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对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

中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对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

中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对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
中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对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

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对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

——基于中国14家上市银行面板数据分析

中文摘要:银行业的激烈竞争使得利息收入业务对银行利润增长的贡献有限,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积极拓展服务,开辟非利息收入来源。本文基于中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2008年-2010年季度数据,定量分析了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对盈利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比)和净息差对银行的盈利能力的影响都是正向的。商业银行在优化收入结构时必须控制成本费用才能使银行的盈利能力不断提高。国有控股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要远远高于其他商业银行,且与盈利性成正向关系。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非利息业务还很不完善,收入结构与盈利能力的回归系数不显著。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与宏观经济表现出一致的增长性。适中的银行规模能促进银行盈利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商业银行收入结构盈利能力

一、引言

21世纪以来,金融业日益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命脉。始于2007年的次贷危机蔓延到全球实体经济,让人们深刻意识到:一个稳健且有效率的金融体系对于一国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目前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还不够充分,中国企业的融资方式仍以间接融资为主。商业银行在中国整个金融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商业银行的稳定发展关系着国家的经济稳定,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对国家的经济增长具有很大的贡献。

传统商业银行最主要的利润来源就是存贷款利差,即俗称的利息收入。银行的另一项收入来源就是非利息收入,关于非利息收入的统计口径,银行各不相同。一般来说,非利息收入主要包括中间业务收入和其他收入,中间业务收入指佣金及手续费收入和汇兑损益,其他收入包括金融机构往来收入和其他营业收入等。[1]目前在中国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中,利息收入所占的比重平均达到了80%以上①。而国外的商业银行,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已经平均达到了40%~50%②。由此可见中国商业银行与国外商业银行在收入结构上有很大的差距。随着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使银行的存贷款利差不断缩小,2010年出台的巴塞尔协议Ⅲ更加强调资本约束,这些现实因素使得中国银行目前盈利模式亟待创新。中国商业银行如何优化收入结构、提高盈利水平,是一个既有现实紧迫性也有理论价值的重要问题。

二、文献回顾

国外学术界研究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对盈利能力影响更多集中在研究商业银行的非利息

收入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肯定非利息收入的积极影响;另一种强调非利息收入的负面效应。

一些研究强调银行拓展非利息业务对银行的经营绩效有正向作用,非利息收入有可能增加银行的盈利能力,且银行的业务种类越多,收入的来源越广,银行的风险也就越低。如Boyd[2]等通过模拟了一个多种收入来源的组合,发现银行从事非银行业务,可以降低风险。Kwast[3]发现银行在1976—1985年业务扩张到证券方面,得到了多样化收益,但较为有限。Templeton和Severiens[4]通过54家银行控股公司1979—1986年的数据,发现银行从事多元化业务降低了股东回报的波动性。Saunders和Walters[5]发现银行扩张到新业务中有潜在的收益,能减少银行的风险,特别是货币中心银行扩展保险业务(寿险和财险)可以最大限度降低系统风险。Gallo等[6]基于1987—1994数据,发现银行从事共同基金业务可以提升银行盈利性,降低风险水平。Santomero和Chung[7]用期权定价方法考察123家银行控股公司和62家非银行金融机构,发现银行扩张到非银行业务中总体上能降低风险。Staikouras和Wood [8]考察不同欧洲国家15家金融机构,非利息业务能带来多样化收益,非利息业务比利息业务更有波动性,但是银行盈利更稳定。

近来也有一些研究强调非利息收入的负面效应,认为非利息收入并不像通常认为的那样能够分散风险,提高银行的经营绩效。stiroh [9]运用美国银行业1984—2001年的季度数据研究发现:净营业收入波动性的降低主要源于净利息收入波动性的降低,而不是从非利息收入多样化中获得的益处;非利息收入波动性很强,且与净利息收入两者规模增长所呈现的正的相关性不断增强;非利息收入,特别是交易收入占比更高的银行会导致更低的风险调整收益和更高的风险。Stiroh和Rumble[10]考察1997—2002年美国金融持股公司的绩效,发现:多元化经营给银行带来的好处被非利息业务增加的风险所抵消;非利息业务并不比信贷业务的盈利性更高,但波动性却更强。Stiroh[11]基于美国银行持股公司1997—2004年数据,运用资产组合框架来评价非利息收入增加对股权市场回报率和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银行更多依赖非利息收入业务,没有获得更高的资本回报,但风险却提高了。De Young和Rice [12]基于4712家美国商业银行1989—2001年数据,结果表明:管理较好的银行向非利息收入扩张较为缓慢;非利息收入与利息收入是共存的,而不是替代的;非利息收入边际提高,却带来更大的边际风险增加。Lepetit等[13]基于欧洲734家银行1996—2002年数据,研究表明扩张非利息收入业务的银行相对于主要从事传统贷款业务的银行面临更高的市场风险和破产风险。对于小银行和以手续费和佣金业务收入为主的银行尤其如此。

国内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中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对盈利能力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结果。定性研究方面,王志军[14]、薛鸿健[15]和王家强[16]分别对欧盟、美国、亚太地区的银行业收入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邹江等[17]对中外商业银行收入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王勇等[18]、赫国胜[19]和张兆杰等[20]针对国内银行业收入结构调整进行了对策性研究。定量研究方面,有些学者实证结果支持非利息收入提高有助于提高银行绩效。

如盛虎、王冰[21]利用中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2003-2007年的面板数据做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提升非利息收入的比重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绩效。赫国胜[22]用10家上市银行2005-2009年数据,得出非利息收入增加有利于促进银行盈利能力增长。而另一些学者实证结果则得到相反的结论。王菁、周好文[23]利用中国12家商业银行1996-2006年期间的数据,得出银行非利息收入与资本收益率之间存在显著且稳定的负相关关系的结论。魏世杰等[24]发现非利息收入及其占银行营业收益份额逐年提高,其份额的提高与银行绩效之间存在负相关。郑荣年和牛慕鸿[25]的研究认为非利息收入与利息业务盈利水平负相关。周开国、李琳[26]认为随着非利息收入占比的提高,非利息收入波动风险增加,对总风险贡献值增加。

本文拟用国内上市银行季度数据分析中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对盈利能力的影响。探究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对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发展非利息业务实现盈利增长的关键因素,不同类型银行如国有控股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各自的收入结构对其盈利能力的影响。

三、研究样本、变量选取、描述性统计

1.样本的选择

本研究中的样本是根据分析的需要、数据的可得性以及可得数据的质量来选择的。目前中国上市的商业银行共有16家,由于中国农业银行和光大银行上市时间比较晚,从已公布的年报来看,数据并不完整,个别年份的数据有所缺失,质量并不高,因此未将这两个银行列入本文研究范围,选择了剩下的14家上市商业银行,分别为: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交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华夏银行、中信银行、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等。本文数据来源于wind资讯和各商业银行的官方网站,样本时间选取为2008年第一季度-2010年第三季度,共11个季度。面板数据在横截面上包括14个观测值,在时间序列上有11个观测值,总共有154个观测值。

2.变量选取

(1)被解释变量的选取

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就是指其通过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等获取利润的能力。盈利性指标是衡量银行运用资金赚取收益和控制成本费用支出的能力。衡量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指标有很多:例如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率、每股收益、市盈率等指标。本文参考De Young和Rice[12]的度量方法,采用ROE(净资产收益率)表明银行的收益水平,并且直接反映了银行的竞争实力和发展能力。由于ROA(总资产收益率)和ROE具有高度相关性,为保证回归的准确性,本文选择总资产收益率ROA 和净资产收益率ROE作为被解释变量,代表银行的盈利能力水平,分别建立回归方程进行

分析。

表1 被解释变量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2)解释变量的选取

Stiroh[9]指出商业银行的净营业收入由净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两部分构成,其中净利息收入属于银行的传统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主营业务,而非利息收入则属于非传统业务。Stiroh [11]提出传统的借贷和证券投资业务产生净利息收入,具有异质性特征的业务产生非利息收入,比如手续费和佣金、信托收入,交易收入等。

