上行链路的Cisco Virtual Switching Supervisor Engine 720继续提供基于硬件的特性集,支持传统IP转发、L2和L3 MPLS VPN和MPLS以太网(EoMPLS)以及服务质量(QoS)和安全特性。

图1 Cisco Virtual Switching Supervisor Engine 720的特性

图2 使用Cisco VSS 1440实现系统虚拟化

使用Cisco VSS 1440实现系统虚拟化核心层上游和下游邻居将把VSS看作单一L2交换节点或单一L3路由节点,从而减少L2/L3控制协议流量分布层单管理点

管理员将使用单管理点配置和管理VSS,这其中包括用于两台物理交换机的单一整合配置文件接入层多机箱EtherChannel提供链路捆绑,来端接这两台物理Cisco Catalyst 6500机箱在其中一台交换机发生问题时,即使链路捆绑实际上是在两台机箱上终接的,也能看作仅在另一台交换机上终接。VSS 1440的系统虚拟化技术将多个Cisco Catalyst 6500系列交换机整合为单一虚拟交换机,将系统带宽容量扩展到1.4 Tbps。该创新有助于弥补IT资源分配缺口和应用集成缺口,改进思科服务导向网络架构(SONA)和思科园区通信网络(CCF)框架。Cisco VSS 1440,与作为关键实施组件的720-10G-VSS一起,为客户网络提供了以下优势:

现代交换技术复习题

1、在通信网中为什么要引入交换的概念? 通信网是一种使用交换设备,传输设备,将地理上分散用户终端设备互连起来实现通信和信息交换的系统. 通信最基本的形式是在点与点之间建立通信系统,但这不能称为通信网,只有将许多的通信系统(传输系统) 通过交换系统按一定拓扑结构组合在一起才能称之为通信.也就是说,有了交换系统才能使某一地区内任意两个终端用户相互接续,才能组成通信网. 2、构成通信网的三个必不可少的要素是什么? 通信网由用户终端设备,交换设备和传输设备组成. 3、三种传送模式的特点是什么? 电路交换: 要在通信的用户间建立专用的物理连接通路,对传送的信息无差错控制措施,对通信信息不作处理(信令除外),而是原封不动地传送,用作低速数据传送时不进行速率、码型的变换。用基于呼叫损失制的方法来处理业务流量,过负荷时呼损率增加,但不影响已建立的呼叫。 报文交换:基本的报文交换动作是存储报文、分析报文中的收 报人地址和报文转发,有多个报文送往同一地点时,要排队按顺序发送,报文传送中有检错和纠错措施 分组交换:分组交换将用户要传送的信息分割为若干个分组(packet),每个分组中有一个分组头,含有可供选路的信息和其他控制信息。这些分组逐个由各中间节点采用存储转发方式进行传输,最终达到目的端。由于分组长度有限,可以在中间节点机的内存中进行存储处理,其转发速度可大大提高。 4、目前在通信领域应用的交换技术主要有哪几种?它们分别属于那种传送模式? 5、电信交换系统的基本 结构是怎样的?其主要 技术有哪些?互连技术 接口技术 信令技术 控制技术 交 换 网 络 控制系统 接口接口 接口 接口 用 户 线 中 继 线

华为交换机虚拟化解决方案

华为交换机虚拟化(CSS) 解决方案 陕西西华科创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2016年4月1

目录 一、概述 (3) 二、当前网络架构的问题 (3) 三、虚拟化的优点 (4) 四、组建方式 (5) 三、集群卡方式集群线缆的连接 (5) 四、业务口方式的线缆连接 (6) 五、集群建立 (7) 1. 集群的管理和维护 (8) 2. 配置文件的备份与恢复 (8) 3. 单框配置继承的说明 (8) 4. 集群分裂 (8) 5. 双主检测 (9) 六、产品介绍 (10) 1.产品型号和外观: (14) 2.解决方案应用 (20)

一、概述 介绍 虚拟化技术是当前企业IT技术领域的关注焦点,采用虚拟化来优化IT架构,提升IT 系统运行效率是当前技术发展的方向。 对于服务器或应用的虚拟化架构,IT行业相对比较熟悉:在服务器上采用虚拟化软件运行多台虚拟机(VM---Virtual Machine),以提升物理资源利用效率,可视为1:N的虚拟化;另一方面,将多台物理服务器整合起来,对外提供更为强大的处理性能(如负载均衡集群),可视为N:1的虚拟化。 对于基础网络来说,虚拟化技术也有相同的体现:在一套物理网络上采用VPN或VRF 技术划分出多个相互隔离的逻辑网络,是1:N的虚拟化;将多个物理网络设备整合成一台逻辑设备,简化网络架构,是N:1虚拟化。华为虚拟化技术CSS属于N:1整合型虚拟化技术范畴。CSS是Cluster Switch System的简称,又被称为集群交换机系统(简称为CSS),是将2台交换机通过特定的集群线缆链接起来,对外呈现为一台逻辑交换机,用以提升网络的可靠性及转发能力。 二、当前网络架构的问题 网络是支撑企业IT正常运营和发展的基础动脉,因此网络的正常运行对企业提供上层业务持续性访问至关重要。在传统网络规划与设计中,为保证网络的可靠性、故障自愈性,均需要考虑各种冗余设计,如网络冗余节点、冗余链路等。 图1 传统冗余网络架构 为解决冗余网络设计中的环路问题,在网络规划与部署中需提供复杂的协议组合设计,如生成树协议STP(Spanning Tree Protocol)与第一跳冗余网关协议(FHGR: First Hop Redundant Gateway ,VRRP)的配合,图1所示。 此种网络方案基于标准化技术实现,应用非常广泛,但是由于网络发生故障时环路状态难以控制和定位,同时如果配置不当易引起广播风暴影响整个网络业务。而且,随着IT规模扩展,网络架构越来越复杂,不仅难于支撑上层应用的长远发展,同时带来网络运维过程中更多的问题,导致基础网络难以持续升级的尴尬局面。