净息差NIM(net interest margin)指的是银行净利息收入和银行全部生息资产的比值。反映了银行通过严格控制盈利性资产和寻求低成本的资金来源,实现利息收入大于利息支出的能力。净息差的不同,直接导致银行净利息收入的不同,所以将净息差作为反映中国上市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对盈利能力影响的指标。

非利息收入的增加不仅直接增加了营业收入,扩大商业银行初始获利空间,而且提高了银行收入结构的多元化程度。非利息收入主要来自中间业务和其他表外经营性收入,获得这类收入不需要相应增加资产和资本规模,这就意味着非利息收入的增加提高了资产和资本的利用率。本文借鉴Lepetit[13],把非利息收入和银行全部营业收入的比值作为解释变量。采用相对量,主要是保证不同规模的银行间度量指标的可比性。

Stiroh[9]和Lepetit [13]认为手续费和佣金收入是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手续费业务对美国大型商业银行盈利水平和风险波动有很大影响。本文采用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比COM作为非利息收入占比的替代变量,其代表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银行全部营业收入的比重。

净息差、非利息收入占比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比是本文重点关注的变量,这三个变量代表着银行的收入结构,通过这三个指标可以观察到当银行的收入结构发生变化,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时,银行的盈利能力是如何发生变化的。

表2 解释变量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3)控制变量的选取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研究上市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对盈利能力的影响,为了消除其它因素对解释变量的影响,本文选取了2个与银行相关的控制变量和1个宏观经济控制变量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成本收入比率COST是指银行业务及管理费和营业收入的比率,反映银行的经营成本,是衡量银行费用控制能力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

银行的盈利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银行资产规模的影响,一般认为大银行更容易采用新技术,顾客更多,成本更低,更易达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所以本文参考Stiroh[11],采用了总资产取对数ASSET作为银行相关的控制变量。对总资产取对数,是为了减少原始样本的波动性,增加回归结果的准确性。

由于银行目前的主要利润来源仍然是利息收入,银行利润的增长与国家的宏观经济有密切的关系,只有国家经济稳步增长,银行的发展才有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才能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GDP增长率代表国家的整体宏观经济状况,当GDP增长率较高时,整体经济形势发展良好,存贷规模比较大,银行的盈利能力也比较强,反之亦然。所以把GDP增长率作为银行盈利能力的宏观解释变量。

表3 控制变量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3.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为了更好地观察样本数据的变化趋势,在对模型进行回归之前先对变量ROA、NIIR、NIM、COST进行简单的描述性统计,主要分析中国银行总体的盈利能力和收入结构情况,以及对比分析三类不同性质银行的收入结构和盈利能力。

首先根据时间序列对数据进行纵向分析。从表4.4中可以清晰的看到,从2008年第一季度到2010年第三季度,中国商业银行的总资产收益率波动比较大,净息差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非利息收入占比有升有降,但基本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而成本收入比波动也比较大,有升有降。

表4 变量纵向分析的描述性统计

资料来源:作者通过Eviews5.1软件计算输出结果

下面根据横截面单元对数据进行横向分析。从均值来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总资产收益率和非利息收入占比两个指标都普遍高于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中较为突出的是中国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这一指标远远高于其他国有控股银行和全国性的股份制银行,这可能是得益于其历史悠久、竞争力极强的国际结算业务。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中民生银行、华夏银行、招商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较高,但是华夏银行的盈利能力很差,这是由于其较高的经营成本导致的。另外可以看到城市商业银行有较高的盈利能力水平,但其非利息收入占比比较低,尤其是北京银行,它的高收益率得益于很低的经营成本。

表5 变量横向分析的描述性统计

资料来源:作者通过Eviews5.1软件计算输出结果

四、 回归模型的构建及其结果的分析 1.回归模型的构建

在考察银行收入结构和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时,采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回归。面板数据模型有很多优点,它综合考虑了横截面和时间序列的特征,能够有效的克服模型中容易出现的异方差和自相关性,使估计的结果更加的有效。本文的模型形式为:

it it it it it it it it it it it it it u GDP f ASSET e COST d NIIR c NIM b a ROA ++++++= (1) it it it it it it it it it it it it it u GDP f ASSET e COST d COM c NIM b a ROA ++++++= (2) it it it it it it it it it it it it it u GDP f ASSET e COST d NIIR c NIM b a ROE ++++++= (3) it it it it it it it it it it it it it u GDP f ASSET e COST d COM c NIM b a ROE ++++++= (4)

模型(1)和模型(2)采用总资产收益率ROA 作为模型的因变量,模型(3)和模型(4)采用净资产收益率ROE 作为模型的因变量,模型(1)和模型(3)采用非利息收入占比作为自变量,模型(2)和模型(4)采用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比作为替代非利息收入占比的自变量。采用代表银行盈利能力和收入结构的不同解释变量是为了检验模型的平稳性。

其中ROA it 表示第i 家上市商业银行第t 年的总资产收益率,ROE it 表示第i 家上市商业银行第t 年的净资产收益率,NIM it 代表第i 家上市商业银行第t 年的净息差,NIIR it 代表第i 家上市商业银行第t 年的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比,COM it 代表第i 家上市商业银行第t 年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COST it 代表第i 家上市商业银行第t 年的成本收入比,ASSET It 代表第i 家上市商业银行第t 年的资产规模取对数,GDP t 表示第t 年的GDP 增长率,u it 表示随机误差项。

2.模型的回归结果

本文使用Eviews5.1对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回归。运用Hausman 统计量检验来确定应该建立个体随机效应模型还是个体固定效应模型。

本文使用中国上市商业银行总体样本组、中国上市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样本组、中国上市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样本组、中国上市城市商业银行样本组四组数据分别对模型(1)—模型(4)进行回归,如表6—表9所示。

表6 模型(1)的回归结果

资料来源:作者通过Eviews5.1软件计算输出结果

表7 模型(2)的回归结果

资料来源:作者通过Eviews5.1软件计算输出结果

表8 模型(3)的回归结果

资料来源:作者通过Eviews5.1软件计算输出结果

表9 模型(4)的回归结果

资料来源:作者通过Eviews5.1软件计算输出结果

3.回归结果分析

(1)关于模型整体效果。四个模型的回归结果显示,主要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方向和显著性基本相同,说明本文建立的模型整体是比较平稳的。每个模型的四个样本组回归的R2均达到了0.5以上,模型的拟合度均较为理想,所选择的主要解释变量是被解释变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2)关于解释变量。商业银行的净息差、非利息收入占比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比回归系数都比较显著,且对银行的盈利能力的影响都是正向的。说明商业银行的总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显著受这些主要解释变量的影响。

(3)关于控制变量。回归结果显示成本收入比对银行的总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是负向影响的,这与现实的经济意义也是一致的。资产规模对国有控股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总资产收益率都呈现负效应,对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总资产收益率呈现正效应。

GDP增长率均显著的影响三类银行的总资产收益率,说明GDP增长率是影响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控制变量。总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表现出与宏观经济一致的增长性。

(4)三个子样本的回归结果分析。各个解释变量对银行总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在不同类型的银行中呈现出不同的回归结果。

国有控股银行子样本回归结果与全部样本回归结果基本一致。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子样本回归结果表明,净息差对银行盈利有显著正向影响,而非利息收入占比、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比、成本收入比对银行没有显著性影响。城市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比对银行总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呈现负效应,但是回归系数均不显著;成本收入比对其盈利能力有显著负向影响。

五、研究结论

本文利用2008年第一季度—2010年第三季度中国14家上市银行数据,检验了银行收入结构对其盈利能力的影响。结论如下:

1. 净息差对于银行盈利能力差异的影响比较小。净息差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且各类

银行间区别不大。所以非利息收入占比(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比)对银行盈利能力差异的影响呈现越来越重要的趋势。

2. 商业银行优化收入结构,发展非利息收入提高盈利能力的关键是控制成本费用。银行的盈利能力是净息差、非利息收入占比和成本收入比综合作用的结果,单纯依靠拓展非利息业务来增加总资产收益率是不可能的。

银行非利息业务的成本与利息业务的成本构成是不同的。如果将成本简单的划分成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则利息业务的成本以变动成本(如存款利息支出)为主,而非利息业务的成本以固定成本(如广告费、宣传费、研发费、差旅费等)为主。银行在拓展某种非利息业务的规模或增加非利息业务的品种时,只有确保非利息业务的单位边际贡献超过单位固定成本,银行才可以实现更高的收益。由于利息业务的单位变动成本是固定的,所以银行控制成本费用的主要任务是要控制拓展非利息业务时产生的固定成本。

3. 适中的银行规模能促进银行盈利能力的提高,规模过大容易形成机构冗余,规模过小不容易开展业务。

4. 国有控股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比)要远远高于其他商业银行。这是因为国有控股银行的客户结构以大型企业为主,大型企业对于金融服务的大量需求使得国有控股银行更容易扩大非利息收入的规模。同时,国有控股银行遍布全国的营业网点在联系企业、居民等方面具有绝对优势,为开拓非利息收入节省了大量固定成本,成本收入比低于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这使得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获得了较高的总资产收益率。

5. 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不仅不具备拓展非利息业务方面的优势,而且不具备成本节约上的优势,从而在盈利能力方面弱于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成本费用控制较好的银行表现出较高的盈利能力。成本收入比率较高的银行如华夏银行,虽然非利息业务占比比较高,但盈利能力仍然很差。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非利息业务还没充分展开,无法对银行盈利能力作出重要贡献。

6. 城市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比)较低,同样无法对银行盈利能力作出重要贡献。但却表现出高于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平均总资产收益率,这是由于它具有低于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成本收入比显著的影响了银行的盈利能力。城市商业银行的规模和实力相对来说都比较弱小,这三家银行都将有限的资源和能力集中于银行的主业利息业务上,专注于控制成本费用,并没有过多的去投入人力、物力来开展并不熟悉的非利息业务,这使得城市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都很强。

综上所述,在银行的规模和实力相对弱小的时候,应该集中使用有限的资源和能力来突出主营业务即利息业务的发展。当银行的利息业务发展比较成熟的时候,再投入额外的人力、物力去拓展新的非利息业务,这样可以利用银行发达的利息业务已经形成的销售网络、客户资源、品牌效应等,利用多元化带来的好处,控制非利息业务带来的成本的上升,提高银行

的盈利能力。

参考文献

[1]戴相龙.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

[2]Boyd,J.,Hanweek,G,Pithyachariyakul,P.. Bank Holding Company Diversification,

Proceeding from a Conference on Bank Structure and Competition,Federal Reserve Bank of Chicago, 1980: 105-120.

[3]Kwast, Myron. The Impact of Underwriting and Dealing on Bank Returns and Risk.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1989, (13): 101-125.

[4]Templeton, William K., and Jacobus T. Severiens. The Effect of Nonbank Diversification on

Bank Holding Companies. Quarterly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s, 1992, (31): 3-16. [5]Saunders, Anthony, and Ingo Walter. Universal Bank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What Could We

Gain? What Could We Los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6]Gallo, J., Apilado, V., Kolari, J.. Commercial Bank Mutual Fund Activities: Implications for

Bank Risk and Profitability.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1996, (20): 1775-1791.

[7]Santomero, Anthony W., and Eek-June Chung. Evidence in Support of Broader Banking

Powers. Financial Markets, Institutions, and Instruments, 1992, (1): 1-69.

[8]Staikouras, C and G. Wood. Non Interest Income and Total Income Stability. Manuscript,

2003.

[9]Stiroh, K. J.. Diversification in Banking: Is Non-interest Income the Answer?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2004, 36 (5): 853-882

[10]Stiroh, K. J., Rumble, A.. The Dark Side of Diversification: The Case of US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2006, (30):2131-2161.

[11]Stiroh, K. J.. A Portfolio View of Banking with Interest and Noninterest Activities.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2006, 38 (5): 1351-1361.

[12]Robert De Young and Tara Rice. Noninterest Income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at US

Commercial Bank. The Financial Review, 2004. (39): 101-127.

[13]Lepetit, L., Nys, E., Rous, P., Tarazi, A.. Bank Income Structure and Risk: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European Banks.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2008, (32):1452-1467.

[14]王志军.欧盟银行业的非利息收入.国际金融研究,2004, (7):47-52.

[15]薛鸿健.解析美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国际金融研究,2006, (8):20-25.

[16]王家强.亚太地区商业银行收入结构特征、成因及其前景—基于全球视角的比较分析.国

际金融研究, 2007, (7):30-35.

[17]邹江,张维然,徐迎红. 中外商业银行收入结构比较研究. 国际金融研究,2004,(12):

69-73.

[18]王勇, 张艳, 童菲. 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业务困境与对策.金融研究,2006, (10):76-81.

[19]赫国胜. 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创新的对策. 中国金融, 2007, (1): 28-29.

[20]张兆杰,汪泓.金融危机后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发展展望. 国际金融,2009,(10): 56-63.

[21]盛虎, 王冰. 非利息收入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研究. 财务与金融, 2008,(5):

8-11

[22]赫国胜,徐洁.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分析与对策. 财经问题研究, 2010,

(12): 86-92

[23]王菁,周好文.中国银行业收入结构变革对收益的影响.金融论坛,2008,(10):15-20.

[24]魏世杰,倪旖,付忠名.非利息收入与商业银行绩效关系研究——基于中国40家银行

的经验.未来与发展,2010,(2):51-55.

[25]郑荣年,牛慕鸿.中国银行业非利息业务与银行特征关系研究. 金融研究,2007,(9):

129-137

[26]周开国,李琳. 中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多元化对银行风险的影响. 国际金融研究,2011,

(5): 57-66

注释

①根据国内16家上市银行2010年年报数据计算所得。

②美国商业银行业的非利息收入在净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从1986年的27.4%攀升到2005年的

42.8%,详见参考文献[15]第21页。欧盟银行业非利息收入占总经营收入的比例2001年和2002年分别为41.5%和38%,详见参考文献[14]第47页。日本和澳大利亚的银行业非利息收入占经营总收入的比例2006年在40%以上,详见参考文献[16]第31页。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Income Structure of Commercial Banks on Profitability

---- Analysis Based on Panel Data of 14 Listed Banks in China

Abstract Banking competition is now making interest income contribute less to the growth of banks’ profits, more and more banks begin to promote the service actively and deve lop non-interest income sources. Based on the quarter data of 14 listed commercial banks in 2008 -2010, this paper makes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income structure on profitabil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mpact of the proportion of the non-interest income of commercial banks (and the proportion of the fee and commission income) and net interest margin of banks on the profitability is positive. The cost of commercial banks must be controlled to optimize the income structure in order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profitability of banks. Non-interest income accounting for state-owned banks is much higher than other commercial banks, and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with profitability. The non-interest business of the national joint-stock commercial banks and city commercial banks is far from perfect, and the regression coefficient of the income structure and profitability is not significant. Commercial bank profitability and macro economic performance show consistent growth. The moderate size of banks can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banks' profitability.