Cisco Catalyst 6500系列交换机虚拟交换系统(VSS)1440

一、虚拟交换系统(VSS)概念 VSS 是一种网络系统虚拟化技术,将两台Cisco Catalyst 6500系列交换机或者7600系列路由器组合为单一虚拟交换机/路由器,从而提高运营效率、增强不间断通信,并将系统带宽容量扩展到1.4Tbps。在初始阶段,VSS将使两台物理Cisco Catalyst 6500系列交换机作为单一逻辑虚拟交换机运行,称为虚拟交换系统1440(VSS1440)。(参见图1) 图1虚拟交换系统1440与传统网络设计的比较 VSS1440:VSS1440指由两台采用Virtual Switching Supervisor 720-10GE的Cisco Catalyst 6500系列交换机构成的VSS。在一个VSS中,同时激活这两个机箱的数据平面和交换阵列,各支持720Gbps管理引擎,每VSS共1400- Gbps交换容量。只有其中一个虚拟交换机成员有激活的控制平面。这两个机箱通过机箱间状态切换(SSO)机制和不间断转发(NSF)保持同步,即使某个管理引擎或机箱发生了故障,也能提供不间断通信。 VSS支持所有采用集中或分布式(利用DFC3C或DFC3CXL)转发模式的Cisco Catalyst 6500系列交换机6700系列模块 二、VSS的优势 1. VSS通过简化网络提高了运营效率,将交换机管理开销降低至少50%。 * 为Cisco Catalyst 6500虚拟交换机提供单管理点、IP地址和路由实例 - 管理单一配置文件和节点。无需用相同策略配置冗余交换机两次。

- 每VLA N只需一个网关IP地址,而不必像现在这样每VLA N使用三个IP地址。 - 无需再使用HSRP、VRRP和GLBP。 - 能使用CiscoWorks LAN Management System (LMS) 3.0来将Cisco Catalyst 6500虚拟交换机作为单一实体加以集中管理。 * 多机箱EtherChannel∕EC)是一种L2多路径技术,创建了简化的无环路技术,不再采用生成树协议,同时仍能激活以严格防御用户误配置。 * 灵活的部署选项。底层物理交换机不必共置。这两个物理交换机通过标准万兆以太网接口相连,因此能位于任何位置,其相隔的距离仅受限于所选的万兆以太网光纤长度。例如,如采用 X2-10GB-ER万兆以太网光纤,这两个交换机可相距40公里。 2. VSS能够优化不间断通信。 * 机箱间状态化故障切换不会干扰需要使用网络状态信息(例如转发表信息、NetFlow、网络地址转换[NAT]、验证和授权等)的应用。凭借VSS,在一个虚拟交换机成员发生故障时,不再需要进行L2/L3协议重收敛,能在一秒内实现确定性虚拟交换机恢复。 * 使用EtherChannel(802.3ad或PAgP)能在一秒内完成确定性L2链路恢复,无需再使用生成树协议来进行链路恢复。 3. VSS能够将系统带宽容量扩展到1.4 Tbps。 * 在冗余Cisco Catalyst 6500系列交换机上激活所有可用的L2带宽,提供自动、精确的负载均衡。其链路负载均衡进行了优化,因为它以L2/L3/L4参数等更精确的信息为基础,与生成树协议配置中基于虚拟局域网(VLA N)的负载均衡不同。 * 为冗余数据中心交换机上的服务器网络接口卡(NIC)提供基于标准的链路汇聚,实现最高服务器带宽吞吐率,并在需要配置专用NIC厂商机制时,增加数据中心中基于标准的组件数目(即服务器NIC)。 * 最大限度地利用Cisco Catalyst 6500虚拟交换机中所有(132个)万兆以太网端口。 * 通过以下措施节约带宽: - 消除传统园区网设计中非对称路由引起的单播泛洪。 - 使用多机箱EtherChannel增强,来减少园区内流量传输所需的跳数。 4. VSS使用现有多层交换架构。 * VSS 使用简化的架构增强了现有多层交换架构,不必从根本上对架构进行改动,从而能方便地采用技术。 * 使用现有Cisco Catalyst 6500投资,简化了VSS的部署。非E系列和E系列Catalyst 6500系

程控数字交换技术原理

§电话交换机的基本组成:话路系统和控制系统。话路系统包括用户电路、交换网络、出中继器、入中继器、绳路及具有监视功能的信号设备;控制系统包括译码、忙闲测试、路由送择、链路选试、驱动控制、计费等设备。 §话路系统的构成方式:空分方式和时分方式。空间分隔方式是指交换网络的每个连接通路各自占据不同的空间位置,互相隔开。时间分隔方式是指交换网络的各条话路具有不同的时间位置,各路话音的传输时间是互相错开的。 §控制系统的控制方式:布线逻辑控制方式(布控方式)和存储程序控制方式(程控方式)。§程控交换机的分类:空分模拟程控交换机、时分模拟程控交换机、时分数字程控交换机。§模拟信号:信号的幅度取值不受任何限制且与原信息准确对应。 §数字信号:信号的幅度取值只能在数轴上有限个离散值上取值,且不准确地与原信息对应。§抽样是以一定时间间隔,取出连续的模拟信号的瞬时值。 §抽样定理:对于一个有限带宽的连续信号f(t),其最高频率为fM,此信号可由时间上相隔Ts<=1/2fM秒的各均匀间隔点上的信号值f(KTs)唯一确定。 §量化是将样值幅度取值连续的模拟信号变成样值幅度取值离散的数字信号。 §均匀量化是将输入信号的变化范围等分为N级,其量化间隔是相等的。非均匀量化的量化间隔是不相等的,大信号区的量化间隔大,小信号区的量化间隔小,即量化间隔?V是不固定的。 §编码是将量化后的信号电平值转换成二进制码组。解码是编码的逆变换,是将二进制编码信号还原成离散的样值幅度信号。 §码元就是用占据时间相等的一些电信号波形来表示数字信息的这些电信号波形。 §码元长度就是一个电信号波形所占据的时间间隔。 §时分复用方式是将信道按时间加以分割,各路话音抽样信息按一定的次序轮流地占用某一时间段来传输各路信息。这一时间段称为时隙。 §在交换设备内部传输的码型为NRZ码,而在线路中传输的码型为HDB3码。 §在有线传输线路中传输的码型应考虑一下的要求: 1.在线路中传输的码型不应含有直流分量,且低频成份和过高的频率成份也不宜太多。 2.在传输的码型中应含有时钟信息。 3.要求传输的码型与信息源的统计特性无关。 4.在传输的码流中,应具有一定的检测误码能力。 5.码型的转换设备应简单易于实现。 §程控数字交换系统的功能:信令与终端接口功能,交换接续功能和控制功能。 §交换机的软件系统必须具有:实时效率;有多道程序同时运行功能;有保证电话业务不间断的有效措施。 §分散控制有容量分担或功能分担的工作方式。(分级控制系统和分布式控制系统) §处理机的配置方式采取备份的方式,最简单的备份方式就是双处理机结构。 §双处理机结构有三种工作方式:同步双工、话务分担、主/备用工作方式。 §容量通常以用户线数和中继线数来表示。 §呼叫处理能力以忙时试呼叫次数来表示,通常称作BHCA值。它是衡量交换系统处理机处理能力的重要指标,它表明处理机能处理的用户在忙时摘机呼叫的次数。 §话务负荷能力是指在一定的呼损率下,交换系统在忙时可以负荷的话务量。话务量Y等于单位时间内所产生的平均呼叫次数C和每次呼叫平均占用时间t的乘积。

综合化航电设备中数字交换网络系统应用需求与实现

综合化航电设备中数字交换网络系统应用需求与实现 综合化航电设备中数字交换网络系统应用需求与实现 摘要:随着航空电子设备架构由独立功能设备向综合化、模块化方向发展,传感器功能线程中的射频信道部分与数字信号处理部分均采用了通用化模块设计。作为通用信道模块与通用数字信号处理模块数据交换节点,数字交换网络系统为综合化航电设备提供了信道资源可配置及重构的功能,这里主要介绍基于高速LVDS技术的数字交换网络系统应用及实现。 关键词:航电设备;数字交换网络;LVDS;重构 0引言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航空电子设备综合化、集成化的程度越来越高。高度综合化航空电子设备与传统的分立式航空电子设备不同,它将机载传感器信道按照处理频段进行划分,对相同频段上的信道资源采用通用化模块设计[1]。功能软件资源亦采用模块化设计,驻留在基带信号处理模块上。系统通过对信道软硬件资源进行配置及重构实现各项功能线程[2]。 信道资源通用化模块设计,必然需要传感器模拟信号数字化不断前移,信号采样频率越来越高,导致射频信道模块与数字处理模块之间传输的数字信号速率越来越高,达到几百Mb/s,甚至超过1Gb/s,因此传统的机载总线技术,如1553B、VME等已远不能满足高速数字信号传输的要求。 为满足综合化航电系统资源可配置与可重构的应用需求,多个通用射

频信道模块与多个数字信号处理模块之间需要完成数据路由和数据交换。数字交换网络系统实现了通用射频信道模块与数字信号处理模块之间的高速数据传输与数据交换功能。 1综合化航电系统对数字交换网络需求 1.1综合化航电系统架构 综合化航电系统是一个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高度综合化系统。系统包含通信、导航、识别类别数十个传感器功能。当系统需要某项传感器功能时,与此功能相关的软、硬件资源在系统统一调度下进行组合,构建成与此功能相关的从天线、射频信道、信号处理、数据处理、接口处理的完整链路处理通道,同时通过加载运行相关的功能软件,构成一个功能线程,完成该功能项的接收/发射和信号/信息处理[3]。 综合化航电系统模型。 工作原理:传感器信号接收时,射频信号由综合天线接收,经射频开关网络路由后送入通用接收模块进行下变频、放大、滤波等处理,再经过A/D采样数字化后成为标准数字中频信号,送入中频数字交换网络模块,经路由后送至中频信号处理模块进行解调处理,最后解调完成的基带功能数据送入核心处理计算机/接口控制模块进行处理,组成下行链路。 传感器信号的发送为接收过程的逆过程,核心处理计算机/接口控制模块输出的基带功能数据送入中频信号处理模块进行调制,基带调制数据经过中频数字交换网络模块路由后,送入通用激励模块中进行D/A变换、上变频、激励后成为射频信号,将射频信号经射频开关网络路由后送通用

vmware网络虚拟化知识题库完整

NSX 中的以下哪种集中安全保护形式负责提供统一恶意软件、防病毒和自检服务(正确) 在讨论新数据中心的设计时,您被要求确保某些特定网络相互隔离。如果不能使用 VLAN,您需要更多地购买以下哪种硬件(正确) NSX Edge 服务网关支持多种路由协议。以下哪些是 NSX Edge 服务网关支持的路由协议(请选择两项。)(正确) 如果未完全实现网络虚拟化,需要针对新计算机配置以下哪些物理网络配置任务(请选择两项。)(正确)

您的经理要求您确定,与不使用 VLAN 的网络设计相比,在使用 VLAN 的网络设计中可以减少哪些硬件。以下哪几项符合条件(请选择两项) 虚拟网络连接环境中可能使用了各种不同的技术。连接到 Virtual Distributed Switch 的虚拟机可能需要与 NSX 逻辑交换机上的虚拟机进行通信。利用以下哪项功能,可以在逻辑交换机上的虚拟机和分布式端口组上的虚拟机之间建立直接以太网连接(正确) 您即将完成数据中心的配置文档,并且需要介绍与不支持中继或标记 VLAN 的虚拟交换机上行链路相连接的物理交换机端口。这些端口是哪几种类型(正确) 通过以下哪种物理网络连接设备,不同 IP 子网的不同网段上的计算机可以相互进行通信(正确)

实施第三方 NSX 安全服务所采用的是以下哪种方法 使用以下什么术语可以标识单台 NSX 逻辑交换机 NSX 执行的其中一项主要功能是更新路由表和逻辑接口。以下哪个 NSX 组件负责执行此任务