Key Words Commercial banks; Income structure; Profitability

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发展建议

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发展建议 叶松盛 摘要: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商业银行传统的盈利模式已逐渐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如何创新盈利模式成为商业银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认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存在盈利模式单一、业务品种较少、资金运用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而影响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因素主要有利率市场化、客户金融需求多元化、金融托媒现象加剧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盈利模式利率市场化金融托媒中间业务 2011 年,我国商业银行全年累计实现净利润10412亿元,比2010年增加2775亿元,同比增长36.3%。在实现利润高速增长的同时,商业银行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如何解决商业银行在新的市场环境下的盈利模式构建问题,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积极探索和实践的重要工作。一、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是指商业银行在一定的经济环境下,以资产负债结构为基础的财务收支结构。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主要有利差主导型和非利差主导型两种模式,前者是以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为基础,而后者则与现代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及混业经营模式的发展相关。目前我国还处在利差主导型盈利模式阶段,从实际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一)盈利模式比较单一,传统业务占主导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现状体现为两个主体:一是收入总额中以利差收入为主体;二是利差收入中批发业务占主体。这是由于各家商业银行运用资金的渠道极为有限,主要通过发放贷款、上存存款金融机构往来等渠道来运用资金,由此决定了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单一。根据实际情况,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比重在50%左右,与之相比,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所占比重较小,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城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分析【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城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分析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在中国金融改革逐步走向深入,金融业全面开放的时候,中国银行业也正进入开放竞争的阶段。在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垄断下,在农村信用社轰轰烈烈的改革中,在外资银行纷纷进驻中国金融市场的浪潮下,城市商业银行已经成为现在银行业体系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它是一种特殊的商业银行。而今城市商业银行已成为继四大国有银行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之后我国银行业的第三梯队。随着国内商业银行股改的完成,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着更激烈的竞争, 因此盈利能力就是其竞争中的核心要素之一,也是一个吸引资本,吸引客户的重要条件。我国的城市商业银行源于原城市信用社的股份制改造,它是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地方性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自1995年成立以来,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不断的壮大和发展。据银监会统计显示,截至2010年末,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规模达5.99万亿元,存款和贷款规模分别达6.1万亿元和3.6万亿元。虽然资产规模进一步扩大,但是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依然存在突出的问题。如资本充足率低,不良资产率高,单一的城市制经营和产品创新水平差等问题。因此,如何突破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瓶颈,使城市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更强,实现城市商业银行稳定,持续,快速的发展。那么城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如何?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克服这些问题?就具备了一定的研究意义。 本文将从城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角度解析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问题,通过银行盈利能力指标的分析,进而提高城市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突出围绕被誉为“中国最佳城市商业银行”的宁波银行和被评为“亚洲银行竞争力排名中”荣获中国第一的南京银行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这两家城市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及其存在的问题,探究其发展前景,并对此提出自己合理的建议,以调整,提升城市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促进中国金融业的快速发展。2.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方面,国外对银行盈利能力较为成熟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市场结构、银行效率对银行利润率、资本收益率等绩效的影响。Smirlock(1985)认为市场占有率对于银行利润率具有正相关关系且有明显影响。他以美国2700家银行为研究对象,探讨出利润率与市场结构的关系。在商业银行盈利影响因素方面,国外对银行盈利影响因素研究方面及理论体系和方法都教少且不够完善。大多数着重于市场机构的研究,特别是市场集中度对

我国商业银行的利润结构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的利润结构分析 引言 商业银行作为追求利润的金融机构,其获取利润的能力,利润的数量和结构都关系着其生存和发展,在遵循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三性”经营原则的前提下,银行的利润结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该行的利润结构,经营理念以及运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在西方商业银行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其经营理念已发生深刻变化,伴随的表现即利润结构的不断调整和经营效益的提高。从短期资产负债业务为主到全面的资产负债业务管理,再到服务性中间业务的崛起和投资业务的不断发展,西方商业银行的利润结构趋于稳健合理,这使得其进入一个成熟高效的全面发展阶段。与此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利润结构所暴露出的问题还很多。当前银行业改革正大刀阔斧的进行,股份制改革,实施有效的内部治理,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等,这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改革涉及到银行当前经营的方方面面,而对于利润结构的分析恰恰是一个切入点,通过对其特点及成因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并研究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从而有效地改善我国商业银行的运营和经营管理。 一我国商业银行利润结构现状与成因 商业银行利润来源包括很多项目,主要有:利差净收入,手续费收入(中间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等,由于各行损益表结构存在差异,对各项目的划分也有所不同,我们很难得到各个利润来源的准确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结合我国商业银行利润结构特点,我选取了其中主要几项进行分析,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张表格发现我国商业银行利润结构的最主要特点。

注:表中手续费收入看作中间业务收入表中数据取自2004年《中国金融年鉴》 表(二)十一家股份制银行2003年损益表并表单位 注:表中数据取自2004年《中国金融年鉴》

中国工商银行网上银行商业模式分析

中国工商银行网上银行商业模式分析一、战略目标 1、中国工商银行六年战略转型的主要成就 2006~2011年是中国工商银行十年战略转型大步推进的阶段。过去六年,本行积极把握国内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历史机遇,努力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坚定不移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模式转变,战略转型成效突出: 其一,坚持走资本集约型发展道路,较好地平衡了业务发展和资本约束之间的关系,在同业中率先探索出了一条较低资本耗费的发展道路;其二,较好地处理了“向哪里转”的问题,在合理控制信贷等高资本消耗业务规模扩张的同时,不断加大对新兴业务、中间业务领域的投入和发展力度,构筑起新的业务发展架构,确立起在重大潜力业务领域的显著优势;其三,转型激发了全行发展活力,经营效率显著提升;其四,结构调整取得实效,形成了可持续的业务、资产、负债和收益结构;其五,深入推进区域发展战略,重点竞争区域分支行经营业绩与市场竞争力有所提升;其六,体制机制改革较快推进,全行管理体系建设再上台阶;其七,综合化、国际化战略顺利推进,逐步形成了支撑工商银行未来发展的跨境、跨市场业务平台。 2、中国工商银行新三年规划的战略框架 今后一段时期,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复杂特征,本行将更加坚定地推进经营转型,着力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以更好把握机遇和应对挑战。未来三年,本行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深入贯彻“调整结构、创新驱动、优化格局、深化改革、提升服务、完善治理、人才兴行、文化引领”三十二字战略方针,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全行健康可持续发展,朝着实现“最具盈利能力、最优秀、最受尊重银行”的愿景目标迈出更大步伐。本行将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坚持走资本集约型的发展道路,依托经营结构优化调整和业务与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确保经营业绩稳健可持续增长。 二、目标客户 向438万公司客户和3.93亿个人客户提供广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三、产品、服务 1、个人金融服务例如:留学贷款等 2、企业金融服务例如:全球现金管理等 3、电子银行服务例如:手机银行等 4、银行卡服务例如:牡丹运通卡等

商业银行运营效率分析

商业银行运营效率分析 摘要:作为金融服务企业,商业银行需要开设营业网点并雇佣员工为客户办理金融业务,同时还要设置管辖机构对众多网点或辖属机构实施管理。为了维持众多分支机构的运营活动,商业银行需要发生大量的资源耗费。相应地,商业银行的运营效率成为影响其盈利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业务运营效率 一、运营效率的衡量指标分析 近年来,我国开始采用成本收入比来衡量商业银行的运营效率。财政部于2004年发布《财政部关于调整国有商业银行费用成本考核指标的通知》,首次引入成本收入比指标,要求国有商业银行自2004年起将该指标作为费用成本考核指标。随后又在2009年发布《金融类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绩效评价暂行办法》,重新规范了成本收入比的计算口径。银监会在2006年发布的《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及相关监管指引》中要求国有商业银行从财务重组次年起成本收入比应控制在35%-45%。 无论是从上述政府主管部门和监管部门的规定看,还是从上市商业银行披露的年报信息看,成本收入比的计算口径均存在一定差异(见表1)。关于成本,银监会与财政部(2009年)的发文均可视为业务及管理费。从上市银行披露的2009年年报信息看,多数行均为业务及管理费,只有交通银行除了业务及管理费外,还包括营业税金及附加和非信贷资产减值损失两项,兴业银行则包括了其他业务成本。关于收入,银监会规定为利息净收入和非利息收入净额,财政规定为营业收入。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6)》的相关规定,商业银行的营业收入包括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汇兑收益、其他业务收入等项目。从上市银行披露的年报信息看,中国银行扣除了其他业务成本,而其他银行均为营业收入概念。 根据上述分析,各行成本收入比的口径差异突出体现在三个科目上:营业税金及附加、非信贷资产减值损失和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是针对商业银行贷款利息收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等经营收入征收的税金,不同于正常的投入,属于产出的分配,应当作为收入的扣减项,不应纳入成本收入比的成本口径。至于非信贷资产减值损失,相当于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本性支出的折旧或摊销的补充,可以纳入成本的计算范围。其他业务成本是商业银行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所发生支出,包括出租固定资产的折旧额等。从2009年上市银行

金融统计分析作业(3商业银行统计分析)