推荐使用的 NSX Controller 节点的最小数量是多少 NSX 逻辑路由器由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是什么(请选择两项。) 对于在不同 NSX 逻辑交换机(在单独的物理主机上运行)上的两台虚拟机之间传输的流量,以下哪个组件负责为其做出路由决定 您正在向同事介绍,若要配置环境中的虚拟交换机,以访问物理网络以及接受来自物理网络的访问,需要完成哪些任务。要执行这些任务,必须配置以下哪些 vSphere 虚拟交换机组件

思科虚拟交换系统VSS

思科虚拟交换系统VSS 思科虚拟交换系统VSS就是一种典型的网络虚拟化技术,它可以实现将多台思科交换机虚拟成单台交换机,使设备可用的端口数量、转发能力、性能规格都倍增。例如,它可将两台物理的Cisco catalyst 6500系列交换机整合成为一台单一逻辑上的虚拟交换机,从而可将系统带宽容量扩展到1.4Tbps。 虚拟交换系统vss 而想要启用VSS技术,还需要通过一条特殊的链路来绑定两个机架成为一个虚拟的交换系统,这个特殊的链路称之为虚拟交换机链路(Virtual Switch Link,即VSL)。VSL承载特殊的控制信息并使用一个头部封装每个数据帧穿过这条链路。 在VSS之中,其中一个机箱指定为活跃交换机,另一台被指定为备份交换机。而所有的控制层面的功能,包括管理(SNMP,Telnet,SSH等),二层协议(BPDU,PDUs,LACP等),三层协议(路由协议等),以及软件数据等,都是由活跃交换 机的引擎进行管理。 此外,VSS技术还使用机箱间NSF/SSO作为两台机箱间的主要高可用性机制,当一个虚拟交换机成员发生故障时,网络中无需进行协议重收敛,接入层或核心

层交换机将继续转发流量,因为它们只会检测出EtherChannel捆绑中有一个链路故障。而在传统模式中,一台交换机发生故障就会导致STP/HSRP和路由协议等多个控制协议进行收敛,相比之下,VSS将多台设备虚拟化成一台设备,协议需 要计算量则大为减少。 凭借VSS技术,不仅实现了交换机的简易管理,同时提高了运营效率。网络管理员仅需登录虚拟化设备,即可直接管理虚拟化为一体的所有设备,真正简化了网络管理。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目前VSS技术仅适用于Cisco 6500系列、Cisco 7600系列和Nexus 7000系列等高端机型上。 配置示例 1.具体配置:

论社会交换的概念与形式_李艳春

2014/ 1 论社会交换的概念与形式 李艳春 摘 要: 社会交换是人类社会的古老现象。本文回顾社会交换研究的历史,阐述社会交换的相关概念,论证社会交换的直接交换和间接交换两种形式。直接交换分为互惠交换和协商交换,间接交换分为合作型交换和一般化交换。同时,对直接交换的两种交换形式进行区分:在交换结果、交换信息、交换时间、交换风险、利益流动等几个方面分析互惠交换与协商交换的差异。 关键词:社会交换;交换形式;互惠交换;协商交换 作者简介:李艳春,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学院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在站博士后。(黑龙江哈尔滨,150001)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BSH054);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基金项目(HEUCF20121309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13&ZD177). 一 社会交换研究的历史沿革 交换作为一种古老的人类社会现象,是当今生活的常态,从某种意义上说,任何人类行为都可以视为交换行为。从人类历史发展上看,经济学首先发现人类活动中的交换现象与交换规律,并将其纳入到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视域之内。经济交换的古典理论通常假定,交换是陌生人之间独立的、一次性交易。亚当·斯密认为, “互通有无、相互交换的倾向是人们的自发倾向,受到人们永恒不变的 本性驱使” [1]287 。在经济学看来,任何复杂的社会生活都可以从个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中找到根源,因此应该从个人趋利避害的本性出发分析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 此后,人类学家在考察不同于当今西方现代社会的现象时,在土著民族中发现了令人惊异的诸如库拉圈、婚姻交换等交换形式,从而开创人类学中的交换研究。人类学研究在制度化交换与一般化交换方面(Generalized Exchange)做出了一定的成绩。 交换行为受到社会学家的关注并且进行系统性研究要比经济学和人类学晚得多。从某种意义上说,经济市场之外的许多社会互动形式都可以概念化为利益交换,因为只有通过依赖他者、通过社会交换,人们才可以得到社会生活中所需之物。社会交换理论从经济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领域 中衍生出来,形成自己的研究范式。 现代交换理论可以追溯到两位社会学家———乔治·霍曼斯和彼得·布劳。霍曼斯在1958年的一篇文章中最先将社会交换作为一个独特的研究视角提出来,然后在《社会行为:它的基本形式》中将其概念范围进一步扩大。霍曼斯借鉴经济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同时借用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提出成功命题、刺激命题、价值命题、剥夺与满足命题、攻击与赞同命题、理性命题等六个交换命题。在霍曼斯看来,个人为了满足自我的某种需求而具有与他者进行社会交换的动机,而布劳的旨趣则是在更为复杂的交换系统上,在组织与机构的宏观层面上进行分析。不仅如此,他还对微观交换加以拓展,使之融入到交换结构中,目的是要克服霍曼斯理论的缺陷,从而实现社会交换理论从微观层面向宏观层面的过渡。 在霍曼斯和布劳之后,爱默森(Emerson)、库克(Cook)及其同事以及莫姆(Molm)等人的研究对该理论不断加以扩充。爱默森把交换从二方交换扩展到规模更大的交换网络研究,他的理论围绕权力、结构展开,将交换与社会网络分析联系起来,他的权力依赖理论为交换理论指出新的研究方向。遵循这一最新研究动向,爱默森、库克等人创建交换论中一个新的理论流派— ——交换网络理论(Theory of Exchange Network);而同样对交换感兴趣的维勒(Willer )等人则从结构性视角来研究DOI:10.16059/https://www.doczj.com/doc/808491723.html,43-1008/c.2014.01.026

FusionSphere虚拟化套件分布式虚拟交换机技术白皮书

华为FusionSphere 6.5.0 虚拟化套件分布式虚拟交换机技术白皮书

目录 1 分布式虚拟交换机概述 (1) 1.1 产生背景 (1) 1.2 虚拟交换现状 (2) 1.2.1 基于服务器CPU实现虚拟交换 (2) 1.2.2 物理网卡实现虚拟交换 (2) 1.2.3 交换机实现虚拟交换 (3) 2 华为方案简介 (5) 2.1 方案是什么 (5) 2.2 方案架构 (7) 2.3 方案特点 (7) 3 虚拟交换管理 (8) 3.1 主机 (8) 3.2 分布式虚拟交换机 (8) 3.3 端口组 (8) 4 虚拟交换特性 (9) 4.1 物理端口/聚合 (9) 4.2 虚拟交换 (9) 4.2.1 普通交换 (9) 4.2.2 SR-IOV直通 (10) 4.2.3 用户态交换 (10) 4.3 流量整形 (11) 4.3.1 基于端口组的流量整形 (11) 4.4 安全 (11) 4.4.1 二层网络安全策略 (11) 4.4.2 广播报文抑制 (12) 4.4.3 安全组 (12) 4.5 Trunk端口 (12) 4.6 端口管理 (13) 4.7 存储面三层互通 (13) 4.8 配置管理VLAN (13)

4.9 业务管理平面 (13) 5 虚拟交换应用场景 (14) 5.1 集中虚拟网络管理 (14) 5.2 虚拟网络流量统计功能 (14) 5.3 分布式虚拟端口组 (14) 5.4 分布式虚拟上行链路 (14) 5.5 网络隔离 (14) 5.6 网络迁移 (15) 5.7网络安全 (15) 5.8 配置管理VLAN (15) 5.9 业务管理平面 (15) 6 缩略语 (16)

交换机技术指标要求

交换机技术指标要求 1、汇聚交换机数量1台 基本需求"交换容量≥2.5Tbps,包转发率≥1000Mpps 官网存在多个指标时以小的值为准; 支持48个万兆SFP+端口,2个40G QSFP+端口,扩展后最大可支持6个40G QSFP+端口; 支持可插拔的双电源" 端口能力支持10GE端口转发时延<1μs,签订合同前提供权威第三方测试报告备查 二层功能支持4K个VLAN,支持Guest VLAN、Voice VLAN,支持基于MAC/协议/IP子网/策略/端口的VLAN 三层功能支持静态路由、RIP V1/2、OSPF、IS-IS、BGP、RIPng、OSPFv3、BGP4+、ISISv6 VxLAN 支持VxLAN功能,支持VxLAN二层网关、三层网关,支持BGP EVPN,实现自动建立隧道,提供权威第三方测试报告 MPLS 支持MPLS L3VPN、MPLS L2VPN(VPLS/VLL)、MPLS-TE、MPLS QoS,签订合同前提供权威第三方测试报告备查 虚拟化"支持堆叠,支持堆叠单向带宽≥240G,签订合同前提供权威第三方测试报告备查; 支持纵向虚拟化,作为父节点管理纵向子节点,作为纵向子节点零配置即插即用提供权威第三方测试报告; 管理维护支持SNMPv1/v2c/v3、网管系统、WEB网管特性 安全性支持CPU保护功能,签订合同前提供权威第三方测试报告备查 资质与服务"具备工信部入网证,检测报告; 提供三年原厂质保; 2、接入交换机数量4台 基本需求"交换容量≥336Gbps,包转发率≥100Mpps,官网存在多个指标时以小的值为准; 24个千兆电口,4个万兆SFP口" 设备开局支持标准USB接口,便于U盘快速开局 二层功能"支持MAC地址≥16K,支持ARP表项≥2K,签订合同前提供权威第三方测试报告备查; 支持4K个VLAN" 三层功能"支持RIP、RIPng、OSPF,签订合同前提供权威第三方测试报告备查; 支持IPv4 FIB表项≥4K,签订合同前提供权威第三方测试报告备查 虚拟化"支持智能堆叠,堆叠后逻辑上虚拟为一台设备,具有统一的表项和管理,堆叠系统通过多台成员设备之间冗余备份; 支持纵向虚拟化,作为纵向子节点零配置即插即用,签订合同前提供权威第三方测试报告备查 管理维护"支持SNMP V1/V2/V3、Telnet、SSHV2; 支持通过命令行、WEB网管、中文图形化配置软件等方式进行配置和管理" 节能支持能效以太网EEE,节能环保,签订合同前提供权威第三方测试报告备查 资质与服务"具备提供工信部入网证;检测报告 提供三年原厂质保; 3、模块以及辅材一批 提供所需交换机的所有万兆和千兆端口原厂模块,三年保修。以及所有辅材 投标设备厂商拥有成熟的软件研发能力,通过CMMI5级国际认证 以上所有技术要求及质保签订合同前需要提供官方证明(原厂彩页、原厂技术白皮书、原厂盖章技术响应表或官网资料及资料链接)备查。

交换系统简介

太极业务信息和电子文件交换系统 总体介绍 一、产品概述 根据NW 交换系统技术规范,太极业务信息和电子文件交换系统(以下简称:交换系统)由交换服务管理中心系统、交换站系统、交换箱系统、交换客户端系交换服务管理中心负责交换管理域的管理,负责对本交换管理域的体系结构、交换策略进行配置管理和监控管理,负责交换管理域之间的互联管理,允许对本交换管理域进行跨域互联策略设置,使得本交换管理域和其他交换管理域相互连接,共同组成NW 全网的交换服务体系。交换中心管理系统包括交换体系管理子系统和交换策略管理子系统。 交换站是交换系统提供交换服务的基础系统,由管理子系统、传输子系统、交换路由子系统、交换安全子系统构成。交换站支持分层汇聚,通过上下级联的交换站可以实现全网范围内端到端的交换传输,支持跨域交换、域内交换。交换站可以根据交换业务负荷的大小进行动态扩展,满足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的要求。 交换箱是交换系统对外提供服务的末端系统。交换箱在发送端负责对交换客户端或业务应用系统发送的交换件进行封包、分包、生成交换标识形成交换数据包,然后将交换数据包提交到交换传输通道,进行交换传输。交换箱在接收端负 交换中心 交换中心交换站交换站 交换箱1 交换箱n 交换箱1 交换箱n 交换站 交换箱 1 交换箱n 交换客户端 1...n 交换客户端 1...n ...... ... ...