第三章商业银行统计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1.速动资产最主要的特点是( A ) A.流动性B.收益性C.稳定性D.安全性 2.商业银行中被视为二级准备的资产是( C ) A.现金B.存放同业款项C.证券资产D.放款资产 3.下列哪种情况会导致银行收益状况恶化?( B ) A.利率敏感性资产占比较大,利率上涨B.利率敏感性资产占比较大,利率下跌C.利率敏感性资产占比较小,利率下跌D.利率敏感性资产占比较小,利率上涨4.下列哪项变化会导致银行负债的稳定性变差?( A ) A.短期负债的比重变大B.长期负债的比重变大 C.金融债券的比重变大D.企业存款所占的比重变大 5.ROA是指( B ) A.股本收益率B.资产收益率 C.净利息收益率D.银行营业收益率 6.某商业银行资本5000万元,资产为10亿元,资产收益率为1%,则该商业银行的资本收益率和财务杠杆比率分别为( C ) A.20 %,20 B.20 %,200 C.5 %,20 D.200 %,200 7.某商业银行的利率敏感性资产为3亿元,利率敏感性负债为2.5亿元。假设利率突然上升,则该银行的预期盈利会( A ) 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清楚 8.不良资产比例增加,意味着商业银行哪种风险增加了?( C ) A.市场风险B.流动性风险C.信贷风险D.偿还风险 9.如果银行的利率敏感性缺口为正,则下述哪种变化会增加银行的收益?( A ) A.利率上升B.利率下降C.利率波动变大D.利率波动变小10.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对银行业资产风险的分类,信用贷款的风险权数为( A ) A.100 B.50 C.20 D.10 11.在银行破产概率早期预警指标体系中,存款增长率上升,银行的风险将会( D ) A.增加B.不变C.减少D.不清楚 12.银行平时对贷款进行分类和质量评定时采用的办法是( D ) A.对全部贷款分析 B.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出部分贷款分析,并推之总体 C.采用判断抽样的方法抽出部分贷款分析,并推之总体 D.采用随机抽样和判断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抽出部分贷款分析,并推之总体 13.《巴塞尔协议》中规定的核心资本占总资本的比率与资本占风险资产的比率最低限额分别是( B ) A.5 %,10 % B.4 %,8 % C.5 %,8 % D.4 %,10 % 14.在测定银行整体风险敞口程度的方法中,压力测试法主要在下列哪种情况下适用?( D ) A.资本充足率较低的银行B.银行的资产组合的价格比较平稳的时期 C.资本充足率较高的银行D.银行的资产组合的价格发生异常波动的时期 二、多项选择题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与现状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与现状 我国的城市商业银行组建始于1995年,1995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组建城市合作银行的通知》,决定在城市信用合作社的基础上,组建由城市企业、居民和地方财政投资入股组成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取名为“城市合作银行”。1998年3月,统一更名为“城市商业银行”。2006年到2010年,城商行数量持续增增加,至2010年达到最大(147家)。 通过处置不良资产、补充资本金、计提拨备,完善经营管理体制,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和信息系统,城商行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逐渐成为国内银行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下面就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与现状作简要分析。 一、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来源于原城市信用社的股份制改造,是在原城市信用合作社的基础上,由地方政府、城市企业和居民投资入股组建的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是由众多法人机构合并形成的一级法人单位,是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地方性商业银行。1995年7月,以深圳城市合作银行正式成立为起点,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在中国金融舞台上开始了它的历程。截至2011年末,全国城市商业银行总计144家,城商行资产总额为9.98万亿元,较2010年增长21.7%;负债

总额为9.32万亿元,较2010年增长26.5%;所有者权益总额为0.66万亿元,较2010年增长37.7%(图1、图2、图3)。这期间,城市商业银行既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又背负了沉重负担,暴露出诸多问题。从功能上讲,城市商业银行是商业性金融服务机构,因此,它首先应该具备商业银行的一般特点。同时,由于自身独特的发展过程,城市商业银行又有它自己独有的特点,这就是:中国城市商业银行是地方性商业银行,是股份制商业银行。 图1:2003-2011年城市商业银行资产总额及其占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比重 图2:2003-2011年城市商业银行负债总额及其占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负债总额的比重

中美银行收入结构对比

中美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分析 中美两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差异主要由银行资产结构、金融市场发展程度与金融管制等原因导致。我国商业银行应紧跟国际趋势,进行收入结构调整,开展多元化的非利息收入业务尤其是中间业务,拓展服务领域、优化收入结构。同时,国家应该从法律法规、行业监管方面为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提供更大和更自由的空间。 对于银行来说,其收入途径基本上相同,但不同途径贡献的收入总量,在不同银行却有明显的区别。这一点在国别比较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表现为收入结构不同,但却反映出不同银行之间的资产定价能力、盈利能力与受管制的程度。本文以中美银行收入结构的对比来深入分析这一点。 收入结构对比 中国银行业收入结构分析。我国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已有三大银行成功上市,形成了股权多元化的格局,在现代治理结构中已经达到了“形似”。但如果深入分析这三家上市国有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将会有新的发现。 以下表格表明了2005年三大上市国有商业银行的收入构成。从各部分收入构成情况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的总收入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净利息收入,一部分是非利息收入。其中净利息收入是由三部分支撑的:一是存贷利差收入,这部分在净利息收入中占比最大。三家银行中,除中国银行指标略低外,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存贷利差的利息收入贡献均在50%以上。二是同业往来利息收入,一般包括同业拆借和存款准备金利息收入。三家银行此项利息收入占比不大,一般在5%左右。三是有关债券投资利息收入。我国的债券发行在近两年增长较快,在市场流动性充裕的前提下,作为商业银行资产配置的组成部分,商业银行对债券的持有增大,所以此部分收入对利息收入贡献也比较突出,平均占比30%左右。 另一方面,我国银行非利息收入的结构比较简单,虽然各家银行对其划分口径略有差异,但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手续费和汇兑损益。按照《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管理办法》中的表述,这部分就是通常的中间业务收入。三家银行这部分都在6~7%左右;二是投资损益,这项占比是最小的,中国银行情况稍好一些,也只有不到3%。三是未列入上述两项核算的其他非利息业务收入。由三家上市国有商业银行平均非利息分布水平可知,在非利息收入中,手续费和汇兑损益等比较初级类别的非利息收入占比达50%以上,与其他非利息收入一起,成为非利息收入来源的重点领域。 美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的现状。西方众多发达国家银行业务的多元化造就了其收入来源的多元化特征,使得非利息收入在营业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美国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中,非利息收入与利息收入均衡发展,2006年商业银行总体非利息收入占净营业收入比重高达43.3%,几乎占到收入贡献的半壁江山。 首先,非利息收入地位重要,资产规模效应明显。从静态视角分析,美国商业银行总体上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比较均衡。非利息收入占净营业收入比例达43.3%,处于较高水平,表明非利息收入在美国商业银行收入来源中的重要地位。如果按不同的银行规模划分,美国商业银行显示出了比较明显的类别特征:不同规模的银行非利息收入水平差别很大(见图2)。资产规模大于10亿美元的大型银行非利息收入的比重高于总体平均水平,高达45.9%。而资产规模小于10美元的中小型商业银行的传统的利息收入仍然占有绝对优势,占比近80%。因此,银行资产规模与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获取呈现出了正相关关系,规模大的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较大,地位比较重要;而规模小的银行利息收入比重较大,仍然占据商业银行收入贡献的垄断地位。其主要原因是大型银行一方面面临着多样的推动因素大力发展各项非利息收入业务,另