责将交换件从交换传输通道接收下来,自动恢复收件封包,然后将收件自动推送到交换客户端或业务应用系统,由应用系统进行收件处理,并进行自动状态反馈、收件回执发送。 交换客户端是交换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承担了对离线电子文件进入交换体系的入口作用,用户使用交换客户端能够将桌面电子文件(扫描)上传、下载且自动进行加密和完整性约束,组成业务报文进行发送,并提供重发机制。交换客户端能够自动识别来自第三方应用系统的发件登记请求,也能够接收交换箱转发过来的业务数据,自动校验保密性和完整性,并生成业务数据并自动发送业务数据的状态信息。 交换控制单元是交换服务的控制点,对跨域、跨区的文件和信息交换进行控制。基于分级保护的安全保密要求、以及对交换系统可控交换的要求,交换体系需要能够对每个交换件跨部门安全域、内部安全区的传递行为进行控制,确保信息和文件交换符合安全保密和交换控制要求。交换控制单元可以设置在各级网络平台的部门接入区,对进出部门的交换件进行控制;也可以部署在内部重点安全区的边界,对进出安全区的交换件进行控制。交换控制单元通过对网络流量中的交换数据包进行断路式侦测,根据交换源地址、目的地址、交换件的密级、知悉范围属性,结合交换管理域的交换控制策略,对交换数据包是否放行做出判断,对不符合控制要求的交换行为进行阻断并告警。交换控制单元为NW边界安全和访问控制提供了更可靠的手段,是NW分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产品结构

交换值

第四节交换值及其测定 内容: 一、交换值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二、交换值的测定方法 一、交换值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交换值(cross-orer value),即重组率,是指重组型配子数的百分率。 计算公式 交换值(%)=重组型的配子数 ×100% 总配子数 二、交换值的测定方法 ●测交法:即用F 1 与隐性组合体交配,然后将组合的植株数除以总数即得:●自交法:用于去雄较困难的植物,如水稻、小麦、花生、豌豆等。 计算步骤: (1)求F 2 代纯合隐性个体的百分率。 (2)以上百分率开方即得隐性配子的百分率。 (3)两个显性基因配了的百分率等于隐性配子。 (4)1-2X隐性配子百分率得重组配子,即得交换值。 △交换值是相对隐定的,所以通常以这个数值表示两个基因在同一染色体的相对距离,这种相对距离称为遗传距离。距离越远,交换值越大,反之则越小。

?△根据F 后代不同表现型植株数计算不同配子的比例 2 代配子的比例为 ?●假设二对相对基因F 1 ? CSh:Csh:cSh:csh=a:b:b:a ?↓雌雄配子受精 ? (a Csh:b Csh:b cSh:a csh) (a Csh:b Csh:b cSh:a csh) ? = (a Csh:b Csh:b cSh:a csh) 2 ? =a2CCShSh:┅┅:a2ccshsh ?即纯合双隐性ccshsh的个体数所占的比率为a2 ?那么√a2 = a = csh配子的频率 ?由于配子CSh的频率和csh的频率相等 ?所以CSh配子的频率=a ?那么重组型配子的频率=100%-2a ?所以交换值=100%-2a ?自交法计算交换值的步骤 代纯合隐性个体的百分率 ①求F 2 ?②以上百分率开方即得隐性配子的百分率 ?③含两个显性基因配子的百分率等于隐性配子的百分率 ?④100%-2×隐性配子的百分率得重组配子百分率,即得交换值。? ?实验一 ? P 紫花、长花粉粒×红花、圆花粉粒 ?PPLL ↓ ppll ? F 紫花、长花粉粒 1 ? PpLl

电信运营商云平台试点虚拟交换机项目

电信运营商云平台试点虚拟交换机

目录 1. 建设背景 (3) 2. 建设需求 (3) 2.1 业务需求 (3) 2.2 建设目标 (4) 3. 总体建设方案 (4) 4. 本期工程需求 (5) 5. 总体网络整合实施方案建议 (5) 5.1 第一阶段 (5) 5.2 第二阶段 (5) 5.3 第三阶段 (5) 5.4 第四阶段 (5) 6. 思科数据中心部署和关键技术 (6) 6.1 数据中心前端虚拟化 (10) 6.2 数据中心后端虚拟化 (20)

1.建设背景 目前数据中心正在经历云计算、服务器虚拟化、光纤存储与IP交换设备整合的变革。为此数据中心交换设备也正在发生巨大变革,传统的交换设备正在被速度更快、更灵活的数据中心交换机所取代。以往的变革只是单一地依靠提高接口的吞吐能力,但现在我们还需要通过创造更低的延时、取消生成树以及支持新的存储协议这些改革构造更加灵活、更低成本的数据中心。未来,网络将融合为统一的交换结构,数据、计算及存储“三网合一”将是数据中心的发展方向。 随着中国运营商全业务运营,各类业务快速发展,业务产品不断丰富,系统数量迅速增长,已经形成了基于业务平台的自用数据中心。对于业务平台数据中心而言,平台数量众多、IT及IP设备规模庞大、网络组织复杂,迫切需要在网络层面实施改造,规范业务系统互联,优化组网结构,提升网络安全性,全网集中管理,统一策略QoS调度,提升设备投资经济效益。 在2010年现场试验基础上,集团公司启动2011年云计算技术综合现场试验,根据中国运营商自身业务特点,技术成熟度和可见的市场需求,进一步研究和验证云计算技术,为今后在集团内积极稳妥地引入云计算业务,规模建设云计算平台提供参考依据。 浙江公司为了承接集团公司关于云计算规模运营的试点要求,并提前做好技术储备,启动了云计算的研究与规划工作。前期通过对云计算测试环境的搭建、运行、测试,基本摸索了云计算的核心技术(虚拟化技术、资源统一管理、资源调度、业务在线迁移等),逐步探索确定了符合我省实际情况的云计算发展道路。同时,为加快云计算技术的落地运营,围绕集团公司规模运营、系统推进的要求,结合集团公司整体试点要求,浙江公司考虑市场和用户调研、产品和服务规划、IT支撑系统配套等因素,启动了浙江公司现场试验试点工程,通过试点工程,结合试点内容要求,完成浙江公司云计算技术在网内的布局,为今后云计算发展奠定基础。 2.建设需求 2.1业务需求 在传统的数据中心中,往往存在着两张网络:一张数据网,还有一张是存储网络(SAN)。目前数据中心正在经历云计算、服务器虚拟化、光纤存储与IP交换设备整合的变革。未来网络将融合为统一的交换结构,数据、计算及存储“三网合一”将是数据中心的发展方向。IP与存储整合的的直接结果就是就是要求交换机低延时而且不丢包,要

虚拟交换技术白皮书--系统架构设计一

https://www.doczj.com/doc/808491723.html, 虚拟交换技术白皮书系统架构设计一

目录 1概述 (2) 1.1产生背景 (2) 1.2技术特点 (3) 2系统架构 (4) 2.1概述 (4) 2.1.1VST硬件 (5) 2.1.2VST软件 (5) 2.2基本概念 (6) 2.2.1虚拟交换域 (6) 2.2.2成员编号 (6) 2.2.3虚拟交换链路 (7) 2.2.4VSL物理端口 (7) 2.2.5设备角色 (7) 2.2.6成员优先级 (8) 2.2.7工作模式 (8) 2.2.8VST分裂 (8) 2.2.9VST合并 (9) 2.3VST的形成 (9) 2.3.1VSL物理连接 (9) 2.3.2配置基本参数 (10)

2.3.3模式切换 (14) 2.3.4VST初始化 (14) 2.3.5VSL链路管理 (15) 2.3.6拓扑发现 (16) 2.3.7角色选举 (16) 2.4VST数据转发 (17)

虚拟交换技术白皮书 摘要:虚拟交换技术是将多台交换机设备虚拟成一台交换设备来使用,从而增强设备可靠性、简化网络结构、提供网络稳定性。本技术白皮书将介绍迈普虚拟交换技术的技术背景、技术架构、技术特点和典型应用。 关键词:虚拟交换技术、堆叠技术、虚拟交换机、虚拟交换链路、跨设备链路聚合、高可靠性、网络稳定性 缩略语

1 概述 1.1 产生背景 长期以来,交换机在组网应用中多采用层次化的网络结构,网络一般分为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为了增强网络的可靠性,通常在核心层部署两台核心交换机,然后所有的汇聚层交换机都通过两条链路分别“双归”到两台核心交换机,如图1所示。 图1-1 传统网络组网结构 当这种网络结构采用二层技术实现,由于冗余链路的存在,导致网络出现环路问题,不得不配臵STP/RSTP/MSTP协议来消除环路。而实际应用中往往由于设备故障或链路中断等原因,可能导致STP/RSTP/MSTP拓扑振荡,而STP/RSTP/MSTP的收敛时间又比较长,从而影响网络的正常运行。同时,生成树协议为了消除环路,需要把一些链路阻塞,没有利用这些链路的带宽,造成带宽资源浪费。 而在三层组网中,为了实现冗余备份,通常采用VRRP协议,状态为master 的交换机发生故障,处于backup状态的交换机至少要等3秒钟才会切换成

交换的概念

交换 交换就是在用户间有目的地传递信息,数据交换就是数据转接。 交换网络是完成语音或者数据交换的网络,是电信基础设施,包括语音交换网络和数据交换网络。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网络中使用的交换技术有:电路交换、分组交换、IP交换、A TM交换、软交换、移动交换、光交换等等。 电路交换 以电路联接为目的的交换方式是电路交换方式。电话网中就是采用电路交换方式。人们可以打一次电话来体验这种交换方式。打电话时,首先是摘下话机拨号。拨号完毕,交换机就知道了要和谁通话,并为双方建立连接,等一方挂机后,交换机就把双方的线路断开,为双方各自开始一次新的通话做好准备。因此,可以体会到,电路交换的动作,就是在通信时建立(即联接)电路,通信完毕时拆除(即断开)电路。至于在通信过程中双方传送信息的内容,与交换系统无关。 每部电话都连接到交换机上,而交换机使用交换的方法,让电话用户之间可以很方便地通信。一百多年来,电话交换机虽然经过了多次更新换代,但交换的方式一直都是电路交换。当电话机数量增多,就使用彼此连接起来的交换机来完成全网的交换工作。注意,是这种交换机采用 了电路交换的方式,后来的分组交换也是采用了一样的电信网,只是不一样类型的交换机(当然协议也不同)。 从通信资源的分配角度来看,“交换”就是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 在使用电路交换打电话之前,先拨号建立连接:当拨号的信令通过许多交换机到达被叫用户所连接的交换机时,该交换机就向用户的电话机振铃;在被叫用户摘机且摘机信号传送回到主叫用户所连接的交换机后,呼叫即完成,这时从主叫端到被叫端就建立了一条连接。通话过程。通话结束挂机后,挂机信令告诉这些交换机,使交换机释放刚才这条物理通路。

现代交换技术

我的交换 摘要通信网是由用户终端设备、传输设备和交换设备组成的。它是由交换设备 完成接续,使网内任一用户可与其他用户通信。数字程控交换机是数字电话网、移动电话网及综合业务数字网中的关键设备,在通信网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数字程控交换机的根本任务是通过数字交换来实现任意两个用户之间的语言道。 关键字:程控交换机、硬件系统、软件系统 引言程控交换机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其中程控交换机的硬件系统包括话路系统,中央处理系统(控制系统)、维护与操作系统三部分。话路系统主要包括用户电路、用户集线器、中继线接口、信号部件、数字交换网络以及用户处理机等部件。中央处理系统包括三级,分为电话控制外设级、呼叫处理控制级、维护测试级。程控交换机的软件系统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运行处理所必需的在线程序(也称为联机程序),另一部分是用于交换机的设计、调试、软件生产和管理的支援程序(也称为脱机程序)。 程控交换的特点是控制系统依靠事先存储的程序和数据引导微处理器对各种信令进行适当处理,对交换网络和接口进行必要的控制。它能明显改善呼叫的处理速度、质量和效率外,其最大优点是系统只需要通过变动软件,就能改变交换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增添了许多方便用户的业务。提高了系统硬件结构模块化和标准化水平,十分便于系统的升级和更新。 (一)话路系统 2.1话路系统的组成