中国现阶段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分析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11月,第39卷第6期,Nov.,2009,Vol.39,No.6 Journal of North west University(Phil os 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 on) 收稿日期:2009205222;修回日期:2009208220 基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基金项目(450021230274);吉林大学“985工程”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金晓彤,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金融研究。 【经济研究】 中国现阶段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分析 金晓彤,刘 宏 (吉林大学商学院,吉林长春 130000) 摘 要:通过采用文献分析和数据分析等方法,以2001—2008年商业银行的数据为样本,对近几年的商业银行盈利能力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发现国有商业银行近年的盈利能力有了实质性提高,股份制商业银行也通过规模扩张积累实力,促进了盈利能力的提升,同时也发现了目前制约国有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提高的主要问题,并为下一阶段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方向。 关键词:商业银行;盈利能力;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2731(2009)0620048204 一、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研究的意义 银行经营的目标是安全性、盈利性、流动性。首 先,由于银行大部分的营运资金来自在于社会公众 的存款,银行经营的安全与否对整个社会的信用体 系有很大的影响,安全性也成为对商业银行经营的 最基本要求。其次,流动性目标是商业银行在日常 经营中寻求安全性与盈利性之间平衡的重要环节, 通过银行内部资产负债管理环节,一方面保证外部 监管对流动性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提高生息资产 的占比获得更多盈利。而从根本上讲,要真正地实 现商业银行的安全性和流动性目标,归根结底是要 在盈利性上下工夫。盈利对于商业银行具有极其重 要的意义,银行的盈利为银行提供了内部资本积累 的途径,同时它们对于吸引新的投资者的进入更是 必不可少的;另外银行持续的盈利也会建立公众对 银行的信心,从而尽可能地降低银行的资金成本,并 使它们赢得最好的借款人,最大程度地保证资金的 安全和债权人的用款需求。因而如何提高银行的盈 利能力始终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在不同的经济 发展阶段不断被注入新的元素。针对我国银行业发 展的实际情况,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经过不良资 产剥离、国家注资及股改上市等一系列的改革之后, 正焕发出新的活力;而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过近年来 的金融体制改革,充分运用资本市场的力量,有了长 足的进步。面对入世以后的竞争,尽快提高我国银 行的盈利能力,促进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开展商业银 行盈利性研究具有着深刻的意义。 二、银行盈利性分析的主要文献综述 王亚雄、李向明等利用统计的方法,以农业银 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招商 银行等10家商业银行2000年数据为样本,运用主 成分分析法,得出新兴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盈利能力 强于国有商业银行,上市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强于未 上市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并通过与国外银行的资本 收益率、银行利润率、资产收益率三个单项指标对比 得出新兴股份制银行具有同国外银行竞争的实力, 特别是公开上市的股份制银行[1]。 范晓清、白娜在国有商业银行盈利性与国内外 各大商业银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引入杜邦和安尔 伯茨两种模型,对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展开分84

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变革历程及展望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变革历程及发展趋势 【摘要】国有商业银行作为中国银行的主体,其改革与发展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和金融发展的全局。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历程看,国有商业银行实施全面改革已进入了实质性阶段。新一轮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具有诸多显著特点。商业银行金融活动全球化、组织机构虚拟化、业务经营全能化是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关键词】商业银行;变革历程;发展趋势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变革历程 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支持经济体制改革、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中国银行业的主体,中国商业银行的体制创新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或阶段。1979~1993年是中国商业银行的诞生和成长期,在这个时期,与中国经济体制由计划向商品和市场转化相适应的现代商业银行体系基本形成;1994~1997年是中国现代化的商业银行实质性建立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我国通过将金融管理任务、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剥离,为专业银行进行商业化改革创造了条件;1997年~2003年是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的阶段,在这个时期,商业银行与政策性银行体系实现了分离,不良贷款问题开始得到解决,政府控制银行和银行财政化经营机制开始扭转;2003年至今是中国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时期,在这个时期,商业银行和中小商业银行通过股份制改革并上市实施产权多元化,市场化经营和股东利益最大化成为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 (一)1979-1993年:基本建成多元化金融业组织体系 在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实行的是“大一统”的银行体制,中国人民银行是唯一的银行机构。中国人民银行既承担了“中央银行”的管理职能,集中管理和分配资金,又从事“商业银行”活动,办理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的业务,集现金中心、结算中心和信贷中心于一体。这种银行体制承袭了前苏联的银行体制模式,具有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特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着手改革原有的银行体制。由于当时整个社会处在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初始阶段,我国金融体制迫切需要解决以下问题:一是,单一银行体制不再适应经济改革开放对金融业的需求,经济和社会呼吁银行体系的多元化和金融业大发展;二是,刚刚诞生的专业银行带有的强烈政府行政色彩与放开搞活的改革要求不相适应,改革要求银行自身走出政府行政序列进入市场;三是,经济改革呼唤金融市场的成立,金融市场建设亟待“零”的突破。在此期间,针对上述问题,我国改革发展采取了相应措施并取得卓有成效的成果,促成了中国金融市场的萌芽和银行间竞争的发端。 1979年2月,国务院决定恢复中国农业银行。1979年3月,专营外汇业务的中国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分设出来。同年3月、8月又先后批准建立了中国银行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1983年国务院决定由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负责领导和管理全国的金融事业。同月,已开展基建和拨改贷业务的中国人民建设银行脱离财政部,正式归入中国人民银行管理的金融体系。1984年1月,组建专门从事信贷和储蓄业务的中国工商银行。自此,

中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研究

中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研究 通过“三步走”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的中国商业银行在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中成为全球银行业的一道亮丽风景。然而,在漂亮的财务数据背后,中国商业银行“大而不强”的现实依然存在,与西方发达国家先进商业银行在盈利模式方面的差距依然存在:在中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面对市场发育不完善的现实,在政府对商业银行仍然进行较为严格的管制的前提下,中国商业银行以利差收入为主要来源、中间业务收入和投资收入占比较小的盈利模式将难以为继。 面对股改上市后的股东约束、资本约束及监管约束,特别是在利率市场化速度加快导致净利差日趋缩小的现实,对现有盈利模式进行调整、优化,大力推进盈利模式转型是中国商业银行适应股改上市后的资本约束、股东约束及后危机时代日趋严格的监管约束的必然选择。本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进行研究推进。 首先,对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内涵和理论基础进行充分的梳理,同时对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商业银行高资本消耗的传统盈利模式所面临的压力与挑战进行了探讨。其次,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比较了中外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发展历程与特征,指出市场需求与制度环境决定了银行盈利模式的创新。 再次,分析了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盈利模式演进的影响,对危机中所暴露的现有金融监管体系的不足进行了剖析,阐述了未来金融监管制度变迁的方向;并利用杜邦财务分析体系,解析了中国商业银行现有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最后,文章展望了中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演进趋势,从市场环境和制度安排两个方面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本文经过研究认为,金融制度变迁是金融市场上利益相关者间博弈的结果,市场因素和制度因素是影响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主要因素,其中市场因素是原动力和归宿,西方国家的相关研究已较多地论证了这一点;制度因素则是制约和条件。但是,在中国这种市场经济转轨国家,由于对商业银行的严格管制,市场力量仍显得薄弱,因而对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推动力不够,制度约束对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影响则明显要强于市场因素。 本文正是按照这个思路,在分析了中国商业银行现阶段盈利模式的特征、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分析中国商业银行形成目前盈利模式的市场因素和制度因素后,借鉴西方国家制度变迁对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形成的影响,结合国际金融危机后商业银行战略转型潮流及各国为防止危机悲剧重演纷纷推出的监管新政,认为中国商业银行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的方向是逐步从目前的利差主导型盈利模式向中间业务收入主导型盈利模式转型。中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型,必然在外部宏观金融制度约束与内部银行经营变革的均衡中实现。 随着银行内生创新能力的不断发展,外部宏观金融制度所产生的边际效用将逐步递减,市场诱致性制度变迁模式将逐步取代政府强制性制度安排,最终将提高整个金融体系制度的绩效。而中国的商业银行在这轮绩效提升之中收益的充分必要条件,就是提高银行的内生创新能力,不断创新,完成盈利模式的转型。