2.1.1用户级话路 用户级话路是由用户电路和用户集线器组成。用户电路是用户线与交换机的接口电路,用户线连接的终端是模拟话机,则用户线称为模拟用户线,其用户电路称为模拟用户电路,应有模/数(A/D)和数/模(D/A)转换的功能。若用户线连接的终端是数字话机,则用户线称为数字用户线,其用户电路称为数字用户电路。用户电路有七大功能,分别是馈电、过压保护、振铃控制、监视、编译和滤波、混合电路和测试七大功能。 2.1.2用户集线器 用户集线器是用来进行话务量的集中或分散的。通常以120个用户为一群,出线为4套PCM链路。每群有一个用户级T接线器,可以有多个用户群复接,从而将几百的用户或上千个用户共用的120条话路接到选组级。通常将复接的用户群数称作集中比。 2.1.3中继器 模拟中继器是数字交换机与其他交换机之间采用模拟中继线连接的接口电路,它是为数字交换机适应模拟环境而设置的。对于传送音频信号的实线中继线,在模拟终端要进行模/数和数/模转换。对于传送频分复用载波信号的模拟中继线,要进行FDM—TDM转换,直接变成PCM数字编码。 数字中继器是数字交换机与数字中继线之间的接口电路,数字中继线一般采用PCM作为传输手段,一般为PCM30/32.基群接口通常使用双绞线或同轴电缆传输信号,而高次群接口则逐步采用光缆传输方式。 2.1. 3.1 数字中继器的作用 数字中继器的主要作用是将对方局送来的30/32路PCM信号分解成30路64kbit/s的信号,然后送至数字交换网络。同样,它也把从数字交换网络送来的30路64kbit/s的信号,复合为30/32路PCM信号,送到对方局。虽然PCM 数字中继线传输的信号也是数字信号,但它的传输码型和数字交换机内传输和交换的信号码型是不同的,而且时钟频率和相位也会有差异,此外其信令格式也不一样。为此就要求数字中继器应具有码型变换、时钟提取、帧定位、帧同步和复帧同步、信令提取和插入、告警处理等功能,以达到协调彼此之间的工作。 2.1.4信号部件 交换机需要向用户发送各种信号音,也需要向其他交换局发送和接收各种局间信号,如多频信号,这些信号都是音频模拟信号。信号部件主要有信号音发生器、多频接收器和发送器等。 数字交换机中信号音发生器一般采用数字音存储方法,将拨号音、忙音等音频信号进行抽样和编码后存放在只读存储器中,在计数器的控制下发出数字化信号音的编码,经数字交换网络发送到所需的话路上去。当然,在需要的时候,也可通过指定的时隙(如TS0,TS16)传送。 多频信号发送器和接收器主要用于接收和发送多频(MF)信号,它包括音频话机的双音多频信号和局间多频信号。这些双音多频信号在相应的话路中传送,都是以数字化的形式通过交换网络而被接收和发送的。故在数字交换机中的多频接收器和发送器应能接收或发送数字化的多频信号。 (二)控制系统 3.1 程控数字交换机是在程控模拟交换机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程控模拟交换机

华为交换机虚拟化解决设计方案

华为交换机虚拟化 (CSS) 解决方案 陕西西华科创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2016 年4 月1 目录 一、概述 (4) 二、当前网络架构的问题 (4)

三、虚拟化的优点 (5) 四、组建方式 (6) 三、集群卡方式集群线缆的连接 (6) 四、业务口方式的线缆连接 (7) 五、集群建立 (9) 1. 集群的管理和维护 (10) 2. 配置文件的备份与恢复 (10) 3. 单框配置继承的说明 (11) 4. 集群分裂 (11) 5. 双主检测 (11) 六、产品介绍 (13) 1.产品型号和外观: (18) 2.解决方案应用 (24)

、概述 介绍 虚拟化技术是当前企业IT 技术领域的关注焦点,采用虚拟化来优化IT 架构,提升IT 系统运行效率是当前技术发展的方向。 对于服务器或应用的虚拟化架构,IT 行业相对比较熟悉:在服务器上采用虚拟化软件运行多台虚拟 机(VM---Virtual Machine) ,以提升物理资源利用效率,可视为1:N 的虚拟化; 另一方面,将多台物理服务器整合起来,对外提供更为强大的处理性能(如负载均衡集群), 可视为N:1 的虚拟化。 对于基础网络来说,虚拟化技术也有相同的体现:在一套物理网络上采用VPN 或VRF 技术划分出多个相互隔离的逻辑网络,是1:N 的虚拟化;将多个物理网络设备整合成一台逻辑设备,简化网络架构,是N:1 虚拟化。华为虚拟化技术CSS 属于N:1 整合型虚拟化技术范畴。CSS 是 Cluster Switch System 的简称,又被称为集群交换机系统(简称为 CSS),是将 2 台交换机通过特定的集群线缆链接起 来,对外呈现为一台逻辑交换机,用以提升网络的可靠性及转发能力。 、当前网络架构的问题 网络是支撑企业 IT 正常运营和发展的基础动脉,因此网络的正常运行对企业提供上层业务持续性访问至关重要。在传统网络规划与设计中,为保证网络的可靠性、故障自愈性,均需 要考虑各种冗余设计,如网络冗余节点、冗余链路等。 图1 传统冗余网络架构 为解决冗余网络设计中的环路问题,在网络规划与部署中需提供复杂的协议组合设计,如生成树协议 STP(Spanning Tree Protocol) 与第一跳冗余网关协议 (FHGR: First Hop Redundant Gateway , VRRP) 的配合,图 1 所示。 此种网络方案基于标准化技术实现,应用非常广泛,但是由于网络发生故障时环路状态难以控制和定位,同时如果配置不当易引起广播风暴影响整个网络业务。而且,随 着 IT 规模扩展,网络架构越来越复杂,不仅难于支撑上层应用的长远发展,同时带来网络运 维过程中更多的问题,导致基础网络难以持续升级的尴尬局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