中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转型的必要性

中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 转型的必要性 【摘要】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和金融体制改革——尤其是利率市场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各金融主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我国商业银行将面临巨大挑战。本文通对过中外商业银行收入来源的量化分析,和商业银行发展的内在规律以及我国商业银行在新时期面临的挑战,阐明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转型的必要性,并根据当前商业银行的经营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转型的思路,促进我国商业银行全面、协调、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收入结构;非利息收入;转型 一、前言 由于金融自由化、国际化、信息化的影响,加之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加深,商业银行需要对日益变化的经营环境做出积极应对措施。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西方商业银行进行了大量的“银行再造”研究,而商业银行收入结构改造则是银行再造不可忽视的方面。通过对中外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进行对比,找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与当今世界商业银行主要发展趋势,积极促使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转型——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这将是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改革的方向。当今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可供借鉴的文献不多。 对于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转型主要是向中间业务、非利息收入这一块倾斜是毋庸置疑的。而就国外对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种观点: 一方面,认为非利息收入可以增加银行收益,丰富银行收入来源,通过多样化可以降低银行风险。由于银行的净利息收入高度依赖于利

率变动和经济周期,而以费用收入为基础的非利息收入可以提供多样化收益、更加稳定银行利润(Eisemann,1976;Brewer,1989)。Aggeler and Feldman(1998)在其著作中表示,在1992-1997年期间美国银行净利息收入增长12%,非利息收入增长34%,银行收益的最大收获来源于非利息收入。根据Rosie Smith等人(2003)的研究,1994-1998年,欧盟银行业的资产收益率基本稳定,虽然非利息收入的增长不能完全抵消净利息收入的下降,但有助于加强或保持银行的盈利性不因利息收入减少而大幅度下滑。Carbo-Valverde和Fernandez(2007)指出,在欧洲银行中,当银行从事非传统活动的多样化投资时,市场支配力趋于增加。 另一方面,认为非利息收入并不能带来银行收益的增加,或者对收益的正向影响是有限的,反而因为较强的波动性影响了银行收益。 De Young和Rice发现非利息收入份额的增加与美国银行收益的减少相伴;De Young和Rice提出美国银行向非传统金融业务的拓展与更加波动的收入流相关,抵消了多样化收益。Stiroh(2006)通过对1997-2004年的美国银行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得出非利息收入份额与平均收益率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而与收益率的波动性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Achawa、Hasan以及Saunders(2002)使用意大利1993年至1999年的银行数据,得出结论是银行资产多样化不能提高收益。Mercieca等人(2007)分析了1997年至2003年期间755家欧洲小银行的多样化收益,认为不存在直接的多样化收益,而且非利息收入与银行绩效之间存在反向关系。 然而,对于我国商业银行而言,又该何去何从呢?这里是支持第一种观点的,我过商业银行要加快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经营结构的战略调整,提高经营效益,增强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实现收入结构的转型。下文就将对我国商业银行在这个时期进行收入结构转型的必要性进行分析。 二、当前中外商业银行的主流经营模式及收入结构情况 (一)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和收入结构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和收入结构在整体上是建立在利息收入的基础上的,收入和利润的提高高度依赖于各种形式的利息收入,目前,平均占总收入的90%左右。为了直观清晰的了解我国商业银行对利息收入依赖的具体情况,在此以中国工商银行2004年收入

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研究 2001 年中国加入WTO 后,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对外资银行的进一步开放,中国商业银行在国内市场上面临着巨大国际化竞争。与一些资本实力雄厚、技术手段现代化、金融服务多样化的外资银行相比,中国的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盈利能力较弱,资产质量较差、经营管理水平不足、业务创新能力较低的问题。而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又是其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如何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增强我国商业银行国际核心竞争力,成为我国各商业银行及学术界最迫切关心的重要议题。正是基于这种背景,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及影响因素做了尝试性研究。 一、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评价指标选择 为了能更好的反映银行的盈利能力,结合以上指标选取原则,本文选取以下指标来衡量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 1、银行资产收益率(ROA):是国际上考察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通用综合性指标,它是指银行运用全部资产所获得净收益的比率,与银行的获利能力成正比,该指标数值越大,则银行资产的盈利水平越高,但银行业作为金融企业有特殊性,其资产利润率都比较低,一般在2%以下。其计算公式为: ROA=净利润/总资产x100%=净利润/(年初资产总额+年资产总额)*2 x100%。 2、权益净利率(ROE):是指商业银行净收益与银行普通股票价值(银行资本)之商,它代表了银行每一单位的股票在分红前的收益。这一数值越大,说明银行资本的盈利水平越高,其计算公式为: ROE=净利润/资本总额x100%=净利润/(年初实收资本+年末实收资本)*2 x100%。 银行主要是负债经营,自有资本较少,资产利润率反映了商业银行总资产的获利水平,对于银行资本的盈利能力反映采用资本净利率指标。总之,资产利润率和权益净利率是揭示银行盈利能力的综合指标,反映了商业银行当期的盈利总规模,但它们并不能反映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是否能按照现在的水平维持或以一定的速度增长下去,既无法反映商业银行的潜在盈利能力。因此,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把握商业银行盈利的持久性和增长性。 3、人均利润率(PER):PER=净利润/员工总数,该指标是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评价的一个重要考察指标,人均利润率代表每位员工相对的创造利润的数量,是反映银行效率和管理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4、营业收入增长率(OPG):是指本年营业收入与上年营业收入之差和上年营

谈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瓶颈及应对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114453133.html, 谈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瓶颈及应对措施 作者:高丽丽 来源:《企业文化·中旬刊》2013年第11期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以商业银行为主,其各类金融机构分工协作的 金融体系,商业银行面临着更进一步的改革深化,挑战与机遇并存。进入21世纪,我国银行业在经济金融全球化、自由化、信息化发展的影响和改革开放的推动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2014年伴随着国家有关商业银行改革政策的出台和网络金融的进一步兴起,商业银行的 发展遭遇了一系列困难。这就有必要对我国商业银行体制的现状及如何发展作一些分析。本文从不同方面讨论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瓶颈,并就此提出应对措施,讲述商业银行下一步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商业银行;发展瓶颈;中间业务;网络金融;利率市场化 引言:2014年伊始,我国的商业银行又一次拉开了改革的大幕,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商 业银行到底会走向何处,现在还不得而知。 一、商业银行的定义 商业银行(CommercialBank)是指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它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信用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这是因为商业银行存贷业务在金融体系的存贷业务中占最大比重,是企业贷款的主要供应者,它的业务活动影响着企业经营的方向和规模,业务范围非常广泛,并同其他金融机构发生密切联系;它们通过办理非现金结算加速了货币的周转,起着创造存款货币的作用;它们为客户提供多种服务,给企业和个人带来了便利。虽然商业银行同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界限已日趋消失,但在许多方面是其他金融机构所不能替代的,仍是银行体系的基本环节。因此对商业银行的研究仍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瓶颈 2014年开始我国将正式施行商业银行破产制度和存款保险制度。一方面,商业银行破产 制度使银行失去了财政的庇护,商业银行再也不能指望国家为其坏账买单;存款保险制度也使得公众的存款损失风险大大降低,维护了公众的合法利益。另一方面,存款保险制度使得公众在选择商业银行时仅注重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对风险的衡量,这当然也会使得商业银行激进地选择高风险经营,盲目扩大负债经营规模,投资高风险产业,也加剧了商业银行的破产风险。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催生了互联网金融,支付宝、余额宝如雨后春笋般的兴起。最近,阿里巴巴的余额宝以其便利、高利迅速虏获了一大批人。把钱存进银行,选择活期存款,利息太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 摘要:我国商业银行非传统业务的发展条件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着较大的差距,资本市场的发展、金融监管模式的转变、商业银行内部结构的转型及自身创新能力的提升等都需要一个长期积累渐进的过程。这些因素的不断变化会对商银行的发展非传统业务产生越来越多的影响,同时也提供越来越多的机会。因此,我国商业银行既不能放弃非传统业务的发展,也不能超越条件限制过快的发展,始终保持与外部条件的同步向前。 关键词:盈利模式创新能力发展方向 商业银行非传统业务的领域非常广泛,内容涉及到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不可能所有的银行在所有的非传统领域都齐头并进,也没有一家银行有能在同时所有的非传统业务领域处于领先。因此,在判定发展那种非传统业务时,必须对外部条件和发展趋势及自身实力和优势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估,在此基础上选择一种或者几种非传统业务进行重点投入和发展,而不是盲目的随大流,以致出现一窝蜂现象。 我国商业银行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利差为主导的盈利模式,一种是非传统的盈利模式。 一、传统盈利模式 我国商业银行还停留在利差主导的盈利模式下,通过低价吸收公众存款以高价贷款,获得中间利差方式进行盈利。这种盈利模式主要依靠存贷资产规模的扩张来实现,需占用过多资本,因此银行十分关注信贷,除此之外提供的中间业务较少,银行之间的差异性不大。我国银行这种盈利模式的存在依存于利率管制下的国内金融市场。中间业务相对落后,利息收入所占比重过于庞大,已经与国际银行发展趋势不相适应。近年来商业银行自身也充分意识到了转型的重要性,体现在中间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占得比重逐渐加大及银行的方针政策中。随着我国市场的开放,存贷利差必将逐渐缩小,盈利模式转型刻不容缓。但近年来我国商

(完整word版)中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对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

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对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 ——基于中国14家上市银行面板数据分析 中文摘要:银行业的激烈竞争使得利息收入业务对银行利润增长的贡献有限,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积极拓展服务,开辟非利息收入来源。本文基于中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2008年-2010年季度数据,定量分析了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对盈利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比)和净息差对银行的盈利能力的影响都是正向的。商业银行在优化收入结构时必须控制成本费用才能使银行的盈利能力不断提高。国有控股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要远远高于其他商业银行,且与盈利性成正向关系。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非利息业务还很不完善,收入结构与盈利能力的回归系数不显著。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与宏观经济表现出一致的增长性。适中的银行规模能促进银行盈利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商业银行收入结构盈利能力 一、引言 21世纪以来,金融业日益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命脉。始于2007年的次贷危机蔓延到全球实体经济,让人们深刻意识到:一个稳健且有效率的金融体系对于一国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目前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还不够充分,中国企业的融资方式仍以间接融资为主。商业银行在中国整个金融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商业银行的稳定发展关系着国家的经济稳定,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对国家的经济增长具有很大的贡献。 传统商业银行最主要的利润来源就是存贷款利差,即俗称的利息收入。银行的另一项收入来源就是非利息收入,关于非利息收入的统计口径,银行各不相同。一般来说,非利息收入主要包括中间业务收入和其他收入,中间业务收入指佣金及手续费收入和汇兑损益,其他收入包括金融机构往来收入和其他营业收入等。[1]目前在中国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中,利息收入所占的比重平均达到了80%以上①。而国外的商业银行,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已经平均达到了40%~50%②。由此可见中国商业银行与国外商业银行在收入结构上有很大的差距。随着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使银行的存贷款利差不断缩小,2010年出台的巴塞尔协议Ⅲ更加强调资本约束,这些现实因素使得中国银行目前盈利模式亟待创新。中国商业银行如何优化收入结构、提高盈利水平,是一个既有现实紧迫性也有理论价值的重要问题。 二、文献回顾 国外学术界研究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对盈利能力影响更多集中在研究商业银行的非利息

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变

139 《商场现代化》2010年6月(上旬刊)总第613期 财经论 坛 作为加入WTO的承诺,2006年开始我国金融业逐步全面对外开放,从而使金融业不断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然而同时,金融市场上的竞争日益激烈,盈利能力便成为支撑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转变盈利模式,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我国商业银行近年来的重要目标。 一、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是指商业银行在一定的经济环境下,以资产负债结构为基础的财务收支结构。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经历了由利差主导型和非利差主导型的过程,利差主导型是建立在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基础上的,而非利差主导型则是随着中间业务的发展和混业经营模式下发展起来的。目前我国还处在利差主导型盈利模式的阶段,与西方国家相比,这种盈利模式存在以下业务品种少,盈利模式单一以及缺乏金融创新的问题。 1.业务品种少,盈利模式单一 美国等西方国家进行混业经营,金融产品层出不穷,中间业务包括传统的银行业务、信托业务、投行业务、共同基金业务和保险业务,很大一部分的收入都来自于金融投资工具带来的非利息收入。而我国商业银行则采取分业经营,以利差收入作为主要的盈利来源,来自于中间业务、投行业务、保险业务等方面的收入很少。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在相对封闭或者说竞争力比较低下的经济环境下能够有利于银行的发展,然而如今的金融市场全面开放,竞争激烈,传统的盈利模式已经不能继续。例如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将没有限制,利率差的波动将增大,商业银行间存贷款的竞争激烈,期中包括了价格的竞争。商业银行在面对自己的优质客户时,会降低贷款的价格而提升存款的价格,从而保证自己优质客户的来源;对于其他的一些中小客户,银行会考虑到客户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利率就不能无限制的上市。这样,在长期作用下必然会导致银行整体盈利能力的下降。 2.盈利模式缺乏创新性 金融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之下的产物,它适应经济全球化、开放化的要求。金融创新主要是在金融制度以及金融工具方面进行创新。对于商业银行的创新而言,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就创新出了期权、期货等金融衍生产品,这些衍生产品是商业银行新的经济增长点,为银行的盈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我国,入世后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给使我国金融市场上竞争加剧,迫使商业银行等加快创新的步伐。然而到目前为止,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衍生产品仍比较缺乏,只有少数几种,发展才刚刚起步。而被视为盈利潜力巨大、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中间业务如资产评估、信息咨询、个人理财业务等的发展还远远不够。 二、转变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途径 1.推进商业银行治理结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我国商业银行的全面对外开放,大 范围内的竞争迫使商业银行推进治理结构,提高竞争力。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决定其竞争能力和经营绩效,决定整个银行体系的安全和稳定,是我国银行业从根本上解决弊端的必然选择。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主要从法人治理结构、资本充足性、资产的质量、内部控制制度、人力资源、考核稽查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期中,商业银行要特别注重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各个经营管理层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防止权力的过分 集中。还应当建立科学的决策体系、内部控制机制和风险管理体制,实施审慎的财务和会计政策,严格信息披露制度,制定一套能够激发员工积极性、满足员工实现个人价值的工资绩效体系,从而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为商业银行的盈利创造一个良好的整体环境。 2.发展中间业务,增加中间业务的收入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靠存贷款利差收入来提高盈利的难度越来越大,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目前一致的目标。其中,发展中间业务,增加中间业务在整个收入中的比例是一个重要的转变。发展中间业务是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市场经济发展、提高商业银行整体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中间业务的安全性与风险性均比较大,发展中间业务能够充分利用银行的所有资源来获得最大的收益。通过比较我们看到,美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收入占全部收入约40%,而我国以中间业务为主的非利差收入占的比重较低。在传统商业银行业务逐渐萎缩的趋势下,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势在必行。我国商业银行应当在发展资产负债业务的同时建立并完善中间业务的发展机制,拓展中间业务的种类,增加中间业务的收入,使银行的盈利模式由传统的利差主导型转变为中间业务主导型。 3.大力推进金融业务的创新 金融业务的创新是为商业银行提供新的盈利渠道,可以有效规避、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提高商业银行的整体竞争力。从整体上说,我国商业银行应当实现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转变。银行、证券、保险等各项业务应相互渗透,实现多元化的综合发展,从而分散风险,提高收益,也能满足客户不同的需求。具体来说,对于存款业务方面,商业银行应当发展个人银行、网上银行,推出功能齐全的金融工具以及使客户能够迅速便捷的办理业务的服务。对于资产业务,可以为客户提供创新型的银团贷款、并购贷款和保理贷款等,满足客户多样化的要求。在表外业务的创新方面,可以在巩固传统业务的同时开展经营租赁、回租租赁、杠杆租赁等服务种类。商业银行通过这些金融业务的创新,扩展业务范围,才能取得更大的盈利。 参考文献: [1]刘毅.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2]李鲁新,张卫国,胡海,龚文海.论我国现代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变[J].南方金融,2007,(6):42-43 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变 ■ 朱芳华 蔡静静 中国矿业大学 [摘 要]与西方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存在业务品种少、盈利模式单一以及缺乏创新性的问题。本文从推进银行治理结构、发展中间业务、金融业务创新方面为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变提供了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 盈利模式 中间业务 创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